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

谢选骏:“全过程民主”就是“民无二主”

《抛弃王沪宁?习近平为二十大创新说 栗战书造势》(希望之声 2021年8月27日)报道:


官媒报导,习近平2019年11月2日在上海市杨浦区考察调研,首次提出所谓「全过程民主」。


随着中共二十大的临近,习派人马开始为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民主”造势。有猜测指,习近平打算抛弃专门为中共领导人打造各种理论学说的“御用笔杆子”王沪宁。


8月26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刊文,题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题目特别注明这是一种新的理论。


这已经是自8月4日以来官媒刊发的第4篇讨论“全过程民主”的文章。


习近平的心腹、中共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也出面造势。他在8月20日主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


栗战书掌控的中共全国人大还在今年3月修订执行了30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官媒说,最大亮点就是拟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


习近平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民主”,引起各种猜测和讨论。但这之后除新华社发了一条微评之外,其它官媒并未就此做进一步解读。媒体及所谓的立法机构集中造势,始于今年6月。也是由栗战书启动。


到底什么是“全过程民主”,目前似乎没有人说得清。曾有一位脸书用户曾就此给BBC中文留言说,“这是中文吗?怎么我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呢?”


但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前几天曾用英文发推,解释说“中国是全过程民主,美国是四年一次的投票民主”,换句话说,中国要实现全过程民主,就不应该给领袖换届。由此看来,全过程民主是领袖终身制的另一个名字。


习近平赶在中共二十大前,为自己重新打造一种学说,在重视意识形态统治的中共来说,习就是谋求打造一个超越众党魁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有观点指,自习近平推出“全过程民主”以来,没有见到负责意识形态的王沪宁,以及其他江派高官出来呼应。这也反映了中共内部的分裂,习近平要想连任,还得先压倒政敌。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了半天还是不知,“全过程民主”就是“民无二主”。


百度百科《全过程民主》报道:


全过程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过程。

据新华社2021年3月8日报道,施行三十多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将在本次全国人代会上作出修改。其中一大亮点,是拟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


中文名全过程民主公布时间2021年3月8日


发展进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平时的国家立法、监督等工作中,人大代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已有近800人次的代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直接参与立法,有50多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活动。这都是“全过程民主”的直接体现。

拟入法

全过程民主

施行三十多年后,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将迎来修改。2021年3月5日,两部法律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草案,增加对国家监委及其主任的质询、罢免制度,加强对代表依法履职的支持和保障,规定特殊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决定适当提前或推迟召开会议,并加强了会议公开,适当精简会议程序,提高大会议事质量和效率。两部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对其修改必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与现行全国人大组织法相比,修正草案增加一条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同时,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要求中,草案增加“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的表述。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紧跟形势”——因为网名“花纯淫”的华春莹已经说了最新说法——“中国是全过程民主,美国是四年一次的投票民主”,换句话说,中国要实现全过程民主,就不应该给领袖换届。


《习近平首提“全过程民主” 新词汇引发新质疑》(2019年11月4日 BBC)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民主”,引起各种猜测和讨论。但除了新华社随后发布了一条两段话的微评外,其它中国官媒对此尚没有跟进做出进一步解读。


中国官媒称,习近平此次考察上海的主题之一是贯彻中共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在考察中提到,在中国,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个用词在中国官方话语中是首次出现。


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习近平考察了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他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新华网11月3日发表微评,称古北市民中心举行的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展示了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鲜明特点”。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这篇仅有两段的“新华微评”强调。


习近平到上海的另一目的是出席11月5日开幕的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该博览会是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持续的背景下开创,被认为是向国际展示中国“进口大国”的形象。另外,习近平曾在2007年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外界多认为上海是习走向“定于一尊”权力顶峰的跳板。


古北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三万多人口,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境外,是上海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居民区,被称为“沪上第一代国际社区”。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古北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官方媒体称,四年来近两千人参与立法意见征询。


港媒解读


不过,在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中,被称为习近平上海考察行程及“最高指示”的近三千字官方通稿中,“全过程民主”一词并未出现。通稿提到了习近平在古北社区的行程,以及立法意见征询会。


香港媒体香港01注意到,通稿有意忽略了“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内容。评论认为,在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上,中共勾画了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将“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列入其13个制度优势之一。而“全过程民主”可能意有所指。


引发“中国式民主”讨论


中共执政以来,一直以经济成就来强调执政的合法化,在民主、人权等方面屡遭外界诟病。在建政70周年之时,今年9月底,中国国务院发表“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将“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人权的首要位置,忽略了天赋人权的普世价值,被批评为“中国式人权”。


习近平提出“全过程民主”,似有定义“中国式民主”之意。不过,“墙外”的社交媒体推特和脸书上,很多人对“全过程民主”一词表示不解。


中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自称从不投反对票,很多次的人大会议上,她都是按下“赞成”键。


一位脸书用户给BBC中文留言,“这是中文吗?怎么我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呢。”


还有脸书用户认为,“全过程民主”不过是一种空洞的政治口号。


其中一位说,“空话就是里面越多出现什么,就越没什么。像是大陆各大城市超爱挂‘建设文明城市’,就代表城市不文明。”另一位说,“所谓废话就是一种听起来好像很具体,实际上却很空洞的一种话;它听起来好像讲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却是在回避所有的答案。”


在Twitter上,有人尝试解读“全过程民主”一词的含义。赵紫阳任总理期间的秘书、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书鲍彤的女儿鲍简在Twitter上称,“搜索枯肠,试着对‘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做一番解读:枪杆子夺权前言必称民主,让民主成为那时中国人的美好愿景。执政后嘴上讲民主,横幅挂民主,宪法提民主,大会小会讲民主,文件有民主,好像也有个永远在野的民主党派……这算不算全过程啊?”


试着对“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做一番解读:

枪杆子夺权前言必称民主,让民主成为那时中国人的美好愿景。执政后嘴上谈民主,横幅挂民主,宪法提民主,大会小会讲民主,文件有民主,好像也有个永远在野的民主党……这算不算全过程啊?还有什么……请补充。

— 鲍简 (@baojianella) November 4, 2019

结尾 Twitter 帖子, 1


还有人这样解读:“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都被政权监控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党魁安排程序,经过核心领导层酝酿,通过执政党决策,民众围观决策产生的。”



满篇都是怪异的措辞!

我帮一尊解释一下吧:“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都被政权监控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党魁安排程序,经过核心领导层酝酿,通过执政党决策,民众围观决策产生的。” https://t.co/jX81vpJJtA

— KUI YANG (@KUI__YANG) November 4, 2019

结尾 Twitter 帖子, 2


不过,也有人认为,不论“全过程民主”有何涵义,都不会产生实际作用,“逐步开放党禁、报禁、网禁等,才是最基本的诚意所在。”


谢选骏指出:上文的意思是——“全过程民主”就是“假装民主”。不过在我看来,不论真民主还是假民主,“一人一票民主”还是“全过程民主”——“中国式民主”只要不变成“民无二主”,就将瓦解共产党统治。不信大家看看,假装民族自治的“苏联”,最后不是瓦解了吗?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往往弄假成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但丁的《神曲》不如草芥

《跟所看到的神迹相比 “我写的如草芥”》(刘晓 2019-07-25)报道: 在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经历过地狱、炼狱目睹了种种罪恶的灵魂后,诗人终于见到了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