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26日星期六

谢选骏:五月花号的神话与现实

网文《虚构的<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精神”神话》(郑韶武 2019-06-25 汪元 2019.06.01 转帖发表在 文化散论)报道:


把《五月花号公约》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历史事实依据吗?原来记载《五月花号公约》事件的唯一根据,源自英国的一部来历不明的小册子。换句话说,这部《五月花号航海日志》就是所谓英国清教徒分离派在登陆美洲前于海上签订《五月花号公约》之说的唯一依据。而其来历并无确切证据。


《五月花号公约》与“美国精神”的起源“五月花号公约”非同小可,据说它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可以与英国《大宪章》、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相伯仲,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个公约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公约全文如下:


【“以上帝的名起誓,阿门。大不列颠、法兰西及爱尔兰国王、信仰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实臣民,暨在本公约上署名的众人,蒙上帝的恩典,为了上帝的荣耀,并促进基督信仰与国家的荣誉,远航至弗吉尼亚北部开辟首个殖民地。根据本公约,一同在上帝面前庄严盟誓,彼此联合,共同组成公民政治体,为了保持良好秩序及推动实现前述的目标,需不时制定、颁布法案或拟定公正的法律、法规、法令、宪章框架及设立管理机构,并对殖民地普遍适用,我们承诺将完全服从并遵守。11月11日,鳕鱼角,签名为证,时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等18世国王、苏格兰54世国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主后1620年”[详见[美]威廉·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吴丹青中译本第77-7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五月花公约》的主要精神是要建立一个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自治的共和政体,为每个成员提供平等、自由、选举等民主权利。因此,《五月花公约》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文件。”[王波主编《美国重要历史文献导读——从殖民时期到十九世纪》第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中国知识分子对《五月花号公约》的认知【“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是1620年的‘五月花事件’。‘五月花号’是一条船的名字,有一批英国人乘这条船到了普茨茅斯,就在后来称为‘新英格兰’的东北角的大西洋边上了岸。在他们下船之前,大家说怎么办呢,上去之后怎么样互相帮助生活下去呢?于是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它是一个民主集体的雏形。先没有政府,大家共同服从某些条例、某些规则,然后选出一个人来管事。这样就开始了在这块大陆上的生存和开发。所以到北美的移民,开头的时候是没有政府的。那么为什么后来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呢?因为到北美洲的移民多数是从英国去的,于是英国国王顺水推舟派了个总督去,北美洲就算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英国其他的殖民地大多是派了军队去征服了当地的人再进行统治,而对北美这块地方却没有征服就把它说成是英国的领土,一个海外的领地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那些当地人,本来自己就是从英国去的,觉得也未尝不可,总要有一个类似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服从了。”[资中筠《美国十讲》第1讲“美利坚合众国的由来”第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资中筠女士曾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为著名的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她的说法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民主起源的一般认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的正统观点基本一致。


五月花号乘客在船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102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


【“登陆美洲之前,清教徒就解决了治理问题,而这个问题此前在最初阶段困扰着詹姆斯敦殖民地。通过根据他们的船命名的《五月花号公约》(the Mayflower Compact),清教徒们发誓效忠英国君主,发誓‘订立契约并组成一个民众自治团体’。换句话说,清教徒们将实行自治。不久,清教徒选举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为他们的总督。”[[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中译本第147页,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英格兰在北美的第二块殖民地——普利茅斯【“幸运的是,詹姆斯敦殖民地多灾多难的历史并没有在英国人的第二块北美殖民地重演,这里所说的第二块殖民地是指1620年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建立普利茅斯殖民的缘起并不在于对发财的渴望,而是在于当时遍布欧洲的宗教争端。16世纪,英国已改信新教。然而到17世纪初,一些英国新教徒认为英国国教会(the Church of England)过于腐败。这些倍感失望的新教徒里面有一部分人,即清教徒(the Puritans),选择留在英国教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净化教会;而其他人,即分离派[又称脱离国教者。](the Separatists),认为英国教会已经无可救药,于是他们决定从英国教会中分离出去。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人属于分离派。”[[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中译本第146-147页,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签订“五月花号公约”的主体来自英格兰穷乡僻壤的一伙村民【“17世纪初,一群来自英国诺丁汉郡(Nottinghamshire)斯克鲁比村(the village of Scrooby)的脱离国教者离开英国前往荷兰,他们定居在莱顿(Leiden)。然而,分离主义者很快就发现,他们在荷兰的经济机会有限,并且他们的孩子正在丧失英国根源,被荷兰文化同化。于是,他们决定离开荷兰,前往美洲寻求与世隔绝的清净。在回英国短暂待了一段时间之后,102名分离主义者,即后来被称为‘清教徒’(Pilgrims)[Puritans和Pilgrims都称为“清教徒”,但二者有区别。Puritans是指16和17世纪英国新教中一个派别的成员,他们主张严格的宗教原则,同时对英国教堂的仪式及教义加以简化。Pilgrims特指1620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移民前辈。因此,Puritans泛指清教徒,而Pilgrims特指早期移民到美洲的清教徒。]的人,于1620年9月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前往新大陆。12月底,他们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这块殖民地位于今天的马萨诸塞州,它的名字就是根据他们的出发地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命名的。”[[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中译本第146-148页,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这里的“斯克鲁布市”,就是英国诺丁汉郡(Nottinghamshire)斯克鲁比村(the village of Scrooby)的异译,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该村远离伦敦,处于英格兰的边缘村落,离海岸很远。


英格兰殖民者登陆美洲之前在船上议定了未来美国制度?原来乘“五月花号”船只到北美的这些殖民者都是英格兰一个偏远小村庄的村民,这些村民们在欧洲宗教改革的大潮中,对英国官方教派不满,于是要躲避到世外桃源的美洲去过自己的信仰生活。


这百余名避难的村民,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流的一只小船中,没有顺利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船内并没有足够的食物与淡水,不时还要受到狂风与暴雨的袭击,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想该如何逃命,而这只小船上的村民们,作为虔诚的宗教徒,却想到另一番人类伟大事业,签订一份公约,创造一项世俗文明的现代国家制度。这可能吗?


