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蚌埠》报道: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截至2020年蚌埠辖4个区、3个县,总面积5951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3296408人。
蚌埠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途径蚌埠的铁路线主要有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合蚌高速铁路。
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朝时期,秦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属九江郡曲阳县、钟离县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南宋时期,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分钟离县(今凤阳县)置怀远军和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
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朝时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治今凤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宿州灵璧县、泗州五河、濠州怀远县分领。
蚌埠
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凤阳府怀远县、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凤阳府泗州五河县、凤阳府凤阳县。
濠州先更名临濠府后更名凤阳府,全境均属凤阳府。
清朝时期,清沿袭明制全境属凤阳府,雍正年间泗州脱离凤阳府,五河县属泗州,其余均属凤阳府。
其中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
1914年,全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凤阳、五河、怀远等县分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
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同时蚌埠又为安徽省会(当时名为凤阳县蚌埠镇)。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府城又重新作为凤阳县城),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地理位置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宿州市埇桥区、濉溪县、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西南与淮南市相携,西北与濉溪县、蒙城县接壤。城市东西最长距离3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3.5公里。京沪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区域面积5951平方千米。
蚌埠市地形地貌
蚌埠市幅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倾向东南,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市区大部分座落于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东、南、西部有大小20余座山环绕,在市区44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公里,水面15.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境内平原以黄泛平原为主,另有河间浅洼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阶地及傍河的河滩地。台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以南波状地区,由戚嘴组黄土所构成,分平岗地和倾斜岗地两种。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市郊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的北缘。山丘基岩大都经过风化剥蚀而出露,间或有残坡积物,基本不发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蚌埠幅地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属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级构造单位,称“蚌埠台拱”。它早在震旦纪已具明显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纪晚期形成陆地,嗣后一直呈古陆状态。蚌埠地质历经5次构造运动急剧时期,即蚌埠期、凤阳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仅沉积岩层发生褶皱、断裂,也发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缺失了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则以陆相和火山岩为主。蚌埠地层可分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它地层缺失。蚌埠地质构造、沉积作用较复杂,多次构造旋回作用形成的褶皱广泛出露,蚌埠一带台穹成为淮北、淮南含煤区的天然分界。
气候
蚌埠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气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涝气候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蚌埠市日照丰富,辐射热量充足,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时数,按天文台测算为4429.2小时,闰年可达4440.1小时。但因阴雨、雾障等因素,实际年日照时数平均仅为2167.5小时,日照率为49%。实际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很大,据历史气象资料记载:1956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461.5小时;1985年日照时数最少,仅1675.1小时。蚌埠年气温变化和月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年平均气温15.1℃,高于淮北和皖西山区。气温年内变化,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8.1℃。气温年比较差27.1℃。
自然资源
水资源:蚌埠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另北部有北淝河,西南有天河,西有八里沟,东有龙子河、鲍家沟等小水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蚌埠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地下水静储量约3.2亿立方米。淮河南岸属贫水区,北岸属富水区。地下水蕴藏类型可分为第四系全新世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
矿产资源:蚌埠市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矿、铁矿、金矿和水泥用灰岩矿。市已发现矿产地276处,矿产23种(含亚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7种(铁、岩金、砂金、铜、铅、锌、银),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地下水、矿泉水)。矿床规模表现为小矿多,大矿少。大型矿床4处(煤矿3处,地下水水源地1处),中型8处(含矿泉水),小型62处,小型矿床以下的矿产地占已发现矿产地的73.19%。非金属矿产地占矿产地总数的91.64%。砖瓦用粘土矿产地179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5.09%;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6处,占矿产地总数的9.45%。
植物资源:蚌埠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过渡的地带,主要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为夏绿林。蚌埠植被除耕耘的农作物外,在市郊张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芦山、黄山、锥子山等山场有近20年内营造的人工林,属幼龄林区,也伴有少量的老龄人工林木。人工林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一般为黑松、马尾松与刺槐、麻栎的混交。在沿淮滩河堤岸边,营造有防护林带;村庄周围多林木茂密。市区道路两旁以杨树、梧桐、雪松、中槐为主;市郊公路边已普遍绿化,除杨树外,还有柳树、泡桐、刺槐等树种。郊区园艺场及林果专业村种有苹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经济林木。蚌埠常见乔木有140余种,常见灌木有70多种,常见藤本有10多种,中草药有600多种,常见栽培植物有200多种。 [18]
动物资源:蚌埠市境内野生的动物、昆虫主要有:野兔、野鸡、獾、刺猬、黄鼬、豹猫、夜鹰、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鹊、乌鸦、麻雀、野鸭、斑鸠、鹭、布谷鸟、啄木鸟、鸬鹚、鹌鹑、龟、鳖、蟹、黑鱼、泥鳅、田螺、蚌等。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3296408人。蚌埠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尚有人口数量极少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畲族。
风景名胜
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怀远县有4A级涂荆山风景区,涂山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
蚌埠东20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县,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有国家4A级景区两处狼巷迷谷和小岗村,国家3A级景区及著名景点明中都鼓楼、大龙兴寺、韭山洞、卧牛湖、禅窟寺、钟离国故城等。
在固镇镜内,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于四个西湖的面积。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
凤台县峡山峡、怀远县荆山峡、五河县浮山峡为著名的淮河“三峡”,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闸,上桥水利枢纽工程等。
著名人物
启,大禹之子,为涂山氏所生。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人(今属怀远)。政治家,文学家。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濠州钟离人(今凤阳),朱元璋幼年主要活动在凤阳县西部、蚌埠市区及五河县西南部,其中龙子湖区长淮卫镇则是朱元璋中都八卫之首,朱元璋御赐名长淮卫。
汤和,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元濠州钟离人(今凤阳),死后葬于蚌埠市龙子湖区双龙山下。
常遇春(1329~1369),字伯仁,号燕衡,元濠州怀远人(今怀远)。1355年(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扫平江南群雄,为朱元璋称帝铺平了道路,被加授中书省本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谢选骏指出:蚌埠是一个毫无特点的城市,灯光暗淡,道路破旧,似乎真是历史的报应。好在它不像苏州那样臭水横流。可惜我已经不再每天撰写游记,只是通过写信来记录一下沿途的观感。1977年我去蚌埠的时候,由于毛泽东已死,人身安全稍有保障了,不会像1974年在苏州那样遇到临街盘查、警察搜身、没收日记了。但是毛的淫威还在继承,对其政权的不信任,谁都无法抹除的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