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9月19日星期一

谢选骏:俄国母狗喀秋莎的原型是德国女妖洛列莱


《除“俄”务尽! 拉脱维亚推倒苏联纪念碑 唱“喀秋莎”违法…》(自由时报 2022-09-18 )报道:


二战时期,苏联用来对付德军的世界第一款火箭砲“BM-13”,俗称就叫“喀秋莎”。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后,东欧国家陆续移除前苏联时期象徵物。拉脱维亚继上月推倒一座顶端装置苏联星星、原本用来纪念苏联红军战胜纳粹德国的“里加解放者”纪念碑后,日前又宣布已全国禁唱苏联经典民谣“喀秋莎”。拉脱维亚政府认为,这首歌曲是苏联的象徵,因此禁止在公共场所传唱。


据拉国媒体报导,违法传唱“喀秋莎”者,将面临350欧元至2900欧元的罚款。


“喀秋莎”(Katyusha)一曲,创作于1938年,二战时期苏联政府用来作为鼓励苏军士气,对抗德军的战歌。此曲描述了一位名叫喀秋莎(俄罗斯常见女生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的年轻姑娘,站在故乡的岸边歌唱,思念与等待远方的爱人战士,她的爱人则勇敢地捍卫国土边疆,回报她的爱情。


此曲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家、共产世界也广为传唱,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2005年曾随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出访俄国,当年就用俄文献唱“喀秋莎”。


二战时期,苏联大规模生产、投入战场的世界第一款火箭砲“BM-13”,俗称就叫“喀秋莎”。根据纪录,苏联士兵是“一面高唱《喀秋莎》,一面向德国法西斯开砲”。“喀秋莎”之名仍被用于较为新式的苏联车载多管火箭砲上,特别是“BM-21”与其衍生型。


网民嚎叫: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21:34:00

X Y Z是个年轻红粉?毛太祖一边倒向苏联,全国各地兴建中苏友谊馆,你还能找出一间幸存的吗?

技术员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20:34:16

拉脱维亚为自己整体投靠纳粹德国找理由,很正常。

hppyny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9:42:00

二战时,苏联受到纳粹德国的侵略,因而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世界没有清晰地看到苏共也是对内专制对外侵略的法西斯政权,直到现在才看清。虽然中国也是受到日本的侵略,但中共同样也有对内专制对外侵略的本性,所以中俄都受到世界的反对和抵制。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8:57:38

按照文学城的管理条例,张口骂人的一律封号。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8:37:17

幸亏这几个国家小,否则让它们得了势,会比老毛子还坏

搦战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8:14:26

不是據說連天鵝湖都不許演,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都不許放了嗎?好像是文革重現。

hppyny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7:51:00

苏联/俄罗斯已经成了侵略的代名词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6:30:59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初期,拉脱维亚一直是独立国家。在二战时被苏联侵略占领了。在东欧受纳粹和苏联侵略的小国家看来。共产党法西斯是一个coin的俩面。反法西斯也要反共。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6:04:00

歌是38年的,那时苏德友好,一心想瓜分欧洲呢,歌里的苏军显然不是打德国人,而是在入侵芬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之类,禁这首歌一点毛病没有。

Timberwolf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5:40:44

听说天朝国不让唱《国际歌》,只是不知有没有宣布其为非法。大外宣的代表们能解释一下吗?

点点点点点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34:00

骂人确实不好,但是五毛这帮东西不算人,也确实该骂。一群认贼作父的狗东西,还得意洋洋,招摇过市。

lurenjia2014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32:42

大哥已死,小弟要活命,只能投靠大哥的敌人。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32:17

这个拉脱维亚公然反对我们美国宪法倡导的言论自由,我们美国法律保护唱喀秋莎,它就故意立法禁止,明显有法西斯痕迹,长此下去对美国的危害不小,美国应该严厉制裁之。

ali88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27:57

当年郭么若管斯大林叫爷爷,怎么样?如今城里的黄俄孝子还需要努力。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27:57

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宣称中国人民站起来时,苏联还占着中国的旅顺,还在那里强奸,抢劫,无恶不做。毛泽东为了换回旅顺的自主权,不惜做苏联打手卷入朝鲜统一,率先发动了朝鲜战争,迎战比苏联还强大的美国。结果就是割地赔款。不仅影响了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而且还耽搁了解放台湾。让美国人铁了心卷入台海争端。两岸为此分离了近一个世纪。所谓保家卫国,该保的不保,甚至和侵略者勾结,恶心不?我不知道后来中苏怎么谈判,1955年,在朝鲜战争结束两年后,在所谓中国人民站起来六年后,苏联才从旅顺撤军。这就是小傻红们鼓吹的一百多年的中国对外战争无一胜仗的屈辱一扫而光!这就是小傻红们自豪的中国不再任任人宰割的中国!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24:22

最奇葩的算是中國政府,為侵華的日軍,在旅順建立紀念公園和紀念碑。讓陣亡的日軍的家屬拜祭。

群眾之聲 發表評論於 2022-09-18 13:58:45

就台灣人奇葩,肉麻的叫日本大哥哥。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21:00

早就應該去納粹化!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20:49

我将无我,甘做俄杂。

ca_lowhand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4:14:02

二战时没有一个国家是清白的,要比最邪恶,苏联和纳粹德国并驾齐驱。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3:21:32

1969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兵戎相见,在东北各大城市的苏军纪念碑丝毫没有损坏。正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胸怀。

