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录
Reporter Interview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1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280篇记者采访谢选骏的相关文字。
Synopsis
This book has collected 280 related texts about reporters interviewing Xie Xuanjun.
(另起一页)
目录
谢选骏小传
001、温州取缔民间宗教场所
002、中国高官呼吁给民营企业以宽容
003、中国将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
004、梵蒂冈誓言捍卫中国的宗教自由 并谋求与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005、作家李锐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受到冲击表示关切
006、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广东顺德开拍
007、如何解读于丹热?
008、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选揭晓
009、中国城市化中古建筑遗址遭破坏
010、有关在奥运开幕式上抬出孔子的建议的评议
011、南水北调与文物保护
012、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
013、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小婴儿潮
014、“内部读物”对中国思想界影响之评估
015、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坦承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016、中国政府要求各地克服土地的粗放使用和浪费
017、贾庆林称要把宗教界人士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018、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致函胡温呼吁宪政改革
019、中国粮食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020、吴邦国重申中国绝不搞多党制、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021、天津机场主题雕塑不讨副市长喜欢而被下令拆除
022、北京市反思治安领域的严打手段
023、深圳出台户籍制度改革重大举措
024、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称将发展网络作家协会
025、北京奥运期间奥运村将免费提供圣经
026、旅日中国作家杨逸获芥川奖
027、浦东说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8、天主教北京教区官员称中国当前是传教黄金期
029、诗人杨炼当选国际笔会理事
030、原中央党校老干部杜光建议把土地归还给农民
031、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病故浙江上虞
032、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揭晓
03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揭晓
034、李建新受贿案曝光 网民对贪腐行为报以嘲笑
035、维权中国网呼吁彻底整顿中宣部
036、《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引发有关国学命运的讨论
037、江苏扬州骇人听闻的野蛮拆迁事件
038、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亨廷顿辞世
039、对话基金会支持有关中国实行国庆特赦的提议
040、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出炉
041、中国社科院认为土地承包制是干部腐败的重要诱因
042、海内外学者再呼吁中国政府国庆特赦
043、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
044、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称将坚决打击假冒记者和假新闻
045、湖北作协将接纳符合条件的网络作家
046、《求是》杂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047、天主教地下教会主教贾治国再次被警方带走
048、外界评论中国军方近来的张扬姿态
049、有关“焚书坑儒”一语有误的指责受到批驳
050、对话基金会:六四期间遭监禁的30多人仍在狱中
051、零八大事不断 优秀文学作品乏陈?
052、六四前夕香港移民当局阻止丹麦雕塑家高志活入境
053、《瞭望》提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
054、中国34家国企跻身《财富》500强
055、贾平凹的小说《废都》解禁
056、中国日报就有关各阶层可信度的问卷调查发表社论
057、温家宝强调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
058、鲁迅作品在中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分量略有减少
059、中国教育部有关汉字规范化的新意见
060、调查表明61.2%的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
061、《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教育部门吃空编问题
062、镇江当局对“世界通”传销案的处理遭致强烈抗议
063、土地权益遭侵犯 慈溪村民呼吁关注
064、山东曲阜举行孔子诞辰2560周年盛大纪念活动
065、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见缓解
066、独立中文笔会授予徐泽荣“狱中作家奖”
067、新疆举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班
068、中国黑社会组织势力日形猖獗
069、中国买卖论文现象十分严重
070、世界舆论研究网表示中国人渴望更多互联网自由
071、中国科学家论文数量增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072、中国领导 的“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
073、《时代周刊》文章提出“孔子学院谁买单”的问题
074、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号召不要庆祝藏历年
075、中国当下的红段子现象引起的评论与思考
076、讨论:200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
077、人大常委牟新生批评官场文风作风
078、人大代表刘庆宁主张刑罚信访者的提案遭强烈抗议
079、学界对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受阻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080、作协主席铁凝要求作家反映中国的巨变
081、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报告
082、中国文学生态因网络文学兴起而改变
083、北京市各区县公布今年大学生村官招聘计划
084、畅销书《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第三部上市
085、为国庆献礼 山西斥巨资筹拍王家岭矿难救援电影
086、学者文人纷纷点评各地高考作文试题
087、中学语文课本是否该保留朱自清的《背影》?
088、中共东莞市委组建首批网络党支部
089、广播影视当局重申把正确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090、社科院称中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接近极限
091、中国教育部部署“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092、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从何而来?
093、中国去年六月来七次减持美国国债
094、中国总理温家宝要求日方解决中国劳工工资偏低问题
095、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096、鲁迅小说阿Q正传从中国高中课本消失
097、江苏邳州教育局红头文件 要求教师“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098、浙大学报编辑爆料某学术期刊发现严重抄袭问题
099、中国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
100、评论界谈电视连续剧作为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媒介之一
101、湖南新晃斥巨资重建夜郎国
102、旅英华裔作家马建获雅典文学奖
103、新浪公司宣布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
104、梵蒂冈警告北京不要强迫天主教主教参加郭金才的主教祝圣仪式
105、北岛被《钟山》推举为当代中国十大诗人之首
106、中国三种小学语文教材遭到民间研究者的批评
107、深圳成立全国首个网络派出所
108、中国“新拆迁条例”草案废除行政强拆
109、北京相声剧场开始推出节日相声专场
110、中国将制定规划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111、新疆文物大展"丝路奥秘"将在费城举行
112、中国《瞭望》评:互联网“浅薄症”
113、尘封四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开馆
114、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我们爱的是哪一个中国?”
115、陈光标高调行善引争议
116、中官方媒体驳斥维稳预算超过国防预算的评论
117、中国国务院酝酿修法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
118、深圳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四 幸福感垫底
119、国际NGO批评中国当局封锁内蒙古抗议消息
120、中国广电总局批革命剧娱乐化太离谱
121、沈阳官员率队闹报社 试图封锁消息
122、广州通报“6.11”增城事件 将起诉11人
123、改革突破“利益雷区”,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
124、中国多部门“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125、《南风窗》刊登批评孙中山文章 社长调任记者停职
126、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
127、中国官方媒体呼吁铲除网络谣言
128、中国多地出现不满公立学校转而在家上学案例
129、四川广元“上西家庭教会”被取缔 教会成员上诉当地宗教局
130、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达到15.4%
131、中国撤销14万个评比表彰项目
132、十七届六中全会将讨论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问题
133、中国学生集体为父母洗脚,是作秀吗?
134、淘宝商城部分商户不满提高收费 集体攻击品牌商
135、“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
136、中青报调查:58.5%受访者与政府打交道时想录音
137、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布旨在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
138、中国报社总编受贿被判刑 扯出中央高官(图)
139、中国广电总局:明年起每集电视剧中不得插播广告
140、中国官方证实,江西宜黄自焚事件被免职官员复出
141、中国红十字会承认2011年个捐大幅减少
142、中国计划为电影界立法, 将禁止13种内容
143、中国媒体调查:近9成网友不认为中国已成超级大
144、“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贪腐国企高管平均涉案金额逾三千万
145、听命中宣部 CCTV海外扩张空间有限
146、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支持企业到海外办报办刊
147、中国南京、深圳发生多名记者被殴打事件
148、港浸大公布特首选举民调丑闻的调查报告,引起不满
149、中国两会代表: 深化改革就要突破利益垄断
150、联合国讨论设立“国民幸福指标”
151、薄瓜瓜在哈佛校报发表声明
152、梵蒂冈教廷谴责中国擅自任命主教
153、武大法学院副教授一拳打晕教授 因“未评上教授职称”
154、原解放军战士张世军呼吁平反六四
155、中国教育部新规禁止高考答卷使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
156、中国中央政府今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将公开
157、中国党报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政治舞台上的新生力量
158、深圳公务员上街擦皮鞋 网友指是作秀
159、中国社科院专家认为现行体制不能提供体面退休生活
160、中共党报载文称,九常委制优越于美国总统制
161、乌鲁木齐家庭教会暑期儿童查经班遭警方查封
162、中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163、北京警方将严打“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网络言论
164、中国官方报告,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近2.3亿
165、中国《南都》和《南周》因报道北京水灾受打压
166、讨论兴建古迹或名人故居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的得失
167、浙江衢州公安局副局长涉非法集资案被隔离审查
168、河南周口大肆强征强拆 老人抗议跳楼身亡
169、河南镇政府办公楼耗资3千万元 超前规划是节约
170、北京市将投资逾500亿建世界最大水上剧院
171、中国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172、中国国信办扬言 要查处网上编造虚假信息行为
173、中国单身男女达1.8亿 没房子是婚姻“绊脚石”
174、美建筑师:城市无序扩张吞噬中国原有的街巷和社区生活
175、部分在华外企被指沦为“血汗工厂”
176、中国去年15万多人移民 主要为富人和知识精英
177、民政局干部对新婚夫妇:不给烟不发结婚证
178、中国汽车驾驶人首破2亿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美国
179、香港大公报网:中共干部呈年轻化60后高官人数增加
180、中国私家车即将破突破一亿辆大关
181、北京小吃店标语:不欢迎日本人、菲律宾人以及越南人和狗
182、“电力站乐团”因声援西藏被禁参加北京草莓音乐节
183、中国好几个最大城市出现墓地紧缺状况
184、中国专家批评很多地方存在 “再穷不能穷干部”现象
185、中国新闻总局新禁令严防境外新闻
186、报告指中国富人境外投资比例显著升高
187、9.11周年日-那些曾经欢呼雀跃的人是否应该反省
188、中国刑拘网络反腐爆料人段小文引起关注
189、北京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基督教?
190、艺术沦为官员洗钱工具 艺术品市场充斥赝品
191、陈独秀之于毛泽东与华国锋之于邓小平(高新)
192、中国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作富豪开名车住豪宅
193、严打治得了网络色情营销吗?
194、学者谢选骏称中国接受基督教之时就是现代化即将实现之日
195、新浪网因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吊销部分执照
196、中国广电总局封锁中国网上热播的四部美国电视剧
197、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批评中国政府继续对宗教自由实施特别严厉的侵犯
198、压力太大 中国每年约五百名中小学生自杀
199、一边扶持 一边阉割:广电总局纪录片政策令人抓狂
200、社科院院长王伟光要求院内学者“寓政治于学术”
201、纪念历史还是政治宣传? 中国设立“烈士纪念日”再次引发敏感话题
202、中国社科院院长:国内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
203、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
204、习近平称解决中国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道路方法
205、中国官媒:中共四中全会前瞻:依法治国升级至2.0版
206、中国政府严禁使用公共资源办私人会所
207、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呼吁习近平“好好学习毛主席”
208、中国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北京启动
209、广州出台“外地人到广州3日内登记”规定引争议
210、习近平要求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
211、美国学者:镜花水月中国梦
212、《人民日报》:周永康所作所为与叛徒无异
213、“拼音之父”周有光109华诞 直言中国需要民主
214、中国语文课中恢复古诗文事关中华文化传承
215、国家统计局: 一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下行
216、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阴盛阳衰”?
217、《光明日报》文章称中国文艺患了软骨病
218、学者谢选骏邝治中认为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较为忠实的载体
219、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海外获得好评
220、中国教育部完成标准国学教材研发工作;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新考点
221、中国辞职的公务员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4%
222、北京大量地下文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遭毁灭性破坏
223、反腐新战线: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
224、不准“任性”!中国军报严辞捍卫革命英烈形象
225、中国对于“中方是否正在和吉布提方面商讨建立军事基地”的求证未予直接置评
226、评论界人士对叶小文有关团结信教群众文章的解读
227、最新研究:清洁空气每年可拯救200万人生命
228、茅于轼对“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说法提出质疑
229、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听证会在海牙举行
230、广州美院图书馆长监守自盗:用赝品掉包藏品转卖
231、6少林弟子组团进京举报释永信十宗罪
232、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结果揭晓:81岁的王蒙首次获得该奖
233、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达成“三共识”
234、国务院再次问责249名干部不作为 41厅官受处分
235、中国剩男上千万 2020年或全面爆发“光棍危机”
236、中国文学评奖怪象: 奖项多, 权威少, 黑箱遴选, 动机不纯
237、美国出版商将抵制中国对外国作家作品的审查
238、中石油三名高管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239、越南正进行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军备战
240、中纪委将把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纳入纪律处分范围
241、上海浦东一法院对21世纪传媒公司及原总裁沈灏敲诈勒索案作出一审判决
242、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仍在临界点下方徘徊
24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者的处罚
244、香港铜锣湾书店案:店员张志平返港销案
245、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事件继续发酵,多人遭到羁押
246、离婚率高谁之过?试离婚可拯救婚姻?
247、朝鲜向中国出口电力 去年赚取千万美金
248、美国官员访台 中国官媒评论措辞强硬
249、美舰再度巡航南海 宣示航行自由
250、美国批评中国针对美产品的关税不公平
251、消息人士称金正恩向习近平表示愿意恢复六方会谈
252、中国宣布对朝新禁运 涵盖军民两用物资技术
253、中国国家安全部推出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
254、菲报纸公布显示美济礁上疑似中国军用运输机的照片
255、中方称与澳南海巡航舰只的接触是专业性的
256、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会议主题:打击恐怖主义
257、美筹备外国投资立法 将限制中国收购美科技企业
258、中国教育部发出警告 今年高考不得炒作状元
259、越南要求中国从有争议南海岛屿撤走导弹
260、“特金会”即将举行 中国将会起什么作用?
261、美参议院国防授权法案指中国为威胁
262、婚姻测试是否能够挽救婚姻?
263、中国高考为何导致一些考生走上绝路?
264、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洗脑运动 新疆一马当先
265、官媒首度撕破脸 狠批特朗普“街霸”
266、梵中磋商:“地下主教”何去何从?
267、担心“唱衰”当局全面管控经贸信息
268、中国监管“未成年人节目” 引发左倾担忧
269、从五毛到专制受害者,袁小靓值得同情吗?
270、信息爆炸时代的新闻自由祭 | 专题
271、“凯奇莱案”爆料人崔永元道歉 服软了?
272、中国大陆高考作文题目被指呈左倾趋势
273、习近平发文要求加强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274、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设立党组织 亦喜亦忧?
275、中国走向民主化会否像苏联一样解体?
277、占领华尔街:学者抨社会主义分赃制
278、中国出现了五个中央:论五马中央及其颜色
279、《十年文革,百年反思》研讨会在纽约召开
280、共和制是辛亥革命的错误选择
附录1、犹太史译注论
附录2、安魂曲下的儒藏
附录3、乐黛云是个好人
附录4、2002年《谢选骏著作选编》·谢选骏论说文选目录
之一:王小东在河殇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之二:洪秀全主义的来龙去脉
之三:无神论问题之答辩
之四:、谢选骏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天安门自焚”研讨会上的发言
之五、秦时月与谢选骏商榷——我远古先民忘记了亚当夏娃?
(另起一页)
记者采访录
Reporter Interview
【谢选骏小传】
刘小宁 1988.10.30.夜深人静
序
中国的精神之花“注定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重放异彩,洞彻天地。我们这一代人注定了要把中国的自信心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拾缀起来,高擎过顶”。
这番话的作者叫谢选骏,男,34岁,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研究员。
啊,失乐园
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上帝一怒之下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失去乐园的人类于是就拼搏、就抗争,繁衍出数不清的牺牲与悲戚、快乐与沉思;尽管有软弱与不幸,但毕竟凭籍坚忍的跋涉去超越自然的局限,不懈地追求幸福的彼岸。
如果谢选骏在学习雷锋、焦裕禄的歌声中,在父母的慈爱关怀下,上完小学、中学,再上大学,在校园和书斋里走过这三十四年,也许谢选骏就不是今天的谢选骏了。然而,他被撵出了伊甸园。
三十四年,中国大地的变化无异于沧海桑田。这些,谢选骏全赶上了。
童年是玫瑰色的。八岁那年,谢选骏和全家人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江南的秀美山水和古朴和谐的风土人情,对童年的谢选骏来说,是那样陌生而富有魅力。在这富饶的土地上,他编织未来的梦幻、开垦理想的乐园。
有那么一天,一切全变了。
革命造反派群情激昂的辩论破裂了,昔日的战友反目成仇,相互诉诸棍棒来解决“灵魂深处”的问题。大街上乱石飞舞,楼房里不时付出可怕的惨叫,小谢纳闷,这是怎么了?
焦虑的父亲从大街上找回了这个爱看热闹的小儿子,交给哥哥,要他好好照看,千万别到外面乱跑。
一个大活人怎么能看得住:哥哥用“暗示疗法”,给弟弟找来好多书,转移他的目标。
小人书、小说、诗歌集等等,五花八门,收拾了一大堆。
无心栽柳柳成荫。谢选骏找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从开始读书、爱读书,渐渐迷上了书,不顾一切地寻找可以看到的书,懂不懂的他都读。他不再听得见文攻武卫的枪林弹雨,那个只背语录,“开门办学”的两年中学生活也不知不觉地“读”过去了。
1970年,谢选骏中学毕业,社会剥夺了他继续上学的权利。当接到去一个小副食店工作的分配通知后,谢选骏一下子懵了!
1970,红色的年代;16岁,如火的青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人要到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谢选骏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可是他不明白的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难道就在这巴掌大的小店里?
谢选骏不愿意承认这个结果。
他请求父亲想办法,那怕去当工人,死也不干售货员。父亲乃一介平民,没有改变儿子命运的能耐,只好婉言相劝:“当售货员比当工人好,旧社会店员是“先生”,工人只能叫“工友”。
他发誓,宁可不工作,也不当售货员。母亲长年病卧在床,苦苦相求:“我有病,家里的日子这么紧,你还是去工作吧!”
谢选骏何尝不理解父母的心,无奈要让他接受这个现实,实在太残酷了。在那间昏暗的小屋里,一瓶葡萄酒下肚,谢选骏把自已送进黑沉沉的梦幻世界。
但是,酒总有醒的时候,谢选骏别无选择。
走完南通市的大街,再去串小巷,在一条僻静的小巷的尽头,也许还能找到那座全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门口挂着xx区xx街副食品商店的牌子。小楼的存在已年代久远了,楼体整齐的向左倾斜,但稳定的木质结构仍顽强地支撑着它的存在。岁月侵蚀,人们已看不清楼的本来面目了。小店是这方土地上百姓们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的重要集散点,它日出开张,日落打烊,有板有眼地运动了好多年。虽然那红色的狂潮此起彼伏,但这个角落依然沉寂和死气。
谢选骏人生的路就从这里起步了。世界如此之大,而他却必须蜷缩到那样一个可怜的角落,象死水一样生活。五尺汉子,戴上套袖,系上小围裙,象个小堂倌,每天同油盐酱醋,还有几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打交道,每天他必须蹬上板儿车,拉点心、灌酱油,小店一共只有六名职工,除了倒班休息,白天上班常常是两个人,说话和听到人说话的机会都很少,谢选骏感到沉闷,烦燥和无所适从。
母亲长年有病,谢选骏每天下班必须烧饭、洗衣服、干不完的家务,疲惫和抑郁困扰着他。
读书成了谢选骏唯一的精神支柱。
那年月,读书不吃香,谢选骏也没指望读书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只是以此来逃避现实,寻求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谢选骏忙前忙后地招呼顾客,一有空,就躲在柜台后面读书,他蹲在厕所里看书,两个钟头不出来,急得店主任团团转,找不到他的下落。每天下午到银行交款,返回的路上他绕道回家读书半个小时,然后再去上班,直到他离开也没被人发现。
那时的中学毕业生,语录背得不少,字认得不多。谢选骏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朋好多弄不明白,又没人教他,于是就蒙、就串,有些就硬背下来。中国古典文艺生动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深深吸引了他。
谢选骏幻想成为一名大诗人,写一部最巨大的史诗,赞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他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倾注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感情、理想的追求。
江南的春雨淅淅沥沥,谢选骏站在那座二层阁楼前,默诵着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前茶”的优美诗句,在灵魂的原野上开垦出一个个“结庐在人境,而无东马喧”的桃源。他崇尚恬静,追求和谐。
然而,“背弃此世”与“隐居出世”的态度,仅是在对“彼岸”之追求的(乔抪?)中,去实现一项待完成的反压抑、抗增熵的“升华”。这是谢选骏的心里话。“人的最深刻本能之一,就是渴望有力的、有效的行动。”
1976年,全国部分高校,恢复招生,消息传来,着实使谢选骏激动不已。下班以后,小铺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小伙子用5分钟时间上完20块门板,回到阁楼上给复旦大学写信。这封信他写了改,改了不行又另写,用了整整三个晚上的时间,中心只有一句话:我想上大学,希望能允许参加考试。其急切、自信和虔诚溢于言表。
半个月后,谢选骏收到回信,学校以单位推荐和接受优秀工农兵学员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一张铭印的言辞温和的条子,又一次把谢选骏推进绝望的深渊。
其实,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结果还有下文。
谢选骏所在的食品公司接到了他的原信和这所大学的复信,说谢选骏未经单位同意私自写信,要上大学,希望帮助教育,使其安心工作。这封信由公司到总店,再到分店,最后到这个小铺,逐级批示,层层落实,郑重其事。于是乎,从上到下,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干部或群众、老的或小的、盛传谢选骏想上大学,直接给学校写信,说法各有千秋。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中国的国粹。一部《春秋》,足以使千百年的文人学士穷经皓首。“谢选骏想上大学”这极简朴的一句话,在当时谢选骏其人其事的表述已绰绰有余。对“研究家们”来说,其动机、目的、过程、结论全在其中,满可以让街谈巷议、茶余饭后讨论好一阵子。
“他不安心工作!”这是态度问题。
“小伙子直接给大学写信,够狂的。”狂妄自大。
“听说公司原定让某某人去上大学,差点让他给搅了。”有干预权力的阴谋色彩。
“现在是推荐优秀人才,谢选骏还差点。”这属于政治审查。
各种费尽心机的琢磨,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与人们对待“某某人离婚了”、“某某人作风不好”的态度相比,实在是毫无二致,它差点断送了谢选骏。
店主任是大学地质专业毕业生,他实在得多,把小谢找到阁楼上,循循善诱:如今读书上学有什么用,重要的是你必须习惯你能生活的环境,这样,社会才会接纳你。
事情坏就坏在这儿,谢选骏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愿意习惯他所生活的环境,不甘心退回到命运为他安排的樊篱。
十八年过去了,但他无法忘却被耍弄的滋味。一个十七岁的小青年想上学,有什么过错?文革十年,使一切学习环境都不复存在,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谢选骏扼腕叹息!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和同情,畸型的社会使生机 颓、精神枯萎。谢选骏深深感受到,艺术的存在和发展失去了最起码的现实条件,一切文人学士的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都显得脆弱干巴、苍白无力。中国必须找回它那曾经光照环宇、生气勃勃的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
谢选骏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先秦思想、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佛教文化。他发现,秦以前的中国社会心态是那样年轻,文化精神是那样朝气蓬勃。战国七雄并列,社会多元,机会均等,一(玫?)百虑,殊途同归,大家都想张统一,谁能拉揽人才,谁能给新的文化因子以丰润的土壤,谁就有强大的竟争力。诸子百家,灿若群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土为知己者死”的献身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谢选骏涉足中国神话,在反映古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相依相存的神话中,了解人类在文明史上的精神创造和物质发明,感受人类渴望幸福、力图控制环境的愿望,在扑朔迷离的千古天书中探求现实社会的真谛。
小店员的经历,社会底层的生活给予谢选骏的太多太多了!
他的妈妈在病痛中熬过了自己的中年,及进入老年,就离开了这个充满痛苦然而又难舍难分的人生。临死前,她没有看见小儿子,没有说上一句嘱咐的话;谢选骏的师傅是位老太太,七十多岁退休,每月退休金17元,但她也没多领上几个月,就溘然地下了。无数个师傅、无数个母亲,他们奉献极丰、索要极少,以默默的牺牲支撑着这个民族!
一位曾经是大学地质学专业的高材生,却当了这个小副食店的经理,在这里,科学和知识的价值等于零。
小店周围的百姓们说谢选骏是“子入太庙每事问”。谢选骏从副食店这个小窗口,瞭望社会,(9页)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了解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斗争等中国当代新发生的一切,感受南通地面上的风土人情,市民的喜怒哀乐。
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生气的生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可名状的压抑。若干年后,谢选骏把“压抑”作为宇宙的基调和永恒的主题,提出了“压抑”、“反压抑”的哲学范畴,以此来观照人类的文化。他必须感谢生活。
谢选骏说:“生活给了我对书本的独特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在动乱中失去了良好的教育,走过了坎坷的生活之路。我的知识结构不是循序渐进夯出来的,对基础性的、技术性的把握不够。但是,生活斤 宝鉴无时不在映照着我,迫使我观注国家民族的今天与未来。所以,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更多一些现实色彩。我常常不只是在读书,同时借书启发我思考现实。”这种强烈的时代意识,激励谢选骏执著追求,义无反顾。
1978年,历史为谢选骏提供了一次重要抉择。他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生。
招生部门以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由,拒绝他报考(名)。谢选骏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相当于大学学历,并且拿出了关于诸子百家研究的论文,共20多万字。招生的人看不懂,便交给一位当时还没有落实政策的“臭老九”鉴定。结论是:一位初中毕业生写出这样的文章,了不起。这句话给了谢选骏一个机遇,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于是,他成功了!
十年后,谢选骏在电视片《河殇》里饶有情趣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二千多年前庄子曾经讲过的故事:
“黄河之神河伯,在秋天涨大水的时候发现自己很伟大,居然两岸之间分辨不清牛马。他尽情往下游漂去,突然看见了大海,竟茫然若失。海的主宰北海若告诉他,不能和井蛙谈论大海,因为他只知道自己那点小小的地盘,无法想象大海的博大。而现在,我的河伯,你终于走出了埀塞的河道,看见了大海的恢宏。你知道了局限,也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谢选骏不是河伯,他没有被生活的浊浪所呑没,接受了一次次风雨波涛的洗礼,走出了埀塞的河道。当民族复兴的浪潮把他推入蔚兰色的海洋时,他激动、兴奋、忘情地作全部身心去拥抱这海洋的一切。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等之甚吾。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在庄子笔下,“浑沌之死”是一大悲剧。但就世界、人与文化而言,“浑沌之死”却是新纪元的曙光。浑沌死了,才有了宇宙,有了世界,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的精神之花。文明产生了。
令人不解的是,倏与忽捉弄了他们的后代。谢选骏当店员那会儿,浑沌在中国复活了。
十年浩劫,在每个经历过的中国人心中,至今记忆犹新。这十年,是社会的浑沌期,文化的浑沌期,人的浑沌期。愚味、专制、僵滞,人性、道德、文明、艺术受到了空前的亵渎和践踏。经过无数次的“批判、无休止的“横扫”,人们终于发现,历史并没有罪过,十年动乱只不过是它的子孙们在华夏的灿烂文明之前,感到颓唐和虚弱,莫名其妙地发了一通歇斯底里。中华民族没有仰赖南海之帝、北海之皇,忍受着历史的巨痛,摘除了民族机体上“四人帮”这颗毒瘤。
人民凿死了浑沌,祖国迎来了春天的甘露。
谢选骏的追求,在全民族的复兴中获得了最佳效应。
1978年,谢选骏被录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专业方向:先秦至隋的文学。导师:余冠英。
文学研究所是中国文学研究的权威机关,令人敬慕。先秦文学,历来被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谢选骏的专业方向令师兄们所垂涎。但这些,并未使谢选骏得意,他要寻求自己的路。谢选骏说:“我读()研究生的意义就在于(12页) 取本身。与文学艺术相比,我更关心我的民族和这个民族的文明。
千百年来,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对古人的圣训经典,人们一遍遍句读、训诂、解释、改证,对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我们学习它、赞美它、崇拜它,甚而至于高山仰止,成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奴隶,于是,艺术的生命凝固了,创造停滞了。正因为如此,谢选骏不肯沿着祖宗们开拓的经院之路往前走,他确立了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谢选骏发疯似地读书,有专业书,但更多的是非专业书:古近世界历史、中外思想史、现代世界哲学流派、军事、法律、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各类学科的知识、一切似乎不大相关的材料,在谢选骏思想的调色板上进行着新的融合。他在一个全新的科学背景下为中国的古代文学研究设置了一个新的参照系,来重新审视它的右史方位。
谢选骏离经叛道,不师法度,有人颇不以为然,说谢选骏“不务正业”,这是最要害的指责。经过科班学习、自以为是的旁观者以为谢选骏在学术上不可造就。
而当时最敏感的,莫过于毕业后留在文研所工作,谢选骏年龄小,条件好,足以对别人造成威胁。
谢选骏不在乎什么“不务正业”和一切不公正的评价,他甚至公开宣布:谢某人从未有过留在研究所工作的奢望,自觉跳出这场角逐的圈外。他所追求的,是取法“居高临下”,用人类文明的海洋之水,溶解无数文人学士在书斋和故纸堆里倒腾了千百年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寻求精神的甘泉,滋润那长期封闭、已经干涸的思想荒漠。
“古为今用”,我们讲了多少年,但对它的理解总是难免落入“对号入座”的窠血(14页?),于是,就有说不完的“杨家将”,唱不完的“包青天”,继而一出《海瑞罢官》打倒了彭老总。“影射学”、“文字狱”大兴。
传统文化研究的出路何在?生命国何在?
谢选骏认为:我们不仅是在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解释对象;研究与解释之不同在于前者的客观性和后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人类总在解释过去,还有对解释的不断再解释,在这解释中,批判过去,创造未来。解释是一种思想,是否真理则无关紧要,思想的闪电、理性的龃龉,促进了文化的演进、文明的发展。
“上帝对诺亚说:”我要使洪水泛滥大地,…….灭绝地上的一切。……你,要造用上好木材,为自己造一条船……”谢选骏把“诺亚”解释为文化的创造者、人类文化史上创造者原像的缩影和代表;把“方舟”解释为文化的象征,阐释人类和它的文化休戚相关。同舟共济的骨肉联系。
按照传统看法,董卓是社祸乱汉室、毁灭两京的杀人狂。谢选骏把董卓解释为文化史上的兀鹰,因多种原始和残忍的方法搜寻自己的猎物,为业已僵死的文明世界清理陈迹。同时,为萌芽状态的新文明――更经常的是不自觉地――准备沃壤。他以“历史力学”而非道德说教的分解程式去正视这位千百年来历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
这决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变革,而是体现了精神的解放和文化心态的革命。
我想借用谢选骏的一句话说:谢选骏:“拂去了历史灰尘的新人们,抛弃了历史专家强加给他们的枯燥程式,而以自己的良知良(15页)预感到,“过去”与“未来”正在“当前”这艺术的汪洋恣肆中交换、转易。他们不是背负着传统的绅士,也不是反文化的匹夫;而是新生活的憧憬者,是激切的电极。凭着生命的力量,他起誓――各种过程的精华与糟粕,到了们的手中,都可以重新成为灵感的阴极。他们也许是貌不惊人的一群,但却是新文化电光的阳极。精妙的艺术和壮阔的思想,收在他的手中逐渐成形。醇透的新酒,就要飘香在历史的大原野上。”
1979年,中国正从劫难后苏醒过来。冬去春来的北京城,那特有的大风沙仿佛要把往昔的岁月全部掩埋掉,把历史留给人们的余悸荡涤无存。由于拼命读书和艰辛的生活在,谢选骏病倒了。在那间工字楼阴石拐角的宿舍里,谢选骏不得不离却生活的喧嚣和知识思想的压抑,去接受身体的补偿和灵魂的小憩。病弱、阴冷,风的呼啸和空的斗室,使谢选骏感到孤独和空旷,意识似乎在逐渐消退,一切目的、过程、结果都变得杂乱无章且无意识的碰撞,不时有点点星光在思想的穹隆上闪烁。
谢选骏激动了,从那以后,他用了四年时间,记下这些无意识的意识,写下这些流动的思想,完成了一部关于“文化主体”的专著《荒漠.甘泉》。谢选骏认为:人,面临着心理界域的压抑、社会界域的压抑、有机界域的压抑、无机界域的压抑。这四重压抑一重比一重深刻,激起人们的想象,涌出点点滴滴的甘泉式的文化创造。谢选骏提出了“压抑”、“反压抑”这个颇具个性的哲学范畴,以随笔的文体和(16页)间的形式,表述了他基本的文化思想。他把读者的思绪,时而带到幽远玄秘的太空,时而带到纷纭喧嚣的社会,以独到之笔阐述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十年动乱,其悲剧后果莫大于对人的蔑视,时至今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不敢把互相信任、关心人、理解人(16页)正正地提出来。但在差不多十年前,对人性、人生、人的智慧的肯定和赞美就成为《荒漠.甘泉》的主题之一。谢选骏说:任何科学或文化的结晶,都是人类智慧动人行程的纪念碑。人生不是通向(16页)和乌托邦的阶梯,人生是本位,是目的本身。人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有缺点的,其价值都不如人本身。我们的道德教育强迫人们去服从某些抽象的条条框框,我们用人的创造的科学审判人本身,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在开凿浑沌的工程中,谢选骏最先开凿人的浑沌,拯救那湮没多年的“人”的本位。在今天,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成为推进改革的基本动因。
劫难过后,这里是一片瓦砾废墟和荒原,对自己民族的虚无、自卑意识,盲目的反传统和对西方文化的崇释,笼罩着每个从噩梦中醒来的人们。对此,谢选骏表现出清醒的认识:“中国的文化,是无法从欧洲的传统文化那里获得活力的。西方,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民族若不能断然自救,别人是不会来救他的。”“我们若不醒悟――别人无法代我们醒悟。”“老大”是当不成了,中国文化不可能再是(17页)文化中的主体文化,但是,中国文化有其历史给定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它,但不可能弃绝它,闭上眼睛说过去的一切全都不算数,“重敲锣鼓另开张”,这是天方夜谭!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谢选骏,这位年轻的学者,以强烈的时代意识,为中国思想界挣脱束缚、为华夏精神的解放而呐喊、呼号!
谢选骏说:“也许这声音太微弱了,也许我们的呐喊没有回声,给后代留不下任何遗产。但是,我们毕竟奋斗过,并且还将奋斗下去,要不就太没劲(儿)了。”
这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使谢选骏的一切学术研究和思想成果都变得沉甸甸。他丝毫不能够放下包袱,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谢选骏正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选定了目标,就坚决向前走,决不回头。
也许你不能理解,他和妻子一起上街买自行车,商店里只剩下一辆,还有点毛病,可他依然买了。尽管妻子不乐意,但谢选骏想,既然是决定买自行车的,怎么能不买回一辆呢?
研究生毕业后,谢选骏去的单位很不理想,可他没有放弃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数十万字的研究成果。
谢选骏以神话研究为主。他为什么研究神话,因为神话是他在专业研究中选择的坐标点;更因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谢选骏要超越生命,大踏步后退到中华民族的史前史,从而扩大视角,在更加宏阔的画面上把握现实和未来。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神话研究经历了复苏,从单纯的文学研究向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的综合研究发展,谢选骏取法乎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中国神话》、《神话与民族精神》、《空寂的神殿》等专著及大量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知微见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历来被视为有效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思维定式或则难免一孔之见、一鳞半爪。在神话研究中,谢选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出发,在广阔的视野上探讨我们的祖先怎样为生存而拼搏,为未来而献身,从而使神话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谢选骏高屋建瓴,以神话为纬,以民族精神为经,相互交织,展示了希腊、希伯来,中国等各民族神话系列的千姿百态,在对不同神话的比较中,揭示各民族不同的精神倾向和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探讨原始文化、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联系。同时,研究各民族神话不同的历史化过程,以及神话与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的密切联系,探索神话背后蕴藏的政治、经济及意识的范围。
神话,顾名思义,神化也。自古以来,人们对神话的认识总是同人类的幼稚、勇敢、或儒弱连在一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只是无数个爸爸妈妈讲给孩子动听的故事。然而,谢选骏以思想家的睿智和无情,为神话研究注入了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哲学的因子,在历史的法庭上,剥离掉千百年来赋予神话的一切世俗伦理的表象,在人类文明的参照系中,探寻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和今天人们依然依恋神话的奥妙。
谢选骏认为,不论是海洋文明,还是内陆文明,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童年期的神话,这神话也都经历了各自的萌生、发达和衰落的过程,同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奇妙的相似性。神话的兴衰,归根结蒂取决于它对民族生活或部落生活的贡献或“功能”。当民族的、部落的生活,不再能从神话中得到相当的帮助时,神话的发展就陷于危机并基本停滞。海洋文明在频繁的迁徙和一次次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依靠神话来团结人心,抵御敌人。中国是早熟的民族,神话没有来的及形成严密的神系,在中国这个大的文化圈内占有主导地位,但它仍然反映了人类的智慧之光,人对自然奥秘的敬意、对宇宙和谐的憧憬。只是在封闭、稳定的大一统帝国里,神话被过早的加官进爵,披上世俗伦理的外衣,加入了古史帝系的行列。不入流的,则被挤出庙堂,沦为小说一类的野史杂记。这种彻底的历史化和伦理化,要使一切虚幻的、神秘的东西都从属于愚民统治的需要,要把人的一切非理性的愿望和情感统治统统否定掉。因此,神话的历史发展不仅分裂了中国的上古神话,也分裂了中国人的灵魂。
这是何等理智、冷静的批判!
1986年,谢选骏的专著《神话与民族精神》出版,对他的精辟阐述和全部研究成果,我不能表述于万一。
《神话与民族精神》出版后,一年内两次印刷,成为1987年上海图书市场的畅销书之一。
有人说,这是谢选骏的“神话哲学”。
《书林》1987年第7期发表的书评说:中国的青年学者谢选骏们,正在成为“远东的斐罗”,他们受过西方文化教育面向西方社会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阐释西方文化。这正是对文化精神进行哲学研究的世界历史意义。
神话毕竟是神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它显得那样苍白。谢选骏的“神话”不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不在飘渺的天堂异域,而在生生不息的华夏土地上,在八十年代的华夏民族中。
长城情结
现在,理性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思想家、知识界在中国与西方、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意识形态等问题上陷入了没完没了的纠緾,断定孰优孰劣、调合抑或用一个取代另一个几乎都不好办。文化开放与寻根反祖并存,莫衷一是;“先前阔”与自卑、自弃难解难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但判断谁为精华,谁为糟粕要比法定去取更困难,于是,有人说,“对一块有毒的蛋糕,当无法搞清哪 部分有毒,哪部分无毒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它全扔掉,不要在那里没完没了、毫无结果的分析了。”其实,扔得掉吗?在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很多人失去了平静、从容、耐心、客观的心态。他们渴望飞跃,没有介绍西方文化或深入改造传统的耐心。有人说:人类能有今天这样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灿烂文化,有赖于各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传统的保留。如果扔掉了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自身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损失。
这其中的推推搡搡、诘难指责、赞美肯定,包含着强烈的博爱,体现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对祖国“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还有,人们总想使“理性”纯而又纯,但理性又常常被丰富的感情和性格所淹没――“两面神”无处不在。
这便是“情结”。
面对失重的天平,谢选骏努力寻找最佳依托,来支撑这沉重的主体。
一个夏日的中午,我走进了谢选骏的这家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既做饭又睡觉,还兼书房办公,煤气灶、水龙头、锅碗瓢盆,书桌椅子,显得拥挤零乱,使我联想到了如今的思想界。
饭桌上三盘菜:爆炒西瓜皮、麻辣烧豆腐、现成的午餐肉。话自然从菜蓝子说起了。
再轻松的话题在谢选骏那里都会增加份量。似乎很不了解自己,很不了解左邻右舍、家长里短。说起他这三十多年的生活,呑呑吐吐,舌三 四,“顾左右而言它”。但对现实、对生活,他却异常清醒,有着更深刻的把握。
生活琐事,发了一百遍已毫无味道的牢骚,在谢选骏的心灵上仍然十分沉重。
“全国抢购”、“全民经商”及至于大人小孩都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谢选骏说,这里最缺乏的是自信心,更多的是失落感和恐惶;
迪斯科文化、霹雳 文化、气功文化、打牌下棋文化,坐享其成的文化――
谢选骏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自豪感,失去了激发进取的动力,那就只有醉生梦死了。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这关我什么事?但我是中国人,祖国经历了千灾百难,面临时代的挑战,我不能容忍它的衰落。”
谢选骏崇拜自信心!
在小副食店里啃“子(知)乎者也”时,他自信能成功;给复旦大学写信时,他自信有上研究生的能力。
强烈的自信心,再加上执著追求、勇往直前的毅力,这就是谢选骏,而不是别人!
当然,谢选骏有他的两难选择。
谢选骏认为:
中国的文化像太极拳,适合老年人琢磨;西方文化像武术,适合青年人运动。
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墓;中国是儿童的游戏场、青年的训练所、中年的工作间、老年的王国。
儒家文化或许有种种古老完善的“法定”,但它几千年来偏偏造就不了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一个国家的法治秩序、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相反,在走向衰落之中,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自然自杀机制,不断摧残自己的精华,杀死自己内部有生命力的东西,窒息这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精英。
然而,谢选骏又说:我十分喜欢中国的国粹,他大声疾呼:“回归祖辈的文化!”
佇留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孤独思索和论辩中,是思想家懒惰的表现,谢选骏努力寻找自己的答案。
在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等现实问题上,谢选骏提出了创造弘扬和吸收材料的基本思想。
谢选骏说:中国文化精神没有也不可能灭绝,只要我的敢于酝酿,它的力量就能获得再生。西方文化并不包括先天的先进。是活力和创造性,而不是模式和强制性,使西方超过了东方。中国人,应当拒绝用西方人的思想和眼光,来评判和改造自己的生活。前提是,在拒绝以前,首先恢复自己的活力和创(?25页)生功能,以便作为主体的人,获得社会文化层次上的回旋余地。既有力量对客体文化(西方文化)的系统进行拒绝,也有力量将之拿来,为我所用:不是作为准则和偶像,而是作为工具和材料!(《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西方文化,我们都是作材料性吸收,而不是作结构性模仿。我们回归祖辈文化,是作为现代人在回归。我们吸收西方文化是作为中国人在吸收。材料可以利用,但结构却要我们自己创造。我们既独立于西方文化,又独立于传统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极大的自由。我们提出回归祖辈的文化,只是想为重建现代中国文化找一个“胎盘”和一个自由度和依托力结合的较适中的文化洞窟;至于婴儿的成长,各种养分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回归祖辈的文化》《光明日报》1988年10月6日)
不知谢君是否同意我对他思想的感觉。
其实,谢选骏和理论构建似乎也实现了一个结构性创造和材料性吸收的过程。
谢选骏说,动乱的时代,坎坷的生活,激发了我对国家民族的强烈关注,用全部注意力去探索中国文化在近代所遭到的挫折及如何复兴这逝去的文化。这是我坚定不移的目标。
在对文化的反思中,谢选骏有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学术圈子。
谢选骏的妻子,和谢选骏过日子,不如合作。家里的彩电买了好几年,但只有“新闻联播”时才能打开。其它时间,谢选骏有工作,不能看,于是也不让妻子看,妻子也应当工作。谢选骏搬家,家什杂物全部装箱包扎,他突然想起一只碗没有洗干净,于是又打开包装,重新返工。谢选骏的固执和死板,常常使妻子不快。
遗憾的是,妻子的指责很难有别人证明。在学术活动中,同行们都视谢选骏为得心应手的合作者。
谢选骏经常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每次的组织者总是尽力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对此,谢选骏都特别当真,千方百计牵线搭桥,组织更多的同行。
他的知心朋友告诉我,谢选骏乐于从事任何合理的、需要的工作,从不挑剔,不提出个人的要求,不计较得失。
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电视片《河殇》解说词第六集的撰稿人是谢选骏和远志明。谢选骏在接受了撰稿任务后,主动提出与远志明合作,那时,他与远志明未有一面之交,只是阅读了远志明的专著《沉重的主体》,深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上,他们有共同的理解和追求。为了事业的成功,谢选骏渴望更多的理论碰撞,不断吸取丰富的思想成果。
为此,谢选骏不得不请朋友帮忙,为两位素不相识的合作者搭桥。在思想的征程上,谢选骏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无私、正直和质朴。
电视片《河殇》的播出,以其强大的震撼力使中国的大街小巷为之晃动。电视界与思想界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合作。谢选骏作为参与者之一,和他的朋友们一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把一代思想精英的忧患意识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反省变成中国老百姓的亢奋情结和这个时代变革的主旋律。
谢选骏参与《河殇》的工作,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怀疑和内省,对华夏的农业文明、长城情结、城墙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心理意识等所做的科学观察,还有对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陆地与海洋的对比分析,在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空寂的神殿》、《中国神话》等专著中表现得异常清晰和深刻。
关于海洋文明和陆地文明,谢选骏认为,各个民族文化传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生成发展,既有军事征服和政治统治,也有宗教改革和思想斗争,还有民族间的渗透,特殊的人际关系等等。民族的命运也像个人的遭遇,在其传统或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年代。所经历的事变与感受,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最久远的烙印。人类将为这两种文明的融合付出更大的代价。
谢选骏为我们列举了中国与它的邻邦:“居于内陆腹地的中国和处于海岛上的日本,在同时面对同一个西方文化的压力时,反应的区别之大,可以证明上述的分析。中国许多有志之士,在目睹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后,并想起而效仿,使中国也走上日本式的“富国强兵”之途。但是戊戌变法的失败,却以维新志士的头颅和鲜血证明了:“适应于日本这个海岛民族的发展道路,并不那么适应于中国内陆的发展需要。”
谢选骏抓住了海洋文明与内陆文明的发展与区别。至于能否用这种“地缘学说”解释西方的发达和中国落后,目前的思想界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千百年来,长城内外,游 与农耕以不同方式你来我往,演出了无数活剧。修筑长城,成为我国农耕社会的一个重要防卫手要,长城精神与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相通,即“防御思想”。长城不仅成为我们的物质象征,也成了我们的精神象征。然而,谢选骏为这“长城情结”注入明晰的历史意识。
在封建时代比较单一的社会环境中,“长城精神”完成了它凝聚了农耕社会文化共同体这一历史使命,受到持久的崇拜,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重大要素。但是,长城精神的一般特点是长于保守;推重道德,轻视效率;安贫乐命,不冒风险。在今天多变化、高效率、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长城精神”面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便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束缚我们民族积极开拓、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以上参见《神话与民族精神》)。
面对那么一股尊孔复古、一切都讲“先前阔”的情绪,谢选骏的阐释无疑是空谷足音。它的意义决不在于仅仅提出某个问题,而是在阻止思想界的大滑坡。
令人欣喜的是,一个五年前写进一部神话学术专著的历史性思考,五年土丘中在电视片《河殇》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老百姓中引起了未曾预料的积极反响。
一个夏日闷热的夜晚,我与谢选骏同坐在荧光屏前,欣赏他们的杰作。《河殇》已属于社会,谢选骏作为一个观众在审视它的出现及其后果。他没想过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围绕诸多观点的说三道四,也都无关紧要。在全民族的反思和振奋中,他感受到的是更加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跋: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尽管其思虑相歧、途道各异,但其归宿却不免指向于:力图把中国精神的活性,从中国文化在近代所遭逢的泥淖中超渡出来,让它重展迷人而雄健的十面之翼,自主翱翔在中国的大地、海洋、天空上。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1987年第一版)
【001、温州取缔民间宗教场所】
2000-12-11
MC: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温州日前进行了取缔非法宗教建筑物的活动,关闭和拆除了数百家宗教场所。下面是记者江楠的采访报导。VOICE:根据法新社报导,被温州官方关闭的宗教场所,数目高达四百五十座,其中有210个宗教场所被取缔。温州政府官员向法新社表示,关闭和拆除这些宗教场所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 记者星期二打电话到温州市政府了解核实情况,值班人员向记者表示,温州日前的确在进行取缔非法宗教场所的活动,但对有关细节,他无可奉告,ACT:法新社的报导说,被拆除的宗教场所都在温州市的瓯海区。记者又打电话到瓯海区政府了解情况,值班人员也表示确有取缔非法宗教场所一事,但称自己是替别人值班,无法提供详细情况,ACT: 官方媒体《浙江日报》日前报导说,在过去几年中,瓯海区的非法宗教场所大幅增加。 美国的宗教界人士谢选骏向记者表示,解放前,就有大量外国传教士到温州传教,目前当地的天主教教徒人数也非常多。谢选骏表示,由于温州经济比较发达,政治上又历来比较宽松,当地教徒兴建了各种各样的宗教建筑。为了避免官方干预,许多宗教场所都没有向官方登记。他说,ACT:法新社的报导还说,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发言人向该社表示,据他所知,发生在温州的取缔宗教场所的运动仅仅是限制在温州市一地,而不是全国范围的。但谢选骏认为,温州历来以政治气氛宽松,受中央限制较少而闻名,当地政府官员许多也都信奉宗教,忽然有大量私人兴建的宗教场所被取缔,恐怕是上级政府的意思,而不是当地政府自发之举,ACT:谢选骏认为,宗教活动在温州的大发展恐怕引起了当局忧虑,尤其是未向官方注册的家庭教会数目巨增,更是当局的心头大患。因此,当局采取措施,取缔未向官方注册的宗教场所,以试图加以控制。以上是记者江楠的采访报导。
【002、中国高官呼吁给民营企业以宽容】
2006-12-21
中国舆论界有关所谓民营企业的“原罪”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三年多。有迹象表明,上层也许希望叫停这场争论。
邓小平1994年2月说过,不搞争论是他的“一大发明”。人们从中国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这一“发明”的烙印;不过,理论界各种各样的争论始终并没有完全止息,有关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之争就是一个例子。这场争论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争论的两派都把“原罪”当作一个贬义词,当作“罪恶”的同义词:一派意见认为,民营企业的第一桶金大都靠不法手段积聚而成,这是民营企业的原罪,要加以清算;另一派意见认为,民营企业的原罪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应全都怪罪民营企业。现在有迹象表明,这第二种观点开始获得一些重量级政界人物的认同: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表示,当局应给予民营企业最大程度的宽容;在此之前,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也曾为民营企业辩护。
在美国的学者谢选骏表示,民营企业最初赖以发展的改革政策本身就是与国家的根本制度相抵触的:
“我先说‘原罪’问题。‘原罪’按照基督教的理解是所有人都有的,不止是民营企业家才有。但我们中国人在用这个基督教的概念的时候,因为不懂、不信、不接受基督教,所以不理解‘原罪’,就错误运用,认为不好的东西就是‘原罪’。第二,关于民营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的问题,或者说他们的第一桶金到底是不是不合法的问题,最近看到胡德平有一个讲话,认为没有什么不好的,他也在为民营企业家辩护。关于第一桶金,我想因为当时胡德平也讲了一个概念:当时很多政策就是不合法的,因为要改革,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构架下撕开一个缺口让资本主义生长,所以当然很多政策都是违法的,民营企业家做的事情也是违法的,象偷税漏税就不用说了。本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私人经营就是犯法的,但是却合乎当时的改革政策。”
这位学者表示,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民营企业需要得到宽容和鼓励:
“从根本上说应该鼓励民营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还不够强大,所以在国际竞争当中跟外国的民营企业是没法竞争的。象日本当时改革的时候是扶持民营企业,由官方出面借钱给民营企业,让他们去开创一些事业。然后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就自发地回报给社会。我想清算原罪、清算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只会破坏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使大家对财产都没有安全感,反而逃到国外去,中国就变得更穷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要更宽容,而不是嫉恨别人,采取‘仇富’政策。”
另一位在美国的学者方觉表示,中国相当多数的民营企业的出生和发展是官商勾结的结果:
“我认为相当多数的民营企业家的早期的暴发或者成长是依靠官商勾结的方式;是依靠行贿的方式;是依靠其他违法的方式。首先是要承认这个事实。”
方觉说,中国应当削弱执政党和政府机构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一个惩治腐败的独立的司法系统,从而使民营企业得到规范和健康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的规范化应该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首先要削弱执政党和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执政党和政府拥有经济上很大权力的时候,民营企业为了能够分享经济资源,他们就需要向政府官员行贿;就需要从政府机构那里获得种种优惠。所以削弱执政党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第二个条件就是说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是说谁有官员的背景,谁有官方的支持谁就可以发迹,谁就可以致富。第三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去惩处一切腐败现象:包括行贿、偷税漏税以及其他腐败行为。要做到我所说的这三点,最根本的前提是中国必须进行民主改革。”
有香港媒体表示,民营企业占中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政府不会将民营企业赶到自己的对立面。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3、中国将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
2006-12-28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定于2007年4月下旬在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海内外道教领袖、专家学者和文化、经济界知名人士将应邀出席论坛。
法新社援引中国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的话说,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立和谐社会,并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这次论坛将在“和谐世界,以道相通”的主题下,探讨老子的《道德经》对于和谐文化、生态环保、现代管理和养生保健的意义。众所周知,去年春天,中国曾在浙江主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至于70年代末以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儒家思想和儒家代表人物论坛,则也许难以统计。
在美国的学者谢选骏表示,像“国际道德经论坛”这样的传统文化论坛的举行,可以看作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趋于式微的表现: “这个会议我看还是共产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的一种溃退或者讲是让步。象当时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他们是信奉喇嘛教的,对儒和教都进行了压迫甚至取缔。但是在统治20几年以后,就开始向儒家让步,开放了科举考试。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历程曾经也是这么一个进程,先是50年代、60年代打呀打,到了70年代开始有点让步,到现在90年代21世纪,基本上50年过去了,这个时候它本身的力量-‘共产主义’开始衰落了,所以它不得不乞灵于一些传统的文化,象儒家,道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开这个会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会议显然是官方在推动的。”
这位学者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涵盖和谐理念: “儒家也是提倡和为贵,道家也有和的因素在里头,强调阴阳调和。中国文化基本上讲的是调和,阴阳讲的是调和,不是对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的都是阴和阳是必要的,黑暗和光明都同样是必要的,而且要通过互相的运行来促成四季的变化,促成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海外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主笔孟玄表示,《道德经》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影响的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道德经》当然是很重要的,对于全世界来讲,很多的西方文化向往中国文化时候实际上都是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中国不同时代对《道德经》的阐释内容都是很丰富的。到现在为止,每个学校只要教中国文化的思想问题的时候,老子的学说都是很重要的。”
这位评论家表示,孔孟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道德经》所阐发的道家思想是出世的;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文精神的两大支柱: “中国传统思想里头最重要的两个思想实际上是儒家跟道家,就是老子的学说跟孔子的学说。儒道是互相配合的。东汉的时候,探讨儒家的思想走得很孤僻,真正反动的时候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而这些都是从老子直接传乘下来的。中国的儒家是比较入世的,但是入世的里头始终都存有一个逃离这个世间拘束的一个东西,那就是道家的东西,这两个是中国主流文化思想的根源。中国的人文精神面道家的东西始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柱。如果说儒家是阳,道家就是阴。始终是来支撑。如果你不能治天下,总是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隐抑思想始终是在道家里头发挥得更完整。”
在西方发达国家,环保主义者是最服膺老庄道家思想的一个群体。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是唤起人类生态环保意识的先哲: “中国是在各大文明中比较早提出生态环保思想的。先秦就有这个思想,这也不奇怪,我们看个个闻名古国都是毁灭于对生态环境的迫坏。早期两河流域的苏麦尔城邦、后来的埃及、再后来的玛雅文明、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全都毁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因为所谓文明就是建立城市,就是要破坏生态环境,就是要切断原野、森林,把它做成一个‘马蜂窝’,再靠这创造一个人自己的东西。 这其中应该有一个平衡,否则生态链断掉的话…中国文明能够延续的原因与中国人注意环保应该是有关系的。”
法新社援引香港中文大学一位学者的话说,如果真要建立和谐社会,那就不能容忍官场腐败,不能容忍唯利是图的公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4、梵蒂冈誓言捍卫中国的宗教自由 并谋求与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2007-01-21
梵蒂冈周末就对华战略展开为期两天的辩论,结论是:梵蒂冈将继续捍卫中国的宗教自由,同时谋求与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梵蒂冈周末有关对华战略的辩论会是教皇本笃十六世发起的;他本人没有参加星期六的辩论,但事后听取了汇报。
据梵蒂冈下属的新闻机构《亚洲新闻》报道,教皇本笃十六世表示,“梵蒂冈谋求与北京在各个层面的关系正常化,目的是让天主教信仰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和充实的生活,为中国人民的福祉和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美国西东大学学者杨力宇表示,梵蒂冈并没有就一旦与北京建交后中国高层神职人员的任命这一关键的制度问题作新的宣示:
“中国的三字爱国教会坚持梵蒂冈不能干预中国主教的任命。中国的内政梵蒂冈不能参与。但是全世界的主教都要由梵蒂冈任命。在我看来,如果梵蒂冈对中国让步,让中国提名,梵蒂冈认可,也许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到现在为止,梵蒂冈都没有认可。”
这位学者表示,北京在与梵蒂冈建交问题上心理很矛盾:
“我想中国对和梵蒂冈建交并没有那么认真。一旦建交,梵蒂冈驻中国使馆的官员,都是神父,就可以到各地区访问天主教教徒,这对中国镇压宗教有一定影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北京还是很希望和梵蒂冈建交。因为要把台湾在欧洲的最后一个邦交国打断。打压台湾是既定政策。在全球各地都是这样的。也考虑到和梵蒂冈建交以后,对中国教徒的影响,所以还是很矛盾的。”
文化学者谢选骏表示,梵蒂冈与台湾断交问题不大,但是梵蒂冈很难在主教任命权这一天主教的根本制度问题上妥协:
“梵蒂冈的立场就是可以出卖台湾,但不能出卖自己,它对中国要求宗教自由,这是一个借口,主要还是为天主教自身的利益。因为天主教和其他教不一样,它的教会要受到教廷的引导,这是它的一个制度。现在中国政府要剥夺它的这个权力,这就破坏了梵蒂冈的制度。梵蒂冈要和中共建交就意味着要修改自身的制度。如果因为中国一个国家就这样修改制度,把主教任命权和教会管理权交给中国政府的话,就是修改天主教两千年的制度,那天主教就会陷入一个新的宗教改革了。”
记者:“您估计它到最后会不会这么做?”
“我估计它很难。当然也存在很小的可能性,就是天主教自身被瓦解掉,但是它如果为了这一个教区,获得当地政府的承认,尽管这个教区很大,就改变自身的制度,好像不太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跟中国大陆建交它自身也瓦解不了,相反,它在世界各地还会存在得更好。但它如果为了和中国政府建交而破坏了自己的制度,那它本身不就是走向瓦解了吗?”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对法新社表示,他现在还不了解梵蒂冈周末辩论会的细节,所以无法评论,但是他重申,中国与梵蒂冈建交有两个条件:一,梵蒂冈必须与台湾断绝一切关系,二,梵蒂冈必须承诺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5、作家李锐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受到冲击表示关切】
2007-03-01
《太平风物》一书的作者李锐最近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访谈的时候指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受到冲击,掠夺性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人们对“农村”这个概念缺乏正确理解就是明显的例子。
李锐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所指出的对农村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是个有目共睹的现象。至于他所说的“农村概念被误读”,寻绎《新民周刊》记者有关这次访谈的报道,是指只会对农村作田园诗式的赞美,而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辛劳;认为农民受苦是理所当然;不把铁锹当作生产工具,而是当作表演工具;以及把表达对自然的纯洁感情的山歌拿来为招揽游客的旅游项目服务,等等。作者没有说他不赞成现代化,但是他说,不是所有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都是进步。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李锐的观察不无道理,他的《太平风物》一书是“很有意思的”:
“他是小说家,写小说的,所以他就抓住生活中一些表面的东西。他的观察还是有道理的,尤其他是从那里出来的,应该比较熟悉那儿的环境。这个我想是没有问题的。他有农民的感情。《太平风物》写一件农具,有点像风土文学,受台湾本土文学的影响,有这么一点感觉。”
至于李锐很不满意的“铁锹不再是生产工具,而是表演工具”,谢选骏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把农具当成表演工具的说法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的变化使农具淘汰了,就只能作为表演工具或仪式工具存在,比方说中国过去的那些礼器,一些仪式用的器皿,开始都是生活用具,像鼎,锺都是生活用具,戈,矛都是武器,后来变成了一种仪器用的东西,因为生产力发展,人们需要奢侈品了。”
谢选骏认为,民歌等艺术形式为商业化所利用是社会演变所致,是普遍现象:
“不仅农村,像少数民族也是这样,他们的歌舞本来都是他们生活的一些内容,后来才变成了仪式,现在就变成了一种旅游节目用来赚钱。以前一些山歌是谈恋爱唱的,劳动累了放松唱的,但现在谈恋爱不会唱山歌了,还用机器减轻劳动强度等。作为生活中的艺术就消失了,就变成了商业性的东西拿来卖。这也是社会的演变导致的。”
这位学者表示,作家李锐以文化批判代替政治批判,也许是迫于某种不得已:
“他说对农村进行过度开发的问题,破坏性使用的问题以及农民受到歧视的问题,这都是中国的政治造成的。第一,由于土地公用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破坏,掠夺等等;第二就是农村户口制把农民变成了一种次等公民,这是政治问题,不是普遍文明的问题,西方或者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这种事情或者很少,但是李锐先生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限制,不能表达对户口制度和对农民受到歧视这个根本原因的探索,这显然是他个人的局限,所以只能这么模模糊糊用文化批判代替政治批判。”
作家董鼎山表示,据他了解,在中国,农村不被留恋、受商业化冲击是个事实。
李锐在接受访谈时,批评所谓“80后”作家“商业味道太重”,“不够成熟”。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6、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广东顺德开拍】
2007-04-10
中国央视筹拍的4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8号在李小龙的故乡广东顺德开拍。官方媒体称,拍这部剧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营造气氛。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也许李小龙的功夫片早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人们总是难以忘记他那些略带忧郁神情的、魅力四射的肖像。现在虽不是随处可以租到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但是谁都可以上网去撷取他那些吉光片羽式的、智慧的人生感言;通过他的这些感言,我们可以透过他刚毅的外表,感知到一个谦抑的灵魂。李小龙令中国人迷醉,也令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迷醉;曾被美国演艺界评选为“200位最伟大流行文化偶像”之一。像他这样的明星大腕,如今已不多见。现在,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已经开拍,这对于世界各地李小龙的“粉丝”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翘首以盼的事啊!
美国华侨界知名人士董鼎山表示,他曾是李小龙的“粉丝”:
“他是世界闻名的,他的功夫片红得不得了。他去世以后,外国人也很悲伤。我也是他的迷,很喜欢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主要是娱乐,他的武功好。我觉得他们为了奥运,因为李小龙名气很大,一定会很红。”
中国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说,拍摄《李小龙传奇》是为了“纪念李小龙,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文化学者谢选骏说,李小龙的事业主要是在香港和美国;在他去世前的那个时代,中国并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十分高扬的国度。谢选骏说,拍摄这部电视连续剧,也许是看上了它的票房价值:
“我想还是为了弄钱,包括奥运会主要也是为了弄钱,用奥运会试图让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您觉得他们拍这个电视剧是否能够象他们所说的达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
“他当时成名的时候,中国是与世界隔绝的。他是1940年生,1973年死的。那时是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是毛最猖狂的时候,毛就是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毛把武术等这些全给禁了、给废了,现在批毛,又弘扬李小龙。”
政论家李洪宽表示,中国央视也许是想借北京举办奥运之机,把《李小龙传奇》打到国际上来;但是他怀疑央视能如愿以偿:
“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从来打不到国际市场,因为中国导演的思路不对。西方电影讲的英雄主义中国电影就没有表现英雄主义的,因为它只允许你表现共产党的那套,这在西方看来还有一定距离。”
记者:“您认为李小龙会不会影响中国青少年?” “搞得神化,有可能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因为他是华人。这在美国好莱坞又是一个成功的形象,电视剧拍的时候就会很神化,就可能成为青少年的偶像。”
西方主流通讯社10号都报道了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拍的消息。美联社说,电视剧主创人员在李小龙的身上找到了中国民族主义极富感召力的象征。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7、如何解读于丹热?】
2007-05-10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以及仍在电视上热播的她的讲座,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于丹热”?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2007年春天,你若到北京的书店询问有什么新出的好书,服务台指给你看的,八成就是于丹的《论语心得》或《庄子心得》。不久前,一走进西单图书大厦,赫然矗立在大厅一侧的于丹的巨幅肖像告诉你,眼前这位人物分明是兼学者与名流于一身了!古往今来注释、疏解儒家经典的学者,远自宋代的朱熹,近至现代的杨伯峻,九泉之下得知于丹的书的销售量竟是数以百万计,恐怕不会不为之汗颜。路透社的相关报道评论于丹的《论语心得》说,“一本关于孔夫子的书成了中国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中国当下何以会有于丹热?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于丹热产生于当今国学大潮的裹挟:
“于丹热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的国学热都是同样一个背景。这就是现在中国大陆的价值空虚、伦理缺位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漩涡和一个精神的黑洞需要填补。但是为什么国内价值需求会导向对中国古代国学的一种热,而不是导向其他的热。就是台面上的马列主义实际上作废了。早在26年前的1981年我就曾在一篇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年的文章中预言过,中国开始复兴的时候就会走向复古主义。为什么呢?就是说当一个民族,尤其像中国这样的从马列主义的统治下、从对洋大人的崇拜下开始觉醒的时候,肯定要寻求自己民族本位的价值观,走向一个对“祖辈精神”的一个寻求。又过了几年到1988年的时候,我又在访谈录中具体说明,所谓祖辈就是春秋战国、夏、商、周三代的祖辈精神,对其招魂也就是祖辈文化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也就是…把古代的东西拿来做一个抽象的发挥(不一定符合原意的)…就西欧的文艺复兴那样。中国大陆如能复兴,这样的复古主义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这位学者表示,社会的需求加上市场化的包装成就了于丹热:
“中国对古代的东西有一种市场需求,这是肯定的。于丹他们的“成功”在于把这种需求加以市场化,包装售卖出来了,所以他们就成为成功人士了。他们都是借助影视成功的。那些古籍注释都是文字的,老百姓包括大学生都看不懂。当时《河殇》就是这样借助影视轰动的。在这种意义上于丹他们的轰动也是后浪——就是采取了电视影视的市场化包装,就容易引起大众文化的轰动效果。”
中国古典文学学者刘晓波表示,于丹热,乃至整个向传统文化的回归,反映了中国官方对民族主义的诉求:
“现在这种传统文化官方也重视。它不仅在国内这样,也向海外推销中国的软实力,象建孔子学院什么的。现在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表面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了。而且官方提倡的这种传统文化基本上就是为了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来使自己的意识形态合法。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国力的提高也有一种好像中国这么多年‘百年耻辱’到了雪耻的时候了、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读经运动也好、于丹热也好、包括电视上的帝王戏也好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位学者表示,要读懂中国的经典,特别是先秦典籍,必须首先学好古汉语:
“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古典,就必须真正了解古汉语,能够读懂象特别是先秦的那些古文,我个人的感觉实际上是比学一门外语要难。”
于丹对《论语》有一段总结性的解说:孔夫子在《论语》中“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一般人读完《论语》之后,则未必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学者谢选骏说,于丹对经典作了某些“片面的”然而不无道理的解读:
“它有点受了毛泽东的影响,喜欢片面的解读,毛泽东就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造反有理’。于丹的意思就是孔夫子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叫‘寻求快乐’。但这种片面解读也有它的道理,孔夫子赞许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然后“回也不改其乐”。不就是快乐人生了吗?尤其在中国大陆物质还相对缺乏、人欲恶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有颜回精神不就很快乐吗?”
但是,这位学者表示,于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介绍经典,还是“有功绩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8、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选揭晓】
2007-05-17
在中国历时三个多星期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选活动已经结束;排名比较靠前的包括杜甫、曹雪芹等古典文学作家,鲁迅、郭沫若等一些当代作家,以及对于不少人来说名不见经传的安妮宝贝等作者。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在“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排行榜上,除了孔子和老子等习惯上不被称为作家的人而外,多数“参评对象”的确如评选活动主办方所说的,是“年代跨度上下2500年并涵盖诗歌、散文、剧作、小说等各种体裁的华语作者”。
鉴于参评作家年代跨度之大以及他们著述上的差异,这次评选活动被一些人讥评为“不伦不类”、“古人今人一锅烩”。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则表示,不排除这次活动有商业炒作的成分,但是它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这个评选的意义我觉得是组织者为了炒做名气搞的。但实际上也帮助读者重视,关注一些,可以帮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出名。网络上还搞了‘2005年2006年度100位最有影响的华文知识分子’。评选总是一个文化活动,有它积极意义的一方面。”
这位学者说,这是一次投票者的印象式评选: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来源造成的一个结果,也不见得有什么系统性,这是靠印象评选的。有早期印象,上学的时候大概都学过这些东西,所以很多人觉得想起来觉得这些人都比较重要。《红楼梦》很有名,然后儒家、道家这些人物,中学课本都有,考试的时候都考。然后一些新作家,象在网上流行的、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名字,感觉好像到了菜市场既有很便宜的大白菜,也有很贵的海鲜,白菜因为大家都要吃,不能说大家只吃龙虾,只吃孔子、庄子、不吃流行作家。是吧。”
记者:“沈从文被冷落了多少年,为什么排名还比较靠前呢?” “他被炒做得也很厉害。” 记者:“都是七十年代以后了。” “对呀,有没有张爱玲?” 记者:“有,她排名十一,不低呀。” “是呀,她也炒做的很厉害,虽然一些最反共的作品在大陆没有出版,但她一般的作品还是炒做得很厉害。所以读者应该是不陌生的。”
排行榜上比较靠前的有不少是古典文学作家;对此,谢选骏表示,“说明中国自己的文化在复苏,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了。德国一个评论家在网上炒得很厉害,他说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都是垃圾,他为什么不说中国古代作家都是垃圾?这个话他说不出口,他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现代中国作家确实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创造性。”
不过,这次评选活动中被读者所追捧的现当代作家,不少受西方文学影响很深,比如钱钟书、郭沫若、林语堂、曹禺等;对此,谢选骏说: “中国作家哪有不受西方影响的?包括像是以前搞翻译的林纾在内,都是用文言文翻译的,那基本上都是翻译的西方著作。20世纪的文学家,我记得以前讨论过,中国作家基本上都是西方文学的学生。钱钟书的“围城”都是偷来的。
诗人王渝表示,他对曹雪芹和鲁迅排名靠前感到高兴: “我高兴曹雪芹第一,说明大家还是喜欢我们自己的文学当中最好的东西。鲁迅又居第二,会有很多人喜欢他,第一是他的思想特别清晰,什么时候都有他独特的看法。他又有一种精神,是很不劬劳的人。他爱护年轻人出于真心,这是很了不起的。他的文字很特别,他写杂文和散文的文字不一样,他的第三种文字小说又不一样,所以他有很多特点。”
网上有人对安妮宝贝为许多读者所抬爱表示不以为然,但是诗人王渝说,年轻人喜欢她:“是靠年轻人上来的,有点像我们台湾的王文华,他们的很多东西跟年轻人很默契,就是每天生活里发生的事,一个猫不见了又找到了,一个人对一个小动物的喜欢,也就是这样一些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投票者也不少。尽管于丹赖以成名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更多是学术的而非文学的,王渝认为她努力推广儒家经典是件好事: “他像是一个文化的推广者,这对中国整个社会是一个很好的事。中国社会里人的品质变得很低。能够把《论语》拿出来推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是件好事。不管于丹自己是不是有心要把社会风气变好,但我觉得这个结果非常好。”
王渝认为武侠小说作者金庸排名靠前是应该的;她说,金庸的作品是“成人的童话”,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9、中国城市化中古建筑遗址遭破坏】
2007-06-12
中国一些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在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千城一面”、“丑陋不堪”的市容。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日报》援引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话说,一些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受的破坏,可与大跃进、文革期间遭受的破坏相类比。他用“千城一面”、“丑陋不堪”来形容城市化给都市市容带来的变化。在谈到那些对这种破坏负有责任的地方官员的时候,这位副部长说,这些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毫无概念”。
文化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人本偏于保守,但是标榜砸烂旧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破坏力,如今借着城市化的推力,发展到不可阻挡的程度。中国的文化遗产何以会遭到严重破坏,根子就在这里:
这位学者表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败家子的口号: “一古脑下来搞 ‘四个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后就把古建筑全给毁了,既然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军令如山倒,那就万事都看经济效益怎么样,没经济效益就拆,‘该拆的就拆’了。”
中国很多地方对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址的整修,由于技术不对头,起了“整旧如新”的恶劣作用。谢选骏说,这是对文物的另一种破坏,外行领导内行的政策仍在作怪:“1981年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因为1979年以前我做了几次全国性的旅游,那时的中国古建筑还处在一种还没有整修的荒废时候,都破破烂烂的,但在那个时候看,还真像是古建筑。到了1989年以后看这些建筑就不行了,都变成了特别土的、很难看的一种新建筑了,古董都已经修旧如新了。当时就觉得这种对文物的又一次毁灭确实是‘破四旧’以后的‘立四新’了,把它变成新东西了,把‘四旧’变成‘四新’了。这是一次毁灭,这又牵涉到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通过拍脑袋瞎指挥来实现的外行决策,很多内行都被党的领导们打倒了、清洗了,不被尊重的知识,而且手上没有权力,所以中国出现了一种极端浪费的方式在进行建设。包括各个城市里在不断地挖马路,今天铺这个管子,明天铺那个管子。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全是外行领导内行造成的。”
虽然文物、文化遗址遭受破坏的现象所在皆是,各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一类的法律法规却又相当完善。对此,谢选骏说,执法不力与司法不独立有关: “司法独立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法院和行政机构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相对立的,这样它们的专业功能才存在,至少是分立的,如果不建立这样的分权制度,怎么去遏制破坏?无法遏制。”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教授朱永德表示,中国尤其应当加强执法: “中国大陆上的政策,很多东西要按照规章来讲是非常齐全的,不比任何国家差,就是执行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想政府怎么样去执行这些政策、按照法规去做、认真的程度,这个方面是需要更加求进步的。”
这位教授表示,古都旧城什么东西都加以保护并不现实,但是标志性建筑和重点文物理应在保护之列: “我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一方面要现代化,你希望城市要达到现代化又有很多不同的要求,而且有很多交通设施,不能不经过一些重要的地方,那么为了这个重要的地方,假如说可以妥协的,那没有问题,可以做,但有的时候实在是不行,那你怎么办?这是一个大问题,你看看世界上其他地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就看欧洲实际上它建城市实际上都是从近代开始,也有这个困难,怎么保存?今天你说我做北京市长怎么办?我想这个只能选一些重点的东西保留下来?象中国的四个古都,每样东西都是古物,每样东西都保存原样,那怎么近代化法?所以我个人感觉从大处来看实在是标志性的古迹是应该保存的,至于一般性的怎么去选择?这当然就看当事人当事的情况做一些选择。”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0、有关在奥运开幕式上抬出孔子的建议的评议】
2007-08-02
《人民日报》最近曝光了季羡林教授在北京奥组委成立之初有关“在开幕式上抬出孔子”的建议,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兴趣和议论。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季羡林教授是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他曾经对前去向他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人民日报》在援引季老先生这句话的时候,在“抬出来”三个字上加了引号,说明《人民日报》的理解是,所谓“将孔子抬出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利用艺术手段将孔夫子和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展示给世人。
著名文化学者谢选骏表示,季老先生倒是提了一个好心的建议,但是张艺谋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态度却是有目共睹的恶劣:开幕式地主国要展现它的特色这是一定要有的,澳洲被选入奥运的时候就是选中它原住民的特色,在雅典也是把古雅典的故事编歌剧搬上开幕式。北京奥运究竟用什么方法来展现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能代表5000年文化的真正历史又让西方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东西就可能要一个很慎重的琢磨。
“中国春秋战国争霸,文明急剧发展以后,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状态。这个时候孔子的思想比较适合大一统社会的稳定。他提出把孔子抬出来可能是一个好意,不过奥运会是一个娱乐性的活动,跟孔子这么一个比较严肃的东西放在一块有点不搭调。张艺谋把孔子抬出来更是不搭调,他不懂孔子,基本上对中国古代的东西在采取亵渎的方式来处理,在他的作品中,为了媚俗,一般都是在糟蹋中国。现在此人讲正面抬出孔子来,我想他除非恶搞孔子,正面推出不太可能吧?”
老作家董鼎山表示,不管在奥运开幕式上“抬出孔子”的建议是否得到采纳,他期盼张艺谋所奉献的奥运开幕式能够保持高格调、出以大手笔:“张艺谋是完全太商业化了,他开始我觉得是个人才。但现在他越来越商业化了,让他搞奥运开幕式导演,他一定也会搞得花花绿绿的,就看他怎么表演吧。”
学者谢选骏表示,儒家学说所提倡的忠孝节义是中国社会的粘合剂,中国官方有时也想把孔子抬出来:
“这当然是一种很正面的价值了,中国赵氏孤儿可以为了朋友,为了主人,为了愿意效忠的对象,把自己的一生和孩子都牺牲了,所以这简直是到了一种类似宗教式的状态了,是很值得钦佩的,这在现代社会是非常罕见的。大概中共当局也在想办法,要怎样挽救最后的社会价值,来防守自己的政权……在这个时候,有人就要凑热闹,提出要守住底线了,就是体现“对党忠诚”的价值。这是组织一个社会不可少的粘合剂,没有这个粘合剂社会没法组成。”
但是,谢选骏说,孔夫子的思想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没有什么市场:
“中国跟美国相比流动性比较低,而且家族性比较强,用亲情加以笼络和统治是比较现实的。而这个思想在美国现在这种社会是不可能有市场的,因为美国社会是多种族流动性比较大而且还在急剧发展的社会,儒家思想也框架不住这么一个社会——所以美国须用无情的法律来控制。”
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体育专栏作家包勇敏表示,奥运会开幕式一定要表现东道国的民族元素、民族风格、民族气派,至于有关“抬出孔子”的建议如何采纳,倒是需要加以斟酌的问题:“开幕式地主国要展现它的特色这是一定要有的,澳洲被选入奥运的时候就是选中它原住民的特色,在雅典也是把古雅典的故事编歌剧搬上开幕式。北京奥运究竟用什么方法来展现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能代表5000年文化的真正历史又让西方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东西就可能要一个很慎重的琢磨。”
一些媒体忽略了季羡林对张艺谋讲的另一句话,那就是:“中国作为东道主,要把中国文化中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外国人”。在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季老先生看来,孔子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美好的一面。但是,当今中国媒体上不乏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批判,把孔子说成是代表专制和集权的两千多年前的“幽灵”。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1、南水北调与文物保护】
2007-09-19
中国已经启动的南水北调工程所带来的文物保护问题,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时间的紧迫而日形严峻。专家学者们表示,要尽全力保护工程库区和干渠行经路线上的文物遗存。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南水北调工程南起长江流域,北上与黄河、淮河、海河等水系相交集,纵贯中原腹地,流经创造过灿烂的夏商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中国先人们的主要聚居地,其间历史遗存之丰富不言而喻。有人说,南水北调工程给文物的保护带来了难得机遇,然而时间这样急促、资金这样短缺,能不能切实抓住机遇是一个问题。面对被形容为“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的机遇以及需加保护的文物数量之浩繁,有人一筹莫展、徒兴浩叹。目前令人关注的焦点,包括中线湖北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数百处文物保护点行将被淹没的问题,以及东线京杭运河古河道的拓宽所带来的大量文物的保护问题。
旅美著名文化学者谢选骏表示,对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文物遗存,无论是地表的还是地下的,都要贯彻尽量不开发的原则:
“也许南水北调工程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因为中国是个穷国,你要苛求它在文物保护上花多少钱恐怕是做不到的。最好是不要开发文物,既然没有钱保护就不要开发利用它搞经济活动。所以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碰到有文物的就尽量把它保护起来。保护的方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地表以上的,可以看见的一些建筑什么的,能搬的就搬,搬不走的就在淹没之前进行一些保护工作,比方说在外头做一个保护装置什么的。一个是文物,特别是地表以下的,挖出来以后,肯定会加速它的解体,就不利于它的保护。 ”
这位学者批评以文物保护为名搞文物开发:
“中国文物领域现状的主流与其叫文物保护,不如叫文物开发,实际上它是以保护的名义在进行经济上的一种买卖,而不是把资金纯粹不计回报地投入到保护领域中去。这种文物开发的活动,是大发死人财的经济活动,这对长期文物保护构成无所不在的破坏,而不是真正的保护。比如说有很多文物的修复工程不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而是修旧如新。文物被整修过以后就完全被破坏了,就是一种不伦不类,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一种怪物,所以现状是非常令人担心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林雨生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主干线应当绕开文物保护点:
“从常识来讲南水北调工程的各种路线尽量要避免走有文物的地方。”
林教授说,作为关怀中华民族未来的知识分子,他对中国的文物保护现状感到不满:
“一个民族要是不懂得过去就没有未来,这是很清楚的。不关怀过去,不了解过去,不从过去的好的和坏的方面得到一些教训的话就是没有未来的,因为过去和未来是密切相关的。财政方面我也不太清楚,总要拿出一些钱来吧?国库里边有很多外汇吧?天文数字嘛,这些都不是我的研究范围之内,只是从常识来讲,做为关怀中华民族未来的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来讲一讲而已,中国保护文物跟其他先进国家比向来是很差的。”
但是,林雨生也对北方水资源的短缺表示关切:
“不喝水不行,有的地方要走多远的路才能弄一点水做饭。北方没水。我去年在北大讲学的时候,洗澡的时候水里有沙子,原来是北京在抽地下水,结果北京城在下陷。一两年看不出来,但要不要子孙了?要不要中华民族继续在世界上生存下去?”
不过,学者谢选骏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固然木已成舟,但北方的缺水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来缓解的:
“南水北调工程只会使得环境进一步恶化,进一步被破坏。 ”
记者:“那北方用水怎么解决? ”
“有其他办法:比如说首先是节约用水。还有一些特别耗水的工程就不要在北方做了。应该拿到南方,或者沿海地区去做。根本之道就在于节约能源,节约用水。中国每创造出一定比例财富的能源,消耗量比世界平均高出好多,比日本高出更多。中国要是象日本一样节约能源,节约淡水,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根本不需要南水北调工程。”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2、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7-10-11
瑞典皇家科学院11号宣布,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给多丽丝-莱辛的颁奖词中赞扬她是“女性经验的史诗般作家,以怀疑主义、热情和想象力对分裂的文明加以检视”。
大凡知人论世的批评家,都会赞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这一评价。在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作家中,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与多丽丝-莱辛类似的彷徨和求索,但以文明背景以及阅历的丰富而言,恐怕很少有人能与她比肩。
文学批评家董鼎山表示,多丽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他来说是一个惊喜,他曾经读过多丽丝-莱辛。董鼎山简单叙述了莱辛的心路与创作历程:
“一般说起来她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年轻的时候专门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穷人打抱不平的。后来慢慢她小说的作风变化了,第二个阶段专门写关于心理上的。她的思想就慢慢转变了,最后就开始写科学小说。伊斯兰教有一个派别她非常有兴趣,她对伊斯兰教有兴趣以后就慢慢走上科学小说之道了。”
这位批评家谈到莱辛的《金色笔记》;这部试验体小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莱辛创作上的“突破”,中译本名为《女性的危机》:
“她慢慢进化到女权主义以后,Golden Notebook (《金色笔记》) 有点自传性的,因为它写的是关于一个女作家的情况。女权主义运动里头这本书是他们非常看重的。 ”
文化学者谢选骏谈到他对多丽丝-莱辛的印象:
“她是一个女权主义的作家,男性化倾向很强。她虽然是吃殖民主义奶水长大的,但是她却反对殖民主义,就像民国时代资本家生的孩子加入共产党,现在有很多共产党的孩子反叛共产主义,加入民主运动一样。”
谢选骏表示,多丽丝-莱辛成长在非洲;这段经历后来成为她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谢选骏说,与殖民地土著打成一片是英国人的特长:
“欧洲那么多国家,只有英国的殖民事业是最成功的。英国人的特点就是容易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好像更加善于同化当地人,而不是一味强制性的殖民压迫。这反而有利于他们的殖民搜刮事业。香港就是一个实例。”
多丽丝-莱辛以写长篇小说为主,但也著有不少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剧本,不断有新作问世。批评家董鼎山说,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是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中国的学子们不妨多去她的作品中撷取佳句。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3、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小婴儿潮】
2007-12-13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最近表示,中国将在明年开始出现一个小的婴儿潮。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日报》援引张维庆的话说,1984年开始,中国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所松动:第一胎生的是女孩的农村夫妇开始被允许生第二胎。23年过去了,那时以来出生的人开始进入婚嫁年龄段,这就是中国预计将从明年开始迎来一个小婴儿潮的原因。
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更高期盼等多种因素使中国人越来越感受到人口的压力。中国官方当然更不否认这个压力;三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宣传得最多的还是计划生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许多人都记得中国总理温家宝“只要除以13亿”或者“只要乘以13亿”那个有名的“乘除法”。然而,在学界,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推行提出批评的从来不乏其人。
旅美学者谢选骏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强制推行计划生育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人口问题我还是做过一些思考的。现在中国人口结构搞得这么危机重重,就是计划生育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外行领导内行的,所以它只能用一种土八路“长征方法”来解决毛泽东时代积累下来的‘毛病’。其实,中国的人口按照国际上的标准看并不比日本的密度大,中国贫困是因为政治失能,不是人口过多,所以日本法西斯都没有采取这个强制绝育的方式。现在这个少子灾难已经造成了,怎么办呢?本来,在毛泽东时代,如果不把国门关得那么死,让人口流出去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稀释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了。以后中国的人口问题的解决方式,第一要把计划生育松绑,让人口结构恢复到一个比较均衡的自然状态。第二个就是说,中国应该向外移民,向世界其他地区、人口比较少的地方移民。外汇存底要这么多干什么?全都是浮财,把那个钱像守财奴一样的藏在银行里,还不如把这些钱拿出来一部分,让中国老百姓通过贷款的方式向国外移民,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不比哄抬国内的房价更好吗?”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指出了中国强制推行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结构问题, “中国的人口面临严峻问题,应该承认。第一个,中国人口的老化,这几年来国内国外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中国65岁之上的人已经超过百分之十。你要看看越南,越南30岁以下的人口大约占百分之六十,这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穷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就是有足够的、强壮的、有灵活移动的这些劳动力。中国2020年或2025年,中国的青壮年的劳动力的问题就变得比较严峻。在这个意义上讲,对中国未来的长远经济发展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男女之间的比例差距很大,因为现在最近的报道是118到120左右是男的,对100个女的。中国这种比例已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也就是106、108比100”。
苏展表示,一部分中国人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应当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途径来逐渐改变: “我想治问题要治本。我知道有些地区不准暴露婴儿在出生之前的性别,这种措施其实不解决本的问题。本的问题是什么呢?中国人为什么要男孩?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养老的机制、社会保险的机制在过去基本是不存在的。中国原来的社会结构,不管是在四九年之前还是在四九年之后,基本上是家庭为单位来承担发达国家由社会承担的,也就是保险基金、养老基金这些东西。原来中国没有这个东西,就更促使了长期形成的这种‘只要有了男孩,我养老才能怎么怎么样’。中国现在这些养老机制在慢慢建立,这个步伐要加大。这个我想是治本的一个方式之一。还有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肯定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时候,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要考虑:我有没有必要不惜代价去生孩子?”
苏教授表示,中国松绑独生子女政策的范围还可以适度增大,但是他说,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松绑独生子女政策一定要慎重从事: “我想中国独生子女的政策应该有一定的松动,现在实际上有些地区这个松动已经出现了。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说很必要,标准的家庭在西方是一对夫妻再加两个孩子,平均出来可能两个孩子还稍微多一点。这个来讲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在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很慎重,不能盲目的放开。人口的控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印度是个民主国家,印度对于人口也是相当控制的。”
学者谢选骏说,调节人头税也是一个可行的计划生育手段: “你可以用人头税、各种福利东西来调节嘛。你生一个小孩,如果我们觉得不能生太多,你超过两个小孩的,你就缴税嘛,缴高额税就是了,是吧?三个,就更高的税。就用这种方式来调节,为什么一刀切呢?”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4、“内部读物”对中国思想界影响之评估】
2007-12-18
在中国六、七十年代那个文化上的禁锢时期,一些单位和部门小范围出现过若干供批判用的“内部读物”;应当如何评估这些“内部读物”对中国读书界和思想界的影响呢?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互联网上最近有一篇署名“佚名”、题为“曾经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内部读物’”的文章,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总部在美国的中国信息中心主办的《观察》双月刊17号转载了这篇文章。学者谢选骏说,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国内的官方网站:
“这个文章在网路上最早在12月11号就由北京的新华网发表了,消息来源是《新闻午报》,就是说新华网12月11号不是首发的,但是目前只能查到新华网。”
谁是这篇文章的真实作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回顾的问题:上个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那些被称作反面教材的“内部读物”,对于此后中国的读书界和思想界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人们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守旧禁锢与议论风发的局面一度并存;从那时以来,中国思想界所酝酿着、躁动着、和迸发出的所谓自由主义思潮,与当初那些“内部读物”的影响有没有关系?
文化学者谢选骏回忆说,他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就曾经读到过一些“内部读物”:
“我那个时候在就见过,我还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过,1972年林彪死了以后有一个解冻期,比如说我当时就读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就是从新华书店的内部销售中买来的。任何人都可以去买,也不登记身份。当时《不断革命论》我都看过,觉得十分乏味,那是托洛斯基的。”
这位学者说,“内部读物”向少数人打开了一个思想的窗口,但许多人当时把这些书当作了“反面教材”:
“它等于是开了一个窗子,让人家知道国际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虽然不是很新的一些书,但它至少开启了这个窗子,比方说,那时候,我读这些书的时候,我就专门挑官方不允许的去阅读,你不是说这个不好吗?我就是要吸收它,我记得他们说唯心主义不好,然后我就拼命吸收唯心主义,后来我就发现这个唯心主义真的是好,就是比唯物主义好。凡是官方不让我们看的、说是坏的,我就一定觉得是好的,为什么?因为官方压迫我们。它想给我们洗脑,所以我就一定要吸收跟它相反的东西,来跟它对抗。(记者:你认为影响还是比较深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字有一种力量,你读过它就不可能不受影响,也有很多人选择不受影响,选择去批判,但这也是一种受到影响了。我相信更多人选择批判是因为希望站在官方这方面去获得利益。但是,最大多数的人注定是不关心这些东西的,他她们是人类社会的草木灰。”
学者李洪宽表示,所谓“内部读物”的读者大都是当时体制内的人,所谓“影响了一代人”的说法失之夸张:
“影响一代人是谈不上的,当时这些书的背景基本上是给中共高层领导看的,比如说社科院的高级领导、高级研究员写文章、中苏论战,为了掌握所谓反动分子、修正主义的观点,给他们看的。这些书都是严格限制的,每一本书卖给了谁都有严格登记,而掌握书的人都自觉地限制书的流通,一般来讲,最多也就是让自己家人看一看。有个别家孩子胆子大的,那时候让同学看,也是极小范围之内的。至于文章后面讲到四五天安门运动受这些书的影响,这个显然没有太直接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这个结论。”
“曾经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内部读物’”一文援引当年一位的读者的话说,“俄苏作品曾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桃花源”。学者李洪宽说,对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长大的人来说,这句话倒是具有代表性。李洪宽还回忆了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对西方著作的介绍:
“从五、六十年代长大的,俄苏文学相对来讲是最容易得到的外国文学,像太子党这个圈子的孩子,他们以看苏俄文学为时髦,所以可能看得相对多一些。实际上,出版真正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方面,是从八十年代早期开始的,像包遵信搞出《走向未来丛书》,以及各出版社类似的介绍西方已经成型的社会科学的成果。这个是八十年代早期就开始了,一直到八九年六四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停顿了有个两、三年的时间,八九年过后两三年,复苏是经济因素推动的。从那以后,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大体上所有共产党不同意的书在中国都出来了,不管是介绍民主的、人权的、西方理念的、人文的、社会科学的,从大学的教科书到一般的畅销书到经典著作,在中国大陆都有翻译,都有出版。这个现象从六四之后的三五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仅以出版量而言,中国出版界这20多年来出现了过去少有的繁荣,对外国文史哲著作的译介相当可观,那么,这些外国书会不会对今后中国的思想界发生大的影响呢?
学者谢选骏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他对眼下的中国思想界不抱希望:
“中国读书界、思想界不会有什么新的状况,还是抓住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抓住,而且说话必须封顶,自然不会有深入的发展。这个我不看好的中国思想界说明,一个社会没有出版自由,只有言论自由,怎么可能有思想上的突破呢?所以,中国一定要有法制,然后有一个思想的自主发展、出版的自由流通,而不仅仅是只有磨磨嘴皮子的言论自由,这样中国社会才会有一个真正的复兴,否则没有。”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5、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坦承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2007-12-27
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最近表示,中国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违规违法用地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非法占有耕地行为威胁着中国的社会稳定。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2006年发生了13万宗非法占用耕地的案例,比2005年上升了17.3%;仅此一端,就足以佐证徐绍史部长所谓国土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说法了。但是在中国,谁才拥有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呢?难道不是各级政府吗?中国的农民不享有土地所有权,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保障能力”了。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发生土地兼并现象的责任在政府自身:
“问题是政府自己在做这个事情,政府这个手做了,那个手不同意,或者嘴上不同意,但是手却在那里做。政府的计划部门不同意,但是其他操作部门在那里做,它有它的既得利益。现在它推到地方政府身上去,其实不完全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如果只是地方政府做的话,中央政府就会给予制裁,但是其实它没有,所以这是在推卸罪责。”
谢选骏说,非法占用耕地的势头得不到遏制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没有独立的司法制度:
“司法不独立的话,法院系统不能正常运作。去法院控告地方政政府胡乱开发、剥夺住民的生活用地来从事大规模商业开发——这没有用,因为各级法院都被各级党和政府控制的,所以它不敢受理人民的控告,甚至还要伙同党政机关进行打击报复,所以就解决不了各种社会问题了。可见司法不独立,从事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合经济基础,现在经济基础在从事资本主义式开发,但上层建筑还是拒不实行资本主义式的三权分立,当然就控制不住底下的这个恶性循环了。”
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评论家孟玄表示,中国必须珍惜耕地资源,以确保粮食生产的自主性: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土地很少的国家,如果以世界的标准来看的话,因为它的大半的地是不能用的,在西北这些地方能够用的地很少。然后人又那么多,资源又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当然一定是要保住一定的农产的自足力,才能够稳定。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农业国家,他的人口、生产大部分还是绑在土地上头的,所以土地的资源要是过小的话,乱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少关注中国三农问题的人,包括一些很严肃的学者,主张中国实现土地私有化,以便从根本上杜绝非法占用农民耕地的现象。但是孟玄表示,从台湾的经验来看,土地私有化难以遏制土地兼并:
“台湾的土地是私有化的,私有权在老百姓手上,但是对土地兼并的问题还是一样没办法解决。土地私有化把产权给他的话是一样的,他是一样要卖的,他原来是非常严格的,不准农地转旁的用途,有很严格的限制。但是,台湾很早就知道不可能靠自给自足,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大部分的农产品是输入来的,你实际上买外国来的,像美国、巴西进口,远比你原地生产的要很多很多,连稻作之类都是靠大量补贴维持经济的生产力,然后农地就越来越开放。”
记者:“不过这个情况,这种方法,您不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中国大陆吧?”
孟玄:“当然中国很大很大,所以他还是要靠自己生产为主。可是很多国家生产粮食是不划算的。经济规模绝对不能跟美国比,不能跟巴西、阿根廷、澳洲这种大的产粮国比,因为他们是非常有效率的,价钱会便宜很多很多。”
谢选骏也表示,土地私有化会反而加速土地兼并,在政治上具有爆炸性:
“土地私有化会更大地加速兼并的过程。土地私有化按照什么标准私有化?是把地还给以前的所有人?还是按照现在的人口进行瓜分?这就会引起很大的政治爆炸。这是一个。土地私有化实行了以后,为什么不能阻止兼并、只会加快兼并的速度呢?因为显然土地到了私人手里可就更容易被拍卖,政府更管不了这一块了。政府难道还能定出一个法令说不准你买卖吗?不能买卖就租用,不能租用人家就用别的方法换名词,你不能禁止任何土地活动,不能不让人们自主地处理各个层面的土地问题——那一下子土地所有权就完全失去控制了。这就是搞得每个中国王朝灭亡的引爆点的开始了。共产党中国不敢土地私有化的原因可能也都在这。”
这位学者表示,非法占用耕地现象要遏止,但是,对于耕地缺乏也不必过于紧张:
“土地被大量消化的问题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早在100年前,德国和日本他们就很紧张,说他们土地不够用,粮食不够,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掠夺殖民地。后来被打败了,打败了之后本来不多的殖民地也被剥夺了。可他们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也没有什么粮食问题。所以,中国不是土地不够,只是说要看看荷兰、日本、德国怎么去利用有限的土地,这需要从国际上取经。”
《中国日报》援引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话说,将农业用地占作工业用地的行为已经给中国的食品安全造成危险。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6、中国政府要求各地克服土地的粗放使用和浪费】
2008-01-11
中国国务院最近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克服土地浪费现象,改变对土地的粗放使用方式、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国务院的通知不光讲了节约用地问题,也讲了集约用地的问题;所谓集约用地,就是改善土地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率,以克服土地的粗放使用或闲置。几年来,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禁止非法占用耕地的政策措施。这次下发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关于土地的使用方式和效益,这和对耕地的非法占用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已经被占用的耕地都有一个使用方式和效益问题,而科学使用土地、使土地产生最大效益,也将缓解占用耕地的压力。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共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否会得到执行值得怀疑:
“这个通知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了,所以现在想加以控制。但这个不大容易做到了,执行起来实际上是一纸空文。因为没有机构去执行,他集约也好,节约也好,谁来监督和执行这个通知呢?”
这位学者批评中国大陆包括土地使用在内的一些经济活动和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的现象:
“我以前住在北京的时候,看见他们每个月都在挖马路,今天挖了装电线,明天挖了装电话线,后天挖了装煤气管道,再后天又挖一次。像日本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都是一次性设计就把全部都铺好了,几十年都不用动了。中国就不行。中国是外行领导内行。而且每挖一次路可以收回扣,一动工就可以贪污捞钱了。一次弄不好,下次再弄,又可以弄来一大笔钱贪污,人民没有办法。没有人对这个国家负责,谁敢于提出政府负责呀?当几年官拍拍屁股就走人,所以,还不如以前有皇帝的时候,至少皇帝老儿把国家看成是‘家天下’,当成家产,希望传给子孙的时候,家产变得好一点。现在的领导人也不能传给子孙,他就干个5年、10年,了不起15年、50年。”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表示,他赞成节约、集约用地精神,但是,只有首先明确产权、让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的主人,才能有效地作到对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
“当然他要节约,提倡一下。不是说一点作用没有,但是土地要真正能够有效利用、不要浪费的话,那就需要给土地找到主人,就是说要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如果土地属于私人,那就要按市场行情来决定价格。决定的时候可以通过竞争,找到最适合他的、发挥作用的用户和价钱。买地的时候,就要注意该多买一点就多买一点。如果土地没有主人,而是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农民不知道将来土地会涨到多大程度,就会把土地很便宜地卖给开发商。这样的话,有些开发商就可能会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土地,那他就不大知道什么叫节约,他就会挥霍或者胡乱开一个什么东西。这种现象是很多的,因为土地便宜,土地没有主人。”
在被问到中国一旦实行土地私有化,会不会使贫富差距更加拉大的时候,孙教授的回答是“不见得”:
“不一定,因为土地兼并以后,集中经营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就会使劳动力积极流动,现在家有三亩薄地,他就会在农村呆着,还可以糊口。如果可以自由流动之后,人就可以到城市里面去务工、经商,就能充分发挥效率,社会的、劳动的效率会提高。社会的产值更大的时候,大家可能分到的就多一些。是不是会产生一些人的土地被抢走了,会穷的更穷?这从整个来讲,穷的就会找出路,会干别的产业,去当工人。另外,由于市场的作用,土地的价钱就会找到比较准确一点,就是到底是多少。共产理论认为,土地公有了以后弊端少,这是不对的。”
学者谢选骏指出,中国各地不加节制的开发不仅导致耕地紧缺,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前几天我看一个全球的卫星云图,整个中国那一片是枯黄色,北边的蒙古的颜色都比中国绿。蒙古有点淡绿色,中国整个是一个枯黄色。沙尘暴和土地过份开发显然是有关系的。而且,现在中国的耕地只有世界的几分之一,城市化直接侵蚀的就是中国最好的一些耕地,就是在城市周围的最肥沃的一些耕地。中国的生态危机很严重。有个环保的官员叫潘岳的,他好像并不得势,还屡遭打压。所以,通常看中国的环保前景不容乐观。”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7、贾庆林称要把宗教界人士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2008-01-18
中共政治局常委贾庆林16号在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表示,要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并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发展、改善生活上来。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贾庆林所谓“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壮大爱国爱教力量”等提法都没有什么新意,但“把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发展、改善生活上”的提法则相对较新。
旅美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宗教是超越国家机器的,是世界性的,要求宗教人士爱国、甚至要求他们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的提法,只有在中国等极少数极权国家才能听到:
“宗教是超越国家的,尤其是高级宗教。日本的神道教是国家宗教,所以形成了法西斯主义。后来经过民主改革,现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等等(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这三大教,这些广义的宗教都是世界宗教)。中国的道教严格说也是世界宗教。越南、朝鲜、日本都不在中国版图以内,但都有道教,而且道教也不是崇拜国家的。儒教是比较崇拜国家的,以国家为重心的。世界宗教是不谈国家的,超越在国家机器之上。所以,你让它爱国,把爱国放在爱教前面,就好像把血气肉欲放在精神追求的前头——所以宗教信徒就会觉得,你这个爱国完全是魔鬼的东西嘛。”
这位学者强调说,要求信教群众服从坚持无神论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对宗教人士的不尊重: “贾庆林是共产党员,他在做党的工作,是共产党宗教工作的这么一个情形,或者叫无神论者的宗教工作。他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身份做宗教工作,这个事情很是黑色幽默。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是无神论者在做消灭有神论者的工作,要有神论服从无神论,这里面就有一种本质上的紧张与矛盾的东西。跟宗教人士打交道,你首先要理解他们,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谢选骏还说,贾庆林要求“把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发展、改善生活上”是对宗教的矮化和侮辱: “这好像八十年代的时候不要人搞政治运动,把政治运动的热情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把抓革命的热情变成促生产的热情。这说明他鼓励这些人去追求财富,忘记精神生活。让他们首先的是改善生活,就等于是鼓吹堕落。”
贾庆林在讲话中表示,要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教职人员的队伍。对此,谢选骏表示,撇开“政治上靠得住”这点,要求教职人员“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多少也算是一种“让步”: “他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希望能改善党的宗教干部的素质,已经把三个代表精神贯彻到宗教领域了,这几条跟三个代表有关系,是吧?就是说还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点像赫鲁晓夫的全民党。”
旅美权益活跃人士刘念春表示,宗教是制约绝对权利的,不是为权力服务的: “宗教在西方是制约世俗权力的,西方民主政体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宗教的存在,使那个绝对权力相对受到了制约,因此民主政体才有了产生的空间。可是共产党实际上一贯思路就是:无论宗教或者是民间团体,它不会让它有自由存在的空间,离开它的视野范围之外,不受它的控制了,那宗教就不能存在。比如像地下教会,它一直是监控地下教会,可是就这样也不放心,时不时要处理一批地下教会的主要人员。它实际上一以贯之的政策就是:这些团体存在是应该为共产党服务的,因为共产党认为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最高的利益。它不是三个代表吗?就都给代表进去了。它所以就认为,宗教要为共产党服务,是和为人民服务是不矛盾的。它对宗教也不太了解。宗教追求一种精神生活,实际是追求的一种永恒。”
学者谢选骏在谈到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的时候说,近代引进中国的马列主义固然是无神论的,而长期在中国占据支配地位的儒家学说也是无神论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总的来说是薄弱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8、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致函胡温呼吁宪政改革】
2008-02-01
在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发表致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第二封公开信,呼吁当局实行宪政改革。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汪兆钧在致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第二封公开信中表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宪政改革,“简言之,就是言论自由、开放党禁、民主选举”。
旅美学者、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实行出版自由、开放党禁、全民选举,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落实宪法所赋予的政治权利:
“出版自由、开放党禁和民主选举这三点实际上就是一点,就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
记者:“宪法上没有讲要开放党禁。”
谢选骏:“宪法上讲的是多党合作和结社权利,也就不等于是一党专政。不是一党专政的宪法,而是多党合作的宪法。多党合作就需要多党竞选,因为在法律和宪法的意义上,其他那八个民主党派并不是共产党的支部。”
这位学者补充说,共产党的“人民权利”,在当局来说,不过是说一套、作一套:
“我们要意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表面上的这一套和它实际上做的那一套是完全相反的。这也不完全是理论脱离实际,而是他们故意来造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正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它是绝对不可能实行出版自由、开放党禁和实行民主选举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这个专政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了。但在表面上,它还是要维持这么一个“人民民主”的表象,好像没有党禁,还有言论自由,还可以民主选举。按照说一套做一套的方式看,现在中国的言论幅度比以前大,选举的东西也比以前花样多,也有多党在活动。中国民主党反对党成立了,国内也没有完全抓起来杀掉,只抓了一部分,判得也不是太重。这说明比以前有改善、有缓和。但这只是统治手法上的一种松紧幅度的拿捏,不是一种真正的制度上的改变。”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表示,他赞同汪兆钧公开信的意见。孙教授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
“现在中国没有言论自由或者是自由还不充分。现在看起来,下面有什么意见随便讲一讲,不象过去要治你的罪。可以赞扬政府,哪个地方做得怎么好、怎么对。但是批评政府的言论是绝对不允许发表的。另外一个就是政党,中国有八个所谓的民主党派。实际上,这八个民主党派在49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从49年到现在,已经60年了,没有成立一个新的政党。这就说明在共产党的统治下面没有结社,特别是组织政党的自由权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不能够受到反对党的监督。”
孙教授说,他参与县人大代表选举的经历告诉他,当局无意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来进行政治改革:
“我在前年参加过一个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从参选过程可以看到,现在共产党根本就没有一个通过选举的途径来进行政治改革的意向。一个区级的人大代表是最低层直选的民意代表,他们都不让你自由竞选,是因为它控制了候选人提名。村子里的选举他们都极力想控制、想掌握。”
汪兆钧致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第二封公开信称,他写这封信,是“出于对二位出身于平民的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和热爱”。他希望两位领导人能够创造条件,让他与中共党内的保守派就中国宪政改革问题展开对话。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19、中国粮食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2008-04-10
随着世界粮食库存的减少和粮价的上涨,各界人士愈加关注中国粮食生产形势所面临的挑战:耕地面积日益缩小,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等等。记者杨家岱采访报道。
中国领导人历来都不忘记抓粮食生产。中国总理温家宝几天前还在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位总理几年来曾三令五申要求国人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即使连把中国经济搞得一团糟的毛泽东,也曾号召人们“深挖洞、广积粮”。但是,路透社在最近的一份报道中表示,面临强大的城市化浪潮,中国政府在克服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方面,也许做的太少、太晚。
旅美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之一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但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严格来说,不能说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你想,城市化的意思就是说农民进城。农民进了城之后,他如果在城市增加了一个住房,那么他在农村的住房就应该减少。所以,城市化本身并不导致耕地减少。它只是转移:居住面积从农村搬到城市。严格来说,耕地减少的问题并不是城市化本身必然带来的,而是一种政治工程造成的。现在中国城市化吃掉那么多耕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攀比造成的,政绩工程造成的。一个很小的乡政府盖的房子比白宫都大。如果政府在那挥霍,得吃掉多少东西啊。”
这位学者说,中国政府的确对耕地的使用管制不严:
“主要是管制不力。中央政府经常是在卫星上发现中国的耕地又少了一块。”
谢选骏表示,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与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有关:
“因为他们没有土地,这个土地所有权不解决,农民就只能进城卖力打工啊。在农村也是打工,在城里也打工,他当然觉得在城里打工收入更高了。美国的农民、日本的农民、欧洲的农民、世界各国的农民都跟中国不一样,因为他有一块地。这块地在那儿,他有安全感。城里要应付很多问题,农村只要有了土地,要应付的问题相对比较少。但是,如果在农村住,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话,他需要应付的问题一点不比城里少,而且收入比城里绝对少,那他当然就更愿意往城里走了。从现状出发,我看共产党他除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没有别的办法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好处,而把粮食价格弄上去,虽能吸引农民种地,但却损害了城里人的利益。”
中国环保活跃人士杨欣表示,耕地面积的减少与城市的扩张有直接关系。作为天府之国首府的成都的扩张,就占用了周边的大片良田。杨欣说,中国内地应当学习香港或者日本的经验,控制住宅占地面积:
“中国在土地使用方面,特别是在房屋的建设方面,更应该借鉴香港和日本。香港和日本住房面积的要求相对小一些。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个乡镇也好,在一个县城也好,大家追求大,120平米不够, 180平米甚至200平米,就一户人家、三口之家,都是这样的建筑。相反,你看香港,他一户人家有5、60平米、7、80平米就已经不错了。提倡这种小户型的,而日本60%的土地面积是属于绿化的,绿化面积香港也是如此。中国现在也提出来了,不提倡甚至控制一些大面积住房的建设。房屋的建设面积能够减少,这也是保护耕地的措施之一。”
谢选骏还表示,中国应当控制私人轿车,以便减轻建造更多公路、占用更多耕地的压力。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0、吴邦国重申中国绝不搞多党制、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2008-04-17
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在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说,中国绝不搞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和两院制。评论界人士对该文的观点表示不以为然。
不难看出,吴邦国委员长的文章缺乏新意。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 鼎立和两院制—中共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这么说的,只不过这次重申这个立场的却并不是中共总书记或政府总理,而是人大委员长;当局也许觉得,由人大委员长来驳斥西方议会民主可能更有力。
旅美学者、政论家谢选骏表示,中共重申不搞多党竞选、三权分立和两院制,是因为它感受到外界要求它实行现代民主的压力:
“吴邦国作为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现在提出不搞两院制,不搞三权分立,不搞多党竞选,我认为他首先是受到了国际压力才会这样讲。那他们为什么会受到这种压力呢?显而易见,这套制度就是现代民主和普世价值的政治模式,是人类发展了800年才逐步完善起来的,从十三世纪英国的大宪章就开始的。可是中共现在的这套制度,人大政协在一党专政的使唤下表演多党合作,实际上却是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还美其名曰人民民主专政的这套制度,从他爹苏联那里算起来还不到100年。显然,这个100年和那个800年来比,就是相当不成熟的了。而且现在,这套制度的根已经断了,在苏联那儿已经断掉了。现在中国基本上在政治上只是一个孤岛。”
谢选骏说,有迹象表明,中共在较早时期并不认西方民主不好,只是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需要才实行专制的:
“共产党早在执政之前就知道西方民主好,这早就揭露出来了,出了本书叫《历史的先声》,摘录的都是新华社1940年代的社论,完全是一边倒地鼓吹美国式的民主,说那个民主才好,说国民党独裁,不在中国推行民主,而美国式民主就是普选,这才好,代表人民的心声。所以,共产党完全清楚西方的这套制度比斯大林主义的制度要好得多,因为当时蒋介石所实行的,就是孙中山1924年根据苏共模式改组国民党的独裁体制。但是中共出于利益问题,夺权以后他们就要更极权更专政了。所以共产党的说辞变来变去,都是为了把住政权死死不放。”
吴邦国的文章在谈到中国人大代表和西方议员的区别时说,西方议员是职业政客,而中国人大代表则是工农兵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的代表。谢选骏说,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他这显然是在玩弄一些概念。为什么呢?中国的这些人大代表自称代表各方面的人,其实是欺世盗名的,因为他只能代表共产党、代表指派他来开会的那些人。所谓代表,就看他是怎么出来的,并不是这个人出身于工人他就代表工人,出身于农民他就代表农民。实际上,中国的人民代表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他们都是从共产党里面出来的。西方那些政客、议员,虽然是职业政客,有的是父子相袭,有的是兄弟相袭,有的是夫唱妇随,这当然是职业政客,这都没错。但问题是,他们都是从选民里出来的,因此不得不代表选民,他们不能只代表他们的党,也不能只是代表他们的家族,毕竟是别人选他们出来的。这个选他的人很重要,谁选他,他就只能代表谁,否则下次就会落选了。”
这位政论家表示,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和两院制,可以使中国较快地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
“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一流的国家其实说穿了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遵从普世价值,象东欧国家那样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然后在国际普世价值的框架下,跟其他国家进行竞争,这样把中国变成真正的世界强国。这是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就是回到中国民族本位的道路上去,就是结合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政治模式和思想架构、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的中国自己的一套文明系统来。这个显然是比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系统要艰难得多,但是这还是一条活路。不像斯大林主义的那条路已经被证明是一条绝路,是走不通的。”
旅美华裔作家董鼎山表示,三权分立、多党制有利于相互制衡。他说,他相信中国的政治制度将来会变:
“先进的国家都是三权分立,所谓三权分立就是你不能管我,我不能管你,都互相监视。我的猜想是中国会慢慢变化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了电脑网络,他是不能控制的,一党专制以后一定会换的,我就是说时间的关系嘛。”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1、天津机场主题雕塑不讨副市长喜欢而被下令拆除】
2008-04-30
不久前落成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大厅内的主题雕塑“飞翔”揭幕前四天遭拆除,原因据说是:天津市一位副市长不喜欢雕塑的颜色。
据《华夏时报》、路透社等媒体报道,4月7号下午,天津市一位副市长在机场航站楼大厅现场看到取名“飞翔”的雕塑后说,他不喜欢雕塑的颜色。随从人员解释说,这是杨柳青年画的颜色;副市长说:“我不喜欢杨柳青年画,马上拆掉!”
被拆除的雕塑的原创设计者是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曲建雄,出资方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勒令拆除雕塑的副市长本人没有掏一分钱。然而,副市长一句话宣判了耗资200万元雕塑的死刑。
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中国一些工程的论证与立项是无序的,这就给了一些人以胡来的机会:
“一开始在极权制度上就给了他们可以胡来的可能性——不需要举行听证会,也不需要照顾预算。在一个民主国家,在一个具有现代管理制度的国家,这是匪夷所思的。第一,钱已经拨下去了做了预算,如果要这么胡来,议会就会通不过。”
专横跋扈、颐指气使的官员谁都见过,但是谢选骏说,这位天津市副市长的作派有点蹊跷;他认为,勒令拆除雕塑系出于更复杂动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他拆的时候,书记会知道这个事儿。这是个事情,总要看市委书记的脸色,不可能连市委书记的意见都不听听。这么跋扈,那他的副市长是不是不想做了?所以我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把新闻界都惊动了,这个事儿肯定会有影响。不顾社会影响这么蛮干,这事儿后面必有大头文章。可能这个工程投标的时候没有找他的人来操作,他最后就会把工程全部拆掉,另外找人来赚这笔钱。这种党的官员以个人的喜爱这么做,他们这种人都没有什么教养,他们唯利是图。在官场上玩这一套会很熟练的。他们都是利益至上的唯物主义者。”
记者:“这一说法是一种猜测,我们现在没有证据,是吧?”
谢选骏:“你可以建议纪委去调查他背后有没有什么个人的东西在里头。”
雕塑被拆除后,知情者抨击副市长“净瞎管,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英国利物浦英中贸易联络中心的吴克刚博士说,副市长无权因为个人对颜色的好恶下令拆除雕塑:
“不应该有这样的权力。因为这个事情应该是由专家去做的。谁出钱做这个项目,政府也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审查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和设计的接受不接受,不应该事后有一个领导说拆了就拆了。这种事情应该是不多见的。我看了这个雕塑的相片,我觉得这是个人爱好,跟项目本身不应该有太大关系。除非你说是这个项目的主审人,你有否决权,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作为行政领导,这个项目已经被接受了,都定做完了,那就不应该再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它拆除了。有一条可以说的就是城市也好、机场也好,它的雕塑不应该因为某个领导的个人的色彩爱好而决定它的存在跟不存在,这条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吴克刚也表示,中国行政干部的职权要细化,权限要有明晰规定:
“中国很多行政干部的职权范围好像也是逐步细化,到了行政干部逐步细化,他的职权范围有专门的监督。这种体制形成,比较完善以后,这种现象出现的机率就会比较少一些。”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2、北京市反思治安领域的严打手段】
2008-06-09
据新浪网报道,有迹象表明,北京市开始反思治安领域的严打手段,试图以织网防控取代严打。
新浪网的报道援引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的话说,“‘严打’是在特殊时期为解决违法犯罪形势采用的特殊手段, 北京市公安局将进行警务变革,用‘织网防控’模式取代严打。”
旅美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在毛泽东时代,即使人们没有触犯政府,政府也会整你;后来,邓小平时代提出严打,这个严打是在它认为你触犯它的时候他就可以胡来;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胡来比毛泽东时代的“改造”还是个“进步”。现在提出以织网防控取代严打,又是一个“进步”,可以罗织成狱了。但是谢选骏说,这还不够,他希望“政府”以后关注公民权的保护,把织网防控、罗织成狱纳入法律轨道:
“他这个‘织网’防控显然比邓小平时代的‘严打’更‘进步’了。严打这个事情本质上是一种过度惩罚的动作,过度惩罚的动作就是你惹恼了暴君,暴君就要进行超乎法律常规的严酷刑罚。现在的织网防控貌似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实际上对公民随意监听、跟踪陷害等等的迫害,他将来可能发展出更充分的公民权吗?十分可疑。就是说,织网防控最后可能超出合法的范围。”
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的刘亚军律师也表示,以织网防控取代严打将是一个进步: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严打曾经对治理社会治安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最高人民法院有一个从重从快的决定。这些东西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不符合司法精神。防控取代严打这个观点的提出应当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因为防控就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是整个社会综合治理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治安的稳定应该是一个积极作用。无论从提法上还是从实质内容上讲,它比严打我认为都是一种进步。”
刘亚军表示,反对严打与从重量刑并不矛盾;比如说,对震灾款物发放和使用中的贪腐行为是可以从重量刑的,但是从重量刑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我们刑法规定本身就有从重情节。对于救灾款项或者救灾物资,如果被挪用或贪污的话,它符合刑法的从重或加重的情节。对救灾物资和款项的法律保护是大于其他国家财产或公民个人财产的。我们的刑法规定量刑,一般犯罪应该处以什么什么刑罚,有某种情节的应该从重处罚,但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内的从重。比如,如果一般的犯罪可能三年就可以了,如果从重的话可能就是八年九年甚至十年。但是,这个从重不管怎么样都应当是按照规定本身来进行的,而不是抛开法律来加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什么法律依据呢?那就没有法律依据了。”
谢选骏也说,严打是政治运动,而从重量刑则是一个把握量刑的“度”的问题:
“严打是一种政治运动。美国也有从重啊,你跟警察达成协议,可以不坐牢或减刑,认罪协议什么的,但是,你要是不达成这个协议而且抵抗下去,最后量刑也有个从重。从重是按照法律的上限来量刑,但严打不是。1983年严打的时候,很小的一个过失就可以处决人命。因为老军头们都是从死人坑里爬出来的,所以特别喜欢杀人。严打是一种政治运动,而且它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周期性的抽疯。所以,严打这个事情是恶劣党性的表现,是一次性的政治运动的后遗症,像镇反、反右、四清,都是严打的老前辈。”
主管政法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表示,“公安机关要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对此,刘亚军律师表示,这个提法应予肯定;他说,实现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3、深圳出台户籍制度改革重大举措】
2008-06-15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出台重大举措,将非户籍人群列入住房保障体系,医疗等社会福利也将突破户籍限制。
从最近各家媒体有关深圳户籍制度改革举措——特别是《深圳住房保障条例》-- 的报道来看,深圳并没有承诺取消户籍制度,但是将大大淡化户籍色彩,将社会管制功能以及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社会福利与户籍相剥离,这将打破以户籍为凭据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转而依据市民的收入和财产状况, 给予他们以完整的国民待遇。
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深圳对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吗?大家要拭目以待。
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专栏作家孟玄表示,深圳的这项改革,破除了户籍制度对宪法保障的迁徙自由的限制:
“那当然就是扩大迁徙自由,这是宪法保障的。宪法里面的迁徙自由在户籍法底下完全被剥夺了。你怎么样落实宪法里的迁徙自由呢?你的户籍法根本是违宪的法律。最重要的是财产,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有私产。有私产才有人的自由。没有私产就没有人的自由,这是从洛克的英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谢选骏说,深圳的改革真能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二元化社会结构,向财产面前人人平等迈开重要一步吗?
“毛泽东跟斯大林学,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农民不能进城的农奴制度,城市人当然就变成有些特权了。同时,城市工作人员也实行二元化,一部分是国家干部,一部分是企业工人,这两部分人也不能随便互换,等级也很森严。在邓小平78年改革以后,开始逐步松绑,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化。也就是说,在财产面前人人平等,有钱的人可以享受相应的权利,这叫资产阶级社会,原始资本主义的社会。”
谢选骏说,深圳的改革势必对现有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带来较大压力:
“我想这个办法就是圈钱,等于是出卖深圳的居住权。说穿了就是深圳市政府通过这个方式售卖或拍卖深圳的居住权,就是你们有钱的人来,把钱放进我的口袋,我就卖给你一张居住证。但是,实际上他这个居住权是有限的,他的设施什么的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么,他通过出卖设施使用权,至于设施有没有扩大他是不管的。这样,党官他们就损害了现有深圳市民的利益,他们就仅仅为了自己圈钱。”
在被问到全国其它大城市需要多久才能实现深圳这样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时候,谢选骏说,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孟玄也说,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来,不可能一步登天。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4、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称将发展网络作家协会】
2008-06-26
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最近在“2008起点作家峰会” 上表示,网络文学近年来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发展网络作家协会将被列入作协的工作计划。
《深圳商报》上一篇文章说,网络文学在中国一直受歧视、轻视,登不了大雅之堂,而张抗抗的话表明,中国作协开始关注网络文学、接纳网络文学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似乎是说,作协副主席一席话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命运。作家、学者谢选骏则表示,中国作协副主席所表示的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看来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在不同场合所表示的对互联网的关注有关。谢选骏说,网络文学就是出生在网络上的文学。他表示,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不一定被人承认为作家,但是如果其作品能够落实在了纸媒上了,将来可与传统作家平起平坐:
“作家需要有一定规格、规模才称得上是作家,不是所有写东西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作家。当然,你可以说最低级的是网络写手和网络作家,最后成为不仅在网络上是作家,而且也在平面媒体上也是作家的这样一个综合性作家。
这位学者表示,网络文学也许不够规范或正统,但富于变异性、随意性:
“我不赞成批评网络文学,也不赞成否定网络写手。为什么?因为用网络发表的东西和不用网络发表的东西基本上有很大的区别。用网络发表的东西不需要经过出版社、杂志社事先的审查编辑工作。这样,它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容易获得进化的机会。所以不很规范也许是一个优点,具有很强烈的革新性等等,你可以去想像或推演一下。出版社出版的,或者杂志刊登的文学,平面媒体的文学,它是通过不同的审查程序才能出笼的。这不仅在专制国家,在民主国家也是一样。它首先不是根据市场原则,而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如果不符合编辑口味或审美标准,他就不予采纳放行了。但是,网络文学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谢选骏说,大多数网络写手的学养都还有待提高,但是,网络文学在现在这个商业化时代说不定能成气候,到一定的时候,会反过来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发生影响:
“他们这些网络写手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文化程度,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对以前的文学作品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本能进行写作,不是凭着自己的学识或教养来写作。出版社和杂志社为什么出版东西比较慎重呢?因为出版东西是有代价的,要编辑印刷,就会要花成本。可是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基本上不要成本,所以就导致很滥的网上写作。最后能淘汰出来百分之一、二、三、四,我想绝对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五。(记者:您的评价不高啊?)但是,他有市场点击率啊。因为这个时代是个商业时代,纯正文学或精品文学基本上会走向死亡的,就像歌剧、古典音乐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但是,网络作家和网络写手的影响会很大,就像流行音乐一样。你说很多流行音乐歌唱家出名,他(她)会唱歌吗?基本的训练都没有受过,他凭着本能在叫唤嘛,天生能吼两嗓子。关键不是他在歌唱艺术上有多大的成就,对网络作家来说,不是说他文学上有多大成就,而是说他有市场成就。最后,如果他流行起来,他就能改变你的标准。如果他人多势众,就能改变标准,甚至得到大奖。获奖的标准被迫修改,重写文学史。可以做到的,就像简体字,现在不也统治了十几亿人口了吗?简体字把整个汉字的脉络都割断了,但是,现在古代文学都用简体字来印啊。”
作家、批评家董鼎山表示,网络文学这个平台对于初出茅庐的作者是个好消息,但是他说,网络文学毕竟应当是文学,应当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对刚刚出来的作家而言,至少让他们透透气。有很多朋友、年轻的写文章的朋友老是跟我诉苦,说写的东西没有地方发表,结果到网上去发表。网上发表他说比较容易一点,用不着给稿费啊,用不着打印出钱什么的,至少他们有一个发泄的地方。但是,发表言论跟发表文学是两回事。真正讲文学,文学是艺术、创造性的,我觉得两方面是不一样的。”
网上有文章表示不同意使用“网络文学”这个概念,理由是不应当“以承载媒质的不同来区别文学的性质”。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5、北京奥运期间奥运村将免费提供圣经】
2008-07-08
中国将在北京奥运期间向运动员、观众和旅客免费提供圣经。有宗教界人士表示,希望中国也能在奥运以外的场合免费提供圣经。
据《中国日报》和一些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已经印制好5万部圣经,届时将在北京奥运村和一些奥运协办城市的奥运场馆免费向运动员、观众和旅客提供。据美联社报道,其中大约1万部是中英文对照圣经。媒体援引中国宗教界人士的话说,奥运村还将设立基督教而外的其它宗教的祈祷场所。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北京奥运会期间免费提供圣经还不能说是中国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这个和中国社会没有关系,它只是奥运的一个活动,这些圣经本来就是给外国人看的,不是散发给中国大众的,而且是局限在奥运村里面。所以,它并不是中国社会为布什总统要参加奥运会做准备的。但是现在这么一炒作,就好像布什参加奥运会就有了一个好的理由好的结果了。”
天主教中华殉道圣人堂的尹雅白神父也表示,他希望中国在奥运村以外的其它公共设施中常规性地备置圣经:
“如果圣经可以在奥运会的时候(发)派一个人,其他的机会是不是也能够可以同样地(发)派圣经给人呢?如果你可以……在所有的饭店里面都有圣经,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啦。如果他能够做的更好一点,就是说让北京的所有的饭店有圣经的话,那比在奥运里面(发)派圣经更有意义。参加奥运的人,他们如果是从外国去的话,他不需要你的圣经,他们在外面随时可以有圣经,对不对?”
尹神父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为例,说明中国官方对于宗教的态度仍很禁锢:
“你看四川大地震,恰好我们有一个医生说有一本书是关于心理辅导方面的,恰好对四川这次地震很有用的,但是,这本书前面有一个牧师写了一个序言,就是因为一个牧师写了一篇序言推荐这本书,说这本书很好,所以,他们政府就不让这本书到大陆去(发)派给人家。他们要在香港把牧师写的那篇序言除掉,再印了,才可以带到大陆去。”
尹神父对北京与梵蒂冈至今没有达成协议表示遗憾:
“我们一直在期待中国大陆跟教廷教宗达到外交的协议。去年六月的时候,教宗不是写一本书给大陆的教会吗?(记者:你说的是那个牧函?)对,教宗的那个牧函。那本书烫发之前,他寄了一本给中国政府。你看教宗写的,都没有特别对中国政府有任何批评,对不对?而且他很赞赏中国的进步啊,希望教会无论地上地下的人都能够大家和解,他只是希望在中国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能够有这样的宗教自由。大陆政府连教宗这个书都不让可以看到啊。”
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人对于基督教的接纳向来相对滞后,但是他认为今后的趋势可能会有所好转:
“在中国,马列主义曾经是国教。那么,为什么接受基督教这个外来宗教却有困难呢?这里头有个政权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同样的佛教也是外来宗教,为什么中国现在接受起来不怎么困难呢?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谄媚习惯造成的,因为中国习惯把政治当局放在高位上加以崇敬,而不是把上帝放在高位上加以崇敬。基督教恰恰是在中国的几大宗教中唯一有在中国占有过国教的地位、和政治当局一起受到崇敬。(记者:今后中国接纳基督教的趋势以及整个宗教自由的状况,你认为会不会变得更加开放呢?)应该是的。因为中国传统上对宗教一般是比较松的。年轻人控制的权力越来越多了,他们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的气氛下长大的,比如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现在已经担任了相当高级的领导职务了。这种人当然就会倾向对于宗教的宽容。再过20年,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现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到四、五十岁了,他们那时的宗教政策,如果还是共产党掌权的话,也会比现在更宽容一些吧。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文革时期和文革以前的残酷打击和宗教迫害。所以,他们没有受害的经历也就不会去害人了。”
中国一位宗教官员表示,北京奥运期间免费提供的圣经上印有奥运会会徽,这样做尚属首创。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6、旅日中国作家杨逸获芥川奖】
2008-07-17
旅日中国女作家杨逸在继去年获得“日本文学界新人奖”之后,今年又以描写一位中国男子的理想与失落的小说《浸着时光的早晨》获得第139届芥川奖,有批评家认为,这也许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于中国影响的关注。
芥川龙之介文学奖,简称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芥川奖一评委表示,杨逸的《浸着时光的早晨》以“触手可及的新鲜度”写出了一个人就算拼尽性命也要生活下去的强烈意愿。旅美学者、批评家谢选骏表示,把日本文学界新人奖和芥川奖授给一位华人作家,也许表明这两个奖项的评比标准不再以日本籍为限了:
“写一个中国的男子到日本去谋生的苦恼,所以这可能对日本人有意思,但这个有意思绝不等于说日本人可以给他新人奖、介川奖。新人奖明明是奖励日本文学的,它是不是给自己的定位开始改变了?放弃了十九世纪明治维新的时候那批改革家们说得脱亚入欧的政策了,开始转向亚洲了?”
谢选骏表示,作家杨逸在日本获奖,说明日本开始关注中国的影响,
“我觉得主要是中国影响造成的,说明日本人对中国的影响现在很重视,所以就把这个奖评给中国人了。我想,在日本二十年的作家杨逸可能不见得比日本的小学生、幼儿园小孩说日语说的更地道,这个我们在国内都知道。他现在44岁,21年以前到日本的,等于是到日本时23岁。他在日本住的时间还是不到一半嘛。他23岁到日本,现在才住了21年。所以,他基本上是在中国定型的,当然他23岁还可以有很大的弹性,一个27、8岁的人重新学一个方言都是很难的,不要说学一门外语了。但是,我想一般来说日本人对中国影响在意,所以把这个东西给了他,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日本人跟英语民族还是不一样,英语民族一般是比较开放的,日本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自闭的民族,就是自己有一个很深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排他性很强。他竟然把这个新人奖和介川奖都给了一个中国作家,我想这很反映一个问题的,就说明日本可能在开始一个中国化运动,就是强烈地受到中国影响的这么一个运动。”
作家、文学批评家董鼎山表示,各国文艺家、运动员和其他领域的人士打破国界而走向世界, 是杨逸现象的大背景:
“现在世界上什么地方都开放了,我觉得这个现象――我是非常喜欢这个现象,这表明世界慢慢、慢慢统一了一样的。现在日本人中国文化很注意的,知道中国文化比他们固有的多,日本文化就是从中国文化发展出来的,日文比较深奥一点都非要用汉字不可。”
在杨逸之前,华裔作家在海外获奖最近的例子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的哈金;其中,高行健获诺贝尔奖对国内文坛产生过一定冲击,但是哈金和杨逸的影响看来主要是新闻性的:
“国内作家看了这条消息,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说:反正不是中国人写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件比高行健获诺贝尔奖事件的冲击要小得太多。还有美国最近有个华人作家也是比较走红,笔名叫哈金,我估计他跟杨逸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说对中国大陆的一些作家会有一些新闻上影响,但是在专业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7、浦东说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08-14
作为中国戏曲品种之一的浦东说书,最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晚报》说,浦东说书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有上千年历史的评书艺术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然而,旅美学者、批评家谢选骏说,中国评书已有上千年历史,但是浦东说书为外界所知,却是文革时期的事情:
“说书这个东西有一千年历史了,中国说书追溯到佛教的传教活动,但浦东说书是在四人帮时代才起来的。浦东生活网上自己说的,1975年8月份有两个人创作了一个说书,叫做养猪的阿奶,代表上海赴京参加了全国文艺调演,这么起来的。然后,1976年7月,在反击右倾翻案风高潮的时候,他又弄了一个叫做卖鸡这么一个浦东说书的项目,参加文艺汇演。这在浦东群众文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以前浦东说书并不怎么出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郑再发表示,说书是中国传奇文学、戏曲文学和民俗学的源头之一:
“政府这个措施非常有意义。说书是我们通俗文学的一个根源,许多古代很重要的小说、戏剧都取材于说书。这个东西是很粗很粗的原料,是大众享受的一种消遣,是教育小孩的一个工具,是社会批判的通俗的一个层面。在唐朝,就是因为有变文,那是古代说书的形式,后来就有唐代的小说,宋朝的传奇,元杂剧,明清传奇,这些东西都是从它起源。”
郑再发说,时代变了,趣尚变了,说书艺术的传承面临挑战:
郑再发说,时代变了,趣尚变了,说书艺术的传承面临挑战:
“现在在这么一个社会情况下,这个东西可能太老旧、太通俗,小孩子的需要也不一样了。他从小就会念书,我们的作家把古代书和很长的小说缩短,变成小孩子能看的,小孩子能看的东西越来越多,在网上都能够看到。在这个形势下,文化传统可能的确不容易再保存下去,再发展开来。”
谢选骏则表示,如今说书仍很流行,虽然有的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这个说书是个时髦,叫做新说书时代,代表人物就是易中天,也要一些表演性的,当然,他的题材内容是学术性的,但是,也很难说他有多少学术性。他讲三国的那个通俗化的讲法,虽然对历史知识是一种普及,但是也有通俗化的表演艺术的成分在里头,所说是一种新型的说书。新说书时代我想也会带动旧的说书起来,包括把四人帮时代的说书带出来了。”
有的媒体说,为浦东说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把它作为吴越地方语言的载体。谢选骏表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方言将趋于消亡:
“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本来人的品种是很多的,但最后就保留了几个品种。方言肯定也是如此,要被淘汰掉的,满洲话就被淘汰了嘛。鲜卑话也是如此。这些全都淘汰了。所以,方言消失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方言如不消失,中国肯定不能现代化的。这是一体两面。”
中国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在盛夏夜晚到露天场地听人说书的经历。那些说书先生,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生动,你怀疑他们自己就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物。他们说渴了,就敲两个生鸡蛋润润嗓子。他们驾驭复杂故事情节的本领不是跟任何老师可以学得到的,要让当下的“名嘴”脸上无光,然而他们有人的收入却是那么菲薄,据说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有谁不会为此黯然神伤?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8、天主教北京教区官员称中国当前是传教黄金期】
2008-08-17
天主教北京教区秘书长甄雪斌周末表示,中国当前是传教黄金期,但是他承认,一部分地下教会的信徒和神父不愿公开与官方教会融合。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奥运期间,北京宗教活动的自由度出现个别松动现象。比如,允许外国神父在北京部分天主教堂以该国语文主持弥撒。天主教北京教区秘书长甄雪斌称赞“当前中国是传教黄金期”,也许自以为言之有据。
然而,文化与宗教问题学者谢选骏表示,说当前是中国历史上的传教黄金期不够确切:
“他应该改成,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传教黄金期,这个可以。在1989年的时候,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就是1989年的5月份,结果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他把我改成现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天主教中华殉教圣人堂的安德肋神父则说,当前是中国传教相对较好的时期:
“应该说最好的,但是不是到了黄金期?还不。为什么?因为,从50年代、60年代,从解放一直到现在,应该是最好的。(记者:今后能不能保持这种比较好的状况并且进一步改善宗教自由状况?)我想会越来越好,因为这次办奥运他们很成功,更有自信,特别在应付国际大的事务,在政治上更自信了,他们会宗教上更加自由一点。”
在谈到甄雪斌所说“一部分地下教会的信徒和神父不愿公开与官方教会融合”的时候,谢选骏表示,官方教会以政治支配宗教,这是地下教会的信众所不能接受的:
“官方教会是政治主导的,就是政治支配宗教的,而基督教、天主教都主张宗教自由和宗教独立。”
安德肋神父表示,许多天主教信众过去长期遭受迫害,要让他们融入官方教会,在感情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要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看来需要时间: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还有包括八十年代,对他们造成伤害,在那个时候大家争议对与错,甚至有些大搞人身攻击,有些人不择手段地给政府告密,然后用政府的国家机器来迫害他们,伤害到了他们。现在就是说,中国人爱面子,好像我要进你们堂,从面子上来讲好像不对,有好多人不能接受。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共荣,需要时间。”
天主教北京教区秘书长甄雪斌说,“中国所有的神职人员与信徒都希望早日与梵蒂冈建立正式关系”。对此,安德肋神父基本上表示同意:
“基本上,我不能说百分之百,起码百分之九十多、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有个别人不愿意建交,可能伤害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29、诗人杨炼当选国际笔会理事】
2008-09-21
在国际笔会第74次代表大会上,诗人杨炼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
据博讯新闻网报道,这次国际笔会理事选举有两个空缺、五名候选人,诗人杨炼能够“脱颖而出,十分不易”。
学者、批评家谢选骏在谈到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的诗人杨炼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的意义时说:
“国际笔会选他做理事,跟中国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他在中国诗人中间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为什么觉得他比较突出呢?第一,他出生在瑞士,现在当代大陆诗人中这种经历的很少。这种经历对他后来的成长心理上至少有一种作用,使他觉得跟别人有所不同。第二,他是在中国的现代诗人中间政治性比较强的,因为他六四以后就大力谴责六四屠杀。我当时在北京,六四以后,我就听见外国广播电台,英国美国的广播,他在那儿谴责共产党杀人。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他肯定入了外国国籍了。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应该跟高行健属于一个类型的,就是他现在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所以,国际笔会选他,外表上看好像代表中国,使国际笔会具有更多元化的形象。另外一方面,他实际上又不代表中国,他又是代表外国的。”
作家、批评家昝爱宗说,杨炼的当选使他取得了有关国际笔会项目决策的发言权:“理事就是在笔会活动中可以有决策权,比如笔会的项目,他可以来决定,可以投票,他有一个发言权了,有一张票了。”
见过杨炼的作家昝爱宗表示,杨炼是一位有政治情怀的诗人:“他八十年代在国内是比较有名气的诗人,后来好像八九年以后就出国了。我在北京有一个活动还见过他,北京以前有一个书店里面经常搞一些读书俱乐部的活动,也听过他到场发言。(记者:杨炼的诗里面有没有政治方面的寓意?)我知道七八十年代开始写诗的这些人、呼吁创作自由的人,都有一种政治情节、政治情怀,因为他们很浪漫,喜欢标新立异,争取创作自由、言论自由。”
学者谢选骏在朗读了杨炼的作品《诺日朗-日潮》之后说,杨炼的诗不一定以精致见长,诗人杨炼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强盗的帆向手臂张开,岩石向胸脯,苍鹰向心。牧羊人的孤独被无边起伏的灌木所吞噬。经幡飞扬,那凄厉的信仰,悠悠凌驾于蔚蓝之上。’这可能是写西藏的,写的不怎么好,我觉得还不如顾城的。顾城还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他这个好像没有什么风格。(记者:你为什么说顾城是小家碧玉呢?)他的诗的风格比较精致一点,感觉上比杨炼精致一点。杨炼这个人是个社会活动家,他有活动能力,会组织、会编辑。”
杨炼的《诺日朗》在83年的中国诗坛产生了冲击效应,但也让杨炼本人在当时的所谓“清除精神污染”中遭受到冲击。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0、原中央党校老干部杜光建议把土地归还给农民】
2008-10-12
原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杜光日前致函中共中央,建议把土地归还给农民;评论界对中国土地私有化的可操作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杜光这封由党校党委转呈中央的信函表示,土地所有权问题是目前中国农村问题的决定性关键。他说,50年代的合作化、公社化剥夺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现在政府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固然是良策,但终非久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把土地还给农民。
旅美学者、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土地私有化是一个好概念,但是真正实行起来难以操作。他认为中国土地私有化后会出现土地兼并,致使社会陷入动荡不安:
“土地私有化在中国主要是不可操作。这个概念本身是好的,因为参考世界上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包括中国大陆“解放”以前,都是土地私有化的国家,至少允许私有制存在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土地私有化应该看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但现在中国,不具备可操作性,就是说没法执行土地私有化。本来土地自由化追求的是一个社会公正;既然追求公正,那以前地主的后代有的还拿着地契,还保存着地契;中国土地都是有主的,不是无主的——那么如何对待他们的要求呢。中国的土地是共产党五十年代通过不正常的手段掠夺过来的,实际上以前都是有主的。以后中国如果推行土地私有化,要把这些土地还给他们,还给原来的地主——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就不可能取信于民。现在把以前没收的土地胡乱地重新分配,以后如何可能避免再度重新分配?(记者: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的角度看,土地私有化是不是有好处呢?)这很难说。因为中国现在没有法制,没有社会公正,我们刚才已经讨论了这个前提;它是建立在暴力掠夺的基础上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假的法制、假的公正;那么,你现在推行土地私有化,恰恰是让那些暴力集团控制了土地分配,给他们合法控制土地的一张合法凭证与空白支票,他们很快就会把土地掠夺到自己手里,然后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农民连使用的权利都没有机会了,然后这些农民就会流落到城市,成为要饭的,成为无业游民,中国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动荡不安之中。这个过程说快就快,迅速得很。”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表示,中国土地私有化是必然趋势。他表示,土地私有化不一定导致土地高度集中:
“中国土地实行私有化,会不会出现兼并的现象?我想是这样的,这个土地,特别是耕地,它应该按照市场的价格流转;有的收购土地,农民是不是要卖掉土地?他自己衡量,如果我是想进城去打工,离开土地,那我就按市场价格把它卖出去;太便宜他不会卖,就形成一种竞争的趋势。如果他用很高的价格把土地收购过去,赚不回钱来,当然他就不会出很高的价格来收购。而且,从国外来看,就是一些发达国家,土地都是实行私有制的,它们并没有形成一种过度的集中。”
孙教授说,许多人指望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能够在土地所有权变革方面迈出一步,但实际结果却令人失望:
“本来大家对三中全会是有期望的,希望它在土地私有化方面迈出一步。现在看起来,三中全会没有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解决。这种事情当然是很遗憾的。”
原党校老干部杜光在信函中表示,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以党政分开为首要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今天“阻力更大,困难更多,因而是很不现实的”。他呼吁加强民主党派和媒体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功能。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1、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病故浙江上虞】
2008-10-19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因病在浙江上虞去世,享年85岁。各界华人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与缅怀。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在二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中间,很少有人没有看过谢晋的电影,也很少有人不为他电影中人物的命运和遭际而伤怀。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谢晋给世人留下的,是他对爱的虽九死而无悔的执著,以及他深刻的人文关怀。
美籍华人文艺批评家董鼎山表示,他的好友谢晋是一位豪爽的性情中人:
“谢晋是我的老朋友,比我小一岁。他是非常豪放的,会喝酒,我们两人都一起喝酒。他在中国电影,我的评价是这样的:老派电影,他是很好的一个导演。不过他是老派,不能跟所谓第五代电影导演相比,因为是不一样的。他的手法是相当不错的,他是老的手法。我回想起来,他许多电影都是挺好的。《芙蓉镇》、《牧马人》我也看过。《芙蓉镇》在湖南拍的时候,他特意请我到长沙去,跟他们在一起座谈会,因为那个时候,他知道我在美国这么久,特地请我过去跟他们坐在一起讨论。”
旅美文化史批评家谢选骏表示,谢晋电影中的某些意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芙蓉镇》印象比较深的,他有一个词:运动喽!运动喽!我的印象比较深。那个感觉不错,就好像他提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毛泽东时代的‘精神’十分病态,其实就是‘整肃人民的运动’。从直觉上和电影角度上,呼喊这个‘运动’的时候,就好像是呼喊‘鬼子进村了’的那个感觉。人民看见毛泽东就好像看见日本鬼——鬼子进村喽!鬼子进村喽!好像害人精又要来了,比较画龙点睛地点出了毛时代人间地狱的性质。”
浙江作家、批评家昝爱宗表示,谢晋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十五年是谢晋在影响中国的电影界,后十五年主要是张艺谋在领风骚;谢晋是那个时代的电影的一个高度,也是代表电影界的思想解放。最起码,他给电影节带来清新的东西,也是政府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记者:有人把他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说成是伤痕三部曲,您同意这个提法吗?)他能拍得出来,别人可能没人拍的出来。谢晋拍得出来,谢晋这方面确实还是很优秀的导演。”
记者曾经在八十年代后期亲历谢晋的电影《芙蓉镇》在美国大学校园上映时让观众感动得落泪的情景。好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2、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揭晓】
2008-10-30
中国官方消息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已经揭晓。批评界对获奖的四部作品及作家褒贬不一,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表示关注。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是:贾平凹为农耕文明唱挽歌的《秦腔》,迟子建描述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生存抗争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描写山乡巨变的《湖光山色》,以及麦家以间谍战题材表现所谓“反英雄”的《暗算》。前三部作品写人世的沧桑,而《暗算》这部作品写多少有点诡异色彩的性格。对于这几部作品,官方网站颇多正面评论,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批评界和社会上则是褒贬不一。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茅盾文学奖是官方奖项,尽管迄今为止其获奖作品大都有别于极左思潮下的文学:
“这个茅盾就是一个左翼作家,茅盾文学奖也是一个共产党的文学奖,就是给左翼文学的奖励,这是肯定的。尽管这个文学奖是78年以后才开始有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有的怪胎。所以,在这点上它又跟那种极左的、浩然的金光大道的那种极左文学有所区别的,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左翼文学奖。这是肯定的。就是说它还是属于党文学范畴。他们是八股文,注重的还是为党服务的战斗文学,基本上这样。就是说,这个奖肯定免不了政治操作的痕迹。因为茅盾文学奖直接受党和政府控制,而诺贝尔文学奖还不完全受政府控制,虽然那也还是一个官方控制的委员会控制的,但毕竟不是直接受政府官员控制的,只是间接受政府控制。所以,茅盾文学奖应该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这种问题更严重,是一个综合平衡的结果,即把这些作家的社会影响和文学成就拿来通盘考虑,考虑到政治和人事的方方面面的因素。”
文学批评家刘晓波表示,茅盾文学奖的影响逐渐示微:
“茅盾文学奖这种奖都是官方设立的文学奖,评上的这些长篇小说严格讲也没有大的影响。从这些作品的角度讲,它基本不敢触及中国当代社会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这些事情。我觉得从艺术角度讲,这些作品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所以,实际上矛盾文学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一般很多影响大的这种小说反而评不上矛盾文学奖。”
社会批评家李洪宽表示,茅盾文学奖以及整个当代中国文学可以说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茅盾文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下设立的一个官方的奖项。至于说矛盾本人早年是否写这种作品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共产党用‘矛盾’这两个字作为它的一个工具,为它的政权服务。共产党的文学官很清楚,就是最早延安的时候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主要是个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官方设计的这些奖项的价值取向就非常明确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的很清楚,要为政治服务。所有的这些中国的奖,不管文学领域、诗歌领域还是电影艺术,这个东西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中,贾平凹和他的《秦腔》知晓度较高。学者谢选骏表示,贾平凹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作家:
“贾平凹还算是比较开放的,和张贤亮他们是属于提名的,算是改革开放以后比较自由化的一个作家,不算是一个左翼文学了。他算是改革开放的文学。他在90年代有本小说,有人说是他的半自传体,有点色情的描写,别人说他那个是当代金瓶梅似的那种感觉。贾平凹还不能算党八股作家,他还是有一些探索性的。虽然他那个探索品味不是很高,但是他在中国的影响我想肯定要超过高行健。”
谢选骏还说,自由的时代不一定产生好作品,而缺乏自由的时代则一定不能产生好作品。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揭晓】
2008-10-30
中国官方消息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已经揭晓。批评界对获奖的四部作品及作家褒贬不一,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表示关注。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是:贾平凹为农耕文明唱挽歌的《秦腔》,迟子建描述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生存抗争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描写山乡巨变的《湖光山色》,以及麦家以间谍战题材表现所谓“反英雄”的《暗算》。前三部作品写人世的沧桑,而《暗算》这部作品写多少有点诡异色彩的性格。对于这几部作品,官方网站颇多正面评论,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批评界和社会上则是褒贬不一。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茅盾文学奖是官方奖项,尽管迄今为止其获奖作品大都有别于极左思潮下的文学:
“矛盾就是一个左翼作家,茅盾文学奖肯定也是一个官方的文学奖,就是给左翼文学的,这是肯定的。这个文学奖是78年以后才开始有的,反正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才有的。所以,在这点上它肯定跟那种极左的、浩然的金光大道的那种极左文学还是有区别的,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左翼文学奖。这是肯定的。就是说它还是属于党文学范畴。批评说,他们是八股文,注重的还是为党的战斗文学服务的,基本上是这样的。就是说,关于这个奖肯定是有些操作的痕迹的。因为矛盾文学奖直接受政府控制,而诺贝尔文学奖还不完全受政府控制,虽然它还是一个官方控制的委员会控制的,但不是直接受政府控制,间接受政府控制。所以,矛盾文学奖应该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这种问题更严重,是一个综合平衡的结果,即把这些作家的社会影响和文学成就拿来考虑,但也要考虑到政治和人事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评的一个奖。”
文学批评家刘晓波表示,茅盾文学奖的影响逐渐示微:
“矛盾文学奖这种奖都是官方设立的文学奖,评上的这些长篇小说严格讲也没有大的影响。从这些作品的角度讲,它基本不敢触及中国当代社会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这些事情。我觉得从艺术角度讲,这些作品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所以,实际上矛盾文学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一般很多影响大的这种小说反而评不上矛盾文学奖。”
社会批评家李洪宽表示,茅盾文学奖以及整个当代中国文学可以说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茅盾文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下设立的一个官方的奖项。至于说矛盾本人早年是否写这种作品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共产党用‘矛盾’这两个字作为它的一个工具,为它的政权服务。共产党的文学官很清楚,就是最早延安的时候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主要是个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官方设计的这些奖项的价值取向就非常明确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的很清楚,要为政治服务。所有的这些中国的奖,不管文学领域、诗歌领域还是电影艺术,这个东西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中,贾平凹和他的《秦腔》知晓度较高。学者谢选骏表示,贾平凹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作家:
“贾平凹还算是比较开放的,和张贤亮他们是属于提名的,算是改革开放以后比较自由化的一个作家,不算是一个左翼文学了。他算是改革开放的文学。他在90年代有本小说,有人说是他的半自传体,有点色情的描写,别人说他那个是当代金瓶梅似的那种感觉。贾平凹还不能算党八股作家,他还是有一些探索性的。虽然他那个探索品味不是很高,但是他在中国的影响我想肯定要超过高行健。”
谢选骏还说,自由的时代不一定产生好作品,而缺乏自由的时代则一定不能产生好作品。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4、李建新受贿案曝光 网民对贪腐行为报以嘲笑】
2008-11-19
原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司长李建新因收受40余万元贿赂而被立案侦查一事曝光后,有的网民认为李建新被侦查是因为他得罪了人,并报以嘲笑的口吻说,只贪污40万算是清官了。评论界人士指出,当局应当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克服贪腐问题。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李建新因收受40余万元贿赂而被立案侦查一事曝光后,有的网民报以愤慨,有的网民则认为贪了40万就被查处肯定是因为他得罪了人。这后面一种议论,恰恰反映了民众对中国官场腐败的无奈,以及反腐在一些地方被当作权斗工具的可悲事实。
中国官场的腐败,连中国官场的人也不否认,尽管官方媒体在揭露重大腐败案的时候,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人人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克服中国官场的腐败,但切中要害的回答只有一个: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
“现在的贪污跟政治制度有关系,民国时候的贪污也跟政治制度有关系,关键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新闻自由。如果新闻自由把这些事情都揭露出来了,那当然贪腐和灰色收入就会有所抑制。”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表示,他对从体制内部着手解决中国贪腐问题的成效不抱乐观态度:
“中国体制内部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我想中国共产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最近搞一些大的问责制等等。从2004年,中国现在的领导集体一直在讲还权与民,一直在讲打击腐败。这说明实际上如果这个政权不管再强大,如果就是这么继续下去的话,我觉得肯定没有出路。不能低估中国共产党上层想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决心,应该承认问题。西方为什么要讲多党执政、轮流执政?这很简单。就是说人都是有私欲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你有能力、有理念,我给你权力,那么怎么去制衡这个权力?你有个人私欲了,我搞反对党,我搞独立的新闻媒体,我让老百姓有选举权,西方是这么设计的。但是,中国不承认这个,他们认为腐败,有私欲,我知道,但我要从内部去解决。这就是为什么一系列的所谓的反腐运动,一系列的问责制。这个问题到底能解决多少?我个人是比较悲观的。根据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只能继续观察。现在要从内部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必须要加大力度。”
苏展说,人民对腐败已经深恶痛绝,腐败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导致动乱:
“现在中国体制内部出现这个问题引起了老百姓的普遍愤怒。愤怒以后怎么发泄?发泄的形式是各式各样的,一种是在讲这个问题,具体反映上有时候有些玩世不恭。这是司空见惯的,已经不奇怪了。但是,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引起了老百姓越来越大的反抗和愤怒。如果这个东西处理不好的话,我想中国可能会出现动乱。”
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有人对官场贪腐缺乏义愤,甚至有人说“贪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润滑剂”:
“毛泽东为自己在各地修建了很多行宫,这属不属于贪污行为?他把古玩,国家读书馆的书拿到自己家里摆在那里尽情享受,但对其他人则一律关闭——这属不属于贪污行为?按照法治国家的观点,这就是贪污。别人拿不到你拿到了就是贪污,别人不能占有你占有了就是贪污。康生等毛的手下他们也都是侵占国家古玩字画专业扒手,揭露出来了很多。但是在共产党中国,这种贪污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了。党的领导人嘛,贪污这些东西怕什么?说只要把国家搞好了,搞几个女人,贪污点钱,这都不算什么。甚至老百姓都这么认为。贪污行为在1950年代共产党一进城就变成了制度性的,但是那个时候有很严格的社会控制,贪污了钱也没法用。但是后来80年代搞改革以后,把很多的财政纪律撤除了,搞活经济嘛。那时候国内讨论改革问题,有人就公然提出说‘贪污腐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润滑剂’。”
谢选骏说,对公务员实行所谓高薪养廉“会好一些”,会有助于克服一些人对灰色收入的贪求,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共产党的贪腐问题,因为这是极权制度的死穴。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5、维权中国网呼吁彻底整顿中宣部】
2008-12-07
互联网上一度出现不少有关某些中国媒体和记者领取“封口费”等违规行为的信息。维权中国网表示,中国媒体存在的混乱现象不是媒体从业人员的错; 要改变中国媒体的面貌,务必彻底整顿中宣部, 扩大国家新闻出版局的权力。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维权中国网等网站所披露的中国媒体和记者的违规现象不一而足,主要包括媒体或个人领取“封口费”、甚至向相关单位敲诈勒索等行为,其中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已经因涉嫌敲诈遭到查处。维权中国网表示,“中国媒体走到今天不是媒体的错,更不是媒体从业人员的错”;问题的根子在于没有新闻自由。另外,媒体缺少财政拨款,媒体从业人员没有工资和福利保障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共产党媒体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但的确不能认为这只是记者本身的问题。他认为,这是共产党专政的后遗症。中国记者不比一般老百姓素质差:
“我相信他们比一般中国民众的素质还高一点,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的社会中,他不可能不遵守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不可能不贪污腐败。但是,总的来说,他们还是比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好一点,我们总不至于相信毛泽东说的越穷越干净、越文盲越高尚的那种宣传。”
另一位中国问题评论家刘念春表示,屡见不鲜的记者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与政治体制有关;他认为上层对媒体的某些违规现象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和他们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他媒体只要不涉及政治,像封口费都属于经济方面、经济效益,这不是从现在开始,很早以前就这么做了。中共对这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说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只是对政治方面一丝不苟,你不能越界。所以,他只要不越过底线,很多事情都很好办。像封口费和创收,他只是谈经济效益这方面,和政治有关的他不敢采取这种措施,弄不好他就会进监狱。很多记者发表政治上不同观点进监狱,中国因为这个方面进监狱的记者在世界上属于第一。可是在经济上,他可以自治活动方面要多得多,他在这方面可以搞创收。”
刘念春说,媒体拿封口费的事情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不会发生:
“他不可能的。因为在美国属于言论表达自由的地方,你要封口费,等于记者自己炒自己饭碗。你要完之后,人给你一曝光,因为媒体不是一家。媒体一曝光,你怎么办?没法做了。”
谢选骏表示,中国若想从根本上克服腐败,就应当认真学习现代民主制度:
“这一套是要学的,就是现代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新闻自由,都得学。不学是不行的。这是现代政治。就像现代医学一样。你不学习,想用中医包治百病,不可能吧?”
