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

谢选骏:中国大陆转向新母系社会



《大陆姐弟恋婚姻激增 原因是这样的》(2017-9-28东网)报道: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婚姻应该都是男大女小,不过近年有研究发现,80后、90后年轻人的婚姻或恋爱模式,已出现截然不同的新趋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玲近日发表《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青年问题研究》,指内地“男大女小”的婚姻明显减少,“女大男小”的婚姻则显着增加。她更指出,“姊弟恋”婚姻数量急增,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李春玲指出,在青年群体中,不仅80后与90后有差异,甚至80后内部亦有85前和85后的差异。而近年有学者根据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做统计,她按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调查数据来看年龄的匹配,发现199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200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下降至68.09%,“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4.37%,变化不大。不过到了2010年,调查数据却显示极大变化,“男大女小”的婚姻下降到43.12%,而“男小女大”的婚姻急增至40.13%,两种婚姻模式分庭抗礼。

被问到当代青年婚恋模式的变化,李春玲提出三大转变,首先是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男小女大”婚姻不一定就是家庭里的女性各方面都比男性强,但起码绝大部分的这种婚姻中,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都要高一些,或者两者是相当的。
其次是教育领域发生变化,从80后、90后开始,女性受教育程度渐比男性高,女性想找一个社会地位和收入比自己高的人变得困难。女性高端人群和男性低端人群出现难找配偶的问题,因此选择“女大男小”婚姻模式的人便是顺应这一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人口流动的趋势,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化,比如北京、上海地区最高端人群和中产阶层,往往向国外流动;中小城市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则往大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则往中小城市流动。李春玲称,现在上海一些高端女性人群,要找本地匹配的男性比较困难,所以会向国外寻找。

谢选骏指出:上述动向表明,中国大陆也已转向了新母系社会。不仅如此,还产生了新母系社会的理论家:

21世纪:一个新母系社会的到来?》:

摘要:新的女权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由于女性执政更加“人性化”,由于生理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能,女性执政会更加公平合理,这就有力地克服了长期以来父权社会所造成的偏执与极端的缺陷,有利于消除各种父系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纠正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许多社会问题。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地球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天下一统、四海一家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切敌我矛盾都将转变成为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家庭矛盾”,诉诸武力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麻烦,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男性“清官”越来越无能为力,女性的智慧反而更加有效,女性善于“持家”的本领正好派上用处。这是“新母权时代”的社会特征。

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的统治?(修订)

张正春

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将是女人开始统治世界的世纪,新的母权时代就要来到了,人类社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母系社会。这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变革,是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毫无疑问,这是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转折,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翻地覆,每一个男人和女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将在这次重大转折中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变好或者是变坏。对于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对于各种由父权时代所创造的宗教和政权,无一例外地面临着盛衰存亡的抉择。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回顾

人类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主要阶段,除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以外,在最近的一万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属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属于母系社会,只有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才出现了父系社会,主要的父系社会的历史大约是从五千年到三千年前才逐步开始的。

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出现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交替。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精细的磨制石器和复杂的组合工艺需要妇女耐心细致的工作,无意之中,她们开创了原始的采集农业和原始的制陶业,这个时候,同时出现了原始的纺织业和原始的艺术和巫术(早期的音乐、绘画、舞蹈、占卜、祭祀等活动),出现了大量的极其精美的玉器和骨器,它们都是妇女的重大发现和伟大发明。由于妇女的特殊贡献彻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吃饭、穿衣、居住几个方面),女人的智慧和技巧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由于女人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增强,原始的父系社会就转变成了新的母系社会,母权取代了父权,这是一个由母亲和祖母所统治的公有制社会。这个时候有家无国,社会组织比较散漫。在中国,这就是“女娲造人”的时代,她所创造的无比辉煌的“仰韶文化”制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彩陶。

大约五千年前,在中国的“炎黄时代”,出现了城市和私有制度,新的工商业制度彻底改变了原始母系社会的分配制度,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公平制度)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金属器的发明出现了国家和战争,史称青铜器时代,这是一个强权时代——一个新的、延续至今的伟大的父权时代出现了。母系社会的公有制被父系社会的私有制取代以后,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残酷的社会剥削,战争与掠夺,压迫和奴役,以及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在青铜器时代,温馨的原始大家庭(家族)被摧毁了,国家机器的强力运转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这个时候有国无家,出现了集权统治,高度集中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社会组织,严密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青铜器时代,维护父权的有效统治,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所谓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法律、战争……在整个冷兵器时代,只有男性担当社会主角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和维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出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这和早期母系社会“女尊男卑”的观念正好相反。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姓”从女、从母,在原始家族中,母权高于一切,男性从属于女性。在后来的父权时代,生产生活的管理权和财产的支配权转移到了男性手中,于是,姓氏发生了改革,女性“出嫁”又从属于男性。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和商业领域,风险极大,困难很多,崇尚武力,依靠力量取胜,这就必然要求男性唱主角。女性负责生儿育女、维护家庭小利益,需要更多的安全和保护,藏而不露,闭门不出,女性的社会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应该说明的是,在整个父权时代,女性从属于男性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分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的母权时代的主要特征

在长期以来的父权时代,政治宗教由男性主宰,国家社会的统治阶级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在20世纪,提倡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西方国家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权运动”,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后工业社会迎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时代中的男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女性的各种优势就涌现出来了。于是,在现代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在社会管理领域,女性的人数日益增多,女性的权威日益增强。女经理、女老板、女部长、女总理、女总统逐渐增多。

新的女权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的到来。由于女性执政更加“人性化”,由于生理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能,女性执政会更加公平合理,这就有力地克服了长期以来父权社会所造成的偏执与极端的缺陷,有利于消除各种父系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纠正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许多社会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地球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天下一统、四海一家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切敌我矛盾都将转变成为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家庭矛盾”,诉诸武力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麻烦,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男性“清官”越来越无能为力,女性的智慧反而更加有效,女性善于“持家”的本领正好派上用处。这是“新母权时代”的社会特征。

21世纪以后,女性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的社会优势日益明显,在崇尚品德与智慧的“后现代”社会,女性的贡献、女性的尊严将逐渐超越男性,女性担任领导会更容易解决问题,于是,女性领导日益增多,在整个领导层中,女性的人数超过一半的时候,或者说,有一半的主要领导都是女性的时候,新的母权时代就开始了。

三、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的母系社会?

现代人类社会是一个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社会,这些社会危机的根源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是父权时代的基本矛盾,如:战争、掠夺和剥削,侵犯、压迫和奴役,冲突、对抗与仇恨……特别是现代社会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武断地分工,简单化地粗暴地社会管理,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诉诸于武力和强权,这都是父权时代的偏见。长期以来,在极端父权统治之下,导致人类的文明成为一种病态的文明,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男性的自负与女性的自卑、男性的狂妄与女性的狭隘),包括父系社会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人格不完整,文化不健全,生态不平衡,癫狂与偏执、傲慢与偏见,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通病。新母系社会的到来就会纠正这种偏差,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将会有更加完善的人格,人们力行中庸之道,追求完整人格,创立健全文化,珍惜生命,保护生态,崇尚和平。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有国无家的冷兵器时代和工业社会,“清官”都是男性,无论他们多么“英明”和“清廉”,只能使用法律和武力来强制社会的运行。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强权和武力的维护成为长期的存在,于是,文化的极端与偏执,人性的异化和残缺的观念成为人类文明的痼疾,这些问题都是男性“清官”所无法解决的。

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女性开始介入战争(女兵的出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征兆:女性已经可以在任何社会领域发挥作用。男性的力量优势在新的技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女性的智慧往往更加有效,“女秘书”和“女助手”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后工业时代,“家庭化”生产日益增多,女性的优势更加凸现出来。

延续已久的父系社会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他所造成的无数困难使他难以再胜任这个社会的领导责任。继续存在的男权时代会非常危险,他甚至会彻底毁灭人类。无休止的冲突,为了维护不合理的“权利”而制订了无数的极其繁琐的法律制度,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安全,人类愚蠢地付出了高昂的军事费用,我们生活在日益恐怖的社会,经济运行的代价日益增加,文化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现代文明的怪胎,科学技术变成了魔鬼的诅咒,人类的思想和艺术日益堕落,道德观念丧失殆尽。这些“男权时代”的历史偏差只能依靠“新女权时代”予以纠正。

回顾历史,男性“共公”崇尚武力,制造冲突,“怒触不周山”,一切灾难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现在,该是“女娲补天”的时候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只有新的母系社会才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四、我们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母系社会?

毫无疑问,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谁能在这个社会拥有更多的优势,谁就能够主导未来社会。

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培养女性人才,积极拥戴女性领袖,男性应该主动让出权利,全力配合女性领袖的工作,让她们出面解决那些长期以来由男性所制造的麻烦,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同样符合父系社会长期以来所推崇的社会分工原则。新的分工必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必将产生新的社会面目。

谁来主导未来社会?答案是:谁能使女性更好地发挥作用,谁就能够主导未来社会。

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的领导,那个民族和国家做得更好,她的前途就会更加光明。

当然,培养女性领袖并非轻而易举。试看今日天下,唯有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是一个女总统,这与东南亚尊重女性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另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都已经陆续出现女性总理和女性国务卿(或者是副总理和副国务卿),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迹象。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伟大的女性领袖参与到世界事务中,协调教派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平息战争危机,那不是更好吗?

女性领袖的成长需要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尊重,同样需要更多的锻炼和更多的磨难,娇惯和任性的女子是难以担当起领导责任的。由于父系社会的影响和“父权时代”的片面教育,在极端的压制和奴役之下,女性的自私和狭隘成为非常固执的习惯,许多女性由于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失去了领导意识,这样的女性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难以胜任领导工作。因此,培养女性领袖是这个父权时代最后的使命。

“新母系社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建设完成,没有男性的大力支持和全面配合,“新女权时代”是不会顺利到来的。“新女权时代”不是简单的“女权时代”,而是男女双方共同执政的新时代。对此,男性不必沮丧,女性不必骄傲。在未来的“新女权时代”。男性的使命将更加重大,女性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五、新的母系社会必将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和新的文化观念

迄今为止,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绝大部分都是父权时代的产物。主要的道德观念和主体价值观都是为父系社会服务的。最明显的就是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他们对于女性的限制严重损害了女性的尊严,这些宗教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未来的新的母系社会。

新的母系社会与旧的母系社会并不完全相同,在未来的新的母系社会,男性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爱护,人类将生活在更加公平的文明社会中,和谐共处,彼此爱戴,互相成全,相得益彰,没有剥削和压迫,每一个女人和男人的自然天性都会获得充分的体现,男女互补,互相尊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男女双方都没有任何强加的歧视,生态平衡,心态健康,人格完善,男性的自负与女性的自卑都会自然消除,人们只在道德与学问的境界中比较高低。

新的母系社会必须继承父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必须承担起弘扬和完善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对于男权时代的文化观念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是一个“扭转乾坤”的革命,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

树立新的文化观念,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

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国学”讨论中曾经遇到了一个女生的提问:怎样看待孔子的妇女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不是孔子说的话吗?我当时只能非常勉强地回答这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促进了深入的研究:君子不分男女,圣人没有性别,儒家的理念原本是不会歧视妇女的。然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周易》之《系辞传》)分明是儒家的基本文化主张。“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分明是儒家“三纲五常”的基本要求。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父权时代”,孔子的“礼制”只能如此才能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后来,在与北京大学“国学社”的同学们座谈的时候,我正式提出了“新母系社会”和“新母权时代”的概念,预测了“新母系社会”和“新母权时代”的必然到来,同时提出了新儒家所面临的新问题。未来的“三纲”会是什么呢?“君为臣纲”没有问题,“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会不会演变成“父为子纲”(父母为纲,子女的伦理位置不变)和“妻为夫纲”呢?这是一个新的伦理学问题,需要未来社会来解决。看来,一个旧的“父系社会”向“新母系社会”的转变绝非易事。

“新母系社会”的“新女权时代”是一个女性为主、男女共同执政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女性发挥更大的作用,男性也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未来的文明必将是男女双方取长补短、互相完善的更加合理、更加完整的文明。一切粗暴和野蛮的制度都将彻底废除,人们崇尚“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武力征服和强权压制不会再有效果,偏激和浮躁的情绪将会得到安慰,简单、僵硬的作法逐步被抛弃。未来的社会应该是充满温情和人性的和平世界。

谢选骏指出:上述宣言(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的统治?),发表在“上帝发笑的博客”,因此,也许是一个反讽也未可知。但无论是正说是反论,其主旨都说明“中国大陆新母系社会”正在悄然而至。难怪佛法大兴,吃素流行。

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

谢选骏: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许多人知道,美国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文明;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美国;然而完全没有人知道,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一)
网文《印第安人战争》说:

印第安人战争是殖民的白种人和美国原住民印地安人族群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冲突,十七世纪终至战争。1890年最后的印第安领袖「坐牛」和苏族人在伤膝谷因为有起义的嫌疑被屠杀告终。
印第安人战争(1622年——1890年)
参战各方
印第安人部族(土著居民)
欧洲移民
美利坚合众国军队
战争动机:开拓移民领地;保护移民不受印第安人袭击。
过程:1622年--1644年: 詹姆斯敦之战, 弗吉尼亚
1637年:印第安佩科特族人之战, 康涅狄格州和 罗得岛
1640年--1655年:纽约、 新泽西之战
1675年——1678年:“菲利普斯之王之战”,马萨诸塞和罗得岛
1676年:培根事件,弗吉尼亚
1689年——1697年:“威廉王之战”,第一次英法 殖民战争,若干印第安部族参与
1702年——1713年:“ 安妮女王之战”,第二次英法殖民战争
1740年——1748年:“乔治王之战”,第三次英法殖民战争
1754年6月4日:大草地战役
1754年——1763年: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即“ 七年战争”,第四次英法殖民战争
1763年:《 巴黎和约》:法国、西班牙败北,将北美殖民领地让与英国
1774年10月10日:许多印第安部族被驱赶过 俄亥俄河
1794年8月:法伦廷 贝斯之战
1811年11月7日:普洛菲茨敦(先知镇)之战
1814年3月27日:霍斯舒本德之战
1817年: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 佛罗里达。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予美国。
1830年5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强迫所有印第安人迁往 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
1835年——1842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佛罗里达
1854年——1876年:苏族人之战,为反抗移民和强制迁移、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
1876年6月25日: 小大角河战役
1890年12月29日:翁迪德尼之战:印第安人反抗移民的武装起义结束
结局:印第安人被驱赶到今日的218个指定居留地(保留地)移民遍及整个北美大陆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自我决断法案》
战况
伤亡人数:印第安人:两千万(估计)
移民:超过10万(预计)
历史背景
“印第安人战争” 的概念是指今日美国所在地区北美土著居民与欧洲移民之间的战争。印第安人战争时间跨度超过150年,早在今日美国建国以前即已开始。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首先是 西班牙人到了北美,并在这里营建了临时居民点。1513年,西班牙人发现了当今的佛罗里达以后,于1565年在该地,即后来的美国建立了名为圣·奥古斯汀的第一个常设殖民地。在此以后的50年,其他欧洲航海和贸易强国也不断的来到此地:1605年,法国人在 新斯科舍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 罗亚尔港,直到两年后英国殖民者才在弗吉尼亚建立了詹姆斯敦城。荷兰移民于1613年在 曼哈顿建立贸易据点。这一时期与北美土著居民互相影响相对来说还很小,两方面和睦相处。虽然偶尔也有奴役印第安人的现象或小冲突出现,但相互间主要还是进行贸易。
随着英国传教士与1620年在美国东海岸普洛罗温斯顿登陆,掀起了欧洲流亡者涌入美洲大陆的浪潮。印第安人一开始对欧洲移民是友好的,相反是欧洲移民设法分化,绑架,攻击,欺骗,挑衅他们。所以战争主要责任在于欧洲人,他们捉住印第安人贩卖为奴,印第安奴隶是黑奴的成因,白人传教士拉斯卡萨斯因为怜悯印第安人,提议运送黑人代替(他后悔了一辈子)于是1638 年,第一批黑人被从西印度群岛运到那里,以调换那些来自康涅狄格的土著印第安人。1712 年,纽约市四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奴隶,而四个奴隶中就有一个是北美印第安人。1730 年罗德岛的南金斯敦的一项人口普查显示,该地有 935 名白人、333 名非洲奴隶和 223 名土著印第安人奴隶。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极大的影响了白人,很多著名制度如联邦制度,就是仿效印第安人议会,直到1890年丧失民族独立为止,不断有白人投奔,加入印第安人。
华盛顿执政期间,美洲印第安人战争耗尽了联邦全部收入的 80%;对于其继任者们来说,印第安人问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构成一个主要问题,成为一项主要的开支。荷兰人找到坎纳西土人用一些价值大约今天的2400 美元以上的金属壶、钢刀和钢斧、枪支、篮子,换取了曼哈顿的拥有权,然后把一直居住在曼哈顿的曼哈顿真正拥有者,维克魁斯基克人赶走,建立一个大墙防止他们反攻,该墙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华尔街。
历史影响
这场战争无疑是残酷, 凶狠和不义的,美国人公然悬赏购买印第安人的头皮,制造种族灭绝。希特勒“经常向自己的身边人夸赞美国有效的种族灭绝政策——饥饿、以多制少的战斗” ,并把它作为自己对犹太人及吉普赛人(罗姆人)实行灭绝政策的榜样。
谢选骏指出:上文表达错误。不该把屠杀印第安人的叫做“美国人”,而应该叫做“欧洲殖民者”。
(二)
网文《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说: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英语:French and Indian War),或魁北克所称的征服战争(法语:La guerre de la Conquête),是1754年至1763年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界范围,成为七年战争的一部分,加拿大英语区和欧洲使用“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称呼此战。印地安人在这场战争中与法国结盟,攻打英国。1760年英国攻陷蒙特利尔,战事结束。
1763年2月10日英法等参战国缔结巴黎条约,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给英国,法国割让密西西比河以东法属路易斯安那给西班牙作为补偿。这场战争是法国在北美势力的转折点,并确认了英国在北美东半部的控制地位。
背景简述
从北美洲阶段算起,法、英两国之间的战争(1754—1763)。它决定对殖民地区的统治权。更复杂的是欧洲阶段的七年战争(1756—1763)。这场漫长的争夺海外统治权的较量的前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威廉王之战(1689—1697)、安妮女王之战(1702—1713)、乔治王之战(1744—1748)。这场战争的争论是∶究竟俄亥俄河上游河谷是属于大英帝国,还是属于法帝国。这个问题后面隐藏着一个巨大得多的问题∶即北美心脏地区将以哪国文化为主。在这个双方觊觎的地区,英国血统的居民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法国的勘探、贸易及其与印第安人的联盟领先。1754年,法国人逐走了英国军队,华盛顿上校突然发动了一次战斗。不久,被包围在宾夕法尼亚州尼塞雪蒂堡,被迫投降。到1757年法国仍占优势。1758年英国增加军队装备,在路易斯堡、弗隆特纳克堡及迪凯纳堡(今匹兹堡)和获得重大胜利。英国在魁北克战役(1759)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年以后,蒙特娄和整个新法兰西失陷。根据“巴黎条约”(1763),法国把北美领地割让与英国。
详细过程
十八世纪,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北美大陆三雄鼎立。西班牙控制着佛罗里达,法国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势力强大,而东部地区则是英国的地盘。这三个欧洲大国都知道,他们无法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这种局面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它们的冲突遍及世界各地,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包括威廉姆斯国王战争、安妮女王战争、乔治国王战争,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法印战争。
法印战争是由土地控制权引起的,是一场英国和法国在北美大陆争霸的战争,交战双方是法国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以及跟它们结盟的印第安部落。法国探险家是率先抵达大湖区、俄亥俄、以及密西西比河的欧洲人,他们在这些地区安置商人和捕兽人,并建立了交易中心。然而,英国认为这片土地是英国的。英国国王的赐地,范围横贯北美大陆东西海岸。随着东海岸人口的增加,殖民者开始向西移动,白人的西进,损害了印第安人的猎区,印第安人担心会丧失土地的使用。
如果联合起来的话,印第安部落本来是可以地抵御殖民者的西进运动的,但是印第安各部落间也存在矛盾,因此缺少凝聚力。英国和法国开战后,印第安部落也分成了亲英和亲法两派。法国殖民者主要居住在所谓的新法国地区,是今天加拿大的一部分。那里的生活跟南面英国殖民地的生活截然不同,没有宗教自由。法国领地里的所有定居者都必须是法国人,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因此很多信奉新教的法国人只好住到英国殖民地去。此外,法国人对建立殖民地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皮毛生意。英国人高价向印第安人收购动物皮毛,损害了法国的经济利益,也引起了法国的不满。
法国在今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地区建立过一个贸易点,称为迪凯纳堡。但是英国人说,这个城堡位于维吉尼亚,是英国的领地。维吉尼亚总督1754年派遣22岁的乔治·华盛顿前去跟法国人交涉,让他们离开。这位年轻的乔治·华盛顿后来成了美国的第一届总统。对于英国人的要求,法国人一口回绝。乔治·华盛顿决定诉诸暴力,他率领150人对一群法国人发动袭击,打死了其中的十人,从而引发了法印战争。
英国部队在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的率领下,赶赴迪凯纳堡参战。布雷多克将军打算打一场欧洲式的战争,也就是两军将士在开阔地里正面冲突,一边向对方推进,一边开火。但是法国人和印第安人却藏在树丛后面,向英国人开枪射击。虽然英国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还是输掉了迪凯纳堡一战,布雷多克将军也战死疆场。
法印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今天美国纽约州靠近加拿大边境的两个湖泊一带。一个是乔治湖、另外一个是乔治湖以北的尚普兰湖,一直通到今天加拿大境内的蒙特利尔。这两个湖泊为法印战争提供了运输部队和给养的最佳手段。当时,北美大陆上还没有多少道路,控制这些湖泊和河流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控制着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法国人在魁北克和蒙特利尔有军事基地,英国人的军事基地设在纽约的哈得孙河沿岸,中间地带就成了巨大的战场。1755年最后几个月英国军队在乔治湖附近击败法国部队后,冲突进一步升级,法国人随即兴建了一个新的军事基地,控制尚普兰湖和周围地区。这个军事基地位于尚普兰湖南端,是一个坚固的城堡,被称为卡里永堡。法国人修建卡里永堡是为了控制尚普兰湖和通往乔治湖北部的地区,在受到进攻时提供坚强防御。法国人修建了两座相隔几米的木墙,在中间填上土,后来又用石头在外面加固了一层,城堡里的士兵非常安全。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乔治湖南端修建了一座类似的城堡,叫威廉姆·亨利堡。
法国把最好的军事指挥官蒙卡尔姆将军派往美洲指挥战斗。蒙卡尔姆将军1757年对英国的几座城堡发动攻击,其中之一就是乔治湖畔的威廉姆·亨利堡,英国指挥官被迫投降。蒙卡尔姆将军保证,只要英军投降,就能受到优待,但是印第安人却没有遵守这种承诺,大肆杀戮英国士兵和殖民者。死者没有确切人数,可能有一千多人。
1758年,一支强大的英国军队对尚普兰湖畔的卡里永堡发动猛攻,蒙卡尔姆将军组织防守。卡里永堡坚不可摧,法国军队以少胜多,击退了英国的进攻。英国人次年卷土重来,在阿默斯特将军的率领下,终于击败了法国人。英国人把卡里永堡改名为泰孔德罗加堡,成为法印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军事中心。泰孔德罗加堡在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意义
魁北克战役是法印战争的转折点。英法两国1763年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停战协议。英国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收回了对相关土地的控制权。法印战争结束后,从北美大陆东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大片土地都归英国所有,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归西班牙。为了不让英国人过来,法国把西部自己控制下的所有土地都给了西班牙。除了今天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一带的西班牙殖民地外,西部的大片土地仍然在印第安人的控制之下。
今天,在法印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座城堡都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虽然原始建筑几乎完全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后人根据城堡的设计图纸重新修建,再现了城堡当年的面貌。城堡周围乔治湖和尚普兰湖的景色美不胜收。很多人到这里来渡假,享受户外生活。当地还有美国国家历史公园之一萨拉托加,以及乔治湖州立沙滩公园。没有什么人会想起25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恐怖的战斗。
谢选骏指出:人类是健忘的,历史不断改写。
(三)
网文《北美的这片土地上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说:
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的移民也很多,那么这些移民之间的冲突也是会发生的。而印第安人战争指的就是美国北部的土著居民和欧洲移民者这些人之间的冲突,印第安人战争之间的时间有着很长的跨度,那么印第安人战争背景是怎样的呢?
印第安人战争
最先到达北美的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就发现了当今的佛罗里达,后来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第一个常设殖民地。后来很多强国和贸易各国都涌入了美国,后来法国人也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罗亚尔港,位于荷兰的移民也在曼哈顿建立了自己的移民据点。这一段时间内的移民与北美土著民之间没有什么很大的冲突,两个地方的人都算是相处的挺好的,虽然偶尔也有着奴役印第安人的现象出现。后来欧洲的流亡者们都涌入了美洲大陆,北美的印第安人本来是对这些欧洲的移民者是挺好的,反而不好的是欧洲的这些移民。
这次战争的主要成因还是在欧洲人身上,因为一开始欧洲人想着将印第安人给抓起来贩卖为奴隶,但是有个传教士因为很同情印第安人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因为这个建议让这个传教士后悔了一辈子。这些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在4个当地居民里面就有一个是印第安奴隶。这次的战争是本土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斗争,但是欧洲人的做法无疑是毁灭人权的,因为将印第安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真的很没有人道主义。
印第安人战争经过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本来印第安人是北美的本土居民,他们的日子也应该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欧洲的民众涌入了北美开始掠夺印第安人的利益和自由,将他们贩卖出去做奴隶,这场印第安人战争经过是怎样的呢? 
印第安人战争
美国对于印第安人的屠杀是很可耻的,本来在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很多的,但是到现在整个美国的印第安人不超过20万人。在很早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进入北美建立自己的地盘,在这个时候西班牙的殖民者就和印第安人产生了矛盾,但是当时的印第安人战斗力十足,没有让西班牙军队占到一丝便宜。西班牙军队本来有一千多个人的,但是战争过后只剩下几百个人,而法国也经历了一样的被易易洛魁部落给击败。在“菲利普王之战”中印第安人也进攻了新英格兰,这次战役扫荡了50多个新英格兰的移民据点。
这几次战役都让印第安人元气大伤,因为战争的地方十分多,所以印第安人的伤亡人数也达到了殖民者伤亡的一倍多。印第安人在欧洲人进来之前也有着很多的部落,这些部落之间也有着残杀,因为他们还是属于原始部落而不是一个文明社会。尽管是这样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十分不妥的,他们贩卖和收买印第安人才得到的胜利,让印第安居民的人数骤减,这种违背人类准则的事情是很被社会反感的。
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
在18至19世纪上的那片美洲大陆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十分残暴的事情,就是印第安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本来生活的很好的印第安人招来了一场无妄之灾,并且差点被灭族,不仅是和欧洲移民间的斗争,最后被美国人追捕,在这场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呢?
本来印第安人都是有着自己的部落,但是虽然美洲大陆被发现一些欧洲的移民来到了这块土地上,其实在这个时候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就有着一些冲突了。后来美国想对印第安人实行灭族活动,就在美国西部有着大量的野牛,这些野牛曾经是印第安人的食物,但是后来欧洲人为了野牛皮就大量的捕杀野牛,而美国人单纯是因为想要苏族人失去粮食。后来美国拨了一块地方想要印第安人待在里面,一切的粮食等物品由美国提供,还教印第安人们种地等生活技能,但是习惯追捕野牛的印第安人还是一直离开居住地外出捕捉野牛。
后来南北战争的爆发,导致印第安人被全面捕杀,因为美国人想要将印第安人灭族。美国的野牛政策让印第安人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来源,而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头皮政策也让人不能接受,后来美国政府建立的时候,就对印第安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捕杀活动,本来在北美生活着很多本土的印第安人,但是经过这么大规模的屠杀之后,印第安人就被杀了两千万之多,现在在整个美洲大陆生存着的印第安人不超过400万人。
印第安人战争影响
印第安人战争指的就是北美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和从外国流入的白种人之间发生的冲突,这些来自殖民地的白种人一直都很强势的对待着这些原住民。最先进入北美的就是西班牙人,因为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地方并且占领了,这段时间内大家也都算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欧洲的移民们到来,战争就开始了,那么印第安人战争影响有哪些呢?
印第安人生活
虽然印第安人并不是像在历史中那样子的温和,他们也是有部落的,并且在战争中所爆发的那种热血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其实西班牙人来到北美的时候就和印第安人发生了冲突,那个时候印第安人在大多数战役中都是胜利了的,只不过殖民者在战败之后就想出了收买印第安人的办法,一个部落的首领被收买了之后还要怎么继续战斗呢?后来欧洲的殖民者们涌进了北美,在对待印第安人的问题上都选择了屠杀,不仅仅是杀戮,更多的是想灭绝整个印第安人的部落。后来就发生了印第安人战争,印第安人从战争正式的落到了一个被动的状态。
那些殖民者们,用了最残暴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印第安人,他们这些平时的清教徒,在对待印第安人的问题上是无比残暴的,后来在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上加大了赏金,加成了100磅新币。这场印第安人战争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场战争十分残酷又很暴力,美国人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表达错误。不该把屠杀印第安人的叫做“美国人”,而应该叫做“欧洲殖民者”。因为真正的美国人是印第安人,所以你不能说“印第安人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你应该说“欧洲殖民者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但是无论怎样说,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因为,印第安战争不仅早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互相残杀,而且早于贩卖黑奴,早于独立革命,早于美墨战争(两伙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早于南北战争(两伙殖民者之间的战争)……在印第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迅即加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因此可以说,美国是带着印第安战争的残酷遗产参与世界大战的,这就使得具有印第安精神的美军所向无敌了。美国是通过世界大战赢得世界霸权的,这就使得印第安战争最终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看看好莱坞电影中的血腥暴力变态残忍,就知道印第安战争多么深刻地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

谢选骏:中华民国得自满清的禅让


《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张耀杰2013年4月8日人民网-环球人物)说:
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旨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孙中山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
【谢选骏指出:孙中山此语,说明他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只想抓权的篡位者,是一个把满清禽兽政府当做前辈来尊敬的窃国大盗。】
在 “民国红粉” 这个系列里,有一个人不可遗漏。虽说百年历史,波谲云诡,她被当代史家轻轻带过;虽说她本人在民国生活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但不可否认,当民国大幕开启之时,她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不错,她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
100年前的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中国传统历法的辛亥年腊月廿五,刚刚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奉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诏逊位。《清帝逊位诏书》及其他两道配套诏书连夜颁布,一举打破了中国社会南北双方分裂敌对的政治僵局。真正意义上的南北统一、五族共和或者说完整全面、共和立宪的中华民国,应该从这一天开始算起。政治学家高全喜在《立宪时刻》一书中,把《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一场没有流血冲突的“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作为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隆裕太后则是“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终极决定者。
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
《清史稿》中,对隆裕太后的记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德宗(即光绪皇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音同‘挑’)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清同治八年,也就是1868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叶赫那拉·静芬诞生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芳嘉园。她的父亲桂祥是一名拥有都统衔的武官,她的嫡亲姑姑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正在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众多姐妹中,她是从小就被慈禧太后选中的“儿媳妇”,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给桂祥留话: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只有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被慈禧太后挑选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从而成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音同“宣”),是同治皇帝的叔父,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到了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的正月廿七,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表姐静芬举行大婚典礼,静芬从此入住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开始掌管后宫大权。与静芬一起嫁给光绪皇帝的,还有礼部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其中16岁的瑾嫔后来晋升为瑾妃,14岁的珍嫔后来晋升为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其皇后、皇妃逃往西安,临行前把依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卖官干政的珍妃沉入井中。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他的妻子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许多朝廷贵妇们的私人医生。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转述妻子的话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别人的事情。
作为女人,隆裕皇后显然是不幸的,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光绪皇帝的宠爱。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接着慈禧太后也去世。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只有3岁的儿子溥仪,依照慈禧太后的遗命被立为宣统皇帝。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两人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根本不想控制政府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记中记录了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对于中日两国围绕间岛问题外交谈判的正面肯定和果断决策:“早进内,巳正散值。召见时面陈与日使会议延吉厅交涉事宜甚棘手,现经决定,请旨定夺。奉谕:即照此定,后日签字,如此结局已为难得,断不为浮议所摇,今日锡督、陈抚电奏可以不理,签字后发一电旨宣示一切可也。圣明洞鉴万里,实为钦悚。”
这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那桐,关于隆裕太后政治表现的真实记录。这里的“锡督、陈抚”,指的是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和吉林巡抚陈昭常。9月4日,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正式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方面完全承认间岛为大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中韩国界,并且承诺撤销在该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统监府派出所。中国方面则在开商埠、领事裁判权、兴修铁路等具体事项上,对日本方面做出让步。这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一例成功个案。
自称公主的裕德龄则更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隆裕太后的风格。裕德龄是清朝正白旗贵族裕庚的女儿,她的母亲是法国人。她与妹妹容龄从小在汉口的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又随出任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法国生活过6年。1902年冬,裕庚任满回国,接受封赏后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与妹妹容龄因为通晓外语及西方礼仪,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担任过两年左右的侍从女官。德龄出宫后在上海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德龄在南北议和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与此同时,德龄也谈到隆裕太后所面临的弱势困境:“她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兼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只要天下太平就好
弱国乱世,何来平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秘书的许宝蘅,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谈。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是。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逊位的大政方针,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1912年2月2日,许宝蘅在日记中记载,他于当天到总理公署,看到国务大臣到养心殿内与隆裕太后商酌优礼皇室,“闻太后甚为满意,亲贵亦认可”。2月3日,袁世凯将经过隆裕太后认可的《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关于蒙满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分别列为甲、乙、丙三项电告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
2月4日下午,伍廷芳、唐绍仪、汪精卫从上海来到南京。当天晚上,孙中山召集各部总次长在总统府讨论。2月5日上午,临时参议院开议优待清室各条件,孙中山委派胡汉民、伍廷芳、汪精卫莅会说明。参议院对该项条款逐条讨论,将《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改作《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并对原案中尊号、岁费、住地、陵寝、崇陵工程、宫中执事人员、清帝财产、禁卫军等项进行修改,删去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
2月12日,与许宝蘅同为总理公署秘书的汪荣宝在日记中写道:“本日国务大臣入内请旨发表,同人均来此静候,惴惴恐有中变,比及午,闻各大臣到阁,一切照办矣。”接下来,他抒写了与《清帝逊位诏书》高度一致的个人感慨:“大清入主中国自顺治元年甲申至今宣统三年辛亥,凡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遂以统治权还付国民,合满汉蒙回藏五大民族为一大中华民国,开千古未有之局,固有全国志士辛苦奔走之功,而我隆裕皇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让之,盛心亦当令我国民感念于无极矣……匕鬯(音同“唱”)不惊,井邑无改,自古鼎革之局岂有如今日之文明者哉?”
许宝蘅也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二百六十八年之国祚遂尔旁移,一变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局。”
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不是亡国罪人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此时反对逊位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表示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清后仍大哭。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
9月11日,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旨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黄兴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3个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孙中山也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倡议下,民国政府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已经逊位的宣统皇帝,为皇太后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随后将她与光绪皇帝合葬在河北易县的崇陵。
然而,隆裕太后去世后,《清帝逊位诏书》中明确规定的“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音同“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的“大中华民国”,始终没有完整全面地建设完成。随之而来的是南方国民党与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间,反复不断的国内战争。而被动主持中华民国共和大业的隆裕太后,更是被各种各样的历史叙述和小说传奇,妖魔化为一名宫廷妒妇和亡国罪人。
借用高全喜的话说,“从革命建国到和平建国,《清帝逊位诏书》并没有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通过昭示权利法案、凸显权利与自由原则而获得人民的拥护……革命的激进主义占据主导——创建了党国体制,而保守主义的军政旗手——袁世凯最终也是包藏祸心,搞起洪宪帝制。看来悠悠天命注定了两种力量之领袖人物终究缺乏一种像华盛顿、林肯那样伟大的心灵,致使这场穿越古今之变的政治大变局在开了一个好头之后,旋即沦入深渊泥潭,所谓‘中国版光荣革命’之最终失败,看来也是极其无奈的事情。”
谢选骏指出: 上文谬矣!美国的独立革命和南北战争不是得自“华盛顿、林肯那样伟大的心灵”,而是得自人民的持枪权利。中国限制人民的武装权利,当然不会有真正的民权。没有人民武装的中国,当然只能沦为军阀和党阀的跑马地。所谓的“中华民国”,已被事实证明不过是得自满清的“禅让”,和“打倒四人帮”相似,不过是宫廷政变的产儿——这样的政府或“国家”,怎么可能带领中国进入第三期中国文明的远大征程呢?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谢选骏:犯人的十字架与耶稣的十字架



