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乔治·福克斯》报道:
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1624年7月—1691年1月13日)是一位出身英格兰的(宗教)异议人士,他是贵格会的创始人。身为一位莱斯特郡织布工的儿子,他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战争时期。他透过提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不妥协的基督教信仰方法来反抗宗教和政治权威。他作为持不同政见的传教士周游联合王国各地,进行了数百次治疗,并经常受到不赞成的当局的迫害。1669年,他与富有的支持者托马斯·菲尔(Thomas Fell)的遗孀玛格丽特·菲尔(Margaret Fell)结婚。她是一个主要的朋友。他的事工扩大了,他参观了北美和低地国家。他因信仰多次被捕入狱。他在伦敦工作的最后十年组织了不断扩大的贵格会运动。尽管一些圣公会和清教徒不屑一顾,但贵格会皈依者威廉·佩恩和护国公奥立佛·克伦威尔对他表示尊重。
早年
1624年7月,乔治·福克斯出生在英格兰莱斯特西南24公里的“Drayton-in-the-Clay”(今Fenny Drayton),父亲克里斯多佛·福克斯是一名织布工,被邻居称为“正义的克里斯特”;母亲玛丽·莱格具有“殉道士的血统”(乔治·福克斯本人说)。童年时代,乔治·福克斯就形成严肃、虔诚的性格。他接受的是圣公会教育,因为父母都是圣公会信徒。但是这个教区清教徒的势力很强,主要是长老会。他没有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但是学会了读和写。他在幼年时就对圣经着迷,频繁阅读。他说,“在我11岁时,我了解了纯洁与正义。
第一次的旅行
福克斯于1643年9月带着痛苦与混乱的心情离开 Drayton-in-the-Clay,前往伦敦。当他在Barnet时,对于这著靠近伦敦的小镇所潜在的诱惑感到失望而流泪,福克斯于是每隔几天不断地闭门苦思,或是自己独自到乡间走走。他不断苦思著有关“耶稣在沙漠里所受到的诱惑”,对照自己的属灵状况。但此时在他心里划出一种信念是:上帝将会支持他并保守他,偶尔,他的行为会吸引各种宗教学者的注意,但是他都拒绝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活出自己所教导的教义,福克斯积极地去寻找神职人员,但“从他们身上并没有获得一丝慰藉”,当他们似乎并没有办法帮助他解决他所困扰的问题,他在Worcestershire遇到一位传教士,并建议他去吸烟(福克斯所厌恶的)与唱圣歌;在另一次,他在考文垂的自己家花园滑倒,这件事是第一次对他的问题的解决有帮助。又有一次,他被建议“放血”有助于治疗他的“心灵疾病”。
独特信仰之形成
几年后,乔治·福克斯在不断地旅行时,他的独特的宗教信仰逐渐成行。在祷告与默想想中,他愈能强烈地感知道他信仰的本质与东西他所需要的是什么。这种过程他称作“开明”(Opening),因为他完整地经验到并察觉到上帝的启示立刻在这个期间内降下,他也愈能确信自己能了解真正标准的基督教信仰对上帝创造宇宙与拯救的事工的论述上,背后深层的意义。以下是他所想到的:
基督徒在的实践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因着他们的信念而被认为是被拯救的,因此仪式肯定可以被忽略的,只要是一个人能经历真正灵性的转变。事实上,福克斯认为真正的基督徒是加入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的,并且他不接受其他宗教团体所带来拯救。
牧会的资格是由圣灵所给予的,并不是由教士的学识所决定。这暗示著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教士,只要是他或(她)受到圣灵的领导,包括女人也有资格。
上帝的灵降临在所有顺从祂的子民中:宗教的体验不能被教会的建筑物局限。事实上,福克斯反对用“教会”这个名词给建筑物命名,而“尖塔屋”这个名词常被今日许多贵格派(Quakers)成员所使用来命名。当他相信神遍在于每个角落时,福克斯于是马上就在户外与果树林里作礼拜。
