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谢选骏: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了“党领导一切的形态是临时的战争条款”



维基百科《无产阶级专政》报道:


无产阶级专政,也称普罗阶级独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由无产阶级[注 1]统治的政体,是从废除资本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的统治;在此过渡阶段,无产阶级得压制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反抗力量,打破阶级制度的社会关系,以创建一个新的无阶级社会[1]。


理论路径


无产阶级专政的构想最早由卡尔·马克思提出,让作为多数者的无产阶级取得独裁专政的体制;由于马克思认为各国政府都是阶级独裁专政,所以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并不会比其他的政府形式来的更糟[1]。马克思认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恩格斯在给《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1891年序文中,认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尖锐地说:“机会主义……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了解这一点的人,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繁杂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专政。


中国共产党则将无产阶级专政定义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如反动派,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在欧洲

 

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俄罗斯文)及斯大林的个人评论,打破了传统的三权分立而引进苏联宪法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2]

无产阶级专政在欧洲共产主义革命时在苏联及数个东欧国家获得实践[3]。列宁以理论及政治革命来证成苏维埃,从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变成跨国的政权形式[4][5]。苏联的外交政策也使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和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发展出相关的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理念,讨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俄罗斯及其他国家成立方式、时机和进程[6]。


证实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正确[7];斯大林援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来合法化其独裁统治的策略[3]。透过法律及政治手段,因此斯大林在实践无产阶级专政时,强调权力往国家及政党的最高领导集中是强化国家力量的做法,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被用来合理化斯大林的个人权力及其推动新的集中式工业及军事发展策略来打造苏维埃,并合理化其恐怖统治手段[8]。


在波兰,又称七月宪法或1952年宪法的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Poland)于1952年7月22日通过,打破了传统的三权分立而引进苏联宪法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2]。


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结果,在具体政治实践上并不是马克思所预想的,由无产阶级的多数者阶级专政,而是由一个宣称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专政,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1903至1950年)[9]及俄国革命家、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巴枯宁(1814年至1876年)[10][11][12]皆批评共产党实践无产阶级专政的作法,最终演变成由先前无产者(但已变有产者)的独裁专政政体[1]。


在1990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放弃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也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念[13]。


无产阶级专政在亚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入无产阶级专政深受列宁及苏联革命的影响[4][5];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在概念及实践上的差异,也影响了后来中苏交恶[14]。北越在实践无产阶级专政时,在路线上莫斯科和北京有不同意见,而北越较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看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革命政权,实质是一党专政,革命专政的形式因各国具体情况而定,而其主要特点是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组成政治革命联合[16]。


在越南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议题上,毛泽东批评苏联的作法,反驳当时苏联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在越南可以以和平方式取得的想法[17]。北越领导人胡志明的回应,较倾向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看法,并在中国人民日报1956年4月4日上发表专文谈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5]。


无产阶级专政为文化大革命主要的意识形态及口号之一,表现在数张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宣传海报中,在1949年文盲率为80%到1964年文盲率降为57%的历史背景下,以海报图文的方式去对大众宣传特定想法及口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文革期间内部的路线斗争[18]。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以无产阶级专政想法设立的宪法,对治权来说提高了集权和任意性,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立宪模式在毛泽东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仍影响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发展[19]。


毛泽东主张,无产阶级专政若无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其专政“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20]。


1975年,中国共产党左派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对当时正在整顿文革混乱的邓小平等进行批判[21]。自改革开放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主张被认为是毛泽东晚年过左的错误主张[22],是“贯穿10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指导口号”[23]。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仅在序言里表示了“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在条文里不用“无产阶级专政”仅用“人民民主专政”[24]。


评价


马克思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时的战时状态。然而,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结果,并不是由无产阶级的多数者阶级专政,而是由一个宣称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这不同于马克思所预想的那样,而是像乔治·奥威尔(1903—1950年)[9]及米哈伊尔·巴枯宁(1814年—1876年)[10][11][12]所预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作法最终变成由先前无产者(但已变有产者)的独裁专政政体[1]。


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罗莎·卢森堡批评列宁“用一小撮人的专政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25]


陈独秀于其《我的根本意见》主张:“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2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柯尔施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专政有三个特点:(1)它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对无产阶级的专政;(2)它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不是一个党或一个党的领袖的专政;(3)它是革命的、进步的专政,其目的是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自由。[27]


注释


 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主要指工人阶级

参见

编辑

人民民主专政

观点比较:


爱德华·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

罗莎·卢森堡及卢森堡主义

列宁及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毛主义、霍查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

铁托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

参考来源

编辑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書》. 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 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 162253 (英语).

 苏联1924年宪法,[xuewen.cnki.net/R2006070540004344.html 斯大林:苏联独裁者对波兰1952年宪法的秘密行动]

 Harold Henry Fisher.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An Outline of Strategy and Tac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5: 10– [2013-12-18]. GGKEY:TJW6YZQZ5B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黄金麟. 政體與身體: 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 1928-1937. 联经出版. 2005: 43– [2013-12-18]. ISBN 978-957-08-29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Alexander Pantsov. The Bolshevik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9-1927. Routledge. 23 October 2013: 12– [2013-12-18]. ISBN 978-1-136-8289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Robert H. Donaldson; Joseph L. Nogee. The Foreign Policy of Russia: Changing Systems, Enduring Interests. M.E. Sharpe. 2005: 36– [2013-12-18]. ISBN 978-0-7656-27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 42– [2013-12-18]. ISBN 978-7-302-081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F. J. Ferdinand Joseph Maria Feldbrugge; Gerard Pieter Van den Berg; William Bradford Simons. Encyclopedia of Soviet Law. BRILL. 1985: 254– [2013-12-18]. ISBN 978-90-247-30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周仕宝(中国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系专任讲师), 《1984 年》所揭示之烏托邦政治理念之負面效應,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 (PDF) 11, 淡江大学, 2001 [2013-12-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5)

