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自我价值”是地球环境的杀手锏

 云南微史:生命、生物和气候灾难

2015-11-25 朵云炊时尚志|南 子


《第一辑:观念与使命》


自序二:生命、生物和气候灾难


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人们编了一首地质年代歌谣传唱:


新生包含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罗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自冥古宙(生命现象开始期)、太古宙(初始生物形成期)、元古宙(原始生物生成期)到显生宙(现代生物存在期),地球生物的生命现象经历了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多细胞生物、动物、陆生植物、哺乳动物、人类的进化。3.8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产生,2.3-0.65亿年为恐龙时代,160万年前至今人类诞生。


假如这就是历史事实和生命真相,那么,在漫长的160万年间,人类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谦逊、优雅而睿智的房龙说:“(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其实)我们并没有走出多远。我们所知仍很少,但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我们能够相当准确地猜测很多事,……(就是说)关于第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所知少,……剩下的全是未解之谜。”


显然,房龙的态度和真诚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就让我们顺便猜测一下160万年间人类的成长吧!


在时间的迷雾中,既然选择相信宇宙大爆炸,不妨继续选择相信气候灾难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以便响应“生物史从一开始就与气候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气候的变化对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地,生物对于原始大气的极度变化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帕斯科尔·阿科特)”的观点。


通常的说法是,生命产生的历史占据了地球年代的86%,大约持续了40亿年(前寒武纪)。与外星人偶然在地球上播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讲述了与地球形成相伴生的“原始营养汤(有机分子)”最终生成蛋白质的故事。故事居然被实验证明。重要的是,实验通过人工模拟原始生命的产生条件,如冷热更迭、暴风雨、水蒸气及雨的凝聚。于是,科学家们把眼光投注于地质事件的不确定性(大陆漂移导致地表对太阳反射率不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对生命表现及其生物进化的影响。


据说,40亿年间,由于气候的极端变化,地球生物曾经实现了三次物种“大爆发”(云南晋宁“梅村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云南“禄丰恐龙生物群”),并遭遇到五次毁灭性的灾难,如5亿年前的寒武纪-奥陶纪、4.3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3.85亿年的石炭纪、2.25年的二叠纪-三叠纪、6500万年的第三-第四纪。人们较为熟悉的是三叶虫和恐龙的大灭绝,不大熟悉的应该还有以下几个内容:


①认为大陆漂移、温室效应、冰期与间冰期、海进海退、火山爆发、彗星撞击等,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面对最后一次灾难性的“恐龙灭绝”,众说纷纭之下,终于全面暴露出了人类的浅薄及其知识危机。


②在地球史上,没有一次灾难可与第四次灾难的惨烈性相比:超过200科的有机物在这场危机中消亡,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生物,陆地动物中三分之一的属彻底消失,其中陆地脊椎动物从38属减少到18属。


③志留纪时,一种貌似苔藓的藻类开始以先驱的身份登陆,直至泥盆纪发展成为陆生植被。


④石炭纪、尤其是石炭纪末尾(3亿年前),可以说是地球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大陆聚集起来,沼泽与水下植物首次向大陆延伸,木贼、羊齿、貌似棕榈的针叶树郁郁葱葱,昆虫遍及全球的大繁殖势不可挡。


⑤白垩纪发生了一件在整个地球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那就是被子植物的诞生,全面取代了裸子植物,以草本、灌木和乔木的形态蔓延全球,借助风、雨、水流、昆虫授粉,从而实现了雌雄的分离与有性繁殖。


⑥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逐渐形成,阿尔卑斯山已然成型,到第三纪末期,大陆基本上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了。


⑦始新世时,准备好的哺乳动物开始就位,迟至中新世,我们已知的存世物种全部登台表演。在第四纪的第一个时期(更新世,36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原始人类:善于攀爬的人类(南方古猿)祖先露西。其实露西只是一个一米出头、大约20岁的溺水而亡的“女孩”。之所以把人类的始祖命名“露西”,是考察队员(1974年11月30日)发现“她”时正在通过无线电收听披头士乐队演唱“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首歌。


⑧物种消亡的浪潮并非总是令人沮丧,一些物种的灭绝意味着另一些物种的生机,如同恐龙的末日迎来的是哺乳动物的黎明。


好的,让我们言归正传,看看第四纪冰期体中,究竟是哪四部分冰期影响着地球和人类。这些冰期包括阿尔卑斯冰期(120-70万年前)、民德冰期(60-40万年前)、里斯冰期(30万年前、20万年前和10万年前等三次)、玉木冰期(8万年前玉木一期、4.5万年前玉木二期、3.2万年前玉木三期、1.8万年前玉木四期)。显然,我们正处于最近的间冰期。


冰期与间冰期温度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变化改变了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比如1.8万年前的冰期中,地球冰川体积最大时差不多是我们现在间冰期的3倍,这就意味着以前的海平面比现在的要低120米,现在各大陆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在过去大部分是以陆地相连接的。


二是连续不断的海进海退造成了海洋生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灭绝,而酷寒又造成了陆地动物的灭绝;对人类的乐观派来说,环境越恶劣,越需要发明创造来解决问题。正是在里斯冰期,人类征服了火;整个玉木冰期,人类捕猎的组织、战略及技术实现了飞跃,精细的战略与分工合作,要求通达明晰的语言及其特定的符号;实际上,在第四纪连续的几个冰期里,人类完成了被称之为“新世界”(le Nouveau Monde,1492年提出)领域的全面征服。


普遍认为,现代人出现于15-30万年前,但没有人能够清晰地说明人与猿的关系,根因在于谁也分不清楚人与猿的本质区别。真相有待发现,赫胥黎也罢、达尔文也罢,关于物种起源及其进化,成为不得不接受的思想观点和流行时尚,甚至成为意识形态塑造的工具,比如唯物论。

 

不管怎样,在史前考古学家命名的“驯鹿时代(3.5-1.2万年前之间)”,尽管经历了极其寒冷的玉木三期、玉木四期两个冰期,为了生存, 人类的发明创造出现了井喷现象,为石器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1.8万年后,气候开始逐渐变暖,期间发生的“新石器革命(8000年前-3500年前)”三大非凡举措惊世骇俗:种植、定居和语言文字共生互助。毫无疑问,人类饮食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以肉食为主。质而言之,“新石器革命”的核心成就在于促进了人类劳动、生产和工作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奠定了文明社会的发展基础。


据说,12000年前,全世界有500万居民,距今5000年前达到1.5亿人口,可知人口激增背后的生产力发展究竟有多么惊人,这不仅意味着、而且显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结成的新型关系成效卓著、功绩斐然。


如果说“宇宙大爆炸”勉强解释了时间的秩序,“气候灾难”则敷衍了生命景观。当气候遇见历史,生命、生物及其人类故事的地球时代,从此有了人类记忆和想象的空间,历史有了预言世界的成色和内涵,人生有了存在感和自我价值。(2015年2月1日)


谢选骏指出:“自我价值”是地球环境的杀手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