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0月6日星期日

谢选骏:錢鍾書的僞裝是要隱藏自己的文丐歷史

《钱钟书:一条世故变色龙》(网易历史综合 2012-05-26 )報道:


·钱既给蒋介石英译过《中国之命运》,又担任过《毛选》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组湘对钱钟书说:“你的著作里根本没有你自己!”


钱钟书。吴组湘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同窗学友。在一次同学会上,两位八旬的老人拥抱在一起,吴先生却说了一句冰冷的话:“你的著作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己。”


事后钱先生寄了一套厚厚的《管锥编》给吴先生:“我的书,你都没读懂!”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吴先生去世了,而钱先生成了一个活的神话。吴先生去世后,没有人敢质疑这个神话。于是,神话越传越神奇。据说钱先生曾在病房用蛋糕砸到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上,众人五体投地,这年头,谁不想上电视亮亮相?但我总觉得这些故事像是变了味的美酒,姜太公早就酿过了。你姜太公不愿钓鱼,也没有


人强迫你钓,你何必垂着敲直了的鱼钩整天坐在水边?


无疑,钱钟书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他并非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祗,否则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他何必拼命抓《毛选》英译本编委会负责人这根救命的稻草呢?钱先生字默存,然而,要是他真的保持沉默,他就不可能生存下来了。


大学者,除钱钟书外。还有陈寅格。新政权邀其北上任学术要职,陈氏却要约法三章:“不学马列,不参加会议,不见高官显贵。”如此不识时务,日后只能落得个悲惨下场。“‘读史早知今日率’、’‘读书久识人生苦’”,看透人世沧桑而不作乡愿之人,这需要阿基米德支起地球的勇气。


在《柳如是别传》中,我读出了陈寅惜的面貌音容;在《管锥编》中,我读到了密密麻麻的注释,而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其学问被称之为“钱学”。但从1950年到1956年,钱先生几乎没有文章发表。这六七年时间,一个大学问家怎能无论著问世?他在这段时间内做些什么工作呢?


在这段时间里,钱钟书先生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毛选”,郭沫若曾赞誉“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把“毛选”四卷准确地译成英文,是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谁能领衔担此重任,当然是非钱先生莫属了。


钱钟书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牛津大学留学生,其考试成绩名列榜首。他在牛津大学爱克赛特学院攻读英国文学。留学期间,牛津大学出版一套 “东方哲学、宗教、艺术丛书”,聘请钱钟书担任特约编辑,他是编辑组中惟一的一个中国学生。钱钟书的代表作《管锥编》中征引西方学者和作家达千余人,征引包括数种语言的著作1780多种。很多引用的外文是钱钟书先生凭他超人的记忆默写出的。由此可见他英文造诣的权威性。1950年,中央有关领导几次邀他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经过慎重考虑,他方应允。并非钱先生高傲,而实在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风险性的工作啊。这是关系到把毛泽东思想公诸于全世界的大事,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接受这一任务后,钱先生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他负责英文翻译、审稿、定稿工作,极端认真,一丝不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枝节问题。他家住北京西郊中关村,而工作地点在东城区,每天要坐车走很远的路。令人欣慰的是,以他的学问和能力,“毛选”四卷英译本,达到了“ 信、达、雅”。由于这项工作在当时具有保密性质,鲜为人知,而钱先生又从未张扬,很少有人知道“毛选”四卷英译本中饱含着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六年的心血与汗水。


1960年,他又参加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定稿工作。这个定稿小组的组长是袁水拍,组员有乔冠华、钱钟书、叶君健。袁水拍是文艺界领导、诗人,叶君健用英文写过长篇小说《山村》,皆一时俊才。而钱先生则脚踏中西文化,集学者、作家、诗人于一身,其作用可想而知了。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 1966年,“文革”中停止。直到1974年秋天,他们又开始工作,完成审定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工作。


英译“毛选”、“毛主席诗词”工作与博大精深的“钱学”可能会搭不上边,热爱钱钟书著作的读者应知钱先生曾为此而付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網文《钱钟书的英语水平并不咋地——御用翻译钱钟书副博士闹了一个大笑话》(USTC2)報道:


钱钟书在《围城》里竭力卖弄英语,肆意刻薄他人。但他自己在第一章就闹了一个大笑话。


钱钟书在《围城》第一章里写道:


"相传爱尔人的不动产(Irish fortune)是奶和屁股;"


对英语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钱钟书又在不懂装懂、信口乱说了。


其实,"Irish fortune"是个俚语(slang), 它的意思查查字典就明白了,很明显,"Irish fortune"是指女子的vagina or vulva(阴道或阴户), 与奶和屁股毫无关系。更贻笑大方的是,钱钟书望文生义, 把"Irish fortune"照字面翻译成"爱尔人的不动产"(实际上, "fortune"不能翻成"不动产",这里就不计较了),于是有了下面莫名其妙的说法:


爱尔人的不动产是奶和屁股。


Q:怎样翻译"Let's go Dutch"?


A:钱钟书很可能会这样翻: "让我们去荷兰"。


《钱钟书打架风波:仗势欺人,乱咬乱打》(张晨 南洋商报2000年3月31日)報道:


名作家、学者钱钟书在文革时期为住房问题,与评论家林非大打出手!钱钟书夫人杨绛最近撰文首次披露这起打架事件的始末。但是林非的太太对这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却另有说法。这事件的背后,其实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一桩中国"文革"期间的"旧闻"--发生在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名散文作家、评论家林非、肖凤之间的打架事件,最近经中国媒体披露之后,顿然成为海内外文化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事情起因于杨绛的新作〈"掺沙子"到"流亡"〉。自钱钟书1995年去世后,杨绛一直未有作品问世。但去年11月下旬,杨绛出人意料地在广东的《南方周末》以几乎一个整版、近5000字的篇幅发表了这篇新作。


杨绛的说法:钱钟书被欺忍无可忍


不久,中国权威的专业性文学报纸--上海《文学报》于今年1月底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披露了中国"文革"期间,钱、杨家里掺进了"沙子":一对"革命男女"。杨绛在文章中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项革命措施,让'革命群众'住进'资产阶级权威'的家里去。据我后来得知,这叫'掺沙子'。'沙子'其实只是需要住房的人,政治面貌和表现各各不同。"这对男女仗其"革命"背景屡加欺压,钱、杨一忍再忍。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双方大打出手。


按照杨绛的说法,钱钟书和杨绛事后为恐报复,被迫"流亡"达3年之久。杨绛文章中的"革命男女"指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新文学研究专家和散文作家林非,及北京广播学院教授肖凤。钱钟书和杨绛当时住的是中国科学院宿舍,共有4间房,朝南3间,中间是客厅。1966年8月中旬,钱氏夫妇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6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组织"革命群众"住进"资产阶级权威"的家里去,钱氏夫妇房子也被分掉一半。他们让出西尽头的两间卧房,留下面积略大一些的客厅和套间自己住。不久,另一家人便搬进去了,这家人便是林氏夫妇。


另一个说法:钱钟书"仗势欺人"


面对杨绛的指责,肖凤也在1月底的上海《文学报》发表长文〈林非被打来龙去脉〉进行了反驳。肖凤在文中说,"文革"中,他们全家三代4口人都住在一间仅10平方米的小屋中。当时的一名掌权的文学评论家看他们家实在太小,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搬迁到钱氏夫妇的住所。


其实,当时正值"文革"的"斗批改"阶段,整个单位都调整住房。在钱氏夫妇居住的这座4层楼的宿舍里,还另外搬进了十对中青年夫妇的家庭,即被杨绛称之为的"沙子"。这些"沙子"在"文革"结束后出现了好几个大名鼎鼎的学者,比如刘再复等。


肖凤在文章中认为,"仗势欺人"的是钱、杨夫妇而不是他们。事发后,钱氏向当时的一个高官,也是他"大学时代的一位伙伴"(可能是外交部长乔冠华或中共中央委员胡乔木)哭诉。在打架事件中,林、肖夫妇或被打伤,或被咬伤,但自始至终均未还手。事后怕遭迫害的也是他们而非钱、杨。肖凤还强调,杨绛品性不好,是"笑面虎";肖凤指钱家欺侮女婿,其女婿还是"造反派"头子。


对于这次冲突的前因后果及当时情形,除在杨绛咬伤肖凤、钱钟书用木棒打伤林非这件事上双方所言相近以外,当事人杨绛、肖凤各执一词。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事件的起因、打架的过程和事后的遭遇等方面。


较多的看法是:反映当年知识分子窘境


这桩"文革"中的旧闻曝光后,有中国文化界人士说:像钱钟书这样闻名遐尔的大家,像林非这样当年已崭露头角的评论家竟然都相煎甚急,大打出手,由此可以旁证近来一批新潮批评家的论断:20世纪中国文坛,没有什么作家有值得骄傲的人格,能让人从内心感到钦佩。也有人说,现在常读到官场中副手雇人杀正职、上司遣人害下级之类的黑幕消息,没想到两对文化人夫妇打架,竟然也下手极狠,差点闹出人命。这真是"人性本恶"。


但比较多的看法是:"打架事件"深深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从这历史的旧闻中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当年知识分子窘困的生存状态,当年人与人之间异化了的复杂关系。10年"文革"浩动令人疯狂,逼人疯狂--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雅士都难以例外。


人説——关于钱钟书的争议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钱钟书自己给自己造了这种神话,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埋头读书、同体制、同大众决裂的“学者典范”。这种神话本身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看——錢鍾書的僞裝是要隱藏自己的文丐歷史。否則,如何擺脫自願鉆襠貓醬兒賊(毛蔣二賊)的胯下之辱?

谢选骏:“告別革命”抄襲了“走出延安精神”

 

網文<“历史真相:《河殇》与《走出延安精神》▁▁纪念“六四民运”十五周年和“延安精神的祖国苏联”解体十三周年>(赵建国 2003年12月5日)報道:


今天,面对九一一事件开启的“恐怖战争时代”,健忘的世人好像淡忘了冷战和苏联帝国的垮台那一段历史。其实这相当短视。


由于中共政权的存在,冷战实际上没有彻底结束,搜集了国际共产主义残余势力如越南共、高丽共、古巴共之散兵游勇的中共政权,正企图结合苏共残余势力,先掌握住俄国,再徐图恢复,如破坏国际反恐战争,施展国际阴谋等。


因为说到底,国际共产主义就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种,支援国际恐怖主义,就是支援国际共产主义事业。


在这一特别的时刻,我们纪念“延安精神”的祖国苏联死亡十二周年,是很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的。回顾是为了展望。知道了苏联所哺育的“延安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也就明白了延安精神所主导的中共改革,到底能走多远,到底能不能走出它自己挖掘的致命陷阱。


一,六四、《河殇》与《走出延安精神》


一九八九年在北京爆发的六四运动,其有像其象征符号胡耀邦一样属于中共体制内部的力量参与,但是六四屠城的血腥却警醒了东欧的人民,七月八月九月直到十二月,一九八九年下半年,每个月至少有一个共产党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应声倒地!六四的鲜血没有白流──它汇入了消除社会专制主义的世界洪流,它必将在消除中国社会专制主义的民主运动中,警醒世人。


东欧和苏联极权统治的崩溃,是从六四屠城的坦克轰鸣中开始的。那麽,一九八九年六四屠城的坦克轰鸣又是怎样埋下伏笔的呢?原来是出于一九八八年播出的电视政论片《河殇》的呐喊。《河殇》激发了整个中国争取自由的全民激情;而镇压和平抗议的“六四大屠杀事件”,激起全世界人民的愤慨,冲倒了柏林墙,触发了东欧和苏联阵营的土崩瓦解。无怪中共喉舌《人民日报》要宣布,“《河殇》是一九八九年六四反革命暴乱的蓝图”。


电视政论片《河殇》是一九八八年六月间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有些读者可能还不知道,以前流行的《河殇解说词》,实际上只是《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在这之前还有一个更早的版本《走出黄河心理》(原名《走出延安精神》),作为《河殇解说词第一稿》。《河殇解说词第一稿》是《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的共同作者谢选骏先生,一九八八年一月单独为《河殇》摄制组写作的,共有六集。其主要内容后来纳入《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也是六集),尤其其中的有关黄河、龙、蔚蓝色的著名论述,被称为“《河殇》的象征符号”。而《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中有关长城的内容,则来源于谢选骏先生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和一九八七年出版的《空寂的神殿》(四川人民出版社)。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由于电视形式的局限,《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中的一些史学争议和政治争议,在《河殇解说词第一稿》(见《向东方》文集,一九九六年敦煌文艺出版社)是基本没有的。相对来说,《河殇解说词第一稿》侧重于学术性和文化性。


对比阅读《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和《河殇分镜头解说词》,是很有意思的。它提供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河殇》创造经过的具体轨迹。《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的第三集黄河心理的透析》曾经单独发表在《学术百家》杂志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并收入《龙年的悲怆》一书(三联书店一九八八年版)。而《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全文则收入谢选骏先生的文集《向东方》(参见(参见www.cn.geocities.com/xiexuanjun/2)。


《向东方》文集原名《为历史送行:走出“黄河心理”》,原定一九八八年冬季出版。“六四”事件以后,辽宁人民出版社单方面中止出版过程。一九九六年,该文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当代思想者文库”出版,改名《向东方》。由于谢选骏先生依然名列禁书名单,无法直接署名,只得匿名“疏野”出版。“疏野”取意为谢选骏先生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前在《光明日报》的书评专栏《疏野书评》。


二,《河殇》的原意是批判“延安精神”


电视政论片《河殇》在一九八八年播出之后,许多当事人不解,为什么三十年代的常败将军、鸦片旅(龟缩在延安地区专门种植鸦片贩卖到国统区和沦陷区坑害同胞、谋取暴利的八路军三五九旅,被中共宣传为“大生产运动”的样板)旅长、五十年代的新疆军垦首领、八十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突然对《河殇》大感兴趣,但是却用极为下等的语言四处辱骂《河殇》,直至指控“《河殇》的作者和我们共产党有杀父之仇”。 这种指控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的中国,都足以致人于死地。


原来,一九八八年五六月间在中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河殇》,其第一稿原来叫做《走出“延安精神”》,是谢选骏先生在一九八七年底到八八年一月间单独一人执笔完成的。后来考虑到政治敏感性,改名为《走出“黄河心理”》。


尽管该稿用文化批判的“黄河心理”取代了政治批判的“延安精神”,但是老狐狸王震还是凭借他多年来在新疆开办劳改农场、残酷迫害“思想犯”的看家本领,嗅出了电视片《河殇》依据《走出“延安精神”》的分镜头稿拍摄而成的异己味道。


一九八九年“六四”大屠杀之后,中共更把《河殇》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同时组织大批判班子,炮制《河殇百谬》等大批判文稿予以文革式批判。


但是,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 “六四”大屠杀虽然使中国的和平抗议者倒在血泊之中,但其残暴性却揭开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合理性。于是,正在开始解冻的东欧各国的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共产党的暴行。六月、七月、八月……十二月,从匈牙利到罗马尼亚,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著名的柏林墙也垮掉了,东西德国的重新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标志!再过了两年,现代专制政权万恶之源苏联,也在类似“六四”的连夜巷战中被起义的人民一举摧毁!暴君毛泽东的爷爷“列宁同志”以及毛的干爹史达林的铜像,也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六四”的鲜血没有白流!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二次用自己的鲜血,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获得了解放和自由(第一次是在二战中帮助东南亚人民从日寇获得解放)!


