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谢选骏全集第94卷《死亡之水》

 


宇宙的灵魂,你在永恒的水——水是一种矿物质,水是一种生命的元素。所以有人说,“我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的。”——Here rests a man whose name is written on the water. -Keats


但实际上,水也是死亡的元素,所以济慈的这句话,用在墓志铭上也正好合适。


《死亡之水》目录


序言:缺水和毒水

第一章 水的现实

第一节 水的权力古今通义

第二节 垃圾之河遍布世界

第三节 不宜接触中国水源

第四节 美国社会信任问题

第五节 死猫事件黑心律师

第六节 三峡水库足以致命

第七节 主权国家污染水源

第二章 水的思想

第一节 太一生水宇宙生成

第二节 哲学的起源为何没有起源

第三节 生命之水就是死亡之水

第四节 杀机四伏的宇宙

第五节 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

第六节 思考水资源危机

第七节 玛雅文明前车之鉴

第八节 水资源匮乏需要全球政府来解决


第三章 水的可能

第一节 水是人的生命力

第二节 现代人类沦为地球的蛀虫

第三节 水资源污染是文明的自杀

第四节 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

第五节 无法治理的水污染

第六节 死亡之海无所不在

第七节 水牢水刑与致命的“巫咒之水”

第八节 液态水的第二种状态

后记:从死亡之水到死亡星球


(另起一页)


序言:缺水和毒水


《中国正面临一前所未有重大危机 不是修宪》(2018-03-05 金融时报)报道: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白象和成为反腐斗争目标的“老虎和苍蝇”,关注中国的评论员和经济学家们需要给他们所钟爱的动物寓言集加入一个新品种。欢迎来到“骆驼经济”(Camel Economy),它必须迅速适应水资源短缺。危机迫在眉睫,可能产生比人口结构变化、债务问题和去杠杆严重得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


那么,为什么缺水不是中国经济前景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为什么缺水不被认为是对经济增长、进而对中国实力的一个制约因素?毕竟,在2005年,当时的中国水利部部长曾宣称,中国需要“要么为每一滴水而战,要么灭亡,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挑战”,而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曾表示,缺水威胁“中华民族生存”。


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遗憾的是,确实如此。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短缺和严重短缺的警戒线分别是:人均1700立方米/年、1000立方米/年和500立方米/年,涵盖从核电站到刷牙的所有用水量。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0立方米/年,但80%的水资源都在南方。在北部,有8个省份水资源严重短缺,还有4个省份水资源短缺。这些省份占到全国农业产出的38%、发电量的50%、工业产出的46%和人口总量的41%。


下面还有一些需要经济学家考虑的可怕的统计数据。京津冀地区1.12亿人口的水资源量,仅为严重短缺警戒线水平的一半。过去25年里,中国有2.8万条河流消失了。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高达1至3米。后果之一是:北京局部地区地面每年沉降11厘米。为无数人供水的黄河,如今流量只有1940年代时的十分之一;黄河经常断流。污染进一步减少了水供应:2017年,中国有8.8%的水资源甚至不适合农业或工业用途。


缺水的后果对人有切实影响。在甘肃临洮,高楼层的居民必须自己打水带回家。在山西省(全省人口3500万)省会太原,拥有2500年历史的著名食醋产业正面临威胁。去年,在太原主要的国际酒店,客人们被告知洗漱用水每天仅供应1小时。郑州市到2020年增加300万至400万人口的计划可能是实现不了的:水资源只够供应7个新的水处理厂中的1个。


政治上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的“五年规划”意味着在人均用水量减半的同时,中国GDP要较2010年翻一番。


“别担心,”经济学家们说,“中国有南水北调工程(SNWTP)。他们可以让水流改道。或者淡化海水。”可惜的是,数量还是不够。即使南水北调的全部水量都流入京津冀地区,该地区的人口仍将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窘境。但调来的水量还必须供应其他三个省份。从西藏或俄罗斯调水属于异想天开。淡化海水很愚蠢:耗电量大,而发电(仍主要靠煤炭)又会消耗大量的水。


中国政府向骆驼经济转型的速度太慢了。它有计划,出台了对官员的激励措施;它投资于回收处理、灌溉、污染治理、抗旱作物;它在高压输电(从中国西部获得水能、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不够用,可能也来不及。如下这些最有效的措施在政治上面临最大阻力:提高约为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中国水价,确保更好的治理(太多部委参与决策,既得利益者从中干预),放弃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淘汰耗电大的产业(钢和铝)。这些都太难了,不如拖一天算一天。


然而,骆驼经济正是中国表示希望拥有的:基于高科技制造和服务、向消费倾斜的再平衡(当前的水资源定价和补贴有利于企业、而非消费者)、高效的农业部门(这非常重要,因为农业目前消耗了62%的水资源)。


这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投资于研发节水技术的公司或与之合作;更广泛的科技合作;把耗水多的行业迁至国外。不那么正面的影响是,未能实现骆驼经济将极大地影响世界贸易、投资和就业;在最坏的情况下,合法和非法移民水平可能上升,围绕跨国水源的紧张局势也会加剧。


或许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全球抱负,这些抱负需要强大而可持续的经济来支撑。经济学家可能会问自己,水资源短缺是否将会令这些抱负破灭。你可以印钞票,但印不出水。


《美国多城市饮水致癌物污染 2亿人受影响》(综合新闻 2016年09月22日)报道:


根据CNN最新报道,美国本周二公布的一份国家报告显示,美国多个城市的饮用水被一种可致癌的有毒物质(六价铬Chromium-6)污染,严重影响了 亿万美国人的生命健康。报告显示目前2.18亿的美国人正每天喝着严重超标的饮用水,其中加州,爱荷华州、亚利桑那州超标最为严重,达到了及其危险的水平!


2亿人受“致命”污染!


近几年来,美国的一家独立的环境考察小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一致致力于对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生活水系统进行健康检测。EWG的最新研究报告发现,2013年至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检测的全美饮用水样本中,75%的样本六价铬含量不低于千亿分之三(0.03 ppb)。约700万美国民众使用的自来水中,六价铬含量超过加州法定的一亿分之一。


目前全美仅加利福尼亚州对于饮用水中的六铬含量制定了不超过一亿分之一(10 ppb)的标准。但这依然是加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推荐的千亿分之二(0.02 ppb)含量的500倍!报告显示,下面的城市和所在州,六价铬含量最高!


严重超标的州:加州California、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亚利桑那州Arizona。


受严重污染的城市:洛杉矶市 Los Angeles、纽约市 New York、圣路易斯县St. Louis County、休斯敦市Houston、萨福克县Suffolk County。


最严重城市:凤凰城Phoenix六价铬超标400倍。


六价铬可致癌!六价铬(Chromium-6),是一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是工业化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电镀、不锈钢制造、皮革鞣制、纺织品制造和木材保存等。


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通过呼吸道进入的则易积存在肺部。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


2008年,美国国家毒物管理局(NTP)历经两年研究得出,含有六铬的饮用水会导致实验鼠罹患癌症,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布了六价铬可以引发肺癌症的许 多病例。另一项研究也显示,长期接触六价铬的工人更易患胃癌。因此,六价铬已被确认为是一种易令人类引发癌症的致癌物。


EWG报告还显示,在胎儿及婴幼儿发育关键期接触到六价铬,哪怕是极低含量,也能造成比成人饮用更大剂量“严重得多的问题”。


如何避免被六价铬污染?


根据PBSnewHour报道,EWG小组表示正在寻找一款合适的民用水处理器,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认证。在饮用水受六价铬污染之后,有以下几点意见值得参考:


1、将水煮沸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杀菌,如果自来水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超标我们不仅难以预防,甚至无法察觉。


2、去五金店寻找一款,有针对性去除六价铬等重金属的渗透过滤器。例如,使用采用RO(反渗透)技术的净水器,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根据其他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膜孔在0.0001-0.001微米)的原理,将水中的杂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毒物等分离出来。而超滤膜净水器,会将过滤膜的直径放大(膜孔在0.001-0.02微米),虽然能有效滤除水中的固体杂质、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但是较小的有害离子仍然存在。


3、如果有可能选择一款MAZE集成净水技术的过滤系统,它利用水的重力,使水源稳定地穿越滤芯中的多层过滤膜,对饮用水进行多重过滤去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例如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有毒物质砷,通过重金属吸附树脂去除铜、汞、镉、铅等有害重金属,还有活性炭和抗菌层负责消除异味、消毒杀菌,同时还能留 住有益的矿物质。这种先进技术的问世从某种程度上帮助以色列摆脱了饮用水资源缺乏的危机。


《美国面临水污染危机——致7700万人饮水受影响》(2017年05月11日 综合报道)报道:


英国《每日邮报》5月10日报道称,美国可能面临饮水危机,近3000万人已饮用受污染自来水。报道称,美国各洲涉及违反《安全饮用水法》造成8万起安全事故,影响了7700万人正常饮水。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一份报告发现,有15%的违法行为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损害,包括铅、铜、砷等重金属中毒或致癌。这些污染物会导致肝肾衰竭、癌症以及生理缺陷。而铅暴露可能会对儿童造成学习障碍并导致中央神经系统的损伤。报道称,在受污染的供水系统中,居住人口约500人的小乡村社区成了“重灾区”。其占据了该报告中70%率。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健康项目主任及该报告的合著者埃里克·奥尔松(Erik Olson)说道:“美国正面临全国性的饮水危机,危机程度远远超出了铅污染。困难是双重的:没有警察去维护我们的饮用水法,只能依靠年久失修、日益恶化的水利设施赖以生存。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当我们打开厨房水龙头时,自来水是安全且健康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报告声称,虽然水源污染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密歇根洲(Michigan)的弗林特(Flint),情况更为严峻。自2014年以来,弗林特的饮水危机便一直存在。原因在于该市为了节省资金放弃了底特律(Detroit)的水源供给,改由当地河流供水。不久之后,居民们开始抱怨自来水散发异味,并发现重金属铅污染了水源。据报道,自该丑闻被披露以来,约有8000名儿童已出现铅中毒现象,该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并对6名州雇员提起刑事指控。

美国环保署(EPA)声称,铅中毒会对婴儿、儿童和孕妇造成很大危害。孕妇会因饮用受铅污染的自来水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早产。成年人则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肾功能衰竭和生育问题。


《BBC揭美国水污染:穷人喝不起干净水是自己不幸》(2017-11-28 各大新闻)报道:


2016年1月,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铅水危机”震惊了全世界。这座城市的居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两年饮用含铅量严重超标的自来水,其中12人更是因此死亡。

 

如今,快2年过去了,BBC记者前往该市进行调查,听到的却是穷人喝不起干净的水是“自己的不幸”,而这只是美国水污染的冰山一角。BBC记者报道称,美国科学家说,几百万美国人每天喝的水很可能在毒死他们。


回顾2016年的弗林特水危机,当地市民克里提到了高含铅量自来水对她女儿产生的可怕影响。在医生给出的扫描结果中,她女儿的手腕骨头、全身都是铅。高含量的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导致军团病、不孕不育、流产、未出生婴儿畸形、行为问题等。


而当年将弗林特市推上各大媒体头条的水危机背后,是城市管理者的贪污腐败。为了省钱,供水机构不再从底特律取水,而是直接从污染严重的弗林特河取水。在运输的过程中,水又和水管里的铅发生反应,最后再送往城市的各家各户。


克里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弗林特市非常穷”,水污染影响了这里的所有居民。“发现原来这些人的生命都不重要,这很难让人接受。”


对此,科学家马克·爱德华兹表示,诸如此类的水污染同样发生在美国其它城市里。“我们美国人还没有接受付得起的、安全的水是基本人权。如果你付不起安全干净的水,那就是你自己的不幸了。”


据此前报道,2014年4月,由于财政困难,弗林特市将自来水源从底特律供水体系转换到附近的弗林特河,由于河水腐蚀性很强,而弗林特的铅水管又老化严重,使得饮用水铅污染严重。人们发现弗林特河水色泽、味道、口感皆有异样,不断投诉,但是州政府起初对此熟视无睹。继而不断有居民出现皮肤病、脱发、高血压等症状。


2016年初,“铅水危机”被多家媒体曝光,当地政府遭到社会各界的声讨,多名政府官员因玩忽职守被控重罪。一段时间以来,“铅水危机”被当做“问题样本”,从工业城市衰败(弗林特曾被称作“汽车城”)到种族问题的折射(当地居民以非裔美国人为主),从全美城市管道老化到全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的隐患……再度引发广泛争论。 

 

《3000万美国人正在喝有毒自来水 严重水污染在蔓延》(北美留学生日报 2017-05-22)报道: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美国正在面临一场十分严重的水污染危机。将近3000万人口饮用了受到污染的自来水,15%的美国人家中存在受到污染的自来水,全美50个州都违反了环境保护署的Safe Water Act(安全饮用水法)。供水系统受污染最严重的是500人规模的农村,有70%的污染案例发生在这些地区。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发现,这些污染中有15%的污染是对健康有极大伤害的,污染水的物质里包括铅,铜,砷以及致癌物。这些污染物会导致肝肾损伤,癌症和出生缺陷。特别是水中的含铅量超标会造成儿童的学习障碍并且对中枢系统的损害。


NRDC的Health Program 董事以及此份报告的合著者Erik Olson表示,美国正在遭遇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水污染危机,并且在美国没有人去严格执行饮用水法(在2015年,有80000次的安全违法事件,影响人次7700万人但只有少数人受到惩罚),我们仍然生活在古老的,日益恶化的水基础设施中。“我们想当然的是,从厨房水龙头出来的自来水是健康且干净的,然而真实情况是,这个只是幻想罢了,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容乐观的是,在这份报告出来之前,President Trump提出了削减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明年预算的提议,提议中包括了削减与水有关的项目资金六亿美元,EPA的执法预算也一并被削减,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违法事件将会更难被控制。此次全美大规模的水污染危机,密歇根州的Flint是一座一定要提到的城市。


从2014年四月起,为了节省资金,政府把饮用水源的供水渠道从底特律改成了当地河流。当地河流的水比底特律的供水系统更具有腐蚀性,这样导致更多的铅从Flint的老化管道浸出。


在该年,大约有8000名儿童铅中毒。尽管Flint在2015年又重新启用底特律供水系统,但是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该地区的水质量仍然不安全,铅污染问题甚至更为普遍。


Flint水污染事件很像是200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Erin Brockovich》,一开始政府的极力否认,到越来越多的居民出现掉头发,皮疹的不良反应,出生率的下降,甚至到当地居民为了不洗澡不接触水而改用抹布擦拭身体,政府迫于压力终于出来回应,六名州雇员因与此案有关而受到刑事指控。据报道,Flint 的儿童将会获得营养食品的额外资金补助来限制铅污染的影响,大约7百万的补助资金将会发放到15000名符合补助资格的儿童手里,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家庭中的每个儿童将会一次性收到420美金,用于一年的食品资金补助。但是最近离开了由于铅污染水危机城市的家庭将不符合资格,这招致了一些居民的不满:但是Michigan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发言人Bob Wheaton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的在整体上把资源分配到真正需要人的手里。


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中国也是一个水污染很严重的国家——镇江2012年2月3号,在有市民投诉说水中有异味后,自来水公司声称是加大了消毒用氯气投放量,有关部门也以种种借口搪塞掩盖。


在其后两天里,当地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直到四天后,政府才发出声明承认:停靠在镇江的韩籍船舶在卸货时发生了苯酚泄露造成了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后,韩轮被起诉,当地政府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关闭搬迁了一批不符合环保安全要求,容易对水源地造成污染的企业。


2014年4月10号,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被检测出苯含量严重超标。当地政府称在24小时内自来水不宜饮用,并且并未说明何时会恢复正常。当地市民开始疯狂抢购矿泉水。但其实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当地就曾出现自来水大范围异味。尽管供水和有关部门很早就获知了消息,却未及时向外公布。后来,兰州市城区唯一的供水企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五位当地居民起诉,相关政府责任人受到查处。


这些污染事件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舆论倒逼政府,事件发生后,政府没有及时的信息公开,造成了人们进一步的恐慌以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人们的嘴和感知,永远在政府这些精密的测量仪器的前面,体现了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以及事后的被动,但其实越及时的应对,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是我们生存并且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见瓶水之冰可知天下寒。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光鲜的美国,都需要政府更有责任心,提升思想上的觉悟,出了污染事件不要否认隐瞒信息,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人们并且以积极的姿态去解决,要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谢选骏指出:中美两个“强权”,一个陷入缺水危机,一个陷入毒水危机——这就是现代人类命运的一个缩影吗?


