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

谢选骏:洪秀全毛泽东都是流氓


网文《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知识点》报道:


跟大家聊聊太平天国的文化建设——太平天国的特色修辞发明学。


有文化的土匪


自古以来,造反就不是个技术活,《天下无贼》里面黎叔那句经典台词「我最烦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隐晦的表达了窃国者对暴力革命者的鄙夷和不屑。但是鄙夷是鄙夷,不屑归不屑,只要运气足够好,在中国历史上「只想打场劫,不料做了县太爷」的土匪变官式闹剧也不是没有,一般来说,匪做了官,总要装模作样的沿用前朝的典籍和制度,好比李逵霸了寿张县衙,也知道把县太爷的官服胡乱套在身上再升堂审案,但是如果土匪有点文化,那往往历史就要出点意外。洪秀全就是这么一个有文化的土匪。


洪天王作为读书人的凄惨前半生不必赘述,后世有人感叹如果当时的考官放点水,给这个爱写歪诗的老童生一个秀才功名的话,可以让中国避免一场很大的灾难,不过从洪天王公然在圣旨里编「吹来吹去吹不饱,如何咁蠢变作妖」这种低级顺口溜的文化水平来看,考官得放九八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才能给洪天王弄个体制内的身份,这难度也太高了。清代科举严格,纵使曾国藩这样位极人臣,穷其一生也无法改变自己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身份。总而言之,洪天王是一个有点文化,但又不那么有文化的革命者,这决定了他的造反之路注定有点不一样。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中国历史上能通过血酬定律的考验成为造反游戏阶段性赢家的文化人委实不多,而运气不错的那些大老粗通常会善待文化人,一方面为他提供政治和军事上的服务(出谋划策),一方面为他提供精神上的服务(写诗作赋吹捧功绩),一方面为他提供身体上的服务(进献点补肾壮阳的丹药啥的)。洪天王偏偏对这三种都不需要。


不要读书人的天王


在洪天王和他的同窗好友冯云山发迹的两广山区,土客械斗的传统非常悠久,在洪天王起事前后,土客双方动辄上万人攻掠不休,连清政府都不能管束,派去制止械斗的清军将领动不动就成了烈士,可见当地民风之彪悍,在这种频繁的大规模械斗中,许多客家男丁逐步积累了丰富的集团作战经验,加上客家人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使这些具有军事才能和基本文化素质的客家人构成了洪天王的第一批军事指挥官,使他在造反的初级阶段不至于依赖那些不可靠的儒生,避免了被这些投机分子窃取革命果实的危险。


清代中晚期频繁的土客械斗造成大量客家人口迁徙,客观上为太平天国提供了兵源


对第二种功能洪天王就更加不需要了,作为咸丰年间的先锋派诗人,洪天王诗兴之盛,诗作之丰都是少见的。从他吹嘘自己至高无上权力的《天父诗》中,我们依然能感到他的谜之自信和霸气:只有媳妇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太平天国起事后,依靠土客械斗培养出的熟练兵员迅速扩张了一大块土地,这给了洪天王极大的自信和幻想的资本。被后世学究吹捧为解放妇女,人人平等的天平天国,妇女连正确一次资格都没有,也是个笑话。洪天王除了做些威风凌凌的天父诗,偶尔也浪漫一把,歌颂一下自己美好的帝王生活,比如:拉车对面向路行,有阻回头看兜平;苑内游行真快活,百鸟作乐和车声。


这首诗描绘了洪天王革命成功后,乘坐宫里美女们拉的车游览自己新建的天王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特别是「苑内游行真快活」一句,与后来《让子弹飞》里面那句「城里的女人就是白啊」相得益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因此,洪天王的革命政权呈现出与历代农民起义很不相同的特点,首先是统治阶级中很少有高级知识分子,洪秀全、冯云山是屡试不第的老童生,杨秀清、石达开也只是粗通文墨,以下各王都是靠军功起家,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许多「老兄弟」都是文盲。第二是知识分子的不合作态度,因为洪天王所创立的「拜上帝教」以基督教思想为蓝本,天然具有一神教的排他性,再加上自己科举屡次失败后的恼羞成怒,使得洪天王采取了激烈的反儒政策,这些政策使大量的读书人逃离了他的天国,甚至连左宗棠这样和洪天王一样在科举制度中屡次失败的读书人都毅然决然的加入满清阵营对抗太平天国,汉族知识分子踊跃投入异族阵营来反对自己同胞建立的政权以求保全汉文明这一吊诡的现象,是中国历代造反史上都从未见过的,当然了,这在洪天王眼里都是大逆不道的「助妖」行为,只能引发他以更加严厉的焚书和反儒政策的报复。第三是知识分子上升渠道的断绝,洪天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搞起了开科取士,但是科举的内容过于荒唐和随性,主要是《新约》《旧约》和《真约》(主要是洪天王自己编的一些顺口溜)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习四书五经的的读书人来说实在荒诞不经,因此去参加科举者寥寥无几,如 1853年的科举考试,经各种威逼利诱报名者只有50几人,不得不延期10天开考,结果10天后人数非但没有增加,原有的50几人又有10多人逃亡了清朝控制区,最后用刀架在读书人脖子上押了300人进考场,规定只要写满300字,不写错别字,不讥讽天平天国,不写避讳字即可录取,即使门槛这么低,还是吸引不了读书人入伙,有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连夜就逃离天京,惹的洪天王大怒,把原来的一年一试改为三年一试,最后干脆不考了。因此太平天国举行了22次科举考试,可有名有姓的状元只有17人而已。


