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

谢选骏:为何说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

 



《温州宗教历史概况略析》(2011年1月06日 转载)报道:


历史上温州信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一、佛教。宗派类有:禅宗、天台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在永嘉罗浮山建立佛塔;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在永嘉习礼坊(今鹿城公园路),建崇安寺;唐改称:开元寺。以此温州的东瓯大地上,开创了佛教的先河。自南北朝到隋、唐,温州建寺院近百座。天宝年间(公元665年至713年),玄觉大师在永嘉西山龙兴寺创禅宗道场,弘扬禅法,时成为江浙一带的禅学中心。会昌年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昭灭佛,寺庙被毁,僧尼还俗,温州虽地处海隅,亦遭波及。 


五代十国,吴越王钱弘俶,笃信佛法,在平阳南雁荡山,设螺溪“普照道场”,建崇教禅寺等十八座寺庙及沉香塔、铁塔;到宋代,温州寺庙已达200座。其时,天台宗已分化为:山家、山外两派。文昌、继忠法师旨在弘扬山家宗在妙果寺,设开元寺道场;山外宗信者众多,立教有规,著述辞理切直,为世人所崇信。唐朝盛传的“永嘉禅”(即:禅宗),入宋后,禅宗深入民间,演变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博讯 boxun.com)

 

 


元、明、清三代,温州佛教曾几度兴衰。元代,省初法师著《五门禅》,弘扬天台宗教规。明初,逆川法师(曾主持钟山元遮法会),回温州后兴建大龙山报恩寺、茶山实际寺等十余座。金壁峰禅师,创玉苍道场,成为玉苍派(属临济宗)开山祖师;后在浙南、闽北陆续分化为:仙坛、半山庵、岩庵、宝兴庵等,师徒相承,经济相袭的子孙派系。清初,著名高僧法幢,在头陀山重建密印寺,设临济宗道场,温州禅门又呈中兴之势。清末,谛闲法师竭立中兴天台宗,光绪皇帝赐《龙藏》一部,奉旨于密印寺传戒,并在岑岐重建宝坛讲寺、灵岩寺等。明清年间,由于各宗各派兴衰,温州佛教渐以净土宗为主流,户户观音,阿弥佗佛名号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公元一九二一年,弘一法师来温,卓锡庆福寺、江心寺、景徳寺、伏虎寺,闭关潜修,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部份僧尼还俗,有些寺院改作他用。六十年代中期,庙宇、佛像,法器等遭受严重毁损,宗教活动停顿。八十年代初,政府放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归还改作他用的寺庙。几经翻修、重建,至使当今,寺庙林立,金砖碧瓦,宏伟亮丽,瓯越大地呈现一片辉煌景象。 


[2]历史上温州主要寺院简介 


江心寺:在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年间,建净信讲院,宋开宝年间建普寂禅院。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清了禅师奉诏主持二院,填塞中川,建殿其上,称名:中川寺,后赐名:龙翔兴庆禅寺,俗习称:江心寺。被奉为“高宗道场”品定为天下“五山十剎”之一。 妙果寺:在鹿城区松台山之麓。始创于唐,兴盛于宋,继忠禅师圆寂后,曾建千佛塔珍藏其舍利。寺内有“济陀古钟”,俗名称之为“猪头钟”,铸于宋代元年间,有着神异的传说。 密印寺:在瓯海区头陀山,又名:妙智禅寺,俗称之为:头陀寺。始建于后汉朝乾祐年间,为宿觉大师祖庭。清初,法幢禅师重建,为五进合院,规模宏大,素有“浙南丛林之毌”之称。 实际寺:在瓯海区茶山。相传始建于宋代,元朝毁于“挂红”。明朝洪武年间重建,寺旁有逆川法师墓。 


