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

谢选骏:人口减半是中囶的既定国策


《中国人口加速萎缩背后的四个关键问题》(BBC 2024年1月29日)报道: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透露称,2023年末中国人口为14.0967亿人,较前一年减少208万人。


这不是近年来中国人口第一次萎缩。2022年人口同比减少85万人,为1960年代大饥荒以来首次负增长。


2023年萎缩幅度进一步扩大到208万,引起广泛关注,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54万人),死亡人口进一步增加至1110万人(比2022年多69万)。


但出生人口快速减少引发诸多讨论,比如人口会继续加速萎缩吗?经济后果如何?该怎样挽救生育率?对于这些问题,BBC中文采访专家,深入分析。


中国人口数量会就此萎缩下去吗?

如果把时间线拉的更长一些,这种下降趋势几乎是断崖式的——仅仅过去了7年,中国年出生人数减少超过一半——2016年出生了1883万人,而2023年仅为902万。


“这并不令人惊讶。”香港科技大学人口政策专家贝斯图(Stuart Gietel-Basten)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人口停止增长并开始下降是必然的。


贝斯图认为,现在已经进入停滞或下降轨道,今年只是“新时代”的第二年而已。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人口会只降不升。


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分析,新生儿持续减少是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疫情对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产生了影响。鉴于今年出生的婴儿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在 2022 年受孕的。因此该机构预计,在被压抑的需求推动下,2024 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将有所回升。这有可能再次推动人口正增长。


“在 2024 年和可能的 2025 年出现短暂反弹后,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和生育率下降,预计新生儿数量将回到之前的下降趋势。”苏月表示,虽然我们预计中国不会面临类似韩国的“婴儿危机”,但要保持稳定的、尽管较低的生育率(与日本相当),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挑战。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易富贤向BBC中文表示,由于放弃新冠清零政策,2023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增长了4.5%,加上2024年是龙年,预计中国官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在2024年会达到930万左右,但2025年的出生人数则将大幅下降 。


长期来看,对中国人口的预测还是下降的。


联合国在《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生育率将从2023年的1.19上升到2050年的1.39、2100年的1.48,(低于2.1 的生育更替水平),总人口将在2100年降至7.67亿。


回溯过去,中国人口占比也在下降,历史上中国人口长期占全球的三分之一,1820年占37%,1950-1980年稳定在22%,但是2023年只占17%。而按照联合国的预测,从2023-2100年,中国总人口降幅最大,占全球比例从17%下降到6.1%,而且是唯一大幅下降的人口大国。


人口变化的经济后果?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上看,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22年的62%降至61.3%,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从19.8%升至21.1%,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老龄化就像一个经济体的慢性病,干活的青壮年占比越来越小,需要全社会供养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多,造成养老金缺口扩大,社会负担沉重,那么年轻人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就更不愿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对不愿消费,经济活力减弱,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评级机构穆迪在发给BBC中文的邮件中表示,预计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将从 2014-23 年间的平均 6.0% 放缓至2024年和2025年的4.0%;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以及房地产压力和生产率增长缓慢,将推动潜在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2030年降至 3.5% 左右。


易富贤则更为悲观,他认为,2023年的出生只是1990年的三分之一,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将快速衰落。儿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正相关;2023年的出生远低于预期,意味着内需将持续低迷,经济和就业不得不继续依赖出口,急需改善对外关系。


“超乎预期的快速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意味着中国经济下行并非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不可逆的,中国将无力构建‘国际新秩序’。”


但也专家表示,中国有时间和资源来管理劳动力的转型。贝斯图教授认为,中国与其他去工业化、转向服务业的国家并无不同。人口的教育程度和技能越来越高,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他们希望从事其他工作,而不是在工厂或建筑业工作。


“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过去十年中对此进行了规划,因此预计这种发展方向将继续下去。”贝图斯称。


如何挽救生育率?