英格兰清教徒分离派属于无政府主义极端教派【“詹姆斯一世即位的时候,‘清教派’这个名词还没有很精确的意义,而是泛用于多种事物和人们的名词。首先,这是国教会内部的一种倾向。大多数清教徒仍在国教会之内,他们在神学观点上与国教会没有重大的差异,要他们留在会内,只需在教仪和教规方面作小小的改革就行。其中有一部分左派,他们人数远较稀少,愿意模仿苏格兰教会,以苏格兰长老会的国教会代替英国的国教会。最后,还有一些趋于极端的小宗派,他们是宗教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希望听任每一群教徒自由解决自己的事,这就是以后教友会、公理会和浸礼会的前身。大致来说,清教主义与其说是神学上的异议,不如说是对于道德和行为的一种特殊态度,关于教规和世俗政治的一种不同的思想。清教徒在政治上的激进主义是他与上帝和社会的关系的自然结果。他是上帝选民的一个,即是特受神恩者的一个。……他们这一班人与遭天谴的世俗人的分别,就在他们的笃信先定论。清教徒既是上帝的选民,他们就觉得自己必然胜利,而他们的敌人就是上帝的敌人。”[[英]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中译本上册第293-294页,三联书店1976年3月。]】创建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是英格兰清教徒分离派吗?这个说法说不通。首先,该船102名乘客中真正的英国分离主义清教徒不到12人,所占比例很小。


“五月花号”船“3分之1的乘客,是莱登组合教会的成员,而原来的斯克鲁布市分离组合教会的成员,还不超过12人。”[莱登市的清教徒移民原来是从荷兰乘坐另一只船出发,到达英国南安普敦港时,才与“五月花号”船会合,共同赴美。在中途,荷兰船乘客把船丢弃,搬到“五月花号”上。——译者。([苏]阿·符·叶菲莫夫《美国史纲(1492年-19世纪70年代)》庚声中译本第67页,根据三联书店1962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本重排,1972年北京第1次印刷)]


其次,荷兰莱登组合教会的成员占3分之1,就是30多名,是英格兰分离派12名的3倍,因此这船乘客与其说是英格兰教徒,不如说是荷兰教徒。如果说是荷兰教徒,那历史就得要改写了。因此,美国的民主体制来源于英国清教徒分离派的说法不能成立。


“五月花号”清教徒既是受迫害者又是施害者【“‘五月花’号的旅客并不是朝圣者,他们是英国的瓦匠、裁缝、搓绳匠、铁匠和修车匠,他们憎恨别人所崇拜的天主教教义,为了离开它才离开英国。……他们没有办法聊慰自己的艰苦乏味的生活,只能相信他们受难是为了唯一真正的信仰,还由此得出结论说,其他的人都是错误的。谁要是含蓄地说清教徒的所作所为并不完全正确,便会由于观点不同而遭到虐待,不是被无情地鞭笞一顿赶到荒野里,就是被割去耳朵和舌头,还要驱赶出境,除非他们万幸逃到邻近瑞典和荷兰的殖民地藏起来。这块殖民地对宗教自由和宽容事业毫无贡献。”[[美]房龙《宽容》中译本第22章“新的天国”第304-306页,三联书店1985年9月第1版。]】“五月花号”赴美殖民并非宗教行为【“传统的见解认为,1620年在现在普利茅斯市(麻萨诸塞州)所在地建立移居区的‘清教徒移民先辈’,开辟了英国对北美殖民的一个新阶段,这就是说,前此的殖民乃起于经济的原因,而现在则开始了因宗教的动机而移民北美的时代。当然,在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时,宗教的动机曾具有某些意义,但并不起决定的作用。殖民地的起源,是和反对英国国教的教派,即罗伯特·布朗的门徒决定迁出英国一事有关联的。在英国,布朗的拥护者被迫害,被监禁,有些则被处以绞刑。于是一批分离派教徒布朗主义者,乃从斯克鲁布(在诺丁汉郡)迁居到荷兰的莱登市,他们后来便被称为清教徒移民。这是1609年的事。他们在荷兰住了12年,后又决定迁往美洲。但是,莱登的布朗主义者所参加的事业,却具有典型的商业性质。由70个伦敦商人所组成的一批人,集得资金7千镑,并从那已成立的伦敦公司取得在该公司的北美土地上建立单独的殖民地的特许权。这一特许权状是在1619年6月9日取得的。1620年9月,‘五月花号’船载运乘客102人从普利茅斯启航,于10月到达可德角(在普罗温斯顿附近)。但应该指出,总共只有三分之一的乘客,是莱登组合教会(教会团体)的成员,而原来的斯克鲁布市分离派组合教会的成员,还不超过12人。1620年12月21日,清教徒移民建立了新普利茅斯殖民地。在第1个冬天,就死去了44个殖民者,几达殖民者人口的半数。他们变成了饥饿和疾病的牺牲者。有些则被狼群撕食。妇女尤其忍受不了殖民地的生活条件。在最初的4个月内,18个已婚妇女中,即死了14个。新普利茅斯的殖民地,以及后来建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这一部分的各殖民地,取名为新英格兰。”[[苏]阿·符·叶菲莫夫《美国史纲(1492年-19世纪70年代)》庚声中译本第70-71页,根据三联书店1962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本重排,1972年北京第1次印刷。]】英格兰海外殖民的工具——“民间公司”【“还在1606年间,英国设立了伦敦和普利茅斯两个公司。伦敦公司取得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北纬34度至41度间移民的权利,普利茅斯公司则取得北纬38度至45度间移民的权利;而该两公司均可在下述条件下于38度至41度间建立移民区,即它们的移民区相距不得少于一百英哩。当时曾任命了一个皇家委员会,以管辖伦敦公司及普利茅斯公司的董事会。根据设立该两公司的国王特许状,那片预订殖民的北美地区被命名为维吉尼亚,以纪念‘处女女王’伊丽莎白[维吉尼亚为Virginia一字的音译,“Virgin”一字义为处女,伊丽莎白有“处女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故云。——译者]。后来只有北美大西洋岸的一个英国殖民地还保留着这个名称。”[[苏]阿·符·叶菲莫夫《美国史纲(1492年-19世纪70年代)》庚声中译本第66-67页,根据三联书店1962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本重排,1972年北京第1次印刷。]】英格兰政府缺乏资金,不得不利用民间资本开展殖民活动。英国居民穷愁潦倒,因此才愿意离乡背井到移居到海外。


