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

谢选骏:星链就是一堆弥漫外层空间的垃圾

《什么是星链 Starlink?成千上万颗低轨卫星布局的背后》(BBC 2022年8月2日)报道: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技术公司 SpaceX 已经把数千颗卫星送入轨道,很多人都说自己曾亲眼见到它们在空中闪耀。


这些人造卫星组成星链(Starlink),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从太空向地球上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什么是Starlink?它如何工作?


星链通过庞大的卫星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


它针对的是居住在偏远地区无法获得高速互联网的人。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地区,包括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空间项目经理卢辛达·金(Lucinda King)说。


星链卫星被置于近地轨道上,这样可以使卫星与地面之间的连接速度尽可能快。


然而,需要大量的低空卫星来全面覆盖地球。


据悉,星链卫星总计可能达1 万颗到1.2 万颗,其中约 3 千颗自2018年以来已陆续升空,技术网站 Pocket Lint 编辑部总监克里斯·霍尔(Chris Hall )说。


“使用卫星解决了将互联网连接到沙漠和山区偏远地区的问题,” 他说,可以避免大量基础设施(如电缆和桅杆)建设。


星链怎么收费?谁会使用它?

与标准互联网供应商相比,星链上网服务不便宜。


客户的月费是 99 美元(英国每月 89 英镑)。连接卫星所需的碟形天线和路由器的成本为 549 美元(529英镑)。


而英国 96% 的家庭已经可以连上高速互联网,欧盟和美国 90% 的家庭也一样。因此,伦敦大学空间政策和法律研究所所长萨伊德 · 莫斯特沙尔(Sa‘id Mosteshar)教授说,星链“依靠一小部分市场份额来获得营收”。


星链卫星跟踪飞越大西洋的移动设备


Space X 表示,它目前在36 个国家/地区拥有40万用户 - 主要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包括家庭和企业客户。


星链计划2023年将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 - 世界上互联网覆盖率更不稳定的地区。


霍尔说,星链的收费对于非洲许多家庭来说可能太高,“但它可以在连接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医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星链会不会加剧空间拥堵?

星链不是唯一正在开拓近地轨道空间的公司,还有英国的 OneWeb 、美国的 Viasat 和 2018年成立的中国公司银河航天等竞争对手,都在实施各自版本的“星链”,将大量低轨卫星送上天。


莫斯特沙尔说,这种趋势必将带来低轨资源紧张和空间拥挤问题,“使得空间碰撞风险更高。


他说:“卫星可能会撞击其他(太空)船只并产生残骸碎片,反过来,这些碎片在高速飞行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最近发生了一些涉及星链卫星的近距离相遇的惊险事件,包括与中国空间站擦肩而过。


低空卫星肉眼清晰可见


金博士说:“如果碎片太多,可能导致近地轨道未来无法使用……我们也可能无法穿过近地轨道进入我们的导航卫星和电信卫星所在的更高处的轨道。”


星链卫星也给天文学家带来新问题——在日出和日落时,它们可以被肉眼看到,卫星外翼反射太阳,闪闪发光,而这可能导致望远镜图像上出现条纹,模糊恒星和行星的视野。


星链是怎么帮助乌克兰的?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推进史,乌克兰的互联网服务被关闭,社交媒体网站也岌岌可危。


马斯克在冲突开始后立即在乌克兰推出了星链服务,向该国运送了1.5 万套天线接收碟和路由器。


它也被用于战场。


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研究员玛丽娜 · 米隆(Marina Miron)博士说:“乌克兰军队正在用它来进行通信-例如指挥部和前线作战部队之间的通信。”


她补充说,星链的信号不像普通无线电信号那样容易干扰,而且只需15分钟即可设置完毕。


谢选骏指出:在地球上看,星链似乎不错。但是到了外层空间,就会惊讶地发现,那星链就是一堆弥漫外层空间的垃圾啊。发明星链似乎可以改善今天,但肯定祸害了明天——散布这堆弥漫外层空间的垃圾者,就是一号奸商啊。


谢选骏:科学永远也不会是客观公正的


《科学与偏见:致命的科学偏见是如何不公正地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巴勃罗·乌乔亚(Pablo Uchoa)BBC国际部 2022年8月1日)报道:


科学界拥有更多女性和有色人种可能有助于解决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偏见。


我们一般都倾向认为,科学是客观的,是基于研究、试验和统计的事实结论。


但科学试验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来设计的。全球健康慈善机构惠康基金会(the Wellcome Trust)平等、多样性和包容性负责人亨特博士(Dr Lilian Hunt )表示,这导致了“持续性偏见”,并给人们带来现实生活中的后果。


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偏见——取决于你的性别、种族或是你的居住地——是如何影响你的。


人类性别偏见是如何支配我们大脑的


车祸假人基于男性设计


英国研究表明,女性被困在车祸中的风险更高,部分原因是汽车的安全设计方式。


研究显示,如果你是男性,你可能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车祸。但根据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女性发生车祸,更有可能被困在车中。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医院的医生们分析了2012-2019年间创伤中心收治的7万多名车祸幸存者的数据发现,虽然男性更容易发生车祸,但女性被困在车中的比例(16%)比男性(9%)更高。


该研究的合作者之一维克斯博士(Dr Lauren Weekes)说,部分问题是在汽车安全测试中所使用的假人仍是按照男性的身材所制造的,没有考虑到女性身体的特点。


维克斯博士说,“例如,女性骨盆受伤率要高得多,如果骨盆骨折,那自己走出汽车就更难。”


“我们知道,即使考虑到身高和体重,女性骨盆也要比男性宽得多。因此,用于模拟车祸测试所用的假人更像是一名青春期前的12岁女孩,而不是成年女性。” 她说。


教科书和大脑科技忽略有色人种


用于教授皮肤状况的教科书一般不会显示黑色皮肤的样子。


长期以来,全世界用于教授医学生皮肤疾病的教科书一直忽略有色人种。


这让穆克文德(Malone Mukwende )感到非常困恼,因此他在2020年策划了一本黑人和棕色人种(皮肤)临床症状手册,并起名为Mind The Gap。


当时,这位英国黑人医学生发推文称:“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白皮肤偏见,让我和其他人感到孤立。作为未来医护专业人员关键是必须意识到这些差异,以免影响患者护理工作。”


同样,广泛用于大脑研究的科技手段并不适用于辫子和一些非洲发式和发质,其结果也可能起到了歧视非洲裔人士的效应。


加州大学格罗弗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研制出一种新技术来克服这一问题。但这些例子只是在过去几年才出现。


通过创建第一个女性3D解剖模型做出改变


长期以来,解剖学的教学都是以男性为主,并加上女性器官为基础的。


解剖学学生继续通过基于白人男子体征所建立的3D计算机模型来学习女性身体。


但健康研究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试图改变这一情况。他们在2022年4月推出了第一个女性3D解剖模型。


史密斯( Clare Smith,)是布莱顿和萨塞克斯医学院解剖学教授,他们学院目前正在使用这个新模型。


史密斯教授说,“之前在教授解剖时总是使用男性模型,然后加上女性不同的部分,有点像奇怪的附属物一样。”


“女性骨骼本质上更加纤细。看到女性骨盆所有真正错综复杂的细节真的很神奇。并不只是在男性骨盆上贴上一个子宫而已。”


医学生亚斯敏说,新模型“带来了巨大的不同,因为女性并不是像医学教科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就是体型小的男性而已”。


女性健康“资金不足,研究不够”


亨特博士说,女性健康问题经常被忽略。


亨特博士认为,科学偏见不公影响女性的一个原因是“女性健康一直缺乏资金,且研究不足”。


他们解释说,“围绕女性健康问题有许多研究要做,包括生育、月经健康——那些长期受忽视的事情。”


他们认为这背后的原因都跟金钱和权力有关。


“这基本上就是关乎谁控制着研究,以及谁有钱来进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往往取决于你的居住地


一些更先进的新冠疫苗更难在世界范围内共享。


亨特博士认为,新冠大流行就是一个例子,它显示了在少数几个国家所做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为全球各地政府提供决策信息的。


政策决定被外推和应用到全球各地,带来不同的受益和成本。


WEIRD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常被用来指西方、受过教育的、工业化、富裕和民主社会(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 and democratic societies)。他们只占全球人口不到12%,但却代表科学研究参与者的80%。


亨特博士说,“这些国家有钱投资于科学研究,而且推动研究议程,他们可以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需要研究,以及什么才是首要需要研究的。”


亨特博士表示,人们所做出的政策决定是基于你是某种类型个人的理念而定。比如,如果你有某种特殊健康问题,或许你只要彼此远离或是戴口罩就行了。但那些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这对他们就不可以了。


还有,那种只要你呆在家中就行的想法对有些人来说没问题,但对那些家庭环境不健康,或是家中有问题,或者居住条件拥挤的人来说,可能会令情况更加糟糕。


亨特博士说,“因此, 所有这些政策建议、这些决定以及这些想法都必须来自包容所有人的研究。否则他们将只会帮助一小部分人,伤害更多人。”


此外,一些更先进的mRNA疫苗的运输和储存要求很高,必须要保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这无疑为尝试科学普及带来进一步的挑战。


亨特博士表示,这是我们围绕疫苗所看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疫苗是否在正确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及它如何能抵达社区。如果你是在那个社区、那个地理环境中做的疫苗研究,你就已经应该解决了这些问题。


需要“使科学民主化”


让实验室更多样性是一种尝试科学普及的方式。


最终,亨特博士说,科学偏见问题,无论是性别、种族还是阶级方面的,都需要我们在“科学民主化”方面做得更多。


一种方法是鼓励和使那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有抱负的研究者成为科学家。


“你总是带着自己的个人经历,会优先处理自己认为重要的,它会影响你对事务的看法,”亨特博士说。


“不能强迫这些自然的事情,因此必须要让各种各样的人参与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新创意。”


另外一种能让“科学民主化”的方法是有条件分配资金,以满足多样化要求。已经有几个国家的国家科学机构这样做了,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亨特博士表示,全球范围内对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缺乏一致性,但人们正开始意识道这一点。


她认为行业需要退后一步来审视如何解决科学偏见问题。


亨特博士说,“我们做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事情,但它是否对每个人都有效呢?如果不是,我们需要所有人一起来共同改变它。”


谢选骏指出:上文似乎揭露了“科学与偏见”,揭露了“致命的科学偏见是如何不公正地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其实它在精心掩盖一个事实——科学永远也不会是客观公正的。这是因为,科学永远都只能基于人类的观察和想法。也就是说,科学的偏见如果不是“不公正地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那么就会“不公正地影响”别的什么。因为科学永远做不到客观公正地没有偏见。

谢选骏:纽约时报缺乏中美关系的常识



《台湾人如何看待佩洛西访台行程?》(孟建国, CHRIS HORTON, AMY CHANG CHIEN 2022年8月2日)报道:


周一,台北一家餐馆的电视上播放着关于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新闻。

台湾台北——关于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是否应当冒着风险访问台湾,华盛顿掀起了忧心忡忡的辩论。北京则反应愤怒,发出威胁。而在佩洛西于周二晚间抵达的台湾,许多人对新一轮的紧张局势报以一种含蓄的不屑。

