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家庭:45岁了,我们后悔吗?》(黑凤梨实验室 2021-09-29)报道:
丁克一族——一群潇洒且自我的人。他们没有孩子,一生彼此为伴,有的人羡慕他们的勇气,有的人却不看好没有小孩作为纽带的婚姻关系。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组丁克家庭来聊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后悔了吗?
GQLove Hello,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决定要丁克的呢?
20年前刚结婚时就决定了,那时我25岁,老公主动提出的。正好我也不太想生,首先是因为胆子小,妊娠反应、产后抑郁那些,我都不想去面对。其次是因为我不敢负责,我曾见到过妈妈的同事端着饭去网吧给自己孩子送饭,后来一直送到看守所,就觉得养孩子很像一场赌博,我不能保证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人。
GQLove 那对于这个决定,你们的父母有反对过吗?
有。我们算是很早一批丁克的人了,那时候长辈都认为结婚生孩子是固定流程,所以每次和他们见面吃饭,话题都是催生。来自亲戚的闲言碎语也不少,说两个怪人要么为有病、为生不出孩子找借口,要么是崇洋媚外搞标新立异那一套,还有看笑话的说,等20年以后再看吧,男的肯定跟别的女人生小孩去了。
后来几年我们几乎不回家了,直到有次认真跟家里谈,告诉他们真的不打算生孩子时,我妈哭了。当时我整个人都有被吓到,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GQLove 那经历过这些事之后你们动摇过吗?
我以为会的,但其实没有。32岁时我还是经历了一次意外怀孕,我和我老公非常理性地讨论了要不要留下 ta。
那两天我们几乎把所有假设都想了一遍,生下来 ta 不健康怎么办?如果我产后抑郁该怎么照顾ta?我们的钱够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吗?我们可以为了他的到来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吗?……大概列了800个问题,我们决定不生,也对“丁克”的想法更坚定了,于是我陪老公去做了结扎手术。
GQLove 既然不想生孩子,为什么不早点做防预措施呢?你们谁还报着侥幸心理吗?
从决定不生孩子开始,我就一直在吃长效避孕药,没想到还是发生意外了,而且这也导致我雌激素指标偏低,比同龄人更早失去了受孕条件。医生说女性避孕不论是长期吃避孕药还是上环,给身体带来的伤害都比男性结扎大很多,我老公听完就主动说要做结扎。
其实就算医生没有这么说,我也会让老公去做手术,不仅是为了杜绝亲戚的乌鸦嘴成真,其实也是担心万一哪天他要改变想法生孩子,当时我会没有退路,所以他也不能有。当然从他的表现来看,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行动带来的安全感和感动,真的比语言大很多。
GQLove 听起来你是悲观主义,那你们现在的生活快乐吗?
不是悲观,是我不喜欢被打乱生活节奏。
可能是本身有更多时间关注自己,所以会有更清晰的规划。特别是在理财方面,我们从30岁开始每年会配置额外保险,到40岁存款差不多有500万的时候,就决定辞职了,因为每年理财的收益就能抵上一年的开销。现在就延续原来的工作经验做做副业,我炒股,老公经营一点贸易生意,持续赚钱能买个安心。
我们没有月供,不买奢侈品,家里有收养的四只小猫,坚持健身,按时体检,而且旅游也可以避开节假日,没什么好不开心的。
GQLove 那你们对未来的规划是?
我们对未来的想法挺一致的,大概就是延续现在闲散的“退休”生活吧。最近想着,等疫情过去,就多去一些地方玩玩。至于以后自理能力变差了,可以去养老社区住着,我们特意了解过,现在好的养老社区都是看护一体化,和医疗机构、医院绿色通道也有合作,真的还蛮不错。
而且我和老公都不是独生子,有侄女和外甥,这样也不用担心以后钱没地方用,留一部分给他们,留一部分捐出去,这都算是生命的延续吧。就不延续自己的基因了,就像李健说的,我也不是什么濒临物种。
GQLove 但没有小孩的话,你不会担心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吗?