英格兰清教徒在印第安人帮助下尝试务农【“始祖移民们自到达马萨诸塞第二天开始,就受到印第安人的帮助。”[[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81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正如早先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一样,清教徒们并没有为在北美洲荒野的艰难生活做好准备。1620年与1621年之交的那个冬季,最初的102名清教徒中有44人死亡。如果没有当地土著人的慷慨帮助,很可能整个殖民地都将消失。一个名叫斯匡托(Squanto)的波塔克斯特印第安人(Pawtuxet Indian)提供了很大帮助。斯匡托以前被一支英国远征队绑架,回到北美洲之前,他在英国待了若干年,他在美洲教清教徒们种植诸如玉米之类的本地作物。虽然清教徒们缺乏农业、打猎和捕鱼方面的实际训练,但他们展示出坚强的决心,即使没有繁荣发展,但至少设法生存了下来。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自给农业。”[[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中译本第146-148页,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12月份,这些人在美洲海岸的科德角湾建立了普利茅斯城。他们开始了前人在弗吉尼亚同大自然进行过的艰苦斗争。这里没有大宗的产品,他们靠着艰苦的劳动和对上帝的信仰而生存下来。伦敦的资助者没有获得任何利润。1627年,他们卖出普利茅斯的股票,普利茅斯殖民地从此开始自主。新英格兰就是这样诞生的。”[[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中译本上册第2卷第12章第588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印第安土著对英国殖民者的接济——虚构“感恩节”的故事【“‘我们现在称作「合众国」的这个国家’的神话起源于普利敦斯岩,时间是在1620年。下面是摘自《美国的传统》的一段代表性描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险之后,‘始祖移民’们在普利茅斯港口选了一块陆地定居下来。不幸的是,他们到那的时间是12月,他们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然而,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印第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教他们种植粮食。天气转暖的时候,殖民者们开始种植粮食、钓鱼、打猎,并为冬天做好准备。在收获了第一季庄稼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印第安朋友庆祝了第一个感恩节。我的学生们都还知道,在英格兰,‘始祖移民’们曾因宗教信仰的不同遭受迫害,后来迁到荷兰。据学生们所说,‘始祖移民’们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并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这是宪法的雏形。”[[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6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感恩节”的来历【“感恩节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一些令人尴尬的事实。‘始祖移民’们并没有引进新的传统,东方的印第安人几个世纪以来都懂得在秋天庆祝丰收。尽管乔治·华盛顿划出几天作为全国感恩的日子,我们现在的感恩节却只上溯到1863年。在内战期间,联邦需要一切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纪念仪式应能鼓起这种热情,于是林肯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始祖移民’们与感恩节没有关系,只是到了19世纪90年代,‘始祖移民’们才被纳入这一传统之中。由此可见,直到19世纪70年代,他们才以‘始祖移民’为人所知。……在《种族与昭昭天命》一书中,雷金纳德·霍斯曼证明,‘上帝在我们一边’的思想如何被用来证明盎格鲁—撒克逊人自认为的相对于墨西哥人、土著美洲人、太平洋各民族、犹太人,甚至天主教徒的优越性的。[Reginald Horsman,Race and Manifest Destin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5.]今天,当教科书以‘始祖移民’的历史来鼓吹种族优越时,它们是在使学生不能向其他文化学习,也不能和其他民族相处。”[[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8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感恩节”感谢瘟疫?【“对于美洲印第安人不经意间提供的帮助,始祖移民们从一开始感谢的就是上帝,而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81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感恩节是我们全国人民感谢上帝的恩赐的节日。庆祝之隆重,超过‘独立日’和‘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等这类弘扬爱国精神的节日,表达了我们的民族优越感。比如,我们已经知道,詹姆斯国王和早期的‘始祖移民’领导人感谢瘟疫,因为那说明上帝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与感恩节相关的那些文化原型——上帝站在我们一边、从蛮荒到文明、从无序到有序、辛勤劳动以及‘始祖移民’的优良品质——都仍然从我们的教科书中散发出来。”】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迈克尔·多瑞斯(1945-1997)说:


【“试想一下,实质上,感恩节的那些标准食谱,没有一项包含了哪怕一盎司的真实性、历史准确性和任何跨文化观念,那么,为什么感恩节还会如此深入人心呢?对于美国人的心智来说,难道有必要通过不断压榨并贬低受害者来为自己的历史正名?”[[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67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殖民者在北美存活下来是因为受到印第安人的接济,后来美国人想出了“感恩节”,感谢的却不是印第安人、而是上帝——因为上帝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瘟疫;当这些殖民者大规模屠灭印第安人的时候,他们所感谢的也是上帝,他们认为从印第安人手中所夺取的美洲土地——殖民者的“迦南”——是上帝给这些殖民者基督徒的应许之地,而屠灭美洲原住民则是上帝的意愿,其大肆屠杀原住民的行为不过是照章办事。其所照之章——《旧约》中对此反复进行陈述:上帝給予以色列选民以迦南应许之地,并协助选民们屠灭迦南的异教徒(原住民)。


《五月花号公约》的说法来自何处?把《五月花号公约》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历史事实依据吗?原来记载《五月花号公约》事件的唯一根据,源自英国的一部来历不明的小册子。


【“1844年,英国牛津主教撒母耳·威伯福斯出版了《圣公会在美洲》一书,书中摘录了他从伦敦主教图书馆抄录的未经出版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这部手稿的资料,但在图书馆的书签上被记作《五月花号航海日志》,列入‘伦敦教区历史及教会文件公共纪录——殖民地及大不列颠海外财产’项下。”[[美]威廉·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吴丹青中译本「译者前言」第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这部《五月花号航海日志》哪里来的呢?


据说这部《五月花号航海日志》原来是由普林斯牧师保存在波士顿老南教堂(Old South Meeting House)的、威廉·布拉福德所写《普利茅斯开拓史》手稿。


【“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殖民地军队在围困波士顿的战役中获胜(1776年),将英军驱逐出波士顿,但大量财物被英军洗劫运走,据信,其中就包括这部手稿。”[[美]威廉·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吴丹青中译本「译者前言」第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这里说“据信”,其实就是据猜测的意思,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没有确切证据。


换句话说,这部《五月花号航海日志》就是所谓英国清教徒分离派在登陆美洲前于海上签订《五月花号公约》之说的唯一依据。而其来历并无确切证据。


19世纪另一部作品:《新英格兰回忆录》(波士顿,1826年)研究新英格兰早期历史的纳撒尼尔·莫尔顿开宗明义说[《新英格兰回忆录》,波士顿,1826年;另见哈钦森:《马萨诸塞殖民地史》,波士顿,第2卷,第440页。[页码有误]]:


【“我一直认为,把我们祖辈在建立这块殖民地时蒙受上帝如此多方面、如此仁慈的关怀,用文字记录下来,使后代永远记住上帝的仁慈,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凡是我们见到的,凡是我们从祖辈那里听到的,都应当叫我们的子女知道,以使我们的后代懂得赞颂上帝,使上帝的仆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和上帝的选民雅各的子孙永远记住上帝的奇妙作为(《诗篇》第105篇第5、6节)。要使他们知道上帝如何把葡萄带到荒野,如何栽上葡萄而把异教徒撵走,如何整备出种葡萄的用地,而把秧苗的根深深植入土内,以及后来又如何让葡萄爬蔓而布满大地(《诗篇》第80篇第13、15节)。不仅如此,还要他们知道上帝如何引导他的子民走向他的圣所,而定居在他遗赐的山间(《出埃及记》第15章13节)。这些事实一定要使他们知道,以使上帝得到他应得的荣誉,让上帝的荣光也能被及作为工具为他服务的圣徒们的可敬名字。”[[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译本董果良中译本第41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1月第1版。]】在19世纪初,有一种需要,将英格兰在北美洲殖民的历史粉饰成一种庄严的宗教行为。新英格兰殖民地与其它殖民地不同论,就是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之下被炮制出笼的。


英格兰清教徒赴美殖民者故事的《新英格兰回忆录》版本【“鼓舞着这位作者的信念,加强了他的语言的分量。现在,在读者的眼里,如同在作者的眼里一样,这些人已经不是飘洋过海去撞大运的一小撮冒险家,而是被上帝亲自撒在一片预定的大地上的伟大民族的种子。作者接着又以这样的方式描述了最初几批移民的去国离乡情景:‘于是,他们离开了自己休养生息的这座城市(德尔夫特-哈勒夫特),但他们是心安理得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此生是朝圣者和异乡人。他们不留恋世间的东西,而是眼望上苍,认为那里才是他们亲爱的故乡,上帝已在那里为他们准备了神圣的城市。他们终于到达停着船只的港口。一大群不能与他们同行的亲友,也情不自禁地陪他们来到这里。大家一夜没有睡觉,在倾吐友情、诚恳交心和表达基督徒的真正慈爱的谈话中度过一夜。第二天,他们上船了,可是亲友们还想在船上陪伴他们一会儿。就在这个时候,大家深深地叹息,双眼泪如雨下,长时间地拥抱,虔诚地祈祷,使陌生人都为之感动。开船的信号发出来了,他们都跪了下来,他们的牧师眼泪汪汪,仰望天空,祈求上帝赐福。最后,他们相互道别,而这次离别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将是永别。’这批移民约有150人,其中还有一些妇女和儿童。他们的目的是在赫德森河岸建设一个殖民地。但是,他们在大西洋中漂泊了很长时间之后,却被迫在新英格兰的不毛海岸,即在今天建立起普利茅斯镇的地方登陆。朝圣者们上岸时登上的那块巨石,今天依然可见。”[这块巨石已经成为合众国的崇拜物。我曾看到美国的一些城镇精心保存的此石的碎块。这不是十分清楚地表明人的力量和伟大完全存在于他们的心灵之中吗?这是一块曾被一些苦命人的双脚踏过片刻的石头,这块石头应当名垂不朽,它在吸引一个伟大民族留念。人们敬仰它的碎块,在离它遥远的地方保存着从它身上敲下来的小块。有多少高楼大厦用这些小块做了基石?谁不对它们表示崇敬呢?([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中译本上卷第42-43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1月第1版2014年8月21刷)]】这里想表明,英格兰清教徒殖民者与欧洲一般殖民者之区别;但这种区别是后来虚构出来的,欧洲的殖民者其实是一丘之貉。


