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广州(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报道:
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05人。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
历史沿革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相传古代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仙人把谷穗赠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因此,后人又称广州为“羊城”、“五羊城”、“仙城”、“穗城”。广州由秦汉起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到唐朝时,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其航程从广州起,经南海、印度洋,直驶巴士拉港,到达东非赤道以南海岸,这是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到唐宋时期,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并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市舶使;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曾是全国惟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五个通商口岸,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从此结束。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11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从化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水文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藏资源: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人口: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953.72万人,城镇化率为79.90%;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3.98万人,出生率14.86‰;死亡人口4.83万人,死亡率5.14‰;自然增长人口9.15万人,自然增长率9.72‰。户籍迁入人口21.05万人,迁出人口4.30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6.75万人。
语言:广州方言,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区,其中增城区客家话居民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0%左右;花都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从化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20%;白云区客家话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7%左右等。
谢选骏指出:广州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但它在有些方面不像中国——1981年我的“研究生论文调查”期间去过那里,赫然发现,小街背后竟然一个婆婆在剥皮死猫,我问她这是干什么用的?她竟然告诉我她的女儿当天结婚,她们的风俗是要吃猫!这真让我感到“非中国”也。在文革之前的大饥荒年代。南通人也有捕获猫狗来吃的,但那是用来充饥的。甚至1962年我还看见南通人在大街上,在一种用来做“缸爿”(一种烧饼)的炉台上,剥皮老鼠准备食用——南通的老鼠特大,不连尾巴都足有半尺多长。南通人再野蛮,也不会用死猫作为结婚庆典的必备佳肴,而广州人竟会……这让从此我对他她们刮目相看了,总有一种毛毛的感觉。回想1959年我在北京的时候,家父去广州参加“广交会”,据他说看到广州人这样吃猴子的大脑——饭店服务员把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塞入特制的桌面以下的夹层里,然后打开桌面的小盖子,猴子憋急了就伸出脑袋来,然后就被店家卡住,然后剃光了猴毛,然后打开猴子的脑壳,直接倒上佐料在猴头里面,搅拌以后,生吃下去!与此同时,猴子因为动弹不得,早已苦不堪言,苦苦挣扎使得这些客人更加兴奋了……家父把这个事情当作天方夜谭来说,不过对照之下,我觉得“广州人用死猫操办结婚宴席”,要比“广州人生吃猴脑”,更加“邪性”,简直可说是“令人发指”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