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美元金幣》報道:
1美元金幣(英語:gold dollar或gold one-dollar piece)是美國鑄幣局1849至1889年間常規生產的一美元面額金幣。金幣先後有過三種設計,均是鑄幣局首席雕刻師占士·巴頓·朗埃克的作品。從直徑來看,一類1美元金幣也是歷史上最小的美國硬幣。
19世紀30至40年代間,國會多次出現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的提議,但起初一直未獲通過。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令黃金供應量大幅提升後,國會終於付諸行動,於1849年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最初幾年裏,由於大量銀幣被囤積或出口,因此金幣面世後很快就在商務流通中有了一席之地。1853年,國會通過法案要求降低新銀幣中的含銀量,銀幣於是重新開始流通,1美元金幣變得難得一見,此後爆發的南北戰爭更是引起經濟動盪,令幾乎所有聯邦硬幣都從流通中消失。
1879年後,黃金才在全美大部分地區恢復流通,並且1美元金幣的流通率再也沒有恢復到發行初期的程度。最後幾年裏,1美元金幣每年的發行量都很小,導致許多都被投機者囤居,還有部分金幣直接嵌入珠寶。1889年是鑄幣局生產1美元常規發行金幣的最後一年,國會於1890年中止授權。
背景
1791年,美國財政部長亞歷山大·咸美頓提出建立鑄幣局和錢幣製造體系,給予黃金和白銀兩種貴金屬法定貨幣地位,使用兩種金屬分別打造1美元面額硬幣[1]。國會只遵從咸美頓的部分建議,授權發佈銀元,但沒有同意發行1美元金幣[2]。
1831年,北卡羅萊納州居民克里斯托弗·貝奇勒(Christopher Bechtler)開辦的私營鑄幣廠中鑄造出首枚1美元金幣。北卡羅萊納州和佐治亞州的山區是當時美國黃金的主要產地,貝奇勒發行的1美元及更小面額金幣也在這些地區流通,有些還會到達更遠的地方。克里斯托弗的兒子奧古斯特·貝奇勒(August Bechtler)之後還生產出更多1美元硬幣。[3][4]
貝奇勒的私人硬幣出產後不久,財政部長利瓦伊·伍德伯里開始倡導由美國鑄幣局生產1美元面額金幣,但鑄幣局局長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M. Patterson)反對他的建議。總統安德魯·積遜接受伍德伯里的建議要求製作圖案幣。帕特森於是安排鑄幣局次席雕刻師克里斯蒂安·戈布雷希特(Christian Gobrecht)[a][3]中斷新銀元的設計工作,開始為1美元金幣設計圖案幣。戈布雷希特的設計中一面是光線圍繞的自由帽,另一面則是圓環圍繞的棕櫚枝,還刻有面額、年份和國名。[3]
國會開始考慮修改立法,將1美元金幣納入授權面額,新法案即是之後的《1837年鑄幣法案》。費城報紙《公共紀事報》(Public Ledger)於1836年12月表示支持發行1美元金幣,稱這將成為最小的金幣,為人們帶來方便,其重要地位無論銀幣還是紙幣都不能取代[5]。但在鑄幣局局長帕特森到國會委員會作證後,法案中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的條款最終取消[6]。
構想
1844年1月,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北卡羅萊納州聯邦眾議員占士·艾弗·麥凱(James Iver McKay)就1美元金幣徵求帕特森局長的意見。帕特森安排戈布雷希特製作出更多圖案幣向委員會展示,並且再度反對鑄造這麼一種直徑僅有13毫米的硬幣。他還告訴財政部長約翰·坎菲爾德·斯潘塞,商務流通中這麼小的金幣只有西班牙和哥倫比亞的半埃斯庫多面額,而且這種金幣不得人心,已經停產20餘年。委員會得知後決定暫時擱置金幣發行,到1846年再度出現發行1美元金幣的提議時,麥凱的委員會表態反對。[7]
早在1848年以前,流入美國鑄幣局製成硬幣的黃金數量就已創下新紀錄,但隨着加利福尼亞淘金潮爆發,這一數量又出現大幅增長[8]。1美元面額金幣的市場需求再度出現,一同出現的還有對更高面額金幣的需求,當時美國金幣的最高面額為10美元(鷹揚金幣)。1849年1月,麥凱經委員會提出法案,建議發行1美元金幣。他的提議引起媒體熱議,其中一家報紙在報道中建議發行環形金幣,即在中間加入圓孔,以求增大硬幣直徑。麥凱還修改法案,加入發行20美元面額雙鷹金幣的提議,並致信帕特森徵詢意見。帕特森在回信中表示,環形金幣的路子走不通,還有另一項在銀幣中摻入黃金製成新幣的建議也不切實際。[9]不過,繼任戈布雷希特首席雕刻師職務的占士·巴頓·朗埃克還是備有多種圖案幣,其中就有一些在中間帶有方形的孔[10]。
1849年2月1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查爾斯·阿瑟頓(Charles Atherton)在參議院提出授權發佈1美元和雙鷹金幣的法案。同樣是民主黨人的麥凱則於2月20日在眾議院提出,針對法案的辯論也從這天開始。在眾議院佔少數的輝格黨議員認為1美元金幣尺寸太小,可能會被偽造,或是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被誤認為尺寸接近的5美分硬幣。麥凱沒有對此做實質性回應,而是稱如果沒有任何人需要這些面額,那麼就不會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反饋到鑄幣局,而且也不會生產。[9]賓夕凡尼亞州輝格黨聯邦眾議員約瑟夫·英格索爾(Joseph Ingersoll)發言反對法案,指出帕特森之前一直反對發行這種新面額,而且此前每次對這個議題的探討都是以擱置告終。麻省輝格黨議員查爾斯·哈德遜(Charles Hudson)宣稱,帕特森曾將一枚真正的1美元金幣和一枚偽造金幣一起寄到他所在的委員會,結果大多數委員都看不出兩者有什麼區別。[11]麥凱同樣沒有對這些意見給出答覆,但紐約州議員亨利·尼科爾(Henry Nicoll)向其他議員保證,硬幣偽造的問題存在嚴重誇大。他強調,問題的關鍵在於公眾需要1美元和雙鷹金幣,而且有些小型社區不接受紙幣,因此發行1美元金幣也有助於這些地方的現金流通。康涅狄格州輝格黨議員約翰·A·羅克韋爾(John A. Rockwell)提議將法案擱置,但眾議院沒有接受他的建議,法案隨即輕易通過,在參議院也只有極少數議員反對,最終於1849年3月3日生效成為法律。[11]
準備
占士·巴頓·朗埃克的自畫像(1845年)
費城鑄幣局包括首席鑄幣員富蘭克林·皮爾在內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局長帕特森的朋友或親屬,但首席雕刻師[b]占士·巴頓·朗埃克是個例外[12]。1844年戈布雷希特去世後,曾從事銅板雕刻工作的朗埃克在南卡羅萊納州聯邦參議員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的政治影響下獲得任命,進入鑄幣局工作[13]。
1849年初,朗埃克開始在沒有任何人協助的情況下獨自設計兩種新面額硬幣。朗埃克在次年記載,某位鑄幣局工作人員告訴他,有一名官員(無疑是皮爾)計劃將硬幣設計和模具準備工作都在鑄幣局以外完成,以此來降低首席雕刻師職位的威信。為此,朗埃克在授權法案成為法律後告知帕特森,自己已經做好開始設計1美元金幣的準備。帕特森同意雕刻師繼續,並在看過硬幣正面的頭像模型後授權朗埃克準備金屬模具。朗埃克對此寫道:[14]
模具雕刻的工作過程很不尋常,需要密集且不間斷地工作數周。我做了原版模具和出幣轂,制幣模具做了兩遍,確保能完美適應壓製機的需要。我希望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做為對那些質疑我工作能力的人的答覆。我相信,最終的結果也令人滿意。[14]
原有設計
一類1美元金幣上的自由女神頭像和朗埃克設計的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相似
一類1美元金幣上刻有自由女神的頭像,面朝硬幣左側,頭上還戴着刻有「LIBERTY」(「自由」)字樣的王冠。她的頭髮以髮髻束起,硬幣周圍則有13顆六角星圍繞,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硬幣背面刻有面額和年份,再由花環圍繞,邊緣附近還有「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字樣。[15]
一類設計面世後獲得普遍好評。《紐約論壇周報》(New York Weekly Tribune)於1849年5月19日發文,稱新幣「無疑是這個國家尺寸最小、重量最輕,並且也最整齊利落的硬幣……它實在是太精緻和美觀,讓人捨不得拿來購買土豆、酸菜或是鹹豬肉。奧布倫可能曾用這種硬幣從惡作劇的小妖精那裏購買盛開的鮮花來迷惑仙后泰坦尼亞」[16]。《威利斯的紙幣清單》(Willis' Bank Note List)認為,這些硬幣「基本上沒有可能進入流通,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17]。《北卡羅萊納標準報》(North Carolina Standard)表示希望這些硬幣在夏洛特鑄幣局生產並在該州流通,以解決州外流入的小面額紙幣產生的問題[17]。錢幣交易商兼錢幣學作家昆汀·戴維·鮑爾斯(Q. David Bowers)指出,一類金幣上的自由女神頭像其實就是雙鷹金幣的縮小版本,而且「保存完好的1美元金幣可謂美不勝收」[18]。
