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

谢选骏:南北朝争相“踢屁屁”——“中国”还在我的梦里



《CPTPP:台湾中国争相入群让成员国面临难题》(2021年9月23日)报道:


台湾周三 (9月22日)宣布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距离中国宣布申请加入该协定不到一周。


虽然台湾多年前便表达了对这个经济组织的兴趣,并已与该协定的现有成员国进行了非正式协商,但两岸前后申请加入,可能导致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北京将台湾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多次强烈反对其独立加入国际组织。


台湾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周三 (9月22日)表示,台湾当局已正式向CPTPP保存方新西兰递出加入申请,同时知会所有CPTPP成员国寻求支持。


行政院长苏贞昌要求相关部门开展法规与制度的协调准备工作,做好谈判前置作业。


中国外交部周四(9月23日)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与台湾进行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湾地区加入任何官方性质的协议和组织”。


加入CPTPP以提振经济一直是台湾总统蔡英文的目标。民进党当局一直将台湾视为事实上的主权国家,并对中国大陆持更强硬的态度。北京近年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台湾施加了更多压力。


此前,台湾未能加入由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成员国涵盖东盟十国,以及韩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北京为何要“偏向虎山行”

英国申请加入CPTPP 没有美国的自贸区有什么吸引力

特朗普着手退出TPP 贸易战一触即发?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奥巴马时代曾力推围绕美国构建的TPP,其中有部分为美国量身定制的条款。整个协定也被视为对抗中国经济崛起的产物。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原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在任内为制衡中国影响力而力推的协定,对贸易自由化有着很高的门槛。但继任者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在2017年宣布退出该协定。


在美国宣布退出TPP后,日本领导了改组CPTPP的谈判。2018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新西兰等11个国家在智利圣地亚哥签署了该协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首度表态,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中国商务部在9月16日宣布,该国已向新西兰提交了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


CPTPP在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和争端解决方面有众多条条框框。台湾经济相比中国大陆更加市场化,这也许会减少台湾与CPTPP框架磨合的难度,但由于加入CPTPP必须得到现有全部的11个成员国同意,中国和台湾的申请可能会遭到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拖延和阻止。


在中国大陆上周宣布申请加入CPTPP后,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曾表达“担忧”。她表示希望这不会影响台湾申请入会。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行政院经贸谈判总谈判代表、政务委员邓振中表示,经衡量各种情况后,台湾当局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的名称提出申请,因为该名称争议最小。


“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PKM)是目前台湾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会籍名称,台湾与其他国家签订经贸协定也多以此名义。台湾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则使用“中华台北”作为名称。


各方反应

在台湾递交加入CPTPP的申请后,中国官方媒体“环球网”随即以“捣乱”为题发表文章。


报道引述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的话称,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坚决反对我建交国与台湾地区商签具有主权意涵和官方性质的协议”。


中国外交部周四(9月23日)也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与台湾进行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湾地区加入任何官方性质的协议和组织”。


据共同社报道,对台湾申请加入CPTPP一事,正在纽约访问的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表示“欢迎”。日本是CPTPP的轮值主席国。


茂木敏充表示,台湾是日本极其重要的伙伴,双方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东京将“基于战略观点和公众的理解”处理此事。


这与日本此前对中国申请加入CPTPP的谨慎态度形成对比。此前,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西村康稔表示,中国是否能加入要视其是否有决心能遵守高标准规定。财务相麻生太郎表示,“只是单纯觉得,如今的中国是能新加入的状态吗?”


尽管美国已退出相关协定,但总部在华盛顿的美台商业协会(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对台湾的决定表示欢迎。该协会称,台湾在科技、投资与供应链具优势,将会是重要价值伙伴。它呼吁CPTPP会员国在不受中国恫吓下考虑台湾申请案,美国政府也应给予支持。


除中国大陆和台湾外,今年6月,英国正式启动了加入CPTPP的谈判,而泰国也表示有兴趣加入该协定。


外交角力

随着北京和台北分别寻求影响CPTPP现有成员国,观察人士认为,两份申请可能会引发外交角力。


目前,台湾已经与CPTPP现有成员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在北京递交申请后,新加坡最先表示欢迎,随后马来西亚也表示乐见中国加入。


另一方面,墨西哥则持慎重态度。《日经新闻》(Nikkei)分析称,如果中国大陆加入,吸引此前退出TPP的美国重返将变得困难,而墨西哥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因此墨西哥难以表示支持。


美国反对TPP的民众抗议。


澳大利亚也对中国加入CPTPP表达了保留意见。中澳关系由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渗透指控以及呼吁独立调查新冠疫情源头而降至冰点。中国对澳大利亚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丹·特汉(Dan Tehan)表示,在中国停止针对澳大利亚出口品的贸易打击并恢复与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的高层接触前,不会支持启动谈判。


与此同时,台湾加入CPTPP也可能因日本食品禁令问题遭遇阻力。自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灾以来,台湾禁止从福岛及周边四地进口食品。台湾公众此前在公投中高票反对重启进口,引发日本不满。


