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2月17日星期二

谢选骏:偶像崇拜的理論和現實由於人的“靈肉”二元性


《圣像崇拜及其历史影响》(吴明山 2024-04-17)報道:


摘要:鉴于基督教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像之争,本文从圣像崇拜的历史回顾,圣像崇拜的神学批判,圣像崇拜的历史影响三个方面论述圣像崇拜的性质以及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宗教因素。


引言


自君士坦丁大帝(1)皈依基督教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罗马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基督教国家,但偶像崇拜从未停止,帝国首都从罗马东迁至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之后,受东方文化影响,偶像崇拜之风日盛,到8世纪达到顶峰,无论是普通百姓家还是教会教堂,都设置各种材料制成的耶穌圣像以及圣徒像。信徒们向圣像跪拜祷告,祈求平安。


公元726年,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皇帝利奥三世(2)颁发《禁止崇拜偶像法令》,将教堂内圣像、十字架全部捣毁,引起社会混乱与教难。史称“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利奥三世又将支持圣像崇拜的君士坦丁堡牧首圣日尔曼努斯(St. Germanos)(3)废除,罗马教宗额我略二世(4)因此责罚皇帝,利奥三世派舰队活捉教宗。利奥三世死后,帝国皇帝继续执行利奥三世之法令,直到780年,伊琳娜女皇(5)继位,恢复圣像崇拜。787年,第七次大公会议(亦称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6)召开,确定圣像崇拜为正统,毁像主义为异端。


鉴于基督教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像之争,本文拟从圣像崇拜的历史回顾,圣像崇拜的神学批判,圣像崇拜的历史影响三个方面论述圣像崇拜的性质以及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宗教因素。


一,圣像崇拜的历史回顾


早期基督教教会教义禁止偶像崇拜,但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范围扩大,教义被改变,圣像崇拜开始流行:“圣像崇拜开始流行于3世纪,基督教内部关于如何对待圣像的争论由来已久。公元4世纪初,在西班牙举行的爱尔维拉基督教大会(7)明确规定,教堂中严禁设置用于顶礼膜拜的绘画和图像。但是,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特别是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这一规定被弃之不用,使用圣像和圣物装饰教堂日益流行,圣像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以至和君士坦丁一世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斯(Eusibios)(8)认为,对耶稣基督、使徒彼得和保罗圣像的崇拜是基督教民族的习俗。(9)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教会内部产生了两种相反的意见。反对者认为对圣像的崇拜有违神的意旨,而支持者则认为目不识丁的普通信徒惟有通过圣像才能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和基督的圣绩。”(10)


圣像神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亚历山大的阿塔那修(11):“阿塔那修被东方基督教(东正教)视为其理论的奠基者,他所著《论道成肉身》維护神在耶穌基督的位格內取得人性這個觀念,在批判阿里乌主义(12)的论战中做出決定性貢獻:阿塔那修指出,若果按照阿里乌的主張,基督並非神性完全的(fully God) ,後果便不堪設想。第一,神不可能救贖人類,因為受造物不能救贖受造物。第二,鑑於「拜偶像」可被界定為「對人所構想或創造之物的敬拜」,那麼,由於基督徒恆常敬拜基督及向祂祈禱,教會豈不是犯了拜偶像的罪麼!”(13)阿塔那修自己并不是圣像崇拜者,道成肉身的神圣奥秘与圣像崇拜并没有直接关系,否定圣像能够真正描写基督并不是否定道成肉身的伟大真理,阿塔那修并没有为圣像崇拜背书。


“基督教的核心是道成肉身的拯救者基督。《约翰福音》作者圣约翰间证道:‘从来没有人看见神’,但他又接着说:‘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这是全部新约启示的核心。虽然上帝是不可企及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耶稣基督来走向上帝,看见上帝的面孔。‘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这样,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不可见的上帝的唯一真实形象。使徒保罗也写道:‘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5)正是基督教经典中的这一矛盾表达,成为围绕圣像的长期斗争的教义根源。”(14)


《圣经》反对一切形式的偶像崇拜,不仅《旧约》明文规定,《新约》也是如此,使徒约翰明确告诫:“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约翰一书5:21)在以色列历史上,偶像崇拜是最为严重的罪,一部以色列史可以说是一部偶像崇拜与反偶像崇拜斗争的历史。以色列在出埃及至西奈山的途中,塑金牛像,刚进迦南,但支派就拜米迦所塑的“耶和华像”,到列王时代,偶像崇拜之风越发严重,百姓拜摩西在旷野所塑的铜蛇,因为之前大批百姓被火蛇咬死,耶和华吩咐摩西塑铜蛇,被蛇咬的人只要看一眼铜蛇就得救了。所以后来摩西所塑的铜蛇就被当成了神物受到以色列百姓的膜拜,使以色列陷在罪中,直到伟大的希西家王打碎铜蛇,才停止了对铜蛇的偶像崇拜:“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他废去丘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到那时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希西家叫铜蛇为铜块。〔或作人称铜蛇为铜像〕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 (列王记下18:3-6)


圣像敬礼或圣像崇拜就是偶像崇拜,古希腊教父伊皮凡尼乌(15)对圣像敬礼提出异议。保禄派(16)反对外表的圣礼、反对朝拜十字架、圣像和宗徒遗物等等敬礼行为,犹太人和穆斯林也攻击基督徒敬礼圣像。然而罗马大公教会(也就是整个基督教会)一直维持圣像崇拜的传统,与以色列民拜耶和华像如出一辙。八世纪(公元726年),伟大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之后国内出现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反对敬礼圣像和宗徒遗物,其子君士坦丁五世(17)继承父志,反对圣像崇拜。


