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诈死还魂的 F 大哥就这么走了》(蔡慎坤@cskun1989)報道:
2017年11月,冯仑以调侃的语调为一个他称之为大哥的人写了一篇文章,这个大哥当年有恩于他,也是海南开发初期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只是在最风光之后浪迹天涯,等到他再从海外回来,已是物是人非,冯仑是地产界教父级的人物,而当年这个风光的大哥沦落到乞讨的地步,他首先想到了是冯仑,因为冯仑成立万通公司时,他一把就投了150万元,他当然希望冯仑给个说法,可是一直到死,冯仑给他的回应也只是没钱吃饭尽管找我。以下是冯仑的文章全文,后面是我给冯仑的附文。
这个月初的一天,早上醒来,忽然感觉有些异样,但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让我拿起手机多看了一眼。其中一条微信非常刺眼,但无可阻挡地跳了出来。这条消息说:“大哥,现在请你做治丧委员会主任,万勿推辞。”
《惊闻 F 大哥走了》報道:
治丧委员会主任?这可是头一回被人邀请担任这样的角色,再仔细一看,是 L 先生发过来的,不知是怎么回事。于是,我细细地把他的留言看完,原来是 F 大哥走了。我连忙打电话问 L 先生,他低沉地说:“昨日天没亮的时候,老 F 走了。”
我说:“什么原因呢?”他说:“癌症。”
我想象不到,一个生龙活虎的江湖大哥怎么刚过 60 岁就没了呢?这个老 F 大哥,我姑且把他称为 F,在印象中是一个借尸还魂过一次的大哥,应该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是说自然身体的一种能力,而是社会生存的一种超能力。
我坐下来陷入一种恍惚和停顿的思维状态,力图在脑海中拼起一个完整的 F 大哥的形象。说起来在海南最后一次得到 F 的信息,有几分滑稽,当然也有一些苦涩。
那是1992年、1993 年的时候, F 大哥最鼎盛的日子。他在一夕之间创办了一家股份公司,股本就募集了五千万。可突然一下他就消失了,据说是带着一个美丽姑娘和三千万募集款逃离了,不知是失踪了还是怎么着,总之是离开了中国。
到底去哪儿了呢?一时间江湖盛传,去这儿,去那儿,但都没有个准信儿。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好朋友,也是侦办这个案子的公安一起吃饭。突然,这位公安高声说道:“这老 F 活做得太糙了。”
我说:“怎么了,他不是逃跑了吗?”
他说,“这小子在南美诈死。”
我说:「如何诈死?」
他说:“发了一张传真过来,说横尸街头在南美,还有一张照片,我一看就是瞎扯。”
我说:“怎么回事呢?”
他说:“如果真的横尸街头,也应该首先报告给使馆,使馆报告外交部,外交部再报到公安部,然后才是公安部到海南省厅再到海口市,最后才交到我这儿来。海外所有失踪和出事的海口人都是这么个路子,这家伙怎么能够直接把照片用传真的方式直接发到我的传真机上来了,说明只能是他自己发的。自己发,显然就没死,所以说这活干得太糙了。”
我说:“那以后怎么办呢?”
他说:“继续追呗。这小子装死,还诈死,肯定在哪儿猫起来了。”
这时候我们就哈哈大笑,感觉这都是电影中的事:携款带美女逃跑,中间又直接以诈死的方式想销声匿迹,结果活干得不好,被公安一眼识破。这事后来也成为坊间的一个笑话。
自那日之后,就再没有大哥的消息,直到又有一天,这“又一天”一说,其实差不多是二十年以后的一天,手机上跳出一条短信,只有四个字:我还活着。我一愣,这个号码从没见过,于是回过去一个短信:“请问是哪位?”对方又发了两个字过来:“老 F。”
我一下有了联想,是否就是当年那个诈死的老 F 呢?于是立即拿起电话打过去,对方果然高声大气,豪放如前,带着重庆腔的普通话说:“兄弟,我是老 F,我还活着。”
我就很好奇地问:“大哥,我估计你也活着,你现在在哪儿呢,回国了吗?”他说:“现在在海南,过几天到北京,想见见你。”我说:“没问题,你来吧。”
几天之后,我们约在一个会所的酒吧,晚上八点半左右的光景,天已经暗了下来,周遭的酒吧里,音乐时停时响,灯光也恍恍惚惚。
我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三个人坐在那里。还没等我走到跟前,坐在中间的一个人就站起来向我挥手道:“兄弟,来了!”一看果然是当年的老 F,我说:“大哥,别来无恙,一切都好?”
