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氣候變遷」,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Hami書城 2017-04-17
我們需要能源──食物、燃料和電力──才能過現代化生活。數十億人口自然需要更多能源。但我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正在改變地球,進而對我們所有人造成威脅。我們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嗎?氣候變遷並不是一場騙局或科學陰謀,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事實如下。
國家地理雜誌第185期_氣候變遷
▲地球的二氧化碳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衛星一直在記錄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這張圖像以2014年10月搜集的資料繪製而成。圖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呈渦旋狀,在北半球上方清楚可見。
1 全球正在暖化
2016 年的高溫打破了2015 年的歷史紀錄,而2015 年也曾經打破2014 年的紀錄。來自數千個氣象站、浮標以及船隻的溫度測量結果顯示,去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與20 世紀的平均值相較之下高了攝氏0.94 度。追蹤大氣層變化的衛星也已經記錄到明顯的暖化趨勢。
2 我們難辭其咎
聖嬰現象造成太平洋短暫釋放熱能,加劇了去年的高溫紀錄。但是沒有任何天然因素能解釋這半個世紀以來的暖化趨勢。太陽發出的熱會以11年為週期增減;火山噴發有時能讓地球降溫。與此同時,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卻形成日漸增厚的阻隔層,把熱能留在地球表面。
3 我們非常確定
九成以上的氣候科學家同意: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暖化。我們從1800年代開始就知道有溫室效應。瑞典物理學家斯凡特?阿瑞尼士甚至在1896年就預測,燃燒煤炭產生的二氧化碳會讓全球變暖。他當時認為這是件好事──而未來暖化的情況會多嚴重也有討論空間。但全球暖化是真的,而且很危險。
4 冰正在快速融化
去年夏天,大型郵輪水晶尚寧號航行通過沒有結冰的西北航道。幾天後,威廉王島外海的研究人員尋獲消失已久的英國海軍艦艇「驚恐號」的殘骸;這艘船是英國爵士富蘭克林的探險船,在1846年探索西北航道時受困在海冰中。北極地區大幅暖化,覆冰已經變薄,面積也縮小了(見下圖)。覆冰流失會加速暖化現象,因為陽光會被深色的海洋直接吸收,而不是被海冰反射回太空。
融化的海冰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因為這些冰塊原本就在海裡;但陸冰融化就會了。全球各地的高山冰河正在後退中。自1900年起至今,海平面總共上升了20至23公分,造成沿岸的淹水情形大幅增加。舉例來說,颶風珊迪肆虐期間,水災和強風在美國東岸造成680億美元的損失。
最大威脅來自格陵蘭和南極大陸的冰原,因為這些地方的冰量足以讓海平面上升70公尺以上──而且正在融化中。地球在12萬5000年前只比現在稍微暖一點的時候,這兩個地方似乎就流失了很多冰原: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6至9公尺。今天要是海平面上升這麼多,沿海城市恐怕會被淹沒。
北極海冰縮減中
北極海的海面每年冬天都會結冰,但這些海冰有愈來愈多會在夏天再次融化。到了9月仍為海冰覆蓋的區域已經大幅縮減。
國家地理雜誌第185期_氣候變遷冰原融化的速度有多快?
身穿紅色工作服的研究人員在格陵蘭的冰原上探測融冰形成的藍色水潭(下);NASA衛星資料顯示,自2002年起格陵蘭每年消失的冰原平均達2870億公噸。南極洲消失的冰原比較少,但也岌岌可危:西南極洲的冰原大多坐落於海床上,而支撐冰層的冰棚正在變暖的海水中日益碎裂,一座114平方公里的冰山崩裂到派恩島灣內就是例證(右)。導致海平面上升超過半公尺的冰河崩塌可能在數百年後才會發生,也可能只需數十年。
5 天氣愈來愈劇烈
天氣難以預測,但是會受氣候變遷所左右。氣候變遷不會造成特定一場乾旱或風暴,但會讓這類事件更加頻繁或減少。以熱浪而言,氣候變遷會大幅增加其發生機率。2003年在歐洲造成約7萬人死亡的異常熱浪,本來應該500年才會發生一次;但根據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以目前的全球暖化程度,這種熱浪已經變成每40年就會發生一次。該分析指出,光是在巴黎,氣候變遷在2003年導致的超額死亡數就達506人(超額死亡數指較平常多出的死亡人數)。另一項近期研究顯示,如果任憑氣候變遷加劇,到本世紀晚期,波斯灣沿岸居民可能將因為高溫讓戶外變得太危險而有多日不能出門。
不光是高溫:全球暖化會增加空氣中的溼度,並帶走陸地和海洋的水氣。原本就缺乏降雨的區域,乾旱會更嚴重。降雨或降雪量也更有可能變得極端,看看2016年在巴黎或休士頓發生的水災就可知道。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颶風和其他熱帶氣旋則較不明確。但是風暴的能量來源是海洋,因此海水溫度升高可能會讓風暴的威力更強,發生頻率則可能降低。
不天然的天災
綜觀全球,地震等地質災難的發生次數維持穩定;然而,被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卻愈來愈常發生天災。
國家地理雜誌第185期_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影響深遠
