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2月24日星期日

谢选骏:反犹主义起源于耶稣基督的历史冤案

《反犹主义:历史与现状》(出版发布 2017-07-03)报道:


徐新所长撰写的《反犹主义:历史与现状》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这里帖出的是该书原稿中的“跋”。刊出的书中对此有部分删改。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犹太学”在中国悄然兴起的时期。在一系列犹太学研究论题中,反犹主义成为其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从民众的层面看,反犹主义也中国普通民众关注的重要方面。诸如“为什么犹太人在历史上屡遭迫害?”“希特勒为何迫害犹太人?”“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对犹太人反感?”一类的问题不时被民众提出。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中国犹太学者的责任。正因如此,在本人组织编纂的我国第一部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中关涉“反犹主义”的词条就占有相当篇幅。由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主编的《犹太文化丛书》中,也包括了对反犹主义的专门论述。而这两个项目中涉及反犹主义的部分基本由本人承担,具体成果集中反映在本人撰写的《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出版)一书中。


客观地说,《反犹主义解析》代表了当时中国学界对反犹主义议题的思考和研究水准。《世界历史》曾刊文对之作出较高的评价。不过,鉴于当时的局限(包括本人对这一主题的认知水准和国内对这方面研究出版的尺度),《反犹主义解析》主要涉及的是反犹太主义的历史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深刻影响,基本没有涉及反犹主义在穆斯林世界的重要存在,更没有涉及反犹主义在当代的表现,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然而,自《反犹主义解析》出版以来,本人从未中断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一向注重将这一议题的研究包括在其中。15年来,除了在南京大学开设专题课程外,本人的若干研究生选择了与反犹主义研究有关的课题作为他们学位论文的题目,从而“带动”了本人对反犹主义的不间断进一步研究。经本人指导,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经完成的研究课题有:


王莹的硕士论文《英国对19世纪末俄国集体迫害犹太人的反应及其动因探究》;


王天云的硕士论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美国反犹主义现象探微》;


王雪梅的硕士论文《纳粹屠犹析——以传统反犹主义和种族主义为例》;


孙燕的硕士论文《中世纪反犹主义漫画解析》;


刘南阳的硕士论文《试论基督教从犹太教分离》;


王苗的硕士论文《雷恩审判与英国社会的反应》;


樊丽燕的硕士论文《论大马士革事件》;


廖芬芳的硕士论文《伊斯兰教创立初期的对犹政策》。


博士研究生完成的研究课题则有:


温立峰的博士论文《论天主教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对犹宣言的产生及其影响》;


郑阳的博士论文《希腊化—罗马时期的犹太偏见研究》;


葛淑珍的博士论文《犹太人抗击“否认纳粹屠犹”研究》;


孙燕的博士论文《德国种族反犹主义根源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特别是博士完成的研究对于本书贡献重大,对本人在相关问题的认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相长”在这里获得了验证。事实上,书中的有关部分还直接参照或借鉴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本人还组织和参与了与反犹主义相关的翻译作品,包括马丁·吉尔伯特:《犹太史图录》,沙洛姆·约冉:《抵抗者:一个真实的故事》,索尔·弗里徳兰德尔:《灭绝的年代:纳粹德国和犹太人,1939-1945》等。2005年又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


总之,对反犹主义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本人所致力的犹太文化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在全书脱稿之际,本人还想利用后记的机会对本书的主旨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一些交代。


首先,本研究之所以得以开展完全得益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规划的重大研究项目:“反犹主义:历史与现实”。本人在该项目的申请计划书(该申请最终中标,项目批准号:05JJD730213)中作了如下陈述:


在总结构上,拟采用本人在撰写《反犹主义解析》时确立的基本框架,但由原先的叙述为主向论证和分析为主过度,充实和补充原有的内容(篇幅由原来的20万字增加到40万字左右),反映历史上出现的有典型意义的反犹言论、思想、行为,特别新增对非基督教社会,前苏联和当代全球存在和出现的反犹主义研究部分。研究大体上分为三个既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部分。上篇(第一部分)围绕总论和对反犹主义开端及其影响的论述进行,分析罗马时期罗马人对犹太教的偏见和基督教形成时期对犹太教的攻击,以揭示反犹主义传统最初形成的原因;中篇(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中世纪至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各种反犹主义现象,既包括基督教社会也包括伊斯兰教社会中的情况,分析反犹主义的流变和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下篇(第三部分)则集中在对反犹主义在现代社会各种表现的揭露和分析上,特别是揭示反犹主义与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代犹太人生活和历史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化运动和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