天柱寺:在瓯海区永昌石屋山,始创于晋,重建于唐朝贞元年间。由大雄宝殿等四进组成,左右有冷水泉、五折瀑,故又称之:瀑泉寺。 普安寺:在永嘉岩头长蛇坑。始建于唐,五进七开间组成,有大、小禅房100余间。唐太宗赐经书,宋朝大中祥符,赐额“灵岩禅寺”,仁宗赐金卷,有《大正义》藏经一部。素有“东南首剎”之称。 


国安寺:在龙湾区瑶溪皇岙。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宋朝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在寺旁建石塔一座,六角九层楼阁式,有大、小浮雕佛千余尊,故俗称之为:千佛塔。 沐萧寺:在乐清乐成萧台山。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重修,建宝塔一座,并建:子晋桥、沐萧池、“六枫秋艳”诸景。 


法华寺:在乐清南岳平盆山。始建于唐,昭宗赐额,鸿莒法师主事,僧严持戒律,甚精《法华经》,故名:法华寺。 聖寿禅寺:俗称之:仙岩寺,在瑞安仙岩。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朝大中祥元年(公元1008年)重建,三年敕额“聖寿禅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千佛阁,寺处浙南最大丛林之地,占地24600平方米。 本寂寺:在瑞安城郊河埭桥。始建于唐,垂拱四年(公元六八八年),武宗灭佛时,无斁法师避居山庙,入定十余年,至藤萝绕周身,故世称藤萝尊者。乾符六年,赐:本寂寺。 


宝坛讲寺:在瑞安岑岐。始建于宋元祐年间,民国初重修,旁有“翠阴洞”名胜。 景福禅寺:在瑞安大南聖井山,始建于唐末。相传,天祐年间,朱温避难到寺,受住僧款待,称帝后,敕:景福寺,拨田千亩供奉。到南宋,建丛林九进,寺宇雄伟,僧众九百,香火鼎盛。 


东林寺:在平阳昆阳凤山。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原为小尼庵,俗名:半山庵。明代为半山庵派祖庭。 


碧泉寺:又名:岩庵。在平阳钱仓,始建于唐,旁有清泉故名之。明,清年间为岩庵派祖庭。松柏榕杉千亩,古寺重光,万木簇拥,亦是佳胜。 


法云寺:在苍南玉苍山之巅。始建于宋咸淳年间,素有“平邑第一丛林”之称。明、清年间为玉苍派祖庭。尚存有:钟、井、缸、精雕石柱、“皇朝寿山”摩崖等古迹。今已辟为森林公园。 


瑞岩寺:在苍南鲸头燕子山。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宋朝,景蒙法师曾主法席。 净慧寺:又名:七甲寺,在文成大峃岚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宋朝端拱、大中祥年间重建,规模宏大,遗碑刻、石柱、石磉等物,有双龙嬉珠等奇景。 崇教禅寺:在泰顺二鬼卢梨村。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山门牌楼镌“庐峰古剎”。珍藏《宋版碛砂藏径》一部。 


崇化寺:在泰顺雅阳末安。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巍峨群峰,有龙蹯虎踞之胜,寺枕崖而建,如置尘外之势。 


宝林寺:相传,有白鹤巢其间,又名:白巢寺。在泰顺雅阳白巢,始建于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三殿一阁,古钟清朗宏亮,古碑书法秀逸,古塔珍藏舍利,附近有氡泉、瀑布,为一方之胜观。 明三寺:又名:明三堂,在泰顺西暘王家垟。始建于元朝,三殿一堂呈口字形。后经重修,成四合院式,有山林、茶园、水田1600余亩,农、禅并举,甚为典例。 