针对维权中国网有关“彻底整顿中宣部,扩大国家新闻出版局权力”的呼吁,谢选骏说,这种提法在一定意义上是个策略,实际效应如何值得怀疑:
“他这个提法是一种策略。就是说,一个党有两个监管舆论的部门,一个是国家出版局,国家部门,还有一个是党的部门,中宣部。削弱党的部门的权力,增加国家机关的权力。但这个路子在六四以后就被邓小平封死了。本来邓小平在六四之前有一段时间企图尝试过。就是说,各个单位撤掉党委书记干政,八五年开始搞这个改革,他真说要那么搞的。就是为了打破党的腐败、垄断、僵化,推进政治改革,所以就把各个单位党的书记全都撤掉,然后让一长制做出决定。每个部部长决定,每个省省长决定,不是让党的书记来决定。但这个制度、这个改革、这个梦在六四后被血腥镇压彻底粉碎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6、《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引发有关国学命运的讨论】
2008-12-10
中国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收视率下跌,再度引发有关中国国学命运的讨论;有人从《百家讲坛》的盛极而衰,联想到“国学热的虚幻”。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国学的命运是一个挥之不去然而饶有兴味的话题。100前中国就有人要打倒“孔家店”,可是在21世纪的一些先进国家,却有人办起了孔子学院。这就好比在当今中国,穿旗袍和对襟衫上街的人好像不多了,然而,有的西方名牌服装公司却声称从中国古典服装设计中吸纳了不少养分。看来,有关中国国学命运的讨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
著名学者谢选骏星期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谈到三十年来中国国学热的背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式微——
“国学热在中国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复兴,而且它有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有向中国民族精神回归的意味在里头,也就是说,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衰微后,人们面临精神空虚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替代品补充进来的。这是国学热的背景。1980年代,我就宣传这么一种思想,就是中国要走向复兴的话,一定会有自己的类似于复古主义的精神兴起来。这种复古主义起的作用有点像文艺复兴在近代欧洲历史上起的作用一样。也就是说,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神学禁锢下把欧洲人的精神能力焕发出来。国学热或者复古主义在中国背景下就是把人们的精神从马列主义的禁锢下焕发出来。”
谢选骏表示,国学热存在两条不同的方向:意识形态的方向和纯学术的方向。他认为“百家论坛”是两个方向的结合:
“百家论坛有点结合,就是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大陆媒体上鼓吹国学和复古主义,另外一方面,很多专家在做这个工作。”
这位学者谈到有关国学命运的讨论所不可避免的一个悖论。他说,一方面,国学必须走出书斋,才能有生气,才能与社会的脉动合拍:
“我想国学热要再度从意识形态方向发展,从国学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类似社会统治哲学或者意识形态那么一种东西,新的意识形态,正式来取代马列主义这种洋奴哲学在中国的统治,跟这个社会的脉动相吻合。如果它还是缩在书斋里面,作为少数学者向广大群众进行纯知识性传播的东西的话,当然会越来越衰微的。因为它变不出一些新花样。”
另一方面, 国学的普及如果不对经典著作作准确地理解和诠释,而是望文生义、各取所需,那就可能让国学堕落成一个受市场效应支配的东西:
“国学有点像翻译,等于是把古文翻成现代文汉语。这里面当然有误区在里面,翻译不好就会掉入一些陷阱。这不能怪于丹和易中天他们,现在都是门票的时代,票房率决定一切的时代。你看美国有个很大的古狗公司就是一个例子,它是做网络搜寻的。他们上市之前还抱有理想主义,后来股票一出世,他们马上就堕落了,跟各个国家的官方合作,去进行网络监控了。为什么呢?就是股票压力造成的。就像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剧场效应,一旦进了剧场就由不得你了。你得根据观众听众的掌声指挥来做你的表演。”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表示,中国需要孔孟之道,中国也需要研究西方的东西:
“有好处,中国需要。一个民族都是有它的哲学的。在外国,主要的东西好像是在宗教里面。中国有两千多年是孔孟之道,是中国唯一的哲学。它是自然需要。我跟朋友讲,人衣食足而知荣辱,他有衣服穿了,有饭吃了,就考虑这些问题。有学问的人都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孔子学院里面一定有教授来教他,来研究这些问题,结果有很多文章发表这些东西。国内我觉得孔孟之道和中国整套哲学一定有很多人研究,研究完以后,大家比较有兴趣,恐怕要研究外国哲学是怎么回事。”
有人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说,如果国学热在精神层面留下的是虚幻的民族主义情绪,那将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7、《江苏扬州骇人听闻的野蛮拆迁事件》】
2008-12-16
江苏省扬州市最近发生骇人听闻的野蛮拆迁事件:开发商雇佣黑道打手向拆迁户户主喷放毒气,致使一名六旬妇女严重伤残,警方则派成群便衣对拆迁户实行严密监视。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在当代两位中国领导人的故乡苏北扬州市,这些年得天独厚、春风得意,被人们视作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宠儿,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然而,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城市把高速发展建立在对人民原始积累式的剥削之上。两个星期来发生在扬州市国庆路157号的野蛮拆迁事件却不由得让你震惊:开发商居然雇用黑道打手向拆迁户户主喷洒毒气,致使一名六旬妇女严重致残。也许这一丑闻过于令人发指,扬州市官员不敢承认实有其事。
然而,户主金少堂星期一晚间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黑社会和当局对他一家的骚扰和伤害不容抵赖:
“全部有录像的,全部过程,他现在赖不了。他上去就喷这个毒气,然后把他们喷得,两个老人什么都看不见。没有办法了,把生活用的煤气瓶打开,把火引进来了,这个火烧的很大。这些黑社会的看到煤气瓶都烧了,因为烧了以后会爆炸,所以全跑掉了。跑了以后,两个老人又把煤气瓶很快关掉。关掉以后,两个人就摊在地下。这个时候,黑社会看到了。噢,煤气瓶关掉了,他又上来了。上来就喷这个毒气。喷了以后还用砖头什么的朝你砸。”
记者:“两位受害者是?”
金少堂:“金蓝瑛(音)是我的妹妹。徐文珍(音)是我的老婆。”
记者:“你妹妹和你妻子的情况现在怎么样呢?”
金少堂:“很危险,很危险。我妹妹现在――今天早晨提前出院了。”
记者:“这个医疗费谁出啊?”
金少堂:“自己给。”
记者:“你妹妹的伤势是不是很严重呢?”
金少堂:“很严重也没办法。”
金少堂对记者说,他这两天不敢回家,怕当局和黑社会对他下手:
“我现在都是在外面,东流西荡,不能回家。如果回家,他就搞一些黑社会种种的,还有一些街办的,他都能把我随时随地带走。带去了以后,他就可以限制你的自由。到时候就逼着你要替他签字,就处于这个情况。”
金少堂表示,他预感到很快就要出事:
“可能我家就要出事了,今晚就要出事了。现在他们看到的全是便衣,我家人出去都有人跟踪了。”
记者:“网上有些照片,你们好像把自己锁在钢笼里面,为什么?”
金少堂:“他绑架。今天马上就要出事。”
记者:“那你们有什么准备呢?有什么防御措施?”
金少堂:“没有办法。你怎么能够防御到他呢?”
但是,金少堂说,他准备以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相关批示为尚方宝剑,坚持斗争到底:
“我们就是按照胡锦涛主席所批示的,那么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拥护,因为胡锦涛有这个批示嘛,你不应该强迫拆我的。72号主席令是对全国的,还有62号主席令,都是你不好强迫拆我的。如果你公共利益的,我们可以服从你。你商业开发怎么能够这样对抗胡锦涛的主席令呢?他这个地方能够卖掉几万块钱一个平方,给我们很少很少。那么你开发商这样搞,跟这个黑社会打手,再官商勾结,那你这样欺负老百姓,老百姓是不能够接受你这样欺负的。什么事情应该平等对待。”
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说,开发商雇用专业打手对付拆迁户已经不是秘密:
“那些征地的人雇佣这些打手去,不一定是他自己养的打手。中国现在都有专业化的打手公司。”
谢选骏表示,中国强迫拆迁现象的根子在于司法制度有缺陷有漏洞:
“主要还是中国的法律制度有问题,法律不健全。你像日本,我在日本住过我知道,他建机场,成田机场,就是因为有些钉子户不搬,到现在也没办法。他就是跟当局对着干,就是说要价太高,或者就是成心对着干,我就是不搬。这样子当局也没办法,就只好随他去了——让钉子户住在机场里头,把他的地都绕过去就完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8、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亨廷顿辞世】
2008-12-28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文明冲哈佛大学教授、提出“文明冲突论”的著名政治学学者亨廷顿24号在家中去世,享年81岁。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维基百科的“亨廷顿”词条有这样两句话:亨廷顿“是当代颇有争议的美国政治学家……他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核心的政治角力是在不同文明之间而非国家之间。” 亨廷顿的理论也为中国学界所关注。
托莱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著名华裔学者冉伯恭在亨廷顿生前与他有过几次接触;冉伯恭说,亨廷顿的逝世,是政治学界的一大损失:
“亨廷顿教授生前我们接触过几次, 我们在一起参加过研讨会。 他在一本书当中引证过我的意见,我的言论。亨廷顿在政治学方面是有名的教授之一, 不但享誉美国, 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尤其是他的关于人类文明冲突的学说,他的文化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的理论,这种想法,有的人可能认为有点以偏概全,换句话说是 过分强调文化的冲突, 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这种想法是是一种重要的想法,是人类冲突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他的理论在美国政治学方面其实是一种很大 的学说。 ”
著名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亨廷顿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学者,但是他有关文明冲突的理论有可商榷之处:
“严格地说,我觉得他这个理论只是一种对现实描述,不是一个理论总结。Culture(文化)的冲突不足以引起两个国家的战争。事实上国家之间的战争基本原因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原因或者政治原因、军事霸权的争夺等等、占领和被占领等,而不是说由于我们之间的Culture(文化)不一样 或者说传统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做生意了,绝对没有这回事。你看沙特阿拉伯和美国,Culture(文化 )完全极端相反,禁酒多厉害,在阿拉伯国家中,跟美国文化差别最大的就是沙特阿拉伯,但在政治上他们最亲密了,这不是足以反驳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见解吗? ”
谢选骏表示,他赞同亨廷顿“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的观点。但是他说,有秩序、稳定不等于可以不搞民主选举。中国一直没有民主选举,那不叫政治稳定,那是政治僵化:“有秩序无自由还能构成人类社会,如果是有自由而无秩序那社会秩序就不存在了。比方说中国现在专制总还是比日本占领时期打来打去的无秩序要好。政治民主应该是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这个政治稳定不是说没有选举的稳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不能够造成社会公权力的瓦解。”
记者:“您同意不同意这个观点?”
谢选骏:“我同意这个观点,可惜这不是亨廷顿发明的。我觉得要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推行政治自由,当然这个政治稳定不是指没有选举的稳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没有选举的,搞了60年专政都没有一次选举,这显然不是政治稳定,而是政治僵化。政治稳定跟政治僵化不一样。”
这位学者表示,中国有人想利用亨廷顿的理论为自己服务:“中国很多人在利用他的理论来增加对西方的抵抗力。等于他好像是个感冒预防针似的,‘噗’地一声打了下来,中国有人说西方在压制我们,要搞文明的冲突,所以我们要对抗。亨廷顿等人对激起中国的民族主义还起到了一个助燃剂的作用。”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39、对话基金会支持有关中国实行国庆特赦的提议】
2009-01-16
有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之际宣布对部分犯人实行特赦的提议时有报道;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非政府组织“对话基金会”最近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对话基金会”最近一期新闻稿说,按照中国传统纪年法,60年为一甲子,是瞻往开来的好日子。如能借鉴中国皇帝60大寿施惠于民的传统,参照世界各国的特赦通例,援引1959年中国首次特赦的模式,顺应一年来民间的有关倡议,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对部分犯人实行特赦,那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巩固胡锦涛主席作为一位富有同情心和远见的领导人的声名”。
对话基金会研究室负责人罗助华表示,对话基金会最近一期新闻稿主要是对中国国内有关国庆特赦的提议予以报道:
“我们的新闻稿对中国有关国庆特赦的提议予以报道;我们支持这个提议。中国国内的讨论是独立的。中国社科院的刘仁文2007年12月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讨论国庆特赦的文章。一年多来,在刘仁文之前以及在刘仁文之后,类似的讨论断断续续;我们一直予以关注。”
这位对话基金会的官员表示,特赦对象不应局限于某一类犯人:
“我们所支持的特赦不仅仅是政治犯的赦免,还包括其他犯人的赦免。我们当然不把政治犯排除在特赦对象而外。 我们支持参考1959年特赦的模式。那个时候的特赦标准,并不在于被赦免的人是什么类型的犯人。”
罗助华表示,他希望有关特赦的建议能被中国当局接受,但是估计将面临挑战:
“有关国庆特赦的提议要为中国领导层所接受肯定还会遇到一些挑战。2009年是个敏感年份。每逢敏感时期,中国领导人往往在是否容许更多言论自由一类问题上趋于保守,倾向于推行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但是有关国庆特赦的提议是个好提议,我们希望中国领导层接受这个提议。”
旅美学者、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实行大赦和特赦问题上,还没有“封建皇帝”开明:
“特赦有助于中国政府更好地溶入国际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它可能有助于缓和中国国内的矛盾,而且增加共产党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因为,以前皇帝登基、新皇上任,他都要大赦天下,而且他是大赦,不是特赦。像毛泽东五九年特赦,那时我还小,我不记得了。但是七五年的特赦我就看见过,就是一些国民党所谓的战犯,在电视上都播出来了。现在共产党搞特赦,这个要求不高,只是特赦,不是大赦天下。因为共产党本来就是一个地方政权,至今没有能够统一中国,他那里有权大赦天下呢?因为共产党根本没有得到天下嘛。否则邓小平死了以后,中国大陆就应该大赦天下,把八九年的事情给了了。再往前推,毛泽东死了,就应该大赦天下。结果毛泽东死了没有大赦,连特赦也没有。这说明共产党知道自己属于非法政权一个,没有权利大赦。否则,江泽民下台也应该大赦。共产党革命所以比封建皇帝都不如。因为,从使命上来说,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来搞破坏的。”
谢选骏对有关国庆特赦的建议为中国领导人所接受表示不很乐观:
“如果把你放在胡锦涛的位置上,你三年以后的2012年就要退休了,而今年都09年了。现在提一个建议出来是好是坏,他也看不到成果。而且人家步步进逼,你把不该惩办的人给特赦了,那我这个冤案你给不给我解决?共产党他们有一个很不好的经验,就是一九八九年的事件,八九民运,这个事件就是要求特赦魏京生引起的。当时,有人要求特赦魏京生。实际上,现在对话基金会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就是当年方励之他们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求特赦魏京生,结果就搞出来签名什么的,他们想帮助共产党合法化。赋予共产党这个赦免的权利。结果共产党不领他们的情,把他们这些党内民主派一脚踢了出去。”
对话基金会表示,倘若参照1959年的特赦模式,今年特赦的潜在获赦人数将超过8万。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0、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出炉】
2009-01-20
中国科学院17号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该报告的主题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战略;报告出炉后,各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科学院17号出炉的这份报告的内容已由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中科院网站对报告内容的概括是:“通过对世界文化现代化三百年历史进程的系统分析,归纳了54个事实和14条经验,系统介绍了文化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提出了其一般原理和模型,提出了定量评价方法…… 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图的战略设想和政策建议。”
著名学者谢选骏认为,虽然中科院报告的提法不无积极的方面,但是中科院搞有关文化现代化的报告有越俎代庖之嫌:
“本来中国科学院谈经济发展方面的,我觉得这个还可以,经济归入科学研究的范畴,这个还勉强可以。因为经济里面也牵涉到很多非科学因素的研究,所以说这勉强。但是,现在科学院来谈文化战略,就有点越俎代庖了,因为文化的范围远远超出科学的领域,比方说宗教显然是不科学的。如果要科学也给宗教制定出一个发展战略,这显然是科学主义思想在作祟了。”
这位旅美学者说,中科院有关文化现代化战略的阐述缺少应有的文化内核——自由:
“现代化的内核就是文化自由。这个“科学院报告缺乏一个自由元素。中国社会之所以不能够现代化,关键原因不在于经济落后,而在于缺乏自由。因为(缺乏)自由,所以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土八路的限制。这个报告没有提这个问题,脱离自由去谈现代化,是缘木求鱼的。所以,我说它缺乏内核,没有灵魂。”
谢选骏说,中科院报告有关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排名第七的评估引人深思:
“由一个‘国家’官方领衔的研究机构得出这个研究结果,自称文化影响力高居世界第七,他很自得,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很寒碜的一件事情。因为这要比自己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大低下吧?前两天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方法,重新调整过的,说2007年中国大陆GDP就超过德国了,居世界第三了。那么中国大陆的经济产能在国际上排第三、第四,怎么文化反而只有第七呢?中国原来伟大的文化库存、软力量算在里头,那中国至少应该超出第三、第四才对呀!”
中科院报告提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国际互动”,“需要借鉴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谢选骏认为,这些提法还是积极的: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准备让路,给别的文化一条生路,否则自己也是走上了绝路。他已经意识到这个他杀就是自杀的问题了。”
中科院的报告在论述所谓“综合文化现代化原理”的时候,提出“要协调推进工业文化、网络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这里 一口气罗列的七个概念,与通常的分类学和逻辑范畴大异其趣。对此,谢选骏认为,中科院报告追求“高、大、全”的行文风格:
“因为他们要申请官府给的津贴,他就得尽可能地把它弄得高大全。涉及的领域越宽越好,这样就可以多要经费。所以,科学主义就不科学了。”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历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他说,中国文化也要变、正在变。张博士说,在美国,如果政府没有说你不可以作一件事情,你就可以做;而在中国,如果政府没有说你可以做一件事,就没有人敢做,这就窒息了民族的发明创新精神:
“要进步的话就一定要改,这个问题是这样:要改得太多的话,就要拉回来一点,就是这样。不能不改。改就是进步了,不改就没有进步。改了并不一定进步,可能变样了,但不改是不会进步的。我曾经读了一篇文章,它讲在美国什么东西要是没有讲不能做的话,就可以做。假设政府没有讲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你就可以做,这是不犯法的。在新加坡是政府说可以做,你就可以做,没有条文的就不能做。国内讲你不能做就不可以做,没有讲能做就不能做。政府没有讲的话你就不能做。因为这个样的话,就没有发明了。发明一个东西政府没有想到,那我怎么可以做?在美国问题就简单了,政府没有叫你做,你也可以做。”
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统计局以及北京一些学术单位的专家在讨论中科院报告的时候,对报告起草单位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1、中国社科院认为土地承包制是干部腐败的重要诱因】
2009-02-06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的《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报告认为,中国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干部腐败的重要诱因。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官方媒体报道,《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由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党国英等人撰写完成。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党国英是在农村问题研究界有影响的人物:
“党国英名气很大,在国内影响很大,他好像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比较自由派的。”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了,这是土地腐败得以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说,一些地方干部形成利益集团,而广大农民沦为弱势群体:
“长时间,改革这三十年,农村这一块被遗忘了,任其发展。所以,在农村里面不要说法制建设,健全的组织建设其实都是特别特别成问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是当地有权的人以权谋利,农民绝对是中国的弱势群体。解决的方案,一方面中央政府得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资和注意的力度。每年第一个中央的红头文件都是关于农民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在这方面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在法制建设方面,现在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现在中国老是说,我的选举是阶层的,在农村好像也是基层选举,但这里面的腐败已经不是一般的腐败。在这个意义上讲,怎么能通过法制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真正能够把中国这一大块儿、也就是中国农村这一块,纳入到现代化或法制的轨道?现在改革这么多年,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就是这些人之间是互相照顾的:有权的人,只要你听我的话,你抬我的轿,你给我互利,就行。这种利益集团存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苏展表示,要使农村干部奉公守法, 必须有它律和自律:
“实际上,西方的民主运行得相对比较好,他有两个方面:他律和自律。什么叫他律?一方面有法律,不但要有法律,还要有执法的力度和有效性。在中国,他律是不够健全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他律是什么呢?就是舆论监督。光有他律还不行,还要有自律。任何一个体制光靠法律,人没有起码的德,光靠外面法律强加,肯定也不行。你总是会有机会钻空子的。自律就是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学者谢选骏说,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这就为干部的腐败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承包大权不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而是以政策临时对付的,一个农村土鳖就可以随便加以改变的方式在那里执行的话,那他权力就很大了,可以胡作非为。他就可以把这个承包权取消了,把土地使用权卖给开发商就算完了,他就可以大拿回扣。回扣等于就是他的个人转让费。等于他把转让费分成两部分,名义上的转让费给村民一点,实际上大部分落入自己的腰包。”
谢选骏表示,前苏联和东欧解决土地问题的经验可供中国参考:
“东欧和苏联是怎么做的,共产党中国可以参考他们的同类经验,因为他们都是一丘之貉。但是他们跟中共的路子是相反的。怎么个做法呢?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化,在1990年通过了一个《所有制法》和《土地法》,90年2月通过的《土地法》,3月通过《所有制法》,12月通过的《苏联宪法》。这是在苏联瓦解前夕,都不再强调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允许公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就是说比现在的中国都走得远得多。但是,它还是不准买卖、赠送和典押。现在中国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实际上允许你买卖、赠送和典押,但是他不准你终身占有和继承。苏共是先正了名,中共是先不正名,就是你可以胡搞,把毛的那套全都废掉,然后自己另搞一套,但还打着毛的旗号在那里搞。这就叫做‘打左灯,向右转’。”
苏展说,他个人赞成土地私有化;土地私有化是一个趋势,但是需要一个长过程:
“就我个人讲,我赞成。但问题是:在中国目前的政体下实施起来,我想中国共产党会非常有困难。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如果在农村里土地都变成私有化了,那么,这可能对一党执政所带来的挑战更大。尤其是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需要长时间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我觉得农村土地将来慢慢慢慢归到农民,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要很长很长的。因为这里面肯定要涉及到一个政治问题。这个政治问题就不是海外华人或国内学者怎么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的《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还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村民委员会与党组织的关系这个“困扰乡村治理的难题”。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2、海内外学者再呼吁中国政府国庆特赦】
2009-02-18
在中国国庆60周年日益临近之际,中国国内又有学者呼吁政府对确有悔罪表现的普通刑事犯实行特赦,另有一些学者呼吁中国政府同时特赦政治犯,以示和解。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著名法学家高铭暄日前向中央政府发出呼吁:在国庆60周年之际实行特赦,将已经改恶从善、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提前释放或者减刑。高铭暄反驳了“犯罪形势严峻不宜特赦”的论调,认为实行特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此间接受采访的评论界人士也都认为,实行特赦具有积极意义。旅美学者谢选骏说:
“会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解。1975年,毛泽东死以前,特赦了一批所谓的国民党战犯,后来不就推动了两岸关系慢慢走向和解吗?如果胡锦涛能特赦一些人,那肯定有助于中国社会慢慢走向和解。”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也对有关实行特赦的呼吁表示支持:
“我当然完全支持他们的呼吁。为什么呢?因为从长远上,唤醒中国人民、中国执政党和执政党精英对法治的正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觉得所有这些呼吁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法律界、政治学界、包括海外不断地在进行呼吁,不断地在施加压力,不断对他们进行法律和民主意识的教育的话,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都有帮助。”
夏明表示,中国的刑法更多地是一种“厉法”,不少刑事犯所受刑罚偏重, 其中有的人其实早就可以放出来了;至于被关押的政治犯,应予无罪释放:
“所谓厉法就是说用很重的刑来惩戒你。现在抓的很多人在监狱里,往往是通过厉法,通过一轮一轮的严打进来的,而他们的犯法行为如果在平常的没有在政治高压下的话,他恐怕早已经该放出来了。显然,还有一大批良心犯和政治犯。中国是世界上关押新闻媒体记者最多的国家,政治犯、良心犯在全球占了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在被问到中国政府是否会顺应有关实行特赦的呼吁的时候,两位评论家都表示不抱乐观态度。
夏明说:“我们如果看中国现在怎么样应对刑事犯罪,它的一个主要的、占压倒的方针就是:重点治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法的主要方针是重点治乱,在目前情况下根本没法改变,所以我觉得特赦基本上没有可能。”
谢选骏表示,共产党中国看来认为没有必要对任何政治势力作出让步:
“他需要对谁进行让步呢?中共过去最怕的是西方。前些年最怕西方,现在不怕了。因为在金融危机中,他现在占有比较有利的位置,他现在就不需要对西方进行让步了。特赦是要有特定人群的,他赦免谁呢?你帮他想想,他赦免谁对他有利?肯定不可能赦免国内的反对派,不可能把六四关押的人赦免放出来继续抗议。这样一来,等于给国内外一个信号,就说我们准备搞缓和。马上人家要提进一步的政治改革的要求,这个闸门就打开了。所以,我看不出进行特赦的任何理由。共产党这个政权不是靠选票选出来的,它的权力不是靠仁政就能提升的,它本质上就是靠镇压。”
这位评论家还说,胡锦涛和温家宝单靠他们个人的力量,不能就实行特赦一事拍板:
“从胡锦涛和温家宝这两个人的权力来说,他们两个人没有能力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来,他肯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比如江泽民或现在的一些政治局常委,大家有不同意见,他很可能就推行不了。所以在这点上,他们只有靠巴结核心集团,不可能单独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
法学家高铭暄在呼吁实行国庆特赦的时候还说,没有悔罪表现、对社会危险性还很大的刑事犯决不能放出去。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3、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
2009-03-04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 二、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渐渐不存在。 三、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深有意味,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祖国大陆方面造成了压力。美国纽约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谢选骏说,他支持潘庆林的这一建议,他指出, 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传统字理和结构,
“简化字其实是挺丑陋的。一个个字还不觉得,把整篇打印出来和正体汉字相比就觉得像个叫化子似的,缺胳膊少腿,像是一堆残废人,很难看,因为很多地方没有逻辑。汉字的构成说文解字里说有六书 ,有六种规则来构成汉字,结果简化字把这个都破坏了。”
谢选骏说,简化字很多是一个简化字代替几个繁体字,将几个意义不同,读音相近的繁体字合并为一个字。这造成了人们在学习理解字义时的混乱。
比如,皇后之后和前“後”的“後”现在都写为“后”,造成字意混乱。
“本来汉字有它自己的逻辑,有一套规则,把规则破坏了,就是不按牌理出牌。象过去赤脚医生给人开刀把肌腱切开了,本来只能顺着肌腱切,要竖着切不能横着剪断,否则伤口不能愈合,肌肉的功能全都破坏了。汉字改革就像是在人体肌肉中间横切了一刀。”
谢选骏指出,简化字可以普及文字和减少文盲的说法并没有根据,因为繁体字并不比简化字难学多少,尤其在目前电脑普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逐步恢复繁体字。
“我觉得简体字没起到这个扫盲作用,主要是毛泽东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想把汉字改革了以后就做了秦始皇,因为只有秦始皇才做过这种事情。但是,秦始皇是把六国文字变成一种文字,它有必要性在里头。而毛泽东却是把汉字破坏成简化字,生造了许多字出来,叠床架屋,这完全没有必要性。可见,毛泽东见识短浅。台湾没有破坏汉字,他们的文盲率比大陆的还低。这完全是个教育问题,不是文字问题。毛泽东的这个文盲做法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文化,完全是一种野蛮的军阀的行径。”
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董鼎山说,简化字已经实行了50年,一下子废除可能造成混乱,他自己原来是繁体字出身,后来也学会用简体字,他建议两条腿走路,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学习繁体字。
“两方面都学,象我们老年人现在已经学着会看简体字了。就象白话文跟文言文一样,以前开放白话文的时候,也有人反对文言文,觉得一般人都看不懂。但是,文言文跟白话文都同样存在。所以简体字、繁体字也可以这样存在。”
谢选骏先生则认为,简化字和繁体字双轨会造成更多的文字混乱,如果可能的话,恢复繁体字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第一恢复繁体字的工程太浩大。第二,这等于是废除苏联在中国统治的最后遗迹,中共政权是否愿意要打个很大的问号。中共政权愿意的话,那当然好,中国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都会欢迎共产党员认祖归宗的。”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044、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称将坚决打击假冒记者和假新闻】
2009-03-05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今年将坚决打击假冒记者以及假新闻。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国报业网表示,中国去年发生多起假记者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这些事件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坚决打击‘假冒记者’以及他们所炮制的假新闻。”
旅美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谈到新闻采访秩序和假记者等话题,一般都会联想到三种人:有记者证、然而有敲诈勒索行为的官方媒体人;没有记者证、不为官方所认可的民间媒体人;假冒新闻从业人员以从事诈骗犯罪的人:
“我想这首先牵扯到一个对记者的定义问题。这种定义就是只有官方正式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被发给记者证的,这种才叫记者。还有一种就是民间网站搞新闻报道的、提供消息的,也可以叫做记者。第三类就完全是骗子,打着记者的名义做诈骗活动,完全不做报道的。至于这第三类在国际上也算是假记者。”
谢选骏认为,柳斌杰表示要打击的看来主要是第二种人:“我估计柳斌杰这个话主要是用来打击第二类记者的。虽然你写了报道,但官方说:我们不承认你的报道,因为你没有记者身份。记者身份必须是我们承认的,而且发了记者证的才算是记者。在西方,自己做报道也可以算是记者,比如我自己成立一个网站,我自己办一个报纸,然后我申请一个刊号,做一个登记,我就是记者了。但在中国是不可以的。有些官方媒体的正牌记者也从事诈骗活动,很多是习惯性的,比如收好处费啊,或有偿报道,实际上就是诈骗活动。但他们犯罪都不算假记者犯罪,因为他们是有官方身份的嘛。”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表示,假记者现象不能说不存在,但是不像柳斌杰说的那么严重:
“现在在中国,假记者不能说没有,但是并不严重,一般的人不会冒充一个记者进行采访。那么,现在为什么新闻署长要强调这个假记者呢?我想是因为他们要把记者这个行业进行一下垄断,就是别人不能去报道,报道新闻只能由他们指定的人来报道。如果这些人报道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的时候,就可能给你戴上一个帽子,说你是假记者。他会用各种方法来打压你。就是你有记者证,实际上他都可以给你吊销的。”
孙教授顺便谈到中国广大记者现在的处境。 他说,中国的记者们常年来为了保住饭碗,养成了一种按照当局宣传口径作新闻的习惯:
“记者要按照党的口径去报道。你如果超出了上级定出的框框,那你就要遭到一些恶意。有些很有名的记者写了一些文章、报道,就是因为反映了现实情况,或者是不符合当局的要求,结果就被打到十八层地狱。这个之后,你想想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会想到,我的饭碗要保住,必须按照中共定出来的调子来进行报道。”
据报道,柳斌杰在同一次讲话中还表示,中国将打造大型多媒体、多形式的国际化传媒集团。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5、湖北作协将接纳符合条件的网络作家】
2009-03-11
湖北作协日前通过新的入会条件细则;新的细则规定,具备有30万字网络奖获奖作品等条件的网络作家,可以申请入会。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湖北作协是3月6号通过上述入会条件细则的,但是据旅美学者、作家谢选骏了解,湖北作协2007年6月就接纳了一位网络作家为合同作家;这次发布的细则表明,具备条件的网络作家今后可以成为湖北作协的正式会员。
华人作家、文学批评家董鼎山表示,成为中国作协的会员后,讲话会受到更大限制,珍惜自由的网络作家还不如不申请加入为好:
“网上写文章主要是可以自由发言,所以你一加入作家协会以后,讲话就受限制了。不要去申请协会会员,一申请协会会员以后,你就受限制了。因为,网上最主要是可以自由发言,至少比在报纸上发表自由多了。(记者:我想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申请成为作协会员。)当然有人申请啦!因为这个也是名誉一样的。噢,我是作家协会的,在名片上写了一大堆。有的人给你一张名片,什么作家分会的会员啊,什么哪个地方的会长啊,一大堆的。我一直以为,中国的作家协会是官方的机关。我觉得作家用不着什么协会。在美国、英国,这个协会要正式控制你一样的。你做了协会会长,在名片上就放了一个衔头,好像做官一样的。这方面我非常反对。这种是用不着的。真正作家你写的出名了,像巴金,他最多名片上印一个巴金就行了,何必说我是全国作家协会的总会长?作家协会假如不是官方组织的,那也可以。一般在外国像美国,没有这种的。主要就是笔会嘛。笔会主要也是为世界上写作自由而组成的。”
谢选骏表示,把网络作家拒之于大门之外对作协也不利: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书写工具在变化,发表的方式在变化,官方有意承认这种变化。过去一个新作家出来,都是等着官方培养,通过投稿被编辑部看中,然后官方的作协、文化馆给予培养,然后让他变成一个专业作家。现在很多年轻人等不了这个机会了,他直接就在网上自己写了发表。官方要是不吸收这些人,自己的门庭就会慢慢冷落了。所以,他们要重新跟这个时代接轨,就得吸纳这些网上的作家。”
在被问到如何评估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质量时,这位学者说,创作工具的便捷有可能反而导致作品质量的下降:
“网络上的东西,一般来说,质量肯定不如纸上的东西,因为它发表的方式比较随意。根据我的了解,书写工具越难的,那个文字的水平就越高。你像过去那个甲骨文,那么难写,水平很高。一个字很复杂的意思,一个句子几个字就有复杂的意思。因为他要想办法怎么样超越书写的困难,在一个很简单的文字中尽可能多地表达信息。所以,文字水平就很高,甲骨金石都是这样的。后来写在竹简上,你看出文体都演变了,就变成像《左传》这样的东西。《左传》、《论语》都是写在竹简上的。先秦文学基本上都写在竹简上,再古的周易一开始都写在甲骨上。但是,用毛笔又比那个竹简差一点了,容易了他就随便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以前你必须想好了,想透了,反复揣摩一会儿才写,因为记下来太难了。”
董鼎山在谈到中国文学界总的现状时表示,中国有不少有才华的作家。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6、《求是》杂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009-03-18
最近一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文章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评论界人士表示,文章反映了中共战略性反右的政治动向。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香港《明报》的文章说,《求是》杂志这篇文章反映了中共“政治转保守”的趋向。鉴于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遭遇到暂时困难,中国的左派们对此别有会心,作出了他们自己的解读。加上“零八宪章”的广泛影响,以及国内几个敏感纪念日即将接踵而至给当局带来的压力,《明报》有关中国会在政治上向左转的分析看来不无道理。
旅美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共产党中国历年来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而抛出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调,那都是一种战术性反右,也就是一种政治上打左灯、经济上向右拐的战术。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则更多是出于一种战略考虑了:
“政治反右这个事情大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战术层面的,一个是战略层面的。我们刚才讲的打左灯向右转,这是战术层面的。就是假借提反右,实际上来做右的事情。假借反自由化的名义,来推行进一步的自由化,也就是市场自由化,不是政治自由化。用政治上的反自由化来保障经济上的自由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这就是战术上的反右。还有一种情况是战略上的反右,就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造成了甚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左派势力肯定获得了一种营养和理由。他说,你看美国、西方都搞不定了,所以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管用。”
政治评论家孟玄表示,中国的左派们从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中得出了符合他们信念的结论:要坚持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去年年底金融市场的崩溃,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中国已经卷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实际上,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跟1929年前美国是世界工厂地位完全一样。在这种状况下,左派上升是很自然的。你看,马克思没有变成一个纯粹过去的思想,你们说西方好,而且说中国银行系统的坏账多么大,黑市中国会崩溃,反而崩溃的是美国的银行系统。金融银行系统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心脏。”
孟玄说,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提法也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政治文化基因有一定的专制属性:
“我们还有我们本身的专制传统,对不对?从秦始皇下来的,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中国人始终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君,然后必须要统一思想。我们的文化基因是反民主的,因为儒家本质上不是一个民主的思想,只能说它是一个民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那么快?那么容易弄起来?这都是因为我们本身文化里面有这个基因,就有这个专制的基因。”
《明报》的相关报道提到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最近有关中国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等言论,认为这些言论与《求是》杂志的调门完全合拍。谢选骏说,吴邦国的讲话是对中共大政方针的 宣示:
“吴邦国在人大会议上讲的,那显然代表的是立法机关的一种言论。立法机关的首长发表的言论,当然就有法律效力,更多地说出了中共的一种内政。”
网上有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温家宝在美国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对普世价值表示尊重的话,国内左派对此表示不以为然。但是谢选骏说,温家宝的话其实是一种外交辞令, 是说个外国人听的:
“温家宝只是说尊重普世价值,没有说中国要实行普世价值,而尊重普世价值只是一种外交辞令,说给外国人听的。尊重普世价值就是说,我们虽然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种制度,但我尊重你的价值。他这样说也没错啊,他并没有说中国要遵循普世价值。他只是说,我们尊重普世价值,就是尊重对手的一个生活方式。他不是以前跟俄国也说过这个话吗?我们尊重俄国人民的选择,你们俄国人民选择推翻共产党,选择不选举共产党上台,我们尊重你们的选择。他这个也没错,是个外交辞令。”
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因为不了解黑幕里的内情,无法判断《求是》文章题目中所谓“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不是另有所指的阴谋。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7、天主教地下教会主教贾治国再次被警方带走】
2009-04-01
中国天主教地下教会河北正定教区主教贾治国3月30号下午再次被警方带走,下落不明。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博讯新闻网报道,贾治国主教是在梵蒂冈召开中国教会委员会年度会议期间被警方带走的,因而这一事件可以看作是对梵蒂冈的中国天主教合一战略的打击。博讯新闻网说,警方几个星期以来对贾治国进行24小时监视,目的是不让他与官方教会主教蒋陶然见面。在此之前,贾治国根据梵蒂冈的指示,与蒋陶然达成和解,并一起制定牧灵计划。公安部门明确反对这一和解,说和解“是梵蒂冈这样的外籍势力所要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贾主教与蒋主教达成和解,但是贾主教拒绝加入天主教爱国会。
学者、评论家谢选骏表示,梵蒂冈所希望达成的和解是以梵蒂冈为中心的和解,而不是让地下教会归顺官方教会:
“这个合一还是以梵蒂冈为中心的合一,梵蒂冈自称是普世教会、大公教会,它主张合一不光是主张与官方控制的基督教合一,而且主张要跟新教,就是后来的分裂派,都要合一,而且跟东正教也要合一,但这个合一显然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合一。在圣经的基础上建立的合一教会的传统权力,它可能说放弃给别人吗?当然不可能了。放弃给别人,它自己就瓦解了。中共政府不允许,它就跟中共政府泡时间。共产党如果同意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的话,那各个教派都可以自由传教,那共产党专政不就垮了吗?政治上的那些民主人士也可以自由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整个共产党专政不就穿孔开放了吗?所以,共产党的专政存在一天,肯定是不会向梵蒂冈妥协的。”
加拿大天主教中华殉道圣人堂的尹雅白神父也表示,中国当局怕失去控制,不接受梵蒂冈的合一主张。他说,中国当局试图破坏、分裂天主教会:
“如果是跟梵蒂冈合一的话,官方就没有力量了。官方现在就要破坏你,分裂你,它才在里面可以得到利益嘛。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还是要消灭宗教的。”
尹神父说,中国人不是没有宗教意识,中国人的世界大同 观念与 天主教的观念殊途同归。他还举早期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明末清初受中国朝廷尊重为例,说明天主教在中国一度颇受接纳:
“我们中国人固有的思想是有宗教的啦!中国北京不是有个天坛吗?天坛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它是祭天的咧!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世界大同对不对?”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根据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国人是应当、可以接纳天主教的?”
尹神父:“那当然是可以的。你可以看看康熙皇帝的时候,几乎都临洗了。明朝末年的时候,跟康熙皇帝这两代,利玛窦,康熙皇帝都拜他为师啊。”
记者:“您展望一下中国天主教会的合一的前景,您乐观不乐观呢?”
尹神父:“我们还是怀着乐观的精神,因为共产党的政权、它的无神论思想是违反人性的。所有的人都希望有一个神、一个天主、一个宗教。为什么中国大陆那么腐败?什么都造假?那么多犯罪的?为什么你知道吗?他们反对宗教,不愿意有宗教存在,所以,人的心里面都缺少一个宗教思想啊,道德的范围都没有了,所以什么都可以做啦,对不对?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普通民众,他们是希望有一个好的良心道德的范围,有个宗教思想来帮助他们,对不对?”
众所周知,贾治国五年多来多次被中国当局逮捕、隔离。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8、外界评论中国军方近来的张扬姿态】
2009-04-22
中国军方近来的一系列言论和动作,使人们看到其咄咄逼人的张扬姿态。评论界有人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是否得以坚持表示怀疑,也有人认为中国军方炫耀武力旨在营造大国形象,而非有意采取军事行动。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美国的“中国信息中心”记者华子冈19号以《中国军方频频“亮剑”》为题发表述评,从中国国防部长梁 光烈最近声称“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一事说起,罗列了若干表明中国军方张扬姿态的现象,包括对美国在南中国海考察的干预、以及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筹划等。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许毅达接受媒体采访时所宣称的“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取得可与美国抗衡的跨越式发展”。许毅达这个说法,能否为权威的军事专家所认同,恐怕是很大的问号;而生前希望中国保持低调的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倘若地下有知,是否喜欢这种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渲染,则是更大的问号。
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共产党中国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思维开始式微。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地位的提高,他担心中国放弃和平崛起是否明智抉择:
“这次西方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将来历史会看到这一点。现在不仅是军事问题,而且在经济问题和综合国力的问题上都体现出来了。八国集团G7、G8 都是过时的,现在变成G20。还有一个观点就认为,G20是表面的,内里的已经变成G2了。G2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学者提出要建一个中美联合体。它做了一个词叫“Americhina”,就说明现在是中美两霸时代的开始,中国在意识形态上不跟美国竞争,现在还是不竞争,它还是跟美国采取随同策略,就是我们也要搞民主,也要搞人权。在政治上,它也不公开地分庭抗礼组成一个集团,但是在经济上,它是要和美国有一手较量。然后,现在的问题是扩展到军事上了。经济实力必然会反应到军事实力上,比方说中国到索马里海域去,那就是保护中国的海运。将来随着中国经济扩张以后,中国的军事力量上必然有一个不和平的崛起过程,要开展了。”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说,中国不满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处境,希望通过向一些国家施加压力来改善处境:“不一定是对着美国来的,我想,当然也有这方面的考量,给美国加点压力,希望美国不支持中国周边的包括日本在内的,因为现在中日关系处于低谷,东海的油田呐,钓鱼岛的问题呀,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呐。后天海军阅兵就没有邀请日本,包括印度什么的都请到了。但是,中国考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是全力支持日本。主要还是给周边的这些包括日本、俄罗斯等等这些国家也是加点压力。”
李小兵说,中国军方明白,现在炫耀一下军力,不会招致“实际的麻烦”:
“现在国际上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包括美国除了在两伊、阿富汗进行战争,所以这个时候造一点声势不会引起很实际的麻烦,因为美国也是无暇东顾,东亚也是求稳怕乱。很多人说,你胡锦涛不是说过‘不折腾’,现在又要海上阅兵,就在23号,当然这有点造声势的嫌疑。当然,总的原则我看还是没有变化,还是要保持中国的一个大国形象,没有要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这个还没有。”
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不可小觑中国军方鹰派人物的影响力:“中国国内还总是有一些鹰派人物要叫一叫。这个你没办法,这个鹰派人物其实有一个在内部争取经费的意向。在国家预算中分大饼,这么一个问题。”
与中国军方的张扬表现相表里的是近来部分中国人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而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就反映了这种情绪。谢选骏表示,《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把国家利益置诸脑后:
“他们就是要叫了之后,要获得别人的注意,就跟鹰派要叫了以后,来扩大经费一样,他们也是叫了以后,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是从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考虑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这叫绑架中国。所以,他们说中国不高兴,人家就挖苦他们说,是你们几个人不高兴,就说成是中国不高兴。可适当你们高兴了,中国就真的很痛苦了!你们怎么能代替中国呢?”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49、有关“焚书坑儒”一语有误的指责受到批驳】
2009-04-23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最近表示, “焚书坑儒”的说法有误,中学课本中的“焚书坑儒”应改正为“焚诗书、坑术士”。王教授的这一见解,在学界掀起不小波澜。
王立群教授是广受追捧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他的明星光环往往使他的言论成为热议的话题。王教授建议把中学教科书中的“焚书坑儒”改正 为“焚诗书、坑术士”,理由是司马迁的《史记》中说过,“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问题就在于:《史记》中“坑术士”的术士,是不是包括儒生在内。
上古文史学者谢选骏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是 “坑术士”,而同属西汉的经学家孔安国却明确使用了“焚书坑儒”一语;而汉代以后一直沿用的“独尊儒术”一语表明,儒学也是一种学术或术业,儒生也是术士,而《史记》中所说的被坑的术士应当包括儒生在内:
“王立群教授对历史缺乏深入的研究,完全忽略了焚书坑儒这个词的出典。这个词为什么不叫焚书坑士而叫焚书坑儒?就是在西汉的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出现的。第一次出现就是有孔安国的尚书序里谈到了焚书坑儒这四个字,即秦始皇灭先秦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孔安国西汉时候的人,他是孔子的十世孙的嗣子,离秦始皇很近的。焚书坑儒的坑儒这两个字,肯定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开始的。独尊儒术,那儒术不就包括术士在里头吗?儒术嘛。”
谢选骏说,不仅司马迁的“术士”包括儒生,而先秦的儒生也包括方士、术士:
“在先秦的时候,儒这个词就包括术士在里头。30年代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考证,包括郭沫若也做过考证。郭沫若还有篇文章专门说儒的。里面就谈到儒,说这个儒在先秦是专门给人家办丧事,做鼓吹手的,这种儒帮人家办礼,人家来做婚礼、丧礼,都要请儒来做。”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郑再发也表示,狭义的“儒”指尊奉孔孟学说的人,广义的“儒”指所有读书人; “焚书坑儒”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我自己的看法是广义的‘儒’不是狭义的‘儒’,焚书坑儒这个‘儒’应当指广义的儒,就是指读书人,不一定专门研究儒家思想。这么讲,这个坑儒的说法是成立的。方士跟儒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底下,儒跟方士差别已经很小。所以,焚书坑儒要到真的历史的背景去看,不要用我们现在的解释说儒就是儒家思想,就是代表孔子,那就等于曲解了历史。”
郑教授表示,发表个人见解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建议修改中学教科书,那就未免唐突了:“动不动就要改历史,你个人的名义去改历史,没人要反对你,要勒令全国遵循,这个什么意思?我就不懂了。搞学术还是搞政治呀?教科书个人写,学校采用,越多学校采用的教科书,大概观点越持平。假使由政府来规定怎么念这个,不念那个,这不是封建吗?由政府来规定你念这个书考试就能够及格,就能做什么,不念这个就不行,不对嘛。”
学者谢选骏批评王立群有标新立异之嫌,而戏剧家魏明伦所谓“不管坑谁都是暴行”,说明他已经上当了,自己也不能肯定秦始皇坑的就是“儒”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0、对话基金会:六四期间遭监禁的30多人仍在狱中】
2009-05-13
旨在改善中国人权状况的美国非盈利组织对话基金会12号的新闻稿表示,中国有大约30名在六四民运中被捕的人仍在服刑。对话基金会呼吁中国当局释放这些人,或为他们减刑。
对话基金会的新闻稿说,早先的估测是,六四期间遭监禁者的人数为50人 至60人,但在过去几个月中, 中国政府告诉对话基金会, 好几名因六四而服刑的人已经或即将提前获释。另外, 相关人士的调研表明,博讯新闻网上原先公布的因六四而服刑的104人,大多已经获释。根据这些讯息,对话基金会将目前因六四而服刑者的人数修改为约30人。
对话基金会研究室主任罗助华在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表示,他相信这个数字是靠得住的:
“ 我们过去大约半年中获悉,一些六四期间遭监禁的人过去多年中陆续获得释放。换句话说,一些人是多年前获释的,而我们到最近才第一次得知他们获释的消息。对话基金会多年来与中国政府保持对话,一直关心六四期间遭监禁的人的情况,但有关因纵火、抢夺武器或恶作剧行为等刑事问题被捕的人的情况,我们最近才了解得多了些。我们相信我们获悉的消息是可信的。”
罗助华说,有关博讯新闻网上原先公布的因六四而服刑的104人大多已经获释的消息,来自孙立勇等人的研究。在谈到孙立勇的时候,他说:
“孙立勇本人六四后遭到监禁。他与 其他因六四而服刑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一直保持联系,对很多情况很了解。”
这位对话基金会的官员表示,对话基金会呼吁中国政府对在六四民运中被捕的人实行宽大政策:
“20年过去了,六四期间被抓的人服刑也已很久了。这些人在狱中表现很好,他们多次被减刑就是证据。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进一步对他们实行宽大政策。另外,我们要求中国政府就六四期间遭拘禁的人—包括在狱中的和不在狱中的所有人的遭遇尽快作出全面的交代。”
博讯新闻网负责人“韦石”表示,仍在服刑的六四受害者人数看来要高于对话基金会的估测:
“我觉得30人可能偏低了,因为恐怕大部分没有名气的非学生类的那些,我想就没人关注他们了。”
八九民运活跃人士、学者谢选骏希望中共释放所有六四期间被关押的人。他特别关注以自己的身体阻挡坦克的王维林的情况:
“有一个最大的谜团,希望你们呼吁一下。就是挡坦克车的王维林到底是一个什么结果?到现在为止20年了都不明确。这30人里面包不包括王维林?那个青年曾经整整激动了一代的全世界的人民。包括老布什总统都说过,他曾经当过海军陆战队在航空母舰上架过飞机那么危险的工作他都做过,但是他看了那个挡坦克的青年,他都被震撼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1、零八大事不断 优秀文学作品乏陈?】
2009-05-28
随着《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的出炉, 批评家们纷纷对中国2008年文学创作的成绩和问题发表意见。新华网上一篇文章表示,2008年中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等多件大事,但是这些大事并未孕育出大的作品。
知名博客写手宋石男登在新华网上的文章说,08年多大事件,但08年无大作品。这个观察大致不错。文章抱怨文学受到新闻时评的挤压,批评作家与世隔绝、“奉旨填词”。文章呼吁必须有一批有疯狗精神的文学家,将真正的时代命运和百姓的悲欢写出来。
旅美学者、文学批评家谢选骏表示,宋石男的观点有可取之处,但是有关文学一定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要求站不住脚:
“我觉得宋石男的这篇文章,第一眼看来好像还是积极的。他主要是批评一个比较官方性的那个所谓中国文情报告,说他们是粉饰太平的意思吧。但是,他用了一个不很恰当的观点来表达他的积极性,就是他说需要有一批‘疯狗’精神的这个文学家。 他的意思有点像香港有个叫《癫狗日报》,专门批评时政的,是很尖锐的。他们的意思大概是要用这种精神来批评社会,批评中国大陆的文学现状,因为中国文学大部分现在都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因为怕惹麻烦。我认为他的不很恰当就在于他强调文学要表现大事件。其实文学不必这么直接表现大事件的。我认为文学不必按照任何的要求来从事自己的活动。文学评论家和官员、投资者一样,都不应该对文学家提出要求,指导人家说:‘你应该怎么写。’你没有这个权利。”
四川作家、批评家铁流表示,宋石男文章中有关文学与社会现实脱节的批评不无道理:
“所以今天文学写不出东西,是因为文学家作为一个作家,他不能反映写内心的东西,不能写眼前接触的事实,所以他就没激情去写它。远离生活就写不出东西。”
但是,这位作家说,不能以文学作品是否写了重大事件来衡量作品的价值。铁流重复他一再表达的主张说: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写人性的;如果以写事件为主,那就是新闻而非文学了:
“新闻是反映事件的,文学不反映大事件。文学站在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各种各样的人物思想、风情、性格, 所以它不是反映事件的。事件只能是新闻。一说汶川地震,这应该是很大的事件。但是,你如果写事件以后就分析,那关键是在这一个事件当中各种各样的人,生命的脆弱,救人那种爱人的那种人性。不是要写一个事件,是通过人性来说明,曾经人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事件,为求一个最真实的东西, 它就是人性,人性就是爱恨情仇。这个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如果一个文学不反映人性,不反映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是非善恶,就不叫文学。
宋石男的文章说,“中国传统文学里,实际上一直有紧贴时代,从近事中取材的传统。”这个说法能否为文学史家所赞同大可怀疑。就拿所举中国文学最初的两个里程碑——《诗经》和《楚辞》来说,诗三百中到底有多少篇是“紧贴时代”?抒发家国情怀的《楚辞》涉及现实政治稍多一些,但是其中游离于现实事件之外的“橘颂”、“湘夫人”等许多作品难道不也是第一流的抒情诗吗?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2、六四前夕香港移民当局阻止丹麦雕塑家高志活入境】
2009-05-31
去香港参加六四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丹麦雕塑家高志活,星期六在机场遭香港移民当局阻止而未能入境。六四民运人士谢选骏、刘念春表示,中国当局今年六四前夕表现得特别紧张。
高志活是丹麦著名雕塑家,来自安徒生的故乡。他的作品“国殇之柱”是为抗议中国当局对89年六四民运的镇压所作,现树立在香港大学校园里。他这次去香港,除了参加六四二十周年纪念活动而外,还打算为“国殇之柱”作些修补工作,并捐赠两个新作品。但是香港移民当局星期六将他在机场扣留5个小时后,送他乘去苏黎世的飞机回国。与高志活同行的两名家属和一名摄影师获准入境。
旅美学者、1989年中国知识界声援学生运动的“四.二一公开信”主要起草人之一谢选骏表示,当局担心六四二十周年期间会“出事”:
“今年情况特别紧张,二十周年。老百姓很多都因为长期的新闻封锁他已经忘掉六四了,可能有点不少的人。但是官方始终不能忘记。中国政府这次是高度紧张,对六四二十周年。”
旅美六四民运活动人士刘念春表示,当局不希望今年六四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六四正好是二十周年。国内、国际上可能对六四都有一个纪念、悼念。他怕现在形成一股气势,都悼念六四,这又成为一个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了。尤其在国内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底下虽然表面是和谐的,可是群体事件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局肯定有点风声鹤唳,对国际法都有点顾不得了。丹麦艺术家刻了一个耻辱柱。他可能怕这个艺术家去那了之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怕可能对香港大学或者是直接对大陆造成影响。所以,他就区别对待了,家属可以入境,可是艺术家不可以入境。”
谢选骏还表示,虽然中国当局多年来做了一些事情,表明他们不愿意为六四背包袱,但是要当局为六四公开认错、平反,那几乎没有可能:
“表面上他们不愿意为六四背包袱,实际上他们会积极地维护六四镇压的遗产。至于六四本身呢,有人说它实际上已经被平反了。三个层次,第一,邓小平南下讲话就等于是在经济上平反了六四的镇压行动。后来,在政治处理上它把李锡铭、陈希同都给拿掉,六四镇压的强硬派只保留了李鹏这么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别的基本上都处理掉了,包括袁木都不出来了。而且六四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都已经官复原职,甚至升迁得很高了。但是,现在的第三步问题就是说让他正式平反,则是比较难的了。这等于要让共产党低头认罪。共产党开明派们如果真的同情六四受害者,可能会对具体的受害者给予一些补偿什么的,但是他们无法给予一个正式的道歉。正式的道歉一来,他们自己的政权就变得不合法了,他们自己的官位就不稳定了。”
据法新社报道,香港计划于星期四举行纪念六四的烛光守夜活动,预计将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参加这次活动。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3、《瞭望》提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
2009-07-07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的一篇文章说,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是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最紧迫要求;评论界人士指出,中国需要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下的舆论疏通分流机制。
《瞭望》周刊的文章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月度舆情报告》的数据说,去年12月以来,中国网络议论热点数量呈持续上升态势,“‘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舆论事件屡见不鲜”。网络议论热点中排名靠前的有“罗京去世”、“绿坝软件”、“郑州官员质问记者替谁说话”等等。
旅美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说,“网络舆论事件”是中国的说法,表示议论者的人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的舆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说,美国不大会有与中国的“网络舆论事件”规模相当、性质完全相同的现象;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处理问题的民主方式、以及媒体的自由与多样化等多种因素,决定了美国存在一个成功的舆论疏通分流机制,所以美国的网络虽很自由,但像中国那样的网络舆论事件却很罕见:
“美国的网络也很自由啊,比中国的管制更少,它为什么没有这种‘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呢?这牵扯到一个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新闻舆论界实行全面控制,美国没有这种全面的极权控制。所以呢,网络在美国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比网络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要小得多。因为美国权力制衡的社会制度,把社会压力给分流了。中国没有这种分流的机制,所以社会压力就集中在那儿,一直闷在那儿、压在哪儿。美国的分流是由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所保障的。法治、多党制、议会民主、司法独立、联邦制度、地方自治,然后以个案处理,没有一刀切的极权操作,都是由这种分流造成的。所以呢它很难造成一个全国比较一致的压力。再加上剩下不多的社会压力呢,在舆论上的体现也会分流,因为有多种媒体的同时存在。这个《华盛顿时报》不给我登呢,那个《纽约时报》会给我登,或许《洛杉矶时报》会给我登。中国它的新闻管制是一体化的。广州不给你登,北京也就不给你登,重庆也就不给你登,哪儿都不给你登。那怎么办呢?只有上访、自杀、示威游行。中国的那个社会压力,主要是由于中央集权再加上以前公有制的一个历史传统,所以呢使个人的社会依赖度很大。什么事情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你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解决,反过来说,因为都是政府在控制这些事情。”
《瞭望》杂志表示:在中国,网络世界的“道德约束、行政约束、社会秩序约束相对薄弱”。谢选骏说,这个说法反映了中国官方对待互联网的两难心态:
“当然这个在表达上我是同意的。比方说网络上可以采取匿名制。这会导致道德约束比较少,行政约束相对也少,因为它不需要审批就可以拥有发表言论的很多地方。而监控者们最后只能做到事后删除。还有一个社会隔离的约束也因此较少,因为文章可以直接写在网络上,一下子就让中央领导看见了。但是呢,我现在重视的不是说《瞭望》杂志的观点对不对,我重视它为什么这样讲?他这样讲法,明显体现了中共现在的两难局面。第一,承认网络舆论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民意;第二,它又说这是一个约束比较少的地方。这就说明它即想镇压又不敢镇压。它说这个是约束薄弱,就说明它想要镇压,它想加强这个约束,加强道德的、行政的、社会的管制。但是,它又不敢镇压,因为它已经承认了这是民意。”
北京大学学者夏业良表示,网络舆论事件的增多有利于公民社会在中国的逐步形成。他也希望“网络舆论事件”有利于政府在面对公共事件时作出尊重民意的判断和处置:
“这反映了公民社会呢就是说它正在网络中间形成。通过网络能够有一些意见的表达。也就是说像这样一些人们对公众事件的关注。更加折射出人们对自由、对民主、对人权这方面的一些诉求。所以官方可能有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尴尬,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被动的反映。甚至做出一些非常不得体的这样一种举动。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东西出现其实对政府来说是一件好事。每次通过一个公共事件可以提高他们这方面的执政能力。提高他们这样一些应对公共事件这样一种紧急应对的能力吧。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尤其是象上海这次13层楼层倒塌,虽然他们搞了一个鉴定让人家很不满意,但总体上来讲,他们这个做法呢就是说你如果不及时去尊重民意,去做出一些有利于大家期望的这样一种判断或者处置的话,那么最终最后只会让他们自己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瞭望》的文章说,人大代表制度以及信访、上访、听证会等民意表达渠道都不畅通,是使得民意表达向网络倾斜的部分原因。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4、中国34家国企跻身《财富》500强】
2009-07-23
200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最近出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34家国有企业榜上有名。
在最近出炉的《财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上榜的公司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外,还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上榜企业比去年多出9家。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美国今年上榜企业140家,为历年来之最低。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家郑竹园教授表示,这个排行榜反映了世界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
“这个很明显就是去年金融危机来了以后,美国很多大企业垮台像通用汽车公司、然后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呀,现在都垮台了,美国几个大银行也垮台了,雷曼兄弟也垮台了,现在花旗的股票也跌成两块多钱了。所以美国下降这是事实。但中国它这个银行是比较保守,所以现在全世界的大银行前三家都有中国的银行了。就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西方很多大企业都垮台了,但中国并没有垮台,所以变作它升上来。”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跻身500强的国有企业虽较往年为多,但是这些企业不是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运转的:
“国有企业不是根据市场竞争机制建立起来的,比方举个例子,它在并购外国一些企业的时候,不管是澳大利亚的一些矿业公司,还是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的时候,都遇到了阻力,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至少西方国家借口说你这个不是市场经济的公司,是按照国家指定的等于是政府机构,所以人家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不让共产党中国的国营企业来并购外国公司。这也从旁证说明共产党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列入了这个500家国际上的大公司,但实际上呢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一种业务。”
这位学者表示,共产党中国应当摆脱战场经济,开始走入市场化道路:
“共产主义的失败是一个历史性的失败,这是基于它对人性的错误判断造成的。市场化的经济更符合人性。所以中共的战场经济的市场化的改革道路,应该是中国大陆社会的一个历史性的选择,不应该加以倒退逆转的。如果逆转的话,那中国共产党就会再度的失败了。就像1949年到1979年那样的一穷二白的失败了。所以这是不应该忘记的。但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共要注意克服官商勾结的问题。你比如说这次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在中国搞的经济间谍案件这个事件,就是因为官商勾结造成的。所以中国不克服官商勾结的问题就无法充分地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经济学家郑竹园表示,经济学界希望中国“国营企业越少越好”。郑教授倾向于赞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大陆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应该是市场化。个人事业越少越好。那他们是从这个立场来讲。 就是个人事业管得太多,是造成贪污腐化的根源。权力太大了每样东西都要国家,国有局来批准,就造成贪污的东西。但从稳定来讲呢,它究竟有规律的东西。在自由市场呢就是没有什么规律,没什么控制。所以从出现去年这个大危机,没有管制的资本主义是不成的啦。现在要赞成一个‘有管制式的资本主义’”。
法新社说,国有企业是一种垄断。垄断虽可快速盈利,但却窒息了开发高科技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垄断不利于创新。郑教授说,要创新,就要敢于冒点风险:
“这个我们读经济的人都知道,企业的创新一定有冒险的精神才可以创新。创新不一定会成功的啦。越敢冒险他越赚钱。但是冒险结果可以就垮掉。他保守的呢他就比较稳定。现在中国的模式要大家都在研究,但是它要把手脚绑住的话呢,也很难有大发展。”
法新社援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一书的作者黄亚生的话说: 一个企业可以因为具有竞争力、推出了好产品而强大,也可以依靠窒息竞争的国家垄断而强大;世界500强排行榜对这两者不加区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5、贾平凹的小说《废都》解禁】
2009-07-30
来自上海《青年报》的消息说, 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废都》 遭禁10多年后,日前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
上海《青年报》说《废都》解禁后“贾平凹如释重负”。看来《废都》一书给这位中国作家协会的理事带来了名气,也一度带来了压力。
旅美学者、评论家谢选骏表示,贾平凹是一个不错的作家。在谈到他10多年前读过的《废都》这部小说的时候,谢选骏表示,《废都》是一部有点超现实主义意味的小说,当初遭禁虽是由于里面的色情描写,但那些描写就算是隐晦的了:
“这本书就是说还比较隐晦一点吧,比什么《金瓶梅》还是差很远了,不是那么直接的,但比现在很多网络上的那些色情描写,更是差太远了。网络自由,写的就更厉害。十六年以前还没进入网络时代,各方面的禁锢也比较严,现在这种禁锢也很难维持下去了。因为网络的冲击,那些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的图文并茂,很多网站上都可以一览无余。但是十几年前当时我一个总的印象就是说这本书呢,就好像这些人物都是一些定制的画中人似的。它描写的那些事情呢,一看就不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发生的,就好像是穿越现实的一个东西。或说好像是一些象征性的影子,或者是寓意性的一些哑谜……带有很大的虚幻成份在里头。”
杭州作家、批评家昝爱宗认为贾平凹是一个善于制造悬念的小说家,作品的情节性比较强:
“因为他在色情方面的描写,在关键的时候就说‘此处空180个字’,或‘此处空5个字’。有时候他就说此处,他不写了,他用几个格子,空格表示,这种噱头反而促进了他这个书的销售。销售到最后,中宣部认为这本书违禁了,给予查处了,就是禁止出版了。主要还是因为描写这方面男女关系的描写。我们当时看那本书都是感觉到这个书要买的。买的话就是一是冲着他这个一是畅销书,二是作者有这个悬念在里面。但是情节还是比较强的,就说贾平凹还是一个非常水平高的一个小说家。但是我认为他是制造卖点。通过《废都》以后,他的名气就很大很大了嘛。”
大约20年来,一批有着陕西背景的人数不多、但却十分精萃的作家、影视人、音乐人在当代文艺界异军突起。他们把西北风刮遍中国大地,在一个现代的社会张扬着苍凉的魅力,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凸显出黄土地的厚重。昝爱宗高度评价当代作家队伍中的“陕军”:
“在你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前,我也曾经听说《废都》要解禁了,因为好多作家问新闻出版管理局的人,说这个《废都》什么时候能再版?是吧。这么多年了,你一本书不能禁那么多年。再说贾平凹一个非常正统的一个作家,所以政治上是完全过关的。刚才你也说王蒙也欣赏他,确实中国优秀的、本色的作家还很少。像贾平凹就算一个吧。陕西的还有一个路遥不是已经去世了吗?现在还有一个陈忠实,这三匹黑马就是当年在‘陕军’里面比较突出的三位。现在路遥去世以后,现在就剩一个贾平凹和陈忠实。他们都陕西人,在全国影响都非常大。这些陕西的作家还是挺有作家的本色的,最起码他不是为了获奖而写,而且他在写之前都有突破,而且为了获奖,是最后又给他删节的,并不是他写的时候就自我阉割了。而是写完以后,人家要评选了嘛,说你这个要删节一下,那就好说了,毕竟他那个全本都已经出来了嘛。”
上海《青年报》援引同济大学教授、批评家王晓渔的话说,现在仍有一些书正在以当年查禁《废都》同样的标准被查禁,“这说明我们的审批标准还比较随意”。批评家昝爱宗表示同意这一看法:
“好多没解禁的,你比如《上海宝贝》这本书也被禁了。《上海宝贝》里面也是有类似的描写,到现在都没有解禁。中宣部这帮人就是吃闲饭的,他们本来是不干活的,因为养在那里嘛。比如我刚才说的那个《上海宝贝》,可以说在全球都销量很大,在全球华人圈里面。在中国它就被禁了。就说一个老干部听别人说这个《上海宝贝》里面有那些男女的东西。这个老干部脑子比较左嘛,他说上海宝贝就是上海那些女人就变成宝贝了?就是玩物了。就说,他一生气,新闻出版署就把这个《上海宝贝》给禁了。并不是说中宣部这帮人自己有个标准。他也是听别人的建议,别人的批示,才做出来的。以前不是中央好多领导,老干部有时候退休的,他没事儿听别人一说,他就乱下批示。”
学者谢选骏说,《废都》的解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虽仍没有政治自由,但却有了一些“社会自由”、“生活自由”。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6、中国日报就有关各阶层可信度的问卷调查发表社论】
2009-08-05
一家从事人才招聘业务的杂志最近所作问卷调查表明,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群中,农民和宗教工作者可信度最高,官员、科学家、教师、学生和军人等阶层的可信度都低于性工作者的可信度。
接受这家从事人才招聘业务的杂志 (Insight China ) 问卷调查的3376人中间,较多人认为农民和宗教工作者可信度较高。有7.9% 的人认为性工作者比较可信-- 可信度低于农民和宗教工作者,但却高于官员、科学家等人群。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这是一个“既令人吃惊,又令人尴尬的调查结果”。“性工作者的可信度排名这么靠前,实在不寻常”。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接受问卷调查的人显然不信任体制内的人,农民、宗教工作者和性工作者都是“体制外的人”。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中国社会的问题在于体制:
“投票给妓女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比例。因为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接触过妓女的。但是所有人可能都接触过学生,或者都接触过政府官员,都接触过农民,也不一定都接触过宗教界人士我想。也就说这个调查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就是这些被调查者认为体制内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这个问卷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问题很严重。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社会还是很有希望的我觉得。也就是说呢,中国社会的问题看来主要出在制度上。就是中国大陆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日下,主要是制度原因造成的。就是说,如果制度改变了之后,中国大概能够迅速地有个道德提升,就像五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大陆不是有个出于恐惧地道德提升吗?至少一时之间社会风气比较好了。现在中国的大众,对体制内的人是不信任的,对体制外的人还可以信任。”
中国问题评论家刘念春表示,可信度较高的阶层所受谎话教育较少: “多少年来的话它一直这样,谎话教育,老农民受教育最少,尤其文盲,他特别信。宗教工作者因为信上帝,他可信,其他人的话还信什么呀?人没法信的了。”
在中国民众的记忆中,官员撒谎的比较多,有的科学家也说过违心的话:“他实际上对三千多人的分析是对以前的一种记忆,对过去的那种印象。它通过自己的记忆对这些人作出判断。他在他记忆中,可能政府官员还有知识分子、老师撒谎的话,要比那些比如性工作者、比农民要多得多。你比如说在三年人祸的时候,三年人祸的时候,钱不是说嘛论证的话,一亩地可以产出十万木粮食吗?那不是瞎掰吗?而且他当时说的话特别轰动嘛。因为他的话是在官方报纸,而且当时只能看官方报纸嘛。它又在一个显赫的位置来报道这件事儿,所以的话,对这个记忆非常深刻。一代一代传下来,那自然的话好些科学家为了迎合共产党的宣传,他就说出好多违心的话,老师也是这样,老师教学生的时候,他就是政治第一,政治挂帅嘛,你想政治挂帅,他哪儿有说实话的时候?老师呀,科学家都不可信,官员更不可信了。因为老师和科学家说的谎话都是从官员那边来的嘛。”
学者谢选骏进一步表示,与公权力挂钩就容易产生不诚实的行为: “跟中共的公共权力沾边的话,人们的腐败的比例就会比较高,因为那个公共权力是不透明的黑箱,不透明的地方就容易腐败。就像一个吃的东西放在不通风的地方,又不放在冰箱里头,就容易腐败。所有这些体制内的人,都是因为他在这个黑箱内,跟某种公共权力挂上钩,那么这些人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你比方说科学家为了多拿项目基金或者多拿一些什么专利权,他就造假什么的。甚至学生都来伪造成绩,老师也会盗窃试卷。政府官员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最后是没有这种可以被腐蚀的条件的农民,根本就接触不到任何公共权力,他没有什么可用来欺骗别人的东西,那么就卖点伪劣的农产品。他以次充好被收购了去,被丧尽天良的那些贩子卖出来的。宗教界人士也基本上很难接触到公共权力,除非是那些管宗教人士的政府官员,宗教局的或者是三自教会的,他管理这些宗教人士的。可是那些管理宗教界人士的人呢,他已经被列为政府官员了,所以他就不在这个宗教界人士里。宗教界人士呢,一般来说他也跟公共权力不沾边,所以,他也就没有腐败的条件。妓女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她跟公共权力不沾边,她没有条件进行腐败活动。但是有些妓女,专门跟政府官员打交道的那些妓女,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我想如果指那些妓女,专门跟政府官员打交道的妓女,值不值得信赖,我想她们的排名一定会很低了。”
法新社援引《中国日报》的话说,房地产开发商、秘书、演艺界人士属于最不可信的人,而官员和科学家的可信度还没有滑落到他们这般低。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7、温家宝强调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
2009-08-09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江苏考察时表示,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形势下,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温家宝这次在江苏考察,再次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所举理由包括: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而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将会递减,等等。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温家宝这次考察做了报道。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家郑竹园教授表示,温家宝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显是为了“保八”:
“他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保八’ 这个目标,怎么能够百分之八的增长率呢?就是要鼓励人家买东西,所以家电下乡啦,鼓励人家买汽车啦。那你鼓励人家买汽车,家电下乡呢,你一定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你一定要有贷款出来。今年人民币增加七兆,三十七万亿的人民币呀,这就是鼓励人家贷款呀,增加消费,财政政策是一样的东西,你如果不投资的话那你怎么能够‘保八’呢?”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最近有关中国股市可能崩盘的警告并没有挫伤温家宝放松银根的决心:
“上个月底的7月27号左右,中国股票一天之内跌了7.7%,然后回来呢回稳,回稳一下,还是跌掉了5%就是说。当时就有一些西方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可能要步入美国2007年的状态,就是股票崩盘,然后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而预测说如果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会对美国和西方世界构成一个新的打击,就造成西方世界和全球的一个第二次金融危机,叫做二次衰退,这种看法呢现在是比较流行,所以,在这种压力面前,大概温家宝就决心不回头,继续往前走,继续放松银根,就是说破釜沉舟。”
郑竹园教授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看来已经受到提振房市股市、促进汽车销售的效果:
“这个东西呢具有效果,一个效果呢就是我们大陆的股票大涨,去年从两成到现在涨了五六成的股票;第二个呢,买汽车的现在超过美国,一个月销一百万辆的汽车呀,人口要一千万的汽车,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你如果不放宽货币政策,钱来了买这些东西;第三就是大陆的房地产暴涨。上海呀、北京呀,到处的房地产、房价的大涨。这几样东西,汽车市场、房屋市场就把成长率就提高。”
温家宝这次在江苏考察时再次表示要调整经济结构;他以前就曾说过:太湖周边经济结构太“重”,要调“轻”一点。郑教授说,中国今后的确应当减轻对重工业的投资:
“过去这二十年来主要的投资重工业,重化工业这些东西,这阵子大概用太多的电,有环境污染,现在重工业太多,轻工业很少。现在要鼓励人家消费,重工业的东西除了汽车之外别的东西没什么用,钢铁呀什么东西没用呀,所以一定要把它转过来。以后大概这个经济一定要减少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呢当然是除了购买之外呢,还要搞医疗啦,增加教育呀这些东西。”
在谈到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 郑教授说,中国指望第三、四季度的增长高于上半年:
“上半年有7.1 的成长率,第三季大概是希望到八点几,到第四季度希望能够到九点尽量要‘保八’,能够保八呢它在全世界就是最高的了,那就是大大提高了它这个国际的声望了。”
学者谢选骏表示,温家宝所谓中国经济形势“企稳向好”,更多地是表示一种期待:
“‘企稳’就是期待它稳定。我觉得它这个实际上不是一个评估,他这是表示一种决心,因为他说的是‘企稳’嘛,就是他希望是稳定,而不是他评估趋于稳定。说的很清楚,所以我们不要误解他,就是说。”
美联社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上半年7万亿元银行贷款有15%流入股市和商业房地产,而不是用于政府规定的建设性投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8、鲁迅作品在中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分量略有减少】
2009-08-14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对媒体表示, 鲁迅作品在中国语文教材中的分量略有减少,但没有大幅削减。
在中国中学语文课本选目问题上,没有一个作家像鲁迅的作品那样引起过这么大而持久的争论。部分的原因,也许与鲁迅作品的历史地位有关:鲁迅的作品对于闰土、祥林嫂和孔乙己所处那个时代的描写是那么不可取代、因而弥足珍贵,但是在一个急剧变化的中国,却又注定越来越难于被年轻人所领会和欣赏。
旅美学者、作家谢选骏表示,读鲁迅的作品对学生有帮助,但是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的篇幅应当削减:“鲁迅这个人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不是一句二句可以谈清楚的。但就他的作品是不是应该在中小学的教材里予以缩减,我认为应该缩减。读点鲁迅应该是有帮助,所以在这点上说,鲁迅是个人物。但是他不能作为一个主要的东西搁在那儿,因为他太变态了。”
旅美文学教授、作家巫宁坤教授表示,鲁迅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应当把鲁迅的文学成就从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剥离开来。他说,鲁迅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我觉得第一点不能因人废言,他跟共产党的关系不能跟他的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就说毛泽东讲他跟他自己怎么回事不能等同起来;第二就是他在中国新文化上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他的那些杂文我觉得现在过时了吧基本是?但是我觉得他的短篇小说在中国现在小说史上那应该是摆在很高很高的地位。象《阿Q正传》这样的,那是很伟大的。”
巫教授说,有人认为鲁迅的语言晦涩,但是他的短篇小说现在的学生还是可以看懂的:“我觉得他有他的特色,何况他是这么杰出的一个作家,我们应该不能因为他语言上有一点所谓晦涩吧。有的中学生很容易接受的象‘祥林嫂’这样的。我想初中学生也可以看懂。象《阿Q正传》有些难一些。那可以等到大学再看嘛。”
学者谢选骏表示,作为思想家,鲁迅思想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撇开他的文学成就不说,就作为一个社会人物我们来看,作为一个对思想界有影响的人,对中国人的内心有影响的人,这么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呢,他基本上属于破坏性多于建设性的。所以他这个人呢是不适于放在一个很官方的位置上的。他是脑后有反骨的人。但是要把他捧为一个官方的偶像,他就变成钟馗了,变成了一个斗别人的工具了,这就是毛泽东利用鲁迅的一个过程。如果中国捧的不是孔子,是韩非的话,在过去的2、3千年里,那就都是秦始皇的暴政了。所以为什么说韩非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但他却不适于作为一个官方的一个偶像挂在那儿呢,就是这个道理。”
谢选骏表示,鲁迅的语言没有从文言文中获得脱胎换骨的改造,他的部分作品多微词掌故,故不能恣肆流畅;多病态描写,故令人压抑沉闷:“留日的人写的白话文都不如留英美的,因为留英美的把好多文章都翻译过来了,他用的都是翻译语言,对不对?包括留苏的它后来用的都是翻译语言。而这个留日的他们学的这个日文中就有很多中国的古代语言,所以它脱胎换骨的程度就没有留学欧美的人那么深。他的语言是有很多微词在里头的,有很多钉子在里头的,所以就显得不流畅,很多语言是有典故的。它有个叫《故事新编》的集子嘛,专门是用历史上的典故来写的一些小故事,那很没意思,莫名其妙的。鲁迅的语言有很多典故,有很多钉子,有很多挖苦的东西,有很多微言大义放在里头的。当然就是说不大容易读这方面。我记得小时候,我二哥就特别喜欢鲁迅的这些东西。他就介绍我去读,读完以后我就不喜欢。为什么?读完之后,我就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很压抑觉得。在鲁迅他的笔下呢几乎什么东西都很阴暗。他是比较深刻的病人,所以发现中国社会中很多病态的东西,负面的东西,然后把人性都是往坏死的地方讲。说得简单点儿,就是很不阳光了,这个人阴阳怪气的。”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是唯一被毛泽东称颂为“圣人”的作家;对此,文学教授巫宁坤表示,那是因为鲁迅生前是亲共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59、中国教育部有关汉字规范化的新意见】
2009-08-21
中国教育部官员日前表示,教育部已经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另外,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了51个异体字,并对44个汉字的写法作了调整。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在教育部官员披露“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的信息之后,官方网站称,这就“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的简繁之争”。汉字简繁之争是否就此终结,恐怕要打一个问号。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以及来自不同背景的华人之间交流的加深,汉字的繁简之争从未止息。在美国的华文书刊市场上,出现简体字和繁体字并存、繁体字占据上风的局面。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表示,简体字和繁体字并存没有什么不可以;繁体字在中国大陆恢复,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沟通:
“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写字就写简体字。读书有时用繁体字,写笔记都是简体字。跟中国大陆很多很多都一样。”
记者:“你在哪儿上学? ”
张闻选:“我在青岛、在北京。”
记者:“大约什么时候? ”
张闻选:“大概1937年在小学,自己写文章,写笔记都是简体字。很多字都跟现在一样。我是简化字、繁体一块用的话,没什么太麻烦。没什么大了不起的事情。”
记者:“不会乱? ”
张闻选:“不会乱,它两个字都可以通用。字典可以查出来嘛,两个字都是这样,这两个字都一块印出来就完了。你同时一块用,过二天简体、繁体就像你我一样,简体、繁体都不在乎了。中国现在大陆在争取中国统一,如果能稍微让一点的话,大概对统一也有很多好处。”
著名学者谢选骏表示,有关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的决定是一个错误决定:
“我觉得不恢复繁体字这个决定或者叫中文简体字不恢复为正体字这个决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是一个坚持历史错误的决定。”
当局拟对44个汉字的写法进行调整,比如“亲戚”的“亲”倒数第三笔的一竖一勾,调整后变成了一竖;倒数第一笔的点,调整后变成了捺。这些调整依据何在,现在尚未看到当局的解释。这一消息一经宣布,在网民中激起激烈反响。87%以上的网民认为此举是“穷折腾”。谢选骏表示赞同网民们的意见,越穷越革命。
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这51个异体字在50年代中被废除,不是官方认可的规范字,不可在正式证书和文书中使用,但是一些人名地名中还有使用这些字的,传统印刷厂的铅字架上也可以找到这些字。现在恢复这些字,是一种对现实的照顾。谢选骏说:
“这个是对的,这个是朝恢复正体汉字的方向挪动了小脚老太太的一小步。”
谢选骏说,中国的统一靠的就是汉字,以及这些汉字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所在。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华文化了,也就没有中国的统一了:
“跟其它的语言文字,尤其是西方的语言文字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汉字它一部分是逻辑性的,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它是会意的。就是说这个汉字它在普及科学上有很多不利的地方的。概念不细致,区别不显著,推理不逻辑,是有这些问题。但这个问题要全都解决的话,那只有所谓走拼音化的方向了。中国的整个文明全部给摧毁了,文革就是走这条路线呢。但实际上,文字是服从着语言的,消灭了汉字而不消灭汉语,还是根除不了上述的问题。此外,我们看到一个要点,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够维持统一,其实靠的就是汉字,如果中国没有汉字的话,早就像欧洲那样,分成别说战国时代的七个了,就是春秋时代的二十三十个国家都有可能。一个省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县城也可能是一个国家。那个语言互相讲不通的,文字各自独立的,怎么能够在一块维持成为一个国家呢?”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0、调查表明61.2%的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
2009-09-15
总部设在北京的智联招聘最近推出2009年教师节特别调查;调查表明,在4000名被调查的职场人士中间,61.2%的白领工人愿意改行当教师。评论界人士认为,中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应当提高,并且看来已经有所提高。
《南方日报》的报道说,智联招聘这项调查表明,在经济低迷的气氛下,一些人开始对较为稳定的教师行业心生羡慕;这些人愿意改行当教师的原因包括:当教师有寒暑假,工作稳定,时间较为自由,福利好,受人尊重等等。
这么多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即使是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了。记得在80年代,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垂青教师这一行。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金融危机的肆虐以及职业场上竞争的加剧,是许多白领开始羡慕教师职业的两个主要原因:
“两个因素,一个是短期的金融危机的因素使中国白领压力 空前增加,而老师一般工作比较稳定。还有一个就是长期的商场上竞争这种压力。这两个因素都导致他们向往教师职业。因为教师职业虽然在经济上没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不会发大财,但是他基本上的保证是有的,工作比较稳定嘛。”
记者:“在调查里还说职场的人做选择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做老师有寒暑假,这个你怎么看呢?”
谢选骏:“对,白领他们的工作很紧张,职场上的人经常加班嘛。经常加班连礼拜六、礼拜日这种的正常休息都得不到保证,然后晚上还得加班。教师职业完全没有这个压力。教师不仅没有日常的这种加班,大学教师每天八小时上班都不用的嘛。”
谢选骏特别指出,在各行各业中,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很小:
“老实说,上班的人没有人可以不看他人的脸色生存的。即使是一个所谓的大老板,他也不得不看客户的脸色、或者看政府官员的脸色等等吧。但是教师尤其是在中国的教师,这种压力比较小,相对他不用看别人脸色。做教师的时候,不仅不需要承受这种心理压力,还可以释放心理压力,来欺负学生、压榨学生,感觉多少有点优越感吧,他毕竟是个老师嘛,活像个领导似的。”
这位学者表示,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许是60年来最好的:
“中国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对老师的态度呢都有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转变简单的说也就是说是向中国传统的回归。有点儿像师道尊严的方向在那儿回归,但是由于商业化的侵蚀呢,回归得还是远远不到位的。但不管怎么说,老师的社会地位是在日益的改善。1979年到1989年这十年里,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比1949年到1979年那个30年呢,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待遇应该是这60年来最好的了。”
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教授李伟钦表示,当教师可以保证过一个小康生活:
“至少有些人是觉得那个工作瞒稳定的,对不对。也有寒暑假,最主要的当老师的重要点就是寒暑假。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搞好了,教学任务做完了,基本上工作求温饱,或者说小康话…中康好了,基本上还是不错的,当然薪水没那么高。”
李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会相应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整体上你若经济发展的话,那知识产业的重要性的话,当然就是说对教育的重视可能会比以前好一点。对老师的尊重度就比较高一点嘛。那当然这主要讲城市地区,在乡下可能还要更加强一下吧。中国传统的看法就是说不管你贫富怎么样,出身怎么样,教育是让你往上爬的一个重要力量。台湾基本上就是做得蛮成功的。不管你讲说在50年代、60年代即使经济形势没那么好的时候,重视教育的动机呀跟动力呀都在那边。因为教育你没有马上能够看到成果,10年、15年、20年才能看到成果呢。你那个平均贫富的差距呀,教育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就说老师的地位当然很重要。”
与61.2%的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这一数据形成对比的是,表示今年会给自己老师送去祝福的职场人士仅为48.6%,比去年低了11.6%。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1、《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教育部门吃空编问题】
2009-09-17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教育部门存在吃空编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小学校明明有编制空额,却不让代课教师补上。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空编6万多人,而待聘的代课教师只有5万8千人,这些代课教师转正,应该说不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广东省人事厅官员也承认不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然而广东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校一段时期以来普遍存在吃空编现象,原因是:学校招聘代课教师可以拿红包,代课教师使用期内可以付低薪。有的学校校长甚至认为代课教师转正后难管理。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吃空编势必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危害:
“我的感觉就是回到旧社会了嘛,旧社会以前那些军阀部队就是吃空编,它有一万个名额的部队,他不是招一万人,他就招一千人,还有九千个空编他就吃着。如果上级来视察他就临时雇一些人,穿上军装就冒充一万人。平时他就把兵源大大地减缩了,这样呢他就吃空编。现在就是说广东省当局呢,在教师问题上模仿军阀部队吃空编,这个当然不会马上暴露出恶果,但是从长期看呢,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这个危害会更大。因为把下一代的教育全毁了。这些老师这么惨遭剥削的话,是不会好好教育学生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他既然要请代课老师,就可能偷工减料——原来需要上十堂课的,我就上九堂就是了,少让代课老师上一堂,我就减省一堂费用嘛。这样会严重的破坏和削弱教育质量。他们不是从教育效果出发考虑的。而是从自己可以从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捞取多少好处来考虑问题的。中国的教育当局就是如此可悲的。”
这位学者说,收代课教师的红包就是受贿;行贿受贿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老问题:
“中国的老习惯就是送红包,行贿其实也就是送红包。它人际关系的核心不是说平等对待,而是分等级对待人的。比如对自己的亲戚、家人最好;然后其次是对朋友;然后是对熟人;对自己陌生的人就比较冷酷;对外地人呢就予以歧视,欺负。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模式,叫做“同心圆”,一层一层的,分成亲疏远近。在这个社会模式里边,你要打破别人对你的歧视、隔阂的话呢,你就得送红包或者行贿。”
广州中山大学的梁必骐教授表示,广州市领导有意并已着手解决广大代课教师的转正问题:
“代课老师的问题我觉得领导上倒是注意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搞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问题。现在已经转了相当一批了。因为特别是广东省的省委书记汪洋他特别提到这个问题,他觉得代课老师应该怎么样把他转为正式的老师。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发表意见说汪洋是我们代课老师的代言人什么之类的。现在好像正在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反正也都谈了很长时间,当然这个具体在转的过程里面估计还有很多问题了,究竟哪些该转?哪些不该转?怎么样转法?现在问题也是比较大。”
但是,梁教授说,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和民办中小学校之间的差异难以摆平:
“现在广东省的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教师的工资什么的现在也都提了很多,代课老师也尽量做。现在可能比较大的问题还是所谓义务教育结构环节。现在中学、小学公办的那些就可以实行义务教育了。私办的呢,就所谓民办的呢,它就不能搞义务教育,不能搞它就随便的收费了。实际上就没限制。但这样的一放呢,现在问题的确是比较大。中大附小原来是公办,现在也改为民办。那你这个剩下来的呢,公办的呢,小学质量都比较低,都比较差。也有一些是虽然比较高的,但你要去读中大附小,那么你一年至少要交一万二、三十块。读公办的不用花钱,只要你是属于这个地段的,地段钱就不要钱了,免费了。那就真正的义务教育。如果你读民办的呢,像读中大这个民办的呢,你就交一万二。这个比读大学还贵了。还有你这个初中也是,初中我们所谓名校呢,初中部也都拨出去了。所以现在免费义务教育和民办的高收费的教育,这个问题怎么平衡?”
据报道,对广东省教育部门吃空编的现象,广大代课教师开始群起而攻之。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2、镇江当局对“世界通”传销案的处理遭致强烈抗议】
2009-09-20
江苏省镇江市上千民众因不满市政府对“世界通”公司传销案的处理而走上街头,并冲击公安局。下面是的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一个多月来,“世界通”公司传销案在中国内地闹得沸沸扬扬。被中国政府定性为“非法传销组织”的“世界通”自称是软件研发企业,是国际性IT大企业。该公司涉嫌以“高额回报”的承诺,诱使民众参与其非法传销活动。“世界通”的地方办事处已遭查封,公司在全国范围遭到围剿。但是数以万计被发展成“下线”的代理人大多是无辜的,他们蒙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这就是他们上街示威、要求赔偿的原委。镇江公安当局现已将“世界通”公司数亿资金转移到它的名下;当局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民众将拭目以待。一些民众表示,有人上街抗议,并发生冲击公安局事件。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2009年是国庆60周年,当局内心也许有“逢九必乱”的阴影:
“这是对所谓逢九必乱的担心。逢九必乱的意思就是说,你看一九四九年掌权,就是中国天下大乱;然后就是一九五九年大饥荒开始;然后就是一九六九年文革高潮;然后是七九年政治变动;然后呢是八九年街头屠杀;九九年呢又是建立民主党什么的;然后去年还没到零九年就来了一个西藏,今年零九年又来了一个新疆事件,所以就是逢九必乱嘛,他们担心这个。”
谢选骏认为,当局将“世界通”的资金转移到自己名下,其动机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公安局转移到它的名下有两个因素、两个可能。第一个就是公安局跟世界通公司本来就有勾结、就是有利益上的勾结。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本来没有勾结,它现在把世界通的股票转到自己的名下,这样就等于保护这个公司,不准老百姓去清算它。这样就等于说它出面替世界通公司做个担保,就是保证它会赔偿这个钱的,因为公安局它毕竟是政府机构嘛,不是商业部门,而政府机构欠老百姓的钱它当然会还的。所以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江苏维权人士徐祥对镇江民众的维权行动表示支持,但是他对于民众的权益最终是否将得到维护不表乐观:
“我也不知道世界通公司的具体,反正目前在中国搞非法集资的都有官方背景的,这是不容置疑的。对于镇江百姓勇敢走向街头,本人还是表示支持。但是走向街头之后没有多大的作用,我感觉不是太乐观。因为中国目前上街游行啊、表达自己的诉求哇,这已是司空见惯,也很正常。但是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要打个问号。因为它会用什么呢,稳定压倒一切,它会说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闹事,有一些犯罪分子从中要达到个人目的组织这个游行。用种种理由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尴尬。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官商勾结、转移资金。老百姓劳累辛苦一辈子,棺材本都没了,民不畏死何以惧之。对于镇江这个事情,我感觉就是中央应该审办审办,究竟是谁在国庆六十周年大庆之时冒天下之大不韦搞这个事情?”
一位网民在网上留言说,镇江公安局所作行为令人气愤,“敬请中央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过问一下”!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3、土地权益遭侵犯 慈溪村民呼吁关注】
2009-09-24
浙江慈溪几个村镇七年来不断发生非法强征耕地事件。村民们反映地方干部结成腐败集团、侵犯村民土地权益、欺骗中央调查组,并上下其手,致使村民上访不果、申诉无门。无奈之余,村民维权代表投书媒体,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他们的不幸处境。
浙江慈溪市桥头镇毛三斗(本为左偏旁“黄”加“斗”)村农民维权代表孙恩伟星期三晚间接受电话采访,诉说了他们村和邻近几个村的村民土地权益受侵犯导致的不公。孙恩伟表示,地方干部侵吞村民被迫出让土地应得的补偿:
“补偿这个东西完完全全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它是随便的。就是说我想要你这个土地,就随便给一点,你愿意也这样不愿意也这样。你不愿意就把你抓了,抓了就把你关,就是这样的。他们如果能按照国家的规定给我们补偿,他们那些官商就拿不到钱了,要把我们的生活、生存的补偿款给贪了。”
孙恩伟表示,地方干部的无法无天把村民逼到了无助和绝望之境:
“我们现在在上访、控告、行政诉讼都没有结果,因为我们中国有法没有依,每一个法律我们中国人条条法律都有,但是到了地方都没有人去依法办事,就是这样。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政府违法没有可能要政府的下属法院来处理这样的事情,来受理这样的案件,我们已经到有关部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上访了6、7年了,但是都没有结果。我们上诉状都写了一篇有一篇,都没有人理睬。地方的法院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都没有给你理睬的。今年5月份的时候中央派出一个工作组到我们这里来了,来调查处理这个土地违法案件。来的时候呢应该说是比较正规一点,走了以后呢又没有结果,地方官员给人家说是农民自愿给人家征用土地,他们完全在欺骗。”
这位维权人士表示,村民们的维权活动受到地方腐败集团的镇压:“2007年12月份我们按照程序到市政府去上访,我们去了将近200个老百姓去上访,要求政府纠正违法,要求归还我们的土地,或者你如果真正要用土地,要求他们发给我们补偿。也就是说给我们一口饭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当地政府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这样闹,他们就说我们是无理取闹,把我们抓了,把握抓进去关了一年左右,11个月吧,审来审去我没有违法,我们这里的违法集团势力非常庞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只有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你们有正义感的媒体给我们呼吁,我们死了也要有一个名目,你知道世界人民知道我们这里的腐败官员是怎样来糟蹋和欺压我们老百姓的。”
人们有时用“圈地”一词来形容中国各地司空见惯的非法征地活动;开发商和地方干部往往是圈地活动中的获益者,而广大农民则往往成为输家。对此,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圈地”在某种意义上是继土地公有化失败之后的私有化活动,因为强征农民土地获得的利益并没有进国库,而是进了少数人的腰包:
“这个现象我觉得是符合中国的大趋势的,现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我们如果这样简单地划分一下呢可以划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基本上是共产化,后30年呢又是又是四分共产中国,叫私有化,也就是说前3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共产党把老百姓的钱拿到一个所谓的公共领地上来,这个公共领地当然是由党来控制的,名义上还是公有的,后三十年就是把名义上公有实际上由它控制的,但是还不能由它私有的财产把它私有化,前30年主要是毛泽东在做,后30年是由邓小平来做。就是私分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的也是一些党的干部。”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4、山东曲阜举行孔子诞辰2560周年盛大纪念活动】
2009-10-02
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活动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纪念活动之盛大引起各界关注。据国学资讯网消息,中国近年来的孔子热是大众追本溯源、寻求传统文化根系的表现。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这两天中国有两个事态发展值得关注,一是山东曲阜的孔子诞辰2560周年盛大纪念活动,一是在今年的国庆庆典中,马恩列斯像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这两件事似无关联,但是都与一个问题有关:在一个经济上迅速崛起的中国,谁将继续是中国人的精神向导?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在中国崛起的姿态后面,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空虚的精神状态:
“我昨天看了一下天安门阅兵的仪式的电视,场面挺大的,训练得也不错,装备都挺好。但是我的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没有灵魂,这么大的一个有外壳的阵势,可是它内部缺乏一个精神在里面。庞大的正在崛起的阵容后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上的空虚。儒学的复兴那是中国的复兴,包括对孔子重新的一种评价,实际上都是企图在弥补这个空虚。因为本来中国共产党的统治,60周年,它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原则的,但是这个马列主义失灵了。现在中国的成就,目前中国的成就恰恰不是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反对马列主义的基础上的,起码这30年的改革开放是反马列主义的。如果要使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的话,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的话那它必然离马列主义越来越远,也就是说精神空虚会越来越增强。在这种精神和物质的极大反差的情况之下怎么去弥补精神和物质之间的断裂?怎么去弥补它们?现在就找到了儒家学说来企图做这个事情。”
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蓝云表示,孔子热是在中国社会亟需有一个道德体系支撑的背景下出现的:
“它如果没有一个道德体系的话是不能够正常运作的。中国现在很可能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作为政府来说一定要有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道德体系或者是一个理念。如果马恩列斯的思想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抛弃的话,那除了孔子好像也没有别的候选人了。当然,它不会接受基督教,因为政府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的信仰嘛,那这点它是不会放弃的。”
蓝教授表示,现代中国人应当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但是全盘继承孔子的思想是不现实的:
“如果说你是全盘继承,不许批判,这个态度肯定是不对的。针对我们现在社会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全盘恢复孔子思想来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这是一种空想,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了,也不见得真的就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反而是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很多人把中国的弊病都归结到孔子身上。所以我觉得全盘地复古肯定不是我们要走的路。但是孔子的思想中有没有积极的部分,有没有对现实的社会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肯定是有的。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很可能应该在孔子身上真的找到精华,而不是从形式上去接受孔子的那一套。孔子是特别强调‘礼’,实际上就是不犯上,要遵守这个社会的秩序。我觉得这个思想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尤其是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讨好的思想。
谢选骏说,如他20年前所预测的,中国将会出现向自己祖辈文化的回归:
“回到一个中国传统中去,那就是儒家学说和孔子,回到那儿去。当然这个回归已经不可能回归到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孔子和真实的儒家学说,而是回归到一种精神资源上去。这就是我在1988年10月份的《光明日报》上曾经发表过的一篇叫做《回归祖辈的文化》的访谈记,说的就是这种趋势。1988年我就看到这一点,开始鼓吹“回归祖辈的文化”,而不是父辈的文化。”
这位学者表示,“仁”和“礼”这两个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人治相抵触,与法治倒不冲突:
“孔子思想就是对老百姓施行仁政,然后‘和为贵’、‘中庸之道’,这些都是鼓吹一种普遍的原则,而不是由人来统治的。中国现在应该要摆脱人治,进入到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实际上跟孔子的思想不完全冲突。孔子思想可以给法治社会提供一个背景。中国古代先秦的时候有这个规则,不过它不叫‘法,它叫‘礼’。‘礼’也是一个抽象的规则,不是具体的人治,相反的‘仁’,包括天子都要服从这个‘礼’。当然,‘礼’的内容有些不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要求。一些礼节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这都是可以改革和调试。但是总的来说,‘礼’是一个抽象的原则,‘礼’的统治就跟‘法’的统治一样,是由一种抽象的原则来进行统治,而不是具体的人的个人长官的意志来进行统治,这点是很重要的。”
谢选骏说,他高度评价中国领导层将马恩列斯像从天安门广场撤掉的行动,他认为这可以佐证中国向自己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势:
“胡锦涛在六十周年的时候能把马恩列斯像拿掉,我觉得这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昨天我说胡锦涛没有新的语言,但是忽略了把马恩列斯像拿掉的这一点,这一点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语言。这个根本性动作使他所有的老套子有了新的意义。我的评价它是一个向中国传统的回归。脱马列主义,这个信号就是脱马列主义。”
国学资讯网站的报道援引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播陈海茵的话说,“孔子的思想流淌在我们血液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一部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5、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见缓解】
2009-11-17
据上海《解放日报》报道,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尚有100多万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评论界人士表示,中国需要检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解放日报》的报道是针对华师大三名师生一份有关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的研究报告而发的。这份获奖研究报告用“艰难”一词形容当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生活状况。
美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十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为增加:
“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个是中国近年教育有了很大改革,有很多大学生扩招,原有的基础上它扩招了很多。另外一个呢,就是新成立的大学不管是民办的也好,国家的也好,新成立了不少大学,所以现在大学生也就是说年轻人受教育的比例比以前大大地提高了,所以说大学生渐渐概念范围也大了。”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可以从近年来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上找原因:
“第二个方面呢就是这几年来说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吧,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是一个方面。金融危机以后它从中国进口的东西比较少了。一个是中国的出口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个呢对中国的金融产业呢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的讲我觉得中国的产业成长方面呀,尤其是高科技的产业成长方面呀它不如预期的要好。所以这些方面就造成了大学生收入比较困难。”
旅美学者谢选骏也表示,高校招生出现浮滥现象,导致大学生“过剩”: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首先是因为中国大学教育泛滥造成的。现在中国大学生在人口中的比例已经是二十年前的大概十倍吧。1978年觉得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一年才有20万大学生。1978年我们那个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全国才招了一万人——硕士研究生。现在多少呀,一年恐怕硕士研究生就得招三四十万人。所以这种大学教育的泛滥使得大学毕业生过剩嘛。”
这位学者表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与高校专业设置等人才培养本身的一些问题有关:
“扩招之后这些大学生学的那些大学课程在社会上基本上派不上用场。他们在劳动力上的竞争优势可能还不如那些农民工。农民工还缺一些人手,可大学毕业生不缺人手。中国教育的失败还表现在它的技工不够,中专生不够,技术工人不够。”
《解放日报》的报道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看来不是因为他们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谢选骏说,中国社会在急剧变化,大学生的心态调整则相对滞后。他说,高校毕业生应当防止找工作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
“你象美国好多大学生他也找不到工作。但是他总不至于比高中毕业生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嘛,对不对?中国问题是大学毕业毕业了以后,有一个头衔在这儿,他高不成、低不就。太低的工作他不愿意去,太高的工作人家又不要他。所以他就更不容易找到工作了。所以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急剧变化过程中,现在,社会心理往往是滞后社会变化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比如说大学生就体现出这么一个现象。大学生在中国由于这么扩招、泛滥、贬值造成了一个后果就使得大学生实际上正在变成普通劳动者,或者叫沦入普通劳动者地位,或者普通劳动者越来越知识化,你也可以说得好听一点。但是呢在大学生的心理他还是滞后的,还是在以前,停留在二十年前,十年前的状态,他还是觉得自己是还可能处于精英阶层是的,现在不可能是精英阶层了嘛。这么扩编大学根本就比比皆是那还是精英阶层。精英的意思他起码还是少呀,如果大家都是精英了就不存在精英了。”
中国这两年流行一个词儿:“啃老族”,指的是依赖父母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年青人。被称作“啃老族” 的高校毕业生在愧疚和无奈之余,对这个称呼颇为反感。谢选骏说,“啃老族”在一定程度上是个文化产物:
“你象日本吧它也有‘啃老族’,年轻人不出去工作在家里呆着,父母养着,这个就是亚洲民族的一个通病。个人比较缺乏独立性,注重家庭,所以父母得养着小孩。美国就比较少。这是东方民族、亚洲民族、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的一个毛病。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因为现在啃得起嘛。夫妻两个一个孩子养得起就养着啃呗。如果夫妻两个生了三、五个孩子根本就养不起嘛。”
华师大三名师生的研究报告说,各地社区服务应当关注待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等条件,及时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6、独立中文笔会授予徐泽荣“狱中作家奖”】
2009-11-19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理事会授予学者徐泽荣本年度第四届“狱中作家奖”,并授予网络异议人士黄琦等13人荣誉会员称号。
香港学者徐泽荣出生于中国大陆,被捕前是香港居民。他因撰写过《有关朝鲜战争起源》以及《湖南的马共秘密电台大曝光》等敏感文章于2000年在广州被捕,并被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13年有期徒刑。徐泽荣持有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独立中文笔会成员朱学渊博士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谈到他所知道的徐泽荣时说,徐泽荣以学者身份从事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当局对他的处理“非常非常的过分”:“他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一个学生。他从事朝鲜战争的研究就涉及到背景第一材料。这些材料当然是来自于中国方面的。最后,他把这些东西公布出来了,他就被抓进去了。他是以一种学者的身份来参与研究的。他这些公布的材料还是…对我来说没什么惊人了,但是对中共方面还是真的比较敏感。我觉得中共在处理这个事情上是非常非常地过分。因为他也是一个解放军军人的子弟。也并没有什么很反对共产党的言论。无非是讲出了一些朝鲜战争中共的决策的过程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吧。这些过程是在一些重要的文件里面,这也是比较真实的。所以,他把这些东西透露出去,中国方面实在是不高兴。”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徐泽荣遭惩处,说明中国社会以言治罪的作法仍在继续:“共产党中国现在有很多随便说话的人被加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名,其实就是以言治罪的典型。说说话就被说成颠覆政权,判了十年、八年,都是这样的。因为共产党只要在言论自由的问题上作出根本性的让步,它这个建立于暴力的政权就会垮台,就会变成东欧和苏联那样。”
谢选骏说,中国缺乏言论自由的根子在于当局的授权来源与西方民主国家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言论自由度2009年肯定比1989年好得多了,更不用说比文革期间或者毛时代,那都要好得多了。但是呢它是本质上和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具有一个本质的不同。这个本质不同呢就在于它是极权主义的,所以它的媒体还是要受到全面检查和监控。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实质问题在哪儿呢?就是中共当局的授权来源不同,什么叫授权来源不同呢?因为西方民主国家,他们的政府是由选民选出来的。而中共政权不是由选民选出来的,它是自己任命自己的,通过赤裸裸的暴力镇压。这样就使中国大陆的言论自由受到基本的限制。在西方社会,由于权力机构的授权来源于选民,它不得不允许选民自由讲话,但是在中国社会,它的权力机构不来自于选民,来自于武装暴乱的力量,来自于最高当权者个人意志和党的一个专政结构——所以,它就要你说的话必须符合专政机构的需要才行。”
朱学渊表示,在政治自由、言论自由方面,中国领导层看来只会抓紧,而不会放松: “我也不是在政治上非常内行的人,说的话都是凭直觉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呢,就是中国的制度问题呢现在是转入一个接班人的一个不停的交接,因为它既不能搞一人统治几十年的局面,它不能保证,所以它每五年、每十年还是必须要进行一次交接。每个人上去就希望五年的一个好的终结。十年对于胡锦涛来说当然是负荷非常重,所以,胡锦涛他有一个想法,他要过渡最后这两年。对他最简单就是抓紧,而不是放松。抓得越紧,以后的什么局面它也就管不了了。它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独立中文笔会16号的新闻稿说,“每年11月15日,国际笔会在世界各地的会员都会纪念‘狱中作家日’,表彰狱中同仁反抗言论压制和维护言论自由的斗争勇气”。授予徐泽荣本年度第四届“狱中作家奖”,并授予黄琦等13人荣誉会员称号,显然是这一重要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天网负责人黄琦是因协助汶川地震受难学童的家长调查豆腐渣工程被捕入狱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7、新疆举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班】
2009-12-04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分期举办培训示范班,目的据称是提高各级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出面主办应急管理专职人员培训班的,是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务员局和应急办三个单位。培训班共分两期。首期接受培训的是地、县两级对应急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的人,也包括信访工作负责人;第二期接受培训的是地、县两级相关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等。
中新社援引新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官员的话说,当前新疆处置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和效率都还不够高,“应急管理理念停留在单一灾种的管理上”。
旅美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新疆举办处置突发事件培训示范班等消息也许表明,中国政府想淡化民族问题,将发生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事件当成社会治安事件来处置,而不是把这类事件说成是民族问题:
“我觉得可能就是说明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做某些调整,因为我看见了一个相关的消息就是中国政府决定从天安门广场移走56根民族团结柱——原先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广场立了56根民族团结柱来象征各民族团结。当时认为它可能要办成一个永久性的柱子。所以网络上也有很多讨伐的声音,觉得破坏了天安门的景观。搞得不伦不类的。尤其是这么一来呢就夸大了中国的民族问题。结合你刚才说的办培训班帮助干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一点,中国政府是想淡化中国民族问题了。
把它变成一个一般的治安问题来处理。这个呢看来还是吸收了一些网络上一些意见的结果。很多人就主张不要突出这个民族问题,这个民族问题是越强调它越是个问题,你不强调它就不是个问题。你像美国那么多民族,它从来不谈民族问题,所以它也没有民族问题。有的只是肤色问题,种族问题。但是没有民族问题。亚洲人黄种人到美国来,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因为它没有民族问题。种族问题那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什么都在脸上,掩盖不了。”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表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事情,中国政府看来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处理办法,希望就地解决问题。他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有历史原因。最近几年事态发生都是从上到下的进行处理,都要中央做决定,比如说这个怎么定调?怎么处理? 所以现在又采取从下往上的这种措施,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上的转变。现在没有说再调干部到新疆去,还是希望就地在基层进行处理。”
李教授说,中国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要照顾、尊重少数民族的利益和感情:
“‘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强调这个中华的传统,在这个情况下其它民族怎么办?要考虑这个问题,强调各民族特点,就是说可以共同繁荣吧。就像你这个培训内容之一就要民族融合,强调民族特点。民族繁荣的同时呢,不同的民族相处关系呀、利益呀等等。”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朱永德表示,希望培训班对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帮助:
“政府的培训若是把应付某一种问题,它有一个很清楚的程序怎么解决。今天假如有人放火,那这个政府有一个很清楚的手册,它查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这个当然是有帮助的,这个至少给这个比较无能的领导,不知所措的领导他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我想这是有用处的。但是问题就是说你怎么判断?这个是恐怖主义,怎么判断这个是分裂主义,这个就比较难了。这个判断比较难。那么你是不是说维吾尔人做的事情就是分裂呢?所以这个判断是分裂主义?还是恐怖主义还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是政府收紧了这个管理,控制得更严格,这个对社会的发展不是极好的。但是没有这一套东西,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说这个是两难。”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8、中国黑社会组织势力日形猖獗】
2009-12-09
《国际先驱导报》8号的一篇报道说,在中国,黑社会组织愈来愈猖獗,原因之一,是一些黑社会组织有政府官员充当保护伞。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近来人们都注意到重庆市的打黑努力,但是《国际先驱导报》说,重庆市打黑的势头正在向其它省市扩大,原因是: 黑帮势力“最近十年愈演愈烈”。
旅美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说,黑社会组织的猖獗与法制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法制荡然无存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例子:“按照西方的定义来说的话,黑社会是违法的,但是在中国,“政府”就代表法律,在西方,政府不代表法律。在中国行政机关就代表法律。毛泽东搞文革全都用的黑帮手段。造谣、污蔑、人身攻击,最后开始打人、杀人,全是黑社会手段。暗杀、绑架、抄家、拷打这些现在所有的黑帮干的事情,文革的时候毛都干过。他这个手段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完全是黑帮手段。但现在不能叫它黑帮,只能叫毛泽东所谓犯的错误,毛泽东不能是黑帮。不过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毛泽东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黑帮干的事情。”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说,中国有的黑社会势力与政府官员是通气的。孙教授讲述了他本人今年清明节因去英雄山烈士陵园祭奠前领导人赵紫阳而遭黑帮势力毒打的情况:“据我所了解的黑社会它在中国它不是孤立的,像港台或者是海外的一些黑社会,它在社会上是相对独立的,和吉他是对头,在国外是这样,但在国好像不是这样,它们往往是通了气的。如果没有官方的支持和联系。这个黑社会呀,可以说他很难生存。那我自己来讲,我就遭遇过黑社会。今年的4月4号,清明节这一天,我去祭奠赵紫阳。出门以后我就打的了,进烈士陵园,大概三分钟左右就出来一帮人,4、5个穿着黑衣裳,壮汉,上来就把我拖到旁边的一个被树遮到的一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就暴打,当场打断四根肋骨。然后扬长而去。那么现在来看,这些人是什么人呢?非常明显的,就是他和警察是勾搭一起的。所以在我的印象里还有其它很多事情,中国的黑社会完全是和警方是勾结的。”
《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说,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是产生黑社会组织的因素之一;谢选骏说,对这个意见还可以有所补充: “黑帮有两种,一种它是和官府没有挂钩的,就是街头斗殴产生的这种小流氓似的黑帮,这个你可以这么说他是贫富悬殊造成的呀、什么走投无路、基层人民等等。再还有一种黑帮他一开始就和政府挂钩的。但那种人就不能按报纸上的说法说是叫做贫富悬殊造成的。相反是他们造成了贫富悬殊。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台湾传统黑社会组织延伸到中国大陆,但是呢中国又没有香港和台湾的法制环境,所以,中国的黑社会就变得很猖獗了,等于就是说港台的黑社会到了大陆找到一块前所未有的沃土。同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黑社会它很容易收买和报复的。他就针对一些领导人进行收买什么的,或是进行报复也就比较容易做到。但如果有法制环境的话,比较难。因为你把法官收买了也没有用,控制不住报纸,报纸上会登。香港的法院当时也被黑社会渗透了,后来靠廉政公署来解决。台湾的法院本来也是党国一体的,也是很黑的。后来因为新闻自由开放了以后,老在报纸上不断地揭露、整治,所以慢慢的司法就改善了。”
黑社会组织对社会造成危害,但是他不赞成对黑社会势力采取与法治相抵触的所谓“严打”:“‘严打’本身就是一个黑社会行为。你怎么能‘严打’呢?你怎么能从重从快呢?你只能按照法律来追究,不能‘严打’。他不能说他偷了100块钱,你就把他枪毙了。态度不好就枪毙了,这完全是文革那一套,黑社会的做法。‘严打’解决不了黑社会问题,只会加重黑社会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黑社会做法,以黑治黑。我们看了一个片子,就讲耶稣为什么上十字架?不是基督徒拍的,它是一个科学篇,它就是讲耶稣研究过了,用暴力来对付暴力,最后只能是暴力得胜。所以,耶稣就决定用非暴力的手段来进行抗争,最后他就上十字架来为世人赎罪。他最后胜利了——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改变了社会的结构、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现在你用‘严打’的方式去打黑社会是以暴易暴,不是以法制暴。”
记者:“这解决黑社会问题你不同意‘严打’你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谢选骏说:“这个办法很清楚呀,就是现代政治科学的方法呀。就是通过走司法解决的道路。司法独立。”
《国际先驱导报》指出中国黑社会势力向公司化、企业化转变的倾向,并表示,改善经商环境、完善法制有助于遏制黑社会与商业力量的结合。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69、中国买卖论文现象十分严重】
2010-01-06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 中国买卖论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去年论文买卖销售额接近10亿元。有专家学者认为,这与整个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有关。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新社的报道说,中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只要有钱,不仅能够买到论文、请人代发论文、还可以买到论文评奖;由此看来,中国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伤时骂世的俗话竟不是无稽之谈!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买卖论文现象,与当下中国社会那种凡事走捷径、只讲目的、不讲手段的风气分不开: “走捷径、偷工减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只讲目的、不讲手段,不觉得这个不好,而是觉得这个好,我卖出去就好。只要赚了钱就好。笑贫不笑娼嘛。”
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蓝云对中国买卖论文现象之严重感到震惊:“我知道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高校是有的。但是我不知道规模有如此之大。就是可以达到十亿人民这么一个规模,那是我没料到的,当然是很吃惊。当然也为中国高校的学术道德的沉沦感到很痛心。教育吧第一要素是要做人。如果做人都做不好的话,做学问肯定是做不好的。我觉得把这个高等教育放到一个更大的框架里来看的话,学术风气的腐败,实际上是社会缺乏诚信的一个表现而已。”
学者谢选骏对一些干部在自己不修课、不写论文的情况下“补拿学位”的作法加以抨击,认为时下的论文买卖多少受到这一作法的影响: “当官的家伙哪有时间读博士、读硕士?没有的。他们的时间都花在跑龙套上了。可是这些人的学位基本上都是在职期间读的,所谓“在职读”也就是让人帮他学习写论文了。你当官就是当官,当官为什么要玩学历呢?你玩学历也可以,那就要从有学历的人中间选拨人来做官。你不能说做了官以后再去补张学历的文凭呀。这明显就是弄虚作假。我们社科院有个同学,他当了文研所的高级干部以后,还去补了一个博士学位。照理说他没必要去补这个博士学位,他的学问应该说比博士大了。补充这个博士学位简直是狗尾续貂,说明他以前的学问还不如一个博士生。但是共产党的社会上就是有这种虚荣和这种压力。美国就好得多。比尔盖兹他就是大学没有毕业,他没有去补学位呀。所以中共官员补充博士学位是假的,实际上是贿买博士学位,花钱让别人给他做‘枪手’。”
谢选骏说,中国学界官僚的做法实际上是 “逼人作假”:“你比方说1978年我们进学校的时候,社科院就公然地说,‘我们社科院就是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人才而创办的。如果你们中间有不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问题的,那么就请你们离开社科院。我们不能够让你们在这儿做研究。’所以共产党他就这样通过行政手段迫使你的学术就范,所有不赞同马列主义歪理邪说的人都要说假话,或者保持沉默。”
记者:必须要坚持马列主义立场,这个跟买卖论文有什么关联?
谢选骏:“共产党从来就是逼人做假的嘛,从来都是逼良为娼的嘛。人家不赞同马列主义,你就切断人家的生路,不让人家活了。所以人家只好就不择手段嘛。而邓小平改革他又把两个最坏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一个是坚持马列主义;第二个是商业化大潮。以这个商业利润为依据来决定所有事情的做法,是把这两个互相冲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那当然得出的一个下下策就是去买卖论文。省事儿,我打工,我去工作,不要去动这个没用的脑子。动这个脑子没用反正,将来工作上也需要不了,所以我就买一篇论文来,混一个文凭。”
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的蓝云认为,买卖论文的现象必须制止,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探讨,那就是:是不是应当要求每个本科或专科毕业生交出有创意的论文?“对大学本科的教育要重新定位。以前的大学生是整个人口的4%、5%, 很可能是一些比较杰出的。他们经过几年的教育之后,可以有创造性的产品出来。在那种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写论文很可能是合理的。但它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要求大学生每人都写论文,是不是合理?可以探讨。美国的大学本科生是不写论文的。当然你可以参与做研究。但是作为大学本科毕业的要求里面,把学分修满了,成绩合格的话,他可以毕业尤其在现在扩招的情况下。这个人口的20% 到30% 的人口都接受教育的情况下,还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写论文,这个要求是不是符合实际?因为论文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创造性的才能和知识?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第二呢对这样的事情呢,学校要有一个制度,就是说对学术道德的,如果是在学术上有不道德的行为,学校要有制度,要惩罚。”
谢选骏表示,对买卖论文很难打击:“打击不了,法不责众,他怎么打击呀。就跟贪污腐败似的,这是官本位社会的结构造成的。他怎么打击呀。谁来打击呀。公安部也管不了。而且公安部的人谁来管?网站的学术论文它说是学术资料库。他没有交易行为,你管不了。他有了交易你连知道都知道不了。而且大案、要案、贪污腐败通天的案子都管不过来多得是,他管这些学术腐败干嘛呢。”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去年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买卖论文的网站购买国外的英文论文,但是中文论文买卖情况远比英文论文的严重。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0、世界舆论研究网表示中国人渴望更多互联网自由】
2010-01-21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的“世界舆论研究网”的一份调查表明,71%的中国人认为人民应当有享受互联网自由的权利;21%的人认为政府有权限制互联网自由;12%的人认为中国有媒体自由。记者杨家岱采访报道。
“世界舆论研究网”的新闻稿公布了两组民意调查数字: 在“媒体自由评估”这组数字中,接受调查的中国人中认为中国“有很多媒体自由”、“有一些媒体自由”、“没有多少媒体自由”和“根本没有媒体自由”的人数的比例依次为: 12%、51%、26%和6%。在“互联网审查”这组数字中,认为“人民应当有享受互联网自由的权利”的人数为71%,认为“政府有权限制互联网自由”的人数为21%。
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调研项目部主任库尔星期四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渴望更多媒体自由:“显而易见,在中国,在人民中间,有一种对于更多媒体自由的渴望,而中国政府所允许的自由度却起伏不定。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在原则上,人民应当可以上网阅读任何信息,否认政府有权阻止人们上网查阅信息。”
在谈到调查发现有“12%的人认为中国有媒体自由”应当作何解读的时候,这位政治心理学家说:“有些人对于高度自由、争议和互联网上的某些东西感到不舒服。当一些人说中国有充分或很多媒体自由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现有的自由对他们已经够了,他们对已有的自由度感到满意。”
库尔表示:充分的媒体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应有之义:“很清楚,信息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信息交流对经济起了推动作用。我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所作调查表明,人民支持全球化进程,支持更多的言论自由、媒体自由和各种形式的通讯。这是普世价值,是为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所确认、各国人民所普遍赞同的原则。”
旅美学者谢选骏对“世界舆论研究网”的民意调查作了政治上的解读。他说,对新闻自由的态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民对政府的态度。“认为中国有很多媒体自由”的12%、“认为政府有权限制互联网自由”的21%——这两个数字,大致可以看作中国现政权所得到的支持度:“实际上对这种媒体自由度的这种民意调查,实际上反映了一些被调查者对中国政治的看法。12%和21%之间的人如果说是支持中国现政权的数字,我想大概差不多。12%到21%之间的人口支持中共,那么51%这个数字认为中国有一些自由,就属于中间派了,不支持中共,但也不积极反对。26%这个数字中,第一组中,认为中国很少的自由,这就是反对派的数字了。至于那个6%的人,那就是铁定反对共产党的了,认为共产党压迫之下的中国社会一点自由都没有。”
谢选骏说,中国的媒体自由在某些方面比过去开放一些了,但是除非中国实行多党民主制,否则中国不可能出现像美国这样开放自由的媒体:“从主流来看, 现在中国媒体跟以前比是有所开放,因为被金钱给腐蚀了,穿孔了嘛。跟毛泽东时代的僵尸比也好, 甚至跟1989年之前反自由化比也好,现在很多方面的尺度都已经宽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共产党中国也不可能把网警派到每一个论坛上去驻扎,就像日本鬼子占领碉堡那样。但要像美国这样法律保障的开放,共产党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中国大陆政治改革成功,变成一个多党制的法治国家。否则媒体临时开放只会增加社会动荡。共产党它是个倒金字塔,站不稳的, 所以它要把所有的反对的声音都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它要不停地搞运动,就像抽打陀螺那样,强迫它旋转,否则就会倒台了。”
“世界舆论研究网”是一个遍布世界的研究网络,由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调研项目管理。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1、中国科学家论文数量增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10-01-28
伦敦《金融时报》 25号的报道说,根据对全世界1万多份杂志所发表的论文所作统计,中国科学家1981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了64倍,增加幅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金融时报》在形容中国科研论文数量的增长时,使用了“令人惊叹”一词。这份报纸还说,“假如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截至2020年,中国就将成为最大的科学知识产生国。”
于此同时,北京一位学者在谈到中国的科技水平的时候表示,“中国科技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多年来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仍处于‘粗放型’阶段。”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科研进步作了细心观察,《金融时报》这篇报道应当看作是对西方自身的警策之言。他说,中国的科技水平仍落后于西方:
“中国的高新科技呢在开发方面也好、在研究方面也好、在规模方面也好还是比较落后于西方的。也就是北京学者刚刚为什么说到的,中国现在刚刚开始注意到高科技。从整体发展来说,当然西方国家看到了你中国社会的投入、看到了你中国吸引人才回去的一个新怀。我想西方对一个国家的研究是比较超前的。先给自己打一个警号,就说:‘哎哟,中国现在在奋起直追了。我们这个西方应该怎么做?’它们经常这方面做得非常细的。 而中国呢,我觉得呢,对别的研究呢处于什么状况呢?可能就没有下那么大的功夫。”
《金融时报》援引伦敦皇家学会科学政策部主任威尔斯顿的分析说,推动中国科研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科研的庞大投资、基础科学知识向商业应用的有序流转、对散居在欧美的科技人才的知识有效而灵活的吸纳。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对这里的第一个因素和第三个因素表示认同。谢家叶说,中国科研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投入;经济转型和外贸领域所受制约使政府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基本上中国在科技方面呢、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重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今经济要可持续发展的话,你没有科研的技术的进步,那你肯定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在最近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上欧洲也好,跟美国也好进行贸易摩擦以后,这个方面你就可以看出来,你的工业,制做工业只是做一个出口加工型的,而没有自己能够以高新技术为领兵带路的经济发展,那你特别是靠不住的。你要靠别人嘛。 ”
谢博士说,这几年从西方回国的科学人才大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
“你刚才说的是伦敦的,《金融时报》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的讨论。《纽约时报》也有针对中国千人计划的一个讨论。 那么,回去的人当中呢大部分人都是做理论研究的,也有的做企业的。真正的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这个也是有,但是比较少。”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也就是理论研究历来都还是有的,存在的问题一是与生产脱节,而是实验条件较差:
“中国的科研改革开放之前也有呀,它只是应用不行,跟生产比较脱节。很多研究所里有项目但没法儿投产。共产党中国它毕竟还有一个科学院嘛,还有很多研究所养着一堆人。所以它有很多项目在那儿做着。中国人智力还是不错的,所以有了经费就可以研究研究的。中国的问题,科研方面的问题,也是跟中国的整个社会情况一脉相承的。第一就是说它理论脱离实际;第二呢实验室的研究也是外行领导内行。因为这两头是需要充分的社会合作的,依靠专政是不行。实验室研究需要的是科学内部的一个整合,并有一个学术制度在后面做支持。而应用方面呢,需要科学界、产业界的一个合作。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所以你这方面中国就比较薄弱。但是中国人不善于社会合作。在政治上也是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给科学家提供的条件还是太差了。个人只写论文就比较容易,但很多诺贝尔科学奖它牵扯到实验经费的问题。就像诺贝尔文学奖需要社会的自由度和宽容性。所以中国实验室拿不到奖项。”
据《金融时报》报道,科研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除中国外,还有巴西、俄国、印度。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2、中国领导的“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
2010-02-03
中国官方媒体最近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八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中的“小圈子”、“小兄弟”和“小爱好”现象很普遍。评论人士指出,应当改革政治制度,约束领导者的权力。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论坛》杂志社对8千多人所作调查中所说的“小圈子”,指的是“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利为目的”的拉帮结伙现象;“小兄弟”多指靠权钱交易结交的“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人”;所谓“小爱好”,则包括喜欢喝酒、喜欢收藏奇珍异宝、喜欢书法绘画等等;这里有些爱好并非不良爱好,但却会为不正派的、喜欢拉拉扯扯人造成投其所好的机会。半数以上受访者主张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小爱好”不宜“张扬外露”。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官场腐败的根子在于政治制度的缺陷;共产党官方媒体作这个民意调查,看来是希望对领导干部起到告诫作用。谢选骏还说,但有一些“小爱好”本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是一种告诫,就是让领导干部不要玩儿这个‘三小’,从而修补这个政治制度中的重大缺陷。但是‘小爱好’人之常情是吧,大家都有个小爱好,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集邮、有人喜欢打猎、什么都有,这是人之常情。”
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教授李伟钦表示,官方媒体公布这项民意调查看来是希望领导干部为人正派,为官清廉:
“这个动机在后面我猜大概就是说希望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啊。我基本上就是说认为调查‘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这些,它基本上就是说领导干部要自己身正嘛。”
但是李教授说,反对不正之风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走极端:
“就怕有些时候在官场,或者是说在中国社会里面,有时候太走极端了,变成话就说你如果是领导,不能有‘小圈子’,不能有‘小爱好’,那我看干脆当和尚去了,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嘛。”
学者谢选骏说,官员的“小圈子”和“小兄弟”现象有其社会文化背景,这些现象对中国成为现代法制社会起了阻碍作用:
“小兄弟、小圈子是中国社会特点,共产党他们号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他们搞这一套搞到最后,文革出现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必须拉起帮结伙,原来毛泽东自己也搞这一套。毛它反对别人搞,实际上他自己就搞了一个最大的小圈子。文革以后,那一套开后门、人际关系全都又回潮来了。中国人就喜欢搞这个小圈子,所以中国人做大的公司,都组织不起来了,只能做做家族公司。过去共产党批判旧社会,把这个‘小兄弟’叫做‘狗腿子’。但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汉三个帮’,鼓励人家交‘小兄弟’。还要通过什么金兰结义啊、拜把子兄弟呀,互相勾结,为非作歹。当然在西方,在其他国家也有小圈子,小兄弟,但是没有中国这么普遍和严重,因为人家还是比较社会化的,而不是家族化。比方日本这个的东方社会,也是汉字文化圈的,都不是一个兄弟化的或者圈子化的社会。而中国人形成的小圈子、小兄弟这种习惯,虽能保护自己,却使中国特别不易进入现代社会。因为现代社会它是一个开放的法治社会。
谢选骏表示,反对“小圈子”和“小兄弟”不等于反对领导干部交朋友,而是说做事要有原则,不能搞关系、徇私情:“朋友的意思是说你对朋友和对别人的基本上方式是一样的,你不会为了几个朋友去违法乱纪。这是朋友的概念,‘党’就不一样了,结党营私嘛,党要求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跟你是一党的,它就用‘同党’的方式去对待, 不是一党的,用‘异己’、‘异党’的方式对待。整个社会被这个党派切割成很多的块,这个社会就彻底分裂了。”
谢选骏说,所谓“三小”现象共产党很难杜绝,因此要对共产党政治进行改革,束缚官员的权力,让“三小”无法售其奸:“比如说不要给那些官员那么大的权力,免得他们把国家的公共权力变成他私人权利。”
据官方媒体报道,接受问卷调查的公众认为,“在制度层面上做文章是领导干部摆脱‘三小’的重要举措。”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3、《时代周刊》文章提出“孔子学院谁买单”的问题】
2010-02-10
全世界共有大约282所孔子学院,不少人认为这些孔子学院对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一定作用,但最近《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提出“孔子学院谁买单”的问题,并表示有学者对把孔子学院办成“普通的汉语推广班”感到失望。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时代周报》是广东出版集团下属的一家综合刊物。该刊物最近一期的头条是题为“时代议题:孔子学院,大国慷慨为哪般”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中国“在海外办孔子学院的花销,主要由国家拨款”,而某些部门有从中渔利之嫌;二,有学者对把孔子学院办成汉语推广班感到不高兴,认为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应当有一定深度。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为了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好要知道中国在海外办孔子学院的缘起。他说,中国办孔子学院,类似于80年代西德在北京办歌德学院,
“实际上孔子学院它是跟西方学的,并不是跟中国古代的什么书院学的。中国古代书院都有独立的精神啊,都是私人办学,这孔子学院不是这样,它是跟西德的歌德学院学的。我记得是1985年前后,西德在北京的第一外国语学院设了一个歌德学院。他们当时租了半栋楼,然后它里面装修是按西德标准,材料都是从西德运来的。很漂亮,很先进。所以当时人说这是一楼两制,社会主义的破败和资本主义的繁华的鲜明对比,那时德国还没有统一。所以,这个孔子学校实际上是共产党从歌德学院模仿来的一个东西。那么,歌德学院当然它也是传递德国文化了,只是用歌德来命名。它也不可能只是教教歌德的诗文,别的都不教。所以这个歌德学院只是一个名头。那么孔子学院也是这样一个名头。以孔子学院这个名义,模仿歌德学院,然后到海外去教汉语。我们建一个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也要用一个象征性的人来命名,如果不叫孔子学院,难道叫秦始皇学院?或者毛泽东学院吗?这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还是孔子学院显得比较恰当。因为不管怎么说,孔子毕竟还是个文化人,不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孔子是个知识分子,那就跟歌德差不多,是传播知识的。而且控制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应该说比歌德的影响更大。他比歌德代表德国其实更能代表中国。”
谢选骏说,如果中国有的部门从对孔子学院的拨款中渔利,那是制度缺陷造成的,今后应该加强经费监督:
“中国共产党专政之下,司法不能独立的。这么一来经费得不到监督,所以就变成黑箱作业,一些中饱私囊者往海外派遣一些自己的关系户,浪费公款,贪污盗窃,互相勾结就挂上钩了。”
谢选骏表示,但在海外办孔子学院长期来看还是中国文化扩张的一个步骤。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和世界总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总比马克思主义要好一点,但要恰当把握儒家学说和共产党教条在孔子学院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孔子学院作为文化扩张的一个步骤是必不可免的或者叫文化交流也是需要的。但是中国需要不需要儒家学说?世界需要不需要儒家学说?我认为多少需要一点。不仅过去需要,而且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这就是人类的一部分知识嘛。儒家学说和别的学说都是。所以我们都需要。问题就是给它一个什么位置?它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多大比重的问题。关键在这儿大概。这个是大家会讨论的。所以有人说儒家学说根本不应该传播,应该把它消灭了,那不成了文革了嘛。”
这位学者说,孔子的学说与等级社会相适应,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孔子呢倡导一种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就叫做礼制。或者现在人把它看成一种等级制度是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这个呢和后来秦始皇提倡的说绝对君权是不一样的。君要像君,臣才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他是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在这点上说呢,儒家的学说呢,它有它的合理成分。”
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表示,在海外建孔子学院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
“我觉得这个孔子学院挺好嘛。在宣传中国,在宣传孔子教学。能让国外人对中国不见生啊,不害怕。这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中国的四千年来,就是最近200年来是中国穷。以前都是中国最富的国家,最强的国家。”
张闻选说,孔子学院教汉语也是一件好事:“我的想法是这样子,你要做一个中文学校,孔子学院你要做点事情,当地人喜欢的。这都是从基本开始。你花钱不太多的话,我觉得反而是好事。”
学者谢选骏表示,在两千五百年的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说在大一统时代就会受到推崇,而在乱世就会遭到挞伐,将来儒家学说在世界的遭遇也差不多会是这样。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4、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号召不要庆祝藏历年】
2010-02-14
在2010年藏历年来到之际,达赖喇嘛发出呼吁:今年不要庆祝藏历年,以表示对西藏地区不要庆祝藏历年的呼声的尊重。
据路透社报道,达赖喇嘛是星期天在达兰萨拉发出上述呼吁的。路透社说,这是在2008年3月北京镇压西藏骚乱以来,西藏流亡政府第二次号召抵制藏历年。
旅美学者谢选骏也表示,达赖喇嘛有关不要庆祝藏历年的呼吁,是去年同一呼吁的延续,是对08年中国当局对西藏骚乱处置的抗议,也可以作是达赖喇嘛在拟议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见之前所作的一个姿态:
“他这个基本上就是去年的一个延续,以后可能每年都要延续。这是表达一个政治抗议,就是让人们永远纪念08年的冲突吧。当然,今年达赖喇嘛的特使刚去北京会谈不顺利也有关系?肯定有关系。跟奥巴马总统很快要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应该也有关系。就是说这样可以加大他会见奥巴马的时候的政治上的一个分量。使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这个事情变得更具有政治上的含义。美国可能比较为难,但最后还是可能见他,这样就被迫卷入西藏对中国的抗议之中了。”
美国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说,达赖喇嘛有关不要庆祝藏历年的呼吁是一种对北京的西藏政策的软性抗议和文化抵抗:
“达赖喇嘛我觉得他所表达的也是一种软性抗议。因为就是说他公开的是一个和平的形象,他是不提倡暴力是不是,他是愿意同中国在大中国框架下做些Autonomy(自治),这是他的一个主题。这主题他不能打破,他的主要的意识形态的力量就在这个里面,甘地也好,马丁路德金也好,都是这样一个东西。但是他也有内部压力。那么文化也好,宗教也好,都是历来用来作为表达各种各样的执政人士的政治活动的一种工具。黑色什么藏历年也好,文化抵抗跟外交词语是一个配套系统工程。就是说一方面外交上做出姿态,到大陆去就跟他们谈;另一方面谈不出结果的话,他也要保持他自己的抵抗领袖的一个形象。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教授李小兵表示,达赖喇嘛旨在维持和平民主与传统文化的尊严。他说,特别是在宗教方面,达赖喇嘛在西藏人民中间仍具影响力:
“这个达赖喇嘛希望能在国际的主要政治舞台上能保持一个形象,比如说和平、民主、非暴力、尊重佛教、尊重个人权益等等。除了延续他 的几个基本原则以外, 他还是希望能有一些中国咱们讲的群众基础。他的国际地位,就是宗教领袖也好, 或者是维权运动领袖也好,他还是需要有些代表性。很多人还认为他在这个西藏啊,在国内还是有号召力。就是说不仅在国外有政治上的支持, 国内也有相当的基础。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个,他是希望有这种代表性, 他其实现在是一种代言人, 反映一种意愿。从最近一些主要事情上看, 还是蛮有影响包括对班禅喇嘛的选择还是蛮有影响的, 主要从宗教的角度。”
观察界普遍认为,近来北京方面对达赖喇嘛的立场趋于强硬。周泽浩说,北京强硬派的呼声有所抬头:
“我的感觉就是说现在国内对外政策,其实是反映了内部的一种呼声, 就是国内的某些强硬派,可能在这个国际形势变化的环境下,就是变得比较强硬一些,因为经济实力强大了。”
谢选骏也说,北京对外事务方面的立场总的来说都表现得更强硬:
“北京对西藏变的比以往更强硬,这个不是孤立的。北京最近对外事务中各方面都表现得比以往更加强硬。肯定是跟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扩张有关系的。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在北京眼里,西藏流亡政府和达赖喇嘛这股势力,跟国民党一样,现在就是怎么招抚他们的问题,招安哪,投降哪。”
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教授李小兵也认为,北京对达赖喇嘛的态度趋于强硬的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实力的相对上升。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5、中国当下的红段子现象引起的评论与思考】
2010-02-17
近来中国官方媒体不断发表文章,评介当前的所谓红段子现象。评论人士指出,由官方推波助澜的红段子现象只是当前中国社会趣尚的一个侧面,红段子现象难以持久。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红段子是通过电脑或手机传递的内容健康向上的短信息,“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段音乐、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但多以文字的形式表现……致力为社会及广大网民提供一个和谐美好的网络世界”,参与主体包括校园学生、精英、外来工、网民等等。这样看来,红段子现象是任何关注中国社会的人所不能不了解的。
然而,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与代表官方思想的红段子同时存在、同样值得注意的现象还有:揭露官场腐败的黑段子、表现低俗趣味的黄段子、流露出消极人生态度的灰段子:“刚才提到的有红段子、黄段子、灰段子这三种颜色,还有一种你没有提到的就是黑段子。那么红段子它是代表官方思想的,就是比较假大空,代表所谓道德那一面是吧,就是控制欲,当然道德就是说有时候就变得很虚伪,就是我可以做,你不要做。代表官方对民间的要求。那么其它的几种,黄段子代表人性的追求富裕的这一方面,就是代表人性的所谓的堕落原罪的这一面,是道德要加以限制的这些东西。灰段子代表一些人对人生的一些比较真实的看法,有点消极啊什么的。所谓黑段子就是攻击现实的黑暗面的,揭露官场腐败的这种叫做黑段子。”
如果上网搜索一下“红段子大全”等网页,会发现一些红段子颇有励志性,并没有革命的意识形态色彩。杭州作家昝爱宗说,这些段子本身不能说有什么颜色:“那不叫红段子, 其实这应该叫一种社会的功德的一种培养。这是一种人们生活需要的一些常识。你叫红段子就等于说给它加颜色了,加颜色不好,因为它本身就没有颜色。这个东西可以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来做,因为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昝爱宗表示,中国官方的确想借助于红段子和红色歌曲等活动来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然而这些活动在中国人的精神娱乐生活中不占主流,也难以持久。他说,老百姓发什么样的手机短信不关官方什么事:“红段子跟以前重庆发起的发红色短信啊唱红歌都差不多是一类的一种活动。我认为这个东西长久不了的,这些东西都是一阵风。官方不能管那个公民之间的短信内容。红段子如果好了吗,那说明红段子确实有市场,受欢迎。如果你不好的话, 我认为过一阵子就会过去的。所以我认为发起这种东西没有多大意义。政府应该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不应该花花钱去搞这些事情。”
学者谢选骏把近年来官方所主导的红色文化比喻成临近黄昏的夕阳:“就说他们这种红色文化和现在中共所主导的这种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它是垂死的东西。共产主义的政治它基本的特点还是内在的紧张和斗争。但是它已经转向为和谐号轨道上了,再搞斗争呢它就死的更快了,搞不起了,所以,这种红色文化只是青春之歌的回光返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共产党中国的官方试图拔高红段子的文化价值,信息部一位官员甚至说:“古有唐诗三百首,今有短信红段子”。相信许多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听到这个比喻一定会瞠目结舌!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6、讨论:200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
2010-02-19
中国一年来网络流行语之多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流行语有搞笑、调侃等特点,不少流行语则是无确定意义的晦涩隐语。评论界表示,流行语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网民的情绪和心态。
你如果问在中国大陆接受语言教育的人“语言是什么东西”,多数人会告诉你,“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教科书是这么说的,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而今天,这个定义显然已经远远地不够用了:网络上很多流行语显然并不表达多少思想,而只是传达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心态,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直觉。
搜狐网的报道归纳出四类网络流行语,分别是:1)采自社会事件的写实类,如“躲猫猫”、“70码”等;2)幽默调侃类,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3)无意义类,如“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4)需求关怀类,如“拜春哥,不挂科”等等。其中,有些流行语从修辞角度看还真是不赖,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说的很凄婉。
很显然,这些流行语,因为是在“同声相应”的网友们中间流传的,所以具有搞笑性。旅美学者朱学渊表示,语言需要有新的语汇,也可以诙谐,但是过多搞笑,也许反映了一些年轻人对前途感受的不确定性:“语言的更新反而创作出很多的新的词汇,这是一种言论发展的一种表现。 但是过多的使用的搞笑的语言, 反映了新的一代他们对前途的不确定性。”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很多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隐语,隐语使用多了,说明网民没有言论安全保障:“主要可能是由于缺乏言论自由和言论的安全保障上这些问题造成的。中国这个网络隐喻吧,我们姑且称之为‘隐喻’,或者一些特别奇怪的典故,他的目的在于隐藏一些直接地批评。他可以用一些‘隐语’。我们刚才说到,它用一些谐声字来做到这一点。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这样的缺乏言论保障的社会环境之下的。因为有些东西你直接批评这种现象的话,会招惹政治上的麻烦,或者干脆就在网络上被封掉了。”
朱学渊表示,在言论不自由的情况下,一些人只好用俏皮话来冷嘲热讽:“在一个专制社会里边,青年一代没办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他就采用了这样一种‘躲猫猫’的态度来表达。言论不自由的情况下,大家只能说说俏皮话而已,是不是?那里边就要打擦边球啊,要说一些调侃的话呀,但是他们又不敢以非常尖锐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政治上的一些意图。任何一个社会有什么思想, 如果可以让大家充分正面地表达的话,就不要采取这样一些好像说相声一样的表达。”
搜狐网的报道在介绍第三类流行语的时候,指出贾君鹏事件背后的“集体空虚”。对此,学者朱学渊表示,空虚是肤浅、没有心灵依托的表现:“有些人就是比较肤浅,找不到心里的依托的这样一种人,每个社会都是存在的。而且中国的教育,或者各方面能够把大家从一种彷徨中呼唤出来的这样一种文学艺术、这样一种社会环境,我觉得是很不够的。我做人做一辈子,我没有觉得空虚过,永远都有事情可干,我永远都在学习,所以我从来没有一天觉得空虚。我曾经被打成反革命, 但三天以后我又正确对待人生,是不是?我争取啊,把自己心理平衡过来,正确对待,然后继续前进。”
谢选骏说,现在许多年青人不愁吃穿,反而会很空虚:“如果从一个社会层面上看,这么多人一块空虚无聊那显然就是一个社会现象了。我觉得人的物质丰富了就会造成精神空虚,相反物质匮乏才会造成人的精神充实。在没有饭吃的时候,人就会有很多崇高的理想产生出来了。这个不是搞笑的说法,这个是我的历史力学的一个研究结论。中国有这么多啃老族,那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啊。父母两个人养着他一个孩子,给他花,给他用,那他当然就会精神空虚了,这种年轻人他有精力没地方用,可不就精神空虚吗?相反的,过去我们小时候,父母都没有什么时间管我们的,他们的压力很大,自己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挨批挨斗被审查,所以都很紧张,根本就顾不了我们这些小孩子。所以我们就物质上很匮乏,所以我们就很理想主义了。”
这位学者说,网络流行语是一种亚文化,会不断消失和更新,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叫做网络造成的一种亚文化,因为它不是主流文化。主流文化都收集到词典里去了,甚至一些类似‘躲猫猫’这样的词汇都收到了词典里。但是收进词典之前的这种属于亚文化。当然网络上的这种亚文化东西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网络社群本身也是很不稳定的,那当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就形成了很多的特别的术语。这种术语一般都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他经常变化,然后可能就消失了;然后过一阵儿又出来一些新的,这变化很快了。”
搜狐网相关报道有这么一句话:网民如果“将注意力和重心更多地放到实际生活当中,可以避免或改善一些消极心态,同时这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途径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7、人大常委牟新生批评官场文风作风】
2010-03-10
全国人大常委牟新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中国官场的文风、作风和用人机制问题,提出了直率的批评。
人大常委牟新生是中共中央委员,曾经担任过中国海关总监,是一位“以直言而闻名”的中央政府命官。他对《新京报》记者的访谈,很难说已经触及要害,但所抨击的都是一些相当有害的现象,与人们所希望看到的高效清廉政府的形象格格不入。
牟新生用“党八股”这个套语来批评官场上的文风。他说,有些事情“本来一句话说的非常明白,一定要绕来绕去说上一段”。他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在工作人员出的一份关于他某次发言的简报中,竟找不到一句他讲的话,所有的话都是官样文章。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党八股最符合“政治上正确”的要求,最适合中国工作单位的氛围:
“党八股的问题主要是避免承担责任嘛。如果讲一些有建设性的话语,这些话语同时也是具有风险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官场里不讲原则的,人事关系很复杂,大家都处心积虑地在互相搞死对方。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用党八股是最安全的,因为党八股是所谓空话、假话、大话。那这种话呢也是经过千锤百炼或者说是经过很多次的实践证明是不会犯错误的话,所以我想这个是党八股的用处在这儿。那么,在这种制度之下,当然党八股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谁想改变党八股,这是不划算的。所以党八股很难改。”
记者:“那以前毛泽东怎么要提倡反对党八股呢?”