来自台湾两大政党的政治人士已表示支持这次行程,在这个人口超过2300万、被中国宣称为其一部分的自治民主政体中,许多人也怀着同样的看法。在中国发布的视频中,飞机和导弹在声势汹汹的配乐下飞出,而在台湾的一个流行米姆中,佩洛西变成了西王母。一名台湾政治人士在佩洛西出访一事上赌上了鸡排大放送。

台湾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缘政治爆发点之一,基本上能从容看待这场即将到来的访问。在这种冷冰冰的漠不关心之下,是一个在过去十年来愈发明确的政治现实:许多台湾人对中国的威胁日益感到厌倦,渴望得到美国的支持。

佩洛西是25年来访台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她的访问也是台湾的一次外交突破,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仅具象征意义。像这样引人注目的国际支持展示,对台湾来说是罕见的,北京一直在系统性地将台湾隔绝在全球机构和外交承认之外。

台湾对访问的消息并非全无顾虑。鉴于此行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应,周二早间,台湾军方表示进入强化战备整备指导期,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担忧导致全球股市下行,也令台湾股市下跌近2%。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这个令人忧虑的政治时刻一直小心行事。她并没有对这次访问做出公开评价,可能是为了避免导致已经十分紧张的局势升级。以谨慎和务实著称的蔡英文选择让他人发声。

一些支持来自于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总体较为亲中的国民党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前总统马英九和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在周末就佩洛西可能访台一事谨慎表示了欢迎。

随着地方选举临近,蔡英文所在政党的人物说起话来没那么多顾忌。前民进党议员、花莲县长参选人谷辣斯·尤达卡表示,是否访台应由佩洛西决定,大多数台湾人都会支持这次访问。

“这让我们觉得不那么被孤立,也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艰难的情况下,仍有人坚持他们的信念和理想,”她写道。

尽管一些台湾人批评这次访问是没有必要的挑衅之举,但许多人和谷辣斯·尤达卡有着同样的感受。台中市销售经理陈美莹(音)称这次访问“促进台湾民主”,并且说“我们应当直面中国的威胁,勇敢欢迎她”。

上周在台湾屏东举行的军事演习。台湾军方周二表示将加强战备。

在作为现代政治体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台湾都被夹在中美这两个相互竞争的巨人之间。

被毛泽东的革命推翻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权逃至这个岛屿,实施了持续数十年的压迫性戒严令。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攻击台湾控制的领土时,中美两度接近开战。

到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台湾民主化和中国在自我毁灭式的文革后开放了经济,冷战格局最终让位于更加务实的关系。

这种新合作关系的局限在1995年和1996年受到了考验,当时中国反对台湾时任总统李登辉访问他的母校康奈尔大学。为了警告李登辉,中国在台湾主岛附近发射导弹,并在台湾准备迎来首次公开总统选举之际再次发射。那场危机在克林顿总统派出第七舰队两个航母群来到台湾海峡另一端后结束。

如今,台湾再次陷入两个大国敌对斗争的漩涡之中。中国既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严重的生存威胁。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治下,军事姿态的展示越来越多,中国军机和军舰经常在该岛附近巡航。

作为台湾最主要的安全保障者,美国的注意力似乎经常被国内问题和其他地方的冲突——例如最近的乌克兰战争——分散,尽管台湾总能赢得国会两党罕见的一致支持。作为实力强劲的经济体,台湾还是电子产品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或许算得上全球最重要的先进微芯片产地。

虽然两大国关系陷入僵局,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因为两边都对中国对该岛屿及其周围海域的主权主张摆出了姿态,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关系更加如履薄冰。身处大国风暴之中,台湾人自身的未来发展总被忽视,佩洛西的到访则为许多台湾人引以为傲的民主和经济成功故事带来了一种难得的认可。

“大多数台湾人会非常激动,并将这视为美台关系牢固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第一的民主超级大国对台湾朝着民主迈进的积极认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文化全球研究中心的台湾问题专家宋文笛说。

宋文笛指出,在一些评论人士看来,围绕此次可能的访台所引起的纷纷扰扰只是政治作秀,但他引用了冷战最激烈时肯尼迪总统在西柏林的演讲中的话,“有时候象征等于实质。”

“对台湾而言,在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种象征性姿态对美台关系的意义尤其重大,”他说。

在台湾岛内,佩洛西的访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两党共同支持,这凸显出过去十年台湾政治的巨大转变。

台湾的主流舆论曾将中国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并回避一切可能动摇双边关系的问题,现在却有了更多反抗的意愿。在中国的多年威胁、军事扩张、以及系统性瓦解了香港民主制度之后,对大部分政界人士而言,亲中立场在台湾已经很难找到支持。

台湾人比以前更愿意反抗中国。

如果佩洛西与台湾总统会面,这并不会是蔡英文首次做出拉近美国的大胆之举。蔡英文在2016年致电祝贺候任总统特朗普,就已经打破先例并惹恼北京,但对她自身前途和台湾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周二上午被问及佩洛西的行程时,台湾外交部拒绝置评。行政院院长苏贞昌是少数几位对此事表态的高官之一,他在周二对佩洛西“挺台、友台”表示非常感谢,还说“对任何友台外宾的来访都非常地欢迎”。

但在台湾喧嚣的民主政治环境里,并非所有人都表示支持,一些人指出,佩洛西的访问让台湾看起来像是一场更大的地缘政治斗争中的棋子。

“台湾就是被动的,在两强之间只能被动,”65岁的南部港口城市高雄营销业退休人士刘绍彰说。


孟建国(Paul Mozur)是一名关注科技与亚洲地缘政治的记者。他参与的团队因对新冠疫情的报道获得了2021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paulmozur。


Amy Chang Chien在台湾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大陆和台湾新闻。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amy_changchien。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谢选骏指出:纽约时报显然缺乏中美关系的常识,因为它竟说“到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台湾民主化和中国在自我毁灭式的文革后开放了经济,冷战格局最终让位于更加务实的关系”——它竟然不懂是1971年毛泽东担心苏联的核子袭击而向美国求和,才开始“中共开放改革”这一“社会主义的烂尾工程的”。

谢选骏:许倬云不是一个知识分子

《许倬云:是什么造成了今天只有专家而无知识分子的局面?》(《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2019-09-05)报道:


[导读]知识分子问题极具中国性,自巫史传统以降,知识分子总是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两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智识群体。本文作者在梳理了知识分子衍更史的同时,对知识分子的目标与指向、现在与未来等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知识早已成为商品,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一个新的、以知识和权力联姻为基础的“婆罗门”阶级已然出现,人人都向财富低头,以至于我们只有专家而没了知识分子,人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悬不出一个未来该有的境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未来中国进程之中,知识分子的使命将不止于张载四句教,不止于明夷待访,而当下的问题则是:知识分子该如何重构自身?本文摘编自许倬云先生所著《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之演讲一,特此编发,供读者思考。 


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


我一辈子做的事,就是读书与教书,想在知识这个非常宽大的海洋里,开拓自己的境界,整理已知的知识。数十年来,我始终在知识这个领域里挣扎,假如说“知识分子”是个志业的话,我可说终身投入了这个志业。


我藉今天这个机会,向各位同学及母校的师长们,反省我自己的想法。讲题《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看来很啰嗦,前半是谈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后半则是谈未来的展望及其相关的难题。


▍古代的知识分子:从“巫”到“士”


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指的就是中国的“读书人”,这种人不在具体的工具层面想问题,而是在原则与理论层面上想问题。


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这种人出现了,他们的原型(archetype)是巫和觋。“巫”是男巫,“觋”是女巫,简单说,都是通灵者。这些人除了打猎、捕渔、采集果实、种植庄稼外,也许由于有特别的禀赋与志愿,使他们会在观察之中钩玄提要,想到吃饱外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认为是通灵者。在人类文明初起阶段,世界各地区几乎都可以发现这种人的存在。


巫和觋这些人慢慢转移分化,成为第一阶段的知识分子。像中国的「祝、宗、卜、史」,即是掌管祭祀、占卜、记录之人。祝、宗、卜、史,从巫、觋这个专业阶层分化而来,他们可能是世俗性的,也可能是属灵的。


商代卜辞中的国王顾问──「贞人」,就有着卜和史的性质,他一方面替国王解释占卜得来的答案,另一方面会对自然现象提出理论。商代的贞人们,既解释人事,也解释自然。他们用占卜的结果,集合许多应验或不应验的经验,因而提升了智慧。


《易经》里的卦辞,部份可能是源自卜辞,兼有历史现象,如:“帝乙归妹”,是说帝乙把他的妹妹嫁掉了;“小狐汔济,濡其尾”,是说小狐狸过河,尾巴湿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自然现象。


我在《西周史》一书中,讨论过周代“史”这个职务的各种各样分工,包括:记录员、历史的编撰者、规劝政府……显示周代单单从管文字记录的“史”,已分化成更多的细项。


这些从事“史”职务的人,从历史往事与人事现象中,归纳出许多原则。这些原则,不是为了专业实际的工具性,而是为了提升智能的水平。他们从历史中找到一些道理,找出哪些政治现象会引发哪些后果。


“史”这些人在《左传》中有史墨、史朝……等,他们已经远远超过专业的技术性工作,从知识中勾勒出许多智慧。这些提升知识到智能的人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知识分子。


我并不是说,古代史官都是这样,能够做到这部份的也不过就是少数几个人。换言之,史官也罢,占卜之人也罢,都会从实际现象中钩玄提要,把问题提升到一般的通则,做为大家思考的提示。


聪明的人,常是在灾害没有出现以前就提出警告;笨的人,当灾害来临时还不相信提出警告者所说的话。学历史其实很悲苦,永远在说些人家不爱听的话,几千年下来一直到今天亦复如此。


以上是中国的情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事实上,重要的文明系统中都有类似情况。犹太教中有几类人有专业的意义,如《圣经》中称之为“法利赛人”、“利未人”者,前者是律法师,后者是礼节师。这两个字的中文翻译,不应加“人”,加了“人”变成族群了。


另外还有些人被称为“先知”。伊斯兰教的系统中的乌拉玛(Ulama),可称为“教士”、“教师”,权力很大,可管理人生、指导政治、订出礼俗与法律。


还有,印度教中的婆罗门,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系统中的天主教神父、基督教牧师、东正教僧侣等亦然。表面上,这些人的性质,都跟刚刚谈到的知识分子类似,但他们和政权的关系、和社会其他人的关系,在其各自的文明系统中其实都不太一样。


也就是说,各个不同文明系统中的这些知识分子,有着类似的身分与角色,但他们在社会与政治相对关系的实际光谱上,却有着不同的位置,不能一概而论。今天的演讲,因限定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细谈其他的文明。


接下来的春秋时代,礼坏乐崩,封建制度倒下,很多知识分子从“王官”被释放出来。当时,亡了一国,就有一批公务人员被释放出来;一个贵族的领地被占领时,这个贵族的家属被灭掉,但贵族手下一大批祝、宗、卜、史会被释放出来。