天王的特色修辞发明学


洪天王对太平天国得不到知识分子认可和支持的境遇深感愤懑,他的应对办法就是杀,史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但一味的杀也不是办法,杀掉的读书人越多,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读书人逃向曾国藩阵营,与天平天国为敌。


于是洪天王决定创立一套脱胎于汉语但又迥异于传统汉语修辞的全新话语体系,来对抗顽固的儒学传统,培养一批和自己同心同德的知识分子,在这个创造过程中,洪天王充分发挥了他的天才,创造了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太平天国特色修辞学体系。洪天王这样解释他修辞发明的初衷:要实叙其事,从某年月日而来,从何地何人证据,一一叙明,语语确凿,不得一词娇艳,毋庸半字虚浮,但有虔恭之意,不须古典之言,故朕改《字典》为《字意》也。


这套特色修辞学体系非常独特,他是围绕着洪天王本人以及他的亲戚和其他亲信而展开的,与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卓越品味一样,洪天王本人也非常迷恋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尤其以「天」字为洪天王最爱。洪本人称天王,洪建立的政权称天国,上帝称天父,耶稣称天兄,都城称天京,洪天王写的打油诗,编的顺口溜诏书通通叫天条,对「洋兄弟」自称天朝,军队全部称天兵天将,不切实际的历法称天历(一年有366天,四十年一闰),将战争中死去的将士的死后世界称为大天堂,将天京城称为小天堂,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这段不长的日子里,天王本人及其亲信都严格恪守「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坚持呆在小天堂,而不愿意去更加美好的大天堂(虽然最后还是去了)。


如此迷恋「天」字,除了受基督教因素的影响,更多是洪天王本人在多神教盛行的两广山区受到的封建迷信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天父」「天兄」这样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宗教用语之外,洪天王还创造了很多以天开头的中华土味特色词汇。比如洪天王认为,上帝和耶稣没有妻子都是不科学的,于是各为其造了一个妻子,其中上帝的妻子称天妈或天母,耶稣的妻子称天嫂,这些特色宗教词汇在遇到正儿八经的基督教徒时常常闹出笑话,比如1854年,东王杨秀清向英国人阐释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之后,又问了英国人五十个问题,这就是《东王杨秀清答覆英人卅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其中第九个问题问道:爾各囯拜上帝咁久,有人識得上帝原配是我們天母,即生天兄耶穌這個老媽否?「洋兄弟」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从试探、怀疑、中立到兵戎相见,太平天国的特色宗教话语体系功不可没。

这个「识得这个老妈否」的荒诞问题弄得英国人哭笑不得,但是抱着友好交往讨些通商利益的想法,还是硬着头皮一本正经的答复了他。如果战略得当,太平天国似乎有机会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机会(特别是如果和捻军联手呼应的话),而且在局部地区,实际上秩序已经恢复,此时洪秀全政权的表现与最终取得了全国政权的其他领袖相比(比如刘邦、朱元璋),非常的差强人意,早期的执政纲领在取得了政权后,并没有被贯彻,相反,在一些地方,表现得似乎比他的反对者更过分。因为各种历史机缘,太平天国没能获得全国政权,而是被消灭,但它给这个老政权留下的遗产是非常正面的。


其中最正面的遗产,就是大量的人员损失,这点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大量的人口减少,意味着人口压力降低,活下来的人拥有了更多的人均土地,他们可以更好地养活自己。


第二个遗产,是满清皇帝与朝臣们终于意识到底层人民的生计问题,从而被迫做出一些变革,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两个遗产最终成就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还有另外一个与前二者比起来不太起眼的遗产,就是汉臣集团的崛起,他们无疑更懂汉人的心思,也更考虑汉人的需求,他们把满清这个异族王朝变得更像是中国,而且最终也正是通过这些人与他们的学生之手(袁世凯),埋葬了这个异族帝国。你很难想象,没有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的清朝,会被满人玩成什么样子。