罗马教宗与君士坦丁堡牧首都支持圣像崇拜,圣像崇拜的理论根据除了阿塔那修神学,还有被称为“东正教传统之最后一位伟大教父” 的“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18)”的著作。约翰·曼叟尔写有著名的《驳反圣像者》以及《正统信仰阐详》。“在他看来,神既然道成肉身与可见物质世界发生关系,并借由具体的肉身显现出来,那么人就可以在物质这个层面去与神发生关系。约翰重点区分敬拜(希腊文latria)和尊敬(希腊文proskynesis)二个词的意义,前者用于对真神的敬拜,后者可以用于圣像的敬拜。此外他还认为圣像的作用如同文字作用一样可以发挥救恩的果效,他说:‘就像我们透过圣经聆听基督的话语并且圣化一样,我们同样透过图画的圣像看见基督的人体外型、祂的奇迹和受难;并且也被圣化且完全得到保证,充满喜悦,并被宣布是蒙福的;而我们尽可能尊敬、尊崇和敬重祂的人体形象。因为我们只能藉由物质达到灵性上的提升,因为我们被创造成具有身体和灵魂两个层面;且因为我们的灵魂并非赤裸,而是以惟幕覆盖;所以我们以肉耳听话语,并且思考灵性的事物;透过身体的视觉,我们进入灵性的世界。’”(19)


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在《正统信仰阐详》第十六章“论形象”中写道:“有人指责我们敬拜和尊敬我们的救主和圣母的形像,又敬拜一般事奉基督之圣徒的形像。让这些人记取在原始时上帝是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了人(创1:26)。 我们为什么彼此互相尊敬昵?岂不是因为我们全是照着神的形像所造成的吗?那最博学的神物解释者巴锡耳说:对形像的尊敬就通过到它的原型。原型就是师表,仿成物就是从它得来。为什么摩西领带的人民尊敬那有天堂物件的形像和样式,或宁可说,一切万有的形像和样式的会幕呢 (出33:10)?上帝实在对摩西说:“要谨慎作这些物件, 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来8:5)。 遮盖那施恩座的两个基路伯岂不是人工作成的吗(出5:18)?还有耶路撒冷那座名闻天下的殿岂不也是这样吗?它且不是手工品吗?不是由人的技巧制成的么(王上8)?……所以形像的使用在旧约里并不普通。但到了上帝大发慈悲,为了我们的拯救而真正化成了人之后,祂的形像不是亚伯拉罕所看见的人形,也不是先知们所看见的样子,而是真正有人的本质,居住在地上,与众人相通(巴录4:1),行奇迹,受痛苦,被钉十字架,又复活,被迎接回到天上;因为这一切事情曾经真正发生过,为人所看见,所以它们被写出来,作为我们的想念和教训,虽然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时候,不能亲眼看见,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藉着听道和相信,得到主的赐福。”(20)


君士坦丁五世和其子利奥四世去世后,利奥四世的妻子伊琳娜皇后摄政。伊琳娜与教会妥协,恢复对圣像的敬礼。为讨论圣像崇拜问题,经教宗哈德良一世(21)批准,于公元787年在尼西亚召开第七次大公会议。会议约有380名主教参加,哈德良一世派代表出席,承认第七次大公会议。会议采用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的圣像观,确定“圣像可以予以尊敬和崇拜,但不可以当神来供奉和崇拜”,由此有关圣像问题的神学定调被永久性地定格下来。(22) “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阐述了最终被用于证明宗教圣像具有合理性的思想。曼叟尔是8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今天他被正教教会视为早期教会最后一位伟大教师即所谓的教父。约翰解释说,一个肖像和其母本不是同一个实体,而仅仅是模仿母本。圣像的惟一意义是作为母本的复制品和提示。他的论证建立在柏拉图的如下观点之上:我们在此世感知到的万有实在是永恒、原初‘样式’的摹本,后者只有通过非物质世界的灵魂才能被我们知晓。正如反拜像者所认为的,否定任何圣像能够真正描写基督,实际上,这是在否定道成肉身的可能性。虽然崇拜一个圣像是错误的,但是一幅基督圣像的存在可能会指导和协助信仰者去崇拜真正的基督。圣像应当像圣经或十字架象征一样受到尊重和崇敬。因此,约翰为接受马利亚、使徒、圣徒甚至是天使的圣像清理了地基。”(23)


第七次大公会议指责圣像破坏运动是“异端”行为,宣布圣像可以被敬礼但不可以被当成神来朝拜。会议制定了22条教会法规,严禁收藏异端和反对圣像敬礼的书籍,下令全部销毁,在此大公会议后,圣像破坏运动并没有就此完结。其后在公元813年,在利奥五世(24)即位后反圣像派重新得势,敬礼圣像的行为再次禁止。直至公元843年,迈克尔三世(25)下令恢复圣像敬礼。直到这时,圣像破坏运动才终告结束:“众先知如是预见,众使徒如是教导,圣教会如是领受,众圣师如是训诲,普世如是赞同,恩惠如是被彰显,真理如是被启示,谬误如是被消灭,智慧如是被呈现,基督如是而垂赐,我们同样如此宣告,我们同样如此明认,我们同样如此传扬基督我们真实的上帝,并以言辞,以文字,以思想,在祭献中,在圣堂中,籍着圣像敬礼主的诸圣;我们敬拜基督因为他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主,我们敬礼诸圣,因为他们是这同一位主的真实仆役,配受我们所献上的尊崇。这是使徒们的信仰,这是教父们的信仰,这是正教的信仰,这个信仰坚固了寰宇。”(26)


圣像崇拜的恢复,在正统教会内被称为“正信凯旋”,教会在每年大斋期的第一个主日纪念此事,庆祝拜像主义的胜利。今天的正统教会被称为“七次大公会议教会”,强调其正统性。东方正教会拜圣像,有人误以为与其分裂的罗马大公教会不拜圣像,其实大公教会在大分裂(27)之前,一直维护圣像崇拜,责罚皇帝利奥三世的就是教宗额我略二世。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与东方正教之后,两个教会都维护圣像崇拜的传统直到今日。


二,圣像崇拜的神学批判


第七次大公会议确定圣像破坏运动为“异端”行为,宣布“圣像可以予以尊敬和崇拜,但不可以当神来供奉和崇拜”。根据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对“崇拜“(希腊文latria)和“尊敬”(希腊文proskynesis)两个词的意义所作的区分,前者用于对真神的敬拜,后者可以用于对圣像的敬拜,然而这种区分对于圣像崇拜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并不能掩盖拜像者的偶像崇拜的性质,不管他们心里是否提醒自己拜像只是尊敬(proskynesis)而不是崇拜(latria),性质都是偶像崇拜,因为所谓的“神”只是一个称号,你拜的是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神”,不管你承认与否,因为你拜的对象只能是“神”,如果它不是真神,它就抢夺了当归给真神的荣耀和崇拜,它就站在了神的地位,尽管它不是神。而且由于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形象化功能,你拜的对象被形象化,你拜的对象有了形象,不管你给这个形象一个什么名字,它都不是真神,因为真神是没有形象的,你可以称呼这个形象为耶和华,但它不是耶和华,你可以认为这个形象是耶穌,但它不是耶穌,它只会惹动真神的愤怒:“你们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孙、就雕刻偶像彷彿甚么形像、败坏自己、行耶和华你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惹他发怒。”(申命记4:25)


