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谢选骏:抵御瘟疫以形成新的文明



《解封之际世界迫在眉睫的五大挑战》(2020年5月9日 BBC)报道:


新加坡最初被视作抗疫典范,解封后出现第二波——许多国家新冠疫情出现拐点,当局开始放松封锁政策。禁足、停摆几星期后,全社会集体长舒一口气。


由于疫情所处阶段、严重程度不同,各地解封的步伐、细节也有差异。但是,新常态伊始,大多数国家必须直面的挑战大同小异。后疫情世界,迫在眉睫的难题有哪些?


科学界已经就过早解封可能导致病毒卷土重来提出过警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杜特(Pushan Dutt)说,“封锁两三个星期之后,许多国家开始压平曲线,但实际上,这只是貌似正常。新加坡就是一个警示。”


2月时,新加坡是除中国以外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局采取严格防疫措施。疫情缓解、放宽限制后,新增病例再次飙升。4月中旬,3天内新加坡就曾新增3000例。无奈重返封锁,直至6月1日。日本北海道也曾经历类似遭遇。详情BBC曾有报道:日本北海道从防疫典范到重回封锁的教训。


能否避免第二波是许多国家考虑解封的先决条件,如何避免第二波则是迈出第一步后面临的重大挑战。欧洲曾经的疫情震央意大利,持续7个星期的封锁措施开始放松,餐馆、酒吧可以营业,但只能提供外卖服务;公园开放了,但仍坚持社交疏离。意大利一位市长一针见血地说,疫情已经缓解,病毒仍在身边。


在疫情最先爆发的一些亚洲国家,检测、追踪、隔离等已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BBC过往报道:亚洲抗击新冠成效显著的五个秘诀。现在,一些正在解封的国家开始引入类似措施,力争避免第二波。比如英国开始在南部的怀特岛试验新冠跟踪、预警APP,之后将在全国范围推广。BBC中文过往报道:详解英国抗疫"持久战"的八大难题。


中国工厂已经复工,但是中国经济遭受疫情严重打击,第一季度GDP同比跌幅将近7%——解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迫切需要启动经济,避免疫情带来更深刻、长远的破坏。疫情中,从个体小商铺到跨国大公司,大多数遭受巨大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缩水3%。疫情前3个月的预测值是增长6%。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工人就业前景不确定。


疫情中许多商家关门——许多国家已经推出经济急救包。在20国集团(G20)国家,急救包规模从占GDP的0.7%(墨西哥)到21%(日本)不等。此外,各国政府还制定了解封后工业、商业如何运作的具体规定或指南。比如德国,从工厂如何复工、到理发店如何服务都有详细指引。但是,当初疫情是海啸般扑来的,世界停摆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见。救助决策必须考虑的未知数相当多,有经济学家形容,有些国家俨如在玩游戏“打地鼠”,哪里出了病症,赶快去补救。


刚刚开始解封或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出台的急救措施能起到多大的疗效,目前很难预测。服装业是孟加拉经济支柱之一,返工后如何保护工人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在家工作只是少数人才有的奢侈,绝大多数人必须去上班,这也是政府解封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比如孟加拉。尽管全国范围的封锁将持续到5月中旬,但4月下旬,数百家服装厂已经复工。服装制造业是孟加拉经济支柱之一,孟加拉也是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大幅削减,4500家服装厂处境艰难。孟加拉服装制造出口协会曾警告,超过200万工人可能会丢掉工作。其他让各国政府头痛的问题还包括,返工后如何坚持社交疏离?能否保证向工人提供合适、足够的防护措施?仅靠工人自觉恐怕是不够的。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工人佩戴手环,确保社交距离——为确保社交疏离,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试行手环制,佩戴者距离不足两米时,手环会发声报警。手环收集的数据也可用来追踪密切接触者。但是,被疫情致瘫的并不仅仅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农业也面临着人手严重短缺带来的连锁后果。


在印度茶园,金贵的头茬儿大吉岭无人采摘,白白浪费掉。封锁仍在继续,接下来茶园怎样应对,目前仍是未知数。中国四川,像李飘飘一样的农场主们成为疫情打击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农业有其更特殊的难点。“我们不像开工厂的,不行就停了,至少你能掌控,可农时不等人。"四川一位果农这样告诉BBC。”四川水果农场面临十年来最难的时刻。纵观整个欧洲,农场通常依靠来自东欧或北非的移民劳工,疫情下人手严重短缺,果园菜地无人采摘非常普遍。4月间,英国一家农业集团曾包专机去罗马尼亚接来一批工人,帮助培训下岗的本国人去农场做临时工。解封后,地区间、国际间的劳工流动能否恢复、如何恢复?恢复速度多快?夏收、秋收近在咫尺,人手呢?


