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2月20日星期日

谢选骏:英美贱人给邓小平舔痔



《邓小平逝世25周年 他究竟给今日中国留下什么?》(BBC中文 2022-02-19)报道:


1979年1月,邓小平的车队行驶在华盛顿街道上。两边人群产生奇妙分野——一边抗议者挥舞着台湾“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另一边抗议者则是狂热的美国左派,他们认为邓背叛了毛泽东的革命。甚至在白宫草坪的欢迎仪式上,有两人因高喊“毛主席万岁”,而被强行带离。


势成水火的两股势力都在反对邓小平,反对的理由却又显得十分充足——邓访美一个月前,台北熟睡中的蒋经国,被大洋彼岸电话吵醒,得知美台断交;此前不久的北京,邓掀起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被毛泽东的支持者斥责在“砍旗”、“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


此后18年,更多矛盾在邓小平身上持续呈现。他反对“两个凡是”,努力使文革后的中国走出毛泽东的阴影;但却又极力避免成为“第二个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在官方文件中给予毛泽东积极的历史评价。邓小平是政治斗争中改革派最有利的支持者,甚至是培育者;但面对诉求民主的学生,他却下命令“采取一切手段”恢复秩序。邓小平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务实推进经济改革,塑造此后几十年的改革方法论;但他也曾强行推“物价闯关”,导致全民抢购潮,诱发通货膨胀。


改革之路,矛盾丛生,也让各方对邓的评价不尽相同。中国官方语境将他形容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手缔造今日经济奇迹;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认为,改革开放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图纸,不如说,邓小平全面领导转型过程的总经理;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则认为,“总设计师”应该是赵紫阳,邓更像是改革的“教父”,他临阵督战,抵挡四面八方的反对者;曾出版赵紫阳回忆录的鲍朴更认同台湾学者钟延麟的观点,认为邓小平实则是毛泽东的“副帅”,并得出“主事在毛,成事在邓”的结论。


哪个历史评价更公允,需要时间的持续检验。但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能做的是重新观察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细节;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在另一个政治强人习近平主政的当下中国,邓小平的改革遗产是如何被扬弃的。


“西单民主墙”与六四事件——自由的尺度


1978年,入冬后,中国北方万物冰冻,而思想的解冻却在江湖和庙堂两个层面,同时发生。


庙堂之上,11月召开中央工作会,原本议题是农业及之后两年国家发展计划。会议刚开两天,政治气氛迅速改变。与会的210名高层干部,纷纷发言对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和对“四五”事件定性表达不满。舆论汹涌,以至于叶剑英劝华国锋顺势改变。


这次气氛的转折,为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执掌政权提供条件。傅高义引述党内老领导评价,“就像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成为党主席的转折点一样,这次工作会议是邓小平崛起的一次决定性事件。”


江湖之中,也发生着微妙而剧烈的变化。工作会开始后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登载“四五”运动中天安门诗抄,还批评对毛泽东的迷信为“现代迷信”。时任副主席汪东兴气急败坏地叫停发行,却被人一页一页地贴上天安门西边几百米的灰砖墙上。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诉求民主、批评毛泽东和文革的大字报,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单墙”上。


“西单墙”恰为我们提供一个对于邓小平心中自由尺度的绝佳观察点。


政治气氛转向,民间与高层相呼应,一度为邓小平所乐见。11月28日,邓在回见日本民社党党魁佐佐木良作时称,“写大字报是我国宪法允许的。我没有权利否定或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他还进一步反问,“允许群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什么错?”


一个月后,大字报的形式已无法满足民众的表达欲。时任新华社记者杨继绳记述,12月28日,有人在西单墙演讲,认为光争取民主、自由还不够,最根本是要改变国家的政治制度,数千听众堵塞交通,人群遂向天安门转移,边走边高喊“要民主,不要专制”“让思想冲破牢笼子”的口号。3月25日,北京动物园职工魏京生贴出《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一文,直接点明邓小平“走的是独裁路线”。三天后,北京市政府发布禁令,第四天即逮捕魏京生。