第一章 水的现实

第一节 水的权力古今通义


网文《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2014-06-03 大公历史)报道:


两千年前,古人用水滋润干燥的人类环境,使之适宜居住;两千年后,水浪费和水污染将现代人重新置于“水之战”;两千年来未曾满足的“渴”;凝聚成一段水、权力与文明的博弈历程。21世纪比石油更珍贵的资源是水,比核泄漏更严峻的威胁是水危机,比领土争夺更可能发生的是“水之战”。

英国人史蒂文·米森(Steven Mithen)《流动的权力》(Thirst: Water and Power in the Ancient World)一书回顾10处古代治水文明遗址,反思千百年前古人如何控制和争夺水权。书中讲述了苏美尔人通过灌溉技术创造出第一个人类文明;纳巴泰人在沙漠王国佩特拉建立了一座“水的天堂”;古罗马修建宏伟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场大肆“挥霍”水资源;李冰修建都江堰,成为绵延两千年的工程奇迹;吴哥森林里的“内陆海洋”寄托了高棉人的宗教信仰,这片古老的蓝色国度至今仍能从太空上一眼辨出。

水资源的管理与争夺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危机困扰,尤其需要学习人类管理水资源的经验。看看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公元前900—公元907年的都江堰,站在五层的秦堰楼上,终于明白了李冰的成就有多么伟大。从西部西藏的绵绵群山,到东部成都的现代高楼大厦,两地相隔遥远,沿途风景迷人,但是显而易见,两地之间的都江堰才是最亮丽的风景线。都江堰灌溉工程(至少它的开始部分),把岷江一分为二,其中的一支分流灌溉四川盆地,已经浇灌了2250 年。

作者正在考察的中国西南水利系统——“其规模和影响比我在佩特拉、罗马和伊斯坦布尔卡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让人感到震撼。在这里,我看到河水沿着重建的水道缓缓流淌,不过重建的水道是否与最初完全一样不得而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李冰设计修建的,比佩特拉的第一个国王阿雷塔斯一世的统治差不多早了一个世纪,比瓦伦斯水道桥的竣工早了500多年,不同的是,都江堰现在仍然发挥着全部作用,从未停止过。另外,与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大型水渠和水库不一样的是,我在都江堰完全分不清天然水道和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城市供水、运河运输和工商业生产,有人说它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超过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今天站在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相信这种说法。

古代中国出现过很多水利工程,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都江堰灌溉系统是这些工程中的佼佼者。


第1章 《渴》: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1.1 探讨过去

1.2 21 世纪的水资源管理:失败与成功

1.3 水资源管理能解决水资源危机吗?

1.4 水利工程和人类历史

1.5 水与权力

1.6 我们如何生存?

1.7 古代世界之旅

第2章 水的革命 黎凡特水资源管理的起源,公元前150万—前700年

2.1 从尤比迪亚开始

2.2 第一批现代人和欧哈洛的一个露营地

2.3 定居时代

2.4 耶利哥——前陶新石器时代

2.5 水资源管理与农耕文明的起源有必然联系吗?

2.6 费南谷地水流的动力和象征

2.7 农耕村落的出现

2.8 参观贝达、巴札和古威尔 1 号

2.9 第一个水坝:在贾夫盆地

2.10 第一批水井:在塞浦路斯和海里

2.11 有陶新石器时代的水资源管理

2.12 青铜器时代的发展

2.13 走进历史——《圣经》中水的精神

2.14 最后一站——耶路撒冷

第3章 “黑色的田野一片雪白 广阔的平原积满了盐”

水资源管理和苏美尔文明的兴衰,公元前 5000—前1600年

3.1 文明曙光初现

3.2 两河流域之间的地区

3.3 文明的建立:欧贝德和乌鲁克

3.4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

3.5 解读泥板和地貌

3.6 灌溉的重要性

3.7 应对洪水、淤泥和土壤盐分沉积的挑战

3.8 洪水、饥荒和诸神

3.9 生产力、贸易和水上交通

3.10 盐碱化的原因、后果和如何避免

3.11 苏美尔的盐碱化命题

3.12 反对盐碱化命题

3.13 盐碱化命题得到辩护:城邦政府的失职

第4章 “水乃上善之物”——底比斯的品达,公元前 476 年

米诺斯、迈锡尼和古希腊的水资源管理,公元前2100—前146年

4.1 米诺斯文明

4.2 克诺索斯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4.3 在法伊斯托斯收集径流

4.4 “地下圆坑”是蓄水池吗?来自皮尔戈斯的证据

4.5 迈锡尼水力学,公元前 1900—前 1150 年

4.6 考古现实和荷马神话

4.7 迈锡尼的土地开垦

4.8 梯林斯的“赫拉克勒斯任务”

4.9 古希腊:雅典的供水

4.10 科林斯人和位于萨摩斯岛上的欧帕里诺斯隧道

4.11 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水的描述

4.12 希腊科学:水泵和水钟

4.13 希腊化世界

第5章 佩特拉的“水之天堂”

沙漠之王纳巴泰,公元前300—公元106年

5.1 纳巴泰人:从牧民、强盗到市民

5.2 纳巴泰与罗马的关系

5.3 纳巴泰的水资源管理

5.4 内盖夫沙漠

5.5 胡马伊玛和最长的纳巴泰水渠

5.6 佩特拉市区的水利系统

5.7 峡谷小道中的水和仪式

5.8 从卡兹涅宝库到市中心

5.9 园林水景建筑群

5.10 斯特拉博的告别语 

第6章 引水渠与浴场 

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公元前400—公元800年

6.1 想挥霍就挥霍

6.2 浴场

6.3 古罗马的供水

6.4 古罗马的引水渠

6.5 卡拉卡拉浴场

6.6 崭新却残缺的罗马

6.7 最长的罗马供水线

6.8 克森拉格姆引水渠

6.9 野蛮人和旱灾

6.10 参观地下水宫,享受洗浴

第7章 “拿铁锨的百万劳力”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公元前900—公元907年

7.1 两位伟大的历史学家

7.2 山脉、河流、季风、淤泥

7.3 军阀和皇帝

7.4 大禹和治水思想

7.5 从传说到历史,一次灾难性洪水的证据

7.6 “深淘滩,低作堰”

7.7 疲秦之计,事与愿违

7.8 为城市供水

7.9 运河、水力和中华文明的经济基础

7.10 三峡大坝

7.11 再次挖深河道:黄河走向数字化

第8章 “水利城市”

吴哥国王的水资源管理,公元802—1327年

8.1 发现吴哥

8.2 吴哥的国王

8.3 第一批水库建设者

8.4 把天堂建在地球上

8.5 在寺庙废墟中寻找一座“水利城市”

8.6 变动的降雨量和粮食供应

8.7 质疑“水利城市”的假设

8.8 “水利城市”维持着水流

8.9 吴哥的水资源管理

8.10 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失败

8.11 西池

第9章 未孕育的文明

美国西南部霍霍坎文化的水利灌溉,公元1—1450年

9.1 并未完全失落的霍霍坎文化

9.2 供水起源:索诺兰沙漠的狩猎采集者

9.3 运河与灌溉

9.4 斯内克敦的聚落发展和挖掘工作

9.5 应对旱灾和洪水

9.6 运河系统中存在集中计划或者合作吗?

9.7 球场、贸易和盛宴

9.8 古典时期的文化转型

9.9 灌溉系统是为了试图管理或者掌控权力吗?

9.10 “那些消失的人”?

9.11 新的旅程

第10章 睡莲怪物的生与死 

水与玛雅文明的兴亡,公元前 2000—公元1000年

10.1 玛雅文明的兴亡

10.2 季节性沼泽、沼穴和浅洼地:不可能出现文明的地方

10.3 维持生活,交纳贡品

10.4 蒂卡尔的水库

10.5 埃兹纳的运河 

10.6 卡拉克穆尔:四周都是水

10.7 多种多样、无处不在的水管理系统

10.8 关于水的图像学

10.9 走进地下水世界

10.10 王室中心的水和宗教仪式

10.11 玛雅文明的崩溃

10.12 睡莲怪物之死 

10.13 睡莲怪物之美

第11章 圣谷中的水诗歌

印加帝国的水利工程,公元 1200—1572 年

11.1 印加文明的成就 

11.2 印加人之前的灌溉和文明

11.3 文明、气候和灾难

11.4 印加人是谁?

11.5 印加帝国

11.6 宾厄姆重新发现马丘比丘

11.7 中央广场成为大型排水池

11.8 马丘比丘的喷泉 

11.9 印加蒂蓬的水上公园

11.10 水利之诗

11.11 蒂蓬聚落

11.12 昔日的圣谷与现在的圣谷

第12章 未曾满足的“渴” 

寻找水源,探索过去

12.1 证据不足、观点偏颇

12.2 创新与雄心

12.3 水与权力

12.4 水是永恒的追求

12.5 希望还是绝望?

12.6 前景黯淡 

12.7 前景乐观 

12.8 警示,而不是教训 

12.9 未曾满足的“渴”

出版后记 


《流动的权力》试读:1.4 水利工程和人类历史


我们可能会从历史中认识到三点。第一,我们可以了解水利工程在人类历史中起的作用,让我们用长远眼光看待今天。10,000年前发生了所谓的新石器革命,催生了最初的定居农耕族群,18、19世纪发生了工业革命,21世纪发生了数字革命——这些历史转折点被我们熟知,但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水的革命吗?在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往往把今天宏伟的水利工程看成新生事物。无论这些工程让我们感到自豪、不安还是恐惧,我们都会惊诧于它们耗费的巨资、时间和物力。以中国的三峡大坝为例,早在1919年就有人提出这个方案,但是直到1992年才开始动工,花费17年的时间才开始投入使用。大坝耗费的资金相当于173亿美元,使用了270亿吨混凝土。但是,这种规模的工程真的是新生事物吗?古代世界的祖先们建设过规模相当的工程吗?也许他们更加雄心勃勃?

要想了解最近的过去和现在,一段横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是必需的,但是就其他方面而言,这段历史却作用有限。在探索古代文明时,我们几乎不去深入了解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即使我们这么做,我们了解的也只是国王和其他的精英人物——那些由珍稀碑文可以辨别其身份的人。对于那些古代水坝和水渠的建设者,那些日常生活依靠这些水坝和水渠的人,那些洪水和旱灾的最大受害者,我们却缺乏相关记载。

我们不妨把目光再次转向胡佛大坝工程,这次是为了弄清楚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人类情感和曾经发生的突发事件。除了政治家的阴谋和工程师的深思熟虑之外,我们要了解经济萧条时期蜂拥而至修建水坝的几千名工人的日常生活状况:1931年夏天平均温度48.8℃,他们遭受酷热的煎熬;溺水、岩石塌方、卡车碰撞、热衰竭和隧道内一氧化碳中毒造成112人死亡;他们非常贫穷,不断抗议,但是在大坝最终建成时却备感自豪。在《流动的权力》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古代世界中至少与胡佛大坝规模相当的工程,并评判这些工程在漫长历史中的作用。但是,我们对流血流汗兴建这些工程的人却一无所知。


《流动的权力》试读:1.5 水与权力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第二点认识是关于水和权力关系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世界对水资源的控制是获得权力和维持权力的一种手段。这种权力也许是政治权力,因此当选和未当选的领导人都会投资兴修水坝和运河,目的要么真正是为了供水,要么是炫耀他们具备兴修水利的能力。通过控制水资源获得的权力也具备商业性质,所以今天的跨国水业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赚取我们的金钱。

对于为了获取水资源而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无论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还是发生在跨国公司和水资源被跨国公司利用的当地居民之间,人们都用“水资源战争”来表示,我们对这个术语已经非常熟悉。从20世纪至21世纪,人们几乎没有因为水而发生战争。但是,地下蓄水层的利用以及建造水坝产生的影响所引发的争端已经是造成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和约旦之间,以及尼罗河平原的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之间。如何解决这些争端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协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民族国家间的权力斡旋中也是如此。过去的情况如何呢?控制水资源一直是一条通往权力的途径吗?甚至是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吗?如果是,它采取的是什么形式?在过去,水是互相竞争的城邦之间冲突的根源,还是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媒介?考古学家以前已经研究过这些问题。1957年,卡尔·魏特夫写了一本书,名叫《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Oriental Despot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认为古代文明依赖于大规模的灌溉工程。他提出了“水利假说”,认为这种工程需要强征劳工,充斥着官僚作风,而这两点都是“专制统治”的特点。2003年,辛辛那提大学人类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出版了《权力的流变》(The Flow of Power)一书,对古代水资源体系进行了跨文化分析。为了探索水资源管理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最新的考古证据,以及思考这些证据对我们今天的理解可能产生的影响。


《流动的权力》试读:4.9 古希腊:雅典的供水

第4章 “水乃上善之物”——底比斯的品达,公元前476年

米诺斯、迈锡尼和古希腊的水资源管理,公元前2100—前146年


4.9 古希腊:雅典的供水

迈锡尼文明灭亡几百年后,经历了所谓的黑暗时代,雅典、斯巴达和科林斯等城邦迅速崛起,成为希腊的主要政治、社会和经济中心。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前480年)修建的基础设施促使这些城邦日益繁荣,加上古希腊时期整体上的对外扩张政策,它们在公元前4世纪达到辉煌的顶点。由于希腊属于半干燥气候,河流稀少,基础设施中的水利工程就显得举足轻重,使公共卫生间、喷泉和排水系统成为古典城市文化的决定性因素。

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已经成为所有城邦中实力最强、文化最先进的城邦,直到今天,它的卫城和帕台农神庙仍然是希腊文明的象征。巅峰时期,雅典的人口达到了25万,对水的需求量非常大。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卫城以外的市区。公元前4世纪,设计精美、反复装饰的喷泉在市内重要场所随处可见,喷涌的泉水为人们提供干净的公共用水,这里成为人们聚会和洗浴的场所,当然,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泉水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很多更富裕的家庭拥有私人卫生间,装有浴盆和“冲水”马桶。