30多岁时会担心,但后来老公去做了结扎就不会了。
我40岁去体检,身体指标出了点问题,医生说我以后不适合再怀孕了。我老公听完之后一直在跟医生聊我本身的病情,对后面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平时的注意事项和复查时间。但当时我前面的人大概和我一个情况,她的家人问的更多的是这种情况怀孕风险有多大,会影响孩子健康吗?
其实也是这种小的细节会让人觉得,我们的爱情不是建立在孩子身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我们俩都认为如果婚姻真的出了问题,没有小孩还会更容易分割,也不用担心小孩的成长问题。
GQLove 你老公真的很不错,话说你们怎么在一起的?
他追我的时候还在当出租车司机,经常说正好送人到我单位附近,顺便来接我下班,偶然有天看见他的车很早就停在门口,才知道他的顺便都是在晚高峰拒载换来的,也是那天答应和他在一起。
GQLove 那你们会有什么爱情保鲜的方法吗?
到现在我们结婚20年了,依然会每年过纪念日。今年我过45岁生日他还学年轻人把戒指藏起来给我惊喜,虽然幼稚但还是挺感动,后来他说是在抖音上学的。
前一阵子我还尝试开始健身,跟他说是为了以后晚几年坐轮椅。最开始只有我自己去健身房,过了几天,他也开始陪我一起,说不能在我之前生病,他还要照顾我。他是那种平时走路都会调整脚步特意跟我保持一个频率的人,所以现在我很清楚我们有没有孩子真的无所谓。
GQLove 那最后,从你们的角度来对准备丁克的人提提建议吧!
如果单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就是建议要有自己独自生存的能力,不要为了恋人而妥协。因为女性的身体到40岁就基本过了孕育期,但男性的生理结构还很适合备孕,这也正是很多夫妻容易陷入要不要孩子的尴尬时期,这时候女性需要足够独立,才能坚持自己的态度。
另外,谁想丁克谁结扎。毕竟有些人就只是“口头丁克”,你对他说一句“你去结扎啊”,就立刻怂了。最后,丁克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也不会向别人推广,你自己的选择最重要。
生孩子是女生的权利,不是义务,我们要学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我们的初衷并不是想要鼓励丁克,而是提供一种选择丁克后生活的其中一种样子,为大家做参考。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判断,不人云亦云,如果真的做好了决定,也要记得在一段恋爱关系前和对方沟通清楚,毕竟丁克是两个人的事。
谢选骏指出:理性地思考、规划、实践自己的一生,堪称“文明人”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文明人是会绝种的——结果,别的“非理性”的野蛮人就会迅速填补文明人腾挪出来的空间……所以人类持续野蛮,我要发真正地文明开化了。
《中国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2019-12-20 北京青年报)报道:
转眼间,中国的首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他们当中有人对生活现状很满意,但也有一些却感到不尽如人意。其实,只要做好储蓄、医保、选择养老机构等充分准备,丁克家庭晚年也可以尽享二人世界,过得洒脱没有束缚。
中国“丁克”老人曾需勇气抉择
中国受“养儿防老”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影响已久,大多数家庭相对传统,男女结婚后会要孩子。丁克家族不一样,他们是只结婚不要孩子。上世纪80年代,丁克第一次传入中国,就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追捧。他们不想有孩子束缚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年轻女子不想经历生育的痛苦,就选择成为丁克家庭。当时,他们不被人们所支持。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生活。有些人攒下的钱,足以让他们在晚年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为年轻一代劳碌一辈子。
徐女士和丈夫都已年过花甲,他们不顾亲朋反对在年轻时选择丁克。当时他们认为养孩子责任和负担大,喜欢两个人自在恩爱的生活。丈夫也很支持她,就一直没要孩子。他们在金钱方面似乎没有出现问题,自给自足不用养孩子,可以花钱物色比较好的养老院。虽然没有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但夫妻相伴养老也不错。徐女士说:再给年轻的她一次选择,她还是会选择丁克。
笔者认识一对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双学霸老夫妻,情况也类似。已花甲之年,虽没有儿孙相伴,但一条金毛狗也是他们的家人。他们还写好了器官捐献声明。平时,不用背负房贷、车贷,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旅游散步,生活洒脱没有束缚。
普通人把丁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那些因为事业而耽误了生活的女明星们更有不同于常人的想法。杨紫琼有五次订婚,在42岁时才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他们做起了丁克夫妻,过起了二人世界。最近,杨紫琼在社交网站发出一张治疗照片,受伤需缝十针,男友心疼陪伴。难怪她曾说:比起结婚,更享受恋爱。
国外的丁克家庭养老有何不同?
