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月8日星期一

谢选骏:中囶中囻都不敢查外蒙十万中国居民被苏蒙秘密屠杀


《巴赫:外蒙古的十万中国居民神秘失踪悬案,疑被前苏联秘密屠杀》(2007年8月6日)报道:


蒙古的十万中国人哪去了?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中的一大被湮没的谜团。


1920-30年代世居外蒙古的10万中国人全部神秘失踪,在本人读到的许多文献中都谈到外蒙古的大量中国移民的这一失踪悬案。 


外界普遍认为这些中国人于20年代末被前苏联与伪外蒙国当局(乔巴山政权)秘密杀害了。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效~法~波兰政府对“卡庭森林”事件的态度,进行详细调查,还被害同胞以正义。 


外蒙的十万“中国人(Chinese)”哪里去了?


据“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8)第35页记载:


一、1918年外蒙总人口647504, 其中喀尔卡蒙古人492000, “中国人(Chinese)”:100000。


二、1963年外蒙总人口1017158, 其中喀尔喀蒙古人775527, “中国人(Chinese)”:无数据。


三、1969年外蒙总人口1188271, 其中喀尔喀蒙古人911079, “中国人(Chinese)”:725。


四、1979年外蒙总人口1594386,其中喀尔喀蒙古人1235806, “中国人(Chinese)”:344。


五、1989年外蒙总人口2043954,其中喀尔喀蒙古人1610424, “中国人(Chinese)”:247。


看了这组数据,您有没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为什么在外蒙人口翻两翻(内蒙蒙古族人口也几翻)的时候,我们的十万同胞,却只剩下247人?外蒙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这十万人的消息?作为中国人,我们有权知道,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知道。 大家把眼光向外看,世界上到处有我们的同胞,难道我们真的可以随便被人灭绝吗? 


“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的作者是蒙古人,而非汉人,上述数据皆非中国来源。 


相反,在外蒙古北边的再被俄国侵占的布里亚特蒙古,却是完全另一番景象。


布里亚特共和国南邻蒙古国,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共和国面积35.13万公里2,2003年共和国共有人口100.33万人,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土著民族布里亚特蒙古人仅占24%。


25万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还有不到20万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于伊尔库次克州的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和赤塔州的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等处。被俄国人分而治之。


布里亚特元代称不里牙惕,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在苏维埃政权70多年的时间里,布里亚特人基本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化,成了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布里亚特青年不懂本族语,不看本民族文学作品,不听本民族的音乐,完全是在苏俄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原布里亚特的知识界已经在大清洗的30年代被肃清。取消对宗教活动的限制后,民族文化逐渐复兴,首先是佛教的复兴,在这里重建了安宁喇嘛寺院,在距乌兰乌德不远的伊沃金寺佛学院为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19处的佛教团体培养新一代主持。达赖喇嘛曾多次到布里亚特活动,1991年8月达赖第四次访苏,到了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1992年9月再次访俄,重游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并到图瓦。我国佛教界有必要加强同布里亚特佛教界的交流,相互支持,使佛教文化发扬光大。


布里亚特共和国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东经98°40′至116°55′、北纬57°15′至49°55′之间。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与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由北至南距离长600公里,由西至东420公里。布里亚特共和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平原少,海拔为500—700米。在布里亚特共和国领域内有一闻名世界的大湖——贝加尔湖。共和国内水域系统发达,许多河流流入贝加尔湖。重要的河流有:色楞格河和巴尔古津河。灰化土壤、沼泽与沼泽地区域占据了大面积的山间盆地。共和国有五分之四的面积被森林覆盖,南部是草原和半森林半草原地带。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布里亚特共和国内有许多各种动物如:紫貂、松鼠、雪兔、狼獾、猞猁、熊、驼鹿、马鹿、野猪、山羊、狍子等,其中贝加尔湖上的紫貂闻名于世。