雅典有一套由水井、蓄水池、沟渠和排水沟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不同的活动提供不同种类的用水:为喷泉提供泉水作为饮用水,不太适合饮用的水放到蓄水池供洗浴之用,用过的水经仔细回收后用来清洗地板、冲刷马桶、浇灌植物。25通往各个市区的地下陶管网把水输送到城市各处。同样,也有排水系统把水排走。人们还在海绵状的喀斯特地面上挖掘了深水井。从各个房顶上收集的雨水径流被储存在地下蓄水池里,干旱时期可以作为备用水源。

雅典城内泉水很常见,仅仅卫城就有8眼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山泉,因此居住在这里的人非常幸运。卫城的地质构造是一层层软石夹杂着无法渗透水的坚硬泥灰岩层,水自然会从其中渗出,形成泉水,挖掘水井也轻而易举。

雅典卫城的居住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甚至更早,究其原因正是得益于这些泉水。迈锡尼人在公元前2000年后半期加固了卫城,修建了几段楼梯,通往一眼泉水,这眼泉水现在叫“迈锡尼喷泉”,但是卫城顶上的迈锡尼大厅(也叫正厅)却几乎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公元前7世纪末的古典时期,最大的一眼泉——水钟(Clepsydra)周围建起了围墙,然后逐渐建起了寺庙和其他建筑,形成了卫城,卫城的残骸直到今天还能看到。公元前510年左右,这里的用水通过一条长距离的水渠——庇西特拉德(Peisistratid)输送过来。这条水渠由同名的庇西特拉德家族修建而成,把7公里之外的彭忒利科斯山(Mount Pentilicus)和海美塔斯山(Mount Hymettus)上的水输送过来。另外,还有一条水渠从吕卡维多斯山(Mount Lycabettus)上的一座水库往城里引水。同样在公元前6世纪,卫城修建了用于收集径流的蓄水池、水井和排水沟。

排除多余的水和供水同样重要,这一点我们在克里特的米诺斯已经看到,而且在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也会看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也越来越需要人工排水。特别是地势低矮的阿格拉(Agora),暴风雨过后非常容易遭受洪灾。这里最初是一片私人住宅区,后来逐渐发展成雅典政治中心。雅典人应对洪水的办法只是在1932年进行挖掘时才被偶然发现的。挖掘时恰逢瓢泼大雨,雨水冲蚀了地面,露出一个大型的雅典排水沟。排水沟建于阿格拉西边一条街道的下面,呈南北方向,沟底用石头铺设,两面是墙,上面有顶,形成1平方米的水渠,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排水沟”,它建于公元前15世纪初期,后来被加以扩建,增设了位于南部和东部的两个排水沟,为公元前4世纪还在不断发展的城市进一步提供排水设施。


《流动的权力》试读:5.7 峡谷小道中的水和仪式


过去,泉水为佩特拉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用水,其中最重要的泉是穆萨泉(’Ain Musa),直到今天它还在为穆萨谷地的现代聚落供水,以及满足不断增加的游客用水。这里是《出埃及记》17:7所说的摩西用拐杖敲击地面出现泉水的地方。一条水渠沿着穆萨谷地的走向,把穆萨泉水运送到8公里外的市中心,最后继续到达叙亚赫谷地。修建之初,这条水渠是开敞式的,宽2.5米,深1米,并从两公里长的峡谷小道通过。现在,这条水渠躺在纳巴泰人和罗马人铺设的地板之下;在纳巴泰时期,它就已经被一条干净的水渠代替了,这条新水渠是在峡谷小道北侧的岩石表面开凿出来后铺设的赤陶管道。水渠沿线设有四个沉淀池,用于过滤水中的淤泥,稳定水流。

今天,石凿的水渠和赤陶管道的残骸在齐腰高的地方依然清晰可见,很多顺着峡谷小道走下来的游客都亲眼目睹,并且做了评价。曾经在佩特拉进行过挖掘工作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利·安·贝达尔(Leigh-Ann Bedal)教授提醒我们,古代来到这个城市的人根本看不到管道,因为管道都被灰泥封在了石头水渠中。但是,我们可能会错过另一种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可能会对刚刚穿过干燥的沙漠进入佩特拉的人产生一种深刻的影响。贝达尔是这样描述的:“水在密封起来的沟渠和管道中流淌,潺潺的水声从峡谷小道高耸的石壁上不断传来,过路者虽不见其影,却一定能闻其声。”

除了用于止渴,音乐般的流水声对纳巴泰人及其客人蕴含着另一种意义。尽管我们缺少明确的书面证据,但是在纳巴泰地区,特别是佩特拉,水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宗教意义。在峡谷小道的入口处,有三块巨大的“神石”,这些非人形的石头代表了纳巴泰的神,看护着佩特拉的水源。整个佩特拉共有25块神石,许多都位于跟水源有关的关键地方。沿着整个峡谷小道,有无数个宗教壁龛和雕刻,沿途潺潺的流水声也许是这里举行的宗教仪式的一部分。最引人注目的一块浮雕中有两头骆驼,骆驼面对面,由一位男向导牵着。骆驼是立体雕刻上去的,只剩下了下半部分,腿部保存得完好,后面是流淌的沟渠。刻画的骆驼是否用来运送货物,考古学家的意见存在分歧。人们通常认为浮雕表现的是重要的商队贸易,但是贝达尔认为骆驼属于宗教仪式队列的一部分,可能是被牵去当做祭品,而且在骆驼之间曾经有一个祭坛——就在咕咕流淌的水渠前面。

要把峡谷小道既作为输送穆萨泉水的通道,又作为定期、安全进入城市的通道,纳巴泰人必须把穆萨谷地的河水引到别处,因为在冬季降雨之后,会断断续续暴发大洪水。为此,他们修建了一座水坝和一条40米长的隧道,把洪水引到了穆斯里姆谷地(Wadi Muthlim)——这里也矗立着一块守护的“神石”。碑刻显示,主持修建水坝的人可能是国王马里丘斯二世(公元40—70年),也可能是国王拉布艾尔二世。今天,游客要越过水坝才能进入峡谷小道,但是也可以选择沿着隧道和穆斯里姆谷地进入佩特拉市中心,这样就会从贾贝尔—哈伯萨山(Jebel al-Khubtha)的南侧绕过,这座山的北坡分布着挖凿的王室坟墓。

1963年有人这样描述水坝和隧道对于沿着峡谷小道进入佩特拉市的意义:一群法国游客来旅游时,隧道已经堵塞了很久,这时穆萨谷地突发洪水,洪水无法进入隧道,只能冲向峡谷小道,结果这些游客被洪水夺去了生命。现在隧道又可以发挥作用了,但是水还是能够通过水沟进入峡谷小道,水可以达到踝关节那么深。很多侧面的小谷地和水道仍然被最初的纳巴泰水坝拦着,其中一些水坝上可以看到游人攀爬的痕迹。


《流动的权力》试读:6.1 想挥霍就挥霍


如果有人说罗马世界过去正在发生跟水有关的事情,对你来说还算新闻吗?我相信不算。随便去古罗马帝国的任何地方看一看——无论是欧洲、北部非洲、小亚细亚还是中东,你都会发现古罗马人管理水的证据:引水渠、水井、水库、水坝、蓄水池、喷泉、排水沟、厕所,当然还有罗马浴场。引水渠常常规模宏大,譬如法国的加尔桥,差不多有50米高,275米长,桥上的罗马尼姆引水渠横跨加尔河。浴场的规模也很大:罗马卡拉卡拉浴场修建之时,每天雇佣9000名工人,花了5年时间才竣工。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随处可见的水利考古发现:无论去哪里,从英国北部到埃及南部,都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罗马人对水的需求。另外,我们看到的证据只是九牛一毛,还有数千公里的水渠藏在山坡和峡谷中的地下。它们都是为了满足罗马人的一种“渴”,这种“渴”并不一定是为了水,而是为了水可以带来的东西:权力、骄傲和声望。

6.1 想挥霍就挥霍

罗马的农村人和城市人肯定都需要可靠的水源,因此就有必要输送、储存和分配水。水磨需要在水的驱动下把粮食磨成面粉,采矿业需要强大的喷水进行开矿,农业也需要用水来灌溉农田。贵族精英和边境军团的每个人都要讲究个人卫生,因此都需要厕所和卫生间。即便如此,真的需要兴师动众地去管理水吗?加尔桥和卡拉卡拉浴场真的需要设计得如此辉煌壮观吗?罗马的每个城市真的都需要用不断流水的喷泉为市民止渴吗?

当然不是。一方面,水被用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对水的控制巩固了掌权者的地位——使他们的权威合法化,并且增强了他们的权威。特雷弗·霍奇(Trevor Hodge)教授对此深信不疑,他的著作对罗马的供水系统进行了最详细的研究,他还对引水渠、浴场和水磨等各种工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霍奇在1992年的开拓性著作中解释说,几乎毫无例外,罗马城市都是依靠简单的水井和蓄水池供水发展起来的。大型引水渠只是在城市建立很久之后出现的,霍奇把这种水渠描述成纯粹的奢侈品——它们被用作卫生间供水。卫生间也许是一种奢侈,但是在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他们对水的铺张浪费是一种关于权力、财富和身份的政治宣言。城市喷泉不断喷涌而出的水,庞大的引水渠中不断流淌的水,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这些遗迹现在成了罗马帝国最壮观的纪念品。霍奇认为,罗马的水渠向世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水?嗨,我们多的是,想挥霍就挥霍。”

其他学者的观点更为深入。在一次有关罗马供水系统的采访中,博诺(Bono)和博尼(Boni)教授说:“在古罗马,人们把水当成神来崇拜,主要用于卫生和艺术。水源充足被认为是富华的象征,因此也是权力的体现。”大量的水被用来洗浴,研究罗马浴池的著名学者英奇·尼尔森(Inge Nielsen)教授认为,在罗马世界,洗浴同“吃饭、喝酒和欢笑”一样重要。即使修建浴池非常复杂,代价昂贵,它们仍是殖民地和新征服的城市上首先建立的建筑;所有的城市都要修建最大最奢华的浴场,以此作为城市的骄傲。如果条件许可,他们同样也会建造引水渠,特别是那种壮观的拱桥——这种建筑完美地体现了罗马人推崇的品质:坚固、宏伟、实用、文明。


《流动的权力》试读:6.2 浴场


如果一个人不洗浴,那么他既不是罗马人,也没有被罗马化。洗浴绝不仅仅指一系列把身体洗涤干净的桑拿、热水澡、冷水澡或按摩,浴场是罗马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最大的浴场,人们可以从事运动、艺术和文学,而所有的浴场都是社交闲聊的中心。西塞罗①这样写道:“每天宣布公共浴池开放的锣声悦耳动听,要胜过学校中哲学家的讲话声。”但是,塞涅卡②写给卢奇利乌斯的一封信描述了公元1世纪罗马某个行省的一座浴场里的气氛,让人感觉浴场并没有西塞罗描述得那么迷人:

我的住所恰在一所卫生间之上。各种嘈杂之声,穿墙过屋,令我对自己的听觉深恶痛绝,这一点不难想象!譬如,一位绅士挥舞重物奋力锻炼,无论是真在用力,还是假装用力,我都可以听到他在咕咕哝哝,他呼出憋住的气时,我能听到他在急促地大声喘息。也会碰到懒惰之人,满足于廉价按摩,听到手不断敲击他的肩膀,用掌还是用拳,敲击声会有所不同。还有比赛计分者大声宣布比分,这简直是锦上添花了。除此之外,偶有蛮不讲理的喝酒闹事者或者被捕的扒手,总是喜欢在卫生间欣赏自己声音的吵嚷者,还有跳入泳池乱嚷和乱扑腾者。

这些声音还算好听,想象一下声音尖利刺耳的拔毛发者,为了宣传的目的,他不断大喊大叫,绝不住嘴,除非是他在给别人拔腋毛,折磨得受害人大声喊叫。不断变换叫卖声的蛋糕贩,香肠贩,糖果贩——所有卖食物的小贩都大声叫卖,都发出自己独特的声调。

罗马人的浴场和洗浴现象继承自希腊人,但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希腊人的卫生间源自公元前5世纪,不如罗马浴场的名气大。通常,人们认为卫生间是不道德的地方,主要是为年迈体弱者准备的。地位更高的是“体育馆”,这里不仅举行体育活动,而且举行教育、社交和文化活动。参观雅典体育馆的罗马上层阶级得到启发,回去后修建了皇家大卫生间或者浴场,除了洗浴之外,这里还可以从事类似希腊体育馆的一系列活动。在建造水渠之前,洗浴用水主要依靠水井或者蓄水池,因此规模受到限制。在庞培城的斯塔比亚浴场进行的考古活动证明了这一转变过程。这些卫生间最初建于公元前5或前4世纪,主要靠水桶从水井取水;后来,人们用踏车把水提升到水池,之后采用更大的踏车,到了公元前1世纪末,他们开始建设水渠。水渠建成后,卫生间开始扩大,成为一种大型建筑,包括冷水室、温水室和热水室,还有游泳池和运动区,全部都装修得富丽堂皇。

水并非罗马浴场需要的唯一资源;这里还需要燃料,最初是供木炭火盆使用,后来是供公元1世纪出现的火炕式供暖系统使用,当然烧水的锅炉也需要燃料。公共浴场的燃料来自国家森林,私人卫生间就需要为燃料付出一笔不小的费用。

无论哪一社会阶层的人,浴场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洗浴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不仅反映在浴场的数量上,而且文学和碑刻文献中也都提到了浴场和洗浴。浴场应该按性别严格区分,但是西塞罗等作家常常惋惜说,人们并非总是这么做。可以想象,浴场也是小偷频频光顾的场所,而上层社会则经常带着奴隶来看管财物。进入浴场通常需要支付少量的入场费——有文献说入场费是一个铜币(quadrans),比买一条面包的费用少多了。到公元2世纪,整个帝国的浴场已经具有了标准的建筑形式:半圆形穹顶以及形状呈弧形。英奇·尼尔森描述过浴场的建筑风格,也含蓄地谈过洗浴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认为这些已经形成了一种牢固的文化概念。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引水渠:罗马人去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引水渠,仅仅在高卢就修建了300条之多。

尽管洗浴的文化意义显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回避一个事实:看到水、触摸水、浸入水中是修建罗马浴场的根本原因,市内的喷泉和水神殿也是如此。为什么水对于罗马人的思想和文明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水对于生命必不可少;即使是最奢侈的罗马水利工程也得有其实际用途,特别是对城市居民来说。比如,卫生间排出来的水有时候用来灌溉农业和花园。要从整体上概括罗马人对水的态度,必须同揭示罗马世界复杂性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因此,为了探索功利价值和政治思想的复杂结合,本章主要讨论罗马帝国最大的两个城市的供水情况,一个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另一个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流动的权力》试读:7.0


站在五层的秦堰楼上,我终于明白了李冰的成就有多么伟大。从西部西藏的绵绵群山,到东部成都的现代高楼大厦,两地相隔遥远,沿途风景迷人,但是显而易见,两地之间的都江堰才是最亮丽的风景线。都江堰灌溉工程(至少它的开始部分),把岷江一分为二,其中的一支分流灌溉四川盆地,已经浇灌了2250年。