他说:“好好好,真的很好。坐下坐下,我先给你看两样东西。”啪一下,他右手拍了一个护照,说:“这是我的护照。”啪,左手又拍了一下,“这是我的身份证,我现在是合法回来了,这是我现在的身份,你不信,我身边这两位都是政府的人,是某某部门的,他们可以证明。我现在是合法的,确实没问题,我真真实实已经回来了。”
我当下一惊,大哥果然神奇,能潜逃在境外诈死未遂,而且潜藏二十年回来以后,护照身份一切又都合法,真不知当时如何出去,今天又如何回来。我不禁感叹 F 大哥的生存功夫甚是了得,于是好奇地问:“大哥,当年在南美的那张照片是你发的吗?”
他说那是底下的兄弟活没干好,给他捅出个乱子。我说:“没有啊,这个活一干,我们都知道你还活着,实际上没有死。”他说:“哪里会死,我活得很好。”我说:“那这么多年你都在哪儿发展呢?」他说:”我就在巴黎,在一群说中国话的人里活着,还可以,还可以。“
他似乎不想多提这一段,也许周围有政府的人在,也许是二十年后再次见面他希望快乐而不想谈那些伤心的事。我相信二十年东躲西藏的日子,有寂寞,有孤独,也有潦倒的境地,一定非常心酸和愁苦悲愤,甚至是难以名状的痛苦。但在大哥的心里,常人的这些情感不会表露出来,而是一如既往大声大气地乐观吆喝着。
那天之后,我又见过他两回。一次是大夏天,他穿着像夏威夷一样的服装从海南回来,跟我谈起他在海南桂林洋的土地,信誓旦旦地要把这个资产拿回来,号称这个资产要是拿回来能有多少亿,可以翻身成为当年叱咤风云的江湖大哥。这个事我跟他掰扯了半天,因为依我之见,这块地应当是没有可能,可 F 大哥非常自信。
这又让我想起在海南第一次见大哥,也是因为这块地。那时候是 F 大哥在海南最风光、最如鱼得水的日子。他开了一间叫匹斯克的室内射击场,并在海口海甸岛开办了一个盛大的开业仪式,其中请了很多公安武警和重要显赫人物。一时间,匹斯克射击场成为海口所有江湖中人称羡的一件大项目。F 大哥的军事体育等其他相关的一些重大项目也经常在媒体上出现。
正是这段 F 大哥最辉煌的岁月,有人介绍我去海甸岛他的一个别墅里见大哥。我刚进门的时候,突然一惊,因为大哥盘腿席地坐在一个榻上,面前铺开了一张大地图,斜挎着一个军挎包,里面放着毛泽东选集,一边高声地大喊,一边拿手划着地图。所划到的那块地指的就是刚刚我们说到的桂林洋。F 大哥喊着这块地从哪儿到哪儿,有多少亩,然后一边划一边换了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毛泽东选集,高声大气地说要从农村包围城市。
这一副图画一直在我脑海里,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有几分豪侠之气,又有几分搞怪的大哥,带着重庆腔的普通话。今天又来比划这块地的事情,和当年那个画面对照起来,依然是大哥,依然是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的高声大气、极具乐观精神的大哥,只是毛泽东选集没有在手里,斜挎的军挎包换成了一个南洋的折叠扇,身上穿得是一袭白裤子和花衬衫。
二十年过后,依然是这样的性格,依然是这样的的声音,依然是这块土地,但却已经换了人间,两样身份,两样情景,两个人物了。