谢选骏:“他那是为了建立他自己的八股。最后他建立的八股比谁的都大嘛。1940年代写了一个《反对党八股》的毛泽东,但是他到三十年以后的文革他建立的党八股比他的苏联干爸爸斯大林的都大。他都不是党的八股了,成了他个人毛的八股了,这个‘毛八股’共产党谁也改不掉了。毛泽东斗私批修,最后他的私欲,他的变修,比谁都严重嘛。”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苏展表示,所谓党八股,就是“主旋律”的代名词,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所要不得的:
“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就决定了中国现在不管是媒体也好,干部也好包括底下的党员也好,总的来说对他们要求是要宣传主旋律。什么叫主旋律?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报喜不报忧。为了让底下的老百姓觉得我们有奔头、有前景,所以要讲主旋律。在这个情况下,你文风你不可能解决了,你怎么能讲真话?那么这个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弊端非常非常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你什么东西只能讲一个旋律、一个调子、一个结论。我想这个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所以说解决起来非常难。所以说中国的政府会越来越在这方面头疼。”
牟新生在访谈中谈到一个现象:有的领导到地方视察时遭遇前呼后拥;而前呼后拥的人全是民警或地方干部化装的。谢选骏表示,这种虚假的前呼后拥,为的是不让领导人接触民众,了解下情:
“领导视察的时候搞虚假的前呼后拥呢,这个主要的目的呢除了给领导制造点排场以外呢,主要的目的是把领导跟他的环境有效地隔离起来,不让他看到真实的情况。”
牟新生在访谈中也提到用人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则从一个更大的视角,谈到中共党内的问责制及其所导致的只要不出事就好的“便宜”态度。他说,这种态度对于防止腐败、 提高效率都是不利的:
“问责制产生了一个便宜,什么叫便宜,不是任何事情都要问责吗?好了,现在当官的不管是什么层次,效率不重要,只要别出问题就行。所以说为了不出问题所有的手段都可以采取。应该承认就说中国这种在党内解决这个效益问题、解决这个为民服务的问题,在这种政治结构下,我想产生便宜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牟新生在访谈中讲到一个危险的“机制”:“如果一把手有点意思,都不用直接表白,下面的人马上顺着你来。”对牟新生所说的这个情况,凡是对官场的谄媚作风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学者谢选骏说,对上级的谄媚、对上级的意图的揣摩,在许多社会都存在,但是在一个专制社会尤为突出。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8、人大代表刘庆宁主张刑罚信访者的提案遭强烈抗议】
2010-03-14
据维权网报道,广西人大代表刘庆宁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提案,主张对20种信访行为处以刑罚;刘庆宁的提案受到广大访民的强烈抗议。评论界人士表示,堵塞民众的申冤之路是危险的。
广西人大代表刘庆宁的提案主张处以刑罚的20种信访活动包括:信访时喊口号、打横幅、散发材料、静坐,以及未经批准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聚集,等等。刘庆宁称这些活动为“闹访”行为,“严重影响了领导正常生活和正常工作秩序。”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尽管刘庆宁没有主张对所有信访活动处以刑罚,但是他的提案一旦通过,势必在事实上起到禁绝信访的作用:
“因为按照中国的情况,一旦它规定对信访行为要加以限制的话,那警察在限制的时候就可以几乎是无限地限制了。所以他这个提案一旦通过,基本上就意味着会取消信访,就是对信访进行彻底的压制。警察的执法是没有限制的在中国。在美国、西方国家它是有限制的——你不服警察的制裁,你可以上告到法院,然后法院可能会判警方失败的,这样你就可以拿回你的权利。在中国不行,中国警方的行为是没有限制的,没有力量去控制它。所以一旦通过这个法律以后,警方就可以无限地取缔行信访。中国的游行示威就是说允许游行示威,但是你要获得批准。但中国警察有没有批准过任何一个游行示威呢?没有。所以实际上是取缔了在中国的游行示威。现在又对信访采取同样的措施,就是原则上我允许信访,实际上我禁止信访。”
谢选骏表示,民众有冤要伸,好比高压锅要有出气孔;堵塞这个出气孔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中国鸣冤叫屈是有历史传统的,不是共产党给的一个特别的恩准。而是各个历朝历代都允许老百姓去鸣冤叫屈,到衙门里头敲鼓鸣冤也好、拦轿告状也好,都是允许的。为什么呢?不是说它这些统治者特别仁慈,而是说中国由于它是一个绝对专制社会,所以它必须要留一个出气孔,让老百姓有话讲,免得王朝被颠覆掉。中国社会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高压锅,所以在高压之下必须要有一个出气孔,否则的话它迟早会炸掉一切的。现在中共它试图要堵死这个高压锅的最后一个出气孔,这是很危险的最后信号。”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表示,如果司法独立、公正,多数访民不一定非要到北京上访不可:
“因为现在政府和法院还是有相互联系。如果司法独立的话,如果地方政府,比如县级、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继续改革吧,比如政治透明、政策民主、大众媒体反映出群众的问题,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就是协调,或者承认错误,有的时候就是认个错, 群众也不一定非得砸锅卖铁到北京去上访, 主要根结在地方政治上。”
李教授表示,上访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他说:
“上访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由于你也知道,中国地方政府经常是不解决问题, 对群众的反应采取抵制态度,所以也是访民没有办法(而采取)的一个方式, 这也是牵扯到公民权益、公民自由问题。”
据维权网报道,访民们对刘庆宁的提案提出强烈抗议;他们表示要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罢免刘庆宁的人大代表资格。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79、学界对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受阻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2010-03-31
今年第七期《人民论坛》 发表文章,以“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受阻的问题”为主线,综述了国内一些学者有关社会阶层流动何以受阻、如何克服的若干观点。
《人民论坛》 的文章的题目是“公共政策存在问题催生夹心层,社会阶层流动受阻”。“夹心层”是个比喻,指的是在中国社会中处在不上不下状态、其发展遭遇天花板式阻碍的一些群体,包括就业难的大学生、失业返乡后无地可种的农民工,等等。这些群体“往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活跃力量”,但是,社会对于夹心层的利益却关心不够,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家、明星大腕、专家学者、党政干部这些精英身上。文章没有说中国社会有多少人算是“夹心层”,只是说夹心层在“扩大”,“中产阶级也沦为夹心层”。文章认为,夹心层的产生,是由于公共政策存在问题。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社会缺乏流动性,习惯势力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这个不是政府的公共政策造成的,而是中国社会的习惯造成的。因为中国社会呢什么事情都要讲关系。就是把私人的关系放在公共关系前面。有很多社会学者,北大有一个社会学者叫孙立平,他专门谈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社会开始分层,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新现象。其实我觉得这不是新现象,是古老中国的一个重现。中国过去就是这样。中国过去在帝制时代呢,皇帝他有一种制度来平衡这种中国的社会习惯,那就是科举制度。在科举里他尽量的是平等的同等地录取一些人才,然后把他们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现在表面上国家公务员制度很公平,其实做起来就很不公平的了。大家不要忘记,早在文革之前,共产党就把它的干部分成了三十个等级,再加上城市工人八个等级,农村居民县城公社大队小队若干等级,以及地富反坏右等贱民等级,整个中国社会的被分割成为上百个等级。这种所谓的平等,其实是一种现代奴隶制。”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表示:传统观念的确是重要因素。要克服传统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市场化的建设:
“中国现在所谓的就业流动性不够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文化问题。大伙总觉得我要想成名,要想得到所需要的东西,那么必须要高文凭,所以就造成一种畸形。所以现在整个我看了一下,现在中国在校的大学生有将近三千万学生,那么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前景非常非常不妙,为什么呢?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文化传统,就是大伙都觉得你只要受了高等教育,你就出人头地,你必然怎么怎么样,我觉得这个呢跟中国的历史传统有关系。还是应该讲市场化建设的问题。那么,现在人才的真正价值应该由市场来承认。中国现在由于政府的介入啊,这个市场的引导作用根本不起作用。但是应该承认中国这几年来慢慢慢慢有一些变化还是比较可贵的。中国现在的中专技术学校慢慢慢慢变得比较诱人了。这个我觉得应该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不是盲目的去搞什么大学,去搞什么研究生。”
苏展表示,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是一种畸形观念,阻碍了社会的流动和均衡发展:
“中国的官体制问题。那么现在你要看一个公务员的位置会招来若干若干个社会的竞争去招考。所以说这里的人才流动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家都往做官的这条独木桥上发展。”
苏教授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考察和录用,应当是把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一个社会中,绝对不是所有人都想当干部,但是一个社会的干部制度是否对头,将决定真正的人才能否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进而决定这个社会能否向前发展。干部制度公正与否,还影响到广大社会成员对成功的预期、他们上进心和积极性的发挥。在谈到中国的干部政策的时候,学者谢选骏表示,这个制度亟需改革:
“关键是改革干部制度的问题。使领导干部没有那么大权力来任命他手下的干部。你象美国它不是要采取听证会制度嘛。你举办这个听证会以后,你还要取得参议院、众议员的认可才行呢,不能说你总统想任命什么人就任命什么人,不行的。而且,他最多可以拿政务官进行酬庸活动,但是事务官那方面他动不了。”
《人民论坛》的文章说,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上层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经济精英形成了一种“垄断排斥”;加上新的三座大山——教育、就业、医疗,让中产阶级“向上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小,向下滑落的机会越来越大”。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0、作协主席铁凝要求作家反映中国的巨变】
2010-04-08
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五次全会在重庆召开。作协主席铁凝在会上要求作家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积极反映国家的巨变、用艺术手法描写巨变中的人和事。评论界人士表示,作协不应当为作家写什么划框框、定调调。
作协主席铁凝在作协会议上要求作家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和国家的巨变,这与要求作家“讴歌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措辞上稍有不同,政治色彩略有淡化。不过,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中国的文艺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旅美学者、批评家谢选骏表示,铁凝仍是在代表共党讲话。谢选骏说,要求作家写“历史性进步”、“巨变”,好像是要作家写历史,但是文学毕竟不是历史。他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就谈到文学与历史的区别,认为“历史家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诗人却表述可能发生的事”。亚里斯多德这里所说的“诗人”,应当理解为 广义的文学家。谢选骏说:
“作协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外围组织,就是群众性的跟班走狗——就跟妇联、共青团、工会是差不多的。铁凝不是代表个人意见而是代表官职需要。这个意见主要还是从列宁、党的文学、以及毛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传统延伸下来的。我注意到在1988年前后连王蒙这么开放的党内自由派他也是给作家规定了一些该写什么,几个原则也规定了,但是那些原则比较宽松,把娱乐的原则也规定进去了。但是还是规定了一些条条框框,这些规定基本上还是一些党的文学的一个传统的体现。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个党的文学,在西方为什么就没有?亚里士多德虽然很古了,但还是强调文学要和历史的道德教育要区别开,因为这个是不同的传统。中国古代儒家则强调文以载道,西方它不强调这个,它强调的是悲剧原则。文学在艺术里面,道德这一面是不一样的。而且文学和道德经常是有冲突的。希腊悲剧中的典型人物都是破坏道德的。但是它体现人类的精神的一种高度的力量。因为道德的东西一般是比较保守的,艺术它往往是冲破现有的道德,引领下一个时代的人类的精神发展。西方它就是不断地用艺术去冲击这个道德。中国呢是用道德不断来规范艺术。”
美国约克学院教授、批评家周泽浩表示,至于作家写什么、怎样写,作协不宜定调子:
“ 铁凝这个作协是以官方系统下的,不应该给作家定调。作家应该脱离拿政府工资这样一个传统,换句话说就是要摆脱余秋雨现象。如果是余秋雨这样的作家就是进入官方的话语系统了,余秋雨按照政府定制的框框里面去行事,所以,余秋雨现象的话呢我们要终止。”
周泽浩表示,他不太明白铁凝所说“巨变”的定义?他说,文学的题材应当是“事无巨细”:
“ 铁凝这个‘巨变’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认为《零八宪章》是一个巨变,这个是政治意识形态转向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个估计不是铁凝他的意思所在。巨大变化他如果不下定义的话,他还是御用文学这个观念就是传统观念,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呀、进步呀、开放呀这些东西都还是官方的一套东西。所以,首先这个‘巨变’的定义要看谁下?第二现在在欧美我看这些自由国家里面有很多文学现象的话它是事无巨细都写,写小人物,写生活,比如说哈金写的韩战的一些老兵,一些战俘回到国内以后的受到的不公待遇。作家有责任把生活的各个侧面都要写下来,而不是说只是重大事件,比如说写文革的话我们光写文革的重大事情,什么权力斗争呀是不是,但是小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写,写的很少。作家的任务是应该是把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反映出来。”
谢选骏说,“巨变”不是不可以写,但是如果让作家迎合官方的口味,那就有问题了:
“如果作为一家之言是无可无不可。文学作品或者艺术反映社会巨变这个观点作为一家之言来说无可无不可,可以这么说也可以不这么说,就是随便。但是她作为一个官员这么讲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就是政治来干预艺术和窒息文学的一个典型代表了。再换一个角度看,作为艺术家来说,我来体现巨变,如果不按照你官方的要求和口味来体现,我按照我自己的要求来体现,那就变得非常危险了。很多有良心的艺术家他宁可不去触及严肃题材,生命很危险呐。严肃题材一旦触及了要么就是拍马屁,要么就成了党的对立面了。这个很要命。”
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在作协全会上讲话时提出,“作家要懂得应用网络”。对此,谢选骏说,“要懂得应用网络”本是一个中性的说法,但是翟卫华的本意是要求作家去“占领网络阵地”。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1、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报告】
2010-04-19
清华大学一课题组最近发布《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报告;报告说,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以及“运动式治理”的维稳模式,使得各地政府的维稳陷于“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所有关心中国的人都希望中国有一个健康的稳定局面。所谓“试图破坏社会稳定”-- 那是中国政府对所谓“别有用心的人”的指责。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享有健康的稳定,这将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所以,中国应该谋求健康的稳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清华大学课题组的报告指出,在当今中国,确保稳定的根本措施不到位,民众缺乏正当的利益表达渠道,社会不公和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而政府则对社会实行“运动式的治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即使拥有再多的警力,也无法维持稳定,而只能是越维越乱。
旅美学者、政治评论家谢选骏表示,清华的学者们是希望政府改变维稳的方式,但是维稳效力不彰,并不是一个方法问题:
“这不是一个方法问题,不是说政府能改进一下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政府听他们这几个学者的话能改进一下方法就把这个维稳做好了,那他们的意见是对的。实际上政府没办法采纳他们的意见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的维稳的局势日益的恶化。”
这位学者说,指出“民众缺乏利益表达机制”是对的,但是要看到,在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的背后,是民主选举制度的缺失:
“这个说得是对的。就是利益表达机制它表达的比较婉转。没有意见表达机制呢实际上就是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意见表达机制的根本是因为中国老百姓没有一个政治权力,就是说他没有选票。我们昨天开了一个座谈会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关键是中共它是不需要经过选举的这么一个程序认可的政权。那这样呢人民当然就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在一个需要经过选举建立的政府中呢,人民通过选举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你为了获得人民的选票你不可能不让人民说话呀,选举就是要说话的,然后决定投票,然后投票有个结果,谁来建立政府。那么在那种体制下当然人民就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仅有权利说话而且他们的意见还能改变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命运。所以中国的问题没有表达机制都是表面的东西,关键就是老百姓有没有选择自己政府的权力?如果有了那么中国的国家本质就改变了。民主国家就变成了一个股份公司,老百姓都是股东,大家都有权投票来决定国家命运。就像股东有权决定公司的这些政策和人事任免一样。”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表示,据他观察,中央现在希望地方政府调整维稳的方式方法:
“最近政策上观察,中央政府的政策由这个硬变软。过去中央搞运动也好,下通知也好都是以治为主,都是以管为主。现在中央希望地方政府呢做调整,要以协调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呢来处理问题。政策上或者方式上是有些变化,从一些舆论比如温写文章回忆胡啊,讲到亲民,体谅民情等等。就是从一些现象看到措施上,方法上或者方式上有所变化。这次预算也好,报告也好,今年对维持国内稳定的投入非常大。”
李教授说,解决维稳问题的出路在于政治改革:
“这个要牵扯到政治改革了,就像我们以前谈到过的比如这个乡村的选举啊,城镇的选举啊。”
清华课题组的学者们表示,目前中国“尽管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比如腐败、贫富差距等,但总体而言,酿成大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然而,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周子曔看来,中国所面临的稳定问题“非常严重”:
“我觉得中国稳定的问题现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多。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中国政府必须想一个方法怎么处理? 或者怎么面对这么一个问题。”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2、中国文学生态因网络文学兴起而改变】
2010-04-22
中国媒体称,中国网络文学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走向繁荣,但也日益泥沙俱下,不少网络写手为高点击量而写作,中国文学的生态也因为网络文学的兴起而改变。记者高山采访报道。
官方新华社报道说, 刚刚在上海闭幕的青年文学创作会议上,国内知名网络写手们纷纷“揭秘”自己的生存现状:尽管一些人气高的写手收入颇丰,但他们的作品含金量越来越低。千字两分钱的网上付费阅读规则,改变着网络文学的生态。网络写手被点击率逼迫得疯狂写作,让他们透支了青春和健康。同时也导致中文的网络文学日益泥沙俱下。北京的作家余杰说,十年来,网络文学变化很大,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从边缘,走向了主流:“我觉得它跟传统文学最大的一个翻译就是可以用自由这个词来形容。我觉得任何一个时代的作者他来一篇作品他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出来。他不再需要经过刊登文学一样需要去向一个刊物投稿,然后需要经过编辑来筛选。”报道说,打开当下中国国内最大的商业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处于“强力推荐”和热门阅读位置上的是《颜扣》,《魔骸》,《超级吸收》,《修真通行证》,《带着洞府去异界》等连书名都让人难以看懂的小说。这些作品动辄数百万字,看了让人头晕目眩。
旅居美国的中国文学批评家谢选骏说,网络给中国作家提供了逃避审查的自由写作环境:“网络文学它不需要审查它就能通过,就能发表出来。那么这个特点呢就使它第一逃过了政治上的审查和一些编辑人员出于自己的偏见而造成的一些人为的拦阻。它通过这一点了;第二个方面由于没有任何审查,所以它学术上或艺术上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从这种基本的概况来看呢,它繁荣呢一定是会很繁荣的。数量很多也会很热闹。速朽呢我觉得是不会的。因为它会不断地新陈代谢,推出新的东西来。”
谢选骏认为,和传统文学相比,在作品的结构上,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有哗众取宠的倾向:“由于没有任何规范所以它就变得更随意了。可以表现出很高的独创性来。跟别人很不一样。有什么鬼了什么乱七八糟东西全都下来了。各种科幻小说的东西,简直写得荒唐之极都有的。”
谢选骏说,网络文学的写作和发表不再有等级和权威的限制,编辑甚至书籍审查机构都不能对创作者进行限制。作者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创作自由:“现在跟它相对而言的就是那种平面的,有出版人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作品当然就受到很多的限制。有商业考虑;有政治考虑;还有一些传统出版界他们的习惯考虑都有。那么跟这个与此相对的网络文学呢,它就是可以没有任何限制的。它的限制只是作品自己的限制,不同的作者给自己的限制。但发表它没有任何的限制。”
中国的网络文学正在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发展阶段,谢选骏对此表示,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和文学活力,尽管有批评认为“网络文学99%是垃圾”,但网络毕竟是未来承载文学的主要媒介。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083、北京市各区县公布今年大学生村官招聘计划】
2010-04-28
北京市各区县今年计划招聘大学生村官2300人,报名人数已经达到5800人。评论人士认为,招聘大学生村官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但对农村长期保有人才不抱乐观态度。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新京报》26号以“‘上山下乡’运动再现北京,大学生兴奋”为题报道了上述消息。但是报道本文没有一字提及大学生怎样兴奋、为什么兴奋。另外,能不能说选聘大学生村官是“上山下乡运动再现”,好像还值得探讨。
旅美学者谢选骏则表示,选聘大学生村官与毛泽东发动的上山下乡运动似有区别:“毛泽东那个上山下乡他是把当时听他的话起来造反的年轻学生赶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他们当做一种贱民赶下去了,让农村去改造他们。现在这个村官运动相反,是把大学生当作了一个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骨干力量派下去,让他们去改造农村。所以这两个运动相反。毛泽东那个运动当然是一种野蛮化运动。而大学生村官这种做法呢可以认为它是跟文明开化人民群众的潮流是比较一致。”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说,在试图克服可能会引爆危机的社会问题这一点上,号召上山下乡和选聘大学生村官有类似之处: “上山下乡运动我们知道是因为毛泽东他自己给自己制造出一个政治上没法解决的一个危机,也就说他利用了青年学生让他们起来造反去推翻官僚,然后目的达到以后,怎么样处置这些学生?让他们不会成为他的麻烦。那么他又没有办法给他们制造就业,唯一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干脆把他们全都赶到农村,所以今天来看呢,大学生去做村官跟知识分子下农村或者青年上山下乡我觉得也有一点点相似性。它的一点相似性就在于什么呢?就在于就说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大学没有规划好的一个烂发展,那么这个烂发展就是过多的大学建立起来,招生规模过大而没有给社会足够的活力,那么出现足够的空间能够接纳那个新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毕业问题显然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引爆危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中国政府我想做的呢也跟毛泽东的(做法 )差不多。社会的问题怎么办?这个解决不了的又可能引爆社会冲突的问题,所以干脆就把它转移到农村那边去。”
夏教授说,选聘大学生村官有其积极意义: “中国的大学生如果进入农村对这个发展呢我们说它的积极的方面吧,那么积极的方面显然大学生呢他带现代的一些理念和一些知识进入到村镇去的话呢,因为中国中国现在确确实实是农村缺乏人才。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民工的不断出现使得农村具有高中水平的人基本上年轻力壮的,有一点点教育的呢基本上现在都离开农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显然你把大学生放到农村去的话,那么对于给农村带来社会活力和重造所谓它的精英 ,输血等等呢我觉得都是很有帮助,有积极意义。”
但是,这位学者表示,他感到农村不能长期保有人才:“大学生到乡下去做村官,它是中央组织部的一个空头行为。为什么人很愿意去呢?因为中国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找不到好的工作的话,那么如果有一个工作就已经很好了,那么给你一个村官就是一个工作了。村官不管怎么样还算一个官,在中国只要你带有一个官的话,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而他进入中组部的这个系统,他可以往上升迁。结果他就把中组部呢一竿子插到底的管道作为他钻进去,从下往上爬的一个吸管,那么这样可以被吸上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这些大学生去做村官,他在当地不会给当地老百姓建立真正的纽带关系。没法根本改善基层老百姓有人为他们代言,有人为他们干实事或者基层老百姓能够真正地保有人才,促进地方的发展。”
学者谢选骏说,中国对有才干的大学生包括海归派青年才俊的任用,还可以更大胆、更破格: “这实际上日本在100多年以前就做过了。在1880年代,日本首先把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任命为官员,直接授予大权。就说和这个日本在100多年以前的做法相比呢,中国现在的大学生村官运动呢力度还太不够。应该直接把这些大学生或者海外的留学生直接把他任命为省部级干部,这样才赶得上日本100多年前的文明开化。即使那么做了,我们比日本还是有100多年的差距。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搞改革也就是因为他在法国做了几年勤工俭学的苦力嘛。如果邓小平没有在法国勤工俭学过的话,那么邓小平的改革是不可能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邓小平当时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就把国家大权交给他手里,那中国的现代化可能就会提早了好几十年。”
谢选骏说,村官的选拔要公开透明: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公开化的、透明的选聘或者招聘,先把条件都公布出来,举行公开的考试。首先就说要进行考试;第二呢这个考试呢应该是公开的,而不是说私下里进行。这个两点最重要。只要保证了这两点,我想他们当地会找到他们最适合的村官的。”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4、畅销书《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三部上市 】
2010-05-04
由安坤编集的《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一书第三部最近上市并热销。评论界人士表示,高考作文阅卷不应当以考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是否符合官方“主旋律”为评分标准。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一书头两部热销了40万册。该书第三部则把“零分作文”和“满分作文”放在一起,其用意大概正如人们所常说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谁都明白,中国高考中的“满分”和“零分”不是两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这两个分数将把考生送上也许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旅美学者、作家谢选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教育部公开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他对评分人员随便给考生作文打零分表示愤慨:
“高教部它是不是有一个正式的、规范性的一个评分标准?规定了什么样的情况就是应该打零分。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他交了白卷就当然是零分。那么其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零分?否则我觉得这些阅卷的人给考生打零分这个方式是有一些过于粗暴了。你怎么可以给人家随便打零分呢?他只要写了东西,你就不应该打零分。数学题我知道这是个很明确的一个标准,一道题多少分,如果他每一道题都错,那当然是打零分,哪怕他是写满了卷子,那都是错。可是作文你怎么给人家打零分?怎么个打法?根据什么标准来打的?这就是专制政治的特点,而且学生不能上诉,对不对。没有法规,说明那个高考没有法规。所以高考作文零分这个事情是很成问题的,是中国的这个社会状态的一个真实的写照。零分的依据何在呀?你不能因为人家那个观点荒谬,不符合你的意思或者不符合高教部的意思就给人家判零分,你可以判一个不及格就完了嘛,59分也可以呀,你干吗给人家判零分什么意思呀?这个做法很无知、太无聊。”
杭州作家昝爱宗表示,多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是以作文观点是否与主旋律合拍为标准;这个主旋律是歌颂真善美,而不是揭露假恶丑:
“高考作文它还是围绕着真善美,就是以前的那个朴素的比较有爱心呀学雷锋呀,这种表现爱心的一种主题。这种主题嘛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儿,让人感动的一些小文章。这样的作文一般都能通过,都能得到高分。你可以碰一些比如真善美,感动人的一些故事,比如扶贫呀、救灾呀、帮助弱者呀,这种主题一般的都十拿九稳的,都能得到高分。你要是写一些尖锐的话题,或者批评时弊呀或者是针砭时弊,包括社会现象、腐败呀,倒是有时会给你打零分。有时候你写讽刺性的,你比如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讽刺,他们就给你打零分。这也说明高考作文也是跟政治密切挂钩的,也要讲政治的,不讲政治嘛写得很好,但是得了一个零分。”
这位作家说,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切题是对的,但是许多高考作文得零分不是因为不切题,而是因为作文所表达的观点不为评分老师所赞同:
“有的零分作文他切题是切题的,就等于说可能是他这个思想可能是属于另类的,观点上可能是他有自己新的观点,你要尊重他,因为毕竟是多元的嘛,多元的社会嘛。不可能他跟你的意见不一样你就认为他写得不好,这也是有一点教育霸道的味道了。”
昝爱宗举作家韩寒为例说,如果取消高校统考,由所有高校自主招生,韩寒这样有才的人也许就不会名落孙山:
“韩寒就没上大学。现在写文章写的比较好的一个韩寒,他就是写出的文章特别好,他有沸腾、有个性,但是他又不走高考那一条路,其实像韩寒这样的人其实应该是高校,不是由教育部和教育部门统一考试或者统一安排作文,其实应该是各大学自主招生。你比如北大、复旦、清华或者别的小的学校。他们自己定自己的作文题,自己招自己的学生,这样我觉得像韩寒这样的人会破格录取的。但是在目前这个教育部门来掌管高考学生命运的情况下,像韩寒这样的人,可能是青年才俊就走向社会了,很早就走向社会。他靠自己的才气来生活了。他也不需要走你那个正规的教育这一条路。就说明人才走到哪里都可以成功的嘛。”
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历史上科举制度的偏颇,使许多学富五车的人在科举考试中一再名落孙山。但是他说,仕途失意不等于人生的失败,因作文没有考好而上不了大学的年轻人仍要努力、不言放弃,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
“秦朝、汉朝以后就是典型的独裁政治。这种独裁政治它在取士的时候,它就按照考官的单方面的意见,所以就比较专制霸道。但是考不上不要紧,考不上是给了他另外一条做学问、做艺术家、做精神领袖的一种可能性。如果考上了,他就栽进去了,栽到官场的泥坑里去了。考上不见得好,至于那些考不上而自暴自弃的人呢,本来就是不行的人。”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大部分网民对《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中一些作文的立意、构思和文笔表示赞赏,也有称其“雷人、搞笑、荒诞、又不失机趣”等评语。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5、为国庆献礼 山西斥巨资筹拍王家岭矿难救援电影】
2010-06-03
据《山西晚报》等媒体报道,山西电影制片厂准备投资一千万元,制作一部以王家岭矿难救援为素材的电影,作为今年国庆的重点献礼片。消息出来后,舆论界对这部电影的制作动机提出质疑。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报道,山西电影制片厂筹拍的这部影片的片名暂定为《八天八夜》。毫无疑问,作为国庆献礼片,电影不能不歌功颂德;但若把一个惊天矿难拍成一部歌功颂德的东西,那就不能不令人怀疑电影的策划人和主创人的动机了。
中国问题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山西矿难之多可谓恶名远扬;它不去投资煤矿安全生产,而要掏钱拍拍歌功颂德的电影,不能不说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巨大讽刺:
“山西出矿难的最多,所以现在他拍这个片子呢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你有钱拍这个片子,为什么平时不注意去防止矿难呢?你这样不是防止灾难,而是在鼓励发生更多的矿难了,所以说这不仅是一个反讽,而且是一个作恶。”
中国问题评论家刘念春表示,王家岭矿难是一场人祸,如果把悲惨的事“弄成喜庆的事”,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王家岭煤矿当时矿难的险情还没出现的时候人家已经看出来这个征兆了,而且提醒煤矿领导了,煤矿领导因为可能对安全可能一直不那么重视,对人命也不是那么重视。他如果重视的话,人家一提醒他立刻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山西省委它不总结矿难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和它的教训,他们倒把这个本来是悲事,因为人死了而且虽然抢救出来一百一十多人,也死了38人。这38人的话怎么都是一件特别悲惨的事,对于38人,他们每一个家庭和他们的家属、家人那肯定是特别悲伤。可是这一件特别悲伤的事而且是因为人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倒把它弄成一件喜庆的事儿了。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这可能跟共产党一直强调主旋律保喜不报忧,不管什么事情哪怕出现坏事儿,它也往好了说。这可能有一脉相承的联署关系。把坏事说成好事,把坏的完全掩盖了。那以后坏事的话,第一你防止不了;第二它发生之后,你还可以千方百计把它往好的方面说。这本身就起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示范作用。你想这是人命,这是你的责任,你应该抢救。你要是不抢救追究刑事责任的话,你就罪上加罪。”
刘念春说,王家岭矿难救援工作出现过一些感人事迹;这些事迹也应予表现,但是电影不可用好事来掩盖坏事:
“好的事也应该歌颂,但不应该用好的事来掩盖你坏的事情。英勇事迹这里面肯定有,你为了抢救人命。这个也不是官方的那主要是底下人做的事情。工人他看见难友在那边的话,那他肯定会玩命给抢救出来,这和你上边领导没什么关系嘛。你领导应该主要是要防止这些事情发生。悲剧发生了你怎么把难属就是死人的亲属你怎么安抚?怎么发放救济金?这是你主要应该做的。这件事情歌颂它《八天八夜》,那主要就是歌颂领导吗,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嘛。”
谢选骏也说,如果电影把人祸变成某些人的功绩,那将是荒唐可笑的灾难美学了:
“救援是好的,但是拍这个片子是不好的。至于下面的基层人员有没有好的?我想总归会有的。他们也要全面的看嘛,它拍这个片子显然不是歌颂这些基层人员,是颂扬这些制造灾难的领导同志的。领导同志“救难有方”了。拍这个片子等于是把共产党制造的一个事故当成一个业绩来售卖,当成一个工具来售卖。美国最近也发生了一起油井泄漏事故,然后矿业部长辞职。中国的山西矿难频频,山西省政府的人和北京有关部门也应该辞职啊。他们没有辞职还拍成自己英雄事业的片子,这简直是丧尽了天良。这些党官把灾难当成升官发财的工具,太恶劣了。救援是你应该做的,而且救援也弥补不了你这个过失犯罪。不撤职不查办还拿纳税人的钱拍这种文过饰非的无聊片子,凸显了党天下的无可救药。”
这位评论家表示,山西对王家岭矿难负责的那些人把牺牲工人的生命当成自己升官发财的筹码,他们的脑筋看来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
“从整个大局来看,基本上是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的一个对冲。现在还属于后三十年嘛,属于邓小平时代的尾巴,前三十年属于毛泽东时代。他拍这个片子完全是用毛泽东时代方式拍的。就是人海战术。就是把人当成一种物质,当成一种螺丝钉加以牺牲、派遣等等。他是不顾成本牺牲人命,基本上还是毛泽东时代的野蛮做法。所以这个山西省基本上还是停止在毛泽东时代了。而邓小平时代就讲究经济成本了,想让自己先富起来嘛。至少要牺牲得“值得”。两个时代之间的区别就是“权”“钱”之间的区别。中国当然最好将来走向第三个时代。那就是要真正重视人命的,而不为权钱牺牲生命!生命高于一切,而不是说把人民生命的牺牲,拿来当作升官发财或者是经济建设的一个筹码来使用。”
在3月底发生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153名矿工被困井下,115名矿工获救,38名矿工丧生。死难矿工的名单至今尚未公布,有网民对当局不肯公布死难矿工名单表示不解。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6、学者文人纷纷点评各地高考作文试题】
2010-06-08
一天来,中国各家媒体纷纷对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作了报道。各地五花八门的作文试题在文人学者们中间引起热烈关注和评论。
每年中国高考期间,教育界乃至社会上很多人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今年的作文什么题目?家中有人参加高考的要问,家中无人参加高考的也会问。原因之一也许是:一个只有几个字或十来个字的作文题目,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这个社会几百万莘莘学子一辈子的前途。
今年各地高考的作文试题已经在媒体曝光的有:北京市的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广州的“与你为邻”、江苏的“绿色生活”、浙江的“角色转化之间”、四川的“大爱心相连”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旅美学者谢选骏对各省市作文考试自主命题表示肯定:
“这个不错,这个做法是走向中国地方自治的一个开端吧!很好。在教育上也应该有一个地方自治的特点体现出来。因为中国各地的情况是差别非常大的,所以教育应该是适应不同的特点,地区特点和人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郑再发表示,作文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有感可发,各地自主命题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每个地方对生活有不同的体验,所以用不同的题目可能对学生好一点,切身之感,全国一致, 你北边发生的事情跟我南边就隔了一层。”
在谈到“角色转化之间”这个作文试题的时候,郑教授说,高中生角色转化的经历很少,也许谈不出多少东西:
“这些都是高中生。现在高中生他们的生活经验都是从书本或者是从网路来的,自己的真正的人生的经验稍微少一点儿。这个东西孩子就没有多少体会了,他没有出社会,角色转化这个对他们陌生一点,他自己没有多少经验。文化变迁在这几年很微妙,这种东西他们体验不深,比如说人这个角色的不同,出外呢我得当公众人士,到家里我得如何当个爸爸,当个先生,角色这个转换他们没有多少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学者于丹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反映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对此,学者谢选骏表示,他仍觉得作文试题命题人有粉饰太平之嫌:
“总的来说也可以说这些试题它是体现了转型期的特点。但我还是觉得这种特点更多的体现为粉饰性的,粉饰的坟墓之下的太平盛世就是。它也没有充分体现中国转型期的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矛盾比较多的这个特点。虽然这些题目总的来说还是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的,但是感觉它涉及的都不是最敏感的那些最急迫的社会问题。我举几个例子: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说反对强制拆迁,一个农民都学习阿凡达的电影,自己给自己承包地里造了个炮楼, 自制火炮,两次打退拆迁队的进攻。像这么敏感的社会问题,比如大量强迫拆迁造成大量的社会冲突,在这些试题里完全没有反映。还有‘大爱心连心’这种题目很假,而对更加震撼社会的‘大恨’,就是屠杀儿童案件,以及四川地震所暴露出来的豆腐渣工程所导致这么多小孩死亡这些东西,它却没有涉及。所以我说,最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没有涉及。”
然而,作家董鼎山对中国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淡出现实政治表示高兴。他特别喜欢“绿色生活”这个题目:
“这几个题目其实全国性的也可以用的,都是很广阔的,没有什么很狭窄的意义的。现在这个题目已经完全没有政治气氛了,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它至少是没有政治意味了。现在想起来这个表明时代已经慢慢在变了。在江苏讲到环保这一点我也赞成,现在绿色环保是很重要的事情。”
董鼎山说,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主观性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判分标准;为此,他对广大学子表示同情:
“你阅卷你碰到一个好老师,讲你品德好,讲你品德不好的话这完全是靠运气的。”
在谈到阅卷判分标准时,威斯康星大学的郑教授表示,判分的标准应该有三条:考生驱策语言的能力;考生的思想、才情、识见;作文的起承转合:
“作文是综合性的才能测验,又要测验语言、驱策语言的能力,能表达、能遣词造句。当然最基本的是文词通顺;第二个就是有没有思想,有没有才情,有没有识见;这两个中间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组织,如何组织思想、如何组织语言、逻辑清楚不清楚,这是说议论文。既是叙述文组织也很重要,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怎么过门。这些东西是一个综合的能力。”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7、中学语文课本是否该保留朱自清的《背影》?】
2010-07-02
据中新社报道,有人指责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是“无病呻吟”,建议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除。批评界人士表示,不应当以政治标准去衡量文学作品;朱自清的《背影》把一个人对父亲的爱表现得十分细腻深沉,其语言堪称典范,不应该从语文课本删除。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中新网的报道说,中国大陆学者丁启阵在其博客上指责《背影》一文是“无病呻吟”,文中的父亲“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形象又很不潇洒”,应从中学课本中删除,云云。
旅美学者、批评家谢选骏说,毛泽东曾经称许过朱自清;建议把朱自清的作品从中学课本删除,也许可以看作是去毛化的一个迹象:
“朱自清、闻一多这两个人都是毛(泽东)捧过的,被毛封过的神,封神榜上过。对丁启阵他建议把朱自清的《背影》从中学教材中删除,我觉得从政治上来说是非毛化的一个产物。就像前几个月也有人主张把鲁迅,也是毛封过的一个神,把他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还有袁鹏飞所作的历史讲坛也是非毛化运动的一个部分。这都是从政治上看;还有一个就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有一个比非毛化更深刻的问题就是代沟的问题,这里显示了一个代沟,社会心理上的一种深刻变化。朱自清的散文是中国比较贫弱的时候在有些人看来朱自清的散文写得处境相当猥琐的一个形象。我们很可怜、感切的这么一种状态。所以在老一代看来觉得很亲切,因为那时候中国就是那样可怜、悲切的状态。现在可能中国感觉自己在大国崛起嘛,走向富强了,怎么还把可怜虫拿来捧得那么高?大家不服气。”
纽约的华人作家董鼎山表示,他小时候读《背影》给他带来的感动几十年来历久弥新:
“我在小孩子的时候,第一天看到那个时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那个时候小孩子年轻嘛,看朱自清的名字永远不会忘记的。你想八十年以后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的记住父亲《背影》。这就所谓‘经典’(classic)就是这个意思。那位所谓学者呢,他懂得什么文学呢?简直可笑,什么东西都不懂。国内搞到这种情况。文学是一种艺术。比方说毕加索画了一个裸体的女人,那一般的人就说这是个裸体的不能看。这个是艺术的杰作嘛,文学也是一样的,我想所有的人都记得清清楚楚地这篇文章,这种文永远会存下去的,怎么可以取掉呢?我听了非常生气。”
《背影》的批评者指责文中的父亲纳过妾,其形象可能会带来不健康的影响。对此,董鼎山表示,看一篇散文作品,主要是看它的文学价值,不要拘泥于政治标准:
“我在年轻当小孩子的时候看了印象之深,就是因为他的文笔、他的文学价值深深地印到我的脑子里。根本不去想有什么小老婆…,这种事情根本不在我的脑子里,就是说里头内容对现在不合适,没有关系嘛,这么说起来现在可以写小说写到清朝的时候、明朝的时候,那个时候女人要小脚,文学跟这个没有关系,文学最主要就是代表一个时代。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甚至于《金瓶梅》到现在还是古典文学,你不能说因为它的内容很腐化的就不是文学。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一定看过《金瓶梅》,看过《红楼梦》,哪儿有人没有看过吗?所以这种用政治思想来测量文学完全是错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再发则表示,不能以当代人的规范来要求历史:
“我们现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古代,那么古代没有一样是对的,哪有一样是对的?”
郑教授对朱自清作品的语言风格给予高度评价:
“朱自清他是一个很少有的一个文字简洁、清楚明白又有美感的作家,跟别人很不一样。我是说他的文字特点,他的感情有他的特点,那种细腻的感情在那么动荡的时代不容易表达,他有。这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那种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太少的这种风格是很少了。现在是整篇文章真正有用的字一百个字里头能够存个二十五个字很不错了。”
丁启阵在其博客上对《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加以非难之后,有网友反驳说,“倘若父亲的形象是一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是否就迎合大众的口味?”不过,如果父亲的形象一定要表现得“潇洒”、“高大英俊”,那不就与以前江青所要求的“高大全”形象不谋而合吗?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8、中共东莞市委组建首批网络党支部】
2010-07-07
来自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的消息称,首批网络党支部日前成立。人民网说,网络党支部的成立拓展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渠道。评论人士则表示,这是中共旨在占据、控制互联网的新举措。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以前在战争年代,毛泽东说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东莞市要把党支部建在网上。你不能说共产党毫无创意。
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东莞市组建网络党支部,可能是得到上层首肯的一种试点:
“人民网转发这个东莞地方当局的这么一个消息,可能就是说明中共中央想把它作为一个试点推广。做一做,怎么样?如果好的话可以推广,用这个来适应网络的需要。一方面是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也是利用网络来抗衡来自网络的压力。这叫以网制网嘛。以网络来抵制网络。前两年胡锦涛、温家宝不就在利用网络已经在跟网友对话了嘛。实际上他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方式,怎么样去占领网络阵地。那么现在把它具体化了,由一个地方当局先把它抛出来,试试看,如果行得通,然后可能就推广了。”
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表示,成立网络党支部应当看作是中共的维稳举措:
“维稳文化虽然有‘五毛’什么之类的,从网上主导舆论那个趋势。只说好的,只报喜,不报忧。可是呢,办不到。”
记者:你说得是不是‘五毛党’啊?
刘念春:“对啊。那‘五毛’啊,不是现在把每个县里头都在培训那种上网的人员,就是因为他每上一贴好像都要给他钱——五毛钱。他利用这个可能控制的效果还是不让他满意。他现在认为网络对他们造成一种压力。党支部的话,你想共产党他们说起来有七千多万人,七千多万人如果的话用这种形式上网,用这种方式主导舆论,第一他人不就现成的了,你要用五毛还要花钱,所以它是让党支部上网,那可能也是维稳的一种举措。它实际上是想把网络控制起来。以前所有媒体舆论工具都是由共产党控制的。可是一有互联网出现就打破了这种格局。直到现在也没有一种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把互联网给控制住。要是每个党支部都上网,那它在网络的空间力量就相当得大了。”
谢选骏表示,网络党支部的组建反映出中共党组织的衰落:
“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共的党组织的衰落就是尽管它已经发展到七千八百万、九百万。但它的那个组织的本身可是在衰落。党的活动、组织生活已经受现代生活的干扰已经不是那么经常化了,不是那么有效了。所以它现在就退一步求其次。用网上的联络来取代现实中的联络。否则很多地方的组织生活就已停顿了,甚至没有了。这样它就通过网络聊天的形式来代替见面开会。假如说每个礼拜定期在8点半大家在家里,在网上大家用视频来谈一谈嘛,沟通一下。这样就省得交通费了,路上时间都省掉了。”
人民网称,网络党支部的实践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等多种方式,加强党群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拓展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渠道。评论家刘念春对此表示怀疑:“它好的那一方面说得让人没法相信。”
谢选骏表示,网络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也许有其积极因素,但愿网络党支部的成立,能够一改过去黑箱作业的陋习:
“我觉得有它积极的因素。因为共产党它经常是黑箱作业。它这个黑箱作业是非常有效率的建立一个独裁统治。但是如果现在把它公开了,网上民主了,那它的独裁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现在把黑箱它在网上公开了,这个就是走出了积极的、重要的、透明化的一步。”
这位评论家表示,中共不会什么东西都向党外公开:
“它现在有很多网站爱登一些中共的内部指示、法律它都登,但是它是不公开的,它是要你记一些密码进去特别的人才能够看到。它可能用这种方式。党务活动的网络,它只对党员开放或者它只对党内某一个“级别”的人开放,它给你一个密码,你通过这个进去,去看党内的材料是,这么搞洗脑。这样第一有助于提高它的效率;第二也助于他们熟悉互联网和影响互联网,进一步控制互联网。”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89、广播影视当局重申把正确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010-07-09
中国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6号至7号在重庆召开。座谈会重申把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广播影视局长所管辖的工作,实际上横跨新闻和文艺两个领域。在多数国家,新闻和文艺是基本上不搭界的两个领域,但是在中国广播影视局长们看来,两个领域显然是相通的,都在舆论导向中发挥作用。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如果政府的利益和民间的利益完全一致,政府所想的就是民间所想的,那就不存在所谓舆论导向问题,现在提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说明政府利益与民间利益大有出入:
“民间利益因此肯定和政府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在没有选举的情况下,民间想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利益最大化,怎么办。政府也想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所以这里面是有冲突的。要迫使经济基础听上层建筑的话、社会听政府的话,这样就需要引导舆论嘛。”
这位评论家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从事一项社会实验,那就是实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指导,从而为马列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命题证伪,而所谓把握舆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上层建筑统领经济基础、党来管社会:
“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政权现在正在进行一个自掘坟墓的、证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试验。这个社会试验可以从根本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进行证伪。因为马克思主义那个很重要的伪命题,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好由中国共产党现在进行的社会实验亲自摧毁。现在中国共产党所做的,正是由上层建筑来决定经济基础该怎么走。这一点恰恰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了根本性的摧毁和证伪。上层建筑在制造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在决定上层建筑。”
谈到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有关广播影视履行教育人民的职责这一要求的时候,谢选骏表示,这里有马列主义的影子,也有中国传统文艺观的遗存:
“文学的说教、新闻的导向其实是一回事情了。列宁所说的党的文学嘛,这个东西中国也是有传统的,这叫做文以载道。但是我在20多年以前写过一本书——《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里面谈到艺术和道德之间是有冲突的。就是说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突破道德限制的,像李白的诗都是很狂放的。‘诗言志’这是汉朝人说的,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话是孔子说的。这两个说法都是很片面的。《国风》里面的很多东西你说它言志吧,那个志就很鄙俗了,偷鸡摸狗的事儿都写在上头了。因为孔子他是一个说教家,他不是艺术家。他的使命不一样嘛。但他的影响下,中国大众的文学像戏剧,在古代明清的时候,就受到洗脑,也都比较文以载道了。”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则从现实政治的角度,谈到把握舆论导向对于当局的重要性。李教授说,中国宣传部门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任务,那就是维护当局的统治系统和运作机制:
“现在主要还是强调还是先入为主,以预防的手段,教育的手段,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一些事态的发生或避免一些反政府的情况出现。一个是强调突出政治,以中央为核心。舆论导向恐怕有这几个方面,因为最近准备开十八大。有些地方已经换届,有些新旧的接替。中央也在各层次、各个部委重新洗牌。在这个时候的话,组织机构和这个机构运作非常重要,这个体系、这个系统和机制不能出问题。”
李小兵表示,他觉得中国广播影视有一些不讨人喜欢的套路: 单调、重复、喜欢放大外国的问题:
“不喜欢的地方很多。政治倾向、比较单调、节目重复。你看中央联播,你要看地方的综合报道也还是中央的再版了。地方反映问题的很少。问题都是美国了都是美国跑油了,着火啊。”
在谈到中国一些影视文艺作品的时候,学者谢选骏说:这些作品一言以蔽之就是:假——大概需要“无邪”吧。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0、社科院称中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接近极限】
2010-07-30
中国社科院29号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 3》;蓝皮书表示,到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2%左右,但是中国的城镇化面临一个困境:可用土地资源已经接近极限。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所谓“城镇化率达到52%”,大概只能有一个理解:有52%的人住在城镇里。但是社科院的蓝皮书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一个困境:可用土地已被开发殆尽,城市没有外延扩张的空间,原因很明白: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动。然而,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表示,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看来保不住:
“十八亿这个数字在官方的政策上绝对保证十八亿耕地这个政策不可能维持,因为中国现在都市化的速度非常快,不但都市化全国各地的建设都要使用农地。建筑铁路、建筑公路、建筑飞机场还不算工厂都要侵占农地。”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城市人均占有空间的大小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城市的空间太小:
“中国现在长期规划上是让自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要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程度,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的程度就要考虑具有发达国家的城市的人均空间占有的水平。”
谢选骏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某种意义上才刚刚开始:
“文革就是反对城市化的一个垂死的挣扎、反抗城市化的最后一次挣扎。再往文革前推还有一次挣扎就是义和团,也是反对城市化的。反对建铁路呀、建电线呀什么的都反对的,所以就是说伤龙脉什么的,但那两次都遭到历史性的失败了。城市化这个事情不管在美学上或者是感情上怎么去评价,好还是不好,反正这个是阻挡不了的。现在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呢?比英国100前可能还不如。英国100年以前城市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农村人口了,所以它那个时候号称是世界的工厂嘛。美国也是在大概100年前也都过了50%这个线了。苏联,我们知道,在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过了50% 的线了。所以中国城市化的程度比苏俄、东欧国家迟了至少50年。从这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城市化只是刚刚开始,毛泽东耽误了30年中国的城市化。不管你说毛它是对还是不对,我们不去评论是非,只是描述这个现象,不可阻挡这个城市化,阻挡不了。1970年代汤因比表扬毛泽东阻碍中国的城市化,但一眨眼,这两个人都完蛋了。连乡下的小姑娘都喜欢城里人,为什么?因为城里它有现代的玩意儿,电视呀汽车呀什么的,像你说你喜欢耕读,那你为什么要开汽车呢?”
冉伯恭表示,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有它自己的特点,住在城里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中国的城市城镇划分上都包括很多的农村这个乡区,比方说北京市原来是多少县、多少区。县它不是真正城市化了,主要是乡村地区。”
蓝皮书坦承, “中国的城镇化是缺乏质量、不协调、不和谐的城镇化”,冉教授表示同意这个观察:
“中国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数字相当庞大,而且发展得非常快。在这种形势下城市人口的生活素质发生严重的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污染问题甚至垃圾问题各种问题都来了。”
冉教授说,要实现让广大农民工享受同等公民待遇的目标尚需时日:
“中国现在这方面也在改善,起码政策方面。就说有偿提供给农民工给他正式户口,在很多城市在开始示范。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因为马上会增加很多的设备,比如说医药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不能很快解决。这都不但是需要资金的,同时也需要时间。现在中国各地农民工、临时工超过一亿,这么大的庞大数字真正把他们跟一般城市居民有同等待遇就不简单了。”
社科院的蓝皮书表示,“如果考虑到大量尚未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中国完全的人口城镇化率至少要降低10个百分点”。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1、中国教育部部署“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10-08-03
中国教育部开始部署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有学界人士表示,这是中国文化复古主义的体现;中国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不能搞国粹主义。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一语有两层意思:“中华诵”是一层,“经典诵读”是一层。“中华诵”——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咏赞,这是“纲”,是总方针。“经典诵读行动”——对中国经典诗文、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诵习,这是“目”,是具体作业。最近一段时间展开的“中华诵学生夏令营”也是“中华诵”活动的一部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所要求学生诵读的全是中国传统经典,所以有人将此看成是多年来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抬头的标志之一。
差不多三十年前就对中国文化复古思潮的抬头大有预期的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作为文化复古思潮一部分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进一步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实际上的后共产主义时代:
“早在30年前,我在一篇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文章里就谈过这个问题。当时给了合众国际社的记者看了。看了之后他写了一篇英文的报道,叫做“中国的乌托邦”。我就是说当时人们都很崇拜的鲁迅,是国难的产物。中国在灾难的时代一定会崇拜像鲁迅这样的病人。但是中国一旦复兴了以后,它一定会把鲁迅这种病人给抛弃掉,把毛泽东这些变态者给抛弃掉,因为毛泽东和鲁迅他们倡导的文化革命都是在中国灾难深重的深渊里发出的阵阵哀嚎。中国要是好转起来,就会忘掉他们的病态,然后中国就会走向复古主义的道路,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打着复古主义旗号,复兴光荣传统,发扬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文明或汉唐盛世等等的旗号来进行一种文明的再生。后来我知道中国国内有一批人,以中华书院那些人为中心,他们在推动一个读经运动,或者叫诵读古籍运动。后来又演变出了汉服运动和尊孔联系起来。现在逐渐变成了一种官方行为了。历史的进展脉络似乎清楚,中国已经进入后共时代。中国虽然还有共产旗号,但实际上走的已经是先富道路了。”
美国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表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文化爱国主义的体现。他提醒人们:不能搞国粹主义:
“本身这个项目听上去的话还没什么大问题,作为一个中国的学生,学一些祖国的经典,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我觉得好像有点文化爱国主义一个反应,作为大的背景的话看来是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退步。它觉得这个阵地守不住了,守不住了尤其是六月四日八九民运开始以后,镇压以后这个趋向慢慢逐渐明显。通过文化传统来抵御外界的一些影响。现在这个社会,国家发展得很快,外面来的影响冲击力尤其是西方的西风一刮过来,受到的也是抵御西方的一些办法,抵御西方的以前是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比较好了,还比传统的东西来抵制跟西方的一些思想来进入的话来进行较量。比如孔子学院,于丹之类的反应,不能搞国粹主义,现在国内有些人搞国粹主义。凡我中华民族历史的一概都好,凡是西方来得东西一概都坏。”
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展开的今天,中国的国门已经打开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拿来主义”让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发生着深刻影响。学者谢选骏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客观上将会导致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
“也就是现在人们的读经,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带着西方的观点在哪儿诵读的。也就是说现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是相当西化的人了,语言服装都是西化的,说的汉语都已西化了。服装、发式、想问题的方式、甚至欲望的类型都西方化了。那么他现在用这种西方化的状态去读中国古代的经,当然会产生一种和中国古人读古代的东西不一样的后果,这就叫文化的交融和互补。”
谢选骏说,不要担心传统经典会束缚人的思想:
“当然不会了,过去四书五经之所以束缚人的思想是因为和科举制度和八股文联系在一起,由官方来灌输才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就像马列主义、资本论那些东西之所以变成一种奴性的东西,束缚人们的思想,也是因为它跟官方的权力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四书五经也是这样,如果它只是读一读,甚至由官方提倡读一读,它不拿这个作为考试的准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无所谓。如果中国有一天要恢复八股文制度了,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就像党八股了。”
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表示,经典诗文和四书五经中哪些该选、哪些不该选?选了以后谁来教、怎么教?怎么诠释文本?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关键问题就是什么内容?学的内容没什么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学什么?由谁来教?怎么个教法?怎么理解?这个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在古典里面选什么材料?孟子、孔子里面有哪些要学?哪些不要学?孟子比方说重名轻利,那些我们要学。孔子的东西,老百姓可以批评君子,国家政府如果不像话的话,老百姓可以把它给推翻。这些东西它是不是加进去?”
周教授表示,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的融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不应当只涵盖儒家的东西,对释、道两家的东西也可以有所涉猎。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2、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从何而来?】
2010-08-11
中共党刊求是杂志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建立文化自觉自信”的文章,文章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的阐述,但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求是杂志的文章说,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说,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广州的律师唐荆陵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
“建立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的话,首先是政治上的宽松和自由,如果你回避了这一根本的问题,那要建立一个多元的文化,建立文化上的自信那完全是缘木求鱼的嘛,如果你回避了这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本身的独立性和人本身的自由,就回避了政治上这个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去谈文化上的自由,那是不能成立的。就好比讲我们大学里缺乏学术自由,学术腐败很盛行,它其实只不过是政治腐败在学术里的蔓延和不断的蒸发而已。”
文章说,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美国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中国人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不应该等同于共产党的自觉与自信,它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但是,它没有主语!这是很奇怪的,谁文化自觉?谁文化自信?谁文化自强?这就暴露了它缺乏灵魂。这显示了内在的矛盾。先不谈这个矛盾,先谈它这个立意怎么样。这个文章的立意似乎还是不错的,就是发现中国现在之所以不能成为一流强国,就是所谓软实力不行。但是它的目标还是为了强国,不是为了文化的,所以还不是一种文明人的想法,还是一个野蛮人的想法,就是说只是为了要硬件强大,才要软件配套跟上。”
文章说,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谢选骏说,要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摆脱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它提出的解决方案完全是南辕北辙的,怎么说是南辕北辙的呢?从它的题目没有主语就看出来,它就是把党和国混在一块儿了。如果说从党文化自觉、党文化自信、党文化自强的角度看的话,是需要坚持马列主义的,否则共产党就解体了嘛。但是要从中国的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的文化自强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那首先第一条,废除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的问题。因为马列主义对中国是一个外来的东西,它作为百家中的一家,未尝不可,但要它作为统治的意识形态是绝对不可以的。”
求是杂志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此谢选骏指出,要真正增强中国人的自觉与自信,就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民主政治,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的教条——“伟大的中国现在却要依靠一个外来的瘪三马列主义,这真可怜。这是一个泥足巨人呐,你没有一个自己的脚……这马列主义的脚是泥做的,说垮就垮的,它不是扎根在自己的民族的身上,因而缺乏自己的社会基础,这个苏联搬来的上层建筑和统治集团,是假晶于俄罗斯文化入侵的基础上的,所以不可能继续成长的了。中国的国势、国力成长得越大,共产党统治就越摇摇欲坠——因为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跑得越远,分歧越大。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093、中国去年六月来七次减持美国国债】
2010-08-19
中国6月份减持240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它一年内第七次减持美国国债,但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中广网的消息,中国在七次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却在增持日本国债,7月份还购买了约4亿欧元的西班牙10年期债券。中国频频减持美国国债颇为各界所关注。
旅美学者谢选骏指出,在中国减持240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同时,英国和日本却增持了较大数额的美国国债,从而引起一些猜测:
“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在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还有两个国家却增持了相应数量的美国国债。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英国。他们两个增持的部分好像加起来比中国减持的部分还要大。所以,这就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又不同。观察家注意到日本的经济虽然不好,但是它有外汇储备。而英国这个国家它不仅经济不好,它还没有外汇储备,它是有债务危机的。所以英国增持美国国债这个事情很奇怪。它自己都救不了,怎么会去买美国国债?所以,有人认为,也有些证据表明,可能是中国在英国透过英国的一些机构在购买美国国债。比方说中国在英国的银行,透过英国的银行像汇丰银行等等,而且跟香港连在一块儿的,透过他们去买美国国债。就是说中国假装出手美国国债,实际上透过英国在增持美国国债。”
记者:“它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子呢?”
谢选骏:“这样会获得英国的一个法权保护。因为如果有一天美国和中国关系搞僵了,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财产,但是它不能冻结英国在美国的财产。”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出于“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菜篮子里”的想法:
“国债的问题首先我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能够把所有的投资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中国有很多的外汇,投资了。那么选择什么投资呢,当初的政府决策就是大量地投资美债。一个是保值,一个是能够盈利,另外就是保险,当初是出于这个角度。是不是说把所有的外汇储备全部储存在美国,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呢?大家还是有疑问的,特别是经过美国的经济危机,美国的恢复也不是说非常理想。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分散风险、减持投资,投到其他的国家去,投到一个比较低风险的、比较高回报的一个地方,不管是西班牙也好、欧洲其他的国家也好、日本也好,这个做法我觉得从纯粹的专业的、经济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
在本星期二凤凰卫视的一个讨论节目中,一位学者表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为了给美国颜色看,或者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在他看来,中国是想对美国说:你美国不是跑到我周边海域搞军事演习吗,那我就减持你的国债!不过,谢家叶表示,对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应当主要从投资角度加以考量:
“中国减持不是现在就开始减持的,是分批、分批地减持。如果说这真是有重大的政治考量的话,会大批地撤出来。可现在还是第一,那就不能说政治上面的因素是很大,因为如果政治因素很大的话我作为第一,那我现在不做第一,我可以大幅度地撤资,使你经济受到一个打击,至少会减缓你的速度。”
评论家谢选骏也表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不会是表示对美国的不满:
“这个因素可能不大,如果有这个因素中国领导人完全可以不搞军事演习,他就卖美国国债,高调地卖就是了,造成美国的外汇波动或者是美元的贬值来在经济上整治一下美国,他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可是对这个减持它没有做什么宣传。”
谢选骏认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的动机尚有待观察。
有人认为,中国逐渐减持美国国债还基于另外一个考虑:美元贬值是确定趋势。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不同意这个观察:
“我个人认为美元的贬值一个是有限,第二个是不会永远一路往下走。”
中国广播网一篇文章称,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4、中国总理温家宝要求日方解决中国劳工工资偏低问题】
2010-08-29
据美联社等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天会见出席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日方代表的时候说,日方应当解决日资企业中国工人工资偏低的问题。
法新社援引日本方面的一项声明说,温家宝在会见出席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日方代表的时候说,在一些在华外国公司中,劳工纠纷时有发生,实际原因是工人工资偏低。温家宝对日方的几位部长说,“我希望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表示,虽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问题,但日本政府在中国工人工资待遇问题上能对自己的公司发挥多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夏教授说,中国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中国的逻辑来看,因为中国搞的是国家指导下的资本主义,所以我们看到国家可以对企业的各种行为作出指示或者施加压力,都可以改变企业的许多行为。但是日本尽管受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日本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了。政府对成熟的企业尤其在国外的跨国公司企业,它的影响力基本上不是直接的。所以我觉得温家宝向日本方面呼吁由日本来解决中国工人的工资问题,他把国内事务的球踢给了日本。因为所谓的公司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管辖权的问题。所以,任何公司在中国都属于是中国的法律管辖范围。如果中国的《劳工法》,如果中国的《基本工资法》,如果中国政府在跟外国政府协商谈判的时候到底是把利更多地让给外商还是让给自己的工人,还是自己国家把这个给截留下来?这些都是由国家可以作主的。”
曾经在日本居住过的学者谢选骏对外资企业中劳工的处境表示同情。他说,日资企业中国劳工的工资待遇比港台企业中国劳工的工资待遇还要好一些。他说,中国劳工受到双重剥削:
“做代工的这么一种处境使得中国劳工的地位多受了一重剥削。所以中国劳工的工资就特别低。”
许多人都曾指出中日经济的互补性,而这次温家宝与日方代表会见的时候,更指出双方正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谢选骏也谈了他对中日经贸互补性的看法:
“中国的经济跟日本经济关系密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很多是日本企业的下端企业。就是说中国从日本进口很多的元件、零件,然后在中国加以组装。所以中国虽然对美国的贸易是顺差,但是对日本的贸易长期是逆差。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东西大部分并不是消费品而是生产资料。因为日本生产的产品中国生产不出来。所以,中国跟日本的经济是这样互补的,等于是做日本所不做的苦差事,而且经常是帮日本生产一些比较人工的产品。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出口一些比较劳动力密集性的东西,一些农产品、生活用品。”
纽约城市大学的夏明在认同中日经济互补性的同时也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对日本的制造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日本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增加,显然日本的制造业在过去的二十年左右出现一种衰退的趋势。所以,中国现在在制造业上显然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互补的;但是另一方面就说到底是谁得利更多呢?我们应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中国的崛起,两者是有关系的。那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低端产品和大量的制造业的兴起使得日本在全球的竞争范围内失去了它的制造业的许多优势。”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在温家宝与日方代表的会见中,日方敦促中方改善企业环境、实行公平的企业政策、扩大劳工法规的透明度,并放宽市场准入。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5、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2010-09-07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评论界人士表示,这个现象提供了一些有关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价值观的启示。
许多中国人喜欢名牌、追求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额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这消息并不令人惊讶,但是如果参照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人的几十分之一这一事实,那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件事所折射出的问题,就实在发人深省。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在中国人追求奢侈品现象中,不能排除公款消费的因素:
“比如说高级香水,说这是‘外事活动的需要,我要出国,国外都用这个香水,我要买一个。’你不能不让他她们买,买了不就是奢侈品了嘛。”
谢选骏说,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还有炫富攀比的成分。他说,许多中国人喜欢炫富:
“炫富也是一种作假,大家都喜欢炫耀,如果能拿钱做炫耀就说明有一定社会地位。比如说跑车在街上出了交通事故,警察会优待;可以撞了人就跑了也没人敢管;还可以打人,人家也不太敢于还手,认为他她们是有官方背景的,这就是炫富的目的所在。有的人没有那么多钱,但他她们就是要买个高级奢侈品给自己撑台面。过去上海在解放以前流行一句话叫‘洋装瘪三,自己烧饭’,就是说根本吃不起馆子的人,但是他要买一身西装穿在身上。这些人夜里还要把这西装压在枕头底下,压得平平的,把缝压出来好像是烫出来的,其实根本没钱去洗衣店,就买这一套西装因为上班需要出去炫富,让人感觉自己属于上等人。日本这个民族也是有这个重视面子的特点,当然不如中国这么明显虚假,但是跟美国相比他们也是比较注重表面的东西,化妆都比美国讲究。所以它们的奢侈品需要也是比较高点,照理说日本的平均收入还没有美国高,虽然现在美国是经济危机,人家还四万多,日本人均才三万多,而且日本的人口是美国的一半还不到,可是它的奢侈品市场怎么会比美国还大呢?相比之下美国人是不太注重穿着的、比较随便的,车也没有日本那么讲究,也是民族性格、社会风气造成的。”
杭州作家昝爱宗表示,奢侈品消费有炫富的一面,但也反映了中国富人的经济实力:
“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是很快的,是高速发展。其中有一部分让他买个一千万的别墅、几百万的车是眉头不皱一下,出手很大方的。还有就是到酒店消费,一瓶洋酒如果标价五千块就没人买,如果标价三万、五万,那很快就卖光。说明富起来的一批人攀比,比谁更奢侈、更能消费昂贵的东西。他们炫富,认为自己是富人。但是让他捐给穷人,他又不原意捐,宁愿一顿饭吃两万块钱,也不愿给穷人一百块钱。我认为这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不叫价值观,其实是贪图享受、人生空虚,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这个社会又提倡尊重富人,所以社会也在误导。人们都认为越富越光荣,所以穷人越来越抬不起头,富人越来越为富不仁,这个社会就和谐不了。‘乌有之乡’是左派的网站,但它提平等,这一点特别吸引民众、网友。因为它提出平等,所以它还是在吸引民众方面有影响力的。但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它把老毛又抬出来了,因为老毛肯定是要否定的。我认为这个社会越来越两极分化,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应该建立在人有尊严上面,人的生命有意义。有对生命、对自由、对真理、对正义的追求,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只有钱,那这个社会跟动物社会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有一个印象:中国的官方宣传向来提倡俭朴。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所倡导的“八荣八耻”就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但是,昝爱宗说,由于政府官员没有以身作则,官方的宣传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政府的腐败也和政府的官员一样。如果是官员到哪儿去消费,老百姓认为官员去消费的地方我们如果也去消费的话我们的档次也就上去了,变成官员是榜样了,因为官员在带头腐败、带头奢侈、带头为富不仁。基本上官员都很有钱,他们的收入虽然不是太高,但是福利、灰色收入很高。所以大家都在崇拜官员,(而)官员和富人又是朋友,(对)真正的老百姓,让官员给他们道德观的教育、价值观的传播,老百姓会信吗?老百姓说你做得怎么样,你说的是一套、嘴巴是一套,你的价值观老百姓会当一回事吗?以前‘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说来说去老百姓也没当真。”
国务院今年的财富报告称,中国拥有近一百万名百万富翁,其中15万名百万富翁住在北京。北京是中国拥有最多百万富翁的城市。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6、鲁迅小说阿Q正传从中国高中课本消失】
2010-09-08
鲁迅的小说“阿Q”一直是中国高中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但在这篇小说却在今年秋天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当代作家及外国作家的作品。 请听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中国新闻网报道说,新学期开始了,各地学生们陆续拿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语文教材。假期借高年级同学课本先学过的学生发现,短短一年,语文课本已大不同。鲁迅经典小说《阿Q正传》被删除了,当代先锋作家余华的“荒诞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次进入了教材。此外,被删除的文章还有《孔雀东南飞》、《药》、《雷雨》等。据统计,新课本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占总数的64.8%。旅居美国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过去中国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往往是“意识形态挂帅”,因此鲁迅的作品特别多,
“我觉得这是体现了历史的一个进步吧。鲁迅的作品、巴金的作品,他们都是在中国最衰落的时候写的,国势最低谷的时候写的。所以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最衰弱的一个状态。那么,中国如果随着国势的开始复兴的话,应该是把他们慢慢地淘汰出局了。鲁迅的作品我小时候读了,我有一种阴暗的感觉。觉得好像都是阴天,气压很低。巴金的作品读了以后心里觉得特别堵,好像有一口气都要透不过来。”
谢选骏说,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不应该再以意识形态划分,而是让语文教材回归到语文、回归到人文——
“至于余华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觉得还是旧了一些,这个作品当时就不是很前卫的。那么,现在又过了二十几年,将近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了,它就显得更落伍了、所以,基本上中国的中学教材还是落后于时代的。”
谢选骏说,语文教材出现更多外国作家的作品也是文化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和排他性的显现。他认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经典,
“我觉得应该把《河殇》选进去嘛。《河殇》不是就很好嘛。体现了1980年代的一个又是普及性的、又是一个最前卫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实际上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现在的中国的国策,很大程度上都是按照《河殇》所指引的那个路在走嘛。但是《河殇》本身它被禁止了。现在还是被禁止。但是《河殇》实际上中国的国策都是按照《河殇》指引的路子在走。”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岳刚德说,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政治的强力干预,语文教材对文章的选择失去了独立性、自主性,
“当时考虑到鲁迅先生他这样的一些作品恐怕阴暗面的东西多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从当中砍出来一部分。那么,现在在高中这一块的话,我们又开始在做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变动。”
岳刚德教授还指出,中学语文教材拿出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其中的标准又是什么?
“因为你要选或者要取,或者要做加法要做减法,你必须要有你的依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语文它这样一个课文的选择是有利用的选择。其实它这种选择与课文的目标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因为它选这些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它语文教学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在这里为力度,那你这个力度显然就失去了它的一个合理性的基础。所以,我就觉得首先应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它。”
中新闻的报道说,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始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全国先后有八十多家出版单位出版了数百种各科中小学教材,教材内容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率先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改,也让语文课本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阶段。可以预计,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文章进入语文教材。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097、江苏邳州教育局红头文件 要求教师“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2010-09-16
江苏邳州教育局最近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广大教师“注意形象,讲政治、将大局,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南方都市报认为,这个红头文件与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直通中南海”平台的精神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南方都市报所说的极为鲜明的对比,看来是说 “直通中南海”平台的推出,是为了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是开辟反映问题的渠道,而江苏邳州教育局红头文件中的“不该说的话不乱说” 则显然带有噤声意味,是为了堵塞言路。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苏展表示,邳州教育局红头文件的用意在于维稳,但是他说,靠压制或愚民政策达不到维稳的目的:“中国政府尤其在基层政府,现在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维稳的什么委员会、维稳的办公室,中国现在大局又是维稳。维稳对于执政的、有权力的这些人来讲就是把所有可能不同的意见、可能他们认为出现、引起一些所谓动乱的问题制之于萌芽状态。所以说好多政府的机器和资源都用在去维稳上了。维稳是靠手段、靠压制,还是靠更好地去让公民参与?我觉得中国政府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现在不能再简单地用愚民政策,所以我想这对中国政府各个层次是一个大的挑战。”
苏展表示,“直通中南海”平台的开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让老百姓有一个舆论平台,是中国政府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开通‘直通中南海’的这个网络信息平台,最起码从方式上讲是一个进步。应该说这是中国政府应该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实际上就是如果中国政府想让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经济这方面更上一层楼的话,现在不可能还是封闭社会舆论,不让公民参加。我觉得对于中国发展、对于中国本身利益,包括执政党利益来讲是应该做的;第二,应该承认其实中国政府也必须这么做,为什么呢?实际上改革开放这30年不管中国政府官方怎么讲这个问题,中国社会在多元化,首先表现在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利益。30年前大伙儿大部分人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多挣点钱过上好日子。那么,今天定义的过上好日子已经不是当年像买个彩电呐,稍微有点积蓄呀。现在大家追求自我,利益在多样化。这个时候如果中国政府不在这方面给正在要形成的公民社会一定的舆论权的话,我想中国政府会遇到大麻烦,中国的下一步发展会遇到大麻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顺应潮流的一步。但这一步具体怎么操作,到底是一种形式、一种姿态、还是一种实质性的东西,这得观望。”
旅美学者谢选骏则对“直通中南海”平台的开通作了不同的解读。他认为,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通直通中南海的动机,是试图为取消上访作铺垫:
“这个作法实际上就是把老百姓的意见给吸引过去,让你不要去上访,然后可能要取消上访。我觉得是为不准上访、禁止上访做一个铺垫。以后就不要大家上访了,不要到党政机关来上访,在留言板上写意见石沉大海就行了。有了留言板以后,再去上访的就成了非法活动。很多地方政府早就采取了这个方法了,就是弄个什么市长留言板什么的。但是许多老百姓的鸣冤叫屈根本就得不到任何回复,更加得不到任何解决了,等于说了白说,就和贴在自己的博客或普通的网站上差不多,恐怕还不如。贴在普通网络上面的还可以公布出来形成民愤,而这个所谓的政府留言板,就直接消音处理了,一定不被公布出来。内部就把它扣押了,那跟寄信有什么区别。以前也可以随便写信。可以写封信给北京中共中央胡锦涛收,或者是北京国务院温家宝收,没有禁止。文革时候都可以直接给毛泽东四人帮写信。问题是这些信能不能到得了毛泽东手里。所以,这是一个空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
谢选骏进一步表示,“直通中南海”平台不一定得到了胡锦涛和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授权,其实际效用值得怀疑:
“《人民日报》和中国共产党的网站只是两个网站,它们没有出示授权证明。(如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授权它这么做,或者胡锦涛授权它这么做,或者温家宝授权它这么做,发一个通告出来,也可以说明一点什么。可是现在,根本没有一张纸的授权证明,对新闻媒体的这种网站行为,中央是可以翻脸不认账的。”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既是一句旨在给公民言论自由设限的“禁言令”,也是一句语焉不详的废话。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8、浙大学报编辑爆料某学术期刊发现严重抄袭问题】
2010-09-17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投书英国《自然》杂志称,“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张月红此番爆料引发有关中国学术道德和学术成果考核制度等重大问题的热议。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张月红投书英国《自然》杂志一事曝光后,有人赞扬她“勇气可嘉、直面中国学术界的现实困境”,但中国“科学网”上已有20多篇学者的博客和几百条网友评论对她表示不满。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张月红投书英国《自然》杂志一事,学术界自有公论,但有一点似乎无可否认:中国学术界存在抄袭问题,可能还比较严重。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抄袭戕害了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广泛的破坏性。他说,要克服抄袭问题,学人必须首先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
“一切照抄,首先是破坏一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因为确实影响中国社会的创新能力了,所以中国人不重视创造力和这个有关系。共产党中国连统治自己的意识形态都是山寨来的马列主义,太缺乏创造力了嘛。这个盗版危害性很严重,它破坏社会的创新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社会中就只有进一步国际化,根据国际上的标准来,不要自己搞一套说这是我的标准。不要以为在国际上算是盗版,到你这儿就不算盗版了。这样不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谢选骏从政治制度和产权观念等角度分析了抄袭现象的根源:
“缺乏创造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行领导内行的这个制度造成的。由于各个学术单位、大学基本上都是外行在领导内行。党委书记一般都是外行。他不太懂业务。校长和行政官员、最高行政官员也不是学术上最顶尖的。这么一来就是人事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很多发表论文的刊物,也是看关系远近来发表的。他不是看学术的质量来发表,这是一个最近的原因。比较远的原因就是跟中国在这方面不够现代化有关系。因为在古代它不是很讲究这个版权和专利权的,私有观念没有那么发达嘛。一个话叫做‘千古文章一大抄’。它是允许做一些抄袭的。但现在在西方私有观念发展得比较深入了,所以它禁止这种行为。它认为这种抄袭行为会破坏社会的技术中心和学术中心的,所以它加以禁止,用法律加以禁止。在美国、在国际上,禁止抄袭法律上有规定。碰到这个线就是犯法了,人家就可以告你。但在中国没有这种制度,观念也不深入人心。有人说耐克鞋的勾形标志就值几百万美元。就这么一个勾形设计。在中国,好像会说“你打个勾有什么了不起呀,我也会打。”别人发明出来以后,他就说风凉话了,我也会。你这个书,你这个思想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是啊,人家说出来了以后,发明了以后,你也会,你是剽窃!”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不约而同地指出,外行领导内行现象违背了学术科研的客观规律,八股文的写作传统削弱了中国人的求新意识:“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还是有些外行领导内行的这种现象。科学我们应该让它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去发展。创新也不是你成天放在嘴巴上你就创新得出来的。这个东西不能搞大跃进。你像美国人从来不在嘴巴上面大叫大喊,他不是创造了很多出来了吗?创新要做出来的,不是叫出来的。也不是由很多行政官员为了政绩他就成天在那儿(喊)创新创新。你这么越创越麻烦了。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就跟大跃进一样,你上面拼命拼命叫,我们要怎么样,下面就虚报产量上来了。大段大段地剽窃原作者的观点。原作者的观点他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观点。但是我就全部把它照搬过来放到我的论文里面,那么就算是我的观点,或者是我的发明、我的创造。古时候因为没有这个规定,也没有抄袭这个概念。八股文你弄过来,我弄过去,相同的无所谓。古时候也没有什么法律职责,也没有什么社会制度,也没有这种学术制度。所以就无所谓。毛主席是因为没人敢讲他,他抄很多唐诗,比如说‘雄鸡一唱天下白’人家唐诗里面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把两个字倒一下序就变成自己的了。但谁敢说他呢?”
中国当下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建设创新型社会。谢家叶表示,这口号是好的,但是片面要求创新、以能否在一流刊物发表文章作为衡量学术成果的最高标准,有时失之偏颇:“片面地要求出文章。片面地要求创新作为考核成绩,你一定要在一流杂志上面要发表多少文章、二流杂志上面要发表多少文章,但是有时候可能在这段时间没有学术成绩了,但不代表你下一个时段里就没有学术成绩了。有时候也不能完全以这个来定标准。想到这个情况也联想到在《科学》杂志上不久前发表的另外一个文章。清华的施一公和北大饶毅教授,两位都是很有名的教授,一个是清华生命科学院的院长;一个是北大生命科学院的院长。他们也发表了文章批评中国的科研制度,也讲到了片面地要求创新。然后在科学资金的资源分配上面也存在着问题。有很多人可能成天做不下去,因为他必须要跑来跑去去拉钱。”
据报道,美国科学院院士萨佩在给张月红的电子邮件中表示,“目前的争议对中国科学的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他呼吁中国关注学术腐败问题。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99、中国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
2010-09-28
28号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纪念日。在这天到来之际,首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拉开帷幕。这是海峡两岸文化界人士共同祭祀孔子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为期十天的首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的主题是:“国学圣地,德化天下,人文北京,和谐世界。” 文化节的内容包括国学论坛、祭祀、发放论语读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等。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再发表示,在温习儒家思想的时候,要防止寻章摘句的作风,要将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研究。郑教授表示,孔孟之道铸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品格:
“这个东西它是有机体,思想体系让我简短化,我只能说从上古至少要从西周初年算起,一直就流传在我们身体里头的东西,存在于很多很多人的心中。为什么它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呢?因为儒家的思想不是孔子自己创造的。儒家的思想是孔子用中国传统的那个生活习惯、想法做基本把它理论化。孔子这一套东西仍然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成分,这个东西无法磨灭。你要改造中国人我想不可能。”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国纪念孔子的活动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旅美学者谢选骏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提到一个月前北京民间的一个纪念活动:
“在一个月以前,8月28号,北京出现了一个叫做‘第三中国制宪会议’这么一个活动。它们就宣布今年是第三中国的元年。‘第三中国’他们宣布是继承孔子精神的。因为孔子是在1949年的时候正好是孔子诞生2500周年,那一年孔孟之道遭到彻底的灭绝的开始。那么在去年等于是1949年又过了一个甲子,孔孟之道又复活了。他们是这么说。第一中国是中华民国三民主义;第二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主义;第三中国就是从现在开始的要复兴这个本土思想、孔孟之道。”
这位学者说,对孔子的尊奉,对儒学的重视,是中国人本土意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人自信的失而复得:
“儒家思想也好、孔孟之道也好或者叫中国的本土思想也好,这个思想现在中国正在取得一个历史性复活的地位。什么叫历史性复活呢?现在几乎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了。在辛亥革命以后基本上中国本土思想的一个正统不仅是儒家思想,包括其他的庄子、墨子这些全都被排斥了。现在到了一个时候了。100年过去,中国人又转向中国本土思想,想去寻求精神的动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孔孟之道它在中国的复兴就意味着中国民族这个自我意识的一个觉醒。现在中国慢慢在技术层面上有点赶上西方了,虽然还差一大截,但已经基本上入了门了可以说。它现在要找回失去的民族自信,这个时候当然要把它的本土思想重新抓过来。”
两天前,由北师大教授、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起的儒耶对话论坛在尼山举行。与会学者认为,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对话也就是中国与西方的对话,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谢选骏表示,这一对话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文明的复活:“40年以前,1970年的时候,儒耶全是被打倒了在中国。现在两个竟然能在中国主持一个主流论坛的对话,这个岂不是文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复活了吗?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应该支持这个活动。”
谢选骏认为,儒学是人本学说,以圣贤为圭臬,容易导致人治;基督教是神本主义,重视人与神的约定,敬畏天地间的秩序,更容易导致法治。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0、评论界谈电视连续剧作为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媒介之一】
2010-10-12
香港《亚洲周刊》题为《电视剧发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文章说,中国国产电视剧节节升高的收视率,正承载着文化软实力风向标的职能。有批评界人士表示,文化软实力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影视作品只是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媒介之一。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亚洲周刊》的文章说,“电视剧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切入点”。这个判断是否基于实地调查暂不去说它,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的确有一定市场,至少许多海外华人喜欢收看中国电视剧—这是没有问题的。
华人文艺批评家董鼎山表示,电视剧是很重要的文化媒介, 但是反应中国历史题材和传统文化的电视剧不像香港导演吴宇森的武侠片那样容易为普通西方观众所接受:
“美国人的口味跟中国人的口味不一样。中国古代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的话,你至少要做到像香港姜武武的导演在美国很吃香,他老是导演武侠片,正正规规的用历史性的电视剧跟政治没有关系。主要是表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我想拍出来后卖不出来。哪个电视要出钱要他这个。因为美国人的口味跟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口味是完全不一样。他们所要看的是很轻快的,不是很轻快的就是所谓很恐怖的东西。你真真实实的好像讲学一样的东西绝对弄不通的。弄一个剧本完全是里头情结很复杂的,能够适合外国人口味的那就不是中国古代文化了。”
旅美学者、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影视作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他认为,意识形态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电影、戏剧只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软实力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软实力首先我觉得是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这才是它真正的软实力的所在。比如说美国它国力的一个很大的来源就是它的软实力,就是它的建国纲领、宪法框架、以及它的基本理念比如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就是同等。所以,任何人不应该骑在任何人的头上这些基本的概念,还要尊重法律,保护人权。这都已经成为普世价值。本来是少数几个国家,本来法国的卢梭他们几个,英国一些哲学家提出的,法国也有一些个别人提出的一些理念。然后第一个实现的是在美国。当然英国也是有宪政的,但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普遍原则来推行。在法国革命的时候就把它也当做一个原则。现在就把它当成一个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这种就是软实力的源泉。然后这个软实力从其它方面辐射下去就变成了体现各种文化的表现形式,电影、电视、那还有网络呢。一个国家的提升软实力怎么能封锁网络?自己把自己的脖子给恰住了,怎么就有软实力呢?”
中国不少人提倡中西文化对话,将文化对话作为表现软实力的一个平台。谢选骏说,中西文化对话很有必要,但是这种对话应当是深层次的,而不是浮泛的、咬文嚼字的:
“中国要跟西方进行对话,当然要是深层次的对话,而不是在那儿咬文嚼字的对话了。不是说对话换几首诗读读,那个东西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对话的意思。当然就文化深层的一些价值概念,一些思想模式进行交流。很多西方文化的民主概念为什么传入中国另一国语言翻译还能叫响呢?这说明它不只是一个语言翻译的问题,后面有东西的。”
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基础。谢选骏认为,儒家文化有与西方文化共通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区别:
“儒家与西方相同的地方如仁政、民本思想、要照顾老百姓这些就不去说了。说一些跟西方不一样的东西,儒家的文化基本上属于一种精英主义的,它强调把社会变成有君子风范的一个社会。这点还是跟西方的主流文化不一样的。现在西方主流文化是强调所有的人是向下看齐的。所以文化就越来越大众化。儒家强调是向上看齐的,下层人要学习上层人的。所以这基本是不一样的。”
但是,谢选骏说,儒家文化是精英主义的,共产主义也是精英主义的,但儒家文化不同于共产主义文化:儒家文化是建设性的,共产主义则是破坏性的:
“儒家跟共产党那个先锋队制度又不一样的。先锋队也是一种精英主义,就是说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儒家强调以文化为本位的。少数人学习了文化以后,用高级文化来影响多数人,是这么一种精英主义的。所以它这是有文化的精英主义,文明的精英。共产主义是属于无文化的,反文化的精英主义,谁反文化反得凶,谁就是精英,野蛮的精英。”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1、湖南新晃斥巨资重建夜郎国】
2010-10-19
湖南新晃县将斥资50亿元,以重建夜郎古国,舆论界对此举褒贬不一。有人建议:项目的立项,一定要走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含有嘲笑夜郎国局促渺小的意味。但《史记》却说过:“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由此可见,夜郎国作为一个部族联盟,也许并不那么小得可怜。不过,关于夜郎国的所在地,历来是有争议的,当事方主要有湖南、贵州等省。司马迁既然说“西南夷”,那么贵州省争抢夜郎国版图的底气好像要比湖南更足一些。但是根据史书记载,湖南新晃在唐宋时代确实设过夜郎县。但是这个问题最好留给考古学家们去解决。我们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湖南斥资重建夜郎国的问题。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夜郎国的版图,是一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它既然是一个国,而且是自大的一个夜郎古国,总还是有一些版图的,很可能在贵州,也在湖南有遗迹。古代所谓文明,所谓国家,它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说有一个边界非常清楚的划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是不是?它这种文明是扩散的、蔓延的。部落迁移也是漂泊不定的。所以说在考证出一种所谓文化,它的遗迹陶器、石器、生活用具、使用古锹,等等。它墓葬总是一个分布区的,这个分布区还是交错的,往往一个地区既有这种文化的,也有另外一种文化的。在湖南它找出一些证据来,他说在湖南也未尝不可,那个说在贵州也未尝不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要圈地,划分势力范围,考古学已经变成为附属工具,沦为不重要的东西了。现在好多地方都在整修名人故里,有的说大禹在山西,有的说是在浙江。还有骆宾王这些人也被拿出来争故里——关键是为了抢钱、霸占旅游资源。考古学只是他们运用的一个工具罢了。”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朱永德表示,湖南要重建夜郎国,应当与贵州商量,最好征得贵州同意:“假如真的贵州有夜郎国更多证据的话,那你自己围了要做旅游业要争得贵州的同意才好,不得到贵州的同意,我不大赞成家里自己人打架。”
学者谢选骏表示,要警惕有人借重建夜郎国之名,行圈地和中饱私囊之实:“这个事情为什么该搞?先问问有什么好处?主要是说搞了之后,这些贫困县它才能脱贫,而且这些从事的官员才能大捞一笔的钱。过去有句老话叫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阀混战,争夺地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换了一种情况叫做:工程一上,黄金万两。只要开工就能赚钱。开工后那些工头也好、各级政府也好、承包商也好,大家都能中饱私囊,你想50亿,他是通过什么东西算出来的?这个工程要建成50亿的、40亿的、还是30亿的,根本也没有人知道的,完全是黑箱作业。投标也不是公开的,全都是自己分掉了。所以这个是利之所在,趋之若鹜,根本是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再加上中国现在是一党专制,党委说了算,只要上级党委一拍脑袋同意就好了。你说它合理不合理?从旁观者的角度,绝不合理。但对党委来说,这是最合理的方案。你说对社会而言呢?那社会本来就是党委控制的。说它合理他就合理了,反正也不准老百姓发言,大家都没有权力。”
记者:“它建夜郎古国最大的困难就是夜郎古国是什么样子?这里的文化有哪些特点?”
谢选骏:“它根本不是为了样子。不是为了还原也不是为了考古,它就是为了圈地,为了做工程,这样他们又可以拆迁了,把所有“考古论证”出来的“古国地盘”上的那些老百姓全都赶走。然后他们一拍板这个地盘的价格就可能翻了100倍。”
朱永德教授表示,通过重建夜郎国来发展旅游业,将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就业问题:“以发展来说,任何地方、任何地区要发展它这个地方,把湖南介绍给世界,不管你怎么样你要做很多旅游广告传播全世界。这个原则上它没有什么不好。他假如说要投资50亿在那里要兴建很多东西,它是需要兴建旅馆、饭馆它总要兴建,有没有人吃是另外一回事。那么,也可能把当地搞得热闹一点,同时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解决一些工作问题。”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湖南新晃的夜郎国重建工程占地三十平方公里,有四大景观、二十个主题景区。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2、旅英华裔作家马建获雅典文学奖】
2010-11-03
旅英华裔作家马建的长篇小说《北京植物人》获得今年颁发的雅典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项文学奖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作家。这部小说呈现的是作者1989年在北京天安门民主运动以及六四屠杀的记忆。下面请听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雅典文学奖”去年因为希腊受到金融风暴重创而没有颁奖,今年10月20号,希腊德卡塔文学杂志公布了2009年的“雅典文学奖” 的获奖名单。希腊的“雅典文学奖”平常每年颁布一次,设希腊语和英语小说两项奖。这次有7位希腊作者获奖,而旅英华裔专家马建超越八位世界各地的入围外语作家,最终获奖,使他成为第一位摘得雅典文学奖外国小说奖的华裔作家。
马建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北京植物人》呈现的是关于他二十多年前在天安门广场的一段记忆,这记忆躲在思想深处,无法磨灭,唯有呈现在小说之中。马建说:“越是中国政府努力地消灭历史,我越感到写作竟是如此重要,通过文学,来记住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悲欢离合和失败的英雄,以及在大屠杀中被杀死和受到伤害的以及失踪和被忘记的同胞们。我们必须让掩盖天安门事件的官僚们成为众人瞩目的盗贼。”
旅居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学批评家谢选骏表示,《北京植物人》是马建的一部描写六四天安门事件的长篇小说,现有近三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中文横排版则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亮出你的舌苔空空荡荡》跟《北京植物人》可以说主题很不一样,前面那个可以说完全是非政治性的。而《北京植物人》这部小说完全是政治性的。这两个风格应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如此不一样,一方面说明了马建个人的一个变化,转向政治性了;第二方面说明了获奖事件的政治性因素很强。”
马建在获讲演说中也呼吁要尊重文学和历史,他说:“唯有小说可以让死去的记忆复活。植物人戴伟由绝望地生存着,到成为唯一保存了思想记忆的人的过程,是我试图为天安门事件的亡灵们谱写的一首挽歌。因为我相信悲剧总是希望的开始。没有历史,我们就无法知道未来。同样,失去记忆也将失去情感。掌握了历史和记忆才能使自我不被极权政府消灭。”
谢选骏认为,马建的这部长篇小说得奖和其主题很有关系,“他主要获奖的原因不是他的文学和语言的表达方面,而是他的这个主题。我个人把它称为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后续效应。”
旅居瑞典的中国文学评论家陈迈平认为,马建在1987年在中国大陆发表小说《亮出你的舌苔空空荡荡》,但遭到官方的批判和查封。
“马建的作品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语言风格也是很有特色的。语言不俗气,不是一般人说话那种平铺直叙,他有他自己独特的带着讽刺、幽默的叙述。叙述事情但是其中很有幽默感。”
文学评论家陈迈平表示,马建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流亡英国,1989年 创作长篇小说 《思惑》、《怨碑》, 1990年 创作长篇小说 《拉面者》,1992年 创作长篇小说 《九条叉路》, 1999年 创作长篇小说 《红尘》。陈先生说,马建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他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篇小说在《人民文学》登叫做《亮出你的舌苔空空荡荡》,这篇小说据说引起了西藏某些人的抗议,引起了所谓民族的这种情绪。于是《人民文学》还受到批判。主编刘心武好像甚至被停职吧。这是很大的事儿啊,小说的题目就能看出来了。《亮出你的舌苔空空荡荡》,这典型的马建的语言,这种有点愤世嫉俗的对社会都是冷嘲热讽的那种姿态。”
马建的许多作品在中国大陆是禁书,包括这次获奖的长篇小说《北京植物人》,但马建相信政治权力总是短命的,而文学艺术的生命是将延绵不断,永不会被消灭的。马建的这部小说也曾获得英国的2009年“言论自由奖”。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03、新浪公司宣布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
2010-11-17
新浪公司16号声称,将与五家顶级投资机构联手,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一期投资规模为2亿元。 这将是中国首支用于微博应用开发的基金。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新浪公司是在日前它主办的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上述消息的,但没有说明两亿元的投资具体用在哪些方面。
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对于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微博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他们的表达自由,而这并不需要什么投资开发:
“微博这个东西根本不需要官方投入资金去开发的,你只要把网络铺设好了,然后不要有网络审查,微博自己就生长起来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开发基金。”
谢选骏说,投资开发微博,目的是为了控制微博:“因为微博现在对专制威胁太大,经常成为社会运动的一个导火线或者说成为社会运动的一个平台。在那上面联络鼓动大家说我们去哪儿抗议,然后就去了一帮人。所以当局它要通过这个开发来控制局面。”
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则表示,控制微博是出于维稳的需要:“我想它是为了维稳需要,而且它现在好像都是事先防卫,就是防患于未然。什么事情就是在没有出现之前,它认为就应该插手这件事情。别到时候让它成为不可控制。它再想控制,它就可能得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钱。它事先把这个事情控制在它掌握之中了,那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也就说不会出现让它失控的这种现象。中国好像还没有独立于政府的这样的民间组织。就是脱离共产党领导的这种状况。微博的话也是这种情况。共产党必须得进入这里面。它对这里面的事情它不掌握它也应该了解。”
刘念春认为中国政府能够达到其控制微博的目的:“实际上共产党它一党专政的这种情况之下,它企图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它实际上也已经做到了。它就是控制中国的方方面面。这个微博只不过是它控制一方面,实际上它投资的钱还不算多。它如果一旦需要的话,它认为必须这么做的,它就会发出更多的物力来阻挡控制这方面的事情。”
谢选骏也认为中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控制微博的目的:“90%的成功,你说中国广大网民想冲破控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中国广大网民是不想冲破控制的,只有少数网民想冲破控制。中国大部分老百姓是不去争取民主自由的,他们都不知道“选票就是钞票”的道理,所以中国还没有民主自由。只有少部分人在那里要民主、要自由,所以他们也就老是受到镇压了。如果广大人民,广大网民真的那么想要自由的话,自由第二天就实现了。”
新浪网说,与新浪联手开发微博的是一些“顶级投资机构”,并称新浪与MSN、优酷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微博开放平台的成功案例”。
对此,谢选骏说,与新浪联手的显然是一些官僚资本,而MSN等互联网公司也基本上都是听官员的:“这些都是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配合政府运作了。政府让它删什么就删什么。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在中国不可能不听‘政府’的。什么叫‘听政府’的?看看雅虎公司,就听‘中国政府’的号令。只有一个谷歌是半听半不听的。MSN就是微软的那个公司,也是跟中共合作得很密切的。MSN是最乖的,比雅虎还乖。最不乖的就是谷歌了。那谷歌也基本上服从中国政府了。只是说有的地方稍微有点顶牛,它是想表明一下自己的独立性嘛。给自己立个牌坊,以便在西方社会赚大钱。”
新浪网报道说,新浪微博拥有5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2500多万条微博内容。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4、梵蒂冈警告北京不要强迫天主教主教参加郭金才的主教祝圣仪式】
2010-11-18
梵蒂冈星期四发表声明说,假如北京强迫一些忠于梵蒂冈的天主教主教参加未经梵蒂冈认可的郭金才神父的主教祝圣仪式,那将是非法的,是对宗教自由和良知自由的严重侵犯。
据“天主教在线”、路透社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任命郭金才神父为天主教主教没有得到教宗的批准,梵蒂冈认为郭金才被授任主教是“非法的”,将损害中国和梵蒂冈的建设性关系。
北京与梵蒂冈的关系一直不算好,关键在于,如学者谢选骏所说,中国政府不是一个民主政府:
“梵蒂冈的宗教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因为它是一个国家,政教合一的国家;同时它又是一个宗教组织,所以这个问题就很复杂。如果当中国是个自由国家的时候,比方说民国时代,或者是在台湾、香港这些相对自由一点的地区,梵蒂冈的教权就是得到保障的了,就是说它可以任命主教,可以管理在这些地区的重要的宗教事务。但中国大陆是极权政治,它不许梵蒂冈插手中国大陆天主教的内部事务——因为,共产党中国的所谓人民政府,自己要来代替梵蒂冈执行宗教权力。无神论者要管制宗教!这样一来,在中国大陆,梵蒂冈政权和中共政权就会有冲突了。而中共政权特别诡异的地方就是,他这个无神论政权,却要去执掌宗教权力,所以这里面肯定会生出很多是非来。梵蒂冈不仅跟中共政权弄不好,跟满清政府也弄不好,因为这两个都是极权政府,他们不允许梵蒂冈在中国境内活动。像民国时期就比较松动,台湾香港这些地方也给梵蒂冈也自由,如果将来中国民主化以后,不知道这个梵蒂冈的问题怎么解决。”
龚品梅枢机主教基金会主席龚民权说,北京强迫天主教神职人员参加郭金才的祝圣仪式是“绝对不应该的”,是违反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精神的:
“我看见新闻报道上给他们的前辈,逼着主教去参加他们圣主教的典礼。这个不是请他们去,是强制他们去,威吓他们,他们这个说不出来的,不对的。中国不应该这样做,绝对不应该这样做。他们不能一方面说我们有宗教自由,但是他们知道天主教的教义,所有的主教一定要归于教宗批准才可以做正规的主教。绝对不应该的,这个是没有遵守他们自己的法律说是要宗教自由,而且他们也不能逼主教去参加这个主教的典礼。”
龚民权表示,郭金才和中国政府都有错:“不但政府不对,而且这个人也不对。假如这个人是真正的天主教,他应该不接受这个主教的指挥,这个事情是他自己要接受这个主教的指挥,所以他自己也自相矛盾嘛,两方面都不对。”
在被问到如何评估中国总体的宗教自由状况的时候,学者谢选骏表示:
“中国的宗教自由比文革时期或者甚至比文革之前的17年所谓黑线专政的时期要宽松很多,自由度要大很多。但是这种自由是没有法律保证的,随时可以取消的,它是一种“施舍的自由”——由一个专制政府来决定宽容一点还是紧缩一点,如果给你放宽一点尺度,这种自由也是表面的,不是实质性的,实质性的自由是必须有法律保障的,是无法“收放自如”的自由。比方说你在街上有行走的自由,你这个自由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这才叫自由。但如果只是说它今天允许你,明天就可能取消了,不让你走,那实际上你是没有自由,只是放风,并不叫自由,叫放风。”
据报道,郭金才神父的祝圣仪式定于星期六在承德举行。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5、北岛被《钟山》推举为当代中国十大诗人之首】
2010-11-23
江苏文学刊物《钟山》最近评选出当代中国十大诗人,北岛居其首位。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香港《明报》 报道,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的北岛,被评审团一致推举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之首。
旅美学者、批评家谢选骏说,北岛能被官方文学杂志推举为十大诗人之首,表明他在政治上是一个“灰色的人”、“边缘人”:
“北岛这个人他在89年前后,他还是有一度跟反对派人士走得比较近。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个边缘人,还是一个朦胧人。所以,他后来就游走在体制内,所以他可以去香港教书。现在又被官方定为十个诗人之一。这就是官方的一种评价了。说明他在政治上是个灰色的人,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人。可以被两边接受的。所以他应该是所谓‘智商很高’的一个人。”
北岛写过一些朦胧诗。朦胧诗在中国诗歌传统和当代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土壤。中国文人认为“水中月、镜中花”的意象很美,这种美其实就是一种朦胧美。从《诗经》到白话诗,许多最隽永的诗篇不妨说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朦胧意味。
谢选骏认为,是中国文革后的政治氛围催生了朦胧诗:“朦胧诗是1970年代末期兴起的。也跟当时的新启蒙思潮联系在一起了,跟伤痕文学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不能直接的控诉。所以就采取了一种朦胧的表达方式。”
老作家董鼎山说,他喜欢朦胧诗:“朦胧诗挺好的。朦胧诗就颇有诗意嘛。我觉得写诗跟写文章不同。朦胧诗,朦朦胧胧的,用字用得好就可以做一个诗。
董老先生所说的“写诗跟写文章不同”,意思是诗歌不能太直白。他所说的“用字用得好”,就相当于英国18世纪大作家斯威夫特论文体的时候所说的:好的诗文要把“适当的字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杭州作家昝爱宗表示 ,北岛在国内文坛颇有影响力:“他的书在国内出版社也可以出版的。上海的《收获》杂志有专栏、北京的《财经》杂志有专栏。基本上北岛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挺大的。北岛、顾城、还有已经去世的海子这些都是80年代如日中天的诗人。但现在他们写得诗都写得很少了。到目前为止,一直在文坛上时常有名声就是北岛了,别的人都不大写了。”
这位作家说,这次评选出的十大诗人,大都成名于八十年代;当下市场经济主导的中国社会一时很难产生朦胧诗:“因为这朦胧诗代表着80年代诗歌的一种流派嘛。当时80年代的人是有理想情怀的。现在的市场经济又是这么浮躁,我想也不会朦胧起来的。因为朦胧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没有了。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朦胧诗,九十年代就变成饿死诗人,诗人一死,作家也都是吹鼓手了。”
《钟山》杂志所评选出的当代中国十大诗人除北岛外,还有西川、于坚、翟永明、昌耀、海子、欧阳江河、杨炼、王小妮、多多。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6、中国三种小学语文教材遭到民间研究者的批评】
2010-12-01
一个名叫“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民间研究团体对当下中国使用较广的三种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提出了尖锐批评。下面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由全国各地30多名语文老师组成,其中郭初阳老师曾获“全国语文公开课第一名”。
这些语文老师对当下最流行的三种语文教材提出了不少尖锐批评,甚至说这些教材“有毒”。他们的批评之一是“经典的缺失”。
作家董鼎山表示,许多经典都在古文里,而古文是应当在中小学阶段教好学好的。董老先生说,他自己常后悔小时候在古文上下的功夫不够。
“至于说到古文,甚至到现在我还在懊悔,我古文没有好好念,到了现在我还在懊恼。”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对当下语文教材的另一个批评是“儿童视角的缺失”、“重在说教”。
董鼎山表示,对小学生要引导,但不可说教。
“怎么可以说教呢?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发展,你就是要引导。”
旅美学者谢选骏在谈到他对当下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印象的时候说,与改革开放前的语文教材不同的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政治思想上更 “向传统文明靠拢”,革命性少多了。
“共产党觉得自己统治了60年了。它应该向执政者而不是向革命者的方向转化。这样它必然在教材上,尤其小学教材上做出一些调整,这个调整更向传统的文明靠拢。着重于社会的建设性而不是颠覆性。”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相关批评引起了有关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孰轻孰重问题的讨论。
谢选骏说,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他提出,鉴于中国要与西方接轨,可以考虑在语文教材中适当引进基督教圣经的内容。
“我首先主张中国应该把《圣经》的内容引入中国的小学教材。中国现在要走向世界、要登上世界舞台、要融入国际社会,甚至于想领导国际社会。它应该对基督教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好更平顺地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各国进行交流。应该适当地吸收一些圣经的内容进入小学教材,让小学生们从小就熟悉人类文明的这一块儿领域。”
记者:“《圣经》的中文译本有很多版本,这些译本语言质量怎么样?”
谢选骏:“《圣经》的版本英文的可能有几百种版本,中文的也有几十种版本。版本很多的。所以,选一些文字上还比较适合现代人需要的《圣经》译本,应该是不困难的,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眼光?”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一位成员表示,应该“集合时代最顶尖的学者参与教材的编纂”。
董鼎山则表示,这些最顶尖的学者应当同时是教育家。谢选骏则说,让顶尖学者主编语文教材在当下中国很难做到。
“在中国的现实中,它不是专家治国。它是党治国、党领导一切。并且这教材一定是通过国家教委根据巩固共产党专政的需要颁布下来的。在中国一党专政的问题解决之前,专家治国的方法来编写小学教材是不大现实的一个事情。”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对三种语文教材的批评还有: 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快乐;一些课文篡改经典、内容失实,等等。对于他们的批评,网上有赞成的,也有说他们“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07、深圳成立全国首个网络派出所】
2011-01-12
中国首家网络派出所日前在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成立。中国媒体报道说,这家网络派出所将致力于打击日益泛滥的“非接触性犯罪”,即:利用通讯工具或网络终端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公司财务的诈骗犯罪行为。请听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三的报道说,近年来,随着市民“触网”频率越来越高,以网络为渠道的犯罪呈现高发态势。深圳福田警方日前宣布成立的网络派出所恰恰就是为了打击日益泛滥的非接触性犯罪。深圳 “网警”已走入现实,24小时接受市民报警。
报道说,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或网络终端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的非接触性新型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从去年开始, 全国掀起了严打严防网络犯罪的高潮。各地公安机关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一方面加强针对预防新型犯罪的宣传,一方面强化对非接触性犯罪的打击力度,跨区域抓获了一大批涉案嫌疑人。
美国纽约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谢选骏先生就深圳成立网络派出所表示,基于网络犯罪活动确实存在这个现实,成立这么一个网络警察所也许有必要,但就怕他们把监控打击范围延伸到打压控制网上自由发表和交流信息、言论以及思想等活动上:
“这种办法从原则上说是可取的。因为既然有了网络空间当然应该有网络上的秩序加以管制,加以规范。但问题怎么样把网络监控和人权保护把它结合起来?中国的执政者需要认真考虑。对政治犯的镇压对一个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谢选骏还指出,中国要想成为国际上一流国家,就必须允许自由信息、言论和思想的存在:“中国发展成第一流的国家是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对它的公民提供思想自由和研究自由的这种保护的话,那它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一流国家的。给老百姓很大的精神的发展空间,这个社会和它的文明才可以持续发展。进行思想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就会被封顶,反而就不可能有很杰出的、很妙的东西产生出来,那社会就停滞了。”
新华网报道援引深圳福田公安分局局长乔智的介绍说,和传统的犯罪形式不同,网络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往往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来实现犯罪目的。这种犯罪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 犯罪对象涉及面广, 打击难度大, 破案技术性要求非常高。他说,新成立的网络派出所将承担起所有非接触性犯罪的线索搜集,并直接参与案件的侦办。
有公安民警称,如果说网警的功能更多侧重在网络监控和案件侦办的技术支持,此次新成立的网络派出所,将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实体店”,打击网络犯罪将有明确的主体和程序。旅美中国网络问题分析人士李洪宽则认为,网络上的或现实中的犯罪都是犯罪,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根本没有必要专门另外设立一个所谓的“网络派出所”:
“我的总体感觉深圳搞这个网络派出所可能就是一种炒作行为。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网上犯罪,这个说法在法律上是非常弱的。网上犯罪必须得通过社会的其他环节,比如把钱寄过去,把货物寄过来。或者寄一个假的,必须和社会的真实的人和人的交往集合起来才能构成犯罪。网上的信息交流你非要把它说成是犯罪,这个没有道理。你可以把它说成是整体犯罪当中的网上通讯这一部分。如果最后证明了是构成犯罪的话,但是这个实际上也很弱。所以,美国并没有这种炒作方法,美国传统的司法系统就够了,所有的商业行动都得或多、或少通过某种大众传播媒介,比如说报纸,那你能够说成立一个报纸派出所?没有道理。”
和普通的基层派出所一样,网络派出所24小时接受市民上门报警。报道说,深圳网络派出所刚成立,就已经有一位姓张的女士前来报警,说她先后三次被骗取金钱980元。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08、中国“新拆迁条例”草案废除行政强拆】
2011-01-20
中国国务院通过新的房屋拆迁条例草案,废除行政强拆。
官方新华网报道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条例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条例草案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被征收人除给予补偿外,还要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就房屋征收的范围,草案规定征收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要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条例草案明确,政府是房屋征收与补偿的主体。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美国民间机构“劳改基金会”的华盛顿分部主任杨莉黎先生就中国的 “新拆迁条例”草案表示:“这个草案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关于拆迁的最终的裁决权还有拆迁房屋的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多多少少是有一点进步的。比如说旧的条例,也就是2001年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里关于强制拆迁的最终裁决权是由房屋管理部门决定是不是可以强制拆迁。而现在被拆迁一方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诉诸于法律,最后由法院来裁决。多多少少体现出要尊重法律的姿态。当然我们知道中国的这种情况,法院不也是共产党管嘛。说到最后是不是能够使拆迁真正纳入到法制的轨道?”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因为集体土地征收是由《土地管理法》调整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规定作出修改,由国务院尽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政府现在出台这项“新拆迁条例”草案不仅是为了缓解强拆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是为了遏制房地产开发的泛滥,防止通货膨胀恶化:
“这和控制房价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现在中国经济过热,而且通货膨胀很厉害,同时资产泡沫比较严重。房价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的人均收入才是美国的1/10左右。在这个大前提下需要控制房价、控制泡沫化。所以就出台这个新的管理办法,这样也可以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际上该拆的都拆得差不多了。”
中国各地近年来暴力拆迁引发的警民冲突事件愈演愈烈。据中国媒体报道,去年11月底,上海闵行区一女户主,不肯在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拆迁协议签字遭强拆,女户主用燃烧瓶抵抗暴力拆迁;同月,四川成都市一妇女为抗议强制拆迁而自焚死亡。2009年12月,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镇北坞村一位被拆迁户自焚抗议,但他的房子还是被拆除。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09、北京相声剧场开始推出节日相声专场】
2011-01-28
北京相声剧场开始推出节日相声专场,以振兴中国的传统相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北京各相声剧场从本周开始陆续推出相声“封箱演出”专场。“封箱”是过去对戏班的俗称,相声界的“封箱演出”近几年随着相声艺术的逐渐复苏而重现江湖。《北京日报》报道说,从2003年周末相声俱乐部初现江湖,到2005年郭德纲的德云社“一夜成名”,北京的相声剧场越来越多,2009年达到30多家,但至今还活跃的仅有10家。剧场相声主要说的是传统段子,观众让电视相声搞坏的胃口又重新被吊了起来。但与此同时,传统相声也遭遇越来越多的“暗算”和危机。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传统相声的衰败和电视小品的兴起有关,“相声艺术可能被这些小品给取代了,这是一个原因,因为是小品,比方说赵本山演的那种小品。实际上就是一种相声,但是他是有动作的相声,所以它在影视的时代它比较容易得到传播。过去在无线电时代或者说书的那个时代,在无线电以前的那个时代,相声比较受欢迎,因为它是不需要什么演出的场地,站在那儿两个人就可以说。给人一种虚拟戏剧的感觉,可以用口头讲述来对观众提供一种虚拟的戏场的感觉。”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认为,相声是一门讽刺艺术,但目前中国的文化氛围,以及官方对相声作品的审查不利于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相声的讽刺性不够。本来是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百花争鸣、百花齐放,那个时候比较多元。因为邓小平当时刚刚上台的时候,他还没有控制舆论,所以,各种相声艺术蓬勃出现。但是,经过近30年来的新闻管制、宣传管制和对内容的审查。所以讽刺相声艺术作为一个讽刺艺术它就很快地被扼杀了它的创造性。”
昝爱宗说,活跃在北京和上海一些小剧场的相声晚会现在仍然有一些观众。
“如果一个相声没有讽刺性,对实际、对政治、对领导人的讽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内容那个相声肯定是没有市场,也没有人看下去的。在中国历史上来看,只要是一个乱世就肯定是文化艺术比较复兴的。如果是一个专制的一个稳定时代,那文化艺术就比较平庸。相声目前也是一个没落的艺术吧。”
报道说,目前中国社会对传统的相声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传统相声的本色就是俗,受不了俗的就别来听。也有人认为,相声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庸俗和低俗。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10、中国将制定规划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2011-01-28
中国工信部官员表示,今年将制定重要规划引导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27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快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飞机,以及探月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他说,工信部在2011年将就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科学、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美联社的相关报道说,朱宏任没有透露中国政府为这些新兴产业提供支持的细节。但中国政府为国内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新兴行业提供补贴,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倾斜政策,导致其他国家的抱怨,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的行为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美国去年12月就中国为国内风能和太阳能公司提供补贴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诉讼。但朱宏任表示,中国发展新兴行业与自由贸易规则并不冲突。
美国印地安那州博尔大学教授郑竹园就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表示:“因为中国它是落后国家,那么它很多东西如果是没有政府政策的话,它很多企业是不能存在,所以补贴、退税那些都有。现在因为中国的出口很大,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所以,很多人就来挑剔这个东西。补贴这个东西我看慢慢会缩小了。至于争论就是说第一政府不能补贴;第二中国货到外国有要有自由,外国货到中国要有自由,相互之间应该没有限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西方国家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这个做法基本上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说国家出面来扶持这些工业。越是落后的国家它在发展自己工业的时候,越是采取一种比较极权的方式,就是国家垄断性质越来越增强。否则它赶不上来。资本主义越往东方发展就越来越极权。这个和各自的历史有关系,也是和现状有关系。因为,越落后的国家它发展毕竟越要借助国家的力量。中国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肯定不可能按照民主资本主义的方式来从事活动。还是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式来从事活动的。这点西方国家应该早就有预料才对呀。”
美联社的报道还说,中国政府对发展包括半导体、遗传科学,以及清洁技术特别感兴趣,目的是减少对外国技术和进口石油的依赖。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11、新疆文物大展"丝路奥秘"将在费城举行】
2011-02-04
新疆文物大展"丝路奥秘"将按原计划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博物馆展出,但新疆的“小河美女”干尸和一些精美的出土文物被中国政府取消展出。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新疆文物大展"丝路奥秘"2月5号在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博物馆开展,原来的计划是要展出近年来在新疆出土的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6件组,多是近年来新疆文物考古的新发现及研究的新成果,其中包括在小河等遗址出土的干尸、丝织品、各种文书、壁画、金银器等。干尸是这次展览中的代表性展品之一,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21世纪初在"小河墓地"发掘的女子干尸,人称"小河美女". 但就在展览开幕的前夕,中国政府突然取消新疆干尸和一些出土文物的展出。宾州大学博物馆的发言人克罗迪斯女士说,这些文物已经在洛杉矶和得克萨斯州展出,费城本来是第三站,“我们博物馆的‘丝路奥秘’将按原计划在明天开幕。但新疆干尸和一些出土文物被中国政府取消展出。其原因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将进行一些庆祝丝绸之路的文艺表演和学术讲座。还会有骆驼表演。”
“我们博物馆的"丝路奥秘"将按原计划在明天开幕,但新疆干尸和一些出土文物被中国政府取消展出,其原因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将进行一些庆祝丝绸之路的文艺表演和学术讲座,还会有骆驼表演。”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有关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取消“小河美女”干尸的展出是因为担心费城附近的维族人士较多。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和埃及木乃伊相比,"小河干尸"没有经过人工处理,完全依靠大自然保存下来,很多当时的衣装和生活用品也都随之保存完好。"小河美女"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这件干尸保存完整,五官匀称,金黄色的头发和睫毛楚楚动人,羽毛做成的帽子充满异域风情。但“小河美女”和现在的新疆维族人关系并不太大,“不是一回事。他们是比维吾尔人更纯粹的白人,就是更金发碧眼的那种白人。而且他们讲的据说是一种印欧语,就和现在欧洲人讲的语言很近。那就说明古代的流动跨度之大啊,超过我们现在人想象的。西亚的人跑到东亚来了。所以,跨度是很大的。但是这种民族当然跟现在的维吾尔人没有什么关系。”
谢选骏说,新疆古代居民和现在的新疆少数民族并不是同一人种。现代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都是突厥语系的,是后来迁徙而来的,而新疆古代居民是否有后代,到底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个谜,有待更深入研究。
谢选骏说,中国政府突然取消“小河美女”在费城的展出并不是明智之举,要保持新疆的稳定就要改变现在的民族政策。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12、中国《瞭望》评:互联网“浅薄症”】
2011-02-10
中国媒体讨论互联网“浅薄症”,有人认为,虚拟的网络空间改变了人的阅读和交往方式,担心人会因此缺乏创造性。请看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互联网正在让人变得浅薄吗?一些学者似乎是这么认为的。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去年出版一本题为《浅薄:互联网在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的书,在美国引发一场“互联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讨论。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杂志近日也载文讨论这一问题。
文章说,互联网正在攻城略地,已攻下了:计算领域、图画领域、文学领域,甚至情感领域。
现在,互联网又到达我们的大脑。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的新著《浅薄》历数大脑在语音时代、文字时代,以及印刷文明时代的差异,引证大量神经生理学、文化发展史文献,及不计其数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是技术工具可以完成的,而这一技术工具在今天就是互联网。
作者警告:从深阅读到浅浏览,互联网在改变人的阅读方式的同时,也正在重塑我们“浅薄”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一个高速数据处理机一样的机器人。
他担忧,在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也正在丢掉大脑。互联网既阻碍人们深入思考,又阻碍创造性思考。
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他大致同意《浅薄》一书的论点。
“互联网的作用就跟全球化的作用是非常一致的。它使世界成为平的。在互联网带来人类知识的普及上也有这个现象。也就是说,高级的知识分子会被消灭,大众的知识会被提高。互联网出现以后,冒出很多作家和学者,他们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就能够从网络上摘抄很多东西,一下子就变成一个写手了,应该说它使他们大多数人掌握了一个知识的武器。当然它会使得社会整个的趋势向低俗方向发展。”
但也有人士对所谓互联网毒化大脑,使人类浅薄有不同看法。
总部在法国首都巴黎的无国界记者总编吉尔斯-罗代特表示,他不同意《浅薄》一书的论断。
“互联网允许人们分享信息,使人们对自己所在国的现实状况更有了解。尤其是在那些存在信息控制的国家里,互联网的存在使他们的百姓比过去较有办法获取各种信息,从而使人们的觉悟更有所提高。总之,互联网的使用扩大了每个人的宇宙。”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今年1月14号公布的2010年《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说:全球互联网用户为19.7亿。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网民。
这个比例与中国的情况一致:在中国13.3亿人口中,网民数量4.5亿,占三分之一。报告透露,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电子邮件用户数量为18.8亿,平均每天发送2940亿封,其中89 % 以上为垃圾邮件。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一生仅能处理1730亿个字节的信息,约等同于173GB。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13、尘封四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开馆】
2011-03-02
因改扩建工程尘封四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3月1日下午开放北部展区,重新开始接待参观者。博物馆保留了原先的建筑风格,建成后的新馆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3月1号,重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先举办了《复兴之路》展览,主题是中华民族近170年的复兴之路,新博物馆三层南部展区的专题展厅也将陆续开放,《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展、《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启蒙的艺术》展等将陆续推出。
《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特意回避了中共建政后大跃进,文革10年动乱和89年的六四学生运动,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一做法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它主题的名字是《复兴之路》。显然它把中共见证的那些比较黑暗的历史都排出《复兴之路》之外了。它不认为这是《复兴之路》的东西,它承认这些都是一些坏的东西,所以它把它删掉了。因为中国人向来喜欢隐恶扬善。包括从孔子时的春秋开始,它就是为尊者讳,把一些丑陋的东西给隐瞒起来。”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东侧,1959年建成,现收藏文物105万件。国博改扩建工程2007年3月动工,2010年底全面竣工。改扩建时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北、西、南三个外立面保持不变,向东扩建了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总建筑面积达到近20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屋顶实施了顶楼绿地设计,是北京目前最大的屋顶绿地。纽约的“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说,中国政府花巨资改建国家博物馆,但却没有勇气面对过去的错误,“今天的中共当局它最不敢面对的就是它自己的历史。尤其是它在1949年掌权以后这一段历史。因为这一段历史充满了错误乃至罪恶。如果把这一段历史实事求是地讲出来,那等于就是对它自己政权的根本的否定。它当然对这个事情一定是采取非常回避的态度。”
投资25亿元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后,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至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其中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开设的亚洲厅、非洲厅、欧洲厅、美洲厅。从四羊铜尊到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作全部汇聚于此。纽约的“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说,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沦为中共掩盖自己历史错误的一个工具,但文革动乱和六四学生运动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其实这一段历史中国人他也并不是不知道。中国人肯定是掩耳盗铃,就像这次中东事件,埃及的政府外交部发言人也要讲这里不是天安门,也不会变成天安门。卡扎菲也要讲把中国政府用坦克车去镇压天安门运动两次讲到这个例子,来给他镇压人民做辩护。可见连非洲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天安门是怎么回事情,那中国人怎么会不知道呢。事实上像六四这样的事情,它已经深深的烙入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记忆。”
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中共目前根本不愿意触及文革动乱或者镇压八九民主运动等历史性错误,“这个大跃进很文革显然是废除了法律造成的,因为中国一进城夺取了政权以后,就把六法全书给废掉了。就是说废除一切法律。他们的概念是砸烂一切国家机器嘛,把所有的制度全废除掉。法律这时也没有建立,专政极权,那肯定会发生像六四、文革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是一个逻辑的发展。”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初步预测,新馆年参观人数将达800万到1000万人,等于过去的三倍。但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表示,国家博物馆的设施再好,也还需要将真实的历史呈现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应有的作用。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14、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我们爱的是哪一个中国?”】
2011-03-03
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发表题为“我们爱的是哪一个中国?”的社论,文章指出,一些有政治谋算的人质疑爱国,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攻击政府。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环球时报》的社论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国”成了一件敏感的事。特别在互联网上,有人把爱国与“爱政府”等同,对爱国的正义性提出质疑。在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论调搅乱了舆论场,形成了一股诋毁爱国主义的邪气。社论说,爱国光明正大,无论是有理论素养的人,还是普通劳动者,谈到爱国大概没人会往“政府办公大楼”那里想。作为悠久文明和现实生活的承载物,中国的国家概念极其丰富,把政府从国家的概念中先剥离出来再强行粘合,这是一些人搞的政治游戏,决非爱国主义情感本身就有的困惑。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他支持将“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分离开来,“我们知道爱国主义在中国之所以名声越来越不好跟在德国和日本发生的情况类似。在德国和日本由于是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这两个政府绑架了爱国主义。所以他们战争失败以后,爱国主义就变得很臭。在日本谁到提爱国主义,老百姓或者是左派就比较认为这个人是军国主义分子;在德国要提到爱国主义,大家就觉得跟纳粹有关系;那么在中国一提到爱国主义觉得跟共产党有关系。所以,爱国主义被极权政府绑架了以后就产生了这样的坏结果。现在中国政府决定要把爱国主义跟爱政府主义给它脱钩,我觉得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
《环球时报》的社论说,有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中国”的真实存在,它既是文化的、精神的、也是物理的。本次利比亚危机中,有个“中国”派出军舰和飞机从动荡中撤出数万中方人员,举世震动。对得到救助的人来说,以及对撤侨不力并因此受到批评的欧美领导人来说,这个“中国”都是真真切切的,我们爱国,爱的就是这个中国。杭州的维权人士朱虞夫说,多年来试图混淆国家与政府概念的恰恰是中共的专制政权,“我们一直以来有关方面的教育就是偷换了这个概念。就是政府和国家的概念。所以说现在经常发生好像所谓的‘反华’,其实它是反对共产党的这种做法,反对共产党政府,它就说它‘反华’。动不动就举出那个爱国主义的这块招牌对它提出批评的那些人说他们是不爱国。”
谢选骏认为,一个人可以爱国,但可以反对不代表民意的政府,“比如说一个人反对中国共产党,但他是由于爱中国而反对中国共产党,那他就是一个爱国者。相反,一个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或者集团的利益在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那他可能就是一个卖国者。它出卖祖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爱国也可以是政治的。反政府爱国这也可以是政治的。政治上爱国,但是反政府,这完全是可能存在的。那在埃及、突尼斯以及现在正在利比亚发生的所谓茉莉花革命不就是这样吗?他们都是爱国者,但是他们反政府啊。”
谢选骏说,把 “中国政府”和“中国”区别开来有利于中国走向民主政治。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15、陈光标高调行善引争议】
2011-03-23
中国江苏的企业家陈光标今年来分别高调去台湾、去遭受地震灾害的日本,以及中国云南地震灾区发放他捐出的现金,这样的高调行善行为引起极大的争议,甚至被称为是“暴力慈善”。但陈光标表示,中国就需要他这样的“暴力慈善”。下面请听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被冠以中国“首善”的陈光标3月15号离开日本,3月16号,赶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的群众发放了23万元人民币的现金,给每人发了200元。不过,陈光标在发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
本台记者打电话给盈江地震重灾区的村民杨晓云,了解灾民对陈光标发钱的看法——
记者:“江苏有个慈善家陈光标也去你们盈江捐助了?”
杨晓云:“哎。是。”
记者:“老百姓对他的捐赠义举怎么样看呢?”
杨晓云:“老百姓还是感动,都是蛮感激他的。”
记者:“有些人对他提出批评,说是把200块钱的票子放在手上拍照片。”
杨晓云:“我们这些受灾的农民群众可能不会这么想,都是怀着感激的心。但是不会说他是故意的招摇,不会这么想这种事。”
今年1月,陈光标率50余位大陆企业家到台湾散发捐款,共发出捐款新台币近5亿元,相当于人民币1.12亿元,引起台湾各界的争议。中国大陆各界对陈光标的这种慈善方式也评价不一,媒体报道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要专业化、透明化、规范化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就批评陈光标说:“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陈光标式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
在徐永光看来,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陈光标式慈善”之所以被赋予“暴力”称号,从受赠者的角度来看,是因为“陈式慈善”令受赠人心里感到不舒服,让受赠人的感恩伤害了其自尊心。从捐赠人的角度来看,则是陈光标等捐赠人行善是出于自身的某种满足,牺牲他人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陈光标日前对这一批评作出回应,他表示‘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用暴力慈善才能推动慈善事业大幅度地进步。”
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将“暴力慈善”这顶帽子扣到“陈光标式慈善”上,并不妥当。
“陈光标的捐款活动有三个特点,第一,连续性的大量的捐款;第二,他很多都是给非关系户捐款,什么叫非关系户呢?解释一下,就是说很多其他人的捐款基本上都给家乡或者给一些以前上过的学校呀,或者是一些与自己相关的领域,比方说有人得过病,他给这个病人的领域捐款;第三,他是非组织化的个人的捐款。什么是非组织化的个人捐款?其他的许多捐款人都是有一些基金会出头的,他不是的,他是由个人做的,完全是个人做的。这样可以省去许多机构组织,它(机构组织)本身就是对捐款的一种消耗。”
谢选骏说,中国传统文化本来非常注重乐善好施,将知恩图报作为人的优良品德。但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这一传统被压制,接受帮助的人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因此才有了所谓暴力慈善的说法,好像拿了别人的钱,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而不是想在自己成功后,怎样去回馈社会?再去帮助其他人。
“美国社会的情况跟中国不一样。美国人从小受到社会的帮助比中国人从小受到社会的帮助要多一点儿。所以他们在处境好了以后就很自然地想回馈社会。因为等于是把他们早期受到的一些社会的帮助给它体现出来。”
谢选骏表示,高调捐款派钱只是行慈善的一种方式,陈光标的做法谈不上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倒退,“共产党革命它就是把接受施舍看成是一种罪恶,它认为应该起来斗争,去抢、去夺才是对的。接受别人的施舍是不对的。现在中国社会在转型之中,就需要回到一个常规的状态。所以中国人在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扭曲的心态。一方面需要介入捐赠;另一方面按照共产党的文化来说,又对捐助产生一种羞耻感。所以这里头就有一种内心的冲突。在这种内心冲突的煎熬之下,往往这些受捐的人对捐赠者有一种敌意在里头。你给他钱,他还恨你。”
就目前中国大陆慈善事业的现状,谢选骏认为,中国需要有更多象陈光标这样敲锣打鼓去行善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人在致富后行善回馈社会蔚然成风。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16、中官方媒体驳斥维稳预算超过国防预算的评论】
2011-04-07
中国官方媒体发表文章,驳斥外国媒体说“中国维稳预算首次超过军费预算”是缺乏常识、无中生有。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三发表文章驳斥前不久法国广播电台中文网刊登的有关“中国维稳预算”达到6244亿元人民币,“维稳预算首次超过军费”的文章。认为这是偷换概念,因为在中国政府的预算中,根本没有维稳这一项。中国今年公布的6244亿元人民币的预算是公共安全支出,不是“维稳预算”。中国的公共安全范围涵盖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建筑安全等诸多领域,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为目的,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只是维稳那么单一。文章指责法广中文网是想误导受众,制造中国社会“不稳定”、“维稳代价高昂”的假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先生则指出,中国当局维稳花费超过国防预算是事实,不是海外媒体的捏造:“我们所说的公共安全实际上是指的一般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威胁、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法治秩序受到威胁。而维稳实际上是为了维护执政党所认为的这种政治稳定。其实这还是两个概念 。但是这两个概念其实花的钱还是不一样,因为有一这些钱比如维护公共的秩序,比如像警察等这些维护公共社会秩序花的钱,这个数量应该远远少于执政党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安全做的。至于说维稳的费用中间有很多费用,比如像关于五毛等等这些显然是跟公共安全不是一回事儿。这里面还透露另一个信息就是原来共产党是高调维稳的,比如说他们89年刚完的时候,只有维护稳定我们才有一个建设的局面,才能够发展。现在维稳由于大家对它口诛笔伐,维稳现在成了一个负面的词汇。共产党现在急于要解脱。它也认为为了维稳花那么多钱好像不合适似的。”
新华网的文章还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人民对公共安全的需要不断增长,中国的公共安全支出与财政收入增长保持着协调发展,增加预算并不是要应付“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局面。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先生认为,中国这些年来高度重视维稳,政府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人力和资金都很高:
“像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来说,它用于内部控制的费用比对外防卫的费用更多。解放军军队的性质它不是国防军,是用来对付内部的。它早先起源于阶级斗争。现在主要还是用来从事对内控制的,而不是用来对外防御。也就是说,共产党中国的武装力量它基本上是用在内部维稳而不是用在外部国防上的。从整个共产党中国的武装力量的角度来说,野战军、武警、警察及各种民兵组织,他们所耗掉的费用比用在对外演习的费用更多。1989年北京就是动用野战军屠杀平民的。而且中国过去有一种说法叫阶级斗争、全民皆兵,它实际上还是把对内部的控制放在首位的。”
中国官方公布,今年政府投入到警察系统、国家安全系统,民兵以及法院和监狱等“公共安全”域的预算为6244亿人民币,比去年增加21.5%,超出了中国2011年公开的军费预算6011亿元人民币。新华社电文章说,这是很正常的,用不着大惊小怪。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17、中国国务院酝酿修法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
2011-04-12
中国大陆各地近年来因征用土地和强迫拆迁不断引发群体性抗议事件。特别是在农村强制占用集体土地和农民住房的问题严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中国媒体报道说,国务院正考虑修改现行法规,规范集体土地和农民住房征收的程序和补偿问题。
中国官方的《半月谈内部版》报道,近年来由集体土地征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触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现行《中国土地管理法》的某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无法调整征地各方的利益矛盾,需要重新修订。
在中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提速,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过去时常在城市里上演的拆迁攻防战,如今已经更多地转移到了农村的集体土地上,农地和农房往往成为被强征或强拆的主角,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但此前的修订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集体土地征收缺乏有效的制约,行政机关存在执法不严或滥用职权等情况,造成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漏洞,必须加快立法或者修订现行法律。
美国印地安那州弗兰克大学法学系教授凌渝郎先生指出,中国要修改现行的土地征收法是一个进步,但在法理上,作为征用理由的“公共利益”是由各级政府决定的,老百姓和与原来的土地使用者,比如农民和房主对此没有发言权:“这种法律的所有的民主国家都很早就制定的。在征收老百姓土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补偿。原则上的话,我觉得在保护老百姓利益上面甚至进一步。法律制定之后,让人知情这是个问题。因为公共的利益应该是由老百姓来决定的,政府来决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它只要用各种方法说为了公共利益,那么老百姓的权益能否受到保障?制定法律是很容易的。但是执行法律是非常难的。中国这个社会多少年来一党独大的情形之下,要做到法治的国家那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中国在现有的法律上,你不能拥有土地,你只可以有使用权。如果真正有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可以讲,你没有所有权,你有使用权。使用权是可以用其它方法来改变的。那么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半月谈》的报道指出,目前中国征收集体土地的做法有四大突出问题:一是,政府的征地范围过宽,无论是公益性用途还是商业开发,政府都可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二是,政府在征地过程中过多使用强制性,导致产权主体失去了产权的制约作用。三是,各地征地程序混乱。四是,农民房屋拆迁没有法律规范。
按现行法律,征收集体土地要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但实际上却是由极少数人,如村长,乃至地方政府决定的。征地补偿过低,土地出让价格却很高。土地升值的好处完全被政府和开发商获得,农民无法分享。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没有就业安置,也没有社会保障,导致群众不断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在强制征用过程中,政府作风粗暴,动辄采取断水、断电、断路等野蛮手段,导致恶性案件不断发生。迄今为止,中国没有统一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补偿法规,对补偿标准有争议,只能由政府裁决,法院不予受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发生农房拆迁纠纷后,农民没有司法救助途径。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在中国,修改相关法律不大可能改变目前中国各地盛行的强占土地,强拆民房的问题:
“很难起到这种遏制作用,因为解释权都是在各级共产党政府手里。什么叫公众利益?这个解释权就在政府手里。明明是它自己的利益,它就可以解释成公众的利益。而且司法不独立,所以没有第三方裁决。共产党专政之下,不可能有独立的公正的裁决。所以‘中国国务院酝酿修法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实际上只是一个推卸责任的表面的文章。做这种宣布主要是把责任推给地方上,缓和民间的愤怒。这主要是宣传上的一种手法,起不了根本作用。因为解释权不在老百姓手里,也不在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手里,都是在各级党政机关手里,所以解释的时候就把它解释成公众利益就是了。”
2011年1月21号,中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式施行,但没有涉及集体土地和农村住房的征用。有专家建议,修订中的土地管理法要明确“公共利益”的界限,构建合理的土地市场机制,加大对失地农民的保护,在货币补偿的同时,还要有社会保障、就业安置等方式的补偿,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18、深圳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四 幸福感垫底】
2011-05-11
根据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中国294个城市中,深圳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位列广东省第一。但“幸福感”一项中,深圳在全国排名243位,在全省垫底。
在中国社科院新近公布的2011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城市竞争力下滑为全国第四,经济竞争力排第三,但是文化竞争力排第20,居民幸福感、社会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都在20名开外,幸福感在广东最底。
《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与居民幸福脱节甚至倒挂的情况。如何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化为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是中国城市必须解决的难题。《篮皮书》的调查发现,居民幸福感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普遍较低,只有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与居民幸福感相关。以广东为例,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九市,幸福感竞争力排行均表现一般。综合竞争力全国排行最高的广州,其居民幸福感也仅为48位;深圳的幸福感指标,全国排名则仅为243位。
美国民间机构“劳改研究基金”的中国社会问题观察人士杨莉黎,就深圳为何在竞争力方面排高位,但其幸福指标却很低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中国的经济发展总体都有一个畸形发展的情况。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于一些城市片面地讲究GDP的增长,经济规模的增长,反倒不去顾及民生、不去顾及人民的人权方面的要求。这样就出现了经济发展指数很高,但是民众的幸福感很低这样的一种矛盾。深圳的表现是比较典型的,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这次蓝皮书列出了幸福感比较高的城市是石家庄。但是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石家庄人说我们是被幸福了。也就说他们跟深圳的居民一样也不那么幸福。”
《南方都市报》日前的有关报道援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的话说,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倒U”趋势已经显现。一些较发达城市已经走到了或正在走向“倒U”形的拐点右方,幸福感呈下降趋势。
在今年首次发布的幸福感指数当中,香港人的幸福感指数在两岸四地500个城市中排名271,比2009年下降73名。社科院认为,香港经济转型相对较慢,经济规模优势已不再明显,而且贫富差距较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中国经济增长与民众幸福感的问题,旅美中国作家,前《河殇》作者之一谢选骏先生表示:
“一个因素就是这些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他们的生活也比较辛苦,竞争性大,老百姓肯定也就比较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这种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一般资讯也是比较发达的,他们跟国际上相比当然幸福感会更低,觉得自己活得那么累,但是收获还不是很够。中国的高增长率多少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好处,但那肯定是不成正比的低,提高的幅度远远不如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幅度来得那么大。老百姓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付出了很高的劳动,得到的收获没有应该得到的那么多。这个跟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有关系。因为中国老百姓他们没有选举权。没有选举权,它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利益的再分配,如果它有选举权就可以影响政府的政策,这样就可以迫使政府多分一些钱给老百姓。”
今年香港的竞争力继续保持在第一位,这是2006年香港被纳入排名以来第六次名列前茅。然而,蓝皮书同时警告说,香港尽管依然领先,但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内地城市竞争力指数大幅攀升,拉近了与香港的差距。
这是中国社科院第九次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除了综合增长竞争力、经济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率竞争力、发展成本竞争力、产业层次竞争力、收入水平竞争力这6个形成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分项指数外,今年特别新增了幸福感竞争力指数。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19、国际NGO批评中国当局封锁内蒙古抗议消息】
2011-06-03
致力维护全球记者权益的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批评中国当局封锁消息,敦促中国当局允许国内外记者自由采访报道中国内蒙古发生的民众抗议事件。
总部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6月1号发表的声明题目是“中国必须允许在内蒙古进行自由报道”。声明要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当局允许新闻记者新闻报道那里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的民众抗议行动。这次内蒙古民众抗议的起因是因为一位因抗议煤炭开采污染环境而二位矿工用卡车撞死而引发的。愤怒的当地民众在内蒙古好几个城市聚集抗议,问题不仅涉及开采煤矿对当地草原的破坏,也涉及当地的蒙古族人与汉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声明披露,英国《卫报》记者瓦特斯上星期五表示,中国警方不允许他对事件受害者进行采访,说是因为“特殊情况”而不准他前去,并称那儿不安全。瓦特斯还透露,第二天凌晨四点半,中国便衣警察进入《卫报》记者所在的旅店房间,试图对他进行审问。到星期一,事发地点的学校和大学附近的旅店就一概不接待外国人了。
美联社的报道说,目前内蒙古地区的互联网很不可靠,信息传输常常被封锁。管理当局通知当地的网吧必须关闭到6月6号。
就此,“保护记者委员会”的亚洲事务协调人鲍勃-迪茨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当局正在持续不断控制对民族冲突的报道,这是令人失望和可耻的。我们呼吁中国当局允许记者自由报道这一突发新闻。中国政府明知自己最终还是不能完全控制信息和新闻,但它还是对国内已发生骚乱和群体事件都加紧信息控制,这实在是不明智的。”
援引在美国的南蒙人权信息中心本星期四发表的声明说,中国警方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逮捕了一位在网络布告栏发送有关信息的学生。但声明没有透露这名学生的名字。
“保护记者委员会”的声明还说,中国当局经常限制报道中国发生的民族冲突, 包括在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的少数民族与汉人的高度紧张关系,以及一些活动人士抗议中国统治的行动。中国当局也在每年的“六四”前后严格限制有关1989年政府镇压学生领导的北京抗议的信息和报道。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当局一贯倾向于控制信息,不允许新闻自由流通,这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是中共官方缺乏自信,如果不控制信息,其政权就保不住了:
“新闻自由在中国很难,因为共产党历史上没有过新闻自由。只有一段时间,民国时期有新闻自由。实际上国民政府和当权者也用一些暗杀手段什么的来对付一些新闻记者,但是基本上还是有新闻自由的。但是这个新闻自由和当时中国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时政府不能控制局面。共产党统治以后,政府就控制了局面,所以它又把这个舆论就变成了像清朝那样的,变成舆论一体化,变成党的喉舌了。所以要在共产党的统治下要有新闻自由这个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在一个政权稳定的情况之下,它能允许新闻自由,这是破天网的事情。这不仅是政治文化也是普遍的文化。华人社会习惯于说假话、说好话——它们注意说话的效果,不注意说话的真实性。”
“保护记者委员会”声明最后指出,自今年二月,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号召举行以阿拉伯和中东地区发生的“茉莉花革命”为模式的抗议活动以来,中国当局在全国各地加强了监控,并出现了很多作家、艺术家和民主活动人士被捕、被失踪和被监视的情况。
5月25号,约有2000名学生前往锡林浩特市政府,要求当局尊重蒙古牧民的权利,抗议蔓延到内蒙古多个城市,是内蒙古3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民众抗议事件。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0、中国广电总局批革命剧娱乐化太离谱】
2011-06-08
中国广电总局发出通知,批评目前有些电视剧披着主旋律的外衣,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日战争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太离谱,将不会获得“备案公示”。
中国的《山东商报》星期二报道,中国广电总局最近发出《关于2011年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批评个别电视剧剧目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日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并表示,这些电视剧将不会被“公示备案”。报道说,中国有专家指出,革命剧娱乐化倾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电视剧以描述抗战等主题为外衣,实际上却是青春偶像剧,甚至是武打剧。报道列举了一系列有争议的电视剧案例。如不久前开始播映的、被网友称作“神作”的《抗日奇侠》,其实就是一部神话抗日武侠片,开始播放后就引发追看和争议。剧中人物个个都身怀绝技,什么绵沙掌、鹰爪功都派上了用场,不但日本鬼子被打的稀巴烂,就连日军的枪炮也不在话下。虽然看着很过瘾,但这种古龙剧的情节,神话似的拍摄手法让不少观众大呼“太离谱”,是用充斥暴力和男子汉气概的作品“为祖国母亲添礼”。
另一部引起争议的电视片是《中国1921》。该片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的发展经历为主要线索,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然而引起观众追看的最主要的因素却是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剧中的杨开慧热情、奔放,上演“女追男”的戏码。有观众提出质疑:那时期的人,爱得有这么张扬吗?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的影视作品内容和质量都比较低俗,情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的高级文化受到严密控制了,但比较低级的娱乐性文化就商业化了,似乎不怎么受到意识形态控制。但在历史真实性上,确实很有离谱和夸大的东西。比如很多的古装戏,颂扬满清很离谱的,但是官方都不管。中国的影视工作者包括编剧、导演在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至于像张艺谋这样的名导也都是胡来的,他们都缺乏历史的诚实,他们大把捞钱,却不请些人给他们在知识方面把把关。我觉得这也是跟共产党中国缺乏一个独立的、严肃的批评系统有关。中国大陆流行的影视评论文章大部分都是关系户写的,用来吹捧的,不是中立的。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东西很失真。历史剧嘛,起码应该不违背历史真实才对啊。你可以有想象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但是你不能明显地违反历史。但是土八路完全不在乎,他有枪他就任性,‘你知道我胡来,我就是胡来’。”
就中国广电总局的通知,山东师范大学电影学教授姜静楠表示,在中国,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化倾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当局现在通报禁止其实有点晚了。早在2009年,革命剧娱乐化的倾向就达到了一个顶峰,一些红色谍战剧,很多都在表现三角恋,四角恋,已经突破了革命剧的底线。姜教授认为,革命爱情片不能太离谱,像那种动辄就表现革命者三角恋、四角恋的所谓“革命爱情”是不可取的。
海外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认为,目前中国的电视剧虽然数量多,但质量低下,历史电视剧缺乏起码的历史真实性:
“中国每年制造的电视剧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影视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它的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这种意图。多产绝对会影响到它的质量。有一些质量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坏。我就发觉中国有一些历史剧,根本的史实都被扭曲了,乱篡改历史,这种事情是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剧里面的。我认为由国家统一来做这样的决定,什么可以演,什么不可以演,这就涉及到审查的问题了。”
2010年中国电视剧论坛曾透露,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每年生产将近1万5千集电视剧,真正能播出的有8千多集,大约有一半的电视剧不能播出。与中国相比,美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为8000多集,韩国为2000多集。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1、沈阳官员率队闹报社 试图封锁消息】
2011-06-21
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长杨晓松率人殴打报道其家属开办的面包店违规的记者,引发舆论抗议。沈阳市工商局纪检组正式对此立案调查,杨晓松已被停职。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沈阳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被网友封为“史上最牛”工商局长的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长杨晓松日前已被停职,接受市工商局纪检组的调查。
根据官方新华网的报道说,沈阳的《辽沈晚报》于6月8号刊发了题为《团购粽子送人,打开一看长着白毛》的新闻,揭露“面包新语”沈阳太原街店出售长毛、有霉味儿的粽子。新闻刊发后,被多家网站转载。新闻见报当天,杨晓松的妻子刘某就来到《辽沈晚报》社破口大骂。第二天刘某再次带人来到报社闹事,与报社员工发生发生口角,并且动手推搡、打架。事件发生后,杨晓松也带领多人赶到报社,在办公室大闹,并要求报社找到写这条新闻的两名记者“单挑”。在场的记者对事件经过拍了照、录了像。海外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就此表示:“总得来讲共产党当官的环境都恶劣了。共产党本身是烂掉了,能够有机会贪好处的人他们要抓紧机会。防腐是说笑话了,越防越腐了。越防贪污的人越多,越防贪污的级别越高。你不开放媒体监督,不开放司法独立的查办,没有用的了。这些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是绝对的少数,贪污的人绝对的多数,分布全国各地。你有多少人去抓这些人? ”
报道还说, 经查证“面包新语”沈阳太原街店法人代表为杨晓松的儿子杨济维,这家加盟连锁店一次性投资需500万元以上,面包店注册时,杨济维刚大学毕业。而杨晓松身为公务员,年薪不会超过十万元,何来如此巨资支付儿子的开办费?
旅居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指出,中国没有可靠规范的财会制度,这对官员贪污腐败有利:“这个是由中共的制度造成的,它的专政制度破坏了一切会计制度。军事管制和政治权力凌驾在会计制度之上,所以给了这些共党官员盗窃国库很大的方便。不要说民主国家了,中国解放前的那种社会,官员都不可能拿走这么多钱,不是他们的心好,是他们受到体制的限制,没有办法拿到这么多钱。但是中共的官员他们有办法拿到,因为他们有政治专政的权力。共产党在制度上给了政府官员贪污和挪用公款的极大的一个权力。共产党一进城就把中国过去的《六法全书》全部废除。它们通过党直接领导一切,批条子,自己说一句话就可以批条子去银行里提款。中共的财务制度混乱,是有意的给这些官员以特权。这种做法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会被技术性的修补所改正的。因为它要保留非法的政治权力,来作为专政的一个基础。所以,这些胡来是不可能被废除的,只会被强化。而且随着中国财富的增加,财政的漏洞会越来越大。你想如果一废除,那共产党的专政权力不就受到限制了吗,共产党统治不就瓦解了吗。”
报道说,事发后,杨晓松曾动用多方力量试图封锁消息,让报社不要针对此事发稿,也不要接受别的媒体采访。尽管许多记者对此事愤愤不平,但辽宁省内几乎所有媒体竟然都没有报道此事。事实上,直到网络媒体将事件曝光,引发舆论关注,沈阳市工商局才介入调查。《辽沈晚报》是中国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创办的,是东北地区影响很大的市场类报纸,深受辽宁读者喜爱,与《辽宁日报》同在一个院子里办公。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2、广州通报“6.11”增城事件 将起诉11人】
2011-07-08
6月11号广州增城大敦村发生重大警民冲突,当局调动数千武警才平息事件。广州市政府部门日前发布通报,聚众滋事的相关责任人已受到处分,11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
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广州市综治委星期四通报说,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发生后,增城市委、市政府已经启动问责机制,免去刘某新塘镇党委书记职务,免去麦某新塘镇党委副书记职务,並提请依法免去其新塘镇镇长职务;提请依法免去其新塘镇镇长职务;给予大敦村党支部书记吴某、村民委员会主任卢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虽然广州市综治委的通报谈到处置了一些村镇级官员,但上级官员似乎还没有人对事件承担负责任。
官方新华社星期四报道说,增城市有关部门对引发事件的有关治保会人员也做出了严肃处理,对在现场与王联梅夫妇拉扯争执的治安联防队员卢某,予以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并将其开除出联防队;对负有管理责任的治保会常务副主任卢某予以开除。目前,增城市政法机关在依法处理6-11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增城市监察院近日对赵某等11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
官方媒体报道对6-11事件的描述是,因当地治安联防队员禁止摆摊的王联梅夫妇而拉扯他们,双方发生争执。部分围观人员借机在广州增城大敦村聚众滋事泄愤。围观人员集聚、起哄,拦截损坏车辆。针对事态可能升级的情况,广州市公安局于6月11号晚间出动警力,采取措施使事态得到处置。
在美国的冉伯恭教授认为,在中国大陆,许多民众对地方官员和城镇管理人员充满怨愤,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群体事件:
“为什么?一个小贩的问题结果引起上千人的抗议。这表示民众对政府某些方面积累起来的不满意,小贩的事情是一个导火线。其他的人本来对政府就不满意了,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一起群起而攻之;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城市管理确实地方行政有问题。它引起很多群众的不满意。一方面地方的规章不合理,比如乱收费,有的是贪污受贿,当然引起很多人不满意。中国每年将近上千个这种事件发生在各地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是大城市。城乡各地都发生这种事情,每次的事情牵扯到上千人。中国很多民众对地方的很多法规和行政人员的态度以及贪污,各种违反法律的情形是非常地不满意。”
中国网民对这起冲突的起因的描述与官方的说法有区别。网上的消息说,村治安队因对商贩王联梅勒索“保护费”,双方发生口角,治安队员继而殴打怀孕在身的王联梅。治安队员的这一举动引来附近外来民工的不满,数以千计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连续两个晚上与警方发生冲突,上万人上街封锁了107条街道,从大墩村向新塘镇政府进发,沿途有商店被砸,几十辆警车被烧,车辆被砸,还有网上报道说,有多人死亡。为平息民众抗议,当局调动大量防暴警察。有当地的外省民工说,地方治安队长期对商户小贩勒索保护费,并殴打外省民工,引起民愤。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中国政府现行的各级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问题:
“老百姓有气,而且老百姓内心不怕官府。敢于造反了。以前有气不敢变成这种群体事件嘛。以前就有气了,但以前不敢。现在老百姓对反动政府敢于说不了。一方面是开发,流动性大不好控制;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权威丧失,贪官污吏太多了,而且大家利用互联网把贪官的事情都给泄漏出来了。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一种敬畏的感觉。看不起政府。这几种因素凑起来,再加上一点什么事情,导火线一来,这种不满就爆发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里,政府的职能没有跟上社会变化的幅度和频率。所以社会就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混乱。”
有中国网友说,6月11号当局出动的警力超过5000人,动用装甲车、催泪弹,造成伤亡。但增城市市长叶牛平在新闻发布会否认了有人死亡的说法。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3、改革突破“利益雷区”,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
中国官方媒体发表评论表示,今天中共改革要突破“利益雷区”,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
2011-07-16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7月14号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政怠宦成——改革须壮士断腕 突破利益雷区”。文章认为,如果说改革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的改革,要突破的则是利益“雷区”。是能否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积弊,推动那些久推不转的工作,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能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主动性。最大的危险是意识不到危险。
文章认为,中国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要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未来不到40年时间里带进现代化。巨大的社会转型隘口,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世所罕见”、面临的挑 战和风险“前所未有”。如何克服倦怠情绪保持旺盛斗志,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闯关夺隘,历史的责任就这样现实地摆到我们面前。
贵阳的时事分析人士曾宁认为,文章中提到既得利益雷区,实际上应该是官商勾结的问题,但作者却遮遮掩掩,不敢明说,因为还有思想言论禁区.
“ 中共的上上下下,包括政府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团队和利益集团。现在中共这个政治集团,它执政的动力,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谋取某种现实的即得的利益。如果缺乏某种现实的、即得的利益,或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种物质的好处,我们就很难设想,中共这个政治集团执政的动机、执政动力、执政的目的何在?”
