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永续智库”的名头比“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还要牛鼻。但其实呢,一切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除非那个发展的东西死了。

 以藻固碳!解密台泥循環經濟秘訣


永續智庫 2021-08-20


作為全球首家通過循環經濟認證之水泥業,台泥以三大獨門祕法,實踐循環經濟與生態復育。三大秘法包含,引進水泥窯協同處理、導入科學減碳技術,與使用低碳運輸技術。希望從人類文明與環境保護為出發點,注入水泥建材與組織發展,並將企業社會責任的DNA納入每一個營運環節。


2013年,知名已故導演齊柏林透過一個一個鏡頭拍出環境紀錄片《看見台灣》,透過罕見的鳥瞰視角,讓台灣人看見遭受污染的嗚咽河川、以及被濫挖掏空的破碎山頭。影片點燃了台灣公眾於「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天秤兩端的對話,而其所帶出的氣候變遷和環境資源破壞等議題,頓時也讓水泥產業成為眾所質疑的高污染產業。


事實上,水泥在人類發展歷史上長久以來扮演著極為重要的功能。早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就已學會將石灰與火山灰混合,並將其作為建築材料以搭建穩固的房屋或設施。直至今日,水泥產業成為台灣國防工程建設與民生基礎產業,更是除了水資源之外,人均使用量排名第二高的物質。


「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於近期一場論壇演講中如此評價台灣水泥產業的發展脈絡與特點。而張安平所掌舵的台灣水泥也在這波綠色經濟與設計思考的風潮下,順應著永續趨勢與國際社會脈動,正快速地轉型成為台灣循環經濟的一顆閃耀之星。


台泥讓水泥業從「眾所質疑」搖身成為「循環經濟超新星」


創立至今邁入75歲的台灣水泥(簡稱台泥),自1997年配合政府產業東移,以循環角度出發,將工業港、和平電廠、水泥廠緊密相連,並把不同產業原料、燃料和廢棄物互補利用,形成跨產業的循環經濟運作方式,打造最佳化的資源使用效益模式。


台泥於2018年成為全球首家通過BS 8001循環經濟認證之水泥業,2019年更以花蓮和平港電廠三合一循環園區為基地,主動打開工廠大門,啟動開放生態循環工廠計畫,並於2020年正式啟用生態循環工廠。


該工廠以太魯閣族語「DAKA」(意即「瞭望」)命名,於同年取得經濟部觀光工廠認證,截至2021年4月底,已累計325萬人次造訪。台泥DAKA園區涵蓋水泥廠、和平電廠與和平港;水泥廠的燃料與部分原料,透過海運的方式運至和平港,以減少陸地運輸碳排放,而和平電廠所產生的煤灰亦轉化成為水泥原料。這些「廢棄物不出廠區」的規劃,使其成為亞洲首座「港電廠三合一」的循環經濟園區,更是台泥獨創跨產業的循環經濟示範區。


2020年7月,CSRone永續智庫團隊實地造訪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DAKA園區」,深入探訪台泥循環經濟、生態復育的獨門祕法。


台泥花蓮和平礦場採用「礦山豎井運輸系統」,減少運輸車輛碳排放的同時,也降低了塵土飛散而導致的空污/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祕法一:轉廢為能!生活垃圾轉為能源 廚餘變身土壤改良材


全球各產業皆風靡的「循環經濟」思維,是指利用現有或已經使用過的資源,創造出新的價值或商業模式。根據估計,這股搶攻「零廢棄」的市場約有高達一兆美元的商機。


台泥「轉廢為能」的方案,緣起於花蓮縣政府擬解決境內垃圾無處可去的困境,進而啟動台灣第一個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將垃圾轉化為能源。花蓮縣每天平均製造超過100公噸垃圾,由於縣內掩埋場已達飽和,又沒有焚化爐,必須每年花費1.2億元跨境送到宜蘭利澤焚化。但今年2月,利澤焚化爐因故停收花蓮垃圾,目前包括花蓮市、吉安鄉和囤積之生活廢棄物已達上萬噸,面臨嚴重垃圾危機。


為此花蓮縣政府主動與台泥聯繫,希望能夠利用台泥水泥窯高溫,將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的特點,幫忙花蓮縣處理生活垃圾的問題。該案並於2020年通過環評大會,創下台灣循環經濟里程碑。