[3]温州信仰佛教宗派的概况 


一、禅宗:禅宗是在六世纪由印度达摩传来,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达摩也有《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于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经》,后更有《六祖坛经》的许多“语录”,故说禅宗也有经典的依据。温州在唐、宋朝代禅宗已很兴盛,唐初(公元665年至713年),玄觉大师,在温州龙兴寺创禅宗道场,有《永嘉集》十卷、《证道歌》一卷、《永嘉法语》一卷,弘扬禅法,使温州成为江浙一带禅学中心。 元、明、清三个朝代,温州禅宗还是占重要地位。元代,著名禅师有:元琪、祖意、了万、鉴无碍、古林、铁关、猷禅师等,古林与铁关禅师均受元代皇帝敇赐法号。延佑年间,仁宗皇帝赐古林禅师为“佛性禅师。至元年间,顺帝赐铁关禅师为”妙觉真空大师。 清末至民囯以来,温州禅宗一蹶不振,日益衰落。 二、天台宗:天台宗是以《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因创始人智者大师住在天台山,故命为天台宗。天台山与温州相距不远,故天台宗在温州流传极为广泛。 


会昌年间,唐武宗下令灭佛,时温州天台宗经典受到严重的毁灭。 五代十国时代,吴越王钱弘俶,复兴佛教,创办螺溪道场,复兴天台宗,邀请温州开元寺僧义寂,主持法席。 


宋朝时代,温州天台宗占佛教优势地位。著名高僧有:瑞安处元法师、永嘉处谦法师、乐清觉秀法师、温州继忠法师、妙果寺以文昌法师为首,可见弘扬天台宗的高僧济济。 


元代,温州有高僧,省初法师,传宏天台教规,历任双峰、上天竺首座,后圭持平阳东林寺、温州开元寺,著书立说,宏传天台宗。 明朝时代,温州天台宗又出不少高僧,其中有:乐清罗汉寺正智法师、梅峰山玉泉寺受诏法师,西竺寺灵基法师,瑞安至刚法师深研天台法门,历主平阳东林寺、温州开元寺、江心寺道场,弘扬天台宗教规。温州伦法师阅《摩诃止观》自有省悟,结茅庐于雁湖峰顶,修持天台止观三十余年。 


清朝时代,温州倡弘天台宗法师渐渐希少,比较著名高僧有:正庵、晓柔等法师。有江心寺华山和尚、文成显本法师、大罗山白亮法师、宝坛讲寺叶均居士。 


民国时期,宝坛讲寺被日本飞机轰炸,僧人渙散,时已处于后继无人,天台宗在温州一落千丈。 


三、律宗:律宗是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它的依据是《四分律》。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所以无论何宗,都是以戒为基础。温州自唐会昌灭佛以后,律学书籍大都凐没,律宗很不景气。 后唐,有高僧鸿莒法师,到长安取经,获得《南山律》,回永嘉弘扬律宗。后汉,温州开元寺希觉法师前往天台西明寺,向律宗正统法宝律学高足弟子,慧则法师学习律宗,著有《集要记增晖录》二十卷,时浙江东、西盛行此录。 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日本律学沙门俊隽,悉知温州广德法师,严持戒律,学识渊愽,向其求学《七灭诤》。后日皇与幕府奉他为戒师,成为日本涌泉寺开山之祖。故温州律宗对日本律学起传法作用。自南宋之后,近千年来,温州佛教对律宗一派基本上未加重视。 清末民国初,僧尼戒律松驰,直至民国十年,律学弘一大师,来温驻锡庆福寺,专研律部,认为佛教衰落原因是戒律颓废,僧无徳行所致;欲振兴佛门,须以戒为师,故用四年时间,写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作为振兴律宗的起步。弘一大师驻锡庆福寺后,拜寂山和尚为依止师,他是近代律宗著名大师。 


四、密宗:密宗传入温州可能与佛经同时,无论那部佛经都夹杂着密咒的持诵,在《瑜珈焰口》、《蒙山施食仪规》内,更有密咒的手印与观相,可见密宗传入温州历史悠久。但温州佛教在历史中都寻不到专修密宗的僧尼。 