六四的烈士们,你们可以安息了!你们的英灵已经化合在世界历史的波涛中,滚滚向前!……


王维林只身挡坦克的肖像,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不屈服精神,是不朽的。


三,《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的故事


历史经常是充满偶然性的。在电视政论片《河殇》于一九八八年六月播放之前半年,在谢选骏先生单独为河殇摄制组撰写的《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二集.二元归一》(参见《向东方》文集,www.cn.geocities.com/xiexuanjun/2)中这样写道:

“中国,这是一个濒临西太平洋的国家,它雄踞欧亚大陆的东部,一举囊括了绵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腹地。这个无法选择的命运,使它注定受到两股力量的竞相吸引:它在内陆的安详与稳定,和海洋的奇异与激情之间,踯躅徘徊。”


“远在地中海的航海文明兴起以前,太平洋上就活跃着一个古老而有活力的航海文明。”


“中国古代的统治文明起源于内陆,但中国文明的整体则包含着丰富的海洋生活成分。殷商时代通行于中国的货币,就是海洋生物的贝壳。早在仰韶时代,酋长的墓室就由拼组成龙虎图案的贝壳来装点。可以推测,为了保证这种货币供应,在当时的殷王朝统治中心,即现今的黄河中游一带与大海之间,已存在固定的商路。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的中国哲学家庄周,曾经在一篇题为《秋水》的作品中表现了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性格上的差异。黄河的河神名叫河伯,秋天涨水的时候,他看到黄河之大与天下之美都包容于己了。狂喜之下,他尽情漂流直抵大海。等他看到大海的博大,茫然自失。随着他的叹息,大海的主宰北海若出来了,对他说:不能和井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只知道自己的小小地盘;不能和夏天的虫子探讨冬天的冰雪,因为它除了自己的时代,便一无所知;也不能和专业学者去谈论真正的哲学,因为他受到知识与教育的局限。而今天,河伯你终于冲决了河道的壅塞,得见大海的宽宏博大。当你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就毅然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宏伟的境界……”


所以当时中共的文丐们要据此批判说,古代哲学家庄子与他的河伯,也是“极端崇拜西方文明”、鼓吹“逆向种族主义”和让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就是极为荒谬的了。


再请看《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二集.二元归一》:

“秦汉时代的中国龙,有五种基本的颜色:北方有黑龙,东方有青龙,南方有赤龙,西方有白龙,中央有黄龙。而明清以来的定式,使黄龙成了至高无上者。但黄色的历史性胜利,内陆文明因素对海洋文明因素的绝对控制──则是以整个民族的衰败,为代价的。……中国的躯体是黄色的,但心灵却受到蔚蓝色的召唤。千百年来,它正是时时想挣脱这矛盾的羁绊和纠缠,而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绵延最悠久的内陆文明。”


中共文丐就此引申论断说,秦汉时代和更早的蓬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因素活跃的中国,是数典忘祖的、“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附庸国”,显然是“文革逻辑”──那时,中共是把“封”“资”“修”拿来一起批判的,除了炫耀自己和“领袖”的无知以外,几乎一无所长。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四集.两种选择》(参见《向东方》文集)则更为深入地讨论过中国自己的蔚蓝色文明(而不是什么“西方的蔚蓝色”)的来龙去脉,并预言它的历史命运:

“距今五千年前,代表中国文化主体的华夏民族,从中国西北部迁徙而侵入中原,尔后再次第进入东部沿海地带,他们是大陆文化的代表。与此相对,原先居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土着民族,因为生活在亚洲地中海沿岸,他们的文化,也就富于海洋文化特性。”


“中国大陆内部,自古以来就有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争。这除了有许多考古资料可资证明外,在神话等古文化系统上亦有若干证明,其结果显为‘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相反力量的逐鹿,增进了早期文明的活力,并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例如,秦朝统一中国,也就结束了北部亚洲地中海(这以台湾岛为界,台湾以北的中国海叫‘北地中海’,台湾以南的海叫做‘南地中海’)区域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斗争:其结果,是以秦为代表的内陆文化的彻底胜利。”


“战国时代的楚国和齐国,曾是强于秦国的‘世界大国’:无论是齐文化还是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中国海洋文化特点。但最终统一中国的是来自内陆腹地的骑马民族的力量。只是秦的统一,并未永远结束中国内部的海权与陆权之争,而是掀开了新的一页:亚洲地中海南部的海洋文化,和亚洲北部内陆强权的斗争。这时,形势从北中国的东(海洋文化)、西(内陆文化)之争,转为整个亚洲地中海区的南(海洋文化)、北(内陆文化)之争,其表现形式就是秦朝向楚国以南的百越地区伸展势力并最终殖民同化。”


“始皇的内外对调移民,隔绝海外交通,是大陆文化对于海洋文化所实行的消极海禁政策。秦的政策,在明清时代的海禁政策中,也得到了再度的认同和延续。”


“在中国的大地上,蔚蓝色并未从此完全消失,它不过是在黄色的强权重压下,暂时隐退了。中国的历史一再表明,固执于闭关自守的黄色,与主倡走问世界的蔚蓝色,是始终并存并互相角逐的。”


批判“河殇的蔚蓝色”为“逆向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代言人”的人们,难道可以把楚国和齐国抵抗秦始皇的征服、甚至把项羽和陈胜吴广为代表的沿海地带起义反秦(反抗来自黄土高原的野蛮征服,不论它是西戎精神还是延安精神,不论它是秦始皇之法还是毛泽东思想)的抗暴活动,一概归结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吗?


事实上,《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呼唤的蔚蓝色,是中国的蔚蓝色,而不是日寇走卒王小东和他的主子山本五十六的蔚蓝色,更不是西方殖民主义的蔚蓝色。 所以《河殇》日文版的翻译者曾经亲口告诉谢选骏先生,他认为“《河殇》有大中华主义的倾向”,也就是中华民族主义的倾向,他解读,《河殇》鼓动中国民族要放弃长城时代的防卫退缩、采取外向型的海上扩张政策。


正如谢选骏先生在《王小东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http://cn.geocities.com/xiexuanjun/LS/Dw.html)所说的,这就是王小东所崇拜的山本五十六的故国的汉学家的看法;这和所谓“民族虚无主义”的左帽,显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河殇》有好几个日文版,为什么?因为日本人已经对《河殇》号召中国人要走出黄河的局限、不要再躲在长城后面任人宰割的呼吁,深感不安了!日本人,显然比王小东们这些到日本去求学的中国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勇敢走向海上扩张的那一天,就是永远结束日本对华威胁的的日子了!那一天,南京大屠杀的的血债,将被偿还。


虽然“蔚蓝色”的主题在谢选骏先生撰写的《河殇解说词第一稿》(以下简称《河殇第一稿》)中占有主要地位,但它本来不是压轴戏;原来第一稿的《第六集》谈的是环境保护和知识份子问题!


“知识是一个民族自新自强的有力手段,而知识份子往往就成了民族复兴运动的有力前锋。纳粹德国灭亡波兰的计划凸现出了一个手段:要毁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它的知识份子。这正如要奴役一个人,必先麻痹他的思想意识。”──这难道不是在暗示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列主义的“木马计”,历来借用“政治运动”的名义,对中华民族所发动的歼灭战?


“有人把知识份子问题简单理解成‘知识份子脱离实际’或者‘知识份子打击知识份子’。这显然是不对的。但这也多少含有一点真情:知识界的骚动,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动汤、混乱甚至最终解体的伴生现象。”──这难道不是对八九民主运动的准确预言吗?


“中国人的自信,就在他敢于吸取一切异己的力量,然后再使之同化于己。” ──这难道不是由衷期待中国民族即将摆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奴役吗?


既然听命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买办和思想买办们们没有力量“吸取异己的力量,然后再使之同化于己”,当然就只好走上“要毁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它的知识份子。这正如要奴役一个人,必先麻痹他的思想意识”的宿命道路了。


四,故事背后的故事

《河殇》播出不久,一九八八年十月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回归祖辈的文化──访谢选骏》一文,明确提出: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西方文化,我们都是作材料性的吸入,而不是作结构性的模仿。我们回归祖辈文化,是作为‘现代人’的回归;我们吸入西方文化,是作为‘中国人’在吸入。材料可以利用,但结构却要我们自己创造。我们既独立于西方文化,又独立于传统文化,这样我们才有极大的自由。我提出回归祖辈的文化,只是想为重建现代中国文化找一个‘胎盘’,一个自由度和依托力结合得较适中的文化洞窟;至于‘婴儿’的成长,各种养份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回归传统只是一种工具和形式,目的和内容是让中国一百五十年以来的复兴之梦成为现实,其结果是传统文化这株老树在现代长出新枝、开出新花!以向世界其他社会提供某种他们所需要的但又无法生产出来的东西。”


具体来说:“我说回归祖辈的文化,中国是回归到秦以前的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社会心态是年轻的、文化精神是朝气蓬勃的。这种文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日新其德’。战国时七雄并列,社会是多元化的,机会是均等的,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大家都想统一中国,谁能招揽人材,谁能给新的文化因数以丰润的土壤,谁就有强大的竞争力:人们的主体意识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义务与权力之间,都是双向交换的,‘士为知己者死’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此地无法施展的才能,可以发挥到别处去;每个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都很强烈,与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相伴生的就是‘献身精神’。先秦文化的这种特征与秦至清‘长城一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祖辈文化。而秦至清的长城一统文化则相当于‘父辈的文化’,近代反传统主义的矛头所向即是父辈文化的僵化。代表先秦文化精神的《周易》上的那些精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感奋不已,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参见http://www.geocities.com/xuanjunxie/BJ/54.html)


据谢选骏先生《就王小东关于〈河殇〉的疑问谈〈河殇〉的内情》(http://cn.geocities.com/xiexuanjun/LS/Dw2.html)回忆,早先,谢选骏先生曾经考虑以“巨灵”来为电视片命名。因为“巨灵”是黄河转折处的一个著名典故。


相传,巨灵是巨神,是主导黄河的河神,他主导奔腾的黄河,在征途中劈开挡住道路的雄伟华山。(见《水经注.河水》)。《晋书.左贵嫔传》对此记载说“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灵导流,河渎是经。”古代诗人则赞叹他说”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赵彦昭《登骊山》诗)


当时,谢选骏对《河殇分镜头稿》的另外一位合作者王鲁湘说,“巨灵”不仅象征了黄河那恣肆无情、吞没一切的性格,也传神地活画出了中国专制主义目空一切的血染的风采:黄河,很像《史记.秦始皇本纪》御前会议里飞扬跋扈的秦始皇: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诰’,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专制主义者十分注意创立新名词,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参见谢选骏《就王小东关于〈河殇〉的疑问谈〈河殇〉的内情》,

http://cn.geocities.com/xiexuanjun/LS/Dw2.html)


在秦始皇的这一片段身上,难道我们看不到文革毛泽东的影子吗?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等等对于秦始皇的描述,显然被借用来批判中囯共产党残民以逞的专横跋扈。然而,这种伟大的横暴是以牺牲民族活力为代价的。所以在电视片《河殇》第一集,轮到谢选骏出场,他就专门批判了专制皇帝的黄河性格,其实是专门批判了中囯共产党的延安精

神。可惜中央电视台的政治嗅觉和王震一样灵敏,大笔一挥,成为虎头蛇尾。


谢选骏还指出,黄河皇帝(延安精神)的横暴性格,也是现代中国种种苦难之渊源。用“巨灵”作题,可以较好表达我们对黄河文明的反思,是积极面的画龙点睛。等到他说完之后,王鲁湘受到启发,突然由此想到,那麽用“河殇”来命名岂不更好?因为黄河的巨灵,千百年来已经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国人。(参见谢选骏《就王小东关于〈河殇〉的疑问谈〈河殇〉内情》,http://cn.geocities.com/xiexuanjun/LS/Dw2.html)


如《河殇第一稿-.第五集.历史、民族、“图腾物”》这样写道:

“黄河,既是中国历史的厄运,又是中国民族的幸运。在早期,黄河所培育的黄土地带,使中国古文明得以‘早熟’。因为它松软,宜于原始的木质工具进行农耕的开发。因此,早在新石器时代,那里便发展了农业文明。而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由于青铜大都用于兵器和礼器,原始的农民依然用木具耕作,因此培育中国早期文明的基础,仍是黄土地带。因此中华精神文明的水准之高,与当时生产工具技术水准之低,形成令人惊诧的反差。


同时,精神文明的上层建筑早熟,又使得文明的基础设施(技术)的薄弱状态更为突出。这不仅有碍于基础文明的自然发展,还以沉重的负担,窒息了这一发展。 这也许可以部分地解释中国文化中那些引人注目的特殊性,如崇道崇德而抑器抑术的倾向。原先,黄河上游的黄土地是更适宜于游牧而不适宜于农耕的,因为那里的降雨量较低,而土质过于松软,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但是,农耕的西渐进程一旦开始,便不可阻挡了。人们必须得在这片不再适宜耕作的士地上(只有极小部分的例外)苦苦挣扎,以求得延续。从此,早期的财富成为一项摆脱不掉的负累。


