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佛教用语,沿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后数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虚无,没有等抽象概念;色,现实,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含了事物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注:现代人对这里的“色”常误解为色情的意思,是对原文的曲解。)
搜狗百科《色既是空》报道:
1、概述
佛教用语,沿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后数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表示少,虚无,没有等抽象概念;色,空的对立面,表示多,现实,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含了事物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
2、佛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上面说到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所以,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
3、来源
“色既是空”这句话更为广泛的被人们所知道,可能源于韩国的一部情色电影,即使到网络上一搜索到处都是那部电影的消息。那电影我亦有看过,其内容就是青年男女对性的狂热追求,除此之外稍带些人生哲理的思考,不知道韩国人拍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是将其命名为“色既是空”,还是国内人士为了更好的叫座而将其翻译成这样。如果真是韩国人将其命名为此,也有可能,因为韩国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很深很深。即使他们错用其意,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是韩国人,不会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义,而只将其表面意思臆断。而作为国人,特别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看那部电影就是在大学里),还是从字义去臆断,甚至从韩国那部电影去理解这句话,足以让中国那些研究国文的大师们呕出几两血来。 同很多人一样,我起初的理解也是臆断,流于表面意思。后来,也就是开始接触佛学的时候,逐渐感觉那样理解是多么的肤浅,简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侮辱。逐渐我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色既是空,空即是色”是一句佛语,到底出自哪位高僧之口,有待进一步考证,我的理解是:这是一句似乎唯心主义又似乎唯物主义的辩证,“色”即是指万事万物,所有摸得着、看得出、嗅得到的东西,而“空”即是指万物归一,统称为“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我把它理解为:当你能够做到心无杂念,大彻大悟,人世间的既有所有诱惑与存在也都如同心境一样,看是却无;相反如果你内心不能平静如水,即使让你呆在空无一物的地方,而在你脑中依然存在太多太多似乎触手可及的存在(就如同白日梦)。不知道我的理解正确与否,但总算抛弃了最初那种狭隘的字面臆断。
今有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学习一下高人的理解。完整的一句话应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中《妙云集》一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般赏识他的圆融,却不大注意佛经的完整意义。忽略了这是阐明‘五蕴皆空’,而归宗于‘诸法空相’及‘空中无色’的。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修证问题。如专在即色即空的理论上兜圈子,就会不自觉的横跨了一步。
