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谢选骏:“嘀嘀”是系统性崩溃的演习

《中国的“滴滴”崩了,背后的真相引人深思》(冰川思想库 2023-11-30)报道:


这里头,不应只是资本和财富的故事,也不该只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叙事,还有远比这些更重要、更关键、更深远的议题。


“滴滴崩了”这事,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滴滴这次系统故障,一方面是故障时间长,从11月27日夜里到28日早上,过去了整整12小时,仍然没有完全修复。直至早高峰时段,滴滴的骑行服务仍在抢修。


另一方面是故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从涉及业务来看,网约车服务、骑行服务、充电服务等均被波及,从故障类型看,不仅有乘客无法正常使用打车服务,司机端也出现各种故障,甚至连公司内网也发生崩溃,无法正常使用。


而故障的外在表现,更是五花八门,状况百出。


比如,发生故障期间,司机接到订单只听到来订单的声音,却无法显示详情,还有的司机抵达乘客指定位置,却找不到乘客,而许多乘客是打不开下单页面,或者成功下单后,一下子来了四五辆车。


不容有任何闪失的结算系统,这次也崩了。虽说网上传的有司机声称自己账户上多了690亿,被证实是PS的,但司机收费显示不正常,却是真实发生了。还有就是骑行服务,也出现了无法上锁等状况。


这些都表明,滴滴这次系统故障是全局性的、多层面的,换句话说就是全面崩了。技术问题我不了解,但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发生这种底层基础服务问题,不仅非常罕见,也极不正常。


这背后,应该是有“故事”的。


01


一个打车软件崩了,迅速就上了热搜,这事情本身就不同寻常。


我们感受到的是,因为系统故障,司机不能正常营运,乘客也无法正常打车,但这种影响一旦上了量级,就非常可怕。


按照滴滴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其日均单量达到3130万单。这也意味着,这次滴滴崩了,至少损失了上千万的订单量。换句话说,这至少影响了上千万人的正常出行。


巅峰时期,滴滴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如今依然超过70%。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滴滴一崩就迅速上了热搜——架不住使用的人多啊。


当然,这并不是说,滴滴崩了,乘客就没有别的出行渠道,但无法正常使用滴滴出行服务,其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问题来了。以滴滴的服务性质、市场体量以及社会影响,说它是在提供一种公共产品服务也不为过。同时,滴滴又是一家典型的以盈利为导向的市场企业,它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存续问题。


那么,具有准公共产品服务特征的滴滴,与作为营利性机构的滴滴,会不会产生冲突,又该如何平衡二者矛盾?


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其最大特征就是价格受管制,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公共产品是由财政支撑,准公共产品则享受一定财政补贴。


比如义务教育,就是一种公共产品,轨道交通(地铁)则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国内各地的地铁定价,普遍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如果产生亏损了,便由地方政府无条件进行兜底,道理就在于此。


只不过,滴滴运营的网约车业务,从诞生开始非但没有享受过什么财政补贴,反倒因为“烧钱大战”(补贴司机和乘客)、资本无序扩张、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以及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等问题,频频受到监管关注或处罚。


这倒不是为滴滴鸣不平,而是为了指出,滴滴作为公共出行的服务提供者,确实存在着身份定位的尴尬。


当然,任何企业要从市场中获取利润,就必须提供相应的、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然而,对于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的企业,公众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公众的容错程度是不一样的。


你点了个外卖,不好吃下次不买就是;但家里经常停电,肯定让人难以忍受。这是因为,点外卖的选择有很多,但你却不能换电力公司。


又比如,多年前“12306”刚上线时,经常发生系统崩溃,特别不好用,因此挨了不少骂,这是因为铁路购票系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滴滴也有点类似。用户如此庞大,单量如此之高,市占率“遥遥领先”,一旦系统发生异常,其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自然不可估量。


这也就意味着,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维护系统稳定,滴滴为此必须额外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资源。