黄河代表着一种自然力,但这绝不是一股普通的自然力。我们知道,人所创造的文明,具有一种抵御自然力、甚至驾驭自然力的基本;因此,随着文明的发展,随着人对自然力进行利用的不断提升、方法不断增多,一般说来,自然力对人所构成的危害,会发生递减现象。但是,黄河却是特殊的自然力,这突出表现在它对人类的危害是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呈现相反的即递增趋向。如果我们把人的文明发展简化成‘游猎游牧方式’、‘定居农业’、‘工商业文明方式’等三段式,来检验黄河对人类危害递增异常现象,情势就甚为明晰。


在早期的游牧游猎生活中,原始人逐水草和动物群落而走,不断变化自己的生息之地。这时,黄河的洪灾对他造成的危害尚为有限。因为洪水来了,他可以逃走。到了中期即定居的农耕时代,人们已相对失去了自由迁移的机会,他对土地的投资和依附同时增加了,无法轻易离开自己的固定家园。


因此在黄灾面前,他使失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的通途。逃荒的农民,不可与游徙的猎人、牧民同日而语,因为他已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甚至失去了生活资料。但在黄河的压力下,农民的逃荒却几乎成为一种日课。


根据同样的理由,在近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中,黄河的危险性也与工业投资的增加同比例地上涨。现代文明,还无法提供有效的根治黄河的万法,它最多只是把黄河决堤的危险延迟,但同时,却在无形中增大了危机总爆发时的破坏能量。”(参见《向东方文集.河殇第一稿》)


显然,这里对中共假借工业化大肆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做法,提出了警告。


紧接下来,“与现代文明不能有效控制黄河的情况相反,工业却在黄河流域投入越来越大的资金,这无异于把黄河威胁的物件扩大化了。其结果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现代工业人,比过去的农业祖先更脆弱。当他受到黄河泛滥的打击时便显现出来了。


一个证据是,人们常用人工决堤的方法,把黄水的泛滥从城市引向农村,或从发达的地区引向贫困地区,以此来减少总体损失。这一处治方法的施行,表明文明人类确实受到洪灾日益增长的威胁。所以,人们牺牲落后地区,保护发达地区。


黄河是‘缺乏自制力的怪龙’。确实,只要你见过黄河那狂放的水势、惊心动魄的呼啸,就会同意这一看法。会同意说,‘中国龙的原型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


从形态上看,黄河与龙有许多近似,它们的性格都是不可预测的暴虐,它们的身姿都是蜿蜒曲折的,它们的态度都是盛气凌人的……现代学者们常常纵论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但他们是否做过一些横向的比较呢?其实,中国人所崇拜的龙──占统治地位的精神象征──就大大否定了这种关于人文主义精神表现的假说。因为龙并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而是一种自然力的超人象征,是一种与人对立却迫使人屈从于它的神秘势力。也就是说,崇拜这异己力量的人民,不可能是一种充满自信的人民。”(参见《向东方文集.河殇第一稿》)


这里则是以“龙”来指代“红太阳真龙主席”,以“崇拜这异己力量”来指代中共大力推行的个人崇拜。


下面这一段的隐喻性更为明显:

“民间节日,是很能体现民族精神的。节日庆典饱含了集体意识和传统思想,例如,流行我国各地的民间节日的庆祝活动中,舞龙和龙舞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现在,随着华人向世界的流散,龙舞和舞龙也被带到天涯海角,成为华人社区生活的一项标志。不论海内外,舞龙和龙舞都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就透现了我们以上分析的‘黄河心理’。


首先,舞龙和龙舞是一种原始的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里,个人的性灵被淹没了,你必须按照一-律的节奏和姿态去活动。甚至连欢乐也必须一致,不得有半点差池。其次,随着个性的压制,人凝固为某种异已力量、异化象征──龙的从属。随着龙舞达到高潮,在鼓乐齐鸣中,在万众欢腾的假面下,人也就消失了。一个巨型的,与人对立的怪物,取代了人。而耸立在地平线上,并化人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了我们文化的样板甚至社会理想的‘图腾标志’。就这样,几千年以前的原始象征,至今受到文明人的祀拜。” (参见《向东方文集.河殇第一稿》)


这里的“舞龙和龙舞”,是暗示中共土八路进城狂欢的“扭秧歌”。“黄河心理”是暗示“延安精神”,“龙的从属”是暗示“广大革命群众”,而“一个巨型的,与人对立的怪物”,则是暗示“血淋淋的大救星毛泽东”。


确实,在中国大陆的具体环境下,那时和现在都是只能走这么远了。如有为大胆的突破,肯定锒铛入狱,哪里会有发表出来的可能!


下面就是具体的说明了:

“受到崇拜的龙,不是个死摆设,而是统治力量的符号,也是奴隶心理的象征。就前者而言,它代表一个无限的威灵;就后者而言,它倾注一片无言的顺从。” (参见《向东方文集.河殇第一稿》)


既然不是死摆设,就是迄今依然在统治中国大陆人民的红色恐怖的无限威灵了!


下面一段,更是奇妙的、对于六四以后直到今日的中国大陆的人民精神具有预言性的描述:

“黄河的不可制服的存在,对人是一项灾雅。但人是奇妙的,他从来就不是被动地承受灾难的生物。他会奋起反抗,甚至在反抗无济于事而只能招致更大不幸时,他也不会停止作为。他的努力转向了:奴隶状态把抵抗行为解释成了一桩愚笨的事,而把屈从化为一项美德,以此来安抚自己受到彻底伤害而无法复原的心灵。于是,‘自尊心’被发明出来了。人,是个体的人。因此集体主义的终极含义,最多也只能是:‘在集体中寻求自我’。


与此相应,人是有尊严的人。因此,人类彻底的、由衷的屈从形式,也只能终极地体现为‘在受到崇拜的物件中,寻求被迫崇拜的自我’。也就是说,崇拜和信仰,成了人类自尊心的最后防线。凡是有崇拜和信仰的地方,就说明人的自尊心已经无法再行退避了──在这防线后边,绵延着那良心崩解的荒芜状态。对一个彻底的非信仰者(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需要强盛的体魄作为后盾)来说,任何信仰和崇拜(哪怕是唯物主义形式的)无异于软弱的表现,是失却自信后的托庇。对一群需要一起合成某个组织机体的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在组织与教条中,找到了安慰。’也就是说,受到此种慰问的人,是在组织化信仰加崇拜仪式中,捡回了变形的自我!” (参见《向东方文集.河殇第一稿》)


这里所说的“自尊心”不就十分类似现今人们所说的“爱国贼”吗?


这种批判是所谓“民族虚无主义”吗?当然不是。这是在批判民族的奴性,因而说是“奴性虚无主义”更为恰当。它等于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能永远屈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规定的奴性框架之下的!


五,中华民族要突破长城的限制,进击全球正如一位《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的合作撰写人说的,“《河殇》中关于黄河、长城和龙的议论,都出自谢选骏的手笔。”(《〈河殇〉创作群今何在》,多维周刊2000年6月9日,总第 2 期)凡此都见于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的《空寂的神殿》(四川人民出版社)。而“蔚蓝色”的提法则赫然见于“河殇解说词第一稿”《走出“延安精神”》中。如此就构成了“河殇的四大象征”──龙、长城、黄河、蔚蓝色。《河殇分镜头稿》的合作者远志明先生和苏晓康先生都在他们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


查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第八章.反思的余论之六:〈坊记〉、〈大禹谟〉与“长城精神”》一节(也是全书最后的话),谢选骏先生写到:

“在遍布全球的内陆式伦理社会中,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最为彻底世俗伦理的形式。它采取了直接的人文形式,而非间接的神权形式。尽管它在本质上限制和压抑人的欲望和个性,与希腊式的人文主义、现世主义有方向上的不同──但却摈弃了古代世界通行的神权政治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文化心理分裂的结果之一。


中国古代的‘礼教’文明,是‘内陆防范型文明’社会的典型产物。礼的根本作用,即在于‘防’。《礼记·坊记》开篇明义地写道:‘君子之道,辟(譬)则坊欤?坊(动词,同防,意为提防)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防淫,命以坊欲。’作者用‘坊’来比喻自己心目里民族传统中人类的防范心理。‘坊’作动词解,有规范、遏制、固定的意思,但无引伸、刺激、变更之义。


从精神实质上说,‘坊’是消极的,是防范型社会的理想。它把‘防范恶’置于‘开拓善’之上。它认为:‘恶’是不能用‘善’来抵消的。‘恶’一经铸下,便无可挽回。因此‘防范恶’成为最高的理想。至于善,相形之下反倒显得可有可无了。善,仅仅被理解为无恶之境。‘坊’,把‘不足’当作最大弱点,是求稳妥、怕冒险的心态在作祟。而当旧心理看见新事物时,首先是注意到它的‘不足’。因为新事物的‘不足’总使更多的人们对它感到更不习惯。‘不足’之外,最大的毛病被认为是‘逾’,即超越既定的规范、方针。干份外事是‘逾’,走新路也是‘逾’,凡此种种,都属‘恶’,都在防范、抑制、杜绝之列。”(参见http://www.geocities.com/xuanjunxie/SJshenhua)


这里所指控的,其实是毛派份子的清教主义。正如谢选骏先生在《光明日报》一九八八年十月六日发表的《回归祖辈的文化》所言:


“问: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存在腐败现象,意识形态也有陈腐观念,它们阻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人把这些腐败现象和陈腐观念说成反封建不彻底的结果。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我对这种看法持保留态度。在中国传统中,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一致的;而我们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却是实际做法和意识形态相矛盾的表现。比如,我们在思想理论上提倡高度民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搞官僚主义和家长制;我们在思想理论上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制度中却又给以权谋私留下不少可乘之机;传统中国社会搞乡绅自治,追求稳定,而我们是运动接连不断。最典型的是‘文化大革命’,人人斗争,人人自危,父子分裂,夫妻反目。西方有学者把我国建国以来的许多极左做法,归结为清教主义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影响。我则认为这是人欲的恶性膨胀和‘反文化综合症’,它们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并不密切。 ……


问:长期以来,‘民族主义’似乎已成了贬义词。您说‘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秦以后的‘天下意识’以及现在人们常挂在口头上的‘世界公民意识、球籍意识’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天下意识’是秦实行长城大一统的产物。做‘天下之民’,在国家强盛时唯我独尊,不思进取;而在国家衰弱时,便流于‘阿Q心理’,它的核心是荣辱不惊、反应迟钝,缺乏日新精神。而民族主义和做‘国家之民’,则是锱铢必计,争强好胜。当前,我们要当好世界公民,保持球籍,要在国际交往和国家事务中有地位,必须先具备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通过竞争和献身,使国家富强起来。不错,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有狂热和非理性的一面,但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起飞时,这种狂热和非理性却常常是需要的。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人作为‘天下之民’的好梦,现在我们要补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课。举个很小的例子,如果每个人都有‘国家──民族意识’,那麽目前在和外商谈判时的许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就可以杜绝了。”(参见http://www.geocities.com/xuanjunxie/BJ/54.html)


这是《河殇》播出仅仅三个月后的“声明”,意在澄清对于《河殇》的种种误解。作为显然的对中共政治的直接批判,在当时则是十分大胆和罕见的,由于发表在当时知识份子和青年学生最经常阅读的《光明日报》上,对仅仅半年以后兴起的八九民主运动”,发挥了直接作用。


六,《河殇》的先行思想《神话与民族精神》

正如前此两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业已宣说的“河殇思想”──“长城精神的批判”所说:

中共意识形态“这样一种老态龙钟的价值观,扼杀了文化的生机。它无孔不入地浸逼到人的灵魂,斩尽杀绝一切萌芽。它在古代的体系神话中,已有早熟的老化表现,这就是中国神话中特别强烈的伦理至上观,以及恪守正统的古板思想。如原始的‘天命’思想,本来不无许可.追求社会政治变革的积极精神,但由于它并不具有海洋式多元文化的内涵,由于它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终于在封建社会走势、僵化的总趋势中,日趋泥古,成为正统思想的堡垒。‘天命’,成为既定秩序的辩护士。天命,坠落了。


‘天子‘,被专制暴君窃取为专用代词,它朴素的内质已被人遗忘了。

《书经.大禹谟》(伪书,但不乏传说内容),有一段话宣布了神话式的社会


理想,其代表性不亚于《礼记·礼运》篇里的大同论:

‘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嘉言罔攸伏’──似乎近于言论自由。‘稽于众,舍己从人’──近乎广开言路与民主政治。‘不虐无告,不废困穷’──近乎社会正义和社会福利的思想。‘惟帝时克’──指出这一理想合乎自然规律,是在上帝庇佑下实现的。好像很接近西方式的社会理想,甚至等于基督教。


然而,其中‘野无遗贤’之说,却泄露了专制社会的天机。这句陈套,几千年来反复出现、并变奏于各种繁多的社会政治著作、通俗演义小说和历史戏剧中,成为对帝国政治清明的最高赞颂。但它背后,却隐藏着独裁政治的文化一元论。


‘野无遗贤’、‘礼贤下士’,是说要把一切有才能的人都网罗到朝庭里,其动机与其说是珍爱才智、宏扬拓展文化,毋宁说是为了稳定统治者的秩序──控制一切有活力的人。这样,即便汇集了各方人才,但把他们充塞到刻求一律化的朝庭,实则更为彻底地堵死了文化多元发展的通道,是对文化创新的‘釜底抽薪’。


这一神话式的社会理想,很可能是对西周‘学在官府’制度的回味。所幸,这个网罗才智烩于一锅的计划,实行起来不免打了很大的折扣,否则中国文化早就面临‘大萧条’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巨人──诸子──的活动正是基于对这一理想的破坏。诸子的‘恶’,促进了先秦文化的大发展。


由这基本的歧异入手分析,则不难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理想与近代社会理想相去遥远。它是典型的防卫型理想──把各种见解和贤达之士内缩于宫廷,通过社会慈善的姿态来凝聚国力,而不以创造力开辟文明的领域,以外扩的热情到异地去搜寻实力。


中国上层文化的这些特性,是其生存处境的特定产物:

‘关于黄河下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严重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阿·汤因比《历史研究》,索麦维尔节本上册,第92页)


气候和地势对神话与文化民族精神的影响,不限于色调一类的皮相,而足以促成某种气质。说到底,人的生产活动是针对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处境(包括气候、地势等地理因素)而发的,而人的经济生活方式,则受到地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交叉作用的制约。


隋唐之前的古代中国文明的整个重心一直座落在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流域。隋唐以后,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但政治军事中心却滞留在北方,且不是洛阳这类中部的城市,而选择了北京这个边境战略要点。经济文化与政治军事的重心相脱离的态势,造成了物资运输上的严重困难,肩负着‘南粮北运’任务的‘漕运’(通过大运河)繁忙之至,耗费极大。但两个重心相分离这一事实,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最大原因即在于:自然地理的气候条件发生了严峻的变化。


有史以来,中国北部即处于一个持续而缓慢的干旱过程中。其间不乏‘回潮’时期,但总趋势是,许多古代著名的北方河流,渐渐干涸得滴水不见,仅剩下沙石累累的河床枯卧世间。这个自然过程,对东亚大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投下了长长的阴影。首先,气候的干旱和草原周期性的枯萎,迫使漠北游牧民族南侵,对中原农业地带构成经常的威胁,并不时带来毁灭性的入主。根据历史记载,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大侵袭,大都是紧紧伴随着严重干旱、草地干枯,牲畜大批死亡而开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而在中国、中亚、印度、中东、欧洲等农耕地带,受到欧、亚北部草原势力侵袭的时间表上,往往呈现同步性。如匈奴、突厥、蒙古等部族的大扩张,就是在同一世代里先后向不同方向进行的。当然游牧人要组织一次成功的大规模入侵,离不开强有力的头领和精明的组织者,但其原动力却是饥饿,和造成饥饿的灾难性气候。


其次,干旱使农耕人面临双重压力:

一,游牧人的入侵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每一个建立在农耕地带的王朝;甚至是出身于游牧部落的,如北朝和五代的主要几个政权,以及辽、金、元、清等诸朝,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防卫问题:遏制尚未南下入侵的新的游牧势力继续南下。北魏拓跋氏政权大力推行汉化改革,阻止同族鲜卑人继续南下,结果引起六镇大起义’。这些例证,说明在我国历史上,‘民族斗争’只是问题的表面,实质是农耕人与游牧人因干旱压力争夺土地(即‘生存空间’)的斗争。于是中原人有不断南移的趋势,先是往东南沿海地带和岭南地区迁移,到了明、清以来进而飘浮过海,移民南洋…… 综上所述,即可知道,中国内部,从来就包含着游牧与农耕这二元的生活。


一部中国史,写满了有关两方面时而斗争、时而妥协、时而和平共处的内容……。在这种意义上,‘万里长城’只是中国文明五方范围(中原、北狄、南蛮、东夷、西戎)内的游牧人与农耕人,在历史上的临时分界线,而不是中国文化圈的边界’。因此这条分界也是不固定的。


明代的长城与秦代的长城即南北错落相隔一、二百公里之遥。鄂尔多斯草原,现在是游牧区,但考古学者,已在那里发掘出了秦汉时代农耕社会的遗址,表明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明代长城比秦代长城靠南,并不象通常假设的,是由于明朝的国势不及秦朝强盛而是用一个实例说明了:随着华北地区的日益干旱化,游牧地带自然地整个南移。游牧与农耕的界限──长城──因而同步南移了。


修筑长城,因此也成为东亚农耕社会一个重要的防卫手段。长城因此也被视为民族的象征。今天以长城命名或作商标广告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主要有三:

(1)长城历史悠久。两千三百年以来历尽沧桑,为我国现存的地面上最大的古老建筑。

(2)长城工艺伟大。是从月球上唯一可凭肉眼能见的人造物。尤其在工艺能力相对低下的古代,我们的祖先造出如此巍峨的奇迹,而令今人叹为观止!

(3)然而,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长城的精神’与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相通,即‘防御思想’。长城,不带进攻性质,完全着眼于防卫。在历史上,只要入侵的游牧势力一旦离开长城脚下,长城的军事价值就只剩下心理方面的了──它提供了一道抵御铁蹄践踏的心理‘堤坊’。


渐渐地,在民族的内心深处,便相应形成了‘长城精神’。长城,不仅成为我们的物质象征,也成了我们的精神象征。‘长城精神’的一般特点是:长于保守,拙于进取;注重防卫手段,缺乏出击精神;推重道德,轻视效率;安贫乐命,不冒风险……与欧洲航海民族(从维京海盗到英语民族)的海盗精神’”正好相反。‘坊’在文化上的含义与‘长城’同属‘防卫型’,各自漾溢着”防患于未然”的古老智慧。所不同的仅仅是”防”的物件:‘坊’所防在内部,用以维持等级制度,巩固统治权力和既定秩序;‘长城’所防在外部,用以抵御异族入侵,尤其是区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样式。


长城的修筑和防御思想的胜利,合乎历史条件造成的情理’。看一眼地图便不难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中原”,基本上是一片冲积平原。在面对欧亚大陆广袤、纵深的腹地中经常喷涌出的游牧人压力时,它基本上无险隘可守。此外,由于农耕技术的限制,它也难以去垦殖气候寒冷、干燥的草原地带。故而,只能死死抓住已有的农耕区域这一生存空间。这便是修筑‘万里长城’的根本原因。


在古代中国东商沿海,并不存在强大的海上文明的势力,等到阿拉伯人、印度人、欧洲人相继东来时,我国文明的内陆气质早已定型了。它只注意来自陆地上的危险,对海上的威胁则视为‘癣疥之患’。满清要员林则徐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他曾断言,英国的海上入侵只是小小的祸患,而陆上的俄罗斯才是对中国的根本威胁。


从总体看,古代中国农耕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与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极为相似:都以一、两条大河的冲积平原为主要生存空间;都要防卫和抵御周围游牧人的侵扰、攻击甚至征服。在受到的压力上中国与埃及相近似。埃及这个文明古国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西部沙漠中的古代利比亚人(他们金发碧眼,不像现代北非的含族柏柏尔人)。正如针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压力,主要来自北方草原。但两河流域却是一个四冲之地”,在它的东、北、西二面,都面临压力。历史上,两河流域曾数易其主,各民族轮番统治不下十余次之多(从六千年前苏美尔人、经历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马其顿人、伊朗人直到今天的阿拉伯人)。古今历史上最成功地抵御了异族势力的侵略和同化的民族,还是要属中国农耕民族。无论古埃及还是古巴比伦社会,都以宗教意识妆扮起来的神权政治占统治地位,与中国古代伦理政治形态不同。对于抵抗来自游牧人的压力及征服,现世意识支配下的伦理政治,较之宗教意识支配下的神权政治,效率更高。所以,埃及、巴比伦的文明早已毁于异族征服,唯有中国文明得以延存。此外,汉字的规范力量,中国政治地理上相对与世隔绝和自成一体,也为闭关自守创造了地缘上的条件。


在帝国时代比较单一的社会环境中,‘长城精神’完成了它凝聚农耕社会文化共同体’这一历史使命,否则,它就不会受到持久的崇奉,成为我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重大要素。然而,在今天这样多变化、高效率、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便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束缚我们民族积极开拓、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我们民族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上热爱和平,这是美德。它的基本精神是不倾向于外扩,它对保留既定之事物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但对开创未定之物,则持怀疑态度。这些品质,如果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离的空间中,当不致构成危害;但面对当前世界历史上此起彼伏的文化、经济的广泛交流,和政治、军事的扩张浪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的冲击,我们又该如何?


在我们民族的传统心理中,总愿过着‘长治久安’的生活,把平平安安视为最大的幸福。这固然与几千年来缺乏法治、刀兵战乱、异族入侵等重重灾难有关,但是否也有精神上的老化倾向?征服空间、控制外在的世界,是人类的理想,要有效地实现它,必先控制和征服自己的惰性。对新事物持畏惧、怀疑、反感的态度,而习惯于墨守陈规,这是精神上老态龙钟的表现。这种老化不是我们民族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封建社会文明的日趋没落而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之中!现代的世界,是推崇科学、技术、效率、力量的动态世界:它要把握‘现在’。与此相反,在我们民族浸染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心理深层,却是看重‘伦理’、‘模式’的古老静态,用经过美化的‘过去’来衡量和规范活生生的‘现在’,总想求得一个安乐窝,过安逸的生活──故而被目为一头‘睡狮’。这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心理状态,与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多么格格不入;更会妨碍发现新航道的创造性活动。


要知道,‘变’──才是一切事物的生命所在,‘开拓’的锋芒所向,必将刺破‘防卫’的盾牌。寻求新航道的远征,即使不那麽合乎传统观念,也总比‘固守阵地’更切实际──因为这是向前的出路!


们正面临一个巨变的时代和多样的挑战,而对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再思考,有助于负荷着沉重历史负累的民族,轻装前进。长城精神有它历史上积极的一面,也有它现实中消极的一面。因此,对它反思、扬弃,让一种新的精神振兴中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以上见《神话与民族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第八章,第二节,山东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网路版http://www.geocities.com/xuanjunxie/SJ)


这种新的精神是什么?显然是自由的、外扩的、航海的、全球性的,而偏偏不可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规定的教条。


七,结束语

在《神话与民族精神》出版十七年、电视片《河殇》播出后的十五年、“延安精神”的祖国苏联死亡十二周年后的当今看来,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东欧和苏联的内陆极权统治,是从这里开始倒塌的: 从《走出“延安精神”》,产生了《河殇》解说词和电视政论片《河殇》。


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政论片《河殇》,无意中激发了争取民主自由的全民激情,而镇压和平抗议的“六四大屠杀事件”,则激起全世界人民的良知和愤慨,冲倒了柏林墙,触发了东欧和苏联阵营的土崩瓦解。


东欧和苏联阵营的土崩瓦解,对中国根本不像共产党所说的是什么“悲剧”。相反,东欧和苏联阵营的土崩瓦解,解除了中国民族的心腹大患。因为苏联帝国,实际上是满清、蒙古、突厥、鲜卑、匈奴、猃狁等草原内陆霸权的继承者,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渗透和征服,事实证明从头到尾给中国带来的是绵延一个世纪灾难,尽管这个灾难是红色的!


伟大的中国,不是命中注定要屈服在苏联这样野蛮的国际共产主义势力的奴役之下的!


感谢命运!


《河殇第一稿──走出延安精神》一石激起千层浪,就这样,带着对中国历史的祝福,重新出发了……


(2003年12月1日载自网路文摘)


谢选骏指出:人説历史真相:《河殇》与《走出延安精神》▁▁纪念“六四民运”十五周年和“延安精神的祖国苏联;我看1988年提出的“走出黃河心理”、“走出延安精神”,幾年之後被李澤厚與劉再復“告別革命”所抄襲。所不同的是,“走出延安精神”與“告別革命”中間間隔了一個1989年的“六四大屠殺”。所以説六四屠殺之前的“走出延安精神”是思想的突圍,六四屠殺之後的“告別革命”則是思想的求饒——明顯屬於“狗尾續貂”,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谢选骏:有用的白癡米爾斯海默——中美雙重保護傘之下的白老鼠


《「烏克蘭很難撐過2025年」 學者:對中國是天賜良機》(中國新聞組 2024-10-06)報道:


針對俄烏情勢發展,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將很難撐過2025年。因此今年底到明年初之間,戰爭就會結束,然後轉變成「凍結衝突」。至於烏克蘭將成為一個功能失調、丟失大片領土的「殘存政權」。


米爾斯海默是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針對當前俄烏局勢,他日前在接受中國國際傳播自媒體《底浪Wave》訪問時指出,如果真心實意地想解決這場危機,辦法其實很簡單:一、確保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二、確保烏克蘭保持中立。他認為,這兩步能極大地推動危機解決的進程,但美國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興趣確保烏克蘭中立,它更想看到烏克蘭加入北約。


米爾斯海默指出,北約直接派遣地面或空中部隊進入烏克蘭,並與俄軍直接交火的可能性相當小,美國也不希望與俄羅斯打一場大國戰爭。


他預期,烏克蘭將很難撐過2025年,所以今年底到明年初之間,戰爭就會結束,然後轉變成「凍結衝突」。烏克蘭將成為一個功能失調、丟失大片領土的「殘存政權」。


在進入「凍結衝突」階段後,米爾斯海默認為,烏克蘭和西方將會不遺餘力地給俄羅斯製造麻煩,尤其是在烏克蘭境內的俄占區;俄羅斯則會竭盡全力削弱烏克蘭殘餘政權的運轉功能,俄羅斯會致力於在歐洲內部挑撥矛盾,包括北約和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矛盾。


米爾斯海默稱,哪怕表面上的戰火停息了,一旦局勢進入到「凍結衝突」階段,其實並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和平,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會有無窮無盡的衝突。


米爾斯海默表示,俄烏衝突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把俄羅斯推向了中國的懷抱。現在中俄兩國都擁有同樣的切身利益,要在全球範圍內共同合作以阻止美國的步伐。而且中俄都將美國視為對手,都清楚齊心協力制衡美國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


米爾斯海默指出,如今中俄兩國的關係更加密切,所有這一切如果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俄烏戰爭對於中國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俄羅斯將繼續向中國尋求援助,而幫助俄羅斯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在東亞地區的事務上,米爾斯海默預期,俄羅斯將會盡其所能地幫助中國,在衝突局勢中戰勝美國。因為俄羅斯的目標不僅僅是烏克蘭,而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美國。只要美國還是中俄兩國的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就會保持緊密聯繫。


谢选骏指出:人説“烏克蘭很難撐過2025年」……學者:對中國是天賜良機”——我看“米爾斯海默是個‘有用的白癡’”——就像埃德加斯諾、諾曼白求恩那樣。


網文《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oseph Mearsheimer)報道:


约翰·米尔斯海默(1947年12月14日— )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

197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随后在美国空军服役五年。

人物经历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2012年5月21日正式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在这部著作中,米尔斯海默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21世纪早期,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米尔斯海默教授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代言人。

