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月16日星期日

谢选骏:佛系是死亡的代词



《“佛系青年”成热词 90后都看破红尘了吗?》(周卫、陈岩、蔡晓颖 BBC中文记者 2017年12月27日)报道:


生于1997年的歌手窦靖童早前误传剃度出家、“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成为社交媒体热烈讨论的话题,“佛系青年”成为中国年青人最新的标签。


“佛系青年”在媒体与网络上衍生一系列新词,包括“佛系追星”、“佛系恋爱”、“佛系过节”、“佛系妈妈”……


“佛系”一词其实来源于日本,尽管查不到明确出处,但2014年,“佛系男子”一词在日本某杂志出现过,专指不食人间烟火的男子,具体特征为:最重视兴趣、喜欢独处、想按自己的节奏行动、恋爱好麻烦、不想顾虑周遭、不需要女朋友,跟女生在一起好累。


至于中国的“佛系青年”,并不限于男子。“佛系”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事情没有甚么所谓、处之泰然、不费劲、不争斗。


不过,“佛系”与真正的佛家思想有甚么差别?


90后的僧范儿是真正的“佛系青年”


BBC中文找了一名真正的90后出家人“僧范儿”聊了聊这个话题,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隐去了这位师父的住地及法号。


BBC中文:当初为何选择出家?家人怎么说?


僧范儿:我是2008年,也就是16岁那年出家的。我当时去福建旅游,在山顶看到那个庙,特别美,就准备在那住一周。我住着住着就不想回去了,因为我跟着她们一起上早课、过堂,感觉特别美好,我索性就出家了。我父母一开始不同意我出家,来庙里找过我好几次,但我坚定出家,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在他们已经慢慢接受了。


BBC中文:你怎么看待“佛系青年”这个话题引爆社交媒体?


僧范儿:我有关注这个话题。我觉得吧,一方面,大家现在物质方面不缺,就开始对精神层次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因为打上了一个90后的标签,现在网上活跃的90后、00后很多,大家容易对号入座,消极的心态很容易产生共鸣。


BBC中文:“佛系青年”这个概念跟真正的佛家文化有关联吗?


僧范儿:外界是错误理解了“佛系”这个词。现代人对佛教文化认识浅薄,以为出家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很丧。但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开悟后的明了,是对一切事物不执着、淡然,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


BBC中文:你在佛学院的生活是怎样的?


僧范儿:佛学院的出家生活比较规律,早上06:00起床早殿,07:20吃早饭,08:30开始上课,11:15吃午饭,12:30午休,下午13:45上课,16:45下课,17:30晚饭(我们叫药石),18:30诵经,19:00开始晚自习,22:00休息。但我们也会刷微博,刷朋友圈。平时大家也会一起过生日。我很喜欢摄影,经常出去拍照。


BBC中文:寺庙的生活跟佛学院的有何区别?


僧范儿:读佛学院之前,我在福建一个寺庙住了六年。那个寺庙在山顶上,有100多个出家人,那个地方也学习,但相对少,我们需要自己砍柴、种菜、挑水,需要自力更生。后来我又去江西一个寺庙的禅堂住了三年。


“佛系青年”背后推手


新媒体公司新世相在12月12日发布了《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里面提及九个淡然应对生活──包括在朋友圈点赞、手机叫车、恋爱、健身、吃饭、玩交友软件、带孩子、工作──的90后,旋即成为热门话题。


新世相在社交平台有四百万跟随者,令公司更精准地掌握年青人的脉搏。首席营销官邵世伟对BBC中文说:“我们每天在后台收到十几万留言,这些留言的内容,能够反应某些特定群体的人生状态和人群特质。”


“他们的故事和文字,都会进入‘新世相故事系统’,我们通过对用户的分析,给自己的内容做导向。新世相的有些内容甚至直接来源于用户故事,也就是所谓的UGC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此次《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稿件策划灵感也是来源于此。”