布里亚特共和国气候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且寒冷,无风少雪,夏季短而暖温,夏季温度幅动于14℃至22℃之间,冬季浮动于零下18℃至零下28℃之间。早期霜冻一般在八月下旬来临,平均年降雨量为300毫米左右,植物生长期约为90天——155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多年生耐寒植物品种多样。


布里亚特共和国有丰富的稀有金属、有色金属。地下矿产资源有钨、钼、金、多种金属、石炭、褐煤、铁矿、霞石正长岩、石墨、石棉、石灰岩。


水利资源潜能平均功率约为1500万千瓦。此外,布里亚特共和国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


布里亚特共和国领土面积为35.13万平方公里,行政机关与单位有21个区,共和国附属城市3个,附属区的城市有3个,市区3个,城镇29个,农业机构225个。


-------


以下是有关资料


布里亚特人 Buriats,Буряты


概况


西伯利亚南部的居民。又称“布里亚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约35.3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苏联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部分分布在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地。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


人口分布


特布里亚特人,即“布里亚特蒙古人布里亚特人有35.3万(1979年),占全苏人口的0.1%。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20.69万人),其余居住在赤塔州的阿金斯克布里亚特民族区、伊尔库茨克州的乌斯季奥尔蒂恩斯克布里亚特民族区等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东北也有一些布里亚特人。


历史


布里亚特人的远祖可追溯为新石器时代就已分布在贝加尔湖沿岸的居民。13~14世纪时,他们又吸收了一些北方蒙古部落的成分。17世纪,由贝加尔湖西岸的布拉加特人、埃希里特人、杭戈多尔人与东岸的霍林人等相结合,形成布里亚特部族。17世纪末,其住地被沙俄兼并,布里亚特人曾多次起义反抗。1918年2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8月被日军占领,1919年4月又被美军占领。1920年恢复苏维埃政权,1922年初成立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1923年改为自治共和国。17世纪中叶,布里亚特人父系氏族制度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开始发展,但长期保留着血族复仇、氏族互助等残余。19世纪后期,东部地区的布里亚特人主要从事游牧业,饲养绵羊、马和骆驼;西部的多为半游牧民,兼种少量大麦和黍子,并从事狩猎和捕鱼。由于较早掌握了炼铁技术,制作铁器是他们的主要手工业。20世纪20年代以来,多由游牧转为定居。传统的住屋是圆锥形的毡制蒙古包,西部地区已转入定居的农民则住壁桁式的木架帐篷。穿着与蒙古人类似,男女都穿右开襟的竖领长皮袍,束宽腰带,穿翘头毡靴。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罗斯人影响。 


另有少数布里亚特人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


布里亚特人是13—14世纪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部落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的,其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17世纪布里亚特人的土地并入俄国。1921年4月27日和1922年1月9日分别成立了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和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将上述两州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58年改名为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人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也很重要。


布里亚特民族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与当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现代的布里亚特人,其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语言


使用布里亚特语,分东西两大方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18世纪起使用老蒙文,1931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自1939年起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 