英格兰清教徒美洲登陆之后【“我方才提到的这位历史家说:‘但在我们大篇长叙之前,我们要略述一下这群苦命人上岸后的情景,赞美赞美上帝拯救他们的恩德。他们现已渡过宽阔的大西洋,到达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但既无亲友来迎接他们,又无房屋来供他们栖身。当时正值隆冬,而知道我们这里的气候的人都熟悉冬天是凛冽的,这里常有狂风来袭。在这样的季节,到熟悉的地方去旅行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在一无所知的海岸上安家了。他们的周围满目凄凉,一片荒芜,到处都有野兽和野人。他们不知道这些野人有多么凶狠和有多少人数。大地已经封冻,上面布有树林和灌木丛。到处都是未开化的野蛮景象。他们回头望去,只是把他们与文明世界隔开的那片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为了能够得到一点慰藉和希望,他们只能仰首求天。’[《新英格兰回忆录》第35页[及以下几页]][后一段是对莫尔顿原文的释义]”[[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中译本上卷第43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1月第1版2014年8月21刷。]】《五月花公约》“登陆后签约说”【“不要认为清教徒的虔诚仅仅是说在嘴上,也不要以为他们不谙世事的道理。正如我在上面说过的,清教的教义既是宗教学说,又是政治理论。因此,移民们在刚刚登上纳撒尼尔·莫尔顿描述的不毛海岸,第一件关心的事情就是建立自己的社会。他们立即通过一项公约,内称[建立罗得岛州的移民在1638年,创业于纽黑文的移民在1637年,康涅狄格的首批居民在1639年,普罗维登斯的创立者们在1640年,先后以书面形式定出社会契约,并经全体当事人一致通过。参看皮特金著作第42页和第47页。[指皮特金《美国政治和社会史》,共2卷,1828年,纽黑文]]:‘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为了使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的荣誉,特着手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谨在上帝的面前,对着在场的这些妇女,通过彼此庄严表示的同意,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管理我们自己和致力于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参看《新英格兰回忆录》第37页及以下几页。]此事发生于1620年。从此以后,移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在查理一世在位期间,震荡不列颠帝国的宗教和政治激情,每年都把一批批各派教徒赶到美洲海岸去。在英国,清教徒的主力一直是中产阶级,而大部分移民也正是来自这个阶级。新英格兰的人口迅速增加,而当等级制度仍在祖国将居民强行分为不同阶级的时候,殖民地却出现了社会的各部分日益均质化的新景象。这种在古代不敢梦想的民主,已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之中强大无比地和全副武装地冲了出来。”[[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中译本上卷第43-44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1月第1版2014年8月21刷。]】“登陆后签约说”早于海上“五月花号船内签约说”19世纪的经典著作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不知道所谓的“五月花公约”;9年之后,英国牛津主教撒母耳·威伯福斯《圣公会在美洲》(1844)出版,引用《五月花号航海日志》第1次出现“五月花公约”之说。


《五月花号航海日志》是一部伪书——《五月花号航海日志》据说就是威廉·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的手稿。然而,从内容上来看,这完全是一部伪书。


第一,《普利茅斯开拓史》的作者威廉·布拉福德是“五月花公约”的起草人之一,据说他是英格兰诺丁汉郡(Nottinghamshire)斯克鲁比村(the village of Scrooby)的一个村民,很早就成了孤儿,早年生活主要在乡村务农,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12岁时却能读懂英文版《圣经》,其后通过自学精通了荷兰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对神学、哲学、史学、文物也都有很深的研究。到了美洲第2年开始做了新普利茅斯总督,并且连续做了30年总督。这样的身世编得太离谱,难以令人相信。


第二,《普利茅斯开拓史》编得太详尽、太具体,对当时英国历史、欧洲历史及美洲历史背景的了解与陈述太现代,明眼人一望可知真伪。


第三,“五月花号”成员名单——编造神谱的行为。


“五月花号”成员名单。英格兰偏远村民有姓氏吗?


20世纪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间、出席人名单都考证不出来,“五月花号”成员有全体名单及简历,越具体就越假。


第四,当时实际上还不存在所谓的耶诞纪年。[参看[美]威廉·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吴丹青中译本相关章节,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登陆后签约说”也不靠谱“登陆后签约说”始见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所引用的《新英格兰回忆录》(波士顿,1826年),在19世纪回忆17世纪的事,200多年前的事如何回忆?这本身就说不通。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先有《新英格兰回忆录》(波士顿,1826年)为英美殖民地的历史涂脂抹粉,再由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将其理论化,最后造出一部伪书——威廉·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开拓史》手稿——作为“决定性的证据”将其坐实。


