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月7日星期日

谢选骏:出了名的东西有时候更烂

《比哈佛校长辞职更令人担心的是 美国名校陷“分裂”危机》(真棒 2024-01-03)报道:


就在今天上午(美国时间1月2日),哈佛校长克劳丁·盖伊宣布辞职的消息刷屏了!


这是在持续数月的美国大学“反犹”风波中,继宾大校长马吉尔之后,第二位辞职的名校长。盖伊也成为哈佛400多年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长。


在辞职信中,盖伊表示:


我与哈佛及其人民的深厚联系使我更加痛苦地目睹了近几个月撕裂我们社区的紧张和分裂,削弱了我们在危机时应该是力量和支持来源的信任和互惠的纽带。


在所有这些中,最令人痛心的是对我对抗仇恨的承诺和维护学术严谨性-一这两个我本人的根本价值--的质疑,以及因种族敌意而受到的个人攻击和威胁。


其实,在12月12日宾大校长离职后,哈佛最高管理机构12日发布声明,表示哈佛校长克劳丁·盖伊获得了校董会的一致支持,并确认将支持她继续留任。但紧接着风向转变,关于她学术方面的新问题浮出水面,盖伊面临高达40项抄袭指控……


这背后折射了美国精英大学的哪些变化?对中国的留学家庭,又有哪些启示?


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的终身教授魏阳老师看来,两位名校长辞职的背后,有着美国精英大学对“歧视”的极端重视,而更深层次则是在分裂时代大背景下,撕裂的美国大学现状。


“和稀泥”的态度,弄巧成拙了


整件事情的起源,还要从10月说起。


自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以色列反击以来,支持巴勒斯坦和支持以色列的学生在美国校园内外不断集会示威,时常发生冲突。这令常春藤联盟大学的领导层头疼不已。


示威的双方都要求学校支持自己,结果校领导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谴责哈马斯恐怖袭击吧,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和校友不高兴;


不谴责吧,支持犹太人的社团又不高兴。


这让校长们,很是头疼。大部分的校长,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无论哪边集会示威,一不反对,二不支持。


如果有人批评校方当和事佬,就以言论自由的名义,顶回去。


这种和稀泥的态度,终于让国会不高兴了。2023年12月5日,美国国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议题是美国大学的反犹主义。


哈佛大学校长盖伊、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麦吉尔,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科恩布鲁斯被传唤,接受议员们的质问。


纽约州的国会议员埃利斯·斯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问宾大校长:如果有人在校园里号召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这是否违反校规或者行为准则(rules and code of conduct)。


三位校长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的回应,而是表示:“校园里有言论自由,只有言论变成了行为,校方才会干预。”


咋一听来,这是个合理的回答。因为美国宪法保护言论自由,个人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教授在课堂上号召革命,推翻政府,只要没有采取行动,言论也受到宪法的保护。


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来说,美国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确实可以让她自由表达——只要没有违法行动,没人能剥夺她表达的权利。


但是大学不一样,大学是培养社会中坚,拔高一个社会整体道德和思想水准的机构。仅仅用宪法来要求师生,是不是自降身价?


事实上,美国的每一所高校,都有严格的、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的详细规定。任何基于种族、肤色、族裔、国籍、性别、年龄,性取向、残疾或者其他个人偏好的歧视,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半独立于校领导层的平权办公室。所有认为自己遭到骚扰、歧视、或者霸凌的师生,都被鼓励去办公室投诉。办公室会非常严肃的对待每一件投诉。甚至之后被证明为虚假的投诉,也完全不用承担任何后果,不用受到任何惩罚。


接到投诉后,通常办公室会雇佣校外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往往是独立的律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取证和调查。独立取证和调查,是为了避免学校自己查自己,出现鼠头鸭脖的情况。


以笔者在美国大学执教的经历,大学对歧视和骚扰的极端重视,会花巨大精力调查,无论指控是否属实,至少会让被告人不胜其扰。美国常常有某位教授,不慎在课堂说了N开头的词指代黑人,立即被解除教职。


更有教授学亚洲人眯眯眼,被举报后,立刻被踢出大学。美国大学对歧视与骚扰,可以说是零容忍的。


分裂的时代,分裂的美国大学


在12月中宾大校长马吉尔宣布辞职之后,共和党议员斯蒂芬妮克在社交平台X发帖称,马吉尔的辞职只是一个开始,“一个下台了,还有两个。”


万万没想到,哈佛校长这么快就成了第二个。


这件事,显示出了言论自由在美国的边界。


正如宾大校长麦吉尔所说,作为社会上的普通人,随便说什么,都受到美国宪法保护,别人不能拿他怎么样。可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公民领袖的地方,应该有比社会平均水准更高的道德和言论标准。


“消灭”某个种族群体的言论,理应在校规中严格禁止。美国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是否煽动仇恨、暴力——特别是针对每一种族,族裔群体的煽动性言论。


事实上,哈佛大学也是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的。几年前,几位刚被哈佛录取,还未入学的高中生,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不当言论,嘲笑取笑其他群体,被哈佛大学发现。


这几位学生,全部被立即取消了入学资格。作者当时曾经评论过此事:哈佛要录取的学生,不仅仅要聪明,也需要有正确价值观。


虽然三位校长们言论不当,但作者并不相信她们真的是反犹主义者,或者种族主义者。公开的种族主义,在美国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下不大可能发生。


更重要的背景,是中东冲突导致的美国校园的分裂。支持巴勒斯坦的左派学生,自认为秉持了美国一贯支持弱者的精神传统,相信自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相信人们理应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建国运动。


而支持以色列的人士,也认为恐怖袭击平民,是个明显的是非问题,无需讨论,以色列当然是受害者。


所以当下的美国,出现了类似六十年代越战时期的社会分裂。正如当年反对和支持越战的社会群体和学生一样,常常发生冲突。


这一分裂,近期还难以调和。如前文所说,这让常春藤联盟大学的校长们,伤透了脑筋。支持一方,必然得罪另一方。啥都不说吧,两方都不满意,最后成了个双输的局面。


如果像这三位校长一样和稀泥,哪边都不想得罪,谁要游行示威都不干预,国会又不满意。几个小时的激烈拷问之下,果然就出了错。分裂的时代,美国大学校长确实难做。


其实,校长们不肯指责学生言论不当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在10月7日袭击之后的亲巴勒斯坦游行中,不少学生(包括哈佛大学的学生)喊出了Intifada的口号。


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意思是“立即革命或暴动”。在巴勒斯坦的语境中,往往意味着消灭以色列,获得直到大海边的土地。


美国的政策,是希望巴以和平共处,无法容忍哈马斯等极端组织彻底消灭以色列和犹太人的主张。美国大学亲巴勒斯坦学生集会时高呼Intifada的口号,在犹太社区看来,当然毛骨悚然。所以国会议员不断批评大学校长们,在听到学生喊这个口号时,没有批评其中的暴力和仇恨含义,没有对煽动暴力的言论,采取足够行动。


所以当议员问三位校长“号召反犹屠杀是否违反校规”时,如果她们的回答”是“,那么下一个问题,必然是“那你在听到Intifada的口号时,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时候,就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可和稀泥,总是要付出点代价。


谢选骏指出:上文完全不提剽窃之事,似乎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焉。女人和小人都喜欢名校,却不懂得“出了名的东西不一定好”。东西如此,学校亦然。出了名的学校不一定好。还要看看哪个专业,哪个教授,哪个时候……像现在的美国,生存斗争公然进入了校园、勾引了国会……这就是在比烂了——那么显然,越是出名的学校就越是烂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