孔子是其中之一,他本身虽没做过祝、宗、卜、史这类职务,但他从许多掌握知识的人学到许多学问,成为当代著名的大学问家。孔子的弟子、同事,有很多是直接、间接从专业工作中被释放出来的人。


这些人已不具备公务人员身份,不再由官方供养,为了重新获得长久扮演的角色,他们游离待雇,进而向世人提示所知所闻,警世告人。从春秋开始一直到秦汉,这些游离的知识分子,我们称他们为“士”。


▍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


北宋的张载,与王安石同时代。他曾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我在这里稍做扭曲,将张载所说的这四个方向,转化成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中国的知识分子,大致离不开这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之间可以互通:有的人兼顾两个类型,甚至更多;有的人只在一种类型中做得很好,却顾不到其他方面;绝大多数的人属于某种类型,但未必符合他对自己的期许,更不要说是别人对他的期许。


第一类是“为天地立心”,也就是解释自然现象和宇宙意义,包括生命的意义、古往今来的意义等。张载说:天地本来无“心”,要人给它立个“心”。广大空间为「宇」,无时无往为「宙」,要人去解释宇宙,这属于理念的维度。所以,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是理念上的哲学家。


“为生民立命”者,属于实践的维度。我把它扭曲解释成为一般人寻求他们生命的存在。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是把理念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也许是官员,也许是社会领袖。


“为往圣继绝学”,也属于实践的维度。他们想办法扩大并传承所学,总盼望后来的人能学得比自己更好。每一个教书的人,都希望自己学生学得比自己更好,就属于这一类型。


“为万世开太平”,属于理念的维度。我扭曲解释说,这类型知识分子能提出一个理想境界──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或理想的人生态度,盼大家往那个方向走,并且用这些理想来针砭、批判、矫正眼前所见不合理的地方。


假如没有长远的理想目标,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好,也许就糊胡涂涂过了下去。当有一个理想境界悬在那里时,我们才知道距离理想境界还有多远。


这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可以是革命者,想把现有的秩序推翻,朝理想方向走去;也可以是改革者,认为现在不符合理想,定个方向一步步改好它。这些人无论做得好坏,其主要动力是把人类推向更好的境界去,而「更好」两个字,可以是吃得更饱或活得更快乐,当然有各种不同的定义。


秦汉以后,政府的文官系统基本上是以读书人为最主要来源。偶尔有些征服王朝,会以马上英雄作为干部,但最常见的仍是以读书人担任文官。这些文官可列入为「为生民立命」的类型中。


至于董仲舒,可列为“为天地立心”型,其天人感应系统是把当时所知的各种知识,归纳成博大复杂、几乎无所不包的解释哲学。这一系统的解释哲学,可批判之处很多,但董仲舒的努力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之前,也有过《吕氏春秋》、《淮南子》做过类似的解释工作,但规模之庞大,涵盖面之广泛,都没有超过董仲舒。


当时《礼记》的〈礼运大同〉,提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境界,到今天还是做不到,几千来年,许多人打着“天下为公”的旗号,做着“天下为私”的事情。〈礼运大同〉这一章,就是我刚刚在第四个类型中谈到的理想境界。


除了〈礼运大同〉,也有如「桃花源」等其他的理想世界。不论从大的社会或小小区,我们都曾经有个理想的境界悬在那里。


努力寻求、实现上面所提的四个维度,是知识分子自我期许的常态。有人努力于哲学的思考;有人在文官系统工作,作为“良吏”;有人在教学方面努力,作为“良师”;也有人想建设大同世界、桃花源。几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在这几个维度里努力着。


▍知识分子努力的目标


凡是时势比较好的时候,例如开国之初,有些知识分子会努力于全盘性讨论,会投入解释新秩序,如董仲舒一类人物,即有着理想志业的第一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凡是碰到困难或挑战时,抗议的第四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出现最多,如东汉党锢。


明朝的东林党也一样,一般读书人陶醉在科举制度下,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却有另一批人悬着儒家的理想针砭当世,起来抗议政治败坏,百死不辞。


当其他文化系统进入中国时,中国也会提出一些新想法作响应。汉末到南朝,佛教进入中国,挑战了中国的文化系统,读书人发现:中国习惯的王朝制度有说不通的地方;董仲舒那套,也有许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


于是,大家不断进行讨论:灵魂是灭还是不灭?精神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一个出家人既然已经出家了,是不是要向俗世君王敬礼?俗世君王可不可以统治不属于统治范围的出家人?这种情形,就是当一个已经固定了的大系统,碰到外面的挑战时,许多读书人会投入其中,参加辩论,去做这一非做不可的事情。


又如,唐朝初年,贞观、武则天时代到开元,政治清明,对外接触也非常多,老百姓过得不错,正如杜甫的咏叹,说人民富足,远游不必带粮食,也没有安全问题。但是“渔阳颦鼓动地来”,霓裳羽衣就必须停下了,从此唐朝一落千丈。


等到唐朝稍微安定下来,韩愈就开始讨论人生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政治之外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境界?这一波讨论,一直延长到南宋。唐宋的学者,建构了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即后来中国的理学。


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阳明,又把韩愈的系统加以精密重组,其中王阳明将中国思想体系重组成为一个精密的唯心论。由董仲舒到王阳明,可看出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理念的维度中不断努力。


在文官系统中做事,有没有好的人?历史上确实是有不少人宁可丢官,也要为老百姓做事。有很多读书人为官,成了“劳臣”,一辈子辛辛苦苦,只为完成任务。远的不说,就以我家迁到无锡去的祖先为例:他做了一辈子苦官,哪里有水灾、旱灾,就被派到哪里去。


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在三伏天的淮河流域,踩在水里督导修堤,回到岸上还要放粮赈救灾民。他从二十五岁到七十二岁,辛辛苦苦一直工作到死前一个月。他官不算大,但一辈子做了他该做的事,到死不过得到“国之劳臣”四个字。


此外,历史上冒死谏诤的谏官也很多。劳臣、苦官、谏官,都是文官系统中“为生民立命”的人。至于教书的,那就更多了,很多三家村学究教出了无数的好学者,许多平凡的私塾老师教出第一等视野的人物。曾国藩的老师,没什么名气,就属这一类人物。


因此,我说前述的这四个方向或维度,是中国读书人努力的目标。


▍为时代提出新解释


在王阳明提出新的思想方向后,有人提出翻覆前面大系统的思想方向。如李贽,提出高度的个人主义,基本上与儒家的群体结构主义相当悖反。


又如王艮,提出理想小区,是小区共产社会,也与古来中国人想到的大同世界并不完全吻合。


再如黄宗羲,他在《明夷待访录》提出来的想法,根本就是废掉皇帝制度,皇帝不必管事情,同时也设想了一个以读书人为主体的民间议会(学校),由议会决定政务,所有的诸侯与地方官员要听议会的话。这里提出的这三个人,都是在明朝末年的。


▍知识分子面对新的挑战


到了清代后期,中国面临更为庞大的西方挑战。之前,中国曾经碰过许多挑战,有来自北方的武力挑战,有来自西方、南方和中亚的启示性宗教或印度宗教的思想挑战。


此外,也不断有不同的经济体系引进来的物品与物产,造成经济上的挑战,像明朝晚年对外的贸易,就使明朝的经济型态有巨大改变。但这些挑战,都不如中国在十九世纪以后所面临的大挑战。这个大挑战,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度过。


面对这个大挑战,我们可以看一下知识分子的几个态度:


第一,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并不是要回到古代,而是对现实激烈的响应。他的《大同书》世界,其实有相当的革命性。


第二,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要调和里外。


第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政治理论综合了中西特色。我自己从未上过《三民主义》课,当我进大学时,政府曾经下令大学不必读《三民主义》。长久以来,我们把《三民主义》当成官学太久,有点看不太起它。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三民主义》有些颇不错的观念,基本上比康有为与张之洞的观念要好,尤其是有考试、监察两权的“五权制衡”。中国的文官制度,以管理系统论,相当了不起。


中国的管理系统,有两件事是西方的文官系统、公司结构到今天都还没做到,那就是:一、晋用人的客观性;二、运行时间中不断考核。


我在读历史之余,有时替管理学院讲讲课,并将讲演的纪录出了几本管理学的小书,书中我特别提到中国的文官制度有相当特别之处,孙中山就能觉察这一点。


▍知识分子与全盘西化


上面谈到的知识分子,或为时代提出新的解释,或是提出未来的理想世界,但等到五四以后,反而是以全盘西化这批知识分子得到胜利。


实际上,这两批人物都是“Intelligentsia”,不是“Intellectuals”。所谓“Intellectuals”是指那些在本社会、本系统之内,或做解释工作,或悬挂理想,或做良师、良吏的知识分子;而Intelligentsia只是知识分子中的某一些人,他们意图将另一个文化整盘端进来,从那个花盆移植到这个花盆,从那一土壤移植到这一土壤。


Intelligentsia原本指当年东欧学习法国的先锋人马,例如:波兰曾有一批人要全盘学习法国;彼得大帝以后,有一大批Intelligentsia出现,一如俄国小说《罗亭》(Rudin)中所描述。


这些Intelligentsia,用心真诚,希望转眼就改革功成,但他们通常面临的情况是外来事务与本地土壤不适合,端进来的东西要不是削足适履,就是必须改变土壤,而不会去改植物。改植物,是橘移淮为枳;改土壤,就是彻底把土壤改过来,有人就如此做过,结果失败了。


日本明治以后,也有大批的Intelligentsia带着像烟囱一样高高的帽子,学跳舞,没有女伴时就两个男人听着西洋音乐跳舞。日本汉字本来的词汇,也硬要找个西方词汇代替它。


日本的“饭”,有二种字,一是本来的,一是“rice”。这都是intelligentsia搬运的现象,但整体来说日本是家里的部份不改,外面的才改。例如,日本人在外面是小职员主义,以下午五点钟为界,必须喝两杯酒才能跨过这界线,转成在家里的日本大男人主义。  


▍当今课题之一:如何转变为新的知识分子


如何从Intelligentsia转变成新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严重课题。


从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到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四个维度,基本上都有了相当大的缺失。严格说来,我和在座的每一位,或多或少都是Intelligentsia。


一百年下来,我们还处于移植阶段,没有真正主动悬出一个理想境界,整理出一套涵盖中西与人类的大系统。我们在做良吏的时候,没有想想搬进来的法律与自己的社会之间是否脱钩。


最近大家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种种官司,就会发现一般人的常识判断与法律条文之间,以及当为与不当为之间,常常不符合。


有几位我非常钦佩的老师,不欣赏中国戏曲(例如京剧、昆曲),也不愿读中国小说。比如,胡适之先生热心改造,却没有认真地推敲中国文化资源何在?他似乎并不了解中国小说,也把小说定义得太窄了。虽然我对胡先生以及老师辈们心存感激,但为学术良心,还是必须把问题指出来。


那我们这一代,对西方文化资源有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似乎也没有。很多跟我同辈的学者,包括我在内,对西方文化资源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太多西方文化的拥护者与批判者,其实都不十分理解西方文明的来龙去脉;太多介绍西方学派和理论的人,其实没有理解这些不同学派间的渊源与分合转变。


以教书而言,我们都在介绍一鳞一爪,并没有追踪到基督教、希腊、罗马,更不用说埃及、两河与日耳曼传统。


我们也没仔细推敲「后现代」何以是「后现代」?它有多少来源?有没有想到「解构」到底解的是什么样的「构」?「解构」的动机在哪里?如果对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这两个课题上,我们没有做过真正认真的思考与整理,那表示我们还没有转化成为新的知识分子。


▍当今课题之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更大的难题是,我们面临的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以美国的学术界与同时代的欧洲学术界相比,美国学术界缺少知识分子。美国的知识分子在作家、记者与文化人之中,不在堂堂学府之内。


学府里只见专业教师、专业研究者,他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悬不出一个未来该有的境界。他们只看见保守与自由的对抗,却不再提问“自由”该如何从新界定?


