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

谢选骏:给鸡做个整形有何难哉



《“我的整形医生,只给鸡腿做过手术”》(2020-12-14 新周刊举报)报道:


“一般的医生看到我的眼睛不敢接了,我就再换机构和医生。总会有医生敢做的,因为他们想要赚钱。”(作者/荷西帕、编辑/萧奉)


一个巨大的玻璃罐子里,装满了整形失败者的“鼻子”。每个被取出的鼻子假体,都是二次修复成功的证明,但也是整形失败者们付出的代价。这个被刻意展示的罐子,就是医院最无言而大声的宣传品。


15岁的整形网红娜娜,至今还记得刚做完肋骨鼻的滋味。为了让一次全麻的风险能覆盖尽可能多的项目,她同时还做了厚唇改薄和M唇。只是术后,她不仅不能用鼻子换气,嘴也被纱布完全包住。近十万元的手术,首先带给了她三天近乎窒息的状态。


三年间,娜娜已经用总价400万元以上的数百次整形手术,买来了一张夸张的“芭比娃娃”脸。她觉得:“你在脸上花了这么多钱,别人看不出来不是白整了吗?”即使是那次长达8小时的高风险全麻手术,娜娜“也就用了两天”,就下了决定。


她在微博上写道:“一块又一块带血的纱布,一次又一次不知道能不能醒来的麻醉,真的不是那么好忍过来的。”遇到需要监护人签字的全麻手术时,未成年的她冒险去借了一张别人的身份证,“反正医院也不看,整容前本来长得就不一样”。生命不休,整形不止。


频繁的双眼皮和开眼角的手术,让娜娜睡觉时不能完全闭上眼睛;整形对健康的冲击,让她患上了忧郁症,还在精神科医院住了三个月。但这一切,都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和佩服自己:“我觉得死都不可怕,丑才是最可怕的。”


把手术室当家,每天都在恢复期,娜娜已经把整形当作一种日常消费品。对她来说,既然开始整形了就肯定不会停下来,直到月抛脸、日抛脸都能成为日常。


手术灯又亮了,惨白的灯光打在了整形二字上,照出的是美还是丑早已经看不清了。


求诊——十面埋伏的医美营销


在医美APP的镜头下,没有一张脸是完美的。当我用新氧APP尝试自拍鉴定时,马上就得到了一套完整的颜值提升报告:“你的脸属于优雅少女脸。你面部最显著的特征是眼睛偏短、下颌角较宽。”AI医生为我免费看脸后认为,玻尿酸、双眼皮和面部填充是让我变美的解决方案。


这份报告的数据精确到黄金三角、中下庭比和五眼比例,还温馨提供了其他用户的经历,一张张精美的图片诉说着她们整形后获得的惊人成功。看上去,这样的信息分享社区正是对医美一知半解的用户们急切需要的。


初试医美的圈圈,也曾向医美APP求助。她最关注的是用户案例,希望从别人的反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医院,却发现不少社区中的发言都令人疑惑。“一开始会觉得怎么这么有用”,但看多了之后圈圈觉得很多案例好像都是假的:“很多人会放术前完全素颜,术后带美颜的对比,这谁能看出来到底有没有效果。”


圈圈的发现,早就被新京报证实过,号称拥有百万真人整容日记的新氧APP曾多次出现P图、刷单、虚构买家秀的恶性现象。账号1.5元1个、短评28元、百元一套手术前后对比图、两千元一套“美丽日记”……社区分享的背后居然是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当信息分享不是真的为用户体验服务,它们马上就会露出马脚。从事供应链的工作的煦凝对互动界面很重视,她觉得信息冗余的医美APP非常难用。“你不能光介绍这个技术是哪个国家的,它有多好。”煦凝说,如果想要具体了解某项医美服务会用什么机器,她就得一遍一遍去问不同机构的在线专家。


然而,煦凝不知道的是,当她为了进一步了解信息求助“专业性较高的医生问答”时,在手机或电脑的另一端敲字回复她的,可能只是一位努力工作的代运营人员。在淘宝上搜索“医美代运营”相关的关键词,马上会出现各色医美的托管商户。给类似煦凝这样的私信问讯提供服务,明码标价是100条80元。医美整形代运营生意兴隆。


