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

谢选骏:“中国”和“共产党”是对立的统一

《「真正的脫鈎者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美媒: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讓許多中國觀察家困惑》(2023-09-20 FX168副主編)报道:


摘要:美國CNBC最新撰文稱,大多數(盡管不是全部)中國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是最近經濟政策變化的「煽動者」。這些經濟舉措很容易列出,但如果一個國家試圖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就很難解釋。因此,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讓許多中國觀察家感到困惑。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Orville Schell說:「真正的脫鈎者是習近平。」

FX168财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周三(9月20日)最新撰文稱,大多數(盡管不是全部)中國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是最近經濟政策變化的「煽動者」。這些經濟舉措很容易列出,但如果一個國家試圖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就很難解釋。因此,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讓許多中國觀察家感到困惑。


文章寫道:「我們可以稱之爲‘中國難題’。爲什麽一個雄心勃勃要成爲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的國家要做這麽多事情來削弱這種潛力?」


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Orville Schell告訴CNBC:「這是一個問題中的問題。因爲這太不合邏輯了。當你有一件好事要做的時候,爲什麽要把它搞砸呢?」


Schell和許多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都在争論,答案究竟是在于習近平(自2012年以來的中國領導人),還是在于自1949年共産主義革命以來一直統治中國的中國共産黨的本質。


這些經濟舉措很容易列舉出來,但如果一個人試圖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就很難解釋:著名企業家的消失、一項新的反間諜法加大做生意的難度、資本和貸款從私營部門急劇轉向國有企業,等等。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Yasheng Huang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這些行動以及更多的行動正在導緻可預見的結果,「經濟正在放緩,私人投資正在放緩。資本大量外逃」。


CNBC稱,對于一個從1979年開始推動經濟改革的國家來說,這些行動似乎也是該國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這些經濟改革大大增加私營部門的作用,導緻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并使近8億人擺脫貧困。


真正的「脫鈎者」


大多數(盡管不是全部)中國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本人是最近這些變化的煽動者。雖然政策專家們對美國及其盟友是否與中國「脫鈎」或「規避風險」争論不休,但Schell說:「真正的脫鈎者是習近平。」


當被問及對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批評時,美國大使館的中國官員拒絕對CNBC發表評論。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Ryan Hass指出,習近平的「意識形态僵化和控制欲」「與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實用主義格格不入」。


Hass告訴CNBC:「曾經是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私營部門正在爲此付出代價。」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2022年12月的新聞刊物《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說,是習近平讓中國務實的治理時代「戛然停止」。


陸克文在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上寫了一篇420頁的關于習近平世界觀的論文,他說,習近平通過「馬列主義」來看待世界,這種意識形态被許多人認爲已經「死亡」。但它又回來了,陸克文說,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願景意味着對私營部門的更大控制,擴大國有企業和産業政策的作用,以及通過再分配尋求「共同富裕」——所有這些都可能收縮經濟增長。陸克文是現任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


J Capital Research創始人Anne Stevenson-Yang是少數認爲習近平的作用被誇大的人之一。相反,她把矛頭指向更廣泛的中國共産黨,其成員擔心私營部門的作用日益增強會削弱他們的權力。


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後,Stevenson-Yang也是爲數不多的、對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感到困惑的觀察人士之一。她告訴CNBC,中國共産黨「總是要脫鈎。一旦黨獲得了足夠的權力、足夠的資源、足夠的資金,它總是會脫鈎的」。她說,1979年開始的改革「一直都是暫時的,目的是引進更多的資源。」


Stevenson-Yang表示:「随着民營經濟和企業家變得越來越強大,黨将對他們加以控制。」她說,這就是馬雲等知名商界領袖被邊緣化的原因。


中國官員在說什麽?


盡管中國官員拒絕就對習近平的批評發表評論,但他們反駁了有關中國私營部門正被政府扼殺的說法。


中國駐美國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告訴CNBC:「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和私營部門的發展。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有超過5000萬家私營公司,約占中國所有注冊公司的92%。」


劉鵬宇補充道,此外,最近幾個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私營部門發展的局。


在美國的中國官員急于反駁西方對中國經濟極度悲觀的看法。在最近與記者見面時,中國大使館官員列舉了幾個積極的經濟數據,其中包括他們說今年上半年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爲5.5%。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參贊楊帆說,消費者和服務業在經濟産出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爲這是必要的。這位顧問告訴記者,「今年夏天約有5.02億中國人去看電影。」