台海两岸关系则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中国上周刚宣布禁止进口台湾莲雾和释迦,理由是检验出有害生物。台湾行政院农委会主任委员陈吉仲称中国此举是出于政治目的。台湾当局表示可能上诉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争端。


谢选骏指出:正如我曾说过的,这个申请CPTPP就是一个等待“踢屁屁”的过程——现在台海两个“分裂政权”都在申请等待踢屁屁,越来越像一对“分劣的难兄难弟”了。


《同样的中国历史 不同的两岸教科书》(周卫 & 王凡BBC中文记者2018年8月17日)报道:


一段历史,两种阐释——穿过一道绿植与鲜花拥簇的红砖小径,就到了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台北的故居——士林官邸。这座已经改造成生态公园的蒋故总统官邸入口处,不乏驻足围着展板讨论的大陆游客。“看,这跟我们历史课本上说的是完全相反的。”在主题为“关键年代的风云史诗”的特展前,一名大陆男游客对着他女朋友说。


多年来,两岸网络上对两地教科书不同叙事的讨论从未断过。日前,台湾教育部通过12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纲,在高中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引发外界关于台湾当局借历史教育“去中国化”的质疑。此前,“中国史”都是作为独立部分呈现。


台湾教育部解释称,这份将于2019年开始实行的课纲分别以台湾、中国、世界为重点。在中国部分,国中(大陆称初中)课纲以中国主要时代分期为架构,而高中课纲则以中国与东亚的互动及发展作为重点。“中国还是重点”,“不会以东亚取代中国,”课纲历史课分组主持人、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金仕起向《联合报》表示。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则回应称,这是台湾当局在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台独”分裂行径的又一实证。


在政治对立的背景下,两岸教科书对于历史的表述、解释不尽相同。BBC中文记者对比大陆与台湾历史课本发现,从古代到现代,两地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么,不同史观指导下的教科书究竟有哪些迥异?哪些部分的争议最大?这些南辕北辙又如何透露了近年来两岸动荡又微妙的政治生态?


中央控制与民间开放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每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大陆学生从小就会背诵的句子。大陆强调台湾在中国古代就从属于中央政府,台湾史自然就划分在中国历史部分。


而台湾在1994年、2002年、2004年分别进行过所谓“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大变动。2006年以后,台湾课本的“本国史”被分割为“中国史”与“台湾史”,“台湾史”单独成册,区别了汉人与台湾原住民两个概念,以台湾岛与本地居民为主体。


台湾高中历史老师林杉见证了从“本国史”到“台湾史”的过程,在她看来,这种变化是“无可厚非”的。“以前放在中国史的时候,台湾史的分量少很多,我们的小朋友都会背,黄河从哪一省流到哪一省,经过哪一省,但从来不知道台湾的浊水溪在哪里,”林杉说。


在牢抓意识形态教育的大陆,历史教科书完全由中央控制。在“马克思主义”纲领下,大陆历史教科书由人教、人民及学林三个官方出版社出版,各版本都强调阶级。


但台湾的教科书是在教育部门指导意见下,完全由民间出版社编撰(目前主要由翰林出版、康熙文化等8家出版社)。1988年1月1日,在蒋经国的指示下,台湾当局正式结束报禁,同时,教科书的编写也开始逐步开放给私营出版商。2002年,台湾教科书市场完全开放。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Onyi Lam与芝加哥大学的Eddie Lin合作的一项研究称,大陆历史教科书使用更强烈的形容词,形容词的比例、亲共产党、亲国民党的词汇频率、积极的形容词对消极的形容词的比例,相对于台湾历史教科书都更高。


研究还称,“由于台湾教科书市场开放,客观性在逐渐增强,而大陆的主观性在增强,逐渐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以及增加爱国热情”。


两边的书中均承认,13世纪后期,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台湾首次设立正式行政机构。但在之后郑成功与台湾的关系上,两者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在大陆,郑成功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在台湾,郑成功则与其他汉人一样,是“外来者”。郑成功治理台湾期间被称为“郑氏时期”。翰林版历史书表述称,郑成功为反清复明决定“进攻”台湾,后战胜荷兰人并攻取台湾,建立了“台湾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在被清廷击败前,郑氏政权共在台湾“经营”了21年。


“流寇”还是“英雄”?