“五月花号”之后其他新教徒所开拓的马萨诸塞殖民地【“正如斯克鲁比的会众集体移居荷兰那样,多塞特的另一批清教徒在约翰·怀特牧师的鼓励下,决心移居新大陆。这个计划起初遇到了困难,后来在伦敦和东部各郡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他们热衷于贸易和捕鱼,对移民也感兴趣。有势力的反对派贵族向他们提供了援助。他们步弗吉尼亚的后尘,根据皇家的特许证成立了一个公司,最后定名为‘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这个消息迅速传开,不少人表示愿意移居美洲。有一批人先行一步,在普利茅斯北边的塞勒姆建立了定居点。1630年,该公司派出的总督约翰·温思罗普带着1千人随后赶去。他是这次冒险活动的主要人物。他的书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安情绪,也说明他为什么把家眷也带上茫茫无际的万里航程。他在谈到英格兰时写道:‘我确信,上帝不久将对英国的大地实行严厉的惩罚。不过请不要担心。……如果上帝认为移居对我们有利,他会为我们和其他人提供栖身之处和避难所。……教会要逃到遥远的荒漠,这说明灾难即将临头。’温思罗普选择的‘荒漠’在查尔斯河畔,殖民地的首府也迁到这个沼泽遍布的地区。波士顿城就是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成为反对英国统治的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美洲的文化明珠。”[[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中译本上册第2卷第12章第588-589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马萨诸塞海湾公司摆脱英格兰的控制【“马萨诸塞海湾公司根据它的规章是个联合股份公司,完全是为了进行贸易而成立的。塞勒姆殖民点在第一年里受伦敦的控制。但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特许证上面没有说明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要在何处开会。一些清教徒股东意识到,他们可以顺利地把公司、董事会和一切机构迁到新英格兰。董事会开会作出了这一重大决定。马萨诸塞自治殖民地从这个股份公司里脱胎而出。掌握公司大权和大片土地的清教徒采取了查理国王实行专制以前的代表制。约翰·温思罗普在这段时间统治着这个殖民地。它迅速发展,在1629至1640年之间,殖民者人数从3百猛增到1万4千。公司的力量为普通移民提供了可观的前景。在英国,雇农的生活往往是艰难的。在新大陆,每一个新来的殖民者都可以得到土地,享受着自由,不受英国那些压迫农民、禁止劳动力流动的种种法规的限制。”[[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中译本上册第2卷第12章第589-590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的“五朵金花”【“到1640年,英国已在北美洲建立了五个主要的殖民地。弗吉尼亚在名义上是国王直辖的殖民地,1624年弗吉尼亚公司的特许证取消后,它便由枢密院的一个常务委员会管辖,这种管辖有些名不副实,第一批清教徒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缺少资本,尚未发展起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正在兴起,另外两个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康涅狄格殖民地和罗得岛殖民地。”[[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中译本上册第2卷第12章第591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五月花号”所开创的殖民地被邻近的其他清教徒所吞并【“在普利茅斯殖民地北面不远处,清教徒在1630年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大量清教徒带着充足的物质补给来到这里(一开始有1000人,头15年有超过两万人)。他们在今波士顿所在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然后迅速向四面八方扩展。1691年,清教徒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正式吞并了普利茅斯清教徒殖民地。”[[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中译本第148页,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据点,在几十年后被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所吞并,其间盛行的依然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给美国政治留下什么特别的精神遗产。


新英格兰清教徒殖民者的野蛮行径:剥取土著居民头盖皮【“在像西印度那样专营出口贸易的种植殖民地,以及在像墨西哥和东印度那样任人宰割的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国家里,土著居民所受的待遇当然是最可怕的。但是,即使在真正的殖民地,原始积累的基督教性质也是无可否认的。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俘获一个男子得105镑,每俘获一个妇女或儿童得5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数十年后,殖民制度对这些虔诚的新教徒们的背叛祖国的子孙进行了报复。在英国人的唆使和收买下,他们被人用短战斧砍死了。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821-822页,人民出版社第1版。]】基督教殖民制度残暴无比【“关于基督教殖民制度,有一位把基督教当作专业来研究的人,威·豪伊特曾这样说过:‘所谓的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威廉·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欧洲人对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历史》1838年伦敦版第9页。关于对奴隶的待遇,在沙尔·孔德的《立法论》(1837年布鲁塞尔第3版)中收集了很多材料。要想知道资产者在其能够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的地方,把自己和工人变成了什么,就必须仔细研究这部著作。([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820页,人民出版社第1版)]】英国与法国在北美殖民情况的对比【“英法两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着明显不同。法国占有的土地多于英国,但英国殖民地的人口密度却高于法国。18世纪中叶,法属北美殖民地的定居者还不到五万人;而英属北美殖民地虽小,其人口总数却是前者的四十倍。费城(Philadelphia)是当时世界第二大英语城市,仅次于伦敦。英国国内的过剩人口都渴望移民北美,而法国人普遍对前往新大陆毫无兴趣。另外,新法兰西殖民地经济基础不牢,主要依赖和当地印第安人之间的零星贸易;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随着农业、贸易、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日趋繁荣。英属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比他们的法国邻居们更为独立自主,这一点在不久之后令他们的宗主国深感切肤之痛。和北美殖民地不同,英法两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情况相似度更高。庄园主们遥控着大型种植园的生产,保证咖啡豆、靛蓝和烟草等诸多热带产品的稳定供应,欧洲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食糖的需求。18世纪的欧洲人嗜糖成瘾,他们对甜品的热情经久不衰。1713年至1792年间,英国进口了价值1.62亿英镑的商品,几乎全部是糖——产地为英属西印度殖民地,远高于从印度和中国进口商品的价值总额。仅在牙买加一地,食糖的年均出口额就达六十万英镑。食糖最大的产地海地属于法国。难怪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会被冠以‘帝国明珠’(jewels of empire)之称。”[[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689-1799》中译本第77-78页,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法国人比英国人境况好,俗话说“好出门不如赖在家”,因此,同是到海外去殖民,尽管法国人口比英国多,而愿意离乡背井的人却比英国少得多。