任何形象或偶像或圣像或神像都不是神也不能代表神,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活人和死人甚至宇宙本身都不是神,都不能被敬拜,这是非常明确的,《圣经》明令禁止一切偶像,不仅不能崇拜任何的形象,甚至不能雕刻一切的偶像用于敬拜:“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20:2-5)耶和华神严厉禁止一切偶像,当然包括一切打着“耶和华”名的像和打着“耶稣”名的像。你为耶和华塑个像,这是耶和华所憎恶的。按照人的想法,如果有人为他塑个像或画个像,尽管不怎么像他,甚至比他本人更英俊美丽,他应该很开心才对,怎么会憎恶并愤怒呢?但是神不是人,耶和华神明确表达了他对雕刻(或制作或绘画)偶像的人的强烈愤怒和憎恶,并要追讨一切雕刻偶像,制作偶像和拜偶像之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耶和华神的愤怒不是嘴上讲讲的,而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的,这个行动不仅针对以色列,而是针对全人类,也不是只在旧约时代,而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所以我们既看到历史上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因偶像崇拜而先后亡国,也看到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因偶像崇拜而先后灭亡。耶和华神对偶像崇拜的憎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耶和华神是忌邪的神,只可惜,尽管有神明确的命令和历史血的教训,人类仍然顽梗不化,往毁灭的道路上飞奔,并由神学家们设计出偶像崇拜的种种理论根据为制作圣像或圣像崇拜辩护,如大马士革的圣约翰·曼叟尔所作的辩护:“由于世人未必都有识字的知识,有时间读书,所以教父们许可用形像来指点这些事,制成简明的纪念物,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义勇行为。当我们每不记得主的受难时,若看见基督钉十字架的画像,我们就想起祂拯救的受难,跪下来敬拜,我们不是敬拜那物质,而是敬拜那描画的,正如我们不是敬拜福音书的物料,也不是敬拜十字架的物料,而是敬拜它们所代表的。”(28)


这种辩护不仅苍白无力,而且是错误的。如果按照约翰·曼叟尔的解释,《圣经》中的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塑了一个金牛犊,他们也可以辩护说他们为了敬拜耶和华,用最贵的金子为耶和华塑像充分表达他们对耶和华的尊敬,他们不是拜那物件,而是拜它所代表的耶和华。摩西遵照神的命令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民数记21:8-9)这条铜蛇体现了神的伟大拯救力量,难道不配得尊敬或崇拜吗?果然后来以色列人一直敬拜这条铜蛇,并向它烧香,以色列人也可以为这个拜像行为辩护说,他们向它上香敬拜,不是拜这个物件而是拜这个铜蛇所代表的耶和华,因为耶和华通过它医治并拯救了他们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甚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徽也是由一根杆子上缠绕一条蛇的图像构成的。(29)


但是摩西所造的铜蛇必须被打碎,因为打碎偶像是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他废去丘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到那时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希西家叫铜蛇为铜块。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 (列王记下18:3-6)世界上任何偶像或物件无论是圣像,还是圣物,圣迹,甚至圣殿,不管对人多么神圣,意义多么重大,当它们成了人们敬拜的对象以后都必须被打碎,即使如大马士革的约翰所辩护的“人的技巧制成的(王上8)那有天堂物件的形像和样式的会幕 (出33:10)和遮盖那施恩座的两个基路伯(出5:18)?以及耶路撒冷那座名闻天下的殿”也都一样,事实上,历史证明所有这些人手所造的神圣之物,包括“摩西领带人民尊敬的那有天堂物件的形像和样式,或宁可说,一切万有的形像和样式的会幕”都已毁灭。


希西家怎么敢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呢?它可是有以色列历史见证,代表耶和华伟大拯救的真正圣物啊!按照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的理解,以色列人应该向这条具有神圣性质的铜蛇像磕头敬拜谢恩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毁掉这个圣物呢?以色列人敬拜的是铜蛇像所代表的耶和华神,毁掉这个圣物岂不是对耶和华神的大不敬?但《圣经》彻底否定了对偶像崇拜的一切辩护,只要是宇宙中的一个物,甚至是宇宙本身,无论它是一个生命体或非生命体,无论它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还是帝王将相,高僧大圣,飞禽走兽都不能被崇拜,更不用说它们的像或形象了,只有宇宙的创造者配得崇拜:“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示录4:11)我们之所以敬拜耶稣是因为耶稣就是耶和华神(参看约翰福音8章),宇宙的创造者,人类的拯救者,他曾经披着人的肉体外衣来到人间。我们崇拜的是作为与人同在之神(称为以马内利)的耶稣,而非耶稣的肉体外衣或外貌形象,更非人们所伪造的耶稣像。


道成肉身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以马内利。这个肉身是极其特别的,因为它是神自己的肉身化。每个生命体实际上是一种肉身化,籍着这个肉身化,某种特定的灵按照神的神谕,设计和深谋远虑,从神的存储库里,披上一种特殊的肉体,在这个物质宇宙里各从其类,但耶稣这位特殊的肉身,就是神自己的灵或者说就是耶和华自己,披上肉体,因此他被称为以马内利,也就是与人同在之神。阿塔那修论述道:“论及救主显现在我们中间时,我们必须也论及人的起源,好叫你知道他降身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我们的悖逆引发道的慈爱,使主既急急地帮助我们,又显现在人中间。因为我们是他道成肉身的对象,为了我们的得救,他才会做出如此煞费苦心的事,显现甚至以人的身体降生为人。因而,神成了人,并且希望人能在不朽里永久长驻。”(30)