修改
1849年版1美元金幣,開放式花環,閉合式花環
根據鑄幣局文獻記載,首枚1美元金幣於1849年5月7日生產,但朗埃克在日記中記錄的卻是5月8日。鑄幣局在投產第1天一共生產了1000枚流通用幣,另有少量精製幣。[19][20]由於朗埃克仍在對設計做出微調,費城鑄幣局1849年生產的1美元金幣已知共有5大品種存在。朗埃克在費城鑄幣局的雕刻部門還將制幣模具刻好鑄幣標記後發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鑄幣局、佐治亞州的達洛尼加鑄幣局,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鑄幣局,這些分局生產的金幣同費城鑄幣局的某些品種類似,具體要看模具的生產時間。1849年在各地分局生產的1美元金幣中,只有夏洛特分局出產的(1849-C類)存在多個品種,其中大部分為人稱「閉合式花環」的品種。已知尚存的1849-C類「開放式花環」品種金幣僅有5枚,其中據信成色最好的一枚於2004年經拍賣以69萬美元價格成交[21],截至2013年,這仍是1美元金幣的最高成交紀錄[22]。硬幣設計的其中一項微調是在自由女神頸部末端加入雕刻師的姓氏首字母「L」[23],這也成為歷史上首次在準備大規模生產的美國硬幣上加入設計師姓名的首字母縮寫[24]。1850年起開始發行的1美元金幣均為「閉合式花環」品種[25],金幣還於1854年開始在新成立的三藩市鑄幣局投產[26]。
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不斷產出的黃金令白銀相對黃金的價格上漲,美國銀幣從1849年開始流向海外熔融,並且外流速度還在接下來幾年裏隨銀價持續上漲而不斷加快。到1853年時,1000美元銀幣中含有的白銀價格就達到1042美元。銀幣消失後,1美元金幣成為市場流通中從分幣到2.5美元面額的四分之一鷹金幣之間僅有的聯邦硬幣,因此這段時間的金幣產量很高,流通範圍也非常廣泛。據鮑爾斯的著作記載,「1850至1853年是1美元金幣產量最高的年份,日常交易中的半美元和銀元被這種小尺寸金幣取代,堪稱這種面額的光輝時代。」[27]1853年,國會通過法案降低大部分新鑄銀元的含銀量,以便新銀幣進入流通,1美元金幣的「光輝時代」至此結束[28]。
早在1851年時,紐約州聯邦眾議員威廉·杜爾(William Duer)就曾指控帕特森有意將1美元金幣做得太小,故意招惹非議。已在局長位置上幹了16年的帕特森於這年退休,喬治·埃克特(George N. Eckert)繼任,並安排製作了環狀1美元和半美元金幣的圖案幣。根據《公共紀事報》報道,1美元金幣不會製成環形,但半美元金幣會在中間加上孔洞,以滿足面額及設計變更的需要。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皮爾斯入主白宮後,湯馬士·佩蒂特(Thomas M. Pettit)於1853年3月31日繼任鑄幣局局長職務。同年4月,財政部長占士·格思里致信佩蒂特,稱1美元金幣實在太小,容易丟失或是同尺寸接近的小面額銀幣混淆,引起民眾不滿,然後詢問鑄幣局之前試製的環形金幣情況如何。佩蒂特在回覆中稱,試製金幣的報告都沒有保留下來,但在信中附有一枚尺寸相同的銀幣。他還表示,雖然生產環形金幣還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但都是可以克服的。佩蒂特還在5月10日簽署的信中提議製作橢圓形的帶孔硬幣或多角形硬幣,以求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困難。5月31日,佩蒂特突然去世,格思里於是在6月7日要求繼任局長職位的占士·羅斯·斯諾登(James Ross Snowden)關注硬幣設計進展。由於法律規定美國硬幣上必須帶有某種象徵自由的符號,因此格思里希望能有藝術家找到在環形硬幣上加入這類符號的方法。[29]
1853年2月21日通過的法案不但降低了多種銀幣的含銀量,還授權發行3美元金幣,這種金幣於1854年投產。為了確保新版金幣不會同原有各種金幣混淆,不但其尺寸比通常的金幣更大,而且厚度也更薄,朗埃克還為硬幣設計了獨特的印第安公主形象。朗埃克將新幣的設計和技巧融入1美元金幣的新設計,厚度的降低也令金幣尺寸加大。朗埃克設計的印第安公主經調整應用到尺寸加大的1美元金幣正面,背面設計基本不變,仍然是農作物組成的花環。國會早在1852年時都曾提議用這種方法加大1美元金幣的尺寸,之後又有佩蒂特的倡導,但因格思里一直希望製作環形硬幣而遲遲未能實現。[19][30]1854年5月,斯諾登致信格思里,告知生產環形硬幣存在技術困難,特別是硬幣無法順利從壓製機中彈出這一嚴重問題[31]。
更大更薄的1美元金幣之後人稱「二類1美元金幣」,但事實證明,這一版本仍然存在顯著缺陷,因為鑄幣局在生產過程中難以令硬幣上的所有圖案細節完全成型。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設計的浮雕太高,位於南部的3家鑄幣分區遭遇的困難尤為明顯。許多二類金幣很快就變得太過模糊、無法辯論,只能送回費城熔融重鑄。[32]現存大部分二類金幣樣本所刻年份的「85」兩個數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狀況[33]。1854出產的所有的二類1美元金幣都是在費城生產,1855年,費城和南方3家鑄幣分局都有生產,三藩市鑄幣局則在1856年生產,這時鑄幣局已經決定再度更換設計[26][32]。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朗埃克將正面的自由女神頭像放大,變成3美元金幣的縮小版,再將正面的刻字朝邊緣靠攏。經過這樣的調整,三類1美元金幣的設計圖案清晰度有大幅提升,以至早期的錢幣學者以為硬幣背面也做了修改,但二類和三類金幣的背面實際上是一模一樣的。[31][33]
二類和三類金幣的設計
二類和三類1美元金幣將自由女神描繪為美洲原住民公主,不過她頭上的羽毛頭飾與任何印第安部落都不像。這一形象很大程度上源自朗埃克設計的3美元金幣,也是朗埃克根據費城博物館當時展示的雕像《蹲伏的維納斯》(Crouching Venus)設計的多個版本自由女神形象之一。硬幣背面同樣採用3美元金幣背面的「農產品花環」,融合美國南部和北部的4種農作物:玉米、煙草、棉花和小麥。這種花環之後還會在19世紀50年代的飛鷹1美分硬幣上採用。[32][34]
藝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對二類、三類1美元金幣和3美元金幣的正面人物形象不以為然:「金幣上的公主就像19世紀50年代[c]紙幣雕刻師(創作)的優雅版民間藝術。這些羽毛看起來與其說是來自西部邊疆,倒不如說更像是威爾斯親王的王冠,(上面的人物)或許是某個音樂廳的漂亮歌女。」[34]
戰爭時期
1美元金幣在19世紀50年代末繼續生產,但產量同1850至1854年間的每年至少200萬枚相比已有顯著下降。1860年出產的這種金幣僅有5萬1000枚,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在費城生產,1566枚是在達洛尼加鑄造,另外不到三分之一則在三藩市打造。[35]這其中達洛尼加版已知現存的僅有100枚,是該局生產的所有年份1美元金幣中最稀有的一種[36]。
1861-D版1美元金幣
1861-D版的產量估計僅有1000枚,確認尚存的可能只有45到60枚,也是1美元金幣中非常罕見的品類[37]。1860年12月10日,兩套模具從費城經船運發往達洛尼加,於1861年1月7日抵達,僅兩周後,佐治亞州就經投票決定退出聯邦,南北戰爭也很快開始[38]。根據州長約瑟夫·布朗(Joseph E. Brown)的命令,州民兵佔領鑄幣局,此後這裏還生產了少量1美元和2.5美元金幣,但具體數量和生產時間的文獻紀錄都沒有保存下來。由於當時所有鑄幣分局的模具都是由費城鑄幣局提供,同時模具總會有開裂報廢的時候,因此不可能一直生產下去。1861年1月,達洛尼加鑄幣局尚存的硬幣和物資均上繳到美利堅聯盟國國庫。面值共計6美元的金幣另行放置等待檢驗。根據往年的慣例,這些金幣會送至費城,在來年美國化驗委員會的年度會議上檢驗。但隨着戰爭爆發,這些硬幣被送到邦聯最初的首都,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但是這些金幣送抵當地之後的情況及最終命運均已不得而知。1861-D版的稀有程度,加上同邦聯之間的關聯,都令這一版本變得特別珍貴。[39]