宗教


多信奉传统的,原信萨满教,东贝加尔湖地区的居民则多信喇嘛教,现名义上信仰东正教,实际上仍保留萨满教残余。锡尼河庙是他们的宗教活动场所。


习俗


目前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50余万布里亚特人,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在生活上,他们较早地开始定居或半定居,房舍多为砖木或土木结构,有的人家还铺设地板、瓷砖或地板革。住屋旁边,是铁盖砖木结构的牲畜棚舍。即使居住蒙古包,包内也是十分清洁,家具齐全,摆放井然有序。几乎家家都有收录机、电视机,有的人家还有电冰箱。他们讲究生活的舒适,在铁床或木床上睡眠。他们使用绞肉机做肉类食品,使用牛奶分离器加工奶食品;家家有面包烤炉,烤出的面包色鲜味美,松软可口。去布里亚特蒙古人家里作客,好客的主人会以奶食品和面包热情款待您,并在面包上涂抹"希米丹"(稀奶油)和白糖。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奶茶与其它地区不同。用壶将砖茶沏成浓浆,开水装在另一暖瓶中,牛奶单放容器内。喝茶时,将茶浆、开水、牛奶以每个人的习惯兑成不同成色的奶茶,一般不加盐。用羊肉、羊下水和草原上野韭菜做馅的"布里亚特包子"香味扑鼻,并成为一道知名的地方风味。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服饰别具特色,样式美观大方。男人春、夏、秋三季头戴呢子尖顶帽或前进帽,身着长袍,腰束绸带,足蹬马靴。女子则头系绸巾,未婚女子多身穿溜肩式长裙,前胸打褶。已婚女子身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服均不系腰带,与常见的蒙古袍样式相比,别富韵致。冬季,男女均头戴尖顶红缨帽,脚蹬马靴,身着皮袍或长裙。男子腰束绸带,女子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外地游人置身于布里亚特蒙古人中间,无不对其服饰的艺术性和高超、精湛的剪裁、缝制技术发出由衷的赞叹。


布里亚特人朴实无华,热情好客。许多布里亚特人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食品自给自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院,种植蔬菜、水果,养着猪、鸡等畜禽。一百多年前,布里亚特女孩最小的十三四岁就结婚,现在她们要18岁以上才能结婚。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传统风俗。婚礼大致分为订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订亲由男方的使者牵线搭桥。订亲仪式上,女方家长常以假意推辞或一时静默来考验对方的智慧,场面诙谐、风趣。女方家长接过男方使者呈献的"哈达",即表示应允婚事,男方使者将随身带来的奶食、糖果郑重地放入主人家的果盘内,表示两家已缔结"秦晋之好"。此后,男方双亲择日来女家认亲,两亲家母合用羊皮缝被,备儿女新婚之用。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讷利祥"。亲朋、村邻在包外毛毡上围圈坐定,男的按辈份分长幼坐于东,女的坐于西;两半圈衔接处,即将出嫁的姑娘衣饰一新,面南而坐,旁有女伴相陪。她们的面前摆放着盒装的熟羊头。年长的歌手举杯祝福,用高亢动听的歌声对出嫁的姑娘谆谆叮嘱。歌儿结束的时候,人们燃起篝火,围着火堆翩翩起舞,舞姿奔放,场面热烈。翌日清晨,新娘跨上接亲使者牵来的骏马,由十余名男女青年簇拥着,向男方家驰去,绿野之上荡起阵阵笑语、串串蹄声。以马送亲,是牧民的传统,不论男方家近在咫尺,还是远隔百里,都要乘马相送。伴娘均为已婚妇女。婚礼的第三部曲是举行结婚盛典。新郎家原有的旧蒙古包旁,搭起洁白的新包,上系七色彩条,成为草原上特有的洞房。女方送亲人摆放完嫁妆后,要举行"抢枕头"仪式。女方家四个壮汉,抱着枕头蹒跚而来。枕头形状奇特,两头粗细不同,长约一米。男方家四名壮汉迎上前去,将枕头围在中间,双方你拉我拽,互不相让,围观的人们叫好助威,十分热闹。难解难分之际,有长者出面劝解,方才罢手,双方对视一笑,共同将枕头放于新人的婚床上。新娘卸下闺妆,换上妇人装束:头戴圆筒帽,其上珠玉熠熠闪光;足蹬高筒马靴,乌黑发亮;婚前梳起的七根发辫合为两根,分别装入黑金丝绒缝制的辫套内,其下缀有镶珠银链。袍肩密褶耸起,腰部纤瘦,裙摆四散,犹如孔雀彩屏半开。盛妆的新娘雍容华贵,艳丽中透出几分圣洁。此时新郎还在包外干活,按牧民习俗,新郎被众人请回后,新娘拜见父老尊长,逐一向人们敬酒。酒过三巡,小伙子们跳起"鹰舞",摔起蒙古跤,婚礼气氛达到高潮。


