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嚎叫:
小陀螺 Retweeted
David@David2021D
心理学大师荣格离世前说: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土而出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谢选骏指出:如此说来,荣格真是蠢猪——他死到临头还教导别人“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他缺乏反省能力到了蠢猪的地步,不知道他这就是在“想改变别人”。因为,有的人天生就是来改变别人的!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报道: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旧译容格或杨格,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
生平
荣格出生于瑞士一个凯斯维尔的村庄。荣格六个月大时,家庭移居到莱茵瀑布边的洛封城堡。父亲是一个牧师。荣格从小受家庭宗教气氛影响,对宗教产生兴趣。但由于他认为其父身为牧师却丧失真心的信仰且无力面对现实,只能讲述空洞的神学教条,再加上他本人在少年时期在领圣餐时心中毫无感觉,不符他的期望,对基督教非常失望。荣格更做过一梦,其中上帝的粪便击碎精美的教堂,因此荣格背离了基督教。
1895年-1900年,荣格在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随后在苏黎世伯格尔茨利精神病院谋得助理医师职位,在布鲁勒手下实习。期间他进行了高尔顿词语联想实验的研究,积累了最初的声誉。荣格1905年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去职务自己开业。荣格对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很感兴趣,与之通讯,参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运动,共同创立了一个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任第一届主席,后因两人的学说产生分歧而决裂。由于此决裂弗洛伊德将荣格的名字一笔勾消。荣格曾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母校巴塞尔大学教授,又获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61年6月6日去世。
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曾经忧郁数年。他曾见到幻像也曾感觉到众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个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脚的老人菲利门,另一个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这两位成为他日后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玛的样本。
因荣格对宗教毫无忌讳,他对中国道教的《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易经》,及藏传佛教的《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禅宗皆深入研究。他也对西方炼金术着迷。他在《太乙金华宗旨》及西方炼金术找到与他个性化观念相同之处:调和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心性。
他也在解梦方面有杰出成就。梦反映潜意识,是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的。据他估计,自己一共大约解过80000个梦。荣格的学说与弗洛伊德最大的分别,是他的理论得到较广泛的考察证据。相对于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隐晦表达,荣格更强调梦具有一种补偿作用。梦不是伪装和欺骗,而是一部用特殊语言写成的书。在梦的分析上,荣格强调不应该仅局限于单独的梦,而是关注梦的系列,着重分析与个人有重要影响的“大梦”。同时,荣格对梦的一些神秘现象也产生了兴趣。荣格按时间顺序把梦分成指向过去的梦(即通常的对过去生活进行回应的梦)、同时不同地的梦(即梦见的一件事正好在现实的某一角落同时发生)和指向未来的梦(即预言的梦)。对于后两者因违反因果律,在当今科学无法得到解释。荣格认为应该用现象学的观点理性地看待,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排斥。
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对原始人类的心理进行考察,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他提出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并与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进行匹配。提出了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性、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种分类法成为以后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的基本理论。
在他晚年时,荣格在梦中得到启示,回头研究亚伯拉罕诸教。在最满意著作《答约伯》中批判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也许因个人经历,他批判约伯记中耶和华对约伯的回答。此一充满怨恨苦毒的批判招致宗教界的反对与批评。由于他年事已高,他对这预料中的批评并不在乎。他也认为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并不完全,欠缺一女性的角色。
荣格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鼻祖之一。
思想
概念
情结:情结是个人无意识中的成分。
共时性:荣格认为两件或多件事于同时发生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有翅膀的菲利门出现前,荣格发现一只少见的鱼狗死在湖畔。他认为这两件事于同时发生有关联。
力比多:与弗洛伊德认为欲力是纯粹性的潜力不同,荣格认为力比多是普遍的生命力,除表现在生长及生殖方面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
外向性与内向性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
阿尼玛: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当男人对女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时,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女人身上。
阿尼玛斯:女人潜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有多个。
阴影:潜意识中与自我相反的人格。
自性: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灵的中心。
怪兽:很伟大、但是很冷漠,令人感觉到自己不重要。
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译个体化: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我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我实现。
集体潜意识: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有个人潜意识及集体潜意识。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几千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遗传倾向。这些遗传倾向被称为原型。各种原型在梦、幻觉、幻想、神经症中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相对于弗洛伊德的无神论顷向,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中充满了神的形象。
内向性与外向性
荣格是首位定义心理学中“内向性与外向性”者之一。在荣格的著作心理类型学(psychology types)中提到每一个人都属于“内向”、“外向”两种性格。荣格将这两种心理类型以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与戴奥尼修斯比较。内向性格者被比拟成通情达理的阿波罗,他们喜欢独处、思考,深思熟虑并且善于自省。内向性格者有时可能对于参与他人的活动不感兴趣。外向性格以戴奥尼斯比拟,他们富有活力、生动并且喜爱参与活动。外向性格的人在意外在世界的感受、物体与行为。外在性格的人极可能于独处时感到无聊。
人格面具(persona):人们在他人眼中表现出的形象,通常是社会和公众期许的形象。
著作列表
荣格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潜意识心理学》(1912年)、《心理类型》(1921年)、《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年)、《回忆、梦、反思》(1965年)、《答约伯》等。
以下为已翻译为中文的著作:
《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Analytical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人及其象征》(Man and His Symbols)
《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The spirit in man art and literature)
《回忆、梦、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向死者七次布道》(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转化的象征: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分析》
《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
《人格的发展》
《文明的变迁》
《象征生活》
《荣格谈心灵之路》
《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
《红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Das Geheimnis der Goldenen Blüte: ein chinesisches Lebensbuch)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07)
著名病人
泡利
爱德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次子,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粉丝,最后患有精神分裂症。在2017世纪天才剧中,爱德华一直看到自己着火的幻影,说因为婴儿时的记忆认为父亲因为吸烟不小心引起差点烧死自己的火灾,对爱因斯坦抱有怨恨,认为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是“很伟大、无情,令人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荣格的怪兽原型。后来听母亲米列娃说那场火灾其实是自己忧郁症没有注意到小孩玩火,那火其实是爱因斯坦扑灭的。
谢选骏指出:荣格其实比猪还要蠢,因为大多数猪都没有精神病——荣格的精神分析,其实就是在分析自己的精神毛病,这是和弗洛伊德是类似的。所以他们在一起发起了“精神病人分析自己”的精神分析运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