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谈谈《利玛窦中国札记》”(阅读 2020-1-30)報道:
春节窝在家里不动弹,看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本书买了有一年多了,一直在书架上吃灰。利玛窦当然很有名,但如果不是因为李兆良老师对《坤舆万国全图》的研究工作,不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我应该也不会去看这本书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作者是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0.06-1610.5.11)和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利玛窦在晚年用意大利语记录了自己在中国传教的经历,似乎并没有打算出版,而是准备呈送给耶稣会会长审阅,也就是说,利玛窦的手稿更像是一份工作报告。金尼阁并没有见过利玛窦,他到达澳门是在1610年的秋天,利玛窦已经于当年的5月在北京过世了。
1614年,金尼阁在返回罗马的航程中,把利玛窦的手稿翻译为拉丁文,并增添了一些内容(包括利玛窦死后的哀荣)。1615年,这本书以拉丁文的形式出版,封面的题字是“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 会务记录五卷 致教皇保罗第五 书中初次精确地、忠实地描述了中国的朝廷、风俗、法律、制度以及新的教务问题 著者同会比利时人尼古拉金尼阁”,通常被称为《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在利玛窦逝世300年以后,意大利文的原稿才得以出版。
1910年,汾屠立神父(Pietro Tacchi Venturi)将耶稣会罗马档案馆中发现的利玛窦意大利语原文手稿同其他书稿以题名《利玛窦神父历史著作集》(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刊行,共上下两卷。1942年,德礼贤神父(Pasquale d'Elia)将其编入《利玛窦全集》(Fonti Ricciane)。
目录
中译者序言
英译者序言
金尼阁致读者
第一卷
第一章 关于耶稣会所从事的中国传教事业——撰写本卷的理由及其方法
第二章 关于中华帝国的名称、位置和版图
第三章 中华帝国的富饶及其物产
第四章 关于中国人的机械工艺
第五章 关于中国人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学位的运用
第六章 中国的政府机构
第七章 关于中国的某些习俗
第八章 关于服装和其他习惯以及奇风异俗
第九章 关于某些迷信的以及其他方面的礼节
第十章 中国人的各种宗教派别
第十一章 撒拉逊人、犹太人和基督教的教义存中国人中间的迹象
第二卷
第一章 圣沙勿略努力要进入中国,但未成功
第二章 耶稣会士再度尝试远征中国
第三章 年传教士三度被允许进入中国,但未能建立居留点
第四章 传教士被邀赴肇庆,他们在这里修建房屋并开辟一个中心
第五章 传教士开始向中国人传布基督教
第六章 罗明坚神父退场,利玛窦神父摆脱了一项严重的指责。他以自己的数学知识震慑了中国人
第七章 派向中国皇帝的西班牙使团
第八章 另外两位传教士获允来中国。访问浙江
第九章 神父们丧失了他们的新住所。罗明坚神父作广西省之行
第十章 监督返回澳门。困恼的传教士洗清了另一桩严重的指责
第十一章 罗明坚神父留在澳门。孟三德神父回到肇庆。另一场事件爆发了
第十二章 罗明坚神父去罗马安排教皇的使节。麦安东神父去肇庆。广东发生了新的困难
第十三章 在肇庆播下了未来的丰收
第十四章 在肇庆的最后努力和传教士被逐
第三卷
第一章 传教团又恢复了,在韶州的新居留点
第二章 范礼安神父巩固了传教团
第三章 瞿太素
第四章 在韶州的最初努力
第五章 麦安东神父之死
第六章 南雄的信教者
第七章 夜晚的强盗
第八章 石方西神父逝世
第九章 利玛窦神父抵达皇都南京
第十章 利玛窦神父被驱逐出南京
第十一章 在南昌开辟了传教事业
第十二章 皇家的亲属
第十三章 在南昌的永久基地
第十四章 韶州又发生了麻烦
第四卷
第一章 回到南京
第二章 从南京到北京
第三章 在北京的失败
第四章 陆路去南京的旅程
第五章 数学和皈依者
第六章 南京的领袖人物们交结利玛窦神父
第七章 利玛窦神父和一位拜偶像的和尚辩论
第八章 南京传教会的房舍
第九章 南京最初一批新信徒受洗
第十章 他们再度启程去北京
第十一章 在天津入狱
第十二章 奉旨出狱到北京去
第十三章 他们在北京失去了自由
第十四章 朝廷批准了北京的传教会
第十五章 两位引人注目的归信者
第十六章 偶像崇拜者自己遭到失败
第十七章 在韶州的庄稼开始成熟了
第十八章 更暗淡的韶州岁月
第十九章 在南京的进展
第二十章 澳门神学院院长被指定参加中国传教团
第五卷
第一章 中国成为利玛窦神父主持下的独立传教区
第二章 利玛窦神父的中文著作
第三章 几位著名的士大夫信徒及共著作
第四章 基督教在南昌
第五章 韶州的光明和阴影
第六章 瞿太素终于皈依了基督
第七章 欧几理德的第一次中文版
第八章 中国传教团的奠基人在澳门逝世
第九章 黄明沙修士成为所谓广州叛乱的受害者
第十章 神话式的资助叛乱——传教士洗清了诬告
第十一章 契丹与中国——一位耶稣会兄弟的不平凡的远游
第十二章 契丹与中国被证明是同一个国家
第十三章 鄂本笃修士在中国逝世
第十四章 南昌的迫害——苏如望神父逝世
第十五章 迫害加强了南昌的传教
第十六章 中国的第一个圣母会
第十七章 教会在南京成长起来
第十八章 郭居静神父和徐保禄在上海
第十九章 从韶州到澳门的离奇的旅行
第二十章 利玛窦神父之死
第二十一章 利玛窦墓——中国皇帝的赐地
附录
1978年法文版序言(史若瑟)
索引
这本中译本是根据拉丁文本的英译本翻译的(Louis Joseph Gallagher, 1953, New York, Random House),译者是何高济、王遵仲和李申,校者是何兆武,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中译者序言》的落款是“何兆武 何高济 1982年3月24日”。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华书局2010年4月出版的(2018.03重印)。