人物评价

米尔斯海默其人

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言人。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的稀缺性,为获取安全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家采取进攻性的战略,结果便常常导致冲突和战争。大国被迫最大化地扩充它们的相对权力,因为这是获得最大安全的最佳途径。

Mearsheimer在中国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政治学者。因为他在不同的场合不停地说只要中国按照正常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和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因此,无论学者、普通百姓还是政府官员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似乎他成天只会宣传“中国威胁论”。

但Mearsheimer的作品,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Back to the Future都是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这缘于文章的一个标准:逻辑清晰。写文章最简单的就是将问题复杂化,列出一堆的变量,却理不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最难得的则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也是不喜欢英国学派,尤其是Barry Buzan的原因。英国学派往往列出一个问题的所有相关变量,看似分析全面而无纰漏,其实等于什么都没说。政治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还原问题原来的面目,而是发现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喜欢Buzan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没有一贯的学术立场,现实主义盛行的时候他写现实主义的文章,自由主义火的时候又捧自由主义。并不是说一个学者不能有学术态度的转变,而是说做学问如果也是墙头草的话那最终也不会有可能传于后世的东西,也无助于学问的积累。

Mearsheimer所有作品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非常连贯。在他的所有作品里,他都在坚持着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底线:无政府状态和自助原则(self-help)。这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起点,因为国际体系毕竟不同于国内政治。Marsheimer向我们讲述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在一个丛林里,要生存就是要变得强大。如果一头狼看到一只小老虎而不吃掉的话,总有一天会成为它的腹中餐的。Mearsheimer在提醒美国人关注中美冲突的时候也是在提醒中国人:别忘了国际政治还是遵守“丛林法则”的。

喜欢读Mearsheimer的文章并不是说赞同他的所有观点。当然对无政府状态和自助原则是十分赞同的,也是分析所有国际关系的逻辑起点。但是Mearsheimer的观点只强调自修昔底德以来国际关系中不变的因素,却忽视了国际体系中发生了变迁的因素。自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中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国际制度、国家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经济往来这些因素都能够缓解当代国际体系中无政府性,颇似Bull所谓的“无政府社会”。无政府性的削弱也会缓解国家之间的紧张状态,缓解国家之间的冲突。

当然,现代国际体系中新兴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该体系的无政府性质,是否能够阻止霸权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武装冲突,这些都尚未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国际体系是一个变迁性和连续性并存的体系。

据乌打击虚假信息中心官网2022年7月25日更新的一份名单,全球有70余位知名人士被该中心指认为“宣传符合俄罗斯叙事的发言人”,这份名单中包括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出版图书

大国政治的悲剧

作者名称 约翰·米尔斯海默

作品时间2008-1-1

《大国政治的悲剧》是2008年1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米尔斯海默。

社会活动

和以色列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John J. Mearsheimer的观点并不是中国喜欢的,不过最近他伙同哈佛大学肯乃迪政治学院院长Stephen M. Walt发表的言论恼火的却是以色列Likud鹰派和美国内的亲以色列势力,包括美国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

Mearsheimer和Walt这次其实很正确的指出,美国国内的亲以色列游说势力过度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政策,而美国对以色列的偏帮已到了危害美国自身国家利益的程度。

两学者特别批评了美国内最有势力的以色列游说组织America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Aipac)。可以预料,有人批评他们反犹(anti-Semitism)。

访问中国

2003年10月28日,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应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邀请,赴上海进行学术交流。为期12日的中国之行,米尔斯海默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演讲和研讨活动,并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继续“中国威胁论”

米尔斯海默的理论落脚于应对“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在21世纪早期面临的可与之匹敌的对手是中国,而且中国将比20世纪美国所面临的任何对手都更强大。

早报:在复旦的四个讲座结束以后,您对复旦大学的学生有什么印象

米尔斯海默:他们非常聪明,对国际政治非常认真,很关注。我可以感觉到,复旦的学生已经阅读了相当多的中国书籍和外文书籍,他们不仅了解中国,也了解国际事务。当我和他们面对面的时候,与给美国最好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什么差别。我面对他们,就像面对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生一样。

早报:第一次到中国,踏上这片土地,有没有改变您以往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中国印象”

米尔斯海默:我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很多文献。我读过西方历史学家写的中国历史,也读过中国一些古典军事文献,比如《孙子》。到了上海,我看到了当前的中国风貌。我发现,大部分美国人对上海的描述都是很精确的。美国人不光谈到上海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而且提到上海的规模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建筑。当我与中国学者和中国一些外交决策人员接触的时候,我并不认为他们和美国的同行之间有什么差别。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很相似,在国际问题上的观点也没有重大的差距。

早报:那么这次中国之行,并没有改变您“中国威胁论”的观点

米尔斯海默:在没来中国之前,我通过文献以及和一些研究中国方面的人接触,对中国已经有很多了解。到了中国之后,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民,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对中国的基本观点。在美国,我与很多的中国学者有大量接触,他们与我谈论中国。我发现,我看到的中国和我想像的中国并没有太多差别。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他们与欧洲和美国人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我在来中国之前和中国之后的体会,类似于妇女生育孩子。在她还没有生孩子之前,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会很紧张,只有当她有了这个行为,她才能真正体会其中滋味。

早报:一个国家的文化常常不能在文献的具体数据中获得,这有时候是两回事情。

米尔斯海默:我并不认为文化在对外战争中起到作用。国际政治是现实的,国际关系在本质上非常凶恶无情,所有的国家都生活在危险之中。而且,很多西方和中国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化。

早报:您很喜欢提“孙子兵法”。但是我想说,“孙子兵法”在中国语境中是一种方法论,他与中国的“道”其实是两回事情。

米尔斯海默:我知道,中国非常重视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和平、解决冲突。

早报:那么您的“中国威胁论”从何说起呢

米尔斯海默:中国的儒家文化并没有教导中国人民很多关于中国的对外政治知识。这正如,美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对美国政府对外政治的决策方面也没有提供太多的帮助。中国有“和为贵”的文化,其实,美国很多人也是这样认识和期盼的。我认为,您的问题,是“中国例外论”的明显例子。

早报:相反,看您的作品,我感觉到您身上的“美国例外论”。

米尔斯海默:我不认为有“美国例外论”,我觉得那是个神话。美国在对外政治中是强硬的。美国领导人对美国人民展露的是美国的美好。中国的儒家文化应该也是一样。何况,我们应该注意,中国当前的周边环境不是很安全。

早报:东方有朝贡国际体系的历史,这个事实可能表明即使中国有一日强盛,也不可能按照美国的经验去行事。

米尔斯海默:我本人对中国的朝贡体系知之不多。在中国古代,小国对大国进贡食物和其他物品,大国控制周边的小国,这也是权力的体现,这就是大国政治。

早报:您当前有没有感觉到我的侵略性

米尔斯海默:我并不相信中国当前已经足够强大。如果有一天,中国非常强大,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它一定会受到对外侵略的诱惑。小国受到侵略,不是马上诉诸战争,而是以一种非常细微的方式。当前的美国,对外也是非常有侵略性的,但是当你和一帮美国人谈话的时候,你也不会感觉到这种侵略性。

国际政治中没有上帝

作为学者谨慎和严谨的一面,米尔斯海默低头思考的侧面,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虽然米尔斯海默的学说并不能简单归为“中国威胁论”,但其指向确实是中国。《大国政治的悲剧》翻译之一王义桅认为: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与以往“中国威胁论”版本的区别在于,他认为竞争的原因并非任何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因素,而是因为国际关系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丛林竞争”。

早报:10月15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它是否有可能会被西方一些战略学家作为是对美国太空资源乃至整个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例证

米尔斯海默:中国太空成功发射,是一个最强烈的证明:中国要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的大国,中国也想和美国平起平坐。但是,中国的太空技术当前还不足以强大到对美国的太空技术构成威胁。

早报:它会被看作是对中美之间大国权力竞争的一种新模式的起点么

米尔斯海默:不会。

早报:毕业于西点军校,之后又在美国空军服役五年,这段军事经历会否使您过度关注军事。

米尔斯海默:我在军队学习的时候学到了两个事情。第一,军事力量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军事力量也是有限度的。我与乔治·沃克·布什政府的观点有截然的差别,乔治·沃克·布什认为可以利用军事优势来重新塑造世界的秩序,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没有参军过的人,会认为军事很容易被利用。相反,参过军的人,会知晓军事力量并不总是被有效地利用。

早报:您一直强调,日本和德国在美国的庇护下。如果美国撤离保护,他们有没有能力制造核武器

米尔斯海默:这是冷战结束以后带来的国际政治的结构。冷战期间,美国控制了日本和德国。显然,没有控制中国和苏联。冷战结束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德国和日本还是由美国在控制。如果美国不给日本和德国提供安全保护,他们会获得空间,将会给日本和德国的邻国带来不安,中国也会为此不安。中国并不希望美国的军事力量离开亚洲。

早报:由此可见,日本和德国有潜力成为大国。

米尔斯海默:中国和俄国已经是大国,日本和德国有可能成为大国。

早报:您曾经说美国政治文化的深处是自由主义,但往往根据现实主义行事。这其实是在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喜欢披上道德外衣行使权力利益。这些理论,有没有使您的同胞们不高兴。

米尔斯海默:当然,他们很不开心。

早报:如果您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欺负,您会怎么处理

米尔斯海默: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攻击,我会叫他去向上面的领导报告发生的事情。如果这些不管用的话,当然这很有可能,我会叫他直接反击。如果他的领导失职的话,我们应该像国际政治一样,自己保护自己。

早报:那么,您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像大国政治之间的关系充满紧张

米尔斯海默:不是。

因为在日常的生活里,通常上面会有一个威势,而在国际政治中没有上帝。我想告诉你,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差距。谈到“欺负”这个词的话,如果中国足够强大,没有人会欺负你。记住,在国际体系中,当有国家欺凌你的时候,你是孤力无助的,根本没有人会来帮助你。你只能自助。

早报:您心中的英雄是一个什么概念,他会是什么样的人

米尔斯海默:这很不容易得出推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中的很多将军,他们赢得了很多战役,有助于击退日本侵略者。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他们就是英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另外一些中国人,他们没有去参加抗日战争的话,不是英雄。但是,他们都热爱和平。(沉思)谁是英雄呢,我对这个问题想得很少,看得也很少。我头脑里基本没有英雄的概念。这不是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

早报:多年来,我不断感觉到周围在变化,您始终有自己信奉的观点,您是否为此感觉幸福

米尔斯海默:我对自己的信念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并不感到高兴。因为我对世界的未来发展基本是悲观的。

我喜欢读马克思

从穿过“的士”前后座隔板远远伸过来的双手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米尔斯海默的热情。11月的上海夜晚已经很有凉意,他安静而长久地为在车内整理东西的同行朋友开着“的士”车门。之前,他去了豫园,并在襄阳路买了很多衣服和生活用品。他笑说,对于家中期待礼物的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是他进行“自我保护”的武器。

早报:您在童年里爱看童话么

米尔斯海默:我的童年里没有童话。童年的时候,我对军事也不感兴趣。我喜欢运动,特别喜欢篮球。我想成为姚明。

早报:能不能和我们谈谈您的童年

米尔斯海默:我出生在纽约市,是冷战的产品。我是我们家五个孩子中的其中之一,我是老大。在二战前,美国的家庭还是很小的。二战后,出现了婴儿高峰,孩子很多。1947年,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一年,是美国出生率最高的一年。这个事情不难理解,二战是1945年结束的,接着战士们复员回家,接着1946年他们结婚,接着1947年,他们开始生育孩子。

早报:您当前的家庭

米尔斯海默:我有五个孩子。如果是在中国的话,我可能要惹大麻烦了。(笑)我的大女儿是营养学的硕士,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马上将要毕业。我的二儿子学习绘图设计,将要本科毕业。我的孩子中,有一个学习历史,我的小女儿当前在读小学一年级。最小的儿子是我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他老是喜欢在家具之间走动。我的妻子是财务顾问,做理财工作。我很爱他们。

早报:您有宗教信仰么

米尔斯海默:宗教有很好的作用,大多数的西方人应该有一个信仰。这样可以安全地生活,克服生活中的艰辛。大多数的宗教都是教给人们良好的信念,社会可以变得更美好。但是我本人并不信教。

早报:我感觉到您受到过尼采、福柯、韦伯的一些影响。

米尔斯海默:是的。所有这些给我们带来伟大思想的智者,他们对我的影响都很大。他们都很看重强权,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我也是。

早报:您也喜欢读哲学书

米尔斯海默:是的,主要是政治哲学,我喜欢读马克思的作品。我喜欢雄辩的理论,这个理论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依然喜欢。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中美关系也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重大的问题。不同的人对他们之间未来的发展持有不同的意见。就中美的问题,我喜欢和有理论的、有观点的、有想法的人交谈。

早报:您的理论中,哪些地方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

米尔斯海默:大多数人对早期的马克思有印象。晚期的马克思是个结构主义者。现实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经济和军事的力量。当然,马克思与现实主义是有差别的。

早报:结构在你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分量。一个持有结构主义的人,通常会弱化人的作用,而强化结构。

米尔斯海默:是的。结构的作用是大于人的,人是结构中的人。我的观点是,结构领导人来确定对外政策。一个有五个孩子的家庭和一个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是不一样的。结构对个人有深刻的影响。

早报:你觉得你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米尔斯海默:如果不谈家庭的话,工作应该是第一位的。

约翰-米尔斯海默

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领域中最杰出的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特约撰稿人。2003年3月,米尔斯海默被评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被称为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约翰·米尔斯海默,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言人,米氏的观点被认为与布什政府的外交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相吻合,虽然其理论延续了现实主义学派静态历史观的局限性,但还是引起国际关系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鸣。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否是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理论源泉,米氏如何用他的理论来解释美国的外交实践。在米尔斯海默到达上海的第二天,记者抱着这些问题,坐在了他的面前。