本研究课题希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反犹主义的系统研究,深刻揭示反犹主义的由来和根源,详细论述反犹主义的发展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巨大后果,同时分析历史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出现的反犹主义思想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解读反犹主义对犹太民族造成的伤害和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反犹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顽固性、暴虐性和危害性有所认识,认清反犹主义的存在不仅给犹太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且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巨大毒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动荡和不安的重要因素。


基本内容上篇的绪论部分首先论述反犹主义的定义,揭示反犹主义的特征,介绍和评价各种反犹主义理论,分析反犹主义的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的毒害。讲述反犹主义的开端和基督教兴起与犹太教的关系及其对日后反犹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的影响。


中篇主要对中世纪至法国大革命时期反犹主义的根源和种种表现形式进行揭露和分析,中世纪欧洲社会、伊斯兰教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成为该部分论述的背景。


下篇集中对反犹主义在现代的种种表现进行揭露和分析,着重分析反犹主义在现代社会的不同表现,特别是在德国的突显和在当代(指二战以来)的新变化。同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反犹主义指控和诽谤进行逐一驳斥和批判,以正本清源,澄清是非,加深人们对反犹主义的理解。


同时,收集、汇编反映反犹主义或与反犹主义有关的文献资料,充实研究的内容(以附录形式出现在书中)。


而对于开展这一研究的意义,申请书有这样的陈述:


首先,可以更好地了解犹太民族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民族的存在是与反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第二圣殿被毁后,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在与反犹主义的斗争中发展的,犹太民族在历史取得的许多成就也是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形式反犹主义作出反应的结果。这是人们所说的“是反犹主义成就了犹太人”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其次,反犹主义之所以会出现和蔓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犹太人处于受压迫少数族裔地位。若干调查显示,在现代社会对犹太人持排斥或歧视态度的人往往对其他“异己”人群,如移民、少数族裔、不同宗教的人们也持不宽容态度,甚至排斥、歧视甚至敌视态度。在全球化时代,在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民族有越来越多交往的今天,深入开展对反犹主义的研究除了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相互排斥、歧视、仇视等思想的同时,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对“异己”人群排斥或歧视的危害性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认识,以防微杜渐,为21世纪出现的人类社会的更广泛交往和融合大趋势奠定基础。


第三,研究反犹主义思想的根源、历史和演变,特别是反犹主义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应该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出现过的偏见和仇恨的根源,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之间可能产生的对抗和冲突,从而,着力寻找化解这类对抗和冲突可能的方法。


第四,反犹主义作为一种罪恶历史现象和欧洲社会的一种具有负面意义的传统,对它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可能产生的罪恶和不良传统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找出可资借鉴的思想。


此外,研究反犹主义还有助于我们对当代国际政治的理解。例如,20世纪的反犹主义,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涉及或针对犹太人问题,实质上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政治意义。西方理论家阿伦特就指出:反犹主义就如一面多棱镜,它折射的乃是整个现代历史尤其是极权主义和极端主义历史的全部。


这一研究的开展,可以使国际学术界能够看到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听到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声音、了解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观点和立场,为反犹主义研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正如已经阅读了本书的读者所察,作为一部中文版研究反犹主义的专著,为了向中国读者展现一幅长达2000余年的反犹主义全景图,本书试着采用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对反犹主义的形式、发展和后果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解析。在分析反犹主义时,力图做到既讲流,又溯源;在叙述某一具体的反犹事件时,既与当时的历史联系起来,又对其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人们在了解某一时期出现的反犹主义的同时,又领悟它在整个反犹主义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消除在这一问题研究方面不时出现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只见流,不见源”的片面性。本书还努力将反犹主义放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审视,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以对反犹主义根源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因为反犹主义的出现和发展与这样一些背景的分不开的。例如,在探究基督教出现初期形成的反犹主义时,对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和当时罗马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进行认真和较为详尽的探讨。在研究伊斯兰教社会出现的反犹主义,对伊斯兰教的兴起的背景和当时的阿拉伯社会进行描述。在论述德国的反犹主义思想时,对马丁•路德和由其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进行必要的研究。在论述反犹主义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时,对战后国际政治,特别是中东政治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描述。唯有这样,才能了解和把握相关时期出现的反犹主义实质。与此同时,在进行论理探讨时,不忘对具体、有代表性反犹事件的叙述,以增强对反犹主义有形把握。