水泥窯協同處理(Co-processing)目前已是歐、美國家解決生活和事業廢棄物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依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研究指出,水泥窯平均超過1,300度的高溫可分解戴奧辛、污泥等有害與無害廢棄物,並且將其轉化為再生資源替代水泥原料、燃料。


相較於平均溫度700至800度的焚化爐,水泥窯擁有的五大關鍵優勢分別為:


1. 窯內平均1300度的高溫可將廢棄物徹底分解,底渣可作為水泥部分原料

2. 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和成分會固熔於水泥熱料中,避免造成二次排放


3. 城市垃圾、廢輪胎、廢油、廢毒溶液、污泥等均可無害化處理


4. 垃圾氣化之熱能可作為水泥窯能源


5. 無須額外徵收或新增土地使用


台泥DAKA廚餘再利用中心蒐集廚餘並成為土壤改良材/圖片來源:台泥。


另一方面,台泥也於2021年2月啟動「好回收 好和平」計畫,除了在DAKA園區內設置電池、飲料杯與寶特瓶等智慧回收設備,鼓勵民眾一同加入環保行列之外,更設置廚餘處理中心,收集廠區內和周邊社區的廚餘,經益菌分解後成為土壤改良材,且免費提供周邊村民用於農作與植栽。


祕法二:高值化應用!鈣迴路技術捕碳、微藻養殖固碳


台泥於2019年12月正式宣告承諾「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 SBT),並成為台灣首家傳統產業承諾該目標之企業。在科學為基礎的減碳目標設定之下,台泥率導入「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仔細盤點水泥產品從原料、製程、銷售、廢棄到回收的整體過程,以及其對於環境的實體與潛在之衝擊面向與程度。


由於水泥業的原料一加熱即產生二氧化碳,故在全球市場的「減碳壓力」和「綠色製程」的驅動下,台泥於2013年便導入工研院「鈣迴路技術」。這項技術是從水泥製程排放的煙氣中,透過氧化鈣吸附捕捉二氧化碳,並透過微藻養殖技術,來達成固碳的效益。這些所捕捉到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可進而養殖「雨生紅球藻」,並培育較高經濟附加價值的「蝦紅素紅藻」。技術發展與應用至今,台泥年捕捉數百噸二氧化碳,並運用微藻養殖技術萃取蝦紅素,進一步研發美妝、保健原料。


祕法三:要經濟也要保育!台泥礦山生物多樣性復育累計達300種


台泥在原料開採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是對環境衝擊最小、較為安全的「平臺式階段開採」技術,同時也以較為低碳的「礦山豎井運輸系統」進行運輸。


除此之外,台泥也於生態保育上付出眾多努力。台泥自1996年便展開植生復育計畫,並攜手專業團隊針對各個地域進行園區生態圈復育計畫。


2017年,台泥與宜蘭大學園藝學系永續景觀研究室團隊合作,針對蘇澳廠太白山礦區進行生態復育工作,捨去速成綠化方式,積極克服水源灌溉、強風侵襲等困難,成功復育近百種原生植被,並成為台灣首座綠能生態復育系統。累計至今,台泥生物多樣性復育已達300多種、保育植物DNA約33,653種。


另一方面,台泥和平港亦於2019年獲得「生態環境永續物流鏈基金會」(ECO Sustainable Logistic Chain, ECOSLC)所頒發「生態港口認證」榮譽。打破過往人們對於工業港口「又臭又髒」的刻板印象,以「船舶排放汙水管理」、「貨物溢漏管理」、「減少港區逸散揚塵」、「疏浚養灘管理」等為目標,妥善維護港區的海洋優質生態環境。在和平港口中,參觀者透過肉眼便可見海中的熱帶魚和珊瑚礁優游自在的模樣。和平港海底的豐富生物,更使其獲讚「和平大堡礁」的美譽。


過去人們對於水泥業的刻板印象,總是圍繞著過度開採、破壞在地生態、空污製造者等負面評價。然而,以「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之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自我定位的台泥,早已站在過往深厚的基礎,順應著時代綠色趨勢,擺脫這些負面標籤,轉而以「人類文明的黏著劑」自我期許。希望從人類文明與環境保護為出發點,注入水泥建材與組織發展,並將企業社會責任的DNA納入每一個營運環節。


谢选骏指出:“永续智库”的名头比“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还要牛鼻。但其实呢,一切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除非那个发展的东西死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