傅高义猜测,“西单墙”曾为邓的政治理想提供燃料,因而被他容纳,甚至鼓励。随着言论触及中共领导的根本制度,他断然压制。一位前省委书记评价,邓小平对民主的看法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如果龙真的出现,他就害怕了。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时间,民间思想的一次喷发就这样骤然遇冷。邓小平意识到政治言论需要红线。魏京生被捕后一天,邓小平发表讲话,确立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为之后四十年的言论管制划定“红线”,乃至今时今日,还在影响中国。


毛泽东去世后第一次来自民间的思想解放与反思,激烈喷薄,却心有余悸地快速收缩。这一蛰伏就是十年,再次爆发已是1989年的春天——彼时,数以万计的学生带着更强烈的民主诉求,再一次触及四项基本原则,邓决定用武力一劳永逸地结束运动,维护政府权威。他的女儿邓林曾说,不管邓小平受到多少批评,他从未怀疑过自己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鲍朴向BBC中文表示,由此可知邓小平在政治上延用毛泽东的制度和思想方法,他在1989年对待学运的态度,与1956年波匈事件时中国态度相同,当时苏共还未考虑派兵镇压时,中共已经建议派兵。所以说邓与毛在政治上是一贯的,即用无产阶级专政,用权力达成社会共识,把异议消灭掉,这个没有变化。


或许比外界更能一窥邓小平内心的,是他早年的一份课堂作业。1926年8月12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邓小平只有21岁,他在作业中写道,“集中的权利要自上而下地行使。服从上级命令是绝对必要的。允许多少民主,要视周围的情况而定。”


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理念的博弈


无论在官方语境,还是舆论印象中,邓小平与中国的经济成就紧紧绑在一起。


改革开放初,中国就展现出不俗的经济潜力。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1983年达10.9%。因此到访中国的外宾,常对邓发展经济的能力表达赞叹。而曾任邓小平翻译的张维为在其视频节目中引述,邓在听到这样的夸奖时,往往会说,“在经济问题上,其实我是个外行,即使我讲一些话,也是从政治的角度讲的。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我提出的,但如何搞改革开放,一些细节,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我懂得并不很多,我总是从政治角度谈经济的。”


鲍朴向BBC中文解释,邓小平和习近平执政的环境很不同,没有人可与习在政治上匹敌,但邓当政时一直被陈云等老干部制衡着,做事情必须和“老人”们商量。邓的功绩是改掉毛时代的经济政策,不过具体他也不知道怎么改,因此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看完赵紫阳的回忆录后作序表示,赵紫阳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则是“教父”,就是在争论不休时拍板之人,从这个角度,他对中国的影响当然很大。


“改革教父”的称谓确实有迹可循,邓小平早期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物价闯关”等决策并不符合经济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从政治角度谈经济”的邓小平没有功劳。恰恰相反,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阻碍,才是彼时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桎梏。


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邓小平、陈云等老干部群起而攻之,这种主张被快速否定和边缘化。


这一仗后,胜利者们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共识,但如何建设经济,又将彼时中国政坛一分为二——一边是以邓小平为首,主张市场经济的“改革派”;另一边是以陈云为首,主张计划经济的“保守派”。傅高义将其称之为“一山二虎”;杨继绳则称其为“双峰政治”;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中也确认,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方面,邓小平和陈云自始至终持两种不同的主张。


整个80年代,不同经济主张的互相博弈,频密展开——首先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分歧,改革派认为目标要高一些,以实现2000年翻两番,保守派认为目标过高,会导致混乱,分歧之大,以至于1981年全国人大既没有通过年度预算,也没有明确“六五”计划的增长目标;1983年,保守派公开批评“指导性计划”,捍卫“指令性计划”;1984年,邓小平视察并肯定深圳的建设,并将开放扩大到14个城市;1985年,陈云则利用数据上的财政赤字和通胀,把快步前进的改革派拉了回来,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1987年,邓小平直接否定陈云的主张,在讲话中称“(过去)讲以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1988年,邓决定取消大量价格管制,然而他错误估计形势,致使物价过快上涨,引发恐慌性抢购,政策被快速叫停,经济决策权也从改革派的赵紫阳手上,交到支持陈云紧缩政策的李鹏手上。