耶稣基督不是肉身化的神吗?是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歌罗西书1:5)“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希伯来书1:3)然而“道成肉身”的伟大真理却不能成为为圣像崇拜辩护的理论根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肉身是耶和华神来到物质宇宙的一件外衣,或一个媒介,更准确地说是耶和华神支搭在物质世界的一个帐蓬,正如《约翰福音》明确指出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住在我们中间”、希腊文原文为在我们中间支搭帐篷。(31)– properly, to pitch or live in a tent, "denoting much more than the mere general notion of dwelling" (M. Vincent).(32)约翰福音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住”这个词,而是用“支搭帐篷”这个词呢?就是要表达道成肉身就是神自己在人间搭建的帐幕之意:“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示录21:3)


主耶稣自己将自己的肉体指称为(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成比喻)圣殿:“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么。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他对犹太人说:你们拆毁这殿。”(约翰福音2∶1)帐篷,帐幕,甚至圣殿都不是崇拜的对象,如果把这些世间之圣物当作崇拜的对象,就是犯了偶像崇拜的大罪,得罪耶和华神,这些圣物,帐篷,帐幕,甚至圣殿都要被打碎或拆毁,如果它们成为人所敬拜的对象的话。


另外,所有的耶稣像与历史的耶稣毫无相似之处,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耶稣的容貌美花,肤色白化,可以说所有的圣像都是伪造。耶稣的肉体是真正的圣殿,而这些耶稣像只是这个圣殿的伪像,真正的圣殿都不能被崇拜,更何况圣殿的伪像呢?


真实的耶稣并非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先知以赛亚早就预言道:“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以赛亚书53:2-3)姑且不论耶稣像是否与历史上的耶稣一致,即使所画的平面耶稣像或雕刻的耶稣像与历史的耶稣一模一样,像用照相机拍下来的一样,我们也不能拜这个像而是要毁掉这个像。因为耶稣是成了肉身的神(约翰二书1:7)是神在肉身显现(提摩太前书3:16)但这个肉身是来受苦的,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不像世上的独裁政权领袖强迫人民崇拜他们的像,而是憎恶人为他画像,更憎恶人拜他的像。为“耶稣”画个像,是耶稣所憎恶的,拜这个像更是惹动“羔羊”愤怒的。因为任何“耶稣像”甚至历史上耶稣的照片(如果有的话)都不代表他,都是凭肉体认他,都是将他的肉体外衣,他暂住的帐篷当作他,而他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


他是耶和华神,(耶和华是神的名“我是”的不准确的汉语音译)他的名叫“我是”,这个名字是他在何烈山亲自告诉摩西的。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八章中向犹太人三次申明他就是那位“我是”,但犹太人根本不承认耶稣就是耶和华,认为他亵渎神,要用石头打死他。


他在肉身显现,也就是道成肉身,道为什么要成为肉身呢?神不是为了成为肉身而成为肉身的,而是为了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战胜魔鬼和死亡,将人从魔鬼和死亡的捆绑中解放出来:“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翰一书3:8)如何除灭呢?就是亲自成了血肉之体.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希伯来书2:14)所以这个肉身就是要被献祭,作为牺牲被杀死的。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而不是固化为美丽的偶像让人膜拜。事实上这个肉体被打碎不能成为形象,而是作为挽回祭成了咒诅:“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拉太书3:13)所以他的肉体被举起来钉在十字架上:“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翰复音:14-15)凡意识到或认识到他无限牺牲与受苦的大恩大德大能的人,也就是感知他因肉体的毁灭所受的痛苦的人才能得救,就像凡被蛇咬的、一望摩西所造的铜蛇、就活了一样。这个肉体不能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而是要被打碎,就像摩西所造的铜蛇像必需被打碎一样。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哥林多后书5:16)要怎样认他呢?不能照着他的肉体形象认他(也就是说更不能为他造像),而是要照他复活的存在认他。耶稣复活的存在是超越万象的“我是”或“我在”(耶和华的原意),超越时空及物质限制,超越一切形象而无所不在。耶稣在上十字架与“死”面对面交战之前告诉门徒们这个秘密:“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马太福音24:26-27)说明他同时占有世界任何地方的超自然的存在性质。这样一位能够同时存在于宇宙中一切地方的耶穌,人类意识是无法想象的,没有任何形象可以描述他,对于这样一位覆盖整个宇宙的耶稣,请问什么样的耶稣像有资格代表他,有资格描述他?一切耶稣圣像都是亵渎他,凡拜耶稣圣像的都是耶稣所憎恶的,因为圣像崇拜是凭着肉体外貌认他,而不是凭着圣灵认他。


所谓圣灵是一个称号,而非名字,就像神是个称号而非名字一样,神的名为“我是”(汉译为耶和华)本体就是太初就有的“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33)


“道”在太初,这是约翰福音的第一句话,说明在太初除了“道”并没有任何其他存在,这个“道”是什么呢?这个“道”指向或无限接近于“神”这个称号, 这个“道”就是神。道是从太初自有永有的“我是”的本体,“神”是“道”对于他的对象的一种身份,是他对于他所造的宇宙万有的关系的性质,就像一个人,当他生了孩子,他就被称为(孩子的)父亲,同样当这个“道”创造宇宙,他就被称为(宇宙的)神,约翰福音希腊文原文用(34)这个介词后面跟宾格而非与格的“神”字表示“道”指向或无限接近于“神”这个称号的身份 。卡森(D. A. Carson )写道“因为这道,神的自我启示,在太初即已存在,我们可以猜想他或是与神同在,或者他就是神自己,约翰则坚称这道既与神同在,又是神.他说:道与神同在.译作‘与…同在’的介词pros,一般的意思是‘向或者朝向’”。(35)


“προ”后面如果带与格的“神”才可以被翻译成与神同在。如果这里把“πρ”错译成与某某同在,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这里有两个实体似的。事实上只有一个终极实体,就是“道”,这个“道”是独一的,永恒的,神性的,男性的。约翰福音一章一节中的“道是神”,希腊文的这个神字前面没有冠词,表示主词“道”的性质或潜在性质,“道”是神性的,好像一个男人是(潜在)父性的,或(潜在)夫性的一样:“神表征自己为男性。”(36)


