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

谢选骏:陈寅恪的学术价值为何可疑——他误判历史投共,女儿们不堪回首

《陈寅恪的女儿们,都不学文史》(谈资原创 2019-10-08 )报道:


01、


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妇走在成都的街头,她是学者陈寅恪的长女,陈流求。陈寅恪去世时,她四十一岁。今年她九十一岁。


陈寅恪有三个女儿。陈流求出生那年,台湾已被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侵占三十多年。以台湾的古称“流求”给女儿取名,是陈寅恪以不忘国耻为念。


陈流求两岁时,妹妹出生了。这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陈寅恪给次女取名“小彭”,以澎湖列岛为名。


陈寅恪的夫人唐筼,一心想为陈家生一个男孩。然而天不从人愿,年近四十的唐筼第三胎仍然是女儿。三女出生这一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但三女的名字“美延”却来自祖父陈三立,典出《荀子》“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三姐妹都没有继承家学渊源攻读文史。陈流求学医,现居成都;陈小彭学园艺,现居香港;陈美延的专业是化学,现居上海。陈美延曾经和父亲探讨过要不要学文史的问题,陈寅恪答道学什么都可以——但要学历史,要超过他才好——于是陈美延最终选择了化学。


如今三姐妹都已年届耄耋,出行均需专人陪护。只要陈小彭的子女无法请假随行,陈小彭便很难与姐妹再聚。2010年,三姐妹出版了追忆父母的回忆录《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叙述了1949年以前与父母的点滴往事。


有书评赞赏到,这书将家事国事写到惊心处,却哀而不怨。


02、


陈寅恪能成一代知名学者,与其家世可谓密不可分。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既是曾国藩的幕僚,也是清末著名的维新人士。在湖南巡抚任上时,他是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风云人物。当时湖南风气大开,是全国最有生气、推行新政最有成绩的省份。但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因曾保举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而受牵连,被革职回乡、永不叙用。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号散原,一度与谭嗣同并称“维新四公子”。谭嗣同为维新喋血北京菜市口,陈三立与父回乡,自此一心致力于诗词,成为清末民初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在钱钟书的《围城》里,书中人物董斜川对其成就褒奖有加:


“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吗?——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


陈寅恪的母亲俞明诗是浙江绍兴人,其父俞文葆曾任湖南知府。俞文葆的孙子俞大维,是陈寅恪的表弟。俞大维在哈佛拿到哲学博士之后又到德国深造,回国后出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


而陈寅恪的妻子唐筼,祖父是台湾日占前最后一任巡抚唐景崧。她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就读女子体育教育时,一名从美国就读归来的海归女子在这里担任英语教师,她是宋美龄。唐筼毕业后前往北京,在北京女子高等学校教授体育,学生中既有刘和珍,也有许广平。


陈家姐妹回忆,在成都华西坝时,为了让流求、小彭有良好的姿势,唐筼用布头布尾自制跳舞鞋,让女儿每周课余时跟她一位旧日学生学习舞蹈。在三姐妹的记忆中,从未听见过唐筼大声喧哗,更没有使用过不文明的辞藻说话。


3、


唐筼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用于照顾陈寅恪、抚养女儿。夫妻感情甚笃,但也难免有产生矛盾的时候。


1948年12月,战火逼近北平。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陈寅恪,准备与胡适一起离京南下。此时流求表示不愿离开北平,她说同学们都纷纷留校准备迎接解放,况且这一走,不知还有没有可能再回清华读书。唐筼对她说,现在是烽烟四起的紧急时刻,父亲已双目失明,美延年龄小又瘦弱,如果你不和我们一起走,实在是连搀扶父亲的人都没有。最终,流求还是与家人一同登机。


到南京之后,陈寅恪很快又应岭南大学陈序经的邀请去了广州。当广州解放时,陈寅恪和唐筼产生了分歧。唐筼一心赴港,而陈寅恪则认为局面尚未至“万不得已”,所以不愿“轻动”。唐筼便独自一人赴港,借住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马鉴家中,希望以实际行动打动陈寅恪。


但最终陈寅恪还是说服了唐筼,她返回广州,与陈寅恪一起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二十年。


陈流求最后一段与父亲相聚的时光,是1967年的暑假期间。当时她已随夫迁往成都居住六年,因唐筼病重,返回广州看望父母。陈寅恪此时最关心的是在川旧友们的遭遇,屡屡问她川大等高校的情况。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后可能还走在了旧友们的前面。


04、


流求的夫婿似乎是普通人,籍籍无名。美延的丈夫名叫许台庄,两人育有一子一女,男名苍山女名郁葱。苍山郁葱后来都考上了北大,苍山现居美国。近二十年来,陈美延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寻找、收集和整理父亲的手稿。陈寅恪的作品能留存于世,美延功莫大焉。


小彭的夫婿虞隅稍有不同。虞隅十三岁就拜在弘一大师门下学习佛理,1949年移居美国,娶了耶鲁毕业的女生。后来妻子因车祸遇难,虞隅伤心之余远走英伦,1960年应刘少奇之邀回到北大任教。第二年,他和小彭结婚。陈寅恪去世后不久,虞隅被判间谍罪入狱,直到1979年才全面平反。后来,全家移居香港。


陈寅恪的女儿们,无一人从事文史或文字工作,这其实也不奇怪。陈家向来尊重子女的兴趣和爱好,如陈寅恪的长兄陈衡恪就以书画著名。三姐妹回忆,父亲对自己要学什么从不干预,“只是让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做我们想要做的任何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成长环境不那样动荡,也许三姐妹会有其他的选择,世家文脉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延续下去。至于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在专业职业的选择上,更加不必过多考虑长辈从事的领域。即便长辈是该领域的卓绝人物,在提携后进方面更有先天优势。


陈寅恪生前曾说,他的思想、他的主张完全见于他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1986年,陈流求与陈美延在清华大学里,找到了这块劫后余生的纪念碑。


这块碑立于1929年。四十年之后,陈寅恪逝世。陈寅恪写的是王国维,然而看上去,也像他自己。


一代学者推崇的精神和思想,已经通过碑文流传了下来。他虽然只有三个学理科医科的女儿,却终于不乏薪火相传的继承者。


主要参考:南方人物周刊《陈寅恪家族:追寻百年的独立与自由》


谢选骏指出:陈寅恪一心投共,可谓死皮赖脸矣——他所做的历史研究,可能也是出自类似的误判?陈寅恪的女儿们都不学文史,是因为厌恶和恐惧他的学术——她们的回忆录直到1949年为止,是不敢回忆1949年之后的锥心之痛!陈寅恪一心投共,女儿们不堪回首——《南方人物周刊》却夸绔她们陈寅恪家族“追寻百年的独立与自由”,太太们太可笑了。在我看来,陈寅恪的学术价值十分可疑——因为他的投共是出于误判了现实和历史,而他如此缺乏常识和判断力,其研究结论可能准确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