(一)
《关于十字架》(2011-07-09来源网络 Hormone整理)说:

十字架标志是最古老的,可能具有大量神秘意义。十字架是远古就存在的普遍符号,代表了太阳。巴比伦太阳神,通常与外接圆组成太阳轮。另外十字架也象征了生命之树,是一种生殖符号,竖条代表男性,横条代表女性。十字架出现在墨西哥、秘鲁,最为重要的是出现在中美洲,暗指四种风,它们是造雨的源泉。十字架很早就和基督教有着联系。尽管如此,它还不能作为早期基督教的标志。
【古典希腊符号】Τ
【新约希腊文】σταυρο,σταυρου,σταυρον,σταυρω
【希腊语罗马字】stauros, staurou, stauron, stauro
【英语同源词】stake
【拉丁文】crux
【英文】cross
【象征意义】十字架是远古就存在的普遍符号,代表了太阳。巴比伦太阳神,通常与外接圆组成太阳轮。
十字架与太阳崇拜有着一定意义的联系。Schliemann注释到十字架出现在陶器上以及脚踏板的螺纹上(关于特洛伊的宗教)随着闪烁圆盘的改变,一时间两个物体彼此相邻出现。在铜器时代,尤其是在高卢人之中,十字架经常出现在陶器,宝石和硬币上。
另外十字字架也象征了生命之树,是一种生殖符号,竖条代表男性,横条代表女性。
十字架出现在墨西哥、秘鲁,最为重要的是出现在中美洲,暗指四种风,它们是造雨的源泉。北美达科达印第安人(Dakotas)也用十字架来表达四季风。
早期十字架的意义,在中国表意字符中反映的是大地,这是一个带着方框的等变形。
被附上太阳的十字架描绘了在天堂的四条河。圣经认为这是,从伊甸园流出,分向四方的河。所以,在创世纪故事中已经具有了这一概念(创世纪2:10),同时对于这四条河具有特殊的地理属性,也反映了一个活水河流的主题,它们从上帝那个源泉通过他的晨星,当时是撒旦那里流出来。
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多用拉丁式的纵长十字架“十”。东正教则常用希腊式的正十字架“十”。早期基督徒使用的呈丁字形的十字架“┳”;圣安德烈十字架,形状如罗马数字“X”,是中世纪常用的十字架。还有耶路撒冷十字架,4个角又各有1个小十字架环绕正中的十字架,象征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地球的四极;凯尔特式十字架,在十字架交叉处有象征永生的圆环“O”,常见于赞美诗的封面。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十字架外,还有不少其他样式的十字架,都各有其象征意义。例如百合花形十字架、花蕾形的十字架、复活节十字架等等。
【起源和意义】
古埃及预测收成用
早在古埃及时代,住在尼罗河河岸的古埃及人,用十字架标记尼罗河洪水的高度,并预测旱灾和粮食收成。如果河水高度在适当的季节未能达到某一高度的话,农作物就无法结实。因此,古埃及十字架就被当作生命和繁殖的符号被膜拜。
古埃及安卡
安卡是古埃及的生命之符,象征了生命。希腊字母Τ,来自腓尼基字母X,也被古希腊人认为是生命和复活的象征。而与此有关的希腊字母第八个Θ则被认为是死亡的象征。安卡被诺斯底主义带入基督教中,变成科普特十字架。
古巴比伦的太阳神塔木兹(Tammuz)的标识是其头一个大写字母T。且塔木兹源自苏美尔牧羊神杜木兹,具有死而复生的特征,与生命之树有关。T形十字架后来成为波斯太阳神密特拉和古罗马神祇巴克斯的神圣符号。
【分类】
1、拉丁十字架又称基督教十字架,特指西方教会十字架,是最常见的十字架,纵长十字架,纵臂比横臂长且横臂位于纵臂中段以上的十字架,象征了耶稣被钉死十字架的故事。而钉有人形耶稣的拉丁十字架成为受难十字架,强调耶稣受难。受难十字架多用于天主教会、英国国教教会。
三种拉丁十字:十字端的三瓣形代表了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称呼圣神,东正教和新教都称圣灵)
2、俄罗斯东正教十字架Russian Orthodox cross拜占庭帝国时代出现的十字架,第一横代表耶稣的头,最底下的斜杠代表耶稣的脚。
3、耶路撒冷十字架Cross-Jerusalem-Potent-Heraldry
四角各有一小十字架环绕正中代表基督的 ╋ ,象征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世界的四极。
4、T型十字架(Tau Cross)又叫圣安东尼十字架
隐修士圣安东尼St.Anthony(集体隐修制度的创立者,提倡禁欲),被钉死在上面。另一种说法是用来处罚暴乱者,有的时候要倒过来,头冲下,脚朝天。
5、希腊十字架(Greek Cross)就是正十字架
复活节彩蛋上有一个希腊十字架,从它引发出许多切割问题,(1)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四块,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2)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菱形;(3) 将十字架图形分成三块,用它们拼成一个矩形,要求其长是宽的两倍。
6、凯尔特十字架(Celtic Cross)
爱尔兰常见的十字架,在十字架交叉处有象征永生的圆环,常见于赞美诗的封面;在英国也有少量分布。特征是结合了北欧神话中奥丁神太阳十字架标识。它是北欧民族所崇的符号,特点是十字交口于圆圈。据说亚瑟王就使用过这种象徽。凯尔特十字架交叉处有象征永生的圆环“O”,在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中,圆圈与十字架结合的图形代表天空与大地。
7、圣安德鲁十字架
也称斜十字架。安得鲁是彼得肉身的兄弟,也是十二使徒之一。当教会在耶路撒冷遭遇逼迫时,众门徒都分散到各处去,安得鲁遂乘船出航,四处传扬福音。有些教会的传统认为安德鲁是西古提的使徒,因此俄国教会视安德鲁为护卫圣人(patron saint)。最终,安得鲁回到了亚该亚省的帕特拉,在那里被钉死殉道。相传安得鲁被钉的十字架为「X」形,从此此一形式的十字架就被称为「圣安得鲁十字架」。根据耶柔米的记载,安得鲁在上十字架前,对群众发表了一篇精采的讲论,然后毫无惧色地殉道,使许多人相信耶稣是主。每年的11 月30日为圣安德鲁节,Saint Andrew's Day 。
8、马耳他十字架(Maltese Cross)
也称燕尾十字架,是十字军的医院骑士团的标志。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 亦名罗得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wikipedia:also known as Knights of Rhodes, Knights of Malta, Cavaliers of Malta, and the Order of St John of Jerusalem),建于1099年。黑袍, 最初的标志是黑底白色的八角十字,到13世纪中期开始则普遍使用红底白色的八角十字,这种八角十字也因骑士团之名被称为“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
另一种起源是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建于1119年。原名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白袍,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后在左肩绣上红色十字,始为等边十字(Greek cross),后成八角十字(Maltese cross)。
9、洛林十字架(Lorraine Cross)也称双十字架,有两条横杠。洛林双十字是在普通的十字架上再加一横,有的是上边的长有的是下边的长。洛林十字架象征着自由,著名的有双横杠的洛林十字架是由何内·安茹发明的,这成为自由法国永远的标志。
10、骷髅地十字架(Cross of Calvary or Graded Cross)也叫分级十字架
三台阶代表这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的小山-骷髅地,也分别代表信仰、希望和博爱。
11、胜利者十字(Conqueror's or Victor's cross )
上端分别是"Jesus" 和 "Christ"希腊文首字母和尾字母。下端则是希腊文NIKA,译为胜利者。
12、洗礼十字架(Baptismal Cross)
希腊十字和希腊字母X的结合(基督在希腊文首子母是X)。
13、科普特十字(Coptic Cross)
源于古埃及的生命象征——T形十字章。基督教传入埃及之后,早期的埃及基督徒使用此符号。
14、Triumphant Cross with Orb 基督统治全世界。艺术作品中经常代表基督授予的至高皇权。
15、圣布利奇特十字架(St.bridget Cross)
这款十字架就基本样式和拉丁十字架没什么区别,被分类出来,可能是就形状来说,虽与拉丁十字架无异,但终究是其变形。
16、克拉达十字架(Claddagh Cross)
源自爱尔兰,特征是双手捧着一颗戴着皇冠的心,分别代表了爱情(心),友谊(双手)和忠诚(皇冠)。即:"With my hands I give you my heart, and crown it with my love."款十字架就基本样式和拉丁十字架没什么区别,被分类出来,可能是就形状来说,虽与拉丁十字架无异,但终究是其变形。
17、朱利安十字(Julian Cross)
游吟诗人的象征,由4只拉丁十字按对角连线组成,每一端代表世界的4个角落。因此,也被说成是传教士十字。
18、君士坦丁十字(The Chiro Cross)
由希腊字母X和P组成,代表耶稣姓名的前两个字母,该十字符号曾被罗马国王君士坦丁用在军棋上。古时候,这个符号曾用来代表时间之神。
谢选骏指出:1974年,我见过一本《杜邦词典》,远不止此。上面有百幅十字架彩色图形,令我大开眼界。
除了上述,还有一种“逆十字架”。如果说正十字代表耶和华的仁慈, 那么这逆十字就代表撒旦的诱惑。使用正十字就是进入到神我状态,也就是让内心充满了对神的虔诚。正十字是神的力量,需要完全信任上帝。但是逆十字却是完全反其道而行,也就是以神我状态进入到自我状态……逆十字对现代人来说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文主义反对宗教思维和权威崇拜及依赖,反对盲目地听信他人而坚持个人对真理的追求——“每个人都该自己去追求真理”。