保罗用“叫人活的灵”(“a quickening spirit”)这个概念描述复活的耶稣(哥林多前书15:45)。耶稣按他对门徒们的应许,在复活后的第一个“五旬节”超自然地分身(“cloven tongues like as of fire”)(37)进入所有使徒的身体里面,使他们说起别国的话来,史称“五旬节圣灵降临”。使徒彼得随后确认“圣灵的应许”不是别的,乃是复活的耶稣:“从父领受了圣灵的应许,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Therefore being by the right hand of God exalted, and having received of the Father the promise of the Holy Ghost, he hath shed forth this, which ye now see and hear.”(KJV)(38) (39)(使徒行传2:33)


中文和合本将这里的“圣灵的应许”翻译为“应许的圣灵”是不正确的,误导人以为圣灵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其实圣灵的应许就是耶稣基督,他是“那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约翰一书1:1),“与人同在之神”(以马内利)(马太福音1:23),“因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希伯来书13:8)“他在万有之先.万有靠他而立。”(歌罗西书1:17)“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住在众人之内。”(以弗所书4:6)“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希伯来书1:3),“安息在他的爱里”。(西番雅书 3:17)“因我们的信住在我们里面,使我们的爱有根有基。”(以弗所书3:17)。请问人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形象,图像,塑像,圣像来描述,代表,并敬礼和崇拜这样一位耶稣呢?大马士革的圣约翰说:“我们不是敬拜那物质,而是敬拜那描画的,正如我们不是敬拜福音书的物料,也不是敬拜十字架的物料,而是敬拜它们所代表的。”但是如前所述,所有这些图像或所谓的圣像根本代表不了他,更没有资格代表他,正如一个人所穿的外衣不能代表一个人,耶和华的殿不能代表耶和华,耶稣的肉身不能代表耶稣,而耶稣肉身的伪像不能代表耶稣的肉体,就更不能代表耶稣也就是耶和华神了。


所以我们不可凭肉体或外貌形象认识他,而是凭他无限受苦的力量认识他,德国神学家埃伯哈德·云格尔(Eberhard Jungel)写道:“复活故事叙述了这一交遇的结局。它们叙述了一个胜利。应当注意,它们并没有如此叙述这个胜利:仿佛神已经像穿越凯旋门一样穿越死。将死抛在身后,并且一劳永逸,这样不可能战胜死。”“罪就是背叛神。所以它通向死,它是死的‘毒钩’,死听从律法的号令用它称王。忍受这种毒钩,承受这种针对自己的否定,神就解除了死的强力,并且首先以此公开了自己的神的身分:神爱人并因此替人受苦。人可以有限地收苦。神不是根本不能受苦,而是能无限地受苦,并且出于他对人的爱正在无限地受苦。因此他是战胜死的胜利者。”(40)


神不是根本不能受苦,而是能无限地受苦,并且出于他对人的爱正在无限地受苦。耶稣基督的无限受苦,无限牺牲的“圣痛的力量”是他的无限的爱的能力的体现,是他的爱的胜利和荣耀,因为他是战胜死的胜利者,这个胜利者是超越时空,覆盖宇宙,无形无像,无所不在的“道”,《启示录》用“从创世以来的被杀羔羊”描述他。


“被杀羔羊”是对耶稣的一种象征表达,说明耶稣作为宇宙创造主和救赎主的伟大牺牲和神圣痛苦的性质,而非指其外貌或形象。人类为什么必须崇拜耶稣呢?不仅是因为他被称为与人同在之神(以马内利)(马太福音1:23)也不仅因为他创造宇宙的能力(万有靠他而立)(歌罗西书1:17),而是因为他为人类的生存所付出的牺牲和痛苦。人只有充分认识或意识到这种神圣的牺牲和痛苦,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激发起崇拜之情。一位强权的神,“一位不受世界苦难影响的超然中保持高高在上的神”(41)是不能使人发自内心地敬拜或爱戴的,只有一位牺牲的,承受痛苦的神,才是一位真正的神,才能令人真心崇拜。耶稣是名为“我是”(耶和华)的无形无像的“道”,“这是真神,也是永生。”(约翰一书5:20)“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Lamb slain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42),(启示录13:8)。只有他而非他的像是配受崇拜的:“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启示录5:11-14)


《启示录》描述的场景只是使徒约翰所见的异象,“被杀的羔羊”是异象或象征而非耶稣的肉体形象,异象是神给予人的一种语言符号,通过这种语言符号向人传达或启示不可见的耶稣基督对于人类的意义。“被杀的羔羊”的异象所传达的不是耶稣基督的外貌形象,而是他承受无限牺牲和痛苦的伟大力量,圣保罗用“圣灵的呻吟”(43)(罗8:26)表达“被杀的羔羊”异象的神圣状态,“圣灵”的“说不出的呻吟”,合和本翻译为“说不出的叹息”非常不准确。“被杀羔羊”是对"道”这个终极实体的象征表达,表达耶和华(我是)披上肉体无限受苦,替代性牺牲的功能,而这个功能的主观存在就是“我是”的无限圣痛意识,圣灵用说不出的“呻吟”为我们祷告就是表示他的拯救所要付出的主观痛苦的代价,离开圣痛意识,《罗马书》这段著名的经文就变得不可理解。


