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谢选骏:社会生物学与人的灵魂



《科学家首度发现人类的灵魂,人不会死,只是换个身体重新做人!》(吴永健 2018.2.16)报道:


人类的灵魂是否存在呢?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对它的探索一直以来就是个热门话题。


有一位西方人,去探索一道险峻雄奇的山脉。当他历尽艰辛爬上万仞绝壁之巅时,却意外地发现,有一位东方老人正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西方人惊呆了,忍不住问道:「你是什么时候上来的?」老人淡然一笑,答道:「我已经等了你上千年!」西方人又问:为什么沿途之上没有你留下的任何痕迹?老人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通向山顶的路,其实不止一条啊!」


虽然殊途同归,但选择的道路不同,所见到的景象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不要以为,只有自已的经历才是一种传奇,而别人经历只是一种传说。


「此时此刻,在你周围,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正在不断地出现又消失。它们凭空产生,又转瞬即逝。没有它们,无论是你,还是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它们被称为虚粒子,是所有科学中意义最深远、也是最匪夷所思的理论——「不确定性原理」的推论之一。」


「当不确定性理论在70多年前被首次提出时,它的意义甚至让爱因斯坦震惊。时至今日,它仍然让科学家惊奇不已。「不确定性原理」掌握了关于万物起源的答案,这个答案却似来自虚无。」——这是英国《焦点》月刊5月号文章。题目:不可思议的世界。作者:罗伯特-马修斯。转载于《参考消息》2003年6月9日第13版。


这是现代科学关于宇宙起源的最前沿的理论之一,破解虚粒子凭空产生之谜,将是本世纪最尖端的研究课题。


在我们看完这篇最新的科学论述之后,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把目光投向二千多年前的那部东方圣典——《道德经》,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认识宇宙起源的。


《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有一种混然天成的「物质」,在宇宙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悄然无声,恒定不变,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是万物之源。我不知它的名字,姑且称之为「道」吧!


《道德经》: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这种「物质」,光华闪耀,忽明忽暗。它含有物质,蕴有能量,载有信息。


《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世上一切事物皆实在源于潜在、宏观源于微观。即:「无」中生「有」!


看看两者的论述何其相近,简直可以相互诠释!最现代的科技与最古老的文明,如同循环在线的两个点,竟然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不谋而合,这究竟是惊人的一种巧合,还是我们的祖先确实有着惊人的智慧?!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始终不懈的探索着生命的奥秘。许多修身养性之士,在「性命双修、神形俱妙」的境界中,不断的洞察生命的本源与真相。早在二千多年前,他们就发现了「经络」这一客观存在、却又潜在于无形的系统。它起着传递和调节生命的能量与信息的作用,它只存在于活生生的人体之内。因此,无论西医解剖学多么精细,也终究难以弄清其实质。


可以这样说:在物质领域,西方现代科学是遥遥领先的;而生命领域,东方人则掌握非同寻常的奥秘!当现代科学真正弄清「气、经络、心藏神」之类的概念时,将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代先哲智慧之深邃!


比如中医,源于修真养性之士对于生命的深刻体验和领悟。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验证,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拥有完善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与平衡,疗效卓著,故能历千载而不衰!


人如果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么,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pixabay)



小时候,许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妈妈,我是怎么生下来的?」或者说:「妈妈,人是从哪里来的?」这时,母亲往往笑着说:「你是从路边捡回来的!」或者说:「人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么,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我们就会没完没了地问下去。


「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将到何处去?」这是整个人类无法回避并苦苦思索了上千年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问这个问题?我想,这是生命意识自我觉醒的一种本能反应。


有人说:宗教源于迷信。而我说:宗教源于觉醒。


如果说宗教是迷信,为什么不少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如果说出家是失意者的选择,为什么一些富绅、名人也纷纷加入其中?如今这个世界,无所事事、为非作歹者,人人都习以为常。而遵守戒律、信仰宗教者,反被视为异类。红尘滚滚,万般诱惑,财权名利,恩爱缠绵,几人能舍?很难想象,一个连烟酒都戒不了的人,能一辈子遵守道门的清规戒律,故前人有云:出家修行,乃艰苦卓绝之事,非大丈夫所不能为也!


