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四章 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07年冬十月,刘邦在霸上接受秦孺子婴的投降。汉朝的纪年即从此开始①。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至汉十二年,刘邦卒。这十二年,是西汉皇朝创立的时期。此后,吕后当政十五年(前195—前180年)②,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前180—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前157—前141年)。在这约五十五年中汉家皇朝得到了巩固。
①汉初沿用秦《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故公元前207年冬十月起即为汉元年。而元年的大部分月份都在公元前206年。
②公元前195年至188年名义上是惠帝刘盈(刘邦之子)在位,但实权由吕后所掌握,故《史记》以《吕太后本纪》接《高祖本纪》。
第一节 对楚战争的胜利
刘项入关后的分歧
秦皇朝以后,农民军反秦的斗争转化为农民军领袖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主要是刘邦和项羽这两大反秦主力之间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
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函谷关,就可在其地封王。刘邦入关后,就以掌握关中权力的人自居,派军扼守函谷关。项羽在巨鹿大战取胜后,听说刘邦已到关中,便连夜带领大军西进。项羽被挡在函谷关前,大怒,督军破关。于是刘、项两大主力都进入关中,双方在政治上策略上表现出根本性的歧异。
刘邦进关之后,很注意对居民和降将的安抚,实行宽厚政治。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冬十一月,刘邦召集关中父老宣告:天下苦秦法久矣,我入关就是为废除秦朝苛法,实行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派使者周行各县乡邑,以此告谕百姓。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①。刘邦在约法三章中提出来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人身生存权的要求,是政治上很重要的大事。刘邦的作法获得关中民众的欢迎。项羽的做法恰好相反,他到处大肆杀戮。他率大军西进时,路过新安(河南今县),听说章邯降卒因受楚军士侮辱而有怨言,便连夜阬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城南。
汉元年冬十二月,项羽驻军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准备向刘邦进攻。当时,项羽有大军四十万,号称百万,而刘邦的兵力只有十万。刘邦被迫求和,听从张良谏议,亲至鸿门项羽大营中卑辞言好。范增劝项羽在宴席上杀死刘邦,项羽没有答应,刘邦借故退席回去。数日后,项羽率兵至秦都咸阳大肆屠杀,杀了秦子婴,放火烧掉秦朝宫殿,大火燃烧三月不熄。他还掳掠了大批财宝、妇女,“秦民大失望”①。
刘邦志在夺得天下,有政治眼光。刘邦军队入咸阳后,萧何独先入秦丞相府收集天下图籍收藏起来,因而刘邦得以具体掌握各地险要、户口多少、强弱形势。刘邦见秦宫殿华美,有住下享受之意。樊哙、张良劝阻说:这些奢丽的宫殿是秦朝无道而灭亡的物证,若住下去,等于助纣为虐。沛公若欲有天下,就不能在宫中停留。于是刘邦退出咸阳,还军霸上。这些都表明刘邦及其部下已开始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新政权作准备。项羽的手下也有人劝说项羽,关中形势险要,且又富庶,可以凭此称霸天下。但项羽则回答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②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春,项羽在各支反秦势力自封为王的既成局面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他调整诸王土地,把自己的亲信分封于各王国的善地为王,而徒置诸故王于其原据地的边缘③。他名义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却把他由彭城迁郴(今属湖南省),并在半途中把他杀了。项羽完全背弃当初怀王与诸将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僻处于汉中、巴、蜀的一隅。又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利用他们堵死刘邦的出路。项羽立了十八个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这一措施不但不能收拾割据局面,反而加剧了割据。四月,项羽及各诸侯王罢兵各就国。但不久,田荣就在齐地起兵,自立为王,又有彭越起兵于梁,陈余起兵于赵,出现了诸侯王混战的局面。
①《史记·高祖本纪》。
①《史记·项羽本纪》。
②《史记·项羽本纪》。
③如立司马卬为殷王,据河内;张耳为常山王,据有赵地;立臧荼为燕王,都蓟。徙赵王歇为代王,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
对于项羽违约和排挤刘邦的行为,刘邦手下众将是不服气的,他们主张与项羽硬拼。在此关键时刻,萧何警告刘邦保持清醒头脑,若要硬拼,无异送死。他劝刘邦看得长远,接受封号,到汉中去安抚百姓,积蓄力量,最终定能拥有天下。于是刘邦率军至汉中,诸侯吏士民众慕从者有数万人。韩信也在此时背楚归汉。刘邦采用张良计策,烧绝所过栈道,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归。八月,刘邦采纳韩信建议,部署还兵关中。他引兵从故道出,连续击破章邯、司马欣、董翳军,夺取了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
