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

谢选骏:民主制的基础是义务兵役制

网文《民主制度分类》报道:


民主制度是指实现民主的相关政治制度,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机构关系方面划分

总统制: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独立,如美国。立法机构有其固定的选举基础,构成其自身合法性的来源。最高行政权力亦有其独立的选举基础,构成其自身合法性的来源。

议会制: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依赖,如英国。最高行政权力必须受到议会中的多数支持,议会的不信任票可以使最高行政长官倒台。最高行政长官有解散议会、举行新选举的权力。

半总统制(又称双元首制):介于两者之间,如法国。总统由普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而总理对议会而不对总统负责,议会可以通过表决对政府的不信任亲来决定政府的去留。

从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角度分类

可以说是决定性地界说该制度的特征的分类方式,历史上民主制曾经从古代起都被君主专制或贵族制所淘汰,直到近代才告复兴,但有很多方案都渐被淘汰,参见民主的历史。


另类的方案

直接民主制:

虽被认为是最彻底的民主但其代价高昂。

多数人认为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和氏族,具有酋长不世袭和土地公有,各个人保管狩猎工具和家人享用其采集的食物,但族人分享集体狩猎的猎物和定期表决重大事情。

因为常被认为仅是代表均贫和把政治责任平均放到每个成员身上,又少有专门的官僚和推行义务兵役制, 在古代历史渐被君主制和贵族制所取代。

而在历史时代发展于古希腊雅典民主。

现代常以瑞士为代表,也有部分人认为巴黎公社类似。

在最近在主流的代议制国家开始以公投的方式局部实现。

在非常小的群体中常较常见,但其功能较狭隘的,例如学生会等组织。

统治阶级内部民主,某些书使用勋阀政治称呼。

自然权利观念不存,国内要有一定身分才被在政治生活中肯定。

限制政治权利归属于由明确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古典型民主制度:

类似贵族制或寡头制,只有少数人享有政治权利。

不涉及现代社会中常和民主挂勾的众多观念,如自由、法治、人权等的推行,并且在根本反对平等和常有种族主义倾向,并几乎肯定是性别歧视的。

突出了多元权力和非君主制有在分权上较易的特点,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型。所以在某些人的理解比现代民主国家的一党独大更理想。

包括了古希腊(犹以雅典民主代表)和古罗马共和国,或者在早期的西欧的资产阶级民主,以相当高的纳税金作为有无权利的界线,或指定要拥有土地为富人的标致。

和贵族制的分别是有政治权利的人较多,贵族人数通常是十分狭窄在人口的百或千分之一级的少数,还再被细分等级和权责不同。

但在限制性民主的公民在彼此间是平权,但此类民主制中实际可以参与政治事务的者,仍然不足人口的十分之一。

缺点是其违反平等的原则和具有种族主义色彩又不保障少数派,现代渐被各国政治层面上所淘汰了,英国上议院算是某程度的残存。

近现代一部分国家只实行统治的种族或族群民主权利,即使统治的族群占不了人口的过半,包括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的的玻利维亚,二十世纪的南非都只属于白人统治。现代仅有以色列,在很多媒体上都常把称为民主国家,和现时主流的标准有重大冲突。

却为很多非政府组织中传承了这些制度,在上市公司中也以股分多少来决定权力分配,或者宗教组织中只限于一些长老或干部可以选举其领袖。

民主集中制:

常见于革命产生的新政府,因为对旧政权秋后算帐,又禁止反对派存在的另类政体。雏型见于英格兰共和国和雅各宾专政,而现代主要是指共产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及人民民主专政。

优点是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戴和支持而成立的,并把社会上的利益重新分配,使到世代被世袭的统治者压逼的平民可以翻身,所以在合法性和认受性上有绝对的优势。

但首要缺点在第一代开国领袖逝世后,因为缺乏了具公信力的权力更换机制,便很易出现人民的信心危机了。

因为常把公民身分当作责任而不是权利,又只有赞成而没有反对的自由。当在击败了敌人的外国干涉和反动势力后,国民很可能要更多的政治权利作为战利品,而拒绝再为国家牺牲个人的利益。