和南方的另外兩家分局一樣,達洛尼加鑄幣局也在1861年遇襲後關閉,除紐奧良鑄幣局於1879年重新開放並恢復生產到1909年外,達洛尼加和夏洛特分局從此成為歷史[40]。1861年後,紐奧良鑄幣局沒有再出產過1美元金幣,三藩市鑄幣局也只在1870年生產過,其餘1美元金幣均是在費城鑄造[41]。
內戰的爆發還動搖了北方聯邦公眾的信心,許多居民開始囤積包括金幣、銀幣在內的各種硬幣。1861年12月,銀行和聯邦財政部都停止以面值向外支付黃金。到1862年中期,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商務流通中已經基本見不到聯邦硬幣的蹤影,連賤金屬製成的分幣也不例外。僅有的例外是美國最西部,這裏絕大多數地區只接受黃金和白銀結算,紙幣即便能夠使用,也須按面額打折。為了滿足市場交易和戰爭融資需要,聯邦政府開始發行綠鈔,除最西部以外,美國其他地區的居民只能使用綠鈔從銀行、交易代理商和財政部購買黃金,並且價值也要高得多。[42]
最後幾年,廢止及收藏
戰爭結束後的許多年裏,美國僅有西海岸仍有黃金流通,在此期間,美國生產的大部分金幣都是用於出口的雙鷹金幣[43]。受此影響,1美元金幣在1862年的產量雖然還有136萬1355枚(這也是該金幣年產量最後一次超過100萬枚),但1863年就急劇下滑到6200枚,並且此後多年裏除1873和1874年略有提升外,其它每年產量都很低。為了避免國會授權的硬幣停產,鑄幣局採用特別拋光的模具生產精製幣(通常只會有數十枚在錢幣學界流通),同時也生產足夠數量的流通幣,確保精製幣不致過於罕見。1873至1874年,政府將老舊或磨損的1美元金幣熔融重鑄,因此這兩年的產量有顯著提高。重鑄金幣主要是因為政府預計1875年恢復硬幣法案通過後,硬幣支付功能將全面恢復,但這一預期一直拖到1878年末才變成現實。硬幣再度以面值流通後,之前被囤積的銀幣大量流入市場,鑄幣局也新鑄了許多銀幣,令1美元金幣在商務流通中沒有容身之所[41][44]。政府本來希望恢復硬幣支付功能後,小額金幣會重新進入市場流通,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公眾雖然可以用紙幣交換金幣,但由於紙幣在日常交易中更加方便,所以其地位並沒有被金幣取代。[45]
19世紀70至80年代,產量很低的1美元金幣引起公眾更大的興趣。錢幣收藏成為更加大眾化的愛好,多位錢幣學家將1美元金幣積蓄起來,希望能看到它們升值。在此期間,鑄幣局很可能通過部分關係較好的費城錢幣交易商來生產並銷售硬幣,不過人們還是可以按1.25美元單價從費城鑄幣局的出納窗口購買精製幣,也可以加價在銀行購買流通幣。1美元金幣在珠寶行業中也很流行,嵌在多種飾品中一起銷售。這些珠寶有許多都是在大清國和日本製造,所以金幣也是先出口到這些國家。金幣在珠寶製作過程中極易受損,所以鑄幣局不願將之向該行業出售,也盡了最大努力阻止他人銷售,但總體收效甚微,鑄幣局官員確信每年的金幣都有大部分為珠寶商所得。1884年,精製幣產量突破1000枚,並且之後幾年裏都超過這個數字,具體銷量可能有被珠寶商的代理人誇大,他們願意每枚加付25美分來購買這些金幣。[46]1美元金幣還取代已被廢止的2.5美元金幣,成為流行的節目禮物[47]。
占士·波洛克(James Pollock)在1873遞交的最後一份鑄幣局局長年度工作報告中建議,只為特別提出要求的儲戶製作1美元金幣:「1美元金幣並不是使用方便的硬幣,其尺寸太小,而且比尺寸較大的硬幣更易磨損」[48]。波洛克之後的幾位鑄幣局局長都建議廢止1美元金幣發行,占士·金博爾(James P. Kimball)在1889年離任前致信國會稱,除了珠寶行業外,1美元金幣基本上沒有任何實用價值[49]。新任局長愛德華·利奇(Edward O. Leech)也於同年遞交報告,稱1美元金幣「尺寸太小,不適合流通……幾乎只能作為裝飾品使用」[49]。1889年也是鑄幣局生產1美元金幣的最後1年[41],1890年9月26日,國會通過新法案廢除1美元、3美元金幣和3美分鎳幣[50]。
1美元金幣的總產量為1949萬9337枚,其中1822萬3438枚是在費城生產,100萬4000枚在紐奧良,10萬9138枚在夏洛特,9萬零232枚在三藩市,7萬2529枚在達洛尼加[51]。根據《錢幣學家》(The Numismatist)雜誌1899年2月刊登的廣告,1美元金幣在生日禮物和珠寶行業仍然有市場需求,單價為1.8美元。1905年,該雜誌刊發消息稱,有人在某銀行存入100枚金幣,當時接待的櫃員知道這種硬幣的價值,所以按每枚1.6美元的數額記入顧客賬戶。1908年,有交易商提出願以2美元單價收購任意數量的1美元金幣。[52]20世紀初,硬幣收藏成為普遍的消遣,1美元金幣從此成為追捧的對象並持續至今[53]。根據李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2014年版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1美元金幣中價格最平的是1849至1853年費城出產的一類,成色只需在謝爾頓硬幣分級標準中達到「VF-20」或「Very Fine」(意為「很好」)就能賣到300美元;如果是1854至1855年間出產的同等成色二類金幣,估計可以賣到350美元,是同等成色1美元金幣中最有價值的品種;其它品類、年份的同成色1美元金幣價值都在300美元左右[54]。
註釋
錢幣學主題
美國主題
之後成為首席雕刻師,見Taxay,第204頁。當時在職的首席雕刻師威廉·尼斯(William Kneass)於1835年因中風喪失工作能力,但鑄幣局仍然讓他繼續在職,見Taxay,第170–171, 176頁。
當時的正式頭銜是「美國鑄幣局費城分區雕刻師」,而且這時還沒有專職的助理雕刻師。這一頭銜之後才以「首席雕刻師」為名為人所知,見Bowers 2004,第25頁。
這時朗埃克還沒有當上美國鑄幣局首席雕刻師。
參考資料
引注
Taxay,第50頁.
Taxay,第66頁.
Bowers 2011,第1頁.
Yeoman,第377–378頁.
Taxay,第200–201頁.
Taxay,第200頁.
Taxay,第201頁.
Bowers 2001,第77頁.
Taxay,第203頁.
Bowers 2011,第3頁.
Taxay,第204頁.
Taxay,第205–206頁.
Bowers 2006,第56頁.
Taxay,第206頁.
Bowers 2004,第25頁.
Bowers 2011,第4–5頁.
Bowers 2011,第5頁.
Bowers 2011,第viii頁.
Breen,第476頁.
Bowers 2011,第4頁.
Bowers 2011,第62–75頁.
Yeoman,第427–428頁.
Bowers 2011,第63–64頁.
Snow,第223頁.
Yeoman,第240頁.
Yeoman,第241頁.
Bowers 2011,第5–6頁.
Bowers 2011,第6頁.
Taxay,第209–210頁.
Taxay,第210–211頁.
Taxay,第211頁.
Breen,第479頁.
Bowers 2011,第7頁.
Vermeule,第55頁.
Yeoman,第241–242頁.
Bowers 2011,第170頁.
Bowers 2011,第176頁.
Breen,第482頁.
Bowers 2011,第13, 177頁.
Bowers 2011,第12–14頁.
Yeoman,第242頁.
Taxay,第227, 231頁.
Bowers 2011,第7–8頁.
Bowers 2011,第7–9, 214, 222頁.
Bowers 2001,第90–91頁.
Bowers 2011,第8, 21頁.
Bowers 2011,第25頁.
Bowers 2011,第221頁.
Bowers 2011,第9頁.
Taxay,第387–389頁.
Bowers 2011,第10頁.
Bowers 2011,第26頁.
Bowers 2011,第28–31頁.
Yeoman,第240–242頁.
文獻
書籍:
Bowers, Q. David. The Harry W. Bass, Jr. Museum Sylloge. Dallas, TX: Harry W. Bass, Jr. Foundation. 2001. ISBN 0-943161-88-6.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Double Eagle Gold Coin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7948-1784-8.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Gold Dollars 2nd.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0-7948-3241-4.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Shield and Liberty Head Nickel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6. ISBN 0-7948-1921-4.