早在1993年,美国的6180万个家庭中,就有3480万家庭没有子女,丁克家庭的比例远超50%,可见丁克在美国早已成为趋势。在没有子女的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限于家庭环境或其他情况,只是暂时不想要孩子,或已失去孩子,真正决定不生孩子的并不多。美国的丁克并不轻松,抉择很艰难。一位在美国工作过的网友,分享她认识的一对丁克夫妻生活经历。网友的美国领导名叫Becky,她和老公是典型的美国丁克家庭代表,夫妻俩都在各自公司担任要职很忙,就相约不要孩子。而他们的生活并不枯燥,几乎每两周就去旅行,每三四年会换一辆车,家里有一只相伴多年的狗狗,夫妻俩几乎不做饭,有空就去外面吃。更重要的是,俩人虽然没有孩子,但有很多共同话题,健身听音乐会,保持同样步调,生活多姿多彩。
德国人口极度缺乏,人口老龄化严重,再加上欧洲人性情开放,没有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想,因此许多人更愿意享受二人世界。而且养孩子难,培养孩子成才漫长又艰辛,最终导致德国的“丁克一族”闻名世界。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孩子如今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工作、友谊、兴趣爱好均排在育儿之前,“做精彩的自己”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主张。
而在日本丁克家庭并不罕见,日本的丁克太太在事业上更加成功。对于养老问题,日本丁克夫妻最新流行的是周末一起参加“资产运用讲座”,学习如何合理最大化两人资产,提早为将来做打算。而丁克夫妻们不要孩子,买房买车就是家里“仅有的大事”,他们更能够享受生活,比如周末一起度假。可以说,丁克夫妻的增多,也是日本女性独立的标志。
按时下说法,双方都有生育能力而不想要孩子被称为“主动型丁克族”,如今孩子已不再是“必需的”,而成为一个“选项”。因此,丁克家族的养老问题有待解决,除了政府保障,还需要身边人的理解和支持。
做好三点准备 丁克家庭安度晚年
当然,也有对丁克生活并不满意的。笔者身边,一对过了60岁的老夫妻,老先生生病住院后,老太太尽管自己腿脚不便,还要照顾老伴。两个人以前工作的地方没有养老金,只能靠些政府补贴过日子,日子过得有点紧巴。老太太时常感叹,如果他们有孩子的话,可以帮忙照顾老伴,自己也不用一大把年纪遭受这样的苦难。
其实,不管丁克与否,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对于丁克家庭来说,自己选择的结果就需要承担责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给晚年生活更多保障。
那么,中国丁克家族应该如何安享晚年生活呢?应该做好三点准备。其一,储蓄。在经济方面,丁克家族比正常家庭要轻松。但因夫妻老了后没有子女赡养,因此在还没退休前,一定要制定好退休养老金计划,提早将两人退休后养老的钱存起来,适当选择一些投资理财产品;其二,购买医保。夫妻一定要提早多给自己买些保险,特别是医保。人老了总会有疾病困扰,而且也无法提早预估自己会得什么病,所以医保很重要。在年纪大时生病很无助,医保可以减轻经济压力。其三,选择比较好的养老院。为夫妻二人自己选择晚年安居之地很重要,丁克夫妻步入晚年后,万一两人都病倒了,需要有人能帮忙照顾,养老院不失为共度晚年的好选择。选养老院时要了解护理方面的设施情况,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与服务态度,还有环境饮食等细节,这些都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性因素。文/王珉;责任编辑: 周楚卿
谢选骏指出:美国丁克家庭比例超过50%!不知道这个说法真假如何。如果是真,那美国的非法移民潮涌而入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了——这典型重复了历史上的蛮族入侵。如果是真,那么美国的吸毒潮、枪击潮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典型的闲得无聊啊。如果是假的,也不奇怪,共青团报纸何时说过真话?