《人民日报》的文章还以一些国家改革的例子,如中等收入的“拉美陷阱”,以权力支撑财富的“西班牙幻影”,创新乏力的“日韩困境”等为例说,在中国,当改革从 “摸石头”进入“深水区”,各种新的危险随之而来。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在现代化关键期,如果不能顺利转型乘势而上,就可能不进则退,失去发展的机遇, 陷入长期的停滞。就此,曾宁认为,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含糊其词。
“当初中共这个政治集团还有一些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比如说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等。但问题是经过毛泽东时代,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所谓的为了乌托邦时代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到了邓小平时代,中共信奉的是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先把经济发展起来,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这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最后变成了让有权势的人先富裕起来。”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民谚为之画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群众讥之为“庸官”,讽之为“昏官”,既责其尸位素餐,更忧其贻误发展。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夸夸其谈什么要突破“雷区”,实际上没有任何新意——
“它试图给人家一个新意。所以可能是蓄意欺骗。他们现在知道自己的情况很危急了,但是又不能改革,怎么办呢?就给人一种试图改革的印象。其实从1980年代以来,邓小平集团就一直这么做的。一直在说要政治改革,给人们希望。然后,到了关键时刻实际上是拒不改革,还要搞镇压的。”
文章中的“政怠宦成”这个词语来源于民国时期的学者黄炎培在中共建政前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1945年,黄炎培到访延安,发出周期率的警思:“大凡初时聚精会神,……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毛泽东回应道:“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谢选骏说,面对中国目前官商勾结,社会贫富分化等各种尖锐矛盾,文章提出,要再度运用毛泽东思想队官员进行教育,而不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因为最后开出的药方是毛泽东给开出的药方,这不是很滑稽嘛。因为现在中共所有的问题,都是毛泽东给遗留下来的。就是集权政治、党天下,也都是老问题了,都是毛泽东遗留下来的。并不是邓小平发明创造的。现在又抬出毛泽东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它是一个蓄意的欺骗。”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表示,中共如果真的要深化改革,真的要突破党政官员阶层这个“既得利益雷区”,首先必须切实进行政治改革。
以上是记者高山采访报道。
【124、中国多部门“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中央各部委最近陆续公布了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数据,不少部门的“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2011-07-18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5月4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的问题,会议决定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出国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预算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7月6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三公”经费支出要公开得更详细。截至今天,已经有20多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的“三公”经费。7月14号,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位居榜首。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贵州贵阳的时事分析人士曾宁说: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断反升。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所谓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被绝大多数官员所抛弃,官员们关心的是维护既得利益,为自己捞一把,
“在种种变化之后,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这个利益集团它执政的动机基本上是为了现实的既得的利益。”
曾宁说,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政府机构透明行政的需要,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也有利于加强群众监督,减少和预防财政支出中发生违规、腐败现象。但他表示,仅仅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支出,很难使“三公”支出真正降低下来,相对于庞大的地方机构设置及其工作人员的规模,中央部门的数量比较有限。降低“三公”支出重在地方。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数量众多,超标、违规支出的情况其实更加普遍。曾宁说,他希望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能够形成一种示范价值,让各级地方政府清醒地看到公开“三公”支出的方向性和压缩“三公”支出的迫切性。
“我们也要听其言观其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断地空喊。”
美国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公开“三公”支出只是手段,公开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三公”支出降低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后续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对违规滥用公款的官员要追究责任,对群众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他表示,靠共产党自己监督自己根本没有效果——
“基本不问姓资、姓社,就是经济主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一切,包括道德、贞操、人民生命、福利、基本的社会保障全都牺牲掉。礼义廉耻更不用说了,早就破坏了。全国上下来追求GDP,但是这条路现在也死掉了,已经断绝了。他们都看得很清楚。中共上层人掌握的材料应该比外面都齐全,他们自己很清楚危机的深刻程度。”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表示,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不断增加的真正原因在于“法不责众”。毕竟以前审计署多次审计出中央多个部门存在资金使用问题时,也并没有多少部门领导受到惩处。上行下效,地方政府官员也损公肥己,结果造成公款旅游吃喝之风屡禁不止。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25、《南风窗》刊登批评孙中山文章 社长调任记者停职】
中国知名杂志《南风窗》杂志社社长陈中及记者赵灵敏,因发表采访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教授唐启华的文章,已分别被调任和停职。
2011-08-19
香港《南华早报》报导,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教授唐启华在接受的《南风窗》杂志社采访时,对两岸均视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提出批评说,"在护法运动失败后,转而向日本提出割让满洲,海南岛,组织国民革命军由日本军官带领,出让全国的警察管辖权和税务权,以换得日本派兵出战。"唐启华呼吁,"中国必须告别革命外交,过去近百年,外交往往成为内部斗争和政治宣传的工具,告诉大家列强欺负中国,要报仇雪耻,这种灌输不容易形成平衡公允的世界观和民族性格。"
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对孙中山提出批评,在中国大陆是很敏感的事情:
“照道理说这种事实的揭示对台湾的震动要比大陆要大,因为台湾还奉孙中山为国父,大陆把孙中山仅仅是当做是所谓的共产党的革命先行者。照理说台湾比大陆震动要大,但是因为台湾已经民主化了,所以它就不能因为言论而进行政治迫害,而大陆就因为言论进行政治迫害。”
《南风窗》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双周刊杂志。引起争议的文章采用问答式形式,标题为 “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 。文章于7月25日刊出。星期一,《南风窗》社长陈中被调任该集团内部一个不太重要的职位。《南风窗》的记者赵灵敏也不再担任记者小组主任职位,目前被停职。贵州贵阳的自由撰稿人陈西说,对社长陈中和记者赵灵敏调任和停职的做法欠妥:
“《南风窗》的社长和记者被免职,实际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中国应当说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知道尽管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我们有权利保护他们的人权,保护他们说话的自由,言论自由。我们认为一个民主的国家,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不会有这个现象的。只有专制的国家才会有这种现象。”
陈西说,“南风窗”是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杂志,由于他们的记者敢于打擦边球,他们因此受到的压力很大:
“在中共中宣部的领导下,一切不符合他们口味的东西都会被扼杀会打压的。涉及的人员会遭到丢饭碗,会处分,甚至坐牢这些事情是常见的。《南风窗》的一些先进记者和新闻工作者他们很不容易。他们在开放社会世界和专制共产党的夹缝之中,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
陈西说,他曾经在网上看到“南风窗”记者赵灵敏刊发于上一期杂志的《狭隘民族主义与外交政策》,但目前这篇文章在《南风窗》网站上已经无法找到,但仍在各大新闻网站的转载仍可以打开。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26、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
中国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日前在北京揭晓,部分获奖作家呼吁,应该把中国更多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提高中国作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但有海外学者认为,有的中国当代作家急功近利,作品有缺陷,因此影响力有限。
2011-08-27
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经过五轮投票,8月20号在北京揭晓。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长篇小说胜出,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创作奖。官方新华社报道说,今年茅盾文学奖的部分获奖作家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取得了重要地位,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却常常无人问津。获奖作品《天行者》的作者刘醒龙表示,中国家庭的书架上常常有外国作家的中文翻译作品,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在海外却遭受冷落。他呼吁,有关方面将更多的中国现当代作品翻译成英文。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文学作品是不是能得到海外读者的喜欢,关键要看作品的质量——
“因为他们感觉好像是小说翻译成英文需要政府去推动的,他们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努力不够。其实他们完全不了解,世界上的自由国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他们的文学翻译都不是由政府去推动的,都是由市场推动的,作品好,有卖点了,人家当然就把它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拿来去卖,拿来去介绍。这不是由政府推动的。”
有中国评论家认为,今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最具想象力的作品,作者用不同时代的两段故事和具有血缘关系的不同时代的普通人的命运,讲述了人生的“出走”和“回归”的大主题,由此追问横在东西古今之间现代中国的“大历史”。刘震云是本次5位获奖者中唯一不是官方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作家。他在获奖后谈到诺贝尔文学奖时说,写作是作家自己决定的,得奖则是别人决定的,诺贝尔文学奖更是由别人决定的,文学奖评的不是作家,而是作品的翻译。
在美国耶鲁大学教书的中文作家苏炜对此表示:
“我个人在海外真的是有机会接触到诺贝尔奖评委像马悦然这样的教授。我注意到诺贝尔奖的评奖体制确实有它自身的问题。懂中文的人那么少,他们能读的只是翻译作品,他们能了解的,比如通过马悦然去了解中国文学本身这个面就很窄。当然海外的好的中文的翻译,中翻英、或者中翻别的语言的翻译很少,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翻译的问题是技术性的,我觉得我们中国文学本体的健康才是根本性的。”
在美国的学者苏炜说,除了翻译问题之外,中国作家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根本问题是作品本身有欠缺。
“今天,刚刚我们提到的,包括刚才提到的刘震云也好,刘醒龙也好,他们都是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八十年代那十年的作家和文学,都有一种蓬蓬勃勃,特别有种生命力的状态。现在文学慢慢地有些作家自我边缘化了,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失掉了生活的现实关怀,失掉了大的人文关怀。最近的作品,我常常想拿起来看,我作为一个海外教授,用中国文学来给大学生上课。看了很多作品,我没法看下去,甚至包括前几年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今年这几部我没有看过,我拿起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部分当代作家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倾向,不少人还有诺贝尔奖情结。
“法国的沙特不一定是第一流,从历史上他不一定是最伟大的作家吧。但他都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看诺贝尔奖的历史,并不是所有伟大的一流作家都获得诺贝尔奖。它就跟中国过去的科举制一样,不是所有的大学者、大诗人都获得状元的。相反得过状元的人并不一定是第一流的人物。所以要看淡诺贝尔奖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苏炜说,真正的好作家是甘心做冷板凳的,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名利。
“真正的作家在我看来是对这个世界真正有很深刻地观察以后,有自己想说的话,而要把这个话说得很好,说的很漂亮。画家李可染说过一句话:‘什么叫艺术?艺术叫狠狠地表现’。我今天看到我们当今的文学作品,‘狠狠地表现’这几个字虽然是大白话,很少看到‘狠狠地表现’的文学作品。思想也‘不狠’,表达也‘不狠’,所以没有‘狠狠地表现’的这么一种内在的气魄和把握能力是出不了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27、中国官方媒体呼吁铲除网络谣言】
中国官方新华社发表评论,呼吁各网站铲除谣言癌症,显示当局对近来在中国流行的微博感到不安。
2011-08-31
法新社星期二的报道说,中国官方新华社要求各互联网公司,网络管理者及警方采取更多行动,清除各网站上的“有害谣言”,显示中国当局对中文微博的快速流行感到不安。报道援引新华网的评论说,互联网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载体,而谣言则是危害网络、危害社会的“毒瘤”。为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健康,需要网民群体、网络企业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和发布的土壤,还必须由主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打击谣言的力度。需要依照法律法规,由负责社会公共安全的公安部门牵头,对那些利用互联网络造谣生事、危害社会者,依法进行查处,并依照其制造传播谣言的具体事实、社会危害的大小、犯罪动机等客观因素,使谣言传播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新华社的评论还说,在中国,互联网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为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广泛传播提供了极其高效和便捷的载体。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给互联网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危害。比如,今年年初,有关盐荒的谣言在网上广泛传播,迅速演化成全国范围内的食盐抢购,结果证明不过是虚惊一场,但很多市民却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twitter 技术在近来阿拉伯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使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感到不安:
“中国政府最近的变化是受到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影响,这是一个潜在的原因,使他们的内心感到害怕,对微博上的言论,怕引起中国国内的政治演变。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化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几乎是很难消除的,它们要彻底关掉互联网是做不到的,因为这等于是经济上的一种自杀行为。所以它只能在两头玩平衡,做跷跷板运动,上上下下的,一会儿关闭一下,一会儿限制一下,一会儿又开放一下,这样经济发展不至于完全被扼杀。这样又能使言论自由被控制在它们认为无害的限度以内。”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网民,大约有4.85亿用户。中国官方也不断试图控制互联网,通过庞大的新闻检查系统过滤和堵塞自己认为有害的网上敏感内容。然而,中国微博的流行使当局控制互联网信息更加困难。例如,在今年7月,中国温州发生动车追尾相撞造成至少40人死亡的事件后,上百万中国民众用新浪微博互发信息,批评中国官对事故的反应不当。这件事迫使中国政府停止了扩大修建高速铁路的计划。海外中文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对此指出:“微博实际上是中共自己创造的。中共是是为了抵制在美国方面的twitter (退特)和facebook (脸书) 不准他们在中国发行和开通。所以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新浪网的微博,可是老百姓利用了这个工具,大量的传递信息,比电视媒体还要快、还要广泛、还要迅速,并且都是来自于底层,所以中共现在非常害怕。现在它是骑虎难下,是关还是不关。关,老百姓会绝对反抗。”
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民众通过微博对温州高铁事故作出如此广泛和强烈的反应,似乎使当局大吃一惊。事后不久,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党政官员利用微博与民众沟通。
虽然中国的网络公司都经常删除网页上的“有害”信息或字句,但这些信息和字句通常需要至少两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被确认并删除。对此,上星期一访问新浪微波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感到很不满意。他要求包括新浪网和优酷网站等在内的中国网络公司,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坚决杜绝虚假有害信息,要运用好微博等新技术,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8、中国多地出现不满公立学校转而在家上学案例】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目前在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很多因家长对公立学校制度不满,转而选择让孩子在家里上学的案例,包括家长集资合伙开办小规模传统式的私塾学堂等。
2011-09-06
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星期一报道,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家长,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
他们认为,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方面都不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
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对现行中国教育制度表达不满:他们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或学堂。
报道说,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孩子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父母在家教孩子,有的是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上课,有的是一个区域的孩子们共同学习,有小规模的类似中国传统的私塾、或学堂等。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报道列举一位名叫叶万红的母亲的经历说明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情况。
叶万红是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在自己的孩子要上小学之际,她却找不到令她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鼓励下,她就把房子卖掉,租了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
叶万红表示,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菜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她办的小学堂每天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式的。
中青报的报道说,像叶万红这样,因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由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中国各地都开始出现。
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例如,“日日新”学堂就是4个家庭为了4个孩子读书、在2006年互助办的小学堂。现在日日新学堂在沙河边上建起了一座法式校舍,幼儿园部有100个孩子,小学部有50个学生。家长自助的特点没有改变,家长经常参与学校事务。
日日新学堂的校长王晓峰表示,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是他们最低的教学目标,他们的课程体系和效果其实超越了新课标。
他还补充说,他们的学堂是有个性的学校,将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真’的教育。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社会文化问题学者谢选骏认为,如今中国出现类似传统私塾和学堂的教育个体是个有积极意义的发展——
“可以在家里教学,这是一个进步。因为中国政府办的教育是把人培养成党的工具。教育上它是比较僵化,私学是比较多元化了。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学。中小学一天到晚都学唱爱党、听党的话,给小孩洗脑。中国的教育方式比较古老,就是以背诵为主。现在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过于强调背诵就会把人的思想束缚住。也不适合现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因为资讯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凭记忆来取胜。当然得使用比较灵巧的力量。所以中国应该对这个以背诵和灌输为主的教育进行改变。”
中青报的报道还说,目前,中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对此表示,这一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旅美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学者程晓农认为,中国公立学校之所以质量下降是因为官员们不愿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投资。
“办教育,尤其是办以小学和中学为主的教育是最能够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准和素质的,但是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会让经办的干部有多少发财的机会,所以,中国的各级干部对办教育兴趣不大。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按中国的财政制度,中央政府只负责教育部直属的一部分大学的开支。所有的中学以下的教育和一般的大学都是靠地方政府自己来办的。对地方政府而言,中国有一个现象叫做‘吃饭财政’。就说每一个县都养了大批的官员。这些官员需要各种开支。要领工资、要公费旅游、要公费开好车、要公费吃喝。这个开支永远不够。开支不够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教育经费里扣钱。这样到一个县了以后,不管上面拨多少经费,教育经费也是不够的。”
“在家上学”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的一种独特教育方式,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当时,社会上一些拥有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认清了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等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公立学校,从而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
他们自己带领孩子学习,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出台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1993年秋季,“在家上学”在美国50个州合法化。“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拿不到正规学校的文凭,但可以凭借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中国高考)的成绩进入大多数高等学校接受大学教育。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29、四川广元“上西家庭教会”被取缔 教会成员上诉当地宗教局】
被取缔的四川省广元市“上西家庭教会”部分成员日前上诉当地宗教局,要求政府允许他们恢复宗教聚会活动。
2011-09-19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民宗局于今年2011年6月24日,颁发文件强行取缔“上西家庭教会”,9月13号,该家庭教会成员写信给广元宗教局,要求当局取消禁令。总部设在美国德州美德兰的基督教组织“对华援助协会” 负责人付希秋说,广元市有关当局取缔“上西家庭教会“的理由是:教会负责人为“非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地点也非宗教活动场所”:
“这很明显是对家庭教会进行的逼迫。政府部门多次逼迫教会要求他们加入官方所控制的三字爱国委员会。教会当然是拒绝的。所以广元家庭教会在9月13日写了特别请愿书,希望政府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
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付希秋说,“上西家庭教会“在被取缔之前,政府部门多次逼迫该教会加入三自爱国运动基督教体系,但遭到拒绝:
“该请愿书果然是家庭教会特别援引中国自己的法律、法规提出来他们的聚会是完全合法的。属于中国法律保护条例。”
付希秋说,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都在加紧对家庭教会的迫害,往往以聚会活动地点不合法而取缔家庭教会:
“如四川的广元教会一样,北京市守望教会其实还多次去政府进行登记,希望能够合法化。那么政府却拒绝他们的登记场所的要求,并且以他们没有登记为理由,又拒绝给他们已经买的聚会场所的钥匙。所以导致今年4月10号以来被迫在户外聚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半年多了。每个礼拜天都有信徒被抓、被软禁。教会的人包括主任牧师、还有教会的六、七位长老全部被软禁在家,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行动的自由。”
上西家庭教会在请愿书中说,2000年以来,他们向宗教部门申请登记宗教活动场所,也多次反应、陈述聚会的原因,并且大小活动都向南河派出所汇报情况但有关部门仍说他们的家庭教会不具备登记条件或不在登记范围。因此他们的聚会常常没有定所。最后他们决定在教徒麻女士家中聚会,也曾提前到当地派出所备案。结果今年四月,广元的宗教管理及公安人员十几人一起,多次突然在他们聚会时堵住门口通道,强制要求信徒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号码。并多次强制带走信徒到公安部门询问。
在美国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对此表示,在各大宗教中,中国政府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最为担心:
“在中国因为基督教跟其他宗教很不一样。第一几个大教派:佛教、道教以及各种民间宗教,都是比较散漫的,比较缺乏组织性和政治性的。基督教不同,比较具有组织性。所以这是中国政府严加提防的。天主教更有组织性,那是属于罗马教会领导的,所以对天主教的打击应该是更严重的。”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呼吁四川省和广元市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对“上西家庭教会“的迫害活动,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30、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达到15.4%】
2011-09-20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15.4%,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比全国13.26%的老龄化平均水平高出2个多百分点。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一报道说,重庆市举行了“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在会上表示,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使农村老龄问题更突出。虽然中国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但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强于农村。中国老龄问题的重心在农村。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李本公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老龄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农村人口的过快老龄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典型特征。而国际社会对应对过亿农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还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9%。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已执行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是否应放开二胎管制,无疑都需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基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中国应该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我一直在呼吁希望能够取消独生子女政策。这个政策不仅不人道,而且短视。当时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缺乏对人口问题的深入研究。土八路们不知道强制一胎化会造成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畸形后果。他们这些外行领导内行专政机关,没有能力预见到这些问题。”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彦明蔺则认为,目前中国还不能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大部分的人还是希望多要孩子。因为有养老方面的考虑。人口不像汽车、刹车说停下来就停下来了。因为生下来的人她又不断地去生孩子,因为基数比较大,即使他们生的孩子比他父辈的要少。但是将来只会是慢慢把生育人口降下来,而不是突然降下来,因为这种原因,中国的人口不断地在增长,每年现在竟增长仍然有800万左右。不会对劳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新华网8月24号报道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在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时表示,中国从1999开始迈入老龄社会行列,中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六大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快,据预测,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三是,困难老人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四是,老龄化先于工业化;五是,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目前中国平均每个家庭3.1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六是,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2010年老年抚养比(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的比例)为19%,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但据最新预测,中国在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1、中国撤销14万个评比表彰项目】
2011-09-27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清查出全国各种评比表彰项目14.8万多个,其中有14.4万多被撤销,撤销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七。
中国官方新华社星期一报道,根据中共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目前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表彰项目14.8万多个,并撤销了其中的14.4万多个,保留了四千多个,撤销率达97%以上。
2010年底成立的中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披露, 这次大规模清查活动是由中共中央的中纪委牵头、国务院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于2003至2009年期间进行的。
据协调小组负责人介绍,今后的评选活动一般不得评选副司局级或以上的单位和干部、以及县级以上党委或政府,并要严格控制县处级干部所占比例。 此外,全国各地、各部门在今后的评比活动中要严格遵循有关规定,未经允许不得对评比项目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
旅美中国社会问题分析人士谢选骏表示,评比颁奖活动应该是为表彰工作表现突出的人,但是现在也被腐败的中国官员用来为自己捞取好处:
“评比表彰项目本来是为了奖励那些先进的人和事情来设立的一种制度。但是在中国的现状下往往不仅是流于形式,而且成了私相授受的一种奖品。把这些东西给领导个人喜欢的人,而不是给真正工作好的人。工作好的人在中国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还受到领导人员的打击。因为领导人员担心这些人会超过自己。所以会去打击这些真正优秀的工作者。”
新华社的报道说,中国全国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协调小组表示,将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或者超出批准内容开展活动,以及以开展活动为由向基层、企业和群众收费、摊派、拉赞助及挥霍浪费、滥发钱物等违规违纪的行为,将会同有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理。对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撤销。协调小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及时开展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分工加强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项目审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对此,海外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表示,中国中央政府的这些举措将毫无用处:
“共产党评比要给自己凭空摆好,给他们自己凭空摆好,给他们自己讲好话,化妆自己。在这个中间牵扯到利益问题。光讲好话没有好处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各级地方政府找出各样的名目、各种理由来凭空摆好,就是发奖、发钱。现在发现这是个漏洞。给自己发奖金、发荣誉状等等,出现了一种变相的贪污手段。中共现在发现自己很难看。也花了很多纳税人的钱,或者是不应该花的钱。他们现在要做调查。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没什么用了。你今天堵了这个洞,他明天去开那个洞。用这个名义那个名义或者这个会那个会,自己发奖金,太多了。”
中共中央宣传部所属的《光明日报》星期一发表文章指出,这些年来每到年底,中国的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团机构,就组织各种名目的评比活动。过多过滥的评比项目,让基层疲于应付,引起强烈不满。于是“搞形式”、“走过场”,就成了这些活动的典型特征。还有些评比活动,干脆就是敛财,乘机为部门和个人增加“创收”渠道。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2、十七届六中全会将讨论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问题】
2011-10-01
香港媒体载文指出,将在十月中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讨论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将会采取「有放有收」的策略,加强对网络和手机的管理。
中国官方媒体宣布,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香港《明报》9月30号刊登署名鍾鳴九文章,题目是“北京听风:六中全会文化改革 中国‘有放有收’”。文章说会议将审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共的所谓放松是为了收紧对媒体的控制,“所以不要认为放就是放弃控制,不是。它是加强控制的一种手段,用通过所谓放来加强控制;第二个问题就是它控制得了控制不了这确实是一个未知数。现在中共政权有点像一百年前的满清政权似的遇到了媒体的挑战。满清其实是被报纸推翻的。租界里的报纸所造成的那些舆论给它推翻的。那么现在中共军队通过控制新闻媒体,让中宣部把报纸、出版都捏在手里了,有效地扼杀了所有的社会进步。但是现在出现了网络,网络和微博中共能不能控制得住?中共如果控制不住,那就会起到报纸在一百年前推翻满清那样的作用。”
中国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认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讨论的是所谓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主要给报业集团制定方向,
“前面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就是精神文明。再往前面每一届的六中全会基本上都是抓住精神文明建设。这次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是文化界的,其实也都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它从文化方面来进行一种规划吧。实际上它的文件都是偏重于文化、企业做大做小,比如报业集团要上市啊,发股票或者创立大的报业集团。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主要以发展经济为主。”
香港明报的文章说,「放」的一面是,只要不危及中共主导理念和政治制度,西方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都在包容之列。近期中共已频频释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信号。「收」的一面是,将提出加强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管理。
在美国的谢选骏表示,网络媒体,特别是手机网络微博对中共的新闻控制及独裁政治体制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举一个例子,最近云南有一个杀人犯,把姐弟俩个人都杀了,弟弟才三岁都被他给弄死。结果是地方政府给他判处死刑,云南高等法院竟然把他改判为死缓。不知道他怎么收买了云南高院。但是网络上不干了。老百姓开始在网络上开骂了。所以云南高院慑于民众的压力,最后再度给他改判,立即执行。可见,中共是受到网络的极大压力了。这也正是它们恼火的地方。它们觉得它们的独裁权力受到了影响。”
在杭州的昝爱宗说,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微博有很多灵活性,能随时发布信息,“比如在火车上面有个列车长把一个坐车的人打死了。手机随时可以把事情变成文字,只花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同步上网。一上网进入微博以后,可能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在浏览看到这个信息。有可能这个信息就被新闻网站选用,然后记者再做深入调查。这个新闻形成了以后,官方马上就开始采取措施。等于是互联网在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把信息传播出去。所以说你想掩盖这信息,禁发这种信息在互联网和微博时代就非常艰难了。”
昝爱宗认为,中共要控制网络媒体,除非关闭整个网络,否则根本无法有效控制网络媒体,“它是想控制的。但是有新浪微博有两亿注册用户,腾讯微博可能也有两亿的用户吧。这么多用户都在网上,它实在没法控制。等于说互联网是非常大的一个传媒。谁也不能说把互联网给关掉。你不能关掉,你就没法控制。”
香港明报的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已经提出,将尽快推出加强网络和手机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这被认为具有风向球意义。
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33、中国学生集体为父母洗脚,是作秀吗?】
2011-10-05
有中国网络媒体发表文章,批评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作秀之风,如有学校及社会团体只在特定日子到养老院去为老人服务。在今年国庆期间,有学校还组织中学生在校园里集体为家长洗脚等。
搜狐网星期二发表署名苑保平的评论文章,题目是“三百人给父母洗脚:一场秀怎能有真感动?”作者说,重庆市江津五中,今年十月一号那天在校园操场上,摆满300多个洗脚盆,指导300多初中二年级学生为长辈洗脚。作者表示,看到这个场面,心情很沉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亲情教育”、“感动教育”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他认为,这种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有作秀嫌疑。
作者还提到,网上曾有报道,每年重阳节是敬老院的老人们最遭罪的日子,因为各种学校、社会团体的人都会来帮助老人们做家务、洗头、梳头,后来竟然演变成老人每个重阳节都要洗好几遍脸、剪好几次头,弄得老人们苦不堪言,以至有些老人一提到“送温暖”活动就害怕,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社会现象。
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蓝云教授认为,学校想培养学生有尊重和爱戴长辈的爱心和责任感是应该的,但在校园里组织学生为长辈洗脚的确是在做秀:“其实这不是教育,这更多的是做秀。我觉得帮父母洗脚,孩子自己愿意做可以说是非常感动人的一个举动,但是如果是作为一个做秀或者是学生自己要做或者是学校要做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道德教育实际上比知识的教育更加潜移默化更需要有整个社会氛围的营造才能够影响到孩子心里去。如果我们平时都不搞,然后逢年过节或者什么样的时候就来做做秀,那其实对孩子没什么太大的帮助。孩子也不会因此对父母更孝敬。国内整个社会的氛围、社会价值的取向不是非常重视德育的那一块,比方讲孔孟之道。教育很多实际上就是让孩子穿礼服呀作揖呀,实际上那些都完全是走形式,不会对孩子的道德或者是社会的责任有太大的帮助。这是全社会的一个,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
苑保平在文章中指出,洗脚毕竟是比较私人性质的行为,并不是每个人十月一号那天都必须洗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闲工夫大老远的从家里赶来接受子女的这种服务。作者认为,正是极度缺乏感动的社会才会有如此招摇的“感动教育”。江津五中的这一举动,除了做秀博取眼球之外,看不出来有什么其他意义。
旅美中国者谢选骏就此认为,政府或官方介入做好人好事的范畴不是好事:“我想这个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像去老人院探访、帮人理发或者做一些敬老的服务。这是跟基督教会学的。洗脚就是耶稣在受难之前给他的门徒洗脚,说要服侍别人。后来主教和牧师也都遵循这个传统,逢年过节也要给教会的成员洗脚。中国现在推广的这个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应该受到了基督教的这种影响。在中国,公众场合下的洗脚,传统上不见有记载。因为它是政府主持的所以比较生硬。像去老人院探访也是一样。由于它是官方机构主持,所以就带有一个很大的强迫性在里头。导致有的老人被理了几次发、洗了几次脸,就好像道具一样的,简直是受罪。这主要是反动政府的硬性操纵造成的。凡是政府干预的事情,就很容易变恶果、出麻烦,就很容易把好事情做坏了。政府主导的事情往往是自利的,不是便民的,就经常会变成这样——政府一插手什么事情,这个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文章还说,最耐人寻味的是家长们的反应,有的家长感动得哭了,但他们明显哭早了,等到孩子们不需要学校鼓动也能坚持在家里给父母洗脚的时候,再哭也不迟。否则,谁敢说这不是一场作“秀”的表演呢?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4、淘宝商城部分商户不满提高收费 集体攻击品牌商】
2011-10-14
中国互联网“淘宝”商城最近大幅提高服务费和保证金的做法,引发了部分中小卖家的激烈反对。中国媒体说,数千中小商家联手以所谓“恶意购买”方式挤到数家中国网购巨头。这一事件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引人关注。
据新浪科技讯报道,10月11日晚间,数千名商家对淘宝商城大卖家进行攻击的方法被称为“恶意购买”,即:商家集中购买一间商铺的商品,购买完成之后付款,只给予0分或1分的评价,然后马上申请退款。根据淘宝商城的规则,用户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款,如果商铺不发货或不退款,将得到淘宝商城的扣分处罚。
报道说,截至当晚近凌晨,已经有7000人之多的“淘宝商城新政策讨论会”YY群同时在线搞“恶意购买”。受到影响的商家包括聚利时、韩都衣舍、优衣库、七格格等淘宝商城大卖家。“恶意购买”一度导致这些卖家的大部分商品下架。
“淘宝商城新政策讨论会”的主要参与者当时对新浪科技表示,10月11日的活动只是序幕,明天和后天还将继续行动。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表达对淘宝商城霸王条款的不满。
旅居美国纽约的中国社会、文化问题评论人士谢选骏先生认为,这些商家的行为也不能被看作是“攻击”——
“我觉得他们的退货行为不能叫攻击。因为网络攻击不是很合法的,他们退货你不能说他们不合法。因为你本来就规定七天之内可以无理由退货,现在人家就利用你这个规定来施加压力。你也不能说人家是一种攻击行为。以后要不然淘宝把它的章程修改了,就说退货必须有理由。还有它不再收额外的费用。它让步无疑这两种可能性。网络购物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一直是比较盛行的一种方式,它移植到中国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主要是中国社会的信誉不太好。普通人、商界都不太守信,不是以诚相待的,政治界当然也是这样了。所以就很容易出问题。”
新浪科技的报道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到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到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
淘宝商城当时对新规的解释是“为促进商家更积极、严肃地进行其在淘宝商城的经营行为”,但很明显,为此,所有商家必须在年底前拿出平均超过预算10多万元的资金。许多中小商家都觉得这个涨价通知很突如其来。
一位叫李兵的商贩发愁说,这意味着他必须在12月31日前筹集16万多元,否则小店将关门大吉。
新浪科技的报道说,7000多名中小商家最初是通过互联网互相诉苦,但最后演变到这些中小商家相约“暴动”, 以“恶意购买”的方式攻击淘宝商城。
到10月11日晚上,经过这些商家几个小时的“买空后退货”行为,类似韩都衣舍、欧莎、七格格、优衣库的中国网店巨头相继“倒下”。根据统计,前面提到的几家网店巨头,短短一个晚上的“退货数”全部破万。
旅美中国互联网和媒体事务评论人士李洪宽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是:“我的第一印象觉得在中国经商因为过去50、60年被共产党把所有的经商道德和法律全部都毁灭了。现在再重新建立道德秩序,相关的法规。这个事件是在重建道德规范、商业道德包括消费者道德的道路上的一个有趣的一个现象。就说明商家的素质不高,因为它可能随便没做市场的调查,随便就涨价。消费者受不了;另外是消费者的素质也非常低,说不好听的就是一帮网上的流氓。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看东西太贵了,我给你砸了,而且砸的是不相关的人给毁掉,这个是两方面造成的。一个是商家涨价的过程中处理的不是很好。另外,也反映了中国的消费者包括这些人的道德素质确实差。”
中共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四发表一篇题为《淘宝中小卖家围攻大商铺,个人电商时代响终结号角》的文章说,淘宝作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龙头老大,其一举一动无疑牵动着整个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神经。
从2007年起,淘宝便占据了中国70%以上的网购市场。淘宝提供一个免费的大平台,无须付费,不用上班,不管是工薪族,学生或是家庭主妇,纷纷鏖战淘宝,不仅引发了至今未息的网购风潮,更解决了几十万就业岗位。
文章说,淘宝涨价的选择,从商家角度而言无可厚非。而令众多业内专家关注的是,这一事件是否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界的一道分水岭。今后,曾经作为电子商务最茁壮力量的中小卖家,是否仍可存留一席之地?
文章甚至认为,淘宝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个人电商时代的终结。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5、“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
2011-11-04
据中国党报《人民日报》报道,经过18个月酝酿,290余万北京市民参与投票的、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日前正式发布。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对北京精神表述语的投票时间共为10天,有290多万名北京市民参与了北京精神的投票。最终,“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从5条候选表述语中脱颖而出,票数占投票总数的近60%。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北京市民历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报道还说,“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体现了北京人民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北京发展的未来更加需要持续的创新精神;而“包容”则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雍容大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包容的气质流淌在都市景观的每个细节之中。澳门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旅美中国学者程惕洁先生认为,由官方搞这种活动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包容是指政府包容,还是老百姓包容政府的一切所作所为?
“首先我觉得这种活动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现在宣布又要搞文明建设,又要搞什么文化产业,什么要缔造国家的软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北京市政府想在这上面有所作为。中国有真正的民间的事情吗?什么事情都是官方在主导。民间的任何事情不得到上面的批准,不得到上面的首肯,公开的或暗中的支持,民间的事情可能没有一件事情能办得成。中国老百姓向来最善于包容。官方做多大的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也没有愤怒过。中国老百姓够包容的了。问题是官方会不会包容?我看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老百姓包容不包容政府,而是政府包容不包容自由的、独立的表达自己意愿的这样的一个中间的声音。中国的历史向来就是这样的,强政府,弱社会嘛。”
《人民日报》报道说,“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历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也培育了北京市民文明有礼的优秀品德。报道援引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的话说,“厚德”,是北京人传统精神、北京人首善精神之魂。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厚德”。
旅美中国文化、社会问题分析人士谢选骏先生也认为,这个活动是北京政府的宣传活动,它不能真正代表民意:
“这是北京市政府的宣传方针。它试图用所谓的调查来加强它们的一个宣传方针。北京市政府是毫无公信力的。民意测验必须要找一个有公信力的、独立的调查机构。北京市政府可以说是最不负责任的一个机构了。1989年就带头进行血腥镇压的。它比中央的有些机构还要不负责任。它们做的民意调查是伪造的,只是代表它们自己的一个宣传意向。”
谢选骏还认为,这次代表北京精神的四个词中“爱国”摆在首位是给自己立牌坊:
“它们把爱国放在第一说明他们希望树立爱国牌坊。但是共产党在对待爱国问题,它一向是很不严肃的。共产党把爱国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它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时候倡导爱国,这样来巩固一下自己的政权。当它觉得鼓励爱国不利的时候,又打击真正爱国的力量。例如共产党是卖身投靠苏联的,它只是把爱国当成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一个工具来使用的。”
报道援引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的有关介绍说,“北京精神”表述语的部署开展始于去年5月。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征求区县意见、社会广泛投票评选和征询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意见等几个阶段的工作,综合考虑投票情况和各方面意见,最终确定了北京精神表述语并报请中央批准同意。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6、中青报调查:58.5%受访者与政府打交道时想录音】
中国大陆媒体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如今在中国缺乏诚信的人太多。有58%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与政府工作人员或医生打交道时想进行录音,留下证据。
2011-11-09
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星期二报道说,前不久在广东一家医院发生的“录音门”,一岁小男孩的父亲因质疑医生的一些做法而要求参与专家会诊并全程录音,同时复印病历、检验结果,另找院外专家进行咨询一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上周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704人进行了在线民意调查。调查显示,8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很多人在生活中在与不同对方打交道时搞录音,是因为如今中国社会上“缺乏诚信的人太多”。更有趣的是,58% 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首先选择政府工作人员为录音对象。47% 以上的人表示选择合同方;45%多的人选择商家;34%的人选择医生,而近11%的人选择老师。
旅美中国社会问题学者谢选骏认为,他也会选择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是最需要进行录音的场合,而且官位越高也需要搞录音:“录音的话只要不违法当地的法律应该是一个可取的方式。这样他就比较能保护自己。至于说到因此而付出的社会成本就是医生或者是官员他做事就更形式主义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就更不容易解决问题。那个可能是一个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总比他们乱解决问题要好一点嘛。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首先就不讲信用。共产党说了搞民主却拒不进行民主选举,这样老百姓都学坏了嘛,大家跟着学习食言而肥,结果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家都不讲信用了。需要被录音的,肯定就是权力较大的那一方,例如官员、合同商、然后才是、医生、教师。因为教师给人带来的危害相对比较小一点儿。政府官员给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所以首先就要录下他们的胡言乱语。”
中青报的报道说,就患者在与医生打交道时搞录音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录音会让医生“步步惊心”,医生需要患者多给一点信任;但也有人认为,在整个社会缺乏诚信的情况下,患者进行录音很正常,无可厚非。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中缘也认为,只要录音没对医生的救治行为造成不利影响,医生就应接受这种监督。患者与医院、医生是一种合同关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患者或其亲属有权对整个过程实施监督。徐中缘还指出,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患者及其家属大多不必录音、录像,而是医院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录音或录像,目的是为了提高救治水平和科学性。
但太原市太行医院医生冀振芬却认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录音是对医生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选择录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生的工作和心情,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医生基于患者的明确症状,本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进行治疗,但假如患者录音,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可能就必须要做了。这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就医费用和时间。
中青报的调查还显示, 有59%以上的受访者担心,“录音门”会让医生给患者进行重复检查、过度检查,从而规避责任。许多人觉得,这使医生无法专心诊疗,最终患者受害。有大约34 %的人认为,“录音门”可能会迫使医生更认真地对待患者。
就患者或亲属在与医生打交道时进行录像的问题,旅居美国马里兰州的中国医生金福生表示:
“第一,录音是不是合法?有没有这个法律(规定)?如果每个人都录音的话,那医生也不敢做了。医生跟患者之间的矛盾就不断增加了。每次看病都要去录音。那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如果是真要录音的话,那医生也要录音。医生也要保护自己,也要有个录音。人人都录音,那像什么?作为病人来说,他对这个医生不信任,他要录音。那作为医生医院系统来说主要是抓医疗质量。你没有好的医疗质量取悦于人民,那老百姓就会录音了。但是如果说大家都录音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复杂了。那医生也要去录音。你讲的哪些话我都给录下来了。现在诚信都不够,又乱,这种问题的存在怎么解决?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医生诊断正确、资料正确这不是很容易的,这个问题很复杂的。”
中青报的报道还说,近年来,中国各地“录音门”事件频频发生。去年6月,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反映,广州法制办一位工作人员态度蛮横,并上传了一段录音。事后,广州市法制办对此事深表歉意,并把涉事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许多被访者还表示,如今很多人诉诸录音是“维权意识提高的表现”。54% 以上的人认为,录音无处不在“有助于维权”; 还有很多受访者觉得,人们诉诸于录音能帮助商家、公务员等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7、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布旨在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
2011-11-11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地各级新闻机构建立健全防范虚假新闻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纠错更正制度,完善追究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的制度。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四的报道说,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共分为五条,涉及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任追究四个方面。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新规定要求,记者采访必须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必须坚持实地采访,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新闻机构的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在认真核实后保存各方证据,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针对目前中国媒体未经核实使用网络信息编写报道造成严重虚假新闻等问题,新规定要求,新闻机构严格控制使用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不得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
美国民间机构“劳改研究基金会”的杨莉藜,就中国政府现在推出这个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分析说:“我想它现在发布这么一个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叫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事实上从表面上看,它是要规范它手底下的记者和新闻机构。在我看来,它很有可能会用这个规定去对付其他的非官方的记者和新闻机构,也就是公民记者。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其实已经慢慢地贫民化了。特别是中国近两年来的微博确实为暴露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点也引起了官方的记恨。所以前一段时间他们一直在谈论微博上的虚假信息问题,提出要对微博进行整治。但是他们这些说法马上引起网民的强烈的抵制。现在他绕了一个圈儿,说是要整治他们手下的官方的记者和新闻机构。有了这个规定之后,我担心它会用它来整治非官方的、也就是民间的新闻发布者。这是让人比较担心的一个事情。”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还要求,新闻机构须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凡经调查核实认定,报道存在虚假或者失实的,新闻机构应当在本媒体上及时发表更正,消除影响。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就这一新规定指出,中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加强行政监督,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虚假失实报道,对违反《规定》的新闻机构及记者,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处理。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中国政府发布的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表示:
“我想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控制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的。尤其是针对一些民间记者或者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做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出的限制。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中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是受到党组织严密的监控的。所以就不存在发布这样命令的需要。所有的新闻都是经过几级的审查才能够广播出来。现在互联网时代开始以后这个情况就改变了,没法审查都会出现很多的消息太多了。而且人家用微博、还有电子网站,都会出现很多消息,这些消息像燎原大火似的,一分钟就传遍了全中国,而且引起轩然大波。这个对政权的威胁是很大的。造成了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共产党它对网络不知道怎么对付。因为它这个政权的组织架构是在报纸时代形成的,不是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所以它不适应网络时代。所以网络将对共产党的统治构成最大的一个颠覆作用。”
中国去年年底曾发起过一场针对虚假新闻的“战役”。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当时报道,11月23号,一场围剿虚假新闻的战役在全国打响。全国新闻战线组织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视频会议,进行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中央新闻单位、中共各省(区、市)委宣传部门及各地各类新闻媒体以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专项教育活动会议精神,向虚假报道说“不”。看来这一运动并没有达到官方规定的目标,以致现在又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名义颁布了这个《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8、中国报社总编受贿被判刑 扯出中央高官】
2011-11-24
北京市法院日前一审判定,中国《国土资源报》原总编辑刘允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13年徒刑。与此案有牵连的中国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李元因此案被牵扯出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国财新网报道说,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11月23号一审判决,中国国土资源报原总编辑刘允洲因受贿罪,判处13年有期徒刑。他在10年间利用职权收取贿赂达230万元,及一辆宝马(BMW)轿车。此案牵出中国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共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李元,他因涉嫌违纪,在国土资源部小范围会议上被宣布开除党籍和公职。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媒体因为受中共控制,许多编辑和记者也受官场腐败之风的影响:
“实际上中国媒体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共产党一党专政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媒体都是被共产党控制的。所以媒体的官员他也是党的官员。他们都是受共产党一元化的领导。所谓一元化的领导就是统一领导。不管是媒体、公检法、行政机关、还是党委本身、政治局本身都是受政治局控制的。所以媒体的腐败和官员的腐败是同一个来源。就是一党专政。中国没有非国有媒体,中国没有民间的媒体。因为开放新闻自由是1989年的诉求之一,一直被镇压的。所以中国的媒体全都是共产党控制的,没用民间媒体的。有一些不是民间媒体,那也都是挂靠在党的机关上头的受严格控制的。所以它搞腐败活动是一致的。党的媒体和党的企业和党的银行全都是共产党控制的。所以它腐败的根源是一致的。”
财新网的报道说,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查明,1997年至1999年,刘允洲利用担任土地报社社长兼国家土地管理局宣传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为新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揽上海地产项目,并获示范小区的命名提供帮助,收受总经理吴某给予的住房一套,价值59万余元,后刘允洲支付了房款12.8万余元。2003年至2004年间,刘允洲利用担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总编辑的便利,为北京时代东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影视剧提供帮助,收受该公司董事长周某给予的人民币10万元。2007年间,刘允洲担任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巡视员时,为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圆明新园项目违规审批建设用地提供帮助,并收取180万元。
旅美中国网络媒体人士李洪宽认为,中国官方媒体的主管也和中国其他党政机构的官员一样,想方设法,不择手段捞取钱财:
“中国现在的腐败基本上是全方位的。一个报纸的编辑受贿这个在中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中国的报纸、媒体基本上全部都是国营的,就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它们现在也有创收的压力。所以,它们腐败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他们的行业里去。所以这样的报道并不奇怪。编辑、记者腐败这一点儿都不奇怪。所有报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就是最终拍板权都是党政主管,他们控制的。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他叫喊的反腐只是嘴上说说,它从来不干实事。反腐在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都有现成的经验,包括香港有廉政公署,它就相对比较独立的,克制腐败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中国是政府要保持这个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共产党它们要保持所有的权力不受监督。所以它既不允许反对党监督它,也不允许自由的媒体去监督它,更不允许设立像香港这样的廉政公署。所以说反腐败喊得越高,当官的都明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贪。所以现在是越反腐越腐。现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大家比赛着贪吧。现在是这么个状态。”
报道说,北京市第一中院的判决认为,刘允洲在接受调查时,如实供述了办案机关尚不掌握的同类犯罪事实,坦白认罪态度较好,部分赃物已追缴,故从轻处罚,判处刘允洲有期徒刑13年。现年64岁的刘允洲今年2月被“双规”,他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曾担任《人民日报》农村部记者。刘允洲落马后,中国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李元也被“双开”,但目前还没有对他启动司法审判程序。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39、中国广电总局:明年起每集电视剧中不得插播广告】
2011-11-29
中国广电总局日前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媒体报道指出,这可能使各电视台损失广告费200亿人民币。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一报道,中国广电总局下发了《〈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将2010年1月1号起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 的第十七条修改为 “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自2012年一月一号起开始执行。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就此表示,电视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而电视剧是深入千家万户、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取消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插播广告,能够有效实现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好地体现广播电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
报道还说,为确保这项新政策得到切实执行,今年11月28号,中国广电总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立即清理并撤销2012年的电视剧插播广告时段,重新编排节目和广告,并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全面监看各级电视台的落实情况,对仍插播广告的播出机构,将按照相关法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美国民间机构“劳改研究基金”的杨莉藜认为,中国广电总局这次出台禁止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有向电视台和广告商显示中央政府的权威的意味:
“对,我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2010的政策被下面人完全给搞得变了形了。它虽然有规定说你可以放几分钟的广告,而下面广告越放越多。所以他选择做出强势的反应,它就完全不在电视剧里面插播广告,这样一刀切了。广电局其实对电视剧插播广告这个问题因为下边民众的反应比较强烈,它一直试图去管,但结果根据民众的反应好像它越管情况就越发变得越坏。电视剧插播广告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所以现在人们都有一个很幽默的说法,不说电视剧插播广告,而说广告插播电视剧。就说电视剧是越来越短,而广告是越来越多。好多电视台它根本不去考虑观众的感受,不断的插播广告。因为这块蛋糕很大,他们不愿意丢失。”
中国电视剧插播广告的政策近年来一直在变化。2003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19点至21点的黄金时间内所播放的电视剧中不得插播广告;2009年颁布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1号里,提到“播出电视剧时,可以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规定: “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广告。播出片尾画面以及演职人员表等内容时,禁止播出任何形式的广告。”广电总局这个最新规定,彻底扼杀了广告在电视剧中插播的空间,各地卫 视播出的每集电视剧会更加完整。
旅居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广电总局的这项规定是想表明,中国大陆各地的电视台都必须遵守中央的指令:
“我想这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显示政治权力大于金钱的权力。否则你说它控制不住呢,我想它还是要显示政治权力。到底谁说了算?一刀切,全都不准播了。中国它现在是一种半市场经济或者一种假市场经济。实际上还是由政治甚至军事主导的。所以,包括欧盟和美国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在影视节目中也有反映。好像中国经济泛滥,实际上最后拍板的决策还不是市场的规范,而是政治的需要。所以说它这电视台具有政治的垄断性,它就这么几个台,你没有什么可选择的。所以它播出的广告完全不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是一个政治行为,甚至是军事管制行为。它把暴力和市场混在一块儿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政治暴力。”
新华社的报道还说,较早前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台的电视剧肩负了电视台70% 的营收,尤其是在晚间黄金时段, 电视剧创收的广告可达电视台全天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有业内人士推算, 如果电视剧中禁插广告,各地卫视加起来的损失总额可达200亿元人民币。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0、中国官方证实,江西宜黄自焚事件被免职官员复出】
2011-12-06
中国媒体报道,在一年前发生的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被免职的两位负有主要责任的县级主管官员,近日又重回官场,官方称,两人复出是因为他们负有领导责任的一年影响期已经结束。事件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和不满。
江西抚州市政府的官方“新抚州网”及其新浪微博12月2号公布,抚州市政府11月29号已任命原宜黄县县委书记邱建国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原宜黄县县长苏建国任抚州市公路局局长。中共抚州市委组织部说,对邱建国和苏建国重新安排任职是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两人的表现和特长作出的。
官方新华网12月5号报道说,2010年9月10号,江西宜黄县凤冈镇发生拆迁自焚事件,3人被烧成重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时任县委书记邱建国率队在机场拦截欲赴京接受采访的拆迁户家属,时任县长苏建国率人到医院抢夺死者尸体,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事发后,抚州市委对8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其中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邱建国、苏建国被免职,但一直未见有调查结论公布。时隔一年,被中共抚州市委立案调查,并予以免职的宜黄县原县委书记邱建国、原县长苏建国两位官员近日复出的消息披露后,引发网民热议。一些网民认为,在曾经的“立案调查”没有下文的情况下,就让被免职官员复出,这是对民意的漠视。
报道援引抚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宋东方的话说,邱建国和苏建国两人因在宜黄拆迁事件中负有监管不力的领导责任,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抚州市委于2010年10月9号对两人作出免去职务的组织处理。截至2011年11月,两人受组织处理的一年影响期满。对此,一些中国网民质疑:免职官员为什么能在一年后即复出,他们复出的依据是什么?中共抚州市委组织部回应称,抚州市委、市政府对邱建国和苏建国受组织处理影响期满后重新安排任职,是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两人的表现和特长,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履行了相关程序后作出的。
对此,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共对自己的官员当然要想方设法给予保护:
“官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出了问题,共产党不会把这个官员在政治上弄死,一定会给他机会,换一个地方继续养着去做镇压人民的工作。在这一共党专政和极权主义之下,官员只要是为了党的利益犯错误的将来还可以得到任命甚至是升职。这种强迫拆迁是中央政府最高层一直贯彻下来的一个国策。贯彻过程中出了纰漏的话会暂时把那些做事的官员假装给他撤职或者降级、调任一下。然后等民愤平息了以后再让他获得一个更大的任命。”
近些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当局为征地开发,使用强迫及暴力手段拆迁,被强拆户与警察为此屡次发生暴力冲突,由强拆暴力而引发的群体抗议事件在中国不断发生,为此,中国全国人大今年7月1号通过行政强制法,规定拆迁不许使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强制执行。新法将于明年生效。
谢选骏指出,中国大陆这些年来之所以出现大量强迫拆迁事件,就是因为中国老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中国发生大量的强迫拆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权不明,因为中国的土地是属于国家的,不是属于私人的。所以住在上面的住户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于是当政府需要征用这些土地来挥霍的时候,它就可以任意地没收这些土地了。因为这个土地的控制权本来就是他的。取消住户的居住权然后把它们迁移到它认为合适的地方,给予国家认为的适当的补助就可以了。这是因为中国的产权不明造成的,或者说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也指出,中国地方官员为了捞取私利,这些年来大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导致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强制占用,居民的住宅被强迫拆除:
“在中国大规模的耕地征用主要是因为盲目建设开发区,开发区遍地开花。每个省都在竞赛,修建高速公路、修建各种设施、盲目地开发房地产。地方政府通过开发房地产从中取得了大量的收入。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公司相勾结从中大法横财。”
江西省因“宜黄拆迁自焚事件”而被免职的两位县级官员最近复出的消息引起中国网民的广泛不满。有网民说,这两位官员的强拆行为是由共产党的纪委立案,还是由检察机关立案?民众不知道。立案调查后,是撤案了,还是认定两人无违法行为,因而无需追责?民众也不知道。将他们免职是临时性的处理措施?还是定论性的责任追究?但是,当局对官员失真问责还是假问责?今天总算知道了。
另有网民说,一年前向全国民众宣布的立案调查,结果不知所踪,却等来了被免职官员双双复出的消息,这怎能不让网民们失望甚至愤怒。还有网民表示,事实表明,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后的所谓“立案调查”,成了当地官方搪塞、敷衍公共舆论,为问题官员遮丑压惊的挡箭牌。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1、中国红十字会承认2011年个捐大幅减少】
2011-12-09
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12月7日的会议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会上承认,由于受郭美美事件影响,今年个人捐款数额比往年锐减。
中国大陆红十字会在12月7日的理事会上公布的2011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41.98亿元人民币,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折合人民币5.5848亿元。共投入救灾款物21.94亿元,人道救助款物17.55亿元。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会上坦白承认,今年个人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捐款数额与往年相比大幅度减少。她认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自然灾害相对少,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郭美美网络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赵白鸽透露,目前关于红十字商会的审计报告已经完成,但在何时公布、如何公布尚存争议。赵白鸽还强调,郭美美事件和红十字会没有直接关系。
赵白鸽表示,今后红十字会将实行财政基金和社会捐赠基金分开管理,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美国民间机构“劳改研究基金”的中国社会问题学者杨莉黎指出,中国红十字会由于属于官办,运作缺乏透明度,此外,中国官办慈善机构还从事商业盈利活动,因此会出现类似郭美美事件:
“慈善本身就跟政府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中国政府当然本质上还是一个专制政权。专制政权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它要把持一切权利,包括像慈善这类事务。本来该民间管的,可以说这60年来它一直就没放过手。那么既然是当局治下的这样半官方的或者说性质上性质上、权利上完全官方的一个机构,它在很多方面就不受监督。这样它自身就产生了很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红十字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向民众公布过它的账目,所以后来才出现了郭美美事件。”
旅美中国文化、社会问题分析人士谢选骏就中国的慈善事业现状表示:
“中国老百姓向慈善事业捐款的意向本来就不高。中国人早就知道(凭着生活经验他就知道)一党专政控制下的慈善机构是一种假的慈善机构。中国的慈善业是在政治上一党独裁结构中生存的。他们都受到一党专政的控制。一党专政是超越法律之上对社会的一种垄断性的专制。所以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但在不受法律约束的一党专政之下生存的一些所谓的慈善机构,都逃避不了一党专政的祸害,就是不透明、贪污或者是言过其实等等,都难免。”
据人民网星期四的报道,针对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到危机浪尖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今年7月1日,红十字会决定暂停了商业红会的一切活动,并对其财务收支和运作方式进行审计和调查,赵白鸽表示,调查和审计已结束,“结果将在适当时候公布。”
赵白鸽说,尽管各方调查和审计结果都表明中国红十字会并不存在重大违法乱纪行为或重大责任问题,但郭美美“网络事件”暴露出中国红十字会在制度设定、科学管理、舆论宣传与应对危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杨莉黎先生表示,如果慈善事业不与盈利活动脱钩,类似郭美美网络事件的事还将继续发生:
“本来慈善机构性质上应该是非赢利的。而现在中国的慈善机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赢利机构,也属于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如果它管理完全透明化了它就无利可图了。我想最重要的慈善机构还是应该交由民间管理。”
今年7月,自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在网上炫耀其财富和奢华生活,引起轩然大波。后来证实郭美美所在的公司是中国商红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信誉因此一落千丈,网上还发起拒绝向红十字会捐款的活动。为此,中国红十字总会今年7月曾发表声明说,将邀请审计机构对商红会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据中民慈善信息中心统计,6到8月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达86%。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2、中国计划为电影界立法, 将禁止13种内容】
2011-12-16
中国政府星期四表示,它正在计划加紧已经相当严格的电影检查制度,以禁止电影中出现反政府内容和宗教狂热信息。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12月15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电影不得包含13种内容,包括违反宪法、危害国家统一、泄露国家机密、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歪曲民族历史、宣扬宗教狂热损害、破坏社会稳定等。但该征求意见稿其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定义。
这项征求意见稿中的被禁电影内容比2002年2月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的10项被禁内容多了3项。新增被禁内容包括: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宣扬宗教狂热,危害宗教和睦,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团结;宣传吸毒,渲染恐怖;传授犯罪方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据中国媒体的报道,该意见稿中还对未经许可擅自在境外参展的电影做出严厉的处罚规定。违反者可被处以所得盈利20倍的罚款。此外,国务院法制办有关电影产业的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境外组织或个人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与境内企业合作拍摄。旅美中国媒体、文化事务评论人士李洪宽认为,中共一直认为枪杆子和文化阵地是维护权力的两大武器,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强管制电影界也不出乎预料:
“据我了解老百姓现在对这个影视作品普遍不满主要的还不是中央电视台或者黄色暴力。主要的是内容太不值得一看了,完全是真正地歪曲历史。比如说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已经晃荡了一、二十年的所谓长辫子戏,专门解释清朝的这点事儿,放了无数的影视作品,全是歪曲历史的,老百姓都看腻了。另外一些极端的像这些大导演都是拍一些非常空洞、虚无的东西,比如说像什么陈凯歌的《无极》、《满城尽是黄金甲》,完全无聊,完全空洞。所谓视觉的盛宴,不仅花了很大的钱,服装都是很辉煌,但是没有内容,内容都是荒诞的。老百姓真正值得一看的作品太少。真正的原因是共产党管得太死。第一天起共产党就把笔杆子表达的工具和杀人的工具当成同等重要来看,笔杆子和枪杆子共产党看得是非常牢的。它就垄断了这个东西。”
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还作出其他一系列规定,如电影前的广告不得过长,电影院须安装电脑售票系统以防止票房弄虚作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电影,而且不再要求从事电影摄制业务的企业“有符合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旅美中国文化、社会问题观察人士谢选骏也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全面加紧控制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的影视作品总的来说都是粗制滥造的,中国影视界包括媒体都还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的自我约束的状态下的,中国的影视多是脸谱化的,概念化的东西。特别的假,都跟中国的社会和新闻似的,都是有一个固定模子在那儿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大家怕自由表达不小心会踩了共产党埋设的地雷,所以大家都变得很公式化,带着脚镣跳舞。中国大陆的影视播映权,都是控制在共产党政府手里的。很多人通过种种关系找门路、拉关系,然后获得一些影视的播出权,然后跟广告参杂在一块儿,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分赃机制,用这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产品来分食政府控制的影视平台的大饼。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影视作品就粗制滥造了,歹戏拖棚,搞一些噱头,包括暴力、色情这些东西,满足人低级的感官偷窥的欲望。表面上看起来,政府和民间的看法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利用民间的看法来达到自己政治上的控制。”
前不久,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受到官方整肃。中国国家领导人最近要求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弘扬社会道德风尚。
今年3月初,中国媒体报道,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提出建议,需要通过立法对电影中的暴力镜头进行严格限制,严禁电影中出现凶杀强奸场景。
当时的媒体报道援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话说,暴力血腥场面,很多成年人看了都会感到不适,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报道以《让子弹飞》、《新少林寺》、《风声》、《秋喜》等电影为例,说明目前中国影片中的暴力镜头太多。比如在《秋喜》中有剪断手指、人趴在血泊里等让人头皮发麻的镜头;就连讲述方志敏生平的《可爱的中国》,开场近20分钟的战争戏中都不乏近距离射击将妇女背篓里的婴儿杀死、血浆汩汩涌出等场面。
以上是记者芬尼和希望的采访报道。
【143、中国媒体调查:近9成网友不认为中国已成超级大国】
2012-01-03
中国环球网最近展开的在线调查发现,近九成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不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并表示,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的说法不但是冷战思维的延续,而且很“牵强”。
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1月1号报道,中国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12月30号出版的《环球时报》上撰文说,国际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新的变化趋势,由美国引领的“一超多强”格局已开始向“两超多强”转变。阎学通所说的“两超”是指“两个超级大国”,即美国和中国。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公开撰文,定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超级”大国身份。
那么,中国的实力是否真的已与美国相当?中国民众对这一问题最有发言权,而他们是否认为自己已生活在一个超级大国之中呢?环球网为此所作的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有近九成受访中国网民认为,从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素质、工商业实力来讲,中国都离超级大国有很大的距离。赞同中国现在已经是超级大国这种观点的网民比例仅为7.8%。他们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世界影响力已经数一数二,从发展潜力来看,未来几十年,中国想不成为超级大国也很难。
环球网于12月30号展开的在线民意调查以“你是否认同‘中国已是超级大国’的判断?”为主题,了解中国网民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截至1月1号上午8点,共有13283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有87.6%的人 (共11632人) 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的说法目前还很“牵强”。
一位中国网民表示:在中国,大到汽车底盘、发动机、轿车,小到电脑的CPU、螺丝、阀门、电阻、电容……都要进口,“连洗衣粉都被美国差不多垄断了”,因此,中国谈自己是超级大国还为时过早。另一网民则以中国国内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以及周边形势为根据,认为现阶段中国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不宜太过乐观。他表示,中国现在改革处在深水期,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大多数人生活还很贫困,生活水平与欧美没法比;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严峻,美国的军事同盟已经把中国包围。南海、藏南、钓鱼岛、台湾中国均无力收回。这样的形势怎么谈得上是超强?对此,旅美国际关系学者杨力宇表示,中国可能在经济、军事实力上正在朝超级大国的方向发展,但在政治改革,人权、民主方面却是一个“超级小国”:
有中国网民呼吁,中国政府、学界及普通民众都不应“捧杀”中国,要避免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的靶子”。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曾说过要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即使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些信条还是有用的。“超级大国”这种称呼从来就不是自封的,中国目前更像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他希望学者多做些实际性研究,探讨出可行的中国道路。
调查结果表明,认同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的有7.8% 受访网友民,共有1040人。他们则认为,虽然目前中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从规模及潜力来说,中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有网民表示,中国只要一手抓经济,一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们腰杆都挺直了,什么事都能做好。以中国这样的资质,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人才有人才,“想不成为超级大国都难”,“中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还有网民认为:美国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中国应该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题为《一超多强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的文章中还提出,国际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规范、国际组织、国际思潮都产生了影响,2012年这种趋势会更加强劲。他指出,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已明显弱化,大国综合实力结构正向两极化发展。中国和美国综合实力的差距在缩小,同时两国与其它大国的实力差距在扩大。目前世界一超多强的实力格局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多极化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小。
署名邱林的中国作者12月31号在网上发表“别自称中国已是超级大国”的文章指出,就“中国已是超级大国”而言,如果用来提振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是一件好事,也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中国的现状又让人高兴不起来,因为中国离真正的超级大国标准还有相当距离。
在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就中国目前是否已成为超级大国表示:
邱林的文章还说,单就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的“超级大国”头衔就名不副实。中国是大国,确切的说应该是人口大国,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在增长,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的100多名以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部和西部还有很多地区很落后,经济格局急需调整。中国人口太多,刚刚解决温饱,还远没有达到小康水平,这能叫做超级大国吗?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万多亿美元。然而,以现在的汇率计算,美国的人均财富是中国的大约10倍。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4、“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贪腐国企高管平均涉案金额逾三千万】
2012-01-17
1月15日公布的“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显示,从2009年以来,中国落马企业家的人数和涉案金额都在逐年迅速增加,在去年企业家涉案的199例案件中,国企和民企分别为88例和111例,其中59例国企企业家贪腐案例中,平均涉案金额达到3380万余元。
据中国财经网1月16日报道,“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法制日报指导并由《法人》杂志联合学者、律师共同参与完成的。
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可统计的落马企业家有95位,2010年该数据上升到155位,去年这一数字突破了200位。
报告撰稿人,中国企业家犯罪问题研究专家王荣利介绍,报告所关注的220例企业家案件中,除18例失踪、自焚或遇害,3例被通缉在逃外,其余199例分别处于“双规”、拘留、逮捕、起诉和审理中,其中国企88例,民企111例,部分案例目前已经结案。
财经网的报道援引王荣利的话说,报告中的一些诸如国企企业家的贪腐数据是很让人吃惊的。他说,国企案例中,有56例初步查明或判决确认涉及贪腐,涉案金融19.9亿余元,每案平均涉案金额为3380.82万余元,其中一审被判死缓的光明集团前董事长冯永明一人就贪污7.9亿元。
海外中文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就此表示,中国国企高管贪污数额惊人是因为国企很容易获得融资,而且不用上缴利润。
“国营企业为什么贪污?是因为它钱多。它从银行贷款了利息又低,并且赚的钱又不缴国库。除了缴税以外,所以利润大部分都留在本单位,一部分给员工,其他就装入自己口袋。民营企业为什么在筹款集资上出问题,因为它找不到钱,国家贷款给它很少,可(国家)保护国营企业官员,因为国营企业共产党可以控制得牢牢的,从政治的角度讲,共产党害怕民营企业起来,所以它现在做的是国进民退。”
在民营企业家方面,报告显示其在各类诈骗和“涉黑”案中表现突出。此外,2011年企业家犯罪呈现“涉黑”案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各类诈骗案件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等特点。
报道说,长期关注企业家犯罪案件的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为“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提供了一手数据和分析。该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田文昌指出,企业家犯罪的四种情况,分别是“确实有罪”、“无意识不知不觉中的犯罪”、“因法律界限不清导致的犯罪”以及“被诬陷”。
田文昌表示,除第一类犯罪外,后三类犯罪都不是有意识主动犯罪,法律不清晰、制度不完善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家的落马非常令人悲哀。田文昌认为,与国企企业家相比,民营企业家的犯罪令人悲哀的成分更大。国企企业家的主要犯罪类型是贪腐,而民营企业家多在融资问题上犯罪,前者是钱多,后者是没钱。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指出,中国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融资和司法方面的待遇的地位不平等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在现有的政治制度下是不可能获得和国有企业同样的地位的。私人企业家们在司法上不能得到和国有企业领导人一样的对待,因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一般都是党的干部,他们具有政治特权,具有很大的豁免权。他们犯罪首先可以通过降职、解除职务来获得惩罚,这样可以不用坐牢;其次还可以开除党籍。而民营企业领导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很多不是党员,所以一下子就被逮捕入狱了。现行的中国的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之下,民营企业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和国有企业同样的法律地位的。现在共产党对民营企业是一套,对国营企业又是另一套,中国经济怎么可能以最小的阻力来发展?这等于自己在经济系统内部增加了许多不协调的因素。”
除在获取资金、资源上不如国企企业家外,田文昌认为,在司法审判上也存在对国企企业家量刑轻、对民营企业家量刑重的倾向。他建议应对立法做更加细致明确的规定,营造对国企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一视同仁的司法环境。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5、听命中宣部 CCTV海外扩张空间有限】
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在不断向国外扩展,并将在美国首都设立播音室。但有海外媒体载文认为,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上,必须听从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控制。
2012-02-01
美联社1月31号报道,去年12月发生的韩国海防警察被中国渔民刺死的事件,本应该是正在力图成为一个全球性新闻广播网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的重要新闻,但事实上,中国中央电视台却不得不浪费好几个小时,等待上面是不是允许报道的指示,而在这几小时之内,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Al-Jazeera) 却已对事件做了详尽报道。
美联社的报道说,在如何开拓发展途径方面,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正在密切研究其他全球广播媒体的模式,尤其是“半岛电视台”(Al-Jazeera)的模式。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于2006年11月开始英语新闻广播,并很快就全球知名了。拥有庞大能源财富的卡塔尔政府出资支撑 “半岛电视台”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展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与中国政府打算在全球扩大中央电视台广播网、从而扩展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的目的是相同的。
美联社的报道还说, “半岛电视台”对中东事务的知识和了解,以及其媒体主管不干预新闻广播事务的做法,是半岛电视台发展快速的宝贵资源。而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则必须保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忠诚,这一点似乎是它的劣势。报道援引在香港的“中国媒体工程”编辑大卫-班德尔斯基的话说,这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可信性和宗旨都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中共对媒体作用的定义是,媒体要为中共的利益服务。美国西东大学的杨力宇教授就此表示,中国官方如果不放松对媒体的管控,即使有了全球传播的技术能力,也不可能起到扩展中国软实力和改善中国形象的效果:
“要想用软实力来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需要的是新闻自由;第二,这是个信息时代,现在几乎一个新闻发生后几分钟之内立即传遍全球。要控制信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不认为它这样的做法能够加强中国的软实力,能够改变中国的形象。因为你的政策没改变嘛。”
美联社的报道还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人的话说,他们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基于政治考虑的,作出最后新闻报道决定的都是上级,新闻记者和编辑没有任何发言权。即便如此,中国中央电视台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大其全球网覆盖的范围,以影响国际观众接受中国政府的观点,抗衡在中国官方眼里西方媒体的“内在反华偏向”。
美联社的报道还指出,中国中央电视台2011年对国内发生的维权律师和异议人士、以及艺术家艾未未被逮捕等事件都没有报道。对快车追尾脱轨事件的报道也是紧跟官方允许的言论尺度。对去年12月因一位韩国海防警察被中国渔民刺死事件而激发的韩国人的反华示威抗议等新闻,中国中央电视台不是低调处理,就是干脆不予报道。
旅美中国学者,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剧《河殇》的撰稿人之一谢选骏,就中国当局能否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全球广播来扩展软实力表示:
“它们要扩张对外宣传,这个是跟要进行军事扩张有一致性的。因为在国外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扩张。所以宣传力量所谓软实力也跟着军事力量的硬实力一起而扩张。随着中国的军事力量而来的。软实力的扩张是比较复杂的事情。它一方面跟硬实力有关,需要钱、需要设备等等。但另外一方面还和观念有关。共产党中国的观念是僵化的观念,所以扩充软实力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个是跟它的专政制度密切有关的。”
报道说,中国媒体扩张的计划因2008年北京奥运而增强,那时在全球火炬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西藏人抗议等乱象。此后,中国增加了对媒体国际扩张的投入,香港媒体曾报道,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4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设演播室,每个演播室将雇佣大约200名工作人员,并且还计划在今年内将其世界各地的记者从目前的66人增加到2012年的80人。中国中央电视台已经扩大了其广播语种,包括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以及中文和英文的广播。中亚电视台声称,它目前在156个国家中有2.19亿听众。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6、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支持企业到海外办报办刊】
2012-02-17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表示,2012年将实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中国国营和民营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
中国的《法制日报》2月16号报道,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共产党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最近向媒体通报中国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工作要点时透露,中国新闻出版业目前要做的除了贯彻落实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生产先进文化的精品力作之外,就是报刊改革,将编辑和发行分开。他在谈到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和“走出去”问题时说,目前,传播和文化的生产都有技术性突破,但与国际比较,中国在数字传播、移动终端、阅读终端等方面虽然产品数量不少,但技术还比较滞后,在国际上不领先。
柳斌杰还表示,中国新闻出版业有三个工作重点,一是要培育中国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及文化大使;二是要拓宽国际渠道;三是用国家政策支持境内新闻出版企业到国外出版、发行国内图书。中国政府将支持境内的新闻出版企业,不管是国有的、民营的,到国外去投资、收购、兼并,办厂、办台、办店、办社,以各种方式在30个重点国家落地生根,传播中国文化。
旅美中国网络观察人士李洪宽认为,这也是中国当局要在全球扩展软实力计划的一部分,但中国官方的价值观使中国的所谓软实力不会被国际社会接受:
“中国媒体、报纸绝大多数可以说99.99%都不是私营的,都是受到共产党行政上的管治,甚至股份持有等等,基本上没有私有的企业。而且真正盈利的,拿出钱到海外收购其它公司的,有这个能力的,100%都实际上是政府拥有的、党拥有的垄断性的企业,像央视、人民日报。说实在的,中国的明白人都是非常清楚的,所谓中国的软实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中国的声音到世界上来宣传什么呢,宣传人权就是吃饱饭的权利嘛。这些都是格格不入的。中国人都承认中国现在在道德、文化价值方面对世界没有任何贡献。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到美国来宣传搞一套新的概念这没有任何市场,而且没有市场就不可能盈利。”
旅美中国学者,中国电视剧《河殇》的撰稿人之一谢选骏也对中国试图在全球推广软实力的计划表达了看法:
“有几个问题:首先第一就是新闻出版署是一个政府机构,是受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政府机构,它发出这样的号召显然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布局;第二,中国政府显然要采取全球文化或新闻宣传的扩张政策。中国政府这种直接插手的方式在西方肯定会引起一些紧张状态的。”
中国的《红旗文稿》去年11月曾发表题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如何进一步增强影响力”的文章说,已实施5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与54个国家、322家出版机构签订了455项资助协议,资助出版1558种图书,涉及33种文字版本,累计资助协议金额达8100多万元,成员单位也从最初的20家增加到33家。对外印刷加工达510亿元,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300家。文章说,这些数字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文章也指出,中国出版业对国外、尤其是对西方主流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7、中国南京、深圳发生多名记者被殴打事件】
2012-02-24
中国大陆最近发生多起记者在采访时被殴打受伤的事件,也有外国记者在采访民众抗议事件时受到殴打,引起国际保护记者组织的关注。
中国官方的中新网报道,2月23日中午,南京梅山钢铁厂发生煤气泄漏,造成13人中毒,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人重伤,还在抢救中。事发后,多名记者前往采访,却遭厂方保安人员殴打受伤。当地某媒体记者胥某下唇被打得肿烂出血;另一媒体记者曹某在与厂方保安抢夺相机时,头部被连续殴打,后被送往医院急症室救治。
此前,在广东,《南方日报》2月15日报道,深圳商报一位名叫秦兴梅的女记者在追访深圳市怡景中心城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卖铺”事件时,遭到该公司董事长刘伟宏拳打。广东省记协就此呼吁处罚施暴者。
不仅中国记者,驻华外国记者也曾遭殴打。2月15日,荷兰记者唐锐柯在浙江温州市苍南县泮河村采访一桩土地纠纷和村民示威事件时,遭到群殴,他认为殴打者是便衣警察和当局雇用的暴徒。另一位法国的电视记者的汽车遭另一辆汽车撞击,他的中国助理被不明身份人殴打,他们的录像设备也被砸烂。
总部在法国的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亚太事务办公室负责人本杰民伊斯麦勒指出,在中国,记者遭受骚扰和殴打的事件多年来一直在发生,但许多记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外国记者,为了不失去记者许可证而不敢向当局报告被殴打事件,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明白,这些殴打记者的人本来就是政府官员指使的:
“殴打记者的事件发生已经一段时间了。但很多情况下被打的记者都不向政府部门报告这些事件。因为他们怕记者许可证被吊销。但许多外国记者相互之间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并向各记者协会报告这些事件。许多记者都认为这些殴打记者的事件的背后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和操纵。”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先生也认为,中国大陆发生的殴打记者事件的背后当然有政府官员的操纵:
“以前中国的记者都是官方和党报的记者,并享有一定的特权,他们拿着记者证就可以采访。现在就不一样了,很多都是民间的记者或者是外国媒体的记者。他们有些不一定获得官方的特许,这样一些地方上的保安人员或者地痞流氓就可以对这些记者动粗。以前他们一般不太敢。现在打这些民办或者外国媒体记者的人,不仅不会受到追究,可能还会受到一些奖励。因为中国是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他们不把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的报道,它是把新闻看作一种舆论的导向、宣传的工具。所以新闻从业人员们一定要宣传服从党的利益和政府的需要。所以当记者的活动不符合这种需要的时候,它就会遭到暴力的阻止。”
美国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就记者在中国频遭殴打和骚扰等问题表示严重关注及忧虑。在北京的“驻华外国记者协会”也发出警告,提醒其成员在中国工作时要十分注意自身安全。驻华外国记者协会的成员包括在400家新闻机构工作的900名驻华外国记者。他们时常抱怨中国存在的新闻检查、采访限制以及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遭受殴打和骚扰等问题。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48、港浸大公布特首选举民调丑闻的调查报告,引起不满】
2012-02-25
香港浸会大学公布有关特首选举民调丑闻的调查报告,引起不满,有人批评,香港的学术自由已名存实亡。
香港《明报》日前报道,香港浸会大学草草完成了有关特首选举民调争议的调查报告,引发更大质疑声。香港教育协会等团体联署声明,呼吁学界一起对抗白色恐怖,捍卫学术自由。教协会长冯伟华表示,调查报告疑点重重,必须严谨追究,披露真相。因为香港学术界白色恐怖很厉害,学术自由已经名存实亡。
香港的时事评论家马鼎盛对此说,他也在关注香港浸会大学的民调丑闻。
“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糟糕的事情,是受了政治影响,本来民意调查是中立的。它应该如实地反映社会的现状,但这次调查它有种种不规范。后来不是有人也出来道歉,有人出来负责。这些事情有些人认为香港回归十几年以来,北方的影响不断增加。北方的习惯是没有什么民调的,也没有什么民意的,所以媒体和舆论对这方面就非常敏感。如果再有这种事情不断发生的话,香港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就会受到伤害。 ”
报道说,香港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张文光表示,此前香港多位学者受到亲共阵营围攻,引发保卫学术自由的声音,而浸大民调丑闻又涉及学术专业道德问题。马鼎盛对此表示:
“名存实亡这个定语下得就太过文艺化了。不够准确,不够量化,这一个事件不能把整个香港的民意和舆论的作用给取消。我也知道,也很担心过去一年香港的新闻自由在国际上觉得印象是大幅下滑。这确实反映了香港有这样的担忧。如果一直都如此下滑下去会影响香港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香港浸会大学的民调丑闻说明,“一国两制”已经走进死胡同,要维护香港的学术和新闻自由,必须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反对大陆当局对香港新闻和学术界的政治干预。
“这就是说,一国两制的影响是不可能持久的。一国两制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实现两种制度呢?所以一国内的两制,迟早得靠拢,得一致。现在很明显,香港的制度日益向大陆的制度靠拢,这是一个过程。丧失新闻自由和学术自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
香港浸信大学民调丑闻发生在2012年1月14日,传理学院被质疑因受院长赵心树施压而公开一份尚未完成的特首选举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参选人唐英年民气落后的差距收窄,与最终完成并于1月17日公开的结果不符。公众质疑提前公布结果是院长有心为建制派的唐英年造势,民调缺乏公信力。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49、中国两会代表: 深化改革就要突破利益垄断】
2012-03-06
中国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正在北京举行。有代表指出,许多老百姓尝到了经济改革的好处,但利益集团官商勾结受益更多,要深入改革就必须要突破利益垄断这个堡垒。
中国《新快报》3月5日报道,全国政协常委、原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在会上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人民受益了,但利益集团也受益,垄断集团更受益。社会要发展,这个矛盾必须解决,要破除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中国很多政策已经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了,为什么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有些执法机关搞潜规则,按照自己的方法做,按人情做,按官商勾结做,这就是“吏治”。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先生就此指出,中国领导人强调社会稳定和谐,但如果利益垄断持续下去,谈何稳定和谐呢?
“今后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胡锦涛提出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如果说你的贫富不均再继续扩大的话,请问这个社会怎么能和谐呢,对不对?实际上在过去10年里,利益垄断集团对中国改革所产生的进一步阻碍和消极影响作用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利益垄断集团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阻力。但是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个会议上不太可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利益垄断集团的形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过去20年来各种改革各样的改革政策出台以后不断并逐渐地形成的。在各个部门里面都建立了自己的立足点,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靠山。这次的会议就是胡、温最后的一次会议。所以,会议给今后确定的主题就是稳定中求发展,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既然要保持稳定,就不太可能去触动现有的各种利益集团它们已经获得的利益。所以利益集团阻碍进一步改革要在这次会议上得到解决是不可能的。”
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还说,反腐败深化改革,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工夫。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立法机构,不能将“国之重器”委托一个部门、一个公司来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则质疑,中国人大能不能起到立法的作用,“这个两会总的来看我觉得水准很低。这些代表对这个国家没有基本的感觉。多数代表都是糊里糊涂的在这个地方呆着。少数代表提了一些议案,第一,他们的声音很弱;第二,我觉得他们提出这些问题不规范,专业水准不高;第三,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只要共产党不会理睬他们的。他们都知道两会其实最多就是表达一下民意,两会有什么作用呢?这个要看中央的日程表。如果中央想解决问题呢,两会上提的一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所以,我认为两会对于中 国政治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正面的影响。而且这两会搞了几十万,军警宪特,劳民伤财。这是历史上最昂贵的两会,而且这种会又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基本上就是浪费。”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由于中国大陆所有的决定最终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的,人大的作用更多的是无实权的摆设:
“两会在形式上是模仿美国,参议院=政协,众议院=人大。实际上它俩只是两个橡皮图章。而且当时是按照斯大林的指示,是为了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军事占领合法化,而做出来的这两个橡皮图章。这样做,可以避免让国际舆论认为中共自己任命自己,让国际舆论错觉中共是由人民任命的。但是中共的两会的本质,即不是众议院也不是参议院,而是两个傀儡的橡皮图章。这两个橡皮图章,只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治做门面、做花瓶的,这个作用仅限于一个传声筒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需要推行什么新的政策的时候,它通过这个两会来散布一些舆论,然后制定一些法规什么的,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中国官方的《人民网》在两会前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教育公平”、房价调控、食品安全、环境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小微企业、三农问题、社会管理、基层民主、三公经费、法治建设、网络问政、反腐倡廉等是“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话题”。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在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中,能够解决多少还有待观察。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0、联合国讨论设立“国民幸福指标”】
2012-04-04
联合国日前召开会议,讨论设立“国民幸福指标”GNH新标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评估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之一。
美联社的报道说,有关以国民“幸福指标”GNH取代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和评估各国经济发展及繁荣状况的的国际会议,4月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国民幸福指数”(GNH)的概念最初由不丹提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表示, GDP长期以来都被经济及政治家用作评价指标,在取得所谓‘进步’的同时,人们悄悄失去的东西却未被计算在内。
他强调,联合国在环境等领域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密不可分。
与会的日本外务大臣政务官中野让表示,在全世界讨论消灭贫困等问题的同时,幸福这一思维方式将变得越发重要。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表示,他对联合国介入评估各国“国民幸福指数”这一点并不看好。
“这个指标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很可靠的一个方法。从心理学和民意调查的角度来讲,幸福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东西,需要一整套的指标体系,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不断地变化调整。联合国做这样的事情说老实话是多余,我也不认为联合国具有权威性,因为联合国是很容易被一些国家操纵。联合国的那些统计数据无非就是来自各国政府。政府怎么骗它,它就怎么骗世界。对专家而言,联合国的东西并不可靠。回过头来讲幸福指标,中国现在老百姓对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不满意:首先是民众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收入状况感到满意不满意;其次,民众对社会的状况满意不满意,比方道德水准、社会风气;然后,民众对政府满意不满意,为什么政府让他们不满。中国现在老百姓最不满就是对政府的不满、对官员的不满,但在中国这个是不能调查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去年11月2日公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显示,挪威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101位。
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几乎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排名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国人民的生活现状。
就在中国衡量“国民幸福指标”这个问题,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幸福指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跟收入有关但是不成正比的。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之下,虽然它经济有发展,但是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两极分化加剧。所以,即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中国现在幸福指标低主要是来自于社会的两极分化和不公平现象的加剧。如果有少数暴富人员的存在,就会剥夺大多数人的幸福感,(使)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标降低。中国没有选票,选票是现代国家的公民的一个最基本的权利。没有选票的话老百姓对国家事务也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就没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在中国,因为普通的人缺乏政治权利,没有选举权,所以无法影响社会,他有一种无力感,孤立无援的感觉,所以他的幸福感就会被剥夺。”
日本内阁去年12月5日也发表试算国民“幸福度指数”的方案“幸福度指标”由经济社会状况、身心健康、地区与家庭的关系、持续生活环境的可能性四方面构成,包括对工作的满足度、贫困率、寿命、有薪假期等132项指标。
倡导建立国民幸福指标的不丹总理认为,GDP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进行没有限制的发展,这已经不再具有经济意义,是造成我们不负责任,不道德,及自我毁灭的行为。发展的目标必须是创造可能的条件,通过公共政策追求全体公民都幸福的最高目标。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1、薄瓜瓜在哈佛校报发表声明】
2012-04-25
已经被免职的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子薄瓜瓜星期二在海外发表声明说,他在海外留学的费用均来自奖学金和父母的积蓄,并试图反驳有关他在海外学习期间生活奢靡的一些传言。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4月24日在其就读的哈佛大学校报上发表声明,他说,最近他的私生活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公众澄清一些“事实”。薄瓜瓜表示,不会对父母双双接受调查一事发表评论。薄瓜瓜的母亲谷开来因涉嫌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正受到调查。薄瓜瓜的声明说:“我对我的家庭近期所发生的事件非常关注,但是不会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发表评论。” 薄瓜瓜说,他在哈罗公学、牛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就读所花费的学费及一切生活支出均来自于奖学金以及他母亲多年来从事律师工作和写作所得的积蓄。美国纽约“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说,不久前,薄熙来在出事前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表示,薄瓜瓜在英美的留学费用是全额奖学金,这就和薄瓜瓜的声明有矛盾,“薄熙来的讲话特别提到谷开来很早就她把律师事务所关闭了,没有工作了。因为别人最初提出这个问题,一般人们关心的是以他们公务员的身份和收入是不是能够支付得起在这种名校包括从中学就开始的昂贵的支出,关心的这是这个问题。薄瓜瓜在哈佛住的月租近三千元的那种公寓,那显然不是奖学金能够支付的,那就等于是增加了一个问题,他们家里到底挣了多少钱?你(谷开来)既然很早就把律师事务所关闭了, 你存下来的钱是不是足以支付这些消费?”
现年24岁的薄瓜瓜目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攻读研究生。薄瓜瓜的声明说:他自己在求学期间的成绩优异,在英国中学毕业考试中拿到11门优秀。在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专业,毕业时拿到二级一等荣誉学位,并在哲学学科拿到一级一等荣誉,并没有像传闻中所说的“被学校劝退”。他说自己在牛津求学时确实参加过一些社交活动,包括主题派对等。但这些活动“在牛津是很平常的社交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胡平说,目前网上的有关薄瓜瓜的传言不一定可信,但是在2009年,《南方周末》曾报道薄瓜瓜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那篇报道应该是可信的,“薄瓜瓜是由七、八个保镖护送之下进的场,而且还要求每一个听众要进来听,听他讲演的人必须拿出身份证。这种派头显然是非常少见的事情,这也太张扬了嘛。你就是一个普通学生,而且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讲演,那儿需要这么多的保镖呢?”
薄瓜瓜在声明中说,自己从没有在中国或海外参与任何商业公司的活动。他还表示,自己从未开过法拉利车,也从未到访过美国驻中国大使官邸。这点声明显然是针对日前媒体关于他曾驾驶红色法拉利前往前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的官邸,与洪博培女儿约会的报道做出的。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说,薄瓜瓜在海外留学的一些绯闻照片早就在互联网上传开,这显然是有人故意贴上网的,其目的很清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网上那些照片看起来可能是当初薄熙来的政敌发起的整肃薄熙来运动的一部分。”
谢选骏说,薄瓜瓜发表的声明中,并没有说明他在海外学习的费用有多少是奖学金,也没有说明这些奖学金的名称,“薄瓜瓜可能就害怕这围剿最后会围到他头上,把他给套在薄家的案子里,这样把他给强迫、引渡回去,他大概担心这一点。所以他要把自己从这个案子中间摘出来。”
与此同时,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络版星期二报道,美国外交官获得案件陈述显示,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向王立军承认,当英国商人海伍德在重庆一家饭店里被毒死时,她当时就在房间里。但是薄瓜瓜的声明对海伍德案件保持沉默。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52、梵蒂冈教廷谴责中国擅自任命主教】
2012-04-28
梵蒂冈教廷谴责中国官方自行任命天主教主教的非法行为,并指责中国迫害效忠于梵蒂冈的天主教徒。
梵蒂冈天主教教廷星期四谴责中国官方认可的天主教爱国会不顾教廷的警告,继续非法自行任命天主教的主教。梵蒂冈表示,教廷不会承认中国官方任命的天主教主教。
总部在美国的基督教机构“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傅希秋就此表示,梵蒂冈谴责中国自行任命天主教的主教,是因为这关系到天主教的教规,“对梵蒂冈来讲这是一个教义的问题 。这是一个神职人员他自己的权利,他对自己宗教信仰的素质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政治议题。我作为一个基督徒也能够理解这一点。你能够想象到教堂里的牧师、传道或者神职人员都需要一个无神论的政权来去筛选、培训、来拿到他的资格才能够讲道,带领查经吗?”
梵蒂冈还谴责中国当局迫害效忠于梵蒂冈的中国天主教教徒。梵蒂冈坚持,教廷有权为中国的天主教主教祝圣,但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将之视为外国的干涉。
最近,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督教家庭教会及天主教地下教会的迫害,傅希秋表示,这是由于他们拒绝参加中国官方的三自爱国教会,“从最近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案例来看,在全国各地包括黑龙江省三月底也有150多名家庭教会的领袖被抓,包括十几位外国人。在四月十四日,也有53 位在河南叶县的家庭教会领袖被抓。在湖北、湖南、山东都受到打压。所以,我们看到了整个宗教自由的状况可能要面临着一个大的倒退。”
报道说,中国目前有570万天主教教徒,有些效忠于教宗本笃十六世,有些是中国共产党政府认可的天主教教会的成员。
在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的共产党政权不会放弃对中国天主教徒的控制,“如果允许梵蒂冈恢复对天主教会的一个控制权,那他是不是要允许以前的中国土地的地主们都恢复对土地的所有权呢。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如果中共允许把这些抢来的东西都物归原主的话,那共产党不就垮台了?共产党手里就没有任何财物了。所以,中共它们在民主化以前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
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大陆掌权两年后的1951,杜绝了与梵蒂冈教廷的关系。梵蒂冈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大陆就建立外交关系展开对话。但是中国官方回应说,梵蒂冈必须首先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因此,至今双方仍没有恢复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53、武大法学院副教授一拳打晕教授 因“未评上教授职称”】
2012-05-01
中国大陆又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一位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闯入一位教授的办公室,将教授打伤。中国有媒体报道说,打人的原因是“没能评上教授职称”,而被打教授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
中国金羊网4月27日报道,武汉大学法学院被打教授林莉红的一位研究生介绍说,4月23日下午课间休息时,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冲进办公室,对着林老师的右脸就是重重一拳,林老师眼镜被打飞,晕了过去。陈少林还要继续动手,被他人阻止。林教授被送往医院,初步诊断为“外伤引起的血管痉挛”。
报道说,陈少林副教授打人原因是“没能评上教授职称”,被打的教授林莉红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林教授的熟人介绍,陈少林落选后曾在公开说,“要对评委会的人一个个收拾,从林老师开始。”但陈少林对此此予以否认。
有中国网民惊叹:依法治校都这么难办,可想依法治国更是难上加难!还有网民悲叹:这不仅是中国教育界的悲哀,也是中国知识界的悲哀!有人惊呼:这哪是副教授,是武状元啊!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对此表示,这只是中国不正之风的表现之一:
“学术方面确实有很不公正的现象存在,因为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社会,不是一个公正竞争的社会,在学术界肯定也是要走关系。中国社会讲‘情、理、法’,是这么排顺序的,首先是‘情’,然后讲‘理’,然后讲‘法’。美国、西方社会是法、理、情,不是说无情社会,它首先是注重法律、其次注重道理,然后才注重人情。中国这种人情社会里,学术评审的时候,人情也是具备的。一个人想要评个职称,首先要跟学术委员会打招呼,去送礼,去游说,然后你的学术到底能不能站得住,最后才能投票通过。”
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近年来问题不断,从文凭造假、论文抄袭,考试舞弊到今天法学副教授为争职称大打出手,问题愈演愈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0年 1月 初公布一项研究的结论说,目前,中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虚假期刊是论文造假的一个重要阵地。据估计,一本非法期刊的年纯利润平均可达72万元人民币。中国还有论文代写的便捷服务,还保证论文有原创性,不会被反剽窃软件测出,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论文代写市场的活跃。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2010年1月发表社论,批评中国学术造假问题严重,强调中国如要实现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在科学尊严方面的管理。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表示,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确实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
“首先,学会造假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方面最恶劣的就是各地方的党校。党校实际上现在成为最大假文凭的来源。中国很多领导干部为了要想升官,必须要去党校短期进修,(党校)就敢给发研究生的或博士的文凭,各大学也乐得为领导干部办各种各样的研修班、培训班。在中国有些学校是专门卖文凭的。”
英国《晶体学报》2009年底也曾发表社论说,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发表在该刊物的70篇论文全属造假,全部予以撤回。中国官方智库社科院2011年9月发布的中国2011年 《社会科学蓝皮书》认为,中国没有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大师,也缺乏能与20世纪上半叶诸多学术大师媲美的学术大家,中国学术界亟需脚踏实地改革学术体制和学术风气。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4、原解放军战士张世军呼吁平反六四】
2012-05-09
六四天安门事件23周年即将到来,山东滕州曾经参与六四屠杀行动的原解放军战士张世军近日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呼吁给六四平反,结果他被山东和北京的国宝勒令回乡。
据香港的《苹果日报》报道,现年41岁的张世军,八九学运时在中共54军162师服役,随部队赴京戒严,并参加了六四大屠杀行动。事后他良心受到谴责,向军方要求提前退役,被当局除名。1992年他被山东滕州市公安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罪名送劳教三年。
日前,张世军接受《苹果日报》记者电话访问时表示,他和多名朋友是专门赶到北京来,为了那个特定的日子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
他表示,前往天安门广场对六四大屠杀的死难者表示默哀,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他为那场屠杀而良心难安,他还表示,六四问题的解决“应该不会很久了”,“我们都能感觉到气氛在变”,他认为要解决六四问题应该从宪政角度思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防止悲剧再现。
张世军说,山东和北京公安国保对他赴京大为紧张,一直跟踪他,已警告他,限令他跟国保离京回山东。
他说,他已答应明天跟他们回去。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说,多年来在六四前夕,公安人员总是限制各地民众去天安门广场纪念六四。
“我觉得这些过去军人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走走去看看,这完全是他们的公民权利。没有哪一条法律限制这些人到天安门广场的,这是他们的权利。”
孙文广教授说,他在2006年六四前夕也曾经去天安门广场悼念六四屠杀事件。
“我在网上发表了文章,我要到天安门广场去悼念六四。结果济南公安局派了七个人开着警车去追我坐的火车,追到北京火车站把我截住说要传唤我,把我带回山东。这种种的事情说明当局是害怕的,害怕人民到天安门广场去悼念六四。从06年以后每年六四的时候都把我看在家里,不要出去,门口有人站岗,还有汽车守着不让我出去。”
2009年3月,张世军曾以真实身份在网上发表给胡锦涛公开信,揭露了当时真相的一角,还透露了他当年因不满镇压,要求提前退伍,却被军方除名,继而遭受迫害10多年的过程,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
现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说,六四屠杀不仅给六四死难者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同时也给参与屠杀的士兵带来沉重的心理伤痛。
“现在张世军由于良心的发现,他出来奔走,呼唤此事。同时也让人民清楚地看到当年参与屠杀的士兵们心理上所背负的一个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谢选骏说,尽管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一直呼吁中国政府给六四屠杀平反,但因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所以中共政府不会重新评价六四。否则,那就是朝代末日的来到了。
“因为现在掌权的人都是六四屠杀事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权力都是从六四屠夫手里接过来的。所以,他们不可能给六四平反的。中共当局比全世界的人民都更清楚六四大屠杀的残酷内情,所以他们不敢去碰这个历史的伤口。因为这个伤口一旦碰到,就会变成一个导火索,会把中国社会一百年来所有的苦难和矛盾全都给揭露甚至爆炸出来。”
山东滕州的老兵张世军曾说:89年六四期间,他看到过很恐怖的画面,到目前为止,他没有见到任何人揭露过这个真相,但是今天的他仍然不敢说出当时的恐怖情景,他希望中国的民主政治能够早日实现,六四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55、中国教育部新规禁止高考答卷使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
2012-05-19
中国教育部近日发布新规定,要求高考考生用“现行规范汉语文字”答卷,有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今后高考考生在答卷中不能使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
江苏《扬子晚报》星期五报道说,中国教育部近日出台《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明确要求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 “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家董志翘教授解释说,所谓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字要规范,二是语言要规范。文字规范是指必须使用中国大陆现在通行的简体汉字,不能用繁体字和古文字,更不必说甲骨文。语言规范则指语音、语法及词汇这三者都要规范,一些网络语言、火星文等还没有被认定为规范的语言都不能写入高考答卷中。
对于中国大陆高考新规禁止使用繁体字,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评论说,“繁体字现在还是在很多正式的场合在用。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内战仍未结束,结果在政治上就有了两个中国,一个“中华民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文化上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分裂,即一个是“繁体字的世界”,一个是“简体字的世界”。实际上应该被禁止的不是繁体字,而是简体字。简体字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网络语言,是一种不规范的字。当初共产党中国定简体字的时候有个理由,说简体字比较好写,笔画少一点,但现在这个理由根本不能成立了。因为电脑时代书写的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打字了。简体字不是简化了汉字,而是把汉字变的更繁琐了,因为它增加了那么几百个简体字。”
此前,中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仅要求高考“一律用汉文字答卷”,对汉字并没有作特别的限制。近年来,一些考生在高考中用古汉字,甚至甲骨文写作文引起媒体关注。例如,据中国媒体报道,2009年的高考中,四川考生黄蛉用甲骨文写的作文《熟悉》,尽管因偏题仅得了8分,他仍被四川大学录取。2010年,有江苏考生王云飞用文言文写作文,并使用大量冷僻古字,连阅卷老师都不认识,最后请来南师大教授阅卷,结果王云飞的作文获得高分,他被东南大学破格录取。谢选骏对此评论说,“用甲骨文的文体来写现代汉语,应该说本质上是有点表演性质,或者说有点儿不大切合实际。因为古代词汇的含义和现代词汇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用甲骨文实际上是无法书写现代汉语的。”
报道说,上海去年曾出台政策,不许考生把网络语言写入高考作文中。对于今年中国教育部的高考新规禁止使用网络语言,现旅居美国的作家郑义评论说,“我觉得对语言进行比较严格的规范是对的。在网络写作中因为电脑打字出现同音字,于是很多人干脆就以同音字为时髦,出现了大量的很怪的字,这对中国的汉语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如果要是调调皮,逗逗乐什么的无所谓,你看得懂也行,看不懂几个字也没有问题。但是写这种东西非常得心应手的人,他们要认真的谈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要回复到非常严格的汉字写作上。不能用同音字、不能用错别字,不能用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火星文什么的。因为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统一,我们在文化上能够进步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语言,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恐怕找不到像中国今天这样的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对中国语言的破坏和践踏。我作为作家,对这个东西也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觉得对语言有规范是好事。”
以上是记者林坪的报道。
【156、中国中央政府今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将公开】
2012-05-30
中国财政部透露,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2012年政府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将一并公开。
官方新华网5月29日的报道说,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将进一步加大中央决算公开工作的力度。在做好2011年中央决算公开的同时,要重点加大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力度,参照2012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做法,细化公开2011年中央部门决算。
他强调,要扎实做好“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工作。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今年中央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用车辆的购置及保养费用、官员因公出国(境)的差旅费、以及公务接待费,包括请客送礼等。长期以来中国党政机关的高额三公支出一直受到舆论质疑,也被批评为官场的腐败之风,中国社会要求党政机关公布三公开支的呼声不断。
通知还要求,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内容也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中央各部门下一步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细化“三公”经费,并要进行解释说明。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此表示,他对中国政府官员的三公花费有所收敛不大看好:
“公布‘三公’经费中央政府已经在两年前开始做了,但是显然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中央部门并没有对他们加以约束,也就是说必须公布什么。怎么样叫做详细公布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达不到这个标准也没有关系。换句话说中央政府有些部门不愿意公布就不公布,或者非常粗略地公布,让人没有办法详细了解情况的数据。这种情况出现了,中央政府也不与追究,所以我们只能根据过去的情况来判断未来。过去中央政府也讲过要让中央各部门详细公布‘三公’数字,但是最后结果是并没有详细公布。所以现在这次的表态究竟是另外一种姿态还是一个新的决心,我们并不知道。”
中国法制网5月29日报道,今年中国中央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一并公开。按照往年惯例,公布时间将在今年六月底。届时,中央级和各部门将全面公开经过人大常委会审批后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预决算中“三公”经费也要求公开。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在中国大陆,因为没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监督的政治体制,很难做到政府部门花费节俭和官员廉洁:
“现在我觉得基本上是一个假动作。什么叫假动作?就是他发表了一个公告是给老百姓看的,好像中央政府跟贪污腐败现象无关。实际上呢,贪污腐败现象、多吃多占现象,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毛泽东那样沿袭下来的。这是一党专政造成的恶果。在制度上有制衡的,像西方实行三权分立的比较好一点,但也大量存在;何况共产党中国是一党专政的呢?所以,贪污腐败现象在共产党国家都是不可能被制止的,只会愈演愈烈。但是中共中央又要表明自己在努力改善贪腐,所以时不时地发这么一个通告,时不时发起一个反贪污、反腐败运动做给老百姓看。”
“(贪污腐败)不会收敛,只会更隐蔽,用共产党们的话讲,叫避避风头,等运动的风过去了,全都照旧,而且变本加厉。中国的民众跟西方的民众也有些不同,因为长期生活在一党专政之下,对贪污腐败的现象也见怪不怪了,所以他们的容忍度也比较高,不像西方人容忍度比较低。”
中国财政部2011年7月中旬曾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三公消费”情况,其中2010“三公消费”决算为4172.01万元,财政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实际发生额为4172.01万元,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和上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026.8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776.73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68.47万元。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7、中国党报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政治舞台上的新生力量】
2012-06-1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日前发表网络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大学生村官制度,并称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已逐渐走上中国政治舞台。
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属下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6月11日发表题为《10省党代会现大学生村官传递出啥信号》的评论说,今年以来,在中国省级共产党党代会上,出现了一些大学生村官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江苏、江西、安徽、河南、辽宁、山西、云南、内蒙古、四川、浙江等10个省的共产党党代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大学生村官党代表。大学生村官这个以80后为主的年轻团体,走入中国核心政坛。
中共党代会的职责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选举各级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国家政治层面上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评论说,大学生村官出现在多省党代会上,是社会的进步,并传递出肯定和希望的两方面信号。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经过历练,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建设新农村、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给基层带去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有活力、也有能力,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这些80后的大学生村官已经能够和70后、60后,还有50后的官员共商国事,不久的将来,这些年轻大学生村官将成为国家栋梁。
海外中文媒体多维网6月12日的有关报道认为,中国党政媒体最近对大学生村官的大量积极报道,显示中共正在扩大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政治的影响力,加大力度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为中国政治培养后备力量。
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却表示,他对中国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够持续多少年并不看好。
“这就是共产党想要恢复统治农村的组织手段,如果不这样下去,农村就会荒散,没有人组织,没有人领导,也没有文化。这个计划从零八年开始,到现在四年过去了,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农村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出来打工,去当农民工了,男性女性年轻人都大量地外流,而共产党的那些老干部年龄也老了;第二个,从零八年以来,大学生找工作都想留城里,所以他们就疏导,把这些大学生引导到农村去,当时是提出去三年,以后再回来。这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去当村长、去当村党支部书记,他们是拿薪水的,他们就成了农村里的掌权人,他们是不是会长期地永久留下来都还是个问号。最终的目的他们想巩固共产党在农村的统治。但是我想这个计划下一步很难维持,他现在尽讲好的报道,因为十八大要召开了,中国农村人口七、八亿,(相对)这么多人而只下去20多万(大学生毕业生),就像一粒芝麻掉到大海里一样。”
中国官方新华网5月底曾报道,从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一个3年周期,全国在岗村官21万名。
到2015年,中国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40万人,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2008年以来,已有4万多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党政班子,3000多人走上乡镇领导干部岗位,400多人被列为县级后备干部,有的已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各地以党委换届为契机,加大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
就中共派大学生到农村当官这一计划的目的,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我觉得这表明中共的本质在发生一些转变。以前,中共强调的是代表工农,所以村官基本上都是一些文盲,由当地一些地痞、贫下中农组成的。现在强调知识化、年轻化,所以大学生充当基层的农村干部,这确实有一个很根本的转变。大学生村官中包括大专本科以上党员的比例均达到94%。村官里94%是党员,这是加强政治控制的一个手段。”
新华网的报道还说,中国中央政府为了表示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2011年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付的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增加至西部每人每年2万元,中部每人每年1.5万元,东部每人每年0.8万元,比刚开始每人每年的补贴提高了3000-5000元。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中国政府有计划地向农村派出大学生任官员似有违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不知这些下乡为了当官的大学生,在农村的土地住房户籍等问题上,除政府补贴外与当地村民还有什么区别?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8、深圳公务员上街擦皮鞋 网友指是作秀】
2012-06-19
深圳市规定市直机关公务员要定期上街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但有很多网友对公务员的这种行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在作秀,他们敦促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
在深圳,由于恰逢“6·14”世界献血日,15号的“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共有66名公务员走上街头,献血15500毫升。深圳市科协公务员志愿者,则在地铁站站厅布置了十多块展板,进行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科普宣传。
而上月中旬的服务日受到市民批评的公务员在街头为市民提供擦鞋、理发、红酒鉴别、珠宝鉴定、食品安全鉴定、修理家电手机数码产品、免费照相及打印等服务却已不见了。
因为网民们对这种公务员在上班时间上街为人们擦皮鞋、理发等所谓“为民服务”,事后不但没有表达感动之情,还有近8成的网友表示,公务员的这些活动有作秀的成分。有网友质问:“要你公务员擦鞋干吗,还是在上班时间。与其苦练擦鞋功,还不如把本职工作做好。”但深圳政府并不理会有关批评,在6月15日继续举行第九次“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服务项目改为献血、税法宣传、科普宣传等。
海外中文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指出,深圳公务员搞这些为民服务的活动不但是在作秀,而且是不务正业:
“除非公务员应该做公事,不是做擦皮鞋、理发这些私事,他们就变得不顾正业了嘛。你拿了纳税人的钱,应该做你职务里面规定做的事情。至于你想做奉献的工作,那你不应该在公家时间做,而应该拿业余的时间做。你去到疗养院、收容所、教堂,你要用私人的时间,不是拿公家的时间,公家的钱来做秀。那叫不务正业嘛。我觉得没什么效果,反而会引起人家嘲笑。作为一个处长,你应该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些状况来决定你应该怎么来处理问题。可不可以做秀?可以啊,你拿业余时间去做嘛。他这个说轻一点走偏了,说重一点是做面子工程往自己脸上涂粉,希望改变一下共产党又吃又喝又嫖的形象。但这更恶心,你拿公家的钱和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老百姓也瞧不起这些人。 ”
中国正义网报道说, 2011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前后,深圳开启全国首个系统化“志愿者之城”建设。但对于“公务员志愿者”活动,大部分深圳市民仍然不熟悉。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深圳公务员上街为民服务表示,这是深圳政府试图借此改善形象,与民众搞好关系:
“他们这样做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做秀,另一方面是摸情况,然后跟老百姓改善一下关系,在网络的时代造成一种亲民的形象。现在老百姓动不动就起义。砸政府机关、掀翻警察的车辆、聚众包围政府,有武装起义的态势。所以公务员下去可以跟老百姓改善一些日趋紧张的官民关系。这个样子当然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因为他她们只是上班的时候下去做个蜻蜓点水。”
正义网的报道援引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教授的话说,实际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并没有“公务员志愿者”这种称谓,不论是总统还是部长,不论是课长还是雇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上的社团、社区中的社团,参与志愿服务,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社会的需要提供服务。中国的“公务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等是国情特色的类型,旨在通过党和政府的倡导及其成员的率先参与,带动志愿服务。他对于“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这一形式表示担忧。他认为,应该鼓励公务员寻找和参加社会化、自主性的特色志愿组织服务,公务员做志愿者才可能真正持久发展。
报道说,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学杰教授认为,公务员成为志愿者为市民搞服务,这种精神和理念值得提倡。但志愿者服务应该是业余时间做。如果在正常工作日集中那么多公务员在街头搞活动,是本末倒置。公务员要树立良好形象,应该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服务精神,公仆情怀。在具体生活中,不要让老百姓找公务员办事时觉得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就是最好的服务,最佳的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59、中国社科院专家认为现行体制不能提供体面退休生活】
2012-07-03
中国社科院官员最近表示,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存在巨大的财务缺口,实际缴存不能支付实际领取。现行退休体制没有可持续性,延长退休年龄不可避免。
中国《三联生活周刊》最新一期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养老制度可持续吗?——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报道。报道说,到2050年,中国进入60岁以上老龄阶段的人口将为中国总人口的34%,即大约4.4亿人。中国人目前的平均寿命为75岁。从理论上讲,目前这一代人平均需要负担退休一代10多年。按照目前覆盖中国2亿多人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来算,目前的青壮年每3人赡养一个退休人口。而到了目前的青壮年人进入老年阶段时,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将会达到85岁,很可能为不足两个劳动力赡养一个老年人,工作一代需要负担退休一代20多年,所以,这一代青壮年人一定要比他们的父辈晚退休。如果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结果必定是代际之间的负担越来越不公平和根本不可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中国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45%。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间的比率。替代率45%意味着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替代率能达到80%~90%,其中,公务员更高些,也就是说,他们退休后可拿到退休前工资的80-90%的退休金。而且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他认为,中国养老双轨制改革,是个利益关系的博弈。公务员不参加改革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两个台阶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轨制更是不公平的,这些不公平不是改变不了,关键是要看有关部门是否下决心来改。
海外中文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指出,中国现行样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好几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建立,建立的都是地区性的,在广东做了多少年所缴的费,到北京就拿不到,因为没有全国性的系统;第二,现在缴的钱,工人也好,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好,是要缴薪水的28%,非常高,全世界大概最高的,而公务员和政府的官员是一分钱也不交,这不公平;第三,当拿退休金的时候,公务员拿的比任何缴退休保险的人要高出三倍到四倍;第四个问题,现在地区的养老保险金没有非常严格的控制,归民政部管,不像美国是一个完全的独立系统,由国会控制,由财政部去代理,但是财政部不能拿、不能动。在中国不是这样,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地方单位下令民政部门,民政局、民政厅可以动用这个钱。再一个,现在所知道这些钱已经被挪用了,被贪污了很多,已经亏空了,现在缴纳的人三十年以后拿不到钱。”
就中国现行养老制度是否会破产的问题,郑秉文认为,假设参保人退休后一日三餐吃盒饭,以20元一份计,每天需60元,年均需2万多元。加上其他基本开销,每人年均需3万~4万元。若参保人退休后存活15年,则需50万~60万元。然而以目前这个中等城市水准计算,参保人员在退休前所缴纳的养老金每年约为3000~4000元,15年缴存余额约为5万~6万元。实际缴存不能支付实际领取。因此在现行体制下,15年后退休的人很可能连盒饭都吃不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处在巨大的财务风险之中。
就此,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
“中国的养老保险的前景,现在中国政府好像已经有一个办法在酝酿,就是推迟退休年龄,等于是变相地减低退休金的支付,甚至于再进一步推迟的话,实际上就不需要支付退休金了。中国人是六十岁退休,比美国人还早五年,美国是六十五岁以后。中国是专制政府,不需要国会讨论,所以选民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中国政府可以单方面宣布推迟退休年龄,比如从六十岁推迟到六十五岁,甚至推迟到70岁、75岁等等,这样实际上就不需要付退休金了。而且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让年纪大的人推迟退休就行了。“
中国社科院官员郑秉文说,截至2011年底,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2.5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703亿元,空账额从2010年的1.7万亿元上升到2.23亿,不具备可持续性。
他建议,从香港特区吸取经验。香港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下的完全积累制,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完全进入个人账户,工作时间越长,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就越多,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退休决策变成个人的事,何时退休完全看个人的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而不是由国家强制性替个人做选择。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0、中共党报载文称,九常委制优越于美国总统制】
2012-07-05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发表官方智囊的文章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九常委制度不可动摇,远比美国的个人总统制更具民主性、协调性和高效性。但有海外中国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合逻辑、强词夺理。
中共十八大将在今年秋季召开,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3日头版刊登中共智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的文章,称“九常委制度不可动摇,比美国的个人总统制强多了”。文章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9名常委组成,分别代表党、国家和军队等八大领导机构,分工合作与协调合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集体总统制”。这是中国决策正确、发展成功的最关键政治条件。这种“集体总统制”远比“个人总统制”更具民主性、协调性和高效性。
文章说,过去10年是中国全面发展的“辉煌十年”,不平凡的10年。中国先后有效处理了“非典”公共卫生危机、及时地应对了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年平均11.5% 的经济高增长,经济总量从位居世界第六位跃升为世界第二位等… 。中国之所以可能取得这些成功,就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中国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国决策正确、发展成功的最关键政治条件。它的集体决策机制比美国的所谓“个人总统制”优越。
对此,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胡鞍钢的说法既没有逻辑,也是强词夺理。他指出,一个中共自己任命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治国制度,不可能比民众投票选举产生总统的制度更加民主:
“中共的九常委制度属于寡头制,那是自己任命自己,自说自话的就自己当上去了。美国的民主是自由竞选出来的,总统四年选举一次,国会两年还选一部分。所以更能体现民意。胡鞍钢好像不懂这些,所以说法非常的没有常识。他说中国的寡头制比美国的三权分立更民主,这就是一个没有常识的说法。胡鞍钢的做这个论断显然是不中立的,因为他是属于寡头体制内部的一个御用的经济学家,他在这个体制内,自然要为这个体制辩护。”
胡鞍钢的文章还说,从决策理论和实践看,“集体总统制”在实现充分信息分享的信息结构与充分民主决策的决策结构相互作用方面,远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更具民主性、协调性和高效性等。
在美国的中文网刊《北京之春》的主编胡平也认为,胡鞍钢的论断不伦不类,完全不正确:
“当然是无稽之谈。实际上中共的政治局常委且不说它和民主毫不相干,因此和美国的总统制相比是不伦不类,问题是中共的常委从来也没有一个准确固定的数目。胡鞍钢说九常委就是怎么怎么样民主,但在八九年那个时候只有五个常委,原来五常委就错了吗?他显然又不敢说那时候错了。后来一短时间变成七常委,七常委对不对呢?我想他这段话恐怕更多的倒不是在谈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区别,而是针对这一段时间有一种传言说中共高层有一些人打算把九常委改成七常委,很多种说法,你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中共高层,特别是胡锦涛这一派,他们是想把九常委变成七常委。所以恐怕是针对这种说法。因为他不好直接去反驳,明确地表明他反对七常委制度。”
胡鞍钢不久前被北京市新增为中共十八大代表的候选人。《香港经济日报》7月4日报道说,胡鞍钢的这种说法,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的敏感时刻由《人民日报》发表,是针对这段时间,民间有关中共中央政治局将由“九常委变七常委”的传言作出的澄清,给十八大常委数量之争增添了更多的悬疑。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1、乌鲁木齐家庭教会暑期儿童查经班遭警方查封】
2012-07-10
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家庭教会暑期儿童查经班日前遭到警方查封,7名老师被拘留。
据总部设在美国德州美德兰的基督教维权机构“对华援助协会”的消息,7月2号上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家庭教会主日学的70个孩子参加暑期儿童信仰学习时,被仓房沟派出所及沙区国保带走。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傅希秋对本台记者说,学生和老师被送到一个学校排查,有些孩子的学校校长、老师及家长也被叫去询问。
“这70个孩子和老师被送到一个学校里去被审查,当时有7名女教师被抓,包括主日学老师鲍玲、王星星、罗琴琴、鲁霞,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他们释放的消息, 都是被关在乌鲁木齐西山拘留所。教会主日学聚会的地点也被强行关闭。”
傅希秋说,这个家庭教会的教会聚会点被关闭,最近新疆还有其他的家庭教会遇到类似的骚扰,“这是最近七月份以来又一次比较严重的在新疆地区发生的对家庭教会宗教迫害的案件,也是七月初在沙田地区一个叫钟曙光(音)的牧师他的家也是遭到国保的冲击,他们家的投影仪、书籍也都被没收,到现在还没有归还。”
傅希秋说,基督徒在暑假期间给孩子们上查经班没有触犯中国的任何法律,“按照中国的宪法和国家的所谓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规定,包括中国国务院发表的宗教自由白皮书,在里面都特别清楚地规定中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还有特别具体地说在家里以祈祷、祷告为主的亲友查经都不应该受到干预,并且不需要登记。这些孩子们在暑假里一起学习圣经,也没有任何扰乱社会治安的活动,还要进行大规模的抓捕,并且将他们的老师家长都叫过去,进行关押,这非常清楚的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像是一个严重的宗教迫害行为。”
记者试图给乌鲁木齐的仓房沟派出所和沙区公安分局打电话查询情况,但无人接听。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中国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在新疆会受到双重的压力,“一个是共产党的无神论对宗教的排斥和压制;还有一个就是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敌意,因为我们知道在中亚、西亚许多国家他们的情况和新疆有类似的地方。他们虽然不是共产党统治,但是他们是伊斯兰教统治的,所以他们对基督教的打压可能比新疆更严厉。所以这样两个因素加在一块,新疆显然要比中国其他的省份对基督教的打压迫害会更为严厉。”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呼吁乌鲁木齐市尽快释放被关押的查经班老师,要求当地警方不仅依法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也要依法保护汉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62、中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2012-07-17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万4千多,其中硕士生51万多,博士生6万7千多。中国媒体报道说,中国大陆目前研究生人数比10前翻了一番,但他们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毕业。
中国广播网7月16日报道说,今年中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博士生67216人。
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大陆报考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但到2009年,研究生就业率一直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毕业生。
报道说,另外,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显示,2011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近87%,本科生为90%以上,专科生约为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
有很多教育界人士担心,如果研究生人数扩大没有与质量提高挂钩,结局可能是灾难性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在中国大陆部分高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没有做好迎接大批量研究生的准备。一方面,有些学校办学条件不够,管理跟不上,质量无法跟上研究生规模的膨胀,有些导师带几十甚至几百人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制形同虚设。
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就此表示,中国研究生过多,而且就业率低,与这些年来中国大搞高等院校扩招有直接联系。
“研究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因素,一个是扩招,因为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供应远远超出社会的需求,很多毕业生就干脆选择直接读研究生了,这样又在学校里耗上了三、五年,这当中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社会经验的,没有工作经验。这些人如果当时就业难,现在学位更高一层之后,他的就业心态就不一样了,要求也高了。社会能提供这样职位的并不多。我看有人评论说所谓研究生就业难,他们是难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考公务员难,因为他的年龄大了,他改专业也不容易。因为读了研究生,专业越来越窄,考公务员反而不利,各种说法都有。但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太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被迫读的研究生。现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社会的就业状况并没有改善,没有显著的改变。反而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尤其这几年,中国的对外出口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都在裁人,稍微学历高的高技能的这种需求量并没有增加,所以就业难。”
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还说,长期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对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现状给出的诊断:一是,科研能力差;二是,产、学、研链条断裂,大学,产业,研究所互不相干;三是,缺乏双师型导师,只教课本知识,不能实战。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中国研究生过多、他们就业率低的问题表示:“中国大学的扩招,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扩招,它往往不是根据教育系统的师资情况来决定的。它往往是根据行政系统的政治需要来决定的,比方说有很多的学校,他们想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所以才想把自己的学校升一级,这样他的行政级别才能提高。教师或者是学校领导的工资才能提高,可以跟政府要更多的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师资本身并没有提升,但是它却需要提升更高的教学内容。这是无法半打去哦的,所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北师大副校长葛剑平警告,中国高等院校如果对这些病症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质量抓不好,数量就是很大的灾难问题。研究生群体对国家创新能力提高是最关键的。培养研究生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3、北京警方将严打“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网络言论】
2012-07-27
北京市召开部署会,公安局长在会上表示,将开展暑期网络环境整治行动,严打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香港《明报》26日报道,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傅政华7月24日在中共省部级高官专题研讨班上表示,将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从事贩卖违禁物品,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现行体制”的网络言论,对情节轻微的将予以公开警告,情节严重的要“严厉打击”。
对北京警方针对互联网言论的这一警告,北京律师张兴在微博上评论说,什么叫“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言辞“攻击”不就是批评吗?
中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北京市公安局要严打“言辞攻击”党和国家领导有什么法律依据?
报道说,北京市公安局长傅政华要求北京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联网单位安全监管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督促网站完善信息安全审核,建立违法有害信息过滤和报告制度。
同时,还要加强对互联网安全员的培训,建立以网络警察为主导,全体警察和安全员共同参加的互联网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加强网上公开警示工作,通过网警执法,对传播、散布“不良”信息,涉嫌轻微违法的网民进行“公开处置”,以“提醒”网民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网民“自律”。
在美国的中文网刊“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就此指出,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现在针对互联网发出这种威胁性警告,一是因为很多网民批评当局处理北京水灾不当,其次是因为中共高层换届的八大正在临近。
“我们知道其实中共一贯打压言论自由。但是凭官方的正式说法上多少还是有些掩饰,但这次北京市公安局长的讲话是赤膊上阵,是对言论自由的赤裸裸的威胁,所以引起了网民这么强烈的反弹。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次水灾引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对北京市有强烈的批评。这个让北京市政府,共产党的官员非常恼火。所以首先针对这次水灾来自民间的批评;另外现在要召开十八大,当局内部的问题摆不定,那么它尤其想进一步加强所谓的维稳,对不同的声音就格外紧张。考虑到这两个背景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在这时候造出这样的话。我想它要控制的很紧,它也很难做的到,因为现在且不说互联网如果完全消除掉是有反对的声音,从技术上就很困难,另外持有这种对当局有批评立场的人太多,它抓也抓不过来。”
《明报》的报道说,目前,总部在北京,辐射中文互联网的百度、新浪等大型网络公司归口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管制,几乎管制了中国绝大多数的社交媒体和新闻类的网站。而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的上级领导除了国务院新闻办外,则归口到中共北京市宣传部。
北京市公安局长傅政华透露,目前,北京市公安机关已对239家在京重点网站的交互式平台建立了首都网警执法账户,初步实现了虚拟社会公开执法的有效覆盖,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
截至目前,北京公安系统已破获各类涉网案件391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007人,清理网上“违法”信息36.6万条,处罚违规互联网单位7549家,有效维护了互联网领域的“稳定”。
北京公安局长的这一表态在微博上引起中国网民的质疑,有人在微博发帖说,现行体制好不好不是你北京市公安局长一人说了算,不要把自己搞得就是一部活宪法、救世主,也别把自己当成一手遮天的皇帝。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竭尽全力控制网络言论,在重大政治事件前夕抓得更紧。
“这主要是由于最近北京的大雨和很多人对官府隐瞒数字的情况不满,这样一来网上就有很多对这情况进行揭露的。衙门可能有点坐不住了吧。十八大又临近,而且北京市领导又进行了调整,北京公安局的局长就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干,所以他就使劲地吆喝一下。他们一直在努力卖力,但是也不能完全把网络封掉。因为网络的特点就是,只要你开放就会有控制不住的言论出现。如果不开放就会导致经济受损。所以北京政权就在这个矛盾之间纠结着。”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最近也连续发表文章向知识分子开炮,提醒知识分子不要受西方影响赶政治时髦,不要利用互联网发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建议取消“知识分子”的称谓。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4、中国官方报告,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近2.3亿】
2012-08-08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透露,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但他们融入流入地社会的程度极低,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问题严重。
中国官方新华社8月6日报道,中国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委发布的题为《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说,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0%,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占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大 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有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超过5年,从事 目前工作的平均时间接近4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5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72%的流动人口家庭通过租房居住,尤以租住私房为多。住房条件和子女教育正在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在城镇稳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中国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此外,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仅有51.3%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超过30%。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不超过30%,抗风险能力弱。中等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65.3%,低于2009年城镇居民74%的 水平。有4.5%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人民币,27.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为1:1.12,也 就是收入1元,开支要1.12元,入不敷出问题严重。
海外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认为,中国政府能就农民工现状做出这一报告是个进步,但中国两亿多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仍面临诸多的歧视,这只有靠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可能解决:
“这些问题提出来了,但是他没有提出原因,怎么造成的?并且也没有提出来今后该怎么改。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二元化, 把民工跟城里的人划得很清楚,我只用你的劳动力,但是我不给你享受。城里的人可以工作40个小时,但你要做56个59个甚至60个小时。但是你收入不见 得高。这就是歧视,非常大的社会歧视。原因在哪里?那就是共产党要制造这么一个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它把它分成二元化。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它现在不改, 社会矛盾会加剧。尤其现在年轻的第二代的农民工已经起来了,他们不可能回到农村,那么城市也不接受他们,那么怎么解决?它现在没办法解决,或许它没有能力,不想改。”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还说,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他们与流入地其他社会群体交流不多,社会参与渠道少,有35%从未参加现居住地的活动,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评先进以及业主委员会活动的不足10%。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政府虽然公布了有关农民工现状的报告,但并没有做出任何真正改变农民工二等公民地位的重大举措,因为中国现有体制不允许这两亿多农民工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社会福利:
“中国流动人口的特点主要是由城乡差距造成的。毛泽东在1958年的时候,规定把农村的居民加以农奴化,让他们没有流动的自由,附着于土地。这样中国的农民就变成农奴了,沦为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员。毛泽东当时的理由是为了让中国尽快地工业化,他说,因为中国没有殖民地可以掠夺,所以只能掠夺农民。因此就必须统购统销,把农民的生活水平降到最低,禁止他们逃荒到城里,所以就把他们固定的土地上,不准他们进城务工。毛泽东出身农民却如此坑害农民,真可说是出自一头中山狼的野心。但现在这个报告却是治标不治本的,用老百姓的话说,有点装洋蒜。中国流动人口的处境,说到底不仅是流动人口本身的,而且是中国全体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内。他们的共同命运都是这种拉磨的驴,实际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一种处境。在共产党专政结束以后,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报告》预测,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未来将逐步趋于平稳,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本世纪中叶,城镇化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未来十年,中国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1600万,其中,农村转移人口1000万-1300万。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5、中国《南都》和《南周》因报道北京水灾受打压】
2012-08-14
北京7月21日降暴雨,造成淹水灾害。官方称,有77人在水灾中死亡。有报道说,当局高调宣传政府灾后救援行动,在重灾区设置警戒区封锁消息,禁止媒体采访 报道。南方报业集团报刊有关北京水灾的报道受到撤版整肃。
海外的中国公民维权联盟12日转发《阳光时务》第25期一篇题为“南方事变:中共整肃南方报业纪实”的报道说,中国首都北京7月21发生特大水灾后,当局不仅拖延公布最新遇难人数,而且公布的死亡人数与民间统计数字差异很大,引起民众愤怒。当局还想方设法限制媒体报道水灾实况,在房山重灾区设置警戒区,禁止 记者采访。
尽管如此,广州的《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原准备在7月25日用12版报道北京水灾遇难者的详情,但在付印前,被当局命令撤版。当局还逼迫《南方周末》刊登歌颂水灾殉职官员的报道,但受到编辑记者抵制。
香港《苹果日报》报道说,曾在中国的南方报系工作的记者龚晓跃以及其他多个媒体人7月26日在微博上透露,《南方周末》原本对北京水灾报道编排了8个版 面,7月25日交付印制前,却被“北方派过来的大腿和南方某些有抱大腿恶习的细胳膊”下令撤稿,主管的报社负责人苦求也没有用。有媒体人还透露,同属南方报系的《南方都市报》,当时也有4个有关北京水灾的专版报道被下令撤稿,换上公益广告出版。
维护新闻自由的国际组织 “记者无国界” 的约翰-别尔就中国大陆目前的新闻自由状况表示:
“中共政权在控制信息方面变得相当微妙,比如说在谷开来案件的问题上,和前不久发生的北京水灾问题上,中共都紧密控制有关报道和网上言论;但同时中共近来开 始采取一种引诱人们发表言论,然后靠这些言论摸清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甚至根据获取的信息来逮捕发表不受政府欢迎的言论的那些网民和作家。中国目前至少 有68名异议网民和30名记者被关押。中国显然依然在言论自由方面还处在相当差的状态中。因此它老是被排在国际组织新闻自由榜的最后几名。”
报道说,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两份报刊有关北京7-21水灾的报道都以深入介绍水灾遇难者个人故事为重点,是弥漫悲情又充满人性的报道。但报社因此有违北京官方的新闻检查指令,令当局不满。例如《南方周末》有一篇报道题目为《你的名字,你的故事》,介绍了水灾中死去的25个人的故事,包括开车经广渠门桥下被水浸三个小时,因失救被溺死的丁志健;在北京打工刚半个月的安徽男子骆金;被倒塌的仓库屋顶砸死的张锦祥兄弟等。
而 《南方都市报》当时要报道的故事包括:女子石珊珊给老公发短讯“我抓到一棵树了,你别着急”,以及郑冬洁在京港澳高速发短讯“老公来救我吧”。两人都因失 救而死。这些报道绝大部分个案其他媒体也有报道。但当局不但将原先制作好的版面撤换,还要求换上报道水灾中殉职的五名地方官,并指定用“英雄”作标题,因 遭编辑记者抵制而没有得逞。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
“中国政府控制媒体就是共产党控制媒体,比法西斯还要严厉。因为其方式比法西斯主义的控制还更彻底,它是组织上的控制。法西斯控制媒体,但报纸还是老百姓自己办的,如果报道出格的话党会给予惩罚,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报方式。那么共产主义的办报方式呢,报业本身就是共产党自己的产业,共产党自己直接派党的官员控制,所以它比德国日本意大利老百姓办的那些报纸在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管制之下,更加彻底。共产党在组织上就限制了新闻自由。第二,共产党它也采取一些事后的惩罚措施,如果组织上的限制不起作用了,比如在1989年,或者现在有什么重大事件的时候,有一些新闻界的党官不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或者自做主张,共产党会给予事后的惩罚查办撤职下狱等等。”
报道说,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多年来一直受到当局打压,经历过几次编辑人员被撤换的命运。这两个报纸这次报道北京暴雨灾害过程中再次遭打压,说明当局对新闻和言论的严密控制,也说明目前中国大陆新闻媒体的可悲处境。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6、讨论兴建古迹或名人故居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的得失】
2012-08-18
在中国大陆“河南汝南梁祝故里景区”建设出现没钱开工困局,与“开封耗资千亿重现汴京盛景”的新闻同时曝光。引发对中国各地纷纷兴建古迹或名人故居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得失的讨论。
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似乎是当今惯用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但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的梁祝故里的困局给开发名人及文化旅游资源的热火朝天局面泼了冷水。有专家直言,各地不要以为找到一个古迹或发现一个文物,就一定能够带来旅游收益,哗众取宠的商业开发最终只能破坏文化遗产。
近日有中国网民发帖称,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建造的“梁祝故里”景区半途而废,出现部分景观树枯死等现象,引发媒体关注。本台记者打电话到汝南县梁祝镇政府了解有关情况。
记者:“是不是开始在梁祝镇建梁祝园、梁祝故事景区?”
汝南县梁祝镇政府:“应该没有建。有那个想法,但是还没有,那是需要经过讨论的,应该还没有建。没有听说过建这个东西。”
记者:“那如果建了之后半途而废?”
汝南县梁祝镇政府:“应该是没有这个情况。”
汝南县梁祝镇政府值班官员刘先生说,当地的梁祝故里园区还是在计划阶段,并没有开始兴建。
以前确实曾有一位商人计划投资2亿元兴建景区,但后来这位商人改变了主意,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投资商。景区建设并未真正开始,不存在“烂尾”之说。
在梁祝故里面临难以为继困局的同时,河南省开封市耗资千亿元重现历史上汴京盛景的新闻也传得沸沸扬扬,虽然官方澄清项目“投资并非千亿”,也“不是推倒重建”等,但质疑声仍然不断。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大陆各地近年来大力修建各种古迹是对文革十年破坏古迹行为的一种补偿。
“这叫回补吧。因为毛泽东搞的文革几乎毁灭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且也通过破四旧运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古迹遗存。现在历史正在恢复正常,中国正在走回头路,所以通过这种假古董的方式来进行一种普及教育。这是政治和经济以外的一种民族的无意识行为。”
谢选骏认为,中国大陆各地现在修建假景观,制造旅游景点,若干年后也可能弄假成真。
“但是由于成年的一代或者几代人都是在文革的破坏中长大的,所以他们已经不再相信中国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假古董。但是有句话叫做假戏真唱,或者叫做弄假成真,这种假的东西将来搞多了以后,到了下一代人慢慢就习以为常,变成真的东西了。大家都信以为真了,那个时候中国就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复兴,中国文化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再生,就有点像欧洲的文艺复兴。”
欧洲各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对各地的古迹进行过严格的修复,谢选骏说:
“英国有个历史学家汤因比,他就比较欧洲在二战以后的重建,就是修古迹,就是把旧的东西拿来修补,恢复以前那个样子,保存和恢复,严格意义上的恢复。(不像是中国大陆这样翻旧成新,变成新的东西。)还有一种就是古希腊的雅典在战火中毁灭,古代罗马也曾被战火毁灭,他们被毁灭以后的反应,就是重新创造一个新雅典和新罗马。汤因比在比较这两种做法之后,他就断言现在欧洲文明已经没落了,因为现在的欧洲人们只有能力恢复保存现有的古迹,没有能力再度创造一个新的欧洲了。”
谢选骏认为,目前中国大陆修建的古迹,并不是严格的修复重建。
“第一,中国不是把现有的古迹拿来保存,和欧洲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第二,中国跟古希腊罗马的做法也不一样,并不是开创一种新的建筑,而是把过去的东西拿来重建,这种情况将把中国引到什么方向,现在还不清楚。因为有可能从这种假古董中最后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和创造、将来创造出一种中国自己的新的建筑风格。也有可能只是把假古董的路线进行到底。现在做这个预言还为时过早。”
谢选骏建议,中国大陆各级政府在兴建假古迹的同时,千万不要破坏现存的真古迹,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重点文物的保存和维护。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67、浙江衢州公安局副局长涉非法集资案被隔离审查】
2012-08-24
中国浙江衢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蔡建明因涉嫌参与非法集资,受到隔离审查。
中国官方新华社8月23日报道,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蔡建明,被指控涉嫌集资案的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具体数额还需进一步查证。
衢州市公安局的知情人士透露,蔡建明之所以被调查,是因为他在担任江山市公安局局长期间,与从事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有牵连。他是和司机一起被纪委带走的。
另有传言说,蔡建明的司机参与开办了一家担保公司,蔡建明涉嫌与这家集资公司有牵连。
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指出,中国公安系统官员因权力不受制衡,贪污腐败成风。
“公安部门一直以来就是欺负老百姓,维护共产党政权,为他们谋私利,共产党的政法部门也好,公安部门也好都是在做这几件事情。那么现在越做越激烈,因为看样子共产党的政权不会很久了。那么你现在不捞白不捞,捞了也是白捞。捞了以后能跑的赶快逃跑。为什么过去共产党有几百万,几千万,几亿,现在到了几十亿,一千倍地往上涨。知道再不捞没机会了,拼命地捞钱。有几个因素,一个是集资以后,有的人说我也可以在里分一杯羹,这是一种因素;二是他有权有势压着你,你不集资他就整你,他要用各种办法把你抓起来,给你判刑,这是一种手段。所以有的人是无可奈何,把钱交给他也算花钱消灾保平安,有这样一种心态。因为他是公安部门,你抗不过它,干脆用钱消灾吧。所谓名义集资其实就是敲诈勒索嘛。”
新华社的报道说,蔡建明自2006年起担任浙江江山市公安局局长。江山是浙江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县级市,常住人口46.79万,有3300多家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较活跃。
去年以来,江山市爆发了多起严重的民间集资案件。截至今年6月底,江山市取缔、注销各类非法和不规范担保机构114家,刑事立案20多起,犯罪嫌疑人30余人。其中较大的“银通担保非法集资案”涉及债权人3900户,案值2.2亿元。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这桩案件是中国公安系统官员贪赃枉法的又一个例证。
“中国的公安局和西方的警察局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的公检法是三合一的妖怪,它是一个专政机关。专政机关的意思就是在限制公民权力上,它的权力是不受限制的,这是共产党的为所欲为的工具。所以它的权力比共产党其他部门的权力还要大。所以贪污几十亿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无所谓。揭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一般他们是不会自己抓自己的,因为他们都是官官相护的,都是沆瀣一气的,是有其“制度保护”的。现在之所以某些公安官员被抓起来,只是因为他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了,得罪了其他的官员,得罪了上级的官员,然后才被整肃了。他们会出事故,就像薄熙来等人的例子。基本上每个共产党领袖上任,都会干掉一批前任的帮凶,来给自己树立威信。薄熙来就是政治斗争的这样一个牺牲品。他的贪污腐败当然是没有问题,但是贪污腐败是所有共产党员的通病,所以只要在权力斗争中不失败,贪污腐败在中国是没有问题的,是不会出事儿的。”
新华社的报道还指出,浙江民间借贷的重要特点是,有相当数量的政府工作人员卷入其中,不少政府工作人员的家属参与放贷。由于消息灵通等便利条件,很多参与放贷的政府工作人员家庭都能在危机爆发之前“脱逃”,收回资金。这次蔡建明事件可能会揭开地方权钱网络的一角。
2011年7月,中共江山市纪委、组织部等五部门曾重申“禁止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参与非法民间融资”,并要求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都签订自觉抵制非法民间融资的承诺书。一些债权人认为,这一做法事实上成为让公务员的资金能够及时抽逃的一个信号。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8、河南周口大肆强征强拆 老人抗议跳楼身亡】
2012-08-30
中国河南省扶沟县练寺镇大蒲村一位63岁老人,前几天因不满当地政府强征其农田后补偿太少,而在镇政府办公楼跳楼身亡。
据新华网报道,8月22日,河南省扶沟县练寺镇大蒲村一位63岁老人,因不满当地政府的强征强拆,而在镇政府楼跳楼身亡。前去调查的记者还了解到,大蒲村的农民不仅农田被强征,那里的学校也被强拆。小学生目前只好在危房里上课。
报道说,63岁的村民朱中洲原本以为,自己花费几万元修建的,底下种有蔬菜的塑料大棚能够得到政府较高的补偿。但镇政府却表示没有这种计划。为此,朱中洲于8月22日到镇政府找领导反映此事。然而第二天家人却接到通知说,朱中洲在镇政府跳楼了。
事后,镇政府一位官员说,朱中洲事件属于个人意外事故,构不成伤害案件,镇政府没有行为过错,因而不承担赔偿责任。
大蒲村村民以种大棚蔬菜为生。目前,该村部分房屋已经被拆迁, 2004年建成的小学也被拆除,数百亩耕地已经被推毁,即将收获的花生、玉米、棉花等庄稼都被铲除。
报道说,8月上旬,扶沟县练寺镇开始在大蒲村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政府决定对被拆迁房屋不进行补偿,对被占用的耕地仅仅补偿800元钱的青苗费,遭到很多人反对。8月27日,附近另一个村庄吕潭乡尚村岗的村民,半夜被轰鸣声吵醒。随后发现政府的铲车和推土车正在推毁他们的庄稼。在争执过程中,多名村民被打伤,村民只有眼睁睁看着庄稼被推毁。
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的主编伍凡表示,中国地方政府的强征强拆行为不会停止的,因为地方政府用这些强征强拆的土地来挣钱:
“国务院去年和前年都下过通知,就是停止强拆。可是下面却一直不执行。因为地方政府的税收、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土地。那么你强拆了以后才能有土地,不强拆就没有土地。这不仅仅是在河南。所以今后,地方政府为了收入,只要有土地,还会继续强拆。几十个省市地方政府都已经亏空了,那么土地上他们还要打算盘,那就是强拆了。”
新华网的报道说,村民们反映,他们当中很多户还没有同意土地被征,也没有领钱,就被乡政府把土地强征了。而且,为了强迫村民签字同意出租耕地,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
涉及此事的吕潭乡乡长介绍说,他们这次征地拆迁涉及13个行政村和33个自然村。开始多次协商未果,就催促村民赶紧完善被租地的手续,否则后果自负。这位梁乡长表示,并不知道“以租代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针对中国多年来泛滥的强征强拆土地而引发的社会恶性事件,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今年4月曾出台《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各地市、县级政府不得自行强制拆迁房屋,必须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执行强制拆迁。但此后中国国内各地的强拆事件还是在不断发生。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央”政府再出更多的规定和条令也不可能阻止地方政府继续搞强征强拆:
“做这种宣布,主要是把责任推给地方,缓和一下民间的愤怒。这主要是宣传一种手法,起不了作用。因为解释权不在老百姓手里,也不在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手里,就是在各级党政机关手里。所以它解释的时候,明明是自己的利益,它把它解释成公众利益。而且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就不可能有一个公正的、独立的裁决。所以实际上它这只是一个表面文章了。”
多年来,中国各地的强征强拆事件导致许多人家破人亡,群体抗议事件也因此此起彼伏。为此,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去年9月发布《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警告各地政府不要滥用强制拆迁手段。通知说,中国各地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极高,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其中的教训也极为深刻”。中国国土资源部也于去年5月发布通知,要求防范查处强征强拆 ,防止简单粗暴地压制群众。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69、河南镇政府办公楼耗资3千万元 超前规划是节约】
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政府投资三千多万元,超出省级标准修建了一栋10层豪华办公楼,楼内还配备了专供书记镇长使用的电梯。引起民众质疑。
2012-09-04
中国的南方网9月4日报道说,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政府虽然只有200多名工作人员,却投资三千万元修建了一栋八千多平方米的豪华办公楼,楼内还配备一部专供书记镇长使用的电梯。这座豪华办公楼,不仅人均建筑面积和每平方综合造价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省部级党政机关的标准,而且该项目在建筑面积和投资总额上也远远超出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
南方网的报道说,这栋镇政府办公大楼共10层,外墙面镶嵌银白色和浅蓝色墙面砖。办公楼前还有一个占地10多亩的花园,栽种着一些名贵的树种和花草。花园四周环绕着一条人工打造的小溪流。据明港镇政府项目办郑主任介绍,这栋办公楼建筑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但他提供不出任何有关该项目是否经过招投标的证据。报道还说,明港镇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为8260万元,今年上半年该镇的财政收入为2002.5万元。这座办公大楼的花费超过今年上半年镇财政收入近千万元。
美国托雷多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就此表示,中国地方官员中如今存在相互攀比谁的办公楼和办公室最豪华、谁的公用汽车更高档、谁能以最名贵的菜肴请客招待等不良风气,导致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腐败和浪费公家钱财的丑闻:
“这主要是一种风气。地方政府的干部官员互相攀比呀,就说,甲县县长的办公大楼怎么样呢,那么乙县县长一看,甲县县长的办公大楼比我们漂亮,那我们也要盖大楼。各个县长彼此互相攀比,各个乡长互相攀比。这种风气,互相攀比, 有豪华的办公楼,开着豪华的轿车,请吃饭,请客,彼此互相招待。甲县县长到乙县访问,乙县县长在五星级饭店招待,招待起来更豪华、更阔气。这个风气是非常糟糕的。就这个风气是使他们生活糜烂豪华的原因之一。”
那么地方政府是从哪里得来这些盖豪华办公楼的资金呢?对此,冉伯恭教授说:
“地方政府虽然表面上没有钱,但因为国家的土地就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他们靠向建筑商等拍卖地方土地而获取很多钱。同时,他们又靠各种名义收取各种费用。因此,地方政府还是有很多收入,还是可以盖很多豪华大楼的。”
南方网的报道还说,根据国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省部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标准为编制定员每人平均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6-19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县级行政机关编制定员平均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使用面积10-12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100人,应取下限。明港镇政府的新办公大楼的书记镇长办公室的面积近200平米,整体而言大楼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综合造价,不仅已超出了国家规定的省部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标准,也大大超出了信阳市发改委批复的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960万元建设投资的标准。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评论说,中国官员是上面的枪杆子委任的,不是靠基层民众选举出来的,因此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只有强盗逻辑:
“因为在中国大陆,权力是‘非责任政权’,它做事情不需要负责任的。在那些责任政治社会那里,你要是做错了,要下台,即使做对了,也要换届。不能赖着不走、霸占政府机关。但在中国大陆是不存在这个政权合法更迭的问题的。第二,共产党政权是一个专政机关,它的权力是用暴力抢夺过来的,不是人民授予的,所以呢它是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这个政权的这两个性质就决定了它肯定是无法无天的。”
对于明港镇政府的超标办公楼是怎么通过层层监管,开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问题,南方网的记者似乎并没有得到明确答案,但明港镇政府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工作人员却表示,超前规划是最大的节约。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0、北京市将投资逾500亿建世界最大水上剧院】
2012-10-01
北京市政府与一家香港公司签约,将在朝阳区建造一座世界最大的水上表演乐园“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出版的《京华时报》10月1日报道说,北京市政府与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在北京签订签约,两年内将位于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水上表演乐园“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将为120万平方米,总投资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工程预计明年初破土动工,两年建成,作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和名片。
报道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鲁炜表示,北京市将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抓好规划、设计,使园区建设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国际现代理念;努力把该项目打造成为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与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公司,成立于1910年。北京的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将以“水舞间”高端演艺品牌为龙头,整个项目包括:“水舞间”国际剧院、激光镭射大舞台、原生态艺术村、国际艺术画廊、国际高星级艺术酒店、高端艺术公寓、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检测鉴定中心等。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各地近来大搞文化设施建设,其主要考虑并不仅仅是文化性的,而是官员和房地产商通过这些建设项目牟利:
“最近中国的经济情况好像不大妙,出口减少, 经济增长率也降低。在这个情况之下采取一种人为的手段来刺激经济。但这种大型工程很大一部分是贪官污吏拿来吃回扣用的,实际上投资一百亿,他就从中拿三五个亿的回扣都算少的。然后呢,那些偷工减料的人再减掉二三十个亿,剩下真正用上排场的也就是一半的钱了。官员们在掌权时搞几个大工程,被人们称为面子工程,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是回扣工程。”
有海外媒体近来也注意到,中国政府目前甚至在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建造电影院、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文化设施,以满足中产阶级的多样化需求。英国《每日电讯报》前不久的报道说,中国武汉正在建设一座形似大红灯笼的大剧院,造价将达25亿元。此外,一座斥资35亿元的电影文化公园也正在施工中。武汉的这一名为“楚河汉街” 的工程总投资也高达500亿元,是一个把娱乐、商业和商务集于一体的大项目。 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就此表示,中国各地政府建造这些工程,一部分考虑是为了刺激经济:
“它一个是刺激经济,更主要的是,这些当官的找项目,要花钱。做项目他们可以从这里面有一个灰色收入。他们就是想做的越大越好,花钱越多越好。各个城市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搞。有的是搞文化区建设,有的是搞复古,例如把古建筑、古城墙建起来等, 五花八门,反正是,怎么把工程做大了,把金额做高了,涉及的人多了,然后各级领导都有好处么。
《京华时报》的报道还说,北京的这个即将开工的超级水舞间剧院工程,其总体设计、规模和容量相当于香港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澳门建造的“水舞间”剧院的2.5倍,由“水陆舞台”、“喷泉和升降台”、“空中舞台”、“多媒体屏幕”和“动感观众席”五部分组成。表演舞台水深36英尺,水容量相当于1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的水量。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1、中国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中国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中央政府正在研究部署在各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措施,将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012-10-10
中国证券时报网的报道说,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0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此,公共交通必须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的条件。
报道说,政府将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期间,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行电价优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指出,中国政府前些年来一直大力推动本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此积极鼓励更多的民众买私人汽车。实践证明这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实际上呢,中国在前一些年是有意的去阻止公共交通的发展,因为他们要把中国的私家车行业推动起来,名义上要推动消费,实际上要增加政府的税收。因为中国大陆的车价比外国多了几倍,人民买一辆车,政府要收走几辆车的税金。但实际上,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不适合发展这么多私家车的。中国现在是按照美国模式来发展私家车的,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么多的地皮。去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中国的人均占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大概四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中国的大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这个部分。这么看起来,中国的实际人均土地面积大概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所以,中国不适合发展那么多私家车。但是,为了发展汽车工业的税金,土八路它根本就不顾中国的道路状况,先把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再说。这就导致中国的汽车根本就开不动。在北京呢,马路都成了停车场了。”
另据中国官方人民网的报道说,中国正迎来“车轮上的中国”时代,全国超过2.3亿辆机动车、超过1.8亿名汽车驾驶者的出行诉求,使中国交通环境发生巨变,每个人都成为了他人的安全因子。回顾以往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往往只是因驾驶员的一些低级错误而引发的,如疲劳驾驶、违规变道等。中国“马路杀手”、不文明驾驶引发的事故及交通“灾害”正在日益增多。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全国因车祸死亡794人,其中由驾龄不足1年的新手肇事导致的占16%。
对此,旅美中国学者冉伯恭教授表示,中国需要加大对危险驾车者的惩罚力度,因为目前中国的车祸伤亡人数太高了:
“中国每年在公路上死亡的人数远超过美国。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交通拥挤、堵塞是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北京现在有将近500万辆汽车,有6条环城马路,想减少车辆拥挤,结果效果还是不太好。北京除晚上11点以后到清早5点以前交通不拥挤以外,其他整个的时间都是交通拥挤。除了酒驾出问题以外,还有很多原因,很多人车子太老,那个车不应该在公路上开了,特别是在高速路上开;第二很多人驾驶技术太差,所以常常出事。再有公路有的地方非常拥挤,车辆太多。这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公路上每年死多少万人。公共道德也是关键的问题。中国很多开车的人不守规则。现在不但是开车的人不守规则,走路的人也不守规则,不应该过马路时,他要过马路。这是个公德问题,公德观念很差,守法的精神也差。另外,中国现在经济改善,特别年轻人都想买车了,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现在中国100个人当中有10个人有车了,明显拥挤了。这个交通问题确实越来越恶化。现在中国一定要参考西方各国、大都市是怎么样管理交通,公民训练,驾驶人员,甚至是在都市走路的人,怎么样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严格限制超太老旧车,严格执行驾驶的规则。要像美国一样各地也装上摄影设备,严格监督。”
针对中国交通事故太多的问题,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的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严格驾驶员管理、调整驾驶证考核内容、提高惩戒力度等。提高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门槛,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2、中国国信办扬言 要查处网上编造虚假信息行为】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官员表示,对网络谣言和网上冒充他人的做法,政府将依法查处。有专家认为,中国网络上之所以谣言和假信息泛滥,就是因为官方信息渠道不开放。
2012-10-19
据中国官方新华网报道,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的一位官员10月18日表示,决不允许任何人在网上假冒政府机构、军队、新闻媒体及他人名义注册微博客账号,一经发现,立即依法查处。
报道说,国家信息办透露,冒充女军人的网民“任婕”已被查获,并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国家信息办的网络新闻协调局已责令腾讯网注销该账号,并对腾讯网未能履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责任提出批评。
报道说,网民“任婕”自称是总参“特种大队高级指挥官”、“北京军区某领导的养女”,并登出军官证和着军装照片。“任婕”频繁在网上以军人身份聊天交友,引发一些网民的围观和质疑。经军队和地方公安机关侦查,确认“任婕”网上显示的军官证是伪造的,上网地点在甘肃兰州。
报道说,网名为“任婕”的任某某供认,她编造自己是北京军区领导的养女,是为了吸引网民关注。为此,她在某网站租借军服,并花180元钱制作了假军官证。
报道说,今年3月以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已累计查处各类假冒身份的微博客账号6000多个,对情节严重的,已协调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报道还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网上各种假冒身份的账号的整治力度,查处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并欢迎社会公众监督举报。海外中国事务分析人士廖然认为,中国近些时间出现了一些非常耸人听闻的网上谣言,政府想对此加以管理也可以理解,但这种指令被用来打压政治信息的可能性当然存在:
“中国过去几年中,有很多人确实在利用网络造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中国这么大,很多事情真是无奇不有。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发生了五起互联网造谣事件。其中一起就说,某某航班里有炸弹。所以我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它发布法令法规对此进行管理也无可厚非。但在现实执行中都会走样、变调,它这个指令会被滥用、误用。”
中国官方人民网08月15日发表文章批评说,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泛滥。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之所以小道消息和谣言盛行,就是因为官方媒体信息渠道不畅。有媒体专家说,没有正道消息、大道消息,没有官方消息、权威消息,就难免有小道消息、马路消息,难免流言、谎言、谣言泛滥。专家指出,在言论开放和政府运作比较透明的国家,主流媒体是民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这样小道消息就会很少。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先生,就中国政府试图控制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举措表示:
“互联网上的谣言不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它很快就会澄清的。一个谣言最多三天就会被发现是谣言,所以它没有什么持久的后果的。不应该过于强调。过于强调就是那些当权者试图控制和扼杀互联网的一种动作吧。这是因为有一种‘谣言’实际上它不是谣言,是政府不希望别人知道的真实情况,所以当权者它就感到威胁很大。它害怕的是这种‘真实的谣言’”。
今年四月初,中国几家主要的官方媒体也连续发表评论文章,要求坚决铲除网络谣言。此前中国网络出现“军车开进北京、中南海传出枪声和北京政变”等消息。为此,中国网民人数最多的新浪网和腾讯网博客评论功能被关闭三天,公安机关拘留了据称在互联网编造“北京出事、军车进京’等谣言的6名网民,各地 因所谓“造谣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16网站也被关闭。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3、中国单身男女达1.8亿 没房子是婚姻“绊脚石”】
在中国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单身男女多达1.8亿,而80%以上的女青年认为,只有收入高的男子才配得上谈恋爱。
2012-11-12
中国官方新华网11月11日报道说,中国相亲网站“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在分析中国目前存在1.8亿单身男女的原因时说,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年轻人从农村或中小城镇来到大都市,生存压力大,很多人把精力用到奋斗打拼上,推迟了婚恋时间。中国民政部下属的婚介行业委员会今年年初与百合网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有超过九成的受访女性选择配偶时把“有稳定收入”作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而近七成的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有近80%的受访单身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配谈恋爱”。其中,约27%的人甚至认为,男性月收入10000元以上才适合谈恋爱。有57%的受访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比2010年的71%有所下降。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有房产不见得就有幸福婚姻。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大陆单身男女人数越来越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之一,但许多中国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似乎太过于重视钱财和物质了:
“我觉得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就是中国人现在太看重钱了,把金钱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方面就是这可能与中国的城市化有关。城市化就导致婚姻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此外,中国的现代女性吸收了两方面的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她们追求西方女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她们却不肯学习西方女性的独立。中国女性多数在交往中只想让男方花钱,她们觉得好像自己付自己消费的那一部分、实行AA制,就是没有身份的表现。西方女性却相反,女的要是花了男方的钱就反而觉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新华网的报道援引山西大学副教授耿晔强的看法说,两人的婚姻绝不能将物质条件放在首位,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有中国网民也表示,婚姻是投资没错,但应投入爱来获取幸福的人生,而不是投入青春换取物质。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认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的增加是青年男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
“我觉得这反映了一个时代,实际上是现在中国这个社会呢在发生巨变。在这巨变过程中对传统的结婚观念造成了冲击。过去男的25岁、女的22岁就是适龄,就该结婚了。社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现在这种压力变弱了,反而来自其它方面的饭压力增加了,比如对房子、汽车等这些硬指标的、所谓生活必需品的这些东西,人们的胃口变得很大。而广大的适龄青年面临着没有办法满足这种物质需求。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男青年,光凭自己的能力是达不到这点的。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高、收入很好的、事业有成的女青年也处在单身状况,因为她们在找更好的。不是说只要物质上满足了就能够结婚,还有一个心理上的满足问题。”
中国荆楚网日前刊载署名杨亚军的文章认为,中国单身男女的人数还会增加。尽管现代年轻人看似交际广博,实际生活的圈子却很小。他们每天穿梭于高楼大厦,奔跑在上下班途中。他们大多也不愿单身,为寻找到另一半,有的托朋友介绍,有的低调潜入婚介所,有的利用网络探寻,有的走上电视相亲节目。但是,由于价值观不同、才貌标准差异、家庭背景不一样等,因此,青年男女一次次相逢,又一次次擦肩而过,真是“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结婚难,结婚容易持久难”。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4、美建筑师:城市无序扩张吞噬中国原有的街巷和社区生活】
有美国建筑师表示,中国城市的无秩序扩张吞噬了原有街巷和社区。他建议,中国城市规划不可过份依赖汽车,而是要需要更多的依赖公共交通。
2012-11-14
海外“中外对话”网站前不久发表与美国建筑师彼得-卡尔索普有关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对话。卡尔索普是美国一家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他说,在美国,85%的人出行依赖小汽车。这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中产阶级无力偿付抵押贷款,同时又带来巨大的环境成本,造成空气污染、能源缺乏等问题。其社会成本是,汽车使人与人的互动较少,而这些问题也开始在中国出现。这种把人分隔开来的超级街区的大量出现,意味着人们对汽车的严重依赖。他认为,把“美国梦”移植到中国是不适合的,因为中国人喜欢在街道上消磨时光,街巷生活传统是中国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北京”负责人温欣洲表示,中国多年来大搞城市扩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老百姓财产权益等所造成的侵害,使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做法不能持续:
“我觉得他的这种说法还是符合目前的现实。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提倡发展城市生活,但在这过程中又没有注意到如何综合地考虑城市扩张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压力等。这过程当中规划方面也是不太科学的。就拿北京来说,过去确实是盲目地扩张,像五环、六环、一直都是以一个中心往外扩张。但我觉得政府现在也慢慢地开始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个过程吧。”
城市规划专家卡尔索普表示,目前,中国人已认识到,街道上的汽车不能再增加了。在北京,由于不能建设足够的道路,政府已经通过配额限制新购汽车数量。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卡尔索普认为,城市应该是既可让汽车畅通无阻,又可供人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的场所。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不可能靠私人汽车来运转。因此,中国依靠小汽车的发展之路是不会成功的。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其实在中国的北京等大城市,早就出现汽车过多的问题,中国政府也知道:
“中国政府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在北京20年前就出现了一个奇观,它发一种许可证,就是说,今天是单号车牌上路,明天是双号车牌上路。你买了一辆车还不能每天都开出去,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开出去,这样来分解汽车的流量。这样,人们就说了,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早知道这样,为什么不少发一些车牌呢?但政府它不能少发。少发的话就少收汽车销售税,就少收车牌费了。实际上中国在前一些年是有意的去阻止公共交通的发展, 因为他们要强制推动中国的私家车行业,这样才好搜刮民脂民膏。中国不适合发展这么多私家车,中国现在是按照美国模式来发展私家车的,去年的汽车销售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中国的人均占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大概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到。”
卡尔索普还表示,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喜欢复制长安街。这条东西横贯北京的、有8到10车道宽的大街虽然是举行阅兵的理想场所,但对行人来说,步行横穿长安街简直就是在挑战死亡。而具有极大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长安街车道很多,它仍然还是经常出现堵车现象。
谢选骏指出:这是因为,共产党中国是一个军事政权,它的经济是战场经济。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5、部分在华外企被指沦为“血汗工厂”】
美国的一家劳工权益组织发表报告说,美国美泰玩具公司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代工加工工厂,存在违法让工人超时工作,压低工人工资等问题,成了“血汗工厂”。
2012-12-03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非政府劳工组织“中国劳工观察”最近发布的报告说,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公司“美泰”在中国大陆的4家产品代工厂以“血汗工厂”模式运行,经常让工人超时加班,有时高达一个月超时工作113小时,大大超过法定的加班时间。
“美泰”公司在中国的代工厂佛山市南海美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郭氏宏高电子塑胶(深圳)有限公司、东莞东耀玩具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伟利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四家工厂,共聘用大约1万名工人,约占美泰全球工人总数的1/3。这四家工厂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要求工人超时加班。
报告举例说,例如,南海美泰一名员工的工资条显示,他在8月份加班113小时。而在郭氏宏高,正式工的工作日加班工资只有10元/小时,派遣工只有7.5元/小时。而依据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加班工资应为工作日12.8元/小时、周末17元/小时。
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中国劳工观察”的负责人李强。
他表示,中国目前比较差的劳工状况,不仅是外资企业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问题。
“总体来讲的话,一个是中国政府的问题,另外一个跨国公司也有问题。跨国公司利用了中国政府这种急于发展经济、急于需要外资的情况;利用了当地的贪婪和对经济的这种渴求,来换取他们在西方得不到的暴利。另外,因为中国地方政府是有经济利益的,而工会和企业的利益又是一样的,因为公会的会费是由企业给的。因此,中国工会在代表工人利益方面做得很不够。”
本台记者也打电话给“美泰”公司了解情况,并留了言,但到截稿时还没有得到回复。
中国官方《人民日报》所属的《国际金融报》12月3日报道说,东莞的东耀玩具公司的网上招聘介绍显示,公司的超时加班、加班费、社会保险等都似乎很正规。比如,规定“每周6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并表示“按政府规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美泰”承诺,每年对海外直属工厂及代工厂进行不定期审计。
但中国劳工观察的报告说,美泰的审计报告篇幅短,无具体内容。从2008年开始,美泰从未发布其代工厂的劳工状况报告。
报道还说,在美泰之前,已经有多个全球知名企业在中国的工厂被指为“血汗工厂”,例如,知名的奢侈品牌“古驰”员工投诉,公司有100多项限制员工行为的规定。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认为,血汗工厂的产生是因为中国工人缺乏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没有代表工人利益的独立组织,以及中国的劳动法及其执法存在缺陷。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负主要责任。
“外资企业在中国变成血汗工厂的主要责任要由中国政府和中国的法院来承担。主要是中国政府禁止人民成立工会。那么照理说,既然禁止工人成立自己的工会,那么官府成立“工会”就应该承担起这个保护劳工的责任,应该在外企里头建立起官府的工会组织,来限制‘血汗工厂’的剥削。但是共产党的‘中国政府’不这么做。它为了吸引外资,所以就故意让工人被‘血汗工厂’吃掉。这个吃里爬外的‘中国政府’不但不监督外企,还鼓励他们这么敲骨吸髓地做,所以中国政府承担首要的责任。共产党他们自己的机构都是五天工作制了,但在中国的外企和中国的资本家企业,不仅是工作六天,而且经常是超时工作,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不给加班费的。”
中国《国际金融报》的报道说,以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要求企业全面实行发达国家的劳工待遇,是强人所难。中国的绝大多数公认的血汗工厂还是“很多人想进还进不来”的企业。
有调查显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工厂给予劳工的待遇相对于韩国、台湾人投资的工厂都要好。
中国劳工观察的李强认为,中国的这些工厂都是为美国公司提供加工生产业务的,因此要推动美国政府敦促美国企业加强监管,促使中国工厂改善劳工待遇。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6、中国去年15万多人移民 主要为富人和知识精英】
中国最近发布的第一部年度国际人才蓝皮书披露,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去年有15万中国人移民海外,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
2012-12-17
这份题为《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的年度国际人才蓝皮书,是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移民潮,主要以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为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报告说,目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进行。2010年,中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中,来自中国的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到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他的主要中国人移民对象国依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中国《新京报》12月17日报道,根据胡润研究院和中国银行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国富裕人群中,有14%已经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另有46%正在考虑移民。中国海外投资移民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旅居德国的海外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认为,中国许多富人之所以想方设法移民西方民主国家,就是因为中国法制不健全、政治、经济、投资的现状和前景都不够明朗,富人们最终还是不放心自身和财富是否安全,因此选择移民:
“他们担心在中国不能够安全的保有他们的财产。因为中国的法律不健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投资的状况也不明朗。因此,他们财产的继承和保存也都不安全。所以,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他们当然要把它放在一个较安全的地方去。其他援引还有关子女的教育、环境、还有高税收等。他除了交税之外,可能还要交各种各样名目不清的一些费用;或者,他还需要贿赂官员等。那么,还有子女的教育、环境的污染、还有食品和药物的不安全等。所有的原因加起来,一句话,就是中国大陆的环境不适于人们居住,所以这些人要跑出去。富人想要往外跑,那么其实普通人也想往外跑。这个移民潮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从来没有断过。大家有办法的就往外面跑。种种的原因形成了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就是大家都要往外面跑。”
《新京报》的报道援引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0年财政年度,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最多,占美国移民服务局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1016人。到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其中2505人获得批准。据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的报告,中国商务技术移民在2010到2011年期间所占的比重高达61.5%。
旅美中国问题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许多富人的财产本来就不是完全合法获取的,因此,这些人一旦富起来之后就赶紧设法移民:
“共产党中国的法律和经济活动脱节,所以中国大陆的很多富人,他们都是通过非法收入、说的好一点就是灰色收入发财致富的。那么这种财富呢就是经不起司法检查的了。中国政府毕竟有一个司法制度摆在那儿,平时他们虽然不去用这个司法系统来惩治贪污腐败,但是这种惩治在政治需要的时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些富人通过非法方式赚了钱以后他当然就缺乏安全感,就害怕什么时候被清算。中国的政局不稳,尤其是在换代、就像最近中国领导层‘换届’的时候,这种恐惧就达到了顶点。比方说这些富人跟胡锦涛政权的关系不错,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习近平政权下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他们就开始往海外逃亡和转移资产。李嘉诚等等的香港人,都是这样操作的。”
中国的这份年度国际人才蓝皮书,还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一是,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二是,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三是,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将重视移民的融入问题;四是,环境移民将成为重要的移民群体之一;五是,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是,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银行和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国大陆的富人中,有14% 已经移民海外,而另有46% 正在计划或者办理移民。中国富人移民潮已创世界纪录。
那么,根据上述白皮书所说的,如果在拥有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富人中,正在计划或已在办理移民的那46% 的人都完成移民手续的话,那就意味着,每5个有钱的中国人中,将有3个是外国国籍。
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13日的一篇有关报道说,中国超级富人的移民比例甚至更高,达74%。中国超级富人这种74% 的移民比例,恐怕连俄罗斯或动荡不安的中东国家也望尘莫及。有关研究报告发现,在2万名拥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中国富人中,有27% 的人已经移民,另有47% 的人正在考虑移民。估计,中国富人已经在海外累计投资3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5.7万亿美元)。福布斯的报道说,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政府仍然维持严格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居然有如此巨额的私人资本流向海外,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7、民政局干部对新婚夫妇:不给烟不发结婚证】
中国媒体批评,基层干部作风十分恶劣。有民政局干部甚至威胁前来登记结婚的新婚夫妇,不给香烟就不给办结婚证!