 Cynthia Kaufman. Getting Past Capitalism: History, Vision, Hope. Lexington Books. 2012-08-25: 112– [2013-12-15]. ISBN 978-0-7391-72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Debating with Marxists at that time, Russian anarchist theorist and organizer Mikhail Bakunin argued that while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would be made up of workers, these same workers, <quote>as soon as they become the people's governors and representatives, will stop being workers and will begin to look down upon the proletarian world from the heights of the State: they will then represent, not the people, but themselves and their ambitions to govern it.</quote>

 Madsen Pirie. 101 Great Philosophers: Makers of Modern Thought. Continuum. 2009-11-01: 137– [2013-12-15]. ISBN 978-0-8264-238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Mikhail Bakunin 1814–1876 Mikhail Bakunin sometimes seems like an all- purpose, roving revolutiona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as ... Bakunin rejected Marx's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s another form of tyranny.

 程震东, 俄匪術語解剖, 欧亚出版社, 1963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庆耀·尹. 蘇維埃帝國的消亡.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4: 219– [2013-12-18]. ISBN 978-957-11-081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Alfred D. Low. The Sino-Soviet Dispute: An Analysis of the Polemics.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 Press. 1976: 199– [2013-12-18]. ISBN 978-0-8386-14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Cheng Guan Ang. Vietnamese Communist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Second Indochina Conflict, 1956-1962. McFarland. 1 January 1997: 26– [2013-12-18]. ISBN 978-0-7864-040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大陆常用辞语编辑委员会. 大陸常用辭語彙編. 秀威出版. 2009-01-01: 3– [2013-12-16]. ISBN 978-986-221-15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专政,但是无产阶级专政采取什么形式,应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将民族资产阶级划为人民的一部分,实行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


谢选骏指出:无论如何诡辩,无产阶级专政都决定了“党领导一切的形态是临时的战争条款”。


百度百科《无产阶级专政》报道:


无产阶级专政 (英文: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又称工人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一般而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相结合的,以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848年,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必然过渡阶段。[1] 


基本理论

无产阶级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工人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无产的“产”,指的是生产资料,而不是个人财产(生活资料等)。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联。

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在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的口号。1852年3月5日,在致魏德迈的信中进一步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结论。随后在1875年批判“哥达纲领”时,又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面对十月革命后苏联国内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的局面,列宁曾反复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使用革命暴力,使用铁腕手段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但是,列宁并没有因此把无产阶级专政仅仅归结为镇压,而是在强调镇压反革命破坏的同时,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和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列宁着眼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即国体,指的是这个专政与无产阶级民主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仍然非常重视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任务:“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主要形式

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形式,依据各国的情况、历史特点和革命发展过程而有所不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巴黎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尝试。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以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

历史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主要是: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的反抗、破坏;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无产阶级专政将随着自己的历史任务的完成而逐渐消亡。

考氏言论

考茨基引出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接着考茨基写道:“可惜,马克思没有更详细地指出他是怎样设想这个专政的。”

“他在这里说的不是一种政体,而是指在无产阶级夺得了政权的地方都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

“但是这个专政并不同时就是废除民主,而是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最广泛地应用民主。这个政府的权力应该服从普选制。”

“马克思在这本书(《法兰西内战》)里一再谈到全体人民的普遍选举权,而不谈一个特殊的特权阶级的选举权。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专政是在无产阶级占压倒多数的情况下从纯粹民主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一种状态。”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必须防止把这种作为状态的专政同那种作为政体的专政两者混淆起来。只有后者的倾向才是我们队伍中的争论的问题。作为政体的专政,同剥夺反对派权利的含义相同。反对派被剥夺了选举权、新闻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问题在于:胜利的无产阶级是否需要这些措施,社会主义是否借助于这些措施才能最好地实现,或者甚至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实现。”

发展延伸

基于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祖国统一的现实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中国已将原先的无产阶级专政表述更改为人民民主专政。从而使除了无产阶级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邹瑜.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人民日报编辑部.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 VIP 》 , 1956  郁建兴.    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学说新论. 《 WanFang 》 , 2002  罗许成.    无产阶级专政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 CNKI;WanFang 》 , 2009  曲延明.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CNKI 》 , 2001  董德刚.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新认识. 《 CNKI 》 , 2009


谢选骏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幻想中的奴隶政权”,它带有先天的自相矛盾——因为无产阶级一旦具有了专政权力,马上就不再是无产阶级了,因此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马克思、恩格斯这种低智商者,才会编造“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蠢话;只有列宁、斯大林这样的白痴,才会相信“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蠢话。而所谓的“党领导一切”,只是一种伪装的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由于它是伪装的,所以只能是临时的,而不可能长期伪装下去——什么时候战争结束了,党的专政也就解体了。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没有随着他的老子党苏联共产党及其他儿子党例如东欧蒙古等儿子党一起结束,只是因为中国的内战状态还没有结束,朝鲜也有类似的情况。一旦中国朝鲜统一了,百年内战结束了,共产党不完也得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