五、净土宗:净土宗是依《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为宗旨,形成宗派,以观佛、念佛法门,得生极乐世畀。净土行人,只要信、愿、行具足,只此一生便可往生净土。净土宗由于简单易行,深为信众接受,故而在温州得到特别广泛的流传。鹿城有寂山、显道、李德生、吴高理、徐耀武、适吾、翁贵生等僧伽,平阳有西震、叶成树、志恒;苍南有微妙、了了;瑞安有柔和、东福、文宝;文成有显本、了云;大罗山有唯田、唯根、昌慧;泰顺有深日、昌定、融明、谢景梦;永嘉有东良、东来等等僧伽。由于各地僧伽竭力提倡净土,阿弥陀佛名号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妇幼皆知。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净土宗成为塭州佛教人数最多,力量最強的宗派。仍至当今,更现鼎盛。 


[4]温州道教与道派历史概况略析 


温州道教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西汉初,温州的东瓯王驺摇,酷信鬼神。历史上温州道教的广泛、传播之昌盛与之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国朝吴时代,自道教徒在永嘉大箬岩劈石室以来,温州的道教也曾历经兴废交替。清末至民国时期,温州市区有道觀:85座,永嘉32座,乐清18座,瑞安102座,平阳21座,泰顺2座。公元2000年,温州各地已达到848座。 


东晋朝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到永嘉东蒙山、平阳昆阳东山炼丹;孙恩,世奉“五斗米道”,举义旗后波及温州,逐有道教徒加入义军,更推动温州道教的发展。 南朝,著名道士“山中宰相”陶洪景,先后居永嘉大箬岩、青嶂山、瑞安陶山,著《真诰》和《本草经集注》七卷,并采药为民治病。 


唐、宋朝时代,温州道教相当盛极,宫洞、道觀众多,道教名流相继辈出。据道书记载,道教所称的“洞天福地”,温州被拥称的就有五、六处之多。 


至元朝,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清微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其时,在温州道派有:茅盈之清微派、许逊真君之净明派、张天师之龙虎山派、玄武派、神宵派、闾山派、三奶派等。 


元朝以前,在温州的道派有:金丹派、紫阳派;到元朝时,紫阳派和龙门派等,分别又称为:全真道之南宗和北宗。龙门派,于元延祐年间,自黄岩委羽山传入;明、清朝代至民国时期,在温州道脉渐盛。 


此时,温州的宫洞、道觀除市区的应道觀、紫宵觀、玄真觀(巽山斗姥阁)属紫阳派外,其余大多属龙门派。温州道教逐正式分为:正一道、全真道两大道派。 


一、全真道:又称: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道义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道教、释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不尙符箓,不事烧炼,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娶妻室,不茹荤腥,生活主要是:习经、清修、炼养。男性为道人,称乾道;女性为道姑,称坤道。全真道有:南、北宗之分。支派有:龙门、华山、蓬莱、金山、金辉、尹喜、真武、玄武、请静等派别。 


二、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原身为“五斗米道”。东汉朝顺帝时期,为张陵所创,到元朝初,已传至三十六代后裔张宗演,被忽必烈封为:“汉天师”、“辅囯天师”。至元朝成宗诏见其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村,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正一道“专侍符箓,祈雨驱鬼”,主要从事符箓斋醮,为人祈福消灾、保阳生、度亡灵。道士生活和俗人一样,食酒肉、娶妻室、生子女、其道觀系父子相袭。俗对其称呼为:师公或经友先生。正一派支派也较多,有:茅君派、净明派、清微派、武当派等。 


[5]温州主要道觀洞宫简介 


紫霄觀:在雪山北麓,始建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于公元1981年经陈崇杰等众居士筹划,移至瓯海景山净水谷,进行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为二进二轩。大殿中奉三清,副祀黄石公,两侧各一亭,亭下泉水清澈甘洌。 玉清觀:在瓯海潘桥丁岙。始建于唐,昭宗赐额“玉清觀”,有上、下二觀,今只尚存上观。 