虽然教会历史绝不只是有魅力的而已,而打开圣灵就能包涵这种魅力。在万事万物中,福克斯常用“驱邪”和“神疗”,或是以一种“知识的圣言”(圣经歌林多前书第12章第8节至第10节)来纪录。福克斯也认为,自己和其他人都可成为“传达上帝旨意的人”,在他的日记中甚至写到,有关一个人被圣灵所临在而狂喜之纪录。
公谊会逐渐成型
1648年,福克斯开始他的传道政策:他将到市集、野外、或任意指定地点来聚集各重各样的人来传道。或有时等教士结束工作后在“尖塔屋”里传道。他的讲道是有力量的,并让许多人相信他所分享自己有关于“真正宗教信仰的灵性”之主题。
公谊会的礼拜形式,是以一种“沉默等待”的方式进行。似乎在这期间内,他们可以有良好的预备。虽然没有人和纪录说明礼拜仪式为何变为如此,这里可以清楚地指出朋友会的组成是什么:虽然在1653年他们每月在Durham 县聚集,但那里也有其他特定团体在此处旅行。而“光明之子”这个词在这段时期被拿来使用,也简称“朋友”。然而,起初福克斯似乎没有打算要建立一个宗派,只有单单地声称他看见纯粹且本然的基督教原理。虽然往后他展现强大的英勇,犹如一位宗教的立法者,并且有组织地建立新的社团。
福克斯的讲道是根据《圣经》的经典而讲的,但讲道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他个人的强烈的经历,是他能阐述的经历。他抨击当今社会之不道德,尤其对诈欺的现象及政府与教会对税收的榨取,并力劝他的听众能领导无罪的生活——虽然他尽量避免与Ranter派(英国激烈的宗派,认为神遍在每个被造物中,并否认教会的权威)或称Antinomianism(废弃道德律论;唯信仰论)的观点混用,其派主张任何行为都可自动转变为无罪的。
在此时,有极多敌对教派持有不同反对意见;这种充满诡辩与混乱的氛围,给予福克斯透过讲道来提出自己的信仰。至1651年,他聚集了很多其他教会具有天赋的讲道者,并持续地漫游整个国家,寻找新的皈依者。尽管他们听众中,有些有恶劣的反应,但他们仍持续地这样做,而这听众会鞭笞或击打他们甚至把他们驱逐出境。
彭德尔山
社会正义之利益发展非常缓慢,这种现象被福克斯等人所关注,并且批评这种现象而判断此现象发生原因为道德上的错误——举例来说,他在信中写到关于一位女人因一位小偷而被处死的案子。对英国民众来说,被强权者压迫这件事是攸关利害关系的议题,而伴随着查理一世(于1649年处死)之暴政,就是英国内战之混乱。于是这个事件开启英国共和时代。而乔治·福克斯等人,不可避免地就与公民权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1652年,福克斯觉得神要带领他走向彭德尔山(Pendle Hill,高557米)。在那里他去看 Westmorland 的风景,并看到成千上万的灵魂走向基督。在Westmorland 上,他从那里走向Sedberg,并在此地听到一群寻求者(Seekers)在聚集的声音。他在Firbank Fell(高310米)附近讲道,并且深信Francis Howgill(1618-1668 早期贵格会会员)还有其他人,将会接受他有关“基督可以直接地向人们对话”的教导。
囚禁
英格兰联邦时期,1650年,福克斯因亵渎上帝之罪于Derby入狱服刑;而一个法官嘲笑福克斯对“对上帝的话颤抖吧”这句告诫的话,并说他和他的跟随者是“Quaker”(战栗者)——现在成为朋友会(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的俗名。他遭受到严酷对待,是因为他拒绝抵抗复辟王朝(或是说以各种理由说他私藏武器)。又在1653年,他在Carlisle 被进一步治罪,甚至想至他于死地,但国会方面则请求将他释放,而不希望“一位年轻人…为宗教而死”。
迫害的开始促使福克斯在面对暴力与诅咒时,发展自己的立场。在他先前的教导所暗示的,是在他日趋重要的公开声明当里,说明着他拒绝发誓(对pledge alleg-iances——忠诚宣言)或对敌人使用武器:他决定和他的跟随者绝不在压力下让步。在1652年的信中(因着战争的缘故而陈立),他力劝朋友会们不要使用“世俗的武器”,而要用“属灵的武器”,并说着“让这个风浪(国家的权力),从你们的手中挣脱吧”。