在着手开展这一研究时,本人一再告诫自己,切忌简单化,以一带全,以偏带全,把现象看成是本质,例如,把反犹主义仅仅与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联系起来,看成是希特勒推行的极端主义的产物。实际上,这样的观点忽视了德国长期存在的反犹主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等。它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释这一历史现象,而且根本无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还要克服可能存在的理论的片面性。一些长期形成的理论尽管自身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却无法解释反犹主义的非理性、长期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一定要切忌把反犹主义(特别是反犹主义事件)仅仅与某一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而忽视对其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无法认清反犹主义的实质。


其次,二战结束以来反犹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阿以冲突中和70年代以来极端伊斯兰教运动高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反犹主义倾向,对反犹主义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增加了不少难度,特别是当反犹主义与当前政治联系在一起时,更是困难重重。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界定现代反犹主义成为本课题拟突破的又一重点和难点,防止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过分政治化和宗教化是我们必须切实面对和处理的课题。


第三,如何运用当代新兴的理论和思想,如和平学理论、全球化思想,分析和认识反犹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寻找有效的反击反犹思想的武器,乃至化解反犹主义的影响方法亦是本研究课题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


当然,本书是否实现了这样的初衷,还有待读者评判。


需要说明的是,从事反犹主义这一课题研究,撰写这样的书籍总是相当令人纠结,因为笔者不得不涉及众多与犹太人交往或其他民族或国家,而且,由于主题的关系,任何属于反犹主义范畴的人和事,或者与反犹主义有瓜葛事件和国家,都应该包括在研究之列,否则,就不能说在从事反犹主义这一宏观研究。同样由于主题和篇幅所限,只能围绕反犹主义开展,无法过多涉及其他方面,如犹太人对其他民族的态度。本人深知这一窘境有可能造成部分读者的误解,因此,本人仍然希望重申在绪论中已经表达的以下立场:


鉴于本书是一本专门分析、阐述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种种反犹主义现象,追寻反犹主义产生的根源,揭露反犹主义造成的危害的书籍,其着眼点和切入口无一不围绕“反犹”二字作文章,而对于犹太教和犹太民族中曾经出现过的反对或排斥其他宗教和民族的思想很少或未作触及。这样做并非表示这样的思想不曾存在过,只是由于它们超出了本书所要讨论的范围,属于另一个课题研究的对象。相信本书的读者,特别是本书涉及的民族和人民能够理解这一原委。


为了详细解剖反犹主义,我们在这一本书中用了较多的篇幅对历史上出现过和存在的反犹主义种种表现进行了罗列和评述。如果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就是犹太民族在非犹太社会下生活的全景图,信仰犹太教的犹太民族和信仰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的民族的交往史简直就是一部非犹太民族进行迫害、仇恨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历史并非如此。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我们在探讨反犹主义时,不应忘记犹太民族和其他民族友好和睦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是在基督教社会,还是在其他宗教信仰社会,都可以找出大量和非犹太人亲切友好的例子。例如,即使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疯狂年代,也有像辛德勒那样的德国人为拯救犹太人而积极工作。只是因为本书的重点是探讨和分析反犹主义的根源及其后果,无法展开这方面的论述,相信读者会谅察这一原由。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国际社会吸取了由反犹主义导致的纳粹屠犹事件的惨痛教训,不仅对反犹主义进行了深刻反省,而且采取实际行动在各方面努力清除反犹主义的影响。例如,英国当局在60年代,为英国历史上著名无端指控犹太人犯有血祭***的“小圣徒林肯郡的休案”正式道歉,在安放有圣徒像的公园,竖立一说明牌,承认是一桩冤假错案,是迫害犹太人的历史事件。