经济路线的博弈一直持续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最终章。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一边参观一边表态,走到珠海召开了一个由两位军委副主席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上,邓却没谈军事,强调“谁不改革,谁就下台”。傅高义在其著作中称,“出席会议的军队领导人的强大阵容表明,如有必要,军队高层愿意拥护一个新的领导人”。江泽民感受到这股压力,五天后,他给邓小平打电话拜年,并在其后成为坚定的改革派。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舆论中也得到普遍拥护,直至随后的中共十四大,才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经济路线之争才落下帷幕,此时距改革开放开始已经过去14年。


杨继绳形容,此后,一方面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一方面强化中共领导,由邓小平奠定的“威权政治加市场经济”的模式,贯穿整个江泽民和胡锦涛执政时期。这也成为邓小平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显的影响。


两次政改与遗产的扬弃——失败的尝试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改革开放之初,对中共统治状况最严厉的批评之一来自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指出党内存在政治弊端,比如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负责任、压制民主、贪赃枉法。讲话内容虽未到改变中共执政地位的地步,但对民主表达积极评价。


正是这篇措辞严厉的讲话把政治改革的想法带入中国政坛。不过,邓讲话的同时发生波兰团结工会事件,其他党内高层由于担心像波兰一样失控,10月中宣部就指示不要再讨论邓的上述讲话。12月,邓小平自己也回调口径,称政治改革要慎重。


高调的讲话就此沉寂。改革开放伊始发端的政治改革意识,刚露出苗头,就被迅速掐灭。


然而这并非邓小平时代唯一一次政治改革尝试。1986年,由于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邓小平称,“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3个月后,赵紫阳根据邓的指示,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吴国光,彼时为《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被选入该小组。在吴国光关于中国政治改革的论文中,他指出邓小平与赵紫阳对政治改革的根本不同——前者希望通过高度积极的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后者则想更大范围地减少党在经济和社会单位中的作用。政治改革再次被提及时,意涵已经不再相同,更像是一场行政改革。


即便如此,这次政改还在讨论阶段,就先后遭遇“物价闯关”和“六四”,因而中断。


邓小平时代的政治改革并非全无建树。首先是设置任期制,在1980年8月的讲话后不久,他向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表示,过去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制度缺陷在60年代还看不出来,“那是我们还年轻”。以此为铺垫,1982年,172名“老干部”卸任,保留级别和待遇加入由邓当主任的中顾委,邓还宣布,中顾委只会存在十到十五年,通过这种方式集中卸掉老干部的权力。也是这一年,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邓掌权期间还多次强调和推动“党政分开”。在接受BBC中文采访时,吴国光回忆,当时邓小平的思路是党委书记就是甩手掌柜,就像是一个现代公司,党委书记是董事长,政府是CEO,最后的决定权是在党手里,但日常事务由政府去管。


不难观察到,在习近平第二个任期开始,邓的政治改革遗产接连面临挑战。一方面,通过修宪,消除国家主席任期。另一方面,“党政一体化”的改革意图在中共十九大上浮现。


这些变化使中国自由派人士失望,进而产生了习近平不再延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而是向毛泽东更加靠拢的想法。


傅高义向BBC中文表示,“他(习近平)基本上延续了邓的政策。因为他在上台后立即去深圳访问了邓的雕塑,还依然延续了邓当年的对于外部世界的开放,他依然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依然与外部世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而且也参与国际事务中。他还基本在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运作。虽然他还在使用年轻时在文革中学到的毛泽东式语言,但或许是想留住那些偏爱毛泽东的人的支持。不过,他的政策与邓小平在1978年推行的一系列发展政策的主线保持一致。”


吴国光则认为,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一家股份公司,那么毛泽东通过中共七大巩固了权力、控股了,到了发动文革,毛要把中国共产党变成“毛记公司”。他判断,习近平也要走这条路。


鲍朴表示,邓小平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政治改革契机,在毛死之后的十年,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中国人重新相信这个党至少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未来会给中国人更多的自由,但是“六四”结束了这个梦想,现在的希望越来越小,这种僵局是邓小平造成的。而想要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缓和,是不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执政后,毛泽东生前秘书李锐在《炎黄春秋》上发表《我为何提议重发邓小平“8·18 讲话”》一文,再次提到1980年邓小平那篇措辞激烈的讲话——比如权力过分集中,“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家长制作风,“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李锐称讲话内容依然有现实意义,并表示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最有效的手段,是政治民主。