逆十字的反宗教性和“以人为本”的性质决定了她的形态:你可以先把十字架看成“真理”的代表,然后去握住它最长那一端。此时这个十字架为正十字,代表了信仰,代表了“真理”对人的控制。现在,去握住相反的那一端——没错,此时你手中的是逆十字,是一把指向前方的利剑。她代表了与正十字不同的一种态度:去理解、支配、应用“真理”而不是屈从于“真理”——就是一切以人为本。
逆十字对于拥有者来说不是负担,不是信仰。但她剑锋向外的性质决定了她对于所属者以外都是一个“正十字”,只有双方都拥有自己的逆十字时,这种讽刺的效果才会消失。
撒旦的象征,逆十字架上通常还会缠绕上蛇。表示放弃天主,投靠地域的主宰撒旦。据说每个堕天使身上会有这样的标记。曾经天界最美的最光辉的天使露西菲尔,后来受诱惑堕入地狱成为地狱之王露西华。他身上就有这个烙印。
逆十字架同时代表放弃上帝的恩泽,摒弃上帝的拯救,是对上帝的挑衅和对神权至上的鄙视。往往选择这种标志的人是无信仰的人或这是撒旦教的门徒,前者信奉人定胜天,自我拯救。后者则用倒置的五芒星来唤醒自己的本性。
谢选骏指出:“逆十字架”不就是“一手执剑、一手执经”中的那把剑吗?
逆十字架(Anti Cross)
(1)是恶魔崇拜者在邪恶的祭祀仪式中或是施展邪黑魔术时所使用的道具,在颠倒过来的十字架上加进一条有翼蛇,并在蛇头写上恶魔数字666。
(2)由来:是为了对基督教的神做出谋反的象徵、故意做出和基督教仪式相反的仪式或冒渎之仪式而来的,是邪教组织集团的象徵。
又称“圣彼得十字架”,圣徒彼得在罗马殉难的时候,向行刑人要求“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样受死”,于是倒吊着受刑。这就是逆十字的由来。
逆十字架是黑色上拌有点红色的血迹 血迹为堕落天使Lucifer与耶稣第一天战斗时Lucifer斩断耶稣腿筋所留的血染红的 自此血色逆十字就是堕落天使的标志了。
(二)
网文《关于基督教十字架》说:
奇妙象征
十字架是由横竖两木合成的,这两条线正将十字架的意义显示给我们:直线表示神与人之间的联合。横线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团契。基督的十字架使人与神「和好」(以弗所书二章十六节),也将全世界的信徒在他的大爱中结连起来,除去一切仇恨。基督在十字架上两臂张开,正表明迎接人类投人其慈爱的怀抱,而彼此交融合一。只有在基督的爱里,人类才有真正结连的可能。
十字架的四端,正代表着圣保罗所说基督之爱的「长阔高深」。
交叉点的意义
十字架的二木交叉,可以代表下列几种重要的意义:
十字架是上帝公义与爱的交叉点
如果上帝只有公义而无慈爱,即无十字架之必要,因为他只需按其公义审判人类即可;反过来说,如果上帝只有慈爱而无公义,亦无十字架之必要,他只需按其慈爱无条件的赦免罪恶即可。但上帝既公义又慈爱,所以上述二法皆不能用,因前者违反其爱,而后者又违反其公义。十字架由此产生,它既彰显上帝之爱,又维护其公义之尊严。救恩赖之成全。有人以为「代死」教义不合道德原则,其所以如此感觉,实因未曾明察:付此牺牲代价者,乃是上帝自己,并非第三者。上帝与基督之合一,是圣经之基本教义,不然,基督的十字架就不能代表上帝的慈爱。
十字架是死与生之交叉点
死亡与生命在十字架上会合——因基督之死,信者得生。死彰于斯,生始于斯。此生是得救之生,亦是新生之生。旧生命即「我」之生命,与基督同死于十字架上,而新生命即基督之「无我」生命,得以彰显于一举一动之中。所以圣经告诉我们,十字架是死生,旧新,肉灵,神我等之分水岭,极其深奥宝贵。
各种意义
十字架的「愚拙」
圣保罗说,十字架的道理被许多人认为是愚拙的,但是「上帝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哥林多前书一章廿一节)这真是「大智若愚」了。世界上有多少伟大的事与真理,在开始时都是被人认为愚拙的。
十字架的大能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书一章十八节)上帝藉十字架的道理拯救人生脱离罪海与沉沦,改变信者的心性及行动,所以它实在是上帝的大能。如果我们把那些站在十字架旗帜之下获得新生的人,编成一队的话,一定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队伍。
宣教师Calvert在一八三五年到太平洋斐济群岛去时,正赶上埋葬八十具「人肉筵」的牺牲者的骷髅,其野蛮情形可见。但十字架的福音在那里传开,五十年之后,岛上有一千三百间礼拜堂,居民生活完全改观。过去杀人谷中的石头,现在制成洗礼盆。
十字架的「讨厌」
昔日在小亚细亚的加拉太城内,有人认为十字架的道理是「讨厌」的(参阅加拉太书五章十一节),为什么?因为十字架的道理是与当时「律法观念」互相对立的。这种「律法观念」即等于现今「靠好行为获得永生」的思想。它是一般宗教的根本思想。唯有基督教是例外,因其基本教义是「因恩本信而得救」。这种因信称义的思想似乎与一般道德观念互相违反,所以被认为是「讨厌」的。但事实上,这正是基督教的深奥之处。它将人的骄傲完全打碎,俯伏在至善至圣的上帝面前,痛悔自己的过失,确知无自救之可能。所以一个人必须完全谦卑才能做基督徒,而在这谦卑的基础上,却建起最崇高的人格。基督教并非不讲好行为,而是在其解释上与其他宗教有根本上的不同点。
这讨厌的十字架却给人带来新生命。
十字架的胜利
「就仗着十字架夸胜」(歌罗西书二章十五节),依普通的眼光来看,一个死在十字架的人,一定是一个失败的人。但是耶稣基督却是藉十字架而获胜:胜过死亡,胜过罪恶,胜过魔鬼,胜过黑暗!只有奇妙二字可以形容这一种胜利。
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用三种文字写着几个字,表明他是王。这虽然是讽刺的意思,但是今天已经显明他真是君王,其国度遍及全世界。他在钉十字架以前说:「我是王……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翰福音十八章卅七节)他是真理之王,而他的真理使人获得灵性的自由。
力量的赋予
印度圣雄甘地在一次绝食中,对几个来探望他的宣教师说:「请将基督教最深切的一首圣诗唱给我听。」「那一首?」「就是《瞻仰圣架》那一首(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是的,这一首关于十字架的圣诗,不但道出千万基督徒的心声,连异教徒甘地也深受它的感动。十字架是基督教的精华,是上帝所启示救恩的中心。
诗曰:
「基督宝架我所夸耀,巍然永立宇宙间;
一切圣迹光华普照,庄严灿烂亿万年。」
(三)
网文《耶稣被钉十字架经过》说:
在约公元33年时的逾越节前夕,由以色列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基于各种宗教和世俗的原因,当时的犹太人对耶稣非常憎恨。耶稣和门徒在耶路撒冷郊外过逾越节,并在那里进行了最后的晚餐。在遣走要出卖他的犹大后创立了纪念晚餐,并说出了其中的深远意义。现今很多基督教教堂举行的圣餐仪式来源于此。
犹太教上层阶级当权司祭与教士收买了十二宗徒之一的犹达斯,以30块银的价钱和他串通,以亲吻耶稣为暗号,把耶稣拘捕,并控以“自称为犹太人的君王”的罪名。耶稣被捕时,他的宗徒伯多禄(新教称为彼得)拔剑削掉一个打手的耳朵,耶稣责怪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耶稣在此申明了暴力并不解决问题,彼得只好放下刀来,耶稣在治好了那人之后,终于被抓走了。
在群众压力下,被本丢彼拉多判处死刑,并随即押往各各他的刑场(一般认为被钉十字架)。耶稣流血泪水死亡时,黑暗完全笼罩大地三小时,更突然发生剧烈的气象变化和极其强烈地震。
耶稣被钉十字架原因
第一点 人的堕落
1、“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起初神创造天地,创造了地上的万物,又用尘土造人,就是起初的亚当和夏娃,叫人看守管理伊甸园。但是亚当夏娃因为不听从神的话,偷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于是罪就入了世界。从最初的推卸责任,一直到该隐杀亚伯,世人的罪越来越大。神观看地上,一个义人都没有。当亚当夏娃犯罪以后,神并没有把亚当和夏娃治死,而是用动物血代替了亚当夏娃的血,用动物的皮做衣服,来遮盖因他们犯罪所带来的羞耻。因着他们的犯罪,他们被神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与神之间就有了罪的隔墙,人要亲近神就必须来到祭坛面前,向神献祭以赎罪或感恩。因着犯罪,地也受了咒诅,长出了蒺藜来,人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2、“因为罪的代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6:23)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
“永生”是神的恩赐。“死”是罪的“恩赐”,因着亚当夏娃的犯罪,罪就入了世界,与之伴随而来的就是死,罪来到,死就是人犯罪所得的工价。当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的日子,神吩咐他们“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但是人不听神的话,却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果子,于是咒诅临到人的身上,永远的生命不再存留,死临到了世界,上帝用尘土造人,所以人也必归于尘土。但是,神是慈爱的,亚当夏娃犯了罪,神却为人类预备了救恩,死并没有立即临到他们的身上,耶和华用动物的血与皮遮掩了他们的罪,代表了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第二点 人不能靠行为得救
1、“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利未记16:34)在旧约,神和人之间要有祭司来作中保的职分,一年一次带着赎罪的血独自进入耶和华的帐幕,将赎罪的血撒在施恩座上,以赎全会众的一切罪,包括误犯的罪和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犯的罪,而会众只有在帐幕外等候与神和好,没有自己向神献祭,与神交通的机会,因为人与神之间有罪的隔墙阻碍了人与神之间的交通。献祭并不能除去人的原罪,也没有永远赦罪的功效,因此每年大祭司都要进入至圣所,为众人献祭赎罪。
2、“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3:20)“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马书5:20)
从创始到如今,没有人因行律法称义,因为没有人能够行全律法,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叫人知道什么是罪,什么是错,使人知道自己是不能自救的罪人,“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救恩是神赐的礼物,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义的举动,而是因为神的怜悯和恩典。“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救恩若是出于人的行为,人必要自夸,但是救恩是神的恩赐,是因着人的信,也就是人称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而不是依靠人的行为,因为凡行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行律法不能叫人得救,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旧约一年一次的赎罪祭不能永远除去人的罪,行律法的也不能叫人得救,那么到底人怎样才能得救呢?感谢神,耶和华以勒,他为我们预备了丰盛的救恩,亲自差遣自己的独生爱子,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第三点 上帝为我们预备的救恩
1、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是神实施救恩计划的一部分,是神从创始就为我们预备的。《创世记》3章记载了人的堕落,在人堕落之后,“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创3:21)。我们看到神是慈爱的,并没有拿去他们肉体的生命,而是用动物代替了亚当夏娃,用动物的皮来遮盖他们。并预言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3:15)这是第一次预言神的救恩,预言了神的儿子,女人的后裔耶稣基督必要代替人的罪,把自己当作活祭献在神的面前,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因耶稣基督一次献上,就成就了救赎的功效,用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将一切信靠他的人从撒旦的手中买赎回来,不在作罪得奴仆,乃是像基督一样成为神的后嗣,因为福音的奥秘就是,叫一切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2、“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旧约的赎罪祭是靠流祭牲的血,将血洒在施恩座上以赎全会众的一切罪,但是那只不过是暂时的,没有永远的功效。旧约的赎罪祭,所被杀的羔羊预表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在旧约,大祭司要每年一次进入至圣所献赎罪祭,“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1、12)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这是神的命令,若没有耶稣基督赎罪的宝血,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罪都不能赦免,没有耶稣基督的宝血,人类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所犯的罪都不会得到赦免,除非人的罪被圣子的血所洗净,否则必不得赦免。“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西1:14)若不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就没有救赎:“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1:7)。“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
3、(约19:30)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高呼“成了”的时候,神的救恩计划已经完成了。以前,人只有靠重复的献祭制度来赎罪,因罪使人与神隔绝,人要用动物代替自己献祭给神,叫自己可以在神面前罪得赦免,并得洁净,因人不断犯罪,就要经常献祭。耶稣来完成了神的救赎工作,担当所有人的罪,替我们受刑,借着死亡,付了我们犯罪的代价。“成了”就是说“完全偿还”,救赎工作已经完成,以后,人不用再靠着重复的献祭制度,单借着耶稣所成就的救恩,相信耶稣的受死复活,就能越过犯罪死的刑罚,坦然亲近神,永远与神同在。“成了”也宣告了撒旦的诡计已经彻底的失败,从此人不在受罪的辖制,凡相信主耶稣的人,都可以靠着耶稣胜过一切的罪过,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战胜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王。于此同时,基督也宣告了,从此人与神不再是为敌的,基督在我们和神之间作了新约的中保,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人与神之间的隔墙已经没有了,藉着耶稣基督,人与神和好了,不再是为敌的。“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注: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2:13-16)
感谢神,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我们的罪,也是神的爱的彰显,《罗马书》5章8节“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若不是神爱我们,若不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我们的罪就不能得到赦免,我们就不能称义,也就更不能得到永生。感谢耶稣基督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虽然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在三天之后他必定复活,因为他有复活的能力和权柄。
感谢神,最后我们用《以赛亚书》53章1至8节来结束我们所分享的话题。
“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传说中的意义
当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十字架信仰进入基督教之后,保留了生命和复活的涵义,并因此成为了基督教的象征。基督教教义相信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之后复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非常简单,犹太人信仰神,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亵渎神,而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犯了亵渎罪。这看似简单的事实却隐含了深层的意义。
第一层意义,什么是真正的“信仰”?犹太人自称信仰神,但是他们却不相信神有能力化身为人来到这个世间。这并不是说有信仰的人应该相信任何自称为神使者的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听其言,观其行”。耶稣基督在世之时,任何行为都是出于“怜悯公义”的,任何言语都是直指“爱神爱人”的,耶稣基督给我们做了“荣耀神”的示范,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亵渎神呢?不相信他的人才真正是亵渎神的人。
第二层意义,什么是真正的“爱神”?摩西在申命记中指出,十诫中的最大诫命是“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犹太人是爱神的,但是他们的爱是出于形式,而不是发自内心。他们看到耶稣在安息日治疗病人,以及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起麦穗来吃”,认为耶稣违反了“十诫”中的第四条“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耶稣告诉他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我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爱神”就是行公义之事,荣耀神。
第三层意义,什么是真正的“顺服”?犹太人是神拣选的子民,以顺服神而自居,他们建立了各种敬拜的仪式(据统计有360余项),表明对于神的敬虔和恭顺,但是耶稣的所行所言触动了祭司的权威,这些祭司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公然和神的使者作对,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不顺服使得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显得那么虚伪。
从圣经经文的启示来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为了封住所有的预言,完成救赎的使命。但以理书第九章记载了“加百利解释预言”,“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记载“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四)
谢选骏指出:1974年的时候,我十分迷恋十字架,亲自动手做了两个金属是自家,一个是“骷髅地十字架”,形状类似绞刑架,在十字架下面有一个梯子。还有一个是马耳他骑士团十字架,我很喜欢它那种花瓣式的分叉,刚柔兼济。我经常带着它们旅行,相信能够受到十字架神秘力量的保护。二十二年之后,我真的相信了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独一圣子,从此才知道世界上有三种十字架——一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二是悔改了的犯人们的十字架,三是没有悔改的犯人们的十字架。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世界上只有一个,悔改了的犯人们的十字架就是基督徒的十字架,没有悔改的犯人们的十字架就是非基督徒的十字架。这三种十字架并存于世,直到世界的末了。
这不是我自己说的,而是出自《路加福音》的记载:
Luk 23: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Luk 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
Luk 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Luk 23:42 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Luk 23: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2017年9月23日星期六