最早在历史上为反犹主义日后蔓延奠定宗教根基的基督教则基本实现了与犹太教的和解。新教各教派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就倡导并实现了与犹太教的和解,如“福音派”在政治上素来支持犹太人家园的建立,在以色列开展种种活动,抵制反犹、反以言行。天主教作为基督教中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派,在20世纪60年代也采取了和解行动。天主教会在1962年—1965年间召开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简称“梵二会议”)。这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旨在协调天主教会与现代世界之间的关系,使教会能够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会议主要审视和检讨了天主教会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发表了《关于教会与非基督教关系的宣言》(简称《梵二宣言》)。其中《我们的时代,第四号》专门阐明了天主教教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态度,重申了犹太教对基督教的恩惠、基督教与犹太民族的精神纽带,唤醒对犹太人尊重的愿望,指出现代教会仍能从与犹太教的联系中获益:“教会不能忘记……外邦人的野橄榄树枝被接在优良的橄榄树根上,接受营养。”表达了“对于过去对犹太人的憎恨、迫害以及在任何时候任何来源的反犹主义行径痛恨不已”的立场。同时,号召和犹太教展开“兄弟般的对话”,谋求基督徒和犹太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一举措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反犹主义最重要的宗教根基遭到了铲除。


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欧洲社会为了消除反犹主义的长期影响和预防任何新的反犹主义行径出现,更是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手段防范反犹主义言行的可能出现或蔓延。其中最典型的是对反犹主义极端表现形式——纳粹屠犹的谴责,指出任何为此招魂翻案的行为均为非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1990年7月13日,法国通过的“盖索法”,不仅反对一切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排外主义,还特别规定“否定二战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史”也是违法行为。不仅如此,欧盟国家还积极开展广泛的大屠杀纪念和教育活动,特别是在中小学中开展大屠杀教育,揭露反犹主义和纳粹屠犹的暴行。无论是欧盟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国际论坛关于大屠杀的宣言》,还是联合国通过的纪念大屠杀决议,都表明欧洲和国际社会对反犹思想和行动的零容忍态度。


在中东地区,尽管由于反犹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阿以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持久的军事冲突,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战争。不过,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1948年牵头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埃及与以色列于1979年3月20日首先签订了和平条约,实现了阿拉伯邻国和以色列政治和解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又与以色列签定了巴勒斯坦人自治原则声明,确立了以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双边之间冲突的原则。1994年10月14日,以色列的另一个重要邻国约旦也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实现了以色列与另一个阿拉伯邻国的关系正常化。目前,尽管过程艰难、曲折,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仍然在继续,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不断展开一系列和平谈判,以谋求对阿以长期冲突的和平、公正、持久的解决,而和平进程对于消除和肃清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反犹主义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我们还应该清醒看到,反犹主义并没有因此完全消失。它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事实以及对社会和民众造成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有风吹草动,反犹主义就可能随时再次沉渣泛起。具有反犹思想的宗教极端组织和人员更是没有中断利用反犹主义的社会影响和存在制造事端,破坏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人们必须对之保持警惕。事实表明,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


请看:由于犹太人在战后经济、文化上的成功,各种与犹太人有关的阴谋论大行其道:认为犹太人在操纵世界。譬如,仅仅是因为“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高盛、雷曼兄弟、GOOGLE、英特尔等公司的创建人碰巧都是犹太人,就有舆论夸大其词地诬称国际(特别是在美国和法国的)主要大财团和主要媒体皆受到犹太人控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使得犹太人阴谋统治世界的论调甚嚣尘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是一位经常发表这类言论的政府首脑。他多次公开攻击犹太复国主义,指责犹太人阴谋控制世界,甚至把美国说成是以色列的代理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他亲自出面点名指责索罗斯是背后推手,把犹太人说成是危机的制造者。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其《巴勒斯坦:要和平而不是种族隔离》一书中采纳反犹主义立场,罔顾事实,竟然将以色列描写一个种族隔离的国家。我国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作者也在书中有意无意宣扬犹太人对美国金融,甚至国际金融的掌控,散布所谓“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则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样的无稽之谈。这类犹太阴谋论实际上是《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的翻版。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的一段短片则把此次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归咎于犹太人,呼吁美国人把国家从犹太人手中夺回来。