米尔斯海默曾有过长达十年的军旅生涯。由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十分强调对军事力量的运用,因此令人很容易想到这段经历对其后来理论的影响。于是,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围绕这段经历展开。有意思的是,尽管认为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权力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但米尔斯海默并不认为这对其后来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当记者就“先发制人”与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询问其看法时,米尔斯海默却有惊人之语:布什政府偷换了概念。2002年9月17日,即“9·11”事件发生一年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美国国家战略》。在这个文件中,布什系统阐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并提出了“先发制人”这个概念。米尔斯海默认为布什政府口头上说对伊拉克发动的是“先发制人战争”,而真正付诸实践的却是“预防性战争”。“先发制人战争”与“预防性战争”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前者是建立在证据和情报的基础上的,对方的确有进攻的意图或能力,而后者只是一种主观的感觉。米尔斯海默认为,“先发制人战争”是“各国能接受的”,而“预防性战争”则是对可能的威胁的一种想象,不具有合法性。很明显,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预防性战争”,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布什政府为什么要给这场战争贴上“先发制人”的标签呢。米尔斯海默认为,布什政府必须这么做,否则它无法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会陷入“情报门”,在情报问题上被紧追猛打、备受质疑。

事实上,米尔斯海默本人是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这并不涉及他对战争与和平的价值判断,而完全是理论演绎的结果。米尔斯海默认为,伊拉克战争对美国有害无益,事实上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尽管军事上获得了成功,但美国在战后却陷入了更大的泥潭。米尔斯海默认为,继续核查和避免战争是更合理的选择,因此美国其实是错失了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最好时机。

既无证据,又不是最好时机,那么布什政府为何执意要发动伊拉克战争呢。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米尔斯海默的回答很简单:这一切是为了重塑中东秩序。对于美国来说,解决了伊拉克问题就能进一步介入中东,从而对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施加影响。如果这次战争成功,那么对接下来解决伊朗问题甚至对解决巴以冲突都会有所帮助。然而,事实证明,一切正在朝白宫预想的相反方向发展。

和余万里对话

2003年10-11月,应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米尔斯海默教授生平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为期两周的访问中,他先后同数以千计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会发现米尔斯海默教授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鹰派”人物,而是一个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的教师、在理论上固执己见的学者、在商店里为孩子购买玩具的父亲。当然,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无疑是美国利益。在他离开中国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余万里先生受《南方周末》之约同米尔斯海默教授就伊拉克局势、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篇访谈仅供读者参考。

余万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余万里:教授,美国的军用直升机在伊拉克遭到袭击,又有美军士兵伤亡了……

米尔斯海默:是的。美国已经陷入了“伊拉克泥潭”。除了本地的抵抗力量之外,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众多恐怖分子也纷纷潜入伊拉克,把伊拉克变成打击美国的战场。美国在伊拉克遭遇了典型的游击战,就像当年的越南。我从西点毕业之后,曾在越南服役,根据我的战场经验,美国在短期内很难从这个泥潭中脱身。

余万里:您如何评价这场战争

米尔斯海默: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布什政府还幻想通过军队在伊拉克,甚至在整个中东实现民主,这个想法更加愚不可及。布什政府过于迷信美国的军事力量,他们以为军事优势能够让美国在国际政治中保持行动的自由,副总统切尼说:美国在世界各地“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像蜜蜂一样随意蜇人”。当前,蝴蝶的翅膀已经被牢牢地粘住,美国只能在泥潭里挣扎了。

我在伊战前就反对这场战争,几乎所有的现实主义者,除了亨利·基辛格,都反对这场战争。基辛格是惟一一个既支持越南战争,又支持伊拉克战争的现实主义者。

余万里:您刚才说现实主义者都反对伊拉克战争,但在乔治·沃克·布什政府内占据主导的是“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也信奉权力和实力,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米尔斯海默:在外交方面,现实主义同新保守主义的区别主要就一点。新保守主义相信美国只要使用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其他国家就会害怕、恐惧、举手投降。这就是所谓的“跟随强者”行为——只要美国显示武力之后,其他国家就会屈服,然后跳上美国的战车。他们以为美国打击伊拉克之后,伊朗、叙利亚、朝鲜就会害怕,就会放弃支持恐怖主义、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把萨达姆·侯赛因赶下台之后,亚西尔·阿拉法特也不得不屈服,巴以冲突就能一并得以解决。他们称之为“通过耶路撒冷的道路要经过巴格达”。

现实主义者则会说:“不对,美国动用武力只会激发其他国家的反对和自我保护意识。”事实证明,美国在伊拉克遭到了越来越激烈的抵抗,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俄罗斯、中国,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国,法国和德国都强烈反对在伊拉克动武。伊朗和朝鲜可能会加快发展核武器的进程,更多的国家会希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免受美国的威胁。

余万里:现实主义者认为美国的军事威胁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抗和警惕,而不是屈服和投降。您认为其缘由何在

米尔斯海默:民族主义,这是驱动当代国际政治的原动力。简单地说,民族主义就是区别“我们”与“他们”的认同感。比如说我是美国人,你是中国人,我们之间就存在着文化、价值观、宗教、制度等等方面的认同差异。你生长在中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把日本人当成自己的同胞。在伊拉克人民眼里,美国人就是“他们”、外国人、入侵者、占领者。在伊拉克和中东还必须考虑宗教的因素,伊斯兰教更加剧了这种认同的差异感。尽管我不同意把“文明”作为国际政治的分析主体,不过,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国际政治中宗教因素的分析还是很有启发的。

余万里:您认为伊拉克战争会对美国的反恐战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米尔斯海默: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和基地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现代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非国家行为体,联合国、跨国公司、NGO,但是任何政府都不喜欢不受自己控制的非国家行为体,恐怖主义也是其一。因此,恐怖主义在本质上是对主权国家威势的挑战,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世界大多数主权国家都有共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时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但是,伊拉克战争不同,它错误地去针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

乔治·沃克·布什政府把萨达姆·侯赛因同国际恐怖主义相勾结作为战争的一个理由,这原本在事实上就不成立。当美国把萨达姆政权推翻之后,却又在伊拉克造成了无政府的混乱,反而成为国际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的机会。伊拉克原来不是恐怖主义的国家,当前真的变成了恐怖主义盛行的国家。布什政府实现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余万里:当前伊拉克局势会对美国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米尔斯海默:很显然,伊拉克几乎吸引了布什政府高层的全部精力和注意力,这些人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如何脱身。伊拉克消耗了美国巨大的经济和军事资源,例如驻扎夏威夷的第21步兵师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预备队,即将被调往伊拉克。这种状况使美国没有足够精力把鼻子伸到别处。这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个好消息。我觉得伊拉克周边的国家宁愿看到美国被钉在伊拉克,这样美国就不会在它们头上挥舞大棒。朝鲜也在利用这个机会……

余万里:谈到朝鲜,您对当前的核危机有何看法

米尔斯海默:如果我给金正日出主意的话,我一定建议他加快核武器发展计划。等朝鲜真正拥有若干核武器之后,美国不仅不敢用武力威胁朝鲜,而且必然要被迫地同它谋求妥协和交易。实际上,美国对当前的朝鲜核问题已是无计可施,只能乞求中国的帮助。应该说,这是布什政府惟一明智的选择。中国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表现也确实令布什政府感到万分欣慰。美国被困在伊拉克泥潭里,布什政府当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在东亚出现新的危机和冲突。

余万里:您曾说过,中国会成为一个地区霸权国,并导致中美冲突。在访问中国之后,您对中美关系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吗

米尔斯海默:我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不带任何感情或意识形态的色彩,只是从理论的角度预测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你是中国领导人,你希望看到日本、俄罗斯、印度威胁中国吗。当然不希望。消除这种威胁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变得强大,以至于周围的国家更不敢向你挑战。这就是我对地区霸权国的定义。美国在西半球获得了这样的霸权,你们能设想加拿大、墨西哥或者巴西向美国发动攻击吗,不能。美国可以把鼻子伸到世界各地,干涉欧洲、亚洲、非洲的事务,因为它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当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希望获得这样的实力和地位,而且中国具备获得这种实力和地位的条件。中国的财富增长很快,有人说全世界将近一半的大吊车都树立在中国,我看一点都不夸张。我在长春参观了汽车厂,现代化的流水线上生产着豪华的奥迪A6轿车。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而且还在增加,这是成为地区霸权的有利条件。欧洲、俄罗斯和日本都不可能成为地区霸权,因为它们的人口出生率在下降。

我的理论不能解释当前的中国和中美关系。但在几十年后,当拥有超过日本、俄罗斯几十倍的GDP之时,中国就像当前的美国一样,不必担心周边国家会威胁自己的安全。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就会关心起西半球的局势和问题了。

学说剖析

约翰·米尔斯海默提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是近年来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表现得异常活跃、备受瞩目的理论成果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学术争议,充分体现了该理论所蕴含的深刻影响,彰显了它所提研究议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米尔斯海默在结构现实主义的分析框架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理论,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流派自汉斯·摩根索经典现实主义和肯尼思·华尔兹新现实主义问世以来最为重要的理论发展。从学术层面看,进攻性现实主义颠覆了摩根索现实主义的权力观和华尔兹的战略观,在理论分析上独树一帜;从实践层面上说,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美国部分人才层的国际政治观的集中流露,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种美国人才思潮对中国国际角色和中美关系本质的理论分析,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做些必要而深入的探究必然有助于在理论认识与战略思想上更多地洞悉国际关系的本质。本书是系统研究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尝试。它从权力一安全观及其战略逻辑的双重层面对进攻性现实主义进行了解读和评判,既有从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层面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系统解读,也有对进攻性现实主义本身所论证的霸权的诱惑、霸权争夺战略与霸权护持逻辑等方面的剖析。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对大国博弈的分析具有启示意义。它警示我们要正视国际竞争必然带来的战略压力,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综合国力建设、长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参考资料

乌克兰打击虚假信息中心公布全球“亲俄人士”名单,勒庞等人在列.海外网 [引用日期2022-07-26]


谢选骏指出:人説“米爾斯海默2012年5月21日正式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我看既然如此,那麽,米爾斯海默就不僅僅是個有用的白癡,而且像白求恩一樣是個裏通外國的“外國代理人”了。既然米爾斯海默是個隱蔽的外國代理人,爲何沒有遭到逮捕起訴呢?僅僅因爲他是一隻“中美雙重保護傘之下的白老鼠白老鼠”?


谢选骏:“垃圾时间”蘊含创造的能量


《“垃圾时间”唱衰中国经济未来,暗批中共统治》(YAN ZHUANG 2024年9月18日)報道:


在篮球和其他体育运动中,“垃圾时间”指的是比赛接近尾声时乏善可陈的时段,一支球队遥遥领先,翻盘不可能发生。球队把最好的球员换下,比赛无力地走向不可避免的结局。

在互联网受到严格审查的中国,一些作者重新利用“垃圾时间”这个词,间接描述这个国家在人们眼中的衰落。今年夏天,随着青年失业率飙升至17%以上,“垃圾时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成为一个流行的略语,用来形容对疲弱经济的绝望感。

去年,一些关于历史垃圾时间的评论开始出现在博客文章和中国知名新闻网站的观点文章中,其中一些是用笔名发表的。它们审视过去的政权和王朝,被广泛理解为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隐晦批评。它们出现时,有关经济的讨论——甚至是对执政共产党经济政策的错误赞美——正变得越来越敏感。


这些评论并没有为人所忽视。

一些文章被撤下,隶属于政府的学者和新闻媒体纷纷表示垃圾时间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歪曲了政治和经济理论。北京的党报《北京日报》在社论中说,读者不应该“为几句别有用心的鼓吹煽动,就陷入自怨自艾”。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场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些作者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看到了更早的垃圾时间。

有评论表示,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统治者由于集权、拒绝自由贸易或失去公众信任而陷入垃圾时间。有些人甚至认为,任何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社会都注定要失败。

一些人考察了其他国家控制的经济体。11月的一篇文章说,苏联自存在以来一直处于垃圾时间。文章引用了一位倡导自由市场、反对社会主义的奥地利哲学家的言论,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和不民主的政府使其崩溃不可避免。

也有人着眼于中国历史。2月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14世纪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垄断权力、推行孤立主义贸易政策和严刑峻法,使整个276年的政权陷入了垃圾时间。文章将这种失败与18世纪和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的繁荣进行了对比,将英国的成功归因于殖民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


去年12月,一篇关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公众号文章认为,清朝的“垃圾时间”始于1901年,也就是清朝灭亡之前10年。这位作者写道,在位的慈禧太后在外国军队镇压了她支持的农民起义后出逃,公众对领导人失去了信心,问题就开始了。

这篇博文说,虽然清政府以前也遭受过失败,但这是第一次被公众广泛感受到的失败。结果,它打破了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王朝仍在崛起的看法。


关于垃圾时间的作品暗含着对政府的质疑。

尽管这些评论没有提到现代中国或共产党,但专家们说,它们含蓄地挑战了中国的威权治理和国家控制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通过历史寓言来批评统治者,以避免审查。

“真正的论点、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是关于中共的合法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互联网自由的研究员萧强表示,他追踪了围绕垃圾时间的一些讨论和审查。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研究中国历史的助理教授伊莎贝拉·杰克逊说,垃圾时间的概念以及社会在没有自由贸易等经济概念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观点,与中国政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观点相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阶级斗争,所有社会最终都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再过渡到共产主义。


杰克逊还说,这些评论似乎更多是为了提出一个特定的论点,而不是准确地描绘历史。她说,将整个明朝视为垃圾时间,是对一个在鼎盛时期曾极为繁荣的朝代的过度简化。别的不提,明朝的文学蓬勃发展,航海家曾七次前往东非和波斯湾等地区进行大规模贸易和外交探险。

不过,她说,“你可以看到,很多被歌颂的事情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人。”


中国官方称这个词是恶意的。

这个词在网上的流行程度似乎在7月达到了顶峰,当时中国高层官员即将召开会议,确定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许多经济学家曾呼吁中国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支出型,但会议结束时,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对基本政策进行反思。

当官方媒体试图让中国公众对这次会议感到兴奋时,一些媒体和评论员指责那些使用“垃圾时间”的人播下悲观情绪,将西方价值观理想化。前新华社记者明金维说,这个概念是由一小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

学者们也加入进来。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告诫学生们不要陷入“叙事陷阱”,比如垃圾时间,这些陷阱可以用来扭曲事实,影响人们的行为,并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一个政府下属的经济网站上写道,这个概念比“躺平”的趋势更恶毒。在“躺平”风潮中,中国年轻人提倡安逸而不是忙碌的生活。他说,垃圾时间的论点鼓励不作为,“完全否定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