大箬岩:在永嘉大箬岩镇。为温州道教历史上最早的道观,原始于三国朝吴时,道教徒在石岩上劈建的石室。洞纵横各八十米,高六十米。相传陶弘景曾隐居洞中编篡《真诰》,故称之为:陶公洞、真诰岩。唐建:集真观,元建:广褔宫,旁建有胡公庙。道书记载称之为:“天下第十二福地”。 


天然道观:在永嘉乌牛东蒙山,又名:乌牛簒。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来温州就在此炼丹。清末至今,龙门派弟子曾几度重整,劈小方岩、餐霞洞、长生洞、丹台、青牛坞、紫云亭,使之景观风貌仍存。 


紫芝道观:在乐清乐成东皋山下。始建于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清时,扩建为四进大道场院。于公元一九八一年,移至凤凰山重建。 


玉甑观:在乐清白石玉虹洞。始建于宋,至道元年(公元九九五年),大吕祥筹符六年(1012年),赐“白石院”,宣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九年),改赐“集真”。有藏真坞、升仙坛等遗迹。于公元一九八六年重修。 纯仙道观:又名:杨八洞,盖竹道堂,在乐淸盖竹山。奉三清、吕纯阳。周边有狮岩、龟岩、透天洞、通海洞等景观。于公元一九八六年重建。 


北斗洞:在乐清北雁荡山。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有灵霄殿四重、有八仙楼、海会楼、集贤阁。 


聖井山石殿:又名:许真君庙,在瑞安大南圣井山巅。始建于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系木结构。明、清间,全部构件均用石料打制和雕刻而成,中有一井,井洌不竭,而得名。祀奉许逊真君。 


东岳观:在瑞安梅头。始建于宋咸淳二年(公元一二六六年)。今观系民国十二年重建,二进五间二廊,旁建太清阁、斗姥阁。祀奉东岳大帝。 天庆观:在瑞安桐溪太平山。始建于宋,明、清年间扩建,公元一九八五年重修,周边环境幽绝。 


仙姑洞:俗称之为:西洞,在平阳南雁荡山。宋,崇宁年间,朱媛在此修道。有:玉皇楼、仙姑殿、东西楼、怡心院、拓云亭等。 东岳观:原名:宋志观,在平阳昆阳坡南。始建于宋治平丙午年(公元1066年),宝殿宏伟。宋,熙宁,戊申年间(公元1068年),赐额“聖寿”。南宋绍兴年间,改名:广福宫。光绪五年易名:东岳观。 


玉虚道观:又名:燕窠洞。在苍南荪湖山,有五洞十石之奇。北宋初林仁药,弃官隐此修道。公元一九七五年,重整山洞,建观。 


妙峰道观:原名:观音洞,在苍南金乡珠明山观音洞。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14年),陈雪苍因进士不第建观音洞隐修。明、清年间,续建。公元一九八八年改今名。 应道观:原名:安祖庙。在洞头北沙双垄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三进三间石木结构。嘉庆年间,将温州应道观香火分脉安位,逐改今名。 玄武殿:在洞头中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二进五间两廊及戏台,祀玄武(真武大帝)。 


千百年来,由于灾害频仍,年久失修,一批古老的宫、觀先后消失。 如:华盖洞天、飞霞洞(有温州鼓词:双仙斗为据)、真华观、元妙观、资福道院、容成太玉洞天、玄真观等均已堙灭。 