李锐试图通过邓小平的政治改革遗产发出声音,然而并未像邓小平时代一样,掀起更多、范围更大的讨论。相反,《炎黄春秋》在此后一年迎来当局力度空前的打压。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字不提,邓小平“废除终身制”是假的——他自己担任幕后独裁者直到死去,还指定了一个“隔代继承人”胡锦涛——就此而言,可以说邓小平比毛泽东还要贪婪,简直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



网民嚎叫:


咸说淡说 发表评论于 2022-02-20 06:35:15

“勉从虎穴暂栖身”并演练适者生存的历史典范,只靠牢记24史就可以“无法无天”做统治者的先辈。

士季 发表评论于 2022-02-20 03:00:00

"这么说有些残酷,镇压六四是正确的,尽管是痛苦的抉择。"

------------------------------

蓄意杀死杀伤平民以制造恐吓而达到某种目的 - 这是各类恐怖主义事件的共同特点。

替64开枪镇压辩解就是为恐怖主义提供依据。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2022-02-20 00:49:56

怀念邓公,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比毛泽东大的多,毛泽东将会是相声、小品的笑料来源。

要做手脚滴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2:13:36

邓小平所做的是:把共产党套在中国人脖子锁链松开了几节,中国人的呼吸畅通了,劲就上来了。这锁链现在又被习包子给紧上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腾飞不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好,是因为共产党放松了管控,民间的力量喷薄而出,后来发现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就只能在把锁链又紧上几节。所以说没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庆幸咱早三十几前就挣脱出来了,现在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和咱无关。满满折腾吧,静静的坐在墙外看着小粉红毛毛们怎么开始学会用票证生活。

小二哥李白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1:39:46

改革开放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党恩不及丰县妇,书记无颜祭先贤。

Paenia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1:37:34

正解!

研究研究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6:48:29

大家看看周恩来1975年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看看他是怎么描述2000年的中国的。毛周省吃俭用,从一无所有,到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教育科研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还没有给后人欠一分钱的债务。邓小平摘了桃子,用毛建立的工厂赚了钱,光看他让7000万工人下岗这一个,就知道毛给他留下了多么庞大的工业。这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没有工业体系的印度菲律宾,再怎么画圈圈也不会有半点用。

Paenia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1:35:31

邓小平,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中国共产党变成了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的国民党。邓小平把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中国带回了49年前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1:31:13

邓小平加入中共和其他元老是不同的,他从法共转入中共,身份可疑。

kankanwo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1:26:43

邓小平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位有领袖智慧胆略为民谋福利的领导人。 他为今天中国在国际上有如此的地位做出了绝对的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让最大比例的人民丰衣足食的唯一一人。 至于政治体制改革,难度之大不是我们老百姓可以想象的。哪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不是腥风血雨。他不愿意人民在吃饱饭之前经历残酷的动荡。

简单得很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0:50:28

把门推开了一条缝,因为害怕外面的世界和门太重又不平衡就吱吱呀地合上了。

紫微星下凡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0:27:57

邓小平是徐州事件的根子。

wang62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20:01:50

1976年9月9日老毛去世,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抓捕四人帮,把毛思想的铁杆干掉,然后立即宣布文革结束,开始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四个现代化号召,这时邓还在哪里伺机而动呢?哪有他的说话的份?后来在一些人的鼓动下在1978年正式任命他为副总理,然后通过打越南确定他的一统江湖,不知道历史的不要给邓乱贴金。邓推进了改革,确实,但是改革的参与者太多人了,他确实有功劳,但是阻止政治体制改革的也是他,怕共产党的天下像东欧一样倒台,坚持一党独权,腐败透顶,台上训别人,台下紧抓钱,都是政治体制问题,

wang62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9:48:30

邓小平1978年3月被任命为副总理,去查一下档案,不要在这里胡贫。邓小平确实有他的功劳,但是他的恶迹更多,尤其是政治改革不敢碰,计划生育杀汉人。

wang62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9:39:32

七七恢复高考前半年大家都在准备了,中央早就发指示,怎么就是邓恢复的高考?贴金不要脸了吧?