Breen, Walter. Walter Breen's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U.S. and Colonial Coins.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ISBN 978-0-385-14207-6.
Snow, Richard. A Guide Book of Flying Eagle and Indian Head Cent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0-7948-2831-8.
Taxay, Don. The U.S. Mint and Coinage reprint of 1966. New York: Sanford J. Durst Numismatic Publications. 1983. ISBN 978-0-915262-68-7.
Vermeule, Cornelius. Numismatic Art in America.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674-62840-3.
Yeoman, R.S. 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 (The Official Red Book) 67th.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0-7948-4180-5.
前任:
坐姿自由女神銀元 1美元硬幣(1849至1889年)
同期還有:
坐姿自由女神銀元(1849至1873年)
貿易銀元(1873至1885年)
摩根銀元(1878至1889年)
谢选骏指出:人説“1美元金幣”——我看1美元竟然能夠做成金幣,那才是“美元的黃金時代”!不像現在,最小的金幣(1/10 OZ)也要售價三百多美元,因爲美元已經落入了虛擬貨幣的陷阱!
(二)
網文《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報道:
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英語:Liberty Head double eagle)又名鳳冠雙鷹金幣(Coronet double eagle),是1849年開始試鑄圖案幣,1850至1907年為商務流通打造的一種20美元面額金幣,由美國鑄幣局首席雕刻師占士·巴頓·朗埃克設計。
《1792年鑄幣法案》中授權發行的最大面額美國硬幣是十美元的鷹揚金幣。19世紀40年代,由於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黃金並引發如火如荼的淘金潮,大量金錠流入東部,促使聯邦國會考慮發行新面額金幣,一美元金幣和雙鷹金幣由此誕生。新版金幣在費城鑄幣局引發官員間長時間的明爭暗鬥,首席雕刻師朗埃克最終完成雙鷹金幣設計,新幣於1850年開始發行。如今確知留存於世的1849年版雙鷹金幣僅有一枚,現存史密森尼學會的國家錢幣收藏。
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一經發行就取得成功,許多商家和銀行都在日常交易中使用。硬幣持續生產,直至1907年被聖高登斯雙鷹金幣取代,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向公眾召回金幣,許多雙鷹金幣被政府熔融。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發行的半個多世紀裏,數以百萬計的金幣經國際貿易流往海外,許多都被熔融或存入銀行金庫。不過,很多金幣之後又從外國銀行回流到美國本土,以滿足錢幣收藏家及其他人士對黃金的需求。
構想
根據《1792年鑄幣法案》的授權,面值最大的美國硬幣是十美元的鷹揚金幣[2],同時發行的還有面值五美元的半鷹金幣和面額2.5美元的四分之一鷹金幣[3]。受經濟因素制約,美國的黃金在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是流向海外。鷹揚金幣的尺寸很適合國際貿易,[4]但由於大部分出產金幣都很可能流往國外,鑄幣局局長埃利亞斯·保丁諾特(Elias Boudinot)於1804年下令停產金幣[5]。1838年,聯邦國會經法案修改美國金幣的重量和純度,金幣隨後恢復生產,新版鷹揚金幣由鑄幣局雕刻師克里斯蒂安·戈布雷希特(Christian Gobrecht)設計[2]。
1836年,費城《公眾紀錄報》(Public Ledger)建議發行一美元和20美元金幣,文中稱,20枚銀幣放進口袋未免太過累贅,大額硬幣就應該是金幣。鷹揚金幣的大小和半美元差不多,所以建議發行尺寸與銀圓相同的雙鷹金幣,其價值就是20美元。[6]還有些人留意到美國商人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大額拉美金幣,所以有必要發行更大面額的美國金幣,滿足市場需求[7]。
《公眾紀錄報》的提議很大程度上淪為空谷足音,國會此後十餘年間都沒有考慮發行20美元金幣。不過,1848年開始的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令局勢改變,大量黃金流入美國市場。[8]黃金供應量大幅上升導致銀幣價值超過面值,所以銀幣大量外流,金幣逐漸在商品交易中取代銀幣。大量的黃金也令市場對更大面額金幣的需求再度抬頭,希望能更高效地把黃金轉製成硬幣。[9]1849年1月,北卡羅萊納州聯邦眾議員占士·艾弗·麥凱(James Iver McKay)在之前提議發行一美元金幣的法案中加入授權雙鷹金幣的條款。對此他給鑄幣局局長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M. Patterson)去信,後者在回信中表示,發行雙鷹金幣的阻力只可能來自市場需求方面,預計這樣的硬幣尺寸是在半美元和銀圓之間,外型會很漂亮。[8]
麥凱擔心在眾議院提出法案很可能會遭輝格黨議員反對,所以請民主黨同僚、新罕布什爾州聯邦參議員查爾斯·阿瑟頓(Charles Atherton)出馬。阿瑟頓是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他於1849年2月1日在參議院提出法案。麥凱於2月20日在眾議院遞交法案,當天便開始辯論。法案果然引來異議,有議員稱一美元的金幣尺寸實在太小,至於雙鷹則會在流通中嚴重磨損,導致重量減輕。麥凱沒有直接回應這些質疑,而是稱鑄幣局已經確認這些金幣有市場需求,否則也不會生產。[10]賓夕凡尼亞州輝格黨聯邦眾議員約瑟夫·英格索爾(Joseph Ingersoll)發言反對法案,稱帕特森局長就反對發行這兩種新面額金幣,還稱20美元的金幣不但過於笨重,而且尺寸也太誇張[11]。雖然面臨這類質疑,但法案中授權發行一美元和雙鷹金幣的條款還是以較大優勢在兩院通過,再於1849年3月3日經占士·諾克斯·波爾克總統簽字生效[11]。錢幣學家大衛·蘭格(David Lange)表示:「雙鷹金幣是銀行家的硬幣,旨在為金融機構和國與國之間的大額交易提供方便[12]。」
準備
授權發行一美元和雙鷹金幣的法案在費城鑄幣局引發爭鬥。該局包括首席鑄幣員富蘭克林·皮爾在內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帕特森局長的親朋好友,但1844年戈布雷希特去世後繼任的首席雕刻師[a]占士·巴頓·朗埃克例外,他同帕特森沒有關聯[14],之前曾是銅版雕刻師,在南卡羅萊納州聯邦參議員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的推薦下獲得任命[15]。帕特森很看不起卡爾霍恩,朗埃克因此在鑄幣局淪為孤家寡人。雖然皮爾已經繼任亞當·艾克菲爾特的首席鑄幣局職位,但艾克菲爾特退休後還是繼續在局內工作,皮爾的大部分正式職責都是艾克菲爾特在負責[16]。這種情況導致皮爾有大量空閒時間,他利用政府設施接受公眾訂單,經營私人勳章和獎章業務[15]。皮爾動用的設備包括縱向車床,這種設施在把新設計方案模型轉成硬幣大小、以便製作鑄幣金屬模具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17]。只要沒有新設計的硬幣,鑄幣局就可以直接機械複製金屬模具,無需使用縱向車床[18]。縱向車床屬雕刻部設施,但朗埃克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用過,直到國會要求發行兩種新面額硬幣時止[19]。
1849年初,朗埃克開始設計兩種新面額硬幣,這時他身邊連一個助手都沒有。朗埃克想要儘快證明自己有完成硬幣設計的能力,所以先做好一美元金幣[19]。同年五月,他請帕特森聘請雕刻師來當他的助手,但局長不同意,只願意把雕刻工作外包出去。朗埃克對此難以接受,根據法律規定,雕刻師有責任確保鑄幣模具符合要求,但他無法監督外包的工作。[19]
據錢幣學家禾特·布林(Walter Breen)記載,朗埃克開始設計雙鷹金幣後,「皮爾在帕特森的默許下開始從中作梗[20]。」朗埃克用蠟制出新硬幣的大尺寸模型,然後根據上級指示將模型交給皮爾製備在縱向車床上使用的金屬電鑄版[21]。這輪工作以失敗告終,蠟制模型也毀於一旦[22]。不過,朗埃克還備有一套石膏模型,可以在車床上使用。但制出的鋼質模型肯定有被皮爾的部門硬化處理,導致之後「在運作過程中不幸爆裂[23]。」錢幣史學家唐·塔克西(Don Taxay)認為:「皮爾採用鑄幣局往常極少採用的工作方式,然後災難性的失敗就接踵而至,這看起來已經不僅僅是巧合了[24]。」
朗埃克再度嘗試製出鑄幣模具,除皮爾繼續干擾外,他在費城分局的辦公室照明條件欠佳,還存在有毒煙霧滲入。經朗埃克的朋友、紐約雕刻師查爾斯·庫欣·賴特(Charles Cushing Wright)幫忙,彼得·克羅斯(Peter F. Cross)成為朗埃克的助手,協助他一起製作模具和出幣轂[21]。克羅斯於1849年11至12月根據朗埃克的指示制出硬幣正面的初版模具,朗埃克則制出背面[17]。1849年12月22日,帕特森致信財政部長威廉·M·梅雷迪思,稱鑄幣金屬模具已經完成。他在信中附上一枚樣幣,請部長儘快給出答覆,這樣如果設計獲批,1849年版的雙鷹金幣才有可能保證一定產量。12月24日,梅雷迪思尚未答覆,皮爾再度出面反對雕刻師的設計,稱自由女神頭像的浮雕實在太高,以致使用費城分局的蒸汽動力機械都沒有辦法呈現設計圖案的完整細節,此前呈交財政部長審閱的硬幣實際上是用獎章壓製機手工製成。此外,皮爾還稱硬幣上的頭像浮雕高得太離譜,導致硬幣根本沒辦法堆疊。帕特森於12月25日將皮爾的意見轉達給梅雷迪恩,稱這些問題意味着硬幣還要延誤很長時間才能面世。[21]