即使幸运地遇上医护人员为你答疑,过度营销也难以避免。在整形行业工作了七年的张超告诉我们,整形医院会有网络营销人员24小时在线回复,每个月推荐不同的优惠政策和免费体验项目,是医院“996”最严重的一个部门。


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改变了医美营销渠道的生态,传统的直客医美和渠道医美慢慢沦为补充的获客方式。


以往,除了直接走进整容门店的直客,有的美容机构还会通过美容美发店等渠道积累最初的客源。但渠道医美的佣金实在太高了,把收益的一半分给中间商后,基本就没钱赚了。而且这时候,总会有另一间医美机构杀出来,给中间商支付收益的60%,直接把客户抢过去。如此恶性竞争,大半成本都花在营销上,整形医疗服务能有多好,可想而知。


还好,互联网和医美重叠的成长期成就了彼此,新的渠道模式每天都变着花样。美呗以医美咨询平台的方式进入赛道,声称要实现百分百的正品。然而作为一个不与用户直接发生交易的信息中介平台,平台秒杀价却不是用户最终成交价,这种不透明已经让它失去一部分受众。


相比之下,深蓝变美研究院真正走的是低价的路线,1580元一针菲洛嘉水光针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还多。可惜的是,它坚持不在下单前告知为你做项目的机构名称,这点让消费者颇为疑虑,更有用户说与其合作的医疗机构实则并没有被热玛吉官方认可。


在医美APP诞生之初,也曾有过建立透明专业垂直社区、填补信息鸿沟的宏大志愿。新氧APP的创始人金星就曾承诺要让行业“风清气正”,绝不会像传统互联网那样做竞价排名。然而当医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信息真实总是被首先牺牲的。竞价排名的乱象挥之不去。就是因为相信平台上医美机构的排名,小葵经历了最不值得的一次消费。她通过某平台的筛选找到上海第二贵的机构办了最贵的卡,却“清痘都做不干净,很痛很痛”。小葵甚至没有查过这家机构的资质,因为她觉得“小作坊可能还会看一下,但它都已经这么贵了”,肯定是有资质的吧?


竞价排名是一种彻底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只要关键词能在平台排行榜前排露出,任何医院都可以拥有精准高效获客的天然优势,唯一难以从中得利的只有整形消费者。在张超的经验里,一家中小型医美机构如果一个月的业绩有500万,那其中100万就会拿来买搜索引擎的排名。


把数字刷好看了,医疗机构和平台都有钱赚,所以平台有时候比机构更乐意玩弄这些数字游戏。2015年7月,新京报曾报道了新氧APP超过一年的刷单行为。网友“医美小菲菲”的聊天截图更是披露,新氧员工一再向机构承诺,刷单产生的金额都可以在第二天退还医院。


难辨真伪的医美、微整形、整形外科项目扑面而来,动了心思的人们被噱头和营销话术迷了眼睛。这时候,最好能有一个既懂行又懂消费者的领路人。医美博主“林呵呵”就在这个时候带着自制的医美视频节目出现了。她告诉她的目标读者:“我们现代女生真的非常幸运,可以延续青春。如果对这些新鲜技术都非常抗拒的话,你跟古人又有什么差别呢?”


单集不到10分钟的视频中,不仅有振聋发聩的《扒皮黑医美!揭秘行业内幕!》、最新医美项目的科普,还有专家学者的解答背书。十年的主持经历让林呵呵深谙说话之道,她不像其他KOL那样大谈产品好处,而要从一开始就摆出和消费者站在一起的姿态。林呵呵的短视频中,整形业揭黑的题材最受欢迎。


2017年,这个团队已经拥有了8000多个被称为“美宝贝”的精准转化对象。根据36氪的报道,林呵呵与某私立医美机构的院长合作录制节目后,该机构的销售额一个月内增长了4倍,达到2%的转化率和两三万元的平均客单价。