1654年,他再被进一步地监禁于伦敦。1656年监禁于 Launceston,在1660年与1663年监禁于Lancaster,在1666年监禁于Scarborough,并于1674年监禁于Worcester。而福克斯被逮捕的原因通常不超出他造成“扰乱”的理由,其他时候他和他的朋友们也愈来愈常被一些奇怪的触法行为而逮捕。而贵格会的成员们常觉得邪恶的法律禁止他们未被授权的礼拜,虽然这些法令被不定期地实施。在平等的社会里,行动是被信念所激发——不能使用资格限制,并在法院里,脱下身份的帽子——但当时认为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不尊重的。拒绝去接受誓言(pledge allegiances)意味着贵格会可能在法律强迫下屈服于《忠诚誓言》(对君主或国家所要对其效忠的公民义务的宣言)而被起诉,并要在法官所提出来的疑难面前一一作证实。
尽管在监禁中,乔治·福克斯依旧持续不断地写作与讲道。他觉得监禁的好处是,他可以接近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些狱卒也和跟随他的犯人一样需要被帮助。他也寻求借由靠自己的行动去树立典范,并转向那些被击打,并拒绝让俘虏他的人使他生气,沮丧的人传道。
面对奥利弗·克伦威尔
英联邦方面,开始怀疑君主主义者的阴谋,并且害怕他们会与乔治·福克斯他们一起游行,而目的是为了推翻政府。在那时候,福克斯的聚集仍吸引著成千上万的人。1653年福克斯被逮捕,并带去伦敦与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会面。而福克斯声称他没有携带武器之意图后,而更有立场向克伦威尔说明传统许多宗派与朋友会之间的不同,并建议要听从神的话语,遵守祂的旨意。
福克斯离开时,纪录了克伦威尔的一段话:“他含泪地向福克斯说:‘下次来到我家时,你和我愿能一起会面两小时,我们要比任何人更靠近’;此外他也祝福福克斯对自己所作的,不要伤及自己的灵魂”,而福克斯也再度获得自由权。(这是之后被后人所回亿起来“向当权说真理”的事件,这种传讲的技术被后来的贵格派拿来作试图影响当权的工具。虽然到了20世纪,这种说法已经不被沿用,但这些话的要点仍阐明著福克斯所实践的,但这些话的观点却在往后英国发生惨无人道,不公义及压迫的战争下,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福克斯与克伦威尔再度于1656年会面,在这几天向克伦威尔请愿,目的是为了要他缓和对贵格派的迫害。在福克斯的个人标准来看,这个会议算是成功的;尽管会议之间有些意见不同之处,但他们最后达成共识。福克斯甚至感觉邀请到奥利弗·克伦威尔是“在耶稣里放下他的王冠”。然而,克伦威尔后来却拒绝这样做。
第三次会面,是在1658年于Hampton王庭。虽然他们并没有说的很长,因为这位新教徒生病了,福克斯甚至写下“他像个死人”。
受难与成长
这些年的迫害——尤其是在1657年时一千名朋友会们遭囚禁——这使福克斯对传统宗教与社会规范的看法又更加强硬。在他的讲道中,强调贵格会是拒绝在水中受洗的,这也是为什么朋友会的成员们比较专注在内的信仰转变上,而不是人们所看到的在外的仪式里的崇拜行为。
但这也深深地刺激到那些对传统仪规的拥护者,不过也给予福克斯借由《圣经》等经典去与他们这些人争论的机会。这种模式也可在他在法庭里的行为中显露来:当有位法官挑战他,要他脱下帽子,福克斯立刻回答说,这种命令是在《圣经》里的哪里。
朋友会(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的成员们在这十年间会员人数大大地增加。可以兴办大型聚会,包括在Bedfordshiren 所办的三天集会,这是现在英国年度大会(Britain Yearly Meeting-朋友会在英国所办的年度大会)系统的先驱。而福克斯也委托两名朋友会成员去整个英国收集在监禁中受难的贵格会成员之见证告白词,作为他们受到迫害的证据。这使他们得以在1675年成立受难者会议(Meeting of Suffering-英国年度会议的行政部门),这个组织在今日仍存在。
实际上,所有的观察家都同意1650年代朋友会的作为,当时朋友会是最具对抗性的,并且在他们那个时期是最具创造性的。而在这十年间几乎达到了福克斯非常乐观地认为的,这运动将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如同他所说的:“在英格兰的教会”。