另外一次见到 F 大哥,是他专门跑到北京跟我说一个酒的事。当时,他回到海南以后,想翻身,重新呼风唤雨,所以编了一个酒的故事,大意是他离开中国以后,给家里留了一坛子酒,没想到他的手下把这个酒无意中拿出来给别人喝,很多人喝了以后居然有了神奇功效,男的壮阳,女的滋阴,瞬间恢复青春。一时间,百病都得到治疗。
这样一个神奇的酒,F 大哥认为如果经过包装,再加上宣传,一定能大卖,他也可以通过这个酒一把火起来。于是就来找我,希望我能站个台,对外界说我买了他的酒,而且还让我动员所有的闯海人和我们六兄弟(万通六君子)都能带喝。
F 大哥说:“你现在是大名人,你来说就有人相信。”我当时就乐了,对他说:“大哥,这套路已经不好使了,在你刚离开的时候,还好使,现在不好使,真的不能靠这一坛酒,靠一个故事让大家相信,然后东山再起。”他听了我的话有些哑然,有些神伤也有一些落寞。于是,就叉开这个话题,彼此谈了一些别的,就这样分手了。
F 大哥借尸还魂回来以后,这两次见面一直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实在的,我对他一直心存敬意,一个人能在这么多的经历之后,仍然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面对自己的事业,而且顽强不息,仍具当年的风范。F 大哥,一个令人尊敬的创业者,一名企业家,一个我心目中的好大哥。
当这些思绪打住以后,我仍然觉得有些事情似乎要做,于是留了一个微信给 L 先生:“我头一回做治丧委员会主任,需要我为老 F 做点什么呢?”
L 先生说:“无论如何,大哥你一定要来。如果你来,大家会非常有面子,因为老 F 从海外回来以后,一直想东山再起,但是不顺利,社会上也没有太多人支持。他一直很郁闷,而且说过几次,只有你能够像当年一样热情地跟他交谈,还鼓励他、支持他。很多人对他都有些回避,甚至根本不搭理老 F。所以今天大哥去了,你一定要来,给大哥最后一个面子,也使所有闯海人(闯海南的人),感到有一丝温暖,让大家看到我们闯海人的骄傲。”
我说:“好,可我的行程真的有一些紧张,这件事情是个意外,如果我的时间能够赶得上,就一定过来,万一赶不上,可不可以录一段视频?”他说:“尽量赶,大哥。”
但是那几天时间都已经安排满了,我在重庆的山里面参加阿拉善的一个公益活动,连着三天在山里行走,左排右排,最后还是没有赶过去。即便这样,我在进山信号停止之前,录了一段视频,以这样的方式参加了追悼会,也在视频里讲了我的真实感受。
等我从山里出来之后,看到了 L 先生发给我的留言,他说:“大哥,追悼会开完了,大家看了你的视频,深切感受到了你对 F 大哥和闯海人的关心和支持,很温暖,也很高兴。谢谢你,大哥在天之灵也一定会非常非常感谢大哥你!”
我说:“虽然我没有赶去参加追悼会,但很想知道大家对 F 大哥说了些什么,哪些人去了。”他说:“详细的现场材料我一会发给你,但确实这一天有些遗憾。”
我特别关切地说:“怎么回事,大哥当年带出去的那个女人有回来吗?”
L 先生致悼词
L 先生说:“没有回来,她不愿意花机票钱,说回来一趟还要花机票钱,不值当。”我的心一紧,人生如此而已,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带出去的女人,当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来奔丧的机票钱都不愿意花,薄情至此,夫复何言?