我正在考察的中国西南水利系统,其规模和影响比我在佩特拉、罗马和伊斯坦布尔卡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让人感到震撼。在这里,我看到河水沿着重建的水道缓缓流淌,不过重建的水道是否与最初完全一样不得而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李冰设计修建的,比佩特拉的第一个国王阿雷塔斯一世的统治差不多早了一个世纪,比瓦伦斯水道桥的竣工早了500多年,不同的是,都江堰现在仍然发挥着全部作用,从未停止过。另外,与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大型水渠和水库不一样的是,我在都江堰完全分不清天然水道和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城市供水、运河运输和工商业生产,有人说它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超过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今天站在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相信这种说法。

古代中国出现过很多水利工程,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都江堰灌溉系统是这些工程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它的成就之伟大,如同今天的三峡大坝。2009年竣工的三峡大坝,横亘在长江之上,长2309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毛泽东曾经登上过秦堰楼观看都江堰,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之后,全国大力开发水利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和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修建了成千上万的大坝、灌溉工程和水运工程,直到今天依然在修建。毛泽东可能受到了都江堰的启发——任何人看到都江堰都会受到启发。


《流动的权力》试读:7.6 “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灌溉工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最不朽的成就,它从公元前250年左右开始修建,直到今天仍然让人为之惊叹。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令人神往,既有事实也有虚构,这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公元前300年左右,蜀国(今天的四川省)被秦国征服,这样秦国把巴和蜀这两个此前还在开战的部落全部征服了。都江堰的故事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此时,广袤的成都平原缺少水源,土地干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附近只有一条河岷江。它发源于北部的山脉,紧靠着成都平原西部丘陵流淌,最后汇入长江。到了夏天降雨季节,特别是山上冰川融化后,岷江就会洪水泛滥,冲毁村庄和农田;到了冬天干旱季节,它会变成一条小河,不足以灌溉庄稼。另外,岷江的河道每年都会改变,因此无法用于灌溉。在这种情况下,李冰出现了。他获得了与大禹一样的英雄地位,两个人的故事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两人之间有一个关键的不同:李冰的成就活生生摆在那里,有目共睹,只需花一天的时间去世界文化遗址都江堰一看便知。

李冰被秦国任命为蜀郡的第一任郡守。有资料显示,秦国命令他把蜀发展成秦国未来扩张的战略基地。这不仅需要一个产粮更多的农业基地,还需要一条供船只航行的河。李冰创造了一个工程奇迹,实现了这两个目标,可谓一箭双雕。这是历史事实——证据就摆在那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或真或假的故事。

李冰抵达蜀郡之后,马上就看到了岷江的重要性,他意识到要想不辱使命,岷江可能非常关键。但是,李冰发现当地人对于岷江心怀恐惧,频发的洪灾、旱灾极其缺乏规律性,这些问题没有办法通过水利工程加以解决。出于迷信和恐惧,他们甚至把岷江当成神来崇拜,在灾害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每年,他们都会献出两名少女,扔进江里,给岷江的河神当“新娘”。但是,这种做法无济于事,洪水和旱灾继续频频发生。

为了赢得当地人的尊敬,最终让他们参与工程建设,李冰宣布将荣幸地献出自己的两个女儿。他邀请大家参加宴会,并且向未来的夫妇——狂暴野蛮、不可预知的河神和自己美丽的女儿——祝酒。李冰把酒杯高高举起,请求河神也为自己祝酒,但是毫无动静。李冰感到自己蒙受奇耻大辱,便抽出宝剑扔到江中,挑衅河神。就在此刻,李冰的手下趁着村民没有注意,放出两头公牛,分别代表李冰和河神。两头牛打得难分难解,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李冰趁机溜走了,回来时身上便恰到好处地多了一些刮伤和擦伤。人们大喊大叫着支持他,弓箭手把代表河神的公牛射倒在地,于是人们宣布李冰获得了胜利。宴会结束了,人们的迷信和恐惧也消除了。李冰战胜了岷江,赢得了一支心甘情愿、尽心尽力的劳动大军,随时都可以开工了。但是,该怎么修建工程呢?据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他绕着岷江走完了一圈,然后才想出修建都江堰的对策,意识到对这里的地貌进行微妙的道家式的改变,将会对这一地区的环境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首先计划修建一座人工岛,把岷江一分为二。他招募了10,000名劳工,让他们把巨石拖到江中,结果一下子就被水冲跑了,更大的石头也是如此。于是,为了修建人工岛,李冰雇佣工匠编织大型竹笼,里面填满岩石,然后放到水中。今天,我们在都江堰公园还可以看到仿制的竹笼,围绕着装饰性的喷泉。这些竹笼太大了,江水无法将其冲走,于是,人工岛就在一个竹笼压着一个竹笼的基础上建成了。据推测,这个任务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人工岛把岷江分成了两条水流,岛的一个尖头朝向水流的下方,被称为“鱼嘴”,这样李冰就解决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他想让其中的一条河道,即所谓的外江,仍然做岷江的河道,把另一条河道,即内江,引到成都平原腹地,作为灌溉水源。不幸的是,有一座山,至少是山的矮坡,挡住了河道。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铁锤和凿子从岩石中挖出一条河道。据估计,即使他的劳动大军尽职尽责,也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显然超出了秦国要求的期限。

据说,李冰在盯着小火炉的火焰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命令劳工用草和木头盖住岩石表面,将找到的任何缝隙都堵上,然后放火用高温加热岩石。之后,他把内江冰冷的水浇在高温的岩石上,导致岩石爆裂破碎,工人拿着锤子和凿子砸碎已经没有原先那么结实的岩石。没有记载说明这个过程重复了多少次;但是,据说在山坡上挖一条20米宽的河道仍然需要11年。这样,水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从这个狭窄的河道流过,人们把它称为朝向成都平原的“宝瓶口”。网状的渠道和沟渠把水输送到稻田,原先干旱的土地变成了高产的农田。

但是,李冰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从旱季到雨季水量波动太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宝瓶口仍面临着被泥沙堵塞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冰在人工岛上开凿了两条溢洪道,在外江靠近宝瓶口的地方把内江和外江连在一起。这样一来,如果夏季岷江出现洪流,水就会通过溢洪道从内江流入外江,流向长江;溢过去的水会把大部分泥沙带走,避免在宝瓶口内聚积。相反,到了冬天,水量减少,水面会在溢洪道以下,这样大部分河水都会留在内江,流向成都平原。通过这种方法,灌溉水渠的水量常年保持稳定,减少了破坏庄稼和民居的危险。

宝瓶口被堵塞和成都平原新耕地的沉积淤泥的风险消除了,但是溢洪道以上外江和内江的淤泥聚积问题还没有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每年清理一次淤泥,这只能依靠人工挖掘。为了保证挖出足够多的淤泥,李冰在河床没有淤泥时埋下卧铁。卧铁是一种标记,每年工人挖淤泥时必须挖到卧铁为止。今天,这些卧铁在都江堰公园仍然可以看到。

李约瑟曾经描述过清理淤泥的过程,这种描述必须根据个人观察去推想。每年10月中旬,人们会修建一道围堰,把所有的水从外江引到内江。这样就可以把外江的淤泥挖到重新设定的深度。到了2月中旬,移动围堰,让所有的水流向外江,把内江的淤泥清理掉。到了4月5日,全部拆掉围堰,灌溉季节开始,每年都要举行节日进行庆祝。

李冰的成就不仅仅限于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成为延续至今的稻米之乡。这项成就本身就非同寻常;1958年,李约瑟称564万亩的农田得到灌溉,而且在运河建设完成后,灌溉面积将扩大到2670万亩。水流也被用作动力来源,一块石碑记录说:“一年四季,运河沿岸都建有数万个水车,给水稻脱壳,把大米磨成面粉,用来开动纺车和织布机。”新出现的水路也成为运输旅客和货物的重要方式。木材可以顺河而下,漂到成都用作建造战舰。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粮食供应得到保障,秦国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以用来扩大势力,最终统一全国。

二王庙中,李冰的塑像四周香雾缭绕,摆满鲜花,受到的待遇仿佛跟河神一样,这丝毫也不奇怪。


《流动的权力》试读:7.7 疲秦之计,事与愿违


《史记》作者、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讲述了另外一个伟大而不朽的灌溉工程。这个工程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当时韩国想耗尽对手秦国的资源,所以打算说服秦国修建一条300里的运河,以此阻止秦国攻打韩国。韩国便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前往秦国,计划是从仲山西面的泾河修建一条运河,向东沿着北山流淌,最后流入洛河,灌溉两条河之间广阔的土地。秦国被说服了,便委派郑国修建水渠。水渠即将竣工之时,秦国意识到受骗了,便招来郑国准备杀死他,但是郑国辩护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同意了他的说法,饶了他一条命。水渠于公元前246年竣工,而且以郑国的名字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的预言是正确的。水渠使从前2.7万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得到灌溉,成为肥沃的土地。秦国的农业大获丰收,得以扩大军队,最终灭掉了其他的诸侯国。

历史上,郑国渠进行过增修和改进。公元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修建了六辅渠,用来灌溉更广泛的土地;公元前95年,修建了一条与郑国渠平行的运河白渠,因为郑国渠聚积的淤泥已经使它的作用难以发挥。这类工程一直在继续,是为了不断地对抗运河内的沉积淤泥,泾河的河床受到侵蚀下切,只好把引水口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到李约瑟成书时,引水口已经到了泾河上游更远的地方,到达了泾峡谷,为此还修建了约400米的隧道、一座大坝和11座渡槽,让运河从山溪中穿过。


《流动的权力》试读:12.3 水与权力


这些水利工程的规模很大,说明已经存在很高程度的集中规划和控制。水库、大坝和运河系统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李约瑟提到中国古代修建大型运河和堤坝时,使用了一个短语“拿铁锨的百万劳力”。这个说法似乎适用于我们探讨过的所有古代文明。

然而,与卡尔·魏特夫1957年的观点恰恰相反,对灌溉系统的早期发展和那些非国家社会(non-state society)灌溉系统的管理而言,集中控制看起来的确没有必要。这里的非国家社会是指没有国王或者皇帝的社会。6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冲积平原,盐河和希拉河流域,安第斯山脉的山麓,中美洲的海岸湿地,都有相对较小的聚落在规划、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方面相互合作,并没有出现任何主宰一切的权威。在过去4500年的不同时间,全世界范围内的情况都极其相似,彼此之间也并不了解。除了上面这些地区,在许多其他地区也可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国的黄河流域;而且,我推测本书中未涉及的地区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例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似乎是运河系统为一些聚落、家族或者个人打下了权力基础;而对于运河的初期发展,权力基础并非必不可少。有些聚落、家族和个人利用运河提供的机会生产多余的食物,加强贸易,控制运河沿线的水流。因此,通过一种非法过程,水利工程使得一些家庭或者个体获得了权力基础。在获得新权力之后,他们可以控制人力和材料,扩大水利工程等的规模。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公元前39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时期,还有900年盐河和希拉河流域的古典霍霍坎时期。

权力来自对用水的控制。我们探讨过的最典型案例就是玛雅王室中心的圣主,他们的权力基础是人们相信他们举行的仪式能带来降雨。在旱季,他们允许那些宣誓效忠的人使用水库中储存的水。对于霍霍坎古典时期的平台式土墩,有一种似乎比较合理的解释:站在土墩上面,灌溉系统可以一览无余,因此谁占据土墩谁就控制了水流。普韦布洛格兰德位于灌溉系统的前端,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霍霍坎聚落。中国古代军阀和皇帝的权力不仅依靠灌溉带来的余粮,而且还通过运河运送军队,并且为他们运送粮饷。

古罗马的引水渠建设历史反映了水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税收和战争为建造新的引水渠提供了资金,而引水渠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展示,在乡村代价高昂的拱形渡槽上修建水渠更是如此。引水渠不仅能提供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洗浴、建造喷泉甚至是海战演习的需要——公元前2年奥古斯都就建造了一座供海战演习的人工湖。这些水利工程不仅满足了罗马居民的需求,还通过壮观的水景展示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很多情况下,水源控制得以合法化靠的是意识形态——掌权者声称拥有神权进行统治。公元前8500年塞浦路斯岛上的水井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水井,在里面发现了宗教仪式中扔掉的人和动物的尸体,我推测水、权力和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从最早的时候就一直存在。

权力也是通过水来获得的,因为利用运河可以促进贸易,而贸易一直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现在也依然如此。的确有人会说,在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贸易是促其“腾飞”的最终催化剂,而不是依靠灌溉带来的剩余农产品。这不仅促进了原材料和食物供应的流动,而且也有助于获得名贵商品,促进聚落与城邦之间的思想和信息交流。对于7世纪中国大运河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看法。

水还是一种武器。至少这是我们在各种文字记载中看到的。不过,找到决定性的考古证据还比较困难。有一块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泥板,上面描述了巴比伦国王阿比舒使底格里斯河改道,淹没田野,阻挡了敌人的进攻。公元前700年,耶路撒冷修建了西罗亚水道,目的是在城市遭到包围时保护城市的水供应。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都描述过水在古希腊战争中的运用情况。根据古罗马的文字记载,537年东哥特人堵住了流向罗马的水渠,而那些为君士坦丁堡提供用水的水道也一直遭到威胁,始于维泽的那条长引水渠也在626年被切断。至于古代中国,有记载显示公元前3世纪郑国向秦国建议修建一条水渠,目的是耗尽秦国资源,从而阻止他们发起战争,而秦朝修建“灵渠”则是为了向南方运送军队。至少我们不应该怀疑这些记载的重点:在历史上水一直都是一种战争武器,今天依然如此。



《流动的权力》试读:12.4水是永恒的追求


在整个古代世界,人们似乎一直都在考虑水的问题,不只是那些想利用水得到和维持权力基础的人,而且包括全社会的每个成员。他们需要喝水解渴、灌溉谷物、给牲畜饮水,进行工艺制作和建筑。回想一下建一座泥墙小屋需要多少水吧。无论是在公元前8000年的约旦河谷还是在14世纪的秘鲁高原,那些耕种农田的人都很关心降雨:什么时候降雨?降雨会持续多久?会不会引起洪灾或者填不满蓄满水池呢?