国际若干组织机构,特别是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在涉及中东问题议案时,常常更多持一定的反以立场,任何提出的包含反犹立场的议案都有可能获得通过。例如,在世界人权理事会,过去15年通过的提案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决议案是谴责以色列的。事实上,在近200个联合国成员国中,以色列的人权纪录显然不是最差的。这种不成比例的谴责本身就说明了这些组织和机构中存在的反犹色彩。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屡屡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爆炸、枪击事件以血淋淋的事实提醒人们反犹主义的实际存在。


据有关报告,仅1999年世界范围内就发生了使用武器或炸药的较大反犹太攻击事件32起。据2013年FBI数据,美国发生的涉及宗教憎恨犯罪中,近2/3针对犹太人或犹太人场所。


影响较大的爆炸案有:


1992年3月,一辆装载炸药的汽车在以色列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使馆大门前爆炸,致死29人,大约200人受伤;1994年7月18日发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针对犹太人文化中心的爆炸案,造成8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是迄今为止在阿根廷领土上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2006年,阿根廷检方指认伊朗政府主使袭击,黎巴嫩民兵组织落实执行。国际刑警组织2007年签发红色通缉令,通缉多名伊朗人和黎巴嫩人,包括伊朗前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


2003年11月15日上午,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会堂几乎同时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0人死亡,303人受伤。


2011年4月7日反犹分子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一所犹太人会堂制造了爆炸案。


影响较大的枪击事件有:


1999年8月,一名持枪者窜入洛杉矶一犹太社区幼儿园开枪射击,当场打伤5人。


2006年7月28日美国西北部城市西雅图一犹太人社团组织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枪击事件发生在位于西雅图闹市区的大西雅图犹太人联合会大楼中。目击者称,持枪者进入大楼后,向大楼内工作人员高喊反对以色列的口号,随即拔枪朝楼内的人员射击。


2009年12月24日,一名35岁的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北部定居点附近驾车行驶时遭到枪击,头部受伤,车辆随后翻入路边沟中。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无效后宣布受害者死亡。巴勒斯坦一个自称为“伊玛德·穆格尼耶”的秘密组织宣布对枪杀事件负责。


2012年3月19日法国南部图卢兹市的一座犹太学校于当天上午发生枪击事件,一名骑摩托车、戴头盔的枪手在门口向等待学校开门的家长和学生开枪扫射,造成4人死亡,其中有3名儿童。法国当局认为,这次枪击事件牵涉“反犹太”情绪,枪手是极端种族主义者。


2014年4月,一名当地三K党核心人物在美国欧弗兰帕克县犹太人社区两处地点开枪打死3人,在被警方带走时竟大喊“希特勒万岁”。


2014年5月24日下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犹太博物馆发生枪击事件,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比利时官方指出,调查表明该事件是针对犹太人的攻击事件。


反犹主义在当代的顽固留存还突出表现对犹太人墓地的亵渎上,针对犹太人社区的侮辱性言辞也时有发生。如,2004年在法国下莱茵省的布鲁马特,当局发现当地犹太人墓地的92座墓碑被涂画上德国纳粹党的标记、党卫军的缩写字母和反犹口号。


2007年8月波兰琴斯托霍瓦市一块建于18世纪末期的犹太墓地里,约200个墓碑被涂上纳粹和光头党的标记。波兰总统对犹太古墓遭亵渎表示遗憾,称这种破坏行径令人震惊。


尽管上述事件基本上属于个案,是少数宗教极端分子或组织策划的行为,所在国或所在地的当局对事件的发生无一不及时进行了谴责和采取法律措施进行打击,但它们的屡屡发生还是说明反犹主义的顽固留存。


此外,互联网的出现为种族反犹主义者提供了空间,互联网正成为传播反犹太思潮的主要渠道。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欧洲的新纳粹分子通过互联网散发种族反犹主义材料,并召开网上会议。互联网目前显然已成为“一个容易的、目前为止合法的、廉价的、方便的以及容易使用的”散布反犹主义的工具。“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 (ADL))主席指出:“有一小部分人能够造成的伤害比以前他们能做到的大得多,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工具。”


