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

谢选骏:兵马俑是豆腐渣工程——秦灭七国论



《兵马俑竟然也能组装!最新研究:兵马俑采用“多渠道供应”模式》(综合新闻 2020-12-15)报道:


近日,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 上发表了有关秦俑生产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马俑生产、后勤与供应链管理的地球化学证据》,该研究表明:秦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 多渠道供应 模式,由多个作坊生产相同的产品。


早期学术界曾推测秦兵马俑采用了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大量的手臂、腿、头和其他部位进行批量生产,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装,经处理后形成如今所见的形态。 为深入研究秦兵马俑的生产模式,研究团队采用了便携 X 射线荧光光谱的分析方法,对秦俑一号坑内保存的 28 件文物藏品开展原位无损检测,获取其地球化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陶俑与铺地砖、陶带圈、沉积土的成分显著不同,这与陶俑原料中大量的砂质羼和料(SiO2)有关,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发生了变化;同一陶俑身体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体部位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陶俑并非为模块化生产,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独立制作;铠甲武士俑中,带有 咸阳 与 宫 陶文的陶俑,能够从成分上区分开来,这似乎支持了 咸阳 与 宫 代表两个不同作坊的观点;除了 咸阳 与 宫 外,本次研究中的其他陶俑,有一些表面带有数字或单个字的陶文,还有很多表面没有陶文,这些陶俑的成分与带有 咸阳 陶文的陶俑更接近,或许这些带有其他字样陶文或没有陶文的陶俑也是由 咸阳 作坊所制。


研究团队认为,秦兵马俑的生产采用了 多渠道供应 模式,由多个作坊生产相同的产品。 宫 作坊的工匠是 中央专家,他们拥有自己的戳印,可能负责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是秦俑制作工程中官方 内部供应链 的一部分。咸阳 与其他作坊的工匠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产品,他们大多在陶俑上刻画自己的标志。这种多样化的多渠道供应链管理,很可能是一种 规模经济 ,以便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减少因技术困难或停工带来的风险。


谢选骏指出:所谓“规模经济”、“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等说辞,其实说明了兵马俑并非雕塑艺术品,而是一种流水线生产的玩具,从“威武”的角度看,根本就是一种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工程——怪不得秦朝后来很快在战场就兵败如山倒了。


网文《秦始皇兵马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报道: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阳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据目前的考证,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历史学家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军士俑

一般战车上有二十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刀、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挥阵势。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主要与独立战车相配合。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即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高级军吏俑

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马俑

与真马一般大小,双耳挺直、双眼圆睁,精神焕发。


兵俑和所配武器

历史学家推测当时的武器是由上千甚至是万名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但有八种常用脸型再做细部修改,并以装配线方式组装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有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另存在一种观点,即兵马俑的仪仗性质多于实战,不具有代表性。但兵俑的确完美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来源于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诸多兵器上铸有“相邦吕不韦造”字样也定死了兵马俑制造年代,从而属于秦始皇的陵墓构成部分再无疑义。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秦军兵俑不戴头盔。有专家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有专家说是因为当时“刀”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当时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杀武器”,如戟、剑。步兵作战,长距离用“戟”,近战用剑。因这些兵器大多用青铜制成,韧性差,砍杀时易折故多制成刺杀兵器。使用这些“刺杀武器”,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马俑大都披有胸甲。因为作战时头部被“劈砍”的概率较小,普通秦军士兵是不戴头盔的。综合汉朝军队的情况来看,不戴头盔可能不是个别现象。汉朝步兵普遍不着头盔和护膊,头戴武冠。


另有一说兵马俑不配戴头盔,肇因于会遮盖士兵的面容,这与不选择大量制造相同人俑而选择真人面相的制作理念相违,故兵马俑之士兵不穿戴头盔应极其合理。


兵俑彩绘

实际上兵马俑原漆有紫黑红绿等十种颜色,但常出土与空气接触不到五分钟即氧化剥落。2009年采用中德合作的彩绘保护技术成功将出土兵俑颜色留存下来;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节目里,经处理的残留颜色兵俑,已可暴露于空气中展示。当中尤其以“汉紫”(Han Purple)最受瞩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现前,人们是用颜色调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汉紫”却是人工合成的硅酸铜钡颜料(BaCuSi2O6)。


争议发现者

2015年6月1日,据中国之声报道,秦始皇兵马俑景点内售卖的由秦俑发现人签名的纪念书籍的签名颇受争议,每次所签出的签名都不一样,有学者认为此举误导游客。另外,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也一直有争议,先后出现过“三人说”、“七人说”、“九人说”,但各方说法不一。从考古意义上来说,秦俑的真正发现人是原临潼博物馆馆长赵康民。