一个医生在他专业的领域里,可以不自觉地做个好人与好医生,却没有自觉地去追问什么是“专业伦理”?去追问医药资源的分配合理否,是不是偏向有钱人?


在美国,目前开始有些人在做这事情,医学院里逐渐有「medical ethics」这门课。我的侄女嫁给一个医生,他现在不行医,改读人类学了。同样的,在台湾有没有人问医药伦理这方面的问题?很少。


除医药专业这一行外,还有其他太多太多的专业,但它们的专业伦理在哪里?经济学家的设想,是为了全民的均富,还是只为让富人更富?法律专家的思考,是为了保护全民的财产,还是只为保护富人的财产?


今天一个个科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个小的创收基地,人们只从创收着想。在台湾,我们有没有把“专业伦理”纳入国科会的评审条件内?国科会的问卷会问你“有没有专利权?”这对学人文的人而言,是啼笑皆非之事,因为问这个问题就是鼓励创收。


全球正经历巨大转变,知识已成为商品。像药学就是重要的商品,因为原料太便宜,卖的价格却又太贵。我每天晚上滴一滴的眼药水,这么小瓶,价格25块美金,里面百分之九十八是水,百分之二是药。二十五块美金的价格如何来的?里面有二十四块九毛九被实验室赚走。


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新的婆罗门(Brahmana)阶级正在出现。印度文明中,婆罗门以他们的知识占有一切特权,他们是贵种,其他人则是贱种。婆罗门最后是和拿刀拿剑的剎帝力(国王)合作,即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在今天,我们的“国王”是那些财富多的人,人人都向财富低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对年轻朋友的期许


未来的世界,工具性的理性或许可以发展到极致,但其目的与意义却没有人问。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没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还有没有张载所期许的四个志业?


过了七十岁以后,凡是公开演讲,我都当作最后一次。今天的谈话,我心情非常沉重。在美国、大陆、台湾看到的种种,使我痛感事情的严重性。当然我不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演讲,盼望明年有机会能再次和大家同堂。


如果明年不幸无法见到各位,希望年轻的朋友们愿意做傻瓜,承担痛苦,抗拒财富与权力诱惑。这就是我在母校努力的心愿,谢谢大家!


谢选骏指出:按照许倬云的上述定义,许倬云他自己就不是一个具有原创能力(不是专家)的知识分子(超越专家),许倬云自己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人和出版品人。他自己觉得在研究西周历史,却不明白文武周公创造了历史。这是因为,许倬云的“自由主义”已经结束,这不是不幸,而是万幸万幸。

谢选骏:许倬云不懂五四运动是一个暴力循环



《许倬云:五四运动,其实就是要追求人的自由》(世态喇叭 2022-05-06 江苏)报道:


许倬云——


● 五四运动最成功的部分是白话的推行。因为白话的推行,中国的教育就相当的普及。我认为这是五四最重要的贡献。


● 我们不能因为胡先生没有做到,就说他做得还不够,他老人家自己说过,但开风气不为师。他做的是开风气的工作,打先锋。


● 这其实就是要追求人的自由。五四在精神方面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主义,肯定人对自己的自主权。


五四是百年中国的里程碑


新京报: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换言之,百年之后,五四对应于当下,其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


许倬云:五四是中国挣扎着寻找自己前进方向的重要阶段。中国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维新运动的努力,又有义和团退步的做法,然后才有辛亥革命,再才有了五四。五四牵涉的面主要在文化方面,比先前的社会运动牵涉的面要宽广得多,也深入得多。五四是百年来中国蹒跚寻路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新京报:那您认为今天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来认识五四?


许倬云:我们要把五四分为两块。一块是反对在巴黎签和约的爱国运动;另外就是开始得更早,涵盖面更深更广,延续时间更长,走向现代的文化改造运动。这两件事情恰好是在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因为学生游行而融合在一块了。


从我们今天的观察角度来说,一般人都称赞五四正面的价值,觉得这件事本身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时实际的情况。


当时,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五四运动领袖,对于西方现代文化阐释是取他们所见所闻为主体。他们并没有深入探讨他们所谓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没有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真实情况告诉给国人。



胡适先生(1891-1962)是五四运动领袖之一


五四接近于启蒙运动


新京报:胡适先生当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而余英时先生认为,五四运动更接近于启蒙运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我同意英时的意见。将文艺复兴与五四相比,是胡先生他们的说法。


尽管五四运动接近于启蒙运动,但是,拿五四运动和启蒙运动相比,还是并不十分恰当。仔细推敲,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


第一,中国的五四是在模仿启蒙运动。西方的启蒙运动延续的时间非常长,所牵涉的面和中国不完全一样。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反宗教独断(神权)。这两个背景,和当时的中国并不相同。


第二,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宗教革命。宗教革命革的,是教皇的神权。而五四运动领导者本身,主张打倒宗教,其实是要回归中国的人文精神。由于要打倒中国的传统,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转移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两头脱节,是五四没有很深的精神根源的弊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和海怪


新京报:您认为,胡适先生当年没有抓到启蒙运动的“根”,这个“根”所指的究竟是什么?


许倬云:这个根就是指精神资源。而且因为另外一些激进分子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胡适先生没有讲过这样激进的话,有些人把帽子戴在了他的头上。


但是,胡先生没有真正从中国文化中去追寻它的根源。他的专长是考证,认为这是科学精神,他并没有在中国的人文传统上去花力气。在这一点上,倒是冯友兰先生后来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五四最成功的是白话文


新京报:在您看来,五四运动的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许倬云:五四运动最成功的部分是白话的推行。因为白话的推行,中国的教育就相当的普及。我认为这是五四最重要的贡献。


但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两者,尤其是后者,五四诸公给我们所提供的基本上是科学主义而不是科学精神。科学主义沦落成另外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害苦了中国。



新京报:如您所说,“德先生”和“赛先生”都有所不足。


许倬云:这两者虽然有所不足,但是可以继续做。我们从大的方向上要掌握好这两者:“德先生”后面是人权,但是要把人权放在理性和容忍的层次上,要协调对大众最有利的公约数;


至于“赛先生”呢,我们知道,科学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当学术转化成技术的时候,它有利有弊。科学要和技术分开,科学本身的很多层面,也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


科学和民主都是美好的名词,但是我们要注意它后面的坑坑陷陷。科学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作为辅助,科学将变成机械化的世界;民主假若只是变成选票决定,多数派掌握,就会演变成暴民政治与专断。


五四还要追求人的自由


新京报: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指向是政治,因此不能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来一言以蔽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没错。五四那一天发生的事,等于是夹带着戏剧性和激烈的大规模的行动,以及流血,军警镇压这种冲突,这个事情的惊心触目,带动全国起步更早,延续时间更长的新文化运动。我们不能以那一天的事情概括五四,可是,那一天的运动有它打旗号的作用。


新京报:有学者认为,回到五四运动的历史场景,如果没有政治因素,五四运动的影响就会特别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我也认为确实如此。假如没有五四那一天的事件,大家不会马上注意到整个文化运动本身的意义。


胡先生一辈子是渐进主义者,他一直愿意做一个温和的改良派,不愿意做一个革命家。革命要求大破大立,中国这几十年的经验,大破未必能大立,甚至小立都很难。


新京报:是不是因为政治层面的影响,因为民族救亡的迫切需求,导致五四运动之后产生了非常现实的政治诉求,具体来说,就是延续了多年的革命过程?


许倬云:中国在民族主义上吃亏吃大了。这一吃亏,太多人憋了一肚子气没处发,想找捷径,找更快的路。结果最容易找到的一条道路就是革命。革命两个字承诺了一个美好的远景,其实有些诺言与现实有落差。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


新京报:因此您对民族主义非常警惕。


许倬云:民族主义是一把两刃刀。好的一面有维护民族独立和个人自由的一面。坏的一面是大我剥夺了小我的自主权。


新京报:现在人们论及五四时,大致以“民主与科学”来概括。有学者在研究了五四文献之后认为,这种概括过于简单,比如当时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之外,人们讨论很多的还有“费小姐”……


许倬云:是的,这其实就是要求人的自由。五四在精神方面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主义,肯定人对自己的自主权。


新京报:您曾说,五四运动“是要穿人家衣服来陪人家,自己的衣服全丢光”,包括胡适在内的五四运动领袖们,对西方的知识是非常局限的。这种局限对于五四运动本身及其后中国社会的走向造成的负面作用主要有哪些?


许倬云:当时的失误,在于对于西方文化最精华的部分没有系统的介绍。


当时,西方文献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而且并不是很忠实的翻译,而且并没有把它真正介绍过来,只选择了一点而论。现在有多少人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头到尾读过?列宁的著作又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过?启蒙运动的重要著作,没有系统地介绍过,更没有系统地讨论和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复翻译《天演论》手稿


西方的文学,莎士比亚被译成中文的就两个译本,一个是朱生豪,一个是梁实秋。这又有多少人看过?


我不说我们今天比前人了解西方更多,很多的留学生对西方的了解还是有限的。但是,今天懂得西方的人比那个时代懂得西方的人还是要深入一些。


新京报:就五四运动的发生来说,学生的救亡意识发生了很大作用,您如何看待“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


许倬云:我同意这个观点。大家心急啊,而且时不我予,日本人不给你时间和机会,他们紧锣密鼓的机关枪和大炮,飞机和军舰都来了,别的帝国主义者也没有闲着。所以,救亡压倒启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本身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


新京报:您在《万古江河》一书中说,五四运动包含三个成分:第一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其中最极端者更标榜全盘西化,将线装书丢进茅坑。第二是推动白话。第三是胡适提出的,引进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以救中华。


关于第一点,有学者认为,全盘西化仅仅停留在一时的语言层面,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现实的危险。王元化先生认为,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五四领袖人物都并没有全盘反传统的问题,甚至对于儒家也未进行更全面的批判。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至少从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来说是并不想激进的。但是,包括鲁迅先生在内,其中一些人走向了激进的方向。


胡适先生从来没有全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一辈子温良恭俭让,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君子,说话也没有鲁迅那么刻薄尖酸过。全盘西化本身,从我们学洋人的枪炮开始,衣食住行无一不西化了。



晚年的胡适先生在台湾


真正没有西化的是精神。西方精神没有真正被介绍进来,这是五四的不足。问题在于我前面提到的人手不够,资源不够。就五四运动本身的性质来说,我认为不能算激进而是渐进的。至于说很多极端的口号,是硬戴上去的。像吴虞、吴稚晖的一些话,都安到了五四身上,而吴稚晖并不是五四知识分子。


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是两难


新京报:您在论及五四的时候,对白话文的问题似乎颇为担忧,认为“白话诗作臻于不朽的作品,至今还是寥寥可数。是则,白话文在切断数千年文学遗产的血脉后,是否还有足够的滋养?仍是一个疑问。”从历史看,文言文已经流传使用了几千年,而白话文使用的时间很短,做这样的对比是否过早了一点?