他們列舉了中國經濟疲軟的外部因素,包括美國的關稅、貿易限制、制裁以及新冠疫情後全球經濟低迷。他們還提出一長串西方商界領袖和經濟學家認爲中國應該做的事情,以此反駁中國正在放棄改革的主流觀點。


中國駐美大使館商務參贊張新宇表示:「中國積極推進高标準對外開放,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世界級營商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維護和促進公平競争,并将進一步向世界敞開大門。」


谢选骏指出:“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讓許多中國觀察家困惑”——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和“共产党”是对立的统一!至少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么看待世界的。


《重振经济还是对抗西方?习近平的两难挑战》(DAVID PIERSON 2023年5月15日)报道:


为了让死气沉沉的经济再现生机,中国今年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者,稳定与西方的关系。但是这些目标与领导人习近平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却是相悖的,那就是在一个他认为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巩固国家安全。

习近平称美国在试图约束和压制中国的崛起,对此中国必须做出反抗。在这个世界观里,外国敌对势力在利用间谍削弱中国经济;俄罗斯不是个被排斥的国家,而是应对北约威胁的重要伙伴;外交舞台应该用来明确中国的影响力,从自身利益出发重塑国际秩序。

在国内,当局对有国际关系的咨询公司发起全国范围的打击行动,让外国商企感到阵阵寒意。这些咨询公司的用途是帮助投资者理解难以捉摸的中国经济,而中国的国家广播机构指责西方国家在它们的协助下试图窃取关键产业的敏感信息。

在国外,中国试图改善与欧洲的关系——从而在美国及其最重要的几个盟友之间制造罅隙,然而北京与莫斯科的紧密联系给这方面的行动制造了困难。在本周访问德国时,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对北京在终止俄乌战争方面缺乏作为的说法做出了驳斥。他还警告,如果欧盟对被指向俄罗斯军方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公司施加制裁,中方会做出反制。

中国日渐强硬的做法在加拿大也引起了担忧。该国政府指控一名中国外交官威胁一名加拿大议员,并收集有关其家人的信息,该议员此前对北京对待维吾尔穆斯林的方式发起了严厉的批评。在渥太华下令要求该中国官员离境后,北京做出了对等回应,驱逐了一名加拿大驻上海外交官。

“中国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上的多种相冲突的利益,这方面的能力正迅速成为习的主要挑战,”乔治城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曾任贝拉克·奥巴马总统顾问的麦艾文(Evan S. Medeiros)说。

这种挑战从来都有,但麦艾文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越来越受到出口增长放缓和失业率飙升的困扰,这一点的影响在大大增加。“习似乎认为,凭借中国经济的吸引力,以及各国对美国势力的不满,他可以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吸引其它国家。这是很大的冒险。”

针对咨询公司的行动令观察人士感到困惑,毕竟中国近日承诺在经过三年严格新冠防疫措施后将重新打开门做生意。但是这些公司可以获取有关中国产业的数据,包括国防、金融和科学领域,这似乎引起了中国安全部门的警觉,而安全现在是高于经济决策的优先事项。

长久以来,中共都在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必须维系全球联络以推动增长的矛盾中左右为难。不过,习近平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强调要将安全放在首位,称之为“发展的基础”。

“习主席已经明示,安全高于发展,”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曾任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表示。

“哪怕这意味着铁拳制裁咨询公司,并导致外国资本退避三舍,似乎也是他愿意付出的代价,”何瑞恩补充道。

归根结底,中国是在赌外国企业和政府根本舍不得放弃其广阔市场。

在法国和挪威进行额外停留后,秦刚于上周五结束了四天的欧洲之行,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笼罩着此行的始终。

在法国,秦刚试图在上个月习近平与马克龙总统友好洽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当时马克龙率一批法国商业领袖访问了中国。周三,秦刚会见了法国外长凯瑟琳·科隆纳,并告诉她,“中国愿与法国等世界各国一道做大合作蛋糕,共享发展机遇。”

马克龙曾主张欧洲“战略独立”于美国,尤其是在争议问题上,比如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自治岛屿台湾。中国希望更多欧洲国家能效仿马克龙的立场。但欧洲大陆在中国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因为俄罗斯在西欧家门口发动战争之时,中国仍继续向其提供经济和外交支持。

中国外交官的尖酸言辞更是雪上加霜。上个月,驻法大使卢沙野因对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的主权提出质疑而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暴。这番已被外交部否认的发言可能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对本国吸引力的过分自信。

