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王震、杨振宁怒斥<河殇>》(2017-02-26 红歌会网)报道:
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贡献颇让中国人引以为豪,以至于那些从方方面面找出理由来试图否定杨振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杨振宁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昨天我转发了杨振宁在1971年中国大陆访问之后,作为一位世界级声望的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大学里的一篇演讲及其回答记者的提问,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兴趣,原来还有这样的一段历史,原来对那个年代的观察,一个物理学家用数字和事实说话,给美国社会带来了那样的影响,原来四十多年过去之后,这篇演讲还让一些人如芒在背,原来“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说法后面有这么多生动的活教材,原来有人痛恨杨振宁,还有如此深层的复杂的政治的心理的原因。
那么,王震和杨振宁他们有什么交集呢!
下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老一辈革命家王震将军晚年的时候面对中国意识形态的乱象,愤然作出抗争的一个侧面,在一部以否定中华民族文化(谢选骏指出:其实是延安文化)为宗的电视片《河殇》,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反复播放(谢选骏指出:其实只播过一次),包括笔者在内,中国的许多年轻人深受其影响,在一片狂热的叫好声中,并非文化人出身的老将军,以其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他引用毛主席的话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制造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他在党的大会上,面对台上的那位总书记,公开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了大量的补救工作。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文中披露,对于《河殇》这部片子的政治倾向,文化倾向,王震老将军的看法竟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的看法竟然不谋而合,杨振宁李政道等许多海外学者也对这部片子提出了批评。
了解这些事实,再回头看1971年杨振宁访问中国大陆之后,回到美国讲演的那些观点、文字、叙事,甚至那些现场的小幽默,人们会多一层感受,多一层对那时我的国、今天我的国的深沉的爱。
反观三十多年来否定中华民族文化,否定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革命的文化,否定前三十年中国社会伟大进步的逆向种族主义潮流,联想到十八大之前,中国公知结帮成伙自上而下内里应外合,试图颠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种种举动,我们不能不佩服王震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敏锐,不能不感佩杨振宁等心系祖国的科学家及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
谢选骏指出:司马南是个“反美是工作,留美是生活”家伙,似乎不同于杨振宁的“留美是工作,回国是生活”——但其实这俩活宝在“反对《河殇》的问题上却是一丘之貉。那么,这是否司马南在污蔑杨振宁呢?
《杨振宁谈传统文化及<河殇>》(1988-10-16
第8版《每周文摘》)报
在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面对被他称为21世纪的中国年轻人,就中国传统文化及正在引起争议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杨振宁说,文化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多方面的事情。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西方人非常羡慕的,因为它里面有非常良好的部分,教育传统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任何一个几千年的传统,任何一个几亿人的历史背景,不可能纯粹是好的,其中有许多复杂的成份,对此是要讨论的。从这点上讲起来,我个人觉得《河殇》可以激发大家去思考,激发大家去研究,激发大家去反思。可是这个电视片里讨论了一些象征性的问题,大家知道,所有象征性的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电视片里特别提出来了三个象征,都是中国传统的象征,是中国历史的象征,是中国民族的象征:一个是龙传统或龙文化;一个是长城;一个是黄河。我想全世界都承认,这三者是中国传统的象征。在这个电视片里,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把这三个传统都批评得一无是处。这个电视片认为,如果不把这种传统抛弃掉的话,中国就没有希望。我认为这是大错的。
(9月10日《天津日报》)
谢选骏指出:杨振宁是个物理学家,对于传统文化可说是个外行,“杨振宁怒斥《河殇》”,就像“王震这个丘八怒斥《河殇》”,都是属于“捞过界”了。“物理学家谈文化”,就像是“鞋匠修帽子”,隔行如隔山。
物理学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就像人没有鞋子就没法走路。
文化重要不重要?不太重要。因为人不戴帽子也可以照常生活,尤其是在夏天。
但是,正常的人宁可不戴帽子,也不会去戴一个鞋匠做出来的帽子。否则就会触霉头了——等于顶着一只破鞋过大街……就像现在的杨振宁一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