“佛系青年”变红了,也让新世相在短时间内获得十多万粉丝。

龄层也中枪了


越南女性Doan Thi Huong涉嫌刺杀金正男,有中国大陆媒体形容她是“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除了90后,关于年龄层引发的各种标签在大陆社交媒体上并不鲜见,80后甚至70后的部分群体也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有意思的是,联合国曾在其官方微博将“青年”定义为15-24周岁。


按此定义,1992年出生的人如今开始步入中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这一定义显然没有令绝大部分人信服。


此前,大陆某媒体曾在一篇文章描述行刺金正男的是一名“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此后,某媒体又称大陆歌手赵雷的母亲是“34岁老来得子”,这些描述引发了很多女性的不满。以下是今年社交媒体上的其他标签:


“油腻中年男”


中国网民认为,不想成为“油腻中年男”的话,不能有大肚子


2017年10月,作家冯唐发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瞬间吸引大量点击和关注度。文中列出了十条: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当众谈性;不要追忆从前……此后,“油腻”一次成为热词,多形容那些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以及没有真正才学又喜欢吹嘘的中年男人。


“中年少女”


该词与“油腻中年男”相对,成为吐糟女性的流行词汇。12月一位博主在微博发布“中年少女”群体特征:喜欢粉色;脱发;爱逛淘宝;开始养生;想和小鲜肉谈恋爱。特指那些提早感受到中年危机的年轻女性,身体已经老化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少女心。


养生和朋克有什么关系?


“养生朋克”


该词含义为一边消耗身体,一边养生自救的年轻人,是一种自嘲式、自黑式的养生方法。一个很热的例子是保温杯里装啤酒、啤酒里面泡着枸杞。“养生朋克”这个话题除了年轻人们调侃、傲娇、自嘲之外,还混合着真实的焦虑和不甘。


中国年轻人面对不少压力


虽然“佛系”得到不少年轻人的共鸣,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批判的声音。


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中国青年报》网站的文章更直白,说90后在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因“佛系”态度而得到改变。


有学者认为,“佛系青年”代表了90后“低成就欲望”的特质。


中国女孩使用苹果手机


田丰认为,90后更擅长使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研究员田丰对BBC中文说:“一是在物质充沛和网络发达的现实社会中他们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二是他们快速成长和获得突出成就的机会在减少,或者说是难以企及之前代际人群快速发展的步骤。”


“本质上,还是社会变迁太快,青年生活境遇中有太多新内容,不完全是一种与主流社会的割裂和对抗。”


是否应该以“佛系青年”标签整个90后世代?田丰说:“中国这一代人的标签太多了,我觉得不应该奢求有一个统一的标签,佛系青年本身也包含了比较多内容,不同的人从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只是以这样的标签来界定这一代人可能有失偏颇。”


但他认为,“佛系青年”引起热烈讨论有正面意义。


“就像之前的身体被掏空、空巢青年一样,未必会有特别大的、真实的社会影响,但是可以激发人们去反思,去了解更多青年人的生活。这种观点能够被表达出来当然对社会进步是一件好事。”



谢选骏指出:佛系是中文网络新生的流行语,约在2018年左右开始比较频繁的在中文网络跟媒体出现,在中文的语境里大致意思是指怎么都行、看淡一切、无欲无求的一种生活态度。该词据考证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non-no》,提出所谓的“佛男子”(日语:仏男子)的概念,是指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不愿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子。2014年3月,日本著名女性杂志《non-no》提出了“佛系男”概念,并定义了六个特征[需要解释]: 认为“兴趣最重要”:

依照自己的步调行动;

嫌恋爱麻烦;

不想特别顾虑到别人;

完全不需要有女朋友;

喜欢独处;

和女生相处会觉得很累

佛系男进一步划分为:追星族佛系男、社畜系佛系男、病娇类佛系男(サブカルこじらせ佛系男子)。参见MGTOW草食男——尼特族: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不过在我看来,佛系是怠政、躺平的同义词,也可以说是“死亡的代词”——就像佛教一样,就算积极,也就是积极地走向死亡,与天国和“天上来的赏赐”,可以说是无缘的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