作为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曾经攻克过中国600余座城市,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关于这场相对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事,台湾将其定性为一场“动乱”,但大陆教科书对其极其推崇,不仅将其定性为“起义”,推至“反侵略、求民主”的高度,还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为“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跟太平天国运动一样,对历史上多起类似事件,两岸教科书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定性。在台湾,推翻明朝统治的李自成被描述为“流寇”,在大陆,李自成则是“得到了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农民领袖。


“大陆教科书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评价高,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但台湾没有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其实大陆现在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也不是那么赞扬,大陆以前也用‘暴动’一词形容过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这个词不见得是否定,”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彬告诉BBC中文。


而林杉认为,这些事件本就属动乱,“起义”一词体现的立场更强。“造反这种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事实上就是动乱,成功了就叫它革命。”


分歧最大的国共内战


1927年,中国境内爆发国共内战。第一次国共内战于1937年结束,此后1945至1950年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中国现代史发生重大转折,两岸就此形成政治分立与军事对峙。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将蒋介石软禁,要求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后获释。


大陆称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伟大的爱国者”,称张杨两人“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最终扣押了蒋介石,实行了‘兵谏’”。台湾则称,“国民政府深知国力不足与日本对抗,于是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但由于日本不断地侵略行动,民间反日情绪升高,中共借机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负责剿共的张学良部队士气因此受到影响。”


中共一直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的表述是以1937年7月7日日军入侵华北(史称“七七事变”)起点,也是两岸多年来共同沿用的说法。但2017年1月,中国教育部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教材把以往的“八年抗战”描述改为“十四年抗战”,舆论哗然,国内外网友也对此进行了调侃。


“这只是说法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对抗日战争不同阶段认识的根本问题,说‘十四年抗战’只是更突出中国人民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时间更早而已。讲局部抗战,从1931年起,讲全面抗战,还是从1937年讲起,”赵立彬说。


大陆媒体曾经报道,台湾2004年康熹版教科书中认定“抗日并非是共军的主要目标”,“除了抗战初期略有表现之外,其后皆乏善可陈,而且经常在国军背后偷袭挚肘”。


“这样子的陈述是很正常的,”林杉表示。“确实那个时候整个抗战过程中共产党在崛起,真正实力悬殊下来应该是抗战后的事情。不过因为中国现代史的部分争议很大,课本里我们都是简单提到,大考也很少考这个地方。”


“台湾的教科书有时有点滞后,以前习惯了说中共不抗日,说共产党利用抗日趁机坐大。后来学术界对中共抗日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但相比大陆这边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仍不够客观。抗战一年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基本上是独立自主的,不像初期会在具体战役上配合国民党,所以国民党看不到,”赵立彬说。


大陆教科书将内战原因完全归结于国民党,称“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而台湾教科书认为,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国共争夺日军受降地区”,并且是“中共利用抗日时机暗中发展实力”,最终“由劣势转为优势,使得中共在民国38年底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国大陆”。


对于这段历史,大陆重点强调了中共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共获胜的“理论武器”,并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台湾则从自身视角出发,反思了国民党溃败的原因,认为国民党在短短四年内被中共击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腐败、经济崩溃、中共获苏联扶植,并在农村迅速壮大势力。两方均承认,中共军事指挥胜于国民党。


在大陆历史课本中,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又称“六四事件”)是一段不存在的历史。对此,台湾历史课本有一段简介:“虽然中共在经济上推动改革开放,但仍严格控管政治。1989年,北京的学生聚集于天安门广场示威请愿,要求政治改革,争取民主。同年6月4日,中共派军队镇压抗议的群众,造成许多人员伤亡,史称‘六四天安门事件’。”


“有学生去内地念书,回来问我,老师为什么六四天安门不见了?”林杉的学生曾经这样问她,让她感受到两岸对于历史描述的差异。“之前在我们教科书里不过就两三行,怎么跟那边的孩子讲他们是没有听过的?”


2018年1月,有中国网友发布新版与旧版历史教科书的对比图,截图显示,新版教科书删去了“文化大革命”独立的一课,并将其合并到其他章节。此后,官方辟谣称,“文化大革命”在新版教材中将作为一个专题出现,会“分六段全面系统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与危害等”。


然而,BBC中文记者对比最新版与旧版教材发现,旧版“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中的“错误地”三个字以及“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在新版中被删除,文革被定义为是“中共在探索中走了弯路”。有中国网友认为,新版教材有“粉饰文革之嫌”。


海峡另一侧的教科书则如此叙述:毛泽东因大跃进运动推行失败,被迫下台。他为了夺回权力,在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与文化进行无情的破坏,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教育停顿,道德扭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相比之下,台湾对自身历史上的政治敏感事件并没有遮掩。台湾教科书对历史上的“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认为这些运动有利地推动了台湾的民主进程。


“历史是所有科目里面最容易表达史观的东西,特别容易有立场,”林杉表示。“每一个政权都会这么表达自己的主权意识,从教学上最容易就是透过历史教科书,”但是,“现在整个政治氛围,政治的影响,应该超过历史教科书的影响了。”


谢选骏指出:篡改教科书容易,打破现状却很难——南北朝争相“踢屁屁”,就是一个可悲的例子。“南北朝”争相踢屁屁——“中国”还在我的梦里……我这样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绝境,反而促使“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思想诞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绿色技术下面隐藏着血红的机密

《中国加快开采绿色技术所需金属 但在多国引发焦虑》(BBC 2024年4月30日早上8点46分)报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锂三角区”,是锂的重要产地。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夜晚,在位于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愤怒的口号声惊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