武汉高三学生复课后课桌成了这样——关闭学校是最为广泛采纳的防疫措施,也是解封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截至4月底,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当中有170个国家全盘关闭学校。全世界受影响的学生人数高达13亿。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复课,但为了确保师生安全,引入新的防护措施,比如限制班级人数;特定年级复课;严格执行社交疏离等。葡萄牙派遣军人给教室消毒……法国幼儿园测量孩子床垫间隔距离……5月6日,武汉高三学生重返阔别百余天的校园,防疫措施包括消毒、口罩、透明隔板等;杭州,有小学生带上自制的一米帽保持社交距离,瞬间在中国大陆刷屏。越南学校测量体温;挪威学生分批上下学。丹麦学校,任何时间都不允许6个以上的孩子扎堆儿,包括课间;勤洗手几乎达到每小时一次,以至于不少孩子皮肤过敏、湿疹复发。


有研究人员对复课表示担忧,他们说,这不仅仅事关孩子的健康,更大的问题是各家各户的孩子聚在一起,如何避免交叉感染?但是教育专家指出,复课对保证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健康益处很大。问题推到了政府前:复课势在必行,如何防疫,让校园不成为病毒的温床?


泰国餐馆建起隔离屏障——居家令解除后,如何保证人们出行安全?特别是在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病毒传播的风险也更高。解封之际,许多国家率先推出的措施都是针对大城市,恢复运转的同时继续防疫。目前,许多国家对人员可能密集聚集的地点继续限制开放,比如餐馆、酒吧、影剧院;已经恢复营业的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社交距离;无法确保社交疏离,必须戴口罩、设立屏障。为缓解公交系统面临的压力,许多城市鼓励市民考虑其他选项。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疫情期间扩大骑行网路——曾经的疫情重灾区米兰,建筑、制造业工人返工时开设骑行专用道。米兰市长说,单位离家只有一公里?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吧,“对你好,对别人也好。”其他一些城市则考虑继续执行封锁期间引入的一些措施,比如限制机动车数量。


一个例子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之前,波哥大已经有55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位居拉美城市之首。疫情期间,当局划出更多自行车道。波哥大市政府表示,这些骑行道将继续保留,还将增开更多。


巴黎,空旷的街巷成了鸭子踱步的乐园——巴黎5月11日开始解封,市长希达尔戈(Anne Hidalgo)斩钉截铁地说,“再次允许汽车、污染侵略我们?毫无可能!”她说,今后城市规划将考虑“超本土化”,把巴黎打造成“15分钟生活圈”都市,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从家步行15分钟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疫情前,类似计划已经在其他大都市试行。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澳大利亚墨尔本试点20分钟生活圈,从购物到医疗保健到运动,几乎所有市民需要的设施都在步行或骑自行车20分钟内。


能抵御传染病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疫情后,本土化城市规划创意无疑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公共卫生专家、哈佛大学讲师加西亚(Elvis Garcia)对BBC说,或许,大都市中必须创建小型的核心实体。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是长线,摆在市长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如何确保市民放心、安全出行。


谢选骏指出:“疫情已经缓解,病毒仍在身边。”——因此,必须形成一种新型的文明来抵御瘟疫!BBC中文有关后疫情的分析报道:危机与契机并存:后疫情世界会不会更公平;历史学家:疫情后我们将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后疫情世界:解封后为什么我们都必须戴口罩;在疫苗到来之前,未来的旅游是什么样子;后疫情世界:剪头发的全新体验……都说明了这一点,而BBC中文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因为主流社会从来就是缺乏前瞻性的。而只有在文明的边缘,在历史的暗流之中,才能形成新的文明。例如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就是在古典社会瘟疫横流的灭顶之灾中形成的。同样,道教和佛教,也是在东汉、西晋的瘟疫中壮大起来的。——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的第二期中国文明就此破土动工了。现在,我们也在发展一种抵御瘟疫的生活方式,最终将会形成新的文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式国葬 五马分尸

《美前总统卡特隆重国葬,川普等五位总统共同出席》(VOA 2025-01-09)報道: 美国政府星期四(1月9日)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National Cathedral)为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