对水资源的关心让人类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统一:这是我们和古代的玛雅人、霍霍坎人和中国人共同拥有的东西。在中国黄河流域,在亚利桑那州的盐河流域,在埃兹纳和吴哥周边的热带雨林,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平原,都修建了运河,这些运河修建时间前后相隔几千年,互不相识,文化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拥有类似的想法和计划,并付出类似的体力劳动;他们要解决坡度、水闸修建地点等同样的问题;他们找到了由水的共性所决定的同样的解决方案,都要与淤泥进行斗争,防止洪涝灾害。

我们已经看到水已经渗透到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和神话传说中;关于水诞生的故事司空见惯,而关于洪水的故事也俯拾皆是。但是,我们很难概括它们所起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意识形态有助于统治者权力基础的合法化,玛雅圣主的情况就是如此。然而,在其他情况下,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它促进了水资源的平等利用,防止等级制度的出现——霍霍坎古典时期和黎凡特新石器时代之前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这两个地区看似很复杂,而且缺少水资源,但是没有出现社会精英阶层。弗农·斯卡伯勒和利萨·卢塞罗认为,亚热带地区把某些地区神圣化的思想观念避免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研究古代世界的图像,会发现与水相关的图案很常见。在旅行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公元前1800年的克诺索斯壁画,3世纪画有水怪的玛雅陶器的画像和设计,12世纪吴哥窟墙壁上的浅浮雕“乳海翻腾”中的图像,还有北京紫禁城里描述修建运河的玉石浮雕。我在约旦南部的费南谷地发掘出了公元前95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板和泥墙,我认为上面刻的波浪线代表的是水,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表示水的图像之一。很遗憾,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事实是否如此。

在吴哥,宽阔的护城河和人工湖静静地把树木和天空(即天堂)倒映其中;在马丘比丘和蒂蓬,喷泉的水不断喷涌,这都说明在过去水景很受重视。印加遗址表明,水的声音也很重要,肯尼思·赖特因此提出了“水利之诗”的说法。公元前3世纪,佩特拉沿着峡谷小道向下流淌的封闭水渠发出哗哗的水声,这一定会让备感口渴的游人万分陶醉,他们显然没想到自己即将进入一个水的天堂。我们依然能够欣赏到4世纪瑟米斯蒂厄斯的演讲,他把从瓦伦斯流向君士坦丁堡的水誉为“色雷斯女神”,不过今天这条引水渠已经干涸。

除了能看到、听到水,我们必须再说说能够触摸到水、感觉到水。无论是在罗马浴池中放松,还是把手指伸进印加喷泉中,无论是在清理运河时趟过深及膝盖的水,还是在西池的一角游泳——就像最近我去那里参观时看到的一样,在古代世界用身体亲自去体验水非常普遍。


谢选骏指出:此书的中文翻译可谓词不达意,连标题都弄错了,没有把核心的“渴”翻译出来,更加严重的是把“古代世界”给遗漏了!这很严重。因为正如我即将论述的,现代社会已经把古代的生命之水,变成了现在的死亡之水;把文明之水变成了野蛮之水!


第二节 垃圾之河遍布世界


《垃圾之河:水污染威胁中国最美城市》(Cities|The Guardian 2017年3月24日)报道:


被牺牲的一代:水污染威胁中国最美城市


我见过农民把死鸡死猪扔在水里,不远处就有人在钓鱼。

那个水还得用来喝呢——徐建军。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标语在桂林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但最近,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却饱受河流污染的困扰。在环保人士被指控为反政府人员的大环境之下,相关机构会出面介入污染问题吗?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于世。

徐建军(音译)家住桂林市恭城县。2015年5月的一个早晨,他醒来发现自家的一楼被水淹了。由于连日暴雨,附近的岔河泛滥,数百户人家都被淹了。“水漫到膝盖,”他说,“闻着特别臭,我家客厅里都漂着垃圾。”

徐建军不明白洪水怎么会漫到他们那条街。防洪屏障2012年12月就开始修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向来很快,他以为早该完工了。没想到施工现场没见着,就看见河都绿了,两岸堆满了垃圾。

每天早晚高峰,桂林的主干道上都堵满了大巴车。大批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纷纷在雄伟的能仁寺等地标景点前自拍留念,然后漫步在桂林老城的街道上,在宽敞的公园里游玩。到了晚上,他们或是聚在一起欣赏传统戏曲表演,或是和当地老人们一起跳一场广场舞。

市里有家屋顶咖啡店,从那里不仅可以望见杉湖上的日月双塔,还能看到这座城市不断延伸,与远方翠绿色的森林和山丘相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桂林风光。整座城市随处可见红色横幅,写着类似“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标语,昭示着数千年来桂林作为中国最美城市的地位。

阳朔和龙胜附近汇聚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漓江上成队的竹筏载着游客悠悠而过,但他们身边却漂着水瓶和塑料袋。2015年,旅游业占桂林市经济产出近20%,当地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7%以上,以此作为其打造中国生态旅游胜地项目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欠发展省份,广西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景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华南项目主管程章(音译)说,“这里面包括了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等大量受保护区域,为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但徐建军并不关心旅游。截至2016年11月,防洪屏障仍未竣工。排水沟、农田和城市之间的空地成了垃圾场,建筑公司和当地居民都把垃圾扔在那里。更令人担忧的是,岔河还是绿的。“我见过农民把死鸡死猪扔在水里,不远处就有人在钓鱼。那个水还得用来喝呢。”徐建军说。

桂林市政府已经采取行动,志在改善漓江的水质。政府从世界银行借贷1亿美元,目前正在搬迁沿江工业,并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掩埋场,以抗击污染。但岔河等其他河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主席来参观过后,政府为了保留漓江的美景,就已经把那里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了,”马军(音译)说,“但桂林其他河流也受到了高速城市化的影响,污染更严重,面临诸多挑战。它们位于欠发展地区,污水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薄弱。”

绿色和平中国告诉《卫报》,中国三分之一的河流都存在污染问题。根据2016年水利部发布的一篇报告,80%的浅层地下水井也已经被污染。 

“在城市里,下水道、商店、工厂、农业部门都会排放污水,里面含有持久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这类水不适合人类饮用和作物灌溉”,瑞士苏黎世的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水管理问题专家沃尔夫冈·金策尔巴赫博士解释道。

虽然中国在空气污染方面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但水污染仍是一项禁忌。一些敢于公开谈论水污染问题的杰出环保人士甚至被斥为间谍。许多研究桂林水污染问题的中国科学家都不愿接受采访,“我没那么勇敢,不想和政府作对”,其中一位表示。

“广西山区的采矿业问题十分严重,也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军说。

水污染导致先天畸形、癌症、不孕不育……中国正在牺牲这一代人——德芙拉·戴维斯博士

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桂林最大的青狮潭水库遭污染,氮和有机碳含量均超过平均值。研究报告认为,农业、工业及生活污水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祸首。

结果表明,水体出现中度水平的富营养化,即营养物质过剩,导致藻类密集生长,鱼类等动物窒息。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变绿。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迅速繁殖,危害动物的肝脏和神经系统,瑞士洛桑的水质及水处理实验室中国水资源问题专家乌尔斯·冯·哥顿博士解释道。

社会活动人士担心水污染对中国人口产生的影响。居住在污染工厂附近的人的癌症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中国各地。

“这类污染一旦发生,河流生态恢复起来就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几代人都可能受污染影响,”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污染防治项目主任邓婷婷说。

一个农民正在垃圾场和岔河之间的空地上耕作。在桂林市所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项针对寄宿学校的研究发现,饮用水污染是80%水传播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很多,包括破坏生殖系统,导致先天畸形、癌症、不孕不育,以及一系列神经和心脏疾病,”环境健康基金流行病学家德芙拉·戴维斯博士说。“因为污染,中国正在牺牲这一代人。”

回到恭城,一位姓孟(音译)的农民正在料理种在岔河边的庄稼,农田两旁满是塑料袋和生活垃圾。“我不担心污染,”他说,“我用河水浇菜,味道也不错,拿到市场上卖也没人抱怨过。”徐建军就没那么乐观了。“河水为什么还绿着?防洪屏障哪里去了,为什么这里都是垃圾?”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问道。

作为习近平反腐运动的一部分,当地官员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审查。一位与当地政府交往甚密的人士说,市政府为了赢得国家代表团的青睐,组织他们去红岩村、矮寨村等能给当地官员脸上增光的特定地区参观。

就在去年副总理汪洋视察桂林前夕,一条通往红岩的路就竣工了。“我觉得这个时间很可疑,”徐建军说。“当地政府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保护中国的水环境,”绿色和平活动家婷婷说。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重视水污染造成的威胁。2015年,中央政府发布“水十条”,立志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国93%水源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各级政府正在测试替代能源,启动了污泥能源化等项目。市民也能通过蓝天应用软件向政府报告河流污染。

这种努力或许微不足道,又姗姗来迟。“没有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冯·哥顿说,“在我看来,水资源保护是最重要的。”其他人则持乐观态度。“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中国已经承诺会拿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努力治理污染。”非营利组织中国水危机的黛布拉·坦说。

岔河边上的徐建军还在担心等不到真正的变化发生,水污染就恶化了。他似乎已经放弃了。“中国有句老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说。“我猜我们就得跟污染过下去了。”


《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件》(2014年4月14日 英国《金融时报》韩碧如)报道:


中国西北一个城市的供水被切断一天,此前一家石化厂的漏油污染了该市的水处理厂。这一事件再度突显出中国陈旧的管道和不受约束的发展所带来的危险。

当地政府上周六表示,法国基础设施公司威立雅(Veolia)在兰州运营的两家水处理厂之间的自流沟,被一条属于中国最大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锈蚀管道的漏油污染。上周五,有460万人口的兰州的居民自来水供应被切断,此前威立雅检测发现,其处理的自来水中苯(一种致癌物质)含量超标。

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的几个月之前,中国海滨城市青岛发生导致62人死亡的特大事故,那起事故的起因是中国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中石化(Sinopec)管道内的原油泄漏,渗入雨水管道后发生爆燃。

那起事故发生后,中国誓言对全国的油气管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一名高级安全官员说,发现了很多类似和“相当令人震惊”的腐蚀情况。

在多年让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上市企业中石油(PetroChina)的母公司——实质上自我监管之后,对前“能源沙皇”周永康的亲信网络正在进行的腐败调查,揭示出了这一双头垄断体制内的商业实践和存在的各种“独立王国”。去年,中国环保部叫停了这两家公司新炼油厂的审批,原因是其达不到环保法规的要求;青岛发生爆燃事故后,中石化遭遇了罕见的公开指责。

这两家石油公司的高管表示,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中国快速且不断扩大的城镇化,这导致居民区迅速扩大,延伸至城市边缘的前工业区。

另一个关切是,中国的一些油气管道是用劣质钢材和其他材料建造的。一所军方大学的专家201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称,中国的油气管道基础设施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充足的传感器,检测不到泄漏或破裂通常导致的压力下降,甚至没有监测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这使未探测到的泄漏更容易造成危害。

兰州居民从上月起就一直抱怨自来水有异味;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环保局仅在3月6日一天就接到200起投诉。

上周五威立雅试图解决苯超标问题之际,官方要求兰州市民24小时内不要饮用自来水,此举导致这个黄河岸边的工业城市的居民抢购瓶装水。威立雅要求记者向当地政府提出所有问题。


《媒体札记:兰州之水》(2014年4月14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报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兰州水污染,舆论流向两块洼地:当地政府和中石油的中国式瞒报迟报,及“洋水务”威立雅。但水污染历史欠账在兰州爆发,只是冰山一角。

 

兰州的水流向两块洼地——当地政府和中石油构成的“中国式瞒报迟报”,以及拥有“洋水务”身份的法国威立雅公司。

事发上周五午前。新华网引述甘肃省有关部门消息,播发《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出厂水苯含量高达200微克/升》:“据了解,苯超标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分析认为,可能是化工厂污水污染自流沟,而不是黄河污染。”

想来,每日甘肃网此时早就准备停当,一直就在等着这条稿件出现。新华社正式发稿几分钟后,这家由甘肃日报主办的当地最大新闻门户置顶微博,以“感谢网友供图”为名,张贴出9幅记录当地市民在超市抢购矿泉水场景的图片。其中一幅是墙上告示,上书:“接上级通知,自来水因受苯污染,从现在起24小时内不能饮用,望广大居民周知,希相互转告。最终情况以兰州市政府通告为准。”

这下,不只是兰州居民在相互转告,整个中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网文《生命之水,死亡之水》(admin 2016/08/11)报道:


近7月天居民无水,误吃废水险些丧命

据王女士讲:6月23日上午大概是上午9点零几分,郑州市航海路中州大道这里的小区停了水,随即王女士想,偶尔停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便不予理会,去忙自己的生意。下午三点半,王女士闲了打个电话回家,本是要告诉婆婆今天不在家吃饭的事情,末了问了一句婆婆来水了没有,结果还是没水。

这让做事很有效率的王女士坐不住了,挂了电话后随即打电话到自来水公司去询问,自来水公司的回答:说是建筑工人因为建地铁挖断了管子,他们会尽快抢修,大约72小时后会供水。

初为人母,做母亲不久的王女士满脸的愁云:这样三天三夜没水,大人还能维持,自己儿子那幼小的身体没水可怎么办?洗洗涮涮成了大问题!王女士真的很埋怨:为什么不早通知呢,家里一点备用水都没有。

躺在王女士和我交谈间她的嗓子已经很难说出话来了,看来她的身体不是很好。她继续跟我交流着:我是下午回家才看到小区门口贴着停水3天的通知的,物业多半喜欢干一些“事后诸葛亮”的事情……

停水第一天,晚上外出吃饭,回来后无处打水,我和老公跑去车库地下室拎了点很黄很污浊库存水,起码可以让厕所不那么臭。

第二天,在家,早饭没吃,中午和婆婆两人看人家都去接物业用来浇花的水,我们也接了些做了午饭,中午睡会起来后我的嗓子就像现在这样了,嗓子哑哑的干疼得厉害,还浑身冒冷汗,开始我没注意,误以为天热的原因,可是到了晚上,嗓子疼得厉害,开始有痰在喉咙卡着,等老公回来带我去看医生的时侯我已经头疼得很厉害了。

诊所医生说是中毒,小区已经有很多人这种情况了。要我连输三天水,你看现在我的嗓子还是说话困难。她示意我听她的声音。

第三天,听说自来水公司有送水,老公接了两桶加上买的桶装水也算终于熬过去了,期盼着晚上来水,希望又落空了。又听小区QQ群里说是明天早上9点。

今天是断水第四天礼拜六,苦苦等着9点来水,拖地,洗澡,冲厕所,刷3天没刷的豆浆机,熬汤锅……她的话让我听着很难受。9点多,水没来。显然,我们又一次被骗了,说72小时被骗!说第四天9点被骗!我打电话到自来水公司,他们搪塞着:快修好了,估计还要2天吧……我听了当场就崩溃了,没有这样欺负人的,自来水公司已经获得挖断管子的施工方10万元赔偿了,他们不该轮番加班修好吗?一拖再拖,说着王女士实在受不了了,竟然抽泣着哭了起来。她这一哭让我不知所措!

王女士继续讲着:人的底线是有限的,自来水公司在跨越我们的底线,小区里或许没有大官,市长热线我们也留言了,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看到文章的帮忙转一转吧,家里有老有小,天气这么热,桶也只能装有限的水……我们不知道该找谁??谁会为我们的吃水生计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想只要欺骗!我真的很希望,甚至是期盼:请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请你们有点良心!请帮帮我们! 


网文《砷毒之水地下来》(撰文/Katy Daigle,翻译/林雅玲)报道:

 

天然的砷遍布世界各地的地下水层,贫穷且人口密集的印度等亚洲地区,仍有1亿4000万人在饮用砷污染的地下水,如何能免于毒害?