美洲的第一位政治思想家——建立“宗教自由”中心【“剑桥大学的学者罗杰·威廉斯被大主教劳德赶出校门。他沿着传统航线来到新大陆,在马萨诸塞定居下来。在他看来,那里的教会和英国圣公会一样专横。他不久就同当局发生冲突,成为在这个海外殖民点居住的、力图躲避迫害的理想主义者和下层民众的领袖。当地的行政官认为他煽动人们闹事,决定把他送回英国。他得到消息后及时逃走。投奔他的人逐渐增多,在马萨诸塞以南建立了普罗维登斯城。另外一些从马萨诸塞逃出或放逐出来的人在1636年也到达他的殖民点。这个殖民点后来发展成罗得岛殖民地。他是美洲的第一位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殖民者,也影响了英国的改革派。在许多方面,他的思想是约翰·弥尔顿的政治思想的先兆。他使教会完全摆脱了世俗政府,而罗得岛殖民地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完全实现宗教自由的唯一中心。这个崇高的事业是靠生产和销售烧酒来维持的,这块殖民地的兴旺发达也是以此为基础的。”[[英]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中译本上册第2卷第12章第590-591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罗杰·威廉斯不满马萨诸塞新教教会的专横,于是自己在罗得岛殖民地建立一个“宗教自由”中心。


美国政教分离的“宽容”原则出现于英国开始殖民两个世纪之后【“在差不多两个世纪的教士专制以后,涌现了新的一代,他们是各种形式的教士统治的公开可怕的敌人,认为政教分家是很必要的,厌恶前人把宗教和政治混为一体。这个发展过程很缓慢,却很有点运气,直到大不列颠和它的美国殖民地的敌对爆发之前危机才出现。结果是,撰写美国宪法的人不是自由思想者就是旧式加尔文主义的秘密敌人,他们在这个文件里注入了颇为现代化的原则,经过验证,这些原则在维持共和国的和平稳定中有巨大价值。”[[美]房龙《宽容》中译本第22章“新的天国”第306-307页,三联书店1985年9月第1版。]】从加尔文到普利茅斯的新教“道统”后世所编的新英格兰普利茅斯的道统出自加尔文宗。


【“加尔文途径日内瓦,并受邀停留。在此,他开始组建‘上帝之城’,使日内瓦成为吸引欧洲各地新教流亡者的一块磁石,让他们接受加尔文教义的洗礼,然后再返回各自国度去促进该教义的传播。在一代或两代人的时间内,加尔文主义就传播到苏格兰,那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伟大的传教士约翰·诺克斯(约1510-1572年)。然后又传至英格兰,并从那里被带到新英格兰的普利茅斯。”[[美]罗宾·W温克、〔美〕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中译本第1册第214-215页,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4月。]】清教徒的集体概念是美利坚国家神话的核心【“历史上有关清教徒的集体概念,在英格兰暗淡不明,在美国则自相矛盾。新大陆的清教徒移民,一方面思想风气为人指谪,一方面又被敬为‘移民开疆之父’——许多根本与他们无关的事情,更被归成他们的功劳。”[巴森《从黎明到衰颓:五百年来西方文化生活》中译本第359、381页,台北猫头鹰出版2006年7月。]】19世纪中叶,爱尔兰难民逃亡美洲的“棺材船”【“曾有刚出狱的两个人,隔天又被送进牢里,罪名是试图‘闯入监狱’。唯一减少的暴力犯罪是强奸,因为潜在的犯罪者已无力犯案。数十万绝望的民众搭上所谓的‘棺材船’逃离家园。一名乘客回忆当时的惨状:‘大家蜷缩在拥挤、阴暗、令人窒息的船舱里,地上满是秽物,空气中充满刺鼻的异味,除了身体极其不适,精神也受到重创。’移民船一路上不断往海里投入死尸,仿佛在为航线做记号似的。绝大多数移民前往美国与加拿大。魁北克圣罗伦斯河上的格斯岛(Grosse·le)隔离区收容了大批病人与饥民。……”[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丈量的世界史》黄煜文中译本第290页,台湾卫城出版2013年7月。]】19世纪英国人移民到美洲的旅途如此,须知19世纪中叶的运载工具是蒸汽机动船,而17世纪初被称作“五月花号”的清教徒难民船是帆船,情况会更加严峻。在这样的旅途环境中,经过几个月的航行、“五月花号”却没有减员、绝不可能;在这样既污秽不堪又缺少食物、淡水,并且没有能够按照原先计划到达弗吉尼亚公司属地,当时这一伙来自一个英格兰偏远村落的难民们处在生死不明的境况中,却在所乘坐的“五月花号”小帆船内签订了具有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由、民主”公约!这就是美国所谓“民主精神”起源的故事。


假使起“始祖移民”于地下,一定会被自身故事所逗笑【“在我手头的兰登书屋字典中,关于普利茅斯殖民者的词条标题不是‘始祖移民’,而是‘始祖移民之父’(Pilgrim Fathers)。直到近来,国会图书馆同样把其关于普利茅斯的馆藏置于‘始祖移民之父’编目之下,当然,‘之父’一词是大写的,意为‘我们的国父’,而不是‘始祖移民’孩子的爸爸。……1880年前后,普利茅斯岩获得了符号性的地位。当年,一些好事的城镇居民把水边的两块地连在一起,在周围建立了希腊式的神庙。今天,这座神庙成为圣地,《五月花号公约》也成为神圣的文本,我们的教科书像《国教公祷书》一样,表达着感恩节这一公民仪式背后的含义。在瓦莱里安·佩吉特为威廉·布莱德福德的著名史书《普利茅斯种植园》所作的序言中,十分突出‘始祖移民’历史中的宗教特征:这一小群英国人自身并未想过自己是英雄和圣贤,但欧洲人却把目光投向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勇气,一步一步地前行。对于他们的子孙后代来说,自由的理想之火如此清晰,如此旺盛……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这一历史事件,导致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并且首先是导致了这个国家典型的人文精神的树立,为此,‘始祖移民’们将自己牺牲在人子的祭坛上。[Valerian Paget,序言,Bradford’s History of the Plymouth Settlement,1608-1650(New York:McBride,1909),xvii。]在这场祭祀中,‘始祖移民’们不仅奠定了合众国的起源,而且激励了欧洲的民主精神,或许,还激发了今天全世界的全部的善!我猜想,早期的殖民者们,无论分离主义者还是英国国教徒,都会被逗笑了。”[[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8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董并生”,详见林鹏、诸玄识、董并生专著《西方中心论批判》三卷本之三《普世篇——文明的怪胎》。原标题《虚构的北美殖民故事——《五月花号公约》的神话》。】殖民故事——《五月花号公约》的神话》。】