中国多年来的人口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备受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该政策于1979年左右推出,旨在减缓人口增长。


违反规定的家庭被罚款,一些人还失去了工作,或被强制引产。由于一些地方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该政策还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衡。


2016年,中国废除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妇生育两个孩子。2021年,当局将限制放宽到“三孩”。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还提供了税收优惠、更好的孕产妇保健措施和其他激励政策,试图扭转出生率的快速下跌。


例如,湖南长沙就发布新政,对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人民币(1480美元)。


为推动年轻人结婚,一些地方政府还组织相亲活动,中国最高法院还出面,试图遏制高价彩礼。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大”上更将这一问题列为优先事项,承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导致出生率的显著增长。一些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政府的“催生”政策之外,育儿负担依然严重。例如,女性依然很难兼顾育儿和工作,良好的育儿资源比如说幼稚园和托儿所也不足。


苏月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应对措施,比如以家庭为重点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女性劳动力的工作条件、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覆盖率等,中国要复制日本的稳定生育率将面临挑战。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同样至关重要,因为青年失业会导致晚婚晚育。


日本长期被“少子化”困扰,但在一些地区也做了新政策的尝试,比如小镇奈义町,在过去九年间,这里的出生率实现了翻倍增长,从每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1.4名子女增长到2.8名,这得益于一个覆盖范围广、对家庭友好的政策计划。


在当地,每个家庭不仅可以得到生育奖金和育儿津贴,送小孩进托儿所的开销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已。不过,虽然奈义町的成功令人惊叹,但它只是一个乡村小镇。


在东亚其他地区,残酷的职场文化使得母亲或父亲们很难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实现平衡。


韩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作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为了鼓励家庭生育,该国已支出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一些项目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比如免费幼托、房屋福利或对试管婴儿项目的支持。还有一些更有创意,比如向公务员提供假期,以便他们回家生小孩。然而,其中似乎无一奏效。


“在韩国我们有合法工作时长,产假和陪产假也很充足,”首尔大学研究该地区生育问题的助理教授金惠媛(音译)表示。“但使用率却很低,尤其是陪产假。这其实是执行层面的问题。”


在中文互联网上,类似的吐槽广泛存在,比如打工者“996”的残酷模式下,想休陪产假和育儿假成了一个笑话。


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则撰文建议,如果中国每年拿出GDP4% (5万亿),分摊到每个家庭,可以让二孩家庭,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总共获得100多万的生育福利,100万听起来很多,但是就是一个家庭的直接经济负担,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全国家庭平均的养育成本是50万元左右,而大城市家庭的养育成本约需要100万元。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1980年代,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预测失误?


低生育率是经济发展后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经济繁荣、城市化程度提升、养育成本升高、人们对个人生活质量和个人价值实现等观念变化,都会带来生育率降低,生育率降低实际上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确实在东亚国家尤为严重,尤其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城市人口密度高;重视教育导致养育成本高、婚育年龄大;以及非婚生子比例低等。


但易富贤认为,中国大陆在这些共性之上,还受到实施近半个世纪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他称其为,“建立在数据沙滩上的独生子女政策”。


易富贤认为,中国几十年来的人口政策全建立在错误预测基础上,比如1980年,宋健等人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80年达42.6亿,“吓得决策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中国生育率在1991年就开始低于更替水平,早该停止计划生育。


他指责,本世纪前20年,中国的人口学家们在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预测,使得决策层在放开生育限制上过于保守。


比如,2012年蔡昉等17位顶级人口学家在《人口形式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一书中,反对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因为预测生育率会超过4.4(即每年出生4700多万);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等人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一书,(易认为这是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理论依据),他们预测生育率将在2018年达2.09的峰值,到2023年还有1.75,即2018年、2023年将出生2189万、1550万人。


数据也印证了,上述预测跟实际数据相去甚远,"迟来"的二孩、三孩政策实际效果有限——


2012、2013年中国新增人口在660万左右,当时推出"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小幅攀升到710万左右,然后2015年又降为680万;

中国随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新增人口超过800万,2017年也有737万左右,然而这一趋势仅仅维持两年,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人口大幅跳水,仅为530万和467万左右;

2020年中国进入疫情时代,当年净增人口“腰斩”至204万人;2021年继续大幅下降至48万,这一年6月,中国宣布放开“三胎”;

但2022年开始,中国净增人口并未因为“三胎”政策而回升,甚至进一步跌入萎缩区间,减少85万人;至2023年,萎缩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至208万人。