这一段也是新加的:清朝取得了对太平天国的胜利,对捻军的胜利,对回部叛乱的胜利,其重要意义在于维持了统一的国家,并把这个遗产交给了民国政府,如果太平天国最终取胜,即使不存在西方国家的侵略瓜分,其最大版图大约也不会超过明朝,新疆、蒙古、西藏必然独立、甚至云南、甘肃这些回族人聚集区都可能会从中国分割出去。


综上,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运动兴起是合法正义的,但破坏大于建设的,同期老百姓活的比以前更惨了的,被消灭是活该的,中期遗产是正面的。


谢选骏指出:洪秀全的修辞学和毛泽东的简体字有得一比——都是文化领域的流氓行为。这两个流氓对待教育体系的态度也如出一辙,因为他们都是失败者。


网文《洪秀全连考4次,为何连秀才也考不上?故宫的一封书信,揭露真相》报道:


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绝对是一个人物,他一手缔造了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把中国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尽管洪秀全最终杀身成仁丢了江山,可他依旧是一个令人敬佩不已的世之枭雄。然而,令人郁闷的是,洪秀全在没有造反之前他也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来光宗耀祖实现人生逆袭。上天不眷顾洪秀全,他连考4次,到最后连秀才也没考上。前有车后有辙,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也是有原因。故宫的一封书信,揭开了洪秀全秀才屡试不中的真相。


有清一代,科举考试异常苛刻,不仅把考试范围局限在了四书五经,而且还硬性规定写的每一句话必须出自四书五经。所以,这就苦了清朝学子,从小到大都得背诵四书五经。洪秀全也不例外,在他12岁之前摇头晃脑的就能把四书五经背下来。这可了不得,洪秀全在村里名气很大,没见过世面的私塾先生也是连连夸赞洪秀全为可造之材。洪秀全膨胀了,12岁就去广州参加院试。倘若他通过了,就能够成为一个秀才,顺便也符合他“神童”的身份。


可是,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神童也是一转一大把,洪秀全到了广州也没考上。倒是洪秀全很是气愤,抱怨考试官读不懂他的经世致用好文章,说的也比较难听。洪秀全还是让家乡父老失望了,一直考到30岁连考4次也没能考上秀才。在清朝,考取秀才就是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类似于现在的幼儿园升小学。洪秀全终归是没考上秀才,索性不考了研究起《圣经》,多年之后揭竿而起造了大清国的反。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洪秀全为何考不上秀才?其实,故宫博物院的一封书信揭露了事情真相。


故宫博物院藏有洪秀全给部下的一封诏书,还是他本人亲笔书写的,可以理解为他的亲笔书信。如上图即洪秀全的书法,写的是乱七八糟没什么美感,这就揭开了他屡试不中的真相。清承明制,科举考试也是延续了明朝体制,使用美观大方的馆阁体。馆阁体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不仅要求乌黑方正,而且还强调光洁整齐,所以不管是什么体都有着浓厚的馆阁体影子。从洪秀全的书法来看,与馆阁体不沾边,写的是歪三撇四很不美观。网上流传有不少洪秀全的“真迹”,大多都是赝品,相对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洪秀全书信还是比较接近他的书法原貌。


洪秀全书法与馆阁体格格不入,就直接导致他彻底丧失了科举考试的资格。清代科举考试极其呆板残忍,连写东西都不允许自由发挥,更别说书法字体了,况且洪秀全书法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可想而知他当年的改卷考试官心里会作何感想?首先,卷面分都没了,管你写得再好,毕竟科举考试是为国抡才,书法字体好看与否事关朝廷颜面,洪秀全的书法实在是难堪也难怪屡试不中连秀才也考不上。


时至今日,卷面分依旧是批改作文的关键,字写得漂亮作文分数就高。现今如此,更何况洪秀全时代的科举考试了。故宫博物院的书信揭开了洪秀全书法拙劣的真实面目,也揭开了他屡试不中考不上秀才的真相。说实话,洪秀全连考4次没有在卷面上下功夫一味地抱怨,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可就是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差生”,最后竟然占据大清国的半壁江山,实在是令人郁闷不已,你能说他没有才能吗?


谢选骏指出:洪秀全确有才能,不过他的才能是一个流氓的才能,正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流氓运动。相形之下,满清蒙古是一帮禽兽,湘勇淮勇是一窝土匪,英法联军是一群强盗——禽兽打不过流氓,流氓打不过土匪,土匪打不过强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