第85卷《中国神汉建国史略·附录之三》

附录之三
神汉建国的道具

神汉建国的道具,就是“中山陵”和“毛主席纪念堂”。
“中山陵”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和性地位,见证了1927年北伐之后的中华民国和后来取而代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属于神汉建国。
(至于1912年至1927年间的中华民国,则属于“宫廷政变建国”的模式,我将在《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予以陈述)。
1927年北伐之后的中华民国和后来取而代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都是苏联“卵翼”的。其“受精点”,则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期间,在当时广州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出席代表共196人,孙中山任大会主席,胡汉民、汪精卫、林森、李大钊及谢持任主席团成员。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此次会议。
背景
第二次护法运动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同年年初,陈炯明部被拥护孙中山的滇、桂、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退守东江。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广州。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并发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中正为校长。
会议
1924年广州街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民生主义》。
本次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4人、以总理为主席、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7人;中央监察委员5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5人。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之最高权力机关。
重要决议:
通过“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
制定“中国国民党总章”、“中国国民党政纲”。
通过“纪律问题”及“海关问题”案。
通过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组织机构
2月4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辖下各部部长任命:
组织部长谭平山
宣传部长戴季陶
工人部长廖仲恺
农民部长林祖涵
军事部长许崇智
青年部长邹鲁。
随后,中央党部会议又推定:
妇女部长曾醒
海外部长林森
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接着又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共产党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工人部实际上也由共产党员领导。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大会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时,国民党员方瑞麟等反对共产党员“跨党”渗透,李大钊根据苏联指示狡辩当即发言驳斥,严正指出:“我等之加入本党,是为有所贡献于本党以贡献于国民革命的事业而来的,断乎不是为取巧讨便宜、借国民党的名义作共产党的运动而来的”,“我们来参加本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李大钊的声明举起孙中山联共政策的旗帜,严正地表明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原则立场。他的发言得到廖仲恺等大多数代表的支持,否决了右派的提案。
《辛亥革命百年纪──“中山陵体制”是现代中国的万恶之源》(谢选骏)指出:
人们普遍认为,是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背叛了中华民国。但种种迹象显示,辛亥革命之后,最先称帝的其实不是袁世凯,而是孙中山──他祭祀专制暴君朱元璋的文告,就是这一司马昭之心的表露。
为什么孙文的继承人尽管换了两个国号,“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然无法走出袁世凯的阴影,无法走出僭主时代?因为孙文先生一开始的路就走歪了,从共和制滑向了暴君制。他不仅效法八国联军在中国的权宜之计、提出“军政府”的概念,而且效法慈禧妖婆的垂帘训政、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口号,结果是只有永远的军政、间断的训政,而没有真正的宪政。这是因为,从军政和训政里,只能培养小人,培养不了君子。
一、名为祭祖,实为登基
孙文是如何从共和制偷偷摸摸地滑向暴君制的?孙文是如何在事实上率先称帝,从而为袁世凯的直接称帝的叛国罪作出了最为恶劣的示范?
回顾一下历史,对于继续前进似乎是必要的。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在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这虽然是两件事情,但是从内容看,两件事情却是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这在共和主义者看来几乎是不可理喻的白痴行为,在争取自由民主的战士看来是一种赤裸裸的背叛。如果一定要比喻其荒唐程度,就好像乔治·华盛顿因为美国革命的成功而向法国国王俯首称臣──因为没有法国国王的援助就没有美国的独立,何况美国还有许多法国后裔的居民呢。
我可以肯定说,如果华盛顿干了这样的事,一定会身败名裂。但是孙文在中国却没有身败名裂,还变成了两个中国的共同偶像。何其怪哉!
不过,孙中山的这次灵魂大暴露,对于他后来的“转变”,变成军政的鼓吹者和独裁的推行者,倒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孙文其人根本不是中国的华盛顿,根本不是天下为公、功成身退的典范;而是现代的朱元璋,是党同伐异、杀害异己的先行者。这也说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都是奉行独裁制度的。
《祭明太祖文》是这样向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暴君朱元璋俯首称臣的: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大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
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议,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孙中山名为祭祖,实为登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孙文不仅祭祀大杀同党的暴君朱元璋,而且他的祭祀还模仿了另一个大杀同党的暴君洪秀全的方式,发布《祭明太祖文》,从而把自己打扮成了洪秀全、朱元璋的法理继承人!孙文从小就崇拜其同乡、“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一心在作帝王梦想。孙文后来没有大杀同党,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孙文只能偷偷摸摸杀害陶成章和新闻记者。后来居上的毛泽东就做到了这一点,学习朱元璋、洪秀全,大开杀戒。如果说,孙文“祭明太祖”是为了排满革命的需要,那么,孙文为什么要用日本人姓氏的“中山”来给自己命名,从此改名为“孙中山”?据统计,“中山”是日本的第五十七大姓氏,总人数在二十七万二千左右。孙文在日本苟且偷生,化名“中山樵”,情有可原,但他当上了中国总统却改名“孙中山”,确实是认贼作父的行为,为日本侵华打开了精神通道,羞辱中华,不可原谅。而且,尽管众所周知,但孙文还要瞒天过海──他的所谓“中山装”就是日本的学生服,这岂不是他连名带服完全臣于日本的印记?
中国古制改朝换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推翻满清后,国家正朔成了“民国纪年”,孙文的名字却成了日本的姓氏、孙文的服色却成了日本学生服,孙文这样,哪里像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作为呢?孙文晚期勾结苏联,与孙文早期勾结日本,可以互相参照来解读。从这种意义说,汪精卫后来追随日本,岂不正是仿照了孙文的“日本姓氏加学生服”的路线吗?恰巧,汪精卫早期也是一个亲苏派。
二、孙中山效法洪秀全
我们只要拿出洪秀全的《祭明太祖文》,和上面孙中山的《祭明太祖文》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其神似之处不少,都充满了专制帝王的家天下意识:
“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曰:昔以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迎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沉、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踞,灵秀之胄,杂以膻腥,种族沦亡,二百年也。不肖秀全,自维良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借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群臣用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不肖秀全,何敢居功?自以体吾皇之用心与天下托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满洲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从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敢告。”
但是洪秀全后来都干了一些什么?其所作所为并不比满洲妖孽更为光明,也不较少血腥。
在另一篇《谒明太祖陵文》中,孙文则以肉麻的口吻继续吹捧朱元璋,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功归于一个暴君的亡灵:“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这里哪还有一丝一毫的“基督徒”的影子?完全是一个祖先崇拜的病患者。在政治上,孙文的这个动作更是和“民国”毫无干系,完全是一个专制魔王的鼓吹手,并顺便把自己打扮成“我太祖”的法定接班人。这无疑对袁世凯后来自称“中华帝国皇帝”的逆举,起了恶劣的示范作用。
当然,从其内心深处看,孙文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他自己逃亡海外,没有参加辛亥革命,而故意贬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是,这次祭祀明孝陵的活动虽然丑恶,却是一次“集体活动”,包括上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祭文,并不只是孙中山的个人娱乐和个人认识,而是中国国民党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对后来民国时代的政治发展发挥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也就毫不令人奇怪了。
那么,孙文等“共和主义者”是否为了“革命需要”而利用朱元璋、洪秀全等专制魔王呢?不是的。因为,孙中山连自己的坟墓都要效法明朝皇帝予以安排:他不仅要把自己葬在朱元璋附近,而且还要号称“中山陵”──比肩于“明孝陵”。这体现了孙中山的终极追求,一个广东赤脚医生的帝王梦,这和后来的民办教师毛泽东“挥手登上天安门”的帝王登基梦,可以说是别无二致,充分暴露了“中山陵体制”的实质所在。
现在百年之后的反思,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孙中山与毛泽东,都是拖着满洲人的猪尾巴长大的,他们从小就向满清的酋长牌位低头下拜,心里只能充满了奴性意识,最多不过是也想当一回奴隶主的冲动,所以孙中山的幼名就叫做“帝象”,而毛泽东晚年要住进中南海、一直霸占到死。但是理解归理解,我们决不会认同他们,更不会继承他们。我们必须清算他们的腐朽,以便整个民族在辛亥革命百年之后继续前进。
三、“中山陵体制”溯源
据《文汇报》“孙中山遗体改殓易棺之谜揭秘”(2009年6月4日)承认: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孙中山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的遗愿,治丧委员会决定将孙中山遗体暂厝西山碧云寺,待南京陵园建成后再“正式安葬”,用死人来压活人。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北平到南京的“奉安”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用死人压活人”的闹剧:曾有六次大规模的鸣炮,比半个世纪以后的毛泽东葬礼,还要唬人。根据统一要求,全国交通一律停止三分钟,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静默三分钟志哀──这预告了1925年孙中山死到1976年毛泽东死,将是近代中国最为悲惨的五十年。突然爆发的惊天炮声,不仅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也明示万众:国家权力强迫大家去崇拜一个死掉的匹夫,个人独裁的时代已经降临中国,“中山陵体制”将给中国带来无穷灾难。
“中山陵体制”这一闹剧不仅体现了帝王思想,而且还有充当“东施效颦”的嫌疑。
孙中山临死前交代,自己死后,希望能像苏联独裁者列宁那样,保留遗体“供民众瞻仰”。因此,在他病故的第二天,当时还未能夺取政权的国民党就与苏联共产党联系,定制安葬列宁时使用的那种“水晶棺”。但“水晶棺”的制作运输尚需时日,只好暂时使用协和医院旧存的一具美式棺木。这具棺木用美国上等沉香木制做,上面有玻璃隔层,可以瞻仰孙中山遗容。这是“第一殓”、“第一棺”。
3月下旬,苏联共产党用火车将“水晶棺”运来中国,但最终未能使用。曾有传言说“水晶棺”在运输中产生破损,以致不能使用。也有人说,“水晶棺”的尺寸对于孙中山遗体而言显得短小了一些,所以没能使用。其实,“水晶棺”最终未用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专家认为它仅适用于气候寒冷干燥的北方,而若在炎热潮湿的中国南方,遗体最多只能保存二十年。其二,此时已经发现,由于初期的防腐处理不够理想,孙中山遗体的皮肤开始变黑,不可能按照所希望的那样长期保存原先的状态了,使用“水晶棺”已无意义,只能改为土葬。这一事件也象征了:苏联的事物必难在中国成活。
中山陵是“中山陵体制”的象征,但“中山陵体制”决不是一个人的葬式问题,而是独裁制度的宗教化,是一种真正“邪教”即活人崇拜的本质体现。这一邪教控制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死人压制活人,全面窒息了中华民族的活力。“中山陵体制”的实质就是列宁式的个人崇拜,人而神化之,在此之下,当然什么坏事都可能发生。
四、中山陵体制背叛辛亥革命
历史研究表明,早在孙中山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登上“临时大总统”这个通向帝制的宝座之前,由“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署名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布告全国文》,反倒体现了更为彻底的民主精神与共和主义:“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又非但宏我汉京而已。将推此赤心,振扶同病。凡文明之族,降在水火,皆为我同胞之所必怜而救之者。”说得多好,足以为中国未来的几百年发展,指出航向。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祭明太祖文》和“中山陵体制”,在辛亥革命面前,不仅没有丝毫进步作用,而且完全是一种倒退和反动。这种倒退和反动,最后通向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全面专政。可以说,中山陵体制背叛了辛亥革命,为独夫民贼登上天安门城楼,消灭了一切社会良知上的阻力。
这一倒退并非必然的,而完全是悲剧性的──因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布告全国文》,所体现的就不是“家天下”思想,不是“党天下”思想,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之思想,值得我们在一百年之后予以重温:
粤维我祖轩辕,肇开疆土,奄有中夏,经历代圣哲贤豪之缔造,兹成文明古国。凡吾族今日所依止之河山,所背服之礼教,所享受之文物,何一非我先人心血颈血之所留遗,故睹城邑宫室,则思古人开土殖民之惠;睹干戈戎马,则思古人保种敌忾之勤;睹典章法制,则思古人贻谋教诫之殷。骏誉华声,世世相承,如一家然,父传之子,祖衍之孙,断不容他族干其职姓。
何物胡清,敢乱天纪,挽弓介马,竟履神皋。夫胡清者非他,黑水之旧部,女真之鞑种,犬羊成性,罔通人理。始则寇边抄虏,盗我财物,继则羡我膏腴,耽我文绣,利我国土,遂窥神器。惟野蛮之不能统文明,戎狄之不能统华夏,少数之不能统多数。故入关之初,极肆凶威,以为恐吓之计。我十八省之父老兄弟诸姑姐妹,莫不遭逢淫杀,靡有孑遗。若扬州,若江阴,若嘉定,屠戮之惨,纪载可稽。又复变法易服,使神明衣冠,沦于禽兽,而历代相传之文教礼俗,扫地尽矣。乃又焚毁书籍,改窜典册,兴文字狱,罗织无辜,秽词妖言,尊曰圣谕,戴仇养贼,谬曰正经,务使人人数典而忘其祖。是其害乃中于人心风俗,不但诛杀已也。
呜呼同胞,谁无心肝?即不忆父老之遗闻,且请观夫各省驻防之谁属,重要之职权谁掌,其用意可揣知矣。二百六十年奸淫苛忍之术,言之已不胜言,至今日则发之愈迟,而出之愈刻也。今日者,海陆交通,外侮日急,我有家室,无以图存。彼以利害相反,不惜倒行逆施。故开智识,则为破其法律,尚技术,则谓扰其治安。于是百术欺愚,一意压制。假立宪之美名,行中央集权之势,借举新政之虚说,以为搜刮聚敛之端。而乃日修园陵,治宫寝,赉嬖佞,赏民贼,何一非吾民之膏血。饥民遍野,呼吁不灵,哀鸿嗷嗷,是谁夺其生产而置之死地。且矜其“宁送友邦弗与汉族”之谬见,今日献一地,明日割一城,今日卖矿,明日卖路。吾民或争持,则曰干预政权,曰格杀勿论。甚且将吾民自办之路,自集之款,一网而归之官。呜呼!谁无生命,谁无财产,而日托诸危疑之地,其谁堪之!夫政府本以保民,而反得其害,则奚此政府为!况乃淫德丑类,有玷华声耶?
本军政府用是首举义旗,万众一心,天人共愤,白麾所指,天裂山颓。故一二日闻湘、鄂、赣、粤,同时并举,皖、宁、豫、陕,亦一律响应。而西则巴蜀,已先克复,东南半壁,指顾告成。是所深望于十八省父老兄弟,戮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又非但宏我汉京而已。将推此赤心,振扶同病。凡文明之族,降在水火,皆为我同胞之所必怜而救之者。
呜呼!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想我神明贵族,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勋,期于直抵黄龙,叙勋痛饮,则我汉族万万世世之荣光矣。我十八省父老兄弟其共勉之!
孙中山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这篇革命文告,不去祭祀“我祖轩辕”而去祭祀“我太祖”?显然,“我祖轩辕”是遥远的上古传说人物,不是历历在目的皇帝陛下,继承轩辕远远不及继承太祖来得实惠。但是孔子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第二十四节)孙中山不是朱元璋的后人,为什么要去祭朱元璋的鬼?难道他只是在玩弄“反清复明”的帮会把戏?非也。因为满清已经推翻,根本无须再动员明朝的记忆。可见孙中山的“昭告”另有所图──那就是觊觎明太祖的实权,而不要轩辕氏的虚名。这正好暴露了孙中山不是“中国的华盛顿”,而是“袁世凯的同类项”──后来的蒋、汪、毛开创的“新三国演义”各霸一方,完全是继承了孙中山的“太祖遗风”。
与孙中山的太祖情结不同的是,辛亥革命军发布的另一篇同样振聋发聩的《奉天讨满檄文》,不仅有旗帜鲜明的宪政思想,更有人权、平等、自由之表达:“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国有至尊,是曰人权。平等自由,乐天归命。以生为体,以法为界,以和为德,以众为量。”
可以说,《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才是宪政中国的纲领性文献,其价值远在孙文对朱元璋的阿谀之上,请大家花点时间也重温一下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绝非孙中山思想的体现,更是其《祭明太祖文》望尘莫及的。
《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全文如下:
中华开国四千六百零九年(1911年)八月(10月),中华民国军政府檄曰: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况以神明华胄,匍匐犬羊之下,盗憎主人,横逆交逼,此诚不可一朝居也。惟我皇汉遗裔,弈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尔东胡,曾不介意。
遂因缘祸乱,盗我神器,奴我种人者,二百六十有八年。凶德相仍,累世暴殄,庙堂皆豕鹿之奔,四野有豺狼之叹。群兽嘻嘻,羌无远虑。慢藏诲盗,遂开门揖让,裂弃土疆,以苟延旦夕之命,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天夺其魄,牝鸡司晨,块然胡雏,冒昧居摄,遂使群小俱进,黩乱朝纲,斗聚金璧,以官为市,强敌见而生心,小民望而蹙额。犬羊之性,好食言而肥,则复有伪收铁道之举,丧权误国,劫夺在民。愤毒之气,郁为云雷。由鄂而湘而粤而川,扶摇大风,卷地俱起。土崩之势已成,横流之决,可翘足而俟。此真逆胡授命之秋,汉族复兴之会也。
幕府总摄机宜,恭行天罚,惧义帅所指,或未达悉,致疑畏之徒,遇事惶惑,僻远诸彦,莫知奋起,用先以独立之义,布告我国人曰:
在昔虏运方盛,则以野人生活,弯弓而斗,睒目舚舌,习为豺狼,是以索伦凶声,播越远近。入关之初,即择其强梁,遍据要津,而令吾民输粟转金,豢其丑类,以制我诸夏。传且九叶,则放诞淫侈,夤缘苟偷,以袭取高位。枯骨盈廷,人为行尸,故太平之战,功在汉贼,甲午之役,九庙俱震。
近益岌岌,祖宗之地,北削于俄,南夺于日,庙堂阒寂,卿相嘻嘻,近贵以善贾为能,大臣以卖国相长,本根已斩,枝叶瞀乱。虎皮蒙马,聊有外形。举而蹴之,若拉枯朽,是虏之必败者一。
昔三桂启关,汉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缘汉贼,为之佐命。稍浴汉风,遂事羁縻,维时中邦,大势已去,义士窜伏,迂儒小生,勿能自固,遂被迫胁,反颜事仇,渐化腥膻,遂忘大义,合熏于莸,以逆为正,孑孑贪夫,时效小忠。虏遂奄然高踞,骄吸民脂,浸淫二百年,汉族义师,屡蹶不起,爰及洪王,几复汉土,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彦,倒行逆施,遂使虏危而复安,久留不去,此实孝孙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长也。方今大义日明,人心思汉,觥觥硕士,烈烈雄夫,莫不敬天爱祖,高其节义。虽有缙绅,已污伪命,以彼官邪,皆舆金辇璧,因货就利,鄙薄骄虚,毋任艰巨。虏实不竞,汉臣复匮,盲人瞎马,相与徘徊,是虏之必败者二。
邦国迁移,动在英豪,成于众志,故杰士奋臂,风云异气,人心解体,变乱则起。十稔以还,吾族巨子,断脰决腹者,已踵相接。徒以民习其常,毋能大起,虏遂起持其间,因以苟容,迁延至今,乃以立宪改官,诈为无信,借款收路,重陷吾民,星星之火,乘风燎原。川湘鄂粤之间,编户齐民,奔走呼号,一夫奋臂,万姓影从,颓波横流,败舟航之,是虏之必败者三。
昔我皇祖黄帝,肇造中夏,奄有九有。唐虞继世,三王奋迹,则文化彬彬,独步宇内,煌煌史册,逾四千年。博大宽仁,民德久着,衡之西欧,则逊其条理已耳。先觉之民,神圣之胄,智慧优渥,宜高踞土疆,折冲宇宙,乃锐降其种,低首下心,以为人役,背先不孝,丧国无勇,失身不义,潜德幽光,望古遥集。瞻我生身,吊景惭魂。返性则明,知耻则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则汉族之当兴者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国有至尊,是曰人权。平等自由,乐天归命。以生为体,以法为界,以和为德,以众为量。一人横行,谥曰独夫,凉彼武王,遂有典刑。满虏僭窃,更益骄恣,分道驻防,坐食齐民,厚禄高官,皆分子姓。胁肩谄笑,武断朝堂,国土国权,断送唯意。束我言论,遏我大群,扰我闾阎,诬我善良,锄我秀士,夺我民业,囚我代表,杀我议员,天地晦盲,民声销沉。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复我自由,还我家邦,则汉族之当兴者二。
海水飞腾,雄强参会,弱国孱种,夷为犬豕。民有群德,朝有英彦,威能达旁,乃竞争而存耳。惟我中华,厄于逆虏,根本参差,国力遂糜。虏更无状,鱼馁肉败,腥闻四布,遂引群敌,乘间抵隙,边境要区,割削尽去,拊背扼吭,及其祖庙,卧榻之间,鼾声四起,耳目蔀覆,手足絷维,遂使我汉土堂奥尽失,民气痿痹,将破碎颠连,转餍封豕,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廓而清之,骏雄良材,握手俱见,万几肃穆,群敌销声,则汉族之当兴者三。
维我四方猛烈,天下豪雄,既审斯义,宜各率子弟,乘时跃起,云集响应。无小无大,尽去其害,执讯获丑,以奏肤功。维我伯叔兄弟,诸姑姊妹,既审斯义,宜矢其决心,合其大群,坚忍其德,绵系其力,进战退守,与猛士俱。维尔失节士夫,被逼军人,尔有生身,尔亦汉族,既审斯义,宜有反悔,宜速迁善,宜常怀本根,思其远祖,宜倒尔戈矛,毋逆义师,毋作奸细。维尔胡人,尔在汉土。尔为囚徒,既审斯义,宜知天命,宜返尔部落,或变尔形性,愿化齐民,尔则无罪,尔乃获赦宥。幕府则与四方俊杰,为兹要约曰:“自州县以下,其各击杀虏吏,易以选民,保境为治。又每州县,兴师一旅,会其同仇,以专征伐,击杀虏吏。肃清省会,共和为政,幕府则大选将士,亲率六师,犁庭扫穴,以复我中夏,建立民国。”幕府则又为军中之约曰::“凡在汉胡苟被逼胁,但已事降服,皆大赦勿有所问。其在俘囚,若变形革面,愿归农牧,亦大赦勿有所问。其有挟众称戈,稍抗颜行,杀无赦;为间谍,杀无赦;故违军法,杀无赦!以此布告天下,如律令。”
拿孙中山的《祭明太祖文》和《谒明太祖陵文》,与《武昌首义布告全国文》和《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的背叛是多么彻底──从轩辕倒退为朱元璋,从文明创造者倒退为专制暴君:孙中山已经开始蜕化变质为一个迷恋旧式皇权的专制主义者了。
五、如何补救辛亥革命的失误
当然,辛亥革命作为一个历史运动,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我看来,如果说保卫宪法权利的英国革命具有百分之百的合法性,那么和英国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只有四分之三的合法性:辛亥革命在推翻满清外来统治的上是合法的,因而具有百分之五十的合法性;因为满清是建立在暴力征服之上的、寡廉鲜耻的非法政权。但是辛亥革命在剥夺君主权利这一点上却不是充分合法的,而只在废除皇帝权力的这一部分完全合法──因为中国的皇权是秦始皇通过外来的暴力征服强行建立的,和满清统治异曲同工。因而,辛亥革命在废除君主权力的这个百分之五十的部分,只有百分之五十合法;因而在总体上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合法性。正因为辛亥革命本身具有这样一个百分之二十五的漏洞,也就给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等层出不穷的窃国大盗,留下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鼠道。
回顾一下,尽管中国的皇帝权力本身也是建立在超越习惯法之上的外来征服,但毕竟还有一半是对先秦礼制即华人习惯法的沿袭。例如秦国君主就是从周王那样获得这种文明的合法性的。这种权力的沿袭使得由秦国扩张而成的皇权具有百分之五十的合法性。这个百分之五十的合法性,就是来自于皇权对先秦礼制即华人习惯法的沿袭。这一沿袭部分,既然不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就有一半的合法性。所以用暴力推翻皇权、替换皇权,是可以的;却不可用暴力铲除君主权力、废除君主权力,否则就会在社会权力方面造成极大的真空,不仅导致社会无政府状态的蔓延,而且造成严重的文化脱序和文化休克。实际上,现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社会还没有从辛亥革命中断君主权利所造成的“文化休克”中苏醒过来。
这里的皇权,特指秦朝以后的“皇帝权力”而不是先秦的“君主权力”。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是,先秦的君主权力,远比秦两汉尤其是元明清的皇帝权力更加接近英国、至少也是接近欧洲大陆国家的君主权力,基本上是来自部落习惯法也就是“原始礼制”,多少是经得本族人民同意的,是类似于秦国人民对秦朝的同意,而不类似六国人民对秦国的屈从;是类似满人对清朝的同意,而不类似汉人对清朝的屈从。
君主权利基于部落习惯的礼制,其顶端就是王权,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和担保。这种意义的王权,和家庭关系、部落关系一样,不完全是依仗暴力建立的,所以不可用暴力推翻。如果嫌它落伍了,应该用合法的方式予以改造,如英国式的赎买和权利让度,商品交易,也类似于子女从父母那样获得继承权。但这需要作出某种担保和赎买,来获得这一权利让度。如果在父母没有违背习惯、没有像英国国王那样非法扩张王权的时候,人民就贸然使用暴力废除君主权力,其结果必然是像中国二十世纪开始而迄今仍无尽头的这样,暴力循环造成了社会信用的荡然无存,枪杆子的“实践”成为评判真理的唯一标准。整个社会从此陷入野蛮化的陷阱:沦为无理无德最终无能的禽兽国度。因为古书上早就预言了:“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
我们再观察一下美国独立,也是源于英国国会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殖民地人民,结果违背了自己的“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准则而触发的。虽然美国独立被美国人自己称为“美国革命”,但其性质却不同于中国二十世纪的革命;因为美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一样,本质上不是“撕毁协议”,而是“维护协议”。反观中国,二十世纪的革命除了“排满”具有百分之百的合法性、“废除帝制”具有百分之五十的合法性之外,其余的就是“癞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不仅毫无合法性可言,而且还以非法活动自豪。这样的社会,如何走上正常的轨道呢?
在我看来,所谓“合法性”,就是“维护协议而非撕毁协议”。不论古今中外,所有事实都表明了:无礼的、非法的禽兽,是无法直接走入文明的;除非经过一个“维护协议而非撕毁协议”根本性变革。
现在的中国,需要“维护协议而非撕毁协议”的变革;只有完成了这一走向文明的变革,中国才能重新确立自己的信用、信念、信心,从而在克服所谓“三信危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国家。一个互不信任的社会,是无法长治久安的,何况重新登上世界领导地位。
现在的台湾,表面上已经走上了民主轨道,但公共权力却同步萎缩了。这是因为台湾虽然“民主”了,但并未脱离“中山陵体制”:政府机关到处都挂着孙文遗像,这在真正的民主国家是完全没有的一大怪现象!这说明,现在的“中华民国在台湾”根本不是人民的国家,而依然是孙文的国家──甚至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代(2001—2008年)也是如此!“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宪法,依然是不伦不类的“五权”的,而非国际通用的三权分立。“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总统制”,更是直接承袭了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父子的独裁路线,完全不合中国统治权分离的古制。“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五权宪法下的总统制”,徒然造成政党恶斗、政出多门。最后“中华民国在台湾”为了争当总统不惜开枪、贪污、内斗、挑动省籍情结、甚至策划发动军事政变。至于2009年国民党复辟之后,更是对孙文的僵尸敬礼有加,每到节庆就不失时机地顶礼膜拜──仿佛国民党复辟不是台湾选民的作用,而是“总理引魂的庇护”。
若说今日台湾的局面是三民主义和军政、训政的结果,那如何解释日本今日的局面呢?是僭号“天皇”的倭王开恩所致吗?不是的。是美国的军事存在及其综合压力所造成的。我相信,只要美军退出西太平洋,日本和台湾等“岛国”的政治制度就会改变,南韩、马来西亚、泰国等“半岛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六、孙毛不葬,中国如何崛起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为什么朱元璋在驱逐蒙古人之后,没有回归唐宋的开明,而是继承甚至发展了辽金元的黑暗,登上了中国历史的野蛮顶峰?其理由也就是辛亥革命以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现代民主的宪政道路,而是在迄今为止将近百年的军阀专政、僭主坐庄的“中山陵体制”的鬼影憧憧黑暗中,摸爬滚打。
孙中山以后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历尽坎坷,因为这两个“国”迄今都还供奉着孙文遗像,迄今都还在“中山陵体制”里,缺乏真正意义的制度创新。不说别的,中华民国的首领蒋介石父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领毛泽东,死了以后还都是按照“中山陵体制”的方式,暴尸在外,而不入土为安。尤其是毛泽东更为明显。这种暴尸在外而不入土为安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在这种恶劣示范下,中国社会无法走上正轨。
“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这是因为,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入土为安”的反义词“弃尸荒野”,文革期间,许多死刑执行后,就把受害者的尸体弃之荒野,不准家属收葬。这种做法十分野蛮,但毕竟还是符合中国传统中比较恶劣的一面的。惟有中山陵体制下的孙尸体与毛尸体的处理,却完全不合中国习俗,是苏联征服中国的可耻象征。孙僵尸与毛僵尸若不能入土为安,则中国的海峡两岸还将继续陷于长期动乱之中,中国社会还将不得安宁。不论这些僵尸是白毛僵尸、红毛僵尸还是绿毛僵尸。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孙毛不葬,中国如何崛起──难道要中国带着这些僵尸一同崛起,一起登上历史舞台吗?现在还有人企图打着“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幌子,准备明年要把孙文僵尸与毛泽东僵尸一同抬出来欺世盗名、示众吓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中山陵体制是现代中国的万恶之源。
(中山陵是神汉建国的总道具。)
(另起一单页)
版权页
书名
中国神汉建国史略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
3101 Hillsborough St.
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
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
ISBN:
定价
US$
2017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17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V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谢选骏:《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导论》