医美网红总是用尽方法让大家相信,与参差不齐的第三方平台相比,他们的渠道能保证医美产品质量、匹配业内头部医生。然而作为利益相关的渠道供应商,他们的承诺,远远无法为消费者规避风险。


今年5月,深圳的蒋女士就在整形网红“神选醉总监”的推荐下,去某医院做了面部吸脂手术。术后却发生严重的面瘫症状。本来,消费者寄希望于专业人士帮自己辨别医疗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不仅在推荐医院里挨刀却整形失败,还被中间网红割了第二刀。


电商、社区、线上诊所、咨询、自媒体、转诊平台……叠加百余个互联网渠道后,一些机构已经能获得上亿级的年收入。连尚未成年的娜娜都懂得,通过网络影响力带客户去做项目,很容易就能拿到提成。尝试了几次水光针的圈圈再也不想把钱花在中间环节上了,她已经成为水光针原理的专家。“把你的皮肤吸起来之后,针头进去的深度就一定是对的,因为它是机器。”她确信,只要是正品的药就一定没问题的。圈圈告诉我们,同样的菲洛嘉水光针不同机构的差价是很大的。“在医院两瓶基本上是4500元左右,但我朋友圈代购卖的就不到2000元。”


据更美发布的《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无正规销售代理的假药出厂价平均2元,经过一级代理会加价为50元,再经朋友圈二级代理就成了200元,最后用户看到的价格会变为涨到500倍的1000元,利润极大。


就医——走进整形医院的人,都必须给业绩做一点贡献


终于穿过冗余的医美信息,走到整形机构的门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专业而明朗起来。特别是当医美超出皮肤管理的范围,涉及到真正外科手术时,医美就具有了商品及医疗产品的双重特征,它的消费性和专业性很难互不侵犯。


小葵决定做双眼皮手术时,曾去过一间杭州的医疗机构。她形容说:“每个接待员都像是整张脸做过。她们给你拍照,一轮一轮轰炸,跟你说没问题当场就可以做……与其说是医院更像是茶餐厅或者酒店。她们还管午饭,特别搞笑,像一个传销组织。”给小葵留下这样的印象并不是整形机构的初衷,毕竟能让客户走到线下机构的门口,可是花了不少钱的。“要让一个客人上门,2000到3000元的营销成本跑不了。”张超介绍说,“肯定要让顾客感受到非常好的服务,让他们都能为医院的业绩做一点贡献。”


在医美机构遇到的第一个人,一般不是医生,却有一个更让人难以拒绝的头衔——“美容设计师”“美学设计师”“医生助理”……他们会送上茶水和点心,再送上一套为你独家定制又刚好大打折扣的整形套餐。他们往往并不具备医学学历或者任何医疗相关资质。


优质服务一定是私立整形机构的重要卖点,也是咨询师们工作策略的附加值,毕竟他们真正的KPI就是项目成交量。


“怎么一个人来的?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没跟姐妹一起过来啊?小姐姐是做什么的?老公在哪里上班?” 当你觉得咨询师只是在尽力表现得贴心时,他们其实在获取更关键的信息,了解到位了才好对症下药。


除此之外,整形医院的咨询师会充分了解市场上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利润,熟悉不同细分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找到利润让老板满意同时又让医生趁手的产品,设计出让客户尽可能掏更多钱的营销框架。


张超承认整形机构中咨询师职业的价值,但“决策的还是医生,咨询师承担着患者和医生之间沟通平衡的工作,对那些有重度整形需求或者本身有其他疾病的客人,医生觉得不适合就不能给他们做”。然而他也提到,有时候面对顾客并不必要的需求时,医生也会妥协。因为不仅咨询师和医院要考虑业绩,“医生也是拿提成的”。


娜娜为整形医院贡献了不少这样的业绩,她真正把整形当成了一种日常消费的服务。“有一次我之前沟通是要很夸张的效果,做出来其实在别人看来还可以啦,但是我自己觉得不行。当时我就让他给我再打了几针麻药继续开始做。直到我自己觉得满意了才会下手术,不是他们觉得能下就下的。”