2013-01-24
据中国官方新华网1月24日报道,新华社记者本月到一些地方走访,发现类似民政局干部向新婚夫妇讨要香烟、并威胁“不给烟不发结婚证”、农民工到“五部门讨薪无望最后流落到救助站”、困难户“一年到头难见乡干部”等荒唐而恶劣的现象……报道说,有的基层干部作风漂浮,对困难群众的需求漠不关心。群众认为,这样的工作作风实在让人寒心。
新华网报道说,本月16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一个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向前来办理结婚证的新婚夫妻烟讨要香烟,并威胁不给烟就不给办理结婚证。这位工作人员接着示意新郎去买烟,新郎只好匆匆跑出去买了一盒香烟递给这位工作人员。这样,这对年轻人才如愿领到了结婚证。他们对工作人员索要香烟的行为很不满,认为这种吃拿卡要的作风令人气愤!
报道揭露的另一件事例是,几位农民工到“五部门讨薪无望,最后住到当地救助站。报道说,10多名陕西籍农民工,由于蔬菜大棚项目包工头欠薪逃跑,他们到多个与工程有关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去讨薪,被办事人员“踢皮球”。从镇政府到区劳动监察大队,再从公安局到呼和浩特信访办,他们一次再一次地被告知,别再折腾了、别再来找了、只能到此为止……最后无奈,他们来到呼和浩特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惜得到的却又是相同的答复。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政府一直讲以人为本,但实际上官员很少履行应尽的服务民众的职责,他们是“以自己人为本”:
“它(中国政府)实际上不是以‘人’为本的,如果一定说它是‘以人为本’的,那它就是以共产党人为本,不是以人民为本的,是以一些特殊的人为本的,以共产党干部为本的。如果它要是以普通人为本的话,它就会放弃党的专政了。”
新华网报道还列举了另一个实例:内蒙古商都县的一个贫困村一位70多岁的老农民抱怨,他家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远,老两口住在四面漏风的房子里。去年他家的20多亩地撂荒了,今年基本“绝收”,可到现在也上不了低保,他们希望乡镇干部能下来帮帮他们。
海外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就中国官员不作为的工作作风表示:
“共产党本身是烂掉了。这些官员他们是来做官的,而不是来为国家做事、为人民做事的。他们能够摊到好处,他就抓紧机会捞一把。你不开放媒体监督、不开放司法独立的查办,没有用的。”
浏览中文网络,能看到很多网民和媒体披露的中国官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讨要金钱物品的腐败问题。虽然中共新领导人提出反腐败“党管干部”,但能否切实改善干部作风还有待观察。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8、中国汽车驾驶人首破2亿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美国】
中国公安部透露,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驾驶人首次突破2.6亿人,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有关专家分析,未来10年,中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仍将持续大幅度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2013-01-30
据中国官方中新网1月30日报道,公安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以上和近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报道说,中国正加快步入汽车社会,但与之相适应的全社会的交通安全观念、交通文明意识明显滞后,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陋习多,超速、超员、路口违反交通信号和不按规定让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私家车肇事问题突出。
此外,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查处超速行驶9000多万起,因超速行驶肇事导致7000多人死亡,超速行驶是导致交通事故最多的交通违法行为。其次,去年全国共查处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交通违法行为2649万起,平均每天查处7万多起。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路口交通事故4.6万起,造成1.1万人死亡、5万人受伤,分别上升近18%、近17%和12%。其中,因路口违反交通信号灯导致的事故起数上升近18%。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承担了全国70%的客运和40%的货运量,但是近年来高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去年发生的25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8起发生在高速公路,占32%,同比增加2起。
2010年以来,全国发生的4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全部发生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管理力量亟需加快配套,防范措施需进一步落实。
美国托雷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经常回中国旅行的冉伯恭教授认为,中国的车祸伤亡数量太高,需要加大对危险驾车者的惩罚力度。
“中国每年在公路上死亡的人数远超过美国。交通拥挤、堵塞是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里面。除了酒驾出问题以外,还有很多人的车子太老,那个车不应该在公路上开了,特别是在高速路上开;第二,很多人驾驶技术太差,所以常常出事。再有公路有的地方非常拥挤,车辆太多。这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公路上每年死多少万人。”
此外,冉伯恭教授还建议,中国也需要改善交通管理机制,以及提高民众的公共道德水平:
“中国在各方面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公共道德是关键的问题。美国很少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中国就不一样。中国很多开车的人不守规则,钻来钻去更不守规则。现在不但是开车的人不守规则,走路的人也不守规则,不应该过马路时他要过马路。公德观念很差,守法的精神也差。中国交通问题确实越来越恶化。现在中国一定要参考西方各国、大都市是怎么样管理交通,公民训练,驾驶人员,甚至是在都市走路的人,怎么样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严格限制驾驶淘汰老旧车上路,严格执行驾驶的规则。要像美国一样各地也装上摄影设备,严格监督。”
最近,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布了2012-2013年度《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尽管多数中国人还未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但现有汽车数量所带来的能源、交通、环境等问题已日益凸显。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近20年前就开始出现交通过分拥挤的现象:
“中国实际上是不适合发展这么多私家车的。中国现在是按照美国模式来发展私家车的,去年的汽车销售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中国的人均占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大概五分之一。中国政府也知道这个问题。在北京20年前就出现了一个奇观,它发一种许可证,就是说,今天是单号车牌上路,明天是双号车牌上路。你买了一辆车还不能每天都开出去,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开出去,这样来分解汽车的流量。这样,人们就说了,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早知道这样,为什么不少发一些车牌呢?但它不能少发。少发的话就少销售汽车,就少拿车牌费。实际上中国在前一些年是有意的去阻止公共交通的发展, 因为他们要把中国的私家车行业推动起来, 要推动消费。”
社科院公布的蓝皮书数据显示,到2012年6月底,中国私家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613万辆,中国每一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达到了21.5辆,按照国际每一百户20辆的衡量惯例来看,中国已正式进入汽车社会。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79、香港大公报网:中共干部呈年轻化60后高官人数增加】
香港媒体日前载文表示,基于中共的干部年轻化战略,干部层中 “60后”高官人数正在增加。
2013-02-07
香港亲北京的《大公报》网站2月7日刊登的一篇有关中共官员年轻化的文章表示,中共干部中的“60后”高官群体给人的印象是:年轻、高学历、有实践经验和人文社科背景等。
文章说,最近结束的地方人大政协两会,“60后”省级官员就大幅扩容,“60后”省部级官员已达到8位,其中孙政才、胡春华两位更是晋升为政治局委员,进入中共的决策层和国家领导人行列。而从副省长来看,本届地方两会更是有71位“60后”履新,从而使“60后”副省长群体总人数达到了112人,其中女性“60后”副省长为14人。如果再加上上一届省委中有118位“60后”常委,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包括副部级)总共可达200人。
文章说,60后官员首要的特点显然是年轻。其次是高知化。“60后”官员在改革开放年代长大,大部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期间进入正规高等院校学习,具有完整的教育经历。
第三是人文社科背景的多。与“知识化”相连的是,“60后”高官多数具有人文社科背景。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领导干部群体崛起,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趋势。
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李洪宽则指出,中国“60后”官员大部分都缺乏道德标准,因此中国目前官员腐败非常严重:
“60后一般都是中层干部,局长、处长、县长、地市级干部,基本上是有实权的。贪污特别狠的、然后吃喝嫖赌都干的,包二奶也比较多。60后的干部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正当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正值文革的后期,基本上是毛的愚民主义盛行时期。不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还是西方基督教的价值观都被砸破了。而共产党的价值观恰恰是野蛮的,就是,拿公家的东西为我所用,道德上是没有问题的。国营的我就理直气壮的贪污。这恰恰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香港大公报网站的文章还认为,中共“60”官员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都履历完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60后”高官少有在某个职位上呆很长时间的,也很少在某个行业和领域为官并得到提拔重用。一般来说,他们都在多个岗位得到锻炼,有些岗位的行业跨度还非常大,并有着中央与地方的工作经历。这主要源于中共的干部交流机制。
旅美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60后官员主要特征是比较实用主义,但缺乏原则和理想。因此,大环境如何,他们就如何表现:
“我觉得这些人的特点主要就是比较实用主义的。如果大环境是腐败的环境呢,那么他们就会非常腐败,因为他们没有原则和理想。如果大环境是不腐败的,他们也会顺着来。他们不像老一代共产党官员那样那么僵化。60后的,当然70后、80后,将来还有90后,他们都将是越来越实用主义的、见风转舵的、没有原则和没有理想的。这样的官员多了,那么中国将来的变数就更大了。”
香港大公报的文章最后说,中国官员中“60后”高官群体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共的干部年轻化战略。在省区市党委换届中,中共明确要求省级党委班子中,50岁以下的要有3名,45岁左右的要有1名。在这个规定下,领导班子配备上既有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60岁左右的干部,也有50年代出生、和60年代出生的40多岁干部,形成老中青搭配的官员格局。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0、中国私家车即将破突破一亿辆大关】
2013-02-20
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有关中国汽车发展状况的报告说,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突破一亿辆。但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使中国面临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和土地稀缺等问题。
中国官方《光明日报》2月20日报道说,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预计,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突破一亿辆;而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
报道说,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黄金10年。汽车保有量从1600万辆攀升到1亿多辆。中国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比原先普遍预测的2015年提早了5年。消费者、经销商、汽车企业和政府,都享受了车市迅猛发展带来的红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但微增长还将继续。
报道指出,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拥堵正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病。有汽车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汽车总保有量中多少属于私人并无准确的统计,但车辆增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则需要人们正视。汽车保有量猛增,必将大幅增加尾气排放。2013的第一个月,北京26天的雾霾,汽车尾气“罪责难逃”。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中的PM2.5含油量的最大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控制灰霾还是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认为,中国多年来大力扶持汽车业发展,但没有考虑这种政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现在和将来,中国老百姓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是为了GDP的发展,政府有意的强行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让很多人都开上车。这实际上负面影响非常多,不一定是对中国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很多人开车,加大了人类对汽油能源的依赖;其次是污染了环境。因为中国的汽油的质量监控不过关,拍出来的车尾废气汗硫量非常高,损害了中国的空气。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大城市天空都有污霾。人呼吸的空气都到了损害健康的程度。这就很可怕。下一步还有汽车换代所带来的废汽车、废部件、废铁等污染。中国大力刺激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花很大代价的。”
《光明日报》的报道还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万辆,但路网实际承载力只有400万辆左右。拥堵加剧,污染成倍攀升。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8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近59%。通行的观点认为,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就说明该国已进入能源预警期。美国每年人均消费石油近3吨,每年人均消费天然气2000方。以此模式,中国13亿人口仅石油一项就要消耗40亿吨!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对中国汽车拥有量大幅度增长表示:
“实际上,中国不适合发展那么多私家车。但是,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它根本就不顾中国的道路状况,先把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再说。这就导致中国的城市汽车开不动。北京呢,马路都成了停车场了。因为他们要把中国的私家车行业推动起来,要推动消费。中国现在是按照美国模式来发展私家车的,去年的汽车销售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中国的人均占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大概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中国的大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这个部分。这么看起来,中国的实际人均土地面积大概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光明日报》的报道质疑,愈演愈烈的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和土地短缺,为何难以阻挡国人拥有汽车的热情?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起跑线,达到3000美元时,轿车将大规模进入家庭。中国已有相当多的城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到了轿车进入家庭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许多大中城市,家庭购车已成为一种潮流。但中国的人口密度是美国的5倍,土地资源十分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如果中国不断将养命活口的土地大量地用来修建道路或停车场,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迅速被突破,未来将是怎样的图景不难想象。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1、北京小吃店标语:不欢迎日本人、菲律宾人以及越南人和狗】
2013-02-25
北京的一家小餐厅最近在窗户上贴标语说,不接待日本人、菲律宾人、越南人和狗。有网友将标语拍照并放到互联网上,引发热议。但餐厅老板说,这是出于爱国情感。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2月25日报道,一位叫Rose Tang的网民最近在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上发了一幅,北京后海恭王府附近的“百年卤煮”餐厅正面的门窗上的照片,上面写有“本店不接待日本人、菲律宾人、越南人和狗”的标语。Rose Tang为该照片附加的标题是“带民族主义情绪的种族主义”。发帖者说照片摄于2月21日,她评论说,中共鼓励这种仇外或民族主义,因为中国需要利用这种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转移公众对腐败、不公正、环境危机的关注。
后海是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那里有很多餐馆和酒吧,常有大批外国游客光顾。BBC中文网的报道说,“百年卤煮”餐厅的店主王先生表示,他贴出上述标语是出于爱国。这位来自河北白洋淀的餐厅店主表示,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也不在乎做不做外国人的生意。许多顾客都很赞同他的做法。
在美国的退休教授冉伯恭认为,这位北京的餐馆店主的做法很幼稚,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
BBC的报道说,有人在“脸书”上评论说,这都是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错,他们隐瞒了其它国家的真相,歪曲了历史,导致一些中国人发表这种无知的言论。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如果这位北京的餐厅老板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在一些岛屿的主权纠纷有关的话,那他为什么不把矛头也指向俄罗斯和印度呢?其实,俄罗斯占的中国领土最多,而印度则曾与中国因为领土主权纠纷打过一场战争:
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伤害自己,中国政府对此也很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中国领导层时不时激发老百姓的所谓爱国激情,以达到一些政治目的。也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这把双刃剑不宜频繁玩弄,因为可能引发中国政府非常不愿看见的大规模群体事件。中国去年发生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期间,就发生了许多针对外国企业和商店的打砸抢事件。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2、“电力站乐团”因声援西藏被禁参加北京草莓音乐节】
2013-03-28
德国“电力站乐团”因10多年前计划参加声援西藏的音乐会,而被中国文化部禁止参加下月将在北京举行的草莓音乐会。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大陆最大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3月28日透露,虽然该公司已向中国文化部申请批准“电力站乐团”(Kraftwerk)参加下个月在北京举行的草莓音乐节,但文化部拒绝批准,理由是“电力站乐团”10多年前曾计划参加一场声援西藏独立的音乐会。
“摩登天空”表示,他们已经排定了“电力站乐团”的这场表演,而现在该乐团不被允许参加,真是很大的遗憾。
法新社的报道说,文化部尚未就禁止德国“电力站乐团”参加草莓音乐节发表评论。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文化部的立场是,只要曾经声援过西藏独立运动的乐队和人士,都不会获准在中国演出。
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谢选骏对此表示,中国政府虽然对文化界似乎有所放松,但政治控制还时不时显现:
“因为中国政府是专制的政府,所以要控制象音乐节这样的大型活动的。不要说音乐节,就是说一些私下的类似家庭教会的聚会,都会受到政府的干扰。不是有一个希腊神话吗,说有一个达姆克里斯剑,悬在人们的头上。它随时可以掉下来把人的头砍下来。中国政府的权力就像这把剑。中国政府有时显得控制有所放松,但它就像这把剑,悬在中国人的头上,说什么时候要砍下来,就可能砍下来。”
而另一位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李洪宽则表示,在中国,政治挂帅是不会放弃的。它这种禁止乐队参加音乐会的做法,与中国政府想要在全球推广自己软实力的努力背道而驰:
“因为西藏问题比较敏感,是(中国)共产党的敏感神经,所以被他们记住了。共产党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碰的,从民族分离、反党、反社会主义之类的。它一般都有记录。中共就是这么办事儿的,这是它的做事风格。但是,中国这么做是不可能真正赢得朋友的。软实力,说到底,就是要在社会上赢得人心,让人家从心里认同你。这样做与它想在全世界推广自己软实力的努力真是背道而驰的。”
另据台湾的自由时报前不久报道,“电力站乐团”被邀请参加将于4月30日在台湾举行的国际性反核演唱会。该乐队曾在日本、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地也都进行过反核宣传和演唱。他们希望核电厂能够逐步关闭,并被更多的持久性发电技术所取代。
1970年成立的“电力站乐团”被誉为是世界电子音乐的创始者和先锋。该乐队把自己的风格形容为“机器人流行乐”,或“用电子设备表现出有催眠节奏的音乐。有网上评论说,作为电子乐的先锋,“电力站乐团”对流行音乐持久深远的影响,无论怎样形容都不嫌夸张。
1998年,一场声援西藏自由的大型音乐会原计划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预订参与的“电子站乐团”因当天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无法到场。但是,看来这件事却让中国政府15年来一直不得释怀。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3、中国好几个最大城市出现墓地紧缺状况】
2013-04-03
中国几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又稀缺,墓地资源日趋紧张,因此开始限制墓地的出售,很多市民甚至开始半夜排队抢购墓地。有媒体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实现中国人死有所葬的“中国梦”。
中国官方中广网4月3日报道,民政部最近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指出,在全国大部分的省份现有的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已经出现了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有上海市民甚至半夜赶到了某陵园等候购买墓位。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中国殡葬改革的核心是以不占地或者是少占地的方式来处理遗体或者骨灰。
报道说,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上海,墓葬用地资源正面临日益捉襟见肘的局面。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监测,全上海仅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而目前已用去了5500亩,仅剩下2000亩左右。这几年,上海没有增加新的公墓,今年可能暂时也不会增加。
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官员透露,现有公墓资源估计还可以用10年。上海近日启动了节地葬鼓励方案,鼓励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这几年,上海多家公墓开始联手推光公益节地生态葬,采用"无碑深埋"的形式,将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层级深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而上海政府部门则大力推动海葬方式,去年年底大幅提高海葬补贴标准,每具骨灰的补贴金额由原来的400元提升为2000元,鼓励更多家庭选择完全不占地海葬。
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的主编伍凡先生就中国墓地出现短缺这个问题表示,需要提倡不占用土地的方式:
“那些占用土地来埋葬人的方法需要改变了。如果不改变的话,那死人就要跟活人抢土地了。中国的土地这二三十年来都被用作盖房子了,所以中国的农地大批的减少。政府虽然一直在提倡火葬,但有的地方还反其道而行之。有些农村地区的那些当官的、那些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以及富商,他们给死人盖的墓地,比活人的房子还要豪华、占地还要多。所以一定要提倡火葬。”
另据中国经济网日前报道,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对于如何解决墓地紧缺这一现象,有人甚至建议修筑“高楼大厦式”的公墓。这样将大大节约土地资源,有效破解土地与墓地的矛盾。
对此,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
“我觉得盖高楼大厦公墓还不如挖地下设施,修建地下公墓之类的。地下挖个若干层,地下墓穴似的,一层一层的……这样,第一它不占据地面上有阳光的地方; 第二,感觉上也是入土为安嘛。但最好不要来回折腾,过几年又给人家清除出去什么的。这样来回动人家的骨灰就太缺德了。而海葬则解决不了人们需要扫墓的这个问题。除非逝者的亲人完全把她他们抛弃了。”
中国也有媒体认为,逝者安息也是中国梦一部分。中国山西新闻4月3日发文表示,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梦。这些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保、更优美的环境,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死有所葬。
文章指出,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死有所葬本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但墓地价格高昂,殡葬行业暴利垄断,让生者感觉死不起,也让殡葬服务与公益愈行愈远。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4、中国专家批评很多地方存在 “再穷不能穷干部”现象】
2013-04-11
中国很多贫困地区政府为官员提供豪华汽车的问题曝光。有学者批评这种“再穷也不能穷干部”的歪风。
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4月11日报道,黑龙江省巴彦县法院院长刘玉海,购置并驾驶一辆价值75万元的丰田车一事最近在网上曝光。
报道揭露,目前,该县法院工作人员还在租来的楼里办公,而该法院新任不到半年的刘院长却已得到空款够没的豪华车。刘玉海还公开在全院会议上表示,买车的钱是县里给的,只要不超过100万元就行。
此外,刘玉海还经常更换假的车牌照,以逃避交通违章罚款,并开公车前往饭店、歌舞厅等地。
巴彦县法院的班子成员也都配备了车辆,可以上下班开,可用于接送孩子、拉送货物等,双休日还可开警车喝酒、打麻将。有的怕检查换成了地方牌照。年底法院党组成员比其他人还多得5000元奖金。
巴彦县政府对媒体调查回应说,已成立调查组,初步调查确认,县法院违规使用超标车的情况属实,但该车辆价格为40万元,并非传说的75万元。目前,超标车辆已停止使用,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调查结束后,将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报道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公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要求: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对此表示,中国各地官员的腐败问题,最终还是与体制有关。
“在中国,由于是一党专政,所以贪污腐败现象是不可能被制止的,只会愈演愈烈。实际上,这种贪污腐败现象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基本上是一党专政造成的。在制度上有制衡,像西方实行三权分立比较好。主要就是要党政分开,司法独立。但在一党专政制度下,腐败现象只能愈演愈烈,它可能有时在反腐运动期间会收敛一些,避避风头,但这不是治本。要治本就要司法独立。”
美国印第安那州博尔大学教授郑竹园认为,官员腐败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危害严重且深远。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它未来的前途是悲观的。这就像变相抢钱一样,那就不得了。香港以前50年代也是很腐化的。现在的廉政公署规定,你上任之前一定要把你的财产公布,你下任后你的财产要对照。你上任时你说你有50万,你下任后你有几千万的话,人家就问你,这个财产是哪儿来的。第二个方法,就是鼓励人家来检举。这样就没有人敢大胆这么做了。”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黑龙江省巴彦县是哈尔滨市下辖的国家级贫困县。
该县县长今年2月还曾表示,全县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底子薄、总量小”的县情没有改变,工业化水平低,支撑财政能力弱。而在该县2013年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数次提及“每项工作都要列出时间表,算好任务账,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算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等一系列倡导勤政、廉政的字眼。
针对这类现象,曾到中国多个贫困地区做过调研的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再穷也不能穷干部’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偏远、欠发达地区,由于外界监管不足,当地人大的监督严重缺位,更易出现官员贪腐现象。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5、中国新闻总局新禁令严防境外新闻】
2013-04-16
中国新闻总局发通知,禁止各媒体未经批准,使用境外媒体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中国官方新华网4月16日报道,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对新闻单位采编和编审流程的管理,防止为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造成失实报道。并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不引用、不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转载网上流言、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媒体新闻网站、以及对博客和微博的管理。并强调,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禁止将网站及网站频道的新闻采编业务承包、出租或转让;禁止无新闻记者证人员以网站及网站频道名义采访或发稿。媒体工作者未经所在新闻机构审核同意,不得将职务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刊发在境内外网站上。
针对中国新闻总局的这一新指示,有海外中文媒体指出,中国政府下达这个新规定,是因为近来〝表叔〞、〝雷政富〞等的一连串官员丑闻曝光,使当局感受到微博、网际网路的威力。有关部门是在试图重新掌控〝网际网路〞这个新武器。有信息专家指出,网际网路时代是控制不住的。例如,媒体记者可以个人身分,或者是化名来发布信息,广电总局也没法查这个东西。所以就通过下通知来证明他们的存在,其实他们是失控的。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新闻总局作出这个决定,与《纽约时报》等外国媒体近来发表揭露中国最高领导层家属如何敛财数亿之事有关。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也认为,中国新闻总局的新规定,可能与外媒最近连续曝光中国高层领导人家族聚敛数十亿财富的报道有关:
“可能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中国官员的财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了。因为中国政府的腐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模糊的可能的问题,而是非常明朗化的具体数字了。中国官员是否公布财产,是说明中国政府是不是腐败政府的一个测试点了。中国现在还是在以控制报刊的方式来试图控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
旅美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李洪宽表示,中国新闻总局的做法是中共的一贯风格:
“这是共产党的风格,共产党很多事情都是这么做的。它用老的思维来比如说管微搏,来就是删,赶紧删。但是像那些海外来的电子邮件、或者是那些可以翻墙看的那些信息,它可能就是想亡羊补牢吧。虽然共产党在互联网上封锁信息的手段也已经相当高了,但是老百姓对信息的需求太大了,而且这种需求是永远的创新,共产党的封锁只是被动的应变。”
美国著名新闻大奖普利策奖4月15日将2013年度国际报道奖授予《纽约时报》,因为该报发表了有关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家人聚敛亿万财富的调查报道。去年10月25日,《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发表长篇调查报道,首次披露温家宝家族积累了高达27亿美元巨额财富。报道虽然没有直接指控温家宝本人,但揭露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亲属利用关系和高层渠道聚敛巨额财富的事实。随后,张大卫在去年12月底再次发表调查报告,揭露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的家人经营的投资公司,通过购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获取暴利的事。温家宝在香港通过律师否认报道内容,中国官方也迅速封锁了《纽约时报》的网站。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6、报告指中国富人境外投资比例显著升高】
2013-05-07
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最富裕人群境外投资比例显著上升,而且有一成的受访者期望他们的子女移民海外。
据《中国青年报》5月7日报道,中国招商银行和美国“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而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称: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正在考虑。
报道说,“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首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2012) 》称,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移民潮”,是以精英移民为主要特点,主要群体是高学历、高净值人群。正如北京移民顾问韩永亮对当前中国移民的特点所作出的概括:富人移民。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表示,许多中国富人超过移民,就是因为他当初发财并不一定靠名正言顺的方式达到的,而习近平上台后打击腐败的力度较大,使许多富人和贪腐官员设法移民:
“从习近平去年十月上台以后,他打击腐败的力度很大,出台了一些措施,让很多富人和贪官都感到非常不安。所以习近平上台以后,大家都注意到富人往外移民、到外国投资买房的这种事情,确实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过去十年很清楚胡锦涛政府对什么追究、对什么不追究,现在来了一个新官,他们就不那么确定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赶紧跑吧。第二,这些官员或富人他们所得到的这些财产,也不时名正言顺挣来的,不然他们也就会那么害怕。”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就中国目前移民现象表示,尽管当前移民潮的重要人群是投资移民,但技术移民在数量上仍占据绝对优势。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向主要国家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人数比例大约在10:1左右。王辉耀还指出,大众阶层出现的投资移民现象,是这次移民潮不同于以往的最明显特征。当前的移民除了“有钱”,还呈现出“有学历”、“年轻化”的趋势。王辉耀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生的第三次移民潮。
旅美中国问题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许多富人的财产本来就不是完全合法获取的,因此,这些人一旦富起来之后就赶紧设法移民:
“中国的法律和经济活动脱节,所以中国的很多富人,他们都是通过非法收入、说的好一点就是灰色收入发财致富的。那么这种财富呢是经不起司法检查的。中国政府毕竟有一个司法制度摆在那儿,平时他们虽然不去用这个司法系统来惩治贪污腐败,但是这种惩治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些富人通过非法方式赚了钱以后他当然就缺乏安全感,就怕什么时候被清算。中国的政局不稳,尤其是在换代、就像最近中国领导层换届的时候,比方说这些富人跟胡锦涛政权的关系不错,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习近平政权下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他就开始往海外逃亡。”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指出,现在,中国人的移民目标国仍以主流发达国家为主。根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移民欢迎。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7、9.11周年日-那些曾经欢呼雀跃的人是否应该反省】
2013-09-11
12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些中国人曾经欢呼雀跃,他们认为美国遭到袭击是罪有应得,这些人后来是否反省过他们的做法缺乏人道精神?他们是否应该反省?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日前发了一条微博:“9·11周年日,突然想到,那些曾经欢呼雀跃的人,后来有没有反省过?”
有不少人反问她,“为何要反省?难道美国遭到这样的攻击,不是罪有应得,不应该觉得高兴吗?”甚至还有人说,“正是因为911,成为了拉登的支持者”。
纽约《中国之春》主编胡平对此表示,那些为911恐怖事件表示欢欣鼓舞的中国人其实是受到了中共意识形态的洗脑:
“9·11发生后,有些中国人幸灾乐祸显然和中共政权多年鼓吹灌输的意识形态有关系,特别是在“六四”之后,中国政府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的特点是排斥西方民主政治的的立场,他们敢于表示幸灾乐祸是因为他们感到这样做在中国是安全的。”
胡平表示,这些幸灾乐祸的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已,“这些叫做愤青的人群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表示他们的喜怒哀乐最为迎合中国政府,他们完全是在迎着中国政府的鼓点起舞,这种欢呼雀跃的表示并不一定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情流露。”
但是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却认为,部分中国人的幸灾乐祸其实也是很自然的人性表现,“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不应该太狭窄,只把同情和仁慈看作人性,凶残就不是人性,其实人性就包括很凶残的一面,人比其它动物都凶残,它甚至可以系统性地残杀自己的同类,而其它动物很少这么做。”
那么那些为911事件而表示欢欣鼓舞的人是否应该反省呢,谢选骏对此表示,
“那些坚持人性仁慈的人当然认为应该反省,而那些坚持人应该凶残的人就会认为无需反省,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就是这么认为的,应该说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都是一种人性的体现,不是兽性,其他动物是不会搞出什么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的。”
谢选骏说,人的仁慈和同情心往往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利他主义其实是一种集团的利益主义,或者叫种族的利益主义,它旨在种族和集团内部实现利他,而不在种族和集团外部实现利他。当自己的种族和集团与其他集团和种族发生冲突时,你要其中的成员完全客观的看待问题,那不是人性,那是神性。”
但是谢选骏表示,人就是要克服自己凶残和自私的一面,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人需要克服自己的凶残,这就叫文明,这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对人性的超越,克服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做到己所不欲不施于人,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走文明开化、全球大同的道路。”
以上是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188、中国刑拘网络反腐爆料人段小文引起关注】
2013-09-25
中国湖南冷水江市警方日前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了网络反腐爆料人段小文,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
广州出版的《南方都市报》报道,湖南冷水江市的网络爆料人段小文9月23日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警方称,段小文策划了2012年年初发生在长沙的一起跳楼闹剧。而在今年1月,段小文因在当地论坛发帖质疑,冷水江市一位女干部是如何从 “月季花小姐”选美比赛获奖者,被升到市政府官员地位的, 并表示,选美小姐之所以能获得官员地位,背后可能有“神秘推手”。段小文因此曾被拘留十日。近来,段小文又在网上举报“中国最牛公安局长违建别墅”,引起广泛关注。
这次被刑拘前,段小文曾在网上称,他因举报当地公安局领导的违章建筑而遭到报复。根据段小文亲属提供的“冷公 (刑) 拘通字(2013) 0280号“拘留通知书,段小文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于9月23日被冷水江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目前被羁押在冷水江市看守所。 段小文的一名亲属透露,段小文是9月22日下午被警察带走的,警方还把他的电脑主机也拿走了,还搜查了他的家。24日中午,警方通知段小文的妻子领取拘留通知书。
报道还说,湖南红网9月23日刊发署名“冷宣”的一则报道称,冷水江市警方经过较长时间侦查发现,段小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唆使、伙同他人在冷水江市经过精心策划,于2012年在长沙市长株潭车站附近一栋12层大楼楼顶故意制造跳楼闹剧,造成交通秩序紊乱,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而后又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在社会和网上散布,起哄闹事,已涉嫌寻衅滋事罪。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先生就此表示,这看来是中国警察打压暴露政府腐败行为的举报者的一个举动:
“因为是专政,它权力不受监督。所以呢,警察的腐败在中国比在三权分立的国家要厉害的多,警察一般都是很黑的,中国警察就更黑了。至于县城里警察局简直是跟土皇帝一样,土匪似的了。警察控制言论的举动,主要是恐吓更多的人,让大家不要说不符合当局口味的话。”
段小文代理律师昨日媒体表示,他有两点质疑:一是跳楼事件发生在长沙,就算违法也应归长沙警方处罚,不应由冷水江市处理;二是2012年年初发生的治安案件已超过处罚期限。
海外中文互联网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就此表示,中国公安部门欺负老百姓,他们自身就贪污腐败成风:
“公安部门一直都是在欺负老百姓, 为自己谋私利。共产党的政法部门也好,公安部门也好,都是这么做。他们拼命捞钱财,然后用大黑的名义来压着你。”
在被刑拘前,段小文在网上发文称,他因举报公安局领导违章建筑而被报复。今年9月初,段小文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网帖等爆料称,冷水江市一栋五层楼房建在防洪堤上,楼顶还建有一栋别墅。9月11日,段小文还曾媒体透露,那栋别墅已被拆除,但楼主身份被曝光,其父亲是退休的公安局长,儿子是现任公安局副局长。9月18日,段小文再次向媒体透露,最牛公安局长别墅被拆后,局长今天派警察到浙江舟山向举报人取证。段小文被刑拘前发布在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中说,举报别墅违建被拆除之后,有人跟踪他拍照,他写道,“局长同志,我送你一句话:把我逼急了,我会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方式。”
冷水江市外宣办主任谢立松日前表示,段小文案目前仍在调查,暂无更多信息。案件若有进展,将陆续在政府网站上发布。
以上是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189、北京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基督教?】
2013-11-12
中国人民大学一学者2001和2009年的抽样调查显示,3.6%至3.69%北京的大学生自称信仰基督教;2011年北京大学一课题组所作问卷调查则显示,3.9%的北京的大学生自称信仰基督教。
上述消息来自香港《明报》。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杨慧林2001年和2009年的两次调查结果相差无几。北京大学学者孙尚扬的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与杨慧林的两次调查结果最多也只相差0.3%。
知名华人学者谢选骏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基督教是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信众的宗教:
“基督教早在唐代以前就传到中国了……基督教是一个国际性宗教,是一个普世宗教。”
这位学者表示,人大和北大所作关于北京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人数的调查结果,接近香港和台湾信仰基督教人数的比例,都不到全人口的10%。他对此作简略分析说:
“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历史的社会,中国的本土宗教,加上佛教——很多,(早就)把人们的脑子都占领了。”
这位学者说,基督教进入中国,标志着他所说的“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开启:
“在中国,共和国、民国都是第三期文明在政治上的体现。(基督教文明)在学术、语言、哲学、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体现。”
但是,谢选骏说,中国只有经过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时期,基督教才能在中国社会扎根:
“如果有一天,上帝或者命运给了中国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的最高领袖,或者最高统治集团信了基督教,而且决定大力推广基督教——那时候,我预言,中国50%以上的人都会信基督教。”
这位学者应询介绍了基督教与中国很普及的宗教——佛教——的不同之处:
“基督教是一种灵性比较高的宗教,佛教是一种智(知)性的宗教……. 基督教主张一个人通过尽社会义务来体现自己的超越性以及对神的爱;因为神爱世人,人也要爱世人。”
香港《明报》的报道说,自称信仰基督教的北京大学生的比例在不同学科间参差不齐,比例从高到地依次为:艺术类、体育类、文科类、医学类、理科类、农林类和工科类。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90、艺术沦为官员洗钱工具 艺术品市场充斥赝品】
2014-01-27
《南华早报》中文版26号的一篇报道指出了当下中国社会与艺术品市场相关的两个问题:官员借艺术品洗钱问题,以及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问题。著名学者、评论家谢选骏指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会压缩借艺术品洗钱的空间。
香港《 南华早报》中文版这篇报道所论列的问题——官员借艺术品洗钱以及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的问题———两者之间本无必然联系,但却都是华人社会引人关注的问题。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借艺术品洗钱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都有这种现象。”
北京著名律师李和平表示,借艺术品洗钱现象相当普遍:“(在中国,以艺术品洗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在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为非法洗钱提供了空间:
“(你不管是用艺术品或邮票来洗钱,总是要变现的,不可能永远藏在那儿,藏在那儿就成了一堆废纸了。他总要拿来变现、拿来用的。……财产公示制度才是一个从根本上杜绝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措施。”
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的情况每个人都多少有些了解。谢选骏说,除了艺术品市场缺乏现代化管理而外,参与者道德操守的薄弱是主要原因:
“他们(赝品制造者)没有宗教观念,没有道德上的限制——主要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与艺术品市场多赝品相连带的一个现象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过于注重模仿、而不大注重原创:
“(过分注重)模仿应该是文明停止发展后的一种现象——没有原创力了。”
艺术品市场多赝品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整个社会相关知识和鉴赏力的缺乏。
这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191、陈独秀之于毛泽东与华国锋之于邓小平(高新)】
2014-02-20
籍华国锋二月十六日的生日之机,本专栏的上两篇文章中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这位中共政权的前主席被邓小平以逼宫形式赶下台之后所遭受的种种诟病大都是诬陷不实之词,甚至是把白说成黑。比如华国锋被迫提出辞呈并被邓小平一句“就是当仁不让”而给自己加冕中央军委主席的同时把表面上的党的一把手职务安排给了胡耀邦之后,在清算华国锋“所犯错误”的过程中给他罗列的诸多罪名之一“压制真理标准大讨论”,不但是莫须有,而且根本就是把原本的功硬说成是罪。
自邓小平时代开始至今,只要一说到“思想解放”,始作俑者都被宣传成邓小平和胡耀邦。但我们上篇文章中介绍过的韩刚先生引据当时的党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恰恰是因为时任党主席华国锋的有意纵容,才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和持续提供了宽松的政治氛围。
具体的细节是:1978年6月份,当有人向华国锋请示说《红旗》杂志要不要对真理标准讨论表态的时候,华国锋说不要表态。因为此前两个月,中央宣传口向华国锋、汪东兴汇报关于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筹备情况的时候,张平化、廖井丹和朱穆之三个人两次请华国锋对理论争论问题表态,华国锋都已经明确拒绝,他表示,理论界思想活跃是好事,放开一些,活跃一些对于理论有好处。如果我现在就对理论问题表态,别人就不好说话了,因为我是中共中央主席。
至于胡耀邦,他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推动当然功不可没,但他在邓小平与华国锋的“这是我们之间的一场较量”(邓小平当面教训华国锋的原话)的整个过程以及日后全面否定华国锋的谎言制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也是令人不敢恭维的。
中国大陆旅美学者谢选骏曾在一篇文章中考证说,前德国执政党纳粹党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兼全国作家协会主席戈培尔的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原话是:“如果你说的谎言范围够大,并且不断重复,人民最终会开始相信它。当谎言被确立的期间,国家便可阻隔人民对谎言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后果的了解。因此,国家使用其所有的权力,镇压异己,就变得极其重要。由于真相是谎言的死敌,所以由此推断,真相便是国家最大的敌人。”
这位戈培尔为其主子希特勒殉葬之后的近七十年以来,所谓“戈培尔效应”被中国共产党发扬光大至今。
在中国大陆经历过毛时代的人都应该还记得当年为了把毛泽东塑造成“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中共政权的“戈培尔”不但随心所欲地篡改党史资料,甚至还编造谎言,“引证”无中生有的“史实”将中国共产党真正的创始人陈独秀说成是“十恶不赦”。
其实,就是毛泽东本人在世时也曾经私下里表示过如果早年不是受陈独秀的影响,他本人就没有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
当然,公正地评价,无论陈独秀当年被自己所创立的党所开除的原因是什么,但既然是被开除了,那么这个党在抗战之后与国民党争夺中国大陆统治权的过程中他陈独秀当然没有直接的功劳可言。但是,既然毛泽东是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缔造者”,这个党的真正创始人,也是毛泽东的“革命引路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的历史地位应该不亚于毛泽东本人才是。因为从逻辑角度追根朔源,如果没有陈独秀根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的走上革命道路,当然也就没有号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共政权。
无论是过去的邓小平还是如今的习近平都一再强调“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如果这句话是“真理”话,那(如果)没有陈独秀呢?
今天,2月19日正好是邓小平的忌日,虽然既不逢五又不逢十,但无论是在中共官方主持的网上纪念馆还是邓小平的家乡四川广安等地,例行的纪念活动是少不了的。相比于互联网上无论是代表官方还是代表民间的主流言论一面倒的都是对邓小平的歌颂、怀念和感恩。此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9月9日,也就是毛泽东的忌日,更多的中国人不但不是要借机表达怀念和感恩之情,反而是要庆贺这一天是中国(大陆)人的“重生”之日,甚至连中共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都会感慨“没有毛泽东的存在,很难有我们习惯称之为‘新中国’的现在;(但是)没有毛泽东的离世,中国历史也很难翻开新的一页”。
而这新的一页是谁翻开的呢?当然不是邓小平,而是华国锋。所以公正地评论,如果说相对于毛泽东的闭关锁国、计划经济,邓小平时代的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是纠正错误、回归常理的话,那么先不说这个对外开放的最初决策人是华国锋,仅从“粉碎‘四人帮’”的单一角度评价,仅就“粉碎‘四人帮’”这一项历史功绩而言,华国锋之于邓小平,就好比陈独秀之于毛泽东,更何况华国锋还是对外开放的奠基人。而邓小平只能被称之为华国锋之后的对外开放的领路人。
在刚刚举行过的纪念邓小平逝世17周年的献花仪式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厉无畏在邓小平的家乡四川广安发表讲话说:“正是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破除思想禁锢、精准把握社会主义内涵本质;正是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高屋建瓴地启动了改革开放……”
这位厉无畏是“无条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的众多“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之一,他本人当然不是中共政权的“戈培尔”,但作为“党的驯服工具”的民主党派领导人们哪里知道,不但对外开放不是始自邓小平,“解放思想”事实上也是华国锋在“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早已经不止一次强调过了。
笔者在本专栏的前两篇文章抛出之后,一位国内朋友告诉笔者说:华国锋去世之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曾有过为华国锋编撰生前文集的动作,但拟收录的文章、讲话等的目录被上奏之后便没了下文,高层的难言之隐毫无疑问就是担心此文集一经问世,“负效应”还不仅仅是“有损于小平同志的光辉”。
如今的中国大陆人,不仅仅是八千多万中共党员,就是普通老百姓中凡是能够识文断字者,无人不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大都知道甚至会一字不漏地背诵其中的经典内容之一:“实践证明,我们搞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
而如果《华国锋文集》被面世的话,必然会招至的“恶果”之一就是所有中国人立马恍然大悟:原来邓公的这句指导了中国陆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的“英明论断”居然是盗取自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原话,而且华主席发出这一指示的时间要比邓小平整整早了十四年。早在一九七八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华国锋即已经在国务院务虚会议上强调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一定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方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192、中国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作富豪开名车住豪宅】
2014-04-08
在中国大陆,有媒体披露,有小学生在写作文《我的理想》时说,他的理想是:做富豪、开名车、住豪宅。有学者认为,中国小学生这样的理想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及道德水准,也反映出中国教育制度的严重问题。
中国的汉网日前报道,近日,湖北武汉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语文老师高华云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文。结果,学生表达的理想不再讲高尚和贡献,而变成了要当“美食家”、当“吃货”,有的学生甚至是想当有钱的“土豪”。在随后的语文课上,一位叫天天的学生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的理想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富豪,以后可以开名车、住豪房。”他的理想引起不少学生的共鸣,却难住了语文老师高华云。
高华云老师认为,语文课本上围绕理想展开的课文大多是“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等具有历史烙印和社会正能量的内容,学生们应该从这些课文中感知自己的理想。小学生的理想是想当“富豪”,这不仅与课文弘扬的时代精神不符,学生们浅显的理解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在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对此表示,中国小学生在作文中,有人甚至提出,他的理想是当贪官:
“小学生说要做贪官,因为他看到贪官有权有势,开名车,住豪宅,这是社会现实。但是中国课堂上又在教学生学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空话在社会上根本行不通,这就必然导致学生思想混乱,要么做贪官,要么做一个伪君子。”
报道说,与高华云老师在同一办公室的李老师认为,小学生的理想不可抹杀,不少有钱人给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有钱不是错,重要的是如何将钱用来贡献社会。他认为,老师更应该重视学生们平凡和现实的理想。星旺学校七年级年级主任刘娅丽老师认为,小学生之所以会逐渐出现想“当官”,想“当富豪”的理想,与中国的社会风气和家长的教育有关。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这个小学生提出要当富豪、开名车是一种很人性化的表现:
“这其实是一种功利主义倾向,因为做贪官可以住豪宅,开名车。其实以前的学雷锋也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因为学雷锋可以做毛主席的好学生,那就可以做官,可以获得得到共产党特权了。”
谢选骏认为,现在中国大陆的社会环境改变了,贪官比雷锋更吃香,更令人羡慕:
“现在一切向钱看,贪官很有钱,因此他们成了孩子的榜样。”
谢选骏介绍说,美国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也并不都是充满道德说教,也不是要人们学雷锋。但是,美国社会是以法律为准的,“中国社会传统是依靠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并不严明。中国的法律更像中医,很模糊。但美国民主社会的法律非常精细,更像西医,能更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中国如果出现道德真空,那会比美国更危险。”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很多都是共产党的洗脑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必须改革,必须改变目前学雷锋的空洞说教。”
(记者:高山;责编:嘉华)
【193、严打治得了网络色情营销吗?】
2014-04-11
中国官媒呼吁当局严打网络色情营销,净化互联网环境,严厉打击制售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违规企业及个人。
中国官方新华网4月11日发表“新华时评”, 题目是“谁搞色情营销,就坚决拿下”。评论称,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危害与违法性质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站大搞“色情营销”,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对这类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坚决亮剑决不手软。
评论认为,当前中文网络上的淫秽色情信息以“色情营销”方式最为常见,其目的是利用淫秽色情信息吸引网民注意,赢得眼球和点击,“挂羊头卖狗肉”。为净化网路环境,保护网民利益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专门法规,也经常组织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行动。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表示,官方的打黄打非往往是一阵风,而且往往是别有用心:
“中国政府常常利用打黄打非钳制不同政见人士发表意见,用这个借口关闭以异议人士的网页,并打击不同政见人士。”
中国政府在扫黄运动中,往往会践踏性工作者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孙教授说,
“例如抓捕东莞的性工作者时,把她们的抓捕录像在电视上播放,画面也不打马赛克,侵犯个人隐私权。”
时评认为,中国当局针对淫秽色情信息的现有法规和打击行动,持续力有限,往往是打击风头一过,淫秽色情信息便重新涌现。使一些网站对“色情营销”模式已经形成路径依赖。这是因为政府出拳不够重、还是打得不够准,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美国和中国政府在对待网络淫秽色情的方法有所不同:
“中国是一个极权国家,是一个人治的社会,对黄色淫秽的东西没有制定严格的法规。美国就不一样,美国社会认为色情业是言论自由的一个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谢选骏说,但是美国的法律对未成年人具有严格的保护:
“色情的东西一旦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就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谢选骏建议,中国政府在打黄打非中,要更多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中国要想建立民主社会那种对色情的严格法规还不大可能,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
中新网上个月曾报道,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负责人指出,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扫黄打非”部门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下,删除屏蔽大量淫秽色情信息,查处一大批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网站,破获一大批违法桉件,打击一大批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分子。仅2013年,全国就查处网络“扫黄打非”桉件914起,删除封堵网络有害信息85.1万余条,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记者:高山 编辑:嘉华)
【194、学者谢选骏称中国接受基督教之时就是现代化即将实现之日】
2014-04-23
美国《侨报》4月22号的一篇报道援引美国普渡大学社会学教授杨凤岗等学者的观点说,“中国正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基督教国家。”纽约的宗教学和文明史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真正接受基督教之时就是现代化即将实现之日。
《侨报》这篇报道引述普渡大学教授杨凤岗的话说,到2025年,“中国或成基督教第一大国”,所谓“或成”,是说“有可能成为”。《侨报》引述皮尤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说,美国人口中78%以上的人都是基督徒。杨凤岗则估计说,“2025年中国基督徒人数将增至1.6亿人,2030年增至2.47亿人。”这里所列数据看来有抵触之处。
纽约华人宗教学和文明史学者谢选骏说,“我想杨教授可能没有采取皮尤研究中心关于美国基督教人口的调查结论,所以两种数据有矛盾。”
谢选骏对《侨报》的报道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位学者乐于见到中国引进基督教文化。为了说明问题,谢选骏阐述了他有关中国几千年文化史阶段区分的观点。他说,中国从先秦到魏晋是本土文化时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是以佛教引进消化为特征的第二个时期;从明清到现在是以基督教引进为特征的第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有重叠之处:
“根据我最近二十年的研究,中国文化基本上分三个时期。”
谢选骏表示,学习基督教为现代化所必须,对现代化有裨益:
“第三期中国文明就是中国以吸收基督教文明为内容的历史阶段…… 如果从一个中国民族主义者的角度考虑——仅仅从中国的富强和进入世界主流这种民族主义的愿望出发,也需要好好地学习基督教、接受基督教文明,然后才可能创造出第三期中国文明。”
这位学者应询介绍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那就是:把自我牺牲作为宇宙的最高价值,从而实现人生的升华和圣化: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所唤起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是能够超越很多现实的…… 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为企业而企业——而不是为了享受,这都是从基督教精神下来的,而被撒旦教徒马克思批判为‘异化’。”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一名“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的话说:中国“政府不是很信任教堂,但也接受基督徒不断增长的现状。”
(记者: 杨家岱; 责编: 嘉华)
【195、新浪网因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吊销部分执照】
2014-04-24
中国大陆互联网公司新浪网因涉嫌在其读书频道和视频节目中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吊销部分执照,成为当局打非扫黄行动的一个目标。新浪因此而公开道歉。有专家认为,为防范淫秽影视毒害青少年,中国应该实行影视录像分级制度。
中国官方中国日报中文网报道,4月24号,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出通报,新浪网涉嫌在其读书频道和视频节目中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决定拟吊销新浪公司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依法停止其从事互联网出版和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并处以5至10倍于违法金额的罚款。已有3份《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听证告知书》送达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浪公司)。涉嫌构成犯罪的部分人员已经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至于因为什么涉嫌构成犯罪,通报上并未提及。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说,他支持当局的这一做法:
“新浪网传播黄色作品和影视,理应受到惩罚。我的新浪博客根本没有任何黄色内容,但是常常被新浪网删除。新浪网是双重标准,自己传播黄色内容,却删除别人没有黄色内容的东西。”
报道说,经核实,新浪公司在其开办的新浪网读书频道中,登载了《全村女人的梦中情人:极品小村医》等20部淫秽色情互联网作品。在新浪拍客等视频节目中,登载了《女子交响乐团》、等4部色情互联网视听节目。
昝爱宗对此表示,中国的影视录像管理非常混乱:
“中国影视没有分级制度,很多网站的成人录像没有加密,应该制定这方面法律细则,采取分级制度。”
中国在影视录像管理方面没有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昝爱宗说:
“很多网站的色情内容泛滥,未成年人很容易进入这些网站,应该对这些网站进行加密,只允许成年人进入。”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当局对影视录像的监管,可以采用欧美的分级制度:
“中国的影视录像管理也应该和国际接轨,就像中国的交通管理采用国际标准一样。但是,即使采用欧美的分级制度,在中国也不会取得和欧美及日本等国的效果。”
谢选骏在分析其原因时说,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和欧美有差别,中国是一元化的社会,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窝蜂:
“你比如说,在日本的便利店都可以买到成人杂志,但是日本并没有因为色情信息泛滥而造成社会问题,因为那些成人杂志在‘关键部位’都是打了马赛克的。而高雅的商店连一点色情的东西都没有了。但中国就不一样,很多公司利用色情信息兜售商品,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窝蜂。”
报道还说,主管执法部门还查证,新浪网存在未按许可证载明事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还说,依据法律规定,新浪公司有要求就处分决定举行听证和提起行政复议等权利。
(记者:高山 / 责编:嘉华)
【196、中国广电总局封锁中国网上热播的四部美国电视剧】
2014-04-28
中国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强化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的审核通知,在中国互联网上使多部热门美国电视剧已被封锁。
中国广电总局封锁中国在线视频网站合法获得播放权并在网上热播的四部美国电视剧,引起外国媒体对中国官方进一步封堵中文在线外国电视剧,加强控制网络的担忧。有中国学者指出,这是中国官方为保障中央电视台垄断,进一步打压网络视频网站的措施。
路透社4月28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强化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的审核通知,在中国互联网上使多部热门美国电视剧已被封锁,无法观看。目前在中国网络被下架的美剧包括:《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海军罪案调查处》,以及《律师本色》,都是合法获得在中国播放权的影视作品。其中《生活大爆炸》为搜狐视频独家版权,在搜狐视频的今日热搜榜上排名第三,目前已不能观看。《律师本色》为搜狐、优酷以及腾讯视频三家共有的版权。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认为,中国广电总局禁播热门美国电视剧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保护国内的许多古装电视剧,特别是宫廷戏的收视率。广电总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通过禁播美国热门电视剧,以保护国产古装剧的收视率。”
中国网民纷纷质疑中国当局封锁美国电视剧《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的理由,与此同时,中国央视的付费频道却开播美剧《冰与火之歌》的中文配音版。此剧播出后,大量中国网民纷纷通过微博留言质疑。有网民不满地指出,央视这一做法是在搞权力垄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谈到中国广电总局禁播美国热门电视剧的另外一个原因时,昝爱宗说,
“因为害怕美国电视剧将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民主精神传播到中国,官方认为,宫廷剧宣扬的奴才文化更合他们的口味。”
中国当局多年来一直容许外国电视剧在中国视频网站上播放,这些剧集得以绕开官府广播电视系统严格的引进外国作品的数量和审查制度,受到中国成百上千万网民的欢迎。昝爱宗表示,由于目前在中国大陆通过网上下载热门美国电视剧人越来越多,这个广电总局要堵上这个缺口:
“这是一种关上窗户,闭门自守的做法,是一种文化上的倒退,可以说是一场新的文化大革命。”
中国广电总局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强化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的通知规定,今后中国网站购买美剧、英剧必须“先审后播”,通过审核的节目须报所在地省级广电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对违规播出的单位,广电影视行政部门将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处罚。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说,美国的影视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德国、法国政府也在担心美国文化对他们民族文化的冲击,都在试图对本国的电视剧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但是靠行政手段来抵制美国文化的冲击是靠不住的。你要懂得正面的竞争,建设性的竞争。”
路透社的报道还指出,中国共产党喉舌发文表示,互联网具有负面效应,必须予以管控。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在线视频市场价值达到128亿元人民币,到2017年将翻三番。目前中国在线视频网站非常流行,其中充斥大量中国网民对社会问题的评论。
(记者:高山 编辑:嘉华)
【197、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批评中国政府继续对宗教自由实施特别严厉的侵犯】
2014-04-30
一辆警车曾在北京守望教会准备复活节礼拜活动的现场附近监视等候。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30号发布的年度报告说,“中国政府继续对宗教自由实施特别严厉的侵犯。”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年度报告的涉华部分说,在2013年至2014年间,“藏族佛教徒和维吾尔族穆斯林的状况是十年来最糟糕的。独立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面临被捕、罚款以及礼拜场所遭关闭的遭遇。还有佛教徒、民间宗教信徒以及基督教新教组织——被冠以“迷信”或“邪教”罪名,面临长期徒刑或被迫放弃信仰、被关押并遭受酷刑。政府对于有关当局搞精神病学试验、摘取人体器官的检举从未作充分回应。鉴于中国政府这些系统的、令人震惊的、仍在进行中的对宗教自由的侵犯,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再次建议国务院将中国确定为“宗教自由状况特别值得关注的国家”。1999年以来,美国国务院一直将中国确定为“宗教自由状况特别值得关注的国家”。
美国的宗教学和文明史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的宗教自由的确收紧了:
“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方面有收紧…… 他们(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这个评估不是空穴来风,有一些具体事例使他们得出这个结论。”
这位学者说,中国政府特别对有组织的宗教有戒心:
“它(指中国政府)不像毛泽东时代那样想要彻底铲除人们的宗教观念了,这体现了它在宗教自由方面比毛泽东时代有进步,但它还是要压制有组织的宗教的。”
北京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徐永海表示,从他所在教会的遭遇来看,中国的宗教自由状况已经倒退到“跟九十年代差不太多”了。但是,徐永海表示,北京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仍在发展:
“今年,1月24号,把我们等于都抓起来了…… 虽然有逼迫(即压迫),但是家庭教会还在发展…… 北京得有几千个家庭教会。”
徐永海表示,当局虽然限制基督教家庭教会,但并没有逼家庭教会成员放弃信仰:
“他(指执法人员)倒没有说不允许你们信(上帝),他说你们信可以啊,你们到国家允许的地方去啊,不能非法集会啊!”
这位基督徒应询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中国50年代就开始打压基督教…… 中国最好的时期应该说是80年代。”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年度报告涉及缅甸、中国、朝鲜、俄罗斯、越南等33个在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中最受关注的国家。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15年来每年都发布的这一报告的重点在于审议美国的国际宗教自由政策。
(记者: 杨家岱;责编: 嘉华)
【198、压力太大 中国每年约五百名中小学生自杀】
2014-05-14
《中国日报》援引中国卫生部一刊物的数据说,中国每年大约有五百名中小学生因不堪应试教育和繁重学业的压力等原因自杀。
早在上世纪的在文革之前,学生因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而自杀的事件每年都有传闻,但绝没有这些年这么多。中国的应试教育和繁重学业固然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过于严苛恐怕也是个问题。法新社说,“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规矩太大,对孩子的学习管得很严。”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理念,然而在现代中国,平民教育制度下,这个理念反而没有得到贯彻,恨不得人人都望子成龙,个个想考重点大学。谢选骏说,这是很难办到的。他举微软创始人盖茨的例子说,考得不好不一定不是人才,
“比尔-盖茨大学没有能够毕业,但是他做企业很有一套。成为世界首富。人的能力是不一样。不要强求一致。”
香港《开放》杂志蔡咏梅说,中国要改革应试教育,反对一味向孩子灌输竞争理念:
“(中国孩子)幼儿的时候就开始竞争:一定要进好的学校(幼儿园)啊 ,考试要考得好啊。”
蔡咏梅表示,一些老师对孩子不仅数落孩子,甚至谩骂:
“(老师骂孩子)你很笨呐,很懒呐——他不该用这种谩骂的方式来施加压力。”
蔡咏梅说,在知识性学科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是毫无必要,但是中国的学校应更多着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这位《开放》杂志的资深编辑表示,一些孩子自杀的原因,也与他们在挫折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关:
“现在的孩子比较受溺爱,生活条件又好,精神承受、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中国日报》报道了这个月早些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江苏省一个13岁男孩因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而自缢身亡。
(记者:杨家岱; 责编: 吴晶)
【199、一边扶持 一边阉割:广电总局纪录片政策令人抓狂】
2014-08-26
中国广电总局一方面强调要大力投资纪录片的生产,一方面又对在国外得奖的优秀纪录片进行限制,比如在欧美得奖的纪录片《成名之路》在央视播放遭到剪辑。
去年12月10号,在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针对如何推动中国纪录片生产这一难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一边养鸡,一边下蛋”。高长力认为,不能等到有了作品的时候再开通纪录片频道。他还表示,2014年起国内所有卫星综合频道须日均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
但是美联社星期二报道说,中国政府一方面强调要扶持纪录片,另一方面却在限制在国外得奖的优秀纪录片在中国的放映,比如吴皓导演的《成名之路》在欧美的电影节上得到广泛好评,这一影片讲述了中央戏剧学院和美国百老汇合作演出《名扬四海》音乐剧时,在中戏选拔演员的故事。但是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却遭到了剪辑。该片导演吴皓说,片中一些记录文革期间的议论被剪辑,他感到很气愤。
在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对此表示,中国政府加大对纪录片的扶持有它自己的目的:
“中共政府投资纪录片的生产不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而是控制和掌握关于历史的话语权。它自己来选题取材,来解释历史,来定调子。这和西方的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纪录片完全不一样。因为这种历史教育只用来给民众洗脑的。”
谢选骏说,在中国要做真正独立的、不受政府控制的纪录片非常困难:
“中国政府要拍的纪录片不是要还原历史真实,而是要宣传执政党的政策和纲领的。当然,人是否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呢,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你问5个不同的人,都可能有5种不同的说法。但是西方历史界把还原历史真实作为一个理想来追求,尽量去接近这个理想目标。”
但是中国政府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完全不同,谢选骏说:
“中国共产党认为历史是为当权者效劳的,为了这个目的,它就有意篡改历史。”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说,国内外真正优秀的纪录片,要完整地在中国放映,只有走网络视频这个渠道:
“要在央视放映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必须通过审查,但是网络视频这个新媒体审查还不那么严格。在央视放映,触及敏感话题的段落肯定会被剪辑,但是在网络视频播放,被剪辑的可能性大幅度减少。”
昝爱宗说,现在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日益增多,可以打破央视对纪录片播放的垄断:
“但是在视频上播放纪录片,如果触及法轮功等敏感话题还是不能播放,因为中国的广电总局还没有撤销。”
(记者:高山 责编:吴晶)
【200、社科院院长王伟光要求院内学者“寓政治于学术”】
2014-08-26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不久前在院内一次工作会议上,要求学者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并将两者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
王伟光在这次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安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文件。
讲话是一段时期来同类官员的同类讲话中党八股比较多的,然而讲话对于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论述却是最明确、最不遮遮掩掩的。王伟光要求学者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无异是对学术独立性和纯粹性的蔑视。
曾经在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的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一年多以来,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明显收紧,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牺牲意识形态以推高GDP路线的修正:
“现在它(指中国当局)在卖身投靠窃取了来自西方的经济成就之后,企图翻脸不认账,重新确立自己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谢选骏进一步阐述道,中共目前的政治思想的钟摆,在向毛泽东时代倾斜:
“现在它不仅要掌权,而且还要讲意识形态。”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家夏明表达了与谢选骏相近的观点。他说,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文革以前的政治挂帅路线,多少给学术带来了一些独立性,但近年来,政治挂帅的倾向好像又回潮了:
“过去几年,不断出现学术和政治的一体化,也就是学术的官僚化。”
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在讲话中说, “社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夏明表示,王伟光的话表明,社科院的学者们对于当局意欲加强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参与,不像过去那么踊跃了,当局对此感到不安:
“(王伟光的讲话反映出)中共高层对他们的意识形态逐渐在丧失学者们的捧场和支持的忧虑。”
夏明举法学家蔡定剑的例子来说明,杰出学者有时不能见容于当局。蔡定剑80-90年代在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任职期间,因发表了当政者不喜欢的文章,被王兆国批评为“吃体制的饭,干反体制的事”,从而被排挤出人大系统。蔡定剑于2010年英年早逝。
(记者:杨家岱/责编:吴晶)
【201、纪念历史还是政治宣传? 中国设立“烈士纪念日”再次引发敏感话题】
2014-09-01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9月30日定为全国“烈士纪念日”,因为1949年9月30日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有海外学者认为,台海两岸政府都应该尊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纪念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中国官方新华社日前报道,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0日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的活动。
中国大陆当局今年高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七七事变的纪念活动。有专家表示,中日关系紧张是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历史教授朱永德对此表示,中国大陆当局纪念烈士,也不能忘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政府军的烈士:
“国民党当时是领导国家的政府,国民党军队在长沙大会战、台儿庄大会战等抗日战场中,有很多将士浴血奋战。他们的抗战史实应该得到承认,国际历史专家都承认这些史实。共产党当时是游击战抗日,正面战场是国民党军队在和日本军队打仗。”
朱永德教授说,包括他在内的一些历史学家曾经在美国创办了一个20世纪中国史学会,“台湾从国民党的角度写历史,而大陆的共产党政府又从他们的角度看待历史。我们就是要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纠正他们的偏差。国民党军队当时领导抗日战争是没有错的,就连毛泽东当时也表示,要听从蒋介石领导的,建立联合政府。北京方面已经开始纠正以前抗战历史中的偏差,我觉得他们还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
朱永德教授认为,今年中国设立烈士纪念日,正值中日关系比较紧张之际,例如慰安妇赔偿问题、归还中国文物问题、日本篡改二战历史等问题都应该解决:
“最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拒绝对二战期间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债难承担责任,由衷的道歉并教育下一代不要重返同样的错误。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对二战期间的罪行进行深刻反省,反而在教科书中把自己写成战争的受害者,比如强调二次大战后期日本遭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大陆学者谢选骏认为,日本法西斯不能面对自己的历史错误,中国共产党也同样如此,比如中共当局对六四屠杀事件只字不提。中共政府在写历史教科书和拍摄历史纪录片时,也同日本法西斯一样:
“中共政府不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而是为了篡改历史,作为政治宣传。他们对待历史,对待现实,都是如此。”
中国官方为何要将烈士纪念日选在9月30日这一天?新华社报道说,中国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解释道,1949年9月30日是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在十一国庆节的前一天开展纪念烈士的活动,既能充分体现“国庆勿忘祭先烈”的情怀,突出国家褒扬烈士的主题,又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纪念活动相衔接,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
(记者:高山 编辑:嘉华)
【202、中国社科院院长:国内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
2014-09-25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日前发表文章说:国内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反对专政的幌子,把一切专政都说成是坏的,根本不提还有资产阶级专政,只讲资产阶级民主。但是有评论人士认为,在当今的中国,谁是资产阶级?谁是无产阶级?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的文章说,国家与专政问题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在一些人眼中,一提到国家,总是冠以全民的招牌,把资产阶级国家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超阶级的国家,而把无产阶级国家说成是邪恶的、暴力的、专制的国家;一提到专政,不论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中国《宪法》规定了的人民民主专政,总是都不那么喜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反对专政的幌子,把一切专政都说成是坏的,根本不提还有资产阶级专政,只讲资产阶级民主,把资产阶级民主粉饰为“至善至美”的反专制、反一党制、超阶级、超历史的普世的民主,其实质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专政。
文章说,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这就决定了国际领域内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国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
杭州的自由撰稿人昝爱宗说,王伟光发表这篇文章,后面是中宣部在操控。
“现在的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思想非常左派,他是文革思维,他觉得这个理论对执政党有利,因此就希望宣传,他自己不便出来鼓噪,就利用社科院这个中共的智囊来鼓吹这个理论。”
昝爱宗说,王伟光的文章提到阶级斗争不可能熄灭,但是谁是无产阶级?谁是资产阶级?
“王伟光也好,中国官员也好,他们这些人才是当今的资产阶级,现在贪官污吏掌握许多资产,用无产阶级的专政来斗谁呢?要没钱的劳苦大众斗当权派吗?”
昝爱宗说,王伟光难道是希望中国再退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年代吗?
“现在如果最好让老百姓去赚钱,让人们忘记阶级斗争,这样才能做到稳定压倒一切,邓小平就是把阶级斗争问题搁置起来,现在要斗资产阶级,难道要老百姓造反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但是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说,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
“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即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而在旧中国,地主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佃农就是无产阶级。”
谢选骏说,共产党掌权后,共产党控制了所有的生产资料,共产党就成了最大的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就把资产阶级的定义重新改换,于是当权者就是无产阶级,而所有反对它的人,反对中共专政的人就成为资产阶级。”
谢选骏认为,王伟光提倡阶级斗争并不奇怪。
“只有阶级斗争才能给共产党的专政提供合法性。否则共产党只有还政于民、退出政权了。”
(记者:高山 责编:马平)
【203、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推出“百姓儒学”工程】
2014-10-07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最近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局要求每个村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儒学讲师的职责是举办国学讲座、推广儒学知识,宣讲重点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年来的几场活动表明了他对儒学的兴趣和尊重。去年11月,他到曲阜孔府考察,翻阅《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书时表示:这两本书他“要仔细看看”。他今年六月在北大考察时对领衔编纂《儒藏》的学者汤一介表示格外的尊重。最重要的,上个月,习近平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高调肯定孔子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可以预言,儒学乃至整个国学的研究将迎来一个活跃期。
旅美中国学者、《论语升级版》一书的作者谢选骏表示,中共领导人对儒家的正面态度预示着,他们考虑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垄断地盘,部分出让于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学,以便巩固自己的政权:
“(当局对儒学的肯定与宣传)可以称之为一场‘和谐的革命’,实际上意味着中共政府从马克思主义向儒学的一个转变。”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所执行长孙远钊教授对儒家哲学持相当正面的态度。他说,上个世纪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推动的新生活运动的支柱正是儒学哲学:
“儒家的一些思想深殖人心啊!…… 新生活运动有很多儒家的哲学,包括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谢选骏说,“仁、义、礼、智、信”是一个社会富足之后才重视的文明价值,有其积极意义,但“仁”的理念有其局限性:
“儒家是讲亲疏的… 儒家在本质上是等级制度,是讲尊卑的,讲‘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不是讲平等的。”
孙远钊表示,《论语》中所说的“近者悦、远者来”可以成为当政者处理内政外交的愿景:
“你这个国家做得好不好?施政好不好?我找不到比‘近悦远来’更客观的(衡量)标准。”
据新华社报道,山东曲阜将“依托高等院校、国学研究机构,在学校教师、专家学者、国学爱好者中遴选一批儒学教师”,并让他们走进乡村,“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千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
(记者: 杨家岱 / 责编:嘉华)
【204、习近平称解决中国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道路方法】
2014-10-14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表示,应该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他说,“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有学者指出,要做好中国的事情,需要纵向借鉴,也需要横向借鉴。
最高领导层就如何向历史借鉴治国理政经验举行集体学习,并由媒体作公开报道——这在中共历史上极为罕见。
习近平在这次学习会上讲话时,再次从理论上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说“民为邦本,政得其民”,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管理国家要获得人民的拥护。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习近平所谓“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说得有理:
“问题的解决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找到办法——这是对的,像英美体制也是在本国土地上弄出来的。然后才外出开辟殖民地的。”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胡晓波说,要做好中国的事情,纵向和横向的借鉴都是需要的:
“现在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一个小结的阶段,我们坐下来思考一下子,作一些横向的比较和历史的深思。”
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了一个中共字典上没有的提法:治理国家要“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谢选骏说,习近平的“礼法合治”借鉴了汉代统治者的理念:
“汉宣帝提出‘儒表法里’,不能单用儒家的东西——单用儒家的东西不能治国的。表面上是儒家的,实际上是法家的。”
谢选骏表示,习近平提出“德主刑辅”是对毛泽东以刑为主思想的扬弃,但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和谐社会”,多少“有一脉相承之处”:
“提出‘德主刑辅’是向正常社会的一个回归。用他们(指共产党人)自己的话说,是从革命党向执政党演变。”
习近平说:“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意思是: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选得好干部——而这个“人”,习近平说,应当“正己修身”。谢选骏表示,古代儒家提出“正己修身”旨在限制皇权,但是如何才能限制皇权?这是一个迄今尚未获得解决的问题。这位学者说:
“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没有人能够限制最高的权力。”
学者谢选骏说,如果习近平真能把马列主义拉下神坛,把“德主刑辅”这一套推上神坛,“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谢选骏他在1975年就写下了《黄金时代的重来——论礼制的天下统治》一书的提纲要领。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05、中国官媒:中共四中全会前瞻:依法治国升级至2.0版】
2014-10-15
中共党报10月15日发文指,即将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是党心民心所向,现代化目标的要求。但是,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的法制不是宪政民主制度下的法治,而是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加强共产党对社会的控制。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政文部微信公共账号日前发表题为《四中全会前瞻:依法治国升级至2.0版》的文章。文章说,中共依法治国升级至2.0版,在立法方面,至少有3个重点:1、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或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如学界关心的民商事立法。2、改变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政策引领”的做法,突出立法引领推动改革的作用。3、进一步完善监督审查制度和机制。包括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的“依法治国”观念有三个要点:
“第一,保证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不容置疑,四项基本原则,中国领土完整不容置疑。”
习近平的依法治国第二个要点是,法律必须得到执行,而且是得到有效执行,夏明教授说:
“任何阻碍法律实施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惩处,这其实是针对中国很大的社会不满情绪,包括人数众多的访民,包括因征地、拆迁引起的冤屈。这些给中国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习近平的是法治国是治理老百姓,老百姓必须服从政府的法律,即使法律有粗暴和非人性的因素。”
夏明教授认为,习近平说的法治其第三个要点是,对各种机构和权力进行调整:
“其实这是他对权力结构进行调整的手段,主要是要安插他的心腹,排除异己,让他的政令得到有效执行。”
文章说,中共四中全会在执法方面,至少会有3项举措:1、执法权将相对集中,执法层级将减少,以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2、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3、执法所需经费将由财政保障,杜绝靠罚款养活执法人员的现象。此外,还将实现一大转变,通过简政放权,让政府少管一些,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野蛮执法、违法执法、选择性执法。
在美国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习近平所说的法治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法家的严刑峻法,也就是汉宣帝的儒表法里,就是表面上搞儒家那一套,实际上搞法家那一套,主要是严刑峻法以治乱世:
“现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大背景,邓小平经济改革开放,经过江泽民和胡锦涛政权之后,出现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状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习近平要改变这一状况,要下面的干部照章办事。这就是他的依法治国。”
人民日报的文章还说,在司法方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此后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二次、三次会议对司法改革作了许多部署。四中全会将细化这些部署。比如,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如何统一管理?要不要设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法院?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后,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如何保障?其他人员队伍如何建设、激励?审判权运行改革如何推进?等等问题亟需作出回答。
谢选骏认为,中国大陆的司法不独立,社会公正很难实现,而且中国的立法机构不是由选民投票选出来的:
“中国人大代表由中央政府指派,而不是民众投票选举产生,立法机构制定的法令只代表执政党的意志,而不代表人民的意愿,因此依法治国就是加强对老百姓的控制,而不是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记者:高山; 责编:嘉华)
【206、中国政府严禁使用公共资源办私人会所】
2014-10-2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局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评论界人士表示,利用公共资源办私人会所是不正之风。
中国城乡建设部等多个国务院部局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指出,办在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建筑以及公园中的私人会所“助长不正之风,社会各方面对此反应强烈”。值得注意的是:《暂行规定》对于私人会所是“严禁”,而不是取缔。《暂行规定》称,对于没有合法手续的私人会所将予以关停,但对于有合法手续的将予以转型或整顿。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说,利用公共资源办私人会所的不正之风应予整肃。
“这显然是为他们当官的谋福利…… 这等于他们(指设立私人会所的人)搞的自留地了!”
孙教授说,政府不想让利用公共资源办私人会所的风气蔓延,但对于某些有来头的私人会所将网开一面。
“过去(已经)办了一些(私人会所)。他想不要扩大打击面嘛——下不为例:过去做了(也就做了),以后不要让它蔓延。”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中国政府的《暂行规定》所限制的只是下层,对于上层某些人办的私人会所也许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对于上层以前搞的(私人会所)他就不追究了。下面要跟着学就不行了!所以他就说‘要限制’私人会所。”
这位学者说,公园等处的私人会所应予拍卖,收入归公。
“把私人会所拿来拍卖不就完了吗!或是卖给公家,归公园(或其它公共资源管理当局)管理。”
中国政府在反腐斗争中严禁私人会所一类举措,无疑将使部分官员感到沮丧,使他们觉得享受特权不再那么容易。不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情减退的现象是否与此有关。
孙文广教授表示,现在的确有人不再热衷于当公务员了。
“反腐以后,能够从事贪腐活动的一些方式被切断了……现在报考公务员的热度要低一些。”
学者谢选骏说,贪婪的人不进公务员队伍不是坏事。
“这应该是个好事。至少太贪婪的人就不进去了嘛(不进公务员队伍了),这对政权的腐烂速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遏制。”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07、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呼吁习近平“好好学习毛主席”】
2014-11-12
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最近在接受香港《明报》采访的时候,表扬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反贪反腐,呼吁习近平“好好学习毛主席,重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评论者说,戚本禹的脑袋已经僵化得可以了。
83岁的戚本禹要不是接受《明报》采访、发表这通高论,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再想起这个人来了。他曾经炙手可热,曾经呼风唤雨。不过,他1968年一夜之间突然倒台并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当时他的“组长”陈伯达用几乎听不懂的闽南语把戚本禹和王力、关锋统称为“变色龙”、“小爬虫”。人们当时听到陈伯达这个讲话录音时都忍俊不禁。
戚本禹对习近平抱有好感,但是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十分反感,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是资本主义。
戚本禹肯定习近平反贪反腐,这一点不好批判他,因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反腐都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戚本禹让习近平“重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说明他脑筋有问题;另外,戚本禹批评邓小平搞资本主义也不准确:
“他(戚本禹)在监狱里呆的时间太长,脑子给搞坏了。他这个完全是毛派观点。邓小平搞的也不是资本主义啊,资本主义是要有司法独立,三权分立的。”
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表示,所谓“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早就被证明“此路不通”了。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实际上是条死路,把中国引向崩溃的路,可是他还是想回到过去(那条路)。”
谢选骏说,戚本禹这样的人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但是不能说他的论调毫无市场:
“戚本禹的论调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对于戚本禹“十分崇敬毛泽东”,不能简单地说他可笑。事实上,毛泽东在当代中国仍有一定的人气,有一定的偶像性,其原因是:
“第一,毛泽东破坏了所有偶像,却树立了自己这个偶像;第二,中国社会有个人崇拜的土壤;第三,老百姓通过为毛泽东鼓掌向现在的领导人喝倒彩。”
中央文革小组是中共中央1966年5月设立的文化大革命领导机构。陈伯达为组长;康生为顾问;副组长包括江青、张春桥等人;其他主要文革成员包括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人。戚本禹是现在唯一活着的文革小组主要成员。
(记者:杨家岱;责编:嘉华)
【208、中国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北京启动】
2014-11-24
中国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24号上午在北京举行。官方媒体说,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网络安全协调部门一位负责人向网民提出“不要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程序”等三条旨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良泽就加强网络安全问题对网民提了三条建议:一,不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程序;二,注意保护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密码该长要长,时间长了要换一换;三,程序要及时打补丁,也就是要及时更新一些程序附件。 赵良泽说,作到这三条就“能解决85%的问题,剩下的15%留给专家解决”。
在北京开启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同时,文化部等四个中央部局联合下发通知,对网吧行业的管理政策作出调整,力推网吧行业的转型升级,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并放开网吧审批。这样看来,政府在绝不会放弃对互联网信息控制、绝不会放弃对异议打压的同时,在网络硬件的发展方面却持开放态度。
从中新社的一篇报道可以看出,中国启动网络安全周,着眼点固然是个体网民的网络安全,但当局更是考虑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威胁”。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良泽对网民所提三条建议是“有益”的:
“对85%的网络安全问题,上面讲的三个措施(建议)可以预防了。但是对于专业的捣乱分子尤其对于网管(所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那是无法控制的。”
谢选骏说,决不要以为上了网的东西可以保密:
“对网络上的事情,你要做好这么一个想法(思想准备):它是不可能保密的。”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表示,赵良泽所提建议无疑是有用的常识。但是,李教授说,中国网民的网络安全总体来说并不存在大问题:
“中国政府对网络控制一直抓得很紧的…… 网络上的(破坏网络安全的)犯罪还不成为一个很大的商务或社会问题。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个人攻击啊,传播谣言啊。”
李教授说,中国政府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固然是为了防范和解决个体网民的网络安全问题,但是中国政府更为重视的还是与网络系统相关的国家安全:
“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网络安全上面下了很大功夫。”
官方数字表明: 中国有6. 32亿网民,普及率为46.9%。
(记者: 杨家岱;责编: 嘉华)
【209、广州出台“外地人到广州3日内登记”规定引争议】
2014-11-26
广州市政府规定,外地人必须在到达广州之日起3日内登记。很多网民和媒体对新规的可行性表示质疑,有广州官员回应说,此规定是为了解决广州流动人口管理压力大的问题。
中国官方中新网日前报道,广州市政府11月23日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来穗人员居住登记工作的通告》,要求外地“来穗人员自到达居住地起3个工作日内应申报居住登记”。通告一出台就引发网民和媒体的热议。虽然有些“老广州”表示,该规定便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安稳定,但有专家质疑:《通告》有没有法律依据?不按照规定登记的怎么处罚?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当局需要更多思考。
报道说,经济发达的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每年吸引众多中国内陆地区务工人员到此圆财富梦。今年4月,广州市政府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发布通报说,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登记在册流动人口686.7万人,按照一定漏登率计算,广州实际居住流动人口为837万人左右,超过广州的832万常住人口。
广州新的外来人口登记通告要求,来广州的人员应当在到达居住地起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街道(镇),或者社区(村)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申报居住登记;房东也应在来广州人员入住后24小时内登记外来人员的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基本信息,并在3个工作日内向管理机构报告来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督促来他们按规定申报登记。
报道援引广州市越秀区某街道工作人员的话说,广州街道一直都有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但他也承认,无论是“新规定”还是旧规定都很难执行,许多流动人口都不会主动到街道登记,不少房东也因怕麻烦不肯协调。很多时候,对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更多是依靠街道工作人员到出租屋上门登记。一位来自广东汕头到广州的务工人员表示,这个规定将很难执行,登记时间期限应当放宽到一周到两周,因为作为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广州很大,隔着条马路可能都不是同一个居委会,要外来人员主动去登记有一定难度。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广州出台的外来人登记规定表示,这似乎是中共要让各级政府加紧社会管制的一个信号弹与风向标:
“这可能显示了在中国,现在正在出现一种政治回潮,就是从邓小平的开放回潮到毛泽东的严格社会控制。你看现在北京也在搞这种街道人员管制、控制外来人口的事情。他们说这是为了防止来自新疆的暴恐活动,但也是为了加强社会监管和控制。”
中新网的报道说,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广州新的外来人登记通告出台有一定道理,对来广州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有利于加强管理和维护治安。但广州时事评论员万庆涛则指出,如今在中国,商品、资金在全国都能自由流动,不应该限制公民的流动权利。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政府应该从服着手,探索出适合全国统一市场服务的管理流动人口方法。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日前也在“今日评”栏目上发文质问,广州流动人口这么庞大,管得过来吗?外来人员“入境”3日如何统计?如果政府人员配置不够,是否又会出现排长队,甚至一片混乱的情况?广州作为中国一个超大型城市,“开放”是发展过程中最显眼的标签。广州市或许忽略了一个前提,可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就不能称之为好政策,这应当成为政府施政的基本理念。
在美国的谢选骏认为,广州政府出台这个规定,也许想要以此来增加罚款收入?
“广州政府出台这个规定,可能也是为了通过罚款来创收。这就用不着谈可行还是不可行,反正这个规定出台放在那儿,外来人一旦不登记,被抓了就罚款。专制制度的规定一般都谈不上可行还是不可行,专制制度的什么规定都是可行的。”
此外,中文的 “国际在线”11月26日以“‘来穗3天内需登记’的管制色彩”为题发文指出,广州出台这样一个”3个工作日内必须登记“的规定,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出村镇都需要“开路条”的年代。和当前人口自由迁徙流动的大背景是相违背的,这是非常落后的封建时代才会大行其道的做法。登记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应该通过制定各种符合流动人口的利好政策,以政策吸引来引导流动人口参与到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大循环中。比如通过改革流动人员子女入学政策,让更多的流动人员安定下来,资源通过孩子的学籍登记实现对其进行长期的服务。
记者:希望 责编:嘉华
【210、习近平要求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
2014-11-30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1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注重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习近平要求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
对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些网民认为缺乏新意。但是这类政策宣示性质的讲话向来都没有明显的新意―这也许是为了表示政策的延续性吧。不过习近平这次讲话却有一些对以往某些表述的系统归纳,比如“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等五个“不会改变”就是个例子。
习近平在讲话中要求外事部门“注重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荣誉教授朱永德在谈到对习近平所谓“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的理解时说,习近平看来希望宣传中国人传统的和平理念:
“复兴中国、强国强军(这些‘中国梦’内涵)我相信是对内的宣传,对外的宣传是:中国五千年来专门讲和平,不讲别的。”
翻看习近平这次讲话, “和平”一词的确是重复率比较高的一个词。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习近平想提出一个可以与“美国梦”相并列的“中国梦”:
“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跟美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霸权。”
习近平在讲话中重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也要求“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谢选骏说,这大概是表示某种妥协态度:
“(习近平)等于是向美国表态,他不会设立南海航空识别区了…… 看来习近平是对美国的要求作出了回应。”
习近平还求外事部门“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有人不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坚持不结盟政策。但是,谢选骏说,“中国说不结盟只是口头上的,实际它有潜在的结盟、隐形的结盟。”
这位学者表示,习近平到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一如他此前到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到全军古田会议上讲话,显然是他在党内权位的一种宣示,也向世人发出这样一个讯号: 习近平直接把控着军队、文艺、外事等所有重要领域的领导权。
(记者:杨家岱 责编:马平)
【211、美国学者:镜花水月中国梦】
2015-01-02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表题为《镜花水月中国梦》的文章。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理念自相矛盾,代表了他的权力之梦,而不是中国人民的梦。
原文是英语的,《纽约时报》中文版去年12月31日发表了文章的中文翻译,文章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华志坚。华志坚教授的文章说,1989年时,中国爆发了撼动多座城市的大型抗议活动,其中尤以天安门广场的镇压事件引人注目。在欧洲,柏林墙倒塌,马列主义将在全球范围内消亡的说法开始浮现。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均有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气数将尽。然而,我们都错得离谱。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中共拥有了8600万成员,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团体,看起来无比强健。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目前处于近现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规模也刚刚超越了美国。中共有了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习近平,常常放出自信的论调。习近平坚称,实现“中国梦”不仅是他个人的抱负,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但是,华志坚教授认为,习近平的这个中国梦理念是自相矛盾的。在习近平领导下,共产党开展了意在压制异议的严打活动,其力度常被外界称为1989年以来之最。中共对关于香港亲民主抗议活动的报道开展了无情审查,对倾向于在现有体制内进行和平改良的维权律师进行了起诉,对学校的历史教育实施了严密审核。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习近平的中国梦理念确实是自相矛盾,“你说他是民族主义的,它坚持的却是一种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显然不是民族主义。你说他是代表人民的吧,他却把很多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民抓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这个制度本身充满了矛盾,谢选骏说,“中国共产党口头上强调人民民主主权论,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代表无产阶级。但它其实没有代表权,更没有一套选举制度,来证明这种代表。古代的皇帝说,是上天让他们来统治人民的,但是中国共产党自称是卢梭的门徒,不是法国皇帝的门徒。共产党们既然不敢自称代表上帝他们统治人民,但又没有通过人民的自由选举来证明他们代表了人民。”
华志坚教授的文章说,在有关同一个“中国梦”的浮夸空洞说辞背后,究竟有何含义,以及它到底掩盖了些什么? 如果梦想的实现指日可待,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事实证明,习近平要担心的事不少。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忧是1989年爆发的那场抗议活动可能再度出现。而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忧虑有中国版的阿拉伯之春,或者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引发的一场经济危机,后者将伤及中共政权合法性的根基:该政权有能力保持生活水平的稳定提升。
美国《北京之春》杂志名誉总编胡平对此表示:
“习近平的中国梦只代表他自己,根本不能代表人民的梦。华教授认为,中国领导人一方面表现得非常自信,但对异议人士的严厉镇压,又透露出一种内在的虚弱。”
华志坚教授的文章说,习近平最紧迫的担忧可能是:一些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中国人感到,为这种狂乱的发展付出的代价可能太高了。令人目眩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其美好前景与危险,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当你周围的高楼大厦都已经消失在迷雾中,当局还会说首都的空气“良好”;河道会突然地、令人困惑地被大量死猪堵塞;曾经受尊敬的长者如今穷困、孤独地生活在农村——这些都如同梦魇一般。
胡平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并不认为他们的中国梦是自相矛盾的:
“他们要将中国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这并不包括老百姓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他们要的是民众成为共产党的驯服工具。我们强调的世界朴实价值,人的基本权利,这都不是习近平的中国梦所追求的东西。”
(记者:高山 责编: 嘉华)
【212、《人民日报》:周永康所作所为与叛徒无异】
2014-12-11
《人民日报》政文部11号的一篇文章说,“周永康的所作所为与顾顺章等叛徒无异”。评论人士表示,周永康看来的确犯有重罪,但是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对周永康的指控、起诉和审判应遵循正常司法程序。
《人民日报》政文部的文章说,“中央有关周永康‘泄露党和国家机密’的指控引人注目”;“周永康向谁泄露了党和国家哪些机密?…… 虽然目前不得而知,但周永康 的所作所为已与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叛徒区别不大了。”文章不是为周永康问题作结论,倒好像是在释放某种空气。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他关心中国的反腐斗争,赞成对周永康的查处,但是《人民日报》政文部有关“周永康的所作所为与顾顺章等叛徒无异”的指控,难免
“媒体定罪”的嫌疑,而媒体定罪与现代司法精神相悖:
“媒体定罪(media conviction)是不合法的(illegal)。要是在美国的话,他可以脱罪的。 ”
中国事务评论家、学者谢选骏则说,《人民日报》政文部指控周永康泄露党和国家机密,但“泄露”和“出卖”有所区别。谢选骏说,当局已将把周永康当作重罪犯看待:
“是泄露也好、出卖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他定这么高的罪名——比薄熙来的罪名大。”
不过,谢选骏说,看不出周永康有出卖或泄露国家机密的动机:“他(指周永康)图什么?他又不是没有女的,又不是没有钱,又不是没有权力。 他为什么要出卖这个东西(国家机密)?”
这位学者说,当局要扳倒周永康,主要原因看来不是为了泄私愤,主要原因是:不铲除周永康,就会留下后患:“周永康的权力大过毛泽东的特务头子康生,所谓的危害和影响力很大…… 所以必须铲除他。”
两位学者都认为,周永康最终可能被判死缓。
谢选骏说,周永康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判死缓:
“毛泽东都没有判处一个高级干部死刑……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伙的。最多也就给他(周永康)判个死缓。死缓和无期是一样的。”
谢家叶也这么说:
“你看四人帮也好,林彪集团也好,最高(最重)也就是死缓。”
谢家叶表示,犯罪嫌疑人也应享有法律赋予他的人权:
“(周永康)这些人的权利是不是得到了维护-- 他们生存的权利、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
(记者:杨家岱;责编:吴晶)
【213、“拼音之父”周有光109华诞 直言中国需要民主】
2015-01-13
据法新社报道, 星期二度过109华诞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表示,“在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仍需走民主道路。”评论人士表示,周有光说出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声。
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学学人来说,周有光是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以他为制定者之一的汉字拼音方案如今成为电脑使用者须臾不可离的工具,也是因为他的名字会使人们联想到包括他夫人张允和在内的中国二十世纪四大名媛-- “合肥四姐妹”。其中,张允和与周有光结缡;张元和是昆曲艺术家,与昆曲名家顾传玠结缘;张兆和嫁给富于诗人气质的作家沈从文;张充和与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傅汉思结为伉俪。这四姐妹和他们夫君的人生故事曾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段段佳话,为广大文人学者所津津乐道。
周有光作为百岁老人尚且称道民主,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纽约华人作家董鼎山说,他与周有光有着同样的追求。董鼎山说,邓小平主政之后,中国社会有了进步:
“周有光(向往民主)的话我是完全同意的。我们老人都是同意的。”
旅美学者谢选骏回忆了不久前去世的国学大师汤一介对他讲的一席话:民国时期过来的知识分子对民主的向往未尝少有中止:“(汤一介对我说)‘我们整个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以后都有一种民国遗民的心态’。”
谢选骏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今所梦寐以求的仍是民主:“中国知识分子要人权,要宪政,一直没有死心 。”
谢选骏表示,在如何实现民主方面,东欧的演变是个例子,而中国当下所进行的反腐也可以给人们以启示:“中纪委扮演重要角色——这个思想在六四之前知识界就提出过。”
在谈到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后的执政年代里会不会采取实现民主的步骤有何预测的时候,谢选骏说,他当下对此无法评论:“就像写字似的,他刚写了一撇,你就知道他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吗?”
(记者:杨家岱;责编: 嘉华)
【214、中国语文课中恢复古诗文事关中华文化传承】
2015-01-20
前中国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最近表示,中国“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并建议语文课恢复汉语古诗文内容。
王旭明是不久前在“岭南大讲坛”演讲时提出上述建议的。王旭明还说,“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是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
其实,在语文教育中重视对古诗文的讲授已成为官方的方针。去年9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师大考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看来,被去掉的古诗文再进语文教科书绝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曾在研究生阶段攻读先秦文学的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从宏观角度看,讲授、普及中国古诗文是一件很有必要的工作:“(普及古诗文工作是)中华民族恢复民族自尊的一个必要步骤。”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胡晓波表示,汉语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两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史,古文在这个文明史中起到很大作用…… 这是一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诗文的编选是高难度工作。1400多年前问世的《昭明文选》是一部有名的古诗文选集,中国由此派生出一个大学问: “选学”。中国人还知道《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这些都是不错的诗文选本。中国人历来讲究古诗文编选,从来不把这看成是谁都可以作的事情。那么当代的语文教材应该怎么编?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应占多大比例?胡晓波表示,这件事要由专家说了算,也要参考广大语文老师的意见:“这要由教育部下面的专家、中小学语文教师——可能也包括大学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来共同商量…… 要尽量少政治化。”
谢选骏也认为不宜在语文教材里掺入太多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很难教,因为它跟现实是脱离的。”
一如许多其他教育工作者,王旭明在岭南大讲坛演讲时批评了中国的教育方法,认为这个方法“存在太呆板、太刻板、太僵化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不够。”
谢选骏指出,中国和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别与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因而不同的教育方法只能相互借鉴,而不能彼此取代:“西方语言比中国语言更有思辨性……在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特定条件下,人们善于背诵,而不是讨论。”
(记者: 杨家岱; 责编:嘉华)
【215、国家统计局: 一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下行】
2015-02-01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去年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家徐滇庆表示: 每年春节到来前的一段时间是销售业而不是制造业的旺季。徐教授说,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这样讲是对的,但是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回落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波动”:
“(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对于商家来说,销售是个好时间,工厂生产这方面已经处于收尾了。第二,我想说,(采购经理指数)从50到49——基本没有变哪!在统计学上,这个微小的波动,即使是准确数据也无所谓。这个统计数据是调查问卷得到的,主观倾向因素很大。”
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说,在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其消费能力却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占国际奢侈品市场的46%……像巴黎罗浮宫这些欧洲观光热点,中国大陆游客的比例有时竟然占到三分之二。中国经济下行的过程中,购买力似乎在异乎寻常地突起。”
法新社的一篇报道说,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应付的,除了制造业的下滑而外,还有出口的绵软(soft),以及房产的疲弱(weakening)。经济学家徐滇庆说,这样说似乎不够准确,而房地产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进口是少了一点,出口没有少多少。顺差还是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一天到晚在这儿看房产: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总在讲房价要掉要掉。温家宝讲了22次,到现在也没有掉。”
法新社表示,中国高层有容忍较慢经济增长的思想准备,不会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激烈措施;政府谋求向一个可持续的、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的转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依赖投资和出口。
(记者:杨家岱;责编:陈平)
【216、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阴盛阳衰”?】
2015-02-02
中国山东省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一个热议话题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性别比例失衡、极缺男教师。有代表担忧,这种状况会导致男孩不像男子汉,甚至会影响到民族的未来。但也有学者指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都是女性多,男性少,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官媒新华网日前报道,在山东省人大政协两会上,有代表提出,本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缺乏男教师的所谓“阴盛阳衰”现象,会让教出来的男孩不像男子汉,长期下去会影响到民族的未来。山东省人大代表、德州五中校长杨玉华表示,他们学校有教师370人,男老师只有60-70人,而这些人数甚少的男老师,绝大多数年龄还都在40岁以上。去年德州五中新进8名教师,但无一男性。
报道说,中小学老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并非个别学校独有。山东省潍坊市的一所农村小学,全校24个教职工,仅有校长一人是男性。另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118名老师中仅有15名男老师。人大代表杨玉华表示,这种现状的“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课程没法开展。”例如,德州五中准备开足球课,但目前缺乏能胜任的体育老师。部分原因是教师招录条件过于苛刻。比如有些城区规定,中小学校招录教师,必须是985、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如果不是这两类大学,就必须是研究生学历,把不少男教师拒之门外。杨玉华认为,男教师的稀缺还与教师收入水平相关。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工资一般在每月三、四千元,有些地方只有两千多元,对男性没有吸引力。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小学的确需要增加男性教师的人数,但扭转中国大陆目前中小学教师性别严重失衡状况很难做到:
“因为教师工资比较安稳,所以比较适合女性,但是所有男性都退出教育领域,那显然对社会也不是太健康的。中国教育的确存在女性化问题,而缺少男教师,男孩就学不到阳刚之气。但改变中小学男教师奇缺问题是很难的,因为这需要为他们提供较高的工资,而这又违反了两性同酬的原则。”
人大代表杨玉华认为,从长期看,男教师的缺乏,会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趋于阴柔化,“越来越多的男孩,体质和气质都不像男子汉。”他还指出,虽然男孩女性化并不完全是学校造成的,但肯定与学校男教师的缺乏有关。
旅美中国学者刘青则认为,中国媒体和学界对这个问题似乎太夸张了。教师队伍中女性多、甚至占绝大多数,并不是太令人惊讶的问题,这种现象对学生的效果也被夸大了。其实,中国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其他重要问题更多:
“我觉得这个问题被过度解读,有点没事找事的样子。教育工作是比较稳定的、不需要体力的工作,很多女性也喜欢做这份工作。全世界都是中小学女教师多于男教师,这并不一定就会影响男学生的所谓阳刚之气。我觉得中国学要解决的严重问题,比这更重要的多的是。”
其实,“男性教师稀缺”问题不仅限于山东省。中国江苏网1月26日报道,该省基础教育面临着很严重的教师性别严重失衡问题。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在省政协以讨论会上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教师甚至影响孩子成长需要的阳刚之气。在南京市,基础教育男女教师的比例已超过1:3,男性教师的比例只有30%。在南京,小学男性教师占教师人数的8-9%,初中占17%,高中占50%。
此外,中国媒体和教育机构对“男性教师稀缺”这个问题的报道和讨论多年前就开始了。早在2005年,中国官方新华网就报道过,中国大陆多省市教师队伍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贵阳、广州、沈阳、北京等地不少中小学校校长和老师对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甚为忧心。不少教育界人士、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性别失衡问题日渐凸显,已从多方面影响到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报道也指出,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男性从事中小学教育。德国不仅把教师列为公务员,年薪也提高到4万欧元左右。美国一些州的教师收入在全美排前5位。另外,一些国家还让男教师发挥榜样作用,以吸引更多的男性投身教育工作。
(记者:希望;责编:嘉华)
【217、《光明日报》文章称中国文艺患了软骨病】
2015-02-10
中国官煤《光明日报》9号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当下的文艺患了软骨病,需要补充思想钙质。文章批评当下文坛上“浅薄的搞笑”与“庸俗不堪的感官刺激”,埋怨当下文艺缺乏灵气,缺乏人生感悟。
《光明日报》9号这篇文章不乏有价值的提法,但在表述上也许有值得商榷之处:文章一方面批评当代文艺作品难以产生回味和思考,另一方面又埋怨能引起社会轰动的作品不多。谁规定只有引起社会轰动的文艺作品才是好作品呢?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他那个时代引起过社会轰动吗,杜甫的诗歌在唐朝引起过社会轰动吗?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好作品?
《光明日报》的文章之所以称中国文艺患了“软骨病”,是因为这些作品“给人一种软绵绵、轻飘飘的感觉”。令人困惑的是:难道只有给人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才算是好作品吗?李商隐的诗能给人这个感觉吗?《红楼梦》能给人这个感觉吗?
《光明日报》文章所说文学作品的“思想钙质”--找遍古今中外文学批评都找不到类似命题。中国的文学批评少说也有一千多年历史,直到近代才开始苛求作品的思想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的共识。
不过,《光明日报》批评当下一些文艺作品“浅薄”“庸俗”。这批评是中肯的,许多人都有同感。不过也可以补充一句:不能要求所有的“搞笑”都那么深刻。有人批评赵本山庸俗、不深刻,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赵本山比当代多数文艺家都更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卑微与渺小。再说,多一个赵本山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有什么妨碍?故作深刻是讨厌的。
华人老作家董鼎山对于中国将思想作为文艺批评的主要尺度表示不以为然。
“他所谓文学的思想性,就是回到文艺‘为人民服务’这种思想……。所谓‘普罗文学’我是完全反对!什么‘普罗文学’!”
文化学者谢选骏表示,《光明日报》的文章显然是当下意识形态收紧的一个表现。“(要求文艺作‘思想进补’)是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紧缩的一环。”
《光明日报》批评当下的文艺作品“毫无灵气”。这是有价值的批评。不过,谢选骏说,只有当作家思想完全自由的时候,写出的作品才可能有灵气。
“灵性在思想自由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的。屈原的《楚辞》有灵性,因为他不想活了,就获得了一种自由……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才获得一种灵性。陶渊明也是,他不想做官了,做不了官了,无所谓了。”
谢选骏说,如果要求文艺必须有“正能量”,就是把文艺变成了歌功颂德的东西。“毛泽东公开提出要歌德——歌德派。”也就是要文人歌颂他的暴行。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18、学者谢选骏邝治中认为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较为忠实的载体】
2015-03-04
中国导演冯小刚在4号上午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接受本台记者采访的两位学者都认为,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较为忠实的载体。
冯小刚导演为他恢复部分繁体字的主张举了“亲爱”一词为例。这是个很好的例子。简化后的“亲”字去掉了繁体的右偏旁“见”;“爱”字去掉了“宝盖”下的“心”,遂使两个字的会意功能大为减低。冯导演表示,他和演员张国立都认为,应该选择50个或更多有含义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课本里。冯导演没有说明用什么体例把繁体字“加到课本里”,但是他的主张很难反驳。
中国大陆简体字的颁布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华人都使用简体字,联合国相关场合也采用简体字。取消简体字而恢复繁体字,怕不是那么容易。
旅美中国古典文学学者谢选骏和纽约城市大学杰出教授邝治中在接受本台电话采访的时候,都多少表达了对繁体字的偏爱。邝治中表示,“繁体字跟中国最优秀的文化有最重要的关系。(但是)我个人来说,(觉得)已经改了(指简化了),再改回去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
谢选骏说,汉字的简化在某种意义上有去中国化的倾向:“简体字首先是去中国化的产物,是五四以后日益左倾的历史进程的一个产物。当时甚至有人主张废除汉字。毛泽东也说,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的方向。”
谢选骏说,汉语是单音节的;要取消汉字,走所谓拼音化道路是办不到的事:“拼音文字解决不了(中国文字改革的)问题——这个东西呢毛泽东就不懂:他没有教养,思考能力也明显不足,不懂中国的汉语跟多音节的印欧语是不一样的。”
(记者:杨家岱;责编:嘉华)
【219、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海外获得好评】
2015-03-29
中国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海外获得好评,但是在中国大陆的反映却比较冷淡。评论人士认为,这部小说写的是鬼故事,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但中国普通读者在阅读习惯上比较保守,还不太习惯这一写法。
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第七天》在中国国内并未收到很多关注,但其译版在国外却收获了广泛反响,《华尔街日报》3月26日以《有中国特色的死亡》为题发表评论,认为这部小说揭开了腐败充斥的中国社会濒临精神破产的现状,而这是遭到管制的新闻媒体所无法呈现的。和以前的作品相比,余华最新一部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形式上的背离。《第七天》中的时间跨度仅一个星期,还有人物对于早已逝去的时光的缅怀──这本书发生在死后的世界里,这是自我映射的沃土。他们的叙述渗透了当代中国的焦虑,正如其中一个鬼所感叹的,“死也死不起啊!” 为了跟随这些死人的探险,不信鬼神的读者必须姑妄听之。余华所想象出的充满娱乐性并且迷人的死后生活变成了作者对当代中国生活状态发表评论的一块画布。
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对此表示,余华的这部作品是冲着诺贝尔文学奖而写的:“他拿了很多文学奖,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诺贝尔奖,他在这部小说中模仿了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得是鬼的故事,但是中国普通读者并不喜欢这样的题材,认为很晦气。”
在《第七天》的早期场景之一当中,叙述者杨飞前往殡仪馆,在那里死者们排队拿号等待火化。富有的男女穿着精致长袍坐在扶手椅当中等待,而穷人只好坐在塑料座椅上。然而,这一等级结构在市长到来时被颠覆了──市长在与一名妓女寻欢作乐时暴毙,他在一间VIP豪华套间里等待火化。杨飞评论说,“豪华贵宾室镇住了沙发贵宾区,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
谢选骏对此表示,中国传统小说也有鬼的故事,但是写作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不一样;“比如《碾玉观音》,虽然是写鬼的故事,但是小说的写法还是写实主义的。中国读者是比较保守的,他们还不太习惯魔幻主义的表现手法。”
谢选骏表示,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也在模仿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 “莫言虽然写的乡土生活,但是表现手法也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20多年前,他的作品《红高粱》被改编为电影时,莫言对我说,张艺谋导演这部电影时就是要表现尼采的酒神精神。其实,近代中国的电影、小说都在模仿西方主流文明。”
谢选骏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学使他想起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也是一个模仿外来文明的时代,不过学的是印度的佛教和西域的文化, “中国要产生真正伟大的作品,必须在模仿的基础上超越西方作品,这才能和西方最优秀的作品比肩站在一起。”而这个,估计还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唐宋的水平。唐宋就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成为第二期中国文明。
(记者高山/责编: 陈平)
【220、中国教育部完成标准国学教材研发工作;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新考点】
2015-03-31
有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教育部已经完成幼儿园至高中各阶段传统文化教材——即国学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成规模的试用工作即将展开。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的新考点。
北京发行的《法制晚报》说,第一套中国教育部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共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大学》和《中庸》传统上是《四书》中的两种。大概没有任何典籍超过《四书》和《道德经》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教育界多数人想必都会对上述消息感到欣慰。几个月来,中国学校将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讲授已是预期中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去年9月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不赞成将古典诗词从语文课本里删除,严肃批评那样作是“去中国化”。习近平在许多场合都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荣誉教授朱永德表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有助于克服腐败,但是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抵制西方文化就有问题了:“的确人是有一种心灵的需要。抗拒外国宗教— 这也是(中国教育界重视传统文化的)一种理由。”
旅美学者、《论语升级版》和《道德经升级版》的作者谢选骏对中国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讲授给予高度肯定:“《论语》和《道德经》已经被捧到殿堂上了,等于是取代马列主义了——实际上取代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就变了。”
这位学者说,儒家和道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倡导“和”、“和为贵”:“道家强调克己,儒家也强调克己,连墨家都有这个东西。”谢选骏指出,中国在重视国学的同时,也应当吸收西学中好的成分,例如基督教。
《法制晚报》援引专家的话说,高考中国学科目的考试,“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这里实际上涉及延续了千百年的章句之学——义理之学之争。学者谢选骏说,章句之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小学’(指训诂)是基础嘛,没有这个的话怎么去进行哲学思考呢?”
【221、中国辞职的公务员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4%】
2015-04-24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李忠在24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对一些中央部门调研的情况看,没有发现媒体所说的公务员辞职大幅增加的情况。然而,美联社援引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说,今年中国辞职的公务员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许多省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下滑。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李忠在24号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有的单位“确实出现了部分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现象,但基本上都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没有理由认为, 这些辞职的公务员多数有贪腐嫌疑,但是美联社所说这些人辞职是出于对工作条件不好和当下反腐斗争的不满— 这个判断也许是值得当政者认真思考的。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除了反腐而外,中国社会在意识形态等方面有一种收紧的趋势。“邓小平是向社会放权,习近平作的是相反的事:收权。”
没有听说有人公开反对习近平领导的反腐斗争,但是谢选骏说,反腐必须走法治道路。“从严治党、从严治国——谁来治?现在还不是法治啊。但如果继续确定不了法治,中国社会是稳定不下来的。”
在纽约的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也表示,中国应当把反腐制度化。
“反腐(不走司法渠道而是)通过纪检,这就造成人心惶惶不安。”
这位评论家表示,在“言之勿预”的情况下,拿中秋节送月饼这样的“人之常情”来说事,也许是值得商榷的。
“你得有一个确定标准,让他安心。”
谢选骏说,西方社会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制度是建立在基督教“原罪”思想之上的。“基督教认为人都有原罪,所以权力导致腐败,所以要制衡权力。”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22、北京大量地下文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遭毁灭性破坏】
2008-10-21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最近对媒体表示,北京市大型工程频频施工,多数情况下未让文物部门到工地勘察、挖掘和保护,致使大量地下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北京为千年古都,是地下文物的丰富宝藏。北京市政府几十年来也出台了一些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可惜的是,所有这些都阻挡不住建筑公司老板的蛮横和推土机的所向披靡。北京建筑部门某负责人就对试图阻止破坏文物遗址行为的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说:“我姓横,横竖不讲理的横!”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天子脚下”的文物保护部门手中也许有的是法律条文,但是没有多大权力:
“北京的情况可能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北京是所谓的首都,而且是中国大陆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这就意味着它牵涉了许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这个背景之下,文物部门就变得非常无足轻重了。在地方上一个文物部门,比如说省文物局就可以直接和省委或者省长打个招呼,省长就可以过问这个事情。可是,在北京文物部门恐怕要通到中南海里,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只能通到北京市一级政权。这就造成了文物保护不力的一个结果,尤其是在地下的,大家都看不见的,所以就可以上下其手甚至一手遮天了。”
美国亚太法律研究所的法律学者孙远钊表示,光有法律条文还不够,还要有具体措施,包括以经济上的好处来换取建筑商对文物保护的配合: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跟欧洲方面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来借鉴,比方说象罗马,每次要新建工程的时候,它的要求是至少在法定上面要求文物部门一定要先进行地形汇勘。这里面归根结底并不是一个法律问题,是一个意识问题。如果它今天把地方圈起来了,挖出来了什么东西,他隐而不讲,很重要的历史文物很可能就此淹没,这就涉及到全民公共意识的问题。整个北京或者是其他地区都有非常多的文物资源在地下,这是全民共有的一个资产。政府一方面要执法是没有错,但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比方说有很多的奖励措施,甚至有很多宽免的东西,让建筑商愿意这样做,这对他有好处。而且如果因此而导致时间上的延误,也不至于因为由此遭到他认为不恰当的损害。这里面也有很多配套性的措施,必须要进来,如果光靠严格执法来做的话,恐怕是不够的。”
但是谢选骏表示,开发商自恃后台硬,会觉得没有必要在经济上付出代价:
“因为是在北京做开发商就一定会和“中央”的重大利益集团有瓜葛,所以,这些重大利益集团恐怕中央政府也奈何不得。里头有一个赶工期的因素在里头,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为什么不怕事后的法律追诉呢?这就说明他有强硬的后台,可以违法乱纪。否则一旦动了工,整个楼房都不够赔,文物部门事后来算帐不是就赔得更惨吗?所以,这么看来,他们还是有后台,他们不怕文物部门,甚至不怕文物部门的后台。他对文物保护部门说那样的话就说明他有非法的靠山,强大的利益集团做他的靠山,甚至有中央政府内部的有些要人做他的靠山,所以他不怕。还有另外一个,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是说让文物部门加快进度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他们如果要和文物部门打交道,就无非又是给文物部门一个敲他们竹杠的机会。文物部门就把这个事拦下来,一审查就是半年,要加快就要另外塞黑钱就可以加快,甚至于草草了事给你批准。但这样一来,不是要在经济上付出一笔代价吗?实际上,他们后台之硬,认为根本就不必要付这个代价给文物部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者林雨生对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不力表示失望和无奈。他说,如果政府重视不够,学者的话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我们这些学者在国外研究学问,鞭长莫及,讲和不讲都是一样。在中共的体制下,保护文物都是比较不重要的。不重要的话,你讲半天有什么用呀?”
北京市三年来共进行三万多个建筑工程,其中进行过挖掘和保护的只有237个工地,开工前主动邀请文物管理局到现场勘察的只有60个工程。
以上是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223、反腐新战线: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
2015-04-28
据新华社和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中国文化部着手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将奖项数目砍去60%以上。评论人士表示,文艺评奖应当相对独立、专业。
在古代,文艺本无评奖一说。产生了后无来者的《诗经》、《楚辞》、魏晋书法、唐代金银器、明清瓷器的时代,并没有与金钱挂钩的评奖。现在的文艺奖项可多了,但与历史上文艺创作的高度相比,大概难以望其项背。当然,取消所有文艺奖也不现实,因为这是个世界现象,而严肃的、专业的、公平的评奖也的确可以提升文艺创作的水平。
文艺评奖过程中发生腐败并不鲜见。江苏省前出版局副局长蒋国星因接受别人对其书法作品30万元的奖励而获罪。平心而论,在对自己书法自视甚高的众多官员中,蒋国星的草书写得并不差,但是他的字 值不值这个价——那就值得怀疑了。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官员利用文艺奖项谋取个人利益——这种腐败,在官方控制文艺的地方很容易发生:“共产党中国的(文艺)奖项是由政府或者政府下属的机构颁发的。”
谢选骏说,文艺评奖原则上应由民间团体来办:“如果由政府来办,那就成了过去的‘举孝廉’似的。”
律师、学者谢燕益表示,文化、文艺应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中国,文化被官方垄断,成了一种寻租、行贿、交易的领域。”
谢燕益提到文艺应当具备的几个品性:“文化也好,文艺也好,需要专业化…… 它是超越政治、超越国家、超越世俗的评价的…… 是有理想、追求的。”
新华社说,中国今后将取消部分文艺奖项,同时“加强评论”——以“加强评论”来繁荣文艺。加强评论是对的,但是学者谢选骏说,借评论对文艺家打棍子会伤害文艺:“在一党专政之下,加强批评就是共产党打棍子、戴帽子、揪辫子。而共产党以前赌咒发誓再也不搞这一套了的,可见其言而无信。”
(记者: 杨家岱责编: 陈平)
【224、不准“任性”!中国军报严辞捍卫革命英烈形象】
2015-04-30
29号的中国军方喉舌《解放军报》对网上所谓“抹黑革命先烈、诋毁英雄人物”的“歪风”提出批评;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指出,“中国军方向历史虚无主义宣战”。
《解放军报》题为“不容历史虚无主义网上‘任性’”的文章说,“‘任性’的背后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阴谋。文章语言之尖刻与惊悚,为多年来官方媒体所罕见。文章说,“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颠倒历史、嘲弄高尚、胡编乱造是这种思潮的显著特征。”事实上,早在年初,《解放军报》就曾以惊悚的语言让人们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毒箭”。
《解放军报》的文章如果是有感而发,那是针对一位网民对朝鲜战争中中国士兵邱少云以自我牺牲换取战斗胜利的英雄主义提出的质疑。《解放军报》对这位网友以“历史虚无主义”反唇相讥是不公道的。对于历史,人人都有他审视的角度。
不过,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历史虚无主义有哪些成因?人们应当怎样看待历史事件以及别人对这些事件的解说?—这些都是需要弄清楚的。记者向两位深谙中外历史的学者请教了这个问题。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所谓的官方媒体对网民在微博上的议论大加鞭鞑,是有失风度的,也是打压言论自由的行为:“《解放军报》不让别人说话。作为党报,去打压博客上的闲言碎语——这个事情不是很可笑吗……而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马克思不是一再嚎叫,要和传统观念实行最扯的决裂吗?”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家李小兵表示,历史的客观存在和政治的现实需要或许并不吻合,往往是现实政治的需要决定了对历史事实的承认或否认:“政治和历史是相矛盾的……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自我检讨、自我改进的职能和意识。”
谢选骏说,个人的存在决定了他对历史的态度:“否定文革只是他(彭真)的态度,他要把文革否掉是不可能的。彭真说要‘全盘否定’文革并不奇怪,因为文革一开始就是搞他的。”
这位学者还说,一个政治集团对于某段历史及相关人物或族群的态度受其政治立场的影响。他举中国政府对待满清王朝的态度为例说:“现在的共产党政府为什么对清宫戏这么感兴趣,一是由于北京有很多满人后代,一个是共产党的“党”很像满洲人的‘旗’——用党来控制政府。”
谢选骏进一步阐述道,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段历史已经寿终正寝了,但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残余势力还是存在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已经全面破产了。共产主义运动帮助中国重新组织了社会 …… 之前,中国社会虽然比现在自由,但是比较散,比较乱。”
(记者: 杨家岱责编: 嘉华)
【225、中国对于“中方是否正在和吉布提方面商讨建立军事基地”的求证未予直接置评】
2015-05-11
在5月11号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发言人华春莹能否证实“中方正在和吉布提方面商讨建立军事基地”,华春莹没有给予明确回答,而只是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开展了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对于记者有关中国是否正在与吉布提商讨建立军事基地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给予的她一贯擅长的避实就虚的回答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加上法新社所报道的吉布提总统盖莱的“中国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吉布提欢迎中国”的评语,有关中国打算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的传闻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表示,在有潜在战略意义的地方建立军事基地是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新的战略态势:“看来中国(有一个)战略上的转变: 从亚太周边到全球。”
学者、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表示,中国在战略上的扩张态势是由其经济实力所决定的:“中国的国情摆在那儿,(与邓小平时代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加了好几倍……它采取一个扩张政策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这位学者说,中国的战略扩张包含着对美国的试探:“中国不是把军舰开到地中海去了吗?在吉布提建军事基地就不算什么了!(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呢是一个不是很自然的事情,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也是一个姿态:它(中国)准备前进到那儿去了。”
中国10号的“海外网”有一则消息,标题是:“法国媒体:吉布提欢迎中国建军事基地,美国不淡定”。法国媒体表示,吉布提的勒莫尼耶军营是美国在非洲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对此,评论家谢选骏说,中国向美国势力范围的扩张势必导致美国对其对华政策的重新评估:“美国现在可能要重新布局…… 如果美国把中共重新赶回铁幕之内的话,那中共国很快就会衰落下去的,就将重蹈前苏联的覆辙了。”
(记者:杨家岱; 责编:吴晶)
【226、评论界人士对叶小文有关团结信教群众文章的解读】
2015-06-15
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最近在光明网理论频道发表题为“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团结信教群众的本事”的文章;这是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解读文章之一。
叶小文曾在1995年至1998年间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1998年至2009年间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他这篇对习近平在今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解读提出了如下主要观点: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确定并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警惕反华势力利用宗教作为渗透、颠覆、西化、分化中国的突破口,警惕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打着伊斯兰教旗帜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和分裂国家的活动;坚持走宗教中国化方向;等等。
宗教学者谢选骏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讥讽文章作者叶小文为“马列主义神学家”:“他以马列主义神学来批判其它神学……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文革的时候;他让步了,让出一些空间给其它宗教。”
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表示,叶小文的文章是一种宣传和统战,也体现了当局对当下宗教领域客观现实的某些认知。刘念春认为所谓西方宗教的“中国化”是个伪命题:“(在佛教和基督教信众群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你再用毛泽东那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你只能激起社会越来越大的不满,激起社会动荡— 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学者谢选骏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叶小文对西方宗教的批评可以套用于共产主义信仰:“姓叶的这样讲也等于是在批判共产主义、批判共产党…… 他等于承认了从外部来的带有宗教性质、信仰性质的东西都是坏东西,都会破坏、搞乱中国的。”
叶小文在谈到宗教“中国化方向”问题的时候指出,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多神多教的民族”。谢选骏说,叶小文这样讲,旨在抵御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基督教现在处在一种攻势。为了防御这点, 所以他就说中国‘多神多教’。”
叶小文的文章在谈到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时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和平地传播和发展,而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冲突”。谢选骏说,这是对史实的错误表述:“回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大的起义…暴乱,杀很多人。叶小文试图掩盖这一点。”
(记者:杨家岱;责编: 嘉华)
【227、最新研究:清洁空气每年可拯救200万人生命】
2015-06-17
美国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空气污染每年可以拯救200万人的生命。
法新社6月17日的报道说,美国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近期研究发现,在诸如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这些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如果空气质量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要求的减排目标,每年将拯救140万人的生命。此外,即使在空气污染较轻的地区,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区,如果能够满足减排要求,每年也可拯救50万人的生命。
报道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空气污染,尤其是空气中污染颗粒物,能够深入人体肺部,每年可造成320万人死亡。
就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今年2月初公布的一项北京大学和绿色和平组织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空气污染是比吸烟更大的杀手。调查报告说,2013年,细小颗粒物PM2.5在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31个城市中,导致了大约257,000人的过早死亡。在石家庄、济南、长沙、成都、南京和武汉这6个城市,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超过114人因为吸入PM2.5而过早死亡。
绿色和平组织说,因吸入PM2.5而过早死亡的人数,要比中国官方公布的因吸烟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还要高,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2012年的吸烟死亡率是0.07%。这份联合调查报告发现,在中国首都北京,平均每10万人中有79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旅美中国环境问题专家伍业钢就中国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感叹说,中国老百姓中的肺癌得病率近年来大幅度增加:“空气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这些年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提高了6倍,而大多数受害的人都是弱势群体。中国如今这么大的污染程度和量、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个压力的确是很大的。但是,这些污染还是可以治理的。只要是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只要政府下大力度和花费的钱到位,一些污染问题还是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要把治理污染当作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抓。”
但中国要治理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各种环境污染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5月中旬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要根治雾霾问题, 中国最快也需要15-20年左右。这份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报告指出,笼罩全中国五分之一国土的雾霾,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灾难,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报告认为,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报告指出,2013年在中国出现的雾霾所显现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高、危害程度大。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把中国空气污染如此严重归咎于土八路建立的政府管理不善和不懂科学:“中国今天的各种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生态环境污染,都是因为政府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管理城市和推进良性发展。而且,中国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也是造成今天各方面极为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政府已经出台的各种环保法规也都得不到良好的实施,因为各公司企业都有办法应付这些法规。中国法制又不独立,存在体制上的瓶颈问题。中国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其实与中国的专制制度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的环境污染就和中国严重的腐败现象一样,与中国的体制有关,因此是没法治理好的。”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的主编、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的话说,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到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地改善环境,也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
(记者:希望 责编:吴晶)
【228、茅于轼对“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说法提出质疑】
2015-06-23
23号的《金融时报》中文网刊载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题为“是谁养活了谁”的文章;文章对“吃党的饭,还砸党的锅”的说法提出质疑。
《金融时报》上茅于轼先生的文章说,“最近一些党内人士批评不与党保持一致的人说,吃党的饭,还砸党的锅。于是有人反唇相讥说:谁吃党的饭?是我们纳税人养活了党政官员。”
“吃党的饭,还砸党的锅”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现在难以考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执政党内一些人的情绪。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2014年11月在红旗文稿发表文章,批评“个别党员吃党的饭砸党的锅”;文章中有一句话可以诠释“砸党的锅”是什么意思:“有些人用错误观点、错误理论,甚至用一些胡编乱造的事实污蔑党、污蔑党的领袖”。
旅美学者谢选骏说,“吃党的饭,还砸党的锅”的说法有点给人扣大帽子的味道:“就像以前把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打成反党集团一样,说他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
北京律师谢燕益表示,“吃党的饭砸党的锅”流露出一种很不好的情绪:“‘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咱们都知道这个道理…… 统治者离不开被统治者,执政者当然离不开纳税人!”
谢选骏也说,他不赞成把执政党和纳税人的关系对立起来:“政府和纳税人应当是一个对立统一关系。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
谢燕益律师表示,中国共产党应当从革命党的角色转化为执政党:“执政党应当从历史中走出来,走向未来,‘天下为公’。‘锅’是大家的锅、人民的锅,而不是一个党的锅!”
(记者:杨家岱 责编: 嘉华)
【229、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听证会在海牙举行】
2015-07-08
据美联社等西方通讯社报道,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听证会7号在海牙举行。中国方面重申,对菲律宾违背与中国达成的共识以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所提起的这个仲裁案,中国方面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表示,该案的仲裁维系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权威和国际海洋的法定秩序。
在7号开始的南海仲裁案听证会上,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对法庭表示:“这个案子对于菲律宾、对于整个地区、对于全世界都至关重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同一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再次表示,“中国反对菲方提起和推进仲裁程序的任何做法。”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所执行长孙远钊博士说,仲裁结果的实际约束力有待观察:“一方缺席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俗称‘缺席审判’。只是这个审判出来的结果显然一定会对缺席一方不利,但是执行力基本上接近于零…… 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国家的主权行使,如果一个国家说我基于主权的行使,我根本不接受你这套程序,当然也不会接受你的判决结论, 那么这基本上对这个国家来讲是不发生影响的。所以有人把这个称之为弱势的程序执行…… 从法律上来讲,中国可以站得住脚:它不接受,它也不参与。”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使得它不属于现行国际法体系这一点明朗化了:“中国如果拒绝了仲裁法庭的裁决的话,等于就是把事情挑明了:我跟你不是一回事——给西方一点颜色看看!”
这位学者表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部分目的是为了“占有领土”:“在南海建一个人工岛,这个岛就有主了,就可以把周围200海里划归自己所有。”
孙远钊教授衷心希望南海问题当事国采取理性态度,将问题付诸“非常细致的政治协商”:“大家真的是为了经济的理由才来争夺这块领域,所以要解决它(争端),你要从政治、经济等等多管齐下,看看能不能妥协,以取得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记者:杨家岱;责编: 嘉华)
【230、广州美院图书馆长监守自盗:用赝品掉包藏品转卖】
2015-07-21
广州法院开庭审理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监守自盗,以赝品替换将馆藏艺术品据为己有案。有评论认为,中国党政官员贪占国有资产问题严重,因为它们不受公众监督。
广东官媒《南方日报》7月21号报道, 广州市检察院的起诉书说,萧元1957年出生,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利用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便利,用事先配备的图书馆藏画库的全套钥匙,进入画库,将馆藏的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件书画作品窃为己有。
2004年至2011年间,萧元陆续将其中的125幅委托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和浙江一通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拍卖总成交价3470.87万元,余下未拍卖出的18幅书画作品被侦查机关扣押。经鉴定,估价约为7681.7万元。检察机关认为,萧元构成贪污罪。
在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谢家叶就此表示,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长竟然监守自盗张大千和齐白石等人的名画,还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成功拍卖,让他感到震惊,中国古董市场如此混乱,赝品充斥,他说,“现在很多人制造赝品,他们有投机心理,试图自己临摹古画,或者制造仿制品,以假乱真,以牟取暴利。”
起诉书指控萧元犯有贪污罪,涉案金额约1.1亿元。萧元对部分金额提出异议,例如,控辩双方争议之一的“八大山人”画作《湖石双鸟图》,若被鉴定为旧制仿品,价格在数10万元左右,而若被鉴定为真品,则在4500万以上,价格差距将对萧元的量刑产生影响。萧元当庭称,藏馆里有些画作在他“调包”之前就是赝品。但对此,他表示难以举证。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萧元的监守自盗事件并不让他感到意外:“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就常常擅自把中国国有的善本书拿来为自己所用。他的特务头子康生等也曾盗窃了很多中国国宝级的字画。萧元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谢选骏说,中共官员的权力不受监督,他们侵占国有资产,谁敢提出异议?“这样的事情在1949年之前不会发生,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可能发生。但是在中共的专制制度下,这种事情时时在发生。因为他们的权力不受监督,毛泽东自称无法无天。”
萧元在庭审最后表示认罪悔罪,并表示原意变卖财产全部退赃。法庭宣布,择日宣判此案。
记者高山(责编: 嘉华)
【231、6少林弟子组团进京举报释永信十宗罪】
2015-08-09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再陷入举报风波,6名少林弟子组团进京举报释永信十宗罪。分析人士认为,释永信方丈包养情妇和贪污等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现在问题露出水面和目前中国的政治背景有关。
新浪网星期天报道,8月8日,释永信徒弟,曾为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的武僧总教头释延鲁,与少林寺原僧人或员工共6人,一同来到北京,准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材料,实名举报释永信“十宗罪”。据悉,当晚又有一名少林僧人抵京进入举报队伍。
这是自神秘举报人“释正义”出现以来,释永信面临的最为正式的一次举报。此前,“释正义”连续五波通过网络举报,举报内容涉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身份证违法、与女性通奸、违反寺规、侵占少林寺资产等多个方面。
这次赴京举报的释延鲁对新浪《新闻极客》说:“我们也是忍无可忍了,不得已才进京举报。”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 释永信方丈的各种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释永信十多年来都是如此,偷养老婆,生活腐败,为什么突然有人举报呢,这和中国的政治背景有关——习近平的反腐运动从政界,到企业界、遭到军界,现在又烧到宗教界,一环扣一环。全面专政开始了。”
释永信1965年生,俗名刘应成,现任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是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组建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对少林寺进行商业化的经营和推广,并因此引起争议。
谢选骏对此表示,释永信以前一直生活腐败,但是得到中共领导人的庇护:“他是中共老一代领导人看中的佛教界领导人,受到江泽民的赏识,现在习近平虽然也热衷佛教,但是他似乎更重视儒教。因为儒教的政治功能比较显著。”
谢选骏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习近平上台后,连和尚都要换人,非常可笑:“现在举报释永信从化名到实名举报,并组团进京,畅通无阻,这说明是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要不然举报人员早就被抓起来了。”
谢选骏说,释永信推销的所谓的少林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假古董:“我1979年去少林寺的时候,那里很破败,就有几个老年僧人,他们对佛教一窍不通了,在那里苟延残喘。后来共产党为了拍电影赚钱,捏造出来所谓的少林文化,那些都是赝品,历史上的少林武术实际上都已经灭绝了。”
这次6名来京实名举报释永信的人都否认自己是以前匿名举报的“释正义”,但表示他们是受“释正义”鼓舞,才决定站出来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并表示愿意在法庭上作证。
(记者: 高山/责编: 嘉华)
【232、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结果揭晓:81岁的王蒙首次获得该奖】
2015-08-16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王蒙的《这边风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李佩甫的《生命册》五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
新华社报道说,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范围为2011年至2014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共有252部作品参评。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聘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2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评奖委员会。经过5轮投票,于8月12日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并进行3天公示。8月16日,经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并向社会公布了实名投票情况。
在这五部作品中,《这边风景》是著名作家王蒙在80岁高龄时完成的新作。王蒙曾在1986年当选过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起至1989年,任文化部部长。这是王蒙第一次获茅盾文学奖。
美国纽约的中国文化学者谢选骏说,王蒙本来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王蒙在1988年担任文化部长时,曾经提出文学创作的几条建议,我当时就在比较开放的上海《书林》杂志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认为他的几条建议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讲话在本质上换汤不换药,都是为了控制文人作家。当时学术气氛还比较活跃,我还可以写文章批评文化部长的观点。当然,王蒙那时的观点和现在的习近平相比,就算是自由化的了。”
报道说,79岁的王蒙这样评价《这边风景》的发表和出版。70万字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写于1974年至1978年,当时王蒙正在新疆伊犁一个大队挂职当副大队长,劳动锻炼。2012年,王蒙的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打扫北京的旧房子,无意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三十多年的手稿。王蒙重读旧稿,百感交集,"好比是79岁的王蒙看到39岁的王蒙"。
小说讲述的是1960年,新疆伊犁一个维吾尔村庄推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背景下的故事。王蒙说,"我没有把它彻底废掉,而是选择发表和出版,它是对上世纪60年代小说写作空白的弥补。人们在小说里能够看到那个时期的生活,政治运动再严酷,生活仍然在继续,能够消解‘左’的政治和‘假大空’,艺术和文学仍然在场,不可摧毁。"
谢选骏对此表示,王蒙这次获奖也和作品的新疆背景有关:“现在新疆局势比较乱,成为热门话题,而王蒙的作品写的是自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疆的流放生活。”
茅盾文学奖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项之一,1982开始评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
谢选骏说,中国的文学评奖都是政治挂帅:“茅盾文学奖是作家协会评选的,作家协会本身就是一个官方机构,政治考量很多。”
谢选骏说,王蒙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作家:“王蒙在担任文化部长后,1989年发生了戒严部向天安门广场示威学生开枪屠杀的六四惨案事件,王蒙坚持不向戒严部队低头,提出辞职,维护了一个文人的尊严,这是他人格上的一个亮点,这次给他评奖其中的意味也是见仁见智,说不清楚。”
据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
(记者: 高山/责编: 陈平)
【233、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达成“三共识”】
2015-08-24
第8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从8月2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贵阳市举行。这个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地方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论坛,据悉达成三项共识,以期传播中华文化、宣扬当代中国。
据中国官媒中新社8月24日报道,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中国内地媒体负责人和传媒专家也与会。报道说,本论坛的主题是“海外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
报道说,在闭幕式上,由中国新闻社倡导创立的 “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创新平台”正式启动。此外,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一个“产业中心”机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产业中心”成立,并落户贵阳。报道说,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在闭幕式上致辞时说,论坛达成了三点共识。这些共识大致就是:
第一,海外华文媒体的薪火传承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唇齿相依;第二,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复兴为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而今后,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愈发紧密,世界范围兴起的中华语言文化热潮,为海外华文媒体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新的重大机遇;第三、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应肩负起自身使命担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做“中国故事”的代言者,向国际社会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做中外友好的推动者,增进中外民间交流、促进民众相互理解、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下一个百年的新荣耀。旅美学者李洪宽表示,这些所谓“共识”显示,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些论坛来影响海外中文媒体,使其变成为中共说话的工具:
“首先,它这种活动实际上就是中共统战的运作,受到中共邀请并被它容纳的海外中文媒体人,实际上就是直接由中国政府出钱在海外办的那些媒体的人员。他们利用海外自由的信息媒体环境,通过一些人以民间私人媒体的身份注册,这完全是欺骗读者和听众。另外一种状况是,一些海外中文媒体的拥有者在中国大陆有资本的利益,他们因此就自愿为中共说话。中共还力图把中共的价值和中华民族的价值混为一谈,这也是说谎,大多是华人是不接受这种说法的。”
旅美学者、中国文化问题专家谢选骏也表示,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海外资助创办中文报纸或电视节目等来替中共说话,而上述这些“共识”显示,当局似乎在试图更进一步对海外中文媒体施加影响:“如今在海外的很多中文媒体很难保持中立,因为那些亲中共的中文媒体得到中共的大量资金,其他不亲中共的媒体也就不得不靠资助来运作。目前很多海外的中文媒体都受到中共或明或暗的大量资助。所以整个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反对派的声音常被压制。”
中新网的报道介绍,“世界华文传媒论坛”2001年创立,至今已举办八届。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01年以来,已分别在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和青岛举办了七届。
【234、国务院再次问责249名干部不作为 41厅官受处分】
2015-09-29
中国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对24个省(区、市)249人进行了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地厅级41人、县处级139人。此次核查问责突出处理了一大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9月29日报道,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二次大督查。此次第二批核查问责,突出处理了一大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督促相关工作全国排名靠后、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抓紧彻底限时整改。
报道说,就“资金沉淀”问题,此次大督查在12个省(区、市)查出资金沉淀问题24个,处理78人。河北、上海、广东、广西、陕西有关市县政府或单位因存量资金应交未交或未及时交回,给予52人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浙江省财政厅、环保厅未及时将中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导致1.5亿元滞留在29个市(县)财政局,省财政厅、环保厅及2个县财政局、环保局8名相关负责人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此外,13个省(区、市)问责项目拖期问题24个,处理85人;另有11个省(区、市)问责土地闲置问题12个,处理51人。
就为什么中共官员中会出现这么多“不作为”官员这个问题,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分析说:“习近平上台以后大力反腐,这使许多官员觉得很不服气。因为许多中共党官最初决定要当官就是冲着那些巨大的潜在好处而来,而反腐使他们没法敛财和获取其他好处,因此他们就决定采取这种不作为的方式来给习近平脸色看。”
另外,中共党的机关媒体人民网9月29日以“再次问责249名官员,警钟为谁而鸣?”为题发表评论说,这次督查问责以雷厉风行之势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干事、不作为不仅不足取,而且要追责。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受处分的249人中,有诫勉谈话的,也有受到党内警告乃至免职的;从干部级别来看,有县处级,也有地厅级。问责结果打断了少数干部“平平安安就可以占位子,舒舒服服就可以领票子,庸庸碌碌就可以混日子”的念想,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今后,“不作为”不仅仅是一种作风问题,而且要通过督查问责,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
评论说,此轮核查,重点聚焦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的典型问题。这四个方面都涉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不作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笔资金,更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评论说,正因如此,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 旅美中国学者刘青认为,这些“不作为”官员还将继续出现:
“虽然习近平上台后所掀起的反腐运动力度大,打下的官员也多,但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也搞过一些反腐,而且也打下过一些官员,但中国官员的腐败一直没有停止,而且越来越泛滥,这就说明,在专制制度下,腐败是不能根治,历史和古今中外的先例都证明,真正根治腐败还需要体制的变革。”
人民网的评论还说,督查问责给“为官不为”者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打到痛处”的问责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财政沉淀资金的盘活利用、推动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另一方面也为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提供了动力。下一步,国务院还将组织第三批核查问责。
新华社的报道说,国务院大督查的第三批问责将聚焦民生领域不落实不作为问题,目前正在督查审计中。
【235、中国剩男上千万 2020年或全面爆发“光棍危机”】
2015-10-01
中国大陆面临严重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适婚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数千万。有中国人口学者认为,中国大陆的“光棍”危机可能于2020年全面爆发,届时中国单身男将数以千万计,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第一财经日报》9月30日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七亿多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至于出现这种异常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报道分析说,一般来说,造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有两大主要原因:移民和出生性别比失衡。而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则是出生性别比失衡。
报道说,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有103至107个男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 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达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达 121.18。尽管自2008年以来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国家卫计委在今年初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依然偏高,其后果已经显现,风险进一步聚集和扩大。过去20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一直高于115,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光棍危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75亿人,这34年的平均性别比是114.7。按性别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万。而这数千万多余男性被挤压出婚姻市场,被迫成为光棍,因而出现了所谓的“婚姻挤出”现象。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燕舞在河南、湖北、贵州等地调研发现,光棍率自8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加剧上升。此外,光棍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有些贫困山区,甚至出现了光棍村。姚美雄解释说,男女性别比失衡会造成早婚、订婚、婚姻买卖现象增多,导致婚姻错位、代际争夺及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以及同性恋、性疾病、性犯罪等社会现象增加,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2010年牵头所做的《中国的性别比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证实,大量失婚青年的存在,客观上的确激发了买婚、骗婚、买卖妇女等犯罪行为。接受调查的364个村庄中,有约30%曾发生过骗婚。长期进行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的李树茁提出警告,性别比失衡风险通过一定的程式聚集、放大、扩散,可能会促使已有的社会风险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说,今年初召开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人口学者黄文政、梁建章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调。黄文政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但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在最近几十年才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并高于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难辞其咎。”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分析说:
“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和中国政府的一胎化政策都是导致中国性别失衡的原因。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把传宗接代、继承家业和将来照顾老年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此外,中国政府多年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农村地区的老百姓通过将女婴溺死、或将女胎堕掉等方式弄掉女孩。这些都是造成如今男女性别失衡的主要因素。”
“失踪女性”(missing women) 这个概念是指因人为干预因素没能出生的或因性别偏好较早死亡的女性人口。这个概念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据阿马蒂亚-森的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多名女性因为人为性别选择而失踪,而中国和印度则是重灾区。
《第一财经日报》在江苏北部农村的调查发现,尽管很多医院畏惧惩罚不敢明明目张胆做胎儿性别鉴定,但是如果是熟人,私下做个B超鉴定性别是很习以为常的事。至于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更加难以监管。没有任何一个意图堕掉女胎的孕妇会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目的。由于堕胎是计划生育政策下超生怀孕后被认可的处理措施,孕妇只需告诉医生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不是第一胎就可以顺利堕胎。
报道说,更重要的是,敬畏胎儿生命的意识依然没有普及,对很多人来说,堕掉腹中胎儿并没有很大罪恶感,更何况是为了性别选择的“合理需要”。根据历年《中国卫生年鉴》的统计,从1971年至2012年,中国人工流产总数为2.7亿人次,若加上数量可观的药物流产,总的流产数量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口学家梁建章表示,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穆光宗认为,消除重男轻女观念,需要重建生育文化,工程浩大,难以一蹴而就。而性别比严重失衡、生育率超低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他认为,最可行、见效最快的对策是放开生育限制。在人口学者何亚福看来,立法保护胎儿生命权是解决性别比失衡的根本方法。海外中国学者廖然建议,中国要想做到老百姓停止从事选择性堕胎,还需要改善养老福利状况,并立法实施真正的男女平等,力图消除重男轻女在法律和社会中的存在:
“在中国,人们一直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而政府的很多政策也是重男轻女的,比如,过去单位分房子只分给丈夫,不分给女的。而近几年来虽然政府也在谈要消灭重男轻女等,但还是没有真正做到把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只是当作人看。”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还说,堕胎之所以被中国大部分人看得平常,是因为没有把胎儿当作拥有生命权的 个体来尊重。但在具体法律法规当中,对于胎儿有许多自相矛盾的规定。比如《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没有出生的胎儿没有公民权 力。而《刑法》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继承法》更明文规定尚未出生的胎儿享有财产继承权。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状况若不改变,会令中国蒙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组织、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
(记者:希望;责编:嘉华)
【236、中国文学评奖怪象:奖项多, 权威少, 黑箱遴选, 动机不纯】
中国新浪网7号的一篇报道说,中国文学评奖奖项太多,但缺少好作品和权威性;获奖者的遴选存在“黑幕”,而评奖动机“多为”推销当地旅游产品。
小说、诗歌、戏剧是人类的想象性创作(imaginative literature),与作者学问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文学评奖机构却不可没有学术性。奥斯卡金像奖的全名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显然有其学术背景。新浪网报道批评中国的文学奖评委缺乏权威性,应当引起关注。
旅美学者、文史批评家谢选骏说,政府应当倡导严肃文学、高雅文艺,文艺评奖人士要有学术背景:“因为它没有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文学作品)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学术性的评价。”
中国作家、批评家昝爱宗则提出了一个与谢选骏观点并不矛盾的建议:有些奖项可以让民间参与评定:“如果是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应该有民间角度、让民间来评。由民间人士组成评委,不要让官方人士出现。”
这位批评家说,中国大陆文学评奖过程中存在拉关系现象,这妨碍了评奖的公正性:“文学奖的评委如果拿了作者的礼物,是不是评奖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他?这也就是变相的拉关系!”