人生不过如此,我替大哥惋惜,但也相信命运就是如此残忍,应当接受。
于是,我又问 L 先生:“大嫂有来吗?”
L 先生说:“大嫂早就散了,变前妻了,不再联系。”
我问:“那儿子呢?”
L 先生说:“两个儿子,有一个来了。”
我说:“有一个也好,其他的呢?”
L 先生说:“我发给你的资料上都有,你看一下。”
稍后,我收到了 L 先生发过来的追悼会现场照片和大家的追思发言,照片上的人衣衫随意,也就十来个人,零零落落的。追悼会由闯海人协会组织,主持追悼会的 L 先生是中国目前经营夜总会时间最长最资深的一个老板。参加的其他人除了 F 大哥的一个儿子,再就是零零散散的闯海代表和生前的一些马仔和兄弟。整个画面看上去不成队伍,不成阵仗,不成气势,不成光景。
大哥,就这样走了,伴随着闯海人的回响,慢慢地终于走了。
《蔡慎坤:冯仑大哥:你喝多了!》報道:
昨天,在凤凰网上读到商界大佬冯仑发表在个人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章《诈死迷魂的F大哥就这么走了》,看完,我的留言是:盗听途说,胡言乱语,大哥,你喝多了!留言不可能被放出来,而有些话不得不说,我还想提醒一下冯仑大哥,请敬重你的同龄人!因为那个时代的江湖故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江湖,你的不一定比诈死迷魂的F大哥更为精彩!
毫无疑问,冯仑大哥笔下诈死迷魂的F大哥范建民是海南大特区开发热潮中的风云人物,也是闯海人中的杰出代表,当范建民今年10月24日因病去世之后,一大批当年的闯海人和他的故友同事感慨唏嘘多有悲伤,想想一个曾经如此风光的风云人物,晚景如此凄凉客死孤岛,但如何评说范建民,我一直拿捏不准,正如范建民昔日的老部下朱燕女士所言:在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不同的范建民,甚至一千个人眼里还有一千个不同的范建民!
然而范建民的闯海经历传奇又精彩:1989年7月,在海口航空大厦11楼的客房里,范建民接下了只有六个人的海南亚太交流展览承办公司。1992年4月,亚太公司在海口沿江五路的一片滩涂地上,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室内射击场。“真枪实弹一试衷情”的广告遍及海口。1992年10月范建民组建了国内第一批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匹斯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壹亿壹千壹百万元。
短短三年时间,范建民带领30多名员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谎言”“牛皮”一一变成现实,变成在当时的中国想都没有人敢想,也没有人敢做能做的大事时,几乎惊呆了本土高官甚至闻风而至的一众南下的高官。当浩浩荡荡押运枪支弹药的车队从北一路南下跨过琼州海峡,当公安部委派官员出任范建民的副手之时,当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昌安带着武警司令员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来海口参加射击场开业庆典时,冯仑大哥不过是在海口刚刚开始炒房。
范建民走了,他的晚年颇为凄凉,当年叱咤海南的风云人物,到了晚年,没有医保,没有社保,糖尿病伴生的综合症又需要各种各样的护理和医疗,他当年的老同事并没有发达之人,几乎都尽了微薄之力,几位和他当年交往不多的好心人默默为他支付了上百万的医药费和生活费,而冯仑大哥,你在他病困潦倒的时候,向这个诈死迷魂的F大哥伸出过什么援手?!
不知道冯仑大哥是否还记得万通公司成立时,范建民第一时间认股认购,成为万通最初的原始股东,范建民2006年从欧洲黯然回国之后,本想着靠那笔钱东山再起,不知道已成为商界大佬的冯仑大哥最终是如何打发范建民的,范建民一直到临终对冯仑大哥欠下的这笔情欠下的这笔钱耿耿于怀!