1850年1月12日左右,朗埃克完成浮雕降低的金屬模具。皮爾之後兩個星期都沒有檢測模具,並且一經檢測又再度表態反對,稱正面的自由女神頭像正好抵住背面的飛鷹,導致出產硬幣不能呈現完整細節,稱雕刻師必須變更自由女神頭像的位置。朗埃克憤怒之下向帕特森申訴,但局長沒有採取行動,直到2月初才到雕刻師的辦公室同對方面談。帕特森稱,1849年3月開始運作的泰勒政府已經決定解除朗埃克的職務,要求他儘快交出辭呈。朗埃克沒有辭職,而是前往首都面見財政部長,結果發現帕特森在很多事項上告訴梅雷迪思的是假話。朗埃克當時從口袋裏拿出一枚新版雙鷹金幣,梅雷迪思看到後深表意外,因為帕特森之前告訴他說製作金幣的模具已經損毀,最終朗埃克繼續擔任鑄幣局首席雕刻師。[25]
據錢幣學作家昆汀·戴維·鮑爾斯(Q. David Bowers)記載,朗埃克於1850年2月完成最後一套金屬模具,這套模具也經審批通過[21]。不過,布林認為首批雙鷹金幣是在1850年1月26日出產[20]。現今確知存世的1849年版雙鷹金幣僅有一枚,屬史密森尼學會的國家錢幣收藏[21]。呈交財政部長的樣幣如今下落不明,據稱20世紀50年代曾為錢幣經銷商威廉·納吉(William K. Nagy)所有,是他過去的生意夥伴約翰·W·哈茲爾廷(John W. Haseltine)從梅雷迪恩的房產中找到[26]。另據記載,這枚樣幣之後被納吉賣給私人收藏家。費城分局還曾為同鑄幣局關係密切的藥劑師兼錢幣學家羅伯特·庫爾頓·戴維斯(Robert Coulton Davis)打造過一枚黃銅材質、表面鍍金的1849年版雙鷹,但這枚硬幣如今同樣下落不明。[26]
設計
20美元自由女神頭像背面的手繪草圖,上面所帶的格言「OUR TRUST IS IN GOD」(「我們信仰上帝」)最終未獲採納。
20美元自由女神頭像背面的手繪草圖,上面所帶的格言「OUR TRUST IS IN GOD」(「我們信仰上帝」)最終未獲採納。
雙鷹金幣正面是古希臘-羅馬風格的自由女神頭像[27],面朝硬幣左側,頭髮用髮髻盤起,但還有部分頭髮向下延伸至頸部,錢幣學家傑夫·加勒特(Jeff Garrett)和羅恩·古斯(Ron Guth)都覺得這樣的自由女神形象「非常誘人」。女神頭戴鳳冠,上面刻有「Liberty」(「自由」)字樣,硬幣外圍有13顆星星環繞。硬幣背面是紋章老鷹,旁邊有兩條絲帶,上有附有「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字樣。[28]朗埃克用這兩條絲帶暗指硬幣的20美元面額[20]。背面整個設計圖像相當於美國國徽的變體,老鷹保護的盾牌象徵美國[29],兩隻爪子分別持有橄欖枝和箭[30]。老鷹頭上也有13顆星星排列成環狀,其上還有代表光線的線條[29]。
朗埃克的姓名首字母縮寫「JBL」位於正面頭像底部。一美元金幣和20美元雙鷹金幣是歷史上最早兩批刻有設計師名字首字母縮寫的聯邦硬幣,其中一美元金幣上刻的只有字母「L」。[31]朗埃克設計的雙鷹金幣同1849至1854年生產的一類一美元金幣很相似[32]。
藝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對雙鷹金幣及朗埃克其他帶有自由女神形象的設計不以為然,覺得這些圖案都同例行公事沒什麼兩樣。他覺得雙鷹金幣背面在表現紋章學影像精髓的部分角度上值得稱道,[27]把這面比作「愛國宣傳冊的卷首(圖案)」[33]。1850年5月,《阿爾塔加利福尼亞日報》(The Daily Alta California)轉載某不知名東部報刊的文章,批評最新面世的20美元硬幣。文中稱硬幣背面的老鷹似乎還不完整,附近那些看起來應該是代表光芒的線條還令整個圖案更顯混亂。[21]紐約的《商務期刊》(The Journal of Commerce)提議變更設計方案,讓金幣一面顯示喬治·華盛頓肖像,另一面則換成「更漂亮、看起來並不為自己感到慚愧的老鷹[34]。」《波士頓晚抄報》(Boston Evening Transcript)甚至建議鑄幣局官員「停止發行這種非常寒酸的硬幣。讓這樣的硬幣流傳於世,會讓鑄幣局管理人員顯得品質差到令人髮指[34]。」 鮑爾斯於2004年撰文指出,雖然發行之初不受待見,但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如今已是收藏家爭相追捧的對象[21]。
生產
1850至1866年:一類
雙鷹金幣很快就成為鑄幣局產量最高的金幣。從1850年面世直至1933年停產,雙鷹金幣的產量超過另外幾種金幣總和。[35]從1795年鑄幣局開始生產金質流通幣到1933年末聖高登斯雙鷹金幣停產,雙鷹金幣產量在所有金幣中接近一半,並且用來打造成金幣的黃金中有78%是生產成雙鷹金幣[36]。據鮑爾斯所述,雙鷹是將黃金轉製成硬幣的最有效途徑[32]。
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於1850年開始常規生產,這年費城分局的產量略超100萬枚,紐奧良分局約14萬1000枚。1850至1861年,紐奧良分局每年都會出產雙鷹金幣,但總體產量都不高[37]。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面世之初的幾年裏,西部還沒有鑄幣分局,部分產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黃金跋山涉水抵達東部鑄造成雙鷹金幣[38]。1854年三藩市鑄幣局建立後,紐奧良分局的金幣產量也因當地人存入的黃金減少而大幅降低。不過,還是有大部分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黃金流入費城分局。[39]1861年路易斯安那州宣佈脫離聯邦後,紐奧良鑄幣局經州政府及之後的邦聯政府授權鑄造出一些雙鷹金幣[40]。該局之後關閉,直到1879年才重開[41]。位於夏洛特和達洛尼加的鑄幣分局也在內戰期間關閉,但這些分局的鑄幣設備有限,本來鑄造的最高面額硬幣就只是半鷹金幣[41]。
19世紀50年代初,加利福尼亞及西部其他多地的金幣短缺。聯邦當局拒絕接受民間用金砂支付關稅,私營鑄幣局很快陷入違約境地。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威廉·格溫(William Gwin)遞交法案,建議在加利福尼亞州設立冶金化驗辦事處,還要求授權發行最高面額達一萬美元的金幣。他的大部分提議都被否決,不過冶金化驗辦事處之後還是在三藩市建立。然而,新的冶金化驗辦事處還不足以避免加利福尼亞州因金幣短缺陷入混亂,國會於是在1852年設立三藩市鑄幣局[42]。1854年4月3日,三藩市分局出產首枚雙鷹金幣,這枚精製幣如今屬國家錢幣收藏的組成部分[43]。1850至1933年間出產的所有雙鷹金幣中有超過一半是在三藩市分局生產[36]。
現在許多成色上佳的雙鷹金幣都是在沉船殘骸中找回,這些殘骸已經在海底沉睡超過一個世紀。沉沒的船隻包括「喬納森兄弟號」(Brother Jonathan)、中美洲號(Central America)和「洋基之刃」(Yankee Blade)號。[44]。1857年9月,中美洲號在美國東岸近海沉沒,包括船長威廉·赫恩登(William Herndon)在內的共計435名左右船員葬身大海,一同沉沒的還有數千枚三藩市分局生產、成色接近原始狀態的1857-S版雙鷹金幣。自20世紀80年代起,船上貨物被逐漸打撈上岸,有關所有權的司法訴訟塵埃落定之後,這些金幣開始向公眾出售。[45]喬納森兄弟號是途經三藩市、準備繼續北上前往砵蘭的一艘豪華外輪船,於1865年7月沉沒,生還者寥寥無幾。從1996年開始,船上數以千計的雙鷹金幣及其他硬幣逐漸打撈上岸,司法訴訟結束後,許多還處於出廠狀態的雙鷹金幣進入錢幣交易市場。[46]
1850至1858年出產的雙鷹金幣上的「LIBERTY」(「自由」)字樣起初被朗埃克誤拼成「LLBERTY」,雖然他把第二個字母「L」改成「I」,但在放大境下還是能看出區別[47]1860年,助理雕刻師安東尼·帕奎特(Anthony C. Paquet)完成新版背面設計,上面的字母更長且更窄。費城和三藩市分局於1861年初投產新版後不久發現,新設計邊緣缺少足夠高的輪輞來保護硬幣圖案免遭磨損,所以又繼續沿用老版設計生產。費城分局生產的新版雙鷹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枚沒有熔融,但消息傳到三藩市分局時,該局已經發行超過兩萬枚新幣。[48]2006年8月,一枚費城分局生產、帶有帕奎特設計背面的雙鷹金幣經拍賣以161萬美元高價成交,創下自由女神雙鷹金幣的新紀錄[49]。
2013年2月,位於內華達山脈西山坡的加利福尼亞州金鄉(Gold Country)出土鞍嶺寶藏(Saddle Ridge Hoard),其中就包含一枚1866-S版雙鷹金幣,其背面沒有格言「IN GOD WE TRUST」(「我們相信上帝」)[50]。1858年,費城鑄幣局開始生產極少量自由女神頭像雙鷹精製幣向公眾發售,對此布林表示:「即便是那個時候,買得起它們的收藏家也寥寥無幾[20]。」
1866至1876年:二類
內戰爆發後,財政部長薩蒙·砵蘭·蔡斯於1861年11月收到提案,建議在美國硬幣上表達對神的信仰。考慮過多種措辭後,政府決定採用「In God We Trust」,並於1864年在新發行的二美分硬幣上首度應用。1865年3月3日,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發行銅鎳合金三美分硬幣,其中同樣要求所有尺寸足夠的硬幣刻上這句格言。朗埃克因此開始為各種面額的美國硬幣重新雕刻模具。1866年,他已在絕大多數沒有「In God We Trust」的硬幣上加上這句話,僅有這年開始出產的鎳幣和直徑更小的硬幣例外。[51]進入1866年後,三藩市鑄幣局繼續使用1865年剩餘的雙鷹金幣模具,之後再轉用1866年的模具[52]。