《黄金比例,美国丁克 比例》(黄金比例浏览量 2021-09-14 )报道:
中国的丁克统计数据,大部分的人还是想要孩子的.且,有些没小孩的也不是丁克一族可能是无法生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增多,可能从西方传过来的东西,容易成为潮流,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
估计很难~~ 你应该顶不过老妈和老爸的唠叨 做父母既是责任又是义务,美利坚人也是人,有丁克想法的人还是少数.说到丁克,需要讨论的主要不是因,而是果.
听说美国的家庭中,超过一半是丁克家庭,确实如此吗?在中国内地的传统都是这个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吧?不要看别人怎样,适合别人的生活方式不.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此次调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这些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大多数只是“局外人”.1:10
但现在的8090后在对待丁克上也有接近欧美的区是比较包容
可能中国家庭观念比较重的人,是对于传宗接代的事情是很重视的,无论是贫富差距 在不同学历的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者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最高,达到10.3%.
嗯,不单单美国,欧洲很多国家都这样
丁克家庭比例最高的美国硅谷丁克族(英语:DINK)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原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简写,也就是代表了“双薪水、无子女”的家庭.
万事达国际组织2008年6月18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2016年,中国内地的年轻富裕消费者将达到1.17亿,可支配开支为3377亿美元. 上述研究将年轻富人定义为两类:一类是单身和丁克族,第二类是有10岁以下子女的年轻夫妇.他们的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上.2016年,中国单身和丁克族的人口数量将达到8190万,可支配开支为2432亿美元;而有10岁以下子女的年轻夫妇占3520万,可支配开支将达945亿美元.
谢选骏指出:1970年代,很多中国人希望人口减半,就可以过上富裕一点的生活。可是现在比那时的人口还多了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政府却感到恐慌,这是为什么哪?是因为害怕可以压榨的废垃对象不翼而飞了吗?
《世界各国丁克家庭比例》(黄金比例浏览量 2021-09-30)报道:
丁克”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逢嬉皮文化盛行,经济大萧条推动了这一社会趋势的发展,致使很多夫妻选择晚生晚育甚至彻底不生孩子.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现代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夫妻主动放弃生孩子,被称为“丁克”家庭.据了解,结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妇,北京家庭占10%,上海占12·4%,深圳占11·8%.全国还没有具体数字统计.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以前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此次调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这些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大多数只是“局外人”.1:10
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丁克家庭比较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和我们国家不同,我国比较注重传统,在意传承,所以一般都对子孙传递较为注重,而西方国家的人自己的生活感觉比较在意,为了追求生活质量,所以丁克较多.
基本分布在城市 农村都是两三个以上的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丁克家庭应该少之又少
据中国人口数据统计调查 丁克人数如下1985年3000人,1989年4500,1990年7500人,1991年11000人1992年15000人1993年22000人1994年30000人1995年42000人1996年61000人1997年73000人1998年84000人1999年91000人2000年110000人2001年130000人2002年160000人2003年280000人2004年380000人2005年510000人2006年600000人
世界丁克家庭比例最高是美国硅谷.
丁克族(英语:DINK)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原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简写,也就是代表了“双薪水、无子女”的家庭.
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源于英文译音,特指夫妻双方有收入、能生育、却无小孩的家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人世界”.这种家庭模式在西方国家颇为流行.