范建民10月26日在海口殡仪馆的追思会,冯仑大哥因公务繁忙大家都能理解,传来的视频感言也很感人,对范建民的总结也很到位!冯仑大哥视频文字全文如下(网上可搜):
惊闻老范大哥不幸去逝,深感悲痛,一时间有很多过去的往事在脑子里不断浮想联翩。
老范呢,是我们闯海南一代人的一个先锋,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仅在海南初期建立了以匹斯克为核心的军事体育的事业,同时也投资了多项,包括房地产事业,他也曾经投资过我们。在我后来到海南去见他,也深受他的感染和激励。
人生总有很多不期而遇,也有很多无常和出乎意料的故事。老范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跌宕,但是他没有失去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向往。当他从国外回来第一时间找到我,跟我一起交谈的时候,从来没有谈到一丝抱怨、一丝惆怅、一丝愁苦、一丝后悔,谈到的全都是未来、未来、未来,要做的事情、事情、事情,以及想到的是朋友、朋友、朋友。这样一个老大哥,给我们非常多的激励。
今天离开我们,让我感到内心非常痛苦。这次由于时间的因素,不能亲临现场吊唁和送别大哥,内心非常遗憾。但是我们想有这么多朋友,大家和大哥在一起,我们未来也还会不断怀念他,也会有一丝安慰。我也想未来我们所有闯海人在海南这片热土上曾经留下的足迹都弥足珍贵。
未来某一天某一个时刻,当我们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怀念建民大哥,怀念他带给我们的荣耀、光荣和历史的沉淀。
大哥,一路走好!
范建民回国后印制的个人画册
有这个视频本来己经足够,不知道为什么冯仑大哥在事隔多日之后,还要写下这篇有许多不实之处的长文,是冯仑大哥喝多了?还是偏听偏信了那个夜总会老板的谗言?那一代闯海人几乎都是身无分文怀揣梦想奔向南国,有的人成功了,成功的故事伴有酸楚,而更多人失败了,失败的故事也有欢乐!万通成立股份公司时空无一物,是谁从顺义弄来一纸工业用地红线图,经评估机构背书,才募到了一笔巨资,如果不是精明的小潘折腾到京城北二环边上一块黄金宝地,哪有万通后来辉煌的家业?
范建民的失败在于将不多的资金用于在海南琼山征地,如果这块靠近海口机场的土地不被政府强行收走,范建民现在的身价不会低于冯仑大哥!范建民在广西折腾民族银行,如果不是碰上宏观调控,范建民应该是最早的民营银行发起人兼大股东!范建民跑回老家重庆,如果不去解放碑讲那个百层大厦的故事,范建民也不至于后院失火!
真正让范建民跑路的原因是股份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股东们吵着要分红,没有赚到钱拿什么分红?范建民好面子,更不懂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只好把已经销售的毕弗利别墅拿去抵押,贷款3000万给股东分红,这样的结局,股东们皆大欢喜,而范建民注定了逃亡,1994年8月10日,范建民带着家人和200万港币现金,从海口匆匆飞往香港再转到了丹麦。
冯仑大哥笔下的那个女人和两个孩子
丹麦虽然是个童话世界,但范建民的心一直牵挂着海南,牵挂着他雄心勃勃未竞的事业。冯仑大哥笔下那个随他逃亡的女人,在追思会的头一天,带着范建民的一对儿女赶回了海南,几个小时的追思会,也一直带着范建民的一对儿女站立在现场,她虽然有千言万语,最后只哽咽着说:我把你的儿女抚养成人了……1994年,范建民出走时,儿子只有两岁多,女儿尚未出生。
冯仑大哥笔下的那个女人,在范建民接手亚太之前,就已经是亚太的老员工,那个女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那个女人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希望有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可范建民偏偏又是一个只有大爱想干大事的男人,不可能把心事放在一个小小的家中。
即使是到童话一般的世界,又生下了女儿,范建民的心依然没有安静下来,在折腾诊所倒卖古董失败之后,2006年,范建民悄然潜回国内,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丹麦。范建民丹麦的那个家和两个孩子,完全靠那个女人辛辛苦苦打工抚养,那个女人和两个孩子对范建民日趋陌生,前几年,范建民在海口生病期间,那个女人还带着孩子几次来探访,并不是冯仑大哥笔下那个无情无义的女人!