  三,圣像崇拜的历史影响


偶像崇拜不仅是以色列最为严重的罪,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对人类历史命运影响深远。一部以色列史就是一部与偶像崇拜斗争的历史,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杀了四百五十位拜巴力偶像的假先知。以色列历史上偶像种类繁多,皆为外邦输入:(1)神像(創卅一19,32~34,撒上十三13;士十七4~5;結廿一21;亞十2;王下廿三24)(2)日球(耶四三13;王下廿三5,11;賽十七8;結六4~6)。(3)金犢(出卅二4;來九12,19;王上十二29)(4)日車(王下廿二11)(5)銅蛇(王下十八4)(6)基瑪林(王下廿三5;何十5;番一4)(7)摩洛(王上十一5;撒下十二30~31;利十八21;廿2~5)(8)亞斯他錄(王上十一5,33;申七5;王下廿三4)(9)巴力(何二16~17;王下廿三4)(10)丟斯:(徒十四12~13)。(11)丟斯雙子(徒廿八11)。(12)希耳米:(徒十四12)(13)亞底米(徒十九24,27,28)。(14)巴力昆珥(民廿五1~5)(15)野山羊(賽十三21;卅四14;利十七7;代下十一15)(16)基抹(耶四八7,13,46;民廿一29;王上十一7)(17)巴力西卜(王下一2,3,6,16)(18)大袞(士十六23;撒上五1~7;代上十10)(19)臨門(王下五18)(20)尼斯洛(王下十九37;賽卅七38)(21)尼波(賽四六1)(22)亞舍拉(申十六21~22;士六25,30)(23)疏割比訥(王下十七30)(24)亞拿米勒(王下十七31)。(25)匿甲(26)匿哈(王下十七31)(27)彼勒(賽四六1;耶五○2)(28)亞示瑪(王下十七31)(29)搭模斯。(結八14)(30)彌納(賽六五11)。(31)天后(耶七18;四四15~30)(32)理番(徒七43)(33)巴力比利土(士八33;九4,49)(34)邱壇(民卅三52)。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偶像呢?因为世上的偶像千千万,它们都被称为各种各样伟大的神或主,但真神只有一位,就是曾经披着肉体外衣来到人间作挽回祭(“被杀羔羊”)名为“我是”(耶和华)的耶稣基督。由于以色列受外邦如此多的偶像的影响而陷在罪中不能自拔。以色列因拜偶像之罪分裂为南北两国,北国因拜偶像之罪被亚述帝国所灭,南国因拜偶像之罪被巴比伦帝国所灭,被虏巴比伦70年后,部分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公元70年又被罗马帝国所灭,最终犹太人在世界漂流,正如《申命记》所预言:“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命记28:25)由此可见,由于偶像崇拜的重罪,以耶和华(我是)为神的以色列国家经历两次亡国。以色列王国分裂二百年后,公元前722年(相当于中国的东周-春秋时代)北国以色列首先被亚述帝国(位于今叙利亚和北伊拉克一带)吞灭。亚述国王亚述那西尔帕二世(44)非常残暴,如他的碑文记载:“我(亚述那西尔帕二世)把他们的青年人和老人关为囚徒,并砍下一些人的手脚,割下一些人的耳朵、鼻子、嘴唇,青年人的耳朵和老年人的手堆放在他们的城市面前,我把他们的青年男女统统投入火中烧死,并焚毁他们的城市。”(45)北国以色列被灭后,南国犹大国仍然继续拜偶像。“公元前606年,巴比倫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46)攻破耶路撒冷,年轻的犹大国王约雅斤(47)和大批貴族被掳到巴比伦囚禁。此后在西底家(48)的领导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领,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十八个月后,巴比伦军队占领并摧毁这座城市,城墙被毁,聖殿被焚,圣殿中大批的金银器皿则被带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俘获西底家,在他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带到巴比伦。国民也被掳往巴比伦为奴。”(49) 以色列人至此亡国。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由于偶像崇拜的重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同样经历了两次亡国。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50)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分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蛮族(51)所灭。在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帝国(52)灭掉。在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沦陷决战前,穆斯林与基督徒士兵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土耳其穆斯林士兵个个不怕死,军营中热情澎湃,大家都急于发动攻击,扯开喉咙吼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而拜占庭帝国基督徒这边,则充满悲痛的惨叫声,人们忏悔自己的罪,害怕神的惩罚。他们扛着圣母马利亚的塑像组成庄严的行列,不过他们的恳切哀求声并没有传到这位守护者耳中。”(53) 圣母马利亚的塑像并不能救他们脱离穆斯林之手,大战结果,君士坦丁堡沦陷,伟大的罗马帝国基督徒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54)阵亡。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穆斯林国王穆罕默德二世(55)胜利入城,君士坦丁堡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士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由查士丁尼大帝(56)所建的世界最宏伟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57)被改为清真寺,千年基督教罗马帝国灭亡,千年伊斯兰奥士曼土耳其帝国兴起。


结语


圣像崇拜成为正统,在基督教历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罗马帝国的关键时期,历经百年的圣像毁坏运动的失败,决定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命运。罗马帝国的灭亡有各种政治,经济,种族,文化,军事,环境等方面的所谓属世领域的因素,但这些看似属世的因素同时也属于属灵的领域,“圣经明白指出,企图把属灵的事从世界分隔出来,是极其危险的错误。”(58)“以色列人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以色列人要撒母耳为他们立王,像周围列国一样,在以色列立王建国以后,以色列人误以为属灵的事,诸如正直的生活及顺服神只是宗教领域的活动,而不是现实层面的事,他们认为与敌人交战,强化经济,及团结内部是属世的事,他们早忘了当初是神为他们打了胜仗,带来繁荣,建立国家,神在战场上和在圣殿中,一样大有能力。当以色列人把属灵的事,从政治和经济的领域区隔开来时,他们整个国家就沦落到屈辱的地位了。”(59)因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领域看似是属世的领域,正是神所掌管的领域。因偶像崇拜的重罪,神先后派凶狠野蛮的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灭了以色列,与以色列的二次亡国的原因一样,东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归根结底是宗教因素决定的,他们无数的圣像,耶稣像,圣母像,圣徒像不能救他们脱野蛮人之手,他们抬着圣母玛利亚的雕像不能救君士坦丁堡免遭穆斯林军队的毁灭。以色列的妇女对耶利米先知说“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向天后烧香、浇奠祭按着我们与我们列祖、君王、首领、在犹大的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样.因为那时我们吃饱饭、享福乐、并不见灾祸。自从我们停止向天后烧香、浇奠祭、我们倒缺乏一切.又因刀剑饥荒灭绝。妇女说、我们向天后烧香、浇奠祭、作天后像的饼供奉他、向他浇奠祭、是外乎我们的丈夫么。”(耶利米书44:17-19)耶利米对她们说:“你们与你们列祖、君王、首领、并国内的百姓、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街市上所烧的香、耶和华岂不记念、心中岂不思想么。耶和华因你们所作的恶、所行可憎的事、不能再容忍.所以你们的地荒凉、令人惊骇、咒诅、无人居住、正如今日一样。”(耶利米书44:21-22)罗马帝国的偶像崇拜与以色列的偶像崇拜如出一辙,因而他们的亡国颇为相似。


