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3月4日星期六

谢选骏:全球治理无法继续冒充全球政府

《莫迪G20外长会发表开幕致辞,称“全球治理已经失败”》(凤凰网 2023-03-03)报道:


3月2日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印度总理莫迪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表示,全球多边机构未能应对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


印度总理莫迪3月2日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全球多边机构未能应对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


根据发布莫迪有关信息的印度总理官网内容,在当今世界多边主义处于危机状态之际,莫迪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治理架构本应发挥的两个主要功能。他说,首先是通过平衡相互竞争的利益来防止未来战争发生,其次是在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但通过观察过去几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流行病、恐怖主义和战争等因素,莫迪认为,全球治理在这两项本应发挥功能的任务中全都失败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莫迪表示,此次G20外长会是在世界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举行的,但世界期待G20国家为解决相关问题做出贡献。


“我们在一个全球分歧严重的时刻开会。你们的讨论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是很自然的。对于如何缓解这些紧张局势,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然而,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我们对那些不在这里的人也有责任。世界期待G20国家解决在增长、发展、经济可持续性、抗灾能力、金融稳定性、跨国犯罪、腐败、恐怖主义、粮食和能源安全方面的挑战。在所有这些领域,G20有潜力达成共识,并取得成果。”莫迪称。


据此前报道,紧随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之后,印度3月1日迎来接棒G20轮值主席国后的第二场部长级会议——G20外长会。作为今年9月G20领导人峰会前的重要预备会议之一,本次外长会有来自40个国家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将就加强多边主义、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网民嚎叫:


武胜 发表评论于 2023-03-03 12:32:01

莫迪的说法很第三世界。美国打盟友战略,但美盟还是少数。更多的国家要和平发展,不要集团对抗。

kingsw 发表评论于 2023-03-03 12:25:48

实话实说,欧美忙着打仗,欧洲失血,美国积重难返。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03-03 12:10:44

彼采荇兮 发表评论于 2023-03-03 10:23:57

连数数 都不会?人口 前十里 中国 + 俄罗斯 + 美国, 不如 一个美国 广泛? 呵呵。

主要架构里不能包括俄国和CCP。因为这两个已经搞乱了联合国,不能在新的架构中。可以让中华民国代表中国。这个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应该恢复她的应有地位。青天白日满地红这个中国抗战胜利的旗帜,理应是伟大中国的象征。


谢选骏指出:前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红头阿三,也承认全球治理已经失败了——这说明全球治理无法代替全球政府。


网文《全球治理》报道: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


简介

全球治理并不是要创建一个世界政府,因此这一概念有别于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现有各国政府管理机制和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沟通和协调,以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全球治理讲求如何管理、规范我们生存之世界,包括国际组织、双边和多边协议协议、被普遍接受之国际法和约定俗成之国际惯例等;所有治理机制形成一套体系,称为全球治理体系,各国都是组成部分,大致认同。


全球治理从人类有社会组织就已存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使其在近代真正成熟与完善。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包括冲突、环境、生态、资源、气候等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非一国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世界格局之变化必然反映在全球治理领域;由于未能适应世界格局之转变,全球治理之缺陷暴露无遗,各国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改革之呼声日益高涨,发展中国家愿望迫切、声音增大。


历史

回顾近代史,全球治理思想可追溯到创造英文“国际”一词之英国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家边沁,甚至更早之荷兰政治家、“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他们通过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律来约束国家间行为交往之思想和著述,对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法理论和全球治理思想之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思当时著书大声疾呼,倡导跨国界之“自由贸易”,在《资本论》中批判垄断资本无节制追求利润给各国带来之恶果,希望把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摆脱剥削,以争取自身之彻底解放;马克思预言,全球化将是资本主义垄断金融资本逐利冲动之结果,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由洛克菲勒和布热津斯基牵头之美国国家安全“三边委员会”,是把全球利润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从而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管理之国际资本家俱乐部,提出全球化。《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𣈱销书《世界是平的》称,全球化核心是资本自由化,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将抹平各种差异,使世界经济自动达到均衡。