许倬云:我担心的是文言文的知识逐渐流失,流失以后像文艺复兴从阿拉伯人那里捡回经典,那种机会不容易。总不能咱们将来到哈佛、耶鲁去学古文吧。


今天哈佛、耶鲁教古文的教授的造诣恐怕除了台湾、大陆中文系教授以外,中国古文的修养,比国内一般学科的教授恐怕还好些。今天的大、中学生,你要让他欣赏古文的谨严,古文的美,恐怕都谈不上了。许多写新诗的诗人,恐怕很少有人从古诗、古词、古文里面撷取文字之美。


有些人刻意避开古文的东西,唯恐不白。忘记是很容易的,100年忘记以后,1000年也拿不回来了。


新京报:从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它的一个后果就是使学生关心政治,动辄冲出课堂走上街头,导致了文化建设、学术研究的不足。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长叹)唉!当年蔡元培先生面对无法停息的学生运动,他说“杀君马者道旁儿”,太多的人要杀我们的马了。


有些“道旁儿”是夸奖的,有些道旁儿是另有用心,借马来踩人。还有很多人,想要以文字来唤醒群众,提醒当政者注意自己的执政措施。


西南联大在昆明建立,前辈学者做出的最好的贡献,是在西南联大成立之后的前三年。到后来,种种政治活动,把学者们拉进漩涡,把学生们也拉进漩涡。从这两者来看,学术工作确实不能分心。以我后来在台湾加入的史语所为例,它在那个衣食不足的时代,在乡下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为什么?关在乡下,心无旁骛。



西南联大中文系师生合影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心无旁骛,就是为稻粱谋,也就是今天大陆、台湾的年轻人都在做的工作。


新京报:在学术与政治之间,似乎很难只专注于前者。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倬云: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对知识分子来说始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今年80岁了,我有时候回想过去,我一辈子不能说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关怀社会问题上,写社论,写专论,但是,花十之三四的时间还是有的。如果我把这些时间花在书房里,我想我的贡献可以比较像样一些。但是,我不悔,求心之所安。正如佛教故事,树林失火的时候,鹦鹉因为曾经在山里住过,用翅膀洒一点水来救;无非尽一点心而已。


我愿意往乐观的方面看


新京报: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基本上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事,在大众中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当年《新青年》的发行量,最高时也不过一万五千份。


许倬云:火柴虽小,但可以燎原。当年《新青年》虽然只是一份刊物,但是影响很大,各地都有大学生、中学生、甚至高小的学生,他们讨论,传播,出壁报,印文件四处散发,还有各个大学各种各样的辩论,影响到全国各地的中学甚至小学。这是一个火种,能够引起燎原之势。



《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


新京报:从这90年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五四的遗产哪些方面得到了继承?哪些方面又有所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许倬云:白话运动成功了,这是五四最大的成就。现在,自由、民主、科学已成了大众公认的价值,这个理解也是过去没有的。我们要继承下去,假如有人愿意,应该一代一代加以补足。在这些方面,我愿意往乐观的方面看。中国一直在改变,由于五四开启了大家的心窍以后,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到皇帝制度,不会认为专制是应当的,不会以为集权是非有不可的。


新京报:在思想史上,五四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传统的现代化转换问题。现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那么,有哪些传统可以完成现代转换?应当怎样实现这种现代转换?


许倬云:中国传统对世界的未来来说最有用处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不以神为基础,而是以人为基础。人求得自信、自知、自重、自尊,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最值得推广的部分。对神的信仰必定要有一个盲目的信心,神如果是在古代的宗教上发展出来,经不起今天的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的考验,“人”的理解,却经得起所有的考验。这一个成分是最值得提供给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所用。


今天,因为神在死亡,所以,依附在神的观念上的道德价值和信念都在垮台。我们经历过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人对人不信任,人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资本主义的基础是人跟人彼此信任。这个基础一垮,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就垮下来了。


所以,我们要重建今天的经济和政治制度,都要正面面对人的现象,重建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念。这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


知识人的责任所在


新京报:五四运动同时包括很现实的政治关怀和很深刻的文化关怀,这就给后来的知识分子留下了一个问题:以社会责任而言,知识分子在社会重建中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起作用?


许倬云:知识分子包括以学术为志业的人,以及从事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人。以学术为志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知识领域拿已知的部分推动未知的部分,把已知的部分传达给社会。文化知识分子要在人类已经造成的文化事业上,取其美好、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推广出去,将人类的文化不断地提升。


新京报:在当下,一批学者“为学术而学术”钻进象牙塔。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社会问题非常关注,他们运用自己的学术背景,对公众事务发言,他们的这种做法无疑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上有很积极的影响。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选择和两难?


许倬云:《左传》里面有一个故事,鲁昭公出亡,两批臣子,一批留在国内,保持国家的维系;跟着他走的人,奉着出亡的国君,使他还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行者、居者都尽其力。普及和专注,出和入这两种知识分子都需要。入的人有专注的工作要做;出的人也要做传达和输送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晚年做的基本上都是传达和输送的工作。我的《万古江河》传达了上千篇许多专业同行们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每个人尽自己的能力、性情去做自己的选择就可以了。入的人要常常警惕自己,不要脱开了时事。


如果今天我拼命去抠一个已经死掉的字,在古代和今天一点意义都没有,这是个学术工作,白首穷经可以做这件事,但是,对别人有何裨益呢?出的人如果整天做转述工作,自己的基础都没有打好,他不是浮萍吗?打基础不能单单说打到实施就拉倒的,一辈子无时无刻都要垫高,夯实。担任转述工作的前提,乃是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看家本领。

责任编辑|赵欣

头条整理|何乔茜


谢选骏指出:许倬云伪冒自由主义,和共产党一唱一和,胡说“五四运动其实就是要追求人的自由”——许倬云哪里懂得,五四运动是一个暴力循环,把中国带上了一条纳粹主义的道路。五四运动和纳粹主义的起点都是“反对《凡尔赛和约》”,最后都演变为党国体制甚至世界大战。


2022年8月1日星期一

谢选骏:躺平之后是劫灰


《30万中国年轻人决定“提前退休”》(一条 2022-07-31)报道:


已经实现Fire的公子京一家陷入倦怠,却没存款彻底“躺平”,只能工作、赚钱、消费、继续工作……疫情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样的循环。


去“Fire”(英文“财务自由、提早退休”的缩写)


摆脱996,过向往的生活,30万年轻人心怀这样的期待涌入豆瓣Fire小组,渴望利用这个来自国外的理论,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快速攒够每年生活开支的25倍,以4%的理财收益承担生活支出,实现财务自由,提早退休。


但同时也有无数的担心,父母养老、孩子教育、未来生活的可靠性……


我们采访了几位Fire小组内的人,他们未必真正做到了定义中的“Fire”,但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想进一步探讨,人和工作、和物品、和自己的关系。


编辑:张雅兰 责编:倪楚娇


▲4年前,一条曾报道过“Fire运动”在中国的先驱者,当时这个概念还鲜有人知。


如今,在经历了疫情、裁员、生活低欲望后,豆瓣Fire小组迅速膨胀起来,有将近30万人活跃在群组里。


组内探讨的问题非常具体,比如:


“北京户口有编制,要Fire回老家吗?”


“二线城市,500万现金加一套房,能退休吗?”


“90年未婚,税前收入15万,40岁前能否Fire?”


“不知道出家算不算Fire?”


……


大家或严肃或自嘲地袒露自己进退两难的生活。


▲豆瓣Fire小组上的讨论


伴随着组员规模的增长,这个本该最通透、心态最轻松的豆瓣小组,变成了一个“赚钱理财小组”,充斥着:理财、股票、25倍的年支出……等字眼。


Fire成了996以外的另一个“框”,是另一个需要上的“岸”。


很多人以为只要积攒够本金,就能实现Fire重获自由。究竟什么是Fire?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些最关键的议题却未被讨论。


不过也有一部分践行者跳出了这个框,用自己的方式定义Fire。


01、“上班3年,我重新反思了工作的意义”


穷Fire:指储蓄仅够最低支出,需要尽量压缩开支的人,他们往往过着极简的生活。


我本科学习园艺,后来通过司法考试,来到上海工作。辞职前,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


每次开庭前我都很焦虑,有一次5:30醒来打车赶到法庭外,我突然觉得难受,趴在垃圾桶边吐出了血,吐完继续开庭。因为前一天晚上,我的大脑一直在疯狂运转,法官和对方律师会问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细节没有关注到……


但问题的关键是,我其实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低的人。我会觉得生活过得去就行,但我又发现,要做好任何一份工作,其实都需要付出很大的责任心和耐心。


我负责的案子几乎从没败诉过,我也很擅长沟通,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法在工作中获得很高的成就感,我觉得任何一个人读些书,勤奋些都干得了这个活。


▲瓜条爱好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她也自学了陶瓷制作,成了家里的摆件


后来我越发觉得职场也并不公平,努力得不到匹配的报酬,也过得不快乐,那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我觉得他们只想要一个可以当牛做马的年轻人,而不是一个正常人。


离职后我度过了快乐的4个月。后来找工作,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放在市场上任人评价和挑选的大白菜。回想自己3年多的职场生涯,竟然找不到一个“榜样”,周遭所有人给出的范本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既然我天生就不适合职场,不如去过我想过的生活。和老公商量后,他很支持。


▲瓜条平时很喜欢画画


图中是她创作的“拇指姑娘”


她用绘画的方式为她创造了一个世界


前阵子,我写小说赚了800块钱,也会继续探索未来的生活方式。


我现在不用带着忧虑醒来,小猫蹭我一下,我就觉得它好爱我,洗澡洗多久都没人管我。我就觉得人需要多少钱呢?真正宝贵的是你身边的人。


在消费方面我也没有很大的欲望,我每个月花不到1000元。一年只会买一两件衣服,买东西也会去看打折券,每次逛淘宝要筛选400多件才会下单,但是我买回来的每样东西都是我珍贵的宝贝。我肯定会一直用。


▲瓜条和老公在外野餐


Fire后,我也进了豆瓣小组,其实很多现象都让我生气。我原本期待看到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每天看的书,思考的问题,Fire之后打算去做什么。


但里面的人几乎都是公布资产状况求分析的,很多人不过是在寻找某种精神安慰和精神麻痹。


但我依然觉得豆瓣的Fire小组有可取之处,大家不会觉得你逃避是可耻的。有一天有一个人发帖问:“大家难道不会觉得这样是在逃避社会责任吗?”有人回答:“逃避不可以吗?”