朗埃克根據反饋小幅加大背面由星星組成的環,在環內加上「IN GOD WE TRUST」字樣,還藉此機會對雙鷹金幣設計作出其他多項調整。他給背面的盾牌賦予洛可可風格,此前盾牌的輪廓基本上都是直線。橄欖枝上新增第九片樹葉,樹葉的形狀也與之前不同。老鷹頭部兩側的條幅尖端更小,並且更加精緻,原版設計的左側條幅尖端有部分擋到「E Pluribus Unum」中「Pluribus」的最後四個字母,新版這個位置擋到的部分更少。[53]此外,老鷹的翅膀和尾羽都略有加長[54]。
1870年[55],卡森城鑄幣局在內華達州設立,以期滿足日益膨脹的銀礦行業需求,方便當地直接精煉白銀並製成硬幣[56]。除銀幣外,該局也生產半鷹、單鷹和雙鷹金幣,使用的鑄幣標記是「CC」。卡森城分局出產的1870-CC版雙鷹僅有3789枚,同該局同年生產的其他硬幣一樣非常稀有[57]。2009年3月,一枚1870-CC版雙鷹金幣經拍賣以41萬4000美元高價成交[58]。卡森城分局生產的雙鷹金幣很大程度上只在當地流通,因為只有在儲戶存入黃金,並且要求打造成20美元金幣返還時才會生產。三藩市繼續大量出產雙鷹金幣,滿足加州居民和出口貿易商販的需求。[59]由於金幣在東部已經不再流通,所以費城分局這段時間出產的大部分金幣要麼運往西部,要麼出口海外,否則就只能熔融[60]。
1872年11月,繼任朗埃克職務的新任局首席雕刻師威廉·巴伯(William Barber)遞交出一套連合活字,展示來年出產硬幣上的年份會是什麼樣子。他的建議得到批准,但首席鑄幣員阿奇博爾德·勞登·斯諾登(Archibald Loudon Snowden)於1873年1月18日遞交書面投訴,稱年份上的數字「3」看起來太像「8」。巴伯於是受命修改活字,這也對當時出產的絕大多數美國硬幣構成影響。修改前的版本人稱「閉合3」(Closed 3),修改後則稱「開放3」(Open 3)。雙鷹金幣在此處的區別很小,其中「閉合3」的數字「3」上兩個圓弧是一樣大,但「開放3」上面那個圓弧要比下面的略小。[61]
1877至1907年:三類
1904年版雙鷹金幣正面。經威廉·巴伯修改,硬幣正面沖制年份的位置更加寬鬆。
1876年,威廉·巴伯再度調整雙鷹金幣的背面,把「IN GOD WE TRUST」字樣加粗,「粗格言」和「細格言」版由此誕生。他還對硬幣作出其他多項變更,準備從來年開始應用。硬幣正面的年份是以手工壓制模具成型,巴伯為此以更尖利的角度把自由女神的頸部截斷,以求為年份保留更多空間,降低生產難度。朗埃克原有設計中自由女神鳳冠最上方的尖角同年份向左順時針方向第七顆星很近,但1877年起出產的雙鷹金幣正面鳳冠尖角的位置在第六和第七顆星之間。金幣背面還有一處更加明顯的調整,原本代表面額的文字是「TWENTY D.」,其中「D.」是「Dollar」(「美元」)的縮寫,巴伯將其改成完整的「TWENTY DOLLARS」(「二十美元」)。此外,背面老鷹背負絲帶上的「E PLURIBUS UNUM」也被加大。新版金屬模具在投產之初出現問題,為此巴伯在最初幾個月里又經過多次微調。[62]
1877至1883年,三藩市分局繼續大量出產雙鷹金幣[63]。費城分局的產量從1881年起銳減,1881至1887年共計七年間,該局一共只出產4521枚流通版雙鷹金幣,其中1882、1883和1887年根本沒有生產[64]。費城分局每年還會出產精製幣,其中1883年版僅發行92枚,1887年版121枚,是最稀有的版本[65]。1879年紐奧良分局共出產2325枚雙鷹金幣,是內戰結束後該局生產的唯一一批雙鷹。不過紐奧良分局鑄造這些硬幣的具體原因不明,布林估計這是因為該局總監預測雙鷹金幣會有市場需求而下令打造。雙鷹金幣在南部的商品交易中和鷹揚金幣一樣不受待見。[63]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數以百萬計的雙鷹金幣被運到歐洲,支付國際貿易費用,這些硬幣大多採用布袋包裝,每袋250枚,總價值5000美元[66]。
1900年3月,《普克》雜誌封面刊出諷刺漫畫《金本位的勝利》,顯示雙鷹代表的金本位戰勝白銀。
1900年,威廉·巴伯之子、繼任首席雕刻師職務的查爾斯·愛德華·巴伯又小幅變更雙鷹金幣設計,查爾斯在這段時間還調整過其他多種美國硬幣的設計,這表明他很可能打算重新雕刻所有面額的硬幣模具。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此次最明顯的變動是背面老鷹的後頸更顯平滑。[67]1904年,雙鷹金幣產量創下新紀錄,費城分局出產625萬6699枚,三藩市分局513萬4175枚,兩間分局的數量都創下新高[68]。此後只有費城分局在自由女神雙鷹金幣停產後的1928年共打造881萬6000枚聖高登斯雙鷹金幣,打破1904年所創紀錄[69]。
1891年,科羅拉多州的克里普爾溪發現黃金,在當地引發淘金潮。該州出產的大量黃金一定程度上促使國會於1904年授權組建丹佛鑄幣局,該局於1906年開始運作。[66]1906年4月4日,雙鷹金幣在丹佛分局投產,這天該局共鑄造十餘枚雙鷹精製幣送給政要[70]。
取代
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由聖高登斯雙鷹金幣
1904年,狄奧多·羅斯福總統致信財政部長萊斯利·肖(Leslie Shaw),稱當時的美國硬幣實在太難看,建議聘請像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這樣的雕塑家提供更具美感、更能跟上時代的設計方案[71]。
次年,鑄幣局聘請聖高登斯重新設計分幣和當時還在生產的四種金幣[72]。聖高登斯此時還有其他工作,而且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所以新幣設計進展緩慢[73]。雕塑家的設計是自由女神跨過石頭大步前進,但首席雕刻師巴伯以浮雕太高為由反覆否決設計方案。聖高登斯於1907年8月3日因癌症辭世,[74]巴伯自行制出低浮雕版聖高登斯雙鷹金幣模具[75]。新版雙鷹於1907年末投產,同年12月開始在商品流通中露面,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至此成為歷史[76]。
收藏
20世紀30年代,經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號召,包括雙鷹在內的大量金幣回到聯邦政府手中並熔融[77]。雖然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零散流往海外的大部分雙鷹金幣都已熔融,紀錄顯示大部分運往英國的硬幣都被轉鑄成索維林,但還是有數以百萬計的硬幣留在銀行里[78]。20世紀40年代,歐洲多家銀行的金庫內發現大量雙鷹金幣,這些金幣隨後流入錢幣市場[79]。許多成色一般的常見版本自由女神頭像雙鷹作為投資產品出售[80],按硬幣中包含的貴金屬價值定價[81]。人們還從沉船殘骸中找到許多成色上佳的一類雙鷹金幣,這些早期金幣流入市場後又因其「寶藏硬幣」的身份變得更加搶手[82]。
19世紀期間收藏雙鷹金幣的人很少,當時的錢幣學界還沒有把帶或不帶鑄幣標記的硬幣視為不同品種。即便是發行量僅有數十或數百枚的精製幣在二級市場上的售價也只略高於面值,而且有許多很可能在持有者遭遇經濟困難時用掉。1909年,早期錢幣學作家埃德加·亞當斯(Edgar H. Adams)出版美國金幣目錄,在亞當斯看來,任何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的價值都不超過面額。[83]
20世紀40年代的市場行情表明,1933年金幣大量退出市場後,一些年代較晚的聖高登斯雙鷹金幣出人意料地變得極其罕見,收藏家對雙鷹金幣的興趣也因此逐漸增長。1974年政府恢復民眾持有黃金的權利後,過去流往海外的大量金幣又逐漸回流,令錢幣市場中的雙鷹金幣增多,但據錢幣經銷商兼作家鮑爾斯所言,雙鷹金幣如今已是關注度極高且非常有名的幣種,以至1949年時創下的價格紀錄現在看來似乎都是佔了大便宜。[84]
如今,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收藏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如果只是想購買為數不多的幾枚,可以直接從三大類中各選一枚,或是集齊五間鑄幣分局各自出產的版本。卡森城分局生產的雙鷹金幣是非常熱門的品種。1870-CC版本在市場上幾乎難得一見,所以收藏家可以考慮1877至1893年出產的卡森城分局三類版本。如果收藏者想要集齊每年出產的雙鷹金幣,那麼他們會發現1886年版特別昂貴,因為這年只有費城分局出產過1000枚流通幣和106枚精製幣。根據李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2015年版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1886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的成色如果能夠達到「非常好」(Very Fine,VF-20)級別,那麼其售價可以達到2萬2500美元[85][86]。
註釋
此時的正式職務是「美國鑄幣局駐費城雕刻師」,之後更名「首席雕刻師」,朗埃克這時還沒有全職的助理雕刻師[13]。
參考資料
腳註
Yeoman,第275–278頁.
Breen,第548頁.
Garrett & Guth,第xi頁.
Bowers 2001,第57–61頁.
Taxay,第125頁.
Taxay,第201頁.
Winter & Fuljenz,第vii頁.
Taxay,第202頁.
Hobson,第116頁.
Taxay,第203頁.
Taxay,第204頁.
Lange,第75頁.
Bowers 2004,第25頁.
Taxay,第205–206頁.
Bowers 2006,第56頁.
Taxay,第183頁.
Snow,第222頁.
Breen,第476頁.
Taxay,第206頁.
Breen,第562頁.
Bowers 2004,第26頁.
Taxay,第206–207頁.
Taxay,第207頁.
Taxay,第207 n.15頁.
Taxay,第207–209頁.
Bowers 2004,第67–68頁.
Vermeule,第50頁.