注解


1,君士坦丁大帝 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常被称为君士坦丁一世,基督宗教尊称为伊利里亚的圣君士坦丁(Saint Constantine),罗马帝国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在帝国辖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间,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胜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的创立者。


2,利奥三世,(约675年—741年6月18日),717年建立伊苏里亚王朝,717年至741年在位为拜占庭皇帝。


3,圣日尔曼努斯(St. Germanos)726年,利奥三世发动圣像毁坏运动期间的君士坦丁堡牧首。


4,罗马教宗额我略二世(669年—731年)于715年5月19日至731年2月11日任教宗。任内反对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三世与其支持而日渐兴起的圣像破坏运动。


5,伊琳娜女皇(752年—803年8月9日),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单独执政)。单独执政后,作为帝国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称“皇帝”。


6,第七次大公会议(亦称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公元787年在尼西亚召开的大公会议。这会议是天主教历史上第七次的世界性主教会议。此会议主要讨论圣像崇拜问题,现今一些天主教会的教义,是此会议的结果。此会议在对圣像敬礼的传统奠下了重要根基。现今的东正教与拜占庭礼天主教,于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举行的“正统信仰凯旋节日”,便是为庆祝圣像画像纳为正统教义的日子。


7,爱尔维拉基督教大会,公元300—311年,西班牙举行的埃尔维拉基督教大会,通过的第36条. 教会法。


8,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斯 (Eusibios) 约260年或275年—可能卒在339年5月30日),是巴勒斯坦地区的愷撒利亚的教会监督(或称主教)。由于他对早期基督教史学、教义、护教等贡献,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基督教史学之父。


9, 尤西比乌斯:《尤西比乌斯作品中的教会史》 莱比锡1903一190年版, 第7 章,第8节,第 4段。


10, 陈志强《拜占廷毁坏圣像运动的原 因》 P53  世 界 历 史 1 9 9 6 年第 3 期


11,亚历山大的阿塔那修,296年—373年5月2日),,是东方教会的教父之一。在世时,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主教。卒于公元373年5月2日逝世。亚他那修被列为基督教圣人之一。


12,阿里乌主义,,是4世纪亚历山大港正教会的包加里教区长老阿利乌斯及其支持者的基督徒派别,故称阿利乌斯派。认为《圣经》说明耶稣基督次于天父,基督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半神。阿利乌斯派拒绝使用“本体相同”这个词语去描述基督(子神)与父神的关系,而是采用“本体相异”来描述。其教导在不同的大公会议中都斥之为异端。另外阿利乌斯也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产。


13,麦格夫《历史神学》P34


14,徐凤林译《东正教圣像史》P9


15,古希腊教父伊皮凡尼乌伊皮凡尼乌,古代基督教希腊教父。生于巴勒斯坦。入教后,创建了一座隐修院, 任教30年。367年任塞浦路斯岛主教。多年反对奥利金的学说,认为它是一切“异端”的根源。主要著作有《落锚》,意谓要像落锚一样地坚持三位一体的教义;另一本著作《药箱》,意为纠正“异端”的药箱,书中把他所认为各种不赞同、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言论,凑作80种“异端”。


16,保禄派,即保罗派,为650年在东罗马帝国亚美尼亚地区的一个基督徒团体,创导人是康斯坦丁-西尔瓦努斯(Constantine-Silvanus)。其理念属善恶二元论,与摩尼教观念类似,被中世纪基督教认为是异端。该派认为只有《四福音》及保罗的教导才是天启,其余的书卷和《旧约》都是来自恶灵所启示的。认为世界是俗世恶灵所造,善神为抢救世界,派天使成为人的样子来到世间,就是耶稣。


17,君士坦丁五世,(718-775在世)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741~775年在位),,以对阿拉伯人和保加尔人的战争中取得的辉煌战绩闻名。720年被其父立为同朝皇帝。741年其父去世后,君士坦丁五世继位。他在位期间,重新整顿了“希玛”军制,拜占庭经过他父子两代的努力,国力迅速恢复,他一生致力于抗击威胁拜占庭的阿拉伯人和保加利亚人,在751和763年,先后击败了阿拉伯人和保加尔人,收复了在内战中失去的许多领土。君士坦丁五世期间,继续开展破除圣像运动,大批修道士和修女受到迫害,对偶像的崇拜被再次宣布为异端。775年,他在另一次与保加尔人的战斗前夕病逝。他的儿子利奥四世继承了他的皇位。9世纪时,他的遗体被后代东正教会掘出,并被抛进了大海。


18,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约676年—749年12月4日),天主教译为圣若望·达玛森(St. John Damascene),生于大马士革的基督宗教神学家、诗人及圣乐家。


19,王文锋《基督教“1054年大分裂”的神学因素》参见雅典大学神学系教授Constantine Scouteris的文章“绝非当作上帝一样‘圣像及其敬礼’”,参http://orthodox.cn/catechesis/icons_cn.htm


20,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正统信仰阐详》P235-237


21,教宗哈德良一世 (?—795年12月25日)于772年2月9日至795年12月25日出任教宗。他是罗马贵族西奥多(Theodore)的儿子。哈德良一世及其前任教宗们需要对抗伦巴底王国试图将其在意大利半岛的领土扩张至教会领地的数次尝试。


22,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21页 


23,Bruce Shelley, 《基督教会史》P164-165


24,利奥五世,(775年—820年12月25日),拜占庭皇帝(813~820年在位),在位期间开始了拜占庭帝国第二次“毁坏圣像运动”时期。


25,迈克尔三世,(840年1月9日-867年9月23日)拜占庭帝国皇帝,842年—867年在位。


26  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正统信仰阐详》P15


27,教会大分裂,东西教会大分裂,又称色路拉里乌分裂,是指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在1054年的正式分裂。 


28,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正统信仰阐详》P235-237


29,世卫组织会徽系由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选定。该会徽由联合国标志和一根蛇绕权杖构成。


30,阿塔那修《论道成肉身》P89


31,Greek Study Bible (Apostolic / Interlinear)  John 1:14


32,https://biblehub.com/greek/4637.htm 4637.  skénoó 


33,Greek Study Bible (Apostolic / Interlinear)  John 1:1


34,Liddell & Scott (194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xford Preposition  πρ  (governs the genitive, dative and accusative)