新浪网所说文学奖项含金量差,这也等于是说参选作品质量差。
学者谢选骏说,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都会出好的文学作品, 关键要看统治者是不是崇尚文学、尊重创作自由,社会存不存在文学创作的气候和土壤。他举历史上东汉建安时期的情况为例说:“建安时期(公元196-220年)是极为恐怖的乱世,但是曹操父子提倡文学。蜀国、吴国相对就没有文学,因为统治者不提倡。”
昝爱宗说,有的作家一旦被官方“收编”就江郎才尽:“有了官方身份之后,他们就江郎才尽了。”
文学也好、学问也好,用学者钱钟书的话来说,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搞文的人都赞同此言。设立文学奖没有什么不好,但追求奖项、垂涎奖金是文人大忌。
(记者:杨家岱;责编:嘉华)
【237、美国出版商将抵制中国对外国作家作品的审查】
2015-10-16
中国出版协会于本周四被国际出版商协会接纳为成员。《纽约时报》中文网说,2015年“可以被铭记为中国出版业真正走向世界的一年”。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出版业的崛起,12家美国出版商签署一项承诺书,以抵制外国作家的作品在中国遭到的审查。
中国动辄审查外国人士的书籍那是出了名的。旅美作家谢选骏说,中国出版部门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的书都审查,而他本人在中国出版的书籍和文章,也大都遭到删除或篡改。他说,中国还远远没有与国际出版业接轨:“国际上主流社会是法治社会,警察不能随意抓人,政府不能随意删节作者的东西。”
在谈到中国出版协会已经被世界出版商协会接纳的时候,谢选骏说,那是因为中国的纸质出版业还比较发达:“现在国际出版界为什么会接纳中国呢? 我觉得这跟整个国际出版业的衰落是有关系的…… 他们大概想拉拢中国吧。中国(传统的、纸质的)出版业还比较发达。”
北京律师刘晓原表示,在没有征求作者意见的情况下删节作品内容是违法的。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审查;对色情出版物的审查还可以理解,而对政治敏感书籍或文字的审查标准则不统一:“根据版权法的规定,要删节人家作品中的内容,你应该征求人家的意见…… 对于色情、淫秽物的控制可能很多人都能理解。对政治敏感(文字)的审查标准就不太统一。一般说,对违反执政党、社会主义制度、宪法、法律规定的东西,它是不允许的。”
不过,刘律师表示,中国出版业的开放度有所改善:“在毛泽东时代,西方的名著都不许发行的。”
英国工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博士表示,来自不同文化的出版物在中国出版会碰到若干问题:“因为法律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审美观不一样。你比如赌博的书在中国就是违法的。”
(记者: 杨家岱;责编: 嘉华)
【238、中石油三名高管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2015-12-03
据财经网报道,中石油三名高管的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抄袭率之高超过70%。旅美作家、学者谢选骏说,学者文人应当提倡创意和批评精神。
财经网的报道说,多名北京高校教师在看过中石油三名高管的论文后说,不清楚这样的论文是如何通过答辩的。这三名博士论文涉嫌严重抄袭的高管是: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总经理徐福贵、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副总经理戴鑑、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一下属企业负责人魏强。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所执行长、知识产权律师和学者、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孙远钊这样定义抄袭或剽窃:“你的东西,如果能找到原始来源,发现你写的东西跟过去别人写过的东西有非常大的重合性,甚至一字不改,这个我们统称为抄袭。”
孙教授说,抄袭一般是指在呈现某个思想或概念的过程中照抄了别人的语言、表达 、或呈现手法:“抄袭一事(所涉及的事理)可以分作三块:思想,表达,中间地带。思想是得不到著作权的保护的…… 基本概念(指‘思想’)没有办法得到保护,而怎么样呈现(指‘表达’)才可以得到保护。)”
孙教授说,对于所谓“灰色地带”要取谨慎态度。孙教授举明代文学家杨慎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两首有个别雷同表达法的传世名词,指出,不能指责杨慎抄袭苏东坡:“杨慎的千古名词临江仙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东坡浪淘沙也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首都是千古绝唱,但是杨慎没有侵权问题。”
旅居美国的作家、学者谢选骏表示,写东西的人要记取唐代大作家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教诲:“要把别人讲过的话、陈旧的话去掉。”
谢选骏说,中国录用人才的时候片面强调文凭也是个问题:“有人就要(靠抄袭)去偷窃文凭。”这位著述丰厚的作家表示,美国在录用、使用人才时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真正你工作了几年以后,人家就要看你在什么地方工作过,有什么工作经验。”
谢选骏还说,如果养成对前人著作言论的批判态度、批判眼光,也许就可以避免抄袭:“可惜中国社会没有批评精神,容不得批评。好像你批评一个观点,就是在反对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甚至是在“反对党和国家”了。”
【239、越南正进行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军备战】
2015-12-18
路透社18号的报道说,越南正在大力扩充军备,为的是在南海问题上应对与中国可能的冲突。
据路透社18号报道,越南正在进行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军备战。报道说,越南的战略超出了应对偶发事件的战备,其关键武装部队正处于“实战前的高度戒备(High combat readiness)”。路透社说,“越南的国防开支高于邻国(Vietnam outspending neighbors on defence)。”
路透社说,一旦战事发生,越南会瞄准中国的油轮和货轮。报道提到:越南从俄罗斯购买了六艘基洛级先进潜艇。
美国政治学家、托莱多大学荣誉教授冉伯恭表示,中越两国在南海开战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卖给越南的潜艇也不见得马上交付:“南海问题很复杂…… (但是)中国跟越南为了南海问题打起仗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越双方的经济关系很密切……(另外)美国跟越南没有军事同盟条约(即美、越不是盟国)。”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也表示,鉴于越中之间的经贸往来,越南不至于让两国关系过于恶化:“越南从越中关系中得到不少好处。”
这位学者说,在一定意义上,中越关系可以放到中美关系的大局中加以考量:“这个问题是从属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的…… 中国在越南问题上不能动,共产党中国对共产党越南只能软,一是因为两者都是共产党,二是免得越南公开站到美国一边。”
谢选骏说,从目前看来,中国也不会主动打越南,但是习近平大概也没有从目前的对越立场和姿态退让的余地:“中国主动打越南——这个不可能……但如果对越南退让,那就输得很难看了。”
谢选骏从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指出,越南民族并不是那么强悍的民族,越中两国感情上的渊源值得珍视:“越南人应该说比中国汉人弱一些……但越南人也有‘中华意识’,不愿意屈居于中国大陆之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越南高官对路透社说,“我们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外交政策,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必须为最坏的情况作准备。”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40、中纪委将把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纳入纪律处分范围】
2015-12-21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1号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共中央将把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纳入纪律处分范围。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个话是毛泽东说的。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是对党内派系客观存在的认知,并不表明毛泽东认为党内存在派系是好事。习近平上台以来,报章上不断出现对“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的批评,所以这次中纪委“把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纳入纪律处分范围”并不令人惊讶。
旅美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表示,出于不正派的目的搞小圈子当然不对,应该反对,但是中共借“反对拉帮结派”整肃对立面的错误也犯的不少。谢选骏说,“把拉帮结派、对抗组织纳入纪律处分范围”,如果弄不好,会起到制造反党集团、涣散社会的效果:
“文革整人,把中国社会搞成一盘散沙……美国社会横向联系很多,中国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只允许上下(联系),不允许平面(联系)——这样不行的。”
谢选骏还说,“对抗组织”不能一概否定:“如果‘组织’坏了,是黑社会组织,那么‘对抗组织’不是好事吗?”
另一位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说,他不一概反对处分搞小圈子的人,但是一些人如果只是走得近一些,但没有犯法,就不好去整肃他们:“你只能从法律意义上惩处人…… 他触犯法律,你去打击他;他没有触犯法律,那人家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中纪委检察部网站的文章表示将“把享乐奢靡、公款吃喝、出入私人会所……纳入违纪处理情形”。对此,评论家刘念春说,享乐奢靡等不正之风需要整肃;但只要不触犯法律,就不宜把整肃重点放在当事人的私生活上:“他触犯法律,法律自然会惩处他。”
刘念春说,反腐是对的,应当坚持,但是中国的问题很多,腐败只是其中一个:“中国有教育问题、金融问题…… 处处是危机。”
谢选骏说,要警惕反腐出现扩大化倾向:“反腐有扩大化倾向……四面出击,感觉像是在搞文革。”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
【241、上海浦东一法院对21世纪传媒公司及原总裁沈灏敲诈勒索案作出一审判决】
2015-12-24
据新华社和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4号对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浩等敲诈勒索等系列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法新社说,这一判决了结了中国媒体一大贪腐案;与此同时,北京加紧了对媒体的控制。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上述系列案件的一审判决是:以“强迫交易罪”判处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罚款948.5万元;以“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沈灏四年徒刑,罚款6万元;两个案例的非法所得均加以追缴。其他涉案人员和单位分别获得较轻处罚。美联社和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对法院的判决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新华社24号的报道说,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灏等人,利用企业对媒体负面报道的恐惧心理,采取“有偿撤稿”等方法,向郎酒集团等被害单位索取钱财计728万元。
美国华人律师、亚太法学研究所执行长、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孙远钊表示,他赞成法院对沈灏及其公司的判决,并认为行政惩罚措施以后也要跟上:“我个人对于法院重罚媒体取非常支持和认可的态度…… 要有行政上的手段措施,让媒体晓得,你不可以作这种事情。”
旅美中国著名作家谢选骏说,对沈灏及其公司的量刑是适当的:“判沈灏四年不算重。罚款的数字也还说得过去。”
谢选骏提到,21世纪传媒公司所从属的南方报业集团是个相对前卫的媒体:“广东有些网站到现在都没有查封我的著作——很前卫的!”
孙远钊说,法院对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灏等作出判决,是个积极的事态发展:“对于中国司法未来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个好现象。”
孙远钊反复强调,媒体严守职业道德很重要:“媒体要自爱、自重、自律,晓得自己的分寸;逾越了一定的分寸就是找打。”
(记者: 杨家岱;责编:嘉华)
【242、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仍在临界点下方徘徊】
2016-01-01
据中国财新网和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中国2015年12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11月高出0.1%,继续在临界点下方窄幅波动。
几个月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直在临界点上下徘徊。12月比11月略有回升,但仍旧不到50%;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只比11月分别高出0.3 和0.4个百分点。财新网所谓中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双回暖”的判断虽然不能说错误,但有点勉强。
一般来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50%以上说明经济走势向好,低于50%说明经济有下行压力。
中国旅美学者、中国事务评论家谢选骏说,12月PMI比11月回升了0.1%,不足以让人兴高采烈:“12月份有一个圣诞节和元旦前销售,会临时性高一下。关键要看一月份的。”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教授冉伯恭指出,经济学界和普通人都不是像前些年那样看好中国经济: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不乐观。”
学者谢选骏说,他赞成反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数据的下滑与反腐“肯定有关系”:“一反腐,公款吃喝就不行了……还有资金外逃――他怕资金放在国内要出事。”
不过,好消息还是有一点。据财新网报道,中国“服务业的走势稳中有进”;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平均值高于制造业总体2.9个百分点,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推进中。
冉伯恭教授说,待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构想进入顺利运作阶段,当下对产品需求不旺等问题可望有所缓解: “我的看法与对中国经济不乐观的看法稍有不同一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构想运作以后)中国过剩的产品可以找到出路。”
冉教授表示,他了解,现在流行“产能过剩”的说法,但是他说,这个说法不如“购买力低”的说法更切合中国的实际。冉教授举房市为例说,北京等地房价虚高,与老百姓的收入不成比例:“根本上是个购买力问题。在北京等一线大城市,一平米的房子要卖好几万。在中国,能挣这个钱的人太少了。”
(记者:杨家岱;责编:嘉华)
【24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者的处罚】
2016-01-04
最近一些落马中共官员的罪状中,除贪污腐败之外,还有烧香拜佛搞迷信。
据新华社和法新社等媒体报道,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对组织、参与迷信活动的中共党员给予明确的纪律处分。
1号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参与迷信活动的中共党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处分。对于不明真相或有悔改表现的参与者可免于处分。
什么叫“封建迷信”?一般认为相信神仙鬼怪就是封建迷信;但是如果不将这种迷信付诸言行,一般不至于受到处罚。祭祀祖先算不算封建迷信?好像不算;中国官方媒体曾多次播放过毛泽东到父母坟墓前拜祭的录像。
对宗教信仰问题素有研究的旅美学者谢选骏说,有些“封建迷信”是谋求对超验世界的认知:“人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表层的。正因为人有这种局限性,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对超验性的需求。”
美国东亚问题学者、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华裔荣誉教授朱永德说,有些‘迷信’活动只是为了祈求好运或寻求慰藉:“(去中国大陆后) 发现烧香拜佛的都是年纪比较轻的……很多人烧香拜佛是为了儿子能够考上大学这些缘故。”
学者谢选骏说,他本人并不认为所有“封建迷信”都值得肯定:“那么他们(指当政者)所说的‘封建迷信’,是不是都是对的呢?当然也不一定。”
谢选骏说,中国政府对于偏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某些行为——比如练气功、转法轮——也会保持警惕:“那种活动很容易演变为群体事件。”
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求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谢选骏说,中国上层社会——过去的士大夫阶层——往往沉溺于意识形态的争论。这种传统好像并非今日始:“古代也是这样的。儒学、佛学、道教——总是有一种意识形态的竞争与整合。”
(记者:杨家岱;责编:嘉华)
【244、香港铜锣湾书店案:店员张志平返港销案】
2016-03-06
香港铜锣湾书店案案情星期天有了新的进展,店员张志平从大陆返回香港,但拒绝透露案件情况。
路透社报道说,香港“禁书馆”铜锣湾书店五人失踪事件再有一名店员返回香港,并向香港警方提出撤销关于他的失踪人口报案。香港警方3月6号表示,书店业务经理张志平当天上午从中国大陆返回香港,警方与其会面时对方提出销案,并称“无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或警方的任何协助,亦拒绝透露其他详情”。张志平是香港铜锣湾书店五名失踪人员中最年青的一位。
警方的声明并未透露张志平具体是从大陆什么地点,通过什么途径返回香港。此前书店总经理吕波也已返港,并同样向香港警方要求销案。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对本台记者说,两名书商回到香港后禁若寒蝉,并不令人意外,
“书商被绑架也不奇怪,最诡异的是香港警方的态度,这两人是如何回到香港的?他们进入海关难道不要检查?他们出海关时为什么没有记录。”
香港凤凰卫视报道说,铜锣湾书商张志平、吕波与书店店长林荣基上周在香港凤凰卫视与上海澎湃新闻的联合采访中指证书店大股东桂民海在大陆犯有“非法经营罪”,大陆警方称三人将会获释。报道说:“办案民警表示,由于林荣基、吕波和张志平认罪态度较好,他们将有机会获取保候审,有望在近日返回香港。”
张志平在采访中说:“巨流公司和铜锣湾书店的非法经营活动都是由桂民海指使的。我自愿接受法律对我的处罚。我真正的悔过了。”
谢选骏说,这五名书商莫名其妙地失踪后,香港警方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这说明香港的一国两制已经名存实亡了。最近,中国大陆的反腐运动已经扩展到澳门了,澳门海关和检察院的官员死的死,抓的抓,十分蹊跷和诡异——香港和澳门渐渐地内地化了。”
谢选骏说,香港书商的神秘失踪和返回香港,都说明香港政府越来越受制于大陆,“如果司法不能独立,那么新闻和出版自由就更别提了。香港的新闻和电视等媒体集团基本上都已经被中国政府收购了,连海外的中文媒体也是如此。”
谢选骏说,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大陆时是中国和英国双方担保香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但是英国现在是缩头乌龟,一切都听从大陆政府的安排,那么香港的一国两制就保不住了。”
正在采访北京中国全国“两会”的香港媒体纷纷追问列席会议官员对铜锣湾书店事件的意见,但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等都拒绝评论。
(记者:高山;责编:陈平)
【245、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事件继续发酵,多人遭到羁押】
2016-03-27
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事件继续发酵,多人疑遭羁押。分析人士指出,这封信不是空穴来风,说出了很多人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星期天报道说, 3月4日在网上发表的一封神秘信件强烈指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要求他辞职。目前看来中国安全官员在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已经羁押了一些人。
据一名在跟进调查事宜但要求匿名的人士透露,其中四人为有政府背景的网站无界新闻工作,该网站在3月4日,也就是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年度政治会议开幕当天,公布了这份信件。这四人包括两名高级编辑和两名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现居纽约的中国活动人士温云超接受纽约时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他远在中国南部的父母和弟弟从周二开始一直下落不明,在此之前,警察和官员对他父母提出警告,称温云超应该交代自己了解到的与这封信件有关的信息。温云超表示,他与在网上传播信件的事情无关,因此拒绝服从。
美国纽约的中国时事分析人士谢选骏对本台记者说,这封公开信使他想起了最近中国新闻界出现的另外一起乌龙事件,那就是把最高领导人写成了最后领导人,“这本来很可能只是一个笔误,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时代的万寿无疆写成了无寿无疆,结果导致多人遭受严重迫害。”
谢选骏说,笔误本来是一件小事,但在中国这种高压的政治环境中却成了政治事件,“笔误实际上也反映了人内心的一种愿望,很多人当时是希望毛泽东早死,这样中国才有出路和希望。”
报道说,另一名被警方羁押的人是35岁的自由撰稿人贾葭,他最近结束了在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的访问学者项目。贾葭是温云超的朋友,在3月15日准备登机前往香港时被羁押,他经常去香港。
贾葭的家人和朋友表示,他跟这份信件无关。周五晚间,贾葭的微信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暗示他已经获得自由。这条消息说,“感谢大家。”
贾葭与无界新闻总编欧阳洪亮也是朋友。知情人士表示,贾葭发现信件在网上传播之后曾给欧阳洪亮打电话,要求他将信件撤下。欧阳宏亮也在遭羁押的网站员工之列。
谢选骏说,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出现在有官方背景的新闻网站上,这很可能不是个人行为,“希望习近平辞职的人很多,包括军方高官,国企老板和中共的各级干部,以及民营企业家,习近平上台以后,他们的利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封信就是说出了皇帝没有穿衣服,讲了这些失去了既得利益的人们不敢说的内心话。”
无界新闻网站从去年9月开始运营,其主要投资者是新疆的中共党委。其他投资者包括财讯传媒集团,财讯旗下拥有金融杂志《财经》。在该信件发布后,网站一度停止发表文章,上星期五网站重新开始发布新闻,但只有主要官方新闻机构撰写的文章。
(记者:高山;责编:陈平)
【246、离婚率高谁之过?试离婚可拯救婚姻?】
2018-03-15
甘肃省全国人大代表、省高级法院院长张海波,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在<婚姻登记条例>中增设“离婚缓冲期”的建议》,指出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闪婚闪离、“政策性离婚”等情形不在少数。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多年的一胎化政策也是造成如今年轻人婚姻不长久的原因之一。
中国网媒“澎湃新闻”3月15日报道,来自甘肃省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在<婚姻登记条例>中增设“离婚缓冲期”的建议》。《建议》指出,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真正因感情破裂而离婚的以外,闪婚闪离、“政策性离婚”等情形的也不在少数。
此外,《建议》认为,夫妻一言不合即分手的冲动性离婚也绝非个例。而且,离婚人群呈现出年轻化、婚龄短的趋势,结婚不到三年就离婚的人群中,80后的比例高达45%大。
《建议》称,导致当前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有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之外,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一些规定,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较快的一个可能的因素。
张海波认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有责任来引导婚姻,应该在尊重个人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劝合制约机制,以限制冲动离婚的行为,维护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他向人大提出的《建议》指出,在登记离婚程序中设置缓冲期。
他提议,将中国《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的规定,修改为 “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设置缓冲期,要求夫妻慎重考虑,有子女的家庭缓冲期设置为三个月,无子女的家庭缓冲期设置为一个月。缓冲期满后,对符合离婚条件并仍然坚持离婚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表示,他同意甘肃人大代表张海波的建议,但他补充提议,中国政府立即取缔多年的计划生育制度,也将有助于改善离婚率:“中国目前离婚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如今的家庭都是一胎化的家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围着他们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因此他们缺乏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的感情和观点等习惯。因此,两人容易出摩擦,摩擦又容易导致离婚。”
澎湃网媒的报道说,国内有法学专家提出,中国的登记离婚制度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离婚制度,离婚的低成本容易导致草率离婚。因此,有法学专家希望修改《婚姻法》,建议设立“试离婚”制度。
中国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态势。离婚率居高不下并逐年增长已成为一种趋势。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中国近年来离婚率持续增长这个趋势的原因分析说:“家庭本来是一个经济单位,但现在它已经不是一个经济单位了,夫妻各有各的工作,还两地分居什么的。这些都是使家庭趋于瓦解的一些因素。此外,现在的年轻人都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责任的意识。再说,中国目前的青年自理能力也较差,两个缺乏自理能力的人组成一个家庭,那麻烦肯定是不少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扭转这种离婚率越发升高的趋势,因为现代文明的趋势就是这样。”
另据海外《南华早报》英文版去年9月6日的一篇有关报道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夫妻在离婚,同时,越来越少的中国人在结婚。
中国民政部去年9月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截至2016年的10年间,中国的离婚率翻了一番。2017年,中国实际离婚的夫妻增长到4百20万对,比2015年增长了8.3%。报道说,一些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看来会持续上升。而这种趋势使中共相当忧虑,因为当局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的基础。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
【247、朝鲜向中国出口电力 去年赚取千万美金】
2018-03-19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朝鲜长期电力短缺,去年却对中国大幅增加电力出口,从而使朝鲜虽然因国际制裁而被切断收入来源,但是却有机会获得上千万美元的外汇。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虽然也签署了联合国制裁朝鲜的决议,但会想方设法帮助朝鲜。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19日的报道说,由于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禁令不包括电力贸易,中国与朝鲜目前至少在合营四座水电站,发电量通常在两国间分配。但是,中朝之间的电力贸易平衡去年明显被打破。据中国海关数据,朝鲜对中国的电力贸易顺差从2016年的260万美元激增到去d年的1,080万美元。
这意味着朝鲜通过向中国出口电力而赚取到了更多的硬通货。但是,由于供给朝鲜老百姓电力的减少,这可能已加剧了朝鲜国内的供电不足。经常去朝鲜的游客称,最近几个月,电力短缺促使朝鲜实施了越发严格的用电管制。
报道说,中国政府最近在其采购网上发布公告,将在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上修建两座新的合资水电站,帮助朝鲜增加电力供给。此外,中国边境城市集安市的政府网站去年发布一则通告称,到2019年完成建设的两座新电站将惠及中朝两国。此外,今年1月,一项输电线工程招标在网上发布,项目将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
上述贸易数据和建筑工程表明,虽然中国在边境加大了联合国制裁的执行力度,导致去年中朝双边贸易大幅下降,但北京仍在一些重要方面为平壤提供支持。去年9月联合国发布一项旨在禁止任何国家与朝方成立合资企业的禁令之前,中国政府就该禁令不应该包括现有的中朝水利发电基础设施项目而进行了谈判。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因为中国和朝鲜都是共产党国家,中共政权把朝鲜政权看作是兄弟。因此,中国绝不会眼看着朝鲜政权垮台:“共产党中国与朝鲜是兄弟,所以它会千方百计帮助朝鲜政权。现在迫于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对被朝鲜进行制裁。但中国还是会时不时设法绕过制裁,想办法帮助朝鲜。”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朝鲜的电力供应情况受到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密切关注,他们试图通过朝鲜的用电情况来评估制裁影响,并希望制裁会促使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5月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之前、或会谈期间作出让步。
美国官员称,虽然近几个月来中国已大幅削减对朝鲜的成品油出口,并表示中国正严格执行联合国的涉朝制裁,但中国仍在向朝鲜提供大量的原油,而且这些原油并未包括在海关数据当中。
中国与朝鲜的能源联系引发争议的原因还包括,有美国及盟友的官员称,朝鲜把应该提供给老百姓的能源转而用于军事与核计划。
中国官方媒体自2012年以来一直报道如何把朝鲜纳入入中国国家电网的计划,即建设一条从中国边境城市珲春市到朝鲜港口城市罗先(Rason)的66千伏的输电线路。为此,很多中国企业近年来在罗先投资。
美国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总裁谢家叶就中国不断帮助朝鲜表示:“由于中国与朝鲜特殊的地域关系和政治关系,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联系是不会完全断绝的,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联系。中国虽然也签署并在执行联合国针对朝鲜的制裁,但我相信,中国不会百分之百地执行这些制裁。无论如何,中国和朝鲜总会保持一定的经济关系。”
为了进一步制裁朝鲜,美国特朗普政府2月23日宣布了一项针对朝鲜的规模最大的制裁措施。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控办公室当天宣布的措施涉及27家船运公司和28艘船舶以及一名个人。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网编:洪伟)
【248、美国官员访台 中国官媒评论措辞强硬】
2018-03-22
中国一家官方媒体星期四就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访问台湾发表措辞强硬的评论文章,并提议把向台湾动武作为中国针对美国与台湾关系升级所采取的措施之一。但有海外华裔学者表示,大陆对台湾动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3月22日就美国国务院及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Alex Wong) 20日抵台访问发表题为“做好台海地区发生直接军事摩擦的准备”的文章。文章说,黄之瀚是美国《台湾旅行法》通过以来首位到访台湾的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美方这一安排有探测大陆反应的意思,不排除今后美方派更高级别官员赴台访问,或者邀请台湾高级官员访美。
就中国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文章提议,中方可以选择“淡化”美台高官互访的影响,不作出强烈的反应。但是,文章指出,中国不作出太大反应可能会有两个“副作用”:美国很可能会不断升高访问台湾的官员的级别,直至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访问台湾、或邀请台湾的同级官员访问华盛顿,甚至有一天搞出美台“首脑会晤”。第二个“副作用”可能是,其它国家有可能效仿美国,也与台湾提高官员交流级别。
文章说,中国方面要一一阻止他们那样做,就需付出更多的外交成本,所以对特朗普政府落实《台湾旅行法》进行反制看来势在必行。
文章提出三个“反制”方法:第一,不再邀请那些访问台湾以及那些在美国接待台湾官员的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别官员访华。第二,中方应在中美合作的其它领域和国际事务,例如在朝鲜半岛和伊朗问题上减少与美合作。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也可以与美唱对台戏。第三,中国加强对台湾当局施压,应加快与部分台湾“邦交国”建交的进程,逐渐做到最后让台湾零“邦交国”。
文章甚至指出,大陆需要加大对台湾的军事压力,做好台海地区发生直接军事摩擦的准备。
海外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的荣誉编辑胡平就此评论说:
“我把《环球时报》看作是中国政府非官方的‘官方发言人’,它常常发表一些《人民日报》不好发表的评论和文章,许多人也把《环球时报》发表的评论看作是官方不好直接说出的话。当然,该评论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特朗普政府签署《台湾旅行法》这件事的恼火。但它所提出的要对台湾做好发生军事摩擦的准备有点缺乏逻辑。现在是美国对台湾的政策稍微发生变化,而台湾方面没有作出任何举动,怎么能说要做好攻打台湾的准备呢?”
路透社3月22日的有关报道说,美国政府上星期签署《台湾旅行法》惹恼了中国当局,因为该法鼓励美国政府向台湾派出高级官员、并与台湾同行会面,并鼓励台湾的官员来访美国。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建议,中方应派遣军舰驶往台湾海峡中线。
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星期三在台北表示,美国对台湾的承诺比任何时候都强,并称赞台湾说,它在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都是一个民主典范。台湾当局对美国在台北的“美国在台协会”透露,另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负责美国商业与制造业事务的副国务卿伊恩-史蒂夫 (Ian Steff) 也将在近期内访问台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四的例行会议上表示,台湾问题事关中方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与台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提升实质关系,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以免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
就别的国家是否也可能跟随美国与台湾提升关系级别这个问题,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分析说:
“这很有可能。因为1970年代就是因为美国和共产党中国接触,自由民主阵营才瓦解了,中共得以加入联合国。后来美国更加降级与台湾的关系,才最终导致台湾在国际社会里的孤立。而现在如果美国重新升级与台湾的关系,并把台湾当作一个正当的外交伙伴,其它国家也很可能效仿”。
路透社的报道说,台湾对中国政府来说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潜在的军事热点。台湾的国防部星期三透露,它当天派遣了几艘军舰和一架军机来跟踪在台湾海峡巡驶的中国大陆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敌意自2016年民进党人士蔡英文当选台湾的总统以来一直在增加。中国政府怀疑蔡英文试图推进台湾的独立,台湾独立对中共来说是一个红线。但蔡英文多次表示,她只想维持现状,并承诺要保障台海和平。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网编:洪伟)
【249、美舰再度巡航南海 宣示航行自由】
2018-03-23
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马斯汀”号驱逐舰星期五驶入南海海域,并在南沙群岛美济礁12海里附近实行了航行自由行动。中国派军舰识别美军舰只并予以警告。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海军在南海实行航行自由行动以及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显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正在变得更加强硬。
路透社3月23日报道,据美国匿名官员透露,美国“马斯汀”号驱逐舰星期五驶入南海海域,并在南沙群岛美济礁12海里范围附近实行了航行自由行动。
美国军方表示,它在南海实行自由航海行动符合国际海洋法,而且,美国军方每天都在南海一带运作。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尼克尔-史威格曼说,“正如过去我们时常实行航海自由行动那样,我们今后也将继续实行该行动”。
报道说,美国驱逐舰在南海实行航海自由行动,正值中国海军计划在南海举行实战演练。美国海军这一令中国政府恼怒的行动,旨在反制美国政府所认为的,中国在南海战略水域限制航海自由的企图。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3月23日表示,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这种行动造成两国海空兵力近距离接触,很容易造成误判甚至意外事件,并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他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以及南海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与安全的强烈愿望。
美国马里兰亚太法律中心的孙远钊就美国在南海实行航海自由行动表示:“有关自由航行一事,联合国有相关法律,有关事宜应该根据这些法律进行。中国对整个南海声称主权,但美国认为中国的九段线不合理,因为还有至少七个方面也对南海声称主权。美国对中国把一些岛屿军事化也不满,因此派军舰看一看。”
路透社的报道说,美国军方一直保持的立场是,它能够在全世界开展行动,包括在那些其盟国拥有主权的地区,而这点应该独立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中国对几乎所有南海海域声称主权。但在同时,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和越南也对南海的部分水域或岛礁声称主权。
美国海军的这次南海自由航行行动,是其自今年1月份进行类似行动以来的第一次。这次行动恰恰恰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针对价值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总统备忘录仅仅一天后所进行的。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立场正在变得越发强硬:“美国不仅向南海派遣军舰,而且对中国商品提出了征收600亿美元的关税,还向台湾派遣高级官员,在台湾设立海关等。美国对中国过去40年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了。”
路透社的报道说,美国政府曾多次就中国把南海的诸多岛礁打造成人工岛屿,并在其上部署军事设施的做法提出批评。美国担忧,这些设施可被用来限制南海的航行自由。美国也一直敦促盟国在南海实行航海自由的行动。英国政府上月曾表示,它的一艘军舰也将在南海进行维护航海自由的行动。
美国军方在其今年1月发表的国防战略文件中,把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列为美国国防战略的中心。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洪伟)
【250、美国批评中国针对美产品的关税不公平】
2018-04-03
美国政府星期一批评中国政府对包括水果和猪肉等在内的128种、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决定是不公平的。中国这一措施旨在报复美国前不久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的举措。但有分析人士认为,美中两国领导人最终不会让目前的贸易争端演变为贸易战。
法新社4月3日的报道说,中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是继美中之间好几个星期的贸易争端后作出的。美中之间的贸易争执引发了世界两国最大经济体之间是否可能发生贸易战的恐慌。
中国政府上个月曾警告说,正在考虑对包括美国红酒、坚果、水果和铝废料在内的一系列美国进口产品征收15%到25%的关税。该关税已从4月2日开始生效。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回应美国政府此前针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分别施加25%和10%关税的决定。
报道说,特朗普总统曾表示,之所以向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因为美国政府把美中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看作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而中国政府认为这种说法是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滥用。
但是,报道说,中国政府到目前为止没有针对类似大豆和波音飞机等美国产品施加关税。
美国-印度商会负责人K.V. 库马尔就美中目前的贸易争端以及将如何发展这个问题表示:
“美中贸易关系中的确存在不平衡与不公正的成分,中国的贸易政策的确需要有所改变。我认为,美中两国会走到一起,中国会与美国合作解决两国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白宫副发言人林赛-沃尔特最近表示,中国政府为其钢铁业提供补贴和中国该行业持续不断的产能过剩,是目前世界钢铁业存在危机的根本原因。她说,中国政府与其对公平交易的美国产品施加关税,还不如停止自己不公平的贸易手法,因为这些手法不但在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还在扭曲国际市场。
中国商业部在一份有关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收回这些违反世界贸易规则的措施,让中美两国贸易回到正常轨道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间的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法新社的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就中国对美国庞大贸易顺差进行了措辞强硬的抨击,并在竞选期间作出承诺,若当选美国总统他将采取行动削减美中贸易逆差。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中国可能如何处理美中贸易纠纷这个问题表示:“我想中国可能不大愿意跟美国在经贸关系上闹翻,虽然在政治方面呈现与美国走向冷战的迹象。因为在经贸方面,中国还是需要美国的,因此它付不起与美国闹翻的代价。”
法新社的报道说,特朗普政府暂时停止了对欧盟国家、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产品施加关税的考虑。但特朗普政府最近公布了新一轮针对中国的、价值$600亿美元的关税制裁,但这次主要针对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
【251、消息人士称金正恩向习近平表示愿意恢复六方会谈】
2018-04-05
据日本经济新闻星期四的报道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上周访问北京时对中国领导人表示, 他同意重新参加有关朝鲜核武与导弹计划的六方会谈。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朝鲜领导人的这一承诺只是为了给自己进一步发展核武与导弹赢得时间。
路透社4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日报》星期四的一则报道称,与中国和朝鲜政府有联系的消息人士透露,根据好几份金正恩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谈后所签署的文件,金正恩对习近平表示,他同意恢复六方会谈。
消息人士还说,金正恩很可能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定于今年5月份进行的会谈期间,也会向特朗普作出同样的承诺,。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发展状况是否意味着六方会谈真的将恢复。
报道说,在金正恩上周对北京进行秘密访问期间,北京与平壤之间多个月的冰冷气氛似乎突然消失。中国政府称,金正恩承诺将要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
在过去的会谈中,朝鲜也曾表示,若美国从韩国撤军并收回它为韩国与日本提供的核保护伞, 平壤将可以考虑放弃核武计划。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 “朝鲜领导人虽然可能表示同意恢复有关朝鲜无核化的谈判,但这只是为了赢得时间,以便自己进一步发展朝鲜的核武与导弹工程,使自己的核武导弹更成熟,更具威慑力。”
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过去一贯对有关朝鲜的事宜保持秘密,而且中朝两国关系因朝鲜大力发展核武与导弹工程,以及中国支持联合国制裁朝鲜的决议而一度出现损伤。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总统表示愿意与朝鲜领导人会面的意图,是送给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一个外交胜利。美国政府过去多年坚持的立场曾是,在朝鲜政府放弃核武计划之前拒绝与其领导人举行高峰会谈。
美国特朗普政府表示,虽然美国总统愿意与朝鲜领导人进行高峰会谈,但美国针对朝鲜的各种制裁将继续下去。
美国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就此表示:“金正恩并没有表现出放弃核武的诚意。若六方会谈恢复,那也可能像过去的那些谈判一样以失败告终。其结果却是朝鲜问题变得更糟。”
有关朝鲜无核化的最后一次六方会谈是2009年进行的。当时,朝鲜当局宣布六方会谈结束,并指控美国实行强权政策。当时参加六方会谈的国家包括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主办国中国。
【252、中国宣布对朝新禁运 涵盖军民两用物资技术】
2018-04-09
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五个部门星期日发布公告称,禁止向朝鲜出口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输工具相关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常规武器两用品。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是在通过这些措施来显示,自己是一个遵守联合国有关协议的负责任大国。
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五个部门星期日在商务部网站上发布的联合公告称,为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375号决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6条和第18条规定,增列禁止向朝鲜出口的两用物项和技术清单。
中国政府列出的禁止向朝鲜出口物项的清单显示,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有关的两用物项,材料设备,物货和技术包括: 适用于操作放射性材料时使用的手套箱,中子学计算/建模软件,辐射输运计算/建模软件,用于生产氟的电解槽,硝酸等。
在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总裁谢家叶,就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前不久在北京与朝鲜的金正恩会谈不久,北京就宣布这种针对朝鲜的制裁措施分析道:
“中国在这个时候发布这个禁止向朝鲜出口物项的公告,很明显是要发出一种信号,即,虽然中国和朝鲜领导人习近平与金正恩最近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但联合国的决议中国照样遵守,因为它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同时,中国也在向美国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不会在朝鲜文题上背地里捣乱。”
另据法新社4月9日的有关报道说,中国商务部等联合公布的有关公告,为那些被禁止出口的32个物项,技术和设备的潜在大规模杀伤性物项都提供了详细的解说。这些包括离子加速器和离心分离机等。
此外,中国商务部等发布的公告还概括了将被禁止向朝鲜出口的常规武器两用品。
中国政府宣布禁止向朝鲜出口32种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相关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常规武器两用品等,正值中国正在收紧向朝鲜出口的各种物资之际。截止今年2月,中国向朝鲜出口的能源几乎减少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旅美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商业部最近曾说,近期内不准备与美方进行谈判,但现在它发布这么一个公告,是在与美国对话做好准备。但商业部的这个举措意义其实并不太大——除非,习近平亲自出来表示要进一步制裁朝鲜,那个意义才重要呢。”
法新社的报道说,朝鲜政府已告诉美国特朗普政府,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举行高峰会谈时,将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53、中国国家安全部推出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
2018-04-16
在中国,那些经常与海外人士或外国人打得火热的人,今后要小心了,说不定哪天中国的安全人员就会找上你,因为你已经被群众举报为间谍了。这可不是开玩笑。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4月16日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为加强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间谍行为和其它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线索的举报受理工作,自2018年4月15日起,国家安全部开通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站,接受组织和个人的举报信息。
国家安全部的有关声明说,任何组织和个人可通过登陆该网站,对发现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间谍行为和其它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情况线索进行举报,也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举报受理电话进行举报。
国家安全机关将依法受理举报信息并对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法举报的行为予以保密。对举报属实、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的,国家安全机关将予以奖励;如借举报名义故意捏造、谎报情况或诬告他人的,妨碍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造成其它不良社会影响的,国家安全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就连抓老鼠都需要职业人员去做,让普通老百姓举报“间谍”,有可能造成假案和冤案。如果大搞群众运动,其实这是为了在社会上制造恐怖:“它这目的实际上并不是举报间谍, 而是在社会上制造恐怖。连抓老鼠都需要专业人员,更何况是要辨别间谍。这是中共想把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绝和控制社会的做法。”
法新社4月16日的有关报道说,国安部要求举报的有问题行为还包括,外国人在中国国土上与那些从事过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或被强烈怀疑从事过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人进行会面。这使外界担心,任何外国人与中国异议人士会面的事儿也会引发政府的不悦。
国安部还敦促任何人都举报中国或外国人试图贿赂政府或军事官员,或挑动武装骚乱或民族分裂行为。国安部的网站分别以英文和中文运作,举报者可用这两种语言举报信息。
报道说,虽然国安部举报网站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奖赏金额的细节,但北京市国安局对举报间谍活动所提供的奖赏为一万到五万元人民币。
中国国安部同时还推出了一个题为“带有面罩的朋友”的卡通图片,警告中国国民不要与外国人发生浪漫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可能恰恰是外国间谍获取中国国家机密的渠道。
旅美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刘青,就中国政府推出举报间谍活动平台这一做法的分析是:“鼓励公民举报某个犯罪分子的做法很多国家都有,但中国政府这个做法的不同点就是没有一个限定,而是鼓励老百姓相互怀疑、相互监督、相互举报,相互仇恨。这种做法跟文革前期和文革期间的做法很相似。”
中国国务院于去年12月27日公布《反间谍法》细则,除了对境外组织、代理人、敌对组织、间谍器材等内容做出定义,还认定“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等也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的一则有关报道说,人权组织认为,《反间谍法》的细则对本来定义模糊的所谓危害国家安全罪并没有提供更具体、明确的定义,而且所谓“发表、散布危害国家安全的文字或信息”或制作相关出版物都可能被纳入该法处罚行列。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54、菲报纸公布显示美济礁上疑似中国军用运输机的照片】
2018-04-18
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星期三公布它称为是今年年初拍摄的、首次显示停留在美济礁一停机坪上的两架中国军用运输机的照片。菲律宾外交部长表示正考虑向中国政府提出外交抗议。有专家认为,若照片内容属实,证明中国政府在加紧把南海划为内海的努力。
据路透社4月18日报道,《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报道并未透露照片的来源,但照片上的飞机看起来似乎是西安飞机机械工业集团研发的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Y-20)。
报道说,路透社未能证实这些照片属实与否及其拍照日期,菲律宾军方拒绝对此予以置评,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中国国防部都没有回复路透社予以置评的请求。
报道说,美济礁是中国近年来打造的人工岛屿中距离菲律宾最近的一个,坐落于菲律宾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之内。
报道援引菲律宾外长阿兰-卡亚塔诺(Alan Cayetano)当天对媒体记者的话说,外交部已要求国防和军事部门确认美济礁上是否的确存在中国军事运输机,以便菲律宾政府可以向中国方面询问此事。
卡亚塔诺还透露,菲律宾方面已要求所有对南海南沙群岛有主权声索的国家拆除在该群岛一带建立的军事防御工程。他说,“许多声索主权的国家在南沙群岛上设立了防御堤坝、雷达以及其它防御机制。目前的挑战是,如何停止继续部署和建造这类设施,并扭转这个趋势。”
卡亚塔诺还表示,南沙群岛的主权声索国以及区域外的国家都在就如何解决主权纠纷以及避免区域性军备竞赛进行对话。他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代表上个月就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议题在越南进行了谈判。他指出,在讨论富有争议的问题之前,各方先确认了各有关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目前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是,制定出来的行为准则是否应该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各有关国家是否应该对违反该准则的国家进行制裁等问题。卡亚塔诺还说,目前还没有关于何时制定出南海行为准则的时间表。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分析说,如果中国已经开始在美济礁上起降军用飞机的话,那意味着,中国正在加紧把南海划为内海的努力:“据说中国方面已经把美济礁称为美济岛了。中国早在1995年就从菲律宾手里把美济礁夺过来,然后一直就在填土造岛。我想中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已占有的这些岛礁,而且因为它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只会在南海继续扩张。”
据《南华早报》英文版4月18日的有关报道说,东南亚地区的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军用飞机已开始在美济礁起降一事如果属实,这显示,中国在南海这个存在主权争议的水域变得越来越强势。报道说,中国是于2015年在南沙群岛这个蕴藏着丰富天然气的环礁一带打造人工岛屿的。
报道说,《菲律宾每日询问报》两个月前曾发表拍摄于去年6月至7月间的一些显示中国员工在南沙群岛一带从事建筑活动的照片。菲律宾方面称,中国正在改造那沙群岛的7座珊瑚礁。菲律宾对这些珊瑚礁声称主权。
路透社的报道说,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努力遭到了普遍的怀疑。一些专家人士指出,中国改变过去的反对立场,如今对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表现出反常的支持,似乎旨在以此安抚南亚有关国家,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在南海部署军事设施。
美国马里兰州“亚太法律中心”的孙远钊表示,即使各有关国家一起制定了南海行为准则,使它具有法律约束力将是很困难的:
“即使所有有关国家都一致通过了一部南海行为准则,它也只能是一个誓言似的文件,很难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只要中国觉察到哪怕一丁点阻碍它主权声索的东西,它都会拒绝参加的。”
每年有价值3万亿的航运物资通过南海这个重要的战略海运通道,而中国则对整个南海水域都声称主权,同时,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对南海的不同岛礁和水域声称主权。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55、中方称与澳南海巡航舰只的接触是专业性的】
2018-04-20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星期五就本月早些时候澳大利亚军舰在南海受到中国海军挑战一事向中国政府发出强烈警告,称澳大利亚维护和行使其“全球海洋航行自由权”不会受到阻拦。而中国方面则说,中国海军舰只与澳大利亚军舰在南海的交涉是合法与专业的。
《澳大利亚人》报中文版4月20日报道说, 三艘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舰艇本月早些时候驶向越南胡志明市时,遭到中国海军的阻截。这些澳大利亚军舰当时在南海正与该地区国家进行一系列军事演习。
报道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星期五的报道称,中国方面对澳洲军队在该地区航行的理由表示质疑。报道援引澳大利亚海军一位官员的话说,澳中军舰在南海发生了“礼貌但强有力”的交涉。
报道说,上述三艘澳大利亚军舰刚刚完成对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港口访问。他们正在进行一项为期三个月的东南亚部署行动。他们在通过南海时遭到中方的挑战。
报道援引澳大利亚国防部一位发言人的话说,澳大利亚国防军数十年来一直与南海及其周边国家进行强有力的国际合作,这包括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港口访问,海上监视行动和船舶通航。此外,澳大利亚船只和飞机将继续根据国际法,行使在南海航行自由的权利。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部大学的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李小兵,就中国对其它国家军舰在南海行使航行自由权利的态度表示:
“这主要看中国的目的,主要看中美两国关系的现状。最近中美两国似乎有谈判的意向,因此,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可以不必太强硬。现在双方不仅在南海、东海问题上,而且在朝鲜问题上都在加紧考虑怎么谈,因此,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可能不会采取硬对硬的姿态。”
中国国防部网站4月20日就媒体有关澳大利亚军舰本月在南海遭遇来自中国军方 “挑战”的提问时说,澳大利亚媒体的有关报道与事实不符。4月15日,中国海军军舰与澳大利亚军舰在南海海域相遇,中方舰艇使用专业语言与澳方进行沟通,其操作合法合规,专业安全。
路透社4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星期五证实,其三艘军舰最近抵达越南的胡志明市,但拒绝就这些军舰之前在南海的巡航做任何置评。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一个例行记者会上就澳大利亚和中国海军舰只最近在南海的交涉一事表示,中国支持并积极保护各国舰只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如果澳大利亚军舰只是在南海行使自由航行权利,这毫无问题。
旅美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
“中国政府的政策其实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说法上稍微有点变化。现在各有关国家南海的对峙形势已经形成,因此,我想中国政府可能觉得在言辞上可以作出一些让步了。”
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军方最近在南海完成了一次广泛的军事演习,中国对整个南海的主权声索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对南海的部分水域或岛礁的主权声索存在矛盾。
【256、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会议主题:打击恐怖主义】
2018-04-24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15次国防部长会议星期二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防部部长魏凤和在会上表示,该组织是一支和平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威胁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国国防部网站4月24日的消息说,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15次国防部长会议,并作了主旨发言。
消息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打击恐怖主义,构建命运共同体,创新合作谋发展。
另据路透社4月24日的有关报道说,中国国防部部长魏凤和对聚会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表示,打击恐怖主义威胁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魏凤和还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对保持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都做出了贡献。
报道说,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这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的主题,凸显了中国政府希望利用这个组织来消灭来自中亚地区的、对新疆分裂主义势力的支持。
魏凤和透露,本届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还将讨论南海问题。中国近年来通过在南海填土造岛,并在这些人造岛上部署军事设施来迅速巩固自己对这个重要战略水路的主权声索。
就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意图和影响力,以及该组织在协助中国打击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方面是否做的如意等问题,学者谢选骏先生分析认为,该组织中的中亚国家其实在协助中国打击分离主义方面做得并不令中国满意,而中国和俄罗斯则似乎试图把上和组织转为反西方的势力:“上海合作组织本来是在反恐斗争中形成的,它虽然也有抵制美国在中亚一带扩展实力的一面,但总体上说,该组织基本还是在国际反恐中与美国合作的。但是,如今随着美国与中俄关系的恶化,以及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变得比较紧密,这两个国家似乎有把上海合作组织变成一个反西方组织的意图。”
路透社的报道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会议也于星期二在北京举行。该组织成员国首脑高峰会议计划于今年6月在中国青岛市举行。
中国鼓励中亚国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来在区域事务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中国除了与中亚国家加强了安全合作,而且还在中亚地区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经济投入。中亚地区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枢纽。
中国目前也通过推动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进行对话来寻求在阿富汗的政治未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就中国在中亚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是否能协助中国达到其目的这个问题,海外政论杂志《北京之春》的荣誉主编胡平表示:“中国在包括中亚的欧亚大陆具有很大的野心。它不仅想通过‘一带一路’发展自己在那里的经济实力,还想在那一带推动其军事实力,因此这引发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强烈批评。但是,因为中亚国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国家,因为中国政府残酷对待境内的穆斯林人,中国在那里发展其实力的努力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还计划于本周五和周六在中国武汉市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
中国和印度是争夺亚洲领导地位的两个竞争对手。中印两国在喜马拉雅山一带共享一个存在主权争议的边界线。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以外,还包括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的亲密盟国巴基斯坦,和其主要对手印度。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257、美筹备外国投资立法 将限制中国收购美科技企业】
2018-05-01
美国财政部官员星期一与十个行业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会面,讨论有关加紧外国投资审查的最新立法草案。该立法旨在限制中国收购美国尖端科技公司的努力。有分析人士认为,该立法可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财政部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级官员表示,这次会谈并非为了草案的内容进行讨论,而是把有关的行业组织代表聚集在一起,然后通告他们该草案目前的现状,以及其进展方向。
该官员还指出,财政部对草案的几个地方进行了修改,以便最终的立法对有关行业来说是清晰的。同时,大家在保护国家安全问题上立场一致。
上述官员还表示,该法将扩大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的审查范围,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最终将如何修改该草案还有待观察。
报道说,立法草案将删除一项涉及科技企业的措施。因为科技企业曾抱怨,如果他们要出售的技术涉及知识产权的许可或出售,就必须获得“外资审议委员会”的批准。
报道说,美国企业界对该草案密切关注,因为一旦立法通过,“外资审议委员会”将进一步收紧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科技公司的限制。同时,该立法可能引发来自中国的报复,从而导致美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也受到限制。
在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谢家叶认为,该立法将严重限制中国对美科技公司的投资,可能对中国科技发展造成一定的抑制:“我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个立法将起到抑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因为中国过去只顾经济增长率但却忽视了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现在如果西方封锁中国获取西方技术,那中国将来一段时间的科技发展将受到抑制。”
中国官媒新华社本月早些时候的一则有关美国计划扩大“外资审议委员会”审查范围的报道说,美国对外资准入向来有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组建了包括情报部门等多部门成员在内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不断拓展“国家安全”范畴,延伸到能源甚至服务业等更广泛的领域,明显是“国家安全审查”被滥用。
一些美国政治人物和研究人士近年来一直抱怨,中国设法通过购买美国科技公司等方式获取美国高科技,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分析说,现在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外资投资的审议程序和扩大其范围,说明他们对如何在贸易经济领域中与中国打交道有了新的认识:“美国这个立法草案说明它认识到,中国向市场经济真正转型不大可能,而且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打压国营企业,它又是一个共产党政权,因此对美国是一个威胁。”
路透社的报道说,特朗普政府一直支持加强对外资投资的审议,包括对钢铁和铝提高关税等举措,都是为了在贸易问题上持保护主义立场,以便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和提高对外资投资项目的审查力度。
路透社的报道说,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与会的行业组织包括美国商业协会这个最有影响力的游说组织。
报道说,支持修改对外资审议程序的人士希望把该立法附加到美国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DAA)当中。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负责向美国国防项目拨款。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258、中国教育部发出警告 今年高考不得炒作状元】
2018-05-08
中国教育部星期二召开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会议,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和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分析人士对此褒贬不一。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5月8日发布的消息,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除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确保今年高考各项工作的安全实施,以及严把入场关、监考关、阅卷关、录取关等以外,他还提出警告,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会议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严格敦促检查,确保考场和信息的安全。
此前,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3月6日在教育界委员联组会议上建议,有关部门要堵住考生信息泄露源头,彻底禁止炒作状元,改善基础教育生态和推动教育的长远发展。
唐江澎指出,状元是学业测试的一种评价结果,具有局限性和偶然性。炒作状元不仅人为放大了高考评价难以避免的缺陷,更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唐江澎还指出,炒作状元会加剧生源抢夺学校的教育竞争,不利于基础教育整体生态。
新华社3月6日的有关报道说,中国教育部今年2月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的“十项严禁”中包括严禁初高中学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比、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等。
在纽约的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对中国教育部的有关禁止要炒作 “高考状元”的警告表示赞同:“我同意,高考结果只能显示一个人的书面知识或回答考题的能力,因此它具有片面性。而且,所谓‘高考状元’是指成千上万考生中少数几个拔尖的,因此,用高考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纽约“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谢家叶却认为,高考中比出状元和以此鼓励勤奋学习,这有什么错呢?“当然,太过分炒作高考状元是不对的,但是,高考成绩显示的结果不但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高考高分还是意味着考生的勤奋学习和考试准备。因此,政府如此强调不得炒作高考状元,这似乎有点太过分了。”
中国的年度高考每年有好几百万考生参加。例如,2017年,全中国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人数为940万。
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去年6月初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全国高考报名人数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050万人。此后开始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开始趋稳。
在纽约的谢选骏表示,“高考状元”鼓励恶性竞争,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不但需要成绩和学业好的人才,更需要培养有道德和具有公共精神的全面人才:“中国历史上没几年就出个状元,但很多状元其实做出大事儿的也不多;而现在流行高考状元说法,鼓励的更多的是恶性竞争,而一个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
据中国教育部去年公布的“2017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当年全国本科计划招生372万人,同比增加了近万人。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了大学教育,直至1977年才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被形容为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也有人把中国的年度高考称为是一场“家庭和社会的总动员”。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为了孩子高考顺利成功,有父母甚至花上千元为孩子请“状元符” 或祈福牌等。
(记者:希望;责编:何平) 网编:郭度
【259、越南要求中国从有争议南海岛屿撤走导弹】
2018-05-09
越南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要求中国从南海有主权争议的岛屿上撤走前不久部署的导弹。声明说,中国在这些岛屿上部署的导弹和导弹系统,严重违反了越南的主权。但中方则称,在南沙群岛的军事部署是防御性的。
越南外交部女发言人黎氏秋星期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越南要求中国不要将南沙群岛一带军事化,并撤走那些非法部署在属于越南岛礁上的军事设施。
声明还表示,中国在南沙群岛部署导弹是对区域和平的威胁,并同时重申了越南本身对南沙群岛的历史性以及法律认可的主权。
据法新社5月9日报道,越南的警告是继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上周有关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三座岛屿上部署了导弹和导弹系统的报道后作出的。
据CNBC的报道,中国前不久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渚碧礁(Subi Reef)和美济礁(Mischief Reef)上部署了反舰巡航导弹和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越南也对南沙群岛声称拥有主权。这些武器设备使中国分别有能力攻打295海里范围内的舰只和160海里范围之内的飞机。
美国研究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中国和亚太防御问题专家德雷克-格罗斯曼就中越两国在南沙群岛一带的主权纠纷以及越南要求中方撤走其导弹部署表示:
“越南是以历史眼光来对待其南海主权问题的,中国也是用历史根据来证明自己对南海用有主权,还总是拿出清、明朝代的历史文件等。但越南和中国的不同在于,越南在南海主权和自由航行等问题上遵守国际海洋法。”
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没有证实它在南沙群岛部署了上述导弹和导弹系统,但上周,中国外交部曾表示,它在南海拥有修建防御性军事设施的权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2日在一个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有关提问时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它在那里部署必要的防御性军事设施只是为了国防目的,而不是针对任何其它国家。她说:“无心侵犯者无需担忧害怕。”
“兰德公司”的格罗斯曼指出,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导弹部署是其将南海军事化的开始,很难说这是“和平的”或“防御性”的:
“中国绝不会从南海撤走军事设施的,而是会继续下去。但越南提出抗议还是应该的,因为中国在南海的行为正在改变那里的现实。”
法新社的报道说,越南和中国多年来一直因各自对南海的主权声索而发生争执,而南海被认为是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对几乎整个南海都声索主权,而同时,越南、菲律宾、台湾、马拉西亚和文莱也对南海的部分水域或岛礁声称主权。越南一直在反对中国在南海修建和部署军事设施。
旅美学者谢选骏指出,越南和中国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存在主权争议,而这些主权问题不大容易解决:
“南沙群岛从直线距离来说的话,可能离越南更近,而离中国相对较远。但从历史性主权来说的话,南沙群岛的主权就变得很令人糊涂。因为越南等国家以前是中国的进贡国家,还承认中国的中央管辖地位等。”
法新社的报道说,美国政府上星期曾警告说,中国将会因在南海一些存在主权争议的岛礁上部署军事设施而面临后果。但北京一直坚持说,中国在南沙群岛部署“和平建筑”对其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是必要的。
2014年,因为中国在越南声称主权的南海水域设置石油钻井,导致越中两国之间的紧张大幅上升,并在越南多地引发暴力抗议。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60、“特金会”即将举行 中国将会起什么作用?】
2018-05-15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谈。有分析认为,朝鲜领导人最终决定与特朗普会谈,归功于中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制裁朝鲜阵营,也有分析指出,随着美国和朝鲜开始直接对话和谈判,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将日趋边缘化。
“特金会”即将召开之际,作为与朝鲜“唇齿相依”的几十年盟友, 中国将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纽约时报》中文版日前发表一则分析文章说,中国方面目前正积极活动,试图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可影响谈判结果的关键一方。
文章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过去两个月间已两次前往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进行磋商。令人关注的是,金正恩这两次与习近平见面,每次都是在接待新任美国国务卿迈克-蓬配奥(Mike Pompeo) 到访之前。而每次金正恩访华所释放的信息都很清楚,那就是,金正恩希望中国支持他渐进和逐步的核裁军方式,而且朝鲜的每一步核裁军都应该得到回报。
习近平在上周会见金正恩时表示,他赞同“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和持久和平”的“分阶段、同步性的措施。”然而,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组却已提出较快速的朝鲜核裁军方案,也就是,朝鲜在6个月到1年时间内实现全面无核化后,才予以朝鲜经济上的好处。
文章说,中国有很多理由相信自己会在即将到来的谈判中占上风。首先,由于中国对执行涉朝制裁有重大影响,而这意味着,它对朝鲜无核化的方法和速度的看法不容朝鲜和美国忽视。
此外,在中国看来,朝鲜半岛的“长期安全”意味着美国也必须从那里撤军。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指出,“特金会”的消息刚传出那段时间,有很多分析认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影响力将被边缘化,但中国方面做了很多防止这种趋势出现的努力,最终结果到底将如何还有待观察:“‘特金会’的消息最初传出的时候,不少分析都认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影响力将被边缘化。因此,中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以便防止这种趋势出现。当然,中国和朝鲜之间都相互各有所求,而且,在经济方面,朝鲜对中国还是相当地依赖。”
如果朝鲜与美国最终签订和平条约的话,那中国一定会是签订国中的一个,因为当初的朝鲜停战协议就是由美国和中国签订:“如果美国和朝鲜将来签订和平条约的话,那中国肯定不会被排斥在外的。因为,1953年的停战协议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和中国在板门店签订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最近的一则有关“特金会谈”与中国角色的报道引述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全球研究助理讲师钟乐伟的分析说,金正恩在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会面前先去中国与习近平会面,以及又在“特金会”前去大连与习近平会面都显示,朝鲜仍然需要中国的意见和支持。
但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则认为,一旦朝鲜能够与美国建立直接关系,并在今后能够继续直接与美国商讨各类相关问题,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就将逐渐削弱:
“这次美国和朝鲜领导人要进行会晤的消息改变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角色,它从主要角色变成了次要角色。而金正恩则以表示愿意与特朗普总统举行会谈而取得了主导地位,所以中国方面赶紧安排金正恩与习近平之间的接连两次会面,据说中国想把‘特金会’变成四方会谈。但即使它在这方面成功了,如果美国和朝鲜建立直接的关系,那中国就很难在朝鲜问题上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特朗普总统前不久发推文表示,在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6月12日于新加坡举行会晤其间,双方都将努力让它成为世界和平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目前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特金会”将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
【261、美参议院国防授权法案指中国为威胁】
2018-05-25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周四通过 “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 为国防提供7160亿美元的预算。参议院的该法案还仿照众议院,把中国和俄罗斯描述为美国及其盟友面临的威胁。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周四通过的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还包括如何针对中、俄这两个战略竞争者的具体措施,并要求加紧对贸易规则的控制、禁止美国国防部与任何使用中国两家科技公司华为和中兴产品的商业个体打交道。
“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 是美国国会每年通过的少数法案之一,它也被用作其它一系列不同政策措施的载体。今年的参议院“国防授权法案”将以连任六届的共和党籍参议员、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和越南战争英雄约翰-麦凯恩的名字命名。
路透社5月25日的报道说,“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也计划加强美国应对和反击网络攻击的能力。法案要求美国能够运用国家力量所能部署的所有能力来应对网络攻击,其中包括通过自己的网络能力来威慑和反击任何网络攻击。
至于此法案为何强调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德雷克-格罗斯曼指出,近一年来,美中关系的紧张因素增加,美国越来越多的政界人物和分析人士把中国看作是潜在的威胁:“我们看到,近一个月来,美国方面越来越愿意把中国描述为是对美国的一个威胁。而就在一年之前,美国政府发布的国防文件只是把中国称为是竞争者。我想,中国近来加紧把南海军事化、美中贸易争端加剧、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近来加大对台湾的挤压等一系列问题,都促使美国政界和分析人士把中国看成是威胁。”
“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成为法律。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的该法案需要得到整个参议院的修改和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同时,该法案的参议院版本必须与众议院版本相协调。国会众议院版本于本周四以351:66的票数通过。
就美中关系现状,法新社星期五报道,虽然特朗普总统经常吹嘘自己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友谊,但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却显示了美中关系所处的紧张状态。而所有这些事件的背景是美中之间持续已久的贸易纠纷。
美国国防部本周三收回了之前向中国发出的、参加美国将在太平洋举行的海军军事演练的邀请。五角大楼提供的理由是,因为中国继续在南海打造的人造岛屿上部署军事设施。此外,特朗普总统星期四取消了原定于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朝鲜高峰会谈。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目前的许多迹象显示,美中关系似乎已进入了冷战状态:“美中关系最近发生了变化,似乎进入了过去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那种冷战状态。中国和俄罗斯似乎试图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来对付西方。美国国防部的这个国防法案反映了这点。”
显示美中关系紧张状态的另一个事件是,在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一位雇员被诊断因不正常声音而遭受创伤性脑损伤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出了警告。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事后评论说,该雇员的创伤所显示的医学症状与前段时间美国驻古巴大使馆雇员所遭受的创伤完全相似。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262、婚姻测试是否能够挽救婚姻?】
2018-05-31
中国的离婚率这些年来一直不断上升。为此,中国几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去年开始要求打算离婚的夫妻先回答一些有关婚姻的测试问题。进行这种测试的理由是,也许能防止夫妻的“冲动型离婚”。但回答这类问题能解决中国离婚率高的问题吗?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至少有两个省份从去年开始对打算离婚的夫妇进行“婚姻测试”,测试卷里的问题包括“你们的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以及“你在家庭中尽了什么责任?”等。
江苏省连云港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春玲在接受中国一家媒体采访时,就为何要对打算离婚的夫妇进行这种测试解释说,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引导,让他们回忆起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
另外,四川省宜宾县人民法院观音法庭去年也曾推出“离婚考卷”,60分以上的有挽回余地,60分以下的可以初步认定婚姻关系快要破裂。
中国离婚率一直越来越高,去年达到50%以上。那么,对要求离婚的夫妻进行测试等措施,能否起到减少中国离婚率的作用呢?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任客座教授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认为,作用可能不会太大:“我想作用可能不会太大。中国的离婚率一直在上升,原因就是有关婚姻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中国的婚姻法几乎可以说是离婚法,使人们很容易离婚,离婚的成本很低。”
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今年3月出台的一份有关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6年1月到2017年12底的全中国离婚纠纷年度一审审结案件数量基本持平,但2017年较之2016年略有上升,为140余万件。
报告还提到,导致夫妻婚姻离婚的因素首先是女性的地位得到提高。数据显示,在全中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73%以上的案件原告是妇女。
中国央视新闻的报道说,其实,妇女提出离婚这个趋势始于10年前。如果说,过去人们把离婚看成是件丑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有所转变。中国女性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不一定需要依附于男性。女性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妇女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不大愿意委屈和将就;另一方面,这个趋势也是女性经济收入提高的体现。
中国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所显示的中国离婚率不断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婚后2年至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央视新闻的报道说,分析人士认为,年轻人个性较强,对婚姻决策草率,在婚姻生活中不愿妥协,在工作压力和婚姻磨合期家庭生活压力的挑战下,婚姻很容易出现危机。
中国的离婚率为什么这些年来不断上升呢?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认为,过去的一胎化政策对国内如今离婚率不断上升也负一定的责任,因为许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一些重要的社会技能:“中国的离婚率目前确实很高,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变得越来越淡薄了。我认为,中国过去的一胎化政策对如今的离婚率太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就国内离婚率趋高所提供的另一个解释是,家庭暴力,77%以上的夫妻因感情不合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其中近15%是因家庭暴力而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家暴在离婚原因中位列第二。
司法大数据还显示,广东、贵州和广西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量排名靠前,91%以上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方式主要以打骂为主。
除了对打算离婚的夫妇进行婚姻测试之外,为了减少离婚率,中国几个省份还采取了一些试图防止离婚最终发生的措施。据《北京青年报》去年3月22日的报道,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法院向一对“85后”闹离婚的夫妻发出了该省的首份“离婚冷静期”通知书,限定这对夫妻冷静3个月,这期间不得向对方提出离婚。
报道说,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在进行离婚冷静期的探索。其背景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在全国推行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的试点工作,并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对打算离婚的夫妇进行测试或责令他们经过3个月的冷静期等措施,能否起到减少中国离婚率的作用呢?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离婚率不断上升似乎是一个全球性趋势,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上述措施不能起到扭转趋势的作用:“中国的这些措施可能会起到挽救少数几个婚姻的作用,但是,离婚率不断上升这个趋势可能不会改变。离婚率上升是一个全球性趋势,随着人类文明的个性化,离婚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除了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法院向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发出 “离婚冷静期”通知书,限定他们冷静3个月以外,广东中山市、上海静安区等地的法院也决定,在审理离婚事宜期间,让闹离婚的夫妇双方经过一段“冷静期”,试图以此来协助他们挽救婚姻。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263、中国高考为何导致一些考生走上绝路?】
2018-06-0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期,又有考生不堪压力自杀的报道。分析人士指出,高考制度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 “一考定终身”。
2018年的中国高考在6月7日开始,6月9日结束。在高考开始前夕,已有考生自杀的报道见诸媒体。
据新京报6月7日报道, 河北省平泉市一名高考男生因抑郁症当天凌晨从七层楼阳台跳楼自杀,抢救无效死亡。知情人士说,1998年出生的这位男生已三次报名参加高考。
互联网上每年都有关于高考导致考生自杀的报道。中国科技商业网媒“砍柴网”6月6日发表的一篇有关分析盘点了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考考生因落榜而自杀的诸多事件。文章指出,考生自杀的原因大都是与分数线不够落榜,使他们精神受刺激,觉得自己无用,自己死了父母才能轻松等,最终导致他们选择轻生的道路。自杀方式包括用水果刀割腕、喝农药、跳楼、跳河、从高山岩石上跳入大海、上吊,甚至吞下钢钉等。文章还列举了一件2006年陕西一女生的父亲因女儿高考落榜而绝望上吊的事件。
为什么中国的高考会导致一些考生选择自杀呢?自杀现象能预防吗?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个现象有责任吗?应该如何预防这类悲剧的发生?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指出,中国的高考考的仅仅是考生的分数,而不是他们的总体能力。中国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们和爷爷奶奶们,把“望子成龙”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同时,“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变成了一个恶性竞争。这都使许多考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中一些考生不堪忍受最终选择自杀:
“在中国,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而高考则变成了子女能够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而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制度,又使高考变成了一场恶性竞争。这就给很多考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其中一些因不堪承受而自杀。”
“砍柴网”的文章指出,考生和父母对考试期望过高,一些人落榜后的落差感太大,导致他们最终寻短路。文章建议,应该看淡高考、看轻分数,放弃大学是改变人生唯一独木桥这一观念。文章建议,家长和媒体应该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分数观,树立对知识与能力的重视,降低对分数的敏感,和打造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氛围。
新浪网的教育专栏去年3月21引述了一位高三学生的提问。这位学生面对高考感到巨大压力,并说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自己要求和期望太高,而且也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导致内心产生很多焦虑、不安和痛苦。
专栏作家俞敏洪所提供的教导是,第一,要调整自己对于高考的预期,不要过分期望考上名牌大学。文章以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例指出,虽然马云只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但最终却成为一个著名于世的成功企业家。文章的第二个教导是,培养承受压力和抗打击的能力。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了大学教育,直至1977年才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被形容为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也有人把中国的年度高考称为是一场“家庭和社会的总动员”。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为了孩子高考顺利成功,有父母甚至花上千元为孩子请“状元符”或买祈福牌等。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任客座教授的易富贤则指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导致许多考生一方面面临父母和亲戚的太高期望,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社会能力而承受不起太大的压力:
“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体制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为模式来规划发展的。一个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把希望寄托在其身上,使一些孩子最终承受不起压力而选择自杀。”
新华社去年6月6日的一则有关高考改革的报道说,中国国务院2014年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已开始在上海、浙江进行改革试点。改革的目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增加学生选择性等。
报道说,改革后的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将由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构成;增加学生选择性则意味着,新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的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新高考制度将于2020年在全中国推广。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
【264、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洗脑运动 新疆一马当先】
2018-06-12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最近发布的消息,中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活动,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热潮。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全国性学习领导人讲话的活动,是中国重新倒退到文革式阶段的明显迹象。
中国教育部网站最近发布的一则简报说,近来,在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推动下,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推动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和阐释。
简报要求,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包括新疆在内的省份和自治区及兵团等地,通过巡回授课、电视授课、网络直播等相结合形式,推动本地高校师生学习。
新疆电视台6月11日报道说,自治区的“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当天同时在新疆艺术学院、新疆警察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院校开展,近万名高校师生听取了讲师团专家们的宣讲。
报道说,新疆警察学院800名师生参加了题为“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宣讲。
据悉,这场“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将持续到6月20日。在这期间,该活动将进入全自治区48所高校,进行96场宣讲,以确保宣讲活动落实到校、落实到人。
总部在德国的“世界维吾尔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表示,他对中国当局在新疆地区大搞这种洗脑宣传活动很担忧:
“中国当局在新疆不仅开展在高校宣传习近平讲话的运动,而且还派党员干部进驻维吾尔家中搞宣传,强迫维吾尔人与汉族干部同吃同住。这种事儿在世界各地都不可能发生,但却在新疆不断发生。”
另据新疆亚欧网星期二报道,新疆艺术学院、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展了“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活动。
报道说,新疆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军海、宣教处处长栗迎春等官员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宣传。报道还列举了不同院校的教师所表达的诸如“我们要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等感想。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5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师生座谈会上曾表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他还说,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第一流大学。为此目的,习近平建议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现在重回类似文革期间全国性学习领导人思想的活动意味着什么呢?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分析道:
“这种类似文革的事情不仅在新疆发生,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甚至发生了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教授身上打小报告,导致教授被开除的事儿。原因是教授在课堂上把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相比较,并指出中国的不足之处。现在中国共产党似乎正在抓紧对思想的控制,而且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把中国重新倒退到文革时期。而文革时期,人们被强迫学习毛主席语录和参加规模千万人的大型活动。如今全中国高校大搞“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这种全国性活动,是否意味着中国已回复文革式的集体洗脑活动呢?
德国之声中文网6月9日的报道说,中国著名诗人、流亡作家廖亦武最近在接受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的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正像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描写的那样实行洗脑式独裁。他还指出,习近平已让自己成为中国的新皇帝,并把中国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
本台最近报道,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新疆各地将大约12万维吾尔人投入类似毛时代的”再教育营”。
(记者:希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265、官媒首度撕破脸 狠批特朗普“街霸”】
2018-08-06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一发表题为《如此这般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的署名评论文章,抨击特朗普总统的外交政策。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篇文章似乎显示了中国政府试图拉拢国际社会的意图。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由该报总编室副主任胡继鸿署名撰写。文章说,熟谙“交易艺术” 特朗普先生的逻辑是,美国承担太多的国际责任,世界各国都在占美国的便宜。文章还说,有国际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的“不靠谱”决策的特点呈现出“决策凭直觉”;“信义皆可抛”;“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谋一己私利”等特点。
文章还指责特朗普总统将外交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一切都要服从“美国优先”,只要认为对美国不利的,就任意撕毁国际协议、贸易协议;随便退出国际组织。
文章还批评特朗普政府从上任一开始就不断“退群”,并在2017年和2018年期间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文章还特别提到特朗普总统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举措是以“公平贸易为名”,绕过世界组织这个多边贸易体系,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迫使包括传统盟友的各国向美国让渡利益。文章说这是“割遍了全世界的‘羊毛’”。
这篇文章还直斥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是“精心编排、亲自主演的这出21世纪‘街头霸王’式的翻云覆雨威逼讹诈大戏”。路透社报道说,这篇文章矛头直指特朗普本人,而且用辞狠辣,非常罕见。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则认为,实际上,中国本身也不遵守国际体系规则,而特朗普对中国迄今为止所采取的反制措施仅仅是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但在操纵汇率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仍未正式把中国列入“操纵汇率国”名单:
“其实,特朗普先生对中国还是够好的,他虽然在竞选期间就一直誓言,上任美国总统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把中国评定为‘汇率操纵国’。但特朗普总体上任已经一年半以上了,而且中国最近操纵汇率很厉害,但美国政府依然还没有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上。”
《人民日报》的文章就美国向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做法评论说,美国频频升级对华贸易摩擦,把国际贸易变成一场“零和游戏”,目的无非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作出有利于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巨大让步,为“美国再次伟大”注入活水。文章挑战说,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事关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尊严,中国绝不会接受讹诈,必然挺身应对。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最后措辞相当强硬地说,特朗普政府把“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奉若圭皋,并梦想用“不靠谱”的手段耍弄世界,一味地“退群”、拆台、挥舞大棒、敲诈勒索、罔顾国家信誉、煽动民族主义,注定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言辞相当负面、语气也很强硬的、猛烈抨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的署名文章,是否意味着中国官方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更强硬起来,并撤销了前不久对媒体下达的有关贸易战的报道中不得针对特朗普使用激烈或侮辱性言辞的禁令了呢?海外中文政论网络杂志“北京之春”的荣誉主编胡平却认为,人民日报这篇措辞强硬和直接攻击特朗普本人的文章,不一定代表中国政府今后将对美国进一步强硬起来:“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美国民众和美国盟友的,试图靠文章中的那些说法挑拨离间美国一些选民以及美国盟友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化解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压力。”胡平还指出,实际上,中国习近平当局近来已经开始软化其对美立场和有关要超越美国的说法,并放弃谈论类似“中国制造2025”等旨在挑战美国经济科技领先地位的计划:“从官方现在的很多说法来看的话,中国官方实际上正在降调,什么‘中国制造2025’、‘把中国模式推广到世界上去’、‘要在世界事务中扮演龙头老大角色’等说法现在都不大说了。这些都跟习近平前些时候的那种强硬态度和说法都有所改变。”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网编:瑞哲)
【266、梵中磋商:“地下主教”何去何从?】
2018-09-28
据梵蒂冈消息人士透露,梵蒂冈和中国政府在上星期六就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了历史性的临时协议后,目前正在就中国“地下”天主教会主教的未来前景进行新一轮的谈判。有分析人士认为,梵中双方已达成的协议给中国很大的胜利,因此,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的前景令人担忧。
据法新社9月28日报道,上星期六达成的梵中临时协议被看作是为双方今后和解铺平了道路。梵蒂冈希望,该协议能导致中国方面缓和对那些几十年来一直宣称效忠于教皇的地下天主教主教的强硬立场。
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的主教在之前的几十年当中,虽然一直遭受中共的打压,但依然保持了对教皇的效忠,他们也由教皇任命。
梵蒂冈一消息人士和一位中国牧师对法新社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梵蒂冈有可能从中国方面获得一定的让步,但双方所达成的任何有关协议将不会向外公布。
梵蒂冈和中国就由谁来管辖中国大约1200万天主教徒这个问题的谈判经历了数十年僵局。梵中双方在9月22号达成临时协议后,教皇方济各认可了中国政府任选的7位神职人员。他们是梵蒂冈认可的最后7名中国任选的神职人员。在过去20年间,梵蒂冈共认可了70多位中国政府任选的神职人员。中国官方爱国天主教会是中国政府为了管理国内的天主教徒而设立的一个官方组织。
大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梵蒂冈和中国于9月22日达成的临时协议是中国方面的胜利。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梵中临时协议表示,如果严格从基督教教义理解的话,该协议意味着梵蒂冈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天主教徒的利益:“教廷与中国达成的这个协议就是背叛了中国地下天主教徒,等于是与魔鬼达成了交易。根据基督教教义,耶稣基督才是最至高无上的主,他为世人的救赎撒血牺牲。教廷承认中共任选的主教当然会被认为是背叛上帝。”
共产党中国一直对宗教进行广泛的打压。这包括对家庭教会的教堂进行袭击和捣毁,以及对教徒的骚扰。因此,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要求得到保障。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神职人员中的大约20%为90岁以上。那么,梵中于9月22日达成的协议能否有助于改善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的命运呢?
旅美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刘青也认为,梵中最近签署的临时协议让人失望,使人对中国地下天主教会和信徒的命运深感忧虑:“梵蒂冈与中共达成这个协议是给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地下天主教会是独立的,而中共认为独立的宗教组织对它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中共之所以愿意与梵蒂冈达成协议,就是因为梵蒂冈将认可中共选任的主教。而这等于是把中国地下天主教徒的控制权让给了中共。否则它绝不会与梵蒂冈达成任何协议的。”
梵中临时协议旨在为中国地下天主教会更多的自由?
法新社的报道说,梵蒂冈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并没有改变它在宗教自由问题上的立场,但它目前想给予天主教信徒相对较大的空间。这位人士还表示,梵中达成的临时协议对梵蒂冈来说并不很令人满意的,但该协议是他们目前唯一可获取的协议。这位消息人士预计,今后几年间该协议有可能被修改。
梵中临时协议并没有涵盖40多名直接由教廷任命的中国地下天主教会主教的命运将会如何。这些主教从未得到中国政府的官方认可。梵蒂冈要求中国保障这些主教的权利,而且不会胁迫他们加入中国官方的天主教爱国协会。
上述消息人士说,这40多名主教中的两三位目前已得到中国的官方认可,但方济各目前与中国政府进行的谈判旨在为其他地下天主教主教获得官方认可。
中国天主教爱国协会的章程说,其目的是设立一个独立教会。这一说法似乎意在排除梵蒂冈对它的管辖。教廷表示,如果章程里所说的“独立教会”意指政治上的独立,那它会接受这点。
根据梵中新近达成的协议,方济各将拥有任命主教的最终权威。梵蒂冈的消息人士说,每一位被提名担任神职的人都将由双方的谈判达到共识,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梵蒂冈能在中国设有可信赖的观察人员将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曾在中国地下教会工作、目前已回到梵蒂冈的中国牧师向法新社确认,目前梵中双方的确正在就地下天主教主教事宜进行谈判。这位牧师表示,如果最终达成的协议不提及、或不认可中国地下天主教会主教身份的话,那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这位牧师表示,即使梵中双方即将达成的协议不够令人满意,作为天主教牧师,他们还是会接受的,但他们心里的感受将是很糟糕的。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认为,梵蒂冈对中国共产党似乎是太抱幻想了:“梵中签订的这个协议很矛盾和很奇怪。它竟然认可中共擅自选任的主教。梵蒂冈以为靠这种妥协方式今后可能会达成更令人满意的协议。但他们的期待会落空的。”
中国地下天主教主教约瑟夫-魏本周对网络新闻平台“梵蒂冈内部通讯”网站表示,如果梵蒂冈与中国的谈判在地下天主教会主教地位问题上得不到中国的让步,那将在中国地下教会信徒中引发负面反应,并可能被用于反对方济各教宗。
(记者:希望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267、担心“唱衰”当局全面管控经贸信息】
2018-10-01
虽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管控有关政治、公民社会和敏感历史事件等的报道,但对经济的报道还是相对比较放任。然而,中国政府上周五对媒体下达的一项指令提出了需要“管控”的6个经济议题。
《纽约时报》9月29日的报道说,中国政府虽然在2015年的中国股市动荡之后开始加紧对经济信息的管理,但一些记者还是得以报道有关P2P网络贷款的暴雷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然而,中国政府上周五发送的一项指令提出了需要“管控”6个话题,包括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面临明显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隐患、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渐显现、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滞涨预期升温,以及借社会热点事件渲染民众生活的艰难。
报道说,这项新指令显示,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国家可能将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报道引述北京人民大学退休教授张鸣的分析说,这可能显示形势比较严峻,或者说他们害怕会出现进一步的恐慌。他们担心乱。
《纽约时报》的报道还提及,中国政府星期五发出的另一份通知则指示网络新闻删除一些谈及“中国经济滞涨”、“新难民”、“消费降级”等“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言论。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中国官员可能担心,负面的经济报道可能会破坏他们近来小心翼翼地传达出的信息,即,中国庞大而且在不断增长的消费者群体和它在技术和其它领域里的日益成熟,将有助于中国克服与美国贸易战升级所带来的任何不良影响。
报道说,如果美中贸易战持续下去,无疑会对经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和导致失业,甚至降低消费者的信心等。但中国经济其实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政府正试图清理地方政府积累的巨额债务,而遏制债务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在英国一家金融公司任首席中国事务顾问的吴克刚认为,负面的媒体报道的确能影响经济增长等,因为有可能影响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信心:
“负面报道会唱衰经济增长前景的说法当然有道理。因为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里,各公司都是基于信心来做生意决定的。如果媒体总是报道某个经济的负面东西,那当然会使投资者对这个经济失去投资信心。”
中国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到5%?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从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一切都不错。但中国的统计数据一直被广泛质疑,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报道援引投融服务公司凯投宏观 (Capital Economics) 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 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的分析说,他们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6.9%下降到5%左右。他同时指出,虽然这个数字相当低,但对中国经济来说不算是一个太弱的数字。
实际上,在美中贸易战开始之前,中国民众就已显示出攥紧钱包的迹象。此外,中国的工业利润增长连续4个月出现放缓,股市已达到了4年来的最低水平。
威廉姆斯同时强调,人们对中国官方数据存在很多疑问,因此,当政府发出这些指令时,只会引发更多的疑问。
据香港大学新闻及媒体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国的审查机构删除了报道中有关消费降级、税收、债务和失业等问题的表述和带有负面内容的社交媒体帖子。报道援引中国某商业报纸的一位匿名财经记者的话说,在过去一年间,新闻媒体不得不用温和的语气来报道经济新闻。
香港新闻媒体凤凰网上周三透露,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向它下达指令,要它“整顿”其网络新闻门户“凤凰新闻”客户端,因为存在“传播违法不良信息、歪曲篡改新闻标题原意、违规转载新闻信息等问题。”此外,中国网络新闻门户“网易”透露,由于“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不得不停止财经频道的更新。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表示,中国政府对经济新闻加紧管控,和中国国有企业大量吞并私营企业等趋势都显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大陆正在全面朝左迈进:
“中共政府收紧对经济新闻的管控和中国国营企业目前正在大批吞并私营企业等这些事件都说明,中共正在把经济拉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上去。目前的中国经济本来就是半市场化的战场经济,现在中共似乎要进一步减少经济中的市场成分,增加其备战成分。”
中国政府对媒体报道内容的管控相当精细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限制中国媒体对美中贸易战的报道。香港报纸《南华早报》的英文版今年7月也曾报道,随着美中贸易战的步步升级,中国政府设法控制媒体对此议题的报道方式和口吻。中国政府向国内媒体发放了一个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以及如何报道的清单。
报道说,四位在中国媒体界工作的消息人士向《南华早报》透露,媒体被告知,它们不得过分报道中美贸易战,并小心不要把贸易战与中国股市的下跌、人民币贬值和经济衰弱等联系起来,以免导致民众恐慌的扩散。一位官媒记者表示,当报道股市下跌或人民币的贬值时,记者不得在标题中同时提到贸易战。
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对新闻的管控已经变得相当精细。拥有较高政治地位的官方媒体被允许报道贸易战和有关评论,但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则被告知转载官媒有关贸易战的报道或评论,但不得过度。例如,在各自媒体上擅自发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帖子可能被看作是违反了规则。
(记者:希望;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268、中国监管“未成年人节目” 引发左倾担忧】
2019-04-03
似乎是为了响应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从娃娃抓起”的号召,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首要强调“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首先强调,国家支持并鼓励制作含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目。
《规定》然后指出,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血腥、恐怖,以及教唆犯罪或传授犯罪方法的内容;也不得含有健康科学性教育之外的涉性话题及画面”等,世界各国父母都可以认同的条款。
规定还专门强调,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含有“歪曲民族历史或者民族历史人物,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内容,也不得 “宣扬、美化、崇拜曾经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殖民统治的国家、事件、人物。”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培养具有爱党、爱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下一代,必须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而中国广电总局紧接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是否意味着中国今后的少儿广电节目都将主要是有关共产党的政治内容?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政治气氛不仅在不断左倾,也已开始进入第二次“文革”?
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古懿表示,其实,这些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其实,这种趋势早已开始。中国幼儿园的孩子都要学习习近平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中国政府正在全面修改学校的语文和历史课本,以使其符合中共的政治思想意识。全国语文历史课本今后将由政府统一控制。”
那么,中国政府这种将教育、文化等领域全面左倾,成为只讲授和宣传中共意识形态阵地的做法,如今在中国还能奏效吗?
旅美学者、曾在中央电视台参与制作《河殇》等电视政论片的谢选骏认为,中国政府如今试图对民众进行彻底洗脑,效果可能不会太成功。但哪怕事倍功半,中共当局也会不惜代价去努力的:
“我认为,现在中共想从小对孩子洗脑,这不会百分之百的奏效。毛泽东的洗脑努力最终也没有成功,他死之后不是很快就变天了吗?因此,现在的努力会有一些成效,也会在新一代身上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文革时成长起来的共产党领导人身上难免总是带着那时的一些痕迹一样。但是,历史不会按照毛泽东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毛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博士留学生古懿则指出,中共对国民的洗脑还是相当成功的,这甚至在国外大学里都有所体现。他举例说:“中共一直对未成年人进行洗脑和给他们灌输它的政治思想,都是为了培养对自己有用的下一代,而且也是很成功的。前不久,多伦多大学选举一位藏人学生作学生会会长,结果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发起一场反对这位藏族留学生的签名活动。该校11000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中,有10000名左右签了名。这就是中共对少年儿童从小进行洗脑努力多么成功的有力实例。”
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公民言论、思想意识和教育领域等加紧监控和打压肃整,导致多名大学教授因言论或讲授共产党意识形态以外的知识教学,而被解职。当局试图恢复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极左政策的动态,令人担忧。
记者:希望;责编:何平;网编:洪伟
【269、从五毛到专制受害者,袁小靓值得同情吗?】
2019-04-12
华裔网络作家杨恒均的妻子袁小靓,曾是中国网络红人,因为支持中共和一党专制,贬低民主制度而被称为大五毛。但今年一月他们夫妇返回中国时她丈夫被抓。袁小靓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哭诉自己至今不知道丈夫的境况如何,并要求澳洲政府解救她丈夫。从五毛到专制受害者,袁小靓值得同情吗?
网上有很多视频显示,袁小靓经常发表维护中共专制独裁政权、大肆诋毁西方民主自由,以及反民主的言论,因而享有“大五毛”的名声,而她自己似乎也认同这个称呼。在其中的一个视频中说,人们把她这样的爱国者称为五毛和爱国贼。在另一个视频她中,她在回答一位记者有关多党民主制的问题时说,“美国的那种制度搬到亚洲还没有发现成功的例子。”
去年5月,袁小靓移居美国后曾发表一篇题为《一个奇女子的自白》的文章,表示自己反美是工作需要,而赴美是为了生活。
今年1月19日,袁小靓与丈夫杨恒均及女儿从纽约抵达广州时,杨恒均在机场被中国国保人员带走,迄今被关押着。袁小靓4月8日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ABC) 的采访时,讲述了丈夫在广州机场被捕的经过,说当时有几名彪形大汉以 “证件有问题”为由将他们拦住,然后把杨恒均带走。而她和女儿随后来到上海,但当局不让她们离境。
袁小靓哭着诉说丈夫被抓后,迄今毫无音讯。她说,天天在一起生活的人,突然不见了,得不到他的信息,不知道他的身体如何。而且律师也见不到他,因此没法启动有关的法律程序。
袁小靓并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帮助解救她的丈夫:“我对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对我丈夫的处境给予足够的关注很失望,应该给予一个国家的公民更多的关注。”
在网上很多有关袁小靓的评论都颇有讽刺意味地指出,她过去作为大五毛网红,经常贬低民主制度和国家,极力赞赏中共专制体制,现在自己遭受这个体制的迫害时,却怪罪澳大利亚对她丈夫的人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但是,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古懿就此表示:“虽然杨恒均是否是纯粹民主人士存在质疑,甚至也有他可能与中国情报部门工作过等说法,但即使如此,不管袁小靓本身公开发表的政治立场如何,他们两人的人权依然应该得到尊重。”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也指出,她的处境应该得到同情:
“杨恒均的背景相当复杂,而袁小靓过去的很多言辞也使她显得不大令人同情,但他们的遭遇也体现了中国缺乏法治这个情况。至少从基本人权的角度讲,她诉苦中国当局不让她得知丈夫的情况如何,自己处于崩溃状态等,还是应该得到理解。”
杨恒均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曾在中国外交部任过职。他2000年入澳大利亚国籍,但近年来他和妻子及女儿在美国生活。
杨恒均本名是杨军,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多篇有关公民社会和民主的文章。今年一月,杨军去中国时被当局逮捕。事后中国政府证实,杨军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罪”被监禁。杨军的妻子袁小靓目前也被禁止离开中国。
(记者:希望;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270、信息爆炸时代的新闻自由祭】
2019-05-01
“不得了,不得了,大爆炸了!”
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中究竟伤亡多少尚未搞清,12天内,中国多地又连续发生五次工业爆炸事故。灾难并非没有预警:响水的工厂曾因违反环保法而多次受到处罚,民间一度传说要发生大爆炸。
村民王乃俊(2011年2月13日北京电视台新闻画面):
“整天都是提心吊胆,像这次又是说要爆炸什么的,都吓跑了。”
但是,回应传言的,只有官方“辟谣”和对“恶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的追查。
时任响水县公安局新闻发言人陈浪(2011年2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画面):“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洪昌,殷浩已被刑事拘留。”
信息爆炸时代,中国新闻自由跌落谷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中国有8亿网民,报纸期刊1.2万种...可以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生量,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活跃的思想...”
可惜信息爆炸并不等于信息自由。根据2018年“无国界记者”的报告,中国在180个国家的新闻自由程度评比指标上排名176。超级尴尬!
《中国青年报》原《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
“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新闻自由,而现在是专制政权在剥夺人民的任何一项权利,大面积的封网、封号。它不仅仅是在封锁媒体,它是在把整个人民的说话都封起来,如今这个钳制言论,是40年来最严重、最残酷的。”
玩转新媒体 重夺话语权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报章和电视台由中国共产党全面掌控,不过以前可没现在这么自信,这么高调。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一度笨重落伍的党媒系统获得充足的资源,它们财大气粗,摇身一变成为微博和微信上的“新大V”,填补了自由派意见领袖被打压离开后留下的真空,在移动舆论场中占领了信息制高点。这些新媒体运营者成功地运用网络流行元素和话语,展开大规模宣传,深得年轻网友的心。
中国进入全面审查新时代
中国政府不仅玩转新媒体,抢回话语权,而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新闻和信息检查及监控,以刪帖封号等方式限制“敏感言论”。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曾经说过,“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他一定没想到,有一天这份礼物会帮中国政府巩固统治,将枪口指向人民。从时政到经济,再到娛乐,中国已进入全面审查时代。
据说官方有个系统会自动审查文稿,没有人知道敏感词的词库到底有多大。但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主编已被训练成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的好手。
新闻富矿国度 记者哪去了?
曾几何时,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到"南方周末",都有调查记者揭露时弊,为民请命。但随着习近平2016年提出"媒体姓党",推行维稳至上的政策,调查记者近年快速凋零。从2011年到2017年,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减少幅度高达57.5%。
中国政府还创新性地通过信用评分系统来打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批评意见的记者,他们的财务信用评级,乃至就业机会都会受到影响。
根据“无国界记者”的报告《盘点2018年记者遭受的致命袭击和虐待》,全世界监禁记者最多的国家依然是中国,目前被囚禁的记者人数为60,其中大约45人为博客作家和其他非职业记者。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
“中国的新闻状况一直就不自由,而目前又在越收越紧。在中国,记者面临的最严重的指控是颠覆国家罪、泄露国家机密等。”
在一个新闻富矿的国度,媒体噤若寒蝉。新闻刊物改行做時尚,政商大刊沦为娱乐媒体。至于记者,要么跑会,跑领导活动,照搬上头发来的通稿;要么当狗仔队,蹲娱乐现场,洗稿同业新闻。
山东媒体人张先生:
“媒体的环境与体制有关系,有很多记者就是为了吃饭,媒体、新闻只是工作而已”。
人民不需要自由 这是最好的年代?
奥威尔在《1984》里的预言在21世纪的中国不幸成真:国家监视一切,管制一切,只给你看他们允许你看的,给你听他们允许你听的。
有人表示不介意,情愿让渡自由,以换取舒适和便利。
殊不知,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由新闻自由所代表的公众舆论监督权,作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其它一切自由和安全的保障。
响水爆炸后,中国政府按惯例,通过宣传部要求各媒体召回现场的记者,“一切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准”,还设置干扰器阻止航拍。所以出这么大事以后,只有新闻发布会上四个官员低头道歉的照片。
响水官员:“作为地方政府,我们深感痛心和歉意。”
没有新闻自由,何来监督?没有真相,又怎么纠错、问责、记取教训?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国度,毒牛奶、毒疫苗、霉变食堂、红黄蓝、虐待老人等丑闻变本加厉,层出不穷,轮番伤害着不同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新闻自由度的排名,其实是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度的排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你知道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
李志(中国大陆民谣歌手,现已被官方封杀)歌曲《人民不需要自由》:“人民不需要自由,这是最好的年代……”
【271、“凯奇莱案”爆料人崔永元道歉 服软了?】
2019-05-10
曾经爆料中国大陆艺人偷税漏税的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星期五通过微博对另一起涉及最高法院卷宗丢失的爆料表示后悔,并且认可官方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让一向强硬的崔永元服软了呢?
中国官媒新华社5月10报道,中国最高法院“凯奇莱案”卷宗失踪案件的调查结果于今年2月22日公布后,公安机关对最高法助理审判员王林清涉嫌犯罪问题侦查工作取得进展,他因涉嫌职务违法被监查机关立案调查。报道还说,同时,中国公安机关正在对涉嫌伙同王林清共同实施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凯莱奇案”当事人赵发琦继续深入调查。
同一天,爆料此案的中国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通过中国社交平台微博发布声明致歉,并表示,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坚决拥护、认可中央调查组的调查结论;他还表示对爆料凯莱奇案的后悔,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1989年学生运动领袖之一,现在美国纽约做律师的李进进就此表示,该案的真正内幕目前当然很难得知,但强迫涉案人公开道歉、表示忏悔,这种现象只能使缺乏公正的中国司法显得更令人悲哀:
“今天早上看到崔永元发表声明,悔过自己在没有确认信息的情况下曝光‘凯奇莱案’。但在我们来说,言论自由就意味着,崔永元作为一个公民和新闻从业者,曝光王林清提供的信息,根本不犯法的。王林清本人也上央视认罪,说自己捏造了事实,这本身就说明崔永元没有过错。再反过来说,王林清上央视认罪这种事,只有在中国这个没有法制的国家发生。”
去年12月底,崔永元通过微博曝光中国最高法院丢失“凯奇莱案”卷宗,并暗示最高法在处理该案一事上与陕西省省长勾结,还直接点名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的名字。最高法院随后加以澄清说,有关案卷丢失的说法是造谣。
中央政法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今年2月公布的“凯奇莱案”卷宗丢失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还提到崔永元帮助王林清录制有关该案的视频,并分段在网上发布。联合调查组认为,视频中的案卷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因此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立案侦查。与此同时,中国央视出现王林清承认自己偷窃卷宗的认罪视频。崔永元的微博随后沉默了。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的分析则是,崔永元敢于直接爆料最高法院,似乎背后有政治后盾:
“崔永元之前爆料了包括范冰冰在内的很多名人,然后蔓延到直接爆料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是国家级单位,又是由党中央直接领导的。这似乎显示,他背后有强大的政治后台。现在他认错,可能意味着他的后台出事情了。”
崔永元上世纪90年代曾因主持央视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而出名。2013年从央视离职,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72、中国大陆高考作文题目被指呈左倾趋势】
2019-06-07
2019年中国大陆高考作文题目被指专注政治,呈教育左倾趋势。写作议题包括五四、爱国主义、劳动态度等。有海外媒体报道,由于中国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被看作是中国政治的温度计,因而颇受外界关注。
中国官方新华社6月7日报道,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自主命题5套。而作文的议题设置则为: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生活思考。报道援引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因此,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报道以几个城市的作文议题为例指出,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强调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北京卷作文 的“2019的色彩”试题,引导考生将个人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目前中国上层的左倾趋势是全面的,体现在政治、文化、教育,甚至外交等各方面:
“共产党这个左倾的趋势目前是全方位的,媒体,教育都在收紧,都在左倾,甚至中国的外交也在左倾,它这都是配套的。”
湖南《潇湘晨报》6月7日的报道说,湖南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要求是,写一篇提倡劳动的演讲稿。作文要求是,针对一些人不爱劳动的倾向,写一篇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作文。
但一些网民对高考作文以热爱劳动为题似乎不以为然,甚至带讽刺态度。一位叫“乌江小霸王”的网民写道:“勤劳可以致富的话,我祖上十代勤劳的种地,到现在还在为小孩的学费发愁。”一位江苏省网友表示,“你用勤劳的双手,掩盖了不动脑筋的事实。你看看人家怎么发财的?有一个是体力劳动发财的?”对此,另一位网友赞同说:“嗯,所以我说,勤劳致富那是扯淡!” 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写道:“逼着孩子们胡说八道,什么是劳动?劳动价值标准是什么?金融房地产互联网: 抓热点,讲故事,骗融资,造泡沫,一地鸡毛,人家也是劳动吧。”
美国中文网络新闻平台博讯的主编韦石就此表示,很多老百姓对当局的政治正确的东西并不完全接受:“其实,如今中国老百姓的心态跟以前不大一样,大家把这样的事当笑话一样对待。即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很多人心里也明白,但为了通过考试,在考试中就按照政治正确的方向答题。但是,中共这种试图引导全民政治倾向的做法,长期下去也会使整个民族变成集体说谎的民族。”
台湾的中央社当天的相关报道说,由于中国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中国政治的温度计,因而也颇受外界的关注。
(记者:希望 责编:嘉远 网编:洪伟)
【273、习近平发文要求加强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2019-10-04
中国有一句非常响亮的政治口号,叫做“中国共产党万岁”,但是,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看来,中共要想万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习近平最近发文表达了通过加强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来振兴中共的愿望,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如今中共绝大部分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毫无兴趣。
习近平这篇10月2日发表于《求是》杂志的文章题为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文章除了谈到若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员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它还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而且这些考验是长期而复杂的。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
习近平在文章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过去不同王朝因统治集团的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导致民不聊生和祸乱并生而崩溃,而且还把前苏联的解体归咎于苏共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变得荡然无存。文章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
在习近平看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打败有着8900万党员的中共,唯一能够打败中共的是中共自己。因此,习近平建议,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起。但问题是,现在还有多少中共党员持有共产主义信念呢?
旅美中国时事评论人士谢选骏就此指出,实际上,中共大部分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早已荡然无存了。他们现在几乎处于怠政状态,大家都观望着习近平的“乾纲独断”:“他们跟毛泽东时代的中共官员不同。毛泽东家人和他周围的干部虽然有很多特权,但他们不拥有很多私人财产,因此他们还能豁得出去。但现在习近平周围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现在都是权贵资产阶级,他们是豁不出去的,他们是不敢随便下赌注的。”
旅美中国维权律师和异议人士滕彪表示,中共实际上很清楚,它现在面临着很多危机:“虽然习近平已经拥有不可触及的绝对权力,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也相当强大,但习近平和中共官员都很清楚苏联和其它独裁统治的最后下场,因此,他们无法完全摆脱失去政权的恐惧感。”
习近平在文章中说,“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的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他建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有一套制度和规定,也要有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一身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而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习近平认为,政治能力占第一位。
那么,习近平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何在呢?是为了在中国重新发起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极左政治运动?
维权律师滕彪指出,其实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在搞政治左倾化、政治学习,对习近平形象的美化和对他的个人崇拜等:“这已经发生好几年了。自习近平上台以来,尤其是自习近平权力巩固之来,大规模的政治学习、对习近平的形象塑造、在全国范围内搞对习近平的个人崇拜,以及重新翻出毛时代的一些意识形态话语。另外,前不久还要求大家都去安装 ‘学习强国’ 的应用软件等。”
谢选骏则指出,习近平本人可能有搞政治运动的意图,但实施起来不大可能:“他的意图是使中共统治返老还童,恢复过去文革前和文革时期的那种高压政治状态。但问题是,它现在已经动员不了基层力量了。它动员的都是官僚机构,能动用的也只是那些当兵的或者武警之类的,而不是老百姓。所以,这个力量是很有限的。”
自习近平2012年底上任以来,类似文革时期的政治气氛和做法已开始陆续出现。而中国政府对政治异议人士、维权者和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强力打压,对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的严密控制,以及在新疆将大批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及其他穆斯林集中关押的做法,已导致一些评论人士和媒体将中国政府视为“红色纳粹”。
(记者:希望;责编:嘉远) 网编:郭度
【274、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设立党组织 亦喜亦忧?】
2019-10-16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网络版星期三发表长文称,全国各地数百万民营企业,纷纷设立党组织。中共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降低党组织的影响力,为什么如今又突然要求民营企业设立党组织呢?
《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星期三发表的长篇文章,引述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年公布的《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说,截止去年年底,全国已有158.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建立了党组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
文章还说,中国的民营企业超过32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7600万户,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文章还提到福建省的“南益集团”、江苏省的“红豆集团”、北京的“叶氏企业集团”等,不但设立了党组织,而且企业负责人还认为,民营企业搞党建,能够把准方向,保障企业按规律和规矩办事,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推进。
文章认为,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前列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重视党建工作。文章还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并赞扬“浏阳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可大致力于把党员培养成高管、把高管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工程,有助于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就中国政府近年来为何突然决定民营企业需要设立党组织这个问题,目前旅居美国的原大陆民营企业家潘锦炜表示,在看到中国的一些类似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发展成颇有影响力的强势企业之后,中共感到失控了,需要赶紧对它们加以控制:“中国私人企业的发展强大,对它 (中共) 的统治是不利的,而私人企业家虽然不希望看到企业内设立党组织,但是,他们的不希望会使他们家破人亡的。”
旅美中国媒体人士,中国时事评论人士谢选骏分析道:
“有人说,中国现在这个趋势是搞第二次公司合营,中国大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的老板全都被免职了。可以看出,现在中国大陆的这些民间企业本来就是依靠官商勾结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因为不搞官商勾结你就根本无法成立公司并发展成大型公司。否则万一即使成立了,你也没法长期生存。”
谢选骏还指出,中国现在针对民营企业的做法,与三、四十年代纳粹德国搞国家资本主义时的许多做法非常相似:
“中国现在完全回到毛泽东时代的那种公有制已经不可能了。中国目前的这种趋势更与纳粹德国所搞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相似,民营企业名义上存在,但政府对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人民日报》的文章还强调,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是党建工作的最大价值追求,并援引亨通集团、正泰集团、华峰集团等的党委官员说,党委主导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依法治企、以德治业和清廉建设等。但原大陆民营企业家潘锦炜则指出,实际上,很多与民营企业有关的腐败现象,都是党组织和党员促成的。他说:“其实,中国现在的民营企业很多是朱镕基时代让大型国有企业的大批工人失业和下岗产生的。那时,下岗工人中只要有人想开公司,政府几乎把贷款送上门了。但政府官员们则利用税收问题从企业那里收取大量贿赂,而这就导致了腐败的产生。”
另外,据彭博社商业周刊近日报道,中国隐形资本外逃额今年上半年急剧上升,揭示中国公民隐形资本转移海外的活动正在增加。据美国智库国际金融协会的一则报告披露,中国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 (Net errors and omissions),创纪录激增,高达1310亿美元。这与资本外流压力急剧增大的2015和2016年间的同比数额800亿相比,有大幅增长。中国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 数据,普遍被看作是隐形资本外流的金额。这笔金额通常是某国公民为了转移资金而在海外购买房地产或保险等。
那么,中国资本外流现象加剧,是否与中共加紧控制民营企业,企业家担心被公有化有关系呢?这当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记者:希望 责编:嘉远 网编:洪伟)
【275、中国走向民主化会否像苏联一样解体?】
《美国之音》2009.07.13 08:00
去年西藏3.14暴乱和上星期的新疆乌鲁木齐骚乱都显示出中国民族冲突的激化。鉴于前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民族国家在共产党统治结束后,都出现以民族分野的解体。不少人在思考,未来中国走向民主化以后,是否也会分裂解体,成为几个民族国家?
*金德芳:中国情形不同*
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金德芳撰写过多本讨论中国民族问题的专著,她是美国的中国学者中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权威人物。她在专著中说,中国和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情况都不一样。因为中国汉人人数占决大多数,而其他三个国家的主导民族都只占一半多,或者不到一半。
金德芳说,在中国,最不满意现状的是维吾尔人,其次是藏人,接下来是蒙古族。可是,蒙古族人口这些年来已经被汉人淹没,因此他们一些人的呼声,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外界关注的中国少数民族冲突,主要是维吾尔族和藏族。特别是藏人居住区,高山条件导致汉人很难在那里长期生活,因此未来几十年,西藏地区的主体居民仍然会是藏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国民主化,在票决西藏前途的时候,西藏是否有可能走向独立?
金德芳说:“依我的见解,北京当局决不会允许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西藏的未来地位。几年前,在华盛顿举行过一次汉藏对话。对话的目的是让汉人民运人士和西藏流亡人士坐到一起,讨论西藏问题。但是汉人民运人士一开始就表示,西藏必须留在中国。我的意思是,中国民运人士不会因为实行民主化就允许西藏独立的。”
*裴敏欣:民主化过渡方式重要*
华盛顿的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裴敏欣指出,一般来说,一个共产党统治的集权国家,一旦民主化,少数民族必然会有分离的倾向。但是中国跟前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不同的地方是,那三个国家的统治民族过去对其他民族地区的控制没有北京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严。
裴敏欣还认为,中国未来向民主化过渡的方式也很重要。
他说:“如果中国的转型是崩溃式的,像前苏联那样,那么少数民族的分离是非常可能的。这些地区一旦分裂,是否还会在一段时期以后再重新跟中国主体结合,那要看北京是否能绝对控制军事力量,能否保持强大的经济力量。”
*谢选骏:中国很难崩溃*
多维中文网报导,旅美华人学者谢选骏认为,中国和前苏联的命运不同,这种差别正是民族关系的差别造成的。俄罗斯人口 在前苏联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到最后下降到一半以下,所以帝国维持不住了。俄罗斯人力不足,导致俄罗斯民族的心理崩溃。归根结底,俄罗斯的人力资源不够,无法压制少数民族的独立要求。中国的情况不同,汉人不是从小民族扩张出来的,而是很多民族混杂形成的。汉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所以要中国崩溃是很难的。民主化以后的中国也很难像苏联那样解体。
谢选骏认为,另一个问题是,现在中国的民族自治地区,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宁夏和广西,其内部汉人的比例已经不小。许多地区汉人已经超过了少数民族。即使少数民族仍然占多数的地区,少数民族汉化的程度也很高,而且越来越高。比如广西壮族人、宁夏回族人都已经失去了本族的语言,跟汉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很少差别。
*金德芳:新疆汉人或已超过维族*
金德芳也谈到新疆的人口比例。她说,按照中国官方的统计,目前新疆维吾尔人占大约50%,汉人占42%。但是金德芳非常不相信这个数字。她认为,实际上汉人移民很可能已经使汉人大大地超过了维吾尔人的人数。官方的数字只不过是掩人耳目,怕维族人口更加不满而已。
*裴敏欣:汉人可大量暂时移居西藏*
裴敏欣最后谈到西藏是否可能利用票决脱离中国。他指出,虽然西藏的居民以藏人为主,但是拥有11亿人口的汉人,可以轻易的把大量汉人暂时移居西藏,当局可以在汉人人数达到半数以上的时候再公投,避免不利汉人的结果出现。
*金德芳:北京利用反恐打压分裂势力*
金德芳指出,自从西方国家开始反恐斗争以来,北京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这个机会,以反恐名义打压民族分裂势力,反过来,这种策略也导致少数民族中不满现政权的人越来越多。金德芳还认为,民族分离运动,对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因为分离运动将导致当局更不愿给予民众更多自由。
关键词:中国,解体,民主化,民族分裂
【276、谢选骏:中国人的信与不信】
BBC Dec 10, 2008
谢选骏:中国的意识形态出现复古的倾向。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自由,也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从过去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解脱出来。然而,政治教条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信仰危机。
有人批评中国是一个只相信权势和金钱的社会;也有人说,中国人现在什么也不相信了。
文化宗教学者、电视政论片《河殇》撰稿人之一谢选骏前不久在纽约就此接受BBC中文部资深制作人乐安的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对信仰一直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无论文革的时候讲革命,还是现在讲钱,实质都是适应社会。他首先谈到中国人当前的精神走向:
答:从目前的趋势看,是朝民族主义,或者说复古主义的方向发展。将来会让马列主义寿终正寝,这个程度也可能是很激烈、很极端的。
问:那回过头去发掘传统的东西又到底能给今天的中国人提供多少精神资源呢?
答:起码能给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扩大一些外延。现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已经相当恶化了。前些年开始就有一个词:宰熟,专门对熟人下手,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老鼠会"。中国的意识形态如果出现复古的倾向,倒可以把这种唯利是图的心态向中庸扳一扳。
问:这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一些官方的动作,比如祭孔。但民初康有为已经努力过一次要把儒教国教化,但是失败了,还有第二次可能吗?
答:完全的国教化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重新传播,在某些层面得到复兴,这是可能的。
我们看到儒教在中国真正成为国教的那几个朝代,比如两汉和明清,都是所谓统一帝国,一稳定两三百年。而我们这个时代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有点儿像南北朝。而南北朝是一个佛教兴盛,儒教衰微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是一个文化传播和创造性的时代。
问:这些年基督教、天主教,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都有很大发展。一些估计认为,现在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共产党员的人数。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答:基督教在中国有两种意义:内在和外在的。这两种都和国际影响有关。
从内在角度来说,基督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意识形态,虽然看起来好像有很多迷信的因素。但是它是从西方社会产生出来的,和现在的西方文化有一种内在的相通。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比儒、佛、道跟现代化都更密切一些。
从外在来说,因为基督教和西方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跟基督教的联系中国人就容易接触到外国的人和机构。
从这两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到,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大。
问:中国人过去讲"天地君师亲",文革时讲政治。而基督教讲在神面前的平等。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基督教似乎都和中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而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它近些年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呢?
答:这里面有毛主义的因素或者说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因素。马列主义是在基督教社会产生出来的,很多做法和基督教有相似之处。比如共产党的政治学习,就跟基督教的查经班很像;政治运动中的群众大会和布道很像;甚至还有人说批斗大会跟异端裁判所处决女巫也很像。
这些跟中国的传统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毛泽东的马列主义实践不自觉地在中国为基督教开辟了道路。他把中国的传统摧毁了,把基督教传播的一些障碍,比如祖先崇拜、天地君师亲这些给摧毁了。毛主义失败后又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精神真空,基督教正好乘虚而入。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未来的时代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而不可能是一元化。实际上中国马列主义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暗潮汹涌,将来无非是暗潮拿上台面,那时候马列主义只能是众多流派中的一派。
文化学者谢选骏谈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变化
但是有些东西中国的基督教和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不一样。中国的基督教使"爱",使基督的那种仁慈在传播中受到了某种割裂。宗派活动猖獗,而不是主内弟兄在基督里合一那种感觉。有点儿佛教化,有很多小宗派。而且把人分成亲疏,熟人不熟人有别,这些都渗入到中国基督教里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很多人是拿传统的儒佛道、民间宗教甚至鬼神的概念去理解基督教的上帝的,从而让基督教在中国成了一种混合主义的宗教。还有中国人相信"圣人",认为人可以达到无私的状态,基督教不承认这一点。
问:回顾这三十年中国人的精神历程,一件事不能不提及,那就是法轮功现象。其出现和中共的镇压是否使得今后各种宗教组织的发展,甚至任何组织的出现和发展都变得困难了?
答:法轮功有当时的特点,比如八十年代的气功健身热,"六四"后的一段时间还得到过官方的支持,但后来走上了和官方冲突的道路。
从历史来看,法轮功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历代王朝末年经常出现这种宗教运动。比如,汉朝末年的五斗米教,元末的白莲教、明教,清末的义和团。
法轮功团结了改革过程中被牺牲掉的弱者, 但从现代化的进程看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必是正面、积极的东西。在中国一旦一个慈善组织形成规模必然向政治性转化,因此现在中国政府连慈善活动都限制很严。
问:那么经历了过去三十年的深刻变化,今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按照我"第二南北朝"的理论来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未来的时代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而不可能是一元化。
南北朝时代虽是一个佛教主导的时代,但结束分裂的大唐则是各种派别都起来,谁也不能获得垄断地位了。实际上中国马列主义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暗潮汹涌将来无非是暗潮拿上台面。未来的中国,马列主义只能是众多流派中的一派。基督教、佛教、儒教各有千秋,在法律框架内各有一席之地。
问:那么结果呢?人们的日常行为会更加规范吗?
答: 如果中国能建立起一个法律构架,这种丰富多彩会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改善。如果中国社会建立不了法律构架,而各种精神现象互相竞争、试图获得一种独尊地位的话,像马克思主义和法轮功,现在好像是两个最有力量的对峙的精神力量,他们如果想获得独尊地位的话,给中国人带来的就不是建设性的,而是文革一样的精神损害。
读者评论:
马克思主义是宗教没错,但马克思信奉谎言与暴力,是邪教,关于这点,法轮功的九评早就有提到过。作者把马克思的邪教跟其他的宗教相提并论,从邪教给中国带来的文革灾难来否定其他的宗教,是不是想为中共的罪行开脱?
LuiCang, 中国江苏
积怨太深,积怨太久,不是邓小平'我们做了些错事,蠢事'和'向前看,三十年不争论' 就可了啦! 如何补偿历次运动冤死,致残的几千万人和家庭哪?我的中学班主任在文革中被打成瘫痪至今,而邓小平在86年中办春节后的第一份文件——'关于批判方励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中,提到方励之说,邓小平在瑞士银行有20亿美元,邓的回答是'他是怎么知道的?听美国中央情报局讲的吧!'邓为什么不能像当年胡耀邦只身一人在政治局和中顾委会议上那样说:'我没做过手脚不干净的事,我愿意接受审查' ?我的前班主任这样的家庭能相信邓小平的'向前看'吗?
受害者, 英国
对中国,我们早已经不存幻想!
不言, 中国江苏
中国人缺乏"信",这个"信"不仅是信仰的信,也是诚信的信。旧的信仰体系的瓦解和新的信仰体系的破灭导致了目前的信仰真空,中国政府又不愿意抛弃装饰其表的马列主义,因为那样会动摇执政合法性,但苦于找不到新的信仰体系代替,于是民族主义与复古主义就成为其维系政权的最好精神支柱。 我必须批驳谢选骏先生的错误观点:1 马列主义和基督教做法虽然相似,但是本质却不同。做法相似是因为不论党派和宗教他们都是叫人信仰一种东西,他们采取的方法是类似的,但是马列主义讲究的是专政性与阶级性,是独裁者专制统治的最好工具,独裁者可以利用马列主义堂而皇之的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后继者为争夺其地位不断厮杀,权力的更替十分原始,就连毛泽东本人也根本不相信马列主义。而基督教讲究的是在神面前的平等,神可以理解成"独裁者",但神是外化的,没有现实中的人可以取代的,这里有本质的不同; 2 关于法轮功是否是正面的力量。首先想获得独尊地位的是马列主义,和法轮功的对峙不是法轮功挑起的,而是马列主义的专政本质决定了其具有排他性,任何发展壮大的组织都被中国政府看成是对他的威胁,为什么法轮功在国外没有和其他宗教对峙呢?法轮功只不过相比其他信仰组织更加顽抗坚定地抵抗马列主义的压迫。其次法轮功集结了许多信仰者与同情者,为了发出他们的声音在美国办起了媒体,确实为中国人民获得自由信息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也将没有组织的弱势群体结合成了一种公民政治力量。最后你说"在中国一旦一个慈善组织形成规模必然向政治性转化"我觉得! 是十分错误的,一个慈善组织本身就具有政治性,根本不存在依据规模转化的问题,在中国只是看其规模是否动摇了执政党的地位,被扣上具有"政治动机"是政府进行打杀一贯手法。 谢选骏的学问应该做得更深点。
Mike, 中国大陆
这些年基督教、天主教,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都有很大发展。一些估计认为,现在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共产党员的人数。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但我的周围及我的家人的周围,所认识的共产党员,成千上万,但基督教徒却少的可怜,一只手就数的出来! 我原来住在贵阳市很大的一家教堂的旁边,每到圣诞节哪里都会很热闹,但我知道,很多人只是借这个由头去HAPPY一番,圣诞节过后,一切重归于旧!去教堂HAPPY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 实际上,在中国,宗教也是为了个人利益出发的,中国人讲究的是临时抱佛脚!每年去寺庙里烧香的人很多,但真正虔诚的佛教徒却很少很少!
lij, 上海
我正在筹稿写关于法轮功的书。是我经历的。书名是《第三只眼》附标题是——我与堕落的法轮功妻子的痛苦生活经历。我也要告诉世界,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倾向的角度,和与我生活多年的法轮功妻子的痛苦经历。让大家看看真实的一面。本人将以真人,真名和真的事件来撰写。本人也在寻求赞助商和出版商。2009年底初稿完成。
jade oak, Australia
很有见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市况的需求的产物。宗教和信仰的区縠也同样会被检验。旧的, 新的,东方的,西方的思想会被重新学习,比较, 组合及分化。中侩是正在实验中。也许是好事。
容一, 美侩
我觉得还是佛教更宽容更像符合中国人的宗教,基督教在国内有的地方的确搞的很排外很恶心,见不得别人有不同信仰。如果一个家庭里面丈夫信佛妻子信上帝,肯定是妻子不停的劝丈夫改信,信佛的很少要求别的信仰的人改信的。另外,《河殇》里面看不出有很大的改革决心,就跟六四的学生一样,当首都兵工厂的工人代表提出给学生武器时,学生拒绝了。
匿名
的确,在这高速迅猛的经济浪潮中,多数的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满足,而精神生活却显得越发匮乏。向钱看碭几乎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这种思想随着经济的浪潮已经浸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包括医德和师德也已被拜金的人们所剥夺了。可这种社会现象似乎已经大大的偏离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自然的,人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富人和穷人,善人和恶人都想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西方的宗教(如:基督教)也许是一剂适合各种人群的良药。
未署名,
Love. 基督的精神. 中文翻译叫做"大扣". 谢选骏说中国的基督教缺失基督"爱"的心. 但是你瞧一瞧今天中国大陆"爱"这个字, 本来就没有"心"嘛!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
未署名,
【277、占领华尔街:学者抨社会主义分赃制】
禁闻 2011年11月19日
“占领华尔街”已经持续了超过2个月,这场民间自发的草根运动既没有组织领导者,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纲领。中共媒体宣传称,“占领华尔街”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国际知名学者对此驳斥,指出这场运动反对的是华尔街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分赃制度。
11月17号“占领华尔街”届满2个月,全美各地抗议者发起“全球行动日”大规模示威,至少300人被拘捕。纽约、洛杉矶、华盛顿、波士顿、达拉斯、拉斯维加斯、波特兰等地持续爆发示威活动,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响应“占领”行动。
谢选骏接受采访,表达了他的看法。
谢选骏:“我觉得‘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和中国的上访运动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弱势团体。他们得到的社会公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在中国,上访的人很难得到体制内的人士、尤其是比较上层的人士公开的支持;但是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甚至还得到国会议员、总统和市议员等等这些比较重量级的人的支持。”
示威者高呼“我们是99%”、“银行被保释,我们被出卖”等口号,由于美国工会和左翼团体及人士的加入,一些口号带有左翼色彩。
中共《人民网》评论,这场运动盲目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新自由主义。《光明网》评论更直接的说,这股怒潮,剑锋直指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美国”。
谢选骏:“不是‘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在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美国’,而是‘占领华尔街’的运动要求停止建立‘社会主义的美国’。”
旅美学者谢选骏,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毕业,是央视大型记录片《河殇》的独立撰稿人,六四事件后,《河殇》遭禁播,并被定性为“反革命的蓝图”。
谢选骏日前发表文章说,畅销书《黑天鹅效应》的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建议,华尔街银行为追求高分红,罔顾社会整体利益,追求高风险投资,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取消银行界的“分红制度”。
谢选骏:“华尔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它的性质改变了,因为他们等于就是说,他们盈利就归他们自己,但是他们的亏损就由纳税人、由政府来出这个钱,所以这就违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就向社会主义靠拢了。”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凯(John Kay)说,资本主义并非“贪婪”的代名词。谢选骏指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是企业家精神,社会主义才是“贪婪”的代名词。他说,华尔街投资银行界2010年的滴血红利,在经济前景不明中却创下历史新高。这种“稳赚不赔”的分红制度就是金融危机的罪恶源头。
塔勒布对此强调,“这违反亚当.斯密的资本主义基本原则。”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特色就是由市场机制来自动调节经济活动,而不是由国家操控。
谢选骏:“但是,美国政府现在做不到这一点,它只能给大企业支持,而不能够向大企业收税,就变成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这些大企业正在实际上变成一种变相的国有企业,这就是我说的美国的社会主义倾向。实际上,垄断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谢选骏教授表示,号称资本主义像征的华尔街,必须取消“赌赢了自己拿钱,赌输了国债出钱”这一社会主义的分赃制度,否则,不仅自由已死、民主必亡;而且,美国迟早也会像欧洲国家那样陷入国家破产的窘况。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也肯定救不了美国。
也有分析指出,不仅是华尔街,欧美国家的高社会福利、高税收等制度,以及政府干预经济活动,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记者常春、李元翰、孙宁采访报导。
Scholar Critical of Wall Street Socialist Policy during Occupy protests The campaign of “Occupying Wall Street"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This spontaneous grass-roots movement has neither an organizing leader, nor clear objectives and platform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media said that “Occupying Wall Street” sounded the knell of capitalism.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scholars refute this, however, pointing out that what is opposed in the campaign is the socialist policy of distributing spoils from Wall Street.
November 17, marks two months for “Occupying Wall Street".
Protesters all over America launched a mass demonstration called “Global Action Day". At least 300 persons were arrested.
New York, Los Angeles, Washington DC, Boston, Dallas, Las Vegas, Portland and other places saw continuous break outs in demonstrati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respond in the “occupying” ac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ofessor Xie Xuanjun expressed his views in an interview with NTDTV.
Xie Xuanjun: “I think the campaign of “Occupying Wall Street" is similar to the petition campaign in China.
They are all disadvantaged groups.
What they get from the public reaction is different.
For example in China, the petition is hard to get open support from persons in the system, especially from the upper levels.
But in America, the campaign of “Occupying Wall Street” even gets support from heavyweight persons, such as members of Congress, the President, members of City Council and so on.
The protesters shouted such slogans as “We are the 99%”, “Banks are released on bail, we are sold out” and so on.
Because the U.S. trade unions and left-wing groups and individuals joined, some slogans contained the colors of left-wing.
CCP’s “People” commented that this campaign blindly opposes capitalism, and advocates neo-liberalism.
“Guangming" commented directly that this wave of anger pointed straightly to capitalism system, requiring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America”.
Xie Xuanjun: “The campaign of ‘Occupying Wall Street’is not to requir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America’, but to require stopping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America’.”
Scholar Xie Xuanjun lives in America, and graduated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 was an independent writer of a large-scale CCTV documentary “River Elegy".
After June 4th incident, “River Elegy" was banned, and was characterized as “counter-revolutionary blueprint".
Xie Xuanjun recently published an article, and said that Nassim Nicholas Taleb, the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book “Black Swan Effect", gave some suggestions.
Because Wall Street banks pursue high dividends, ignoring the whole interests of society and pursuing high-risk investments, the only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is to cancel the banking sector’s “bonus system".
Xie Xuanjun: “The nature of Wall Street change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because it’s equal to say that the profits belong to themselves.
But their loss will be paid by the taxpayer and the government.
So it violates a basic principle of capitalism, namely the reciprocit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t moves closer to socialism.”
British “Financial Times" columnist John Kay said that
capitalism is not the synonym of “greed”.
Xie Xuanjun pointed out the synonym of capitalism
is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
But socialism is the synonym of “greed”.
He said that the bonus of Wall Street investment banking in 2010 hit a record high under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economy.
This bonus system, with only earning, but no loss, is the evil sour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Regarding this, Taleb stressed that “this violates Adam Smith’s basic principles of capitalism”.
Capitalism is also called a free market economy or free enterprise economy.
Its characteristic is to automatically regulate economic activities by the market mechanism, but not by state control.
Xie Xuanjun: “But America cannot do this to such an extent right now.
It can only give support to large companies,
but cannot levy taxes from large companies. It becomes such a problem.
So these large companies are actually becom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 disguised form.
This is what I said about America’s tendency to socialism.
In fact, monopoly capitalism is socialism.”
Professor Xie Xuanjun said that Wall Street, known as a symbol of capitalism, must cancel the spoils system of socialism, in which individuals earn money when winning and the state pay the losses when losing.
Otherwise, it will result in not only the death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but also America will sooner or later fall into national bankruptcy like European countries.
Socialism can save neither China, nor America.
Some analysts also point out that not only Wall Street, but also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igh social welfare, high taxes and oth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economic activities all contain the nature of socialism.
Reporters Chang Chun, Li Yuanhan and Sun Ning
【278、中国出现了五个中央:论五马中央及其颜色】
2012年11月21日 综合报道
十八大终结、胡锦涛裸退,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出现了三个中共中央”的问题?
所谓“中国出现了三个中共中央”,是谢选骏2012年4月接受一次电视采访时提出的,当时是为了“解读薄熙来事件”:
(秦人与楚魂的对话,2012年)
1、
秦人:如何解读薄熙来事件?
楚魂:显然,薄熙来事件标志着“中共统治进入晚期”。
根据我1996年提出的“七十年理论”,一般政权在七十年左右都会发生一次脱胎换骨,甚至美国,也在建国七八十年的时候发生了分崩离析、重新改组的南北战争。法国1789年大革命到1870重建共和,也花了七八十年。俄国民主革命失败(苏联建立)重建民主(苏联瓦解)也是七十多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到民主化(1987年),也是七十多年。
2、
秦人:有人说如果不是薄熙来在两会期间到中央“唱红打黑”, 事态可能不回如此严重,同意吗?
楚魂:“唱红打黑”企图在社会上复活共产主义运动,而共产主义运动则是一个国家发生危机甚至发生社会破产时,特有的现象。“唱红打黑”的土壤,实现在中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而又无法推进宪政建设的矛盾。薄熙来在两会期间到中央“唱红打黑”, 主观上可能是为自己的案子解套,客观上是向中央的现行路线挑战,触发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危机。
3、
秦人:薄熙来事件在此时爆发, 与中共即将政权交接的“十八大”时间点,有没有关联?
楚魂:有。中共在1989年以前,是通过更换接班人梯队的一把手来完成政变的,例如刘少奇、林彪是毛泽东的牺牲品,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市邓小平的牺牲品。但六四大屠杀以后,中共合法性降低,姓资姓社都不敢辩论了;为了稳定大局,不再敢于撤换第一把手,于是改为在党大会前后撤换政治局委员和地方大员。1990年代撤换杨尚昆兄弟和北京头目陈希同,2006年撤换上海头目陈良宇,都属此类,这次轮到重庆头目薄熙来。
4、
秦人:薄熙来政治生涯走到此一地步, 跟他的性格有关, 国外媒体也曾经以”东方麦克白斯”形容薄熙来,您怎么看薄熙来这个人?
楚魂:薄熙来事件是“文革一代”首次登上中国政治的最高舞台。这就决定了以后的习近平时代和以前的胡锦涛时代很不相同。因为习近平和薄熙来一样,也都是红卫兵出身的。文革一代的人,不像胡锦涛一代的人那样是在文革以前就定型的,还比较循规蹈矩地恪守文革前流行的奴隶主义;也不像江泽民一代的人那样见过解放以前的自由社会,思想还没有完全僵化。文革一代的处事特点就是志大才疏、见风使舵,但是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强。苦难与野心,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所以用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斯”来形容他们,是有其韵味的。
5、
秦人:薄熙来事件已经成为各方势力透过外国媒体来释放真假消息的网络攻防战?
楚魂:谁跟谁之间的攻防,决定了接下来还有哪些“球”会被丢出来。在这些方面,现在仅仅开了一个头,以后的节目会越来越精彩。总的来说,多方混战、谣言主导,将是未来中国政治变动的一个预演。而由于中国实行新闻封锁,所以决战的主战场就移到了海外,这个很像是清朝末年,决战的主战场是在租界里面。因为租界有治外法权保护的言论自由,可以办报纸。
6、
秦人:薄熙来事件对于中国政治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楚魂:薄熙来事件表明中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个选择是“退回共产主义”、继续唱红打黑。显然,此路已经不通:不仅文革之前没有走通,结果爆发了文革;而且文革中竭尽全力推行红色恐怖也还是没有成功。最后这一次,薄熙来也还是没有走通,而且还背上了刑事犯的罪名,比毛泽东家族的命运还要悲惨。
一个选择是坚持现行路线,维持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显然,此路也已经不通:否则就不会有薄熙来的粉墨登场和全国人民的一片叫好了。这是因为,邓小平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经流弊甚多,造成民怨沸腾,推动“中共统治进入晚期”了。
7、
秦人:中国向何处去呢?
楚魂: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只改经济不改政治”的腐败路线,用普选的方式、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办法来解决唱红打黑企图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
但是,这一点说来容易做来难。
这是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三个中央,导致任何决策都无法贯彻执行:
(1)江泽民代表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退而不休;
(2)胡锦涛代表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即将退休;
(3)习近平代表的第五代领导核心,即将上台。
实际上,薄熙来事件之所以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难以收拾的样子,就是因为上述这“三个中央”之间互相掣肘造成了“政出多门”的乱象。
……
现在半年多过去了,十八大终结、胡锦涛裸退,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出现了三个中共中央”的问题?
众说纷纭,静观其变。
不过初步看来,不管胡锦涛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胡锦涛个人的裸退能不能真的解散掉他以前领导过的那个“中央”,是不以胡锦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胡虽裸退,他的部下潜势力犹在。更何况胡锦涛裸退能否解散掉江泽民领导的那个“中央”,就更成问题了。
有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需要注意:
现在的中国大陆,除了江泽民代表的第三代中央、胡锦涛代表的第四代中央、习近平代表的第五代中央;另外还有两个中央:毛泽东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邓小平代表的第二代中央。
先说毛泽东代表的第一代中央,其人员虽然大部死亡,但毛像依然挂在天安门上,不仅阴魂不死,而且在年轻一代中还有人气,甚至为此捧出了一个新人领袖薄熙来同志,居然也像毛泽东一样唱红打黑、吃喝嫖赌。尽管现在薄熙来人在监狱,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使被害了,继承人也在中央。
再看邓小平代表的第二代中央,其人员虽然不多,但乔石、万里、李瑞环等都还在。又有胡耀邦、赵紫阳的大名及其残余势力,其道德高地之占领,绝非江泽民等下辈的三个中央之可比也。
时机一到,毛泽东、邓小平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即使不能“死灰复燃”,也能发挥“牵制作用”。
中国出现了五个中央,因此中国大陆充满了五个系统的导火索。
按照中国阴阳五行学说的五色循环思想,分析五个中央的颜色为下:
毛泽东代表的第一代中央,是红色的;南方赤火的暴力团杀气腾腾。
邓小平代表的第二代中央,是白色的,西方白金的还乡团反攻倒算。
江泽民代表的第三代中央,是黑色的,北方黑水的拜金团黑金政治。
胡锦涛代表的第四代中央,是青色的,东方青木的三民团面孔铁青。
阴阳五行学说的方位与颜色:南方火,色赤;西方金,色白;北方水,色黑;东方木,色青;中央土,色黃。
习近平代表的第五代中央,现在还不知他什么颜色什么团,但在五色排行榜上,现在只剩下一种颜色:黄色。
这个黄色呢,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传统的“黄色”解释:施行仁政、长治久安;一个是现代的“黄色”解释:黄赌毒。何去何从,君子思之。
如果能够施行仁政、长治久安;这个中央将能消化掉其余四个中央,算是真正的中央了。否则的话,古代的“五胡乱华”,或许将以“五马中央”的胡人马列奴才,再现于今日之域中也。而其启动机制,就是日渐壮大的“党内民主化进程”。
[博讯综合报道] (Modified on 2012/11/21) (博讯 boxun.com)
19条评论
01、Alvin Wang
前面看着还很靠谱
最后却往五行上扯
你这算命呐?
02、SSS Alvin Wang
这不是民间的算命理论,而是庙堂的政权更迭机制。
03、Alvin Wang
现在不是政治局,是元老院、神仙会,再来封神榜,水遁土遁核子遁,搞的就是阴阳五行。2013年是蛇年,金蛇年,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西方再见南军至,未到金蛇运已终?大清快完了,反清复明正当时也
04、8964
封建魔咒。
05、Bo Alvin Wang
This is the personal back wind blowing.
06、YY
支持中国解体
07、ShuangSiNi YY
解你妹!
08、Guest
“党内民主化进程”启动的是民主奴隶制,即共产党形成奴隶主阶层,以党内民主的形式继续压迫统治广大中国人民。
09、Cx-jun 9 年前
看了谢的文章,感觉中国人就是一帮没有任何科学素养,永远长不大的煞笔民族。不管是哪一代,哪一派,只有愚昧无耻是永恒的。要是没有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地球是圆的。
10、魔咒
漫长的封建体制,封建意识,方块图文,是中国和中国人的魔咒。
11、David123
见解较深与众不同,屁股上挂暖瓶,有一定(腚)水平。中国确已进入新春秋战国时代。乱是肯定的,不乱是暂时的。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无可奈何花落去”也!高尔基云: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戈尔巴乔夫云:中国现在是苏联解体的前奏。麦坎恩云:中国有手机互联网。。。。。。
12、wee wong
只有两个中央,一个是非江系中央,另一个是暗藏江系中央,后者会暗中运作,破坏一切他们认为对他们不利的政策,中国政坛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前者须有强人领导,以抓捕贪污方法打击任何暗算手段。
13、Guest12345
南蛮。
14、万家鳮
"算命"是将历来事物发展演变归纳后,找出的规律,推断未来事物的走向。历代王朝都由于当权者的贪腐墮落而灭亡,纵观今日中共比它们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会走灭亡。
15、Mike
哈哈哈,原来是个算命的半仙。
16、达尔
厚黑的遗传基因+黑帮的组织机制。
邪恶的顽固本能+生存的无奈选择!
17、Mosstic
扯中共妈妈的蛋,中共的爸爸叫中共回家了!
18、qg
这很纯粹,依这位楚某的论点,最好是天子来领导中国。
19、SSS
江泽民代表的第三代中央,是黑色的,北方黑水的拜金团黑金政治。
胡锦涛代表的第四代中央,是青色的,东方青木的三民团面孔铁青。
【279、《十年文革,百年反思》研讨会在纽约召开】
视频|2016年5月16日
当地时间五月十五日,大纽约地区学界和民运人士在法拉盛喜利登酒店集会,纪念文革爆发五十周年。上午10点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其主题是《十年文革,百年反思》。据研讨会主办方天问联合学会吴称谋先生介绍,这次研讨会是纪念文革五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之前举办的文革反思图片展,以及稍后举办的几场研讨会,也将从理论上剖析文革的起因。出席今天研讨会的主要学者是:胡平,李振盛,任彦芳,丁凯文,徐友渔,张杰,谢选骏,戴开元,王会林,邢大昆,遇罗文,陈创闯,翁寒松等。
会议同时宣布两部有关文革的新书《红墙》和《红祸》出版发行。
会议向司马路颁发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在揭露中共党史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向李伟东,吕金花颁发奖状,表彰他(她)们为会议的筹办有杰出贡献。
与会者在自由讨论时表现更为精彩,特别在考证原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卞仲耘被红卫兵打死的事实上,来宾与与会者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辩论。为解开这个历史谜团提供了全新的诠释。
一位专程从上海来到美国的朋友,非常肯定地告诉与会者,文革再来不是不可能,而是随时会降临。谢选骏先生指出文革这样的动荡出现在西欧历史上,被称为抓女巫的事件曾经发生过。而恰恰在中国古代没有发生过。
胡平先生认为毛发动文革时由于乌托邦的思想,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毛破除旧事物做的太多,建立新事物却是乏善可陈。邢大昆先生提出在林彪出逃的250号三叉戟飞机上,叶群的尸体与叶群身高不符,显示叶群没有上该架飞机。九一三的谜团一直理不清。与会者张寿光先生指出中国人的人性堕落是文革发生的社会基础,张寿光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批斗致死,可是当兵的哥哥不仅不来奔丧,却来信说明父亲是阶级敌人,父亲死有余辜。母亲的眼睛哭瞎不是由于父亲的死因,而是哥哥的无情。
高平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时,一位品学皆优的女同学在围攻自己的老师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疯狂,用鞋子碾压最关心她成长的恩师。人间所有的情谊和友情全部被粉碎,剩下就是斗争,背叛,厮杀。
任彦芳先生回忆在自己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到满月,妻子被抽调去演样板戏,自己在五七干校劳动,孩子重病父母亲也回不了家,最后是焦裕禄的女儿代替家长签字为小孩动手术,孩子落下了后遗症,到现在为止对父母的行为耿耿于怀。一位知青代表邱女士在最近访问汕头塔院的文革博物馆,她对于中共当局封闭该博物馆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与会者的控诉和回忆,似乎告诉我们:文革伤痕还在流血,反思文革,责任重大。
记者西诺 纽约报道
【280、共和制是辛亥革命的错误选择】
2018年09月25日
为什么独裁者对形势都存在严重误判?极权和开放可以并存吗?为什么革命无法告别只能结束?带着这些问题,张杰博士连线专访了旅美学者、《思想主权论》的作者谢选骏先生。他们的对话涉及以下问题:1.袁世凯、毛泽东和习近平等独裁者对形势的判断均存在严重误判,为什么呢?2.为什么极权与开放无法并存?当今中国恰恰是极权和开放并存吗?3.中国历史显示戊戌两年后必有灭顶之灾。能否介绍一下这个现象?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功过?5.为什么革命无法告别而只能结束?谢选骏先生认为,独裁者的封闭性决定了他们对形势的严重误判。极权和开放本身是矛盾的,无法兼容。根据中国历史规律,戊戌两年后必要灭顶之灾。中共也难以摆脱这一规律,所以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国人应该有信心。
【附录1、犹太史译注论】
《犹太史译注论》(赵京):
[311] 谢选骏“孟轲是罪魁祸首——中国人是怎样忘记十伦的?”博讯2016年3月15。
http://boxun.com/news/gb/pubvp/2016/03/201603151055.shtml#.VuhLL-IrKUl
用中国古典支持了我的论点:《礼记·祭统》:“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甚至到了…南北朝,《梁书·武帝纪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今声训所渐,戎夏同风,宜大启庠斅,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十伦蜕化为五伦:五伦的统治,象征着中国文明的平庸化甚至是灵魂堕落,没有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对绝对至上宇宙/上帝/神祇的敬畏/服从关系,所以中国的社会关系很容易被统治阶级利用,操纵成上下等级制度,绝少有人敢“犯上”,没有形成基本人权的观念的独立人格的社会条件312。
从此,中国人眼里只有人际关系,而没有了天人关系。/所谓五伦,仅仅是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并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轲阉割了十伦,片面地强调五伦。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之间的亲敬关系,正是亲别序义信这五种,自然而然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则,构成了整个中国世界的人世。因此,中国的五常人世里,是崇拜智的,最后导致了狡诈之智。…他就把高于“君臣”一伦的“鬼神”一伦去掉了。…就这样变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人伦”、瓦解了中国人的宗教品质和传统道德。那种传统道德在《左传》中还显而易见,秦汉以后却消匿无踪了。...据孟轲的断章取义,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是为了论证其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汉朝以后那些嗜血成性的土匪军阀皇帝,一直强调用五伦来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把自己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完全无视宗教信仰(鬼神之道)、地区自治(贵贱之等)、团队精神(亲疏之杀)、社会公平(爵赏之施)、政治开明(政事之均)、遵守纪律(上下之际),结果中国社会失去了先秦三代的活力。
我最早在“国家形态的雏形—古希腊城邦共和制”310中谈到“每个人一出生下来甚至在基因遗传上就打上了各种社会组织特性”,在注解里提出这个概念:这就是“社会之罪”即个人“生之罪”概念的产生形式。任何人,不管以什么形式生存(道德、信仰、教育、职业等等),只要其选择生命(或被赋予生命而成长)就负有此“原罪”。我一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概念,部分原因是因为中文里很难找到相应的词语表达,中国的伦理观念习惯上用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概括,其中“廉”指坦荡无私、清正洁白、安贫乐福、奉公守法等,“耻”是“廉”的反义词,“廉耻”连用,表示个人的伦理观念311。
【附录2、安魂曲下的儒藏】
《汤一介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上千人前来送行》(2014-09-15 法制晚报)报道:
今天上午,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夫人乐黛云向一起走过60载的老伴深情告别。
上午还有上千人赶来,送大师最后一程。
夫人送别《安魂曲》替哀乐挽联叹“鸟飞何疾”
遗体告别仪式在9点举行,但是不到8点,已经有上千位市民前来悼念。还有一些学生、国学爱好者专门从西藏、四川飞到北京,只是为了向这位国学大师做最后的道别。不少市民带着鲜花。
“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你的小黛”乐黛云的黄白菊花花圈被摆放在遗像的正下方。
挽联上,乐黛云写下了“你的小黛”,纪念深爱的丈夫。“他们是北大最令人羡慕的一对。”工作人员感慨,汤先生生前,老两口相濡以沫,经常在未名湖畔散步,被称为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9点15分,殡仪馆外广场前来参加遗体告别的市民已有上千人,工作人员引领市民向汤先生告别。汤一介躺在鲜花翠柏之中,面带微笑的照片悬挂在大厅内,大厅内响起莫扎特最后的作品《安魂曲》。
汤一介先生的学生、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介绍,这是先生生前很喜欢的乐曲,所以家属与学生选择了这首曲子代替哀乐。
仪式最后,乐黛云向汤先生遗体送去最后的凝视。
粉丝追悼发放自制资料赶送先生画像
殡仪馆外广场,一位老先生不停地向前来吊唁的人赠送资料,资料详细地介绍了汤先生,包括其著作、名言和生平等。
老先生名叫崔桂禄,是一位铁路退休工人,也是汤先生的“粉丝”。“汤先生对儒学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很敬佩他。”崔桂禄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4页纸的“汤一介资料统计”,并印了87份。“汤先生今年87岁,我就印了87份,希望能在最后纪念一下先生。”
汤先生的学生张云昌拿着一幅画走到东礼堂前,并不时向身边人介绍画的内容,引来围观拍照。
画中汤先生头戴蓝色棉帽,身穿黄色棉袄;乐教授身穿黑色棉袄,围着蓝色围巾,并挽着汤先生的手,站在未名湖边,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这是照着汤先生80岁左右时的一张照片画的,还没有来得及送给先生,就已经没有机会再送了”。张云昌说,以后将把原画赠送给乐教授,希望可以给她留个念想。
市民追忆敬佩他与世无争
“他一生与世无争。”江女士是北京大学校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也特地赶来送别汤一介。汤一介曾经多次到医院看病,汤一介与乐黛云也和江女士成为朋友。
谦和仁厚是汤一介夫妇给医护人员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总是感谢每个帮助过他们的人。
江女士记得有一次北大分房,汤一介和乐黛云都是北大资深教授,但是没有分到,教职工都为两位教授打抱不平,但是两位教授从来没有提及,还是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哀悼
汤老师是我的老师,他引领我走上哲学研究,他给我开的第一堂《中国哲学史》我至今记得。——著名学者许抗生
20多年前,我与他结缘。他的哲学思想,对理工学科的研究也很有帮助,开拓了新的天地。——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宋永伦
谢选骏指出:汤一介在《安魂曲》的陪伴下进入永生,可见他的内心已经是一个基督徒了,他真是一个有福之人;因为莫札特《安魂曲》不是个人作品,乃是基督教灵魂的集体弥撒曲。
网文《儒藏》报道:
拼音是rú cáng,把相关典籍收集在一起为“藏”,此处“藏”为“宝藏”之义,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诸子之《子藏》,佛教之《中华大藏经·初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相应。儒藏是聚集古代儒家的大百科全书,载有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各方面的丰富的内容。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预计耗资1.52亿元,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子项目包括十卷本《中国儒学史》和《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丛书》百种。这一工程将使中国拥有一部最齐备和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
《儒藏总目》和《中国儒学史》计划于2006年完成,《儒藏》精华编计划于2010年完成,而《儒藏》项目计划在2020年全部完成。
编纂缘由
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把佛教经典及其注疏编纂为《佛藏》,同样,也曾多次把道教经典及其注疏编纂为《道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又编纂出版了《中华大藏经·初编》《中华大藏经·续编》,使佛教典籍的集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中国道教协会也编纂出版了标点本《道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便于利用的文本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可是千百年来,我国有《中华大藏经·初编》《中华大藏经·续编》《道藏》,而没有《儒藏》,始终没能把儒家的典籍文献集大成地编纂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这不仅与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极不相称,更不能满足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需要。编纂《儒藏》的目的和编纂《中华大藏经·初编》、《中华大藏经·续编》、《道藏》一样,都是通过对各家的典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便保存和利用,以达到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目的。有鉴于此,2002年10月北京大学决定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启动《儒藏》编纂与研究这一基础性的学术文化工程。
内容简介
《儒藏》系儒学文献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论”、“史”三大部类,“史部”收录以儒学史为主题的“历史”类著作,本分册为史部的孔孟史志。
编纂意义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是三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从经典体系来看,儒家所传承的“六经”,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而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其他各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上古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历代儒家学者对《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的不断整理、解释和对其中思想文化的推衍与发展,构成了儒家典籍体系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就经典的根源来说,与根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后起的道教不同,儒家的典籍体系不是某种宗教的经典,而是中华文明的经典。
由于儒家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源,由于儒家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由于儒家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由于儒家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自觉努力,不仅使得历代主政者无不重视儒家的政治——文化功能,而且也使得儒家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主体和核心。儒家“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精神,已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久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儒家的价值理念,不仅通过个体表现为强烈的道德主义、积极的社会关怀、稳健的中庸精神、严肃的自我修养,而且也从整体上表现为人道主义、理性态度和重视传统的民族性格。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科技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几大文明之一,而儒家是轴心期中国思想的重要成分。历史学家早已指出,“轴心时代”的思想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的飞跃无不通过对轴心期的回顾而实现,并被它重新点燃。在踏入新千年之际,世界思想界已出现对于“新的轴心时代”的呼唤,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能的温习与发掘,以响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21世纪,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重新回顾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系统深入地研究儒家思想文化,把儒家经典及其在各个时期的注解,把历代儒家学者的著述,把体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种文献编纂成一部大文库——《儒藏》,无疑对当今和后世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计划
中国历史上虽无《儒藏》,但历代王朝都有过汇编儒家经典的举措。如唐朝的《五经正义》,宋元的“十三经注疏”,明朝的《五经四书大全》,清朝的各种经解,尤其是清政府编纂的《四库全书》,汇集了大量的儒家文献。明、清两代都曾有学者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然而始终未能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方面又编辑出版了影印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等。这些都为编纂《儒藏》打下了基础。《儒藏》将尽量继承和吸收上述各书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使得对儒家典籍文献的研究和利用更为集中和方便;《儒藏》还将尽量搜集不曾收入上述各书的儒家典籍文献,从而使得有关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汇编更为丰富和完备。这不仅使人们可以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思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利用中国文化资源检证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
《儒藏》工程包括《儒藏》编纂和“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儒藏》编纂分《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包括《儒藏总目》)和《儒藏》大全的编纂两步走。《儒藏》大全将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家典籍文献近6千部,约15亿字,计划于2022年完成。先行编纂的《儒藏》“精华编”将收录中国四部之书及出土文献中在学术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典籍文献461种,分编为281册,并选收韩国、日本、越南历史上以汉文著述的重要儒学著作100种,分编为40册,共计321册,2亿多字,计划于2012年完成。
目前儒家典籍多以影印本形式出版,《儒藏》“精华编”是以标点加校勘记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繁体竖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这样不仅可避免单一版本的局限,而且便于阅览使用,并能制作成电子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儒藏》所收文献的下限定在清朝的结束,民国以后的儒学著作可考虑有选择地编为“续编”。
《儒藏》“精华编”正在按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儒藏总目·经部》已完成,计划于2008年出版。“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中的九卷本《中国儒学史》,可望于2008年年内完成。至2022年,将陆续出版“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系列专著近60部,其中20部计划于2012年前完成。
编纂历史
2002年,汤一介教授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得到了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的热情鼓励;
2003年北大成立了以许智宏校长为首的《儒藏》编纂领导小组和以吴志攀副校长、汤一介教授为组长的《儒藏》编纂工作小组,这一工程作为我国重大学术文化项目,被列入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和全国社科基金2004年重大项目。
2003年,教育部将“《<儒藏>编纂与研究》”定为“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正式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03JZD008,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任项目首席专家。
2004年,“《儒藏》精华本”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儒藏》工程被列为“北京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
2004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两次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包括台湾地区学者)参加的“《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会议”。
截至2005年,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对《儒藏》精华编460部儒家典籍的校点工作。
2006年,《儒藏》编纂工程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2007年,《儒藏》“精华编”的出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重大工程出版规划。
《儒藏总目》和《中国儒学史》计划于2006年完成,《儒藏》精华编计划于2010年完成,而《儒藏》项目计划在2020年全部完成。
目前《儒藏》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收有5部经过重新校点的古代《论语》注疏和1部经过重新整理的出土文献《论语》的合集,作为《儒藏》的样书,8月将由北大出版社制作完成。
实施过程
《儒藏》工程规模浩大,绝非某一单位可以单独完成,而北京大学拥有组织该项目的诸多有利条件。北京大学研究力量雄厚,有着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文、史、哲、考古、图书馆等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优势。北京大学集中了一批从事儒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和著名学者,多年来已完成和出版多种有关儒学的著作,具有雄厚的古籍整理实力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善本既富且精,可以为编纂《儒藏》提供约70%的图书,并与国内外古籍藏书大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同国家图书馆签订了《儒藏》编纂合作协议。同时,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儒藏》工程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支持和参与。目前北京大学已经联合国内外34所高校及研究机构,近300位国内外学者参与,共同完成“《儒藏》编纂与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北京大学领导及各级部门对《儒藏》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5月北京大学成立以季羡林先生为名誉主任、许智宏校长为主任、吴志攀副校长为副主任、汤一介先生为常务副主任的“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指导委员会”,负责《儒藏》工程计划和成果审查、工作进度考核、财务监督等工作。同时成立以汤一介先生、吴志攀副校长(2007年由张国有副校长接任)为组长,由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以及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工作小组”,负责《儒藏》工程的规划制定、业务咨询和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成立了实体性机构“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负责《儒藏》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经过多方协商,目前已组成以季羡林先生为首席总编纂,汤一介(该项目首席专家)、庞朴、孙钦善、安平秋先生为总编纂,包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及韩国、日本、越南、法国、美国等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为编委的《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并聘请饶宗颐(香港)、任继愈、王元化、来新夏、朱伯昆、田余庆、萧萐父、黄永年、汪德迈(法国)、户川芳郎(日本)、柳承国(韩国)、金忠烈(韩国)、崔根德(韩国)等13位海内外年高德劭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为《儒藏》精华编顾问。同时组建了以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具有古籍整理经验的资深编审为主的审稿专家组。
北京大学已多次召开《儒藏》编委及部类主编会议,就编纂《儒藏》进行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同时联系韩国、日本、越南的学者,设置编纂机构,启动《儒藏》海外文献部类的编纂工作。
收录内容
《儒藏》预计耗资1.52亿元,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子项目包括十卷本《中国儒学史》和《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丛书》百种。
《儒藏》工程分为《儒藏》“精华编”和《儒藏》全本两步进行。
《儒藏》“精华编”收录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学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500余种,同时收录韩、日、越三国历史上以汉文撰写的重要儒学文献150余种,共计339册,约2.3亿字,计划于2017年完成。
《儒藏》全本将进一步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国(包括韩、日、越)历史上比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
编辑出版
《儒藏》的出版和发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承担。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坚持以学术为本,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过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全宋诗》和优秀古籍整理项目《十三经注疏》等,1993年和1994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此次为更好地完成《儒藏》工程的出版任务,北大出版社整合社内资源,专门成立“典籍与文化图书事业部”,并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联合成立以吴志攀副校长为组长(2007年由张国有副校长接任)、王明舟社长为副组长的“儒藏出版工作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儒藏》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编纂成果
2014年6月27日上午9点,《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
经过海内外近500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儒藏》“精华编”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00册,6000余万字。
由汤一介、李中华主编,十余位著名学者执笔的《中国儒学史》九卷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儒藏》课题“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首批4种研究著作已经出版。除《中国儒学史》业已完成外,目前韩、日、越三国的“儒学史”编写工作也已展开。《儒藏总目·经部》已于2011年初正式出版。《儒家经典与思想研究》集刊目前已顺利出版六辑。作为日本《儒学史》编写工作的起步成果,其重要儒学著作仓石武四郎的《日本中国学之发展》已于2013年初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4年6月底,由北京大学主持编纂的大型儒学典籍《儒藏》“精华编”将出版到100册。《儒藏》“精华编”收录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四国的650余种重要儒家经典文献,预计2018年至2019年,计划中的339册将全部出齐。
大师见解
《儒藏》实在是非做不行啦,要不然影响我们国家的面子。人家问,《佛藏》有了,《道藏》有了,为什么没有《儒藏》?人家一问,我们回答不出来。此外还得要补课,年轻人还得认识繁体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认识繁体字的情况必须改变。原来我有个想法,大学一年级,不管哪个系,开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同时,也开中国的国学课。不管哪个系,一年级没有修完这个,不能毕业。我觉得应该这样。此外,过去有个说法认为,我们的《四库全书》就是《儒藏》,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当然,《四库全书》是了不起的东西,但《四库全书》不能叫《儒藏》。
儒释道三家,我们有《佛藏》和《道藏》,唯独缺少《儒藏》,交代不过去啊。中国不是提倡中国文化吗?“藏”里面就包含中国文化。第二,当然,编撰《儒藏》的工作做起来也要慎重。日本的《大正大藏经》,国外的学者都引那本书,很方便,我也引那个书,但是它的标点,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不够,就“两塌糊涂”了,没有一个对的。给古籍加注标点很不容易,你看二十四史,后来一直有人挑错,特别是《元史》。《元史》的名字本来就古里古怪的,《元史》的错最多!