由于倾向了多数人暴政或极权民主,人民不易表现自己的想法,缺乏了自由而丧失了“作为个人”开放性,而仅有“作为整体”的共和主义而非民主原则。

能够延续的条件主要是达成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结果又打回了统治阶级专属的有限民主或寡头(贵族)制观念去。

而后来除利比利亚和罗马尼亚直接被反对派武力推翻,其他都多半由上而下主动实际发展成自由民主,现代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

现代主流的民主制

普选的代议制:

现代民主制的主流,甚至一般人一提民主便想起普选和自由民主。

各种势力和意见都可以合法和公开地表达,通常也表现在三权分立和代议政制的成熟和稳定上并推行宪法。

虽不表示能实现所有民主的目标,但可以保障权力的更迭的合法性。

第一次有较多人参与的是独立后的美国,没有以缴纳税金作为全国性的政治权利的界线,但仍然只限于男性白人才有权的,而且最有实权的州或以下的地方的权力,仍然不开放给城市的工人阶级。

一般认为普选制是美国诞生的,首先在1860年代初各州废止了以纳税多少作为有无权的界线,并从南北战争后废止了黑奴制度和种种对于女权的限制。

而最近代议制有向半直接民主过渡的倾向。

缺点是过分地保障私有财产制和允许人表露其传统的偏见,故较难做到全面的平等,而在以往的共产国家的宣传中,常被混淆了古老的限制性民主,一律称为资产阶级民主。

因为有实际决策权的人很少,所以很易被贪腐所侵蚀。

未完成的民主制

因为民主化其实有相当风险的,很多本意为了民主的国家,会陷入内乱和无法状态中,会可能产生的这样的情况。

无支配体制 没有一个明确权力中心,人民也无法可依的,有人认为叶利钦时的俄罗斯类似,现在代表有索马里和肯亚与辛巴威或阿富汗是此类。

无政府状态 没有具威信执行法律的公权力组织存在,在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的索马里。

僭主制 类似失败国家,可能有民选的领袖但缺合法性,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例如选举在外国干预下进行,又可能依赖不正当手段当选,或者反对派的群众不想服从他的,现在有伊拉克或叙利亚等。

从元首的地位划分

共和制,即元首是作为民意代表而产生,通常经过普选产生。有时会因为革命或政变产生,如果不再经选举来确认其合法性,意味民主制度不是未过关或已经失效,这个国家虽仍然是共和国但并不算民主。

君主立宪,以君主制方式产生的通常世袭的君主,但在宪法下君主权力有限,而现代的更通常实权在普选产生的首相上。

从政党政治制度划分

未实现多党政治的一党制

实际上可以说在这情形下民主形同失败的状态或止于起步阶段,可能会由政府宣告禁止执政党外的政党活动,经常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发生的。这类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始终不变。准确说,一党制不是一种“民主”制度,但可以认为这是“民主”的一种极端形式——“不民主”,因为其首见英格兰共和国和法国大革命等初期的民主实验。

一党集权制。这类政党制度只允许一个政党存在,其他政党都被宣布为非法并遭取缔。如法西斯主义统治时期的政党制度。

一党专政制。这类政党制度明确规定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是不允许它们竞争执政地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解除戒严前的中华民国,其他相似的例子还有以前利比里亚和一部旧华沙条约成员国在当时的情形。

已实现多党民主制度

即法律上允许多个政党存在并竞争,但不表示在所有方面满足民主的诉求,但都已经符合对民主的基本要求。

一党独大,即未实现政党轮替的国家的新兴民主国,执政党一直保持领导位,虽然反对党存在,但从未足以取代执政党的地位。包括了现在的俄罗斯、南非、新加坡,在民主化起一直由同一个政党领导。和在上世纪末前的日本、墨西哥、韩国等,亦由单一政党实际垄龂各任的领袖数十年之久。这种国家的民主也意味还未成熟到证明了政府和平更迭的稳定性,如现在的俄罗斯或五十到八十年代的南韩,都有向威权主义反复的倾向。