1659年,他写给国会一份他言词最激烈的政治宣言书,名为《59项必须要在宗教事务上释放之细目》,但这年国家实在是太混乱了,以致没有人去思考这些条文。直到21世纪,这个文件一直就没有被复印出来。
谢选骏指出:虽然乔治·福克斯多次入狱,类似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囶“民主人士”和“维权人士”所遭遇的厄运,但毕竟没有遭到英国革命前关在伦敦塔里动辄遭到杀害的命运(类似毛泽东、斯大林没死时候的中苏两“国”动辄批量杀害反对派)。
以下是关于乔治·福克斯自传生平的xx篇点评:
1、人说“幼年及早期灵性经验”——我看这往往关乎神秘的命运,绝非奥古斯丁繁琐论证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或拒绝的。
2、人说——我就是在主耶稣的这种自由之灵中奉差遣向人宣布生命之道和白白的救恩的;劝勉人归向基督,祂白白施赐,又使人恢复上帝的形像,即当人堕落之前所具有的,叫他们得以在耶稣基督里坐在天上的座位上。
我看——这是一种“起死回生”、“进入乐园”的感觉。
3、人说“初次入狱”——我看监狱是最好的大学。
4、人说“在德被狱中的一年”——我看这相当于研究生院深造了。
5、人说——“一个人所能有的影响力”;我看一个人所能有的影响力,是和他的奉献程度成正比的!
6、人说——“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看“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感觉,可以激励人们奋不顾身了。
7、人说“再度入狱”;我看这是再度入狱还是三度入狱?如果不是二进宫而是三进宫,那就相当于在念博士课程了!
8、人说“会见克伦威尔将军”,我看这可是“秀才遇见兵”了。
9、人说——“约略在这时候,上帝命令我起草一项文件,用以劝谕警告罗马教皇,和欧洲各国君王及统治者。”
我看——按照上帝在《以西结书》中的警告,你说“上帝命令我起草一项文件”……,那么你的证书在哪里?你是否伪托上帝之名?
10、人说——“他们和我都赞颂主的良善;主藉着祂的永恒能力,曾带领我,为着祂的事工,经过各种困难险阻。但愿一切荣耀永归于祂!”
我看——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很大的福分。
11、人说“在契约派的家”……还有人说——
什么是契约神学,它符合圣经么?契约神学从系统教义的角度来说并不算“神学”,而是解释圣经的一种构架。它常与另外一种释经构架“时代神学”或“时代论”形成对比。时代论是目前美国福音派最喜爱的释经方法,这种状态从19世纪下半叶持续到21世纪。而契约神学,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是新教的主要报告,是一种受改良派和加尔文派亲睐的体系。时代神学把圣经演绎为七份(份可以定义为在救赎史上的某一阶段,是神用来针对人和创造的一个特别方式)的一组系列,契约神学则通过约定的坐标看待圣经。契约神学定义了两个最重要的约定:德行约定(CW)和恩典约定(CG)。第三个约定有时被提到;即救赎约定(CR),它从逻辑上超过了另外两个约定;我们将依次进行讨论。需要谨记的是,圣经中描述的各种约定(如与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立的约,还有新约)都是德行约定和恩典约定的彰显。
现在我们开始检验契约神学中细分的各种约定,先从逻辑上优先的救赎约定开始。 根据契约神学,救赎约定是在神的三个位格之间立的约,目的是拣选、赎回、并拯救人类得救恩和永生。正如一位受大众喜爱的牧师-神学家所说,在救赎约定中,“天父为他的儿子选择了一位新娘。”尽管圣经没有点明救赎约定,但它明确陈述了救赎计划的永恒属性(以弗所书1:3-14;3:11;帖撒罗尼迦后书2:13;提摩太后书1:9;雅各书2:5;彼得前书1:2)。更有,耶稣常常把他的使命称为执行天父的旨意(约翰福音5:3,43;6:38-40;17:4-12)。 勿庸置疑被拣选的人得救恩是神一开始造物时就有的意图;救赎约定只是以契约的语言把这个永生计划形成了文字。