无他,既然你提供的是公共出行服务,你一旦崩了,上千万人可就要抓狂了。


02


如果用户只是要求滴滴提供的服务要稳定可持续,那也还罢了,这毕竟还是企业的职责本分。哪怕要求再高一点,也不为过。


但任何产品和服务到了滴滴这种体量,无论是服务价格、业务流程发生改变,还是发生事关人身安全的事件,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这一点,从滴滴过去发生的多起事件,便可领略一二。比如,滴滴一度减少给司机端的补贴,提高了技术服务费,引起过巨大争议。又如,前些年发生过的女性乘客遇害案,曾让滴滴陷入严重信任危机。


所有这些事件,都落到了针对网约车行业的强化监管,出台各种约束性政策。针对网约车安全事故,最后的结果是给网约车安装车内监控,以及进行全程录音。


而针对网约车涉及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也出台了相应规制,要求企业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


不能说这些做法过头了。每一项措施的出台,背后都有一定的公众舆论基础,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也不能不说,落到企业头上,对应每一项监管要求,都可能意味着要增加相应的资金支出。


就拿安装车内监控来说吧,安装设备改造是一笔开支,数据保存和管理又是一笔开支,而相应地,这对系统的运维又是多了一层压力。


我不了解这些开支在滴滴的成本项里占了多少比例,也不清楚这是否对系统崩溃“亦有贡献”。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成本最终都会消耗企业的资金,挤占企业的利润。


滴滴不一定缺这个钱,但作为营利性机构,不计成本的行为都是危险的,也是违背商业伦理的。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滴滴是公共出行领域的领先企业,当然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面对沉甸甸的公众期待。


不过,这其中的边界在哪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监管不到位,企业可能一路狂奔,罔顾社会责任;监管过了头,又可能牺牲了企业的利益,从而影响行业发展。


就此而言,滴滴的系统崩溃,就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


03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也看出来了,具有类似特征的不止滴滴。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出现了体量庞大的平台级企业。如腾讯、阿里、抖音、拼多多、美团,等等。


这些平台级应用虽然不像滴滴那样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由于用户数量动辄数亿,其功能作用丝毫不亚于滴滴,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平台应用,已经构成了数字经济生活的基础设施。滴滴系统故障,给千万人带来不便,而一旦这些平台应用发生系统问题,同样会影响数千万、上亿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这次滴滴系统故障前半个月,“阿里云崩了”也上了热搜。作为国内最大的云供应商,阿里云服务器故障同样是一个系统化危机,别的不说,淘宝、闲鱼、钉钉这些阿里系产品也跟着崩了,使用阿里云服务的诸多企业也受波及。


滴滴系统崩了,打不了车,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其中一幕场景。掏出手机,发现支付宝或微信不能用了呢?要订机票,发现携程崩了呢?想求职或招聘,结果发现Boss直聘上不了呢?点个外卖,美团、饿了么也下不了单了呢?要开个线上会议,发现腾讯会议也崩了呢……


当然,“拔”了网线,上述场景就会同时发生。


是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严重依赖于各种App了。身边可以不带一块钱,但不能离开手机以及各种应用程序。虽说这些应用的优先排序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分。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滴滴崩了,就不只是“我的全勤奖没了”那么简单了。


那么,对于这些准公共产品型或基础设施型的企业,是不是也该换个角度对待?


这里头,不应只是资本和财富的故事,也不该只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叙事,还有远比这些更重要、更关键、更深远的议题。


总之,对待这些企业,要有“超越监管”的思维。如何支持这些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地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才是一个更为合宜与坚实的出发点。


网民嚎叫: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2023-11-30 17:09:29

背后的真相是:总有小编想搞点流量。

ajaja 发表评论于 2023-11-30 12:35:06

按惯例肯定又是境外势力搞的鬼。

风啸啸壮士 发表评论于 2023-11-30 11:10:16

写这文的人估计没经历过AZURE、AWS系统出问题的时候。 银行不能存、取我也遇到过。


谢选骏指出:网民不懂,在中央集权的社会里,系统性崩溃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朝代的末日。所以,不妨把“嘀嘀”看作是系统性崩溃的演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