正文前的《中译者序言》、《英译者序言》和《金尼阁致读者》以及附录的《1978年法文版序言(史若瑟)》都是介绍这本书的来历和影响。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是背景介绍,概述了利玛窦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情况,他在中国传教的时候(1582-1610),正是明朝万历皇帝的时代(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第二卷是他在广东肇庆的传教(从圣沙勿略的努力和失败讲起,然后是他自己的传教经历,从1583年9月到1589年8月),第三卷包括广东韶州(1589.8-1595.4)和江西南昌(1595.6-1598.6)的经历,第四卷包括南京(1597.7-1600.5)和北京(1601.6-1602.9),这三卷内容主要都是利玛窦的经历。第五卷从1603年2月到1611年11月,主要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的各种成果展示,以及利玛窦本人的贡献和死后的哀荣。
利玛窦的传教热情很高,经历了很多灾难。他得过病,进过牢,还有一次差点被淹死了。他不是个书呆子,他知道传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他也知道教堂的财务问题很重要,他还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向刚入教的信徒们收钱(最后否定了,因为怕他们跑掉)。
利玛窦知识渊博,见识高明,而且颇有政治头脑。利玛窦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很深的了解,他很擅长跟官员打交道,从知县、知府、都督、侍郎、尚书,一直到亲王、阁老乃至万历皇帝,基本上没有出过任何大的问题。他的政治觉悟很高,认识到了皇帝和王爷可能存在矛盾,所以谢绝了亲王的帮助。但是利玛窦并没有见过皇帝,他只是参拜过皇帝的宝座,因为万历皇帝根本就不见任何人。
利玛窦熟悉中国的宗教体系,认为中国社会是三教混合(儒释道),他与这三者都打过交道。他也了解到一些外国宗教在中国的遗迹,比如说在开封的以色列人信奉的犹太教。
他对中国的日常生活在中的各种礼节、风俗习惯都很有了解,甚至包括一些迷信恶习:比如说,当时中上层的两大恶习是炼金术和追求长生不老,以及民间溺毙女婴的恶习。
他对中国的音乐评价不高,“只是嘈杂刺耳而已”。他看到中国的医术与欧洲很不相同,而且认识到没人重视医学,因为但凡有希望科举成名的人,都不愿意费劲钻研数学或医学。他认为中国语言对于外国人是非常难学的,因为中国人一直注重于书面语言,而不大关心口语。
利玛窦的记忆力非同寻常,能够对几百字的中文文章过目不忘、甚至倒背如流(有些夸张,但应该不全是空穴来风),他还为此写过记忆训练的说明《西国记法》。当然他也认识到谣言的威力乃至好处,并且在有机会的时候做了巧妙的利用。他说,“在中国,书籍一般都享有讲真话的极高声誉,以致于书中的内容即使是假的,后人也从想不到指责它们是谎言。”
这本书完全从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本人的视角看世界,所以他并没有讲明白中国人的反应,只是归之于中国人的好奇和贪贿或者是上帝的荣光。虽然他理解西方的争斗,比如说荷兰和葡萄牙的海上斗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传教斗争(虽然两国的国王是同一个人),但是他好像不理解中国和西方之间也存在矛盾(也许他是故意不说,因为他在临死前烧掉了所有的信件)。
我对利玛窦的宗教活动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他的世界地图(特别是《坤舆万国全图》)和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原本》),然而,这些内容在这本书里都很少提及。《山海舆地全图》提到了几次,《坤舆万国全图》只提到了一次,不到一页纸的内容。(当然,关注这件事的人本来就不多,即使最近出版的《科学在中国(1550-1900)》,也同样是语焉不详。只有李兆良老师做了认真的研究,得到了非常不一样的结论。)因为对于利玛窦来说,科学是手段,传教是目的。他穿儒服、学中文,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见几个序言和附录)讨论了利玛窦传教冒险的真实意义,完全不像正文中的那么煽情。其实我一直不能理解,像利玛窦这样的人,他能够看到当时中国的各种宗教迷信,却不能看到自己宗教的实质,真是挺奇怪的: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做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如果他们偶尔在他们的著述中有提到外国人的地方,他们也会把他们当做好像不容置疑地和森林与原野里的野兽差不多。”
“大臣们作威作福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有的一切。正如这里的人民十分迷信,所以他们也不大关心什么真理,行事总是十分谨慎,难得信任任何人。”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内在的联系。”
“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除非由于家务或才力平庸的阻挠而不能致力于那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研究。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
“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而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二)
《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评价》(廖书胜 2020-05-22)報道:
明朝万历年间,从意大利来了一个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
利玛窦在北京期间,得到了万历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万历皇帝特许利玛窦长期生活在北京,传播西学,例如几何学等等,就是利玛窦带进中国来的。
利玛窦在北京,一直住了9年之久,并且最终老死在北京了。
至今,利玛窦的坟墓,仍在北京。
利玛窦死了之后,留下一本厚厚的日记。
后来,比利时传教士把利玛窦留下的这本日记,带回了欧洲,并且在欧洲出版了,起书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录了利玛窦在中国多年生活的点滴见闻。
有趣的是,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面,利玛窦留下了大量对中国人的点评之语。
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这里摘录几段,读一读,看看在利玛窦的心目中,中国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利玛窦对中国人的好评:
好评之一
“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以普遍讲究温文有礼而知名于世,这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五大美德(仁、义、礼、智、信)之一,他们的著作中有着详尽的论述。对于他们来说,办事要体谅、尊重和恭敬别人,这构成温文有礼的基础。他们的礼仪那么多,实在浪费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熟悉他们的风俗的人实在感到遗憾,他们为什么不摒弃这种外在的表现,在这方面他们远远超过所有的欧洲人。”
好评之二
“中国人是最勤劳的人民,而且从以上几章可以很合逻辑地得出结论说,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机械工艺能力都很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原料,他们又天赋有经商的才能,这两者都是形成机械工艺高度发展的有利因素。”
好评之三
“在这样一个几乎具有无数人口和无限幅员的国家,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他们和欧洲人很不相同,欧洲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政府,并贪求别人所享有的东西。西方国家似乎被最高统治权的念头消耗得精疲力尽,但他们连老祖宗传给他们的东西都保持不住,而中国人却已经保持了达数千年之久。”
利玛窦对中国人的差评:
差评之一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做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如果他们偶尔在他们的著述中有提到外国人的地方,他们也会把他们当做好像不容置疑地和森林与原野里的野兽差不多。”
差评之二
“大臣们作威作福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有的一切。正如这里的人民十分迷信,所以他们也不大关心什么真理,行事总是十分谨慎,难得信任任何人。”
差评之三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内在的联系。”
差评之四
“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除非由于家务或才力平庸的阻挠而不能致力于那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研究。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 ”
差评之五
“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而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
哈。
大家说说,利玛窦对中国人的看法,是不是很精辟呢。
细细品读这些点评,我们是不是有恍如隔世的赶脚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利玛窦对中国人的差评之四。
在差评四当中,利玛窦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明朝时期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没有兴趣?
利玛窦对此给出的答案,一针见血,是这样的:
因为中国人奉行的是科举制度,读八股文,写八股文,研究八股文,只有八股文写得好,明朝的中国人才有机会出人头地,而研究科学技术,不受当时中国社会的认可,得不到任何体面的回报,所以,明朝时期的中国人,对研究数学、医学等科学学科,没有兴趣。
利玛窦的分析对不对呢?
我认为,不但对,而且非常精辟。
无利不起早。
在明朝的社会体制下,中国人研究科学,没有回报,所以,他们不会研究科学。
非常简单而且直接的逻辑。
利玛窦毕竟和明朝时期的中国人有过广泛的交往,他对中国人的这个特性,可以说是耳濡目染,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利玛窦从人性入手,直接道出了科技在中国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可见利玛窦这个老洋鬼子,不愧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谢选骏指出:人説“《利玛窦中国札记》”,我想“《利玛窦中国札记》有多少真話”?因爲這畢竟是一本寫給上級看的工作報告,而利瑪竇卻在死前燒毀了自己的私人信件——他有何隱私不能曝光?這與他提供的工作報告,肯定大不相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