吉塔·宝儿在父母安排下,嫁到离家数千公里远的科瑟(Kolsur),这个贫困的村落在印度东部大城加尔各答附近,稻田、牧场和密集的房屋是常见景象。单凭媒妁之言就嫁给陌生人,在当地相当普遍。


吉塔从未见过对方,当她在新婚之夜看到她的丈夫,顿时被他浑身布满的伤口和疮痂给吓到了,她觉得自己的未来仿佛笼罩上一层阴影。接着她也和其他家人打了照面,发现丈夫的哥哥早先因为伤口溃烂而失去一条腿,一个姊姊体弱多病,而另一位兄弟在30几岁就去世了。这个村里有很多人生病,吉塔在多年后接受采访,坐在她家矮小砖瓦房的简陋阶梯上说道:“我从来不知道有这种事情,当时我以为这是一种传染病。”


后来吉塔的皮肤也出现疮痂,她那时才听说这种疾病不是透过空气传染,而是来自水中。科学家在当地进行简单的测试后宣布了坏消息:村子井里清凉澄澈的水,就是让人生病的元凶,因为它被砷污染了。吉塔认定她和丈夫必须搬家,于是花光所有积蓄搬到邻近的农村,然而当地居民也出现死亡案例,村民说他们的水井也被污染了。


科学家和村民想的没错,那个区域有很多村庄的村民,因为拿井水饮用、做饭和洗碗盘,不知不觉已经砷中毒。亚洲至少有1亿4000万人正在饮用被砷污染的水。过去有无数塑胶或金属管井凿入地底,居民透过手动帮浦从管井中汲取出污水。根据印度政府的普查数据,30多年来,印度境内已经凿了1800多万个小水井,通常是透过手工挖掘。凿井的本意是要避开含有许多致病细菌的地表水,也为了避免工业废水的污染。然而,地下水层也存在着死亡威胁。


砷存在自然界中,能杀死人类细胞,进入人体后,首先会导致皮肤长出疮痂,再逐渐于体内累积进而造成脑损伤、心脏疾病和癌症。至少有30个国家的地下水被发现含砷,包括阿根廷、中国、柬埔寨、越南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部份地区。


民生用水的需求,加上农民需要种植庄稼以养活庞大人口,持续大量抽取地下水使情况变得更糟。超抽井水已经改变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导致干净的水流过含砷的沉积层,村庄里原本纯净的井水转而变成人间祸水。……


重点提要

■在全世界最贫穷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们凿井取水是为了避开受细菌污染的地下水,但这些较深层的地下水含砷量过高。 

■人口急遽膨胀,超抽地下水改变了含水层的流向,造成原本干净的井水被含砷水污染,危害人们健康。 

■综合分析土壤和水质等地质资讯来绘制地下水层含砷风险地图,有助于预测危险区域,但仍然不够可靠。

延伸阅读■〈孟加拉的砷中毒危机〉,《科学人》2004年9月号。


网文《恒河边的贫民窟:生命之水变死亡之水》(2015-08-11 海外网编译)报道:


对于那些从未见过印度恒河的人来说,提起恒河能让他们想起成千上万的虔诚印度教徒在宗教仪式上涉水的画面。但在阿拉伯摄影师阿齐兹(Mustafah Abdulaziz)的眼里,恒河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


阿齐兹称,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恒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给该水域附近的居民,尤其是贫民窟居民带来了极大影响,那里的水既是生命之水也是死亡之水。


Seema Gosain,印度北部重要工业中心坎普尔市Goswami Nagal贫民窟的一位居民,正用污水洗脸。在“水援助组织”援助这一贫民窟之前,该贫民窟沉浸在固体废物和废水中。 2、图为印度北方邦坎普尔市Rajapurwa贫民窟附近的死水。雨季期间,死水水位急剧上升,经常淹没附近的房屋。

印度北方邦坎普尔市Rajapurwa贫民窟附近的死水。雨季期间,死水水位急剧上升,经常淹没附近的房屋。坎普尔市一贫民窟居民正在污水清洗过滤器。印度当、当局近来推出“最后一英里项目”,意在治理恒河。当局将在北方邦所有的主要城市设立新的污水处理厂。


坎普尔市Sanjay Nagar贫民窟一位名叫Samarjeet的居民。他在附近一家钟表厂工作,月薪仅55美元。他的儿子因饮用污水正遭受痢疾折磨。坎普尔污水处理厂经排水通道流出污水处理厂,并与该市皮革厂的废水相遇。坎普尔贫民窟居民,45岁的洗衣工Raju Slumomr det以清洗并熨烫衣服为生。他的女儿因长期饮用污水而患上疾病。坎普尔市制革厂领域,这里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型的制革厂。从制革厂排出的化学废水与其他污水一起流入恒河。坎普尔市嘉娜村贫民窟附近污染的万寿菊花。在皮革厂建成之前,该地区遍地都是万寿菊花。坎普尔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灌溉渠道,然后经灌溉渠道引至农田。


普尔市嘉娜村贫民窟居民Rajju对着镜头展示背部的炎症。他向摄影师透露称,炎症是因长期饮用污水造成的。50岁的坎普尔贫民窟居民Kalavati称,他在贫民窟的使命就是为贫民窟里的居民建造厕所。坎普尔的Rakhi Mandi贫民窟。该贫民窟坐落在被垃圾填埋场环绕的铁道附近,这里的居民被剥夺了建造厕所之类固定建筑物的权利。


网文《解密:3位总统意外服用了“神秘死亡之水”》(2016年04月25日)报道:


威廉亨利哈里森是史上美国在位任期最短总统,仅当32天。


19世纪四十年代的三位美国总统,William Henry Harrison(威廉亨利哈里森),James K. Polk(杰姆斯波尔克)和Zachary Taylor(扎卡里泰勒)都相继死在白宫内或不久因病而离开白宫。哈里森死在他上任后的第32天,也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杰姆斯波尔克早先被诊断出因胃肠炎相关的症状而去世。


不管你是一个阴谋论者或否,这三位总统的死因都很蹊跷。如今,经由现代的法医分析可能已经弄清了这些可疑死亡的共同联系。据推测,这些神秘的死因可能与白宫的饮用水有关。据官方报导,三位元总统都死于常见疾病:哈里森死于肺炎,波尔克和泰勒死于胃肠炎相关的症状。但一份最近的分析关于哈里森的死因却查出了不同的原因,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死因。


扎卡里泰勒同样被诊断出死于胃肠炎相关的症状。这次法医的重新分析,包括了去审查宣布哈里森死亡时医生的行医记录,发现了惊人的前后矛盾。虽然他发烧,呼吸困难有肺炎的症状,但最致命的问题其实是胃肠道。事实上,医生在报告里也传达了一些疑问,如果医生的原始诊断属实,这将显示所有当时住在白宫的总统可能都死于胃病的并发症。


究竟为什么三位总统都患了肠胃疾病?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呢?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很不好,当时的华盛顿特区,也不能免除。研究人员透过历史记录清楚地知晓了当时白宫的饮用水的来源。白宫的水源处于一个七个街区外的污水排放处的下游。换句话说,白宫的水源极其不干净。这个污水排放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滋生沙门氏菌的温床。不卫生的污水环境会缩短人的寿命,几位总统也因此而受影响,患上肠胃疾病而早早逝去。


直到19世纪后半叶,人们才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卫生的大觉醒”(The Great Sanitary Awakening),欧洲和美国的很多城市终于开始去净化水源,整顿城市的卫生系统。


谢选骏指出:原来,美国的毒水问题不是从今日开始的;而中国的缺水问题是连毒水也无法获得了。毕竟,毒水还可以过滤或消毒,而缺水则很难解决了。


第三节不宜接触中国水源


《中国水污染 逾60%地下水人类不宜接触》(BBC 2015年6月4日)报道:


中国环境保护部周四(4日)表示,《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地下水和三分之一地面水人类不宜直接接触。中国还表示,2016年年底前,取缔炼油和造纸等污染水环境的工厂。 

中国正在向“污染宣战”,力图扭转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期间造成的一些环境破坏。其中最大、最昂贵的挑战之一是处理水污染。

中国将水供应分成六级,环保部监测的968处地面水,去年仅有3.4%达到最高标准的“第一级”。

环保部在年度报告说,只有63.1%的监测地点达到人类可用的第三级以上,其余的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就是只适合作为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

水质方面,中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开展了水质监测,Ⅳ-Ⅴ类水质以及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分别高达27.7%和9.2%,即有近4成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也不适于水产养殖和游泳。

今年4月,中国誓言到2020年,将该国七大流域的优良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至70%以上,城市饮用水达到93%以上。

中国还表示,2016年年底前,取缔炼油和造纸等污染水环境的工厂。


网文《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孙凯 2014年4月13日)报道: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的黑恶势力费尽心机,想用高科技的病毒污染水源,以便靠出卖洁净水谋取暴利。


在当下中国,绝对不需要费这么大劲儿。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在放弃自来水,食用自购的矿泉水、纯净水。甚至有专栏文章称:一些城市的自来水仅剩冲马桶的功能。


近日兰州暴发的水污染事故震动全国,其大致原因和地方政府应对方式,与此前一些城市的类似事故大同小异。报道称,兰州一箱水涨至上百元。


这样的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严重的。我早就预言,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比大气污染更严重。一定还会有极端的水污染事故出现。


一、大江大河,无一不污


1993年以来,我曾经三次沿长江的重庆至武汉段、一次从黄河源头全程至入海口、一次沿淮河安徽至河南段采访水污染问题,也采访过滇池、太湖治污。对中国水污染问题的实情有些了解。以下仅举一些区域来说明:


首先是淮河。1995年,中国政府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其中明确要求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今天,淮河水变清了吗?谁要问我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呵呵!


在2000年承诺期到来的时候,我曾经去采访淮河治污问题,了解到的一项指标完成情况是:原定到2000年沿线要建成5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尽管当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轻工总会、化工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和淮河流域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省政府领导一起,共同参加了第三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并对决战阶段各自所采取的措施作了承诺。但到2000年底,这5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尚在图纸之上。在2000年底能按生产规模投入运行的不足5座。


而且,按照国人多年一贯的做法,建污水处理厂,首先要建办公楼,这几乎是全国各地建污水处理厂的惯例。沿淮某市一位环保局长刚刚从英国考察归来,他说:在英国,和我国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一般有6位工作人员,哪里还需要什么办公楼?而我国一般最少得60人。一些必要的化验等设备,国外是尽量提高社会化程度,尽量和大学或研究机构通用。我们却是各家统统要自建一套,成本高、使用率低就是必然的。


中国在所有大江大河大湖中下了最大决心、最大功夫,向全世界有过庄严承诺的淮河治污是这样,其他水体可想而知。


再说说上海。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可是,2003至2013年,我在上海的黄金地段住了十年,对上海散发着强烈异味的自来水恐惧不已。由上海再到繁华美丽的长三角走走,从田间的沟渠,到周庄、绍兴这些旅游地,看看那些散发臭气的黑水,还需要用什么检测数据来说明污染的普遍和严重程度吗?


说说长江。坐船顺长江而行,再在重庆、宜昌、武汉等城市绕行一周,目光所及,触目惊心。无数的排污口像一条条孽龙,整日哗哗不停地向长江喷吐着毒液。无数垃圾堆沿江边堆放,堆多了,会自然滑进长江,江水涨高了,也会自然将垃圾带入江中。有特大企业的治污经验是:把排污口延伸到长江江心,他们说:这叫充分利用江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对于沿江生活的人们来说,不幸之处在于:长江既是沿江各城镇主要的纳污水体,又是人们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


说说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大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净化能力极强。在青海被严重污染的黄河在流进中自我净化,尤其在到达刘家峡水电站库区后,经过沉淀,以一类水质流出刘家峡。但仅仅经过上百公里之后,在进入兰州市时就成了三类水。流出兰州市时成为四类水,流经白银市后又下降为五类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源源不断地被排入黄河。


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46.5%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只达到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原国家环保局曾经发布新闻:在全中国七大流域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中国环保界的元老、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曾对我说:“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趋势是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前景很不乐观。”他说:“滇池治理,越治越坏。外国专家全都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湖泊。可我国的许多湖泊,现在还都在按滇池的路子走下去。”他说:“水污染问题在普遍加剧,仅有的水源逐渐不能使用。这种局面特别紧迫。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中国将因此而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二、水污染严重原因多多


说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曲格平说:“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工业污染,这是很严重的。将来即使所有工业合理布局,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处理过的这个污水也是超五类的。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完全达到处理后排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三是面源污染,即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强度最高的国家。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污染,将使得中国水污染恶化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我认为的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管理水平低下。二是一些所谓的企业家道德水平低下。


为什么这么说?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而且污水一定要处理后达标排放。而中国水的重复利用率远远低于此。多数企业做不到污水完全处理后达标排放。


发达国家平均每1万人就有一个污水处理厂,用以处理人们每日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而在中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中国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到5家。武汉、重庆等绝大多数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都是直接排放。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一座城市做到污水100%全部处理的。


企业家道德水平低下的结论,是基于我的记者生涯里无数次去暗访、蹲坑、偷袭,抓那些排污企业偷排污水的罪证的经历。


中国的治污技术本就落后,但如果完全严格执行,也还能管点用。可是这么多年,见的偷排污水的企业多了,我对有多少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真的没有信心。因为一开动治污设施就要产生成本,所以,黑心企业家往往偷排。由此说到有企业往深井里排污的问题,虽然没有证据,但我坚信肯定有这么干的。


三、极端严厉的环保标准才能救中国


从媒体看到最新的一些数据是:“环保部公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超过30%的河流和超过50%的地下水不达标。还有辽宁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大辛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区内存有几十万吨未处理渗滤液,上海市青浦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现场露天堆放5000吨左右污泥,浙江省嘉兴市西部水务(嘉兴)有限公司、桐乡市濮院恒盛水处理有限公司、桐乡市申和水务有限公司等太湖流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不按要求标准排放,苏州黄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镍、化学需氧量浓度长期超标;湖南省株洲市霞湾港工业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未按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贮存和处置等。”我得说:这些数据,跟我因了解一些实际所产生的印象比,实在是太乐观了。


老话重提: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中国的污染问题远未到开始好转的拐点,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水污染非常严重,严重程度肯定超过大气污染。一座座城市的饮用水因为水源污染和自来水输水镀锌管网二次污染等原因而达不到饮用标准。


要想尽早好转,必须实行全世界最严厉的污水排放、净水饮用标准,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环保标准最严格、执行最严厉的国家。


与极端环保主义者不同,我不反对上一些大的重化工项目,我认为:所有的工业项目都可以上马,但必须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群众如果不信任政府对执行严格环保标准的承诺怎么办?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把家搬到可能造成污染的大项目旁边去住,每一个城市最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最大项目旁,都住上这个城市的主要管理者。如此,监督有力,百姓信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群众这样要求、官员这样做,不算过分。


重要的是:最严厉的环保标准,必然逼出优秀的企业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及管理手段,这是中国人彻底摆脱污染、又使经济更好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


同样道理,一个城市的自来水到底合格不合格,官员不要光空喊合格,每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市长、起码市环保局长、水务局长,必须和市民喝同样的水,用同样的水。媒体对此进行长期监督。这个要求高吗?显然不能说高。


四、兰州污染事故的必然与偶然


兰州到今天才出这样的污染事故,已经是个奇迹。


从规划上来说,西固区是兰州这个长条带状城市的上水区,黄河由这里入城,流过整个兰州。但这里却被规划成为重化工区,兰化、兰炼、兰铝等诸多高污染大企业集中在这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它们,又衍生出一串高污染的小企业……这样的现实和体现出的草菅人命的管理思路,决定了兰州爆发大的污染事故是必然,何时爆发是偶然。