娜娜或许是特殊的个案,但大多数消费者遇到的整形效果不达标,确实是因为过度包装。“吹得天花乱坠”不仅是医美机构从莆田系继承而来的成功秘诀,甚至是它们的主营业务。张超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全世界医生做双眼皮手术,要么埋线要么切开。但你想一些名词出来,韩式三点、韩式微创,就九千、一万五地往上涨,其实都是同一个手术。”作为主体的医生,也成为了过度包装的一部分。张超指出,在整形医院系统里,医生就跟一个产品一样,要经过精心的包装和宣传,而咨询师就相当于产品经理的角色。


许多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生,有技术但不一定有审美,审美往往是最难包装的。张超认为,只有“医生的审美要跟顾客在同一条线上,这个交易才会是一个好的交易”。


小葵在选择为自己做双眼皮手术的医生时,就把医生的审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她选择一位女医生的理由非常充分:“男医生是靠经验来寻找一种大家比较喜欢的形式,就像美发店的Tony老师,最近大家都吹的头发,他也给你吹。”而她相信,同为女性,女医生对审美的把握更令人信任。


如果医生的名气不够,就需要通过组织某市整形技术交流会和案例推广来提高知名度,医生的技术不够,但能把营销做好让顾客满意,也能获得皆大欢喜的结果。张超说:“这些都是整形医院营销部门应该做的。”


手术——我的主刀医生,只给鸡腿做过双眼皮手术


一位身上插满了管子和仪器的年轻危重病人,被跨省送到了急救室。跟在她身边的不是家人,而是医生和警察。接手的医生接过球囊给患者做辅助呼吸,却发现球囊是漏的。简单询问信息时,陪同前来的医生竟完全不知道血滤是什么。


这是著名自媒体苍衣社报道的一起真实案例,这位危重的年轻病人最终没有生还。她是一位倒在“百分百无风险”野鸡整形手术台上的网络主播,随行而来的那位说不出话的医生,则是野鸡整形机构的野鸡麻醉师。当整形者躺上手术台时,为他们操刀进行整形外科手术的医生,可能连外科最基本的知识也不掌握。


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的规模约为1769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120万人,并以20%以上的年均增速位列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在这光鲜的数据中,混合着血淋淋的泥沙。《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披露,每年医美整形中发生的医疗事故高达约4万起。“3年毁掉10万张脸”,野鸡医生们难辞其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李青峰医生曾向中国新闻网表示,“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这点,小葵在手术过程中有了切身的体会。


双眼皮手术前要在眼皮上确定位置,先用牙签标示,再用有颜色的药水画线。“一开始那个医生给我画得贼痛,画了好几遍我都要受不了了。后来他的指导老师,就是我的主刀医生来了,轻轻两下就画好了。”但优秀的整形医生是奇缺资源,大多数整形者求之不得,所以有“全球收入最高的医生是整形医生”的论断广为流传。


张超同意这种说法:“在整形业,你可以快速地成长、成名。”他告诉我们,大多数整形医生的年收入都是百万级的,在南方某二线城市,整形医生的月收入也有10万元左右。


一般的外科医生从来没这么好的待遇。《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外科医生日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但即使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外科小医生,根本不可能靠工资收入买得起房子。在公立医院没有得到更好的回报,于是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开始进入整形业,其中不乏知名的外科医生。


外科医生的工资涨幅赶不上工作时长。一旦医生的知名度本身就在创造价值时,整形医院就会将名气与技术剥离开来,一种借用别人名声的幽灵术,开始在手术室里蔓延。先是韩国爆出“幽灵整容”术,术前承诺由名医掌刀的手术,到头来却是给从没参与过患者面诊的年轻医生练手。


做颌骨削骨手术的幽灵医生,进手术室时才开始看患者的X光片,没看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上手,却用错了仪器导致严重出血,最终场面无法控制,患者医治无效身亡。“完了,可能是我水平太差了”“怎么把脂肪弄得血淋淋的”“没办法啊,哈哈哈哈”……在另一间手术室的监控录像里,院长和年轻医生的欢声笑语令人毛骨悚然。