希腊影响假说

主持过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段清波教授,与英国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博士皆认为兵马俑可能受到古希腊雕像文化影响。盖因出土距兵马俑前100年内的秦墓兵俑并不像兵马俑如此巨大写实,往后80年汉皇帝墓俑亦小巫见大巫。不光兵马俑、青铜马车等精细作法,秦始皇巡狩天下所留之刻石,也是以往中国没有的。秦国位七国最西之处,既然可接纳东方六国技术、文化、人材,同理吸收西方来的文化应无隔阂才是。


卢卡斯·尼可(Lukas Nickel)认为依据主要有四点,包括:


1、在新疆地区发现了欧洲人BC300年前的人体线粒体遗传基因,表明早在丝绸之路开通前有欧洲人在中国活动。

2、于秦始皇以前,大陆并没有制作过真人大小的雕像,此想法很可能来自亚历山大大帝的东进运动。

3、新翻译的古代资料中说明,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灵感来是来自西方12尊真人大小的雕像。

4、秦皇陵附近出土的舞女及马戏杂耍雕塑,都明确地表现出运动中的骨骼、肌肉和肌腱结构,于逼真程度上能与希腊大师的作品媲美。

近代西方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一直希望找寻世界各地艺术和建筑作品上的希腊文化印记,这种做法是源于“希腊中心主义”,该主义否定一切非希腊文明的历史价值,然而兵马俑之艺术体现并没有妨碍到其作为该地区独立发展的合理性。


针对卢卡斯的论述,反对者提出下列观点:


1、两者在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的巨大差异。希腊雕像多是以大理石雕刻而成;而秦兵马俑则是以陶瓷制成,是一件陶艺作品。

2、兵马俑的制造动机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因素。在兵马俑这类人俑前,中国有人殉习俗,秦国并不鼓励这类当时被视作陋习的习俗,讲求传统而革新出全身像人俑应属合理且独立的演变。

3、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的人体线粒体遗传基因虽然与生活在欧洲的某族群相类似,但并不一定就是希腊人,而事实上一些希腊人独有的遗传基因并没有能够在新疆地区的人群中找到。卢卡斯·尼可只留意到两者的相同之处,而没有办法看到他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4、兵马俑之艺术体现并没有妨碍到其作为该地区独立发展的合理性。

5、中国以往古代文献对兵马俑并无记载及描述,因此卢卡斯所指之翻译资料有伪造之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设于兵马俑坑原址之上,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于1979年10月1日开放。首先开放一号坑,至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9月,二号坑以边发掘边展出的方式向外界开放。


谢选骏指出:兵马俑确实不同与希腊作品,因为兵马俑是组装的,充满了“抄袭盗版”、“集体速成”、“弯道超车”、“偷工减料”的“秦国(China)要素”。兵马俑是豆腐渣工程。


《兵马俑——征服世界的军队》(BBC 2017年5月10日)报道:


1974年3月,在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东北面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农民杨志发跟着他的五个兄弟还有其他村民在一块种了石榴和柿子树的地里打井。他们的铲子突然碰到了一个他们误以为是佛头的陶制人头。在几个月内,成群的考古学家和官员就来到了现场。


这几位农民碰到的东西,后来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片地下面埋藏着数以千计真人大小精心雕刻的武士陶俑,其年代被断定为公元前3世纪,正值史上首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统治中国的时期。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去世,享年49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将处于战争状态的诸国统一为一个国家。


也许兵马俑在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末期才被发现是幸运的。1969年,狂热的红卫兵人为破坏了位于北京城外的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1563-1620年在位)。万历皇帝与他的两位皇后的尸骸被拖到了墓门处,被当众谴责并被烧毁。这也是在中国开始投资旅游与新的博物馆之前的数年发生的,1976年中国大约建设了4000座博物馆。


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军团的发现让中国和整个世界激动万分。兵马俑于2007年9月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有超过85万名观众前去参观。只有197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的宝藏展览吸引了更多观众。一些兵马俑现在正随来自32家中国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其它160件艺术作品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展出,展览名为"帝国时代:秦汉时期的中国艺术",我们可以期待名符其实的观众大军。


兵马俑确实很特别。埋入地底时,陶俑在镶砖坑道中排列着阵势,看似每个陶俑都有自己的个性,虽然他们蓄须的面孔源自十个基本原型。秦始皇的兵马俑是不同部件装配起来的,最初身上有着红色、蓝色、粉色和金色的彩绘,而如今这些陶俑身上的颜色已经被氧化。时间和自然力量也毁坏了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


有趣的是,这些陶俑武士巨大数量以及他们使用的兵器都表明他们是通过某种早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制造出来的。然而,是否我们没法对秦始皇期待更多了?这位精力充沛的年轻帝王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通过实施统一的书写、货币、重量和度量衡体系将庞大的帝国整合为一体,并且笔直地开凿运河和修筑道路。为了保护帝国的北部边境,秦始皇还开始修筑万里长城。