全球治理之完整理念起缘于1990年代冷战结束时,全球治理委员会之成立及其报告之出台。


简介

当代积极倡导和推动全球治理一般基于两大原因:一、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出现许多负面,如果不约束和纠正,将破坏19世纪以来人类获取之“民主成果”,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所以提倡有秩序管理全球劳工、货物和货币等市场;二、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一般不愿“无偿”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如果各国不能合作实现良好全球治理,就很难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如全球传染病防治和金融市场管理等。


当代全球治理最大之不足是“道德之缺失”;从本质上看,全球治理是国家权力结构不足以应对全球新问题下之选择;国际社会希望通过具有约束力之国际规则或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解决办法。


全球治理之基础是地区治理,地区治理之发展缘于全球治理在推进中遇到困难。


实践发展

现代全球治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45年到1975年,即从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延续到西方七国集团一统天下之经济体系;严格讲只能说是“国际或国家间治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之“全球范围治理”。


第二阶段是1970年代末,中国投身改革开放到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冷战结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垮台;拉美、俄罗斯、亚洲等地区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富国与穷国差距拉大,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不降反升;西方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成灾;各国进入新世纪后,反思“华盛顿共识”究竟是福是祸。


第三阶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解决办法”,把经济完全交给市场结果是危机不断;各方开始认真思考全球治理改革问题;全球治理改革涉及各方利益再分配、再调整,大国之间、各集团之间博弈和较量。


网文《全球治理(全球化理论)》报道: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并由卡尔松和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等。

有学者把上述五个核心要素转化成五个问题:即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谁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样。

概念内涵

根据“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治理是个人和制度、公共和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各种方法的综合。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中,冲突或多元利益能够相互调适并能采取合作行动,它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安排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由此可见,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二是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三是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四是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

基本模式

在各治理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色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一是国家中心治理模式。即以主权国家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主权国家在彼此关注的领域,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通过协商、谈判而相互合作,共同处理问题,进而产生一系列国际协议或规制。二是有限领域治理模式。即以国际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国际组织针对特定的领域(如经济、环境等领域)开展活动,使相关成员国之间实现对话与合作,谋求实现共同利益。三是网络治理模式。即以非政府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现存的跨组织关系网络中,针对特定问题,在信任和互利的基础上,协调目标与偏好各异的行动者的策略而展开的合作管理。

实践意义

虽然全球治理的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这一理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就实践而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国的国家主权事实上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问题则越来越具有全球性,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治理顺应了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确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就理论而言,它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等,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两者的合作过程;它力图发展起一套管理国内和国际公共事务的新规制和新机制;它强调管理就是合作;它认为政府不是合法权力的唯一源泉,公民社会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它把治理看作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现实形式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推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约因素

当然,当前的全球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对全球治理的前景不能抱过分乐观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极不平等的地位严重制约着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富国与穷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也极不相同,它们在全球治理的价值目标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二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它加紧奉行单边主义的国际战略,对公正而有效的全球治理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三是目前已有的国际治理规制一方面还远远不尽完善,另一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四是全球治理的三类主体都没有足够的普遍性权威,用以调节和约束各种国际性行为。五是各主权国家、全球公民社会和国际组织各有自己极不相同的利益和价值,很难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六是全球治理机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管理的不足、合理性的不足、协调性的不足、服从性的不足和民主性不足等。


谢选骏指出:填补冷战结束的权力真空的“全球治理”,无法代替全球政府,但却一直在冒充全球政府,好像它能解决全球问题。现在《全球政府论》(2004年)已经发表近二十年了,武汉肺炎和恶巫战争(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触发的全球危机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全球治理无法继续冒充全球政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一刀两断無牵挂——依然跌進另類俗

《民国风流人物:李叔同为什么出家》(秦顺天 2019-08-18)報道: 现代人认为,信佛修佛的人,多是因遭遇不幸,或姻恋失败,或是要解决身体疾病,所以李叔同的出家原因,百年来众说纷纭。人们无法理解,正值事业巅峰、一生富贵的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遁入空门? 早慧的“神童” 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