汤一介先生在讲话中指出,《儒藏》工程的开展至少在四个方面具有学术文化上的突破性意义:一是编纂《儒藏》以传承中华文明,是符合当代中国以及当今世界的需要。一方面,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明清两朝都有学者、当代也有学者如饶宗颐先生,都曾提议编纂《儒藏》,因此这项工作是五百年来中国学者未能实行的一项历史使命,现在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而且中国目前提出建构和谐社会,儒家学说也可以为此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欧美多位汉学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通过对儒家文化的深入研究,认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具有互补性,对西方乃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后现代问题具有建构性,能够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二是《儒藏》工程还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项目。历史上,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主流文化,而且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都产生过深刻影响,日本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曾指出,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中国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东亚的精神财富。《儒藏》工程目前已与韩、日、越等国学者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可以说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国际学术文化合作项目,已经超过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国际合作——如唐朝玄奘取经、译经的规模。三是《儒藏》的收书范围突破传统。《儒藏》不仅收录传世文献,而且收录出土文献和域外文献,这种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萃为一编的做法,在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还是第一次。四是《儒藏》的编排形式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儒藏》精华编收录的文献,经过简明校勘及新式标点,以繁体、竖排的方式印刷出版,最终还将制作成可供全文检索的电子文本,便于阅读和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汤一介先生还向会议报告了《儒藏》工程的总体进展情况以及质量、进度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同瑞先生向会议报告了《儒藏》工程的财务状况及经费使用情况。他指出《儒藏》工程尽管得到教育部、北京大学以及各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但仍然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经费使用上应该精打细算,同时还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争取国家和社会更大的支持,以为《儒藏》工程的最终完成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
谢选骏指出:汤一介是儒藏的首席专家,故我称之为“安魂曲下的儒藏”。在这种意义上,也象征了儒藏是中国文明的“入仓”也。
网文《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报道:
本文接续对“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即使这一问题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但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起码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经典的方式,即以《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为代表的叙述事件型的解释,以《易传·系辞》对《易经》的解释为代表的整体性哲学的解释,以《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对《老子》的解释为代表的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此外,还可找到其他的解释方式,如《墨经》中的《经说》对《经》之字义或辞义的解释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解释问题”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人》第13期(1998年3 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有些学者认为,已经有了西方的解释学,没有必要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我们不必跟着西方的学术路子走。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并建议组织一次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会,共同讨论一下是否有可能创建一种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方法与理论。其实成中英教授早有此意, 而且已经发表了若干篇这方面的论文, 他还建议我把“Hermeneutics”译成“诠释学”。他的意见很好,但因为我以前的几篇文章都用的是“解释学”,且目前学界仍有不少学者还在用“解释学”,所以我就沿用我过去的用法了。我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最后说:“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即使我们不能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解释学来,至少经过我们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也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这样做了之后总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吧!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那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中,我对西方的解释学只作了非常简略的说明,在这里我将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解释学”条目作一点补充。据此条目中说,有关解释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等对基督教义进行解释时,逐步把以往对解释问题的零散研究系统化。16世纪马丁·路德提出如何直接理解《圣经》本文的原则与方法问题,对解释学的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此条目又按时期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等算作古典时代的解释学,并说他们把“解释问题”作为一门理论来研究。但“解释学”(Hermeneutics)一词于1954年首次出现在J.丹豪色的著作中。海德格是20世纪的现代解释学的代表,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加达默尔又把海德格的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结合起来,使哲学解释学成为一专门的哲学派别。到20世纪60年代后,解释学与西方其他哲学派别以及人文学科中的有关研究结合,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新的解释学派别。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国的里克尔的现象学解释学和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到70、80年代,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又对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整体性和思辨性的德国传统进行批评(注:参见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詹姆逊的“序言”,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后现代主义把一切都平面化、离散化,深度模式被解构,从而使得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模糊化,能指不一定被所指所控制,这叫做“能指的漂浮”。因此,能指应用的范围更没有标准了。同时,在艾柯与罗蒂、卡勒、罗斯之间发生了关于“诠释与过度诠释”的争论(注:参见柯里尼编《诠释与过度诠释》,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就西方解释学发展的历史看,我认为对我们研究中国“解释问题”也许有三点可以注意:
(1)西方有一个很长的关于“解释问题”研究的历史, 但它真正成为一种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则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2)西方关于“解释问题”的研究从一开始并不仅限于对经典的解释,但对《圣经》的解释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西方解释学往往都是随着当时有影响的哲学潮流而发展的,特别是常与当时的主流哲学派别相结合,甚至在同一时期有若干不同派别对“解释学”作出不同“解释”,而引起争论。
从这三点看,中国的“解释问题”可能有比西方更长的历史(下面我们会讨论到这个问题),但至今还没有一套自己成体系的“解释问题”的理论。同样,中国的“解释问题”也不限于对经典的“解释”,但较之西方,中国的传统似乎更重视经典的解释。当然中国在“解释问题”上也是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而且往往与当时哲学潮流相配合,甚至在同一时期会有对同一经典的不同解释的派别。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可能讨论上面的所有问题,我只就中国古代对经典解释的历史(重点限于先秦)作一梳理,以见中国古代对解释经典问题之特点。我们只有在对中国注释经典的历史有充分了解后,才有可能讨论能否建立中国解释学的问题。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传统的国家,故有“六经皆史”的说法。现在大家都承认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尝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学生,而且他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孔子对古代经典只是进行解释,而不去离开经典阐发自己的思想,他信奉而且喜好古代的经典。孟子似已开中国儒家道统思想之先河,他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和“述仲尼之志”为其志向。甚至荀子也认为“仁人”之务,“上则法尧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荀子·非十二子》)。先秦道家虽于哲学思想上多有创新,但仍对古代典籍非常重视,老子尝为周守藏史,其文中多引用古圣人之言,《庄子》书中多寓言,往往托古圣人之言以抨击今人之非。而墨子则推崇大禹,谓:“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当然,也有法家一派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而且批评儒墨两家对古代的“迷信”;但韩非子也并非全然否定传统的意义,他对前此之法家人物多有推崇,并有“故先王贵之则传之”之语(见《有度》),特别是韩非有《解老》、《喻老》之作,又创造了不同于《左传》和《系辞》的解释经典的模式。关于古代诸思想家对历史传统的看法非本文所应详论者,但中国之重视历史传统与重视对经典之注释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注释经典的历史梳理来讨论能否建立中国解释学的问题。
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这里暂不讨论。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整体性的哲学解释。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实际(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当然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但上列三种都有很鲜明的特点,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左传》是对《春秋》的解释,相传是由左丘明作的,但据近人杨伯峻考证说:“《左传》作者不是左丘明”,“作者姓何名谁已不可考”,“其人可能受孔丘影响,但是儒家别派”。他还认为:“《左传》成书于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之后,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86年)以前。”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或者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解释性的著作之一。这就说明解释问题在中国至少有两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注释,现录于下: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对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nī@①,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注释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叙述。它中间包含着事件的起始,事件的曲折过程,还有各种议论和讨论以及事件的结尾和评论等等,可以说是一相当完整的叙述式的故事。《左传》这一段叙述如果不是对《春秋》经文的铺陈解释,它单独也可以成为一完整历史事件的叙述,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如果说“郑伯克段于鄢”是事件的历史(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叙述的历史),那么相对的说上引《左传》的那一段可以说是叙述的历史。叙述的历史和事件的历史总有其密切的关系,但严格说来几乎写的历史都是叙述的历史。叙述历史的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必然都和他处的时代、生活的环境、个人的道德学问,甚至个人的偶然机遇有关系,这就是说叙述的历史都是叙述者表现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史观”。上引《左传》的那一段,其中最集中地表现作者“史观”的就是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和最后的几句评语。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我们知道中国有“二十四史”,其中有许多“史”都有注释,例如《三国志》有裴松之注,如果《三国志》没有裴注,这部书就大大逊色了。裴注不专门注重训诂,其重点则放在事实的解释和增补上,就史料价值说是非常重要的。《三国志·张鲁传》裴注引《典略》“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云云一长段。裴注所引《典略》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汉末道教各派的了解。裴注之于陈寿《三国志》和《左传》之于《春秋》虽不尽相同,但是都属同一类型,即都是对原典或原著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式解释。
《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画、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而《易传》中的《系辞》对《易经》所作的总体上的解释,则可以说已是较完备的哲学体系了(注:《易传》中除《系辞》外还包含其他部分,都可作专门讨论,但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系辞》对《易经》的解释。)。《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它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对古代经典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注:王弼大概还有专门对《系辞》作的玄学本体论解释,这不仅见于韩康伯《周易系辞注》中所引用的王弼《大衍之义》的解释,还可以见于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中所引用王弼的话。)。何晏的《道德论》和《无名论》也是对《老子》作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当然有很多解释问题可以讨论,本文只就其中包含的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两大问题来略加探讨,而这两个不同的解释系统在实际上又是互相交叉着的。
《易经》的六十四卦是一个整体性的开放系统,它的结构形成为一个整体宇宙的架构模式。这个整体性的宇宙架构模式是一生生不息的有机架构模式,故曰:“生生之谓易”。世界上存在着的事事物物都可以在这个模式中找到它们的位置,所以《系辞》说:《易经》(或可称“易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天地万物之所以如此存在,都可以在《易经》的架构模式中找到其所以存在的道理,因此,“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所表现的宇宙架构模式可以成为实际存在的天地万物相应的准则,它既包含着已经实际存在的天地万物的道理,
甚至它还包含着尚未实际存在而可能显现成为现实存在的一切事物的道理,“故神无方易无体”,“易”的变化是无方所的,也是不受现实存在的限制的。这就说明,《系辞》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之所以如此存在着、变化着,都可以从“易”这个系统中找到根据。《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中国哲学中,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最早明确提出“形上”与“形下”的分别应说是《系辞》。我们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可以说“形而上”的是“真际”(注:冯友兰先生所用“真际”概念,在佛教中已普遍使用,如《仁王经》说:“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维摩经》说:“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谓“真际”即至极之义。),“形而下”的是“实际”,“实际”是指实际存在的事物,而“真际”是实际存在事物之所以存在之“理”(或“道”)。这就是说,《系辞》已经注意到“形上”与“形下”的严格区别,它已建立起一种以“无体”之“易”为特征的形而上学体系。这种把《易经》解释为一个宇宙架构模式,可以说是《系辞》对《易经》的形而上本体论的解释。
这种对《易经》的本体论解释模式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影响非常之大,如王弼对“大衍之数”的解释,王弼《老子指略》对《老子》的解释。韩康伯《周易系辞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条中说:“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宗”者,体也。这里王弼实际上用“体”与“用”之关系说明“形上”与“形下”之关系,而使中国的本体论更具有其特色。《老子指略》中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这是用“无”和“有”以说“体”和“用”之关系,以明“形上”与“形下”之关系,而对《老子》作了“以无为本”之本体论解释。
在《系辞》中还有一段对《易经》的非常重要的解释的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云云。“易”包含着一个生成系统。这个生成系统表现着宇宙的生生化化。宇宙是从混沌未分之“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八卦这八种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说,这八种性质是:“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由八卦又可以组成六十四卦,但并非说至六十四卦这宇宙生化系统就完结了,实际上仍可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又是另一新的开始,故《说卦》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系辞》中还说:“天地@②yùn@③,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序卦》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种把《易经》解释成为宇宙生化系统的理论,我们可以说是《系辞》对《易经》的宇宙生成论的解释。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作些分疏,“太极生两仪……”仅是个符号系统,而“天地@②yùn@③……”和“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就不是符号了,而是一个实际的宇宙生化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系辞》所建立的是一种宇宙生化符号系统。这里我们又可以提出另一个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这就是宇宙生成符号系统的问题。在汉朝的《易经》象数之学中就包含宇宙生成的符号问题,而“河图”、“洛书”等都应属于这一类,后来道教中的符lù@④以及至宋朝邵雍的“先天图”、周敦颐的“太极图”等亦属这一类。我认为区分宇宙生成的符号系统与宇宙实际生成过程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宇宙实际生成过程的描述往往是依据生活经验而提出的具体形态的事物(如天地、男女等等)发展过程,而宇宙生成的符号系统虽也可能是依据生活经验,但其所表述的宇宙生成过程并不是具体形态的事物,而是象征性的符号,它并不限定于表示某种事物及其性质。因此,这种宇宙生成的符号系统就像代数学一样,它可以代入任何具体形态的事物及其性质。两仪(--和—)可以代表天地,也可以代表男女,也可以代表刚健和柔顺等等。所以我认为,仅仅把《系辞》对《易经》的解释看成是某种宇宙实际生成过程的描述是不甚恰当的,而应了解为它可以作为宇宙实际生成系统的模式,是一种宇宙代数学,我把这一系统称之为《系辞》对《易经》解释的宇宙生成论。像《系辞》这类以符号形式表现的宇宙生成论,并非仅此一家,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是一种宇宙生成的符号系统,也是一种宇宙代数学,其中的数字可以代以任何具体事物。“一”可以代表“元气”,也可以代表“虚廊”(《淮南子·天文训》谓“太始生虚廊”,虚廊者尚未有时空存在之状态);“二”可以代表“阴阳”,也可以代表“宇宙”(《天文训》谓“虚廊生宇宙”,即由未有时空之状态发展成有时空之状态);“三”并不一定就指“天、地、人”,它可以解释为有了相对应性质的两事物就可以产生第三种事物,而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由两种相对应性质的事物产生的,是由两种相对应事物的交荡作用而生的合物。然而到汉朝的宇宙构成论与《系辞》所建构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它们大都是对宇宙实际生成过程的描述,此是后话,当另文讨论。
我们说《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包括两个系统,即宇宙本体论系统和宇宙生成论系统,那是不是说《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包含着矛盾?我想,不是的,这两个系统恰恰是互补的。宇宙本身,我们可把它作为一个平面开放系统来考察,宇宙从其广度说可以说是无穷的,郭象《庄子·庚桑楚》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同时我们又可以把它作为垂直延伸系统来考察,宇宙就其纵向说可以说是无极的,故郭象说:“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既然宇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那么“圣人”的哲学也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构其解释宇宙的体系。“易道”是个开放性的宇宙整体性结构模式,因此“易道”是不可分割的,是“大全”。但“易道”又不是死寂的,而是一“生生不息”的系统,故它必须显示为“阴”“阳”(注意:“阴”和“阳”@②yùn@③而生变化,“阴阳不测谓之神”)相互作用的两个符号,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符号代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势力。它们是包含在“易道”之中的,“易道”是阴阳变化之根本,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中引用了一段王弼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文中说:“《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王弼云: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夫为阴则不能为阳,为柔则不能为刚。唯不阴不阳然后为阴阳之宗,不柔不刚然后为刚柔之主。故无方无体,非阴非阳,始得谓之道,始得谓之神。”阴和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质,此一方不能代表另一方,只有“道”既不是阴又不是阳,但它是阴阳变化之宗主(本体),故曰“神无方,易无体也”。就这点看,《系辞》把《易经》解释为一平面的开放体系和立体的延伸体系的哲学,无疑有相当深度的哲学智慧。
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说:“后世之述《老子》者,如韩非有《喻老》、《解老》,则是以形名为道德;王pāng@⑤、吕惠卿诸家皆以《庄》解《老》,苏子由、焦宏、李贽诸家又动以释家解《老》,无一人得其真。”这里我们对其他诸家暂不论,且魏源的《老子本义》当然也只是一种对《老子》之解释,很难说得《老子》之“真义”,但他所说韩非以“形名”(即法家思想)解《老子》应是有所得之见。因此,我们说《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形成了一种对经典的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模式则不差,其后如唐朝的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应属于这一类。
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而对《老子》书中有形而上意义的内容的解释只有两条,这两条从哲学的角度看也没有很重要的哲学意义。如对“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解释,只是一种常识性的经验解释:“人希见生象,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另一条为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谓“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这里对“变”、“常”的解释是有相当哲学意义的,但这一观点仍可据常识得,故与《老子》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是有相当距离的。盖《老子》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是说“道”为“大全”(不可对象化),是“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而《解老》中其他各节则或用“术”、或用“势”、或用“法”以释《老子》。如对“有国之母”的解释说:“母者,道也。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以“术”释《老子》之“道”,并以此为“有国之母”,这正是韩非法家之特有观念。对“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的解释说:“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体道则其智深,其智深则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能保其身,有其国。”极者,究竟也。能够深刻掌握“道”的根本的人可以保存其生命,可以统治其国家。这实是以“法”释“道”。解释“孰知其极”则谓:“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根据“道”做事的,天子则有天子之势,卿相将军则有其应得之赏禄,此又把“道”与“势”联系起来了。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解释说:“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这是说“法”应有其相对稳定性,这样老百姓才能有所遵循。如此等等,比比皆是。在《解老》中对《老子》有较深刻哲学意义的形而上学部分则大都无注解。由此可见,韩非注《老子》离不开以统治国家政权之“法”、“术”、“势”等法家思想。
《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用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历史故事说明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之故等等来解释《老子》。例如,以齐简公失政于田成为例,说明“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得复也”,以说明“鱼不可脱于渊”。又如,以晋献公将欲袭虞,而先遗之以璧马的故事,说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理。韩非之所以如此解《老子》,盖因《老子》书中本有相当部分也是讨论治国之术的,故《史记》把老、庄、申、韩放在同一列传之中,不是全无理由的。但韩非对《老子》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本体论部分多无注解,则和魏晋时之玄学家大不相同。总之,韩非之注《老子》又可被视为中国传统注释经典的另一种类型。
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这里我想再举一种与解释问题有关的注释形式,这就是《墨经》中的《经》与解释《经》的《经说》之关系问题。关于《墨经》的《经》与《经说》,我认为并不是先有《经》,然后才有《经说》,而是有《经》的同时就有《经说》,或者说《经》与《经说》不是不同的人写的。无论《经》或是《经说》,其基本形态都是表现为对概念的解释。《经》大体上是给概念下定义,而《经说》则是对该定义的具体化或补充说明。例如《经上》中说:“久,弥异时也。”“久”是指时间,但它不是指某一具体时间,而是指包括一切时间的时间。因此,“弥异时”是给“久”下的定义。但这样说比较抽象,不具体,因此《经说》就对这一定义加以补充说明,使之较为具体化,故《经说》谓:“久,古今旦莫”。“旦莫”指朝夕,这就是说“久”包含从古到今、从朝到夕的一切时间。又如《经上》中说:“宇,弥异所也。”“宇”是指空间,但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空间场所, 所以说“弥异所”(包括一切空间)是给“宇”下的定义。《经说》谓:“宇,东西家南北”。“家”有种种解释,高亨解释为“中”,我认为或可解释为“加”。“宇”是由东西加上南北的无限延伸,这当然是把《经》中之“宇”的意思具体化的一种补充说明。这样一种对字义的解释,很有点像今日之专业字典或辞典之类。这种对字义或辞义的解释方式对后世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类书”和佛经翻译的“音义”或“音训”的“义”和“训”部分有一定影响。
自汉以来,由于汉儒对儒家经典十分重视,且儒经成为国家考试的科目,因此有“章句之学”的兴起,且“训诂”、“音韵”、“文字”、“考据”等逐渐成为注释经典不可少之训练。汉代章句之学颇为烦琐,《汉书·儒林传》谓:“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儒师秦延君释《尧典》二字,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文心雕龙·论说》中也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善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汉儒注经不仅烦琐,且荒诞,而至魏晋为之一变,如王弼之注《周易》、《老子》,郭象之注《庄子》,皆简明且有很高的哲理性,所以魏晋人注解经典多言简意赅,倡“得意忘言”、“辨名析理”等思辨式解释经典之新方法。这里我只举出一简单例子以说明汉与魏晋学风之不同。《诗经》毛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谓:“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云云。而郭象注《庄子·逍遥游》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皆可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儒注经为“我注六经”,而魏晋人注经则为“六经注我”。《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明冯梦祯序归有光《南华真经评注》亦谓:“非郭象注《庄子》,乃庄子注郭象。”
自西汉末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翻译问题自与解释问题相关。初,东汉安世高系小乘禅法多以佛理配当时流行之“道术”。如以“四大”配“五行”,“五戒”配“五常”。《阴持入经注》释“五阴种”说:“五阴种,身也。……又犹元气……元气相含,升降兴废,终而复始,轮转三界,无有穷极,故曰种。”此以“元气”解释“五阴种”,自与佛理相去甚远,而与当时之“道术”颇有相合之处。其后另一系支娄迦谶大乘般若传入,又往往以玄学(老庄学之发展)解释佛理,有所谓“格义”、“连类”之说。《高僧传·竺法雅传》中说:“……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格义者,即用原来中国的观念配比外来佛教的思想,以便人们对印度佛教思想有所了解(注:参见汤用彤先生《论“格义”——最早一种融合印度佛教和中国思想的方法》,载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294页。)。《高僧传·慧远传》谓:慧远“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惑者晓然,是后安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所谓“连类”即“格义”之义,即以外书释内典。其实在道安时已注意到,用“格义”的方法来解释佛典往往会曲解原义,如他说:“先旧格义,于理多违。”(《高僧传·僧光传》)僧睿(道安弟子)所作《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中也说:“讲肆格义,迂而乖本。”(注: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藏》卷五五,第59页。)其后“格义”之法不行。在佛经中确有许多名词概念在中国无与之相当之辞汇,如“般若”、“涅pán@⑥”等等,所以实际自汉译佛经以来即有用“音译”之事。例如《正诬论》中说:“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注:见《弘明集》卷一,未详作者,当为西晋时人。)“泥洹”即涅pán@⑥,在中国无相当之辞汇,故音译,并用晋朝的中国辞汇“无为”解释之。又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一中有这样一段:“肇(按即僧肇)曰:比丘,秦言或名净乞食,或名破烦恼,或名净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该此四义,秦无一名以译之,故存义名焉。”“秦言”者云云,谓姚兴之后秦时对音译“比丘”的解释。因此,在佛经的译本中就出现了“音译”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翻译的佛经每卷后面有“音义”、“音训”之类,其中包括对无法“意译”只能“音译”的佛教名词概念为之解释,而往往又会因对佛经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问题。为了对佛经中名词概念有较统一的了解,而后有了专门解释佛教名词概念的书,如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法云的《翻译名义记》等等。自南北朝至隋唐还有僧人提出某些翻译佛教经典的原则,如齐大亮立“五不翻之义”,隋彦琮建“八备之说”,而唐玄奘更使“五不翻”义臻于完善(注:参见汤用彤先生《隋唐佛教史稿》第二章“隋唐传译之情形”,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4—77页。)。对这些有关佛经翻译的方法与原则加以系统整理,或亦于中国之“解释”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当然,自近代西学输入之后又有新的翻译和解释问题,此事体涉及问题更多,非我能力所及,希望有学者能在这方面作些有关“解释”问题的研究。
最后,我必须再次作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曾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的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俟贤者之批评了。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汤一介力图建立“中国解释学”的用心,是想从马列主义的奴役之下解放中国的心。1989年的六四屠杀之后,我和汤一介谈到,经此一役,我特别能够理解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及其表达的亡国感。因为我们通讯录上的人全都不见了——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躲的躲……真相改朝换代了一样!汤一介则对我沉痛地说,他们这些从民国时期过来的知识分子,“1949年以后早就有了一种民国遗民的心态”,就像明末入清的亡国知识分子一样。要知道,他们当时还参与过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我想,他们大概原是想帮助中华民国取得进步,结果没想到自己却沦为苏联铁蹄之下的亡国奴了。
《汤一介:“我不是哲学家”》(2011/04/13 中国教育报)报道:
2011年农历正月十五,汤先生特意刮了胡子、穿了件红棉袄,乐呵呵地参加学生们为他举办的生日聚会。这一天,汤先生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七个本命年。席间,他与老伴乐黛云被弟子们围在中间,不停地合影留念。这位不爱应酬的老人,和年轻人在一起,似乎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倦……
生活中的汤一介是位沉静内敛、为人平和的老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爱应酬,生活起居十分规律,堪称一位“儒者”。然而在治学上,他却是一位开放自由、追求创新,经常能吸引学界眼球的著名学者。
他追求哲学理论系统的建构与创新,不仅在哲学史上,以真善美为基础构建中国哲学,开学界之先河,且不断提出“建立中国的解释学”、“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新轴心时代”等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启发人们思考。
上世纪80年代,他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他提出传统文化不应有中西文化的界限,不能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国学”,主张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弘扬传统文化。
耄耋之年,他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作为首席专家,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意识承担起这一数百年来先人未曾完成的“盛世工程”。
正是这位在中国哲学领域卓有建树,学术界公认的国学大师,却总是自谦地说:“我从来不认为我的学问比起别人有多强,所以我非常反对说‘大师’。我自知自已的学术功力比起老一代学者差得很远。”
“我只是一个哲学工作者”
在汤一介的印象中,他生活的大半辈子都与北京大学有关。从北京到重庆,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他与北大共同经历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北大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我热情追求的青年,有我提心吊胆的中年,现在我已进入回忆思考的老年了。”忆起往事,这位耄耋老人不胜感慨。
1927年,汤一介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少数几位融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辛亥革命前,父亲曾在北京读书,1918年赴美国留学,1919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梵文、巴利文及佛学,1922年获哲学硕士后回国,一直在大学教书。1931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做教授,直到1964年因病去世,一直没有离开过北大。”
“小时候父亲很少管我们,也很少过问我们的功课。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是传承祖辈的‘家风’,学习做人的道理。”汤一介记得,父亲曾经把他珍藏的一幅《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拿给他,这是祖父60岁生日时学生们送的,上面有一段祖父约700字的题词,其中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食,随时而安,固吾立身行己之大要也。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事不避难’就是困难的事情,你应该承担的就要承担;‘义不逃责’即合乎道义的事情,你就应该负起责任来。”这段“为人处世”的祖辈遗训,成为汤一介的座右铭,一生铭记在心,身体力行。
汤一介喜欢、学习哲学并没有受到父亲太多的影响。高中时,他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尝试写了一些散文、杂文。1946年,北大为没考取的学生设立了一个先修班,汤一介成为其中一员。这一年,他看了不少西方哲学和美学方面的作品,写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梦想着成为一名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然而,真正迈入哲学之门后,汤一介总是称自己为“哲学工作者”。“这不是自谦,那时我和所有学习、研究哲学的学生一样,认为只有政治上的领袖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才能做哲学家,而且他们一定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自己这辈子当不了哲学家,只能做一名‘哲学工作者’。”汤一介认真地说,“当时我们这些‘哲学工作者’的作用大概有两方面:一是解释伟大领袖们的哲学思想,一是教条主义批判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那时的哲学史研究很教条,一般是把一个个哲学家排列下来,分析每个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然后为他们贴上标签就算了事。”汤一介说。
1957年后,各种政治运动和学术批判接踵而至,作为“哲学工作者”,汤一介也就自动或被动地投入其中。1957年初,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他为这个会议写了一篇文章《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这是汤一介在解放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此后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四五十篇论文,有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文章,也有批判别人的文章。“现在看来,这些论文很少有学术价值。如果说还有点什么作用,我想它们反映了当时极左思潮在我国学术界的影响多么深刻,它可以和其他同时代的类似论文一起作为总结极左思潮对学术研究的危害的材料。”汤一介自嘲地说。
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中年,汤一介没有回避,而是以真诚的态度,对过去的“我”进行无情的剖析。
发掘中国哲学中“无用之大用”
“文化大革命的10年,给我留下的深刻教训就是,我今后不能听别人的,得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汤一介迎来了学术生涯的春天。1980年,汤一介恢复了讲课资格,此时他已53岁,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但他仍然向往着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做点事情。
他开的第一门课是《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汤老师的课异常轰动,许多不是哲学系的学生也来旁听。连换了3个大教室还是坐不下,最后只能以发听课证的方式限制人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尚阳回忆说。之后,汤一介又相继开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等课程。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与研究中,他努力把教学、研究与意识形态和政治脱钩,力图在教学研究中坚持独立思考。
1981年,汤一介发表了《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一文,率先提出将哲学史作为认识发展史来考察,并试图突破50多年来“唯心与唯物两军对垒”,“唯心主义”是反动的,“唯物主义”是进步的等教条,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快速推进了学术界反对极左教条主义的进程。在由《中国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汤一介大胆提出,必须把“宗教”和“迷信”区别开来,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汤一介以他敏锐的哲学家眼光,提出了此前道教研究很少讨论的内容,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
“古人的思想观念无论多么有价值,都必须给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的新诠释,并使之落实于操作层面,才能对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实际效用。”汤一介非常注重挖掘中国哲学中有价值的思想,并加以现代诠释。
1983年,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的最高潮是由北大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台湾著名学者刘述先在《蒙特利尔世界哲学会议纪行》中描述道。在这篇《儒家哲学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中,汤一介把先秦哲学看作是中国儒学的第一期,将外来印度佛教冲击后建立的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第二期,将在西方思想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作为儒学发展的第三期,并提出儒学的中心理念“天人合一”在现代社会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番发言虽然因为通过翻译的缘故而占的时间较长,但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扣住了观众心弦,讲完之后全场掌声雷动,历久不息。”刘述先描述道。
汤一介认为,“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常新的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给以新诠释的命题。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人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界”(天)的关系问题,人要生存就离不开自然界。当前人类社会正是由于长期忽略了“天”与“人”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而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
当然,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可能直接具体地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个“人与自然矛盾”的问题,哲学也不可能直接解决人类存在的具体问题,正如金岳霖先生所说:“哲学可以被视为‘无用之学’,因为它不能一一解决具体问题。但它思考问题的路子,却可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人生境界,故又可被视为‘大用之学’。”
汤一介认为,中国先哲们有许多有价值的宝贵思想,不仅具有某种真理的意义,而且也曾在历史上发生过巨大作用。它们也一定会对今天的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就是要从中发掘出其‘无用之大用’,以贡献给人类社会。”
虽然汤一介从不以哲学家自居,但他提出的一些哲学问题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引发思考。他十分关注当前中国社会、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以此作为思考哲学问题的出发点,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热点话题。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引发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亨廷顿说:“我认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他在文章中将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视为对西方文化的威胁,指出若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联手,西方文化将会非常困难。文章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考虑西方如何应对21世纪遇到的问题。
对此汤一介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等一系列文章,指出“文化上的不同可能引起冲突,甚至战争,但并不能认为不同就一定会引起冲突和战争”。他认为,孔子的“和而不同”提供了一条化解冲突的原则。指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该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与对话取得某种“共识”,这是一个由“不同”到某种意义上相互“认同”的过程。这种相互“认同”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这正是“和”的作用。汤一介以开放的心态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应跟着亨廷顿跑,以“西方的”和“非西方的”作为文化取舍的标准,凡是对人类社会追求的“和平与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应大力吸取。“我一向认为,今后学术文化的发展,既不应再由西方文化统治世界,也不会出现一个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或‘中国中心论’),而应是东西文化的互补和相互吸收,形成一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进入21世纪,中国出现了“国学热”。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汤一介就提倡“国学”,但他提倡的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国学”。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中心论”的消退,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有益于文化的健康发展。他认为不能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国学”,否则有可能使中国文化再次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外,重新滑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的陷阱。
或许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兼收并蓄的治学思想,让汤一介不断提出“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中国解释学”、“新轴心时代”、“普世价值“等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从而推动了文化界对传统哲学的讨论。
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但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他们不过是两只小鸟,始终同行在未名湖畔。——汤一介
汤一介和乐黛云是在各自学术领域都卓有建树、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者。“汤先生和乐先生,一个研究中国哲学,一个研究中西文化比较学,可谓中西合璧,他们能在学术上互相促进、比翼齐飞。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常海羡慕地说。
汤一介与乐黛云相识于1949年。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北大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文学院有一个团总支,他和乐黛云同时在做团的工作。“我是组织委员,她是宣传委员。后来我们又一起到了团委,我做宣传部长,她做群众文化部长。”两人经常在一起工作、聊天,慢慢建立了感情。1952年,他们组成了自己的家庭。
“我们的感情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都没有怀疑过对方。”谈起结婚50年来的坎坷经历,汤一介说,“1958年,乐黛云被打成‘右派’,小儿子汤双刚刚8个月,她就被送到门头沟‘劳动改造’,3个月才能回家一两天。那时有几十万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被打成‘右派’,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夫妻离婚的也不计其数。但我始终不相信她是‘右派’,常常写信安慰她。”因此,汤一介还在后来的‘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在日后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冲击下,夫妻二人始终相互信任、携手相扶、不离不弃。“明年就是我们结婚60年了,儿女们也都要回来庆贺,确实是不容易啊。”汤一介感慨道。
汤一介家学渊源、古文基础深厚,而乐黛云外语好,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信息。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异,让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相得益彰。“我较多接触一些当前西方的理论思潮,他没有时间和机会看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我常常把一些西方新的思维方式跟他探讨,这对他和我都有帮助。”乐黛云说,“我做学问常常凭灵感,不是很严谨,想起来就写。我的文章都要经过他看一下,他常常给我挑出很多毛病,这个地方不准确,那个地方注释不对,或者是哲学上讲不通,对我帮助很大。”
或许是受传统家庭氛围的影响,汤一介性格儒雅平和,内敛沉静,但这并不影响他开放、自由的治学心态。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对西方文学、哲学以及西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虽然很多人说我是儒家,实际上我是很喜欢西方哲学的,特别是西方文学。我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应该讲比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罗曼·罗兰,还有法国的纪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我也非常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汤一介说。至今汤先生还保留着每天晚上睡前听一小时西方古典音乐的习惯。“一方面是一种精神享受,另一方面可以让整个人放松下来,有利于睡眠。”
如今,84岁的汤一介和80岁的乐黛云过着平静的生活。虽然儿女们都远在美国工作生活,二老没有儿孙绕膝,宁静的屋里多少有点冷清,但他们并未感到太寂寞。每天上午,他们各自工作或读书;中午,身体不太好的汤一介是一定要睡个午觉的;下午,二老或工作或参加一些活动;黄昏,他们常绕着未名湖散步。
耄耋之年主持《儒藏》重大工程
“汤先生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从上世纪末的‘传统文化热’,到如今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在顺利回应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之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近年来汤先生又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评价说。
1984年,中国文化书院成立,这在当时是国内第一家民间学术团体。初建时,得到冯友兰、张岱年、朱伯崑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当时我刚从美国开会回来,大家希望我来做院长。我的想法是如果建立这样一个学术团体,一定要像蔡元培先生一样,‘兼容并包’。所以我联系的学者是各种各样的,有梁漱溟、冯友兰先生,也有李泽厚、庞朴,还有‘全盘反传统’的,如包遵信等。我觉得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只有兼容并包,才能够有很自由的讨论环境,也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
“对学术研究来说,‘自由地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自由’是一种最宝贵的创造力。”汤一介说。
2002年10月,汤一介向北大校领导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2003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北京大学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正式启动了《儒藏》工程,这是教育部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攻关项目。汤一介介绍说,历史上有《佛藏》、《道藏》,就是没有儒藏。中国的《佛藏》从宋朝开始编纂,到现在已累积有20多部佛教文献集成。《道藏》从宋朝开始编,现在留下来的是明朝的《道藏》。当时,《佛藏》、《道藏》的编纂多是靠寺院支持做起来的,儒家不是一个宗教派别,没有寺院支持,应该由国家来做。明朝的学者已经提出编纂《儒藏》,没有实行,当时编了《永乐大典》。清朝的学者也提出来做,也没有做成,当时编了《四库全书》。现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儒藏》编纂可以做了。
“我们编纂《儒藏》的目标是,之后100年内不会有人超过,而且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据汤一介介绍,《儒藏》工程是一个总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编纂《儒藏》精华编,计划出书330本,收书500余部、约2亿字的儒家经典著作;第二部分是编纂《儒藏》大全本,将收入5000部著作、约10亿字。第二项工作现在没有启动,要等第一部分完成后才进行。目前已经出版了精华编40本,计划到2015年完成。
“我算是编纂首席专家,组织了近400人的专家队伍。我们不仅要把中国的儒家文献典籍包含在内,而且要联合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学者,把这些国家用汉文写作的儒家典籍都包含在内。这是带有一定跨国性质的大工程,确实不太容易。”汤一介说,“我接手这项任务时已经76岁了,按道理不应该接这么大的工程。我觉得这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你应该承担的就要承担,就应该负起责任来。”汤一介认真地说,“既然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那么大的作用,而且是中国文化的主流,那就不应该没有《儒藏》。”
201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汤一介出任院长。“这也是长期以来我想做的一件事情。从上世纪90年代我就提出来要建立这样一个儒学研究基地。国内高校里,四川大学设有一个道家道教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设有一个佛教研究基地,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儒学的基地。儒学研究院首先是一个研究的平台,把《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等机构整合在一起,共同做课题、带研究生、开设儒学课程。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因此我们成立儒学研究院的目标和宗旨是:‘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汤先生以自己半个多世纪学术工作积累的功力和境界,化作深刻而开阔的学术眼光,提出了若干重大的科研课题,不仅为中国儒学搭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更是为我们中国哲学未来10年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可以说是总设计师。”在2011年农历正月十五,汤一介先生84岁生日聚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这样评价说。
学术成果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英文版)等,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为哲学研究史上不可不读的著作;著有学术随笔《在非有非无之间》、《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郭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反本开新》、《和而不同》、《儒学十论与外五篇》、《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LaMort》(法文版、意大利版)等,笔墨清新,隽永;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展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百年历程,被张岱年先生称为“一项贯通中西哲学视野的难得的学术工程”;2003年,以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任编纂首席专家。这是教育部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攻关项目。
汤一介说:一个人学问的高下往往和他境界的高低相联系,“做学问”与“做人”是统一的。“做人”首先要真诚,“做学问”同样要真诚。
“自由”是一种最宝贵的创造力。对学术研究来说,“自由地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只有兼容并包,才能够有很自由的讨论环境,也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
古人的思想观念无论多么有价值,都必须给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的新诠释,并使之落实于操作层面,才能对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实际效用。
我自知自已的学术功力比起老一代学者如熊十力、陈寅恪诸先生差得很远,但我和我这一辈的人却也在努力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复兴做力所能及的事。
哲学可以被视为“无用之学”,因为它不能一一解决具体问题,但它思考问题的路子,却可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人生境界,故又可被视为“大用之学”。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就是要从中发掘出其“无用之大用”,以贡献给人类社会。
谢选骏指出:汤一介说他不是哲学家,这不是自谦,而是自清——因为他这里所说的“哲学家”乃是像马恩列斯毛那样的“无产阶级人渣”;而汤一介却是“安魂曲下的儒藏”。至于熊十力和陈寅恪,则十分不幸地沦为“被人渣毛泽东给揉碎了的无辜的花朵”,没有活过黑暗的毛泽东时代的阴沟。他们的智慧,自保自清尚且不足,又何能启迪他人哉。
【附录3、乐黛云是个好人】
《乐黛云: 透过历史的烟尘看人生》(2021/05/07 离退休工作部 编辑:麦洛 | 责编:燕元)报道:
编者按: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北大的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他们的功业载入史册,他们的精神历久弥新。这里是北大一批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他们的回忆,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北大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珍贵史料,也为我们理解北大传统、传承北大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这是一封穿越时空的来信,更是一份矢志报国、不懈奋斗的青春宣言。
个人简介:乐黛云,1931年生于贵州贵阳,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194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5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先后主持建立全国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现代文学和跨文化文学研究。
乐黛云
童年、家乡与文学梦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祖父是贵阳山城颇有名气的富绅兼文化人,父亲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英文系的旁听生,母亲是当年贵阳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花。我的父母都是新派人,所以4岁就送我进天主堂,跟一位意大利修女学习钢琴。
全面抗战爆发那年,我刚6岁。大约1939年末,贵阳也受到战乱威胁,下达了学校疏散的命令。父亲所在的贵阳一中奉命迁到离市区40余里的农村——乌当。父亲租了一座农民储粮的仓库,我们一家四口(还有2岁的弟弟)就在谷仓里住了3年。尽管外面兵荒马乱,但我们还可以沉浸在父亲所极力营造的一片温情之中——我们常常去小山顶上野餐,欣赏夕阳。
住家附近没有小学,父母就亲自教我念书。父亲教英语、算术,母亲教语文。母亲嫌当时的小学课本过于枯燥无味,就挑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和好懂的散曲教我阅读和背诵。
1941年,我10岁那年,父亲因接近进步学生而被解聘,失了业。我们一家凄凄凉凉地回到贵阳。我们真是过了一段非常穷困的日子。我常陪母亲到贵阳专门收破烂的金沙坡去卖东西,家里几乎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在这一段时间里,父亲很颓丧,母亲和我却更加坚定了奋发图强、将来要出人头地的决心。
生活的转机有时来得好奇怪,父亲偶然碰到了一个北京大学的老同学,他正在为刚成立不久的贵州大学招兵买马,父亲当即被聘为贵州大学英文系讲师,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搬到了贵州大学所在地花溪。我快乐地在花溪度过了我的初中时代。母亲也在我就读的贵阳女中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我们在花溪的生活又恢复到过去的情调:在小溪边野餐、看日落、爬山、做点心、赶集。
我在贵阳女中念完了三年初中。初中一毕业,我就考上了贵州唯一的国立中学——国立第十四中学,可惜我在十四中的时间并不长,高二那年,抗战胜利,十四中迁回南京,我则仍然留在贵阳,进了贵州中学。
高中三年,我被文艺所深深地吸引。美国的“文艺哀情巨片”使我如痴如醉。我宁可摸黑走路回家,也要在星期六下午赶场看两三部美国电影。每个星期六我一定会参加唱片音乐会,听著名音乐史家萧家驹先生介绍古典西洋音乐,然后系统地欣赏从巴赫、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到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的乐曲。在这一时期,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看外国小说,中文的、英文的,真是无所不看。我还喜欢写散文、念故事,国文课上,总是得到老师热情的夸奖。我就这样走上了我的文学之路。
北大、革命与爱情
1948年,我同时考上了北京大学和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那时局势还很动荡,因为家在贵阳,父亲不想让我北上读书。但是,我对北京大学十分向往,向往去进步的、革命的北京大学,不愿意去中央大学。母亲默许我北上,因此我途经武汉时便私自改道北上,一路奔波,终于到达了我日思夜想的北大。
其实我原本投考的所有大学,报的都是英文系,但是北大把我录进了中文系。后来听说是因为沈从文先生颇喜欢我那篇入学考试的作文。
那时我最喜欢的课便是沈从文先生的大一国文(兼写作)以及废名先生的现代文学作品选。沈先生用作范本的都是他自己喜欢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从来不用别人选定的课本。他要求我们每两周交一篇作文,长短不拘,主题则有时是“一朵小花”,有时是“一阵微雨”,有时是“一片浮云”。我们班有27个人,沈先生从来都是一字一句亲自改我们的文章。让人最盼望的是两三周一次的作文评讲课,要是得到了先生的夸奖,那可真像过节一样,好多天都难以忘怀。
废名先生的课则与沈先生风格截然不同,他不大在意我们是在听还是不在听,也不管我们听得懂或听不懂。他常常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时而眉飞色舞,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凝视窗外,时而哈哈大笑。上他的课,我总喜欢坐在第一排,盯着他那“古奇”的面容,想起他的“邮筒诗”(出自废名诗作《街头》),想起他的“有身外之海”(出自废名诗作《十二月十九夜》)。于是,自己也失落在遐想之中。
到了1949年1月,正值平津战役期间,我们组织起来巡逻护校,分头去劝说老师们不要南下。我的劝说对象就是沈从文先生。我去到他家里,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妻子非常美丽,家庭气氛柔和而温馨。他平静地倾听我们的劝说,并回以微笑。后来,国民政府派来的飞机就停在东单广场上,要接走人的名单中有沈从文、汤用彤、钱思亮等先生,机票都是给他们全家人的。但是沈从文先生和许多教授一样,留了下来。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选择留下来。
那时我怀着一腔热血,加入了北平城内的地下党。每天深夜,革命工人在北大印刷厂加班印制秘密文件和传单,我们就负责校对,有时在印刷厂,有时在月光下。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对一本小册子《大江流日夜》,扉页上醒目地写着:“大江流日夜,中国人民的血日夜在流!”这是一个被国民党通缉的北大学生到解放区后的所见所闻,称得上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地进入北平城,我们全校出动,到大街上迎接解放军。我们唱着歌,踩着舞步,向前挤。终于,我挤到了最前沿,给半身探出车窗的解放军战士递上一杯早已准备好的热水。解放军战士接过晃动的水杯,对我微微一笑,我从心里感到那么幸福,那么荣耀!
我的生活自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新社会”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文工团带来的革命文艺——响彻云霄的西北秧歌锣鼓和震耳欲聋的雄壮腰鼓。文工团派人到我们学校来辅导,并组织了小分队。我们学会之后,就到大街上去演出。有时腰上系一块红绸扭秧歌,有时背着系红绳的腰鼓,把鼓点敲得震天响。我们个个得意非凡,都自以为是宣告旧社会灭亡、新社会来临的天使和英雄。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伟大、更神圣呢?
也是在这一年,我认识了汤一介。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汤一介比较内敛儒雅,而我热情开朗。可能正是性格上的反差才让我们看上对方。当时,我们经常一起去农村义务劳动。有一次刚好是春夏之交,太阳暖融融的,嫩绿的小草很美、很香,我当时穿一条工裤,前面有一个大口袋。汤一介摘了几棵小草放在我的口袋里,他是一个含蓄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这类的话,可是这几棵小草已经很感动人了,至少在我看来是定情的那种感觉。我觉得他这个人特别有情趣、特别内敛,又特别有学问,我当时就很崇拜他。
1950年暑假,我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我们从满洲里出国门,将近十天,火车一直穿行在莽莽苍苍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之中,贝加尔湖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的一员,我们在沿路车站都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到处红旗飘扬、鲜花环绕。人们欢呼着,高唱《国际歌》,双方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回国前两天,我突然被问及是否愿意留在苏联的中国全国学联驻外办事处工作,待遇相当优厚,还有机会到莫斯科大学留学。我对此一口回绝,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后来,我得知汤一介那时每天都惴惴不安,怕我留在苏联不回去。我想这也算是我们冥冥之中的信念吧。1952年,我嫁给了汤一介。
我从北大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北大中文系秘书一职,协助系主任工作。同时,我也做一些学术研究。我选定现代文学作为我的研究方向,我喜欢这门风云变幻、富于活力和挑战性的学科。我研究鲁迅、茅盾、郭沫若、曹禺,想突破当时盛行的“思想内容加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和认识意义”的研究模式。我的长文《现代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在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文艺杂志《文艺学习》上多期连载。后来,我开始给大学生授课,教好我的第一次高班课——大学四年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80年代正在上课的乐黛云
1957年,我被迫下乡,被监督劳动。还好我被分配了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赶着几只小猪漫山遍野寻食。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早赶着小猪,迎着太阳,往核桃树成林的深山走去。我喜欢这种与大自然十分贴近的一个人的孤寂感。不得不承认,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帮了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我似乎想明白了,倒也心安理得,每天赶着小猪,或引吭高歌,长啸于山林,或拿个小字典练英语,背单词于田野。
后来,我们带着儿子,一家三口来到江西鲤鱼洲,种稻、种菜、打砖盖房。我被指定为工农兵草棚大学的教员,后来又随工农兵学员返回北大中文系。这期间,我陆续到北京日报社、河北日报社、大兴天堂河等地劳动实习,边教边学,半工半读。
出国、回国与 “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生
20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招收了一些留学生,开始时是朝鲜和非洲学生,后来欧美学生逐渐多起来。我承担留学生现代文学课的教学工作,没想到对留学生班的这三年教学全然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活道路。
为了给外国学生讲课,我突破了当时教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模式。为了让学生较深地理解作品,我进一步去研究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传播的情形。这一在学术界多年未曾被研究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开始系统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中国如何被借鉴和吸收,又如何被误解和发生变形。
我于1981年写成《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这篇文章不仅引起了很多人研究尼采的兴趣,而且开拓了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新空间。研究尼采的同时,我又编译了一本《国外鲁迅研究论集》,这部论集对国内的鲁迅研究起了开阔视野、促进发展的作用。
我的这些工作引起了一些同行的关注,特别是我班上的美国学生舒衡哲,她当时已是很有成就的年轻历史学家,对尼采在中国的影响颇感兴趣。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成为很亲密的朋友。她回国后,在美国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教书,这所大学就在波士顿附近。我想很可能是由于她的提及,哈佛-燕京学社的负责人才会在1981年5月到北京大学来和我见面,哈佛-燕京学社为我提供了到哈佛大学进修访问一年的机会。从此,我的生活又有了一个新转折。
1981年8月,我终于到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在哈佛大学的一年里,我白天忙于听课,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我主要听比较文学系的课。比较文学这门学问深深吸引了我。
比较文学系的主要奠基人白璧德教授(Irving Babbitt)曾大力提倡对孔子的研究。在他的影响下,一批中国的青年学者,如吴宓、梅光迪等,开始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重新研究中国文化。当时的系主任克劳迪奥·纪廉(Claudio Guillen)也认为,只有当东西两大系统的诗歌互相认识、互相关照时,一般文学中理论的大争端才可以被全面处理。我为这门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学科着迷,借阅了许多这方面的书,又把所有积累的钱都用来买了比较文学的书籍,决定把我的后半生献给比较文学这一事业。
在我看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并不是最新引进之物,就从现代说起,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也可上溯到王国维1904年的《叔本华与尼采》,特别是鲁迅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和1908年的《文化偏至论》。鲁迅的结论是:“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也就是说,必须在与世界文学的众多联系和比较中,才能找到发展中国新文学的途径。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在比较和借鉴中发展起来的,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
1982年夏天,应邀在纽约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之后,我更想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决定在美国继续我的学业,恰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我提供了一个访问研究员的位置。在伯克利,我的学术顾问是著名的跨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的西里尔·白之(Cyril Birch)教授。在他的协助下,我写成了《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后来,这本书作为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丛书”之一用英文出版。
1984年秋天,我和丈夫回到北京。这时,深圳大学正在组建,深圳大学校长邀请我们夫妇和他一起去开创新的事业,他聘请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并同意我在那里建立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我的丈夫则负责兴办1949年以来第一家国学研究所。我们并没有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而是来往于广东和北京,南北各住半年。
那时,深圳大学是一个朝气蓬勃、极富活力、美丽而全新的地方,正是有了深圳大学这个基地,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各路大军才有可能在这里聚集,召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举办了首届中国比较文学讲习班。大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中流砥柱、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致开幕词,并由他担任学会名誉会长。到会代表130人,来自全国60余个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在讲习班学习的130名学员也列席了大会。这些年轻人中,很多成了后来中国比较文学的中坚,这次大会也初步奠定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地位。从首任会长杨周翰教授开始,中国学者一直担任着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的职务。
以后几年,中国比较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并任命我担任所长。我用尽全力工作,一心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尽我所能为中国培养人才。我潜心读书、教书,认为找到了最适于自己的生活方式。1984—1989年的五年间,我真是夜以继日,埋头读书写作,在北京大学不断开设新课,如“比较文学原理”“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小说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论:东方与西方”“比较诗学”等,这些课程都是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开设,选课的学生都在一二百人左右,遍及中文、英语、西语各系,还有许多从外校赶来听课的学生,教室总因太小一换再换。学生的欢迎促使我更好地准备,同时大量增进了自己的系统知识积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文化热”。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所提出的历史课题。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分析和对其未来文化的策划和希求,实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1984年,以北大教授为主体发起成立的中国文化书院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的学术团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我是首批参加这一组织的积极成员。书院的宗旨是要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新文化”,要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书院于1987年举办了首届“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一方面讲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介绍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做的几次演讲中影响较大的是“从文学的汇合看文化的汇合”和“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的未来”。前一次演讲直到1993年还由《书摘》杂志重新刊载,引起了一些反响。我想,这是因为我当时(1986年)特别强调经过长期的封闭,我们急切地需要了解世界,重新认识自己。我认为如果我们不面向世界,特别是今天的世界,对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能真正了解的。
在给文化书院的学员面授和函授“比较文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探索比较文学的一些领域,把自己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两部学术著作《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原理》都看作“文化热”的一种结果。因为在我看来,“文化热”的核心和实质就是酝酿新的观念,追求突破,追求创新。一切变革和更新无不始于新的观念,新观念固然产生于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于外界的刺激,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文化热”偏重于考察世界,研究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这一点也就毫不足奇;而我的比较文学之路正是与文化书院的发展相吻合,同时参与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文化热的继承与创新。
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不知不觉取代了80年代的文化热。我生活在这样的潮流中,当然也不能不受其影响。但有一点,我绝对坚持,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再回到拒斥外来文化的封闭状态。我不赞成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赞成永远保留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旧模式,也不认为中国中心可以代替欧洲中心。
目前,人类已进入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特别是相对论提供的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一切体系和中心无非都是在宇宙无限的时间之流中按照人类现有的认识能力而截取的细部。我认为,由于全球信息社会的来临,各种文化体系的接触日益频繁;同时,西方发达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急于寻求文化参照系以发现新路和反观自身,而东方社会急剧发展,逐渐摆脱过去的边缘从属地位,急于更新自己的思想文化。这些都促使双方在现代语境中,重新发现自己,21世纪东西方文化交往将进入一个繁荣的新阶段。在这种复杂而频繁的交往中,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和文化互读的问题,将是一个会引起更多关注和值得进行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整理:谢蝶、刘文欣、张一夫)
《她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50岁时选择重新开始……》(2021-04-01)报道: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她在其新书《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中写道:“生活的道路有千万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却只是其中之一。转化的关键是选择。”
在自传中,乐黛云先生的文字质朴、坦诚、就像她的为人。她更首次公开“命、运、德、知、行”五字人生箴言,她的人生选择、人生智慧需要钻进每一个字眼里,细细掂量、深深体悟。
01、童年和少年
1931年,乐黛云出生在美丽的山城贵阳。她的父母都是新派人,父亲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英文系的旁听生,母亲是女子师范艺术系的校花。他们家附近没有小学,父母就自己教她念书。父亲教英语、算术,母亲教语文和写字。母亲嫌当时的小学课本过于枯燥无味,就挑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和好懂的散曲教她阅读和背诵。
父亲被聘为贵州大学英文系讲师后,他们一家搬到了贵州大学所在地花溪。父亲买了一小片地,就地取材,依山傍水,用青石和松木在高高的石基上修建了一座简易的房子,走下七层台阶,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周围镶着石板小路,路和草地之间,是一圈色彩鲜艳的蝴蝶花和落地梅。跨过草地,是一道矮矮的石墙,墙外是一片菜地,然后是篱笆。篱笆外就是那条清澈的小溪了。草地的左边是一座未开发的、荒草与石头交错的小山。最好玩的是在篱笆与小山接界之处,有一间木结构的小小的厕所,厕所前面有一块光滑洁净的大白石。少年时的乐黛云常常坐在这块大白石上,用上厕所作掩护,读父母不愿意她读的《江湖奇侠传》和张恨水的言情小说。
在从贵阳疏散到花溪的贵阳女中,乐黛云快乐地度过了初中时代。这所刚从城里迁来的学校集中了一批相当优秀的老师,其中国文老师是刚从北方逃难南来的“下江人”,名字叫朱桐仙。朱老师很少照本宣科,总是在教完应学的知识之后给学生讲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微贱的裘德》《还乡》《三剑客》《简爱》等等,这些美丽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乐黛云,她几乎每天都渴望着上国文课。在老师的熏陶下,乐黛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爱上了戏剧。
02、婚礼
1952年,乐黛云和汤一介结婚了。公公是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汤用彤先生。
1952年,我进入了汤用彤先生的家,嫁给了他的长子汤一介,他1951年刚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我们的婚礼很特别,即便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恐怕也不多见。
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汤家。按照我们的策划,婚礼只准备了喜糖、花生、瓜子和茶水。那是一个大四合院,中间的天井能容纳数十人。
晚上八点,我的同班同学、共青团团委会的战友们和党委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来了,气氛热闹活跃,如我所想。这是一个“反传统”的婚礼,没有任何礼仪,连向父母行礼也免了,也没有请父母或领导讲话。
汤老先生和我未来的婆母坐在北屋的走廊上,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嬉闹。后来,大家起哄,让我发表结婚演说。我也没有什么“新娘的羞怯”,高高兴兴地发表了一通讲话。
我至今还记得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很愿意进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父母都非常慈祥,但是我并不是进入一个无产阶级家庭,因此还要注意划清同资产阶级的界限。那时的人真是非常革命!简直是“左派幼稚病”!两位老人非常好脾气,丝毫不动声色,还高高兴兴地鼓掌,表示认同。
03、公公和婆婆
婆婆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她很美丽,读过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新小说,《红楼梦》《金粉世家》都看了五六遍。她特别爱国,抗美援朝的时候,她把自己保存的金子和首饰全捐献出来,听说和其他北大教授的家属一起,整整捐了一架飞机。
她从来不对我提任何要求,帮我们带孩子,分担家务事,让我们安心工作。我也不是不近情理的人,逐渐也不再提什么“界限”了。
汤老先生和我婆婆都是很有涵养的人,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从来没见他俩红过脸。记得有一次早餐时,我婆婆将他平时夹馒头吃的黑芝麻粉错拿成茶叶末,他竟也毫不怀疑地吃了下去,只说了一句“今天的芝麻粉有些涩!”
汤老先生在口述中,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很惊讶,连说,《诗经》你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我惭愧万分,只好说我们上大学时,成天搞运动;而且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他还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厉阶”就是“祸端”的意思,“梗”是“灾害”的意思。这句诗出自《诗经·桑柔》,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耻辱,从此我就很发奋,开始背诵《诗经》。
我觉得汤老先生对我这个“极左媳妇”还是有感情的。他和我婆婆谈到我时,曾说,她这个人心眼直,长相也有福气!
03、“两只小鸟”
乐黛云与汤一介的伉俪情深早已传为美谈,这也可以从他们合写的一篇文章《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寻到或美好或伤感或温情的瞬间——
在北京大学燕园,人们常常看到,黄昏时分,有两位老人绕着未名湖漫步同行。他们绕着这个“有名”的湖不知有多少圈了,还会再绕着同行,也许十年,也许更长的时间。
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他们绕着这个湖一圈又一圈,从青年到中年,又从中年到老年。这湖,这湖边的花树,湖边的石头,湖边的靠背椅,湖边树丛中的鸟,一一都引起他们的回忆:他们在湖上无忧无虑地溜着冰;他们刚会走路的小女儿跟着年轻的父亲走在小径上,留下一张有着他们背影的照片;他们看着儿子在冰球场上横冲直撞;他们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年老的汤用彤先生绕湖观赏春天的美景;他们也常倾听着由湖边音响中播放的中外古典音乐,悠然神往。春天,他们找寻湖边的二月兰;秋天,他们欣赏湖岸不知名的黄花。他们绕湖同行,常常也会触景生情:湖的这边曾有他们的学生跳水自尽;湖的那边埋葬着他们所钟爱的一个学生的骨灰;湖边的小桥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被隔离审查时离别的分手处……
绕湖同行,是不尽的回忆,也是当下的生活。他们边散步,边辩论应如何解释“有物混成”,探讨多种文明共存是否可能;他们议论理查·罗蒂在上海的演讲,也回忆与杜维明和安乐哲在湖滨的漫谈;他们还常共同吟味《桃花扇》中一曲《哀江南》所写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他们多次设计着如何改变当前忙乱的生活,但生活依然忙乱如旧;他们常说应去密云观赏红叶,但红叶早已凋零,他们仍未成行。他们刚把《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编好,又计划着为青年们写一本新书,汇集自己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他们中的一个正在为顺利开展的《儒藏》编纂工作不必要地忧心忡忡;另一个却对屡经催逼,仍不能按期交出的书稿而处之泰然。这出自他们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就是这样同行了半个世纪,这是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现在,也是他们的未来。
04、比较文学
五十岁的乐黛云,在一般人以为“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开始。此后,她重新焕发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开拓中披荆斩棘,取得了斐然成就:因为她,北京大学有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中国有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各高校有了一个又一个比较文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中国学者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担任要职;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也成为整个人文研究中一条异常活跃的“鲶鱼”。
九十年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如初。乐黛云将自己一生的人生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她的爱情,她与时代的沉浮,她跟命运的较量,她对学问的追求,她对一颗颗自由灵魂的怀念,都在书中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乐黛云说:“命、运、德、知、行,这五个字支配了我的一生。”
第一个字是 “命”
你必须认命,比如说你生在哪一种家庭,你长成什么样,你没法选择。你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和你生在一个大富豪家庭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命,你不能选择的。这叫“命中注定”。
第二个字是 “运”
这个“运”是动态的,如果说“命”是注定的、不动的,而“运”则是动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有很多“时来运转”的时候,也有很多运气很糟糕的时候。好多时候,你觉得你没有做什么,可就是发生了某种“运” 。
比如我搞比较文学,也真是“时来运转”。那时已经是1981年了,我都已经五十岁了。也是非常偶然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把我选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了,而且,不单是在哈佛大学访学了一年,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人来哈佛大学开会,看见我,就邀请我到他们那儿做两年客座研究员。我完全没有想到!怎么可能呢?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都是很好的学校。
后来,我就相信这个“运”,就是说“时来运转”。“运”是不能强求的, “运”没有来的时候,强求也没有用。当运气很坏的时候,你不要着急,运气很好的时候,你也不要觉得自己怎么了不起,它是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力量在后面推动的,并不是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第三个字是 “德”
无论在什么意义上,我总觉得自己要做个好人,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像费孝通先生讲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一般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一定就“望子成龙”,可是他希望孩子是个好人,不要是个坏人,这是生存在我们老百姓文化中的一个基因。
在我最困难、最委屈、最想不通的时候,我觉得有一句话是我生活的支柱,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尽管那时什么权利都被剥夺了,但我还可以做一个好人。我在乡下被监督劳动时,正是大饥饿的年代,领导要求我创造一个奇迹,要把四只小猪,在不喂粮食的条件下,也能养肥了给大家过年。就这个任务,当时我真的很着急呀,每天满山遍野地让猪拱食,到处给它们打猪草。后来把那些猪养得还可以,反正不算肥,但是大家过年的时候都吃得挺高兴,我觉得也很好。所以不管怎么样,就算在很困难的环境里,还是要独善其身,竭尽全力,做个好人。
第四个字是“知”
“知”是你自己求的,就是说你要有知识,要有智慧。
即使在放猪的时候,我也一边放猪,一边念念英文单词,没有把英语基础全丢掉。我原来是喜欢外国文学的,特别是屠格涅夫等俄国作家的小说。他写的革命女性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另外一方面,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诗词。
我很奇怪,一方面是那种特别进取的,像我喜欢的俄罗斯文学都是比较进取的,立志要为别人、为大众做一点事;另一方面,中国的诗词曲,特别是元曲里那些比较消极的东西对我影响也很大。比方说我年轻时老爱背诵的那些元曲:“朝如青丝暮成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之类。
这些知识对我以后走上比较文学的道路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知道一点西方,又知道一点中国,然后又运气好,到了哈佛大学,接触了比较文学学科,这就使我有了从事比较文学的愿望,特别喜欢这个学科,也看到这个学科将来的发展未可限量。
第五个字是 “行”
上面谈到的一切,最后要落实到你的行为。这个“行”其实是一种选择,就是当你面临一个个关口的时候,你怎么选择。人所面临的选择往往是纷繁的,也有很多偶然性。
即便前面四个字你都做得很好,可是这最后一步,当你跨出去的时候,你走岔了,走到另一条路上去了,或者你这一步走慢了,或者走快了,你照样还是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我觉得我自己遇到很多这样的关口,例如那时到苏联去开会,领导真的很挽留我,告诉我可以到莫斯科大学留学,兼做国外学生工作,但是我还是决定回北大。后来季羡林先生给我的一本书写序的时候说,乐黛云这个选择是对的,可能中国失掉了一个女外交官,但中国有了一个很有才华的比较文学开拓者。这就是说选择很重要,人的一生,有时选择对了,有时选择错了!选择对了,运气不来也不行。
记得我大学毕业时,彭真市长调我去做秘书,我选择不去,但也由不得我!没想到一来二去,当时竟把我的档案弄丢了,我也不想去找,后来也就算了。这样,我还留在北大,这就是选择和命运的结合。
《[百年中文]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2010-04-28 文汇报)报道:
[编者按]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喜迎百年系庆。百年学术,薪火相传,从1910年的“中国文学门”到如今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我们看到一段跌宕起伏又始终充满创新进取精神的学科发展史。
从1910年建系以来,北大中文系师生常常肩负着先锋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民族解放与革命建设事业中,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作为一个名家辈出,学术积淀深厚的人文学科,北大中文系吸纳和涌现了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大师和优秀的学者,如林纾、陈独秀、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杨振声、刘半农、胡适、孙楷第、罗常培、杨晦、游国恩、王力、冯沅君等,他们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理想,为学科建设、学术传承、文化进步乃至民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中文系的历史包含着一代代师生对于民族崛起,学术传承,文化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坚定信念。它是广大师生用汗水和智慧点燃的燎原之火,是名家大师激扬文字汇聚而成的的知识溪流,它已经成为了我国中文学科发展的风向标和奠基石。
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单位,北大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往现代化的方向转换发展,不断突破旧有的格局,形成新的学术规范,并逐步协调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学术方法的关系,在中文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全国相关系科有着辐射性的良好的影响。目前,北大中文系拥有4个本科专业,5个全国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多个研究中心、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而中文系的教师更屡次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今天,每一个在北大求学的学子,不仅可以浸润陶冶于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积淀,更可真切地感受诸多当代名师和一大批有为中青年学者的个性风采,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滋养。近日,北大新闻网将围绕中文系百年系庆推出系列报道,向你展示一个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百年大系……
听乐先生讲话,与读她的文章感受是一致的:自由畅快,坦诚率直。
“人云亦云,我从来做不到这一点,即便跟老汤(汤一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一些争论,他有一些儒家的理想,而我更喜欢道家自由放达的精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听见不顺耳的话想驳他就驳他两下,也不管他是谁,要不是这样我就当不成‘右派’了。”
上午十点,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棂照进书房,洒在沙发后背上,逆光中,爱笑的乐黛云眼底闪着明亮,谈往事今朝,笑声抒怀,相当动人。
对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向往,让她从17岁便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有一个甲子的时光。
在上世纪50年代风云变幻的时势中,她曾被无情地裹挟,戴上了各种莫须有的“帽子”。而她,却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苟且,也不阿世媚俗。“风暴”中与她同被打入另册的好友裴家麟曾经赞叹:“衰朽丛中有绝色”。
一道道人生关口,她的选择常常出人意表。“文革”结束后,已半百之年的她远赴哈佛求取新知,回国后另起炉灶,开创了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体系,为当时僵化板结的学术状态带来了活力,“仿佛郭襄开创了峨嵋派一样”,80年代爱听乐先生课的孔庆东说。
她坚定地“走向世界”并“勇于吸收”,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在她的执著推动下,从边缘到显学,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走过的路程。
费孝通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引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乐黛云也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世俗的风风雨雨中,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已像一叶轻舟走了过来。
为人“坦诚率真近乎天真”
硝烟弥漫的1948年,17岁的乐黛云不顾父亲反对,在众多名校抛来的“绣球”里,选择了她最为钟情的北大,毅然从贵阳北上,来到了烽烟滚滚的北方,从此,她亲历了北大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
“那是非常奔放的、迎接解放的时期,炮声隆隆。我是民主青年同盟的,分给我们的任务是,调查北京哪些建筑绝对不能炮击;还在月光下打着手电校对一本书,地下工作那时非常符合我的浪漫精神。”
20岁上下的乐黛云,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观,是前苏联小说《库页岛的早晨》里那句“生活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
毕业后她留在了北大中文系担任系秘书,意气风发、敢想敢干的她,决定为年轻教师的学术文章办一个刊物,取名就叫“当代英雄”。1957年5月她兴致勃勃地向教授们募捐。
可此时的政治风向已现变化,她的导师王瑶已敏锐感知到了,“王瑶先生把我狠批了一顿,说这都是反党的,简直胡闹!我们就立即停下了。”果然,6月“反右运动”开始,翌年2月,乐黛云在“反右深入化”中被挖了出来,一夜之间变成了“极右派”,开除公职、开除党籍,每月16元生活费,下乡劳改。
多年后,季羡林曾这样评价乐黛云的性情与她的遭际:“她为人坦诚率真,近乎天真,做事大刀阔斧,绝不忸忸怩怩,决不搞小动作。有这样秉性的人,在政治运动中不被溅上一身污泥浊水、戴上五花八门的莫须有的帽子,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而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有能幸免。”
恐怕很少有人能承受这份无妄之灾带来的苦痛和绝望,然而,乐黛云天性里达观的一面,却让她平静地渡过了劫波。戴着“极右派”帽子下乡改造,修水库、垒猪圈的她“竟在劳动中感到一种焕发”;1962年底,她返回北大时不能教书,而被派到资料室注释古书,“真是因祸得福,正好补一补古文基础”,她暗自欢喜;1969年在江西鲤鱼洲建北大分校,前途渺茫难测,她想到了归隐田园,“不做知识分子了,我做农民还不行吗?有间自己的茅草屋,房前种豆,房后种瓜,前院养鸡,后院养鸭,自得其乐。”
有一点超脱逍遥,不会太执著,乐黛云说,这是自小打下的基础,“我父亲是学西方文学的,崇尚浪漫主义,家里的书都是西方的小说、诗歌,雪莱、拜伦的作品我很小就读,还有徐志摩办的《新月》杂志,我的性格受到了这些思想的感染。”
半个世纪后,她在《四院沙滩未名湖》一书中这样写道:“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帮了忙,‘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似乎想明白了,倒也心安理得,下乡改造时每天赶着小猪,或引吭高歌,长啸于山林,或练英语,背单词于田野。”
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
机遇有时就在某个转角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抓得住,这时性格似乎成了关键要素。“文革”刚刚结束的北大中文系,第一批欧美留学生的课没人愿意讲,都怕讲出问题,于是推给她做,“我也没觉得这不公平,事情来了嘛我总是要去做。”
给欧美学生讲课,乐黛云想,不能只讲“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吧,于是讲了当时不应该讲的曹禺、徐志摩、艾青,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她不得不进一步研究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从中她惊奇地发现,王国维、鲁迅、茅盾、郭沫若、田汉、陈独秀、傅斯年等人都曾受到尼采的深刻影响,这个一直被视为鼓吹“超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尼采,竟是20世纪初中国许多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源!
于是,她80年代的第一篇论文《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发表在了1981年第一期北京大学学报上,文章引起强烈的反响,还吸引了她班上的美国学生薇娜·舒衡哲——一个年轻的历史学家的注意,在她引荐下,哈佛-燕京学社负责人专程到北大与乐黛云见面,邀她到哈佛访问一年。机缘巧合,乐黛云的生活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1981年到了哈佛,从未接触过比较文学的乐黛云一头扎进这个领域,辛苦而又快乐地吸收新知:“一开始根本听不懂,白天上课用录音机录下来,晚上反复听直到弄懂。”结束哈佛访学,又一个运气到来,她又被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邀为客座研究员,接触了更多新的理论。
美国归来的乐黛云,好像积攒了很久的能量忽然爆发了,她不知疲倦地讲学,带来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她没日没夜地写作,追求突破,乐黛云进入了她的学术生命繁荣旺盛的黄金时代。
在文化反思热潮中,她与汤一介一道参与了中国文化书院的筹建。在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张岱年诸先生的支持下,他们举办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首期报名学员达12000多人,一时蔚为大观。
而在当时学术界和文科大学里,已涌动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潮。1985年10月,由3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发起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乐黛云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她在大会致辞中兴奋地宣告:“在这里我们已能眺望到那无限辉煌的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前景。”
自此之后,乐黛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研究,担负起启蒙的任务,同时她奔波于欧美、非洲,在国际比较文学学术会议上,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她的同事和老友洪子诚先生说:“在乐黛云那里,走向世界、勇于吸收一直都是一个坚定、重要的命题。”
1990年,她获得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随之担任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在世纪之交,她被英国传记学会授予20世纪2000名世界杰出学者银质奖章。
退休八年从未停下工作
“我好像很少想到自己多少岁,其实也不好,现在腿一不好了就非常泄气,很多会也不能去参加了。”乐先生在陈述自己的“烦恼”时依旧笑意盈盈的。
乐先生70岁才退休,用桃李天下、著作等身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可是当她第一次拿到退休工资时,“想到不再是教师,不再有自己的学生了,心中仍不免凄凄惶惶。”
这时候,90岁的季羡林先生安慰她说:“70岁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的很多书都是在70岁以后才写成的。”季老的话给了她无穷的动力,退休这八年来她从没有停下过工作。
近三年,乐黛云颇费心力的一件事,是培养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招收的5个博士生,“过去我的学生都是中文系的,英语交谈、看原文书都不太行。这几个学生都是北外毕业生,英文好、看原文书很快,我要试试看怎样把他们培养好。”她把两个学生送到国外搜集资料,一个去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福柯的“异托邦”,一个去了奥地利做布莱希特和东方文化研究,“我自己对福柯研究得也很不够,我就读很多福柯的书,跟着学生一起来做这个论文。”
除了带学生,乐先生还在主编已有十年刊龄的《跨文化对话》,以及《当代汉学家》等几套丛书,同时她也在帮汤一介先生的英文论文集做编辑,忙碌程度并不亚于退休之前。“不为其他目的,我就是做我喜欢做的事,能做多少做多少,所以可以很平静地来做。”乐先生十分笃定地说。
问答录 产生新的火花,对话才有意义
“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才能跟人家会通”
记者:上世纪80年代您为国内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观念、学说和方法,对当时的文化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您为什么对这些新理论感兴趣?
乐黛云:当时为什么对新理论感兴趣,的确不是赶时髦,就是觉得对分析中国文学很有用,能从更多层面来分析,所以拼命想把这个教给学生。中文系要好,文学要发展,就一定要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人家在做什么,而且我当时介绍的新理论还是比较平实的理论,不像现在有的太玄乎的理论,那时比如接受美学、诠释学、小说分析,对我们研究一个作品真的非常有用,此前研究作品多半都用前苏联的千篇一律的“思想意义”、“认识意义”、“主题结构”等模式来分析,这是不够的。
比较文学上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在清华外文系,北大的胡适认为中文系的人也要学外国文学,他让朱光潜到北大中文系讲西方美学史,但后来没贯彻下去。解放后,中文系只搞中国文学,外文系只着重语言训练,很多学校的外文系都不重视文学课。中文系也开外国文学的课程,但一年很快就都讲完,所以还始终限制在中国文学的范围里,没有一个世界眼光。到底怎么走到前沿?要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然后才能跟人家会通,启发自己往前走。
记者:最近这十年中国的比较文学领域又出现哪些新的变化?您比较关注哪些动向?
乐黛云:新世纪以来,我自己有两个担心,一个是知识分子好像分成两部分了,一部分是认为必须引进西方新思想才能拯救中国,不断介绍西方新思想,“唯新是鹜”,而且越介绍就越玄乎,很多新的理论没有跟中国的实际结合,讲一套很玄空的理论,可有的学生就很愿意追随这些东西,“别人都不懂,我懂!”什么新就追什么,可他自己也没完全懂,学了有什么用,也没想,成天在那些新概念、新名词里面打滚。其实不一定新的就是好的,也有很多是错的、不需要的。知识分子里也有很多把西方跟中国隔开来的,中国的真正文化底蕴他不懂,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好在哪,基因是什么,搞不清楚。
而另一种,一些搞国学的人,熟悉中国文化,觉得中国文化是唯一的,一点不能动的,一动就不是“原汁原味”了。我觉得文化是跟时代不断变化的,一点不能动就停滞了,而且我认为文化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不能动的,比如四书五经不能动其字句,编钟乐器不能增减一根弦,已固定成了“传统文化”;另一个层次是对这些东西的解释,就是怎么看,如果这方面也不能动,我们就不能发展了。正是在这些发展中,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文化传统”。
这两种人都有些片面。其实从王国维开始,就认为研究西方的东西应该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他研究康德、叔本华就写了“论性”、“释理”、“原命”等文章,试图从西方找到一个研究中国这些传统问题的新角度。可是现在这个传统好像分裂了,所以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新招的博士生,开学第一年就是念中国古书,几种经典要读、西方主要经典理论也要读,别的新理论慢慢再来,如果基础理论没有,对新东西也不会懂得如何深入,因为新理论也是从那里发源的。
现在全球多元文化就是互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我来看你,从你来看我,如果老是“我说你听”、让你跟我的思想“统一”,就没有新思想产生了。应该是在互动碰撞中产生一些新的火花,生成一些新的东西,这样的对话才有意义。这就叫“生成性对话”。
“必须有一种双方都能理解和依从的话语,对话才能进行”
记者:您的另一个担忧是什么?
乐黛云:再有一个我比较忧虑的,也是现在比较成问题的,是“话语”问题,Discourse,不是指语言,而是用一个什么规则来对话,现在我们讲“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可是对话就有一个“话语”的问题,必须有一种双方都能理解和依从的话语,也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对话才能进行。
话语现在始终是个很大的问题,100多年来西方是发达的,西方文化是强势的,殖民思想很严重,所以100多年来,不管写作、学术研究,我们都常用西方的概念和话语来说事,比如“主题”、“结构”,前苏联的“认识意义”、“思想意义”等都不是中国的概念,而是外来的。可是,如果完全用西方话语,中国文化很有特点的部分进不到对话里去,说不清楚,比如中国文论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顿悟”、“妙悟”等,外国人没有这部分概念、没有这种话语,我们怎么用当代话语明确展示出来?让外国人和现代中国人都理解?我们现在也还做不到。
比较文学的精神就是会通,也就是钱钟书所说的“打通”,怎么才能会通?我的想法,只能是在长久的、不断的对话中,逐渐形成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话语才能解决。现在,有些比较文学学者提出“第三种诗学”,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从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文论、西方人所理解的中国文论、中国古代人讲的中国文论、现代人讲的中国文论,汇合成为一种新的“第三种诗学”。
记者:所以您一直在从各层面来推动这种“对话”,《跨文化对话》这本杂志今年已经办到第十年了,您主编的其他几套丛书影响都挺大。
乐黛云:其中有一套丛书叫《当代汉学家》,我觉得过去汉学研究着重在研究古代的汉学家,可是当代汉学家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新看法也很值得总结。这套书第一辑包括费正清、李约瑟、本杰明·史华慈、弗朗索瓦·于连、宇文所安和安乐哲六位。另一套丛书《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首先是汇集孔、孟、老、庄在世界的传播,每种都包括一篇总结性的长导言和文章精选、目录索引三部分。这两套丛书都在做,很费时间。还有一套《中学西渐丛书》研究中国文化如何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庞德等人进入西方主流文化,第一辑5本已出,并获2008年出版“政府奖”提名。
我自己更偏爱的是我们与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合作,在法国和中国同时出版的《远近丛书》。这套书每本都由一个中国人、一个法国人各自执笔,用中文和法文各写3万字,互译后结成一本,同时出版。内容都是梦、夜、情、美、生命、自然等日常生活随笔。第一辑10本已经出版发行,在法国销量很好,意大利一个出版社还买了版权,已译成意大利文出版。我的一个观点是,精英文化必须和大众文化相结合,这套丛书定位在中学教师水平。最近第二辑要出的是汤一介和法国一位院士汪德迈教授合写的《天》,另外还有“童年”、“同情”和“树”等。
“回首我们这30年,哪些东西还值得留下来?”
记者:从您1948年考进北大至今,见证了她60多年的发展变化,今天的北大较之从前延续了什么?失落了什么?
乐黛云:北大继承了什么、流失了什么,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我曾为《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这本书写过一篇序,题目是:“自由的精魂和文化之关切”,我认为这两样东西就是北大最基本的东西,陈寅恪很早就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认为比起上世纪30年代的陈寅恪、冯友兰、马寅初、朱光潜等那么多大师,可以说我们这30年并没有出现在历史上能够站得住、能够延续下去的学术大师。因为真正想研究的东西可能没法去研究,必须沿着轨道走。现在教授待遇也不见得不高,可是如果没申请到项目、没有科研经费,就招不成研究生,就不能培养人,或者也只能帮着做别人的“项目”,研究也就很难自由展开。
北大的传统一向提倡独立的精神、自由的研究,必须热爱你研究的题目,它触发了你的兴趣和深入思考,如果你根据别人的题目来研究,再努力顶多也就是那个水平了,不会有太多创意。我研究的课题都是我自己喜欢、自己挑选的,所以我从来不申请什么社会科学基金,即便我在当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时也不去申请,这影响了所里的一些其他同志,所以我们很吃亏,到今天为止比较文学研究所申请的基金很少,对这个所的发展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我认为过去北大的这种精神非常重要,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整个文化发展,在讨论,在创新。但更多的是只考虑把自己这个系、教研室管好,发几篇论文,只要能登出来就行。总的趋势、培养年轻人的方向,都会偏向于一个模式,程式化、同质化、一体化,缺乏个性和创意,这就是我最担忧的一个问题。再过30年,回首我们这30年,哪些东西还值得留下来?这是很成问题的。(文汇报记者 李扬)
《乐黛云:我和老汤从没想过自杀》(腾讯文化实习生 杨竹琳 2015-11-23)报道:
[摘要]在当时的北大,因为家庭分裂,夫妻反目而自杀的有六十多人。但乐黛云说:“我跟老汤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死。”
腾讯文化实习生 杨竹琳 发自北京
乐黛云:我和老汤从没想过自杀
1949年的北大校园里,汤一介是专注学术,儒雅内敛的大师之子,乐黛云是热情奔放,传递革命思想的“小火苗”,他们二人的携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暖男”和“女汉子”的结合。他们在革命的年代相知相遇,在动荡的年代相互扶持,在和平的年代漫步于未名湖畔,自称“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他们二人的背影是北大最浪漫动人的一道风景。
11月22日,《汤一介散文集》、《乐黛云散文集》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乐黛云、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钱林森,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院长王守常,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等出席发布会。
自带“暖场体质”的乐黛云先生,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说话声如洪钟,清晰有力,时不时用时下流行语调侃身边好友,完全不是一个八十五岁老太太“该有的样子”。
乐黛云:我和老汤从没想过自杀
《汤一介散文集》,译林出版社,2015年10月
乐黛云:汤一介认为自己的散文“不入流”
汤一介先生作为国学泰斗,一声著作丰湛,却没有自己的散文集,对于其中原因,乐黛云先生解释:“他喜欢散文,也写散文,可是他一直认为他的散文是未入流的,所以从来没来出过结集散文。”《汤一介散文集》是汤一介先生的首部散文集,其中除了他对《道德经》、《心经》的解读,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生观的讲论等学术性散文,还包括了他的心路历程自述和对父亲汤用彤的回忆,可视作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具体而微的缩影。这些散文是哲学与思想的结合,这在乐黛云看来是这本散文集最有创意的一点。
乐黛云“推销”起汤一介的散文集毫不吝啬,但是当提到自己的散文集时,她却说:“我的散文大概有四分之一是新写,可以忽略不计,大家有时间可以翻翻看,不想看也可以。”
在发布会上乐黛云也回忆起了他和汤一介先生的艰难岁月。1958年2月份,乐黛云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定位中文系的极右派,反革命集团的首脑。在当时的北大,因为家庭分裂,夫妻反目而自杀的有六十多人。但乐黛云说:“我跟老汤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死。”汤一介一直认为乐黛云不是右派,他甚至跑到中文系去跟人说:“乐黛云17岁入党,怎么可能是右派呢?”结果这个消息马上转到了哲学系,结果我们两个人都被送到了门头沟山区一个很艰苦的地方。生完大儿子汤双80天后,乐黛云就被下放了,汤一介留在城市,在最困难的时期,他每个礼拜还给乐黛云写一封信,每个信封上都写“乐黛云同志”,领导找汤一介谈话,说乐黛云是“极右派”不许称呼“同志”,但他还是每两个礼拜给乐黛云写一封信,坚持称呼“同志”。乐黛云说,如果没有汤一介的坚持她是活不下去的。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乐黛云是“死老虎”,白天劳动,晚上在家。汤一介被定位哲学系的“黑帮”,每天都要接受批斗,乐黛云担心汤一介被定罪,被带走,她必须要知道汤一介在哪儿,所以乐黛云坐在哲学系楼下的台阶上守了汤一介两个星期。乐黛云说,他们之间最可贵的,就是“生死与共,互相信赖”。
陈跃红:中文系也可以培养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是乐黛云先生的博士生,他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阅读甚至收藏了乐黛云先生的散文,这一次在散文集里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汤一介。汤一介先生的散文不多说一个字,所有的叙述都是正在面对的生活经历,而且他的特点是爱从心底里面说大实话,他会把所有的经历,所有对那个政治动荡年月的见解,都毫无遮掩的全部给你敞开讲出来。汤一介先生带给人的这份感动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文学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真正理想的学者是应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关于散文,陈跃红还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在北大中文系每一年的开学典礼上,院长、教授都会给刚进来的学子泼一盆冷水:“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因为北大的学子要做学术,做研究的,但作家身份和学者身份是冲突吗?他认为,学术和文学是一个人的两面,很多人最初是带着文学梦而变成了一个文学的研究者。研究文学的人身上一定有作者的气质,创作文学的人一定要有做学术的感觉。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心结,是因为作为学者的陈跃红在做学术的过程中,常常有记叙和表达的欲望,但囿于学者的身份,他压抑住了这种欲望。这次两位先生散文集的出版,让他决定:“不要老去学术了,下一步要像乐老师那样,好好出一本散文。”
程巍:看到了17岁的乐黛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化评论常务副主编程巍是乐黛云先生的第一个硕士生,他姐姐则是汤一介先生的硕士,可以算的上是“汤乐弟子”。
程巍说,他在散文里看到了17岁的乐老师,一个年轻可爱的革命少女,她有梦想,有情怀,曾想改天换地,当一只雄鹰,但最终却被历史的波涛塑造,和汤一介先生一起成了“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我们常常会怀疑,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出生在1966年,对那个时代懵懵懂懂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乐黛云和汤一介先生却是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他们的散文随笔是二十世纪知识分子整个心路历程具体而微的版本,他们用自身的生活阐释了历史的细节,告诉我,这个世界只要有好的可能性就要去坚持。
杨立华:汤一介年轻时很文艺
汤一介先生儒雅内敛,温和谦逊,就连写文章也从不用犀利、锐利的词,写文章不发力,却还能讲深刻的道理,这让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杨立华尤其羡慕:“像我们这种多年不狠不说话的人,甚至每句话都藏刀子的人,看到汤先生的文字特别感概。”杨立华对汤一介先生的文字已经十分熟悉,他说,汤先生年轻时很有文艺范儿,他可以写特别小清新的文章。但是真正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的文章里就没有任何一点浮华的东西,像暴风雨之后的空气,被洗练过似的。
汤一介先生散文的另外一大特点是藏情于理,文字表面上是不留于情感,但是极深的情感隐藏在道理的背后。而乐黛云先生的文章是情中见理,不能只看到她比较偏于情感流露的一面,那些情感里边都有道理在。乐黛云先生是罕见的,能够把那个时代的美好讲出来的学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讲道理的人是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经历。
苑天舒:汤一介树立了中国传统文学体系
中国王华书院秘书长苑天舒在嘉宾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从事物理学研究,却因为汤一介先生而改为研究中国文化,用乐黛云的话来说,他们两个是“一见倾心”。这份特殊的情感使苑天舒在回忆与两位老人的交往时满载深情:“我心目中的两位老人是他们的呼吸,是他们手上的温度,是我们在一起时的互相一望。”在他心中,汤一介是一个树立了中国传统文学体系的人,他不同于以西方的框架看待中国文学的学者,他是在中国主体文化看中国文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文化主体性,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在其中有真善美,如果把天道和人道统一起来,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非常美好和谐的社会,这是他留给我们的财富。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这个下三滥,为了报“傅斯年一记耳光之仇,就公器私用,糟蹋大学,直到关闭。斯文扫地,此之谓乎。按照乐黛云的“好人观”来看,毛泽东确实不是一个好人。如果说乐黛云做到了她所说的“好人”,那么相形之下,说“毛泽东是个坏人”,都算抬举了毛泽东。
《戴锦华:印象乐黛云先生》(2017-08-20 光明日报)报道:
当人们借比较文学而仰望欧美、追随西方之时,乐黛云先生在这处高地上,瞩目的是中国的文化与诗学传统,她思考它们与学术的落点,是将差异而普遍的中国思想带往世界。深深地内在于、代表着“五四”文化的精神,又自觉地尝试超越其上,乐先生在她逾不惑再起步的学术生涯里,有着寻觅、发现、建构、确立现代中国文化主体的高度自觉。
在中国,大约没有哪个人文学科的建立,曾如比较文学那般起始分明、风生水起;或如比较文学那样,挟携着、铭写着一个时代的梦想与欲求,同时反身书写、形塑着自己的时代。
一个激情盈溢的年代,一段悲情对决的岁月,一份因理想而青春勃发的记忆。那时节,西来且新鲜的“比较文学”,便如同某种时代的微型肖像与文化印鉴。
在我个人的经历与体认中,我对比较文学的认知、国际视野中的比较和差异意识、我与这一学科丰厚而稀薄的联系,都系于一个人——乐黛云先生。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事实: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记忆中,比较文学的旗帜重叠着乐先生的名字,她不仅是中国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与确立者,她也自始至今,以她的学养、气度、胸襟、精神气质与人格魅力召唤着、集聚着人们对新学科、新思想、新理论与“走向世界”的热望和实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乍暖还寒、阴晴不定的时日。我的求学岁月,在彼时的北大,乐先生于我,于我的同学们,是一则“传奇”、一个偶像。那时的北大课堂里突然多了一些新鲜却沧桑的面孔,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与激情的标识形象。乐老师则不然。当她再次出现在文学课堂上,迸发出的是一份受阻良久、骤然喷发的意气与才情。要很久以后,她传奇般的青年时代,她的落难,她和汤先生间的世纪爱情……才会在学院内外流传。在乐老师的课堂上我曾始料未及地遭遇震撼:听她以尼采哲学的视野读茅盾,“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如此强烈且鲜活地洞穿了茅盾笔下的、或激进或颓废的青年形象;“大革命”时代的“动摇、幻灭、追求”,在西来的光束下,陡然呈现了迥异的色调与意蕴。在神采飞扬的讲述间,乐老师看上去是如此的年轻,你间或遗忘了那泼洒在田间、牛棚、锅炉房、那无望中的23年的光阴。不久后,这位令我们这些年少轻狂、桀骜不驯的学生折服的“新”老师暂且离开了我们的视野;那时,没多少人知道,乐老师是最早接受美方学术邀请、负笈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文学者。及至她与汤先生相携归来之时,她已然成了校园偶像。
犹记彼时宿舍里熄灯后的倾谈。乐老师是其中的主角。其时,带着激情和饥渴、羡慕(些许嫉妒),同学们谈得最多的,是与乐老师伉俪同回的,不是当年的令人羡慕的“归国人员”特权物:日本电器,而是十几箱书——“国外最新学术著作”!七八十年代之交,在我们的心中,那不啻是一座阿里巴巴的神秘宝藏。再以后,同学中的勇敢者登门求教,为师长热情接纳,便俨然成了乐老师的座上客。的倾谈里便多了亲历者的细节:乐老师的豪爽,汤老师的儒雅,那一对出色的儿女;乐老师家独有的“壁纸”:四壁上顶天立地的书柜,满满的古籍与新书。新年夜,乐老师开门纳客,宾客如云,其中不乏师者,但多有学生。亲历者特别描绘了屋中的一道风景:十字拉起的挂绳上密密匝匝地悬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贺卡。师生们一起包饺子、度新年……我不在其中。那时,对我所倾慕和折服的人或事,我只会远远地注视,默默地关注和倾听,不愿近前半步,生怕唐突、亵渎,生怕被拒绝或轻看。
渐渐地,乐老师不再仅仅是北大校园中的一个身影、学生们口中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而且是20世纪80年代幕启时分最响亮的名字之一,而且这名字与一个悄然舶来、渐次耀眼的学科之名重叠在一起:比较文学。似懂非懂、知之不详地体认到:那是全新的学科与方法,那是豁然洞开的视野与路径,那是新的可能与未来;甚至,那就是新的十年、新的世代的号角和召唤。悄然清晰起来的是,比较文学不仅关乎文学,更是重新校订中国的位置。那是大学、人文学科自觉的更生与重建。我可以想见乐老师当时所置身的风云际会之处,所肩负的重压与冲击。她事实上树立并执掌着“比较文学”这面旗帜,至诚、谦和地站在前辈至尊的后面,积聚起那时节无数激情张扬的一代青年学子。一个学科的建立。一个时代的开启。及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已在乐老师麾下,西渡大洋彼岸,才购到乐老师赴美时出版的自传。捧读之时,在那题名:To the Storm(《走向暴风雨》),显影出更长的时段,更丰满的意味——乐老师的一生充满了疾风暴雨,但她始终并非受困或失陷,而是迎向风暴。那时节,比较文学是一方沃土,一隙蓝天;继而是一场悄然的飓风;到它成就为一处异常热烈的论域、最终成就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它已在乐老师的预期与自觉之间,改写了中国文学的地形图。然而,即使彼时,乐老师已棋高数筹:当人们借比较文学而仰望欧美、追随西方之时,乐老师在这处高地上,瞩目的是中国的文化与诗学传统,她思考与学术的落点,是将差异而普遍的中国思想带往世界。深深地内在于、代表着“五四”文化的精神,又自觉地尝试超越之上,乐老师在她逾不惑再起步的学术生涯里,有着寻觅、发现、建构、确立现代中国文化主体的高度自觉。作为暴风雨时代的女儿,乐老师始终保持着批判、自我批判的犀利、锐敏与勇气,因此绝不会陷囿于“国学”“国故”的窠臼。于我,于我的时代,乐老师一边不断拓宽、延展着理论,尤其是西方新锐理论的天际线;一边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展示、开启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诗学的博大精深的宝藏。
彼时,我也于懵懂之中热切地向往着“比较文学”。然而毕业了,我终于与比较文学擦肩而过,无可选择地去了电影学院任教。但我学术生涯的起步、立足之初,仍是受惠于乐老师的、于她也许是无心之举的点拨。将结束学生生活时,乐老师第N次访美归来,在办公楼礼堂讲座。人头攒动、一立足地难求。我早早到场,也只得有幸跨在窗台上听讲。那次,老师讲“西方新思潮”,洋洋洒洒间论及“结构主义”,寥寥数语清晰勾勒出这个其时闻所未闻的“主义”。那是我与结构主义的首度相遇。惊闻之时,若有所得。依着老师的路标,我在彼时新理论的热络与荒芜中搜寻着结构主义的断篇残简、只言片语,自那里启程我电影学术生涯,自那里理解了为师者的意义和快乐。就是这样,乐老师出演着时代的启门者。在彼时狭小却珍稀的一隙间,欧美世界悄然涌入,中国正起步登场。她获知、她指认、她引领、她助推。她呼唤风暴,也细雨润物。
到我得以面对面结识乐老师之时,比较文学已蔚然成壮观。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历经艰辛,开始确立。中国文化书院揭幕,我曾是无数学生中的无名的自费学员。在台下听乐先生、汤先生及列位“武林至尊”侃侃而谈,真是人生快事。那时,乐老师麾下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北京的长街短巷上的各类青年志愿者,如今早已是各大学、各学科的领头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不仅是其时最壮大的学术团体,而且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理论、新学科的发祥地与庇护所。今天,已很难想象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可以具有那样的体量和影响:不仅拥有数千会众,而且下辖百余个二级学会;中国之“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学派”——意指跨学科、理论建构与批判的功能和角色,是其时人们对乐老师的团队、对学会的期许。这一切,固然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奇迹,但无疑清晰刻写着乐老师的人格魅力与个性特征。如今,我身历半个世纪,不能说阅人无数,也可说交往颇广,但乐老师的胸襟、气量、风度与胆识,仍是我至今所未见。“和而不同”,是人们间或挂在嘴边的说法或引用,但作为一种可望难及的境界,却是乐老师为人、治学的基本。乐老师自己做人坦坦荡荡、毫不苟且,但待人、用人却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绝无苛求。因此,麾下诸众,千人千面,路数所思各异,却能一呼百应。此间,偌大舞台的台上台下,固然少不了明枪暗箭、明攻暗算,乐老师自也免不了“中招”;也见过她愤懑、无奈,但永远只是一瞬,挥之而去,从不挂心。自彼时至今日,乐老师一以贯之的,便是倾全力知人善任、珍爱人才、提携后进。不仅我辈,及至我辈之弟子,乐老师几乎是有求必应,助之不遗余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自己正和年轻的朋友们一道在电影学这片昔日中国学术的处女地上撒欢儿。经由身边年轻朋友的自荐,乐老师开始关注我们这个团体及我们狂妄而微末的努力,自那时起,我、我们也成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追随者。记得第一次应乐老师亲自邀请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年会。我等一干人惯于电影圈的无行,短裤T恤地闯去会场,惊见到人群环绕之间我所未曾得见的乐老师一袭长裙,与谈者亦颇有衣香鬓影、优雅鸿儒之像。我辈顿觉自惭,落荒而逃。幸而又幸的是,我居然在街边买到了裙装,尽管不甚雅致,但勉强配上了盛会的氛围。此间另一则记忆犹新的花絮,是与众友坐等开幕式之时,仰望主席台上黑压压地满坐着男性学者。但见乐老师与饶芃子老师相携登台,从容坐上主位。轮到我斗嘴:“女人无须多,坐中间就是了。”一干女学者乐不可支,强忍笑声。犹清晰记得老师的开幕致辞,在中西古今的坐标框架内,再度言说中国、图绘世界。其间的问题意识与张力,其间的文采与情感,至今仍不时萦回。
那时,我还不知道,我们身处的时代将陡然落幕,一个全新的“世纪”行将开启;那时我还无从想象,我将在新“世纪”舍弃我深爱的电影学院、追随在老师的左右,由此揭开我个人生命全新的一页;那时我还尚未认可:老师——乐先生,将是我毕生仰望、难于抵达的高山。
80年代,90年代。幕落幕起之间,是一个世纪的终结。在那份密集、滞重里,身边的人们纷纷去国,一时间风流云散。80年代铺陈开的、那个巨大而热络的舞台陡然一片寂寥。此时,乐老师却与汤先生相携归国。与友人结伴去拜望。问及老师,老师仍笑得爽朗:“人文学者,不想滞留国外。多少人劝,我们还是决定回。”这件事对那时关于去留问题意马心猿的我说来,那种感受与其说是震动,不如说是漾起暖意的感悟:何谓承担,何谓勇者,何谓抉择……
1990年,在种种的不确定之间,少数快乐的时刻之一,是乐老师亲口邀我回母校客座——站上母校的讲台,大约是每个大学生,尤其是北大学生们最热切而隐秘的心愿吧。电影课,在南门旁的电教楼上,于我,更是意外之喜。乐老师大约不知的是,她的邀约,不只为我圆梦,也满足了我内心狂悖的奢望。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一天,中午时分暴雨如注,上课前却已是浓云褪尽,碧空如洗。兴奋却忐忑地走上阶梯教室的讲台时,竟看到乐老师满面笑容地坐在第一排。那时刻涌起的感动、狂喜与恐慌,宛如昨日。如今,我也已过知天命之年,晚辈弟子也多有教授、副教授。我尽管也自视提携后进,称“扶上马送一程”,却从未能如老师这般礼贤下士、亲力亲为。况且彼时的乐老师是何等身份,而我却只是来自电影学院的一个无名小讲师……
为了这个时刻,也为了与乐老师最新招聘的人文科系的第一个旅美归来的博士张京媛的友情,我与乐老师的交往开始绵密。窃以为这已是我与北大的圆满的故事。但不久,京媛告知了老师有邀我调往比较所任教的意向。初闻时的大喜,不可为外人道的、跃跃欲出的虚荣满足,自不待言;但心底坦言,我却几乎没有真正考量老师的提议。那是由于一则我自视于电影学院根扎已深;二则是对电影早已一往情深;而彼时彼地,电影人自成一“国”,观片谈影,均是“电影国”公民特权,其身份获取难于入籍美利坚;而我自恃已“绿卡变公民”,要舍弃万万不能。纵是母校也不予考虑。在百般无助与辛酸之间,京媛转告了乐老师的再次邀约,并加上她的即兴发挥:赶快决定!你以为你是谁?乐老师攥着大把求职的洋博士、土博士,等你三年了……某夜,泪流面满地自为流沙掩埋的噩梦中惊醒之后,痛下了决心。尽管做好了鸡头凤尾、从零开始的准备,但仍向乐老师尽言我的顾虑:北大庙高神多,水静流深,盘根错节,而我才疏学浅、粗狂散漫……老师一一作答,耐心开解的同时竟给出承诺:只管专心教学科研。
1997年,我以37岁的“幼齿”,本科毕业的学历,获取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资格。为此,乐老师殚心竭虑,尽管我近旁,便是东洋、西洋博士的竞争。甚至当我在学术委员会高票,而非全票通过时,乐老师竟怒而拍案。日后忆起这一幕,汤先生笑而叹息:你几时成熟啊?不错,返归母校,我是乐老师的“爱将”;但比较所全体诸君哪个不是?身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主席,在授课与写作之间,在极度密集的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互访之间,乐老师永远精神矍铄、举重若轻地为我们料理着原本应当事人自理的一切。
是的,1993年夏天,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一如别去之时,我再次跨入了当时北京大学五院背后的半截矮墙,返回母校任教,成为乐老师麾下的一员。
的确,在乐老师身边,深切知晓先生的“不成熟”。历经坎坷、叛卖,先生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始终打开着她的房门,开敞了她的心,接纳所有仰慕、投奔而来的人,援手于所有落难、困窘的人——对所有的同行、同事,对所有的年轻人,甚至对北大校园内比比皆是、我辈不屑一顾的各种流连者。她拒绝去分辨他们怀抱的动机、他们大大小小的私欲与图谋,只要他们有几分长处,有些许向学、向好之心足矣。我等也敢在老师面前打趣她的,便是她对哪怕最通俗版本的“苦情戏”“悲情牌”的免疫力缺失。于是,对上门求教、求告者,乐老师赠书作序、贴补送物,倾己所有,从不推拒。正是这种“不拒绝”,让茶余饭后多了种种的受骗上当笑谈,乃至农夫和蛇的故事。但直到某日,我才真正体认到,这绝非书生、学人的意气天真,这是我永远只能仰视的胸襟,这是大时代之女特有的高尚,这是成大事,而非蝇营狗苟、追逐小利者的品格。那一日,乐老师把我唤到家中,耳提面命地告知“知人”与“用人”的区别,直指我自恃“知人”而难于容人、不懂“用人”的死穴。她娓娓道来、鞭辟入里,众生相、人世情,纤毫毕现、洞若观火。我在无地自容间顿然了悟了自己的狭隘粗狂,获知了先生的睿智气度。她无不知,但无不容,用人不疑,以此成大事。赤子之心,不谓天真,只谓至诚。为了文化的事业——中国的、世界的,她只是在真正践行着“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记得那时的自惭。是啊,遭遇天堂到地狱的坠落,历经23年炼狱的羁押,以先生之阅历、之智慧,岂可……但先生确有“弱点”:世事沧桑,但她始终无法对不公不动容、对不义不发声,始终无法无视弱者的诉求。
时有人问及我的师传,我便回答,野狐禅,谈不到师传。那是实话。但我在人前,在心底,会在最虔诚、最素朴的意义上,称乐先生为老师。不曾有幸入室,习先生学贯中西的渊博,但私心里毕生奉之为精神领袖与导师。面对众人,我会说乐老师是我的“偶像”,但一个老旧的字眼远为真实:那是我生命的“榜样”。
始终,仍然,踏在乐老师的脚印上……仍在追随与追赶之中……
谢选骏指出:1989年10月底,我刚刚取保候审不久,有个同事找到我家,说北大的乐黛云教授要我去趟她家。我有点诧异奇怪,因为我和乐黛云教授虽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过几次,但是平日并无私交,她在这个北京文化界的头面人物都对我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时候约见我,是为什么呢?到了她家,她就问我最近忙些什么?我笑说“在家带孩子呢”,这是借用了庄子的典故。她又问我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逃亡出国?我说因为老婆可能难产,我不忍心把她一个人扔下来不管。她表示理解,和我说起自己的孩子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她不无担心第告诉我:“你不可以浪费时间啊,当初我被打成右派后,就这样浪费了整整二十年时间!那时候我可真听话,让我劳动我就努力劳动,结果学术都荒废了,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时间不等人啊。你可不能像我一样啊。”我点头称是,告诉她我正在利用压力,准备完成那部写了十几年而一直没有办法完成的《天子》一书。最后她说,“两年以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简称ICLA)在东京召开第十三届年会,你也写篇论文,争取出席参加,好吗?”我同意了。虽然按照当时的情况,我很难出席会议,但我想写篇文章也算是对她的一番好意的一个交代吧。因为她竟然不怕受到牵连,对我发生了邀请!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后的1991年8月,我真的因此《
爱与性──宇宙生成的三个方式》的论文而入选得以出席了东京会议,还见到了出席致辞欢迎的当时的日本皇太子、现在的日本天皇。会议结束后,我找到乐黛云教授,告诉她我联系了日本东海大学的学术访问,不准备马上回国的计划。乐黛云教授表示理解,一点没有怪我的意思,好像对此早有预感了。这让我觉得她似乎就是命运安排把我带入自由的那个人。这件事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乐黛云是个好人”。现在看到了她自己写的文章,原来这就是她做人的准则之一。我后来也学习他的榜样,把自由带给了不少的人。
《爱与性──宇宙生成的三个方式》
谢选骏
(一)
从神话的分析,可以提炼出宇宙生成的两种观念:
A、自然主义的“无情生字宙”;
B、浪漫主义的“激情生宇宙”。
而后者又可分为两种方式:
a、《爱生宇宙》,
b、“恨生宇宙”。
爱生宇宙,表达了一种松弛的心态,恨生宇宙,表达了一种紧张的心态。
为什么在“爱与性”的主题下,可以包涵如此复杂的内容?
所谓“爱与性”,不仅是人的生活基质,也被认为是古代诸神的生活基质,甚至构成神创世界、宇宙生成的一个主题。分析爱与性的神话意象,以探索各民族对宇宙生成的认识,是饶有兴致的。对于信仰神话的人民来说,神话中的爱与性,决不仅是关于“美学的”或“性感的”问题,而是涉及宇宙生成的根本途径;因为在他们看来,宇宙是在诸神的性欲或劳作中挺生的,而此生成过程,又常以男女神间的生殖行动为线索。
他们崇拜的女神形象,因此不再是个性化的女人,而是某种民族理念的寄托;他们讲述的女神故事,因此不再是艺术的杜撰,而是原始的宇宙论。
这就构成了本文所探讨的“爱与性的主题”。如果说墨西哥遗存的对二性至上神(Dualgod)的礼赞,代表了古代人对“爱与性”在宇宙生成中的作用的浑融一体的思考,通过表达“无情生宇宙”的观念,提出了宇宙生成的第一方式;那么,希腊和日本有关“爱与性生成宇宙”的神话,则代表古代人关于“激情生宇宙”的两个观念之极──希腊之极是爱与亲和,日本之极是恨与排拒──从而提出了第二及第三方式。
(二)
让我们先讨论第一方式即“无情生宇宙”的诸现象。
在埃及神话中,地属阳性,天为阴性,天牛(HeavenlyCow)神话的主角──拉(Ra)神之女,神圣的母牛哈托尔(Hathor)──是作为情侣们的仁慈保护神而存在的。但是,她的功能却非现代人概念中的“爱与性”可以囊括。例如,她的形象曾被广泛雕刻在公元前1350年至前1100年之间的大量法老陵墓的石壁上。这当然不能说明,尊贵的法老们都是石榴裙的祀拜者。实际上,天牛是太阳的母亲。她不舍昼夜地哺育幼儿(太阳),使之成长为强壮的公牛,使新日生、旧日灭。正是根据这一信仰,在相当后期的民间传说中,法老仍被视为“由母牛哺育成人”。
在这两项慈惠的使命之外,女神哈托尔还曾执行过一项十分“男性化”的破坏性任务,她奉命灭绝那些违忤神意、犯有罪行的人类,其凶暴程度到了使众神望而生畏的地步,于是,她的父亲拉神不得不于夜间在田野遍洒美酒,使女神在清晨来临之际“醉卧沙场”,人类才免于灭绝。尤其重要的是,这位奇特的女神还被赋有接引亡灵的使命。而亡灵的超度与复活,正是埃及思想和埃及艺术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这些似乎矛盾的角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各种神话文本的歧异,但另方面,不正表达了死生齐一的境界吗?正是在此“爱与性──生育──复仇与惩罚──死亡”的浑融中,有关主题才格外凸现了,宇宙生成的基本力量寓于神。只不过由于埃及神话的自发性(这与希腊和日本等外生型文明的大量“引进”形成对照),因此,它的描述也就相对不清。
可以说,埃及神话尤其是《洞窟书》(The Shrines)和《金字塔文》(Pyramid Texts)中对女神哈托尔的全能性(“爱与──生育──复仇与惩罚──死亡”)的描述,表达了古代人对宇宙过程的“完整的敬畏”,而不是对性力的单纯崇拜。相比之下,在别的民族的神话中,爱与性的神力量也肩负生育之任(同样可以化生出太阳,如希腊的宙斯──日本的伊邪那歧──lzanagj),但却并不兼有普遍的复仇与惩罚这一死亡性使命。在比较晚出因而得以系统化了的外生型文明的神话中,诸神的“职能分工”程度已大为提高,神的角色更为单纯。
印度神话曾被视为“雅利安共同体”的构成部分,和希腊神话有亲缘关系。然而,在“爱与性”母题下,二者却显示了重要差异。
美妙的爱神卡马(Kama)虽然号称“欲望之神”,但其法力却值得怀疑。一次,他坐骑孔雀,手持弓箭(弓以甘蔗制成,弦以蜜蜂相续,箭镞则为美丽的花朵),应诸神之请,诱使大神湿婆(Shiva)垂爱于雪山女神(Parvati),但结果却被无情的湿婆以眼中的神火烧为灰烬──爱的企图就这样失败了。这位爱神决非无名之辈,而是幸运、财富、美惠之神吉祥天女(Lakshmi)和大神毗湿奴(毗纽天Vishnu,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孩子!他的再生也并非由其尊贵的双亲之干预,而是由其妻子的哀求──湿婆只准其灵魂再生,而不准其形体复活。故印度的爱神终于“无形”。
尤其,这位杀死爱神的湿婆,亦非禁欲之神,象征男性生殖力棱伽(Linga),即为其囊中之物。爱神卡马的遭遇提请人们注意,“爱”在印度神话中作为两性间的中介仿佛多余:在印度,悠久的宗教传统中,大神湿婆的象征是男根而其妻子雪山女神的象征则是女阴──男根与女阴的结合,并不须爱的撮合。
可见,“爱”的无力并不等于“性”的低能。爱与性,不可以划上等号。
实际上,性的观念,女神与男神交媾而创造宇宙的思想,在印度神话中由来甚古。据《梨俱吠陀》记载,在宇宙初始的混沌中,产生了宇宙秩序的破坏者、恶神弗栗多(Vritra),他们无父有母(母即束缚、限制之神Danu),与他们对立并相持不下的,是宇宙秩序的建立、维护者,众善神阿底提亚(Adityas)。后者也是无父有母的,其母为无缚、无限之神阿底提(Aditi)。这位宇宙之母支撑天地、赐福儿童,予人自由。迄至此刻,“性”的观念虽巳引入创世过程,但两性相“爱”的行为则阙如。直至荣膺“杀弗栗多者”(Vritrahan)之圣名的因陀罗(lndra)诞生前夕,两性交媾与两性分离的观念才明确出现:据《梨俱吠陀》讲述,因陀罗是天父、地母交合而成,生下不久,由于痛饮神力无边的苏摩酒(Soma),顿时壮伟异常,天父地母因被他的扩张挤向上下两个方向,永无相会之期,因罗陀因此背上“让生母守活寡”的恶名声。
在《薄伽梵歌》(BhagavadGita)中,大神毗湿奴(Vishnu)的第八化身黑天(Krishna)宣布:
我待众生一视同仁,
没有仇者和亲者之分,
献我以忠贞之爱者,
即与我同一,
我亦与之同一。
少年时代的黑天,就是情场上的好汉,既未道人冷遇,也不受人嫉恨,他吹奏横笛,与牧女交舞,把爱的乐趣领略无余。无怪印度人颂扬他“其自身就是爱”,并据此认为,与这神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奉献出爱……但我们不可忘却,黑天的“爱”只是涉及神人交通,而不关系宇宙的创造,因此,这只相当于下面将提到的希腊与日本神话中“创造文化与历史的爱与性的第三重奏”,至于“创造自然现象的爱与性的第一重奏”和“创造生命及人的爱与性第二重奏”,则付阙如。对照一下希腊神话和日本神话就一目了然:印度神话的“爱与性”,在宇宙生成中的作用是暧昧而脆弱的,其女神性格也远远达不到构成主题的强度。尽管晚期的雪山女神业已增大了性格的强度,但已无法参与创世的过程。
创造了金字塔的古代墨西哥人的辩证思维,似较同样创造了金字塔的古代埃及人为发达,对此,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天空(太阳)和大地这对立的二元(阳性与阴性)视为单一的神体。这单一的终极神体不仅至高无上,同时理所当然是一位“二性神”(Omteotl—Dualgod),是丰饶之父和万物之母,他(也是她)包容一切矛盾的因子,并在自体内的交媾与受孕中,生成宇宙。受到礼赞的这三位一体,是对“爱与性宇宙生成”浑融未分的思考,是高度的综合,所以在有关的礼赞如“众神之母,众神之父,至高无上之神,宛如夜和风的主宰”中,此神也就被赋予“如夜之无从窥视,如风之无从触摸”的终极属性。这种深融状态确实至高无上,它不假外求;它之生成宇宙,并不借助“异性”;因为神的自性即是异性,神的异性即是自性。此种观念,极近中国哲学(而非神话)中的“太极”,即阴阳二仪浑融未分之前的宇宙状态。但在思想发展的时间表上,墨西哥人却似乎早出整整一个历史阶段。
与此相一致,在墨西哥神话中,宇宙生成的具体过程也是理性行为而非激情的产物。相传,二性神众子特兹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s)的争霸已使宇宙四次毁灭,他们静下心来,考虑结束这一混乱。在特奥提瓦肯(Teotihuacan)达成的协议使他们以克己的新思维,共同开创了第五宇宙期即现今的世界。为使世界丰富、他们首先创造了大地女神,并将其一分为二,一半造天,一半造地,世间万物均生于此神:即通常所说的“神的遗体创造了世界”。显然,这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新神埃阿(Ea)在老神阿普苏(Apsu)的遗体上建造居所,嗣后更新的神马尔都克(Marduk)更把阿普苏之妻、原始汪洋之神提亚马特(Tiamat)的庞大遗体一分为二、一半造天,一半造地的情节,有惊人的相似。而中国古代的盘古神话,中国西南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神话,也有相似的观念。
其区别仅在,中国的创世动力多是纯粹的自然,因而不必有名;墨西哥苏美尔──阿卡德的创世动力则是人格化的,因而有名。
古代中国神话的宇宙生成模式如盘古所示,采取了神的化身与原始卵生的混合形态。但二者皆可归诸“无情生宇宙”,且为无性的繁殖,距“激情生字宙”的爱,相去更远。有迹象显示,盘古神话晚出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深受印度神话的影响。前于此刻的中国典籍,除零星片断的例外(如《山海经》记录了帝俊神“生十日”和“生十二月”的名目),甚至根本没有完整的创世神话。可见,诸如宇宙生成这样的玄学问题很少困扰过中国人的常规心智。在更晚的公元8世纪,中国典籍《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用的《风俗通》中所记录的女娲神造人的神话(即相当于激情生宇宙的第二重奏如阿佛洛狄忒和天照大御神的神话),也还是“抟黄土作人”的无性繁殖方式。可见中国的正统思想是如何掘弃“性”在宇宙生成中的作用(尽管在汉代马王堆墓葬的帛画中,已有“性生宇宙”的神话造型),至于“爱”,更无从提起。
在古代中国颇为丰富但又缺乏体系的前“历史化”(Eu-henerize)的神话中,提到数以百计的天神地祇的行迹,在这众神迭出的世界中,有形而下之神,如自然神中的山神、河神、日月之神;再如文化神中的酒神、农神、器物之神;也有形而上之神,如幸运之神、生长之神以及古老的“上帝”(天的统治者);还有对本文的研究富于参照意义的生殖之神、婚姻之神(如高禖神)。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古籍中总是觅不到爱神的踪迹,正如觅不到“爱与性生成宇宙”的系统观念。
与中国同属“无情生宇宙”这一神话创世类型的古代(内陆)民族如埃及、苏美尔-阿卡德、印度甚至好勇斗狠的阿兹特克人(Aztecs),都有其温情的爱神,以作为“无情生宇宙”模式的感情补充,以软化其严峻莫测的诸神世界;唯独中国是爱神世界的弃子。没有爱神的观念,迫使中国男女诸神之间的“个体的交合”(以区别于“宇宙的生成”)也流于“有性而无爱”的仪节。这种状态,使中国创造了“无情生宇宙”神话事例方面的世界纪录,从而为本文所谓“宇宙生成的三个方式”提供了第一个方式(“无情生宇宙”)的极端典型。
值得注意,以上“无情生宇宙”的方式,大多发生于内陆民族的思想,埃及人、墨西哥人、印度人、中国人(以及苏美尔—阿卡德人),都是如此。
(三)
而下面将要论述的“激情生宇宙”的方式,却产生于两个海洋环境下的文明:希腊与日本。这两种神话的激情方向,当然有所不同,从而构成了宇宙生成的第二与第三方式,但无疑它们共通的“激情的创造模式”与内陆民族的“无情的自然模式”恰成反照。
我们先观察一下希腊的方式。
在希腊神话中,由爱而生宇宙(宇宙由爱创造)的情节是人所共知的。
和希腊本身同样古老的爱神(Eros),是第一代爱神,据赫西俄德的《神谱》(Theogony),他是紧接浑沌开俄斯(Chaos)、地狱塔耳塔洛斯(Tartarus)之后诞生的神话形象,实际上也是最早人格化的神。他(Eros)“是不朽的诸神中最美丽的一位。爱神(Eros)在所有的神和所有的人的怀抱中舒展肢体,降低他们的理性和智谋”,使宇宙充满生殖繁衍的力量。不用这种力量去解释第一代神(如天父Uranus和地母Gaea)之间发生的强烈的感情和冲突,是困难的。实际上,这种激情甚至导致了大量的异辈之间的“乱伦”(而不仅仅是“同辈血婚”即族内婚)行为,如地母原为天父的母亲,母子交合后,才生下宇宙万物如山岳和大海及第二代神的首领、农神克罗诺斯(Cronos)以及他的较为驯服的众多兄妹。
当然,激情的爱经常转化出激情的恨,这对世界不仅构成破坏,也造成“革命的形势”。其契机在希腊神话中是天父嫉妒成性,因为他和自己的母亲生下了既是弟妹又是子女的儿辈新神,使他感到了威胁。他把这些“爱的结晶”残忍地禁锢在地下,使地母腹胀难忍。于是,她做了一把镰刀,鼓励新神起来造反,“天宇带着夜晚而来,渴望着爱,他伏在大地身上,与地交合。那伺机而动的幼子克罗诺斯(Cronos)便伸展左手抓住他,用右手挥镰割了父亲的阳物,抛到身后。”这同样残忍的措施终于推动了神界的革命,造成复仇之神对爱神的胜利。
然而,希腊神话并未以“恨”来结束它的篇章。那被阉割的“不朽的肉块”落入海中,从它激起的白沫,生出一位“庄严美丽的女神”──她就是第二代爱神阿佛洛狄忒!这位后来被罗马人称为维纳斯的司爱与美的女神,事迹家喻户晓,她不仅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还是一切动植物繁殖、生长的动力。显然,她不仅是文化世界之母,还兼管着自然世界,后种职能正是老神爱洛斯授予她的,据《神谱》说:“当她出生并加入天神行列时,爱洛斯陪伴她,美的'欲望'跟随她,她获此殊荣和地位,是因为能把女孩们多情的交谈、微笑、诱惑以及妙不可言的爱情,分享给众神与人。”她的使命更多侧重于创造人间的文化之美。因此,结束了爱与性的第一重奏的“恨”,并没有像下面将提到的日本事例那样,为整个故事划上句号;而是直接化出第二代爱神,大大扩张了爱的活动半径。
由于阿佛洛狄式的涵盖面如此之大,希腊神话中爱与性主题的第三重奏──海伦(Helen)与帕里斯(Paris)──也与之相关。(希腊)历史的黎明特洛伊战争,虽由这位绝代佳人、宙斯的神女(Helen)为导线而引起,但却是阿佛洛狄忒促成了这大悲大喜,尽管,海伦还是比阿佛洛狄忒更贴近人间烟火:她先嫁给斯巴达王墨涅劳斯(Menelaus),然后又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帕里斯死后又转嫁帕里斯之弟德伊福波斯(Deiphobus)。她把“爱与性”的主题弹奏得如此出色,以致当战争临近尾声时(这时帕里斯已死),她竟然亲自引来第一任丈夫杀死了第二任丈夫,从而使爱与性达到了另一种绝对……在我们看来,这位情种如此“变节”并非寻常的放荡,而是表明她正在创造历史──创造那使今人得以自豪的文明!试想,没有她的这种放荡行径,那有声有色的希腊历史又如何上演呢?
爱洛斯──阿佛洛狄忒──海伦:自然的创造──文化的产生──历史的黎明。
这就构成了“宇宙生成的第二个方式”。
下面,我们再观察一下日本的方式。
《古事记》(Kojik即“Records of Ancient Matters”)和《日本书纪》(Nihongi)所载的日本爱与性的第一重奏则表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情──以爱始,以恨终:
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是第一代天神中的第八对兄妹神,作为天神的代表,这兄妹夫妻以“天沼矛”(镶着玉饰的长矛)搅动混沌的海水,创造岛屿。他们在岛上立柱、修殿、相爱,交媾,并生育日本的八岛和三十余神。伊邪那美因生火神而烧伤阴部,她的病逝令伊邪那歧悲痛欲狂,可见爱之深。但很快,爱的深渊却被恨的高峰所填平……原来,伊邪那歧决心去黄泉国寻找爱妻,他不顾拦阻闯入宫殿,却看见伊邪那美满身是蛆。伊邪那歧如此的厚爱,却使伊邪那美恼羞成怒,她命令八个雷神和一千五百黄泉军追赶他,但伊邪那歧还是逃脱了。最后,她亲自赶来,两神在阴阳分界处面对面发出了决绝的誓言,她发誓每天杀死阳世一千人;他发誓每天诞生一千五百人。誓言完毕,兄妹夫妻永不相见。“Izana”的原意是“引诱”,以引诱开始的爱,化出排拒而结束的恨。
“爱与性主题”的第二重奏的主角,是姐姐天照大御神(太阳神)和弟弟素盏鸣尊(Susanowo,海神或世界主宰)。
这姐弟两神由善意而结为夫妻,立誓生下许多儿女,据《古事记》(Kojiki)说,其中一切男神生于天照大御神,一切女神生于素盏鸣尊。尽管他行为乖戾,不守规矩,那爱情却使她谅解,并为他辩护。但素盏鸣尊并不领情,乘机大闹天宫,杀死天照大御神的织女,并拆毁织房,从而破坏了原先的誓言,结果导致太阳女神遁入石屋,世界陷于长夜。这无疑是与素盏鸭尊的最终诀别,从而宣告了又一轮由爱到恨的循环。为此,众神会议决定惩罚这位“暴烈的男子”,让他交出赎罪物,割去他的胡须,拔去他的手脚指甲,然后从天界永远放逐。这次,典籍上虽未注明姐弟夫妻如何发誓永别,但“事实胜于雄辩”,结局再次凸现了“恨生宇宙”的主旋律。
与希腊的情形相似,日本典籍“爱与性的第三重奏的主题”,与其说是神话,毋宁说更接近于英雄传奇。天照大御神的孙子迩迩艺命(Ninigi)被认为是日本皇族的先祖,开创了“现人神”(化身为人的神)在人间的统治。他的幼子火远理命(Fireshade)本操猎人职业,却与哥哥火照命(Fireshine)更换渔夫的工作,结果,不仅一无所获,还失落了鱼钩。弟弟想以五百个鱼钩作为赔偿,但哥哥却要他归还原物。弟弟正陷入绝望,航海之神却送他到了海神的宫殿。他与海神之女丰玉毗卖(Toyotama Hime)相爱并结婚,并在海神的法力助佑下征服了自己的哥哥。然而,这段一度美满的姻缘也像他的祖先(如他的曾祖母弟素盏鸣尊和天照大御神的父亲伊邪那歧)的爱情与婚姻一样,由于破坏约定而趋于破裂──火远理命违背海神之女的告诫而偷看了她的分娩,结果看到了她的原形:一条14·544米长的鳄鱼!深感羞辱的妻子潜回海中,不再与丈夫相见。尽管两人藕断丝连,仍以情诗赠答,比先祖们的反目成仇略为温和,但两性排拒的含义,却一脉相承。
总的说来,伊邪那美、天照大御神、丰玉毗卖这三位女神对其“情侣──配偶”的决绝方式(其契机皆由男神的“不受约束”或毁弃诺言),尽管在态度上一个比一个软化,但主动与男神分道扬镳的事实,显然不同于希腊女神的“离不开男人”。
这就构成了宇宙生成的第三个方式。
女神们的世界,不仅构成“爱与性”主题之半,而且,由于深深楔入男神们的世界(一如在人类生活中的女性与男性那样),所以几乎囊括了爱与性母题的全部。试以女神们对爱与性的不同态度来象征性地说明以上三个宇宙生成的方式:
中国的女神冷若冰霜。
希腊的女神多情倜傥。
日本的女神易怒仳离。
在希腊神话中,“爱与性”主题的三重变奏是很清楚的:
即第一重奏,产生了自然神系,如天父、地母的子嗣;第二重奏,产生了文化神系,如奥林匹斯诸神的风流韵事;第三重奏,则以英雄传奇开辟“历史的黎明”。日本神话虽未作出如此条缕清晰的分界,但其“爱与性”的第一重奏也仍以自然神为主,如日本国土的诞生,石沙之神、泡沫之神、火神、河川海洋之神、矿山之神、溪谷女神、气息之神的创造;而兼有农神、门神、屋神、灌溉之神、交通之神、食物女神等文化神。其第二重奏,虽然不乏文化神,如被素盏鸣尊击中阴户而死的织女神,以及停船场女神等;但也生出了雾神、急流女神以及数位和太阳及火相关的自然神。其第三重奏中唯一的爱之结晶,却未有明确交代的后裔,正如海伦泛爱也并无确指的结晶──她们孕育的,实为人类以后的英雄业绩;她们生下的,实为悲苦的爱之悼念。其绵延至今,犹未为绝。
拆开上述的“三重奏”,无论是其中的希腊事例还是日本事例,作为单个的故事看,无疑可以归入其他母题,并与其他民族的各系故事互为参照,但是,在那些可以找到大量的类似情节的地方,却难以在“爱与性”的创世主题下发现如此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线索。实际上,这些希腊和日本事例是“神谱”(Theogony)意义上的功能,与那些貌似雷同的普通神话,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伊邪那美夫妇在黄泉国的经历就具有苏美尔──阿卡德的伊什塔尔、希腊的欧律狄克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的阿巴达尼(Abadany)的类似经历并不具有的神谱价值和创世意义。
(四)
对以上涉及的神话现象,可以作出众说纷坛的解释。然而我们注意到,其神话属于“激情生宇宙”的希腊与百本,其人民皆生长在岛或半岛的海洋环境中,而神话属于“无情生宇宙”的埃及、印度、苏美尔──阿卡德、中国、墨西哥等,其人民皆生长在内陆区域。而且极可以引起研究者兴趣的是,尽管在苏美尔──阿卡德神话和印度神话中,有明显的记录表明“宇宙生于海洋”的希腊式或日本式观念,支配过其人民的思想(前者如化身创世的原始汪洋提亚马特,后者如毗湿奴创世所倚坐的宇宙海),然而,由“爱与性”的主题望去,这些神话依然属于“无情生宇宙”型的,即仍与其他内陆民族(埃及、墨西哥、中国)一致,而与海岛民族(希腊、日本)相反。
可见,仅从神话的字面(如是否具有“宇宙起源于海洋”的描述)去诊断神话的涵义,将是草率的。在此,我们在“生活区域”的影响以外,再提出一个“文化处境”方面的参考:
埃及、苏美尔──阿卡德、中国、墨西哥等内陆民族均为独立起源的内生型文明,他们的神话,自发性大于继承性。而印度神话作为“雅利安”文化与前雅利安的“哈拉巴”(Harappa)文化的复合体,其独立起源的性质则比较模糊。
希腊与日本的神话正如它们的文化一样,是在外部来源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外生型。如希腊从腓尼基、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广泛来源输入了文明的同时也输入了神话,日本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和波利尼西亚诸岛的关系,一度(如公元六世纪以前)也曾如此。而作为“文化命运的隐喻”的神话,在讲述宇宙生成时,楔入强烈的感情契机,如希腊式的“爱”或日本式的“恨”,并不说明其真正原始,反倒表明距原发的神话意象相去已远。即,能够如此旁观地对激情作描述,表明其自然的感情受到了外来高级文明(如希腊人面对的“东方文明”和日本人面对的中国文明)观念的强行切入。而在真正原发的内陆文明,其神话的表达反而通常是零乱的,自然主义的,即,不那么人格化的。
日本与希腊的区别在于,在处理与其深居内陆的“宗师”的关系时,所持态度大相径庭。如果说,希腊倾向于精神的同化,那么,日本则注重技巧的运用。体现在神话系谱的形成方面,这种区别构成了希腊神谱的“融合性”和日本神谱的“组合性”。也就是说,从异族那里吸取的神话,希腊人所作的改造要大于日本人。其结果,希腊神话像是浑然一体的雕像,日本神话像是精致的组合家俱。故《古事记》的开篇处,戴上了一顶中国式的观念之帽;希腊神话则一开始就与众不同。融合性使希腊神话被“爱”所同化,组合性使日本神话被“恨”所切断。不同化则不足以融合,不切断则不足以组合。故希腊爱与性的三重奏,皆以阿佛洛狄忒为枢纽;日本爱与性的三重奏,则绝然独立。这种来自结构的压力,使其各自天神的行为趋于不同的定势,即,融合性,促使“爱与性”的主角在希腊神话中采取了亲和式行为;组合性,则使他们在日本神话中采取了排拒式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以抽象模糊的“民族性”去解释日本女神的易怒性格与希腊女神的多情性格在神系形成中的功能,而以更具体的途径去理解上述现象,则发现不同的行为与性格,是与神系的扩延走向相楔合的:日本的神系遵循着排拒而后组合的原则,希腊神系遵循着亲和而后兼容的原则。其结果,前者趋于简炼和“万世一系”,后者趋于庞杂“世界化倾向”。这是两种神系编制上的压力在面临共同的“爱与性”的挑战时,选择了不同的态度,确立了不同的行为走向──日本之纵(万世一系)与希腊之横(世界化倾向)。横向扩张使“宙斯的子孙”(古希腊贵族)经不起时间的磨砺、革命的颠覆;纵向垂统使“天照大御神的后裔”绵延至今。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中国的女神们,是各自独立,互不为伍的,她们仅仅分属自己的“夫”或“子”,所以在神族谱系的意义上,则毫无独立神格之可言。所以,她们完全有理由甚至有必要在“爱与性”的问题上采取冷若冰霜、无所作为的态度。其结果(或原因)是,中国并无希腊式的或日本式的神族谱系的存在,甚至连“历史化”(Euhemerize)了的三皇五帝系谱,也是断烂不全的。
如果再追问一句,为什么独立起源的内生型文明大多遵循了“无情生宇宙”的创世方式,而希腊、日本等外生型文明却采取了“激情生宇宙”的创世方式?
──那么,以下基于比较神话学而作出的文化人类学上的推论也许是有益思考的:
(一)作为“最古老的意识形态”,神话的结构方式实际上是“世界观”的结构方式的集中表达。
(二)对独立起源的文明来说,神话一直是本土的、因而是自然的;但对非独立起源的文明来说,神话则一度是外来的,因而是不自然的。自然的东西无须意志的努力,不必通过激情来实现,故“无情生宇宙”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其非条理、无系统的形式,而斑驳陈列。不自然的东西需要意志的努力,必须通过激情来实现其人格性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故“激情生宇宙”的浪漫主义意识形态,应运而生。
(三)对外生型文明,其编织神系的方式实际上是对“外来的神”(即“外来文化”的人格化隐喻)的态度。如希腊神话的“爱”、亲和倾向、融合性,表明古代希腊人对外来文化采取了一种松弛的世界主义态度。而日本神话的“恨”、排拒倾向、组合性,表明古代日本人对外来文化采取了一种紧张的、本土主义态度。虽然同属激情主义,但日本式的本土主义却比希腊式的世界主义,更接近那些独立起源的内生型文明所持有的自然主义文化观。
(四)对希腊式的世界主义而言,国际化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自然;随着希腊文明的迅速国际化,世界也很快希腊化了;其状态有如现今的美国。希腊式态度容易导致民族特性模糊,因而促使文明本身的暴兴暴灭。对日本式的本土主义而言,国际化难以成为不言而喻的东西,因此只能是以组合的方式,部分地、层面地进行。因此,日本不会很快地国际化,世界也不会日本化。
〖本文是作者参加1991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东京)”的论文。曾经发表在《欲望与幻象──东方与西方》(国际比较文学年会第十三届年会(东京)中国学者论文集)〗
《欲望与幻象一东方与西方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东京)中国学者论文集》(乐黛云)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1-08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1-08
印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售价¥14.00
【附录4、2002年《谢选骏著作选编》·谢选骏论说文选目录】
之一:王小东在河殇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之二:洪秀全主义的来龙去脉
之三:无神论问题之答辩
之四:谢选骏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天安门自焚”研讨会上的发言
之五:秦时月与谢选骏商榷——我远古先民忘记了亚当夏娃?之二:
【之一:王小东在河殇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001年1月1日
据说王小东是第一个起来批判电视片《河殇》的,那么,王小东是否就是当年在共青团《中国青年报》上以“王晓东-秋田草”的署名发表《激情的阴影》的那位呢?
当时,因为听说王小东是在王震等人授意下批判《河殇》的,而王震又特别点名“一个高级知识份子副教授,竟然参加了《河殇》的写作”,作为《河殇》撰稿人中唯一的副教授,我不得不在《激情的阴影与“阴影”的激情》和《一个反文化思潮的迹象》(同见《河殇论》)中,对王小东的“有来头的批判”作了回应。这已是历史,兹不赘述。
最近,有朋友向我介绍王小东的新作《香山脚下论民族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未来》,说是又有批判《河殇》的文字。我想,既然王震已死,为什么还要批判《河殇》呢?怀着好奇,也就读了。
(一)
我对王小东的民族主义感情十分敬重(如果王小东的感情是真的),但是王小东在论证时欺软怕硬的做法却令人质疑王小东的真诚。请王小东自己看看王小东的“民族主义”论证:
“在80年代末风靡一时的《河殇》,也触及到了中国目前生存空间狭小的问题。但它讲所谓的‘蔚蓝色’,讲海洋文明,开了个大药方,说了半天只是个经商、外贸。它也责备了中国明朝时尚武精神不够等等,但最后却是要求我们对于西方人更恭顺,只谈做妓女可以赚钱,却忘了妓女也需要黑社会保护。它忘了,1840年前后中国外贸独步世界,最后却让西方列强和日本人抢光了。我认为,《河殇》极端崇拜西方文明,却对于西方文明的真谛毫无感觉,说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话,到头来还是几句‘阉者的梦呓’而已。日本的靖国神社里有山本五十六写在两个螺旋桨叶上的对子:‘不自惜身命,龙鲛跃四溟’。这个对子的文学水平很一般,但我认为,同样是讲‘蔚蓝色’,山本五十六的这个对子远比《河殇》更接近西方文明的真谛。” (《香山脚下论民族主义》)这使我纳闷,怎么日本的秋田米,到中国就成了秋田草呢?王小东赞扬山本五十六,但为什么要用妖魔化《河殇》的方式呢?
这不禁使我想到,九十年代风行一时的匿名批判“逆向种族主义”的杂文,是否也是出自王小东的手笔呢?既然王震已死,为什么还要批判《河殇》呢?
(二)
作为一位官方学者,王小东应该知道,用“逆向种族主义”、“蔚蓝色就是做西方殖民地”等妖魔化标签装扮《河殇》,不是学者应该运用的方式,那么王小东们可否改弦更张,依据文本来讨论问题呢?
在电视片《河殇》1988年6月播放之前半年,在我单独为河殇摄制组撰写的《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二集.二元归一》(参见本文〖附录〗)中这样写道:
“中国,这是一个濒临西太平洋的国家,它雄踞欧亚大陆的东部,一举囊括了绵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腹地。这个无法选择的命运,使它注定受到两股力量的竞相吸引:它在内陆的安详与稳定,和海洋的奇异与激情之间,踯躅徘徊。”
“远在地中海的航海文明兴起以前,太平洋上就活跃着一个古老而有活力的航海文明。”
“中国古代的统治文明起源于内陆,但中国文明的整体则包含着丰富的海洋生活成份。 殷商时代通行于中国的货币,就是海洋生物的贝壳。 早在仰韶时代,酋长的墓室就由拼组成龙虎图案的贝壳来装点。 可以推测,为了保证这种货币供应,在当时的殷王朝统治中心,即现今的黄河中游一带与大海之间,已存在固定的商路。 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的中国哲学家庄周,曾经在一篇题为《秋水》的作品中表现了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性格上的差异。黄河的河神名叫河伯,秋天涨水的时候,他看到黄河之大与天下之美都包容于己了。狂喜之下,他尽情漂流直抵大海。等他看到大海的博大,茫然自失。随着他的叹息,大海的主宰北海若出来了,对他说:不能和井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只知道自己的小小地盘;不能和夏天的虫子探讨冬天的冰雪,因为它除了自己的时代,便一无所知;也不能和专业学者去谈论真正的哲学,因为他受到知识与教育的局限。而今天,河伯你终于冲决了河道的壅塞,得见大海的宽宏博大。当你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就毅然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宏伟的境界……”
王小东难道因此批判说,古代哲学家庄子与他的河伯,也是“极端崇拜西方文明”、鼓吹“逆向种族主义”和让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吗?
再请看《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二集.二元归一》:
“秦汉时代的中国龙,有五种基本的颜色:北方有黑龙,东方有青龙,南方有赤龙,西方有白龙,中央有黄龙。 而明清以来的定式,使黄龙成了至高无上者。但黄色的历史性胜利,内陆文明因素对海洋文明因素的绝对控制---- 则是以整个民族的衰败,为代价的。……中国的躯体是黄色的,但心灵却受到蔚蓝色的召唤。千百年来,它正是时时想挣脱这矛盾的羁绊和纠缠,而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绵延最悠久的内陆文明。 ”
王小东难道因此论断说,秦汉时代和更早的蓬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因素活跃的中国,是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附庸国吗?
(三)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第四集.两种选择》(参见本文〖附录〗)则更为深入地讨论过中国蔚蓝色文明(而不是什么“西方帝国主义的蔚蓝色”)的来龙去脉,并预言它的历史命运:
“距今五千年前,代表中国文化主体的华夏民族,从中国西北部迁徙而侵入中原,尔后再次第进入东部沿海地带,他们是大陆文化的代表。与此相对,原先居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土著民族,因为生活在亚洲地中海沿岸,他们的文化,也就富于海洋文化特性。 ”
“中国大陆内部,自古以来就有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争。这除了有许多考古资料可资证明外,在神话等古文化系统上亦有若干证明,其结果显为"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相反力量的逐鹿,增进了早期文明的活力,并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例如,秦朝统一中国,也就结束了北部亚洲地中海(这以台湾岛为界,台湾以北的中国海叫“北地中海”,台湾以南的海叫做“南地中海”)区域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斗争:其结果,是以秦为代表的内陆文化的彻底胜利。 ”
“战国时代的楚国和齐国,曾是强于秦国的‘世界大国’:无论是齐文化还是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中国海洋文化特点。但最终统一中国的是来自内陆腹地的骑马民族的力量。只是秦的统一,并未永远结束中国内部的海权与陆权之争,而是掀开了新的一页:亚洲地中海南部的海洋文化,和亚洲北部内陆强权的斗争。这时,形势从北中国的东(海洋文化)、西(内陆文化)之争,转为整个亚洲地中海区的南(海洋文化)、北(内陆文化)之争,其表现形式就是秦朝向楚国以南的百越地区伸展势力并最终殖民同化。 ”
“始皇的内外对调移民,隔绝海外交通,是大陆文化对于海洋文化所实行的消极海禁政策。秦的政策,在明清时代的海禁政策中,也得到了再度的认同和延续。 ”
“在中国的大地上,蔚蓝色并未从此完全消失,它不过是在黄色的强权重压下,暂时隐退了。中国的历史一再表明,固执于闭关自守的黄色,与主倡走问世界的蔚蓝色,是始终并存并互相角逐的。 ”
批判“河殇的蔚蓝色”为“逆向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代言人”的先生们,王小东们难道可以把楚国和齐国抵抗秦始皇的征服甚至把项羽和陈胜吴广为代表的沿海地带起义反秦的抗暴活动,一概归结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吗?
事实上,我们呼唤的蔚蓝色是中国的蔚蓝色,而不是山本五十六的蔚蓝色,更不是西方殖民主义的蔚蓝色。
所以《河殇》日文版之一的翻译者十康吾教授亲口告诉我,他认为“《河殇》有大中华主义的倾向”,也就是中华民族主义的倾向,他解读,《河殇》鼓动中国民族要放弃长城时代的防卫退缩、采取外向型的海上扩张政策。这就是王小东所崇拜的山本五十六的故国的汉学家的看法;这和所谓“民族虚无主义”的左帽,显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河殇》有好几个日文版,为什么?因为日本人已经对《河殇》号召中国人要走出黄河的局限、不要再躲在长城后面任人宰割的呼吁,深感不安了!
日本人,显然比王小东们这些到日本去求学的中国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勇敢走向海上扩张的那一天,就是永远结束日本对华威胁的的日子了!那一天,南京大屠杀的的血债,将被偿还。
(四)
虽然“蔚蓝色”的主题在我撰写的《河殇解说词第一稿》(以下简称《河殇第一稿》)(参见本文〖附录〗)中占有主要地位,但它本来不是压轴戏;第一稿的第六集谈的是环境保护和知识份子问题!
“知识是一个民族自新自强的有力手段,而知识份子往往就成了民族复兴运动的有力前锋。纳粹德国灭亡波兰的计划凸现出了一个手段:要毁灭--个民族,必先消灭它的知识份子。 这正如要奴役一个人,必先麻痹他的思想意识。”
“有人把知识份子问题简单理解成‘知识份子脱离实际’或者‘知识份子打击知识份子’。这显然是不对的。但这也多少含有一点真情:知识界的骚动,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动荡、混乱甚至最终解体的伴生现象。 ”
“中国人的自信,就在他敢于吸取一切异己的力量,然后再使之同化于己。 ”
王小东也是知识份子,应该知道,这并不是煽动,而是不幸而言中。既然王小东们没有力量“吸取异己的力量,然后再使之同化于己”,当然就只好走上“要毁灭--个民族,必先消灭它的知识份子。 这正如要奴役一个人,必先麻痹他的思想意识”的宿命道路了。
(五)
走笔至此,王小东可能会反问我,为什么只是援引《河殇第一稿》而不援引《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以下简称《河殇分镜头稿》,参见现代出版社《河殇解说词》1988年)呢?
