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2月11日星期五

谢选骏:儒释道是如何败于伊斯兰的


网文《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大食的正面冲突,还是文明的交流?》报道:


前言


公元751年,中亚一个并不知名的怛罗斯小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江布尔城)爆发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战争。一方为大唐将领高仙芝率领的大唐军, 另一方为黑衣大食将领齐亚德率领的大食军。据《资治通鉴》记载:


"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侯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 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 相持五日,葛罗部禄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此战就是史上著名的唐与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进行的怛(dá)罗斯之战, 大战以大唐战败而告终。


两大强权在中亚的角逐


唐王朝是一个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帝国建立初期,国势极盛,唐太宗为了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而对外发动了多次战争,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开拓。贞观十四年,侯君集灭高昌,从而基本上统一了西域,至高宗中期,唐朝在西域建立了217个州县,并置安西四镇,形成了完整的统治体系。不难看出,唐对西域的统治较汉朝而言更加严密和稳固。


与唐朝同时崛起的是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唐太宗顺利的完成了对中原的统一大业,随后征服了对唐王朝构成实质威胁的东突厥并顺利的统一了西域。就在漠北及西域诸国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时候阿拉伯人兴起于西亚的沙漠,在穆罕默德强大的武力征服下,阿拉伯完成了统一,并以锐不可当之势向东挺进。在公元633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并于公元651年灭波斯,波斯王子投奔大唐。


怛罗斯之战进程图


唐朝大军也开始挥戈西进。高宗显庆二年即公元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灭西突厥,置十六羁縻州府。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军斩杀真珠叶护,定弩失比部,同年置阿姆河南诸都督府。同时,唐高宗册封流亡的波斯王子为波斯王。


至此,唐朝势力范围已与阿拉伯有了交集,并且唐朝直接支持流亡的波斯王子,在实际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波斯依然设置了名义上的波斯都督府。


由此不难看出,唐帝国此时已经以强硬姿态站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对立面上。武周长寿元年(公元 692)年,经过长达20年的反复争夺唐朝终于大破吐蕃,重置安西四镇,并在西域驻扎数万军队,用以控制西域。在唐帝国重新控制西域后,阿拉伯帝国依然执着东扩。直至天宝时期,阿拉伯帝国开始直接向唐朝传统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而两大强权在中亚的对峙也成为了必然。


怛罗斯之战的爆发


怛罗斯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唐将高仙芝对石国问题处理不当。石国王统本出自摄舍提部,到天宝年间,车鼻施部出身的亲阿拉伯帝国的特勤夺取了这个王位,一向忠于唐的伊奈吐屯伦成为石国副王。


高仙芝认为必须教训一下石国国王,以杜绝其与大食勾结。公元750年,唐朝当时的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诱骗俘虏了石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国王,王子逃往邻国与当地胡人谋划复仇计划。


次年,大食军队在他们的唆使下开始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亲率由汉人和西域胡人组成的3万军队由碎叶(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出发迎击来犯的大食军队。


唐朝军队深入七百里后到达但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队对峙。5天后,高仙芝的部下将领葛罗禄率部叛变,与大食军队合攻唐军,高仙芝大败,仅率数千部众突围而归。后退到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以东,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的唯一一次直接交战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


怛罗斯之战中高仙芝所率的军队受到严重的损失, 不过这种损失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唐朝在西域的军事实力, 更不会削弱唐朝当时强大的国力。据《旧唐书》所载:


"七载,高仙芝代灵察,举兵围怛罗斯,黑衣救至,仙芝大衂,军士相失。 夜中闻都将李嗣业之声,因大呼责之曰:军败而求免,非丈夫也。嗣业甚惭,遂与秀实收合散卒,复得成军。 师还,嗣业请于仙芝,以秀实为判官,授斥侯府果毅。 十二载,封常清代仙芝,讨大勃律,师次贺萨劳城,一战而胜。"


怛罗斯战役中,唐军损失惨重,但奇怪的是,战后高仙芝进行过反攻,玄宗并未对高仙芝进行过重的处分,并在安史之乱爆发时还加以重用。


战后唐朝与大食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双方通商不仅不受影响,大食甚至还派兵随西域军队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旧唐书》记载:


"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时为元帅,亦用其国兵以收两都。 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


由此可知,双方关系未因战争而恶化,唐朝依然在中亚有一定势力。安史之乱时期,唐朝无力平叛,不得已抽调西域军事力量,但吐蕃却趁虚而入,而唐再也无力顾及西域,从此唐朝真正退出中亚地区。


