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荆州(湖北省地级市)》报道:
荆州市,古称江陵、郢都,是湖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鄂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交通枢纽之一。全市共辖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荆州市常住人口为5231180人。2020年,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69.04亿元。
荆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
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从爱国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历史上有大批文人墨客曾在荆州吟诗作赋。
历史沿革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
东西汉时,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荆州城区
荆州城区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
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
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宋至道三年(997年),为荆湖北路,治江陵府。
建炎四年(1130年),更名为荆南府,寄治枝江县。
绍兴五年(1135年),复名为江陵府,仍徙治江陵县。
淳熙元年(1174年),复更名为荆南府。
淳熙十年(1183年),仍更名为江陵府。
元,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荆南府。
元十三年(1276年),升江陵路。
天历二年(1329年),更名中兴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改置荆州府,改属湖广行省。
龙凤十一年(1365年),改属湖广分省。
吴元年(1367年),复改属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
光绪三十年(1904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
民国三年(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
民国十年(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荆州专区);同月,析江陵县之沙市镇建沙市市,属省辖市。同年设沔阳专区。
1951年5月26日,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区专员公署”。
地理环境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荆州长江中游重要交通节点,全国东西向最长国道318国道与南北向最长国道207国道交汇处,东西向沪汉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汉—重庆)与二广高速公路(内蒙古—广东)交汇处,蒙华铁路与长江两条货运大通道交汇处,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达海的门户,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承东启西、联接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伴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蒙华铁路于2019年全面建成和荆江航道的综合整治,荆州正在加快建成集“铁、公、水、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通道。
地形地貌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海拔500米左右。
水文
荆州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气候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年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荆州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水资源:荆州市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水库占5.4%。
土地资源: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生物资源:荆州市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荆州常住人口为523118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691707人相比,减少460527人,下降8.09%,年平均增长率为-0.84%。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已经联合中国七大古城墙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
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同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列为湖北三大丛林,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由古建筑开元观、陈列大楼、珍宝馆、考古修复大楼、文物保管大楼、楚乐宫和办公楼等组成。
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清时重修,现存山门、雷祖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建筑物,是一组基本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陈列大楼是一幢三层大屋顶琉璃瓦仿古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珍宝馆为前后三重庭院式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有工作人员105人,设有办公室、考古研究所、文物勘探大队、陈列部、宣教部、文物保管部等业务机构。隶属于荆州市文化局。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地县级十佳优秀博物馆,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点。
荆州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荆州市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规划用地面积228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义”为主题,以多种方式生动展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园内矗立着世界最大体量关公青铜雕像,是世界和平艺术家、当代艺术大师、“福娃之父”韩美林的收山之作。
雕像总高58米,寓意关公一生度过了58个春秋,重1200余吨,内部采用钢构固定,外贴4000多片青铜片。关公圣像双目微醺,不怒而威,侧身迎风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长大刀,整个身躯如山峦般屹立。
2020年10月8日,据住建部网站消息,近期,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发布通报。通报称,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结合职责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荆州市做好巨型关公雕像项目整改。
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7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坐落于武陵山余脉延伸的黄山,北枕长江,南抚洞庭,地处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的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
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
谢选骏指出:1979年的荆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里的一具古尸,算不算木乃伊不知道——反正是“荆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凤凰山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北约五公里处的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平缓岗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纪南城后,这里便沦为废墟并成为秦汉时期的一处贵族墓地。经过考古钻探,已发现秦和西汉时期的古墓180多座,168号西汉墓就是其中的一座。
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科学发掘。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棺室与另外两室之间有门窗相通。墓内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和竹牍“告地书”、笔、墨、天平衡杆以及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木俑等五百余件珍贵文物。根据墓中出土的竹牍记载,古尸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距出土时已有2142年。出土时古尸外形基本完整,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根据学者的初步研究,凤凰山168号汉墓古尸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主要是深埋、密封和棺液的防腐作用,说明国人二千多年前在医药、防腐等技术方面已有较高的水平。
荆州的古尸比荆州的活人还有吸引力!
近期听说《湖北荆州世界最大关公像将搬迁:1.7亿元建成,搬家费1.55亿元》(2021-09-04),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荆州这个地方似乎一直都是如此这般的,似乎在那里,古尸一向比活人还有吸引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