这一过程大大超过预期。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在2019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10年后(2029年)到达最高峰水平,之后出现负增长。然而这一过程,比官方预测提前7年到来。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敢涉及“建立在数据沙滩上的独生子女政策”,不敢指出背后的专制暴政和扼杀言论才是罪魁祸首;上文只懂“中国人口加速萎缩背后的四个关键问题,却不懂“人口减半是中囶的既定国策”。毛泽东临死之前哀嚎:“八亿人口,不斗行吗?”这就是共产党的极限思维。


《夜话中南海:习近平的斗争意识与毛泽东的斗争哲学》(2019.09.11 自由亚洲)报道:


本专栏的上篇文章《国庆阅兵头等大事,港人闹事秋后算账》介绍了多维新闻网刊登的《解读习近平“斗争”讲话幕后意 只针对风险不针对香港》文中的一段内容:更全面理解“斗争”的含义,有必要将其与另一个词“奋斗”联系起来……。而习近平所说的斗争也不仅是动态意义上的“斗争”,还包括中国官员队伍应具有面对挑战的“斗争意识”“斗争精神”。


在“习近平思想体系”里,“斗争”和“奋斗”两个词在什么前提下可以被理解为近义词甚或同义词,还真得当成“学问”来做,要出“专论”才行。当年毛泽东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里的“与人奋斗”确实是“斗争”的同义词。毛泽东的斗争哲学里的“与人奋斗”,包括了“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斗”,“与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斗”,“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甚至还要自己和自己斗,即所谓“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等,不一而足。习近平上台以来也是一再要求全党上下,不但要外斗,内斗,更要“自斗”——不但要和别人较劲,还要和自己人较劲,更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他一再要求全党都要以毛泽东号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开展自我革命”,其实就是“文革”年代的所谓“狠斗私字一闪念”。


确实,在习近平口中,除了“斗争”,“奋斗”也是高频词。他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声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有趣的是,就在这个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2019年新年贺词发布的前三个多月,习近平针对中美贸易战喊出的毛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却在当天发出的新华社通稿中被删除了后半句。原因自然是一不愿意因此导致国内亿万顺民们的群众恐慌,二是不愿意让外界从中体悟中共当局的强烈危机感。用北京一位记者朋友的话说:再怎么样,牛还是要继续吹,胖子还是要继续充。


但是,转眼到了2019年年关时,“经济下行”的压力逼迫着李克强不得不发出“过紧日子”的号召,官方媒体也就无心再避讳“艰苦奋斗”中的“艰苦”二字了。


当年王歧山和习近平都先后回忆过,“文革”在陕西插队时,回北京路过习近平所在梁家河的王歧山在习近平的窑洞里与习近平同炕共眠一夜后,除了带走了一身虱子,还“拿走了习近平的一本经济类的书”……。但有不见得可靠的传闻说,其实王歧山当时从习近平处顺走的那本书是手抄本的希特勒《我的奋斗》。


今年五月初,中共官媒还以习近平语录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奋斗’再次成为他讲话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不过,经认真核实,习近平的这份“长篇重要讲话”虽然是以号召青年为党国事业“奋斗”为主题,但“奋斗”二字也不过是被他重复使用了26次,但用中共新华社评论文章的话说: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刷屏”了。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华社通稿中,“斗争”一词出现多达58次,是明确的核心关键词。


多维新闻网的《解读习近平“斗争”讲话幕后意 只针对风险不针对香港》一文建议外界对习近平适时喊出58个“斗争”口号的目的“无需过度解读,港人更不需紧张”。有署名“天眼里人” 的网友在转发多维这篇文章的网站上留言道 :“习总前面拉,大秘后面洗,此斗非彼斗,此争非彼争,58次呀!但都不是针对香港人啦,是自己斗地主啦。呵呵呵!”


另外一位署名“过滤词”的网友留言说:“毛泽东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过七八年又来一次。习是毛的粉丝,50多个斗争不算过火。习的治下还没有发生大规模人道灾难,还有努力的空间。”


李锐先生生前专门撰文分析过:毛泽东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毛泽东历来强调‘斗争哲学’……既是宇宙观,也是人生观。”他认为,世界上无处不存在矛盾、对立,办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斗争,去克服其中的矛盾。“这样就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对立又等同于斗争,只有靠斗争才能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把斗争绝对化之后,就完全忽视和排斥了矛盾的同一性,以至最后实际否认同一性,只有斗争性了。”