“反诽谤联盟”2014年5月13日出炉的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因受到反犹主义的影响,对犹太人持一定是负面态度和立场,足见反犹主义的巨大影响。世界需要警惕。


2004年5月,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曾说过:“多年以来甚至多个世纪以来,犹太人见证了仇恨为暴力铺就道路这一信条。拒绝揭露和应对不宽容会导致难以想象的犯罪。所以,我们有义务去揭露和应对反犹主义,不论它在哪里出现。”


2005年3月,科菲·安南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庄严宣称:“联合国担负着打击仇恨和不容忍的神圣职责。如果联合国不能站在同反犹主义和其他形式的种族主义斗争的最前沿,联合国就否认了自身的历史并破坏了自己未来。”


2006年12月,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否认历史事实,尤其是大屠杀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实,是不能接受的。同样,呼吁灭绝任何国家或人民也是不可以接受的。我希望所有国际社会成员,无论是在言论上还是在行动上,尊重这一基本原则。”


2014年在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到来之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第一次向犹太人大屠杀的受害者家属致哀,并代表巴勒斯坦组织发表声明说,纳粹屠犹表明了种族歧视所带来的后果,巴勒斯坦人民强烈反对种族歧视行为。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美国国务院设立的“监督和抗击反犹主义特使办公室”(Special Envoy to Monitor andCombat Anti-Semitism)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呼呼:“历史表明,哪里的反犹主义未受到遏制,哪里就有对他人的迫害或者迫害已近在咫尺。抗击反犹主义必定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这个事业不单单针对犹太人,而是针对所有珍视人道和公义、想要生活在一个更加宽容、更加和平世界里的人们。我们必须团结起来,继续我们监督和抗击所有形式反犹主义的努力,不管它在何时何地出现。”


国际社会针对反犹主义表达的正义立场使人们在抵制和清除反犹主义一事上看到了希望和树立了信心。本人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读者对人类社会的毒瘤——反犹主义历史和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投入到抗击反犹主义的斗争中去,为共同努力彻底铲除这一毒瘤作出贡献。


谢选骏指出:上文非常肤浅,完全没有涉及“反犹主义的根源”——耶稣基督被顶十字架的历史冤案。


《当代反犹太主义:一个全球性的挑战?》(UNESCO

12 July 2019)报道: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各国相互联系且相互依存,它正日益变得复杂并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和矛盾。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对他人予以声援、轻轻一点按钮就能为其提供经济资助;同时,我们又可以延续刻板印象、传播虚假新闻,通过区区280个字符就能煽动仇恨。


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其他形式的不宽容行为和歧视现象不仅对受其影响的个人和社区的安全造成威胁,还削弱社会凝聚力、破坏民主价值观,不利于基本人权的充分实现。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宽容行为和歧视还会成为暴力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犯罪活动的温床。通过促进对话、提倡相互尊重和理解来应对不宽容行为和歧视必须成为国际社会成员确保全球、区域和地方和平与稳定工作中的优先事项。


教科文组织与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ODIHR)和世界犹太人大会(WJC)合作组织的国际讲习班(7月10-11日)就意在提高决策者的能力,通过教育应对当代反犹太主义。


在当下时代背景,为什么将反犹太主义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来处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清楚反犹太主义既非起源于犹太人大屠杀,也没有随之结束。如今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对犹太人抱有敌意和偏见。尽管反犹太主义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反犹太主义者通常以中东局势为借口、发起日益增多的攻击和暴力行径(蓄意破坏行为乃至恐怖袭击),反犹太主义依旧猖獗。


此外,随着地缘政治的不断演变和新媒体的出现,反犹太主义偏执也发生了改变,并不再仅与极端主义挂钩,而是透过网络日益渗入我们的主流生活。因此,当代反犹太主义往往以隐晦的形式潜藏在复杂且有争议的现象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要想试图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必须把反犹太主义当作一个全球性问题来处理,并通过四项关键因素了解当代反犹太主义的共性。