很多人质疑我,这是“向下的自由”,还有人不断告诫我,现在离开职场,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但我觉得,只要有选择,就是自由的。


▲开始Fire后,瓜条开始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我虽然Fire了,但还是觉得年轻人做出这个决定要慎重。我也知道肯定会有人质疑我能Fire是因为有老公撑腰。其实Fire需要综合考虑你的情况,攒够钱是其中一个因素,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生活状况,甚至运气,比如身边人的支持。


也有很多人想等到30、40岁再Fire,但我怕到那时候我已经被职场洗脑变成另一个人了。那些总是想等到攒够资金和资源再Fire的人,可能是猫系性格,而我就是狗系性格,我就会为当前的一点点快乐摇尾巴。


02、Fire就是积累到一定程度,


自然实现的状态


肥Fire:指那些储蓄较为充裕,财务状况比大多数正常退休者更好的人。


我算是比较典型的Fire实践者,也是个保守的长期主义者。确定这个目标后,我坚持了十几年。


20多年前,我就接触到了Fire理念。我毕业后就进入外企工作,周围有很多同事都奉行极简的生活观,想攒够钱在35岁前退休。


只有我铺张浪费,在外都住五星级酒店,有一次去泰国,甚至请了私人豪华汽车来接。


后来我想,工作不就为了财务自由然后退休无忧吗?那为什么不提前准备?


▲王林的Fire计划


我开始反复揣摩这个理论,所谓准备好年支出25倍的资金,我认为远远不够。当时美国、新加坡已经是发达国家,他们的房价、利率水平已经很稳定,而中国还处在快速发展中。


未来的通货膨胀速度会很快,仅仅存够25倍的钱肯定会击穿底线。


我是学经济学的,2000年,中国房价开始起起伏伏,但我判断:房子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于是在毕业5年后,我就买了房,此后几年,我连续投资房地产,也买了不同的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我也开始节省生活开支,用积分兑换酒店和机票,出门住民宿,不买名牌衣服、精简护肤。也不再注重手表的装饰作用,只买有投资价值的。


我是很慎重的,在决定正式Fire前的两年里,我开始认真记录自己的支出和被动收入。


我甚至画了很多表格,反复测算每笔收益的稳定性是50%还是90%,直到算出房产、股票、基金,每个方向上的被动收入都足够覆盖支出了才放心。


别人Fire都是想30多岁退休,但我其实挺喜欢我的工作的,所以一直工作到40多岁。后来是觉得既然钱够花了,那就没必要工作了。


▲王林热衷旅游


Fire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开始真正为自己活了,以前都是为别人活的。我开始去全国各地旅行,结识了很多有趣的年轻人。


本以为自己会被嫌弃,没想到和年轻人很投缘,他们教我去闲鱼上买低价门票,打折电影票,虽然省不了多少钱,但我觉得很开心。


我现在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不想花那个钱。我也喜欢上了二手的东西,前两天刚向邻居淘到一个50块的鞋柜。以前可是会买800块的。


旅途中碰到的年轻人也会向我请教Fire心得,我觉得想Fire,一定要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并且尊重内心的感受。


提前想好Fire之后你要过怎样的生活,比如要旅行还是要写作,要提前开始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心态和行动上的过渡,没法那么自然衔接。


03有家庭有房贷,也可以Fire


咖啡师Fire:指那些辞去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仍在努力攒钱的人,他们大多是自由职业者。


我自认为是比较典型的普通人奋斗范本。我出生在农村,后来去大城市上学、工作、白手起家积累积蓄买房结婚。


在Fire前,我已经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9年,辞职的时候,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高级工程师,年薪30万,如果继续这种“典型”的人生剧本,应该过得不差。


2016年,我收听了一档知识付费课程,了解到了Fire和财务自由的概念,那时我就想,“不想为了赚钱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有了孩子后,我依然为工作奔波,有时候回到家,妻子和孩子已经睡着,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慢慢意识到“家庭”才是我想要的,想为之付出的。后来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公子京正在陪女儿读书


我制定了激进的目标:7年攒够1000万,然后Fire。


当时的想法来源于一本畅销书《财务自由之路》,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在7年赚到1000万”。我就是参考了书里的框架,主要就3个步骤:储蓄、投资、再投资。


书里给了一个公式:财务安全资金=月总支出*240,比如我的月支出是12000元,财务安全资金就是1.2*240=288万。我想更稳妥一点,就定了1000万的目标。


我进行了严格测算,工资每年能有10%的上涨幅度,还可以出售一套房产,加上股票投资,如果按照15%的平均收益率,7年能存够700万,按照20%,7年能有823万。


至于剩下的100多万,因为我当时已经在做自媒体,也考虑创业,预期从中获得一些收益。


▲公子京一家三口


我主要通过三个路径快速积累本金,首先是换了一份时薪更高的工作,从央企辞职去了民企,收入涨了50%。


其次,利用手头有的东西,卖掉一套四室的房子换成了两室,置换了一些现金用于投资,也算赶上了当时房地产最后一波红利。


我又把套现的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投资另一套房,另一部分投资股票。


7年存够1000万,现在想来还是太天真。


想要快速攒够钱退休,时代红利是绕不开的,我以前还列过一个公式,Fire的可能性=(Fire的生活观*清晰的规划*坚定的执行)^时代红利,无论是房地产红利、互联网红利,一个人不能绕开这些只谈努力。


2020年疫情,存够200万后我就想辞职了,我妻子还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因为当时孩子两岁,她担心未来现金流不稳定。


但我们商量了很多次,也算了一笔账,即使完全没有收入,也能坚持3年。最后她支持了我的想法。


▲Fire后,公子京有了更多时间下厨


他正在为家人做荔枝烤鱼


现在每个月我们还要还房贷,月支出1万5左右,我们俩的收益刚好可以覆盖。


很多人觉得单身或者丁克才能Fire,有了家庭和孩子就难了。比如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我没考虑学区房、也不会送她去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的话,也会量力而行,把预算控制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内。其实我觉得Fire,定性一定是大于定量的。


我现在在运营一个与Fire相关的公众号,这也算是我Fire之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之一。


凡是选择,必有代价,所以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想好不工作后要做什么。我觉得Fire,并不是单纯地吃喝玩乐,关键在于不为钱工作后,如何继续创造自己的价值。


04、离开都市,去小镇实现Fire


咖啡师Fire+穷Fire


我今年34岁,已经Fire 6年了。我选择Fire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概念。辞职前,我在金融行业工作,有了一些积蓄,但也没有积累到日常支出25倍。


2011年,碰到浙江的借贷潮,眼看着身边很多朋友、顾客、熟人,跳楼、跑路。后来周围很多亲戚朋友生病,自己的身体也出了些小问题,我突然觉得生命真的很无常,就决定辞职。


我觉得大家讲Fire的时候,其实讲的是“逃离”,就我观察到的现象来看,很多时候他们是闲不下来的,一两年后很多人还是会返回职场。只是想给自己放个假。


▲乳山银滩的海边风景


如果严格来讲,我也不是Fire,我还在做一些工作,只不过没压力。躺平不代表躺尸。


但是这几年我最深的感受是,像我这样一批人的价值被社会忽视了。


我住在山东威海一个叫乳山银滩的小镇,常住人口7、8万。当时政府建设了一两百个住宅区,利用率低,所以房价很低。


政府想通过建设工厂或者学校来吸引年轻人,但是没有想到通过互联网来吸引一批自由工作者。


事实上,在一个体制的规划中,我们这部分人变成了一个盲区。其实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自由工作者、数字游民越来越多,但是大家没有看到他们的价值。


▲余晓曾居住的浙江建德某农村


事实上,我Fire的时候也没有太清晰的规划,也是战战兢兢的。自己想要什么生活,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Fire,不是痛苦的反面,如果没有解决思维上的事,工作中的痛苦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


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是一直想过清静生活的,而且我本人很内向,不喜欢和太多人打交道,所以辞职后去浙江建德一个农村住了几年。


▲余晓在自驾的路上


2020年,我又去自驾游了半年。途径很多农村,发现很多老人家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多少钱,生活照样在过,那为什么我不可以?


后来我也去建德农村一个寺庙住了半年,每天在庙里打坐思考,去周围的树林散步,其实就图清静。


乳山银滩来往大多是游客,很多人来这里,花3万买一个房子的车库,随便装修一下就入住了。再在门口种点菜,一年的生活费也不过几千块。我现在租房只要375块,水电一共50,其他方面除了一日三餐几乎没有开销了。


我也没有刻意去过极简生活,我的消费观一直是这样,而不是为了Fire强行改变自己。


我也没有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在各个平台开设了账号,会跟大家交流关于Fire、以及小镇房价这样的问题。每个月自媒体的收入大概600到800元。然后把之前工作的钱放银行里,就是保本理财。


▲余晓曾居住的浙江建德某农村


我现在生活非常平静简单。早上起来吃完饭,我会泡一杯茶,下午去海边散步,偶尔看看游戏直播,骑自行车运动一下。


我也会拍视频,记录当地的风景,文章就是写生活流水账,可能提到自己腰痛、我做核酸碰到的人、我吃的午餐和我看到的游客。


对大部分人来说,日常是很琐碎的,但对我来说,意义不一样,因为我不想忘记,想给自己留下回忆的线索。


我发现生活被放大了,我对每个人每件事的感受力都更细腻了。


或者说,以前我的日常中,会用金钱衡量一件事的价值,但现在一件事已经无所谓重不重要,因为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它就是生活本身。


网民嚎叫:


lio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1:37:03

30万小意思。都去当五毛还有工资!

忘憂草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0:42:00

哇,坐食山空,除非父母有錢

dreamer1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0:37:43

就是不能吃苦,不能受屈。有钱可以任性,但几百万就退休还是太少。三十几年前在中国手里有十万块钱就觉得了很多了,当时如果我拿着十万退休,几年后就的喝西北风了。通胀的速度是超出想象的。

XM25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3:51:00

看得出这些人对工作全无兴趣。

iask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2:53:54

才30几岁,才200万就敢退休?心可真大。这些人是需要改善工作环境,而不是退休。

ArrowOne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1:37:24

作为对比,为啥我和这边的朋友们从来不操心这个?我只关心将来能过的有多好,每年能旅游多少天。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1:27:00

过几年物价一涨,攒的钱就不够了。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1:26:37

这种FIRE的幸福生活只有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可能。对比之下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做梦都不敢想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作者的意思是想用FIRE来证明不同制度的优越性吗?

泰傻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1:23:17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金句


谢选骏指出:“提前退休”其实就是所谓的“躺平”。那么躺平之后呢?自然就是“社会死亡”了。在那以后呢?自然就是“劫灰”了!


《许章润最新诗作曝光 洋洋洒洒数千字都写了啥?》(许章润 2022-07-31)报道:


《劫灰》


腊月的午后日光迟暮


窗前的残雪固执地栖息枝头


一卷在手睡意沉沉


尘世之衣无羁心魂


海疆天宇往世今生


原上的歌者垂首梦回二月早春


象牙门楣米黄温润


青春昂首走出城门


年少的心魂热血怔忡


坚信真理更嚮往公正


身无分文誓要用头颅行走


飢寒交迫也当作上天的情有独锺


惟汝子之女 童贞之母 至高无上


惟高天厚土 生生大化 无始无终


血管里的呼吸酣畅淋漓


龟甲上的卜辞是万古之谜


挟泰山越北海兮


少年用颅骨通灵于万灵之灵


风信子来自哪片海洋的孤岛?