曾称为:天下第三福地的乐清仙磻山、天下第六福地的文成南田山、天下第二十八福地的瑞安陶山、天下第二十九福地的仙岩三皇井亦均无存。 


[6]历史上温州的天主教概况略析 


天主教:在历史上,曾两度传入温州,均受挫而止。 


元朝年代,景教与天主教传入,史称“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有福缘的人)。据《元史.典章》三十三卷记载:大徳八年(公元一三0四年),江浙行省准中书省咨,礼部呈奉省判集贤院呈,江南诸路道教所呈,温州路有“也里可温”,创立掌教司衙门,招收民户,充本教房计(籍),与佛、道教分争教徒。元亡后,“也里可温”亦渐消失。 明末清初,多明我黎玉范(西班牙籍)等传教士,从福建福安来永嘉、瑞安、平阳等地传教。后因“中国礼仪之争”,而再度中断。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四六年),法国遣使会传教士以宁波为主教驻地,在浙江开展传教活动。公元一八六九年,乐清陈希林、陈茂庆到黄岩栅桥天主堂领洗信教;公元一八七四年十一月,该堂中国籍马宗良神甫访温州,为祖籍福建的三十来位老教徒在温州花柳塘巷设立活动点。从此,温州天主教教务隶属于宁波教区;公元一八八0年十二月,温州成立本堂区;一九0三年升格为总本堂区。此后,平阳于一九一一年,永强于一九二0年,虹桥、枫林于一九二八年,瑞安于一九三0年,钱库、坎门于一九三二年,蒲门于一九四一年,先后成立本堂区。公元一九四九年六月,温州天主教脱离宁波教区,自成教区。初名为:永嘉教区,不久改为温州教区。主教由宁波主教戴安德(法籍)兼任,副教主为:苏希达。 公元一九四八年十月和一九四九年五月,天津望海楼教堂法籍传教士司仪芳两次来温州,在董若望医院,进行反对共产党活动,妄图破坏人民解放事业;一九五二年九月,与该医院大姆姆葛良贞(意籍)同时被驱逐出境。 


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八日,市区周宅祠巷教堂组织“聖母军”支会,随后,永强、平阳、钱库等本堂区亦建立支会。一九五0年又设温州区会,并向“爱尔兰总部”备案。敌视各项政治运动。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被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公元一九五二年一月四日,潘嘉禄、吴钦华等三十二人发起,响应四川广元天主教徒《自立革新宣言》,发表《温州市天主教革新宣言》,倡导发扬自治精神,实行经济自养,贯彻自传原则。三月十二日成立温州天主教革新委员会。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召开温州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建立了天主教爱国会,主任:陈达夫;同月四日,方志刚被选为主教,成为温州教区首任正权主教。公元一九九九年,天主教温州教区召开第二届換届选举会议,蔡叔毅当选温州天主教爱国会主任。 


公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温州各地出现首批天主教徒,有来自祖籍福建的老教徒,有乐清里岙、永嘉茶坑等地的新教徒,有永嘉、瑞安等地的一批“无为教”信徒者。一九四九年统计,温州地区有信徒:32730人,玉环757人,青田温溪628人;到一九九九年统计,天主教信徒已发展到98397人。 


历史上,于公元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在温州才始有外国传教士。一九三四年以前,以法国传教士为主,后由波兰传教士接替。一九四六年七月最后一批外国传教士离温。七十年来,来温的外国传教士共二十四人,其中法籍九人,波兰籍十二人,意籍二人,荷籍一人。 


[7]温州历史上主要教堂简介 


天主教历史上在温州的教堂:公元一八七一年在乐清里岙建立全市第一个祈祷所,一八七六年在周宅祠巷设堂,后成为温州总堂。到一九四九年温州地区有教堂、会所142座,到一九九九年有教堂146座,聚会点29处。主要教堂如下: 周宅祠巷天主堂:又称:温州天主堂。于一八七七年购房设堂,一八八四年十月,中法战争时被民众烧毁,一八九0年重建。大堂建筑面积698平方米,成为温州第一座“哥特式”教堂。东有中西合壁的神甫楼和办公、生活用房,占地面积:8,855亩,总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南为仁慈堂(女堂)占地9,7935亩,有楼房30间,平房47间。 永強天主教堂:于一九一一年购房设堂,大堂和神甫楼建于一九二六年,后又添建生活用房,占地十一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枫林天主堂:在永嘉枫林镇二村,始建于一九0二年,一九二0年改建,大堂于一九四一年扩建,旁有神甫楼和生活用房40余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虹桥天主堂:在乐清虹桥镇,始建于一九0九年,三进,前为书院、小学,中为生活用房,后为大堂。一九五八年改为他用,一九八九年移至湾底地段重建。 