35, D. A. Cars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P179 D. A. Carson对《约翰福音》1:1的解释说明思维逻辑的混乱,他无法调和“他或是与神同在”,或者“他就是神自己”的逻辑矛盾。


36,华尔基旧约神学(上)P 300


37,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Acts 2:3


38, 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Acts 2:33


39, Greek Study Bible (Apostolic / Interlinear)  Acts 2:33


40,埃伯哈德·云格尔 《死论》(中文版第99-100页)


41,汉斯·昆:《论基督徒》,第四章,冲突 308页 


42,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Revelation13:8


43,Greek Study Bible (Apostolic / Interlinear)  Romans 8:26


44,亚述那西尔帕二世(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意为“亚述继承人的守卫者”)(?—前859年),是一位亚述国王(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公元前883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继承其父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二世(Tiglathi-Nin II)的王位成为亚述国王。在位期间,他开始其庞大的扩张计划,首先他征服了那依瑞(Nairi)以北的地域,随后是哈布尔河(Khahur)和幼发拉底河间的阿拉米人。


45, Roux, Georges. Ancient Iraq Third.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2: 288  ISBN 0-14-012523-X


46,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35年—公元前562年10月7日)是新巴比伦开国君主那波帕拉萨尔之子,新巴比伦王国第二任君主,公元前605年9月7日继位,公元前597年围困耶路撒冷,公元前586年7月10日征服犹太王国将部分贵族及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而后在国内大兴土木,修建了很多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对这座城市进行了改进扩大,使其占地900公顷,前575年修建了伊什塔尔大门以及高大雄伟的巴比伦长城给表面装饰彩色琉璃砖,在位时期是新巴比伦繁荣鼎盛的时代。


47,约雅斤是犹大王国的国王,约雅敬的儿子,母亲尼护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单的女儿。


48,西底家是犹大王国的末代君主。他是约西亚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哈慕他,因此他是约哈斯的兄弟。在希伯来语中,西底家意为“上帝是我的公义”。


49,Zank, Michael. 犹大的京城(930-586). 波士顿大学. [2007-01-22]。参见《列王纪下》25章1-7节;《历代志下》36章12节;《耶利米书》39章1-7节


50,狄奥多西一世(约346年-395年1月17日)又译为狄奥西亚一世或杜多思一世,本名弗拉维乌斯·狄奥多西,亦作狄奥多西大帝,是罗马帝国狄奥多西王朝(379年-395年1月17日)第一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统治统一的罗马帝国的皇帝,出生于现今西班牙塞哥维亚的基督教信徒家庭并随父狄奥多西从军。374年,狄奥多西一世已为莫西亚的军事长官。379年,狄奥多西一世被皇帝格拉提安任命为共治皇帝,统治罗马帝国东部地区。392年统治整个罗马帝国。393年他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驾崩。临终前他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封次子霍诺里乌斯(Honorius)为西罗马帝国皇帝,长子阿卡迪乌斯(Arcadius)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51,日耳曼人指的是史前时代至中世纪早期,发源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德国北部,母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族群。他们是罗马帝国时代,位于帝国北方一群蛮族的集合,在罗马帝国衰落后,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建国,建立了包含法兰克王国等一系列国度,他们建立的国家后来衍化成了现在的德国、丹麦等国家。公元476年(中国南北朝初年),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被异族日耳曼人入侵,其首领鄂多亚克把登位不到一年,只有6岁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废除了,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52,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1299年—1923年 ),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统治者为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时定都君士坦丁堡。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 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53,《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爱德华·吉本著;(日)中仓玄喜编 P669-670。


54,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日),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第八子,约翰八世之弟。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墙作战时意识到他的末日已来临,便冲入敌阵,战死沙场,有些东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视为圣人,但教会并未承认,他的勇气及坚持至最后一刻的表现被许多人视为伟大的英雄行为。


55,穆罕默德二世(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是奥斯曼帝国第七位苏丹,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绰号“法提赫”(Conqueror,意为征服者)。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几代苏丹的夙愿。


56,查士丁尼一世(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527年到565年担任东罗马帝国皇帝。由于他收复了许多失土、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并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没,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罗马帝国历史从古典时期迈向中古世纪的的重要过渡期。


57,圣索菲亚是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旧称圣索菲亚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索菲亚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神圣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或Sancta Sapientia,希腊语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神学里的耶稣。大教堂称为“圣索菲亚”,是特别献给天主圣智的那一位,即为耶稣基督。这种对耶稣的称呼可能源自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章第24节中对基督的描绘:“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58,亨利布克比&理察布克比《不再一样的领导力》P24


59,亨利布克比&理察布克比《不再一样的领导力》


参考书目


1, Bruce K. Waltke 《华尔基旧约神学》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台北 


2,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Th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3,Hans Kung: On Being a Christia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77-12-31


4,E.云格尔(Eberhard Jungel)《死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上海


5,汉斯昆《论基督徒>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6,Greek Study Bible (Apostolic / Interlinear)


7,亨利布克比&理察布克比《不再一样的领导力》出版社:基石譯者:吳蔓玲、徐顯光


8,Bruce Shelley, 《基督教会史》北大出版社,2003.


9,(古罗马)阿塔那修《论道成肉身》 三联书店,北京2008.


10,麦格夫《历史神学》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2


11,《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爱德华·吉本著; (日)中仓玄喜编;萧逢年,黄正勇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12,《东正教圣像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


13,大马士革的约翰·曼叟尔《正统信仰阐详》本书由沈鲜维桢女士依英译本(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卷九)译为中文,由都孟高博士(M.H.Throop)据希腊原文本(Migne Patrologia Graeca卷九十四)校正。


14,D. A. Cars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Pilla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卡森 (D. A. Carson) 《约翰福音注释》 美国麦种传道会2007


15,陈志强《拜占廷毁坏圣像运动的原因》 世界历史1 9 9 6年第3期


16,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谢选骏指出:人説“圣像崇拜及其历史影响”——我看圣像崇拜及其历史影响,應該分爲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偶像崇拜的理論,一個是圣像崇拜的現實。再具體一點可説,偶像崇拜在理論上是錯的,但在現實中卻暢行無阻,這是爲何呢?我看這是由於人的“靈肉”二元性所決定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