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2月17日星期二

谢选骏:空坟還要遭到玩弄擺拍


《利玛窦与外国传教士墓地修复的前前后后》(2020-05-15)報道: 


今天,5月11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利玛窦在北京逝世整整410周年的日子。当我们大力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和各国人民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的时候,纪念利玛窦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作为北京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的退休干部和利玛窦生平事迹的研究者,想就利玛窦墓地的变迁谈几件事。


利玛窦自从1601年1月24日来到北京,就再也没有离开。他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10年之后,于1610年5月11日倏然而逝。中国明朝万历皇帝鉴于他在诸如翻译《几何原本》等项“西学东渐”事业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破例将他赐葬于北京城西这块叫做“滕公栅栏”的地方。从此利玛窦就长眠在这方土地上。滕公栅栏渐渐成了在京逝世的外国传教士的专用墓地,而闻名于世界。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西郊日渐繁华起来。在阜成门外仅二里的地方保留滕公栅栏这处墓地,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当时任北京天主教会主教的李君武神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感慨地说:“阜成门城墙开了豁口,马路也修起来了,建了很多新楼。看来墓地也该搬家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天主教爱国会协商,将墓地迁往西郊西北旺。当时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传达了“国务院领导”的决定,即将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三位尊重中国人民传统习惯并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较大贡献的耶稣会士的墓碑仍在原址保留。从此,利玛窦墓地就成为一处受保护的文物。1958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对这处墓地做了详细的记录。


196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为避免利玛窦等人的墓碑遭到破坏,我校一名工作人员提议,将利玛窦等人的墓碑深埋。利玛窦等人的墓碑就这样被保护起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1978年9月,中国政府派许涤新先生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赴意大利参加“欧洲研究中国协会”举行的会议并进行访问。意方常常谈起利玛窦。一位在利玛窦故乡马切拉塔大学里讲授中文的柯拉迪尼教授,对许涤新团长说:上半年,他与任意大利交通部长和意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科隆博先生一道访华时,了解到在北京的利玛窦墓地已被平毁。他转达了科隆博先生的一个愿望,即由意方用大理石镌刻一尊新碑,赠送给中国,希望能够在原处重新树立起来,以表达对这位曾对意中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先哲的纪念。

许涤新回国后,立即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写了一份报告,汇报了上述情况,并且建议对利玛窦的被平毁的坟墓,加以修复,保存中西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史迹。胡乔木阅后,表示同意,并随即上报给党中央主管领导李先念副主席。


我曾多方寻觅,终于在北京民政局档案室查阅到了这份报告的复印件。在报告的文眉间,不仅有李先念副主席圈阅的标记,而且,当时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另外几位最高领导人圈阅的标记也赫然其上。


得到了最高领导层全体的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即于10月24日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一份题为“关于请修复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墓”的函件。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将此项任务交给市民政局经办。


在今天看来,修复一处古墓,树立一尊石碑,是何等寻常的小事。然而在四十几年前,它确实惊动了党和国家的全部最高领导者。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圈阅许涤新同志报告的时间在1978年10月4日至24日之间。这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夕。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那种形势下,邓小平等领导人做出重建利玛窦墓地的决定,确实是极有政治远见和需要有极大魄力的。同时它也显示出中国的对外政策、宗教政策和科技文化政策将进行重大调整。这正是从一个侧面向世界发出中国将要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信号。


历时一年,耗资一万元,原被深埋的利玛窦及汤若望、南怀仁三位外国传教士墓碑被找到,终于在原处,基本上以原样修复完毕。现在利玛窦墓地已经被正式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涉外旅游景点之一。1984年,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协助下,北京市委党校出资扩建了传教士墓地。在利玛窦等人墓地的东侧专辟一院,将1900年以后嵌在原马尾沟教堂外墙,后来散落在院中的60尊石碑,重又树立起来。1992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局将位于党校南墙的原教堂的小石门移至利玛窦墓地的南面。这样,原“滕公栅栏”墓地遗存的文物就基本上都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到目前为止,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玛窦与外国传教士墓地”共保留63名传教士的墓碑。其中14人来自葡萄牙,11人来自意大利,6人来自德国,9人来自法国,还有比利时2人、捷克2人、瑞士2人、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各1人及不明国籍者1人。这些人中包括: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纪理安、戴进贤、刘松龄,和参与“万园之园”圆明园设计的著名的画家郎世宁。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滕公栅栏这处古老的墓地,作为一处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历史的遗址,也愈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前来观光、凭吊和进行学术考察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一些国家的元首和政府总理、外交部长等官员、外国驻华使节,以及来华的学者、教授、宗教人士及旅游者也纷纷来此参观。其中有两位意大利总统、比利时国王、捷克总统以及荷兰首相、葡萄牙总理、比利时首相等。


纳波利塔诺参观墓地


为了适应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北京行政学院长期以来对利玛窦等人和滕公栅栏墓地的历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与已故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所长马爱德博士合作编写了《“栅栏”: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一书,由澳门文化署以英、中、葡三种文字陆续出版。江泽民主席1993年访问旧金山大学时,亲切接见了马爱德博士。


从以上有关利玛窦墓地的二三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对利玛窦等尊重中国人民,尊重中国的礼仪与文化,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外国友人的充分肯定,对利玛窦等人“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传播到中国,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为此,在中华世纪坛中反映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长河的世纪厅浮雕长卷中,利玛窦也占了应有的位置。


今天,利玛窦与外国传教士墓地与古观象台上的精美的天文仪器、几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及陈列在五塔寺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法国传教士碑林等,一道成为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这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物。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可以启示我们:学习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先进和科学的部分,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增强实行对外开放的自觉性;对于外国人来说,它们可以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友好相处、平等交往的各国文化使者的肯定与友情,可以展示当前中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大好局面,也显示了中国政府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各项开明政策。


400年多前,利玛窦等一批友好的外国人,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共同架设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今天我们纪念他,将把这座桥梁建设得更为平坦和宽广。


我是一位中国古体诗词的爱好者,谨以一首七律小诗表达我对利玛窦逝世410周年的纪念。


行院葳蕤草木间,


探访利翁四百年。


友谊曾栽长乔木,


文明互鉴存史笺。


新冠袭来同抗难,


一带一路心相连。


常忆利翁当年事,


山川异域颂新篇。


谢选骏指出:人説“利玛窦与外国传教士墓地修复的前前后后”——我看這些都是空坟了,還要遭到玩弄擺拍,可謂名存實亡的寫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