夜来香为何洋溢著少妇的脂香?


大牆的背后是谁家的故事?


鹿回头的尽头说不定就是女儿愁?


黑甜乡里果真遍植了无边的温柔?


甜蜜和愁苦的交织何时是个头?


人类自古无视诸神还是诸神一直伤害人类?


天上一片和平只因蓄意将地上闢为疆场?


善终的远景不足以循循善诱


绝罚的恐惧反致人意嚣张?


钟鸣与沈默的夹缝中,活著是造物蓄意强加的最大羞辱?


海洋构成了大地的边疆而坟墓是大地的海疆?


大地辽阔莫非承载了连环骗局的万物坟场?


层叠的空间意义消失于三千世界的无限滥觞?


向日葵真的是永恆龟行的支点而令时间溃亡?


尤有甚者 它们早已双双霸佔了四野八荒


却为何忌惮字词发光?


而光接著光 通向天堂


待回首 块磊峥嵘 见字而忘意


春天的脚步衝决时间的誓约


生命的洪荒不再听命于字词的周章太过依恋逼迫出势必挣脱的绝望


径意的决绝只为了打发满腔怅惘


一天流星如残春的落樱纷披


宇宙沧桑啊装不下少年翱翔的心房


今晨的阳光照耀过祖先的额头


明夜的烈火将荡平祖先的祠堂


活人用唾液和精液过往


死人在大火中没齿不忘


实体奔向目的必须手持利斧自我了断


目的只能变现为实体才能自证清白


失去王座的国王便失去了利斧也失去了清白


落难的人儿既非实体亦非目的


历史旨在谋杀时间却拯救了时间


王国瓜分了世界却保全了空间


一己的痛痒未必是一代人的悲欣


尸骨膜拜死亡可从来是便饭家常


劫灰纷纷扬扬


伊凡雷帝哟这才手握铡刀笑口常开落落大方


众生皆苦而生命欢欣


尘世污秽可人间温存


千金赎不回春宵一刻


万钱买得了俯首称臣


交会的时刻成全了历史却腐蚀了时间


复活的心神一线牵连反致肉身孤苦伶仃


终点起于金木而起点终于水土


一把火将它们收拢于雷公地母


初始因果辗转连环开枝散叶


子午线惊骇了深古的伊壁鸠鲁


人间是万物的无边牧场


劫灰以人牲换得了世世代代的子嗣绵长


劫灰纷纷扬扬


荆轲的强项哟这才托起头颅


走向炼火的熊熊炉膛


女儿出嫁没有嫁妆


兄弟的墓前没有墓碑


二月的墨水书写了六月的飞雪


三月的融冰作育著七月的阴凉


两滴油脂嘀嗒


瓦瓮的池塘里王八们便逐鹿中原拨弄信仰


一声雷震夜阑


燃烧的火柱是怒发衝冠秉烛夜行的孤独白杨


创世的伤痕注定了人族是世界的永恆人质


帝国的贪婪将人间劫持为猎杀的血腥屠场


劫灰纷纷扬扬


名字叫喜的兄弟哟你不得不万里驱驰


殒命于沙场


昼夜交替仿如易信改宗


夜阑钟鸣从来不祥


走狗用主人打断的爪牙看家护院


笼中投喂的熬鹰不再是天空之王


面对他人惊觉自己是自己意味著创世纪


回首身影明白自己并不存在可谓破天荒


冥后的手上捧著宁馨儿


挽臂同行的是送子娘娘


肤如凝脂的原野上饿殍遍野


尖顶的教堂里藏贮著人肉的腊肠


本原的世界该是巨大的寂静


人族的征伐让凡间一派嚣嚷


诸神妄自了断而不得遂心如愿


跟我来 撒手去


日落之前 别无他念


劫灰纷纷扬扬


名字叫人类的造物哟你是猎食自己的荒原狼


北国的春天风沙瀰漫


北国的冬天肃杀森寒


北国的晴天浩渺空空荡荡


北国的雨天如晦唯有琉璃堂皇


冠盖云集徒留下一地腌臢


凛冽闢壅挡不住万里腥羶


破伤风的喧哗淹没了守夜的更鼓


长城的灌浆夺走了天下的口粮


休眠的祖国头枕著三个世纪的创伤


菜市口人头攒动著叫卖六颗血颅


死亡之前早有死亡


崖山之后还有崖山


劫灰纷纷扬扬


劫灰吹散了深古潼关莽荡四万万


魂兮儿郎


造化三千久病不癒


芸芸众生如断臂残肢


第一日的征伐也是最后一日的征伐宇宙一夜长大荒寒里放逐了天堂


没有雷暴的天空枉为天空


失去了天堂的世界适堪人居


鹰击长空不留坟冢


烧红的石棺孵化了四方异议七贤嵇康


人间世来源于创世説的意外唾馀


愚蠢的愤怒将床榻遍染血光


犹大的冰环冻不住原动的水晶天


挞世的皮鞭早已溺陷于血红深渊


人牲一息尚存迁延了劫灰的永世梦想


万物生死有时击退了最后时刻的飞砂走石


乱石投造的持斋佛堂里供奉著泥塑木雕的北极恶狼


倒挂地表 打开天窗


终生辛劳 子弹上堂


登舟忘川 无为悲伤


人牲在连天风雨中拉紧风帆


神祇挟陈年酒渍身披尸衣登陆结网


劫灰纷纷扬扬


风沙踢踏的九天边疆撕开伤口哟


罐装了全部的反形而上


远处的犬吠唤回时间的行程


残雪依在而落日黄昏


歌者捡起散落的遗民诗卷默如哑僧


血管里雷鸣著远方瀚海的雷般涛声


身影浮沈恰似冰河深古弯弓张弛


思绪翻腾搅动一天风月灵光乍现


活著残剩的活 影子中的影子行云流水


死著自己的死 幽灵牵手另一个幽灵地老天荒


史前的无边森寒直通向后人类的至上肃穆


秦砖汉瓦里浇铸的骸骨依然敲击铿锵


生命的流逝就是生命的延长


五脏六腑御风年轮齐奔岁月的沙场


劫灰纷纷扬扬


劫灰厚待我们如一苇慈航


三有六道不妨花冢惜春


童肤的乳香鞭策著行者无疆


远方的铃铎是众神的密语


一脚踉跄远离了待娶的新娘


大地情场啊


你是影 我是你的影中之影


你是火 我是木柴尽头的灰烬


我从不曾闭嘴锁喉


我早已与美娘子悍烈交配


我残存的每一根神经都依旧敏锐


我灼伤的心灵还是多情


敏锐于每一种缺席与在场


多情于世界的无义複无情


世界不是坏脾气的结果


我们不是坏运气的产物


但我们和世界一样受苦受难


但世界与我们一样遍体鳞伤


眼睁睁一步步走向衰朽和死亡


活生生沦落为赌场、屠场与坟场


亿万斯年亿万斯年啊


造化冥冥


造化冥冥


真实得彷如梦境


遥远得近在眼前


万物的崩溃叫万灵神伤


无数的重複连佛陀都深感颓唐


那个叫做人族的物种早已破产


这个世界不值得讴歌


我们不值得活著


我们受难的坟头插著同谋的旗语


脚下的血流早已堰塞了大道阴阳


假期和刑期都结束了


山脊上游荡著花豹、雄狮与母狼


忘川的尽头是忆涧


荒谬的所有悲伤都浮沉于一江流殇


三位一体 九天九地


石化的龙骨敲击著新棺深谷盪盪:


末日之后还有几天?


卡龙之舟现在何方?


黄泉道上谁来掌舵?


迷魂的汤药几种配方?


最后一班渡轮何时启航?


始祖的天空四星璀璨


始祖的天空九阳飞翔


冥河的对岸流散了曾经的歌醉


炼狱的山顶高擎著劫灰的梦乡


所有的风雨都变成了河流汩汩


所有的河流入海不只为慰藉盐的惆怅


人族自囚于历史的深宫备受蹂躏


人牲凭记忆重组时空而意兴湍颺


每一场风雨都提醒了忘川


每一条河流都抵达了梦乡


每一片记忆都是一叶扁舟


每一次重组都是一趟不归之航


劫灰纷纷扬扬


劫灰纷纷扬扬


歌者啊 人族的喉咙


你命定终生流亡于流亡


流亡者以流亡为友


孤独的人引自己的孤独作伴


流亡者将回忆熬製成诗意


孤独的人默立往世来生将今生遥望


身只一生 诗分三卷


一卷赠给今生 一卷留待来世


还有一卷头枕神州河山带砺莽苍苍


回忆过去只在于摆脱过去


直面原始的恐惧才有望恐惧不再


时间毁灭于时间也只能逃难于时间无限的乡愁指向莫名虚无的无端


至极的繁盛后必是至哀的极衰


手上的诗卷是万物的起点也是世界的终点


血腥的星球是仓皇人族唯一的逃城


没有邻居 也没有敌人


既善且恶 亦兽亦神


终生劳作 今夜无眠


等候明天 在一个黄昏和又一个黄昏之间


等候明天 用一个旧梦连缀起一束


新梦


等候明天 一手执剑一手扶犁


等候明天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等候明天 要麽送上祝福要麽不忘诅咒


等候明天 言语道断先需卷帙浩繁


等候明天 新石器的杀器翻新自旧石器的祭器


等候明天 党史讲义正在化粪池里重妆为廉价厕纸


等候明天 因为活著所以必定死亡


等候明天 一魂之上还有一魂


等候明天 我三拳捶胸无罪无罪还是无罪


等候明天 只有明天才能征服明天


等候明天 这是第一个明天也是最后一个明天


等候明天 我手抚诗卷如执青铜祭器仰面问天


等候明天 我兀自长啸管他是地还是天


等候明天 我孑孓趱行于无情大地有情天


等候明天 此时此际便是一水汪洋盖地铺天


等候明天 我年逾花甲没有明天更无惧明天


“起来吧,不要害怕!”


劫灰有难


劫灰有福


劫灰纷纷扬扬


圣诞二零二二年七月


壬寅苦夏


网民嚎叫:

x潇潇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0:42:26

“等候明天 党史讲义正在化粪池里重妆为廉价厕纸……”-他还没被送进精神病院……

___1984___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20:48:10

如果你真是在美国,估计你出院的机会是零。

+++++++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15:43:07

前两天不是报的有个大陆出来的政治诗人喜欢收集这些所谓的诗词,可以推荐给他吧!不过他好像被台湾人痛打了一顿,躺在台湾哪个小医院里,那就等他出院吧。

ali88 发表评论于 2022-07-31 19:15:07

基本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许教授大才,本人不能全部理解。喜欢这一句:“瓦瓮的池塘里王八们便逐鹿中原拨弄信仰”。哈哈


谢选骏指出:躺平之后是劫灰——这是中国大陆,共产党成立之后的101年。躺平之后是劫灰,那么劫灰之后呢,是什么?


