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杀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风险因素》(生活 2023-10-10)報道:
人们试图自杀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创伤和压力等外部诱因,以及遗传基因因素。10月1日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基因密码中有12种DNA变异与企图自杀的风险有关。
了解自杀的遗传风险
自杀企图与身心健康表型的多祖先GWAS荟萃分析遗传相关性森林图。x轴表示95%置信区间的遗传相关值,y轴表示发现GWAS存在多种表型。ISGC=国际自杀遗传学联盟荟萃分析;ISGC + MVP=主要荟萃分析,包括ISGC和百万退伍军人计划队列的GWASs;ISGC + MVP | MDD和PTSD=对重性抑郁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个队列的联合GWAS meta分析。
Docherty说:“这使我们能够看到自杀的遗传风险与抑郁症、心脏病和许多其他风险因素的遗传风险是如何重叠的。它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重叠,也与很多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重叠,尤其是吸烟和肺部相关疾病。这是我们在自杀者的医疗记录中不一定能看到的。”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HMHI精神病学教授Hillary Coon博士指出,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具有上述任何一种健康因素的人就有自杀的高风险。相反,将遗传倾向与其他压力因素结合起来——包括其他遗传风险因素、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或创伤事件——可能会增加这种风险。
初步分析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科学家们发现的许多DNA变异都位于具有已知生物功能的基因中,这些基因的变化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理或行为。其中一些基因控制着细胞中的过程,如管理细胞压力,修复受损的DNA,以及与免疫系统沟通。大多数也在大脑中高度表达,是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药物的已知靶点。
科学家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些变异是否直接或间接影响自杀风险,以及如何影响。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显示了一种联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了解自杀与其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评估和治疗自杀风险开辟新的途径。我们希望开始探索自杀和这些健康因素之间常见的生物学基础,因为这会产生最有说服力的药物靶点。
《“不开心”不是你的错,与生俱来的四种“自杀基因”或让你“关上心门”》(生物探索 2022-12-21)報道: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病症最有可能导致一个人自杀。那么,自杀是否有遗传基础?如海明威家族,深陷“自杀诅咒”,四代人都是自杀身亡:父亲和弟弟饮弹自尽,妹妹和长孙女服药自杀,其他的家庭成员没有自杀,但也大多酗酒、吸毒或患有精神疾病。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曾指出自杀(未遂和死亡)具备一条“亲子传播纽带”,可在家庭中进行代际传递,其中基因遗传和后天养育环境对此都有影响[1]。
在美国的自杀群体中,FDA发现美国退伍军人自杀风险严重高于其他人群:2020年45979名美国人死于自杀,其中有6146人是退伍军人,占据13.4%的份额。自杀已成为45岁以下美国男性的第二大杀手。那么,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些正值壮年的人自杀诱因是什么?是否有遗传基础?
2022年12月14日,杜克大学和达勒姆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对军人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来找寻自杀退伍军人的生物学共性,探索自杀念头和行为(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SITB)是否有遗传基础。这项研究收集了633778名退伍军人的血液样本,其中121211名有自杀念头或企图。研究人员通过对样本进行测序以建立每个参与者的遗传概况,然后将其与他们的医疗记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四种基因的突变在自杀人群中更为普遍:ESR1、DRD2、DCC和TRAF3,这意味着自杀行为与遗传因素之间存在联系。
1、ESR1
ESR1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此前已被确定为PTSD和抑郁症的致病性基因,也是退伍军人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雌激素也被怀疑是造成抑郁症发病率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自杀的根本原因。ESR1的缺失对男性的脑组织产生影响。
2、DRD2
DRD2是一种与愉悦和幸福感相关的多巴胺受体,与自杀企图、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危险行为和酒精药物滥用有关。
3、DCC
DCC在人的一生中都在脑组织中表达,它与多种精神疾病有关,自杀的人大脑中DCC含量显著升高。
4、TRAF3
TRAF3与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和多动症有关。药物锂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可以降低自杀风险,因为它可以调节TRAF3和其他几种炎症基因的表达。
针对研究结果,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杜克大学副教授Nathan Kimbrel博士表示:“这些基因的变异并不一定能让人出现自杀行为,但是要明白,有这些基因变异的人在面对生活难题时自杀风险可能会增加。虽然基因相对于其他因素只占很小的部分,但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导致一个人自杀行为的生物途径。自杀每年造成70多万人死亡,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能更好地防止这些悲剧的发生。”
此项研究结果促进了对SITB分子遗传学基础的理解,并为ESR1、DRD2、TRAF3和DCC作为交叉祖先候选风险基因提供证据。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复制这些发现,并确定这些基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临床护理。
谢选骏指出:人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杀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风险因素”,又説……“不开心”不是你的错,与生俱来的四种“自杀基因”或让你“关上心门”……我看這樣的“自杀基因研究”越多,自杀的人就越多了!不信看看美國的慘狀,就略知一二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