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
导论
宫廷政变与禅让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建国方式虽然离不开“军阀建国”的实力,但是细分下来,还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除了秦汉以后的神汉建国和始终如一的少数民族建国,还有一种就是宫廷政变建国,而多数通过宫廷政变建立国家的努力,都要通过古代传说说中的“禅让”仪式来举行。
这就是“受禅(禅让制)”。其传说依据说这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
在帝尧与帝舜“禅让”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岳”,按历史化说法是“四方长老”,但其神话前身则为“四方山神”。远古“四岳”与近代“五岳”(五座象征天柱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间,实有自然崇拜上的有机联系。就此而言,促成“人文上帝”(尧、舜)间权力更迭的力量,并不来自人间的荐贤与“禅让”,而是来自神界的革命——不同民族的至上神轮流坐庄。这种种情形,与圣经的启示哪有什么共同性呢?“共同的上帝”实在是今人的杜撰而非历史的实情。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
但是在汉朝以后,禅让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了。这已经不是部落推举拥戴了,而是经过推举拥戴伪装的宫廷政变。这些伪装成“禅让”、最后导致改朝换代的宫廷政变包括: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全忠;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一)
所谓禅让(shàn ràng):“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禅位于外姓,造成改朝换代,如尧让位于舜。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简称中华心法),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概况
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前2337—211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后半期。年代数据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产生中国领导人的制度。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前2607—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
禅让的传说
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一种“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的或称“拟血统”的王位继承制。从黄帝开始,王位基本上不传于嫡系长子。黄帝姬姓,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3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国家领导人。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国家领导人。经过治水考验,各方意见认同大禹的表现,于是帝舜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大禹做自己的继承人。禹在舜死后便成为国家领导人。禹继位后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补继承人,只是似乎没有正式举行过正式的禅让仪式。这种经过各方诸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作法,反映了中国五帝时代复杂的部族政治现状,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结果。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名存实亡(所谓“名存实亡”,是指后代王朝开国实行世袭制前,仍然有一次重大的“禅让”仪式,如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三让王位”。“三让王位”与其说是政治表演,不如说是远古禅让制度的孑遗)。
传说时代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记载。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1]?
战国时期
前316年,燕王姬哙禅让给国相子之,双双被杀。
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赵何(内禅),自称主父,但经沙丘宫变被活活饿死。
秦汉至唐
8年,刘婴禅让给“摄皇帝”王莽,被更始帝刘玄诛杀。
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善终。
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善终。曹丕和晋武帝这一点还是好的,优待前朝皇帝。
301年,晋惠帝司马衷禅让给赵王司马伦(内禅),虽然后来复位,却还是被人毒死。
399年,凉太祖吕光禅让给儿子凉隐王吕绍(内禅),吕老头想得挺好,但还难免兄弟相残。
403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楚武悼帝桓玄,复位。
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被刘裕杀死。
471年,魏献文帝拓跋弘禅让给儿子魏孝文帝元宏(内禅),被冯太后逼迫自杀或被冯太后毒死。
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士兵误杀。
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被萧衍杀死。
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被陈霸先杀死。
550年,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被高洋毒死。
551年,萧栋禅让给侯景,被梁元帝淹死。
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被宇文护杀死。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好酒及色,在位五年就腻了。
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危急中推卸责任,难免被俘被杀。
579年,周宣帝宇文赟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和高湛一样,好酒及色。
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不是亲外孙,否则下手不会这么狠。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
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南北朝时的篡位者都太狠毒,一定要斩草除根,自己的子孙也很快遭报应。
626年,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无法调和手足矛盾,酿成惨剧。
705年,武曌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老太太让位,自己难免被流放诛杀。
710年,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805年,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900年,唐昭宗李晔禅让给儿子德王李裕(内禅),政变中被儿子取代,再次政变复位,最终死于强臣朱温之手。
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
五代至清
937年,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唐烈祖李昪,被幽禁至死。
951年,后汉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周太祖郭威,皇帝逃跑死在外边,女人被逼无奈。
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敌兵来攻,领兵大将却返身搞兵变。年仅二十死去,虽然国灭已经十三年,死因却很让人怀疑。
1223年,夏神宗李遵顼禅让给儿子夏献宗李德旺(内禅),外敌太强,不想做亡国之君。
1125年,宋徽宗赵佶禅位给儿子宋钦宗赵桓(内禅),外敌太强,把自己搞的烂摊子交给儿子。被俘虏囚禁而死。
1130年,宋高宗赵构禅让给儿子宋简宗赵旉(内禅),兵变中传给儿子,后复位,这唯一的儿子不久被吓死。
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内禅),老头好不容易弄死岳飞,偏安一隅,干了三十多年,累了,传给干儿子。
1189年,宋孝宗赵昚禅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
(内禅),干爹死了自己也不想干了。
1194年,宋光宗赵惇禅位给儿子宋宁宗赵括(内禅),精神失常,疯子皇帝,被群臣逼迫退位。
123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禅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内禅),国破在即,不想当亡国之君,自缢身死。
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禅位给儿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内禅),禅位后仍然把持朝政,实际上执政63年。
(二)
中国朝代禅让顺序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前202年—589年)
汉朝(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魏朝(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宋朝(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齐朝(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二次顺序(386年—923年)
魏朝(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周朝(386年—557年)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
梁朝(907年—923年)923年,梁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三次顺序(947年—1279年)
汉朝(947年—951年)951年,后汉皇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给周太祖郭威
周朝(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此例存疑,因为在后周“禅让”以前,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自称天子 。)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灭亡
内禅(nèi shàn) 是古代东亚国家实行的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因其是在本家族内进行,故得此名。
君主禅位后,一般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以示更高的尊敬。在皇帝制的国家,称“上皇”,“太上皇”或“太上皇帝”;在国王制的国家,则称“上王”或“太上王”;在天皇制的国家,为“太上天皇”,不过有时与皇帝制的国家的情况相同。
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君主在禅让后并没有专门的称谓。赵武灵王退位后,自称“主父”,但此称呼并未流行开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追尊先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太上皇”之称始见史籍。汉时,高祖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是第一位生前享有“太上皇”称号的人。晋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迫惠帝禅位,并尊其为太上皇。“太上皇”开始作为君主内禅后的专门的称谓。后随中国的不断使用,其他东亚国家也开始接受。
在有些时候下,君主禅位后,不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而是自创新的称号。如北周宣帝退位后,称天元皇帝。这都是特例。
在日本,内禅后天皇出家为僧,称“太上法皇”或“法皇”。
多个内禅者并存
君主内禅后未死,而新的君主后来也内禅,造成多个内禅者并存,就需要用一种新的称谓方式。
在中国,只有过两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处理方法是,称最早内禅者为“无上皇”。而在朝鲜,则是搞一个折中方案,最早内禅者称“太上王”,晚的称“上王”(朝鲜是国王制国家)。
在日本,多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很常见。但由于日本实行院政制度,天皇内禅后称“院”,故有称谓如下:
1.两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2.三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前任天皇称中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内禅者的正室
君主内禅后,其正室的称谓是在原有称号前加“太上”,即使与新君主是母子关系,也不称其为太后。如果内禅者与其正室是新皇帝的父母(至少名义上的),而新皇帝的祖母还在世,则新皇帝的祖母不称为太皇太后,称皇太后。因为太上皇后的出现,导致皇太后的称谓出现了空缺,必须由新皇帝的祖母来填补。
内禅制衍生出的制度
日本的院政制
院政, 日语意为“退隐的政府”。院政是指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末期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门后称法皇)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始于1086年11月,是时,白河天皇为抵制外戚藤原氏,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在居处建立院厅,任命别当、判官代、主典代、藏人等院厅官吏,及设置保卫太上天皇和院厅的北面武士。国政大权悉归院厅。因院厅拥有摄政、关白(见摄关政治)以上的权威,受到为藤原氏压抑的贵族的支持。因此,院政也指中央权威逐渐崩溃的一段时期,天下听命于引退天皇的律令,而不是当朝的天皇。自1086年院厅建立至1192年(一说1185) 镰仓幕府建立的百余年间,史称院政时代。
越南的上皇制
陈朝越南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所建立的皇朝,首都位于升龙,即今日的河内。
陈朝吸取前代吴、丁、黎、李诸氏皆被权臣篡夺的教训,同时也为了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做为有陈一代的定制。即帝有子既长,即使之继承正位当皇帝,而父则退居北宫是为“太上皇”,但国家大事,则多由“太上皇”决定。大体上皇帝居于首都升龙城,太上皇居于南方天长府,“盖内以防篡弑,外以策国防”。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家由于对越南陈朝的“上皇制”不了解,对陈朝的世系和帝王名字经常搞成一团乱麻。
越南封建时代史家吴士连对这项影响陈朝政局的习惯,则有以下一段论述:“ 自夏禹传子之后,父子继,兄殁弟承,永为常法。陈氏家法,乃异于是,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
(三)
《这十三位开国君主称帝是前任禅让的不单靠武力,最后一位很意外》(2017-2-4嘉佑风云)说:
中国是个朝代更替频繁的国家,寿命长的两百多年,短的几年就要改朝换代,虽然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在古代有个事很奇怪,明明已经是大权在握,已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了,但是非要搞个禅让的仪式。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汉献帝因人心归属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在策命书中说:“天命无常,只归有德之人。汉朝气数已尽,到了我这一代,天下大乱。幸亏魏武王神明英武,拯救国家危难之中,保护我祖宗庙宇平安,全国百姓都感激武王的厚赐。你继承先王的事业把他发扬光大。天命所归,我把皇位让给您。您应接受大礼,做天子,顺应天命。
汉献帝禅让曹丕
天意如此,我们老刘家气数已尽,上天要我把皇位传给你,你要接受不能拒绝。比直接抢文明的多,所以很多皇帝,明明是抢的,武力胁迫的,也要走个禅让程序,看下有哪些开国帝王走过这个流程。
第一位 王莽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汉元帝的老婆,汉元帝去世之后,王政君把自己的兄弟侄子,都安排到中央做官,王氏家族的势力是越来越大。外戚势力强大的结果就是,大到了王政君都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后来王莽去要传国玉玺的时候,老太太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把玉玺扔在地上,据说还摔坏一个角。
王莽做了十五年的皇帝,虽然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越改越乱,改的天下大乱,最终被绿林军杀死。王莽即是新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
第二位曹丕篡汉
老刘家,家大业大,到了东汉后期又有很多人惦记上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成功控制了汉献帝,但是始终没有越雷池一步,曹操一死,曹丕立刻动员汉献帝退位。不过和其他亡国之君比,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不仅没杀,还给了封地和特权。
第三位 曹奂禅位司马炎
曹魏政权是得于禅让,终于禅让。禅让来的江山,最后又让了出去。曹奂也是祖宗积德,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最后善终。
第四位 宋武帝刘裕
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的士族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这个时期的帝王权力都不大,所以整个东晋的皇帝过的都很郁闷。到了后来,东晋出了位将军刘裕,对内平定内乱,对外灭掉了南燕和后秦,这么大的功劳不当皇帝不行。所以东晋的末代皇帝就禅位给了刘裕。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不过禅让方面刘裕做的不地道,人家江山都让出去了,你还把东晋的末代皇帝给杀了。从此之后,禅让出帝位的末代皇帝再没有善终的了。
第五位 宋顺帝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武将掌握实权,然后逼前任皇帝禅位。南朝的宋实力虽然强,但是经不住内部的折腾,后来宋不行了,就轮到了萧道成。
第六位 齐和帝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齐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在了23年。后来被梁武帝萧衍成功篡位,梁武帝萧衍不是别人,正是琅琊榜中的那位皇帝。
第七位 魏孝静帝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
南朝和北朝就像是商量好的,南朝皇位轮流做,北面也没闲着,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没多久就分裂了,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实际掌控者就是高欢父子,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让东魏的末代皇帝禅位给了他。
顺便提一句,有句话叫做快刀斩乱麻,就是出自高洋之口。
第八位 梁敬帝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由于梁武帝萧衍错误招了一个人,侯景。直接导致了梁朝的灭亡,梁武帝本人被饿死,后来继位的儿子被侯景所杀。南朝的陈霸先率军平定叛乱,成功之后自然是取而代之。
第九位 魏恭帝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这里的魏指的就是西魏,东魏被取代了,西魏的掌控者也等不及了,557年,宇文觉接受禅位,建立北周。
第十位 周静帝禅位给隋文帝杨坚
这个禅位比较特殊,他们不单纯是君臣之间的禅位,还有亲戚关系,按照辈分周静帝应该叫隋文帝一声外公。(不是亲的)外孙把皇位禅让给了外公,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第十一位 隋恭帝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隋朝其实不是二世而亡,还有第三位皇帝,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就拥护杨侑做了隋朝的皇帝就是隋恭帝,隋炀帝被人杀死之后,李渊就让隋恭帝禅位给他了。
第十二位 唐哀帝禅让给朱温
唐朝灭亡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禅让的传统依然存在,经过黄巢起义,唐王朝已经是被折腾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的朱温算是当时实力最大的割据势力,而且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历史上禅位的那一幕很快开始了重演。
朱温在后期比较荒淫,儿子们为了争夺地位,争先把自己媳妇送给老爹享用。
第十三位 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了。可惜英年早逝。柴荣去世之后,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掌握禁军,在出征的路上黄袍加身,留给柴宗训的只剩下禅让一条路了。
赵匡胤是最后一位,通过禅让方式继位的皇帝,从此之后禅让这个方式,在历史上算是绝迹了,当然了老子禅让给儿子是另外一种情况。
(四)
而“禅让”仪式的前奏,就是“加九锡”。
“锡”同“赐”。九锡是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即将篡位的臣子发出的九种最高赏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三百人的护卫军),四锡乐器,五锡纳陛(陛即台阶),六锡朱户(朱漆大门),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酿的香酒。)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传说始于周代:《汉书》武帝纪注张晏曰:“九锡,经本无文,周礼以为九命,春秋说有之。”《汉书》王莽传注张晏曰:“宗臣有勋劳为上公,国所宗者也。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传说齐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锡:《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而曹操却宣传认为周公是受九锡的第一人,“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辞九锡令》,《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其实,九锡于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准备发动宫廷政变篡位的王莽,元始五年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但又通过九锡而预告即将篡位。
例如,生前受九锡: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王莽后篡汉建新朝。
东汉末年交州牧士燮被曹操以汉廷名义加九锡,其实是曹操意欲为自己篡位开辟道路。
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后篡汉建魏。
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称帝建立东吴。
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来其子司马炎建晋朝。
晋惠帝加赵王司马伦九锡,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
西晋齐王司马冏功居第一,加九锡。
西晋东海王司马越受九锡。
西晋陈敏自加九锡,其后占有吴越之地起兵反叛。
前赵刘曜遣使拜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赵公,次年石勒建立后赵。
后赵海阳王石弘授石虎九锡,石虎篡位继后赵武帝之后杀死石弘。
后秦文桓帝姚兴,册封藩属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礼。
北魏节闵帝元恭在尔朱荣死后追赠他黄钺、相国、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晋王,赐给九锡。
桓玄受东晋九锡,后起兵作乱,篡晋建楚。
南梁豫章王萧栋给侯景加九锡,封为汉王,同年侯景逼萧栋禅让。
南朝四朝(即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其后再篡位夺朝。
东魏元善见追赠高欢为相国,进爵齐王,备九锡殊礼,后来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废杨侗自立为帝,建郑国。
死后受九锡:北魏任城王元澄死后被赐给九锡。
拒绝接受九锡的名人:
孙权授曹魏附庸公孙渊九锡,试图拉拢,但公孙渊怕孙权远水救不了近火,杀封赏来使。
蜀汉丞相诸葛亮拒李严封赏九锡的建议,表示要先灭曹魏再受封。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推翻曹爽,被朝廷赐相国、郡公,加九锡,但都拒绝了。
司马颖两次拒绝九锡。
《礼记》记载认为: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 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譬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体现出高人一等的智慧。
(五)
《还原真相:中国古代12次禅让谁是真心自愿让贤》(2016年1月10日历史真相)说:

禅让中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很有特色,权力转让,不见血腥,颇有中华礼让之风的特色。表面上是自愿,其实多为被迫。
但是,中国历史上12次禅让以上,有没有一次是真心自愿让位的呢?
1、尧禅让于舜,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禅让。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二十八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2、舜禅让于禹。
舜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3、西汉末年,汉少帝刘婴禅让于王莽,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6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
4、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禅让于曹丕,曹丕建立曹魏政权。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
5、曹魏常道乡公曹奂禅让于司马炎,司马炎建立晋朝并统一天下,即所谓的三国归晋。265年8月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
6、南朝: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宋武帝刘裕、宋顺帝刘准禅让于齐高帝萧道成、齐和帝萧宝融禅让于梁武帝萧衍、梁敬帝萧方智禅让于陈武帝陈霸先。
7、北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恭帝拓跋廓禅让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于隋文帝杨坚。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皇帝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但是偏偏都选择了最讲礼仪的禅让,也是极大讽刺。
8、唐高祖李渊禅位于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尔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9、唐朝末年,唐哀帝李柷禅让于梁太祖朱温。
因担心38 岁的唐昭宗有朝一日会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朱温下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掉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 岁的李柷为帝,是为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昭宣帝禅位,朱温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10、宋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周恭帝柴宗训禅让于赵匡胤。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后周宰相范质等人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11、 宋徽宗赵佶禅让于儿子宋钦宗赵桓。
赵桓,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之际,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宋钦宗。最终被金人俘虏、贬为庶人。
12、 清帝乾隆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弘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
(六)
《你不知道的“被禅让”皇帝的结局》说:
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后,刘裕建立的是南朝宋,不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这就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就是少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而南方则是汉人的朝代更替,分别为宋齐梁陈,而北方就乱的多,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轮番上演,最后统一北方的是隋朝,隋朝灭陈,进而统一了中国,好景不长,隋朝只传了两代,就被唐朝取代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段时间“被禅让”的皇帝的结局吧。
首先来看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被禅让,只有到了南朝陈,被北朝的隋灭亡,才没有继续玩禅让这一套。
在刘裕建立南朝宋50年后,厄运必然降临到他的子孙头上,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的士兵“误杀”。至于是不是误杀,大家自己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萧道成建立南朝齐大概20多年后,轮到自己子孙被禅让了,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萧宝融托他祖先的福,命运更加的悲惨,毫不掩饰地被萧衍杀死,萧衍的后代也没好到哪里去,五十多年后的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也是一样的命运,毫不掩饰地被杀死。
相对于南朝的干净利落,北朝可就没那么清爽了。
首先是在550年,东魏的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而高洋前期也算是个明主吧,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修建长城,但是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一岁(又说三十四岁),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
557年十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南北朝都发生了禅让,好像是商量好的,南朝是梁陈朝代更迭,而北朝则是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不过西魏恭帝元廓也没有好下场,被宇文护杀死。
这个时候的北朝同时存在的是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都不稳定,都发生了多次内部禅让: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高湛好酒及色,由于是内禅,所以并没有被杀死,但是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然而高纬也并没有振作,仅过了12年,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高纬和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死。
北周这边,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英主。他诛杀了权臣宇文护,灭了北齐,不过他却是个短命鬼,准备讨伐突厥的时候病死了,时年仅36岁,他的子孙不像他这么争气,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在578年即位,便沉溺于酒色,第二年宇文赟便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但是酒色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宇文赟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比他老爹更加短命。
而宇文赟的早逝,给了杨坚机会,由于宇文阐即位只有六岁,造成了主弱臣强,于是杨坚抓住机会,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而杨坚也是个狠角色,禅让的当年就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时年九岁。
众所周知,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在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被杀的可能性比较大,病死只是一个官方说法。
而且隋朝真的很倒霉,发生了两次禅让,在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
相比南北朝,唐朝的禅让大多数都是内禅!
首先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手足相残,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李渊终老。
而后就是,李世民的儿媳妇武则天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武则天让位,但始终没有实力和勇气杀死武则天,武则天最后病死。
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而到了907年,辉煌的唐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而朱温建立梁,史称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七)
谢选骏指出:禅让制度虽然充满阴谋,但毕竟是一种“政权和平转移”,引起的社会动荡较小。禅让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政治的流行款式,还与古代先秦的政治理想有关。
《尚书》中的《尧典》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道统神话(区别于原始宗教神话)的最重要的经典。《尧典》虽是伪书(伪《古文尚书》并因此从中分出一部《舜典》),但却发挥了积极的现实作用。它涉及的多层面内容跨越了夏、商、周三代,成书年代历经有周八百余年。因此,它反映着先秦时代中国民族的最深刻的一些理想。《尧典》以尧、舜两位“远古神祇——近古帝王”的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而尧与舜,恰恰被视为古代“圣人——天子”的典型形象。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天子”观念的原始内涵:
“稽(考)古帝尧,曰放勋。钦文明(文,除有“文明”、“章法”等含义,还指宇宙的秩序,如“天文”的“文”);思安安(蔡沈释“安安”为无所勉强、顺乎自然)。允恭克让(“克让”,指能够让贤引退),光被四表(光耀四方大地),格于上下(沟通上天与人间)。克明俊(“俊”,古上帝名,引申意为“大而突出者”)德,以亲九族(九族,指宗族、大家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指百官族姓、国家支柱)。百姓昭明(指社会政治健康),协和万邦(万邦,指大文化圈内的所有政治实体与自治单位)。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人民因天子而获得普遍的和平)。”
这些德行,有不少是上帝之子特有的功能如“格于上下”、“光被四表”等等。而开宗明义,展示的恰是天子神圣性:他谦恭地从明悟宇宙秩序中获得了启示,思想因而倾乎自然的节律。他忠于神圣的使命,但不眷恋世俗的权势,他的人格之光照耀四极,沟通神人两界……中国道统神话中强烈的世俗伦理精神,使天子获得了一种大自然能力,他不同于宗教神话中神格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天子的社会政治功能,大于他的神圣宗教功能。
天子对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影响,则被后来的儒学政治论(如号称“孔氏遗书”的《礼记·大学》篇),悄悄吸取了:“克明俊德被”被引申为“修身”,“以亲九族”伸发为“齐家”,“平章百姓”则是“治国”的原始说法;而“协和万邦”则是“平天下”观念的不那么战国味十足的措辞……儒家的创新之处仅在于,把天子不乏神秘性的“德”换成了儒士刻苦力行的“学”。《尧典》的道统神话在此被儒士们的政治哲学取代了。但此哲学理想,实有神话理想的澜源,殆无疑义。
天子,作为在天人之际“格于上下”的全能沟通者,擅长与天象的启示相感应,他以此调节人类的行为及其节律,以期顺天而应命。天子的创造,不在于个体的发挥,而首先体现为历法的创造及运用——“敬授人时”。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这一调合天人关系的基本创造,使农耕民族的生活得以“顺乎天时”、合乎自然,更能应付环境压力、生存压力。其次,天子的创造落实到调理大地的规划上——大地是人的生存空间,治理它,得使人的生活切乎地利。这在《尧典》中,具体化为天子尧对洪水的治理计划。最后,天子禹更以自己的才具出色实现了这一使命。
综合《尧典》给天子描述出的图式,可以说:
天子的头两个步骤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子是从自己对天意、天命的感应中再生的,他来自人民中。因此,他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也是“上升”的。
《尧典》对舜的兴起所作的描写,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天子舜生于逆境,发展了坚忍的美德和广泛的才能,最后经过神话式的典型考验,获得社会群体的承认,执掌神圣统治的权柄:
“谨(诚)徽(美)五典(即五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即总理一切事物),百揆时叙(秩序井然)。宾于四门(担任外交工作),四门穆穆(受到异邦的尊重)。纳于大麓(山脚,引申为旷野、荒山野岭),烈风雷雨弗迷。……正月上日(初一),受终(“禅让”)于文祖(尧)。在(察)璇玑玉衡(天文仪器或是象征天体运行的法器),以齐七政(日,月、五星)。肆(遂)类(特殊情况下的祭天之礼)于上帝,湮(神字旁——祭天之礼)于六宗(受祭的大神),望(一种祭祀)于山川、遍于群神。”
就这样,天子——这人类探索自然、协调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眼睛——经过离群索居的考验,终于握得了神圣事物(如祭祀上帝)的特权,成为直到人类群体活动的有力之手。
(我们记得,这与《福音书》上关于耶稣基督遭受魔鬼撤旦的诱惑,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记载,不乏相似。)
在《尧典》中,这只不乏神秘意味的手,大规模涉入一个新的领域——即着力协调人与家族之间关系、家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俗领域,修订历法、检查礼器(祭仪与礼仪中必备)和厘定度量衡(这象征为世界确立规范)、四出巡视、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并实施刑法,最后,逐次流放了四种危险的敌人:共工、欢兜、三苗、鲧。如此这般,天下大治。……
天子的社会事业与文化使命,不会因其世俗性的死亡而中断。尧死之后,舜的世俗化职能及社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因此,他成为道统神话范畴中的天子向政治哲学范畴中的天子过渡的中介。这样,天子职能中沟通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关系的一元,至少与其沟通国家与神、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元,等量齐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元越来越多地包括着前一元。“天理”越来越成为“人礼”的变相。
尽管道统化、历史化、世俗化程度如此之深,但在舜和他的“廷臣”如后稷(周始祖)、契(殷始祖)、皋陶、益、朱、虎、熊、罴、夔、龙等神话形象之间,仍然存有显见的演变关系。维系这些关联的核心力量是,一群“远古神祗——近古庭臣”受到道统的强烈吸引和内外压力的持续驱使,下降为人,充当“天子的仆从”,去实现“天之明命”。
中国历史文化的晨曦,就这样破开了它的浑沌态。
……
在现代思想看来,禅让制要比世袭制时髦得多,尤其是对全球政府而言。
有人把中共现行的僭主专政的继承制度叫做“禅让制”,也有人从共产主义的的军事民主制或军事寡头制的角度去观察之,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受了古代神话传说的框架影响所致。