网文《劫灰飞尽古今平》报道:


《秦王饮酒》

唐代   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 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秦王饮酒》李贺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秦王骑着猛虎般的骏马,巡游八方,武士们的宝剑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命令羲和敲着太阳开道,发出玻璃声响,劫火的余灰已经散尽,国家太平呈祥。

大壶的龙头倾泻着美酒,请来了酒星,弦架镶金的琵琶夜间弹得枨枨响。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点,那是乐人吹笙,秦王酒兴正浓,喝令月亮退行。

银白色的浮云辉映得整齐的宫殿亮晶晶,宫门上报时的人已经报了一更。

灯火辉煌的楼上,歌女们的声音娇弱乏困,绡纱红衣轻轻飘动,散发出淡淡的清芬。

一群黄衣女郎舞蹈着,高举酒杯祝寿歌颂。

仙人形的烛树光芒四射,轻烟濛濛,嫔妃们心满意足,一双双醉眼清泪盈盈。


注释

⑴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⑵“秦王”二句:写秦王威慑八方,他的剑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⑶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注释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敲日:说他敲打着太阳,命令太阳快走。因太阳明亮,所以诗人想象中的敲日之声就如敲玻璃的声音。

⑷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劫分大、中、小三种。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坏劫,坏劫期间,有水、风、火三大灾。劫灰飞尽时,古无遗迹,这样一来无古无今,所以称之为“古今平”。王琦认为这里是借指“自朱泚、李怀光平后,天下略得安息”。

⑸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据《北堂书钞》载:唐太极宫正殿前有铜龙,长二丈。又有铜樽,容积四十斛。大宴群臣时,将酒从龙腹装进,由龙口倒入樽中。酒星:一名酒旗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饮。

⑹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枨枨:琵琶声。

⑺雨脚:密集的雨点。这句说笙的乐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声音一样。

⑻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瑶殿:瑶是玉石。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⑼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一更:一作“六更”。

⑽花楼玉凤:指歌女。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⑾海绡:鲛绡纱。《述异记》云出于南海,是海中鲛人所织。红文:海绡上绣的红色花纹。香浅清:清香幽淡的气息。

⑿黄娥跌舞:可能是一种舞蹈。千年觥:举杯祝寿千岁。

⒀仙人烛树:雕刻着神仙的烛台上插有多枝蜡烛,形状似树。⒁清琴:即青琴,传说中的神女。这里指宫女。泪泓泓:眼泪汪汪,泪眼盈盈。


《秦王饮酒》赏析

李贺写诗,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他的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没有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这首诗题为“《秦王饮酒》李贺 古诗”,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写的不是秦始皇。诗共十五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武功,后面十一句写饮酒,重点放在饮酒上。诗人笔下的饮酒场面是“恣饮沉湎,歌舞杂沓,不卜昼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诗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战功显赫,又沉湎于歌舞宴乐,过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与过都比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这样的人。这首诗是借写秦王的恣饮沉湎,隐含对德宗的讽喻之意。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严,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人人望而生畏。这样的词语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更具有直观性。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剑光照天天自碧”,运用夸张手法,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称。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绝伦,威力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荡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的笔墨。“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一个“泻”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一个“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洞庭雨脚来吹笙”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绝。“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这位《秦王饮酒》李贺 古诗作乐,闹了一夜,还不满足。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让他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这既是显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代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深刻,具有讽刺意味。尽管天已大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驱使了。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青琴醉眼泪泓泓”,诗歌以冷语作结,气氛为之一变,显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达了惋惜、哀怨、讥诮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余意无穷。


《秦王饮酒》李贺 古诗创作背景

李贺生平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唐德宗在位时期。唐德宗李适功过都很突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马元帅的身分平定史朝义之乱,又以关内元帅的头衔出镇咸阳,抗击吐蕃;即位后,见祸乱已平,国家安泰,便纵情享乐。


谢选骏指出:许章润知道劫灰的实在,却不知劫灰的虚无。不知“劫灰飞尽古今平”的后面是天国?

谢选骏:老顽童并不都是男的



《88岁爱熬夜创作的叛逆奶奶,一张速写卖6位数》(Littlething恋物志 2022-08-01)报道:


奶奶灰BOBO头、Oversize毛衣、Nike Dunk SB滑板鞋...不好意思,真的很难想象,这位英国绘画界的当红辣子鸡,今年已经88岁了。


艺术和爱情


Rose Wylie,1934年出生的叛逆少女,一直住在英格兰肯特郡的乡下,过着随性自在的生活,她最喜欢的整理杂草的方式就是随意把它们踩平。


2014年,80岁的Rose成为John Moores绘画奖史上年龄最大的得奖者。


这位和David Hockney同龄的新锐艺术家,正式以反叛者的角色入侵当代艺术的世界。


▲ Rose 2014年John Moores的获奖作品《PV Windows and Floorboards》,Davied Hockney 30岁时获得了John Moores奖,这两位同时也是皇家艺术学院校友。


▲ Rose和查尔斯王子在皇家艺术学院,查尔斯也是Rose的粉丝之一。2018年Rose还被英女王授予OBE大英帝国勋章。


Rose看似出道很晚,但她17岁就进入了Folkestone and Dover School学习艺术。


只不过在那里,她遇到了终身伴侣,同样是画家身份的Roy Oxlade,他们几乎一毕业就结婚了。


婚后Roy继续他的艺术创作,Rose则成为了一位妻子和母亲。


“有时候人们会问我,会不会对当时的决定感到后悔。当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思考,然后再开始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更顺利了。”


45岁的时候,Rose决定重回皇家艺术学院深造。这时候她的孩子已经长大,于是她完全沉迷在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往后的数十年Rose其实都在坚持绘画,只不过艺术界对于女性的认可并没有那么快。


由于成名太晚,2010年在《卫报》的报道中,还把她称之为“英国最红的新画家”。


▲ 纪录片海报。


2015年,在讲述两位艺术家故事的纪录片——《Rose & Roy》里,Roy在谈到妻子的画作时温柔地说到,“她总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转化为直白的作品,然后又在里面埋藏了隐喻的新事物。”


明明是在夸妻子,Roy非要说得那么含蓄而优雅。


三本画册分别是:由卓纳画廊推出的


展览同名画册《painting a noun...》;


ROSE WYLIE 瑞士个展画册;


以及 2018年出版的作品合集。


(画册内页图片均以实物为准)


Hullo, Hullo & Quack Quack


呼噜呼噜 和 呱呱呱呱


2014年,Roy离世。之后Rose便把所有的思念和热情都投入到了艺术里。而她常年工作的地方就是家中院子里的一间平房。


都说,了解一位艺术家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她的工作室。我们现在就跟随视频一起来看看她的创作空间。


▲ 《At home with Rose Wylie》由frize出品,带你去看看艺术家的工作室。


天哪!这样的工作环境,要是让爱干净整洁的人看到,一定会抓狂。不过Rose表示,她和她的物品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我喜欢把颜料和报纸都堆起来,在我创作的时候,偶尔瞥见的这些报纸杂志上的内容都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 待完成的《金发蜘蛛》(局部),摄于Rose的工作室。


Rose的绘画初看会让人觉得浮躁和不受控制,她的人物画很简单,很像漫画,周围的细节和环境也不会多加处理。


画布中经常出现电影片段、杂志、人名等看似无关的东西。


▲《Pink Table Cloth 》 (Film Notes) 2013


▲ Rose根据塞琳娜·威廉姆斯在2018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时的情景,创作了这幅画。


可以说Rose是用记忆力来画画的。画里的内容原本只是间接地指向真实的事物,那些她看过的报纸,经历的事件。


而记忆力的不确定性就是画面独特的关键,事物随着时间的演变与形成的记忆紧紧相连。


▲ 《Sitting on a Bench with Border》 (Film Notes)


▲《Kill Bill》 (Film Notes) 2007


Rose的创作规模巨大。她在没绷画框、也未涂底漆的画布上工作,比起画架,她更青睐于“直接上墙”。


她简直就是古怪和偏激的集合,活力十足又带着英国人的优雅。


“我喜欢大尺幅。我喜欢广告牌。我喜欢很早期的教堂装饰,绘画从地板蔓延到天花板,爬上圆拱,环绕着大门……我觉得那更让人兴奋,画面可以延展。”


▲ 梦之队阵容中的球员从左至右依次为,鲁尼、克劳奇、亨利、莱曼和罗纳尔迪尼奥。


在创作过程里,有时候数张绘画会在某个时刻汇聚成一件作品。


这或许源自某种机缘巧合,当几幅画在地板或者墙上彼此靠着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一张画便可能发展成一幅双联画或者三联画。


▲ 以上两幅作品分别在Rose个展《Hullo, Hullo》和《Quack Quack》中展出,Rose的好玩性格也体现在她对展览的起名上。


▲ 《典型时髦女郎,眼影与睫毛》,2019


painting a noun... & endlesslyinappropriate


画一个名词 和 无休止地


自从卓纳画廊开始代理Rose后,她每年至少有一场个展在进行。这对于她来说,完全没有问题,比起规律的生活,她更喜欢熬夜创作。


▲ 《墨西哥罐头》,2019


▲ 《蜘蛛》,2019


香港卓纳画廊举办的名为《painting a noun...》是Rose在国内的第一个个展,展览展出的都是Rose最新的作品。


Rose把从电影、时装摄影、文学、历史、体育等广泛领域汲取到的灵感,全部绘制成构图有趣的画面。


▲ 以上均为《painting a noun..》展览中的作品。


卓纳更是企划了一次有趣的对话,画廊主请来了Rose的藏家——英国男演员拉塞尔·托维(Russel Tovey)。小粉丝Russel此前还特地前往肯特郡,参观了Rose的工作室。


而他们的对话中也充满了Rose对于生活和创作的幽默、直接,不过不管是什么内容Rose的语言里依然少不了她独有的优雅和清爽。


▲ 此图为拉塞尔·托维(Russel Tovey)为Rose庆生时发布的Instagram配图。


Rose对于生活好像从来没有规划,成名也不是来得理所当然,她只是一直在做自己选择的事情,然后有一天就看到了积累的成果。


这一切虽然看起来凌乱,但又是适合她的,就像她的开衫毛衣和满是颜料的运动鞋。


▲ 顶级画廊的推荐让Rose的作品水涨船高,如今她的本子里的这张速写要卖9,500欧。


▲ ROSE WYLIE 画册


网民嚎叫:


轩辕剑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5:23:48

看着难受。没落的大英帝国。

新手一位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5:17:53

像极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颠覆者。

南极之葱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4:59:00

确认这是88而不是8岁的人画的?

泰傻 发表评论于 2022-08-01 04:42:11

不错,总比跳广场舞吵人好。


谢选骏指出:我看Rose Wylie女士的那些画,都像是儿童的涂鸦——由此可知,老顽童并不都是男的!难怪这个女老顽童可以得到英王授勋,因为伊丽莎白二世比她更老,而且比她还要玩世不恭。所以,无形号召那么多顽童跟着起哄,水涨船高,让人窒息了。老顽童并不都是男的——新母系时代的顽童,女的更多!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