以下又有多解:
‘色(受、想、行、识,此下以色为代表,总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应先理解,‘色’与‘空’所代表的意义。‘色’等是我们触对的世界,物理(生理)、心理现象的世界。被称为‘自己’的身心组合,认识到的境界,就是‘色’等,这就是当前的现实。然而,这是众生的现实;如老是这样,将永远的迷惑,永远的苦厄,永远不自在的活着,不自在的死去。这是佛法所确认的人生大问题。学佛法,是要在这当前的现实(五蕴)中,如实觉照而得大解脱(度一切苦厄)。无论是小乘、大乘,有宗、空宗,都以为修证是有超越常情的体验的。究竟的体验内容,是一般心识所不能意解与想像的;也不是一般语言文字所能表示的。这是什么都不是,连‘不是’也说不上的。对一般人来说,这是怎么也说不明白的。佛陀说法,不是为了说明这个,而只是就众生的当前现实身心,指示,引导,使学者在修持的过程中,离却颠倒、错乱,而趣向,临入这一如实的境地。在离却颠倒错乱的修持中,佛是常以‘无常’、‘无我’、‘寂灭’(三法印);‘空’、‘无相’、‘无作’(三三昧);‘厌’、‘离’、‘灭’、‘舍’等来教导的。在修持中,以脱落常情迷执而实现出来。所以在无以名之,强为立名的情况下,就称之为‘空’,‘空性’(也称无相、无作、不生灭等)。古人说∶‘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如以空为空,那早就误会了。空,可说是符号,表示那众生所无法思议的,而可经空无我的观照,而如实体现的境地。这样,当前的现实(五蕴,可能的体验)空,在我们的意解中,对立起来。世间学者看来,这是现实与理想,现象与本体,形而下与形而上。在佛教中,相与性,事与理,也都在理论中对立起来。如病眼的见虚空有华,明眼的见虚空明净∶将空花与明净,对立起来而说同说异,虽是免不了的(众生就是欢喜这一套),而其实是不必要的。
现实的‘色’(蕴等),可能实证的‘空’(相、空性等),如寻根究柢的说起来,这是一切佛法所共的。以不同的名词来表示(约义不同,在说明上就有多少差别),那就是‘虚妄’与‘如实’,‘生死’与‘涅盘’,‘世间’与‘涅盘’,‘有为’与‘无为’,‘缘起’与‘寂灭’。如从‘能’边说,那就是‘无明’与‘般若’,‘无明’与‘菩提’了。‘空性’,圣者们的体证,是有浅深的;而为一切圣者所共证,是没有差别的。所以经上说∶八地菩萨智证无分别性,是二乘所共的(《华严经》)。二乘若智若断,就是菩萨无生法忍(《般若经》)。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法华经》)。就现实‘五蕴’而体证‘空相’中,表现为大乘菩萨的,不只是‘照见五蕴皆空’,而是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去证入的。‘色即是空’与‘空即是色’,在修持上是观法,是趣入‘空相’的方便。在说明上,这是与二乘的差别所在。这是事实,是佛教界的事实。被称为小乘的圣者,观‘五蕴’而证入‘空寂’,意境是‘超越’的,是超越于生死的。因而自然的倾向于离五蕴而入空,离世间而证涅盘。从而作体系的理论说明,那就生死与涅盘各别,形成两项不同的内容。基于这种意解,而形成圣者们的风格,不免离世心切,而流露出‘遗世独存’、‘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这在佛教中,可说是圣之清者了!而另一分证入的圣者,觉得迷悟虽不可同日而语,而迷者现前的五蕴,圣者现证的空相,决不是对立物。观五蕴而证入空相,空相是不离五蕴,而可说就是五蕴的;就是五蕴的实相,五 蕴的本性。如明眼人所见的明净虚空一样,与病眼所见的,决不是对立物,而实是病眼所见的,那个空花乱墬的虚空的真相。没有离五蕴的空,也就没有离空的五蕴了。这一类圣者,就是被称菩萨的。依蕴而契入空相,意境是‘内在’的。真理是不离一切而存在。基于这一特质,自然倾向于即俗而真。由此而发为理论的说明,那就‘世间即涅盘’,‘生死即解脱’,‘色即是空’,‘无明实性即菩提’了。基于这种特质,而表现为菩萨的风格,那就‘即世而出世’;‘不离世间而同入法界’;‘不着生死,不住涅盘’;‘不离世间’,‘不舍众生’,而流露出‘涅而不缁’的精神了!