从救赎的历史角度看,德行约定是我们在圣经中见到的第一个约定。当神造人时,把人放在伊甸园并下了一条简单命令:“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6-17)。我们能看出在这个命令中的契约语言。神把亚当安置在伊甸园并承诺他永生和后代,只要他服从神的命令。生命是顺服的奖赏,死亡是违背的惩罚。这是契约语言。
一些学者把德行约定看作所谓的主仆约定的一种形式。在这类契约当中,宗主(如国王或统治者)会给下属(如服从者)契约条款。宗主提供祝福和保护,下属以贡品回报。在德行约定的情况下,神(主)承诺永生和祝福于人(亚当作为第一个人类代表仆从),按照契约的规定亚当应该以顺服回报(如不吃那树上的果子)。我们在神通过摩西给以色列的旧约中看到相似构架。以色列与神在西奈山立了约;神将给以色列应许之地,一个重建的“伊甸园”(“流淌着牛奶和密的土地”)、还有神的祝福和抵挡以色列的敌人;以色列以遵守约定的条文以回报。违约的惩罚是被逐出领地(发生于公元前722年由北国征服和公元前586年由南国征服)。
当亚当无法遵守德行约定时,神立了第三个约,被称为恩典约定。在恩典约定中,神无偿提供给罪人(那些无法遵守德行约定的)永生和凭信耶稣基督而来的救恩。我们看到在人堕落即神预言“女人的后裔”(创世记3:15)之后神马上提供了恩典约定。尽管德行约定是有条件的,它应许顺服得福悖逆遭损,但恩典约定是无条件的,在神恩典的基础上免费提供。恩典约定像似古代馈赠土地协议的形式,即国王把土地作为礼物,没有附加条件。有人会辩论说信是恩典之约的条件。圣经里有很多关于接受神无条件恩典的劝诫,让人自始至终要信实,所以从真正的意义上讲,坚持信实的确是恩典约定的条件。但是圣经明确教导即使得救的信心也是来自神的恩典(以弗所书2:8-9)。
我们看到恩典约定表现在圣经中神与不同的人立下各种无条件的约定。神与亚伯拉罕立的约(作亚伯拉罕的神,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作神的子民)是恩典约定的一个延伸。大卫之约(大卫的后裔永远为王统治)也是恩典约定的一个延伸。最后,新约是恩典约定的最终表现,神根据我们的心谱写了律法,彻底赦免我们的罪。当我们察看这些旧约中的不同约定时,有一件事是很显然的:它们在耶稣基督里都得以实现。对亚伯拉罕关于祝福全地的承诺在基督身上实现。大卫王将永远统领神国子民的约定也在基督身上实现。 新约更明显地在基督身上实现。即使旧约中也出现恩典约定的暗示:所有旧约祭祀和仪式指向基督——我们的大祭司的救恩(希伯来书8-10章)。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能在山上讲道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马太福音5:17)。
从旧约中神不断饶恕人的过犯中也可以看到恩典约定的作用。尽管摩西之约(德行约定的应用)中应许由于以色列违背神的诫命会受到神的审判,但神仍然耐心对待与他立约的人。它常常伴随这句经文“神记着与亚伯拉罕立的约”(列王记下13:23;诗篇105;以赛亚书29:22;41:8);神关于成就恩典之约的应许(根据定义是单方约定)常常超越其权而给德行之约加力。
这是对契约神学的简单描述以及透过约定的视角解释神学。关于契约神学有时会出现一个问题:是否恩典神学将排挤和取代德行神学。换言之,既然旧约已过时,德行约定也废弃了么(希伯来书8:13)?旧约(摩西律法)只是德行约定的一个应用,不是德行约定。再者,德行约定回朔到最早的伊甸园,神应许顺服则生,悖逆则死。德行约定在十诫中进一步得到说明,其中神再次应许顺服以生命和祝福,悖逆以死亡和惩罚。旧约不仅是编成十诫的道德律法。旧约包括关于敬拜神的规则。它还包括在神权和君主统治期间管理以色列国的公民律法。随着耶稣基督,被应许的弥赛亚的来临,旧约的很多方面失去现实价值,因为耶稣成就了其中各类预言和数据(参看希伯来书8-10)。旧约代表“类型和影子”,而基督代表“实体”(歌罗西书2:17)。还有,基督来是成就律法的(马太福音5:17)。正如保罗所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哥林多后书1:20)。