瑞安城关天主堂:原在丰湖街,于一九八八年移至于万松路重建,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有大堂一座,生活用房十三间。 


昆阳天主堂:在平阳昆阳西坑,一八九三年购房作堂,一九二0年建大堂,一九二四年建导善堂,占地12,65亩,建筑面积3071,5平方米。 


钱库天主堂:在苍南钱库镇,始建于一九一七年,建有神甫楼和生活用房三十余间。二000年因城建建设而迁建。 


[8]温州历史上基督教概况略析 


历史上温州信仰基督教教派有:内地会、循道公会、耶稣教自立会、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浙南分会、基督徒聚会处(又称:兄弟会、地方教会)、交通会、祈祷山、呼喊派。 


一、内地会:于公元一八六七年七月,由英国传教士曹雅直,自宁波来温州传教而传入,一八七七年设堂于市区花园巷,称:內地会,为基督教传入溫州最早的一个教派。后渐扩大到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后,教徒要求自办教会,于一九二七年改名为: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到一九四九年,内地会在温州建有城区、西区、永乐、永瑞、瑞文、平泰六个区联会,有分堂134座。 二、循道公会:于一八七七年十月,由英国传教士李华庆来温州传教传入,翌年三月在城西街嘉会里巷购房设堂,称:偕我会。一九一一年改为:聖道公会,一九三四年又改称:循道公会。先后建立城厢、永嘉楠溪(枫林)、永嘉西内(碧莲)、永嘉西外(西溪)、江北、上戍、乐清西(柳市)、乐清东(虹桥)瑞安、平阳十个联区,到一九四九年有分堂115座,栈房120处。 


三、耶稣教自立会:(分温属总会、平阳分总会),一九0七年平阳林湄川、黄里中等响应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号召,从内地会和循道公会中分裂出来,开展自立运动,至一九一0年春,堂、点发展到40处,正式成立平阳耶稣教自立会。一九一二年,梁景山、谢楚廷等亦在府城施水寮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温属分会,一九一四年七月建首座教堂于乘凉桥。一九二0年,经中国耶稣自立会全国代表会议后,同意成立分别建立温州、平阳分总会。平阳分总会称:浙闽分总会,温州分总会称:温属总会,一九四一年迁址至三牌坊教堂。 


四、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国籍牧师尤树勋等毅然决定脱离由外国传教士控制的“聖道公会”,与一批教徒一起进行自立。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在沧河巷建立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活动范围渐及永嘉、乐清、瑞安、青田、玉环。至一九四九年,在温州建有五个联区,121座分堂。 


五、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浙南区会:一九一六年,上海的曾路得、熊湘元来温州宣讲安息日道理,并在五马街建立活动点。后又遣:支访坚、邬天恩来温州传道,活动点迁至甜井巷,后移沧河巷。一九一八年夏,华东教区联合会会长:韩尚理(美籍)来温州筹建安息会浙南分会,翌年春在南塘街成立,会长为美国传教士:韦更生。一九二四年建总堂于:头梳脑。至一九四九年,设有永嘉、乐清、瑞安、平泰四个区分会,53座教堂。53处堂点,主要分布在温州、瑞安、苍南,“守安息日”,区别于其它教派的是“星期六”之特点。 六、基督教聚会处:又称:兄弟会、地方教会。一九二九年平阳桥敦:王禹亭、张悟生等人在石丁步头建立聚会处。翌年春,温州:潘活灵、章高来等先后在珠冠巷、大厅巷、仓坦前进行聚会活动,一九四三年在西城下购房建堂。一九四九年发展到有活动场所111处。至今已发展到有堂点360多处。地方教会自称无上下组织隶属,以地名为名,无论大小均一律平等,故称之为:兄弟会。在教会里,不设牧师、教师等聖职人员,只有信徒、同工、长老称谓,他们只负责聚会时的整领兼办理一些事务性工作。 