“中国相信它可以相对十分灵活地利用攻击策略来保护自身利益,因为欧洲人承受不起关系破裂的后果,”何瑞恩说。“这一假设将在未来受到考验。”

对中国独断作风的不安促使更多国家愈发紧靠美国,这其中既有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长期盟友,也有菲律宾这样的骑墙派。印度也前所未有地靠近了美国,由于该国的不结盟传统,这在以往是美国外交政策界不可想象的。

分析人士称,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这种自我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习近平越是感到不安全和受威胁,民族主义倾向就越会迫使他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击。

“在‘新冠清零’政策失败和经济放缓之后,中共政权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因此习近平必须拿出强势姿态,”丹佛大学美中问题专家赵穗生表示。“只要还感到脆弱,他对外就会努力展示强势和坚定,将会捍卫中国一切所谓的重大利益。”

即便如此,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本周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的会谈仍暗示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可能。

随着与西方关系的动荡,中国加速拉拢“全球南方”,近来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外长都举行了会晤,而习近平也将于5月18日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考虑到与‘全球北方’发达民主国家日益恶化的关系,这对中国而言是合理之举,”亚洲协会中国分析中心执行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表示。

季北慈补充说,中国的意图是“在‘全球南方’发挥远大于目前的影响力”,这样就可以“在与美国更大的地缘政治斗争中利用这一优势”。


谢选骏指出:既要重振经济还要对抗西方——只有成功应付这个“两难挑战”,才能妥善解决“中国”和“共产党”这俩对立的死结。


《习近平政府内政外交信号令人困惑》(2023年8月25日 金哲)报道:


资料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讲话。(2021年12月31日)


华盛顿 — 诸多中国问题观察家指出,当今中国内政外交面临许多重大挑战,从依然在发展的房地产业危机有可能触发经济整体大危机,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使中国外交和外贸处于困境,不一而足。中共领袖习近平的领导班子就这些重大问题发出相互矛盾的信号。如何理解这些信号成为观察家们的探讨课题。


中国面临诸多挑战重中之重


就眼下中国面临的内政外交挑战而言,众多观察家和分析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和中国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关系问题是重中之重。


然而,许多观察家和分析家指出,面对房地产业的萎靡不振乃至崩塌有可能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大形势,习近平当局一方面表示要对房地产业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又再度发出信号,声言要坚持习近平亲自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谓“房住不炒”原则,否定房产的商品属性即买卖房产并以此谋利或止损的正当性,大有把眼下的房地产市场由萎靡不振推向崩溃的势头。


此外,观察家们还指出,面对所谓的战狼外交所导致的严峻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困境,习近平当局一方面声言要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中美关系,要迎接两国关系风雨过后的彩虹;另一方面当局又发表习近平的文章,在意识形态上和发展道路问题上摆开与西方国家不共戴天的架势,历数西方国家的历史罪恶,声言“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


中国人大通过新版反间谍法 将对内控制和对外报复制度化


相互矛盾的信号有简单的合理解释


应当如何理解习近平及其政府发出的这种明显是相互矛盾的信号?观察家和评论家们乃至中国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还提出阴谋论(如,习近平政府内部有人一直在跟习近平玩高级黑)来解释。


但也有资深中国问题观察家指出,习近平及其政府所表现出的相互矛盾其实大都可以找到合情合理的简单解释。


在长期观察中国问题的学者、政论杂志《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看来,参照中共前独裁者毛泽东的先例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习近平以及习所发出的那些相互矛盾的话语、指令。


胡平说,“在中共历届领导人当中,习近平的统治风格更接近、更相似于毛泽东,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区别就比较大。这一来是因为习近平和毛泽东一样都是大权独揽,独裁程度最高。另外就是他管的事情更宽。这就跟邓江胡不一样。当然,在邓江胡时代,比如说,在经济这一块,基本上就是总理在管。你很少看到邓江胡自己出来在经济问题上频频发指示。习近平在这一点上就跟毛很相像。”


许多毛泽东研究者和批评者说,毛泽东喜好在经济问题上不懂装懂还要发号施令,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例如,1950年代末,毛突发狂想,以为提升钢产量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的途径,于是大叫“以钢为纲”,结果是劳民伤财,资源耗尽弄出一堆无用的废铁,还让几千万中国人白白饿死。


胡平则说,习近平宣扬的所谓“房住不炒”论也是明显不懂装懂,不知道房子可以用来住是其价值所在,商品性所在,也就是房子的居住价值和房子的商品价值是合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习近平却把两者分裂开来,对立起来,明显是否定房地产市场的价值甚至是否定其存在理由。