如今的习近平堪称毛泽东的孝子贤孙,满脑子“斗争哲学”也不足为怪。


其实,总部在北京的多维新闻网在刊登《解读习近平“斗争”讲话幕后意 只针对风险不针对香港》一文,建议外界对习近平适时喊出58个“斗争”口号的目的“无需过度解读”同时,也刊登了《中共传递“斗争”意志 习近平发出总动员令》一文,说是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已经落地,而且香港的街头政治愈演愈烈之际,9月3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再度强调了“斗争”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在这篇在中共中青年干部开训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称,“(中共)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并用此前只用来要求军队的特定用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来要求中共官员。 这篇讲话中透出的浓浓的紧张感与斗争的迫切意味,让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篇在内外新局势下对中共官员系统的阵前总动员令。”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三句话是出自毛泽东语录“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1968年底,中苏关系对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一系列“要准备打仗“的”最高指示”。


此后,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和胡锦涛担任军委主席时代,“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直都是中共军队沿用下来的战备动员口号,而习近平担任军委主席的当年,即下令将全军无数军营内张挂的这副口号更换,把“能胜”二字改成“必胜”。


中国古语早有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习近平的这一字之改,是他性格中刚愎自用,夜郞自大,目空一切的最集中体现。


还需要提醒中文网友们关注的是,虽然总部设在北京,但时常也会在自己的坛子里对中共当局,特别是对习近平 本人搞点“高级黑”,而且还是挺够档次的高级黑的多维新闻网,就在习近平一口气喊了58次“斗争”口号的次日即刊登出《春秋笔:“八亿人口,不斗行吗?”》。文章内容平铺直叙,不夹杂半句臧否和点评,更没有半句毕福剑式的国骂痛斥毛贼的祸国殃民,但借古讽今的效果反而更为到位。


文中回顾: “八亿人口,不斗行吗”是毛泽东对两名美国人说的。1975年12月31日,毛泽东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M.Nixon)的女儿朱莉(Julie Nixon Eisenhower)和她的丈夫戴维(David Eisenhower)。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记载,使朱莉夫妇感到出乎预料的是,尽管健康状况恶化并且年事已高,但毛泽东谈话的主题仍是“斗争”。他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也有斗争。共产党内部也有斗争。”他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宣告:“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1976年元旦,《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会见朱莉夫妇的新闻和照片,同时发表了毛泽东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这两首词写于1965年,当时毛泽东正准备发动文革。 在《人民日报》第二版,经过毛泽东圈阅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写道:公开发表这两首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集中反映”。社论重申“千万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还公布了毛泽东不久前批评“三项指示为纲”时所讲的一段话:“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多维的这篇文章中没有具体介绍当时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两首词的具体内容,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大陆人都还清楚其中后一首的最后两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从这里,人们似乎可以找出堪称毛泽东孝子贤孙的习近平的所谓“接地气的平民语言艺术”的来龙去脉。


曾有介绍习近平福建为官生涯的文章记载,习近平一直都在以毛主席诗词中的“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励志。习近平当政之后,甚至在会见“美国友人”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毛泽东的这几句话。


毛泽东死后,《人民日报》在1976年9月29日发表长文《八亿人民的战斗步伐》,号召“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再提“ 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多维在这篇的最后一部分写道 :”这是《人民日报》最后一次出现“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一个星期后的1976年10月6日晚,在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主导下,毛泽东的遗孀江青与宠臣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合称四人帮)被捕,文革结束,“八亿人口,不斗行吗”从此在《人民日报》彻底销声匿迹。

时隔四十年后,《人民日报》及所有中共宣传机器遵循习近平旨意,将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死灰复燃。何时何日才能让它再次销声匿迹呢?


谢选骏指出:什么美国有人?都是狐朋狗友!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中囶人口从八亿口膨胀成了十四口,不斗更加不行了!看看这个熊样,还得再斗上百年,等待人口回到七八亿……接着斗!所以我看,人口减半是中囶的既定国策,毋庸置疑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台湾呆胞的小道消息下大棋

《王丹看习访法步态猜他曾中风 网友:换个人上也一样》(Newtalk 2024-05-08)报道: 习近平6日上午与马克宏及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会晤   图:翻摄马克宏X(前推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欧,选择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然而,中国民运人士王丹在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