汉楚在荥阳、成皋间的相持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渡黄河,又经洛阳,向东进军。这时,项羽正率军北上山东作战,北至北海,“烧夷城郭、宫室,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①。刘邦利用彭城空虚,率诸侯兵五十六万人大举东伐,又得彭越率兵三万余人来归,遂攻入彭城。项羽闻讯,率三万精兵回师反击。睢水一战,刘邦大败,仅剩数十骑逃到砀(今安徽砀山南)。刘邦收集逃散的士卒,退至荥阳。诸败军至此会合,又得镇守关中的萧何征集补充兵员送来,汉军复振。刘邦策动九江王英布举兵叛楚,牵制项羽兵力。随后派韩信等攻占魏、赵两地。汉、楚双方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项羽大军曾把刘邦包围在荥阳,刘邦用计得脱,退入关中,留少数兵力固守荥阳。此后,改从武关出军宛、叶(今河南南阳市及叶县南)。项羽引兵南下,汉军坚壁拒战。当时,彭越常在项羽后方断其粮道,又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大破楚军。项羽背后受到威胁,只得移兵东击彭越。刘邦乘机北上,再次进军成皋。项羽打败彭越后,回兵攻拔荥阳,再夺成皋。刘邦派卢绾等率师渡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南下,与彭越会合,夹击项羽后方,烧毁其粮食积聚。与此同时,韩信也平定了齐地。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不得不再次东征彭越,而留大将曹咎守卫成皋。汉军进攻成皋,楚军坚守不出。汉军故意在阵前辱骂,激怒曹咎,待楚军出动半渡氾水时,大破楚军,曹咎自杀。项羽引兵西还,楚汉双方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相持不下。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项羽既多方面受敌,后方供给又不断受到袭击,楚军缺粮而士气疲惫,汉军则粮多而士气高涨,汉军居于优势。刘邦趁机跟项羽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中牟县)为界,“以西为汉,以东为楚”①。
楚汉战争共五年时间,而两军在荥阳、成皋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即有三年,刘邦的军事力量在相持中逐步由劣势变为优势。最后项羽陷入“兵疲食尽”的困境,他被迫同意划鸿沟为界,表示了他已不与刘邦争天下了。
垓下之围和项羽之死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秋九月,项羽引兵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毁约乘胜追击。汉五年冬十月,刘邦追项羽至固陵(河南淮阳县西北),韩信、彭越却未应约联合击楚,汉军又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为了取得韩信、彭越全力支持对楚作战,划分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之地归彭越所有,自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于海滨之地归齐王韩信所有。至此,刘邦部署了对项羽军队的包围,汉军及韩信、彭越、英布的军队一齐指向项羽。决定刘项胜败的最后一役来到了。十二月,项羽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被围数重。入夜,汉军四面唱起楚歌,动摇了项羽军心。项羽半夜惊起,以为楚军尽为汉所虏,饮酒帐中,悲歌慷慨。他连夜带领壮士八百余人骑马突围南走。天明后渡过淮河,从骑只剩百余人。项羽至阴陵(今安徽凤阳南)迷路,向路旁一位老农问路。老农故意指给他错误的方向,于是陷入大泽之中,被汉军快骑追上。
项羽引兵向东,跟随的只剩下二十八骑,追击他的汉军骑兵却有数千人。项羽陷入重重包围,无法逃脱,对随从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时他还要显示他“溃围,斩将,刈旗”的勇气,大呼驰下,汉军披靡。汉郎中将杨喜追项羽,项羽瞋目叱咤,杨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①。项羽果然三次溃围,斩杀汉将数人。左右皆慑服。
项羽来到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边上,乌江亭长要用船载他过江。项羽不肯,说:“我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我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与随从下马步行,与汉军短兵接战。项羽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负伤十余处,最后自刎而死。
汉初君臣说刘项成败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在定陶(山东今县)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汉皇朝。
楚汉战争经过五年的较量,最后以刘胜项败而告结束,这是历史的一大变局。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出身低微、原来处于劣势地位的刘邦为什么最后胜利?汉初政治人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刘邦君臣在汉朝建立不久的一次庆功宴上曾作过评说。史载: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①刘邦富有谋略、知人善任、善于采纳部下谏议,项羽则妬贤嫉能,刚愎自用,确是造成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还十分中肯地评价了“汉初三杰”为创建西汉皇朝所立下的卓著功勋。汉初群臣除张良是韩相的公子外,其余大都出身微贱。萧何、曹参是沛县吏、掾,韩信是无业游民,陈平、王陵、陆贾、夏侯婴都出身平民。郦食其是乡里守门者。樊哙、周勃、灌婴各以屠狗、织薄、贩缯为业。娄敬是挽车的戍卒①。由于他们各自显示出才能,受到刘邦的任用,成为有名的重臣、谋士、武将。项羽则堵塞言路,任人唯亲,最后众叛亲离。谋士范增因一再提出计策不被采用,愤而离开,半路上因气极而死。韩信、英布原先都在项羽军中,终因不受重用而改投刘邦。刘邦周围的文臣武将不仅帮助他战胜了项羽,而且在汉朝开国后为创设制度、治理国家作出卓越的建树。
①《史记·项羽本纪》。
①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条。
(谢选骏指出:马列狗不懂——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司马迁的《史记》把项羽写得像一个疯子,把刘邦写得像一个胸怀天下的仁君,这不过因为司马迁他是一个秦人,而不是楚人,而且他虽然被汉武帝割去了生殖器,毕竟还留着乌纱帽,可以用太史公的名义混饭吃。为了对得起他的职业,他就不得不为汉朝吹拉弹唱,有时不惜丧尽天良。只要有点常识的人,看看后来刘邦吕后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司马迁有关“楚汉之争”的论述完全是在公报私仇,否则就无法解释汉朝的许多流氓行为——司马迁这样曲笔书写甚至委屈求全,为的是报恩刘邦笼络秦人、报仇项羽糟蹋秦人……的历史宿债。这也许无可厚非,但相信司马迁的却成了真正的傻瓜。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认为尽信《史记》等于误信了历史——虽然项羽无法开口说话为自己辩护,单凭司马迁是陕西人这一点,我就无法相信司马迁的价值中立,更无法相信太史公的《史记》的“客观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