敘利亞內戰迫使數百萬人離鄉背井,並造成數十萬人喪命,包括下圖中這名男孩,而戰事爆發的部分原因是歷史性的乾旱迫使農夫遷移到都市。201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遷讓這類乾旱的發生機率增加兩倍以上。氣候變遷也讓玻利維亞的波波湖(右)暫時乾涸了,而在此以前,乾旱和分段截流就已經導致其逐漸枯竭。在其他地方如紐約市,空氣中的水氣增加導致降雪量增加──但春天的融雪也更早了。
6 野生動物已經受到傷害
氣候變遷危害的不只是北極最具代表性的掠食者,北極熊。2016年,科學家宣布最後一隻珊瑚裸尾鼠消失了,這種類似老鼠的齧齒動物只在澳洲托雷斯海峽的一座低矮島嶼上出現,而導致牠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海水上升。有人稱此為哺乳動物因氣候變遷而滅絕的首次有紀錄案例,之後無疑會有更多動物步其後塵(請見下方數據)。
溫度上升導致部分動植物族群數量減少,迫使物種往兩極移動並改變遷徙與行為模式。南極半島的阿德利企鵝數量已大幅減少;名為紅腹濱鷸的北極岸鳥體型愈來愈小;海冰消失迫使數千隻海象爬上阿拉斯加的陸地。還有一整片區域都面臨轉變:從洛磯山脈到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高山生態系日益沒有容身處。過去幾年來海水異常溫暖,也在全球各地的岩礁引發珊瑚白化及死亡。
有些物種將成為贏家。目前,大翅鯨在南極洲外海新近少了海冰的水域過得很好;海膽也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但是氣候變遷並非人口擴張帶給其他物種的唯一威脅;我們也導致了自然棲地的破碎以及被破壞。有些物種能適應環境的急遽變化──但有多少物種能做到,又能維持多久?
47%
2016年的一項研究針對976個物種進行調查,其中47%已從活動範圍內較溫暖的邊緣地帶消失。許多棲地都發生了這種現象,表示它們未能適應氣候變化;動物發生「局部地區滅絕」的比例略比植物高。
1/6
氣溫如果上升超過攝氏4度,每六個物種就有一種會面臨全球性滅絕的危機。201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我們若不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全球均溫可能在2100年就會上升4度。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如南美洲與紐西蘭受到的打擊會最大,因為自然地物(如山谷)會阻礙物種透過遷徙以適應氣候變遷。
非自然淘汰
在加拿大的奴納武特領地,一隻北極熊從因紐特人狩獵村落拿烏傑特外游過融化中的海冰。美國政府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溫室氣體排放是北極熊可能在2050年從許多分布區消失的首要原因。與此同時,大堡礁在2016年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的珊瑚死亡。長時間的白化現象造成一段700公里區域內67%的珊瑚死亡。在3月21日(左)至5月15日(右)這段時間內,溫暖的海水讓蜥蜴島外海的珊瑚群死亡殆盡。
7 我們能有所行動
自由市場往往因為可以很快獲得成果而為人稱道。在這個互聯的時代,想法也有類似的自由市場。所以問問你自己:如果氣候變遷並非嚴重的危害,為什麼會有19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議,承諾要努力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華氏3.6度)以內?
儘管因為新任的美國政府威脅退出而蒙上陰影, 這項協議仍是希望的徵兆。下方圖表顯示的是另一種希望的徵兆:太陽能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即使不徵收碳稅(這是讓經濟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最有效的方式),再生能源也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更便宜的電力來源。2015 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發電量來自再生能源。在美國,太陽能產業僱用的員工已超過燃煤、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員工總和。
從化石燃料轉換至其他能源的過程才剛開始,每一小步都很重要:2016 年的研究指出,我們每排放1 公噸的二氧化碳,就會有3 平方公尺的北極冰層融化,這表示美國人平均每年造成49 平方公尺的冰層融化。每蓋一棟節能建築、每回收一輛高油耗汽車、每保護1 公頃的森林都有幫助。但如果全世界不趕快轉而使用無碳能源,這些努力帶來的幫助也有限。
乾淨能源,物美價廉
隨著太陽能板銷售量暴增,成本下降的速度比專家預期的還快,而這都歸功於科技進步和規模經濟。
單一問題, 眾多方案
摩洛哥塔費雅附近300 兆瓦的風力發電廠是非洲最大發電廠之一,非洲有機會跳過碳時代,直接進入再生能源時代。不過,風力與太陽能都會用到大面積土地,因此日本將太陽能板鋪設在池塘和屋頂上。核能發電占地較小且能全天候運轉,但有安全及核廢料的顧慮。美國喬治亞州的弗格特勒發電廠正在新建兩座反應爐,是美國自1979 年三哩島核洩漏事故後的首批新反應爐。照片中是其中一個反應爐的圍阻體結構。
2017年/4月 第185期
谢选骏指出:气候灾异的增速源于几百年来人口暴增十几倍的生物压力。但是,在多国竞争的恶性“发展”下,这一现况可能改变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