而对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虽然是这场战役的获胜方,但是穆斯林军队却在获胜后停止东进。在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损失了将近4万人,自此阿拉伯人停止了东进,因为他们之前在西亚的一系列战斗都从未受过如此巨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怛罗斯之战也促进了中国文明的西传。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便是通过这一战役传出的,战争中被俘的唐朝工匠被阿拉伯人强迫在康国制造纸张,由此造纸术传到伊斯兰世界,再传到西方。中国的炼丹术也西传成为后世的化学;哈里发摩哈普德建年号,很可能也与中国皇帝建年号纪元有关。


唐朝都护府


怛罗斯战役也推动了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向中亚扩张势力,伊斯兰教也得以在这一地区迅速传播开来。从8世纪后半期到9世纪初,伊斯兰教逐步成为中亚当地居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


乃至后来入主中亚的突厥人无论建立什么样的政权都离不开伊斯兰教对他们的影响。紧随其后的蒙古人通过西征消灭了阿拔斯王朝和突厥人的势力,但仍无法阻止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强大影响力,以至于一些蒙古贵族也跟着信奉了伊斯兰教


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通过怛罗斯战役的胜利在中亚传播伊斯兰教,改变了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更为中阿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通过怛罗斯之战获得的启示


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往一定要加强互信,尽力避免军事上的意外冲突。怛罗斯之战虽说是两大帝国之间的军事行动,却更像一场意外的军事冲突。


首先,唐将高仙芝,如能坚守信义,在石国国王投降后保证其利益,那么这场战争便可能避免。其次大食呼罗珊总督如能坚守帝国既定的对唐"友好政策",这场战争也打不起来。因此,在国家交往中,应该坚持和平友好的政策,并尊重各个国家尤其是小国的利益,同时也要加强交流。


战争既是文明的助力者也是文明的破坏者。怛罗斯战役之前,唐通过西域与大食甚至遥远的大秦有直接的贸易往来,各国商旅通过这条商路将不同民族的商品、文化传向四方,加速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然而,怛罗斯战役之后,大食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唐也因国力的逐渐衰微而无力经营西域,这条繁荣了几百年的丝路渐渐凋敝起来。东西文明交流也逐渐的减少,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这些损失的造成,固然不是怛罗斯之战的直接影响,但是,正是怛罗斯之战唐朝军队的失败,使唐朝的威望在西域各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西域诸国逐渐脱离唐帝国,丝绸之路才渐渐中断。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知,高仙芝是一个高丽人,他出任唐军将领绝非孤立现象。事实上唐朝军队充满了各种夷狄,就像唐朝的宗室一样——因为唐朝是一个周朝那样的王国联盟,而不是秦两汉与元明清那样的统一帝国。如此看来,唐朝与大食的冲突,也就不是两个帝国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儒释道与伊斯兰之间的冲突。怛罗斯之战的结果是儒释道败于伊斯兰——儒释道不仅在此役之中在中亚细亚败于伊斯兰,而且也在后来节节败退,在中国国内不断败于伊斯兰扩张——直到今天,回教据点已经遍布中国各地,处处扰乱社会秩序。


网文《怛罗斯之战后,黑衣大食如何看待唐朝,与多数人想的不一样》(2020-04-24)报道:

   

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安息唐军,与艾布·穆斯林率领的阿拉伯军队,在中亚怛罗斯一带爆发战争,就是我们熟知的怛罗斯之战,最终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赢得战争,唐朝惨遭失败。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胜利一方往往会夸耀自己、贬低对手,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国人看来,怛罗斯之战惨败,是唐朝中亚政策的转折点,黑衣大食通过此战痛击唐朝,遏制了唐朝在中亚的扩张。既然此战如此重要、如此辉煌,那么阿拉伯史料中如何看待战败的唐朝呢?真相颠覆了传统认知,与多数人想的大不一样。


阿拉伯史料中的怛罗斯之战,呈现出一个诡异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史家对怛罗斯之战几乎没有记载;其次,较晚的阿拉伯史家有一些记载,最具代表的是《历史大全》,其中指出中国人被杀5万人、被俘2万人;第三,近现代记载怛罗斯之战唐朝方面有3万军队。


因此,想要了解阿拉伯帝国如何看待唐朝,只能从较晚的《历史大全》入手。所谓《历史大全》,作者是伊本·艾西尔(1160-1233),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对怛罗斯之战有一定记载。