正如王小东知道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严厉的审查制度,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它的节目是要得到广播电视部的核准的。因此,我能够对之负责的,只是我自己亲自撰写的东西如《河殇第一稿》,而不是被中央电视台修改过的东西如后来在各种报刊上流传转载的《河殇分镜头稿》。
正如王小东自己也知道的:“若无官方自始至终的支持,该片是不可能拍摄成功的;其次,在该片放映后,中央电视台以及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国大报等舆论工具花费了大量篇幅,并组织多次讨论会,中国的报刊界也从来没有对一部电视系列片像《河殇》一样,如此报以青睐,刊登解说词、连续地报导、发表评论、组织座谈;再次,从当时一些批评《河殇》的文章十分谨小慎微,而《河殇》的支持者们对于这些批评者们的指责却十分严厉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风向是吹向哪边的,当然,“六四”以后风向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未来》)
事实上,王小东只要比对一下我的《河殇第一稿》和被中央电视台修改过的《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也就是王小东所谓“《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国大报等舆论工具花费了大量篇幅,并组织多次讨论会”先是赞扬后是诋毁的那个版本,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
1,这种区别首先来自于思想的蓝图大纲和电视的通俗需要之间的不同逻辑;
2,这种区别其次是参与者的变化造成的。如《河殇第一稿》是谢选骏一人撰写的;《河殇分镜头稿》则增加了苏晓康、王鲁湘、张钢、远志明等四人。人多干劲大,同时也人多口杂:在加强了《河殇》的影视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必定会使得它的内容变得丰富,思绪有时彼此冲突。
3,最重要的,《河殇第一稿》只是作者的私人写作,而《河殇分镜头稿》则是由中央电视台修改、组织、录相剪辑、录音合成、公开播放的,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几百家报刊竞相转载的官方版本!
4,中央电视台制造的官方版本的责任,为什么要由作者个人来承担呢?这不仅不该由谢选骏来承担,也不该由苏晓康、王鲁湘、张钢、远志明等人来承担。
5,事实上,《河殇分镜头稿》和我毫无关系:除了《河殇第一稿》六集,我没有专门为《河殇分镜头稿》写过什么。第六集在演播时虽然署了我和远志明的名字,其中凡是与《第一稿》无关的,就不是我的;凡是和《第一稿》有关的,才是中央电视台从我的版本中摘取的;其他五集也都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要一个作者,对他没有写过的东西负责呢?
6,说来可笑,我为北京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辛辛苦苦地写了《河殇第一稿》六集,结果仅仅得到200元人民币稿费!
7,200人民币。我为它受到的咒诅和诬蔑,远远超过了200次!甚至2000次!!一块钱十次?
8,我们比100年前“打一拳两个钱”的武训还要便宜得多!中国的人力资源真是丰富啊,而且越来越丰富了。
9,如果今天的中国还有青天大老爷和好皇帝,我可否击鼓鸣冤呢?!
(六)
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Geremie R.Barme)在中国学术文化圈厮混了二十余年,对于中国社会有细致入微的了解。然而即使这么一位普通话说得比大多数中国人还要好的人物,在他撰写的《中国的民族主义》一书中还是对“夏骏,《河殇》一片的导演,十分耐人寻味地躲过了六四屠杀后的大清洗”表示大惑不解。这既说明他对神秘的中国还是不够了解,同时又说明围绕《河殇》一事的不公正,多么深入,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如上所述,中央电视台运用它手中的工具,有组织地修改了我的《河殇第一稿》,等到它制作的《河殇分镜头稿》录相剪辑、录音合成、公开播放之后,捅了大马蜂窝,我这个《河殇》摄制组中唯一的非党员、副教授,却要首当其充。苏晓康甚至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谢选骏,要是清算斗争开始,我们几个还可以首先开除党籍,而你老兄就只有直接进监狱了。” 我当时一笑置之,没想到竟被他一语中的!还是他这位老党员比我更了解中国的政治规律……对此,中央电视台不仅不出面澄清事实,反而继续抹黑真象,把全部责任推给有名无实的解说词作者!
对。中央电视台不能清洗它们自己的导演。因为他只是执行了中央电视台的行政指示,完成电视片《黄河》没有完成的工作而已。如果清洗了夏骏,也得清洗中央电视台台长、广播电视部部长、中宣部部长以及……!那还了得。所以,只能责任下放,让解说词作者倒霉!不管这个作者有没有写那些解说词!这真是一笔糊涂帐。谁碰上谁倒霉!但是,这是官场积弊,不是学界应有的。
所以我说王小东欺软怕硬的做法,令人质疑其“民族主义”的真诚。
王小东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风向是吹向哪边的,当然,'六四'以后风向发生了变化。”
王小东为什么不敢批判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出尔反尔的行为?它们一会儿赞扬《河殇》,一会儿又说是反革命暴乱的蓝图;到底哪个说法是真的?
我现在倒是想看看王小东是否一个真的民族主义者,是否敢于谴责中央电视台,把我的爱国的《河殇第一稿》随便修改成了“卖国的”《河殇分镜头稿》这一“吃里爬外”、“无法无天”的行径!
如果王小东不敢,说明王小东多半是假民族主义者。
那么,我就不免要用王小东们批判《河殇》卖国求荣的三段论来回敬王小东了:
王小东在北京香山脚下公然吹捧山本五十六的“蔚蓝色”更接近西方文明的真谛----
等于赞扬日本军阀----等于为侵略战争唱赞歌----等于为南京大屠杀辩护……
所以,假的民族主义,就是真的汉奸理论。
王小东以为如何?
谢选骏 2000/12/21
〖附录〗
编者按:
A: 以前流行的《河殇解说词》,实际上只是《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有些读者可能还不知道,在这之前还有一个更原始的版本《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存在。
B: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是《河殇分镜头解说词》的共同作者谢选骏先生, 1988年1月单独为《河殇》摄制组所写作的,共有六集。其主要内容后来分别纳入《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也是六集),尤其其中的有关黄河、龙、蔚蓝色的著名论述,被称为“《河殇》的象征符号”。而《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中有关长城的内容,则来源于谢选骏先生在1986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和1987年出版的《空寂的神殿》(四川人民出版社)。
C: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由于电视形式的局限,《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中的一些史学争议和政治争议,在《河殇解说词第一稿》是基本没有的。相对来说,《河殇解说词第一稿》侧重于学术性和文化批判;而《河殇解说词分镜头稿》侧重于时事性和社会批判。
D:这种区别固然与分镜头的需要有关,也与《河殇分镜头稿》的其他作者的专业背景有关:如苏晓康先生是报告文学家,王鲁湘先生是美学家,张钢先生是经济学家,远志明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因此不可避免地把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带入了分镜头叙说,再加上电视形式和中央电视台的播映,使得《河殇》得以引起轰动性效果。这样,对比阅读《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和《河殇分镜头解说词》,是很有意思的。它提供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河殇》创造经过的具体轨迹,可以帮助澄清有关《河殇》的种种误解和不实之词。
E: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的第三集《黄河心理的透析》曾经发表在《学术百家》杂志1989年第一期并收入《龙年的悲怆》一书(三联书店1988年版)。《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已经收入谢选骏先生的文集《向东方》(《第二章:走出黄河心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当代思想者文库在“六四”事件后出版,由于当时特殊历史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署名,匿名“疏野”出版。“疏野” 取意为谢选骏先生1987年至1989年间在《光明日报》的书评专栏《疏野书评》。
F:现在时隔十二年之后,因特网的发展,使得资讯的流通更加方便无碍,因此特将它转贴,可以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以此方便研究者的使用,并满足一般读者的兴趣。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六集:请看 http://www.geocities.com/xiexuanjun/2
《向东方》文集谢选骏
第二章 《河殇解说词》第一稿)
2--1 黄河,一个象征……………………………………… (6)
2--2 二元归一……………………………………………… (19)
2--3 黄河心理的透析……………………………………… (22)
2--4 两种选择……………………………………………… (30)
2--5 历史.民族."图腾物" …………………………………(33)
2--6 环境保护与文明的未来……………………………… (37)
谢选骏论说
【之二:洪秀全主义的来龙去脉】
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 我们却永永远远的奉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而行。
----《弥迦书》4/5
今年,是“太平天国”造反运动150周年,也是“义和团”造反运动100周年;这两个运动虽然形式 不同,但都与基督教在华史,发生了直接的乃至深入的关联。因此当这岁末年关的日子,来检视一 下我们自己与上述历史遗产的关系,是可以激发某种历史感的。
(一)
从小就对"太平天国"的史迹饶有兴趣,不仅因为我们遭受的“文革统治”与太平天国有许多相似, 不仅因为毛泽东与洪秀全都喜欢文墨佳丽,同时又禁止百姓阅读写作并阻碍他人夫妻团聚;还因为 那时流行的影射史学惯于对号入座,给太平天国的学术研究制造了种种障碍,结果反而刺激了我 的好奇。可能是对史学太感兴趣竟而忘记了处境的险恶,我竟然胡里糊涂给上海著名大学写了一封 信,询问有关史学研究问题,结果此信被转给我的工作单位,并附带警告,说是应好好教育此人安 心现有工作,不得想入非非,欲了解大学问题必须工农兵推荐云云。可怜被警告的此人那时才十七 岁,那可怜的史学梦想至此如猴子笔下的昆仑山,被裁为三截。一截给了大学,一截给了单位,一 截还给我的自学了。
至今还记得单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太年轻了,和我当年一样,不要乱想了,以后慢慢习惯 了这些,忘了它,就好了。"可是慢慢的,不仅习惯不了,倒是越来越同情洪秀全革命,像是毛泽东 临死前两年反复唠叨的“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迫他们,他们要革命”,这样看待张 角、黄巢、洪秀全式的"穷秀才造反",产生共鸣,大约是当代中国人并不罕见的。只是洪大哥的诗文 太次,不像毛泽东秘书班子那样来自五湖四海……擅长宣传工作。但我还是迷恋洪秀全和他的事迹, 视之为人生的典范。慢慢的,我终于相信历史的法则乃是“一将成名万骨枯”,而为了一将的彪 炳历史,万骨的枯死是必然的,不仅是“必要的恶”,而且甚至是美丽的,正如一位老人告诉我的, “牛栓在桩子上也会老的”,与其白白死掉,还不如为巨大的火焰添加燃料。而如果否认这一点,其 实不过是更深地陷入这一点,或是病入膏肓,或是讳疾忌医……那时,我对“革命”的理解大抵如是。
(二)
对太平天国更深入的兴趣,是在接受耶稣基督的拯救之后,想全面了解"基督教在华命运"。令我十 分奇怪,西方基督教国家为什么没有像苏联全力支持毛的革命那样支援洪弟兄,反而以极复杂的心 情,配合拜偶像的满清政权镇压了兴旺一时的拜上帝会。读罢英国人呤俐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 记》,似乎有所领悟,特记于下:
此书内容广泛,从拜上帝会的缘起到英、俄等国的对华政策等,分为二十六章,1866年在伦敦初版 ,近五十万字。作者呤俐(A..F.Lindley)1859年夏天以英国海军下级军官的身份来到香港,不久辞 职,贩卖军火给太平军,并进入洪营,帮助招募外籍军队,甚至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他十分同情太 平天国革命尤其后期领袖李秀成,这使一些中立的学者,不把此书视为客观的记录,而视为公开的 辩护,甚至作者本人也并不讳言这一点。但即使如此,他也披露了一个基本的窘境:洪党一方面因 为推行激烈的反传统政策而使中国居民恐慌,这种恐慌最终使得多数汉人宁愿屈从满人也不愿追 随“长毛”;另方面洪党则因严重的异端倾向而使外国基督徒疏离,这种疏离最终导致更深的敌意。
洪的失败与毛的成功可能是一百五十年来中国社会演变中对比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事。究其原因 可能有三大项:
1,洪的革命是自发的,虽是受到福音的感召,毕竟与外国势力格格不入;毛的革命则是共产国际输 入的,尤其配合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十月革命、日本侵华、二次大战、美苏冷战),故无往不利。
2,洪的集团封闭性特强,除了意识形态,非两广人不能进入领袖集团的地方主义也是致命伤。毛的 集团则较少地方性,这与它的国际背景有关,所以中苏决裂后的文革政治,则日多地方主义。
3,洪的革命所面对的是没有分裂的西方世界的一致反对,毛的革命则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和美欧国 家的中立旁观。
而这三大项都可归结为国际因素,即,洪党因缺乏国际支持而失败。呤俐对此十分纳闷且义愤填膺 :"这是难以理解的,传播福音的牧师为什么对于那些承认基督教的人们毫无同情,不把他视为兄 弟,还剥夺了他们运动成败的基本要素。"(250页)总的说来,西方基督徒对于拜上帝会的厌恶,要 超过他们对于拜偶像留辫子的满洲政权。这是因为他们对异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厌恶往往大 于异教徒。尤其耶稣曾经说过,什么罪都可以赦免,唯有亵渎圣灵的罪不可以赦免。相比之下,异教 可以不涉及圣灵,而异端却很难不涉及圣灵,例如,拜上帝会具有以下的亵渎圣灵的特质:
1,有意混淆中国古代的"皇天上帝"与基督教的耶和华神之间的区别,不仅在名号上,而且在至关重要 的位格上;从而达到篡改上帝本质、提高自己发言地位、神化洪党领袖的目的。
2,以基督教的名义简单粗暴破坏中国传统上层文化(儒释道各家),但同时大力引进底层社会萨满教 民间迷信(如降神扶乩大拜拜),用领袖人物神志不清时刻的昏话大话,冒充圣经上帝的圣言。
3,抹煞耶稣基督的救恩,把他说成是活人洪秀全的哥哥,从而要耶稣基督为洪在夺取政权中必然遭遇 的全部暴行进行背书。
4,披基督教之皮,行《周礼》之道,等级制度之烦琐严酷,三宫六院之千奇百怪,比满清异族政权有 过之而无不及。用基督的平等爱人的精神,来包装自己贪得无厌的小人得志。
5,洪秀全等领袖人物完全神化,没有提出他们的罪性,从而反对偶像崇拜的拜上帝会沦为洪秀全个人 崇拜的工具。这是比佛教、道教更厉害的偶像崇拜,崇拜活生生七情六欲的人。
6,以军政机构取代健全的教会组织,军事行动取代了爱的出发点,从而把社会革命变成简单的杀杀抢 抢,把铲除腐败行为变成财产权力的重新分配。
7,编造假见证。拜上帝会的重要人物经常声称他们见到异象或是听到上帝对他们如何说,这不可能是 真的。他们后来的遭遇说明,这些神迹要么是他们自己撒谎,要么是他们变相指控上帝撒谎。
上述特征在神学上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亵渎圣灵",在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则可以做另一比对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上述特征不是孤立的,甚至牢牢存在于当代。试举几端:
1,基督教工具论。要达到信仰以外的社会目的,以基督教来救国,以基督教来推广福利,以基督教来铺垫民主,以基督教改革社会……这与个人英雄以社会主义的盛名夺取政权,以 实现个人梦想,异曲同工。
2,基督教古已有之论。犹太人有耶和华,中国人也有皇天上帝;西方人有耶稣基督,中国也有 类似耶稣的圣人。
3,基督教征服论。以基督教做为教化他人的方法,但自身却不同等反省认罪;反以福音使者自 居,其实乃师承儒释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自圣权术。
(三)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署名“特克西纳”的文章《谈对上天的崇拜与中国人的信仰》。该文谈到 “国庆节的时候陪我老弟去了趟天坛,刚进南门就听到好象70年代的广播解说:天坛是中国古代 封建帝王祭天的场所…到了明清两代更是登峰造极……,心中顿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为什么呢?原来,作者怀念“古代的中国,对天的崇敬与畏惧曾经是一种怎样的虔诚啊!制造巨大 的宫殿来放置上天与诸神的牌位;陈列最好的铜器来搁置牺牲;不惜用最肥美的牛羊做为牺牲;制 订繁琐的章程来组织祭祀……孔子说得好,不是在乎那些牛羊啊,在意的是对上天的那份虔诚啊!”
作者悲叹“祭天,是中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的活动,天坛的存在,就 说明了这样的重视不是流于表面的。祭天的隆重程度与规模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 王朝的兴衰。再弱小的王朝也念念不忘要象征性的祭祭天,拜拜神。可惜,场面宏大的祭天,我 们看不到了,没有人想去祭天了,因为天在中国人的心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快离开天坛公园 的时候,我看到了上天的牌位,在昏暗的屋子里,那布满灰尘的牌位,上面写着的是----皇天上帝…… 不论他的子民怎么对他,上天还是象几千年前一样,他将注视着我们这些活着,变化着的人们。”
这种怀旧情绪表明,洪秀全主义的温床可能还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藏着! 然而,中国皇帝祭拜的皇天上帝,与基督徒的上帝,是不可混同的。正如北京的天坛并不是敬拜永生 天主的教堂。如果,以前者(皇天上帝、天坛)去冒充后者(耶和华、教堂),就是本文所说的“洪 秀全主义”了;洪秀全主义是一种典型的混合主义的产物。
(四)
而混合主义的产物,也是没有生命的。这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而是耶稣基督说的,"没有人把新布补在 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 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马太福音9:16-17》)
由此可见,既然是新酒,就不能与旧瓶的余孽互换。道统装福音,《老子》表耶稣,一方面使旧瓶破 裂,一方面使新酒变质;还会使人们用看待旧酒的成见来看新酒。新的不再新,旧的不再旧;浑然一 锅煮,不知为何物。
不可否认,基督教乃是福音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故不同民族乃有不同的基督教派。如,早期教会有犹 太人背景,东正教先有希腊文化、后有斯拉夫民族的背景,罗马公教有拉丁文化的背景,景教有叙利 亚背景,科普特教会有埃及背景,所谓新教即宗教改革的核心动力则盛行于日耳曼地区……圣公会显 系英国国教,美国为移民国家,则教派最杂,也是异端与邪教最泛滥的地区;中国为列强的公共殖民 地,是各国竞相传教的对象,再加上“本色化”的作用,故教会势力虽然不大但教派的复杂程度已是 应有尽有,思想的混合、信仰的歧异似乎也在所难免。正因为基督教乃是福音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 物,所以我们和洪秀全主义的血脉联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反,要是对上述基于民族文化背景的联系 视而不见,倒是奇怪的了。
那么,怎么办呢?这也是我想借《海外校园》一角,向大家讨教的。
【之三:无神论问题之答辩】
(背景介绍)波士顿会议(2002年5月17日)
1,综观各种无神论文献,如我手头的法国梅叶神父的《遗书》、日本幸德秋水的《基督抹煞论》、前苏联雅罗斯拉夫斯基的《<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台湾陈鼓应的《耶稣新画像》、以及网人方舟子、化外等人的反教文章,其共同前提,是假定自己的官能为真。也就是所谓“以常识说话”。他们不知道正如自己会死一样,自己的感官官能也是并不可靠的。在这层面上,他们的理论远远没有达到经验论者之分析“感觉的复合”是为人的认识论基础的水准。
2,由此观之,真正的无神论者是乃信靠官能者而彻底的官能沉溺者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是死到临头不肯承认人生的局限和荒诞。他们宁可信靠自己当下的肚腹,或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皮肤、头脑等等感官及其官能(当下可验的),也就是所谓的可靠的见解,并据此追求幸福。端信靠官能者,行为放达不羁,态度玩世不恭彻底沉溺官能者,则可将名利皆弃之若浮云。如《列子.杨朱》篇所载郑国子产的两位兄长,分别沉溺酒、色,视之为人生的致。
3,与此相同,科学主义者也是信靠自己官能及其延伸----科学仪器的官能决定论者。严重的科学主义者如唯物论者,是以科学为教义的拜物教徒,他们不同单纯沉溺官能快感的无神论者----玩世不恭的无信仰者而是拜物为神、拜人的规律为宇宙主宰的拜物教徒。尽管他们的教义是经常修改的,就像佛经那样是一个“开放系统”(而基督教的启示则在《启示录》以就封闭了)但开放的不一定就是真理,或是“不断接近真理”。相反,“不断接近论”这个科学常常运用的论魔杖,本身就是基於“信仰”的,而非基於科学主义者们所定义的“科学”。
4,值得留意的是,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是以“不信神”、“不道德”的名义起诉的,这非孤立的。考之各国历史,大规模迫害基督徒的,并非玩世不恭的无神论者,而是坚持另一些信仰即崇拜别神的群。如拜偶像的犹太人、拜多神的罗马人、拜石头的阿拉伯人、拜祖先的明清人、拜神道的倭国人、拜列铜像的苏联人、拜毛泽东纸像的文革人等。(谢选骏拟定)
【之四:谢选骏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天安门自焚”研讨会上的发言】
[纽约快讯]专家学者2月14日就天安门自焚案发言
谢选骏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天安门自焚”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天受到邀请,来这里讨论“天安门自焚事件的政治含义”,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因为话题涉及人命关天,本来不想来的,后来想到电视上十二岁小姑娘的哭喊,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就硬着头皮来了。所以我下面说的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包涵。
关于天安门自焚事件,现在似乎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国政府的,说自杀者是在邪教的毒害下导致痴迷,最终走上极端道路;一个是法轮功方面的,说自杀者根本不是法轮功成员,自焚案是“利用普通自焚案嫁祸法轮功”。当然,还有一些中间状态的、混合型的猜测,如认为自杀者确系法轮功成员,但中国政府预先知情,“乐观其成”,以便为镇压法轮功提供证据等等,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扑朔迷离。尤其外国记者的录相和照片全被没收,但中央电视台公布的却十分完整。于是法轮功方面要求第三方出面,进行独立的事件调查。
在这种对事实的基本认定都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如何讨论其政治含义呢?
正如车祸的当事人双方如果对事实的陈述都完全相反的话,如何判断事故责任呢?
这时候特别需要第三方的目击证词和警方的独立调查,来判断真相,以便确定责任归属。
正如上个月在讨论《天安门文件》的真伪问题时我指出的那样,我们需要了解文件本身的真相,才能考虑所谓政治意义,否则只是在猜测或是炒作、造势罢了。当然,由于当事人不肯或是不便说明真相,《天安门文件》案也就迄今无法确认任何意义,这是令人遗憾的。但是我不希望天安门自焚案和天安门文件案一样,在基本事实上公婆各说一套。因为天安门自焚案关系到中国目前的安定与否,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命运,所以不能以商业炒作的方式来对待它。
然而,天安门自焚案不是一起车祸,它的独立调查牵涉到司法管辖权的问题,而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不接受国际组织的独立调查。因此,要切实解决天安门自焚案并医治它的创伤,为了让中国社会拥有一个比较真实合理安定健康的环境,需要大家都作出一些努力和让步。
首先,我个人的努力是今天来参加会议并提出以下一些可能遭到双方非难的建议。
其次,我请求法轮功方面作出一个努力和让步,就是承诺如果第三者的独立调查证明确系法轮功组织或成员主导了天安门自焚案,那么法轮功方面将有义务就此向国人道歉,承认以前的路线确有不当之处,并表示以后将改变做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对事件中受害的未成年者,负起责任,给予善后帮助。在这基础上,配合中国政府共同实现社会安定。
最后,我请求中国政府作出一个努力和让步,就是有条件地同意由第三方来进行天安门自焚案的独立调查。这样可以减轻国际间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怀疑和批评,进一步消除中国申办奥运会的障碍,并更合理地解决天安门自焚案引起的社会动荡。那么,这个“有条件地”条件指的是什么呢?
这个条件指的是,如果第三方的独立调查表明:天安门自焚案确和中国政府无关,并非“利用普通自焚案嫁祸法轮功”;那么独立的调查组织就有义务表示理解和同情中国政府在天安门自焚案上的立场;帮助说明中国人权的情况确有改善。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和让步,能够在这种统一基本事实的认定的基础上,再来讨论事件的政治含义。
我倾向于相信,如果在各方的诚意、努力、让步下,真的调查清楚了事件真相,那么距离法轮功问题的妥善解决也就为期不远了。这对各方都有好处:
首先对法轮功方面,可以消除“煽动甚至策划了天安门自焚案”的嫌疑;并给公众一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的良好形象。
其次对中国政府方面,可以消除“乐观其成”、“利用普通自焚案嫁祸法轮功”的嫌疑;并向国际舆论证明,中国的人权和社会安全不象有些外国报纸说的那么糟糕。这可能也有助于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
最后,对进行独立调查的第三方面,则可以帮助中国更快地与国际规范进行接轨,帮助中国人更有效地解决内部问题,也就减轻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冲突的可能。
对我本人和今天的与会者诸公,则为中国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作了一点贡献;同时也证明了同情、理解、宽容、理性、让步、合作这样的美德,还是可以在国人中获得主导地位的。
希望这些良苦用心不要被各方面误解和批判,否则以后又少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了。
附录:
“天安门自焚”研讨会
=========================
主办者:大纪元 新闻网,大纪元时报、
时间: 二月14日,10:00 - 3:00
地点: 纽约, 哥仑比亚大学 Feldberg Lecture Hall, Rm. 105 , Warren Hall (Business/Law Building)
#1125 Amsterdam Avenue (corner of 115th Street) ,Columbia University
议程:
10:00 -10:05:大纪元,李继光 致欢迎词
10:05 - 10: 25:事件分析:法轮左5c代表
10:25 - 12:30: 从人权,人道,信仰自由的立场看中共对天安门自焚事件
主持人:胡平
领讲人:(每人发言10分钟)刘青, 刘宾雁,苏绍智,法轮功代表,
郑义,司马晋
自由讨论:(每人发言5分钟)
12:30 - 01:00: 午餐
01:00 - 03:00: 天安门自焚事件的政治含义
主持人:陈奎德
领讲人:(每人发言10分钟)严家其,杨建利,谢选骏,凌锋, 洪哲胜, 吴稼祥,法轮功代表 自由发言:(每人发言5分钟)
(其中02:40 - 03:00: 讨论“国际调查与 媒体独立报导”萧强,李洪宽、 唐忠、etc.)
参加者:
苏绍智、 刘宾雁、 吴稼祥、黄万盛、杨建利 林培瑞 唐忠、李继光、 陈奎德 、宋永毅、 苏晓康 、谢选骏、 严家祺、 刘青、 萧强、 胡平、 凌锋、 洪哲胜、 司马璐、 夏志清、 李颉、 夏明、 李洪宽、 高寒、 王军涛、 顾昕、贝岭、 司马晋、刘国凯
【之五:秦时月与谢选骏商榷——我远古先民忘记了亚当夏娃?】
秦时月:
谢弟兄批判《神州》电视片,提出了自己对《圣经》的特别启示与我上古 文化关系的观点。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谢弟兄的意思是中华古籍中没有 《圣经》中启示的上帝的痕迹。顺着这一思路,谢弟兄认为《圣经》的特别 启示与中华上古文化没有关系,并认为一些发现我上古文化古籍中有些描述 全能上帝这样的研究是一种“混合主义”。
对谢弟兄的观点,我不能苟同。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圣经》是神唯一明确 启示自己的书,但这不表示其它文化中,特别是上古文化中没有关于上帝的 记载。请注意,即使发现这样的记载,也只能说明他们是对圣经记载的上帝 作为的引证,是人的记忆或对全能上帝的“揣摩”。大家在这点上务必理解 我赞成的观点,因为我不想引入误会,也就是说我要避开谢弟兄对远弟兄观 点的理解,直接与我对话。
对我赞成的观点,我有一下说明:因为《圣经》启示了全人类是亚当夏娃的 后裔,巴别塔事件后人类分散全地。除以色列民族外,其他民族上古先民对 亚当夏及其之后事件有记忆是不难理解的。并且,上帝是全人类的上帝,他 对每个民族都一直在眷顾,那么其他民族的人民对上帝的作为有朦胧的了解 也是正常的。当然,有些民族忘记了上帝的作为也属正常。
(答秦时月先生的商榷,兼谈中国古代的异教女神》)
谢选骏:
谢谢秦时月先生,
1,首先,我提出的不是自己“对《圣经》的特别启示与我上古文化关系的观 点”,我只是依据《圣经》来看中华古籍,确实只是大河那边的别神文化,其 中到底有没有“《圣经》中启示的上帝的痕迹”,取决于你如何定义。
2,其次,不是《圣经》的特别启示与中华上古文化有没有关系这样一个学术问 题,而是前者与后者不可对等起来、混同起来这样一个信仰问题;真神与别神 不可等同看待。
3,《神州忏悔录》中的考证,关于中国古籍中记载上帝造男造女,男的叫登, 又称安登;女的叫娲,又称女娲,这同西伯来人圣经记载的亚当夏娃如出一辙, 不但安登女娲的名字几乎就是亚当(Adam)夏娃(Eve),而且字义也及其相似,等 等……秦兄不同意,但请不要怪罪作者,这都是我惹的祸,把推荐并赠送了《上 帝给中国人的应许》一书给远弟兄,上述考证全是从中援引的。
4,先秦宗教文化确实与圣经启示真理不同,据一个例子:先秦中国有许多女神, 圣经中有吗?连提都不提,因为忌邪。比较文化或信仰,该是系统的;最忌寻章 摘句,合我的,就要;不合我的就不要。如果那样,什么古怪的结论都可以得出。 反正死无对证,古人已经百口莫辩。
5,为了具体论证中国女神,附上在下的一篇论文。幸勿见怪。当然不是神学的, 只是神话学的。这些女神在圣经中有无位置?如果没有,那么,给予先秦古人特 殊启示的真神,怎么容纳她们的?总之,不能一笔抹杀,假装看不见吧?
〖附录:《爱与性:宇宙生成的三个方式》〗
…………
中国古代的盘古神话,中国西南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神话, 创世动力多是纯粹的自然,因而不必有名;有迹象 显示,盘古神话晚出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深受印度神 话的影响。前于此刻的中国典籍,除零星片断的例外(如《山 海经》记录了帝俊神"生十日"和"生十二月"的名目),甚至 根本没有完整的创世神话。可见,诸如宇宙生成这样的玄学问 题很少困扰过中国人的常规心智。在更晚的公元8世纪,中国 典籍《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用的《风俗通》中所记录的女娲 神造人的神话(即相当于激情生宇宙的第二重奏如阿佛洛狄忒 和天照大御神的神话),也还是"抟黄土作人"的无性繁殖方 式。可见中国的正统思想是如何掘弃"性"在宇宙生成中的作 用(尽管在汉代马王堆墓葬的帛画中,已有"性生宇宙"的神话 造型),至于"爱",更无从提起。
在古代中国颇为丰富但又缺乏体系的前"历史化"(Eu一henerize) 的神话中,提到数以百计的天神地祗的行迹,在 这众神迭出的世界中,有形而下之神,如自然神中的山神、河 神、日月之神;再如文化神中的酒神、农神、器物之神;也有 形而上之神,如幸运之神、生长之神以及古老的"上帝"(天 的统治者);还有对本文的研究富于参照意义的生殖之神、婚 姻之神(如高媒神)。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古籍中总是觅不到 爱神的踪迹,正如觅不到"爱与性生成宇宙"的系统观念。
与中国同属"无情生宇宙"这一神话创世类型的古代(内 陆)民族如埃及、苏美尔一阿卡德、印度甚至好勇斗狠的阿 兹特克人(Aztecs),都有其温情的爱神,以作为"无情生宇 宙"模式的感情补充,以软化其严峻莫测的诸神世界;唯独中 国是爱神世界的弃子。没有爱神的观念,迫使中国男女诸神之 间的"个体的交合"(以区别于"宇宙的生成")也流于"有性而无爱" 的仪节。这种状态,使中国创造了"无情生宇宙" 神话事例方面的世界纪录,从而为本文所谓"宇宙生成的三个 方式"提供了第一个方式("无情生宇宙")的极端典型。
…………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中国的女神们,是各自独立,互不为 伍的,她们仅仅分属自己的"夫"或"子",所以在神族谱系 的意义上,则毫无独立神格之可言。所以,她们完全有理由甚至 有必要在"爱与性"的问题上采取冷若冰霜、无所作为的态 度。其结果(或原因)是,中国并无希腊式的或日本式的神族 谱系的存在,甚至连"历史化"(Euhemerize)了的三皇五 帝系谱,也是断烂不全的。………
〖本文是作者参加1991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东京)” 的论文。曾经发表在《欲望与幻象----东方与西方》 (国际比较文学年会第十三届年会(东京)中国学者论文集)〗
秦时月:
先给谢弟兄一个歉意,首先对谢弟兄的歉意来源于:昨天晚上我与一位弟兄有一个美好的交通,是关于远弟兄的“老子与圣经”。远弟兄论老子与圣经的文章我基本都看过,我没有太大的异义。尽管我们可能会不同意他对老子的某些解释,但作为一种在圣经光照下对老子的“一种解释”与圣经教导也没有太大矛盾。而昨天晚上与一位弟兄的交通谈到远弟兄把《老子》一书认成与《以赛亚书》一样的来自神的启示,对此我不能同意远弟兄。在这点上,我向谢弟兄致谦。
下来,兼回弟兄楼下的贴:
1,首先,我没有提出自己“对《圣经》的特别启示与我上古文化 关系的观点”,我只是依据《圣经》来看中华古籍,确实只是大河 那边的别神文化,其中有没有“《圣经》中启示的上帝的痕迹”, 取决于你如何定义。
既然这样,暂且不谈这个问题。
2,但是,不是《圣经》的特别启示与中华上古文化没有关系,而是 前者与后者不可对等起来、混同起来;真神与别神不可等同看待。
我正是认为不可把圣经与中国古籍等同起来。我也认为不可把真神与 别神不可等同看待。但这不是说上古文化古籍中没有真神的踪影。
3,《神州忏悔录》中的考证,关于中国古籍中记载上帝造男造女,男 的叫登,又称安登;女的叫娲,又称女娲,这同西伯来人圣经记载的亚 当夏娃如出一辙,不但安登女娲的名字几乎就是亚当(Adam)夏娃(Eve),而且字义也及其相似, 等等……秦兄不同意,但请不要怪罪作者,这都是我惹的祸,把推荐并 赠送了《上帝给中国人的应许》一书给远弟兄,上述考证全是从中援引的。
我没有怪罪远弟兄的意思。
4,先秦宗教文化确实与圣经启示真理不同,据一个例子: 先秦中国有许多女神,圣经中有吗?连提都不提,因为忌邪。比较文化或 信仰,该是系统的;最忌寻章摘句,合我的,就要;不合我的就不要。如 果那样,什么古怪的结论都可以得出。反正死无对证,古人已经百口莫辩。
还是我上面的观点,用圣经特殊启示的光照,我们可以发现先 秦文化中上帝的踪迹。但不是说先秦文化中没有假神。不能以 上古文化中有假神为理由,来说明没有真神的踪迹。这个关系 要搞清楚。
5,为了具体论证中国女神,附上在下的一篇论文。幸勿见怪。当然 不是神学的,只是神话学的。这些女神在圣经中有无位置? 如果没有,那么,给予先秦古人特殊启示的真神,怎么容纳她们的? 总之,不能一笔抹杀,假装看不见吧?
你在误解我的观点,我没有表达过上帝曾给予先秦古人特殊启示。 我观点一直是先秦古籍中有上帝的踪迹是出于先民对历史的记忆 或对上帝作为的“揣摩”。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与你磋商前再 三表达我的观点(见楼下磋商(一))。
谢选骏:
感谢主,使秦时月弟兄与我们在灵里的合一。并对我以前可能对秦弟兄 的误解,致歉。
是的,我觉得:
1,先秦古籍里确实可能有唯一真神的踪迹,但是这些别神崇拜者主导的 记录,不大可能是正确地反映了神的踪迹,更不可能启示了什么; 否则古代中国人就是雅各支派,道教佛教就是基督教了。--这一点我们已经统一了。
2,正如巴力崇拜者一样,古代中国的别神崇拜者也可能是感觉到了真神的 踪迹和威力而进行崇拜的,但是他们所崇拜的却并不是真神。而主在圣经 中对此类崇拜的诫命,并非同意或是修正他们的崇拜,而是彻底的拒绝和灭绝。 主一再宣告,他“恨恶”这样的崇拜;他生气,并宣告要铲除这样的崇拜。
3,这样爱憎分明的位格,是完全不见于古代中国的;并同样引起了现在许 多人的爱和恨,但无论如何是个事实,无法抹煞。也许这就是其实与文化的差别所在吧。
4,这些是我们已经统一了的认识,也是远弟兄到目前为止依然与我们的分 歧所在。
5,事实上,中国的本土宗教,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不仅不同于圣经信仰, 也不同于道教、佛教、儒教,而与亚洲包括西伯利亚和美洲印地安人民间 所奉行的“萨满教”也就是中国农村里的巫教即俗称的“跳大神”倒是相象。 洪秀全就是把这样的崇拜与圣经信仰互相混合,组合成“拜上帝会”的。事 实证明,这样的混合主义没有生命。
6,可否请你把上述思路整理一下,为上主作一个美好的见证?
7,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这是我们每个人可能拥有的榜样:忏悔自己的罪;而不代表别人甚至代表国家民族去认罪,否则 在法理上不能成立,同时也是僭越。如,我们不可能对某人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向你道歉, 并赔偿你一亿美元。”--除非是个《哈克历险记》中的笑话。
8,在我的理解中,在启示中,个人高于国家:因为(1)人是上帝所造,而国家不过是人自己造的, 是造物的造物而非造物本身。(2)上帝要救的是人,而不是国家。人如果归向神而得救,得救的 人所组成的国家自然会好一些的。
(另起一页)
谢选骏全集的出版说明和内容简介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THE PUBLISHER'S REMARKS & Synopsis
【谢选骏全集第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
先觉之歌 Song of Foresight
出版说明
1980年代的学者、二十一世纪的思想者,谢选骏在1970年代前后(1967年──1980年)写下了这里的三百六十余首诗歌。这些早期的诗行先于其学术和思想,却是其学术与思想的雏形,作为「未与社会环境同化之前的灵魂之作」,堪称《先觉之歌》。
THE PUBLISHER'S REMARKS
These 360 and more poems were penned from 1967 to 1980 by Xie Xuanjun(謝選駿,谢选骏), a thinker of the 21st century who made his debut in the academic world in the 1980's . These early poetic works by him predated his scholarly writing and his elucidating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s, but were the embryonic forms of the latter and, as works of the soul before being assimilat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ould indeed be regarded as songs by a person of foresight.
【谢选骏全集第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I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本书包括五部:
第一部 全球一体
Part I Global Integration
第二部 欧洲失控
Part II European Loss of Control
第三部 礼制文明
Part III Etiquette Civilization
第四部 中国模式
Part IV The Chinese Model
第五部 尘蒙之光
Part V Covered Light
一共四十八章。
【谢选骏全集第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II 3
新王国——我在第三期中国文明
New Kingdom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Which I Exist
内容简介
立宪时代/新王国:中国可否君主立宪?
第一期中国文明,在政治上体现为古王国、封建时代;第二期中国文明,在政治上体现为中王国、帝制时代;第三期中国文明,在政治上体现为新王国、宪政时代。
新王国/立宪时代:中国可否君主立宪?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Age of Constitutionalism/New Kingdom——Could the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Be Practiced in China?
Politically speaking, the first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kingdom or feudalism;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y the Middle Kingdom or imperialism; and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y the New Kingdom or constitutionalism.
New Kingdom/The Age of Constitutionalism——Could the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Be Practiced in China?
【谢选骏全集第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V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1975年——1995年
本书包括五卷:
第一卷Volume I
东方青色──春天的书
Green to the East-- A Book of Spring
生命之谷──上下求索录
Valley of Life-- A Record of All Round Quests
第二卷Volume II
南方赤色──夏天的书
Red to the South-- A Book of Summer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
Sweet Spring on Desert-- 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第三卷Volume III
西方白色──秋天的书
White to the West-- A Book of Autumn
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
The Historic Dome-- 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第四卷Volume IV
北方黑色──冬天的书
Black to the North -- A Book of Winter
零点哲学──圆形世界象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 On the Circular Image of the World
第五卷Volume V
中心黄色──思想太极
Yellow at the Center-- Taiji of the Mind
天人之际──超理神秘感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 and Heaven-- On the Unreasonable Sense of Mistique
【谢选骏全集第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V
神话与民族精神──十个文化圈的比较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n Cultural Zones
内容简介
《神话与民族精神──十个文化圈的比较》,是在1986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完成的,篇幅扩充了将近一倍,凝结着作者1986年以后将近二十年间对有关论题的继续思考。内容涉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罗马、希伯莱、波斯、北欧、玛雅、日本、纳西等处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并与中国的汉语典籍所体现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作了深入浅出的比较研究。全书六十余万字。
A Synopsis of the book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n Cultural Zones" is a revision and a supplement to its forerunner: "Mythology and National Ethos──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Cultural Zones", with the length almost doubled. The book crystalizes the author's continual deliberations over a period of almost 20 years since 1986.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covers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of the Egyptians, the Mesopotamians, the Indians, the Greeks and the Romans, the Jewish, the Persian, the Northern Europeans, the Mayans, the Japanese and the Naxis, and i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penetrating and simple terms, of the above-mentioned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and those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There are over 600,000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book.
【6、辛亥革命百年透视 现代南北朝的曙光】
──从“军阀造国的两个中国”转向“文明生长的统一中国”
A Perspective 100 Years after the Xinhai Revolution or, The Morning Twilight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o-calle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 Transition from the two Chinas Created by Warlords to a Unified China to emerge in a Civilized Manner
内容简介
谢选骏此书透露的曙光,发现并阐释了“现代南北朝原理”,那就是建立在“军阀造国”、“党阀篡国”之上的两个中国,即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将被文明生长的第三中国所统一。这就像古代南北朝必将被大唐统一,从而开出第二期的中国文明。现代南北朝原理,将产生一个真人,他能统一中国,而不是像孙中山毛泽东那样,一再地分裂了中国。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morning twilight as is reflected in Xie, Xuan Jun’s boo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idea of the so-calle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e., the two Chinas created first by the warlords and then usurped by the Party-l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ng unified by a third China to emerge in a civilized manner. This is going to happen exactly lik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being unified by the Tang Dynasty about a thousand and four hundred years ago, ushering in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orn out of this unification is going to be a Real Man who is to unify China, not splitting China unlike his predecessors Sun Yat-sen and Mao Zedong.
谢选骏全集第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VI
【7、第一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
(联想与印证──中国思想的理解过程)
Ideologies in the First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内容简介
谢选骏的《联想与印证──中国思想的理解过程》,通过对于神话、《诗经》《洪范》《乐记》《周礼》《老子》《孙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十篇“阅读”和“解释”,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人,对于古代中国思想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全书作于1977年到1989年之间,1989年“六四”以后被禁止出版,1994年曾经匿名“玄峻”得以初版。现在经过修订,予以自由再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of Xie Xuanjun's──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exemplifies how a modern Chinese scholar tries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originality of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by reading and deciphering Chinese mythology and the following ten works:"Classics of Poetry,Hong Fan,Yue Ji,Zhou Li,Lao Zi,Sun Zi,Zhuang Zi,Xun Zi",and "Han Fei Zi". The book was written between 1977 and 1989, was banned after the June 4th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1989, first printed in 1994 under the pseudonym of Xuan Jun(玄峻),and is now published in a free society after being revised.
谢选骏全集第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VII
【8、8889论集(1988──1989年间中国论集)】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China: 1988-1989
内容简介
这里收集了谢选骏的五十多篇文章,大体作于1988年7月至1989年4月之间,分别登载于当时的各种报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而此间半年多,正是中国大陆社会在其转型时期的重大关键之一。此外其中还包括六篇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因为避免了出版审查而体现出深刻的历史预见。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following 50-some articles by Xie, Xuanjun were written roughly between July of 1988 and April of 1989, and were carried by various magazines and periodicals, and exercised quite an impact on society. That half a year happened to be an important key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mainland China. Six of the articles here were speeches delivered at variou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were able to escape censorship although containing some bold historical predictions.
谢选骏全集第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VIII
【9、天子·经注集】
A Collection of Classics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with Annotations
内容简介
《天子·世界征服者的奏折》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1991年间的作品,1994年由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利通图书有限公司发行。2002年,为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谢选骏先生经过调整,把原文大致分为“经”与“注”两部分,取名为《天子·经注集》,发行了电子版。现在经过进一步修订,予以再版印刷。
A Synopsis of the book
What follows is work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9 and 1991, bearing the title "A Memorial to Throne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or Conqueror of the World", published in 1994 by Hong Kong Publishing Hou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irculated by the Litong Books Company, Ltd. In 2002 ,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by readers, Mr Xie made some readjustments by dividing the book into a part of the text and a part of annotations, giving the title "A Collection of Classics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with Annotations", and published its electronic version. Now the book is to be reprinted after some revisions.
谢选骏全集第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X
【10、思想主权——对笛卡儿以来西方思想的终结】
Sovereignty of Thoughts——A Concept that Terminates Western Thinking Since Descartes
内容简介
《思想主权》是谢选骏先生2012至2013年间的著作。其核心观点认为:仅仅承认思想的自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承认“思想主权”的存在。思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主权,“思想主权”不仅创造了各种形式的国家主权,而且还创造了各种科学和艺术,各种道德和宗教。“思想主权”甚至创造了人自身,这不仅体现为“上帝造人”,也体现为“人的进化”。“思想主权”的存在,保证了人和宇宙的互通,使得人可以认识宇宙,使得宇宙也能塑造人。同时,作者还用“你答故我在”取代了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因为你我他同在思想主权之下。“思想主权论”的提出,是对笛卡儿以来西方思想的终结。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Sovereignty of Thoughts" is Mr. Xie Xuanjun's book written between 2012 and 2013. The view points at the core of the book are: just to recognize the freedom of thinking is not enough. One has to recognize the validity of the sovereignty of thinking. Thinking has its sovereignty, which gives rise to cultures of various form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irths of science, art, ethics and religion. The sovereignty of thinking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creation of man himself, which not only confirms the idea of the creation of man by God but also the idea of the evolution of man. The existence of the sovereignty of thinking 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man and the universe, enabling man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universe, and enabling the universe to help create man. Mr. Xie Xuanjun attempts to replace Descartes' assertion that "I exist because I think" with his own assertion that "I exist because of your response", for you and I both live with the sovereignty of thinking. The proposi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of thoughts" is a termination of Western thoughts since Descartes.
谢选骏全集第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
【11、《周易》的历史哲学】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Changes of the Zhou(Zhouyi)"
内容简介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谢选骏先生1978年3月为了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而提交的“同等学力证明”,修订完成于2008年。“同等学力证明”的其他篇章还包括《联想与印证》一书的大部分篇章和《黄金时代的重来──论礼制的天下统治》的小部分篇章。在本书《〈周易〉的历史哲学》中,作者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阐发《周易》经传,并揭示了《序卦》的历史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此外本书还包括在《〈周易〉的历史哲学》写作前后的十二篇劄记。投考研究生之前撰写的七篇编为“升堂”,录取研究生之后撰写的四篇编为“退堂”。以便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当时的相关思路。
A Synopsis of the Book
Most of the chapters of the book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Changes of the Zhou(Zhouyi)"" by Mr.Xie Xuanjun were first intended as "a proof of equivalent educational level" to be submitted to the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 when applying for one of its Master's Programs in March,1978. Revisions were made and were finally completed in 2008. The book also includes chapters from two other books by Mr Xie: most of the chapters of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and some of the chapters of "The Revival of Golden Age—on the Rule of the World by Rites". Mr.Xie examines and expounds in the book the texts of "Changes of the Zhou(Zhouyi)" , and all elucidations on them, from a historical-philosophical angle, bringing to light the historical-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of the notes on Gua, such as never been done before. The book also anthologizes 12 pieces of writings penned during the period; seven of them, labled as my debut, were written before enrolment into the Master's program by CASS,and the rest were written after that and are labled as cessation.
谢选骏全集第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I
【12、梦见中国(两卷本)】
Dreaming of China(The two-volume)
内容简介
《梦见中国》(两卷本)是谢选骏先生1975年到1981年之间的作品,通过两个梦境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的未来。1981年10月18日,其初稿曾经交由美国合众国际社予以报道。
A Synopsis of the Book
"Dreaming of China(The two-volume)"is a work of Mr Xie Xunjun's written between 1975 and 1981. The work unfolds the future of China in the form of two dreams. The scripts of the work were handed over to th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on October 18, 1981, which later delivered reports on it.
谢选骏全集第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II
【13、被囚禁的思想(《被囚禁的时代》第一部)】
Imprisoned Thoughts (Part One of Imprisoned Era)
内容简介
〖被囚禁的思想〗(《被囚禁的时代》第一部) 一书,是1988年应“上海人民出版社”邀约而从1980年以前的私人笔记中整理出来,1989年春修改完毕,准备1989年当年出版。但是“六四屠杀事件”以后,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上级指示,把作者已经列入黑名单,不得出版新的著作了。由于该出版社毁约单方面取消出版协议,拒不出版本书,只得暂时搁浅出版事宜。到了1993年,有好事者将此稿送到深圳“海天出版社”,改名《生命──放歌?悲歌?》,用笔名“玄峻”(谐音“选骏”)出版。这次时隔二十六年,出版时增补了一些有关“思想”主题的论述,以凸显“被囚禁的思想”。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mprisoned Thoughts"(Part One of "Imprisoned Era") is a book by Mr Xie, the contents of which were sorted out of Mr Xie's personal notes before 1980, at the suggestion by the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The revision of the book was completed in the spring of 1989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published. The publication was scheduled for the same year. Mr Xie was black-listed, however, by the authorities after the June 4 incident, and the Publishing House was forbidden to publish new books by Mr. Xie. The Publishing House actually tore up the agreement on publication unilaterall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was shelved. In 1993, some interested people handed over the manuscripts of the book to the Haitian Publishing House, changing the title of "the book into Life-- Singing with a Resounding Voice as Well as With a Lament", adopting the pen-name of Xuan Jun for me-- homophonic with Mr. Xie's first name. The book took 26 years to be published, at long last. The Haitian Publishing House had added some comments on the theme of the book, sharpening the idea of "imprisoned thoughts".
谢选骏全集第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III
【14、被囚禁的中国──1980年代的中国思考】
(《被囚禁的时代》第二部)
Imprisoned China──Thoughts on China In the 80's
(Part Two of Imprisoned Era)
内容简介
本集文字作于1975年─1991年间,主要部分是谢选骏先生在1980年代所作的有关中国命运的思考,是《新王国》一书的原始笔记。
本集文字偏重于社会政治的方面,故取名为《被囚禁的中国》(1991年),作为《被囚禁的时代》第二部,它和《被囚禁的时代》第一部《被囚禁的思想》(1989年)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偏重于个人哲理方面的。
A Synopsis of the book
What you see here i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5 and 1991, the main contents of which were Mr. Xie's thoughts in the 80's about the destiny of China. They can be considered the original notes upon which the book "The New Kingdom" was based. The writings here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social-political aspects of China, as its title "Imprisoned China"(1991) indicates. "Imprisoned China" is Part Two of the series "Imprisoned Era" , of which "Imprisoned Thoughts"(1989) is Part One. The focus of Imprisoned Thoughts is rather individually-philosophically oriented.
谢选骏全集第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IV
【15、天子·中国精神形式】
Tianzi(the Son of Heaven)—— the Spiritual Modality of the Chinese
内容简介
《天子·中国精神形式》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1991年间的作品。根据1994年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利通图书有限公司发行的《天子·世界征服者的奏折》改编而成。《天子·中国精神形式》是为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天子观念”,而在2002年和《天子·经注集》同期完成的,当时也一同发行了电子版。现在2015年予以再版印刷。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Tianzi(the Son of Heaven)—— the Spiritual Modality of the Chinese" is a collection of work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9 and 1991, and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book "A Memorial to the Throne about Tianzi(the Son of Heaven)or Conqueror of the World", published in 1994 by Hong Kong Publishing Hou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irculated by the Litong Books Company, Ltd. The purpose of the book was to help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notion of Tianzi (the Son of Heaven) and was,after its completion, published in 2002 in an electronic version together with "A Collection of Classics about Tianzi(the Son of Heaven)with Annotations". And now, in 2015, what you see is a reprint.
谢选骏全集第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V
【16、第三中国论】
The Idea of A Third China
内容简介
《第三中国论》的本文部分是谢选骏先生在1980年代所记录的有关中国国体问题的一些思考笔记,2010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前陆续整理完毕,并在互联网上逐一推出发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三中国论》的附录部分是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以后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特此收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Idea of A Third China" is a collection of Mr Xie Xuanjun's notes on the state system of China , sorted out in a step-by-step fashion before 2010 for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11 Xinhai Revolution, and published in instalments on the internet and had quite an impact at the time. The appendix to the book consists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ommemorations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Xinhai Revolution.
谢选骏全集第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VI
【17、从天安门到中山陵】
From Tiananmen to 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内容简介
《从天安门到中山陵》是谢选骏先生1995年(上卷)和2010年(下卷)的作品,虽有时间跨度,依然一脉相承。天安门和中山陵,是现代中国厄运的两个象征,也体现了无法回避的历史难题。《从天安门到中山陵》,所论皆是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特此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From Tiananmen to 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is Mr. Xie Xuanjun's works written during two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first volume was written in 1995 and the second one in 2010, spanning a considerable length of time but in direct line of succession, for both Tiananmen and 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are symbols of adversities of modern China, and bespeak the inevitable historical dilemmas of the nation. 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fate and future of China, is now being presented to the reader.
谢选骏全集第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VII
【18、天子·全球之光】
Tianzi(The Son of Heaven)——Light of the Universe
内容简介
《天子·全球之光》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1991年间的作品。根据1994年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利通图书有限公司发行的《天子·世界征服者的奏折》改编而成。《天子·中国精神形式》是为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天子观念”,而在2002年和《天子·经注集》同期完成的,当时也一同发行了电子版。现在2015年予以再版印刷。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Tianzi(the Son of Heaven)——Light of the Universe" is a collection of work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9 and 1991, and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book" A Memorial to the Throne about Tianzi(the Son of Heaven)or Conqueror of the World ", published in 1994 by Hong Kong Publishing Hou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irculated by the Litong Books Company, Ltd. The purpose of the book was to help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notion of Tianzi (the Son of Heaven) and was,after its completion, published in 2002 in an electronic version together with "A Collection of Classics about Tianzi(the Son of Heaven)with Annotations". And now, in 2015, what you see is a reprint.
谢选骏全集第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VIII
【19、从小国时代到全球民族】
From Era of Small States to Era of Nations Making Up the World
〔秦人与楚魂的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Between the Subject of Qin and Soul of Chu
内容简介
《秦人与楚魂的问答》〔从小国时代到全球民族〕是1987年出版的《秦人与楚魂的对话——对〈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诘难》之续篇,写作于2007年间。其框架接近二十年以前的1987年录音口授的《秦人与楚魂》系列构想里预留但没有完成的“世界历史与国际战略”部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Questions and Answers Between the Subject of Qin and Soul of Chu (From Era of Small States to Era of Nations Making Up the World)",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in 2007, is a continuation of "A Dialogue Between the Subject of Qin and the Soul of Chu-- Questioning the Treatis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21st Century", published in 1987, and its framework follows that of "The World Histo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 contemplated but uncompleted part of a series of oral instructions in 1987 intended for a book--"The Subject of Qin and the Soul of Chu".
谢选骏全集第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IX
【20、变脸中国(多脸谱的中国)
──揭开现代南北朝的原理
A Multi-Faceted China
--An Elaboration of Theory Behind a Modern Version of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内容简介
初到中国的人,常常被它的多重面相所震惊: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差别,聪明和愚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多脸谱的地方,而且中国人在待人接物上也具有脸谱化的特征,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待遇”。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变脸”。变脸艺术是川剧的绝活,舞台之上,演员撩起斗篷衣襟一遮面一俯首,霎时千般脸谱应声而出,令人称奇。
A Synopsis of the book
First-time visitors to China would be surprised to se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the country: the stark contrasts between the rural China and the urban China, and between the well-educated and the benighted......China is a place where the nation reveals itself in multi-types of facial make-ups, so to speak, which can be seen in people's interac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with one another -- people could meet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depending on their social status. This reminds us of the type of performance called "Face-changing", an art form originated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erformance, an actor reveals himself with numerous "fac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nd motifs, just by turning around so as to block the view of the audience for a split second with his sleeve, a feat invariably marveled at by spectators.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
【21、万神说(不可知论的“神学”)──神话与神学的比较文本】
(《神话与民族精神──十个文化圈的比较》之延伸阅读)
"A Theory of Ten-Thousand Gods" ( or "A Theology of the Agnostic)--A Comparatve Study of Mythology and Theology (An Extension of Mythology and National Ethos--A Comparison Among Ten Cultural Circles )"
内容简介
谢选骏此书通过对于世界各种神话与宗教的梳理,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和其它的“有神学支持的神话不同”,贯穿《圣经》的,其实是一种“不可知论的神学”。圣经的神是没有名字的,圣经的神也没有可以把握的确切内涵。圣经的神不像其它神话里的神那样,具有系列的故事。圣经所讲述的,是神与人的关系,而不是神的自身──因为“不可知论的神学”否决了人类能够知道神自身的秘密,而最多只能透露一些“神与人相关的启示”。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of Xie Xuanjun's attempts to, through cardings of various mythologies and religions in this world, illustrate this point: unlike other mythologies corroborated by a theology, what is inherent in the Bible is actually a mythology of the agnostic. God in the Bible does not have a name, and does not really have a definite, graspable connotation. There are no series of stories about the Biblical God as about gods of other mythologies. The Bible i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and the humans. Mythology of the agnostic rejects the idea of humans' ability to know secrets about God, and what it can offer is, at the most, "some revel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and the humans".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Volume XXI
【22、“日本”起源于中国考】
──兼谈琉球、朝鲜、越南起源于中国
A Research On Japan's Origin with China , and On the Origins of Ryukyu Islands, Korea and Vietnam Too.
内容简介
“日本”、“天皇”、“神社”、“武士”、“八纮一宇”,这些概念和词汇及其意义和内涵,无一不是起源于中国。琉球、朝鲜、越南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简单回顾一下天皇制的兴衰,可以发现这一进程也与中国的影响息息相关。
A Synopsis of the book
“Riben (Japan)”, “Tian Huang (Mikado)”, “Wu Shi (Palace Guards)”--these concepts and terms and their definitions as well as connotations--all originate in China without exception . And this is roughly true of the cases of Ryukyu Islands, Korea and Vietnam.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rise and fall of the Tian Huang system would reveal a close Chinese influence.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II
【23、立宪君主与衍圣公】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the Descendant of Confucianism
内容简介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在帝国时代里顶礼膜拜的大宗师及其正统思想,而且也造就了中国两千五百年来“世袭罔替”的唯一世家。
在我看来,汉朝以后的“衍圣公”,其实就是在精神意义上,弥补了先秦时代“周天子”所留下的空缺。正是衍圣公所代表的道统,使中国人可以中和并忍受“始皇帝”开创的暴政,长达两千余年。
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先秦与第三期中国文明的现今及未来,有什么关联呢?
这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主题:君主立宪在中国的可能性。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n China, Cinfucius has been the great master of learning,and Confucianism the orthodoxy of thinking. Both are not only worshiped, but constitute China's sole aristocracy that have never been replaced in the course of heredity for two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years. The thesis of the book i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China.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III
【24、王国时代的智慧全书】
A Comprehensive Book of Wisdom From the Era of Kingdoms
内容简介
作者谢选骏构思本书于1975年,完成于2010年,连绵了三十五年头。其动机开始于从《春秋·左传》中发现了“先秦王国时代”的精神与“秦后帝国时代”的差异,其主旨在于通过阅读《左传》来阐扬“先秦王国时代”的精神、克服“秦后帝国时代”的弊端。因为在作者谢选骏看来,“先秦王国时代”的精神,具有封建骑士的美德,他们不愿苟活的精神,全然不同于几百年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人,而接近欧洲甚至日本的现代化前夜的社会风尚。这种“先秦王国时代”的精神,真正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
A Synopsis of the book
By reading "Zuo's Version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Xie Xuanjun the author dete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thos of the Pre-Qin Kingdoms era and that of the Post-Qin Imperial era. The author elucidates the former and points out the drawbacks of the latter.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pirit of the Pre-Qin Kingdoms era represents the integrity of the feudal knights and is close to the social ethos of the pre-modern Europe and even Japan. The spirit of the Pre-Qin Kingdoms era is, therefore, conduciv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IV
【25、二十世纪的政治骗局】
(以阿道夫·希特勒为研究案例)
A 20th-Century Hoax ( the Case for Study: Adolph Hitler)
内容简介
阿道夫·希特勒是不是一个犹太人?
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8月23日报道:根据最新出炉的DNA检测结果:希特勒可能是犹太人或北非人的后裔。而北非人和犹太人在遗传学上、在体质人类学而不是文化人类学上,其实是具有相当重合的。犹太人的后裔为何如此仇恨犹太人并且大力推行灭犹政策?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谢选骏发现,并且犹太人的后裔大力推行灭犹政策,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二十世纪的政治骗局”。那就是“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运动,其领导人多是“剥削阶级出身”,其目的不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而是为了让自身成为“垄断剥削的阶级”。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s Adolph Hitler a Jew or not? Xie Xuanjun the author has discovered that the Jewish descendants have pursued-- in a big way-- a policy of wiping out the Jews is not an isolated phenomenon, but a case of a widespread 20th-century hoax, namely, the revolutionary campaign of wiping out the exploiting class. Most of the leaders of this campaign were themselves descendants of the exploiting class, and their purpose in launching the revolutionary campaign was not to liberate the proletariat, but rather to become monopolizers of exploitations.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V
【26、救难组织与中国宗教】
(有关“救难组织与中国宗教”的思考与笔记)
Relief Organizations and Religions in China -- Some Thoughts and Notes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谢选骏从“宗教起源于救难”、“有组织的宗教起源于救难组织”的角度,考察了与中国宗教相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is the author Xie Xuanjun's examination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religions in China,based on his opinion of religion originating in distress-relief, and of organized-religion originating in relief organization.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VI
【27、士商工农(读史笔记)】
——等级制度构建文明社会
Literati(shi), Businessmen(shang), Urban Workers(gong) and Farmers(nong)-- Civilized Society Consisting in Social Estate System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谢选骏从“产生中国文明的那种社会是由等级制度构建的”这一角度,考察了“士商工农”及其“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is the author Xie Xuanjun's examination of the life-styles of the literati(shi), businessmen(shang), urban workers(gong) and farmers(nong)and those of fishing, firewood-gathering, farming and learning, and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hinese society, based on his opinion that civilized society consisting in social estate system.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VII
【28、我看第二期中国文明】
——五十视角的百科全书
My Way of Looking at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 An Encyclopaedic Analysis in Which Issues are Examined From Fifty Different Angles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谢选骏从神话传说、宗教、哲学、政治、科举、科技、农业、建筑、宫室、起居方式、园林、服饰、道教、景教、理学、类书、诗词格律、音乐、绘画、雕塑、佛理诗、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骈文、音韵学、白话文学、近代汉语、双音词、雕版印刷、亡国遭遇、日本侵略、蒙古征服等五十个视角考察了“第二期中国文明”,阐述了“第二期中国文明”与“第一期中国文明”和“第三期中国文明”之间的异同,所以也称“五十视角的百科全书”。
A Synopsis of the book
What follows are the fifty angles from which issues concerning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e examined by the author Xie Xuanjun:
mythology, religion, philosophy, politics, syste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architecture, palace chambers, daily life, gardens, costumes, Taoism, Nestorianism, idealist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reference books, poetical meter, music, painting, sculpture, Buddhist poetry, metaphysical poetry, pastoral poetry, scenic poetry, rhythmical prose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ism, phonology, literature in the vernacular, modern Chinese, disyllabic words, wood-block printing, experiences in a fallen country,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Mongolian conquest, etc.
The book examin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mong the second,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phas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s, and offers a encylopaedic view from fifty different angles.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VIII
【29、论语谢选骏翻新升级版大全】
(《翻升》和《论语》的对话)
"A Comprehensive Advanced Version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Revamped by Xie Xuanjun -- A Dialogue Over Analects of Confucius"
内容简介
孔子门徒所编辑的《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也对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甚至制度设计构成了极大的限制。第三期中国文明如果不能突破《论语》限制,就无法正常发育。本书作者谢选骏试图通过对于《论语》的“翻新”、“升级”,来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颠覆活动。
A Synopsis of the book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mpiled by the desciples of Confucius has been the most influencial book over the last two thousand years and more. But the book also constitues great restrictions over China's society, culture and institution design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normally develop and grow, if people do not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author Xie Xuanjun tries to adapt "Analects of Confucius" to the needs of the modern man by revamping and updating it. It is, in a way, a subversion unseen in history.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IX
【30、老子道德经谢选骏翻新升级版大全】
(《翻升》和《道德经》的对话)
"A Comprehensive Advanced Version of Lao Zi’s (Otherwise Translated as Lao Tzu's)
Dao De Jing (Otherwise Translated as Tao Te Ching) Revamped by Xie Xuanjun -- A Dialogue Over Dao De Jing"
内容简介
老子所传的《道德经》,堪称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世界上也有广泛影响。《道德经》不仅是哲学,也是阴谋权术、兵家之祖。但是作者谢选骏发现,这本书其实似是而非,因为他的所有理论都可以反过来说,也一样有理,甚至更加有理。本书据此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了重构和“翻新”、“升级”,来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颠覆活动。
A Synopsis of the book
Lao Zi’s "Dao De J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classics that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influential. It consists of philosophy and intrigues, and is an originator of military strategies, too. Xie Xuanjun has discovered, however, that "Dao De Jing"is a book of paradoxes, for an argument make sense when the opposite is said. The book by Xie Xuanjun is a restructured , revamped and advanced version of Lao Zi's "Dao De Jing", and is, therefore, more suitable to the needs of modern people. It is, in a way, a subversion unseen in history.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
【31、《旧约圣经》中的“反犹主义”】
(二十世纪末读经笔记)
Anti-Judaism in the Old Testament-- Notes on Classics-Reading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基督教文存之一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I
内容简介
通过对《旧约圣经》的全面阅读不难发现:对犹太人的批判并非《新约圣经》开始的,而是贯穿了《旧约圣经》的始终。本书从《旧约圣经》各个部分摘录了310个段落,来证明“反犹主义”确为《旧约圣经》的主题之一。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并非显明,但联系上下文思索一下就不难发现:上帝对选民的要求非常严厉,而且处罚起来毫不留情。可悲的是,作为选民的犹太人先祖,常常辜负了上帝委托。
A Synopsis of the book
An all-round read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would make it clear that anti-Judaism does not begin with the New Testament, but rather prevalent throughout the Old Testament. The present book by Mr Xie Xuanjun has taken 310 paragraph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ll going to show that anti-Judaism is really one of the theses of the Old Testament. Anti-Judaism in evident in some of the paragraphs, while less so in others, but what c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text is that God is strict to the followers and is far from lenient in meting out punishments. What is sad is that the forefathers of Jews, as followers of God, have often failed to live up to the authority of God.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I
【32、新约圣经是“外邦人的光”】
(二十世纪末读经笔记)
the New Testament is of the Light of Foreign Nations
——Notes on Classics-Reading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基督教文存之二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II
内容简介
通过对《新约圣经》的全面阅读不难发现:《新约圣经》发扬了《旧约圣经》“外邦人的光”。本书从《新约圣经》各个部分摘录了109个段落,来证明“外邦人的光”确为《新约圣经》的主题之一。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并非显明,但联系上下文思索一下就不难发现:上帝的光对世界各国人民一视同仁,要求严厉,恩典普遍——凡来敲门的,就会为之而开。
A Synopsis of the book
An all-round reading of the New Testament would make it clear that the theme of the Light of Foreign Nations in the Old Testament is highlighted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present book by Mr Xie Xuanjun has taken 109 paragraphs from the New Testament-- all going to show that the Light of Foreign Nations is indeed one of the theses of the New Testament. This is evident in some of the paragraphs, while less so in others, but what c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text is that the Light of God is impartial to all nations of the world, equally strict and equally graceful, and God's door would be open whenever it is knocked at.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II
【33、融化于十字架】
Melting on the Cross
基督教文存之三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III
内容简介
人生是开往死亡的列车,还是开往生命的列车?本书描写作者谢选骏在一种类似濒死感的状态下,产生了“融化于十字架”的生命转变,由此进入了某种超越自我的神秘体验。从此,他获得了对于圣经及其神迹的全新认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s life a train towards death or one towards life· This book by Mr. Xie Xuanjun describes how the author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of his life as if having melt on the cross, and realized henceforth a mythical transcendence above himself in a state on the verge of death. He has acquired a totally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Bible and a renewed recognition of trace of God.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III
【34、仰望基督】
Looking Up God
基督教文存之四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IV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作者谢选骏从一种类似濒死感的状态出发,体验到了“基督的奥秘”,从而能够把“仰望基督”,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起点。他由此克服了孤独、超越了孤立无援的处境,因为这正是基督的奥秘所展示的“终极真理”。人生从“开往死亡的列车”,变成了“开往生命的列车”。
A Synopsis of the book
Mr. Xie Xuanjun, the author of this book, departing from the state resembling verge of death, and experiencing the profound mystery of Jesus Christ, has been able to take looking up to God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a new way of life and, by doing so, has been able to overcome solitude, to transcend the plight of isolation and helplessness. And to be able to do so is the very demonstration of the ultimate truth revealed by the mystery of Christ. His has realized the transition of life from a train towards death, so to speak, to a train towards life.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IV
【35、2021论集(三十六篇及三附录)】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Xie Xuanjun at the Turn of 20th to 21st Centuries
基督教文存之五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V
内容简介
这里集中的三十六篇文章及三篇附录,是作者谢选骏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二十年间(1988—2008年)陆续写作并不断发表的,内容多在宗教领域,显示了作者宗教思想的转折轨迹。从空间上说,这里涉及了从中国到日本、美国的跨越;从时间上说,这个世纪之交也是全球社会急剧改组并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时刻。所以把这个集子叫做2021论集,因为它涵盖了20和21这两个世纪。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anthologizes 36 articles and 3 appendixes by Xie Xuanjun earlier published in succession during the 20 years from 1988 to 2008. Most of the writings address religious issues and reflect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author's religious thinking while traveling from China to Japan to the United States. That period was one in which the world reorganized itself in a dramatic fashion and the era of internet was ushered in. The book is entitled Anthology 2021(“Anthology 2021” 用斜体),for it covers parts of both centuries。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V
【36、双城记(“上帝之城”)批注】
Notes to "A Tale of Two Cities(The City of God)"
基督教文存之六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VI
内容简介
奥古斯丁所谓的“圣城”缺乏《圣经》的依据,相反,那是源于摩尼教的善恶二神论、黑白二元说的观念。因此,我把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叫做“双城记”,它提出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其实还多。尤其考虑到,它试图解决的问题许多其实是“无解”的,是“超出人类解答能力的范围之外”的。而奥古斯丁和一般神学家一样,其通病就是喜欢解答一切,潜意识中甚至自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的化身。
在我看来,“上帝之城”这个名字就有亵渎之嫌,因为耶稣明说:“我的国不属这个世界”;所以我在本书中提到“上帝之城”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得不称之为“奥古斯丁的双城记”,以免跟着奥古斯丁一起亵渎神圣。“奥古斯丁的双城记”这本书在古代虽被作者自吹为“巨著”,并有一千多页的厚度,但在互联网络的时代,还是显得太小而不是太大了。而它所呈现的智慧更是属于古代的,在现在来看多少属于愚昧的。
任何“巨著”,在互联网里都显得太小了!下面,我用六十四个标题分头批注这个号称“上帝之城”的“双城记”。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City of God" by Augustine has its roots in Manichaeism with its concepts of two deities of good and evil and of dualism of black and white, rather than in the Bible. I refer to Augustine's "The City of God "as A Tale of Two Cities, which raises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ed. There are indeed no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it attempts to answer, for it is beyond humans to provide answers. Augustine, like all other theologians, tended to find answers to all questions, subconsciously believing he was the reincarnation of God, perhaps.
The title itself -- The City of God-- is, in my view, a blaspheme, for Jesus Christ explicitly says that his country is outside this world. So whenever I mention the book, I refer to it as "A Tale of Two Cities (The City of God)", so as not to seem sharing his blaspheme. The book-- with its length of over a thousand pages-- was boasted as "monumental", but in today's world of internet, it is actually quite small a work, and the wisdom contained therein is rather ancient and a bit benighted.
My notes to "A Tale of Two Cities(The City of God)"are to be presented under 64 subtitles.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VI
【37、基督教与中国民族主义】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基督教文存之七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VII
内容简介
作者谢选骏在本书中收集了六十篇各种观点的文章,并加以评注,意在说明一个思想焦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最大障碍,是遇到了“民族主义的抵抗”,而如何处理这一障碍,攸关基督教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命运。这一点也可以从佛教和共产主义的在华传播,得到比较证明。佛教和共产主义在中国也曾面对过民族主义的质疑和抗拒,但是,佛教和共产主义现今却在对抗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民族主义的卫兵角色。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作者发现,基督教比较成功的那些社会,都是比较好地处理了基督教与自身的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社会。因为对所有民族来说,基督教都可以说是外来的:在世界三大宗教里,基督教特别遭到犹太人的敌视,还不像佛教受到印度人的宽容、伊斯兰教得到阿拉伯人的服从。
A Synopsis of the book
Christianity is, in some way, a religion foreign to all nations. Among the three major religions of the world, Christianity has been looked at with hostility by the Jews, unlike Buddhism that has been treated with tolerance by the Indians, and unlike Islam, too, that has been followed by the Arab nations. By anthologizing and commenting on the 60 articles with various points of views, the author Xie Xuanjun aims at illustrating the point that nationalism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d the removal of nationalism is key to the destin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This could be corroborated by the case of spread in China of Buddhism and Communism, which had met with query and resistance themselves. Ironically Buddhism and Communism have turned into a force against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Actually, resistance by nationalism if not only seen in China, and the author Xie Xuanjun has discovered that the societies wher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s relatively successful are ones that have reasonably done well in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ism.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VII
【38、佛教命运的历史沉思】
Historical Ruminations on the Destiny of Buddhism
基督教文存之八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VIII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作者谢选骏三十年来有关佛教的55篇文章。上卷是他成为一个基督徒〔1996年〕之前的作品;下卷是他成为一个基督徒〔1996年〕之后写作的。但是上卷和下卷的观点却有相当一致,从中看到:作者的论述并非发自宗派的立场,而是出自真实的感想。
佛教的历史命运,就是作为第二期中国文明的要素而传播到了整个东亚。而后随着第二期中国文明的结束,佛教也在中国趋于衰落。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two-volume book anthologizes 54 articles by Mr. Xie Xuanjun over thirty years. The first volume consists of works before he became a Christian in 1996, and the second volume consists of works after he became a Christian. But the views in the two volumes are quite inter-consistent, indicating that the discussions contained therein do not proceed from sectional positions, but rather from genuine feelings. Buddhism,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spread throughout the East Asia, and started to decline in China with the end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VIII
【39、对伊斯兰历史的沉思】
Ruminations Over the History of Islam
基督教文存之九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IX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作者谢选骏先生本世纪911惨案以来发表的有关伊斯兰教的42篇文章。作者指出,伊斯兰教自从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唐朝以后,就一拨一拨渗透中国,元明清以来给中国社会造成持续动乱。但是华人却对伊斯兰教很少了解,结果处处被动,步步蚕食,国内遍布伊斯兰教独立据点,不仅造成连绵不断的冲突,而且酝酿新的冲突。因此,需要了解伊斯兰、反思其历史,知道可否和平共处。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anthologizes 42 articles on Islam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since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in this centu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slam spread to China with its permeability, one spell after another, since the Tang Dynasty during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aused incessant unrests in the country since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Chinese, knowing little about Islam, have been very passive all along, and Islam, nibbled the country step after step, its strongholds encroaching upon the whole of China, causing a succession of conflicts and fermenting new ones. People need to, therefore, know Islam for what it is, ponder over its history and decide for themselves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co-exist with Islam.
谢选骏全集第三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XXIX
【40、基督教中国】
——“国民党中国”和“共产党中国”的统一者
The Christian China——
A Unifier of the Nationalist China and the Communist China
基督教文存之十
Christian article Volume X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谢选骏先生有关“基督教中国”的100篇文章。作者认为,经过五百年的准备,基督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生活语言观念法律习俗的各个层面,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第三期中国文明”。与此相应,政治领域的“基督教中国”(基督-教)作为“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统一者和“第三中国”,正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anthologizes 100 articles on the Christian China by Mr Xie Xuanjun. 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author that Christianity, after 500 years of preparation, has infiltrated in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 life of Chinese society such as culture,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language, ideology, law, and customs, constituting an entirely new phase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Correspondingly, in terms of politics, emerges o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history another China-- the Christian China, which is a unifier of the Nationalist China and the Communist China.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
【41、生命之谷·上下求索录】
Valley of Life——A Record of All Round Quests
(东方青色·春天的书)
(Green to the East·A Book of Spring)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一
Part 1 of "Sea of Five Colors: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生命之谷·上下求索录》(东方青色·春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一部,内容探讨了“生命的处境和意识的痛苦”,展现了作者谢选骏21岁至26岁时“上下求索”的精神世界。
A Synopsis of the book
"Valley of Life——A Record of All-Round Quests (Green to the East——A Book of Spring) " is Part 1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explores the status of life and agony of senses, and reflects the spiritual world of Xie Xuanjun the author from age 21 to age 26, when he quested and searched.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I
【42、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
Sweet Spring on Desert——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南方赤色·夏天的书)
(Red to the South· A Book of Summer)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二
Part 2 of "Sea of Five Colors: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南方赤色·夏天的书)《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二部,内容探讨了“文化的本体和宇宙的本原”,体现了作者谢选骏25岁至29岁时的“理论探索和思想模型”。
Synopsis:
"Sweet Spring on Desert——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Red to the South——A Book of Summer) "is Part 2 of"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explores the noumenon of culture and principle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mode of thinking from age 25 to age 29.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II
【43、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
The Historic Dome——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西方白色·秋天的书)
(White to the West·A Book of Autumn)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三
Part 3 of "Sea of Five Colors: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西方白色·秋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三部,内容涉及“历史与社会”诸多方面,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33岁时对于各种问题的广泛看法和“思想对话”。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Historic Dome——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White to the West-- A Book of Autumn)" is Part 3 of"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touches upon various aspects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views on broad range of issues and related dialogues at the age of 33.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III
【44、零点哲学·圆形世界象】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On the Circular Image of the World
(北方黑色·冬天的书)
(Black to the North·A Book of Winter)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之四
Part 4 of "Sea of Five Colors: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零点哲学·圆形世界象》(北方黑色──冬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四部,内容涉及“人生哲学和宇宙现象”方面的问题,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28岁至35岁时对于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表达。
A Synopsis of the book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On the Circular Image of the World (Black to the North——A Book of Winter)" is Part 4 of"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touches upon issues related to philosophy on human life and phenomena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the views of Xie Xuanjun the author from age 28 to age 35.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IV
【45、天人之际·超理神秘感】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 and Heaven——On the Unreasonable Sense of Mistique
(中心黄色──思想太极)
(Yellow at the Center·Taiji of the Mind)
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五)
Part 5 of "Sea of Five Colors: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天人之际·超理神秘感》(中心黄色──思想太极)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五部,内容涉及“文化现象和宇宙命运”方面的问题,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32岁至37岁时对于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表达。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 and Heaven——On the Unreasonable Sense of Mystery (Yellow at the Center——Taiji of the Mind) "is Part 5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touches upon issues related to cultural phenomena and destiny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the views of Xie Xuanjun the author from age 32 to age 37.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V
【46、全球一体——全球人类的往与来】
The World as a Whole-- Mankind, Its Past and Present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一
Part On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全球一体》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1、历史的鸟瞰,2、文明的形态,3、总结二十世纪,4、种族特质,5、性别问题,6、 教族:种姓制度还是礼制?7、蒙古人与罗马人,8、大改组,9、地外文明。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World as A Whole-- Mankind, Its Past and Present"is part on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 1) Historical Overview; 2) Morphology of Civilizations; 3)Summing Up the 20th Century; 4) Characteristics of Races; 5) Gender Issues; 6) Religious Issues: Cast System vs. System of Rites; 7)The Mongols and the Romans; 8)Great Reorganization; 9)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VI
【47、西方文明的解体】
Disintegra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二
Part Two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西方文明的解体》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二部分。内容包括1、精神的坠落,2、戏剧性转折,3、审问浮士德,4、质疑人本主义,5、超人的破相,6、个人主义,7、社会主义,8、战国的沉思,9、欧洲殖民体系的终结,10、宗教的声音,11、宗教的战略。
A Synopsis of the book
"Disintegra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part two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 1) Moral Degeneration ; 2) Dramatic Turns of Events; 3) Trial of Faust; 4) Questioning Humanism; 5) Disfiguration of the Superman; 6) Individualism; 7) Socialism; 8) Warring States in Deep Thoughts; 9) The End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10) Religious Voices; 11) Religious Strategy .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VII
【48、中国文明的生死】
Life and Death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三
Part Three of"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中国文明的生死》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三部分。内容包括1、时代的沉沦,2、哲学王者,3、胜利者,4、天子,5、礼的精神,6、礼的形式,7、中庸之道,8、礼教的纪年,9、中国文明的普世功能,10、圣人教化刺破了黑暗时代。
A Synopsis of the book
Life and Death of Chinese Civization is part thre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 1) One The Fall of Age; 2) The Philosopher King; 3) The Victor; 4) Son of Heaven; 5) Spirit of Etiquette; 6) The Form of Etiquette; 7) The Golden Mean; 8) The Chronology of Etiquette; 9) The Universal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10) Instruction of Sages piercing through the dark ages.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VIII
【49、新文化的战争】
New Cultural Wars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四
Part Four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新文化的战争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四部分。内容包括1、欧洲的退潮,2、全球危机,3、新文化战,4、文化战的战略,5、王道与霸道,6、间接统治,7、全球政府的临近,8、全球中枢,9、天下与国家,10、历史教的命运。
A Synopsis of the book
"New Cultural Wars"is part four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 1) Decline of the West; 2) Global Crises; 3) New Cultural Wars; 4) Strategies of New Cultural Wars; 5) Benavolent Government vs. Hegemony; 6) Indirect Rules; 7) The Approaching of a Global Government; 8) Pivot of the Globe; 9)States vs Land Under the Heaven; 10) Destiny of Historicism.
谢选骏全集第四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LIX
【50、历史教的降临】
Arrival of Historicism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五
Part Fiv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历史教的降临》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五部分。内容包括1、全球秩序的教化基础,2、史官文明与历史教,3、历史教的医治功能,4、孔孟荀的见证,5、王国时代诸子,6、帝国时代诸子,7、尚书经典整合全球。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Arrival of Historicism" is part fiv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1) Moral Education As Foundation for World Order; 2) The Culture of Historiographer vs. Historicism; 3) Healing Function of Historicism; 4) Testmonies of Confucius, Menciuis and Xun Zi; 5) Philosophers of the Time of Kingdoms; 6) Philosophers of the Imperial Times; 7) Integration of All Schools of Thoughts by"The Book of History (Shangshu )".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
【51、思想的诞生】
(谢选骏文革日记、作文书信及后反思)
The Birth of My Ideas ( Xie Xuanjun's Diaries, Writings and Reflection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谢选骏11岁开始撰写的日记、作文书信及后反思,因为时值举世震惊的野蛮化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革”)爆发,因此也体现了“一个小学生经历的文革”,故名“谢选骏文革日记、作文书信及后反思”。本书的价值,更在于提供了一个心理学的样本,展示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思想诞生过程:一个预制的社会螺丝钉,诞生为独立人格的雏形。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anthologizes the author Xie Xuanjun's diaries, writings and reflection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shook the entire world. It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Mr. Xie experienced it. The value of the book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book is a sample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 so to speak, laying bare the birth and growth of ideas from naught to mature being. It can be likened to a precut social screw, later to become an embryo with a personality of its own.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I
【52、思想的辐射(写在纸上的独白)】
Thoughts that Radiate (Monologues on Paper)
内容简介
《思想的辐射》搜集了谢选骏写于1971年至2000年间的“月记”,可以视为作者其他著作的缘起和注解。分为两个部分:上卷“思想记”、下卷“旅行记”,是其十六岁到四十六岁期间、三十年间精神发展之私人记录,故名曰“写在纸上的独白”。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Thoughts that Radiate (Monologues on Paper) " is a collection of monthly diary- so to speak- kept by the author Mr Xie Xuanjun from 1971 to 2000, and can be seen as the origin and notes to later works by the author. The book consists of two parts: part one is entitled" "Chronicle of Thoughts" ", and part two is entitled""Chronicle of Travels"". The two parts of the book are called "monologues on paper" because they are a private record of the author's spiritual evolvement in a period of 30 years from the age of 16 to the age of 46 .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II
【53、思想的切割】
(早期的短论与中期的散篇)
Thoughts that Diffentiate
(Essays and Random Writings During the Middle Period)
内容简介
《思想的切割》搜集了谢选骏写于1971年——1989 年间的短论与散篇,显示其思想的切割过程,其中不乏生涩、稚嫩,但也具有棱角和闪光。分为构思与提纲、短论、散篇三个部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Thoughts that Differentiate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writings written between 1971 and 1989, and reflects differentiations of the author's thoughts, which may be choppy and naive, but nevertheless pointed and sparkling. The book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outlines, essays and random writings.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III
【54、西方的没落与中国的命运】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the Fate of China
内容简介
《西方的没落与中国的命运》一书,是谢选骏先生三十年间(1980-2012年)有关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的思考、摘录、评论。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本书的重点,也就自然放在了中国主题的上面。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and the Destiny of China” is the reflection, excerpt, and commentary of Spengler's "The Decline of the West”"in the thirty years (1980-2012) of Mr. Xie Xuanjun.
As a Chinese, the focus of this book, it naturally placed in the top of the Chinese theme.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IV
【55、历史是互动的魔方】
History is the interactive cube
内容简介
《历史是互动的魔方》一书是谢选骏先生多年来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一书的思考和批评,以及对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的摘录和评论。
A Synopsis of the book
"History is the interactive cube" This book is Mr. Xie Xuanjun over the years on Toynbee "A Study of History" thinkingand criticism, And an excerpt and commentary on Toynbee's"Mankind and Mother Earth: A Narrative History of the World".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V
【56、压制与反制:阴阳互动的思想时空】
Repression and Counteraction:Yin and Yang interaction of the universe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至1983年间写作的,其中指出“压制”和“反制”是宇宙的基本主题。其原理来自思想的宇宙:阴阳互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形态虽有很大的改观,但阴阳互动的思想宇宙依然故我,压制和反制的机制没有改变。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from 1979 to 1983, which states that "repression" and "counteraction" are the basic themes of the universe. The principle comes from the thought of the universe: Yin and Yang interaction. Although the social form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of the universe is still the reason I am, suppression and counteraction mechanism has not changed.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VI
【57、我思第一期中国文明】
I think the First Cyc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系统阐述其历史观念的三部曲之一:
1、我在第三期中国文明。
2、我看第二期中国文明。
3、我思第一期中国文明。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one of the trilogy of Mr. Xie Xuanjun's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his historical ideas:
1——"I am in the Third Cyc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2——"I see the Second Cyc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3——"I think the First Cyc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VII
【58、敌西方】
Der Antieuropa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早期著作:欧罗巴,异教主神宙斯〔也就是魔鬼领袖〕的众多妻妾之一,象征着人性的堕落。本书反《敌基督》〔Der Antichrist〕之意而作之。
《敌西方》〔Der Antieuropa〕这个标题是针对性的——反对五百年来西方社会流行的“敌基督”〔Der Antichrist〕思想。本书阐述西方文明由于“敌基督”势力的作祟而日益沉沦;描述“敌西方”力量正在崛起,改造世界历史的版图。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Mr. Xie Xuanjun's early writings: Europa, the pagan god Zeus (that is, the devil leader), one of the many wives, a symbol of the degeneration of human nature. This book deals with the meaning of "Der Antichrist".
The title of the "Der Antieuropa" is targeted -- against the idea of the "Der Antichrist" popular in Western societies over the past five centuries.Describ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the "antichrist" forces of the mischievous and increasingly sink; describe "anti-Western" forces are rising, transforming the world history of the territory.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VIII
【59、黄金时代的重来——论“礼制的天下统治”】
The Return of the golden age -- On the universal rule of rites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构思的第一本著作,起草于1975年,书里的许多思想起源于反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本书无法在中国出版,到2004年,整合到《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中。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first book conceived by Mr. Xie Xuanjun and was drafted in 1975. Many of the ideas in the book originated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This book can not be published in China, to 2004, integrated into the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global government".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IX
【60、谢选骏论说】
Xie Xuanjun Also Sprach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早期言论选辑,主要写作于1980年代。分别论说了创新、异化、英雄、思想、至善、伪善、宗教、国家、灵魂、组织、终极之善、自由意志论。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n early selection of Mr. Xie Xuanjun's speech, mainly written in the 1980s. Theories of innovation, alienation, heroism, ideology, perfection, hypocrisy, religion, nation, soul, organization, ultimate goodness and free will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
【61、上帝的赌局、天子、冲突、共享、网络、思想、殖民、全球民族】
About the World -- God of Gambling, the Son of Heaven, Conflict, Sharing, Network, Thought, Colonization, Global Nation
历史的初稿·第一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6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世界的赌局、天子、冲突、共享、网络、思想、殖民、全球民族。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6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God of Gambling, the Son of Heaven, Conflict, Sharing, Network, Thought, Colonization, Global Nation -- about the World.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I
【62、思想主权、悲剧、绝唱、降临、声音、伪哲学、老哲学】
About the Philosophy -- Sovereignty, Tragedy, Requiem, coming, Sound, Pseudo-Philosophy, Old Philosophy
历史的初稿·第二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思想主权、悲剧、绝唱、降临、声音、伪哲学、老哲学。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Sovereignty, Tragedy, Requiem, coming, Sound, Pseudo-Philosophy, Old Philosophy -- about the Philosophy.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II
【63、历史的别裁、发现、秘密、兴衰、研究、辨诬】
About the History -- Special, Discovery, Secrecy, Rise and Fall, Research, Vindication
历史的初稿·第三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I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历史的别裁、发现、秘密、兴衰、研究、辨诬。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Special, Discovery, Secrecy, Rise and Fall, Research, Vindication -- about the History.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III
【64、社会的总纲、进化、复古、恶犬、规则、精神、伤口】
About the Society -- Outline, Evolution, Retro, Vicious, Rules, Spirit, Wound
历史的初稿·第四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IV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社会的总纲、进化、复古、恶犬、规则、精神、伤口。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Outline, Evolution, Retro, Vicious, Rules, Spirit, Wound -- about the Society.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65、政治的视野、特色、问题、偶像、国体、教训、张力、国度】
About the Politics -- Vision,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Idols, System, lessons, tension, kingdom
历史的初稿·第五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V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政治的视野、特色、问题、偶像、国体、教训、张力、国度。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Vision,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Idols, System, lessons, tension, kingdom -- about the Politics.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V
【66、中国的本体、现象、分裂、外延、外扩、回想、前瞻、整合】
About China -- Ontology, Phenomenon, Split, Periphery, Expansion, Reflection, Outlook, Integration
历史的初稿·第六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V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中国的本体、现象、分裂、外延、外扩、回想、前瞻、整合。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about China: Ontology, Phenomenon, Split, Periphery, Expansion, Reflection, Outlook, Integration.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VI
【67、中共的性质、现状、历史、晚期、出路、死棋、明天】
About the CCP -- Nature, Current, History, Mess, Exit, Terminal, Tomorrow
历史的初稿·第七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V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涉及了以下主题:中共的性质、现状、历史、晚期、出路、死棋、明天。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about CCP: Nature, Current, History, Mess, Exit, Terminal, Tomorrow.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VII
【68、小国时代的巡视】
The Inspection Tour of the Small States Era
历史的初稿·第八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VI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其主题是“小国时代的巡视”,内容涉及了欧美、日本、俄苏、亚太。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ie Xuanjun, written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s theme range from the Inspection Tour of the Small States Era: Covering Europe and America, Japan, Russia, the Asia-Pacific region.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VIII
【69、美国政府沦为非法组织】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come an illegal organization
(美国的霸权、共产、中国、政治、社会、选战)
(Hegemony, Communism, China, Politics, Society, Election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历史的初稿·第九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IX
内容简介
前白宫网站(www.whitehouse.gov)的“奥巴马出生证”,显然是伪造的。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奥巴马出生证”原件,那么,非法当选的奥巴马就是一个“伪总统”。如果奥巴马是一个伪总统,那么他的政府就是伪政府。而且此后的美国政府只要不对此追究到底,美国政府的合法性从2009年开始以来就已经中断了!从那以后,美国政府将是一个非法组织。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网络文集,主要写作并发表于2007年—2016年间,其主题涉及美国的霸权、共产、中国、政治、社会、选战。
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t is very clear that "Obama’s birth certificate"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on the former White House website (www.whitehouse.gov) is a fake. If there is no a real "Obama birth certificate", then Obama was an “illegitimate president” who illegally wo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wice. If Obama was an illegitimate president, then his government is an illegitimate government.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en interrup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9; since then, the U.S. government would become an illegal organization unless the post-Obama government thoroughly investigates the issue of “Obama’s birth certificate”.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Mr. Xuanjun Xie, written and published online between 2007 and 2016.
Its theme range from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mmunism, China, Politics, Society, Election and Cover Europe and America, Japan, Russia, the Asia-Pacific region.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六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IX
【70、北朝头目毛泽东】
(底细、劣迹、怪异、卖国、歪理、民贼、流毒)
About Mao Zedong --The head of China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Insider, misdeeds, weird, traitor, fallacy, Bully, pernicious influence)
历史的初稿·第十卷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 Volume X
内容简介
本书来自互联网,对“毛泽东现象”进行了种种记述、评论、分析,作者不一,文笔不齐,体现了这个“无名时代”的非原创风格。现在第一次结集出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from the Internet, the "Mao Zedong phenomenon" for a variety of accounts, comments, analysis, the author is different, writing is not complete, reflects the "unknown time" non-original style. Now the collection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
【71、神话与民族精神(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一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one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谢选骏先生1986年在中国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的影印本,内容涉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罗马、希伯莱、北欧、日本等处的神话研究,并与中国的汉语典籍所体现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作了深入浅出的比较研究。全书三十余万字。
《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1986年的出版,直接影响了1988年的电视政论片《河殇》,《河殇》1988年的播出,促进了1989年中国的民主风潮,而“六四镇压”激发全球抗议并促成了共产党世界的总崩溃。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n Cultural Zones"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and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6. The book consists of Mr. Xie's studies on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of the Egyptians, the Mesopotamians, the Indians, the Greeks, the Romans, the Jewish, the Northern Europeans and the Japanese, and is also a comparative study, in penetrating and simple terms,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and those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There are over 300,000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book.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had a direct influence on "River Elegy", the TV series of political commentary, the broadcast of which in 1988 encouraged China's pro-democracy unrests in 1989, the most notable of which was the June 4 unrest in Beijing, the suppression of which led to global protests and speeded up collapse of Communism world-wide.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
【72、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The Temple of Emptiness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二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two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谢选骏先生1987年在中国出版的《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的影印本,内容涉及中国汉语典籍所体现的神话,以及它对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影响。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The Temple of Emptiness -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and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7.
The book consists of Mr. Xie's studies on the myths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as well as its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I
【73、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weet Spring on Desert
--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三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three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7年在中国出版的《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的影印本,内容是哲学随笔。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南方赤色·夏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二部,内容探讨了“文化的本体和宇宙的本原”,体现了作者谢选骏25岁至29岁时的“理论探索和思想模型”。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weet Spring on Desert——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Red to the South——A Book of Summer) "is Part 2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explores the noumenon of culture and principle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mode of thinking from age 25 to age 29.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II
【74、秦人与楚魂的对话】
——对《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对话》的诘难(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A Criticism of "Dialogue" between Toynbee and Daisaku Ikeda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四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four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8年在中国出版的《秦人与楚魂的对话》的影印本。内容是对于《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对话》所进行的诘难。
此书主要部分,见于《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西方白色·秋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三部,内容涉及“历史与社会”诸多方面,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33岁时对于各种问题的广泛看法和“思想对话”。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Content is for "Toynbee and Daisaku Daisaku dialogue" for criticism.
The main part of this book, found in the The Historic Dome——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White to the West-- A Book of Autumn) is Part 3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touches upon various aspects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views on broad range of issues and related dialogues at the age of 33.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V
【75、中国神话(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Chinese mythology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五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five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9年在中国出版的《中国神话》的影印本。内容是对中国不同的多个民族的神话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神话的舞台、神话的演变、神话的特色等。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Chinese mythology", The content is to China's many different ethnic myths were classified research.Including the myth of creation, the myth of flood, the myth of hero, the stage of myth, the evolution of myt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th. This is Mr. Xie Xuanjun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9.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
【76、生命──放歌?悲歌?/中国神话传说(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Anonymous lament of life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六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six
内容简介
1989 年六四大屠杀以后,由于作者被禁止出版名单,这里的两本书,只能用匿名的方式出版。
1、〖被囚禁的思想〗(《被囚禁的时代》第一部) 一书,是1988 年应“上海人民出版社”邀约而从1980 年以前的私人笔记中整理出来,1989 年春修改完毕,准备1989 年当年出版。但是“六四屠杀事件”以后,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上级指示,把作者已经列入黑名单,不得出版新的著作了。由于该出版社毁约单方面取消出版协议,拒不出版本书,只得暂时搁浅出版事宜。到了1993 年,有好事者将此稿送到深圳“海天出版社”,改名《生命──放歌?悲歌?》,用笔名“玄峻”(谐音“选骏”)出版。
2、〖中国神话传说〗则是为一套丛书匿名撰写的。笔名“叶名”,纪念六四的死难者,意思是他们的名字只能写在叶子上,随风飘扬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Since the Holocaust on June 4, 1989, since the author was banned from publishing the list, the two books here can only be published anonymously.
1、Imprisoned Thoughts(Part One of Imprisoned Era) is a book by Mr. Xie, the contents of which were sorted out of Mr Xie's personal notes before 1980, at the suggestion by the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The revision of the book was completed in the spring of 1989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published. The publication was scheduled for the same year. Mr Xie was black-listed, however, by the authorities after the June 4 incident, and the Publishing House was forbidden to publish new books by Mr. Xie. The Publishing House actually tore up the agreement on publication unilaterall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was shelved. In 1993, some interested people handed over the manuscripts of the book to the Haitian Publishing House, changing the title of the book into Life-- Singing with a Resounding Voice as Well as With a Lament, adopting the pen-name of Xuan Jun for me--homophonic with Mr. Xie's first name.
2、Chinese myths and legendsare written in an anonymous way for a series of books. Under the pseudonym "Ye Ming", to commemorate the massacre of the victims of June Fourth, meaning that their name can only be written on the leaves, the wind fluttered.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
【77、联想与印证──对中国思想的重新理解(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七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seven
内容简介
谢选骏的《联想与印证──中国思想的理解过程》,通过对于神话、《诗经》《洪范》《乐记》《周礼》《老子》《孙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十篇“阅读”和“解释”,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人,对于古代中国思想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全书作于1977年到1988 年之间,1989 年“六四”以后被禁止出版,1994年曾经匿名“玄峻”得以初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of Xie Xuanjun's ── 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 exemplifies how a modern Chinese scholar tries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originality of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by reading and deciphering Chinese mythology and the following ten works :Classics of Poetry,Hong Fan,Yue Ji,Zhou Li,Lao Zi,Sun Zi,Zhuang Zi,Xun Zi,and Han Fei Zi. The book was written between 1977 and 1988, was banned after the June 4th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1989, first printed in 1994 under the pseudonym of Xun Jun(玄峻),and is now published in a facsimile reprint.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I
【78、向东方——为历史送行:走出“黄河心理”(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Bid farewell to history: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八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eigh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文集《向东方》,原名《为历史送行:走出“黄河心理”》,原来计划在1989 年出版。“六四屠杀”事件以后,出版社单方面毁约。1996 年,该文集改名《向东方》,匿名“疏野”出版。其中第二章《走出黄河心理》,是为电视政论片《河殇》写作的第一稿。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collection of Mr. Xie Xuanjun "to the East", formerly known as Bid farewell to history: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Originally planned to be published in 1989. after The June Fourth Massacre, the publisher unilaterally breach of contract. In 1996, the book was renamed "to the East", anonymous "Shu Ye"( 疏野) published. "Shu Ye"(疏野) is Xie Xuanjun Newspaper column under the pen name. This book second chapter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is the first draft for the television political film "River Elegy"(河殇) .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II
【79、零点哲学(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九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nine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零点哲学·圆形世界象》(北方黑色──冬天的书)的第一稿。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四部,内容涉及“人生哲学和宇宙现象”方面的问题,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28 岁至35 岁时对于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表达。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first draft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 -- On the Circular Image of the World (Black to the North -- A Book of Winter) is Part 4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book touches upon issues related to philosophy on human life and phenomena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the views of Xie Xuanjun the author from age 28 to age 35.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X
【80、天子七书(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even books about Tian Zi (the Son of Heaven)
谢选骏
1994年原版
2016年影印版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十
内容简介
《天子七书》原名《天子·世界征服者的奏折》,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1991年间的作品。“七书”包括:天子永恒者、天子和他的四季、天子的人格、天子的神格、天子崇拜、天子的仆从、祈祷天子。1994年由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利通图书有限公司发行。
A Synopsis of the Book
Seven books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formerly known as A Memorial to Throne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or Conqueror of the World. These seven books include: Tian Zi eternal, Tian Zi and his four seasons, the personality of Tian Zi, the godhead of Tian Zi, Tian Zi worship, the servant of Tian Zi, praying Tian Zi. These seven books i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9 and 1991, published in 1994 by Hong Kong Publishing Hou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irculated by the Litong Books Company, Ltd.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
【81、第四美国的诞生】
The Birth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谢选骏 评述
2017年第一版
(第一卷:特朗普帝国的崛起)
第四美国的诞生
这本书阐述了第四美国的诞生。任何国家每隔七八十年都会有一个根本的变化。自1776年美国成立以来,240年有三个阶段,可以称为“三个美国”:第一个美国是华盛顿的独立,第二个是林肯的统一,第三个是罗斯福的超强。现在,第四美国已经揭开了序幕。古代神话、中世纪哲学和现代科学,都相信新的东西会从混沌和漩涡中诞生,尽管第四美国的主题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人清晰地知道,但“让美国再强大”已经引起震撼。毕竟60次总统任期的结束,意味新的更大周期开始了,第四美国的诞生,引起的变故可能大于以往三个美国的诞生,毕竟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本书的全部内容取自作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新闻述评,包括:第四美国、历史转折、川普总统、各国反应、心理调整、社会转型、移民角逐、中国美国、信仰战线、政治技巧、新闻媒体、全球世界、思想总结。
The Birth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This book expounds the birth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Every country has a fundamental change every seventy or eighty years. There have been three stages during the past 24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776; and they can be called "thre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United States was Washington’s independence. The second one was Lincoln's reunification. The third was Roosevelt's superpower. Now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has been born. All the Ancient mythologies, medieval philosophies, and modern science believe that new things would be born of chaos and whirlpool. Although no one understand so clear what is the mission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that has just been started, the vision 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has caused deep impact. The finishing of 60 Presidencies means the starting of a new greater period. Will the changes caused by the birth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be greater than that by the previous three? After all, this is a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entire contents of this book are taken from the news review that the author has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including: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President Trump, response of the natio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immigration competition, the United States & China, fronts of faiths, political skills, the media, the global world, summary of thoughts.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I
【82、中国来到耶路撒冷——人类历史的回归】
China Came To Jerusalem - The Return of Human History
谢选骏 编著点评
2017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耶路撒冷”而展开:包括地理上的耶路撒冷,文化上的耶路撒冷,灵性上的耶路撒冷……
本书的独特之处,着眼于中国与耶路撒冷的联系,包括中国与耶路撒冷的地理联系,中国与耶路撒冷的文化联系,中国与耶路撒冷的灵性联系……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book revolves around "Jerusalem":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al Jerusalem, the cultural Jerusalem, the spiritual Jerusalem ...
The book is unique, focusing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erusalem,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erusalem, the cul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erusalem, the spiritu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erusalem ...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Volume LXXXII
【83、虚无主义】
Nihilism
2017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了1975 年到1990 年之间写作的《五色海》(Sea of Five Colors)中有关“虚无主义”的论述,改变其顺序,从后到前地展开排列,以展示1980 年代中国大陆的思潮。因为,《五色海》的出版,曾经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中国大陆的思潮,并通过那个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nihilism" in the Sea of Five Colors, which was written between 1975 and 1990, changing its order, from behind to before, to showcase the 1980s The trend of thought. Becaus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lored sea" 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trend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that era, and through that influence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history.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III
【84、虚无主义是一切文明的归宿】
Nihilism is the End of all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本书采集了一些有关“虚无主义”的网络文章,与1975年到1990年之间写作的《五色海》(Sea of Five Colors)中有关“虚无主义”的论述,进行“世纪对话”——揭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发展线索,从而预期,只有新的宗教,可以挽回虚无主义的狂澜。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collects a number of "nihilism" online articles, and the "nihilism" in the "Sea of Five Colors" written between 1975 and 1990, Contemporary ideolo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ues, which is expected, only the new religion, can save the nihilism of the tide.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IV
【85、中国神汉建国史略】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
内容简介
神汉也叫“萨满”,该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义含有:智者、通晓、探究,后来逐渐演变为萨满教通神之人的专称,是萨满之神的化身。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建立国家的方式,就是通过神秘主义的宗教来进行的,本书称为“神汉建国”,以区别于其它的建国方式,例如军阀建国、少数民族建国、宫廷政变建国等。
A Synopsis of the book
"Shaman", the word from the Tungusic language "saman" and 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 "shamman", the original meaning contains: wise, proficient, inquiry, and later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shaman to teach the gods of the people, is the god of shaman of the incarn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there is a way to establish a state, that is, through the mysticism of the religion to carry out, this book called "Shaman to establish a state" , to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founding methods, such as the warlords to establish a state , the ethnic minorities to establish a state , The palace coup to establish a state.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V
【86、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史略】
A Brief History of Minority Nationa Control China
内容简介
观察一下中国历史,能够入主中国的,多为少数民族的游牧社会。而所有入主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是军事贵族带队的。这些蛮族,虽然野蛮,却有等级尊卑,具备整合力量。蛮族注重血统,而轻视文明,但是等到蛮族开始重视文明之后,他们的军事整合力量也会受到削弱。游牧民族的军事贵族制度,和农耕地区易于形成的神权政体大有区别。而丧失了这种蛮族武力的社会,只有依靠神权政治甚至神汉崇拜予以整合了。在《缠足战略论》里我曾写道:平民主义的汉人社会,只能受到金鞑、元蒙、满清、日寇等军事贵族社会的鱼肉,直到今天,依然无法摆脱苏联“军事共产主义”的等级制度所带来的僭主政治。
A Synopsis of the book
Observe the history of China, to control China, mostly for the ethnic minority nomadic society. And all the control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are led by the military aristocracy. These barbarians, although brutal, there are hierarchical system constraint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wer. Barbarians pay attention to descent, and contempt for civilization, but until the barbarians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ivilization, their military integration forces will be weakened. The aristocratic system of nomadic peop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heocracy in the farming area. And the loss of this barbarian force of society, only rely on theocracy and even shaman worship to be integrated.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Volume LXXXVI
【87、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a Palace Coup To Establish Government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政府的方式虽然离不开“军阀建国”的实力,但是细分下来,还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1、古今始终如一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国”,2、秦朝和汉朝以后流行的“神汉建国”,3、通过宫廷政变建立政府。本书所讨论的,就是最后一种。而通过宫廷政变建立政府的努力,多数都会通过古代传说中的“禅让”仪式来举行。禅让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和平演变”。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n China history, although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government cannot do without The Warlord Established the Government'power, but subdivision down, also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forms: 1, Ancient and modern, consistent, "ethnic minorities control China, to set up a government". 2, After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it was popular that "the leaders of Shamanism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established the government". 3, Through the court coup,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vernment. The discussed in this book is the last one. Through a palace coup to establish a government, the majority will be held by the ancient legend of the "Shan Rang" ceremony. The "Shan Rang" system can be said to be "peaceful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m".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VII
【88、美国加拿大24年印象记】
United States / Canada 24 Years Impressi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24 年间,旅行60 余处时所记录的阅读、思考、写作。其中主要内容取自互联网络参考资料,作者加以搜集整理校阅,并附有自己的评论。每篇前后还有作者所写的诗歌加以镶嵌,相映成趣,充满韵律,展开了第三期中国文明游走全球的风采。合计40 篇。
外加四篇附录文章和四首附录诗歌。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author travel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for 24 years, travels more than 60 cities, recorded reading and thinking and writing.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book, taken from the Internet reference material, the author to collect, collate, proofread, and with the author's own comments.
The front and back of each article, and the two poems written by the author,to be mosaic, side by side, full of rhythm, launched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alk around the world style, a total of 40 articles, plus four appendix articles and four appendix poems.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VIII
【89、欧洲22年印象记】
Europe 22 Years Impressio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欧洲22年间,旅行三四十余处时所保存的阅读、思考、写作。其中主要内容取自互联网络参考资料,作者加以搜集整理校阅,并附有自己的评论。每篇文章之后,还有作者仿照古代行文惯例所写的短诗,对欧洲文明进行了总结。合计47 篇。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author travels to Europe for 22 years, travels more than 35 cities, recorded reading and thinking and writing.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book, taken from the Internet reference material, the author to collect, collate, proofread, and with the author's own comments.After each essay, there is also a short poem that summarizes the European Civilizations.A total of 47 articles.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IX
【90、亚洲26年印象记】
Asia 26 Years Impression
内容简介
时移世易。亚洲正在重新成为世界历史的重心。在这样的时局面前,
重温26 年(1991 年—2017 年)以来的亚洲印象,是极有意思的。本书包括了圣地、日本、台湾以及其他亚洲城市的游记。这些阅读、思考、写作的主要内容取自互联网络参考资料,作者加以搜集整理校阅,并附有自己的评论。每篇文章之后,作者还用自己所写的短诗,进行了总结。
合计45 篇。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world is changing, and Asia is regaining the gravity of world history.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o review the Asian impression since 26 years (1991—2017) before such a situation. This book includes travel notes of the Holy Land, Japan, Taiwan and other Asian citi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se reading, thinking, writing is taken from the Internet reference materials,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for review, with its own comments. After each essay, 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s the short poems he wrote. A total of 45 essays.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
【91、三哲论——个性的锋芒】
Three Philosophies - the Edge of Personality
内容简介
个性的锋芒,就是个人挑战传统,其体现之一,就是个人哲学挑战传统宗教,这其实也是思想主权在质疑并修正国家主权——这是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几百年就已经开始了的。这个“轴心时代”的奥秘就在于文字的普及,文字首次记录了个性的脉动,从而揭开了哲学的篇章。本书选择《奥义书》、诺斯替、《庄子》作为实例,分析了印度、欧亚(欧洲和中东)、中国这三个地区的独特哲学。
A Synopsis of the book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individuality is its individual challenge tradition. One of its manifestations is that individual philosophy challenges traditional religions. This is actually the sovereignty of the thought is questioning and correcting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 which began hundreds of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The mystery of this "Axial Age" lie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writing, the first recording of the pulse of personality in character, and the opening of a chapter in philosophy. This book selects the Upanishads, Gnostic, and Zhuangzi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unique philosophy of India, Eurasi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China.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I
【92、摩门教】
Mormonism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互联网上有关摩门教的一些资料,并且加以编辑和点评。分为概况、教义、法律、文化、社会五章,每章八个小节,外加五个附录,合计45 篇。大体反映了摩门教的全貌。
Synopsis
This book collect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ormonism on the Internet, which the author edits and comments on. Divided into profiles, doctrines, laws, culture, social five chapters, each eight sections, plus five appendices, a total of 45 articles. Generally reflect the whole picture of Mormonism.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II
【93、解构莎士比亚:中国成语PK英国诗剧】
Deconstruct Shakespeare:Chinese Idioms PK English Drama
内容简介
归结在莎士比亚名下的英国诗剧,就像大英博物馆里的馆藏,它的内容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是由众多作者从不同来源那里搜罗来的。当然,其中也难免带有大量的中国古董。因此,用中国成语来解构莎士比亚戏剧,也就成了比较文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借此,可以进一步比较研究中英文学意象之异同,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源流演化过程。功莫大焉。
每个中国成语,都是一个戏剧因素,甚至通过一个典故构成一个故事情节。所以,用中国成语去解构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发现他的剧本其实是由许多戏剧因素拼凑延伸衔接转折而成的,每个莎士比亚剧本大约包含了类似中国成语的典故达到四十多个到六十多个。
Synopsis
Attributed to the English drama in Shakespeare's name, like collections in the British Museum, com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are collected by many author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course, it is inevitable tha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tiques. Therefore, using Chinese idioms to deconstruct Shakespeare's play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is way, we can further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mages and their origins and evolutions in world literature.
Each Chinese idiom is a dramatic element and even constitutes a storyline through an allusion. Therefore, the use of Chinese idioms to deconstruct Shakespeare's plays shows that his plays are actually made up of many dramatic factors. Each Shakespearean script contains about 40 to 60 allusions of similar Chinese idioms.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III
【94、生杀之水】
The Water of Life and Death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IV
内容提要
我十几岁的时候初读《水经注》,惊叹古代中国有那么复杂的水系、那样丰富的水源,于是想象古代的水草丰茂和人杰地灵,慨叹当代的中国凋敝、万马齐喑,决心复兴文明、再造中国,让中国的秀美超乎欧洲。
A Synopsis of the Book
When I was a teenager, I read "Shui Jing Zhu"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amazed that ancient China had such a complicated water system and such rich water sources. So I imagined the luxuriant aquatic plants and outstanding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I lamented the decline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ten thousand horses, determined to revive civilization and rebuild. China makes China more beautiful than Europe.
【95、屠龙者说《三册禁书》】
Dragon Slayer says "Three-Volume Banned Books"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V
内容提要
这是解龙将军的《三册禁书》,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二十年(1981—2000年),在互联网上流传了二十年(2001—2020年)——1、《岩浆》,2、《野蛮的中国》,3、《最后的革命:中国僭主政治的终结者》。可以在谷歌看到它的目录索引。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is "Three-Volume Banned Books" written by Dragon Slayer, which has been circulated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for 20 years (1981-2000), and has been circulating on the Internet for 20 years (2001-2020). There are three books in total: 1. "Magma", 2. "Savage China", 3. "The Last Revolution: The Terminator of China's Tyrant Politics." You can see its catalog index in Google .
【96、屠龙者说《三百禁文》】
Dragon Slayer says "Three Hundred Banned Texts"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VI
内容提要
这是解龙将军的《三百禁文》,在互联网上流传了二十年(2001—2020年)——现在予以收集整理,可以在各种搜搜引擎查到它的目录内容。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is the "Three Hundred Banned Texts" of the Dragon Slayer, which has been circulating on the Internet for 20 years (2001-2020)-now it is collected and sorted. The contents of its catalog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search engines.
【97、凌迟马克思】
Beheading Karl Marx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VII
内容提要
这里有六十四篇文字,像六十四把锋利的刀一样将马克思和恩格斯肢解——类似著名的凌迟肢解。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re are sixty-four texts here, which dismember Marx and Engels like sixty-four sharp knives. —similar to the famous dismemberment of the death penalty.
【98、凌迟《资本论》】
Beheading "Das Kapital"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VIII
内容提要
这里有斩首《资本论》的三十把刀,刀刀见血,对《资本论》的每一章节给予致命一刀——类似著名的凌迟肢解。
A Synopsis of the Book
Here are the thirty knives that beheaded "Das Kapital", with knives cut to blood, and a fatal blow to every chapter of "Das Kapital" - similar to the famous dismemberment of the death penalty.
【99、特朗普帝国的崩溃】
The collapse of the Trump Empire
(《第四美国的诞生》第二卷)
("The Birth of the Fourth United States" Volume Two)
谢选骏全集第九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XCIX
内容提要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开始进入了第四期的发展,其主轴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角逐”,表现为黑人总统和白人至上主义的反扑,其最新节目,就是本书所要展现的“特朗普帝国的崛起和崩溃”。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entered the fourth phase of development. Its main axis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counterattack of black presidents and white supremacism. Its latest program is what this book will show-- "The collapse of the Trump Empire".
我看特朗普帝国的崛起与崩溃——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显然,他不是第四美国的隆重登场,只是第四美国的嘈杂前奏。
I see the rise and collapse of the Trump Empire-Seeing him build the red building, seeing his banquet guests, seeing his building collapsed.
Obviously, he is not the grand debut of Fourth America, but a noisy prelude to Fourth America.
【100、十字军西征】
【101、上帝宗教】
God Religion
《外星看地球》第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1
内容提要
世界上有两种宗教——一种崇拜上帝,一种崇拜魔鬼。凡是按照圣经所说进行崇拜的属于前者,凡是不按圣经所说进行崇拜的属于后者。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re are two religions in the world-one worshiping God and the other worshiping the devil. Those who worship according to the Bible belong to the former, and those who do not worship according to the Bible belong to the latter.
【102、宗教战争】
Religious Wars
《外星看地球》第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2
内容提要
在崇拜上帝的宗教和崇拜魔鬼的宗教之间,必定会产生剧烈的冲突——这就是宗教战争的起源。宗教战争不必是军事冲突,它更多是一种文化冲突。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re is bound to be a conflict between the religion of worshiping God and the religion of worshiping the devil. This is the origin of religious wars. Religious wars are not necessarily military conflicts, they are more cultural conflicts.
【103、天子与人】
The Son of Heaven and Human
《外星看地球》第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3
内容提要
天子,仿佛宇宙派给种族与文明的“原生细胞”:由此展开新的种族、新的文明。所有的社会成员乃至所有的人类成员都是一体的,也就是源于“天子”这个细胞。从天之子派生出来的人们,是天子的退化形式。而常人的健康,就是从决意回归天子的那一刻,开始的。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Son of Heaven is like the "primitive cell" sent by the universe to races and civilizations: from this, new races and new civilizations are unfolded. All members of society and even all members of human beings are one,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cell of "The Son of Heaven". The people derived from the Son of Heaven are the degenerate form of the Son of Heaven. And ordinary people's health starts from the moment they decide to return to The Son of Heaven.
【104、全球策】
Global Strategy
《外星看地球》第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4
内容提要
当今全球世界,主权国家争霸,浪费地球资源,气候急剧变迁,文明陷入困境,人类面临灭顶。唯有全球对策,才能解决问题。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n today's global world, sovereign states are contending for hegemony, wasting the earth's resources, climate is changing drastically, civilization is in trouble, and mankind is facing extinction. Only a global response can solve the problem.
【105、G2-中美联合体】
G2-Chimerica
《外星看地球》第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5
内容提要
我把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叫做“全球内战”——而不仅仅是“G2”之间或是“中美联合体”(Chimerica)之内的双边决斗。这不仅是“Chimerica”的分裂,也是其重组。
A Synopsis of the Book
I call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C and the USA a "global civil war"-not just between "G2". Or a bilateral duel within the "China-US Consortium"(Chimerica). This is not only the split of "Chimerica", but also its reorganization.
【106、两个世纪的内战】
Two Centuries of Civil War
《外星看地球》第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6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6
内容提要
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经历了一场绵延了两个世纪的内战,至今没有结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长度的内战,仅仅次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朝时代”。现在所有的“中国问题”,都要到这个背景下面来观察和解释。 Synopsis of the Book
From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21st century,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civil war that lasted for two centuries, and it has not yet ended-this is the second-long civil war in human history, second only to the first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era". All current "China issues" must be observed and explained in this context.
【107、病毒瘟疫】
Virus Plague
《外星看地球》第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7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7
内容提要
2019年开始的世界瘟疫,短短数月就封锁了世界——不仅改造了全球社会,而且可能开辟世界历史。这个“病毒瘟疫”的背后,有一股神秘力量的推动。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world plague that began in 2019 has blocked the world in just a few months-not only has transformed the global society, but may also open up world history. Behind this "virus plague", there is a mysterious force behind it.
【108、从暴民到暴君】
From Mob to Tyrant
《外星看地球》第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8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8
内容提要
暴君是怎样炼成的?看看暴民就知道了——暴君是暴民炼成的,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Synopsis of the Book
How is a tyrant made? Just look at the mob—the tyrant is made by the mob. This is what Mao Zedong said, "come from the masses and go to the masses"! This is "karma"!
【109、党府论】
On the Party Government
《外星看地球》第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9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9
内容提要
“党府”就是“党政军一体的超级怪兽”——它控制了“工农学商”四大肢体,一致行动如僵尸,充满梦游的自信。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party government" is a super monster that integrates the "party, government, and army"-it controls the four limbs of "workers, peasants, academics, and business", acting in concert like zombies, full of self-confidence in sleepwalking.
【110、废垃论】
On Human Waste
《外星看地球》第1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0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0
内容提要
“废垃”是从“费拉”(Fellah-people)演化而来的,它的意思是被遗弃的垃圾——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为传神。
Synopsis of the Book
"Feila" (Waste) evolved from "Fellah-people", which means abandoned rubbish-I think the former is more vivid than the latter.
【111、党府论】
On the Party Government
《外星看地球》第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9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0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09
内容提要
“党府”就是“党政军一体的超级怪兽”——它控制了“工农学商”四大肢体,一致行动如僵尸,充满梦游的自信。
Synopsis of the Book
The "party government" is a super monster that integrates the "party, government, and army"-it controls the four limbs of "workers, peasants, academics, and business", acting in concert like zombies, full of self-confidence in sleepwalking.
【112、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
《外星看地球》第1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2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2
内容提要
书面人物,就是留下了书籍记载的人物。这里的100篇记载,涉及到了一些这样的人与事。
Synopsis of the Book
Written characters are those who have left book records. The 100 records here involve some of these people and things.
【113、新闻人物】
News People
《外星看地球》第1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3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3
内容提要
新闻人物,就是出现在新闻传媒的人物。这里的125篇记载,涉及到了一些这样的人与事。
Synopsis of the Book
News people are those who appear in the news media. The 125 records here involve some of these people and things.
【114、中共百年】
One Hundred Yea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外星看地球》第1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4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内容提要
共产党是一个国际密谋组织,一百年前利用中国内乱,建立了国中之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把中国变成了两个以上……共产党中国“百年之后”,也就是“死亡之后”——中国将走向何方?
Synopsis
The Communist Party is an international conspiracy organization. One hundred years ago, it took advantage of China’s civil strife to establish a country within a country-the "Soviet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tc., turning China into more than two... Communist China" A hundred years later", that is, "after death"-where will China go?
【115、政权杀戮】
Regime Killing
《外星看地球》第1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5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5
内容提要
基于普选的叫做“民主政府”,基于军管的叫做“专政政府”。民主政府的反对派叫做“在野党”,专政政府的反对派则叫做“反革命”。他们彼此杀戮,和平的手段或暴力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Synopsis
What is based on universal suffrage is called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and what is based on military control is called a "dictatorship." The opposition to the democratic government is called the "opposition", and the opposition to the dictatorship is called the "counter-revolution." They kill each other, peaceful means or violent means, they use everything.
【116、国家妖孽】
National Devil
《外星看地球》第1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6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6
内容提要
国家是一种妖孽,不论基于普选的“民主政府”还是基于军管的“专政政府”。他们自立为王,心里没有上帝,它们主要职能似乎就是彼此杀戮,用和平的或暴力的手段,浪费地球资源、破坏地球环境,用人类的头颅铺平文明毁灭的道路。
Synopsis
The state is a kind of evildoer, whether it is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based on universal suffrage or a "dictatorship government" based on military control. They stand as kings without God in their hearts. Their main function seems to be to kill each other, use peaceful or violent means to waste the earth's resources, destroy the earth's environment, and use human heads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destruction of civilization.
【117、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
《外星看地球》第1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7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7
内容提要
科学是当代人的宗教,而文化则成为一种战争手段。虽然全球文明已经统一,但在其中却有不同的文化集团,分成国家、帮派,互相争斗——目的是要控制全球文明的主导地位。为此,科学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争权夺利的战争机器。
Synopsis
Science is the relig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culture has become a means of war. Although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unified, there are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in it, divided into countries and gangs,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the purpose is to control the dominance of global civilization. For this reason, scientific religion is not only an ideology, but also a war machine for power and profit.
【118、历史力学】
Historical Mechanics
《外星看地球》第1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8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8
内容提要
在《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五卷书里,我曾经指出——世界是由“压制与反制”两种力量交构而成的。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就是历史的力学。本书可以说是它的注解。
Synopsis
In the five-volume book "The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 once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ld is composed of two forces of "repres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mechanics of history. This book can be said to be its annotations.
【119、六四余波】
The Aftermath of June 4th Massacres
《外星看地球》第1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9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9
【120、蒙古后清黄俄黄犹】
Yellow Russian Yellow Jewish
《外星看地球》第2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0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0
内容提要
辽金元清,契丹女真蒙古满洲先后盘踞中国将近千年,培养了一种屈从外来统治的传统,明朝也沿袭了这种奴性。中华民国短暂的复国之后,再度遭到内陆俄国的外来统治。其过程,产生了黄色俄罗斯人,以及黄色犹太人——他们和受到西洋和东洋影响的中国人,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并且控制了中国大陆,把海洋中国分裂了出去。那就是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世界。
Synopsis
During the Liao, Jin, Yuan and Qing Dynasties, the Khitan Jurchen Mongolian Manchuria entrenched China for nearly a thousand years and cultivated a tradition of succumbing to foreign rule, and the Ming Dynasty also followed this servility. After a brief restor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again under foreign rule by inland Russia. In the process, yellow Russians and yellow Jews were born. They fought cruelly with Chinese who were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Oceans, and they controlled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split the maritime China. That is Hong Kong, Macau, Taiwan,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world.
【121、民主攘扰】
Democratic Disturbance
《外星看地球》第2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1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1
内容提要
民主社会充满攘扰,相对专制社会一片死寂。胆大的人寻求民主,胆怯的人寻求专制。民主是强者的妥协,专制是弱者的屈从。
Synopsis
A democratic society is full of disturbance, just like an autocratic society is deadly silent. The courageous people seek democracy, and the timid people seek dictatorship. Democracy is the compromise of the strong, and despotism is the submission of the weak.
【122、民族交汇】
Ethnic Intersection
《外星看地球》第2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2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2
内容提要
种族、民族、族裔,这些混乱的概念也无法说清更加混乱的现实——但是不论怎么错综复杂,一个明显的事实却是,人类正在走向重新混血融合。各种冲突随之而来。这就是全球化的一个基本过程。
Synopsis
Race, nation, and ethnicity, these chaotic concepts can't explain the more chaotic reality-but no matter how complicated it is, the obvious fact is that human beings are moving towards re-mixing. Various conflicts followed. This is a basic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123、难民行为学】
Refugee Behavior Science
《外星看地球》第2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3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3
内容提要
流离失所的人们被叫做难民。短期的灾难可能造成长期的行为后果,从而形成“难民行为”的模式。难民行为不一定难民才有,许多政治人物都有难民行为,并因此毒化了整个社会,其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我因此创立了一个新的学科——“难民行为学”。
Synopsis
People who are displaced are called refugees. Short-term disasters may cause long-term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thereby forming a pattern of "refugee behavior". Refugee behavior does not necessarily exist for refugees. Many social activists have refugee behaviors, which have poisoned the entire society and its historical impact is extremely profound. I therefore created a new subject-"Refugee Behavior Science".
【124、权力碰撞】
Power Clash
《外星看地球》第2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4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4
内容提要
追求权力的动机支配着人类的基本行为,从难民到元首都是如此。其结果,就是激发了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这不仅仅是“阶级斗争”,也不仅仅是“民族斗争”,甚至不仅仅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是权力的碰撞、人类的原罪。
Synopsis
The motivation to pursue power dominates basic human behavior, from refugees to Yuan capital. As a result, inevitable conflicts have been stimulated. This is not just a "class struggle", nor a "national struggle", or even a "war of all people against all people"-this is the collision of power and the original sin of mankind.
【125、人民主权与种族主义】
People's Sovereignty and Racism
《外星看地球》第2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5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5
内容提要
人民主权与种族主义互为因果——不论在中国的王朝统治之下还是欧洲的教会统治之下,种族归属可以忽视,至少列为次要。但在人民主权之下,群众不会容忍异己的存在。于是种族主义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了转移对于犹太人的歧视,于是煽动阶级仇恨,瘫痪世界各国,激发世界大战,为犹太复国主义开辟了道路。
Synopsis
Popular sovereignty and racism are mutually cause and effect-whether under the rule of the Chinese dynasty or the European church, racial affiliation can be ignored, at least as secondary. But und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 the masses will not tolerate the existence of dissidents. So racism rose to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society. In order to diver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Jews, Marxism incited class hatred, paralyzed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spired a world war, and opened the way for Zionism.
【126、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
《外星看地球》第2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6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6
内容提要
什么是文明社会?就是把人类当作仇敌的社会。什么是社会文明?就是社会代替自然成为人类公敌的体系。在文明社会或社会文明里,社会窃取成为人类的主要生存方式。这是比“阶级斗争”、“种族斗争”更为基本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法律因此成为一种丛林原则,它被用来惩罚失败者,奖励优胜者。道德则用来维护既得利益,舆论则是交战的前线。
Synopsis
What is a civilized society? It is a society that treats humans as enemies. What is social civilization? It is a system in which society replaces nature as the public enemy of mankind. In a civilized society or social civilization, social stealing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survival for mankind. This is more basic than "class struggle" and "race struggle"-a war of all people against all people. The law therefore becomes a kind of jungle principle, which is used to punish the losers and reward the winners. Morality is used to safeguard vested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is the front line of war.
【127、猪义社会】
Pig Right Society
《外星看地球》第2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7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7
内容提要
猪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叫做“猪权社会”,这样的社会即使发展成为“大众民主”,依然无法变成原创社会。东欧国家就是例证。深受社会主义渗透之苦的欧美各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Synopsis
The pig righteous society is a "socialist society" and can also be called a "pig right society". Even if such a society develops into a "popular democracy", it still cannot become an original society.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an example.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suffering from the infiltration of socialism are also moving in this direction.
【128、书评文论】
Book Review
《外星看地球》第2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8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8
内容提要
这里的七十篇文章,展示了对于各种书籍和文化现象的分析评论——与《外星看地球》的其他五十九卷大约六千多篇文章类似,这七十篇文章也是在互联网上发表过的。其主题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提出不同的看法。
Synopsis
The seventy articles here show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n various books and cultural phenomena—similar to more than 6,000 articles in the other 59 volumes of "Looking at the Earth from Extraterrestrials". These 70 articles are also on the Internet. Announced on. The main themes are to look at th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129、台湾中国】
Taiwan China
《外星看地球》第2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9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9
内容提要
台湾中国和大陆中国,这是两个不同的中国,我称之为“南朝中国”和“北朝中国”——对应于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伪中国”——因为它竟然把“人民共和国”这个苏联卫星国头衔,放在了“中华”的前面。所以我正确地称之为“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奸了中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护照则用“台湾”压住了“中华民国”——迟早有一天会翻船!所以,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第三中国”。
Synopsis
Taiwan China and Mainland China, these are two different Chinas, which I call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ern China"-corresponding to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a "pseudo-China"-because it even put the title of "People's Republic", a satellite country of the Soviet Union, before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People's Republic has raped China! The passpor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 uses "Taiwan" to suppress the "Republic of China"-sooner or later it will capsize!Therefore, there will be a "Third China" in the future.
【130、网络主权不是主权网络】
Internet sovereignty not a sovereign Internet
《外星看地球》第3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0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0
内容提要
“网络主权”,就是互联网独立于主权国家的控制,仅仅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主权网络”,就是主权国家控制网络。前者通向自由的整合的网络世界,后者通向奴役的分裂的网络世界。为了适应互联网主权的时代,国际法应该变成全球法,并在全球法的基础上组建全球政府!
Synopsis
"Internet sovereignty" means that the Internet is independent of the control of sovereign countries and only obeys the constrai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Sovereign Internet" means that a sovereign state controls the online world. The former leads to a free and integrated online world, and the latter leads to a divided online world of servitud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ra of Internet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law should become a global law, and a global government should b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global law!
【131、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
《外星看地球》第3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1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1
内容提要
对于自然来说,文明是一种杀手;但对于文明来说,人性则是一种杀手。人们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毁灭着文明,文明在利用自然的时候也榨干了自然。
Synopsis
For nature, civilization is a killer; but for civilization, human nature is a killer. People are destroying civilization while creating civilization. When civilization uses nature, it also squeezes it out.
【132、香港事变】
Hong Kong Incident
《外星看地球》第3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2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2
内容提要
2019年的“香港事变”,超越其自身,而具有划时代意义——六四屠杀的30周年的半衰期,“人民共和国中华”70周年的终结期……在此汇聚。然后在武汉爆发出举世震撼的新冠肺炎——COVID-19——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香港事变,可以说是“COVID-19”的先驱。
Synopsis
The "Hong Kong Incident" of 2019 transcends itself and has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the half-life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June 4th Massacre, and the end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verge here. Then a shocking new crown pneumonia-COVID-19-broke out in Wuhan, which completely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The Hong Kong incident can be said to be the forerunner of "COVID-19".
【133、犹太渗透】
Jewish Penetration
《外星看地球》第3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3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3
内容提要
敌基督的犹太教虽是西方社会的寄生虫,但却追随西方殖民主义无孔不入地渗透了全球各地。在政治上,他们建立了马列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更是垄断了一切关键领域。在宗教上,他们严重腐蚀了教会。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佛洛依德、爱因斯坦,几乎“占领了一切舆论阵地”。娱乐、新闻、教育、学术研究,可以说是重灾区。
Synopsis
Although antichrist Judaism is a parasite of Western society, it follows Western colonialism and permeates all over the world. Politically, they established a Marxist-Leninist state, and economically, they monopolized all key areas. Religiously, they corroded the church severe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Marx, Freud, and Einstein almost "occupied all positions of public opinion." Entertainment, news, edu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can be said to be the hardest hit areas.
【134、战场经济】
Battlefield Economy
《外星看地球》第3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4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4
内容提要
世人只知,中国大陆的经济体系,不是市场经济。却不懂得,中国大陆的经济体系,属于官场经济,而且还是战场经济!这个战场经济,是迄今为止已经跨越世纪的中国内战的产物。中国的内战一日没有结束,中国的战场经济也就不会终结。
Synopsis
The world only knows that the economic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is not a market economy. But I don’t understand that the economic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is an official economy, and it is also a battlefield economy! This battlefield economy is the product of China's civil war that has crossed the centuries so far. If China's civil war does not end in a day, China's battlefield economy will not end.
【135、哲学辐射】
Philosophy Radiation
《外星看地球》第3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5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5
内容提要
在一个“思想主权”的世界里,哲学的辐射无所不在。当我们从外星反观地球,这一点特别明显。因为所谓的哲学,就是距离感的产物。
Synopsis
In a world of "ideological sovereignty", the radiation of philosophy is everywhere. This is especially obvious when we look at the Earth from an extraterrestrial perspective. Because the so-called philosophy is the product of a sense of distance.
【136、政治抢夺】
Political Robbery
《外星看地球》第3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6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6
内容提要
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上,政治乃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终极体现。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政治活动是一种“无本生意”,可以凭借巧取豪夺——“空手套白狼”。
Synopsis
In the sense of social life, politics is the ultimate manifestation of al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political activities are a kind of "no capital business", which can be robbed by ingenuity- "Catch the white wolf with your empty hands."
【137、联邦制就是更为彻底的封建制】
The federal system is a more thorough feudal system
《外星看地球》第3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7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7
内容提要
联邦制度反对中央集权,因此是一种封建制度。而越是奉行大众民主的联邦制度,就越是彻底的封建制度。“反封建”,其实就是“反分权”,其走向就是“反民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目了然。可是近代中国却在“反封建”的同时鼓吹“科学与民主”,实在属于精神错乱,因为“五四运动”及其外国教头不懂,科学与民主都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Synopsis
The federal system opposes centralization, so it is a feudal system. And the more the federal system of popular democracy is pursued, the more thoroughly the feudal system is. "Anti-feudal" actually means "anti-decentralization", and its trend is "anti-democracy"-this is clear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odern China advocated "science and democracy" while "anti-feudal", which is really insane, becaus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its foreign teachers did not understand that science and democracy were both products of the feudal system.
【138、美国会发生第二次内战吗】
Will there be a second civil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外星看地球》第3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8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8
内容提要
美国能否变逆向殖民为全球整合?
变逆向殖民为全球整合——这就是“川普革命”的无意识。但是,川普的性格却无法胜任这一整合。因为那需要把共和党的基本力量,动员到全球化的过程里,就像共产党通过动员农民而夺取了政权,反过来却通过进一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共和党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充分吸收结合民主党动员城市底层社会的能量。做不到这一点美国社会就将陷入持续的分裂。
Synopsis
Can the United States turn reverse colonization into global integration?
Changing reverse colonization into global integration-this is the unconsciousness of the "Trump Revolution". However, Trump's character is incapable of this integration. That is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to mobilize the basic forces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into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just as the Communist Party seized power by mobilizing farmers, and in turn achieved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by further sacrificing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o accomplish this task, the Republican Party needs to fully absorb and integrate the energy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mobilize the urban bottom society. Without this, American society will fall into continuous division.
【139、美国与中国】
America and China
《外星看地球》第3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9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9
内容提要
美国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关系,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事务的核心——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是,正如“一国两制”无法落实、已经失败,“一个地球两种制度”也是南辕北辙、终将破局的。
Synop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PRC has now become the core of global affairs-cooperation will benefit both, and fighting will hurt both? However, just as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cannot be implemented and has failed, the "One Earth, Two Systems" is also going to be different and will eventually break.
【140、美国和外国】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untries
《外星看地球》第4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0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0
内容提要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就是“独霸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此看来,如果美国不能维持霸权,那么只有受人支配了。
Synopsis
The so-called "Thucydides trap" means "a mountain does not tolerate two tigers" and "dominates the world"-"the whole world is the king's land; all land is the king's subject. "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if the United States cannot maintain its hegemony, it can only be dominated by others.
【141、中国论】
On China
《外星看地球》第4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1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1
内容提要
在理想上,“中国”不是支那(China、Sino、契丹),而是“中央国度”。在现实中,“中国”只是支那(China、Sino、契丹)。——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了深刻的分裂,很多人就在这种扭曲之中讨生活。
Synopsis
Ideally, "China" is not China, Sino, Khitan, but a "central country." In reality, "China" is just China (China, Sino, Khitan). ——This huge gap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y has caused a deep division. Many people seek their lives in this distortion.
【142、中国社会超不稳定】
The Extremely Un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外星看地球》第4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2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2
内容提要
在二十世纪晚期的中国大陆,曾经流行一种“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的说法。其实,从本书论述的事实可以看到——中国社会超不稳定;而且两千多年就脱离封建社会了。
Synopsis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was a popular saying that "the ultra-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n fact, from the facts discussed in this book, we can see that Chinese society is extremely unstable; and it has been out of feudal society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143、中外关系】
Sino-Foreign Relations
《外星看地球》第4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3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3
内容提要
从中文的字面上来看,“中外关系”不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其潜台词是把自身和世界的其余部分对等甚至对立起来了——这种世界观十分自然地造成了一种亲疏关系甚至敌我意识!
Synopsis
Literally speaking in Chinese, "sino-foreign relations" are no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 subtext is to equate or even oppose oneself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this kind of worldview naturally creates a relationship of close and distant and even consciousness of friend and foe!
【144、自然自我自杀自由】
From Nature to Freedom
《外星看地球》第4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4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4
内容提要
自然自我自杀自由——与卢梭的胡说相反,在我看来,在自然里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奴役状态。在自然状态里,人们需要获得自我,才可能接近自由;然后通过自我之死,来获得自由。
Synopsis
Natural self-suicide freedom-contrary to Rousseau's nonsense, in my opinion, there is no freedom in nature, only a state of slavery. In the state of nature, people need to gain themselve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approach freedom; then they can gain freedom through the death of themselves.
【145、与人】
WITH (HUMAN)
《外星看地球》第4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5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5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与(人)”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并且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伯尔尼的大钟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此说,任何思想都需要一个触媒,所有相对都变成了绝对。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WITH (HUMAN)".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be produced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by the aggregation. ——For example, Berne's Big Clock and 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Therefore, any thought needs a catalyst, and all relativity becomes absolute.
【146、与事】
WITH (THINGS)
《外星看地球》第4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6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6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与(事)”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并且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政府发钱与黑社会裸贷”。因此说,“白道”“黑道”虽然各行其道,但却殊途同归——为了他们各自的生存。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WITH (THINGS)".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and triggers can be produc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Thinking. ——For example, government "relief funds" WITH underworld "naked loans". Therefore, although the "groundworld" and the "underworld" have their own ways, they have achieved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routes. ——For their own survival.
【147、和】
HARMONY
《外星看地球》第4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7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7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和”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大和民族就是大杂烩民族。”因此,和谐一致,不仅是音乐厅的特点,也是垃圾桶的特点。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HARMONY",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 can be produced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by one place. ——For example, "The Yamato (HARMONY)nation is a hodgepodge nation." Therefore, harmony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cert hall,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sh can.
【148、是】
BE
《外星看地球》第4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8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8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超限战必须是宗教战争”。所以,缺乏宗教性的战争,无法超出自身的限制。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BE".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 can be produced b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For example, "unrestricted warfare must BE a religious war". Therefore, a war that lacks religion cannot exceed its own limits.
【149、就是】
SAME AS
《外星看地球》第4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9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9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就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财富就是毒药,毒药就是财富”。所以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SAME AS".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 can be produced b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For example, "Wealth SAME AS poison, and poison SAME AS wealth." So 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
【150、不是】
NOT
《外星看地球》第5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0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0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不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达赖喇嘛承认喇嘛教不是佛教”。所以他在西方社会大受欢迎。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NOT".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 can be produced b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For example, "The Dalai Lama recognizes that Lamaism is not Buddhism." So he is very popular in Western society.
【151、不】
DO NOT
《外星看地球》第5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1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1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不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独裁者们都不喜欢带口罩”。因为这暴露了他们终究是人,而不是神。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DO NOT".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Dictators don't like to wear masks." Because it reveals that they are after all human beings, not gods.
【152、不懂不了不如】
NON
《外星看地球》第5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2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2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各由“不懂不了不如不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哈耶克不懂人有原罪”。这就是民主制度失败的内在原因。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NON".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Hayek doesn't understand that people have original sin." This is the inherent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democratic system.
【153、不会不能不要不知不死】
NOWAY
《外星看地球》第53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3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3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各由“不会不能不要不知不死”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拔除十字架的中国大陆会不会出现核灾难”。因为拔除十字架已经造成了2019年全球瘟疫的大流行。还因为发生核灾的苏联和日本都是基督福音的敌人!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NOWAY".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Will there be a nuclear disaster in mainland China where the cross is uprooted?" Because the removal of the cross has caused a global pandemic in 2019. It is also because the Soviet Union and Japan where the nuclear disaster occurred are both enemies of the gospel of Christ!
【154、十不】
NEITHER
(不够不过不仅不可不说不算不同不行不一不做)
《外星看地球》第54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4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4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各由“十不(不够不过不仅不可不说不算不同不行不一不做)”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乱说英文算不算种族歧视。”因为流行语言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仗势欺人的不是语言。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NEITHER".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Speaking English indiscriminately is considered racial discrimination." Because the advantage of popular language is only a temporary phenomenon, it is not language that is deceiving people.
【155、为何】
FOR WHAT
《外星看地球》第55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5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为何”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改朝换代为何必要”。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来自于一个新兴的王朝。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FOR WHAT".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For what is it necessary to change dynasties?" Because the prosperous times in Chinese history all came from a new dynasty.
【156、什么为什么】
WHY WHAT
《外星看地球》第5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6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6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什么为什么”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人民为什么像政府一样贪财好色”。因为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因为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教育作用。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WHY WHAT".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The people are as greedy and lustful as the government." Because there are just as many people as there is a government, because this i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upper beam is not correct and the lower beam is crooked."
【157、如何怎样怎么也】
HOW TOO
《外星看地球》第5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7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7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如何怎样怎么也”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王充、李贽、鲁迅怎么也都是狗官”。因为在“官本位社会”,官府垄断资源,结果无官不贪。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HOW TOO".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How Wang Chong, Li Zhi, and Lu Xun are all dog officials too." Because in an "official-based society", the government monopolizes resources and all officials are corrupt.
【158、所谓】
SO CALLED
《外星看地球》第58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8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8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所谓”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所谓“人工智能”说到底还是一种“人类智能”——虽然,所谓“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而“人类智能”却是神创造的。我因此认为,人工智能战胜不了人类智能。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SO CALLED".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the so-call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a kind of "human intelligence"-although the so-call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reated by man, while "human intelligence" is created by God. I therefore believe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not defeat human intelligence.
【159、多个】
MULTIPLE
《外星看地球》第5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59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5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59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多个(数字)”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1.5亿套空屋就是多米诺骨牌”。因为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子,总有一天会变成活人的坟墓。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MULTIPLE(digital)".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150 million empty houses are dominoes." Because these uninhabited houses will one day become the graves of living people.
【160、一个】
ONE
《外星看地球》第60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60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0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皆由“一个(数字)”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贪婪的女人”——不仅因为男人挣钱、女人花钱,而且因为女人是家族的代表,外戚甚至能够控制了皇帝。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ONE(digital)".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s can happen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when they are gathered together. For example,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is a greedy woman", and because men make money, women spend money, and because women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amily, women's relatives can even control the emperor.
【161、宇宙朝圣导论】
Cosmic Pilgrimage Introduction
《宇宙朝圣》第一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One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1
内容提要
如果我们不能用一种朝圣的态度和方式去从事宇宙探险、宇宙旅行和宇宙殖民,那么其结果一定是极为悲剧的。
Synopsis
If we cannot use a pilgrimage attitude and method to engage in space exploration, space travel, and space colonization, then the result must be extremely tragic.
【162、无垠宇宙】
Boundless Universe
《宇宙朝圣》第二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Two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2
内容提要
宇宙像一个万花筒,随着人类的观测能力而不断延伸……
Synopsis
The universe is like a kaleidoscope, continuously extending with the observation ability of human beings...
【163、外星生命】
Alien Life
《宇宙朝圣》第三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Three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3
内容提要
能够抵达地球的外星人,比地球人类更善良还是更凶残?
Synopsis
Aliens who can reach the earth are kinder or more cruel than human beings on earth?
【164、地球母亲】
Mother Earth
《宇宙朝圣》第四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Four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4
内容提要
以往关于“天堂”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类似地球般的温柔的蓝色;而宇宙空间的多数色彩,反而是类似“地狱”般的黑暗的,或是类似“炼狱”般的炽热的。
Synopsis
In the past, the thought of "heaven" reflected the gentle blue like the earth; but most of the colors in the universe were dark like "hell" or hot like "purgatory".
【165、走向太空】
Go To Space
《宇宙朝圣》第五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Five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5
内容提要
走向太空是划时代的一步,与此同时,互联网整合了地球——这不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Synopsis
Going to space is an epoch-making step.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et has integrated the earth-this cannot be said to be a simple coincidence.
【166、登陆外星】
Alien Landing
《宇宙朝圣》第六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Six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
内容提要
人类可以登陆月球,人造物体可以登录火星,而不仅仅是一次性地坠毁勘探。
Synopsis
Humans can land on the moon, and man-made objects can land on Mars, not just crashing and exploring all at once.
【167、太阳系】
Solar System
《宇宙朝圣》第七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Seven
内容提要
太阳系是人类和人造物体目前可以到达的极限,就像宇宙为人类预先划定的一个鱼缸——你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你们到达不了外面的世界。
Synopsis
The solar system is the current limit that humans and man-made objects can reach, just like a fish tank pre-delineated by the universe for humans-you can see the outside world, but you cannot reach the outside world.
【168、拟人天象】
Anthropomorphic Astrology
《宇宙朝圣》第八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Eight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8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8
内容提要
宇宙物质的分布,从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群)到超星系团,仿佛构成一个又一个“阶梯”。……当天文学家测量出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运动时,莱登-贝尔等人(1988年)猜测有个"巨引源",但是他的本质为何仍然难以理解。……在我看来,上述宇宙的结构好像进行着觐见礼。这是宇宙规模的朝圣历程。我把这叫做上帝的奇迹。上帝让我们到这世界上来,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见证这样的业绩。
Synopsis
The distribution of cosmic matter, from the solar system, the Milky Way, galaxy clusters (groups) to super galaxy clusters, seems to form one "staircase" after another. …When astronomers measured the motion relative to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CMB), Leiden-Bell et al. (1988) speculated that there was a "giant attractor", but its nature is still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my opin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universe seems to be undergoing an audience meeting. This is a pilgrimage on a cosmic scale. I call this a miracle of God. God asked us to come to this world so that we can witness such achievements.
【169、黑洞内外】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lack Hole
《宇宙朝圣》第九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Nine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6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69
内容提要
“暗能量掌握了宇宙的终极命运”——这也许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个答案。因为“看不见摸不到的暗能量”,似乎更能接近圣经所说的“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的上帝真理。于是在我看来,并非看不见摸不到的暗能量掌握了宇宙的终极命运,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暗能量更加接近掌握了宇宙的终极命运的上帝旨意。
Synopsis
"Dark energy has mastered the ultimate destiny of the universe"-this may not be a question, but an answer. Because "the dark energy that cannot be seen or touched" seems to be closer to God's truth that the Bible says that "have eyes but cannot see, and ears but cannot hear". So in my opinion, it is not the invisible dark energy that controls the ultimate destiny of the universe, but the invisible dark energy is closer to the will of God that controls the ultimate destiny of the universe.
【170、新的地心说出现了】
A New Geocentric Theory Appears
《宇宙朝圣》第十卷
"Cosmic Pilgrimage" Volume Ten
2021年7月第一版
Jul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0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0
内容提要
新的地心说出现了——地球是宇宙观测的中心。对于人类来说,事情只能如此。因为人类不可能到太阳上观测宇宙,也不可能前往银河中心进行活动,所以,日心说和银心说,都是臆测甚至是妄想。宇宙或许没有中心,但地球显然是宇宙观测的中心。
Synopsis
A new geocentric theory appeared-the earth is the center of cosmic observation. For humans, things can only be so. 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for human beings to observe the universe from the sun, nor to go to the center of the galaxy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the heliocentric theory and the galactic center theory are all speculations or even delusions. The universe may not have a center, but the earth is clearly the center of cosmic observation.
【171、记者采访录】
Reporter Interview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1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280篇记者采访谢选骏的相关文字。
Synopsis
This book has collected 280 related texts about reporters interviewing Xie Xuanjun.
【172、文字交锋录】
Text Conversation Record
内容提要
本书收集了六十篇有关谢选骏思想的评论。
Synopsis
This book collects 60 comments on Xie Xuanjun's thoughts.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2
【173、思想渗透录】
Thought Permeation Record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3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3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一百篇有关谢选骏思想及其社会影响的文字。
Synopsis
This book has collected a hundred articles about Xie Xuanjun's thoughts and social influence.
【174、宗教神话录】
Religious and Mythological Records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4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六十篇有关谢选骏在宗教与神话研究领域的文字。
Synopsis
This book has collected sixty articles about Xie Xuanjun's research in religion and mythology.
【175、河殇社会录】
"River Elegy" Social Record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5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5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四十篇有关《河殇》及其社会影响的文字。
Synopsis
This book has collected forty articles about "River Elegy" and its social influence.
【176、博文要目录】
Blog post list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6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2003年至2020年十七年间《谢选骏文集》博客文章目录8854条。上部有关发表日期,下部有关于点击率。从两者的交叉考察,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思潮起伏和精神脉动。
Synopsis
This book collects 8854 blog articles catalogues of the "Collections of Xie Xuanjun" from 2003 to 2020. The upper part is about the publication date, and the lower part is about the click-through rate. From the cross-examination of the two, we can see the ups and downs of thoughts and spiritual pulses of that period.
(另起一页)
书名
记者采访录
Reporter Interview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8月第一版
August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7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7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