Garrett & Guth,第423頁.
Fuljenz,第1頁.
Bowers 2006,第26頁.
Snow,第223頁.
Bowers 2001,第356頁.
Vermeule,第51頁.
Bowers 2004,第27頁.
Bowers 2004,第8頁.
Bowers 2004,第13頁.
Yeoman,第275–276頁.
Bowers 2004,第30–31頁.
Guth & Garrett,第144頁.
Winter & Crum,第161頁.
Bowers 2001,第76頁.
Taxay,第209頁.
Bowers 2006,第78頁.
Bowers 2004,第11–12頁.
Bowers 2004,第87–91頁.
Bowers and Merena.
Bowers 2004,第62頁.
Breen,第562–563頁.
Yeoman,第431頁.
2014年5月26日《三藩市紀事報》報導:《金鄉夫婦發現價值一千萬美元的出土硬幣》,凱文·費根著.
Breen,第353頁.
Bowers 2004,第117頁.
Breen,第566–567頁.
Winter & Fuljenz,第viii頁.
Bowers 2004,第131頁.
Yeoman,第19頁.
Bowers 2001,第89頁.
Yeoman,第277頁.
Bowers 2004,第35頁.
Bowers 2004,第119頁.
Breen,第567頁.
Bowers 2004,第148頁.
Breen,第569–570頁.
Fuljenz,第46頁.
Bowers 2004,第169, 171, 176頁.
Bowers 2001,第97頁.
Breen,第569頁.
Fuljenz,第154, 156頁.
Yeoman,第280–283頁.
Breen,第572頁.
Burdette,第30頁.
Burdette,第35頁.
Moran,第238, 241頁.
Bowers 2004,第220–224頁.
Breen,第575頁.
Bowers 2004,第236頁.
Lange,第164–165頁.
Bowers 2004,第11頁.
Bowers 2004,第22–23頁.
Bowers 2004,第23頁.
Yeoman,第275頁.
Winter & Crum,第18–19頁.
Bowers 2004,第16–17頁.
Bowers 2004,第21–23頁.
Fuljenz,第9–11頁.
Yeoman,第278頁.
書目
Bowers, Q. David. The Harry W. Bass, Jr. Museum Sylloge. Dallas, TX: Harry W. Bass, Jr. Foundation. 2001. ISBN 0-943161-88-6.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Double Eagle Gold Coin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7948-1784-8.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Shield and Liberty Head Nickel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6. ISBN 0-7948-1921-4.
Breen, Walter. Walter Breen's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U.S. and Colonial Coins.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ISBN 978-0-385-14207-6.
Burdette, Roger W. Renaissance of American Coinage, 1905–1908. Great Falls, VA: Seneca Mill Press L.L.C. 2006. ISBN 978-0-9768986-1-0.
Fuljenz, Mike. Type Three Double Eagles 1877–1907. Lumberton, TX: Subterfuge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0-9819488-0-5.
Garrett, Jeff & Guth, Ron. Encyclopedia of U.S. Gold Coins, 1795–1933 second.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0-7948-2254-5.
Guth, Ron & Garrett, Jeff. United States Coinage: A Study by Type.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7948-1782-4.
Hobson, Walter. Historic Gold Coins of the World.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and Co. 1971. ISBN 978-0-385-08137-5.
Lange, David W.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int and its Coinage.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0-7948-1972-9.
Moran, Michael F. Striking Change: The Great Artistic Collaboration of Theodore Roosevelt and Augustus Saint-Gauden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0-7948-2356-6.
Snow, Richard. A Guide Book of Flying Eagle and Indian Head Cent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0-7948-2831-8.
Taxay, Don. The U.S. Mint and Coinage reprint of 1966. New York: Sanford J. Durst Numismatic Publications. 1983. ISBN 978-0-915262-68-7.
Vermeule, Cornelius. Numismatic Art in America.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674-62840-3.
Winter, Douglas & Crum, Adam. An Insider's Guide to Collecting Type I Double Eagles. Irvine, CA: Newport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2002. ASIN B000WCRDKG.
Winter, Douglas & Fuljenz, Michael. Type Two Double Eagles 1866–1876: A Numismatic History and Analysis revised. Portland, OR: UCB/DWN. 1999 [1996]. ISBN 0-9652413-0-0.
Yeoman, R.S. 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 (The Official Red Book) 68th.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0-7948-4215-4.
其它來源
S.S. Brother Jonathan reveals treasure trove of $20 gold double eagles (新聞稿). Bowers & Merena, Inc. 1999-05-11 [2015-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1).
Fagan, Kevin. Gold Country couple discovers $10 million in buried coin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SFGate). 2014-05-26 [2016-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8).
擴展閱讀
DeLorey, Tom. Longacre: Unsung engraver of the U.S. Mint. The Numismatist (Colorado Springs, Co.: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1985-10: 1970–1978.
Kay, Rick. The remarkable coinage of James B. Longacre. The Numismatist (Colorado Springs, Co.: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2005-04: 36–37, 40–41.
McKenzie, Lee F. Longacre's influence on numismatic art. The Numismatist (Colorado Springs, Co.: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1991-12: 1922–1924, 1979–1980.