那天的追思会极其冗长,上去发言的闯海人就有十多位,现场站了至少一百多人,并不是冯仑大哥笔下的只有寥寥数人,那天送他的人中,有他的故交亲朋,也有他生前并不熟悉也未曾谋面的人,但几乎都是过去的闯海人,闯海人在海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闯海人所认同的是范建民留下来的江湖故事,人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在许多闯海人看来,范建民就是一个英雄,他曾经引领过一个闯海时代,在他的身上,甚至有许多闯海人的影子。
范建民昔日的同事和部下在追思会那天,去了三十多人,除了旅居海外的,能去的几乎都去了,他们眼里的范建民,与冯仑大哥和世人们更不一样。
在微信群中,大家把真实的范建民娓娓道来:他61岁生日时,让我和阿兰去他家吃饭,那天不知道是他高兴还是难过,让我们给他倒酒喝,举杯时他流着泪说,以后他不在了,让我们记得清明节时去看看他,给他点支烟,倒杯酒……(那时候他可以已经感觉在挣扎也无力回天了,表情非常复杂),从那之后好像身体一天天就更遭了……
……他在那年开过股东大会后,情绪低落,关在家里,不去公司,也不言语……我想起13年他在我家小住时,有几次他自己说自己遭报应了,以前做太多坏事了,我还不懂,安慰他不要乱说瞎想……
范建民回国初期在成都老同事家中
……他怀着重振雄风的一腔豪情,满腹的规划设计回国。然而他面临的却是热情的敷衍,空泛的承诺。至此他感到绝望,感叹世态炎凉。今天站在台上悲悲切切悼唁的人可否伸出过温暖的手扶扶他?如果他真是这些人心中的仁义大哥,他绝不应该这么凄凉的离去。至少我知道的范总生存的意志是很坚强而且生存能力很强的……
……其实老范就是一个普通小民,海南让他有了一个绝好机会,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民,上层的一个宏观调控很轻易就把他打垮了,当然垮还垮在自身的局限上。想着过去那些所谓的纨绔子弟牵了点线办了点事就来要$,开口从来都是过百万,曾经有一次范不情愿给,但最后拗不过别人的胳膊粗还是给了,当时范总的脸垮得水都拎的出来,如今这些人都移民国外吃香喝辣的住着豪宅开着高级车好不风光……
闯海人王栋看了冯仑的文章,也发出感慨:斯人已逝,作为同道的闯海人应悲痛悼念,而非调?,冯仑,这样子就有些不仁不义了,毕竟老范大哥曾经帮助过你,如果没有他借款给你恐怕也不会有你如日中天。
"英雄不问出处,好汉不提当年",你虽然有钱却无德,那些帮助你的人在落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你著书立说讽刺老牟,那可是你的引路人啊,你可不能忘了,老牟的饭桌上养活了你。老范走了,只不过是提前为你探路,即使你再阅尽繁华,功成名就,那只是在死亡的路上祼奔,因为你已经失去了人性的光辉。
内心的阴暗让人变得无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感恩"二字,你没有义盖云天的侠义,却有小肚鸡肠的胸怀,我不知道为你送行的人会有多少。
谢选骏指出:人説“冯仑:诈死还魂的 F 大哥就这么走了”,人又說“冯仑大哥:你喝多了”!——我看對於“同樣的歷史”,不同的人卻記載得如此不同!由此可見,“歷史記載的基礎就是當事人之間的‘見證角力’”——公說公的,婆說婆的,公婆互控,誰是真的?最後的歷史記載,就是當事人的“見證角力”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