中国整形医疗界这些年来,不仅学习了韩国的技术和审美,也学会这种替换名医的捞金套路。一些术前合同中写着“理解并同意需要多位医生进行”的话术,消费者并不知道,这多位医生中是否就包括了无经验或者无资质的医生。整容变成了毁容甚至谋财害命,屡禁不止的黑诊所是主要贡献者。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整形事业中,中小型和小微型企业提供了88%到94%的市场活力。根据智研咨询的资料,小微企业大约有主诊医生1位,助手2-3位。黑诊所就可能隐匿其中。


《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显示,中国黑诊所的数量已经超过6万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以上,手术量也是正规机构的2.5倍。这些非法行医的机构当然没有能力聘请年入百万的整形医师,但没关系,没有资质,创造“资质”也要上。毕竟在美容培训中心,几天就可以培养一位为客户做注射的人才。对黑诊所来说,资质和经验都是可以买到的。


央视新闻曾暗访过这样一家整形机构,只要交完几千元的培训费,不论你之前卖服装、做美容美发,还是无业,毕业就能各自开店营业了。白天教授所谓的“理论课”:“有人来做双眼皮你不能马上给他做,要说得‘专业’一点。你这个双眼皮我做出来会很漂亮,但开个眼角会更漂亮。”晚上教室就成了实操手术室,消毒棉棒反复使用、带血的纱布散发着腥臭、手套破损戴了戒指都不要紧……经过简单的教学,学员们就开始手握200单位的肉毒素,练习相互注射了。


他们的课程很可能没有提及过,肉毒素在我国是毒药麻类药品,是一种神经传导阻断剂。当如此大的剂量从一位学员手中颤抖着注射进了另一位学员的眼部,对方面瘫、抽搐、失明甚至死亡,都是有可能的。更夸张的是,无法在真人身上练整形外科技术的学员,会用市场上买来的鸡腿、鸡翅做替代练习,有机会的话再给兔子们做几次双眼皮埋线或者全切。


只需简单的生物常识就会知道,眼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鸡腿,这样的培训无异于为医疗事故打基础。但“艺高人胆大”的培训班老师显然不以为意,还会将这些割鸡腿、相互扎针的“实操”画面记录下来,分享在朋友圈上。三五天内成功毕业的学员,不但可以得到一本不受国家承认的“微整形美容主诊师”证,还能买到市价一万元提升面部肌肉的蛋白线,只要10块钱。


不规范整形导致失明、鼻眼变形的新闻每天都在上演,但在培训机构眼里,“只要不出多大的问题,能够用钱解决的,都是小问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只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美容主诊医师证书”三证齐全的医生才有资格提供微整形服务。“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工作”是毫无疑问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过这些小型美容机构早就做好了跑路的打算。医师证居然还可以借。


在整形机构里,掺水的地方不仅仅是外科医生。今年年初,已故香港纺织大亨的孙女罗贝儿在韩国接受整形手术时意外死亡,经警方调查发现,手术中作为镇静剂使用的管制药物丙泊酚引发了不良反应,且现场没有麻醉科医生。麻醉是整形过程中长期被忽视的环节,许多医疗事故都因它而起。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被轻视。


娜娜就是以麻醉的时长来判断整形手术的风险,她认为一个手术全麻时间如果超过5小时,就是一个很大的手术。“医院会在知情同意中写‘本人要求麻醉’这种免责说明,就是你要自己承担后果。”


在资质不完善的整形机构,麻醉更是薄弱环节。一个每月运营成本只有十几万的诊所,几乎不可能花一百万去买一台国外生产的麻醉机。张超透露说:“一些机构会去采购比较便宜的二手设备,因此医疗事故是难免的。”


根据《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的统计,一家黑诊所的年均盈利约为100万元。但即便非法行医的行为查实,也只会被罚款1万-2万元并罚没医疗器械,违法成本极低。