1959年庐山会议时代的不祥回响


在《中国当代政治史数据库》主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荣休教授宋永毅看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濒临崩溃之际,习近平当局再度释出信号要坚持所谓“房住不炒”的原则,这种做法很像1959年毛泽东在经济上瞎指挥已经造成灾难、毛不得不表示要纠正所谓的左倾(经济建设冒进)错误之际又突然决定不纠左而是要反右,最终导致造成几千万人饿死的大饥荒。


宋永毅说,“毛泽东和习近平一样都并不是不知道怎样把国家的事情搞好。毛泽东上庐山之前他是准备反左的,他知道是因为左,也就是他的那个左的大跃进路线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那么,习近平现在也并不是不知道是他要全面复辟毛泽东的那一套做法,把市场经济给搞砸了。”


宋永毅接着以美国举例说:我们都知道,即使是美国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依赖性不如中国,美国也是要非常小心处理房地产市场问题,因为把房地产市场弄砸了,也就是把美国经济弄砸了;但习近平却要砸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是制造经济灾难的节奏;习或者因为是个人信仰,或是个人野心,个人面子,就是死不认错纠错,非要跟经济规律对着干。


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经济日报》说,中国“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60%在住房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在房地产市场岌岌可危之际,《经济日报》8月23日发表一篇署名评论,声言“房住不炒”定位仍然要坚持,引发广泛的注意和担忧。


中国政府朝令夕改 外资民企信心全失

对美国对西方既要示好又要对立


就外交而言,过去10多年的战狼外交导致中国跟它在经济上十分依赖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恶化,去风险乃至脱钩论在西方国家朝野甚嚣尘上。不久之前,被习近平破格提拔成为总理的李强在会晤美国财政部长的时候声言准备迎接中美关系在风雨之后的彩虹,这种明显是急于改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的不同寻常的说辞令中国国内外观察家感到意外。


然而,8月15日,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讲话稿,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环境保护、历史等方面对西方进行全面的批判,令许多观察家感到惊讶。在观察家们看来,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政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大众也一直有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强烈批判,但问题在于习近平在讲话中所展示的明显的敌意,以及对意识形态斗争的强调,跟他的政府为了它自己的利益改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努力形成冲突。


习近平政府和习本人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言论令许多人感到困惑。但胡平认为,习本人以及中共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自相矛盾,而是一以贯之。胡平说:“他在不同的场合下讲不同的话,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只是你把它们摆在一起看,就显得十足的自相矛盾。但在他那里,他完全是把那些话放在不同地方。所以从他那里来说,(一会儿要中美友好一会儿咒骂美国)完成这种转换并不太困难。因为他完全是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


胡平说,中共政权从来都是敌视西方国家所坚持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从毛到邓江胡都是这样,只是邓江胡出于实用主义回避大谈意识形态,而习近平要特别突出意识形态,但又深知中国离不开美国,这才使他的言论显得特别刺耳和不着调。


在宋永毅看来,习近平在急需西方的好意的时候公开再跟西方闹意识形态斗争,这只能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


宋永毅说,“这就说明了习近平个人和邓小平,和毛泽东在这方面相比个人能力或说谋略不行。他的野心绝对大过他们,对不对?他的资历是绝对差过他们的。他是什么资历嘛。就是扛两百斤重负走山路不换肩也是吹出来的。扛两百斤怎么可能走路不换肩嘛。我们都到农村劳动过,都知道。但这是他唯一可以吹的东西了。他对整个形势的把握,对国际形势的把握,那应当说非但不如毛泽东,更不如邓小平了。邓小平当初还能提出一个韬光养晦的口号。”


《求是》8月15日杂志发表的习近平高调批判西方国家的讲话稿是他2023年2月7日对新进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讲话的一部分。中共当局没有对中国公众和外界解释为什么要时隔半年之后公开发表这样的讲话。


谢选骏:一会儿是“習近平的經濟政策讓許多中國觀察家困惑”,一会儿是“习近平政府内政外交信号令人困惑”——这些困惑的人们或者试图解惑的人们,都不懂得我所说的——“中国”和“共产党”是对立的统一!你们既然想要解释对方的行为,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哲学,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才能知道对方的棋局——否则,你们仅仅根据自己听众的胃口来发言,怎么可能切中要害呢?