两党制:这类政党制度在法律上允许多个政党存在,而且它们都可以通过选举谋求执政地位,但是受政治传统、选举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两个政党有执政的可能性,形成了两个党派轮流把持执政地位的局面。最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多党制:这类政党制度从法律上允许多个政党存在,而且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政党有执政的可能性。

温和多党制。这些政党,或单独执政,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执政。所谓“温和”,是指这些政党在意识形态上比较接近。如德国、瑞典、荷兰、丹麦、瑞士、卢森堡。

极化多党制。政党与政党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比较大,难以达成共识,导致政党组合和政府交替频繁。如法国和意大利。

从投票制度上划分

单一选区制

比例代表制


谢选骏指出:上文拉拉杂杂讲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要点——简单说,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就是义务兵制度,需要平民上阵流血,被迫给予选举权。这是从万恶的法国大革命开始的。


网文《威权》报道:


威权主义或威权(英语:authoritarianism),也称权威主义,是一种政体或意识形态。奉行该主义的人认为政府应要求民众绝对服从“政治上的权威”,并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论和行为自由,将权力集中于单一领袖或一小团体。


威权领导者不少是时常任意行使权力而不考虑或利用现有法律去扩大权力,公民也通常无法透过自由竞争的选举来替换之,或有限的选举但政府有很大的权力控制选举。权力争夺与统治集团的自由竞争,是有限或不存在的。广义上来说,威权国家包括缺乏公民自由的国家,例如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或者在自由选举后至少一次政府和反对派没有权力交替的国家。


特征

弱点

由于合法性薄弱,对强制性的过度依赖,决策的过分集中以及个人权力凌驾于制度规范之上,威权主义制度固有地脆弱。政治学家西奥多·韦斯特尔认为,由于对民众或精英要求的反应不足,威权主义的政治体系可能会削弱,而威权主义倾向于通过施加更严格的控制而非适应来应对挑战,这可能会损害合法性并使其瓦解。


威权政体中的宪政民主

新加坡作为威权宪政主义国家的例子,常与混合政体联系起来。新加坡有民主选举,反对派可以参与选举,但反对派无法达致政权更替,传媒宣传受到限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亦通过不公平的选举制度打击反对派。


暴力

2017年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政变防范策略受到历史相似的其他国家的严重影响。2018年,《和平研究》杂志的研究发现在政变企图中幸存并通过清除异已和潜在竞争对手的领导人的任期可能更长。2019年,《冲突管理与和平科学》研究发现,个人专政比其他独裁政权更可能防范政变;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个人独裁的特征是机构薄弱,支持基础狭窄,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统治者的非正式联系。


根据2019年的一项研究,个人专政比其他形式的专政更具压制性。


定义与分类


从古代的君主专制到极权主义政体,都可以被称为威权主义,而从一些专于研究纳粹的人认为,同期的法西斯意大利、日本军国主义以及中华民国训政时期,都缺乏像纳粹般完整的极权主义本质,但又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一定都是威权主义政体。而且日本和意大利当时仍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所以可见其可变性和模糊性。


非极权的威权主义也异于极权主义,因为威权政府通常没有高度发展的指导意识形态,在社会组织方面多元化,并且缺乏动员全国的力量。


举例

威权主义没有明确精确的定义,但通常以许多指标来衡量威权程度,如自由之家的年度世界自由度调查报告。


自2014、15年起,不少学者及政治评论员均指出,香港政府正迈向威权主义,表征包括:否定三权分立的存在,而坚称香港是行政主导;放弃沿用多年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以至对反对派的大举围捕及起诉等等。


谢选骏指出:所谓威权,其实就是寡头政治——处在民主与独裁之间。例如毛泽东死后的中国大陆,类似蒋介石死后的台湾——所以1980年代不少蠢蛋寄望于邓小平学习蒋经国,走向民主改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