根源于众生的当前事实——‘色’(蕴等),而趣入‘空相’,是佛法的根本问题。意境上、理论上、风格上,虽表现为‘超越’的‘离世’,或‘内在’的‘即世’——二类。菩萨的特质,虽为‘即俗而真’,‘即色是空’,不离乎世俗,甚至以贪、嗔、痴、慢为方便。然在修证的过程中,大乘还是‘照见五蕴皆空’,还是证入‘诸法空相’,‘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为五蕴是众生当前的事实,熟悉不过的生死现实。所求所向所趣证的目标,当然不是五蕴。修证的主要目标,正是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在没有契入‘空相’以前,也说不上即色即空的妙悟。所以观‘空’而契入‘空相’,就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键所在。《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唯识宗所传∶根本智证真如,是泯绝众相的。圣者的现证,突破生死关的根本一着,就在这里。《密严经》说∶‘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不同于世俗所见的诸行(五蕴)如幻,是要透过这根本一着——证悟真空,而后逐渐达到的。所以根本智(般若)证真,方便(后得智)达俗,方便是般若的妙用,是般若成就以后所引发的。论理,方便不异般若,即般若的妙用。五蕴是即空的五蕴,蕴空不二。而事实上,印度圣者的修证,却是面对现实;尽管即色即空,而所悟正在‘空相’(根本智证一关,并不说菩萨修证,齐此而止)。这与部分学者,高谈理论的玄妙,清谈娓娓,悦耳动听,是有点不同的。
佛法不是假设的推理,是有事实,有经验,而后才有理论的,名为‘从证出教’。教化,使人信解而同样的趣入于修证,于是而有‘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等说明;才有中观者、瑜伽者的理论说明。这是佛法的修证事实。在修持经验中,有似是而非的,或将到而未到的境地;世间也有类似的情形。因此,再从这二点,略为论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法的修证问题。‘空’所代表的,是甚深的体验内容,这不是文字语言的理论领域!佛法有什么可说呢!然而,佛有善巧方便,就众生现实身心,开示,诱导,使人类揭开现实的诳假相——‘色’(代表现实身心),而直入于自证的境地——‘空’。在这方法论的立场上,‘色’为什么是虚妄,是假相,是空?为什么这样的观照,能趣向、契入‘真如’、‘空相’,就都是可以论说的了。这譬如‘阳明山’自身,本无所谓东西南北,而从我们自己的立场来看,通过世俗共认的名相假立,就有东西南北可说。而且(虽然是假立的)可凭此东西南北的方向,前进而到达目的。修证的方法问题,成为理论问题。解与行相应,从可说可分别,而能导向离言无分别,是佛法的大方便,这不是侈谈不立文字者所知的。(中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只是理论的,而是修证的方法问题。般若的‘照见五蕴皆空’,是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无碍的正观为方便,而契入‘诸法空相’的。约方法说,是观,是空观——‘未成就时名为空(三昧,唯识宗名加行无分别智)’。因空观的修习深入,到契会实相——‘成就时名为般若’(唯识宗又称为根本无分别智)。论方法,是观,虽依止起观,修到止观双运,而观不是止。等到成就功德,般若与禅定相应,定慧平等,而般若波罗蜜多,并不就是禅定波罗密多。说到观,观是寻思,抉择。思择一切法无自性空;或思择名义无实而入唯识无义的正观,般若是由观的修习而引发的。中道正观(无分别观)与修止不同,与直下无分别而得的无分别定,也根本不同。与部分类似的定境,都不可同日而语,何况是幻境?更何况是咒力、药力,所起身心的类似超常经验呢!以药力所引起的某种超常经验,解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固然是不伦不类。专在学派的理论上表扬一下,对于‘即色即空’的经义,也还有一段距离呢!
4、相关影片
第一部
别名 Sex Is Zero导演 伊济均
编剧 伊济均
主演河智苑
国家/地区韩国
类型爱情片喜剧片
语言/对白 韩语
上映时间 2002年12月13日
电影剧情
28岁的恩植服完兵役后才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人长得粗犷健壮不是错,脑子有点愚笨就不对了。学期开始后不久,恩植在学习法律之余,参加学校俱乐部的摔跤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健美操俱乐部的队员银孝,立刻被她的性感美貌吸引住了。可是被英俊小伙捷足先登,在银孝堕胎后,恩植锲而不舍,最终做到了傻人有傻福的境界。