曾经有一幅漫画,名曰:神仙也受贿。画的是一个人贡奉鸡鸭鱼肉,烧香拜神,祈求升官发财。殊不知,「作恶多端,进庙烧香未必有益;行善一世,遇神不拜倒也无妨」。道门戒杀,以肉食上贡,徒增其过!可是,人们往往自以为是,总是将自已的误解当成别人的错误而不自省!其实,有几个人是真正懂得宗教的?多数人只不过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已!


比如说:「人到底有没有灵魂?」、「死后是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你可以不加思索地说:没有灵魂!人死如灯灭。但是,世界上有许多顶级的学府和一流的科学家,却没有如此轻易地下结论,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长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牛顿毕生研究科学,到了晚年却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弗洛伊德之后的又一位西方心理学大家荣格说:我一生的许多成就,都得益于它(《度亡经》)的启迪和帮助!


大凡正统的宗教,无不是教人向善的:不杀生——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不淫欲——减少卖淫,婚外恋、一夜情。


不偷盗——减少贪污、盗窃。


不诳语——讲诚信,不坑蒙拐骗。


不酒肉———远离不良嗜好,戒烟酒毒。这些要求有哪一条与人类的文明、道德是相冲突的?


有一位贪官曾经说过:住过最豪华的别墅、坐过最高档的小车、穿过最名牌的衣服、吃过最精美的宴席、睡过最漂亮的女人。现在,就是把我毙了,我也死而无憾了!他为何如此嚣张?因为,他是唯物论者,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他不相信生死轮回,所以,也就难怪他如此肆无忌惮!实则可悲可怜可叹。


大多宗教,都诠释了「万法归一」之理,道法却进一步力证宣演了「一归何处」之妙。因而,它既是一部本源科学,也是一部终极科学,它等待了我们上千年……


超弦的科学探索,证明了灵魂的存在


超弦是目前最前沿的科学探索。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这种粒子一旦进入生物遗传基因就形成了自我意识,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在生物圈中被循环利用,而灵魂超弦物质则永不湮灭。


生命的奇妙之处就是不但具有自我意识,而且还不断处于认识过程之中,生命的自我意识如此的强烈,只要躯体不死,灵魂便一辈子不离不弃,这证明我们的灵魂超弦具有强大的稳定性。


而稳定性源于强大螺旋产生的抗力和向心力,以至于星球从诞生之前所经历各种暴力的塌陷,核聚变中得以安然无恙,否则宇宙的环境如此恶劣多变,经过漫长的40 亿年,我们的灵魂早就消灭了。


所以有猜测,人类的灵魂或者宇宙中的超弦是永恒的,甚至比四维空间的年龄更长更遥远。


人死后灵魂超弦肯定还在,并且是以超弦形式存在的。生物体死亡后,虽然超弦的意识暂时进入了休眠期,但一定会再寻找下一个宿主即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后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各种遗传特征,这种现象连爱因斯坦和量子物理学家都无法解释。


道教认为生命具有能够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神识」,也就是世俗社会所谓的「灵魂」,但是灵魂是否真的存在,一直以来也是信者信其有,不信者谓其无。


这其中除了想当然的主观否定灵魂存在的「科学主义迷信者」之外,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们对于灵魂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 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们把它们归纳为14 条。


▌一、自己看着自己的躯壳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彷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二、从未体验过的舒服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三、听到奇怪的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四、被拉入黑暗的空间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五、听到自己的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六、你的话别人听不到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七、不停出入自己肉体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八、感官从未如此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九、孤独无助无法交流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十、周围有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十一、最后的时刻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十二、回望人生全程回顾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十三、被「界限」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十四、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


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


谢选骏指出: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看,灵魂不过是人际交往的共鸣和传递。我希望有灵魂,我甚至可以感觉有灵魂,但我却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因为我不想骗人,也不想骗自己,所以我只能说,要让人证明灵魂的存在,就像是让人把自己举起来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吧。你可能跳跃,但无法持久。你可能遇到奇迹,但无法预测更无法重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未成的比已成的更好——貝多芬第10交響樂

網文《第10號交響曲(貝多芬)》報道: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降E大調第十交響曲是一部假設作品,由巴里·庫珀於1988年根據貝多芬第一樂章的零碎草圖組裝而成。所有收集的草圖顯然都是為同一首交響曲而寫的,該交響曲應該是在第九交響曲之後,因為它們一起出現在幾個小組中,而且人們一致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