《习近平上台一周年 政策得失如何评说?》(2013年11月15日

 BBC)报道:


习近平宣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未来政治经济改革走向受到关注。


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一年过去,一年来他的政策得失几何?中国观察人士做出分析。


习近平和李克强成立中国的新领导班子的过去一年来,频频出台各种政策,但外界对其政策方针、战略意图等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解读。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一年来习近平已经显示了大刀阔斧、有所作为的风格。


曾长期担任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分社社长、现为该报资深编辑的黄忠清表示,习近平和他的前两任江泽民、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一年比较起来,让外界感到他在作风上明显要更雷厉风行:一上台从内政到外交即有密集的政策和措施,不停在走,在做。但似乎经济和政治并不同步。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也认为习近平和他的前任比,上台一年施政“可圈可点”。集党政军大权,在外交内政上均有建树。三中全会公报虽然在很多方面还语焉不详,但点明了今后改革发展方向:司法独立、公平竞争、市场主导、精简机构、国企税务等等。


“左灯右转”


黄忠清说,国际国内一年以来对习近平的很多动作和发出的政策讯息印象却感到矛盾和困惑。在经济改革方面,比如说包括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习近平还是进行着实际性的改革和进步。


黄忠清表示,在政治方面,却搬出毛泽东时代的一些“左”的做法,很多人认为他在倒退,比过去的领导人更左,打压更厉害,更加集权。


黄靖则认为,中国的改革必须是“新法未立,旧法不除。”习近平的改革成功,必须有两个条件:现在政府的合法性和现行制度的有效性。因此这就形成经济上的开放和政治上的集权。


黄靖说,看待习近平政治集权应该一分为二。举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为例,中国已经逐渐演变成世界性大国,习近平对外需要政策协调统一;对内要解决胡温十年积压的大量社会矛盾。因此上述被外界人士批评为集权和压制的措施,还需要继续观察其效果,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为了加强他的权威,保证“深水区”改革触动利益集团的必要手段。


黄靖说,不能光听口号,过去邓小平也喊四项基本原则的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更向左转,而是更开放。


“有思路”


黄忠清说,很多人认为习近平“政左经右”,这是一方面的解释。但习近平有自己的思路。


黄忠清说,习近平自己总结30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功“对制度、理论和道路更加自信”。他可能试图找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一条所谓中国特色的政制专制、经济发展的道路。但事实上,理论上或者科学上,这是没有先例的。


他指出,如果习坚持政治专制、不尊重法治的制度,同时搞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没有成功先例。


黄忠清说,李克强自从上台以来,中国政府明确一致地在进行经济改革, “政左经右”这种方式好像和李克强政府大幅经济改革有点不配调。习近平的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没有的一条路。对他做出评价现在为时尚早,仍需要继续观察。但是这种一党专政下的“政左经右”可能会导致政策矛盾,结果不佳。


黄靖赞同习近平有思路的说法。但他强调说,中国过去没有沿袭外国的变革制度,即使是中国革命走的路也和马列苏联革命理论不一样。现在习近平的政策没有前例可循。


黄靖认为,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化,首先是从执政党内部开始的,日本、韩国、台湾等等都是如此。从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看,形势比人强,不论领导人可能说出什么政治言论,实际上社会更加多元,经济更加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在司法独立、社会公正方面取得重大进步。


他强调认为,中国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打破一切现存制度。而中国改革开放最危险的不是慢性,而是过快失控,由此带来的灾难不仅是对中国国内的,也会造成国际灾难。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空山猛兽隐,


猴类跳纷纭,


赳赳作虎鸣,


笑煞行路人。


治世无良策


技穷趋毛魂


洗澡当快否?


红朝梦里寻。


谢选骏指出:看看十年前的新闻报道与分析,它们十年来的“困惑”似乎一直是个主旋律……这都是因为,这些来来往往的说者都不懂得——“中国”和“共产党”是对立的统一!具体说,“中国”要是好了,“共产党”就会衰了,甚至丧失专制权力;但是“中国”要是坏了,对“共产党”也是不好的;所以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只能坏坏好好,好好又坏了,不断折腾翻烙饼……这样才能給共产党延命,所以共产党的首都叫做延安,而不是长安。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和“共产党”是对立的统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宿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以中国为中心的G20峰会輸定了

《G20峰会:各国寻求与中国稳定关系,但暗流涌动》(MICHAEL D. SHEAR, 储百亮 2024年11月20日)報道: 本周,许多世界领导人齐聚南美,他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微妙的外交互动。 英国首相斯塔默呼吁与中国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澳大利亚总理安瑟尼·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