因为近日的事故,东方早报记者鲍志2011年的一篇报道被广泛转发。报道称:一条深埋地下半个多世纪的排污干管正在成为引爆兰州水灾的“定时炸弹”。这条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油污总干管,自黄河兰州段上游的西固区陈官营起延伸至下游的城关区东岗村,全长27公里,贯穿整个兰州市中心城区和甘肃省政治活动中心——东方红广场,早在2004年即被认为超过了使用极限。报道引用曾任民盟甘肃省委研究室主任的王式刚的话说,有专家估计,如果该管线在城关区发生爆裂,两个小时内兰州市城关区平均积水就会超过2米深。近10年来,这条干管已发生多次塌陷事故,被甘肃省、兰州市两级环保部门列为兰州市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这条管线何时报废以及报废后中石油兰化公司工业污水的出路问题,甘肃省、兰州市两级政府与中石油兰化公司方面,围绕“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买单”的博弈持续了近7年之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2004年10月18日批转下发的要求兰州市政府牵头“确定油污干管退役报废的最后期限”的红头文件也成为“一纸空文”。


这,可为我的结论佐证。


《死亡之水!山西漳河苯胺泄漏污染 怀孕母羊饮水后流产》(2013-1-8 marina11中国广播网)报道:

 

核心提示:据报道,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发生后当地村民并未得到安全警告。有村民反映自己饲养的母羊饮用河水后异常流产才知道河流被污染了。而此前山西日报的报道称,“目前未造成人畜伤亡”。


严禁人畜饮用河内废水


中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7日)是山西长治天脊煤化工集团苯胺泄漏事故过去第七天。2012年12月31日,长治潞城,苯胺泄漏事故发 生,2013年1月5日,山西省环保厅接到报告。山西省官方数字显示,38.7吨苯胺污染物泄漏,8.7吨流入浊漳河。从天脊煤化工集团厂区下浊漳河下游 走大约20公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河边还有村民在放羊。


靳小红:这两天就没水,有了那几天,堵了,堵了水库了。没堵水库的时候羊出现了异常反映。这里是天脊集团排污渠直接通入浊漳河的交汇处。46岁的靳小红正和儿子赶着自家羊群站在河边,他说知道这条就是天脊煤化工的排污渠,最近刚刚被污染了。


记者:有没有通知你们河流被污染了?


村民:没有通知。


记者:那你怎么知道这条河被污染了?


村民:这两天不能饮羊了,羊怀的小羊流产了。不该流产就流产了。


排污渠的入河口,编织袋装着的活性炭密密麻麻堵住渠道,河水的颜色也已经看不出什么异常。靳小红对几天前的情景还记得清楚。


靳小红:四五天那几天是红的,也有沫了,洗衣服沫一样,伴有红色,以前不是这样的。


官方发布中提到,污染物大多被引流到黄牛蹄干涸水库,从水库通往浊漳河的泄洪通道被堵塞之后,库底终于有一层积水浮冰。沿浊漳河流域和黄牛蹄水库,密集分布着村落,听到河水被污染的说法,人们的回答通常含糊,他们说,至今没有得到确切通知。


记者:那现在村里通知你们说注意河水污染了不让放羊了没?


村民:没通知。


记者:你们自己观察的?


村民:都是看出毛病来了,没通知,没人管。


村民:咱老百姓不知道。


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官方发布中,“国家有关部门检测结果”已经表明“岳城水库水质未发现苯胺类有机物污染”,同样是昨天,下游的河南省安阳市启动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安阳市政府应急办主任刘希杰说,岳城水库检出了苯胺。


刘希杰: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我市境内岳城水库、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山西长治市市长张保说,关于河南的数据,指挥部也是通过各方收集而来。


记者:河南方面没用收到水体污染的影响,这个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消息?


张保:通过监测。通过环保部门,山西省厅也有,长治也有,国家也有,河南也有,河南邯郸、安阳政府部门的都有。


岳城水库事关周边百姓饮水安全,山西和河南的官方说法为何有出入?公众的“瞒报”质疑在两场官方通气会中也不断被问及。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高山深夜再次承诺。


李高山:当事的同志们,当事的企业和当事的基层政府和部门同志们正在认真的查找原因,把情况弄清楚之后会告诉大家的。我们有专门分管这方面的同志和部门正在抓紧调查和研究。


被污染水域羊群出现集中性流产


从黄牛蹄水库沿公路再往下走8公里左右,便是辛安村,这里是天脊排污渠与浊漳河的交界口。漳河上游有两条分支,分为浊漳河和清漳河,而浊漳河则是这次受污染的源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排污口不足两米宽,里面已整齐地堆放着一个个的麻袋,麻袋里装着黑色的活性炭,其中有活性炭就裸露在河边。这道由麻 袋组成的“拦污坝”有30多米长,不过排污口已不见水流动,取而代之的是冰块,冰块的颜色呈黄色。附近有村民介绍,前几天这里曾出现了“黄的有些发红的污 水,里面还有像洗衣粉似的泡沫。”村民说,没有人通知说河水污染,也没有人管。


事故现场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见到像黄牛蹄水库的那种醒目的提示牌,只有河水流淌的声音。两位村民赶着上百头羊在附近的玉米地里吃秸杆,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告诉记者,他叫靳小红,今年46岁,是附近南庄村人,在浊漳河附近放羊已经有6年时间了。


对于河水污染,他回忆说,前几天自己家的母羊出现了接二连三的“掉羔子”现象(当地方言“羊流产”),这才想到是不是水有问题,“总共有6只母羊掉了羔子,小羊羔生出来全部是死胎。”


靳小红说,这种大面积死胎掉羔子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就是前几天这段时间集中出现,附近其他养殖户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后来听电视上说浊漳河的水污染了,才感觉掉羔子是因为羊喝了浊漳河的水。”


当记者问到,如何确定羊流产与水质污染有关时,靳小红说:“我们也说不清楚,但是,现在我们放羊都不到下游,羊喝上游的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而且其他养殖户也是这样。”


靳小红说,这些羊羔每只大概能卖三四百元,这次掉的这批羔子损失在两三千元,“养羊就是我们家的全部收入,这次损失惨重啊。”


当记者问到是否当地企业讨说法时,靳小红说:“我们找不到人,找也是白找,没用。”说完,他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赶着羊群走了。


今晚的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刘大山求证是否出现人畜伤亡时,对方未对此作出回应。此前山西日报的报道称,“目前未造成人畜伤亡”。


谢选骏指出:但愿遭到污染的中国水源,位于占有中国之半的人迹罕至的地区。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逾60%的中国地下水,正在人口稠密地区——正是人类的活动,使得这些地下水变得“不宜接触”了。所以有人丧心病狂,要糟蹋剩下的40%——为此他们不惜建筑引水工程,要把中国水源一概变成不可接触的了。


第四节 美国社会信任问题


《纽约市的饮用水污染问题与治理》(admin 2007-9-28)报道:

90年代,纽约人每天消耗15亿加仑的水。这个数字比起60年代的纽约人日平均用水量来,增长了20%,约3.6亿加仑。而在这30年里,纽约市的人口却下降了6%;这说明纽约市每日平均用水量呈绝对上升趋势。纽约市城市用水量的递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纽约市的输水管道的老化,使得渗漏无法避免。

饮用水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饮用水的供应和饮用水的质量。纽约市的饮用水质量历来是排在全美国水质最好的城市行列之中。历年来,纽约市的水质以口感好、清澈透明而闻名。纽约市的饮用水质从来都符合联邦政府和纽约州政府制定的饮用水标准。而且水的质量极高,根本用不着像其他州或城市那样采用特殊的处理手段。然而,纽约上州的土地开发将会影响纽约市的饮用水的供应,并且已经给水质带来一定的损害。造成水质下降的罪魁祸首是污水的排放、溶化积雪的道路盐水的流入、农药的浸入、酸雨的渗入。

当然,纽约市开启哈德逊流域的饮用水供应将减缓快速增长的用水量带给纽约市饮用水供应的压力。由于纽约市的饮用水水质历来处于较高的质量,所以在政府一级对于水质下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纽约市饮用水的供应得益于纽约市的饮用水输送系统。在曼哈顿以北199英里的三个大水库每天向纽约市的社区运送10.5亿加仑的饮用水。然而,自1960年代以来,纽约市水库的消耗量上升了30%。专家们警告;纽约市每日的耗水量已经超过了纽约市水库能够安全供应的容量。

纽约市饮用水的供应与消耗

纽约市的水库系统每天向纽约市提供大约15亿加仑的饮用水。其中纽约市的消耗量为14亿加仑,纽约上州的四个郡消耗1.1亿加仑。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城市中,每家、每户、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安装了水表,对于每天的使量进行监测。1984-198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纽约市居民使用量占53%、工业、商业使用量占17%、政府、公共部门用水量占14%、渗漏占14%、7%其他。纽约市民每日平均用水量为200加仑,这个数字不太精确,因为它包含了商业用水和渗漏。统计资料显示,全美国的平均水平为每人每天消耗80加仑。这个数字显示了纽约人每天的用水量大大超过全国居民每日平均用水量。

温室效应同样可以促使用水量的提升。纽约州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水资源计划委员会预计即使参加了节水计划,纽约市的耗水量在2000年将会提高20%,大约为每天消耗18.20加仑;到2030年,用水量将会攀升到19.70亿加仑。如果在正常年景之下,纽约市的水库储量还可以保证供应,然而在有旱灾的年景里,纽约市的供水就会出现问题。

纽约市有关饮用水供应与使用的法律

1905年纽约市颁布了“水供应法”(The 1905 Water Supply Act),该法经几次修订基本上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06年经修改的“水供应法”将达拉华河的水供应系统的管理由宾夕伐尼亚州和新泽西州划归纽约市管理,这一法律曾经在美国最高法院引起争论。1954年,最高法院对于纽约市与新泽西州签订的法律进行了补充,规定纽约市在达拉华河的用水量的极限是每天8亿加仑。在节约用水方面,联邦政府没有详细的立法规定。这方面的立法是由纽约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作出的。1989年,纽约市政府立法规定,要求在1992年以后兴建的、或重新装修的建筑中必须安装节水抽水马桶装置;用新型的1.6加仑的蓄水箱代替以往的3.5-8加仑的标准蓄水箱。在一些大旱的年景里,纽约市政府会出台临时紧急条例;规定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用水量。在平时,纽约市政府还没有一部完整的节水法规。1985年纽约市经历了一个月的缺水干旱,使得日供水量下降3亿加仑。在那个月里,纽约市采取临时的节水措施,要求每个家庭停止车辆的冲洗、园圃的浇灌,以及在办公场所限制空调的开启时间。

节水和防止渗漏

节水(Conservation)在这里有两种涵义:控制集团和居民用水;防止输水管道水的渗漏。1988年,纽约市在一些商业、工业用户安装了63万只监督水表,这些水表的安装对于集团限制用水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据估计,水表安装完毕后,大约每天可以节水2.25-3亿加仑的水。这相当于纽约市每天耗水量的1/5。另外,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水费的缴纳不是根据水表数,这样就使得一些单位有空子可钻。使用水表后,可以建立起一种监督机制,促进节水计划。

纽约市住宅大约有4百万个厕所,每天消耗的水约占纽约市家庭总耗水量的40%。1992年根据安装节水马桶的法规要求,许多新的建筑里都安装了节水马桶,但是大约要在20年以后才能够见到大的总体效果,如一年节约2亿加仑左右的水。在企事业单位、家庭安装缓冲水流的水龙头是另一个节水的办法。

在美国其他一些城市里——如加州的圣·荷塞市,在21,300个家庭中安装了减缓水流的水龙头,大约使这些家庭节水10%;现在,在圣·荷塞市有4/5的家庭安装了这种水龙头。而在纽约市除了一些提倡节水的民间组织在个别地区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外,还只是依靠传统的公共教育宣传节水意识。纽约市输水管道老化,从而导致自来水的流失。纽约市有限的数据显示,大约有1/10的饮用水由于市内自来水水管老化而白白流走。这还不包括从纽约上州的输水管线的流失量。除此以外,纽约市还有7%的用水不能说明去向,这个百分比包括了消防及街道清扫用水。

在纽约市,管道渗漏的检查大约每5年一次,负责自来水管道渗漏的官员们认为,如果能够加快检查的频率,大概还能减少50%的自来水渗漏。纽约市饮用水的质量问题和现状 纽约市市民与市政府部门关心的水的质量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前者关心的是偶尔出现的饮用水的污浊、气味;后者关心的是饮用水中是否含有致病的生物、细菌-这是1880年代纽约市建立城市输水管道以来自来水公司关心的首要目标。除了细菌、生物,水中是否含有影响公共健康的有毒物质也是自来水厂关心的目标。

值得高兴的是,纽约市除了在长岛地区偶尔出现的自来水质量不合格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水质都达到和远远超过了联邦政府、州政府规定的水质标准,纽约市是全美国饮用水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纽约市饮用水质量的现状 纽约市的饮用水历来属于全美国水质最好的饮用水行列。它符合所有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在水质的口感方面,纽约市的饮用水的口感很好,名列全美最好饮用水的行列;其口感甚至要超过许多其他州生产的瓶装水。纽约市90%以上的地区的供水来自纽约上州凯兹基尔(Catskill)以及达拉华的两个最大的水库。曼哈顿、皇后区、布朗克斯区的许多社区使用的饮用水均出自这里;布鲁克林、斯泰腾岛的全部社区的饮用水也是出自这里。纽约上州水库的水质由纽约市有关部门负责监测,然后由自来水公司加工、消灭有害物质。对于纽约市水质影响最大的在输水途中由于水管老化造成的污染。在饮用水的终端的一些地区可以发现水管中含有铅,据统计,大约1/10的家庭的水管可以测出铅含量超过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

纽约市有关饮用水质量的法律

联邦政府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全美所有的河流的水质都达到可以垂钓和游泳的标准。这一法律要求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将污染物质排入饮用水的水库。1909年,纽约市市政府曾经制定法律禁止在纽约上州学水库附近建设大型公共设施,这一法律曾经在1953年修订。1974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饮用水安全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对于饮用水规定了30多项指标。这一法令要求自来水厂保证饮用水中细菌、生物的含量符合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如酸、气味等等。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又作出一项法令,要求所有的水厂将饮用水输送到用户家中时必须保证洁净。纽约州政府的保健部负责这项法律的监督实施,为此纽约市政府化了大量资金建造饮用水的过滤系统。纽约市开拓新的水资源供应的办法 纽约市市长政府间水资源供应协调小组(the Mayor’s Intergovernmental Task Force on New York City Water Supply Needs)和纽约市政府环境部一起工作,开拓纽约市水供应的第二渠道-哈德逊河的水资源供应。

现在,哈德逊河流域在旱季每天向纽约市输送1千万加仑的饮用水。市政府官员计划加大哈德逊河域供水,但这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开拓新的水源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加大纽约市地下水的供应。在布鲁克林和皇后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地区都是依赖地下水。现在,在皇后区大约有50万居民仍然使用由皇后区牙买加水厂供应的地下水。