(伊历133年)本年,费尔干纳的伊赫西德与赭石国王反目,伊赫西德遂向中国国王求援,中国国王派遣十万名士兵支援他,他们包围了赭石国王。于是赭石国王便臣服于中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他本人和他的随从们都没有受到虐待。艾布·穆斯林得知这个消息,就派遣齐亚德·本·萨利赫与他们战斗。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费尔干纳,是拔汗那,昭武九姓之一;赭石,是昭武九姓中的石国;艾布·穆斯林,是阿拔斯王朝的呼罗珊总督,《旧唐书》、《新唐书》均作“并波悉林”。


当然,伊本·艾西尔对唐军数量描述极不准确,因为高仙芝时代“(唐朝)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安西有四镇之地,总计兵力2.4万,刨除各镇驻守兵力,真正用于怛罗斯之战的唐军应该很少,绝对不会出现“五万人被杀,两万人被俘”的现象。


《历史大全》中的这段史料,并未评价唐朝与唐军,只是描述了一下战争情况,但“十万名士兵支援”伊赫西德,“包围了赭石国王”,“五万人被杀,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等字眼,又不免让人恶意猜测作者的态度:唐朝是一个比昭武九姓更强的政权,但强的可能有限,总体远不如黑衣大食。


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大全》这本史书,一般将最重要的事件,专门摘出来放在前面,以《叙某事件》为标题以彰显其重要地位;而不重要的事件,一般都放在最后面,即在《叙(本年)其他事件》的标题之下,按月份先后或事件相关性逐条叙述。简单的说,就是将重要事件挑出来专门说,不重要的归类于其他人等,一笔带过简略叙说。《历史大全》上,伊历133年最重要的事件是“罗马人占领马拉蒂亚”。


为何一场改变中亚格局、甚至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阿拉伯人不为之自豪,并长期不详细载入历史、大书特书,被长期忽视,直到近代才在《中亚文明史》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怛罗斯之战历史地位的真相


实际上,阿拉伯人这么看待怛罗斯之战非常正常,因为怛罗斯之战历史地位很低,只是一场对两个帝国而言属于偏远边境地区的冲突罢了,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并不值得多么自豪。


一,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一共有过五次边境战争,但只赢了怛罗斯之战一次,其他四次全败。


二,安西四镇总兵力2.4万,刨除各镇驻守兵力,参与怛罗斯之战的真正唐军数量有限,加上附属国联军,总计不会超过5万人,但阿拉伯联军却在20余万(多数是附属国兵力)。兵力对比之下本就胜之不武,况且还是因为葛逻禄突然叛变,才导致唐军战败。


三,此战对唐朝、阿拉伯双方疆域几无影响,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在西域、中亚的势力到了极盛,然后由于安史之乱爆发,才中断了向西扩张。


总之,尽管怛罗斯战役战败,唐王朝的整体实力,以及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战后仍然控制西域,并在中亚扩张。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调兵平叛,才最终退出中亚争霸战的,与怛罗斯之战胜败毫无关系。应该说,正好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当口,爆发了怛罗斯之战,而不是怛罗斯之战,促使唐朝由盛转衰。


中国史料揭开黑衣大食战后态度真相


与世界其他文明不同,中国一直特别注重历史记载,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人通过史料可以轻松了解数千年的往事,而不是非要通过考古。


唐朝史料《册府元龟》中记载阿拉伯人一奇怪举动:“(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二月黑水大食谢多诃密遣使来朝”,天宝十二年(753年)来了四次,战后6年中每年均有黑衣大食使臣来朝。总之,怛罗斯之战后中的47年中,黑衣大食使臣来华一共有17次,最晚一次为公元798年,当时唐朝已经衰落,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已于790年被吐蕃占领。


显然,在黑衣大食眼里,唐朝依然是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即便打赢一次还要小心应付,否则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唐朝态度。


另外,在怛罗斯之战后,中亚的拔汗那、倶密、康国、安国及花拉子模、石国等仍然遣使朝贡于唐朝,却没有倒向黑衣大食。这些小国的态度,反映了当时中亚局势,唐朝在中亚战场上依然占据优势,黑衣大食总体还是不敌唐朝。


其实,纵观唐朝的扩张史,偶遭挫折并不少见,而卷土重来、消灭宿敌更是常见之事。因此,如果没有爆发安史之乱,数年之后唐军再次中亚扩张,必能击败黑衣大食,取得更大的胜利。这一假设未必是空想,黑衣大食战后不断遣使朝拜唐朝,就反映了黑衣大食有此担忧,想要缓和与唐朝的关系。


参考资料:《历史大全》、《册府元龟》、《资治通鉴》


谢选骏指出:上文完全是战败者的自我安慰,因为它也不睁眼看看自己周围有多少回民,正在虎视眈眈地准备对你下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