谢选骏指出:丁克家庭,杯水车薪,看看中国历年人口统计就知道了——
中国历年人口总数统计
人口走势图
年份 中国
人口 占世界%
2020 14.02亿 (1,402,112,000) 18.0851%
2019 13.98亿 (1,397,715,000) 18.2152%
2018 13.93亿 (1,392,730,000) 18.3436%
2017 13.86亿 (1,386,395,000) 18.4621%
2016 13.79亿 (1,378,665,000) 18.5692%
2015 13.71亿 (1,371,220,000) 18.6838%
2014 13.64亿 (1,364,270,000) 18.8064%
2013 13.57亿 (1,357,380,000) 18.9322%
2012 13.51亿 (1,350,695,000) 19.0620%
2011 13.44亿 (1,344,130,000) 19.1940%
2010 13.38亿 (1,337,705,000) 19.3258%
2009 13.31亿 (1,331,260,000) 19.4641%
2008 13.25亿 (1,324,655,000) 19.6041%
2007 13.18亿 (1,317,885,000) 19.7460%
2006 13.11亿 (1,311,020,000) 19.8858%
2005 13.04亿 (1,303,720,000) 20.0210%
2004 12.96亿 (1,296,075,000) 20.1518%
2003 12.88亿 (1,288,400,000) 20.2838%
2002 12.8亿 (1,280,400,000) 20.4121%
2001 12.72亿 (1,271,850,000) 20.5347%
2000 12.63亿 (1,262,645,000) 20.6506%
1999 12.53亿 (1,252,735,000) 20.7596%
1998 12.42亿 (1,241,935,000) 20.8588%
1997 12.3亿 (1,230,075,000) 20.9471%
1996 12.18亿 (1,217,550,000) 21.0297%
1995 12.05亿 (1,204,855,000) 21.1128%
1994 11.92亿 (1,191,835,000) 21.1992%
1993 11.78亿 (1,178,440,000) 21.2796%
1992 11.65亿 (1,164,970,000) 21.3655%
1991 11.51亿 (1,150,780,000) 21.4372%
1990 11.35亿 (1,135,185,000) 21.4995%
1989 11.19亿 (1,118,650,000) 21.5540%
1988 11.02亿 (1,101,630,000) 21.5951%
1987 10.84亿 (1,084,035,000) 21.6264%
1986 10.67亿 (1,066,790,000) 21.6618%
1985 10.51亿 (1,051,040,000) 21.7194%
1984 10.37亿 (1,036,825,000) 21.8004%
1983 10.23亿 (1,023,310,000) 21.8921%
1982 10.09亿 (1,008,630,000) 21.9631%
1981 9.94亿 (993,885,000) 22.0317%
1980 9.81亿 (981,235,000) 22.1350%
1979 9.69亿 (969,005,000) 22.2413%
1978 9.56亿 (956,165,000) 22.3333%
1977 9.43亿 (943,455,000) 22.4216%
1976 9.31亿 (930,685,000) 22.5051%
1975 9.16亿 (916,395,000) 22.5574%
1974 9.0亿 (900,350,000) 22.5737%
1973 8.82亿 (881,940,000) 22.5388%
1972 8.62亿 (862,030,000) 22.4668%
1971 8.41亿 (841,105,000) 22.3667%
1970 8.18亿 (818,315,000) 22.2249%
1969 7.96亿 (796,025,000) 22.0716%
1968 7.75亿 (774,510,000) 21.9235%
1967 7.55亿 (754,550,000) 21.7976%
1966 7.35亿 (735,400,000) 21.6798%
1965 7.15亿 (715,185,000) 21.5284%
1964 6.98亿 (698,355,000) 21.4539%
1963 6.82亿 (682,335,000) 21.3921%
1962 6.66亿 (665,770,000) 21.3076%
1961 6.6亿 (660,330,000) 21.4979%
1960 6.67亿 (667,070,000) 21.9999%
1959 6.55亿 (654,954,856) 22.1045%
谢选骏指出:其中人口为以减少的是1961年的七百万,加上自然增长的两千万一年,这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2700万。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800万,1962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1400万,1963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400万,1964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400万,1965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300万,1966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1800万,1967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1800万,1968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900万,1969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1400万,1970年以后逐步恢复正常的2000万上下了。毛匪啊毛匪,仅仅10年,这个阴阳合体不男不女的妖怪,就吃掉了1亿1500万中国人,这占了中国总人口的大约六分之一——这还仅仅是可以统计估算出来的数字。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人面兽心之一斑。毛匪吃掉了六分之一中国人,又吸血吃残了其余的——难怪现代中国人如此废垃,又弱又病,奇形怪状。邓小平再接再厉,吃掉了三亿胎儿,把剩下的变成了小祖宗娘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