第一,当代反犹太主义具体表现为针对犹太人的仇恨、骚扰、暴力和歧视行为,这类行为涉及广泛并有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巨大。鉴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反犹太主义对世界各国都构成威胁。这一结论在反诽谤联盟2014年的全球调查中得以体现,通过对101个国家对犹太人的态度和反犹太成见进行研究,调查成果发现,全世界有超过10. 9亿人有反犹太情绪。此外,人权协商委员会2017年发布的“纵向容忍指数”数据显示,相比其他少数群体,法国的黑人和犹太人遭受着最严重的不宽容行为(78%)。


第二,近年来,暴力极端分子蓄意杀害犹太人,从孟买到图卢兹、布鲁塞尔、巴黎、匹兹堡、哥本哈根……其暴行不分地域,鉴于袭击中暴力行为的性质(确切来说,恐怖袭击反映出的反犹太情绪),反犹太主义已被视为全球安全隐患。反犹太主义助长了一系列暴力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并通常伴随着基于性别、仇视同性恋的暴力行为、种族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不宽容现象。更有甚者,各种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暴力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和阴谋理论往往衍生于反犹太主义。


第三,当代反犹太主义严重威胁人权,并不仅只危及犹太人个人或群体。反犹太主义通常被当成一个孤立的问题来看待,这就意味着反犹太主义是一个仅涉及犹太人群体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即使在没有犹太社区的地方,反犹太主义也可以扩散。这一突出问题的两个主要成因为:


(1)有关人员在评估应对反犹太主义的策略时,没有考虑到多元交错的概念(反犹太主义被当作“其他”、“不同”的问题来对待),从而限制了整体、跨部门方法的实施范围,而这些方法对于打击各种形式的歧视和仇恨行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2)从人权的角度来看,鉴于人权法固有的普遍性,反犹太主义应在法律规范框架内得到诠释,而不应被认为“不在或不能被纳入国际人权法的管辖范围”、从而被当作某种“其他”或“不同”的问题来处理。


国际人权法中有关反犹太主义的具体条款承认“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等其他权利,《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的第18条、《国际人权法》第18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以及《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1981年)》第1条重点对这些权利进行了阐释。


如任何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一般,反犹太主义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影响,破坏民主价值观、危及人权。


第四,当代反犹太主义是一个日益严重,不分国界、范围的影响广泛的网络问题。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博客、评论区和聊天程序为匿名、肆意传播反犹太主义言论提供了平台。这些社交平台缺乏有效的问责措施,让那些臭味相投、封闭在所谓“过滤气泡”和“回音室”里的人有机散布不良信息,不但助长网络暴力、还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


没有得到辩驳的反犹太言论让一些人认为对特定人群怀有偏见、进行歧视和攻击都无可厚非。由此,国际社会需要协同对这一现象作出回应。教育对防止反犹太主义的出现来说非常重要:教育能够让人学会宽容、促进对话,并培养青年人抵御反犹太主义等侵犯人权的意识形态的能力,并让他们认识到反犹太主义的危害、拒绝一切反犹太主义或基于其他群体的不宽容行为和歧视。最后,应对反犹太主义既是一项紧迫的安全任务,也是一份促进人权和全球公民身份的长期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决致力于防止反犹太主义(反犹太主义是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防止暴力极端主义”(PVE-E)和全球公民教育(GCED)全球方案的一部分)。教科文组织在有关工作中致力于推广应对反犹太主义的教育体系和培养青年抵御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和偏见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科文组织通过制定指导方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编写教材等方式来提高教育决策者和教师的相关能力。


谢选骏指出:反犹主义涉及到“种族歧视”,但仅仅是种族歧视,因为犹太人不仅仅是种族,而且还是一种宗教,就像马列主义——这种宗教制造了耶稣基督的历史冤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人類只有趨利避害、崇拜瑪門的“意志自由”——以聖奧古斯丁爲例

(一)如何理解這句話——人類只有趨利避害、崇拜瑪門的“意志自由”…… 這句話的核心意思是:人類在做出選擇時,往往受到利益驅使,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標,而這種行為背後隱含著對物質財富的崇拜。 讓我們來逐一分析這句話的含義: 趨利避害: 這是一個基本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說,人類在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