七、交通会:交通会来自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活动范围只在乐清的翁详、黄华、白象、柳市、虹桥、天成、乐城等地。一般都处在地下秘密活动的基督教分派组织。到八十年代,交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自愿加入了"三自"组织,服从政府领导和管理。另一种却不服从政府领导和管理,不参加“三自”组织,与“三自”組织抗衡,属于无组织的自由派。堂点有80余处,信众约四万余人。 八、祈祷山:系部分基督教反对“三自爱国组织“,不接受政府领导和管理。其活动范围只在永嘉的桥头、阳岙、桥下、西溪、岩头、枫林、昆阳、翼宅等地。宗教活动中喜欢召开所谓:“灵感奋兴会”、“守望祷告”活动,其话动大都选择在农村或偏僻的地方搞宗教狂热,有扰乱正常宗教秩序趋向。 


九、邪派组织呼喊派:该派的策源之地是在苍南龙港镇新美洲村,政府于八三年、八七年、九一年、九六年、九九年先后五次对其进行打击与专项整治,其活动有所收敛,信徒人数有所减少。其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鹿城、苍南、平阳、瑞安、乐清、文成,该教为逃避政府对其的打击,除个别不定时在教堂活动外,大部分以“小排”为单位进行活动(10人至20人信徒为一排),无固定聚会点。近几年,其内部也发生分岐,分成两派,一派仍不参加“三自”组织,不与政府接触;另一派不参加“三自”组织,但同意接受政府领导和管理,要求政府给予场所登记。 自新中国成立后,内地会、循道公会、基督教自立会、耶稣教自立会都取消各派名称,统一实行联合礼拜。 


历史上温州基督教堂概况简介 


温州自一八七七年于花园巷建教堂后,城乡各地教堂渐增,至一九二0年有321座。到二000年达到1271座,其中:温州,市、区有222座,苍南151座,永嘉299座,洞头13座,文成22座,乐清154座,瑞安199座,平阳127座,泰顺84座。主要教堂有: 


城西基督教堂:一八七八年购房设堂,一八八四年被焚,一八九八年重建,分前、后两堂,占地2,37亩。原为循道公会总堂。 


花园巷基督教堂:始建于一八七七年,为温州首座基督教堂。一八八四年十月被焚,于次年重建。 虹桥基督教堂:始建于一八九0年,占地面积2,1亩。属温州地区首座“哥特式”教堂,附建楼房十多间。 


瑞安衙后教堂:始建于一八九六年,占地面积1,29亩,建有附属栈房15间。 昆阳基督教堂:在平阳昆阳,原在莲池巷,于一九九0年移至教场山脚,占地面积2,1亩,建各种用房20余间,建筑面积840平方米。 


鳌江永平堂:始建于一九一0年,占地4,8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大堂和生活用房十多间。 


苍南永灵堂:原在灵溪凤山街,始建于一九00年。一九九七年,迁址灵溪镇求知路堹建,占地面积4,005亩,建附属用房1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60平方米。 


苍南永生堂:原设建于灵溪镇老街和渡龙的两个教堂,于一九九五年合并,建于灵溪五街,占地面积4,344亩,建附属用房7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


谢选骏指出:人说说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我看温州是一个通商口岸,具有海洋文明的特征,所以成为基督教入华的基地。因此尽管温州屡遭摧残,依然不失为“中国的耶路撒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从反革命到精神病的马列主义

《“因为我对党和政府的观点,他们认为我是精神病患者”》(尼玛·普拉滕(Nyima Pratten)BBC之眼 2025年1月23日上午9点16分)報道: 在室内接受BBC采访时,张俊杰神情专注地看着记者。他穿着休闲,留着棕色短发,两侧略微剃短。 张俊杰举起一张白纸以象征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