作为儒教国家的韩国,尊崇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秩序。然而今日韩国正在反思此种道德传统,这在影片中得到明显体现,只不过方式采用了黑色幽默大加搞笑的方式,例如“精液加韩式炭烧酒”、“精液煎蛋三明治”、“教练与充气娃娃”、“手淫窃贼”、“多次重创的阳具”等内容元素。而片中男性都是些“不关窗户不关门大肆自慰、性爱的狂徒”。女强男弱,反复嘲笑,矛头直指向男性阉割心理。而憨傻的大龄男青年面对迟到的青春性意念,几乎是表现出一副痴呆模样,搞笑之余也颇觉其男性在性爱方面的压抑。
性喜剧是韩国电影的新类型,以前曾有《梦精记》,也是举着性话题的搞笑题材影片。这类影片里的笑话、噱头往往都和性牵涉在一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黄色笑话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但基于广大群众的喜爱,韩国性喜剧应运而生。
第一视角窥视女人的镜头拍摄的富有男性意淫的想像空间。影片也有几处露点镜头,不过总体来说,说的夸张做的少,被定级为18岁以上成人喜剧片有些冤枉。但如果想意淫,这部片中众多的搞笑的性话题语言,倒是蛮符合某些男性的需求。
演员表
任昌丁1973年出生于京讥道,曾在韩国中央大学学习戏剧影视,他在影视和歌唱方面都有发展,演出过不少电影,也出了几张歌曲专辑。1990年从电影《南部军》开始电影表演,在电影里扮演的角色有《走着上天堂》中的扒手、《从闪江到天堂》中的强盗、《临时演员》中的假监察、《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中的棒球裁判等。
河智苑本名全海琳,生于1979年,最初出道是在韩国KBS电视台节目《新时代报告书》里。她出演的作品有《龙的眼泪》、《最大的爱》、《学校2》和韩国最卖座恐怖片《鬼铃》等。曾因2000年电影 《真实的游戏》获韩国大钟奖的“优秀新人奖”。
影片花絮
《色即是空》是一部包含着喜与泪的电影,它在上映之后大获成功就是因为能将一段爱情描写的如泣如诉,让人在看的过程中笑中带泪。影片在前半部分噱头不断,特别是演员将那个呆头呆脑的男主人公的形象刻画的如目三分,他与另外几个室友间也是笑料百出,而美女河智苑在镜头的温柔清纯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扮演楚楚动人的样子让人心生怜爱。电影在描述两人感情大进的时候不过短短十几分钟,十几个镜头,却把男人的痴情与善良恰倒好处的表现出来。
第二部
片名:色即是空2
英文片名:
更多片名:暂无
导演:尹泰允
编剧:尹济均
主演:林昌正 宋智孝 崔成国 申伊
类型:喜剧,爱情
级别:青少年禁止观看
地域:亚洲
国家:韩国
片长:115分钟
发行公司:
出品年份:2007
上映日期:2007-12-12 韩国
影片剧情
校园里人们的热情不分昼夜地沸腾着,今天他们依然讨论着“色”的问题,无法入眠的他们正在进行着无法预知的实验……。
“三年来亲嘴亲的嘴唇都肿了。”
复读生恩植(林昌正饰)和大学内数一数二的S身材女京雅(宋智孝饰)是校园里的一对情侣。但是3年来恩植的恋爱进展实在是不敢恭维,血气方刚的他与京雅竟然只停留在了接吻阶段,恩植只好独自一人来探求“色”的奥妙,积攒“色”的技巧。
“色”的实践篇
大学前辈成国(崔成国饰)在游泳部引领着K1俱乐部,与游泳部的美女们尽情的讨论着“色”的问题。
“没看过你这样对女人束手无策的。”
“不是你想的那样,其实是我心里上还没有准备好。”
“我看你不是性无能就是道士!”
成国倾听了恩植的状况后率领他的俱乐部成员们帮恩植开始去实践“色”的活动,但是每当实践的时候总是被京雅撞见还被京雅误认为是变态男,甚至还被抓到警察局。
“色”的评价篇
越探求“色”的问题恩植就越倒霉,就在这时京雅身边出现了一个非常想接近京雅的男人,这个男人是事业非常有成的检察官,也是成国的朋友,他叫基周。
“是不是很忙?我们首先在哪约会?”
“就在这啊。你还是想想第二次约会在哪里吧。”
大龄学生VS现任检察官,恩植和基周在京雅眼里越来越形成了比较,恩植探求“色”的过程使得自己的形象在京雅心里大打折扣,恩植甚至面临了失去京雅的境地……
谢选骏指出:佛教的错误,或曰人们有关佛教的错误,就在于把现象(色)都做了虚无(空),而不懂得作为“现实”的现象与色,并非虚无与空,而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当思想变了,现实也就变了。因为思想是现实之父。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现实。“色就是空”也许并非“现实就是思想的产物”的同意语,但却可以注解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现实就是思想的产物”这一“思想主权论的要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