那么,大医院、大机构总不会冒险去做违法生意了吧?在张超的观察中,大机构的确更规范,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保证,“超范围诊疗”同样很难避免。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的诊疗服务,即为“超范围诊疗”。根据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


一级: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


二级: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


三级: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因创伤大需术前备血,并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项目。


四级:操作过程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美容外科项目。


去年,青岛华璞诺美医疗美容诊所就以仅能开展一级项目的资质,进行了需要全身麻醉的假体隆胸。据半岛网的报道,该手术项目在某平台上的预约已经有23次。整形的容错率不能允许稍有不慎。张超透露,这种做法在整形医疗机构里很平常:“卫生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收好相关的这些东西就行了,在做生意的人眼里,只要不犯罪,犯点法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有,有钱赚就行。”


同样地,医生也在“超出范围”地提供就诊。卫健委网站上记录了每个医生的执业机构,但张超看到过很多医生到处走穴,到其他诊所或酒店房间为客人提供整形美容医疗服务。高收益,几乎零风险,“他做完手术拍拍屁股走了,往后的事情医院来承担就好”。


术后——整形是一种妥协,还是自我赋权?


什么是成功的整形美容手术?只是安全下手术台没有并发症吗?娜娜告诉我们,因为眼角动过太多次手术,现在她睡觉的时候眼睛闭不全,早上起来眼里的分泌物也会多于一般人。


除此之外,她还不能在风中站太久,风一吹眼睛就会很痛,甚至角膜发炎。加上之前额头上打了太多玻尿酸,可能压到了眉毛处的神经,有时候睁眼就会有抽搐的感觉。娜娜在微博上置顶了她令人惊讶的整容史。


完美成功的整形,永远都不会出现。在手术成功到失败之间的一大段光谱中,机构和消费者的认知一旦交错,洪水般的恶果就会涌来,医闹、赔偿、调解、维权,对于整形本身的恶名也由此而起。


2017年的纪录片《亚洲秘辛——南韩:爱美的代价》记录了在韩国经历整容失败的女性群像。王温妮花费了45万元人名币接受了8项手术,然而她认为这8项手术全部失败了。她的双眼变得一大一小,左眼外眼角露白,变美的尝试为她换来无止境的维权路。


王温妮的正常生活不见了,她卖了香港的房子,多次往返于中韩之间希望能得到赔偿。但她和其他整形失败的中国患者刚在医院门口举起海报,就被韩国警方以妨碍他人营业的理由,驱逐了。被整形改变的一生。“医生肯定不会保证效果的,所有手术都会签知情同意书。”张超说。不仅整形手术是这样,外科手术也是如此,但整形手术具有强烈的美容消费性质,接受手术者往往无法将之等同于普通的外科治病手术。


于是,白纸黑字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一旦患者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纠纷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客服部门来接待他们,对不同的纠纷进行分类处理。”张超向我们展示了整形行业的实践智慧。他表示,一些整形机构会和当地的执法机构有联系。如果消费者来闹,执法人员就会来调节并警告他们:“你要告人的话是要讲证据的。”


在张超接触的案例中,如果客人选择走法律途径,查实的确是因为技术问题,机构会赔钱重做或者让顾客去其他医院做,“但场面上医院不会这么说”。整形医院大多数客服部门的宗旨,是维护好客户的同时,还要维护医院和医生的名声。所以即使不一定是医院的过失,如果客人“三天两头过来闹”,客服部门大多也都会选择赔钱私了。用张超的话来说,“生意人对这个还是要拎得清的”。维权大多无疾而终。也有整形者坦然接受这种风险。娜娜就说:“选择要用整形这么极端的方式变美的话,风险自己是要承担的,对吧?”