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


导论
宫廷政变与禅让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建国方式虽然离不开“军阀建国”的实力,但是细分下来,还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除了秦汉以后的神汉建国和始终如一的少数民族建国,还有一种就是宫廷政变建国,而多数通过宫廷政变建立国家的努力,都要通过古代传说说中的“禅让”仪式来举行。
这就是“受禅(禅让制)”。其传说依据说这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
在帝尧与帝舜“禅让”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岳”,按历史化说法是“四方长老”,但其神话前身则为“四方山神”。远古“四岳”与近代“五岳”(五座象征天柱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间,实有自然崇拜上的有机联系。就此而言,促成“人文上帝”(尧、舜)间权力更迭的力量,并不来自人间的荐贤与“禅让”,而是来自神界的革命——不同民族的至上神轮流坐庄。这种种情形,与圣经的启示哪有什么共同性呢?“共同的上帝”实在是今人的杜撰而非历史的实情。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
但是在汉朝以后,禅让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了。这已经不是部落推举拥戴了,而是经过推举拥戴伪装的宫廷政变。这些伪装成“禅让”、最后导致改朝换代的宫廷政变包括: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全忠;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一)
所谓禅让(shàn ràng):“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禅位于外姓,造成改朝换代,如尧让位于舜。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简称中华心法),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概况
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前2337—211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后半期。年代数据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产生中国领导人的制度。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前2607—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
禅让的传说
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一种“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的或称“拟血统”的王位继承制。从黄帝开始,王位基本上不传于嫡系长子。黄帝姬姓,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3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国家领导人。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国家领导人。经过治水考验,各方意见认同大禹的表现,于是帝舜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大禹做自己的继承人。禹在舜死后便成为国家领导人。禹继位后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补继承人,只是似乎没有正式举行过正式的禅让仪式。这种经过各方诸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作法,反映了中国五帝时代复杂的部族政治现状,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结果。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名存实亡(所谓“名存实亡”,是指后代王朝开国实行世袭制前,仍然有一次重大的“禅让”仪式,如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三让王位”。“三让王位”与其说是政治表演,不如说是远古禅让制度的孑遗)。
传说时代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记载。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1]?
战国时期
前316年,燕王姬哙禅让给国相子之,双双被杀。
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赵何(内禅),自称主父,但经沙丘宫变被活活饿死。
秦汉至唐
8年,刘婴禅让给“摄皇帝”王莽,被更始帝刘玄诛杀。
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善终。
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善终。曹丕和晋武帝这一点还是好的,优待前朝皇帝。
301年,晋惠帝司马衷禅让给赵王司马伦(内禅),虽然后来复位,却还是被人毒死。
399年,凉太祖吕光禅让给儿子凉隐王吕绍(内禅),吕老头想得挺好,但还难免兄弟相残。
403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楚武悼帝桓玄,复位。
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被刘裕杀死。
471年,魏献文帝拓跋弘禅让给儿子魏孝文帝元宏(内禅),被冯太后逼迫自杀或被冯太后毒死。
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士兵误杀。
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被萧衍杀死。
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被陈霸先杀死。
550年,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被高洋毒死。
551年,萧栋禅让给侯景,被梁元帝淹死。
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被宇文护杀死。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好酒及色,在位五年就腻了。
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危急中推卸责任,难免被俘被杀。
579年,周宣帝宇文赟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和高湛一样,好酒及色。
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不是亲外孙,否则下手不会这么狠。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
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南北朝时的篡位者都太狠毒,一定要斩草除根,自己的子孙也很快遭报应。
626年,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无法调和手足矛盾,酿成惨剧。
705年,武曌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老太太让位,自己难免被流放诛杀。
710年,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805年,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900年,唐昭宗李晔禅让给儿子德王李裕(内禅),政变中被儿子取代,再次政变复位,最终死于强臣朱温之手。
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
五代至清
937年,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唐烈祖李昪,被幽禁至死。
951年,后汉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周太祖郭威,皇帝逃跑死在外边,女人被逼无奈。
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敌兵来攻,领兵大将却返身搞兵变。年仅二十死去,虽然国灭已经十三年,死因却很让人怀疑。
1223年,夏神宗李遵顼禅让给儿子夏献宗李德旺(内禅),外敌太强,不想做亡国之君。
1125年,宋徽宗赵佶禅位给儿子宋钦宗赵桓(内禅),外敌太强,把自己搞的烂摊子交给儿子。被俘虏囚禁而死。
1130年,宋高宗赵构禅让给儿子宋简宗赵旉(内禅),兵变中传给儿子,后复位,这唯一的儿子不久被吓死。
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内禅),老头好不容易弄死岳飞,偏安一隅,干了三十多年,累了,传给干儿子。
1189年,宋孝宗赵昚禅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
(内禅),干爹死了自己也不想干了。
1194年,宋光宗赵惇禅位给儿子宋宁宗赵括(内禅),精神失常,疯子皇帝,被群臣逼迫退位。
123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禅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内禅),国破在即,不想当亡国之君,自缢身死。
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禅位给儿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内禅),禅位后仍然把持朝政,实际上执政63年。
(二)
中国朝代禅让顺序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前202年—589年)
汉朝(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魏朝(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宋朝(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齐朝(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二次顺序(386年—923年)
魏朝(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周朝(386年—557年)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
梁朝(907年—923年)923年,梁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三次顺序(947年—1279年)
汉朝(947年—951年)951年,后汉皇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给周太祖郭威
周朝(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此例存疑,因为在后周“禅让”以前,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自称天子 。)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灭亡
内禅(nèi shàn) 是古代东亚国家实行的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因其是在本家族内进行,故得此名。
君主禅位后,一般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以示更高的尊敬。在皇帝制的国家,称“上皇”,“太上皇”或“太上皇帝”;在国王制的国家,则称“上王”或“太上王”;在天皇制的国家,为“太上天皇”,不过有时与皇帝制的国家的情况相同。
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君主在禅让后并没有专门的称谓。赵武灵王退位后,自称“主父”,但此称呼并未流行开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追尊先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太上皇”之称始见史籍。汉时,高祖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是第一位生前享有“太上皇”称号的人。晋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迫惠帝禅位,并尊其为太上皇。“太上皇”开始作为君主内禅后的专门的称谓。后随中国的不断使用,其他东亚国家也开始接受。
在有些时候下,君主禅位后,不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而是自创新的称号。如北周宣帝退位后,称天元皇帝。这都是特例。
在日本,内禅后天皇出家为僧,称“太上法皇”或“法皇”。
多个内禅者并存
君主内禅后未死,而新的君主后来也内禅,造成多个内禅者并存,就需要用一种新的称谓方式。
在中国,只有过两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处理方法是,称最早内禅者为“无上皇”。而在朝鲜,则是搞一个折中方案,最早内禅者称“太上王”,晚的称“上王”(朝鲜是国王制国家)。
在日本,多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很常见。但由于日本实行院政制度,天皇内禅后称“院”,故有称谓如下:
1.两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2.三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前任天皇称中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内禅者的正室
君主内禅后,其正室的称谓是在原有称号前加“太上”,即使与新君主是母子关系,也不称其为太后。如果内禅者与其正室是新皇帝的父母(至少名义上的),而新皇帝的祖母还在世,则新皇帝的祖母不称为太皇太后,称皇太后。因为太上皇后的出现,导致皇太后的称谓出现了空缺,必须由新皇帝的祖母来填补。
内禅制衍生出的制度
日本的院政制
院政, 日语意为“退隐的政府”。院政是指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末期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门后称法皇)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始于1086年11月,是时,白河天皇为抵制外戚藤原氏,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在居处建立院厅,任命别当、判官代、主典代、藏人等院厅官吏,及设置保卫太上天皇和院厅的北面武士。国政大权悉归院厅。因院厅拥有摄政、关白(见摄关政治)以上的权威,受到为藤原氏压抑的贵族的支持。因此,院政也指中央权威逐渐崩溃的一段时期,天下听命于引退天皇的律令,而不是当朝的天皇。自1086年院厅建立至1192年(一说1185) 镰仓幕府建立的百余年间,史称院政时代。
越南的上皇制
陈朝越南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所建立的皇朝,首都位于升龙,即今日的河内。
陈朝吸取前代吴、丁、黎、李诸氏皆被权臣篡夺的教训,同时也为了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做为有陈一代的定制。即帝有子既长,即使之继承正位当皇帝,而父则退居北宫是为“太上皇”,但国家大事,则多由“太上皇”决定。大体上皇帝居于首都升龙城,太上皇居于南方天长府,“盖内以防篡弑,外以策国防”。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家由于对越南陈朝的“上皇制”不了解,对陈朝的世系和帝王名字经常搞成一团乱麻。
越南封建时代史家吴士连对这项影响陈朝政局的习惯,则有以下一段论述:“ 自夏禹传子之后,父子继,兄殁弟承,永为常法。陈氏家法,乃异于是,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
(三)
《这十三位开国君主称帝是前任禅让的不单靠武力,最后一位很意外》(2017-2-4嘉佑风云)说:
中国是个朝代更替频繁的国家,寿命长的两百多年,短的几年就要改朝换代,虽然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在古代有个事很奇怪,明明已经是大权在握,已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了,但是非要搞个禅让的仪式。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汉献帝因人心归属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在策命书中说:“天命无常,只归有德之人。汉朝气数已尽,到了我这一代,天下大乱。幸亏魏武王神明英武,拯救国家危难之中,保护我祖宗庙宇平安,全国百姓都感激武王的厚赐。你继承先王的事业把他发扬光大。天命所归,我把皇位让给您。您应接受大礼,做天子,顺应天命。
汉献帝禅让曹丕
天意如此,我们老刘家气数已尽,上天要我把皇位传给你,你要接受不能拒绝。比直接抢文明的多,所以很多皇帝,明明是抢的,武力胁迫的,也要走个禅让程序,看下有哪些开国帝王走过这个流程。
第一位 王莽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汉元帝的老婆,汉元帝去世之后,王政君把自己的兄弟侄子,都安排到中央做官,王氏家族的势力是越来越大。外戚势力强大的结果就是,大到了王政君都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后来王莽去要传国玉玺的时候,老太太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把玉玺扔在地上,据说还摔坏一个角。
王莽做了十五年的皇帝,虽然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越改越乱,改的天下大乱,最终被绿林军杀死。王莽即是新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
第二位曹丕篡汉
老刘家,家大业大,到了东汉后期又有很多人惦记上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成功控制了汉献帝,但是始终没有越雷池一步,曹操一死,曹丕立刻动员汉献帝退位。不过和其他亡国之君比,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不仅没杀,还给了封地和特权。
第三位 曹奂禅位司马炎
曹魏政权是得于禅让,终于禅让。禅让来的江山,最后又让了出去。曹奂也是祖宗积德,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最后善终。
第四位 宋武帝刘裕
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的士族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这个时期的帝王权力都不大,所以整个东晋的皇帝过的都很郁闷。到了后来,东晋出了位将军刘裕,对内平定内乱,对外灭掉了南燕和后秦,这么大的功劳不当皇帝不行。所以东晋的末代皇帝就禅位给了刘裕。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不过禅让方面刘裕做的不地道,人家江山都让出去了,你还把东晋的末代皇帝给杀了。从此之后,禅让出帝位的末代皇帝再没有善终的了。
第五位 宋顺帝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武将掌握实权,然后逼前任皇帝禅位。南朝的宋实力虽然强,但是经不住内部的折腾,后来宋不行了,就轮到了萧道成。
第六位 齐和帝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齐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在了23年。后来被梁武帝萧衍成功篡位,梁武帝萧衍不是别人,正是琅琊榜中的那位皇帝。
第七位 魏孝静帝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
南朝和北朝就像是商量好的,南朝皇位轮流做,北面也没闲着,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没多久就分裂了,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实际掌控者就是高欢父子,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让东魏的末代皇帝禅位给了他。
顺便提一句,有句话叫做快刀斩乱麻,就是出自高洋之口。
第八位 梁敬帝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由于梁武帝萧衍错误招了一个人,侯景。直接导致了梁朝的灭亡,梁武帝本人被饿死,后来继位的儿子被侯景所杀。南朝的陈霸先率军平定叛乱,成功之后自然是取而代之。
第九位 魏恭帝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这里的魏指的就是西魏,东魏被取代了,西魏的掌控者也等不及了,557年,宇文觉接受禅位,建立北周。
第十位 周静帝禅位给隋文帝杨坚
这个禅位比较特殊,他们不单纯是君臣之间的禅位,还有亲戚关系,按照辈分周静帝应该叫隋文帝一声外公。(不是亲的)外孙把皇位禅让给了外公,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第十一位 隋恭帝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隋朝其实不是二世而亡,还有第三位皇帝,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就拥护杨侑做了隋朝的皇帝就是隋恭帝,隋炀帝被人杀死之后,李渊就让隋恭帝禅位给他了。
第十二位 唐哀帝禅让给朱温
唐朝灭亡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禅让的传统依然存在,经过黄巢起义,唐王朝已经是被折腾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的朱温算是当时实力最大的割据势力,而且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历史上禅位的那一幕很快开始了重演。
朱温在后期比较荒淫,儿子们为了争夺地位,争先把自己媳妇送给老爹享用。
第十三位 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了。可惜英年早逝。柴荣去世之后,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掌握禁军,在出征的路上黄袍加身,留给柴宗训的只剩下禅让一条路了。
赵匡胤是最后一位,通过禅让方式继位的皇帝,从此之后禅让这个方式,在历史上算是绝迹了,当然了老子禅让给儿子是另外一种情况。
(四)
而“禅让”仪式的前奏,就是“加九锡”。
“锡”同“赐”。九锡是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即将篡位的臣子发出的九种最高赏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三百人的护卫军),四锡乐器,五锡纳陛(陛即台阶),六锡朱户(朱漆大门),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酿的香酒。)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传说始于周代:《汉书》武帝纪注张晏曰:“九锡,经本无文,周礼以为九命,春秋说有之。”《汉书》王莽传注张晏曰:“宗臣有勋劳为上公,国所宗者也。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传说齐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锡:《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而曹操却宣传认为周公是受九锡的第一人,“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辞九锡令》,《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其实,九锡于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准备发动宫廷政变篡位的王莽,元始五年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但又通过九锡而预告即将篡位。
例如,生前受九锡: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王莽后篡汉建新朝。
东汉末年交州牧士燮被曹操以汉廷名义加九锡,其实是曹操意欲为自己篡位开辟道路。
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后篡汉建魏。
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称帝建立东吴。
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来其子司马炎建晋朝。
晋惠帝加赵王司马伦九锡,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
西晋齐王司马冏功居第一,加九锡。
西晋东海王司马越受九锡。
西晋陈敏自加九锡,其后占有吴越之地起兵反叛。
前赵刘曜遣使拜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赵公,次年石勒建立后赵。
后赵海阳王石弘授石虎九锡,石虎篡位继后赵武帝之后杀死石弘。
后秦文桓帝姚兴,册封藩属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礼。
北魏节闵帝元恭在尔朱荣死后追赠他黄钺、相国、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晋王,赐给九锡。
桓玄受东晋九锡,后起兵作乱,篡晋建楚。
南梁豫章王萧栋给侯景加九锡,封为汉王,同年侯景逼萧栋禅让。
南朝四朝(即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其后再篡位夺朝。
东魏元善见追赠高欢为相国,进爵齐王,备九锡殊礼,后来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废杨侗自立为帝,建郑国。
死后受九锡:北魏任城王元澄死后被赐给九锡。
拒绝接受九锡的名人:
孙权授曹魏附庸公孙渊九锡,试图拉拢,但公孙渊怕孙权远水救不了近火,杀封赏来使。
蜀汉丞相诸葛亮拒李严封赏九锡的建议,表示要先灭曹魏再受封。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推翻曹爽,被朝廷赐相国、郡公,加九锡,但都拒绝了。
司马颖两次拒绝九锡。
《礼记》记载认为: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 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譬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体现出高人一等的智慧。
(五)
《还原真相:中国古代12次禅让谁是真心自愿让贤》(2016年1月10日历史真相)说:

禅让中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很有特色,权力转让,不见血腥,颇有中华礼让之风的特色。表面上是自愿,其实多为被迫。
但是,中国历史上12次禅让以上,有没有一次是真心自愿让位的呢?
1、尧禅让于舜,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禅让。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二十八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2、舜禅让于禹。
舜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3、西汉末年,汉少帝刘婴禅让于王莽,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6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
4、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禅让于曹丕,曹丕建立曹魏政权。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
5、曹魏常道乡公曹奂禅让于司马炎,司马炎建立晋朝并统一天下,即所谓的三国归晋。265年8月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
6、南朝: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宋武帝刘裕、宋顺帝刘准禅让于齐高帝萧道成、齐和帝萧宝融禅让于梁武帝萧衍、梁敬帝萧方智禅让于陈武帝陈霸先。
7、北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恭帝拓跋廓禅让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于隋文帝杨坚。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皇帝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但是偏偏都选择了最讲礼仪的禅让,也是极大讽刺。
8、唐高祖李渊禅位于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尔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9、唐朝末年,唐哀帝李柷禅让于梁太祖朱温。
因担心38 岁的唐昭宗有朝一日会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朱温下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掉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 岁的李柷为帝,是为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昭宣帝禅位,朱温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10、宋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周恭帝柴宗训禅让于赵匡胤。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后周宰相范质等人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11、 宋徽宗赵佶禅让于儿子宋钦宗赵桓。
赵桓,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之际,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宋钦宗。最终被金人俘虏、贬为庶人。
12、 清帝乾隆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弘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
(六)
《你不知道的“被禅让”皇帝的结局》说:
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后,刘裕建立的是南朝宋,不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这就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就是少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而南方则是汉人的朝代更替,分别为宋齐梁陈,而北方就乱的多,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轮番上演,最后统一北方的是隋朝,隋朝灭陈,进而统一了中国,好景不长,隋朝只传了两代,就被唐朝取代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段时间“被禅让”的皇帝的结局吧。
首先来看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被禅让,只有到了南朝陈,被北朝的隋灭亡,才没有继续玩禅让这一套。
在刘裕建立南朝宋50年后,厄运必然降临到他的子孙头上,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的士兵“误杀”。至于是不是误杀,大家自己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萧道成建立南朝齐大概20多年后,轮到自己子孙被禅让了,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萧宝融托他祖先的福,命运更加的悲惨,毫不掩饰地被萧衍杀死,萧衍的后代也没好到哪里去,五十多年后的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也是一样的命运,毫不掩饰地被杀死。
相对于南朝的干净利落,北朝可就没那么清爽了。
首先是在550年,东魏的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而高洋前期也算是个明主吧,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修建长城,但是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一岁(又说三十四岁),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
557年十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南北朝都发生了禅让,好像是商量好的,南朝是梁陈朝代更迭,而北朝则是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不过西魏恭帝元廓也没有好下场,被宇文护杀死。
这个时候的北朝同时存在的是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都不稳定,都发生了多次内部禅让: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高湛好酒及色,由于是内禅,所以并没有被杀死,但是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然而高纬也并没有振作,仅过了12年,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高纬和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死。
北周这边,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英主。他诛杀了权臣宇文护,灭了北齐,不过他却是个短命鬼,准备讨伐突厥的时候病死了,时年仅36岁,他的子孙不像他这么争气,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在578年即位,便沉溺于酒色,第二年宇文赟便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但是酒色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宇文赟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比他老爹更加短命。
而宇文赟的早逝,给了杨坚机会,由于宇文阐即位只有六岁,造成了主弱臣强,于是杨坚抓住机会,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而杨坚也是个狠角色,禅让的当年就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时年九岁。
众所周知,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在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被杀的可能性比较大,病死只是一个官方说法。
而且隋朝真的很倒霉,发生了两次禅让,在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
相比南北朝,唐朝的禅让大多数都是内禅!
首先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手足相残,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李渊终老。
而后就是,李世民的儿媳妇武则天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武则天让位,但始终没有实力和勇气杀死武则天,武则天最后病死。
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而到了907年,辉煌的唐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而朱温建立梁,史称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七)
谢选骏指出:禅让制度虽然充满阴谋,但毕竟是一种“政权和平转移”,引起的社会动荡较小。禅让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政治的流行款式,还与古代先秦的政治理想有关。
《尚书》中的《尧典》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道统神话(区别于原始宗教神话)的最重要的经典。《尧典》虽是伪书(伪《古文尚书》并因此从中分出一部《舜典》),但却发挥了积极的现实作用。它涉及的多层面内容跨越了夏、商、周三代,成书年代历经有周八百余年。因此,它反映着先秦时代中国民族的最深刻的一些理想。《尧典》以尧、舜两位“远古神祇——近古帝王”的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而尧与舜,恰恰被视为古代“圣人——天子”的典型形象。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天子”观念的原始内涵:
“稽(考)古帝尧,曰放勋。钦文明(文,除有“文明”、“章法”等含义,还指宇宙的秩序,如“天文”的“文”);思安安(蔡沈释“安安”为无所勉强、顺乎自然)。允恭克让(“克让”,指能够让贤引退),光被四表(光耀四方大地),格于上下(沟通上天与人间)。克明俊(“俊”,古上帝名,引申意为“大而突出者”)德,以亲九族(九族,指宗族、大家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指百官族姓、国家支柱)。百姓昭明(指社会政治健康),协和万邦(万邦,指大文化圈内的所有政治实体与自治单位)。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人民因天子而获得普遍的和平)。”
这些德行,有不少是上帝之子特有的功能如“格于上下”、“光被四表”等等。而开宗明义,展示的恰是天子神圣性:他谦恭地从明悟宇宙秩序中获得了启示,思想因而倾乎自然的节律。他忠于神圣的使命,但不眷恋世俗的权势,他的人格之光照耀四极,沟通神人两界……中国道统神话中强烈的世俗伦理精神,使天子获得了一种大自然能力,他不同于宗教神话中神格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天子的社会政治功能,大于他的神圣宗教功能。
天子对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影响,则被后来的儒学政治论(如号称“孔氏遗书”的《礼记·大学》篇),悄悄吸取了:“克明俊德被”被引申为“修身”,“以亲九族”伸发为“齐家”,“平章百姓”则是“治国”的原始说法;而“协和万邦”则是“平天下”观念的不那么战国味十足的措辞……儒家的创新之处仅在于,把天子不乏神秘性的“德”换成了儒士刻苦力行的“学”。《尧典》的道统神话在此被儒士们的政治哲学取代了。但此哲学理想,实有神话理想的澜源,殆无疑义。
天子,作为在天人之际“格于上下”的全能沟通者,擅长与天象的启示相感应,他以此调节人类的行为及其节律,以期顺天而应命。天子的创造,不在于个体的发挥,而首先体现为历法的创造及运用——“敬授人时”。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这一调合天人关系的基本创造,使农耕民族的生活得以“顺乎天时”、合乎自然,更能应付环境压力、生存压力。其次,天子的创造落实到调理大地的规划上——大地是人的生存空间,治理它,得使人的生活切乎地利。这在《尧典》中,具体化为天子尧对洪水的治理计划。最后,天子禹更以自己的才具出色实现了这一使命。
综合《尧典》给天子描述出的图式,可以说:
天子的头两个步骤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子是从自己对天意、天命的感应中再生的,他来自人民中。因此,他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也是“上升”的。
《尧典》对舜的兴起所作的描写,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天子舜生于逆境,发展了坚忍的美德和广泛的才能,最后经过神话式的典型考验,获得社会群体的承认,执掌神圣统治的权柄:
“谨(诚)徽(美)五典(即五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即总理一切事物),百揆时叙(秩序井然)。宾于四门(担任外交工作),四门穆穆(受到异邦的尊重)。纳于大麓(山脚,引申为旷野、荒山野岭),烈风雷雨弗迷。……正月上日(初一),受终(“禅让”)于文祖(尧)。在(察)璇玑玉衡(天文仪器或是象征天体运行的法器),以齐七政(日,月、五星)。肆(遂)类(特殊情况下的祭天之礼)于上帝,湮(神字旁——祭天之礼)于六宗(受祭的大神),望(一种祭祀)于山川、遍于群神。”
就这样,天子——这人类探索自然、协调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眼睛——经过离群索居的考验,终于握得了神圣事物(如祭祀上帝)的特权,成为直到人类群体活动的有力之手。
(我们记得,这与《福音书》上关于耶稣基督遭受魔鬼撤旦的诱惑,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记载,不乏相似。)
在《尧典》中,这只不乏神秘意味的手,大规模涉入一个新的领域——即着力协调人与家族之间关系、家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俗领域,修订历法、检查礼器(祭仪与礼仪中必备)和厘定度量衡(这象征为世界确立规范)、四出巡视、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并实施刑法,最后,逐次流放了四种危险的敌人:共工、欢兜、三苗、鲧。如此这般,天下大治。……
天子的社会事业与文化使命,不会因其世俗性的死亡而中断。尧死之后,舜的世俗化职能及社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因此,他成为道统神话范畴中的天子向政治哲学范畴中的天子过渡的中介。这样,天子职能中沟通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关系的一元,至少与其沟通国家与神、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元,等量齐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元越来越多地包括着前一元。“天理”越来越成为“人礼”的变相。
尽管道统化、历史化、世俗化程度如此之深,但在舜和他的“廷臣”如后稷(周始祖)、契(殷始祖)、皋陶、益、朱、虎、熊、罴、夔、龙等神话形象之间,仍然存有显见的演变关系。维系这些关联的核心力量是,一群“远古神祗——近古庭臣”受到道统的强烈吸引和内外压力的持续驱使,下降为人,充当“天子的仆从”,去实现“天之明命”。
中国历史文化的晨曦,就这样破开了它的浑沌态。
……
在现代思想看来,禅让制要比世袭制时髦得多,尤其是对全球政府而言。
有人把中共现行的僭主专政的继承制度叫做“禅让制”,也有人从共产主义的的军事民主制或军事寡头制的角度去观察之,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受了古代神话传说的框架影响所致。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