**************

就不要肉麻了。 海参葳都被老毛子根据不平等条约割去了, 领导息事宁人, 百姓敢怒不敢言。

ArrowOne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3:50:06

污蟊豿的行为类似于在大街上吃屎,一边吃还一边说好吃好吃,问大家你们怎么不吃,这种犯贱行为就是讨打讨骂,最典型的莫过于八戒,你们在这里喊冤叫屈还真特么有脸,文明和修养是对人的,不是对狗的。

竞选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3:39:32

文革期间除了一批俄粉,看来,俄粉还是没有除尽,呵呵。

------------

1968年清明节,李振盛在刑场拍摄了一些照片。那次行刑一共枪毙了8个人,其中有两个人是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的技术员,他们因为散发了一张油印的小报《向北方》,被打成“反革命集团主犯”,因为他们“一心向着北方的苏修”。(文字来源:《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5期,记者: 徐梅)。图为1968年4月5日,巫炳源、王永增因散发油印小报《向北方》定为“反革命集团主犯”在哈尔滨被处决。两人中名叫巫炳源的死刑犯,听到判决时仰天长叹:“这个世道太黑暗了。”便闭上了眼睛,再没有睁开。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3:33:43

呵呵,和中共相比,算是小儿科廖。文革中,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被红卫兵屡次打砸烧,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最后只余被铲掉题字的石牌坊。公墓内安葬百余名航空烈士,并有英烈碑镌刻抗战时牺牲的航空烈士英名及生平,包括:国军870人,苏军236人,美军2197人。该公墓由国民政府建立,曾遭日军破坏,但也木有文革毁灭得彻底。

aluminiums 发表评论于 2022-09-18 13:14:00

拉脱维亚是苏联在二战初期和德国打得火热时分脏拿到的,后来被德国抢走,最后夺回。红军本来就是侵略者。但估计五毛根本不知道这个历史,被告诉了也不会认。


谢选骏指出: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苏维埃俄国的母狗喀秋莎,其原型是德国女妖洛列莱!而这一传播的中介,是马恩列斯等贼所称赞的犹太诗人海涅。下面就比较一下两者的歌词是否类似——


网文《喀秋莎中文歌词》(寒柏译)报道: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扩展资料:《喀秋莎》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首俄罗斯传统民谣,其实它是一首作曲家谱写的政治宣传歌曲。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坎发生了战争,苏联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写了一首抒情诗《喀秋莎》。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完胜日本关东军,但《喀秋莎》当时并未因战争的胜利而流行开来,而是在两年之后的卫国战争中,这首歌才伴随着炮火硝烟传遍了整个苏联。


喀秋莎既是俄罗斯常见的女性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也是苏联卫国战争时候一种火箭炮的名字,昵称叫作斯大林的管风琴。当苏军终于攻打到柏林城下时,他们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臼炮轰击柏林,每一颗炮弹都有半吨重。与这些臼炮一起怒吼的,还有成千上万蔚为壮观的“喀秋莎”。


网文《洛列莱》(Die Lorelei)报道: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动人的传说:在莱茵河畔悬崖上有个叫洛列莱的金发女郎,过去因为在爱情上受男人的骗而跳崖,死后化作妖女发誓向男人报复。

传说

一次,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礁石。多年来礁石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海员,使他们寻声而去,船因触礁粉碎,人也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经过此处,用棉球堵住了海员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船的栀杆上,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才终于闯过险礁。

特征

德国海德堡派浪漫主义诗人克莱门斯·勃伦塔诺在1861年的叙事诗《写给莱茵河上的巴哈拉赫城》中写道,洛列莱是一位迷人的女人,她的美丽抓住了所有男人的心,也最终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将洛列莱描绘成给船员带来死亡的海妖塞壬。


这首诗被德国作曲家F.西尔歇改编为一首同名歌曲,填    词海因里希·海涅谱曲,F.西尔歇歌曲谱曲,语言为德语——


歌曲来源

德国诗人海涅的叙事诗“写给莱茵河上的巴哈拉赫城”(德语:Zu Bacharach am Rheine)中写道,洛列莱是一位迷人的女妖,她的美丽抓住了所有男人的心,也最终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将洛列莱描绘成给船员带来死亡的海妖塞壬。而后,这首诗被德国作曲家F.西尔歇改编为一首同名歌曲。

《歌曲歌词洛列莱》:


1、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使我心这般悲伤

那古代的种种传说

都来到我的心上

日近黄昏晚风很清凉

平静的莱茵河旁

山峰映在夕阳中

闪烁辉煌真美丽非常


2、

是真奇异忽有个美女

独守在那山头上

她梳着柔软的金发

那金饰灿烂发光

她梳着柔软的金发

同时并娇声歌唱

歌调是那么奇妙

妖媚悠扬

叫人不能忘


3、

那驾驶着小船的船夫

一心只听她歌唱

也不管那中流岩石

只抬头向上仰望

可怜那小船和船夫

终于都葬身波浪

我不知道怎么这样

可哀可伤

又叫人迷惘


谢选骏指出:洛列莱是个女妖,用歌声迷惑人去送死;喀秋莎也是女妖,同样用歌声迷惑人去送死——


《喀秋莎》歌词对照:


歌曲原唱: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填词: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


谱曲:马特维·勃兰切尔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扩展资料: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是创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创作背景:《喀秋莎》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谢选骏指出:苏维埃俄国的爱国主义和纳粹德国的爱国主义如出一辙,都是鲸吞弱小的“革命帝国主义”,它们比英法等西欧航海殖民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属于后来居上的东欧内陆殖民帝国主义的垂死挣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绿色技术下面隐藏着血红的机密

《中国加快开采绿色技术所需金属 但在多国引发焦虑》(BBC 2024年4月30日早上8点46分)报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锂三角区”,是锂的重要产地。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夜晚,在位于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愤怒的口号声惊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