她无疑是幸运的,相对殷实的家境让她只需承担手术的风险。但那些没钱却想通过改变颜值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会跌入美容贷的漩涡。“长得怎么样,是你在社会上行走的名片,长得很漂亮,讲话做事都方便。”整形前的娜娜,在学校里经历过一定程度上的霸凌。班级里做值日,同学把扫地、拖地、擦桌子的活都丢给她做,漂亮女生就只要擦黑板就行了。“我们的区别就只有长相而已。”除了整容,娜娜表示想不出其它办法了。


休学、抑郁症和精神科医院的经历,都没能阻止她,因为整容确实带来了一个从前完全接触不到的圈子。“像刘梓晨、张可乐,一些有名的网红我们都认识,经常约在一起做项目,在床上躺七天,一起恢复。”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圈子,娜娜对人生的野心自然更大了。她已经开始参与各类选秀,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娜娜觉得当明星或者其他光鲜亮丽的职业,都可以尝试。


如今,娜娜的微博粉丝涨到了30多万,但翻阅网友的留言,攻击她、嘲讽她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她顺利地合理化了这种攻击:“天天辱骂一个不相干的人,我觉得肯定有一点羡慕嫉妒恨吧。”


辩论节目《奇葩说》曾将人们对网红成功路径的复杂心态,归纳为一个问题:“DNA的美比整形的美更高贵吗?”关于整形的讨论开始成为主流话题。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因为它已经不愿再从主观上讨论哪种美更美,而是直接从价值上决断谁更“高贵”。不论人们如何回答,都会进一步证明了,整容可能是实现“价值”的一种捷径。虽然“为了达到招聘要求做断骨增高术”的社会新闻已经不常见了,但长期关注中国整容话题的人类学博士文华,依然在她的田野调查中记录了不同阶层、不同诉求的群体,通过整容来实现某种跨越的例子。


张女士因为国企改革下岗成为了一名清洁工,却因为参与了一家美容院的整形推广活动,变得年轻许多,获得了在诊所全职上班的工作;从农村出来打工的赵颖,之前只能找到洗碗工的工作,在做了双眼皮手术变得更像城里人之后,开始了在北京的美甲店新生活。如此强烈的工具价值,成了“美才是正义”的现实回响。


这种声音经常充满矛盾。文华博士在其著作《看上去很美》中就提到:“整形美容手术是女性对男性凝视的屈服还是自我赋权意识;是女性的虚假意识还是自我选择?”“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自己造就了另一张。”(《哈姆雷特》)美容连锁店的Yona认为,整形技术在这个颜值时代起到的是很好的影响。之前你看到帅哥美女只有垂涎的份,但现在“花钱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社交媒体和消费文化对这种论调一拍即合,美国医学会杂志面部整形外科的一篇文章甚至表明,越来越多人使用美颜软件,正在刺激人们进一步尝试医美。在美颜软件上,无论长相如何,你离理想中的美颜,永远还差一个磨皮。


整形看似是自我选择的“改变命运”,但当人们作出这一念想时,就已经屈从于社会对美的规训、对成功的定义。文华博士认为,对身体形象的焦虑和整个社会转型中的不确定性是同源的。


做完双眼皮的小葵对整形也有新的反思。眼皮上新增的一道褶皱让她经历了短暂的自我认知障碍,她现在觉得人无可避免地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从而屈从于社会的审美标准:“但如果你本身自主性比较高的话,你会有能力选择要接受怎样的社会期待。”整形日常化的时代就要到来。/《整容日记》然而,身体自主性对娜娜来说,就是能够自主改变容貌。为了达到芭比眼的效果,她总共做了15次双眼皮和眼角的手术。“一般的医生看到我的眼睛不敢接了,我就再换机构和医生。总会有医生敢做的,因为他们想要赚钱。”


假如无法从医院获得整形美容服务,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圈圈已经很有把握鉴别朋友圈代购水光针的真假,问题是,通过这种方式买到的水光针,她只能找一些无法确认资质的护士私下打,“或者买一个机器自己打”。她还在考虑这件事。文中张超、小葵、圈圈、煦凝均为化名,感谢文华博士接受本刊采访。


谢选骏指出:“整形医生只给鸡腿做过手术”——这很般配,给鸡做个整形只用给鸡腿做过手术的屠夫就够了……给鸡做个整形有何难哉。所以为了毫无遗憾地整形,需要先把整形者变成一只鸡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