问题哥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9:18:28

研究研究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6:48:29

...毛周省吃俭用,从一无所有,到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

===========

看来阁下是研究梦的。。。

太古瑞斯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9:11:36

1976年人均GDP超过中国的有(由低向高排名):海地、索马里、巴基斯坦、塞拉利昂、阿富汗、尼日尔、冈比亚、乍得、贝宁、乌干达、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尼、埃及、泰国、刚果、苏丹、菲律宾、玻利维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津巴布韦、毛里求斯、叙利亚、韩国、马来西亚、。。。

====

西雅图eagles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14:22

没有邓,你买也买不了,造也造不了。更加不要说用电脑上网了。文革后期,中国的人均GDP估计不如朝鲜。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8:55:00

duty是文学城的红粉,称邓小平伟人,看来也是叨了开放政策之光有机会出墙。不过迁徙是人类的自由,不必感恩戴德,只是阁下运气好。我们公社知青上百,出来的一两个而已,运气机会个人努力。

太古瑞斯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8:29:36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管科教。7月19日,邓小平指示教育部准备召开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8月4日至6日,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童第周、于光远等座谈。武汉大学查全性教授痛陈招生制度的四大弊端,邓当场问教育部长刘西尧,当年高考招生改革还来得及吗?查全性说,宁可晚两个月,要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学生。邓当场拍板恢复高考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场热烈鼓掌。8月13日,教育部再次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最终破除了毛指示“推荐上大学”。

华国锋身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高举“两个凡是”、提“抓纲治国”和“大干快上”,全盘继承毛泽东思想,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肯定文化大革命成果,显然与恢复高考的国策水火不相容。胡耀邦等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论并最终全胜,同时叶剑英、李先念、赵紫阳等实力派驱逐了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  查看完整评论

MovingTarget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8:11:07

邓无疑是伟人,除了六四开枪的污点。

邓凭一人之力扭转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国运,邓同时证明了中体西用真的可以走出一条路。

李光耀的新加坡,邓的中国,还有日韩,说明东亚可以具备与欧美竞争的实力。

研究研究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8:07:46

@洋知青

你根本啥都不懂。华为5G不能出口美国,是华为的5G不如美国的5G?当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你不知道?

被你这样的黑华的人赞美的,必定有大问题。

西雅图eagles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24:41

东北和台湾的中国人在日本人管理下发展的比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要好。这应该让中国人深刻反思。中国人就是折腾而且特别能出现老毛包子这类的瞎折腾。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仅是可怜巴巴的245元(而且还是人民币),朝鲜却已达到约600美元,远远高出中国。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02:00邓小平是部反面教材

他说能买的就不用造,结果现在被美国卡脖子

他说殖民主义国家中美国对中国不是最坏的,结果现在都知道美国才是躲在后面最坏的那个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13:35

炫耀和狂吠的时候就是最没信心的时候。当年的三年赶英,五年超美,设计者自己都没信心,但却让红卫兵们热血沸腾,自豪无比。结果是粮票照用,食物照样不够吃,中国人照样被世界瞧不起。最后红彤彤的红卫兵被像垃圾一样扔到农村,自生自灭,更苦了本来就吃不饱的农民。

改革开放,没有振奋人心的口号,没有厉害无比的自吹自擂,没有满世界的狂吠,中国经济在闷声中发展。攒下了无数的财富。成了复辟垃圾再次挥霍的本钱。现在口号再现,全民自嗨,四处狂吠,四十年前的场景又重新出现。为了永久执政新皇不惜破坏改革开放的一切。不惜回到四十年前贫困的中国。中国还有前途吗?中国凭什么拿世界第一?

wang62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12:38

七七年恢复高考时邓小平在做什么?七六年老毛死了华国锋即位,那时就说文革结束,要搞四化,结果现在这些功绩给了邓小平了?就和高铁的功绩给了习近平一样的扯蛋。毛泽东时代有成绩,引进专家大搞建设,但是如果蒋介石当政就不搞建设了?不要拔高某个人,邓小平的恶迹多的是,如果没有华国锋扳倒四人帮他邓小平还不可能出来呢,开放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绩,当然他催进了改革的进程,但是政体的不配套导致现在无人不贪怎么说?不是傻子吗?没有想到这个后果?其实早有人提醒过,他就是坚持毛泽东思想,和华国锋的两个凡是有何区别?半斤八两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2-02-19 17:09:21


谢选骏指出:英美贱人,没有见过世面,竟然以为邓小平是秦始皇,以为给这个矮子死后25年舔痔,就可以得到奖赏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