王文承认,这个词的流行反映了更广泛的焦虑,表明需要进行紧急的变革,提振经济,缓解人们的担忧。


他写道,如果人们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自然而然那些假冒伪劣概念的毒害性就会无所遁形”。


谢选骏指出:人説——“垃圾时间”唱衰中国经济未来,暗批中共统治。我看——説者不知“垃圾时间”蘊含创造能量……例如我的思想,就是出在1970年代的“垃圾时间”裏。


2024年10月5日星期六

谢选骏:美国总统竞选就是全球政府的竞选


《美国总统竞选进入最危险时期,候选人如何应对外国干预》(DAVID E. SANGER, JULIAN E. BARNES 2024年9月30日)報道:


在本周举行的一系列闭门情报简报会上,美国官员描述了一个严峻的、时常令人困惑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虚假信息愈演愈烈,网络攻击构成了最大风险。


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对抗外国干预的联邦官员表示 ,他们正在进入竞选活动中最危险的时期:10月,此时最有可能出现恶意的行为,却又没有多少时间做出反应。

俄罗斯人几乎不掩饰他们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而伊朗人——莫斯科在乌克兰战争中最重要的供应国之一——则拼命想阻止他重返总统宝座,并忙于让黑客刺探他的竞选团队,泄露他们发现的任何东西,以及密谋暗杀他。预计司法部最快将于周五宣布起诉一个与伊斯兰革命卫队关系密切的伊朗黑客组织,罪名是黑客攻击特朗普竞选团队,以及攻击华盛顿记者和其他人的账户。

而一度被认为会在选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似乎不确定自己更讨厌哪位候选人。因此,目前中国政府正专注于美国地方选举,开展有可能破坏公众对基本民主进程信心的影响力行动。

这就是最近为选举工作人员和国会议员举行的一系列闭门情报简报会的核心内容,联邦官员描述了一个严峻的、时常令人困惑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虚假信息愈演愈烈,网络攻击构成了最大风险。


乍看之下,这些简报内容与2016年和2020年发生过的事如出一辙。在9月13日的一次此类会议上,美国官员表示,俄罗斯仍然是“最活跃的外国影响力威胁”,其他国家正在互联网上大量炮制旨在“煽动不和并破坏对我们选举进程的信心”的信息。

但随着简报会的进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一个半月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一些美国选举官员从未见过的新特征。


俄罗斯可能完全支持特朗普,尽管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言论与此相反。但在这个选举周期中,俄罗斯的努力可能会被伊朗的部分努力所抵消,而伊朗是俄罗斯如今在大多数事情上的盟友。中国的立场含混不清。而在操纵选举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犯罪分子用来让美国城市、公司和医院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是否会在美国人准备投票时被用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未来两个月要发生的将是一场猛烈的攻击,”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缅因州无党派参议员安格斯·金说。他表示,外国势力“正变得更加活跃,更具攻击性”。

令美国官员担忧的情况不胜枚举。虽然11月5日使用的实际投票过程似乎比之前的选举更安全——97%的选票将使用某种形式的纸质备份,让重新计票变得更加可靠——但联邦官员一直对登记系统被锁定的可能性进行战棋推演,也许最初看起来像是导致巴尔的摩或亚特兰大的城市服务关闭的那种勒索软件攻击,或者西雅图机场受到的攻击。

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在选举前的最后几周选民登记变得困难,可能会使11月5日的选举结果出现偏差——又或者,在佐治亚州等几个关键州,掌权的选举官员似乎是支持特朗普的,这有可能提供可乘之机,让他们有借口不认证投票结果。


由于这些威胁,情报官员增加了机密类和非机密类汇报,包括周三为参议员们召开的那种闭门会议。官员们上周还为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了一次高度保密的汇报,据了解会议情况的官员称,这次会议很快引起了争论,因共和党人对有关俄罗斯意图的情报提出了质疑。

这些抱怨与共和党过去几年的批评如出一辙,特朗普曾质疑美国对俄罗斯和普京的情报评估,并指责联邦调查局和美国情报机构伪造了俄罗斯干预的说法。

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政府对可能的选举威胁发出了更为积极的警告,希望提前进行的一点教育工作会削弱外国行为者对选举日或任何重新计票的影响力。与八年前相比,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当时奥巴马政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正式点名俄罗斯行为者,并指控他们干预选举,而这一举措是在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克林顿之后才采取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珍·伊斯特利表示,美国政府今年正在进行一项复杂得多的努力,以确保公众知道“这些行为者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拥有帮助各州捍卫选举制度的主要联邦权力。

伊斯特利表示,无论外国势力倾向于谁,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

“他们的两个主要目标是:破坏美国人对我们的选举和民主制度安全的信心,以及制造党派分歧,”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就是我们所有外国对手的两个目标。”

虽然11月5日使用的实际投票过程似乎比之前的选举更安全,但联邦官员一直对登记系统被锁定的可能性进行战棋推演,也许最初看起来像是导致巴尔的摩或亚特兰大的城市服务关闭的那种勒索软件攻击,或者西雅图机场受到的攻击。


今年官员们担心的是,在日益两极分化的选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在选举干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当特朗普警告某处有人在操纵选举时——他越来越频繁地提出这一指控——他通常指的是国内的政治对手和选举工作人员。当民主党人谈论干涉时,他们经常指向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对特朗普的喜爱。

作为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的金说:“只要我们的情报部门能够确定我们选举中的错误信息和不信任来自外国,我们就应该采取防御措施并公之于众。”

金援引了《联邦党人文集》第68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文中指出了外国干预我们的政治是一个严重威胁。“这很有先见之明,”金说。“200多年后,就在这里,这一切正在实时上演。”

“未来两个月要发生的将是一场猛烈的攻击,”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缅因州无党派参议员安格斯·金说。他表示,外国势力“正变得更加活跃,更具攻击性”。


在上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议员们询问了微软、Meta和谷歌与YouTube的母公司字母表的代表,询问他们为抵御外国影响所做的努力。

该委员会主席、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表示,外国对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动机干预我们的选举”。


美国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对乌克兰的支持意味着,11月的选举对俄罗斯来说事关重大。

“普京明白,影响美国的舆论和选举是一种削弱西方对乌克兰支持,以及破坏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低成本方式,”他说。

在本周向公众发布的最新报告中,美国情报官员宣布,俄罗斯和伊朗正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他们对选举的影响力。情报官员表示,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谈不上具有革命性,但能让外国势力更快地生成更好的素材。

情报官员称,俄罗斯可能使用人工智能和标准的编辑工具,伪造了民主党提名人、副总统贺锦丽的演讲,用听起来像她的声音添加她没有说过的话。

尽管如此,在视频中使用人工智能仍然很难成功,而且用不好反而比较容易被人看破。因此,俄罗斯继续使用老式的假视频,利用行为者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来宣传他们的一些信息。

情报机构的发现与微软本月所做的工作不谋而合,微软报告称,俄罗斯特工已转向攻击贺锦丽。拜登总统退出竞选后,俄罗斯似乎一开始有些措手不及。微软威胁分析中心负责人克林特·瓦茨说表示,在贺锦丽取代拜登后的几天里,俄罗斯特工继续发布视频指责拜登家族腐败。


“克里姆林宫花了几周时间来确定如何评价贺锦丽副总统,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攻击策略。”他还说:“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俄罗斯行为者都在关注美国大选。”


谢选骏指出:人問——“美国总统竞选进入最危险时期,候选人如何应对外国干预?”——我看“美国总统竞选就是全球政府的竞选”,你們想要別國政府袖手旁觀,這不可能!



《WSJ:川普下政治賭注 加大力道歸咎移民》(記者顏伶如 2024-09-30)報道: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加大力道批評移民,維持以移民做為選戰核心議題的熱度。

距離選舉日只剩一個多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加大力道批評移民,維持以移民做為選戰核心議題的熱度。不過,華爾街日報30日分析,川普以火花四射的言詞將買不起房子、高失業率、傳染疾病、汽車保險費調漲、選舉舞弊及家裡飼養寵物走丟等社會問題通通怪罪給移民,恐將嚇跑某些選民。


報導指出,大選進入最後倒數幾周,川普與競選副手范斯(JD Vance)紛紛把美國面臨的一連串問題歸咎於移民,希望對非法入境爆增感到憤怒的選民投票支持,美墨邊境問題則堪稱拜登政府與副總統賀錦麗任期的痛腳。


川普向來把鞏固南部邊境是為重大施政成果,現在則把各種社會問題都怪罪給移民,並說自己是唯一有辦法撥亂反正的人。川普27日晚間在密西根州造勢活動上說,移民「正在破壞國家組織」,再度執政將展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遣返行動。


華爾街日報分析,川普設法催票的手段其實是政治賭注。選舉策略專家說,雖然川普在移民問題上受到選民高度信賴,批評移民的過度偏激言詞,卻可能導致獨立選民流失。


共和黨選舉顧問、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任內白宮發言人康安特(Alex Conant)分析,與其抨擊移民,川普其實應該攻擊民主黨才對。


角逐國會席次但面臨硬仗的共和黨籍候選人,同樣打出反移民政見,設法爭取游離票。尋求連任的紐約州聯邦眾議員拉洛塔(Nick LaLota)便說,拜登-賀錦麗開放邊境導致了移民犯罪的不幸後果,川普鎖定移民議題絕對正確。


市場調查機構AdImpact統計顯示,自從拜登今年7月22日宣布退選且改推賀錦麗以來,共和黨在七個決戰州推出以移民為重點的累計10萬5000支電視廣告。從拜登退選之後,川普及挺川陣營在亞利桑納州、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內華達州、密西根州、賓州及威斯康辛州推出的所有電視廣告裡,有42%大量討論移民,占比超過討論犯罪、經濟或通貨膨脹。


華爾街日報民調顯示,選民在這次大選裡最關切的議題裡,移民雖然排名第二,但川普喊出阻止移民獲得健保的提議,並未獲得絕大多數選民支持,59%受訪民眾支持經過參議院兩黨協商拍板、但後來遭到川普拒絕的移民提案。


報導指出,經濟專家說,失業率、高房價或傳染病散布等問題,並不是單憑防止非法移民就能解決,而且川普與范斯經常把非法入境者以及擁有合法居留權者混為一談。


專門研究移民在勞動市場扮演如何角色的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克萊曼斯(Michael Clemens)說,川普許多說詞純屬捏造,毫無根據。


谢选骏指出:人説“川普下政治賭注 加大力道歸咎移民”——我看美国总统竞选已經成爲全球政府的竞选,這時川普還要“鉆囘龜殼”搞孤立,這不是死拖美国后腿嗎?

谢选骏:海洋文明就是炮舰外交


《世界媒体看中国:习近平的炮舰外交》(美国之音 2024-09-29)報道:


“炮舰外交”这个词组长期以来一直是被中国共产党当局拿来谴责当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辱,并用以对中国人进行所谓的爱国主义(事实上是爱中共)的教育。但近来“炮舰外交”与“战狼外交”在国际间成为用来描述中国行为、尤其是描述中国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行为的说法。

advertisement




习近平的“炮舰外交”


9月21日,英国《卫报》发表署名评论,标题是《习近平的“炮舰外交”有可能将受欺凌的邻国推入敌人那一边》。评论说:


“事实上,西方对亚太安全热点的评估通常集中在朝鲜核武器和导弹上,而南中国海争端却常常被忽视,但同样具有爆炸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何有意系统地、无端地挑衅邻国,并将它推入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的怀抱,这令人费解。他的行为表明,鲁莽的帝国主义‘炮舰外交’并没有随着帕默斯顿勋爵等人的离去而告结束。


“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北京的做法变得越来越具有对抗性,首当其冲的是亲西方的菲律宾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政府,他接替了对中国更友好的杜特尔特担任总统。2022年6月,在位于国际公认的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所说的南沙群岛)第二托马斯浅滩(Second Thomas Shoal,中国称仁爱礁)发生了一场异常暴力的冲突,中国海警挥舞着斧子和刀子袭击、抢劫和损坏菲律宾船只,但幸好没死人。

advertisement




“中国持续的挑衅引发了菲律宾政策的显着转变,马科斯正在与美国紧密合作,扩大2014年共同防御协定的范围,同时修复或加强与越南、文莱和其他北京欺凌受害国的关系。”


“战狼外交”瞄准美国在南中国海的伙伴


近来在南中国海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内,中国船只频繁与菲律宾公务船发生冲撞,使南中国海成为一个热点。


9月23日,美国《国会山》报发表署名评论,标题是《中国的“战狼外交”瞄准美国在南中国海的伙伴》。评论说:


“北京将南中国海的所有浅滩、珊瑚礁、岛屿、小岛和其他地物,以及臭名昭著的‘牛舌’内的所有水域都称为‘蓝色国土’,‘牛舌’在其官方地图上用 10 条虚线界定,涵盖了南中国海约 85% 的海域。

advertisement




“2016 年,海牙仲裁法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菲律宾和中国的纷争进行了裁决,宣告北京对该水域菲律宾岛礁的广泛主权声索无效。中国在几乎没有任何法律支持的情况下一直坚称该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


“中国军队不断在菲律宾水域进行挑衅,特别是自 6 月中旬以来,在萨宾娜岛、第二托玛斯浅滩和其他被普遍认为是菲律宾一部分的岛屿附近进行挑衅。据9月16日播出的《60分钟》节目报道,中国人员在南中国海撞击一艘菲律宾船只,而当时记者就在那船上。


“近年来,习近平发起了所谓的‘战狼外交’,现在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展示中国民族主义丑陋的一面。


“中国领导人现在正在寻求一场战斗,习近平显然已经决定冒着与美国的条约盟友发生战争的风险,这意味着他准备对美国发动战争。很快,南中国海就会爆发冲突。”


中国军队逞强行动更为明显

advertisement




在观察家们看来,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并非是孤立动作,而是系列动作的一部分。作为位于中国以东的邻国,日本在过去的十年里不得不持续应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


9月21日,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发表报道,标题是《中国对于对日是“友好”还是“强硬”举棋不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它更加重视日中关系,但中国军队逞强行动也更为明显》。报道说:


“中国习近平政府似乎在苦思如何向日本传达信息。在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习虽然表现出重视日中关系的立场,但强硬言论也引人注目。即使是中国深圳一所日语学校10岁男学生被刺死的事件,中国不透露细节的做法显示其封闭本质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军队正在加大对日本周边的强制行动,不可否认存在着一种冲突感。


“自去年11月岸田首相与习主席举行首脑会晤以来,日中关系逐步走向改善。今年5月岸田首相与李强总理在日中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两国政要交往随后增多,营造了友好氛围。


“8月以来,发生多起中国军方侵犯日本领空、侵入日本领海的行为。本月18日,(中国航空母舰)辽宁舰驶过冲绳县近海毗连区。日本政府官员认为此举‘明显是为了恐吓日本’,但中国国防部予以否认,并在其官方社交媒体上表示,此举‘符合国际法和惯例’。由于中国对日本加强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合作的安全政策的不满,预计中国军方的行动还将继续。

advertisement




“对于中国对日本既‘友好’又‘强硬’的立场,一位与日本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北京消息人士抱怨说,‘我不禁认为中国没有明确的政策,而且很难做出预测。’”


经济困境与军事挑衅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经济遭遇困境。有人按照一般逻辑推理认为北京在经济困境中自顾不暇,会减少对外军事挑衅。但也有人认为北京在经济困境中会加强对外挑衅。美国总统拜登显然属于后一种人。


9月21日,美联社以《拜登告诉四国领导人,北京正在中国经济动荡的时刻测试该地区》为题发表报道说:


“美国总统乔·拜登星期六(9月21日)对印太盟友表示,他认为中国日益增强的咄咄逼人的军事态势是北京为了在其经济动荡的时刻考验该地区。

advertisement




“在他的家乡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举办的由他做东的峰会上,拜登和所谓的‘四方’领导人向媒体发表了开场白后,他发表的上述(本无意公开发表的)言论被一支没有关掉的麦克风传出。他说,他的政府认为北京的行动是‘策略的改变,而不是战略的改变’。


“中国正在努力提振受到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打击的经济,由于工业活动和房地产价格持续疲软,北京面临增加支出以刺激需求的压力。


“拜登对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中国继续咄咄逼人,在整个地区考验我们,在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南亚和台湾海峡都是如此。’ 他充道:‘至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相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寻求专注于国内经济挑战并尽量减少中国外交关系的动荡,而且在我看来,他还寻求给自己争取某些外交空间,以进取性地追求中国的利益。’”


advertisement




New Electric Cars Are So Cheap Now (Search For Deals)

New Electric Cars Are So Cheap Now (Search For Deals)

BestSearches | Search Ads | paid

Are you looking for a soulmate?

Are you looking for a soulmate?

Age is not a barrier. Do you agree?

Japansdates.com | paid

Costco Shoppers Say This Wrinkle Cream Is "Absolutely Worth It"

Costco Shoppers Say This Wrinkle Cream Is "Absolutely Worth It"

Dermatologist Begs Americans To "Fill In" Wrinkles With This Tip (Every Morning)

wrinkles.pro | paid

All-Inclusive Resorts with Overwater Bungalows

All-Inclusive Resorts with Overwater Bungalows

GoSearches | Search Ads | paid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7:34

回错了,回下面这位口是心非的家伙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5:15 很不幸,你在美国交的每一分税钱,都支持着美国的外交理念和联合国宪章,反对和威慑着你嘴里的“正确道路”。可悲可怜啊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2:00

发展才是硬道理。炮舰外交是向先进囯家学习的标志。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值得大赞。

cn_abcd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7:12

日本人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日本海域空域吗?不会这么快就忘了日本驱逐舰进入中国领海了吧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5:15

很不幸,你在美国交的每一分税钱,都支持着美国的外交理念和联合国宪章,反对和威慑着你嘴里的“正确道路”。可悲可怜啊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52:26 读点历史吧。新加坡就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人家马来西亚特地不要新加坡。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22:00

发展才是硬道理。炮舰外交是向先进囯家学习的标志。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值得大赞。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6:19:11

习特勒的第三共同体。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57:03

如果当年伊拉克成功占领了科威特,有了这个榜样的力量,你以为新加坡会存在?就600万人口的一个成碎,就是没有马来西亚,任何大国需要这个港口城市都可以派军舰占领。当地人不过才609万,不听话全杀了就可以了。在没有联合国宪章签署前的这个地球就是这个样子。任何自己看上的,觉得抢的过来就可以去抢去杀,没有任何制裁的力量去制衡。人类整个历史就是一部杀戮史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52:26 读点历史吧。新加坡就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人家马来西亚特地不要新加坡。

alextelltal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55:00

怕什么,喷什么,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继续下饺子,发展海军。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52:26

读点历史吧。新加坡就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人家马来西亚特地不要新加坡。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40:42


如果美国不是世界老大,像新加坡,科威特这种富裕的小国早就被消灭了。新加坡领国马来西亚1 亿人口,还是穆斯林国家,会允许新加坡存在?当年伊拉克已经吞并了科威特,美国才发动了海湾战争,告诉任何侵略者,必需遵守联合国宪章(此宪章二战后由全世界200多国家一起签署,任何国家都有主权完整和自治自决的权利)。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47:22

中国也一样,如果认为可以用枪炮告诉其他国家地区,你的全部土地现在归我所有,不听我的你们都得死,那也一样应该被肢解。这种落后野蛮的国家观念就不应该存在于现代人类文明,其民众也应该由其他现代文明的文化来教化和领导。不接受任何争论,这是我的三观,你和我不一样,那对不起,现在世界老大是美国,你的三观还真行不通,气死也没用。

exception1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46:34

西霉一提南海,就羞答答的把台湾略去了。因为九段线不是中共发明的。这种脏水怎么能扯上光环加身的台湾。最近CBS 60分特别报道也是如此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40:42

世界应该庆幸、这个世界是美国当老大,而不是俄罗斯或者中国这种国家。否则世界又会陷入世界大战,大部分小国都不会存在,因为中俄的信条就是,大国可以侵略吞并小国,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只需要找个借口。如果美国是中俄这种国家,加拿大已经不会存在了,3亿对3千万,国土面积还比自己辽阔,早就吞并过来。


如果美国不是世界老大,像新加坡,科威特这种富裕的小国早就被消灭了。新加坡领国马来西亚1 亿人口,还是穆斯林国家,会允许新加坡存在?当年伊拉克已经吞并了科威特,美国才发动了海湾战争,告诉任何侵略者,必需遵守联合国宪章(此宪章二战后由全世界200多国家一起签署,任何国家都有主权完整和自治自决的权利)。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还不断想着要吞并领国,屠杀无辜的人,为了一个独裁者的一己之私。在现代这种人类文明社会,这种落后野蛮的国家就应该被肢解,其人民被教化,接受现代文明国家和社会的概念

chinusa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38:40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8:50

北约扩张你就可以打乌克兰?乌克兰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的国民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国家需要加入什么国际组织?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7:00 胡说八道 欧美才是 如果不是北约扩张 就不会有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Actually yes and no. Think about the Cuba Missile Crisis.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8:50

北约扩张你就可以打乌克兰?乌克兰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的国民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国家需要加入什么国际组织?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7:00 胡说八道 欧美才是 如果不是北约扩张 就不会有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ytren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7:54

说包子是炮舰外交 他还真不够格,只是嘴炮外交而已!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7:32

从中国挺侵略者俄罗斯就知道中国的国际外交原则是什么。大国就可以侵略小国,打得过就可以打,不用管联合国宪章,也不用管其他国家的主权。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7:00

胡说八道 欧美才是 如果不是北约扩张 就不会有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Biao9919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25:53

这不是战狼外交?


王毅:台湾问题没有模糊空间,中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5:08:29




很无耻的狗P贴文。美国和一帮走狗整天台海炮舰航行,说中国炮舰外交?



习近平很无能。要换别人,搞沉几艘,就没人再敢来了。



best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4:48:30

另外中国有啥战狼外交的,难道要像以色列那样到别人家去杀人的杀人外交?!

best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4:47:30

写错了,是太近

best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4:46:49

美英的炮舰在离你们国家一万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和南海晃来晃去做什么?中国是不是应该为中国的领土离你们的炮舰太远而道歉?

river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9-29 04:35:27

在虚伪的昂撒人口中,所有自己的罪恶都可以栽桩嫁祸到别人头上的!


谢选骏指出:人説“世界媒体看中国:习近平的炮舰外交》(美国之音)”——我看這些人似乎不懂,所謂的海洋文明就是炮舰外交。因此之故,太監鄭和下西洋,無疾而終、“下頭沒有了”;因爲太監沒像歐洲殖民者那樣攻城略地、販賣盈利、强奸混血、反客爲主……因此就不能擴大海洋文明了。海洋文明就是炮舰外交,走向蔚藍色就是突破長城的自我閹割。


谢选骏:毫無自信的“文盲+流氓”李洪志



網文《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大紀元時報 2024年10月4日)報道:


天体之巨大,众神、王、主皆不知其外,生命之多皆不计其数。然而天体中所有的生命,在自己物质构成的所在层次中都是全方位的看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与神看世界的方式一样,只是没有智慧与神的能力。那么也就是说天体宇宙中的生命都不会象人类的状态一样,看不见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真相,看不见自己生存环境中的其它生命形式的存在,看不见自己生存环境中的物质真实体现。因此人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独特而无能力的。这就是“迷”的社会(只有三界内的原有神仙与修炼界个别现象除外)。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天体与天体内众多宇宙体系,都在成、住、坏、灭的规律中走到最后“灭”的一步了,在可怕的最后灭时的解体中,一切将灭尽、无存,因此创世主决定救度众生。

天体宇宙会走到灭的一步,是天体与天体内众多宇宙和其中的无量众生,包括各个宇宙内的众主、众王、众神,在漫长的成、住、坏、灭的过程中,都变的不如初成时好了,也就是说漫长岁月中都不符合自己所在层次的标准了。这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创世主为了解救众生,因此开创了一个在天体之外的世界,用其救度天体内无量众生,名曰“三界”。在三界中有三个生命存在的层次,最低层的生命完全是在无能力、无智慧的最迷、最苦的环境中生存,这就是人类社会。然而第二层的人与众生,其智慧只高于人类这一层次,所以只能看到人类与他们自己所在境界的情况,人类称其为天上人。而再高一层又能看到下两界生命生存的情况与自己境界的情况,智慧也是三界内最高的,人类统称其为天人。但是三界内众生都无能力看到真正的宇宙与天神所在的天国世界。

所以人类是在智慧最小、看不到事物本质的“迷中”生存。这是在末后灭尽之前,创世主为了众生能得救的创举。也是叫众生在无明的苦世中,凭着人性的善走出来。难是很难,在成、住、坏、灭的最后,应该被灭掉的生命只有在吃苦消业中走出来,同时又能守住善良本性才能被“未来”所承认。末后一到,创世主同意天体中众多的神、王、主与更加巨大而各个主掌天体一方的大神、大觉下世转生成人,封住他们所有的智慧与能力,在最苦最无能力、无智慧、完全封闭的人体内吃苦消业,在苦中凭着正念守住善良本性,那才能被众神与创世主正视,才会被未来承认。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反复转生渐渐消去罪业、善德越来越多的人救度中必被选中,末后之末开启救度时,一定会被创世主救度到新宇宙。那么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迷”的存在方式,是创世主为了解救众生而开创的特殊社会与生命生存的方式。所以人在迷中,无论求谁破迷都没用。从天到地无任何生命敢破坏这救度众生的环境。

人世中总有人说信神是迷信。所以有人说看到我就信,看不到就不信。从而有人敢干坏事而不计后果。无论多高的神转生成了人,有了人体就是人,進入人体就進入了迷中,所以有人会在迷中造业。创世主造三界是为了叫众生苦中消罪业,提升自己的道德才是根本目地,无罪业才能被救回天国。造了业就得还业,这是天体宇宙的法理所决定的。可是人在迷中,很可能又造了人世罪业,那当然要还。今生不还,来生还。其实有很多人罪业重大,为了人能得救,创世主还会替人承受一部份痛苦,这是对众生的最大慈悲最大的爱。业大到一定成度,生命就会真的被销毁了。消去罪业回天才是你来世的真正目地。人人来世转生时都向创世主发过誓。还罪业当然会很难过,业力会使人争斗、会有战争、会有疾病、会有辛劳、会有饥饿、会有贫穷,因此而痛苦。罪业当然也有大有小,也正因为有业大的业小的,人生才有贫富的差别。人在迷中守住善良就会少造业!少吃苦!

也就是说人的“迷”是为救众生、解救天体与众宇宙而造的。这“迷”有着这么重大的原因,因此也决不会随其人心而破迷。世上的神仙众多,为什么不能满足人破迷的欲望?他们不敢!因为那是创世主为救天体与众生开创的,这是众生得救的希望!



师 李洪志

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這篇文章,姑且不論其形式和内容如何蹩脚,僅僅一個落款,就體現出了一個“毫無自信的文盲李洪志”。爲何如此説呢?

因爲他把“师 ”字放在了“李洪志”前面,顯然這個“师”就大於“李洪志”了。所以重要人物人物從來不把頭銜放在名字前面,甚至也不放在後面——這樣才顯出本尊的自信。這是其一的“毫無自信”。


那麽第二呢?對於一個缺乏自信的教師來説,在學生面前打出“师”的頭銜給自己壯膽,也未嘗不是一個提升自己的黔驢之技。但是,李洪志此文并非是寫給法輪功學員的,而是作爲大衆傳媒寫給全社會的,所以他自稱“师 李洪志”,就屬於文盲行爲了。甚至是一種流氓行爲了——就和未經同意就“强X”一番差不多了。所以説,“师 李洪志”所暴露的,不僅是一個毫無自信的李洪志,而且是一個“文盲+流氓的李洪志”!


谢选骏:歐洲殖民者後裔不敢面對祖先的罪惡

《印第安人的千年之“病”》(2002-12-23 朱步冲)報道: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都好,我们百病全无,而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贫穷开始了,战乱开始了,受苦受难开始了。”这段由17世纪初玛雅人写下的诗句,被频繁引用,作为欧洲对美洲灾难性征服的有力佐证。 墨西哥印第安人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