许多人平日主食一半以本民族的手擀面、各类肉排等为主,一半是俄罗斯餐。逢年过节时,布里亚特人还要穿上本民族艳丽的布里亚特袍(外形款式与蒙古袍相似)。布里亚特聚居地有自己的学校,传授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知识,但现在年轻人平时已很少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里亚特人祈求神灵的方式也很独特。在土著村附近,记者看到有许多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一位村民正站在树边,一边喝酒,一边往树上洒酒、挂布条、扔钱币。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家庭中有结婚、生子等重要事情时,他们会以这种独特的祭祀神灵方式,来祈求保佑自己和家庭成员平安、健康、幸福。


油画:沙皇接见浩里布里亚特人


从一六八五年(沙皇费德尔·阿列克赛时代)起,浩里布里亚特人开始用狩猎所获兽皮顶替钱币纳税。遇有不能如期缴纳者,俄国官吏竟抓去他们的孩子作为抵押或者抢夺他们的牧场等生息之本。浩里布里亚特人无法再忍受以上种种暴行,便由嘎拉朱德姓(也是我的姓)杜拉巴拉登为首,由十一姓若干名代表组成了上告(申诉)组,骑着马。于一七零三到达了莫斯科,同年二月二十五日拜见了沙皇费德尔·阿列克赛,申诉了他们的苦难。沙皇费德尔·阿列克赛看到他们是异地异族之臣民,给予了特赦,于一七零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下令西伯利亚公署,由该署向额日苏,尼布楚公署长官下令,要他们保证这些臣民在所在地区不再遭受压迫与刁难。此令于同年五月三日即生效。

[走近布里亚特人:古代蒙古人的一支后裔]

约16世纪起,古代蒙古人的一支后裔就在贝加尔湖流域一带生活。他们与现在的中国蒙古族有着相近的习俗 


中俄2005中新药业贝加尔湖科考队生态环境考察组,昨天来到距乌兰乌德100多公里的土著村,探访这里的布里亚特人,感受了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情。 


当考察队来到布里亚特土著村时,令考察队员惊讶的是,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村民的长相、服装等,与俄罗斯其他地方有着天壤之别。接待我们的是村民亚克汗。如果不是在异国他乡,仅从外形打扮看,他与我们黄种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亚克汗介绍说,俄罗斯布里亚特人是古代蒙古人的一支后裔,现在蒙古国、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中国的内蒙古等地,都有布里亚特人聚居。布里亚特人的先民,约16世纪起就已在贝加尔湖、色楞格河流域一带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生活。 


亚克汗说,目前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50余万布里亚特人,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走进布里亚特土著村记者看到,村里有10余户布里亚特人家,村民朴实无华,热情好客。许多布里亚特人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食品自给自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院,种植蔬菜、水果,养着猪、鸡等畜禽。 


亚克汗家的装修与陈设相对简单,与我国北方农村的家庭风格极其相近。亚克汗说,一百多年前,布里亚特女孩最小的十三四岁就结婚,现在她们要18岁以上才能结婚。许多人平日主食一半以本民族的手擀面、各类肉排等为主,一半是俄罗斯餐。逢年过节时,布里亚特人还要穿上本民族艳丽的布里亚特袍(外形款式与蒙古袍相似)。布里亚特聚居地有自己的学校,传授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知识,但现在年轻人平时已很少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里亚特人祈求神灵的方式也很独特。在土著村附近,记者看到有许多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一位村民正站在树边,一边喝酒,一边往树上洒酒、挂布条、扔钱币。亚克汗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家庭中有结婚、生子等重要事情时,他们会以这种独特的祭祀神灵方式,来祈求保佑自己和家庭成员平安、健康、幸福。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现在还没有“中国政府”,只有大陆中囶和台湾中囻两个分裂政权,所以只会内战内行,不查外蒙古十万中国居民被苏联和蒙古联手秘密屠杀——可怜的“两个中国”,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波兰。毕竟,波兰虽小,却是统一的,可以对抗外来强权,维持基本的国格人格。我看未来,中国一旦统一,中国政府必然出手蒙古,向其讨还血债——那时候,就是整个蒙古都赔了过来,也是不够偿还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