在这场祭祀中,‘始祖移民’们不仅奠定了合众国的起源,而且激励了欧洲的民主精神,或许,还激发了今天全世界的全部的善!我猜想,早期的殖民者们,无论分离主义者还是英国国教徒,都会被逗笑了。”[[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马万利中译本第8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详见:林鹏、诸玄识、董并生专著《西方中心论批判》三卷本之三《普世篇——文明的怪胎》


谢选骏指出:上文频频援引马、恩二厮的著作,说明作者是一介马仔。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西方中心论的时候,只敢拿“五月花号的神话”来说事,不敢拿“共产主义运动的神话”进行分析。更深一层看,马仔们其实是在用联共(布)党史和中共党史的特点,来透视分析“五月花号的神话”的。也许,这些马仔是在通过“批判五月花号的神话”,来映射批判联共(布)党史和中共党史皆是伪造的?


网文《一次航行,美国的开国起源神话》(永兴奇人 2019.02.16)报道:


如果想要追溯美国的历史,就不得不提起一次航行。那就是1620年9月16日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的五月花号货船,英文名Mayflower,五月花号是英国3桅盖轮船,长19.50米, 宽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吨,于1615年下水。当时货船出发的时候,乘客有102名,船员大概有25到30名之间。在大海中航行了66天,1620年11月21日,五月花号到达今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


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可否认,那就是五月花号并不是第一艘到达北美的移民船。在最初美国十三州里,历史最为悠久是弗吉尼亚州。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时代,英国曾先后于1578年1587年分别授权两个英国贵族汉弗莱·吉尔伯特和沃特·罗利去组织移民到北美大陆建立定居点,但是以失败告终。在1606年12月,弗吉尼亚公司在伦敦组织三艘商船前往北美,三艘船共105人,这些人在北美建立第一个定居点。所以相比较于弗吉尼亚的历史,五月花号的航行只是一次普通的航行,那又是为什么这次航行变成美国开国神话的起源呢?


虽然现在现在很多表述里面将五月花号的乘客全部说为清教徒,但是实际上大约只有一半是清教徒,而另外一半是受雇的工匠、仆人、来新大陆讨生活的人。而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这批清教徒,要知道清教徒这些人是有信仰和掌握知识的人,清教徒也是是新教的一支,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在五月花号的航行结束后,面对崭新的大陆和未来的生活,清教徒和乘客该如何选择生活呢?于是船上的41名男性乘客签署一份文件,这就是《五月花公约》,正是这份公约使得五月花号的航行成为此后美国历史起源的象征。那么这份公约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我摘录一份比较符合原文的中文版——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吾等签约之人,信仰之捍卫者,蒙上帝恩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吾王与基督信仰和荣誉的增进,吾等越海扬帆,以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公民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据此于耶稣公元1620年11月11日,吾王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等十八世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君主陛下在位之年,在科德角签署姓名如下,以资证明。”


五月花公约之所以成为一份十分著名的文件,就是因为它里面含有的一些思想,这些成为民主政治和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源泉。第一个就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之一,比如日常所知的法律,也就是权利和义务相协调。所有人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一个自治的社会,用共同准守的契约来作为自身行为规范的准则。第二是政府也就是行政组织是由自治团体认可。因为社会是由自治,而不再是君权神授的国王统治,也就是在这份文件里体现殖民地清教徒的思想,那就是社会是自治群体自我管理,所有的机构应该出自民意,而非国王这类神权代表。第三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对自治群体的自我权力的保护,也是自治群体自我履行义务的体现。法律的制定是民众制定的,个人和群体都必须服从法律,这样子才能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同时对于法律的准守是出于自愿,而不是迫于压力。以上这便是这份文件的价值之一,要知道美国的宪法源泉便是由此而来。此后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流传也是在这里得到了启发。


五月花号的一次航行,给北美带来了清教徒,这些英国清教徒不服从英国政府,他们用自己分裂派的思想,在北美大陆,创建了一个国家叫做美国。五月花号也带来了清教徒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了美国立国思想起源的一部分,后来逐步演化为西方所信奉的普世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五月花号的航行成为美国的开国起源神话的原因所在。


谢选骏指出:任何怀疑主义者都会承认,“五月花号的航行”这个事件大约确有其事的,这被我称之为“五月花号的现实”。人们所争议的,主要是许多的细节真实与否,这被我称之为“五月花号的神话”。这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构成了“五月花号的现实与神话与神话”。了解人类心理的人们都知道,记忆和回忆、描述和传承,都是主观的产物,而非客观的存在,所以“刻舟求剑”不仅是愚蠢的,而且还是不可能的。二十世纪的“长征故事”、“英雄事迹”,都被在在证实是子虚乌有,何况四百年前的“五月花号”——要想证实就像要想证伪,都是何其难哉。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因此,一切和政权相关的历史,其实都有其神学的结构——不仅“五月花号的历史”如此,别的任何历史也不得不如此。但是另外一面,神话同时也是现实的体现,不仅现代的政权神话如此,古代的宗教神话也是如此——我在1986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里已经对此有所阐述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