同样,秦始皇还野心勃勃地寻求永生。他派遣一位大臣远赴海外寻找仙药,而这位大臣再也没有回来。了解到上古地君王和贤人们通过服食丹砂(cinnabar,其实是水银的硫化物)活过了10,000多年,这位帝王开始饮用拌着蜂蜜和水银的酒。


据推测秦始皇死于汞中毒,在他49岁去世时他拥有了一切,但是他恢弘的地下陵墓尚未完工。如果他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永远进行统治,那么他可以在死后将继续当皇帝直至世界的尽头。


每年有超过150万人参观西安的兵马俑考古遗址——而兵马俑也为全世界的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秦始皇陵的规模,古代城市的格局依然令人感到震惊不已,其核心是一座高达100米(328英尺)的锥形山陵。始皇陵的山陵依然清晰可见,只是仅有原高的不到一半,并且长满绿色的蔬菜。按照中国传统风水的说法,整个地形是一条吉祥的龙形,而山陵位于眼位。


盗墓者

对于8,000件兵马俑而言,排列整齐地拱卫在陵墓外围,是守卫始皇地下帝国的卫兵。而这些秘密将依然被保守多年,因为陵墓依然封闭。全世界地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家都赞同开启始皇陵将是一场灾难,当暴露在空气中时,陵墓的损害将无法修复。在发掘兵马俑的早期过程中,兵马俑彩绘的脸部和军服之下的清漆在15秒内开始打卷。不仅如此,根据公元前2世纪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他对秦始皇陵的记载被证实比现代历史学家想象的还要准确,水银灌注的河流环绕着皇帝的墓室。如果是这样,进入那里将非常危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里的土地含有不同寻常高浓度的汞,虽然皇帝的臣子们能否制造出如此多的液态汞依然是猜测。


如果出于担心损坏陵墓中确定埋藏的宝藏,没人打算进入甚至或者进行探查,还有更多让它维持原样的理由。根据司马迁记载,机械的弩弓护卫着墓室入口和通道。他们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否已经腐烂——或者镀了铬——从而依然能够嘶鸣着穿透黑暗朝着冒充印第安那·琼斯(Indiana Joneses)的血肉之躯发射致命弩箭?


在新的技术被发现之前,秦始皇陵的秘密将始终是个谜。同时陵墓外围的兵马俑军队也包裹在猜想之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坑道被发现,成群的兵马俑,与真实大小的马拉战车,也随着将军和高级官员的陶俑一起发现。头带发髻的步兵为许多博物馆参观者所熟知——兵马俑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征服了世界——此后又加入了站姿和跪姿的弓箭手、挥舞长矛的战车手、大力士、杂耍人、舞者、乐师以及精美的青铜天鹅、鸭子与鹤的雕像。


从某些尸骨上提取的DNA样本表明皇帝庞大的劳工群中某些人有欧洲血统。是否古代希腊人教给中国人如何雕刻像菲狄亚斯(Phidias)和雅典帕台农神殿的(Parthenon)侧墙上所雕刻的华丽人像和马匹?能确定的是,在修建秦始皇陵之前,中国尚未发现与兵马俑及骑兵的战马类似的雕像。(杨志发1974年在他的地里发现了三座陶俑,地里还埋藏另外7,000多个。)


我们只能等待这一震撼之处有更多的发现,其秘密最初由杨志发和他的兄弟和村民在43年前发现。与兵马俑不同,这七人一直在挣扎求生,这些农民没能从他们的发现中获得什么益处。出于发展旅游业的目的,他们的土地被征收。1997年,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的王朴智上吊自杀。其后三年内,杨文海和杨严新由于无业而且负担不起医药费,在50岁出头就去世了。


2007年,杨全一的妻子刘西群(他们的家已经被拆毁)告诉《南华早报》她丈夫害怕他和他的兄弟们"会遭受某种厄运,并且依然觉得当初也许就该把这些兵马俑丢在地下。"


谢选骏指出:看来陕西的农民要比兵马俑更加脆弱。尽管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本身就是豆腐渣,而它们的主人在灭掉六国之后十来年,就被六国的残余力量反噬了——因此“秦灭六国”的说法确实不确———应被我所说的“秦灭七国”所代替!秦不灭六国,如何能灭掉自己呢?正如隋不灭陈朝,如何能灭掉自己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绿色技术下面隐藏着血红的机密

《中国加快开采绿色技术所需金属 但在多国引发焦虑》(BBC 2024年4月30日早上8点46分)报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锂三角区”,是锂的重要产地。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夜晚,在位于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愤怒的口号声惊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