但是,这不等于废除道德律法中的德行约定。旧约中神要求他的子民圣洁(利未记11:44),在新约中也要求他的子民圣洁(彼得一书1:16)。如此,我们有义务成就德行约定。好消息是耶稣基督——最后的亚当和我们契约的头,完全成就了德行约定的要求,绝对公义,这就是神为什么把恩典约定赐予那被拣选的人的原因。罗马书5:12-21描述了人类的两个代表之间的状况。亚当代表伊甸园中的人,无法维护德行约定,因而把自己和后人带入罪和死亡。耶稣基督是人类的代表,从在野外受试探一直到加略山,完全成就了德行约定。保罗因此而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哥林多前书15:22)。
总之,契约神学把圣经看作德行约定或恩典约定的表现。救赎的整个历史可以看作神不断对恩典约定的揭示,从其初期开始(创世记3:15)一直到在基督身上的实现。契约神学看待圣经是以基督教义为中心,因为它把旧约看作是基督的应许,新约是基督的实现。一些人谴责契约神学在教导“替代神学”(比如教会代替以色列)。这是不属实的。不像时代神学,契约神学没有把以色列和教会作明显区别。以色列构成旧约中神的子民,教会(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构成新约中神的子民;合起来都是神的子民(加拉太书6:16)。所有与亚伯拉罕有共同信仰的都是神约定中子民的一部分(加拉太书3:25-29)。
关于契约神学还可以说很多,但重要的是记住它是理解圣经的解释佩带。如我们所见,它不仅是读经的解释佩带。契约神学和时代神学有很多区别,有时关于二级教义会导致相反结论,但两者都遵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救恩只靠恩典,藉着对基督的信,让神得荣耀!
我看——不论什么神学,都无法解释神的恩典。因为不论什么神学,都是人的学问,不是神的学问。
12、人说“伦敦大事记”,我看美国独立之前一百多年,英美已经连成一体……如果美国后来没有独立,那么现在的全球局势将会完全不同……
13、人说“查理王朝的第一年”,我看这是“反动复辟的活画卷”……
14、人说“劳苦与患难”——我看——马太福音11:28说得好——凡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到我这里来,我要使你们得安息。(当代译本:“所有劳苦困乏、背负重担的人啊,到我这里来吧!我要赐给你们安息。)
15、人说“因拒绝起誓入狱”——我看这像是乔治·福克斯第四次入狱了,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16、人说“在斯卡巴洛堡的一年”——我看这仿佛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7、人说“组织工作”——我看虽然宗教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和二十世纪的中国,在社会进程方面还是颇为相似。也就是说,中国和英国的文明程度,相差了几乎三百年。
18、人说“被控侵害王权”,我看这个十七世纪的英国罪名,类似二十世纪的中囶罪名——反革命罪,或二十一世纪的中囶罪名——颠覆政府罪。
19、人说“最后一次被囚”——我看这几乎等于囚禁致死了!
20、人说“克胜死亡的种子”——“这是佛克斯生平所写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充满得胜及乐观语气。”
我看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只有上帝的恩典无穷。
摘自——
2024年6月第一版
June 2024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29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295卷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新编第五卷
Christian Classics, New Edition Volume 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