閱論編
美國硬幣
1美分
鏈條(1793年)花環(1793年)自由帽(1793至1796年)波浪頭像硬幣(1796至1807年)古典頭像(1808至1814年)馬特朗頭像(1816至1839年)大美分硬幣(辮髮1美分硬幣,1835至1857年)飛鷹1美分硬幣(1856至1858年)印第安人頭像(1859至1909年)1943年鋼製1美分硬幣1955年雙模硬幣1974年鋁製1美分硬幣林肯1美分(1909年至今)
5美分
飄髮自由女神(1794至1795年)波浪頭像硬幣(1796至1797年,1800至1805年)帶帽頭像硬幣(1829至1837年)坐姿自由女神(1839至1891年)盾牌(1866至1883年)自由女神頭像(1883至1913年)野牛(1913至1938年)傑佛遜(1938年至今)
10美分
10美分鑄幣(1792年)波浪頭像硬幣(1796至1807年)帶帽頭像硬幣(1809至1837年)坐姿自由女神(1839至1891年)巴伯(1892至1916年)墨丘利(1916至1945年)羅斯福(1946年至今)
25美分
波浪頭像硬幣(1796至1807年)帶帽頭像硬幣(1815至1839年)坐姿自由女神(1839至1891年)巴伯(1892至1916年)站姿自由女神(1916至1930年)華盛頓(1932年至今)美國女性(2022年至今)
半美元
飄髮自由女神(1794至1795年)波浪頭像硬幣(1796至1807年)帶帽頭像硬幣(1807至1839年)坐姿自由女神(1839至1891年)巴伯(1892至1915年)行走自由女神 (1916–47)富蘭克林 (1948–63)甘迺迪(1964年至今)
1美元
飄髮自由女神(1794至1795年)波浪頭像(1795至1804年)1804年銀元戈布雷希特(1836至1839年)坐姿自由女神(1836至1873年)金幣(1849年至1889年)貿易(1873至1885年)摩根(1878至1904年,1921年)和平(1921至1935年)艾森豪威爾(1961至1981年)安東尼(1979至1981年,1999年)鷹揚銀幣(1986年至今)薩卡加維亞(2000年至今)總統(2007年至2016年,2020年)美國創新(2018年至今)
金幣
金幣(1849年至1889年)2.5美元金幣(1796至1929年)3美元金幣(1854至1889年)半鷹金幣(1795至1929年)鷹金幣(1795至1933年)雙鷹金幣(1850至1933年)金鷹(1986年至今)金水牛(2006年至今)第一夫人金幣(2007年至今)頭巾頭像鷹揚金幣(1795至1804年)印第安人頭像金幣(1908至1929年)印第安人頭像鷹揚金幣(1907至1933年)自由女神頭像雙鷹(1849至1907年)聖高登斯雙鷹(1907至1933年)
其它
早期(1892至1954年)
哥倫布半美元(1892至1893年)伊莎貝拉25美分硬幣(1893年)拉法耶特(1900年)路易斯安那購地(1903年)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1904至1905年)巴拿馬-太平洋紀念幣(1915年)麥金萊誕生地(1916至1917年)伊利諾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18年)緬因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20年)朝聖者三百周年半美元(1920至1921年)密蘇里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21年)阿拉巴馬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21年)格蘭特紀念幣(1922年)門羅主義百年紀念半美元(1923年)胡格諾派-瓦隆人三百周年半美元(1924年)石山紀念半美元(1925年)列克星敦-康科德150周年紀念半美元(1925年)加利福尼亞州鑽禧紀念半美元(1925年)溫哥華堡百年紀念半美元(1925年)美國150周年紀念幣(1926年)俄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1926至1939年)佛蒙特州一百五十周年半美元(1927年)夏威夷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半美元(1928年)加茲登購地半美元(1930年,已取消)馬利蘭州三百周年半美元(1934年)德薩斯州百年紀念半美元(1934至1938年)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半美元(1935至1936年)康涅狄格州三百周年半美元(1935年)老西班牙小徑半美元(1935年)克里夫蘭百年紀念半美元(1936年)威斯康星領地百年紀念半美元(1936年)長島三百周年半美元(1936年)緬因州約克縣三百周年半美元(1936年)康涅狄格州橋港百年紀念半美元(1936年)伊利諾州埃爾金百年紀念半美元(1936年)林奇堡一百五十周年半美元(1936年)雅賓利憲章半美元(1936年)三藩市—屋崙灣區大橋半美元(1936年)羅德島州三百周年半美元(1936年)辛辛那提音樂中心半美元(1936年)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一百五十周年半美元(1936年)維珍尼亞州諾福克二百周年半美元(1937年)特拉華州三百周年半美元(1937年)新羅謝爾二百五十周年半美元(1937年生產,但硬幣標識年份是1938)路易斯安那購地一百五十周年半美元(1954年,已取消)
現代(1982年至今)
洛杉磯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銀元(1984年)艾森豪威爾紀念銀元(1990年)國會圖書館10美元硬幣(2000年)約翰·馬歇爾紀念銀元(200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230周年紀念銀元(2005年)美國童軍百年紀念銀元(2010年)
其它
半美分(1793至1857年)2美分硬幣(1864至1873年)3美分銀幣(1851至1873年)3美分鎳幣(1865至1889年)20美分硬幣(1875至1878年)美國二百周年紀念幣(1975至1976年)美國藝術紀念系列獎章(1980至1984年)白金鷹(1997年至今)美麗美國銀幣(2010年至今)挪威裔美國人勳章(1925年)
分類:?美國金幣自由符號1849年美國建立硬幣上的鳥類硬幣上的自由女神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05:10。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共享創意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按美國國內稅收法501(c)(3)登記的非營利慈善機構。
私隱政策關於Wikipedia免責聲明行為準則開發人員統計Cookie聲明流動版檢視Wikimedia Foundation
Powered by MediaWiki
(三)
《一枚20美元金幣拍賣價高達144萬美元》(2024-11-29 張婷綜合)報道:
週二(11月19日)下午,在南加州的一家拍賣行裡,狂熱的錢幣收藏家們躍躍欲試,希望能拍到一枚罕見的20美元雙鷹金幣。最終,一位收藏家以144萬美元的出價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據美聯社報導,這枚1870-CC版雙鷹金幣於1870年在內華達州卡森城(Carson City)鑄幣局鑄造。拍賣行專門研究錢幣歷史的約翰?克拉列維奇(John Kraljevich)說,這款金幣當時僅生產了3,789枚,目前存世數量據估計僅為40到50枚。
這枚罕見硬幣的出現成為11月19日拍賣會的焦點。拍賣一開始,出價就已經達到800,850美元,並最終以144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其中包括支付給斯塔克的鮑爾斯畫廊(Stack’s Bowers Galleries)的買家酬金(點擊這裡查看這枚硬幣的照片)。
拍賣行沒有透露買家的信息。
在1849年之前,金幣的最高面額是10美元,被稱為鷹幣。克拉列維奇說,在加州淘金熱帶來大量黃金供應之後,美國才開始發行20美元的雙鷹金幣。
上一次出售這一款稀有金幣是在1986年的斯塔克拍賣會上,當時的價格為23,100美元。
「這東西(雙鷹金幣)完全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克拉列維奇說,「當這個東西在市場上消失了25年、30年後再次露面時,它幾乎就像一個新發現。」
根據斯塔克拍賣行的介紹,1870-CC版雙鷹金幣一般磨損得非常嚴重,通常帶有許多大的有損痕跡。但這枚拍賣中的硬幣卻格外引人關注,硬幣上面自由女神像的整個肖像異常清晰。硬幣背面中心部分的清晰度也很高,邊框周圍的「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字樣和面值「TWENTY D.」(20美元)也可以辨認出來。
根據專業硬幣評級服務行業標準,這枚金幣是已知同類硬幣中品質最好的一枚。但它卻不是同類硬幣拍賣價的創紀錄者。2021年11月,一枚品質略遜一籌的1870-CC版雙鷹金幣以162萬美元的售價創造了紀錄。根據克拉列維奇的解釋,當時屬於COVID-19大流行期間,很多人把錢投資到個人愛好上,導致收藏幣價格在那個時期飆升。
11月19日拍賣的這枚金幣重量略低於1盎司,按照現在的黃金價格來算,硬幣的黃金價值本身大約為2,600美元。但其稀有性和硬幣本身的卓越品質賦予了極大的收藏價值。
谢选骏指出:人説“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我看無論如何,1970年代以前還算是“美元的黃金時代”,到現在不過半個世紀,已經變成“美元的虛擬時代”了!川普“總統”吹噓把美國“倒回黃金時代”,卻在二進宮前夕偷發虛擬貨幣搜刮民脂民膏——這不是“倒回美國”,而是“搗毀美國”!
如此上下合力,“黃金美元”怎能避免墜落成爲“虛擬美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