另外,纽约市政府还打算在纽约州的大湖区寻找水源。

纽约市水质的主要威胁

纽约市历来以水质好著称,但是目前纽约市的水质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上游水源附近的过度开发。在过去几十年里,纽约上州地区一些地方慢慢地从无人居住的森林变成郊区、市镇,甚至是商业中心、办公楼。纽约上州地区的威彻斯特县、普南县的人口在1960年——1980年里增长了20%;在2015年以前,那里的人口将会再增长15%。人口的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污水排出的增长。

纽约市的法律没有对在水源附近的污水排放做限制性的规定,而罗德岛州和康乃迪戈州的法律都禁止在饮用水源附近排放污水。在1989年,纽约市有83家污水处理厂将未达标的污水排放到水源附近的河流中。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市进入饮水源的总的污水排放达到每日1千万加仑。纽约上州地区有7家污水处理厂是根据纽约州法律而建造的,其初衷是为了解决上州居民的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但是这些污水处理厂的管道陈旧,许多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上州水源。1988年的一项监测显示,有86%的污水未达标就排入上游水系。 纽约市依赖的另一饮水资源来源于达拉华河流域,它的水源受到的污染威胁主要来自该地区的奶牛饲养场。这些农场的畜类排物造成河流里的微生物数量猛增。

对纽约市水源污染造成威胁的还来自火力发电厂的排放物、酸雨。

纽约市控制饮用水质量的政府行动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纽约市政府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措施不力提出批评,他们认为纽约市政府要对纽约市水质下降负责;尤其要对纽约市对水源保护不力负责。针对这些指责,纽约市政府在1989年发起了一个节水方案。这个方案的头一年的目标是在上州水源附近加强水质的监测;该方案的第二个目标是在上州库区控制农业开发。1990年代,纽约市政府在控制水质方面做的第二步就是改造饮用水过滤设备。在美国环保署的新的法律要求下,纽约市政府被要求在上州水库修建大型的水过滤厂,这个方案要花费市政府大量资金。纽约州州长马里奥·科莫( Mario Cuomo)提出了一个名为“21世纪环境质量债券法案”(21st Century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nd Act),建议发行19亿美元的州政府债券帮助纽约市政府筹资改善上州水资源环境。

纽约市的缺水问题在以往都是通过短期节水计划来对付的;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持续地降低水的消耗量才能解决,否则只有通过开辟新的水源才能解决;当然,前者是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必须依赖全体市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另外,节约用水意味着节省建设新的水处理设备的资金投入。

节水计划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到减少自来水的渗漏的工程中去。纽约市政府拨款13亿元计划在10年内建设1-3个新的输水管道。新的管道建成后将可以关闭旧的管道。新的输水管道建成后还将同时解决布鲁克林、斯泰腾岛和皇后区的自来水的压力问题。

在解决纽约市水质的问题上,纽约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14个污水处理厂。1980年代新建的北河(North River)和红钩(Red Hook)两大污水处理厂供花费了14亿美元资金。曼哈顿中央商务区依赖北河的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个污水处理日处理污水量已经远远超过设计能力。纽约大约有70%的污水管道的设计与雨水排水管道连在一起。在暴雨季节许多未经处理的污水就随着雨水一起冲到了水源流域,这是造成纽约市水资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纽约市正在考虑新建一个将这些混合雨水重新引入污水处理站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能够建立起来,那么将有效地控制饮用水源的污染。 


《听说洛杉矶、纽约等城市饮用水严重超标 怎么办?》(2016-09-23 中国网)报道:


近日,一篇《可怕!洛杉矶、纽约等城市饮用水严重超标 2亿人受肺癌"致命"危害!》在朋友圈悄然传播起来,“六价铬”也一度成为网络热搜的关键词。这一份来自美国CNN的最新报道,涉及到美国多个城市饮用水被一种可致癌的有毒物质(六价铬Chromium-6)污染,严重影响了亿万美国人的生命健康。

标准严格的美帝都污染成这样,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赶紧装一个净水入户系统,但如果你以为这样就高枕无忧的话,那就错了,因为一般的龙头阀体结构,在冷热水的混合过程中,龙头内部的金属腔体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净水处理过的水在龙头腔体和金属管道中如果长时存放,仍然存在重金属析出的隐患。当你关闭龙头上床休息的时候,重金属正在角阀、龙头的金属腔体里蠢蠢欲动。

真是防不胜防,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

1、 套装入户——全屋全程全线隔绝污染方案才是关键

从进水到出水,全面革新结构与套装组成,实现水流全程隔绝污染。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入户净水系统、更为安全的自来水管。同时,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健康水龙头:从铜到不锈钢,再到使用非金属材质对金属进行隔绝。这些抗污染的方法,其实仅是单个净水装置、单个龙头在发挥有限的作用,无法完全避免污染。只有采取整套的全屋安装形式,从角阀开始,到软管、龙头,并覆盖全屋所有用水的地方,才能达到全程饮用水的一致健康。

作为高端厨卫领导品牌,九牧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家里的水更健康。作为国内首家研发并推出套装方案的企业,九牧的健康产品线覆盖家庭使用中的各处需求,不管是厨房,还是浴室,亦或是阳台;不管是进水的角阀,还是过水的软管、出水的龙头,处处都体现出细心与用心。套装形式的上市,更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选择与购买体验。

爱家人,就给她们全程完整的呵护,方能隔绝污染,全面保护家人健康!


2、革命性防污染结构——进水过水出水每个环节都加倍用心呵护

在对健康材质和工艺的孜孜探寻中,生活给了我们灵感,如果用更健康的材质将水流与金属部分隔开,那又将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呢?

在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克服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困难后,九牧H2健康龙头系列革新问世。新一代的龙头饮水结构,用更健康的材料包裹水,代替常见龙头阀体结构,让冷热水不再通过金属腔体进行聚积混合,而是直接从阀芯进出,将水与金属管道、与腔体的接触隔绝开来,从而杜绝了重金属的析出隐患,并从单纯的保护龙头腔体升级到全程保护。覆盖厨房与浴室等需要饮用水的地方,真正做到“永别了,重金属”,大幅提高家庭用水的健康等级!

温馨小贴士——

1、除了入户进水系统以外,常见的管道也要使用安全级别更高的产品;

2、用水前,先放走一些存留水;

3、重要消息来啦!!! 


《美国水污染事件爆“信任危机”:“铅水”泛滥 1800万居民遭殃》(2016-06-30 自媒体)报道:


导读:美国水污染危机持续发酵,CNN根据一份最新报告以及多个渠道和水务专家提供的信息称,1800万美国人生活在供水系统违反规定的社区。美国弗林特市先前曝出水污染危机,几十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最新报告称,弗林特事件“并非个例”,水质问题几乎涵盖全美各州。 


应对美国公共卫生领域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初曾到访水铅污染严重的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当众喝下过滤的自来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爆料,事实上全美有5300多个供水系统违反规定,1800万人的健康受到威胁,然而相关负责机构却对此熟视无睹。

CNN根据一份最新报告以及多个渠道和水务专家提供的信息称,1800万美国人生活在供水系统违反规定的社区,去年5363个供水系统都违反了联邦铅检测规定。违规行为包括未能妥善监测水中的铅,污染情况对居民知情不报,以及未能采取适当措施避免铅污染等。负责确保这些系统安全的联邦机构明明知道存在问题,但几乎没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报告指出,尽管收到8000多个铅铜违规报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却只参与了908起案例的执法行动。

“想象一下,一个警察看到违章车辆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闯过停车标志却什么也不做,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情况。”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健康项目主任奥尔森(Erik Olson)分析环保局的数据报告后说。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员爱德华兹(Marc Edwards)是最早揭露弗林特水污染丑闻的学者之一,他几年前就注意到,当地自来水公司通过取样前打开水龙头、卸掉过滤器、慢慢向取样瓶里注水等方法,使检测的水体含铅量降低,而环保局却对这些“作弊”行为视而不见。就连弗林特这样水污染严重的城市,也没有被该局列入铅和铜超标的城市名单。这意味着,全美可能有更多社区、幼儿园、学校处于饮用水遭污染的危险之中,但公众对此一无所知。

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先前曝出水污染危机,几十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最新报告称,弗林特事件“并非个例”,水质问题几乎涵盖全美各州。

通常铅中毒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导致成人的肾脏问题和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报道称,所有自来水从水厂出来时都合乎标准,含铅主要因为旧管道引起。全美7500万户建于1980年之前的住房最有可能采用铅管。那些老住房占全美住房总数的一半以上,纽约、罗德岛、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和宾夕法尼亚等州最为集中。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分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官方数据,发现仅2015年,全国便有5363个自来水处理系统违反了涉及铅、铜含量的联邦水质安全标准。调查报告认定,这些自来水厂没有妥善处理饮用水,以至于老旧管道中的铅渗入水中;或在水质检测环节“作弊”,以掩盖水体含铅量可能超标的事实。

去年从环保局水利部门退休的执法人员莫里西(Alan Morrissey)感到很沮丧,因为那些公然的违规没有受到处罚,“我的大部分同事都选择在自家安装水过滤器,”他说,因为大家对自来水的质量没有信心。

英国《卫报》28日援引这份报告报道,这5363个自来水处理系统几乎涵盖美国各州,为超过1800万居民供应饮用水。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1110个社区自来水处理系统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水体含铅量的上限,意味着2015年超过390万居民接触过含铅量超标的饮用水。报告指出,尽管水污染问题突出,但是全美自来水厂受处罚的比例却低得惊人。2015年,在超过8000起水质违规案件中,当局仅对11%采取过执法行动;处罚比例则更低,只有3%。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随后发表声明,承认在涉及水体含铅量和含铜量的饮用水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一直存在挑战”。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表示,已经加强与各州自来水供应部门的合作,将确保“充分执行现行法规”。按照该机构的说法,不少2015年违规的自来水厂已采取补救措施。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公共卫生项目负责人奥尔森表示:“饮用水不安全,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需要全国性的解决方案。”此前,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污染丑闻被批“让整个国家丢脸”。为节省开支,该市2014年不再从底特律地区买水,改以当地弗林特河为水源。民众随后投诉水质差,当局却坚称水质“绝对放心”。2015年10月,几十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该市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今年5月,总统奥巴马前往弗林特市,承认这场水污染危机系“人为所致”。

本月初,一项调查认定,美国17个州至少33座城市过去10年间存在水质检测“作弊”行为,以掩盖或低估水体含铅量可能超标的事实。《卫报》推断,这很可能只揭露了美国城市水质检测黑幕的“冰山一角”。

多地饮用水靠作弊达标

美国饮用水的铅污染问题非常普遍。有媒体披露称,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借助”多种方式,掩盖饮用水含铅量可能超标的问题。

为了使水质检测达标,美国一些地方甚至将高危家庭排除在抽样检测之外;一些城市,如费城和芝加哥等,则专门要求对官员家中的饮用水进行安全检测;密歇根和新罕布什尔等州政府甚至下文指导如何在检测中刻意“降低”铅含量。一些地方会采取多种方式,以保证铅含量检测结果达标。这包括在获取样品前安装水龙头进行“前滤”,或取掉水龙头前端的过滤器以实现“通畅”。有的地方还会指导居民获取样品时“要慢慢地向瓶中装水”等。

据报道,虽然“前滤”和“通畅”法早就已经被认为是存在问题的,但美国许多地方却仍在普遍使用上述方法,而相关部门的监管则并没有跟上。美国环保署只是表示,正在对水中的铅、铜含量的相关规定进行修订,修订案预计要到2017年才能完成。


网文《镭女郎》报道:


镭女郎是指1917年左右,受雇于美国镭企业、替手表的表面涂上可以发亮颜料(也就是镭)、最后导致辐射中毒的工厂女工。由于这些女工都被告知这项颜料是无害的,因此,她们会用舌尖舔拭笔尖,让画笔可以更精制地替表面上色,有些人甚至会用将发光的颜料涂在指甲或是牙齿上。这导致这些镭女郎都吸收致命份量的镭。后来,有五位镭女郎对她们的雇主提起了诉讼,要求美国镭企业对她们造成的职业伤害作出赔偿。


从1917年到1926年间,美国镭企业(最初叫做镭发光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从钒酸钾铀矿中进行提取和纯化的事业,并以“Undark”为品牌名称,生产发光颜料。身为一个国防工业,美国镭企业是美国陆军辐射发光手表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在伊利诺伊州渥太华的工厂雇用了百名以上的工人(多半是女性),将手表的表面涂上亮光漆,并误导说颜料是安全的。

辐射暴露

美国镭企业雇用了约70名的女工,进行包含镭的处理等多项工作。然而,由于雇主与企业的科学家深知镭的负面影响,小心翼翼地避免自己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下;工厂内的化学家,亦使用铅防、面罩、钳子等工具减少直接接触。

在美加地区,估计有4000名工人备雇用来替表面上镭。他们需要混合黏著剂、水、以及镭粉,并用驼毛刷将颜料涂在表面上。而以当时的工资来计算,一天需要涂250个表面,平均一个表面只有1.5美分的收入(在2015年,相当于$0.277美元)。这些画笔,在几笔画之后会开始变形,所以当时美国镭企业的主管鼓励员工用嘴唇、舌头舔一下画笔,以保持笔尖的细致度。而为了好玩,也有些镭女镭会在指甲、牙齿、或是脸上涂上这些致命的颜料。有非常多的工人因此生病,不过也无法确定而因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下死去的人数。

辐射疾病

不久之后,很多在女工开始贫血,下颚开始松脱坏死(现在称做radium jaw)。当时认为,医疗人员使用的X光机可能让这些身体欠佳的工人受到额外的辐射线,让他们的健康恶化。但事后发现,这项检查只是美国镭企业试图混淆视听的诡计。而美国镭企业和其他的手表公司也拒绝承认这些工人的疾病是肇因于暴露在辐射之下。而很多医生、牙医以及研究人员也依照企业的要求,不愿公布病人检查的资料。在公司的极力主张之下,这些工人的死亡,被医疗人员引导到其他员因:如当时恶名昭彰的性感染疾病梅毒,也时常被用来诽谤妇女的名声。

诉讼

当时,有位叫做格蕾丝·福莱尔(Grace Fryer)的女工想要提起诉讼,不过她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寻获一名肯为她打官司的律师。而在找到律师之后,法庭也拖拉了好几个月。直到1928年1月第一次开庭,两位女性都久病卧床不起,甚至无法举起手臂宣读誓言。之后,有四名女工也加入了诉讼,包括:奎因达·麦当劳(Quinta MacDonald)、阿尔比娜·拉里斯(Albina Larice)、埃特纳?胡斯曼(Edna Hussman)和凯特琳·邵益(Katherine Shaub),她们也被称为“镭女郎”。因为这个案件引起的诉讼和媒体轰动创下了司法判决先例,也促使了劳动职业安全标准等规范的建立等等。

历史影响

镭女孩的故事对于保健物理学及劳工权益领域来说,都有相当的重要性。个体劳动者起诉企业,要求虐待劳工之损害赔偿的权利,也被认为是镭女孩事件的结果。而在该事件之后,工业安全的标准大幅增进了十几前的品质。

这项诉讼在1928年的秋天结案,在陪审团进行商议之前。结果是每位镭女孩可以获得$10,000美金的赔偿金(相当于2015年的$138,000美金),以及每年$600美金(相当于2015年的$8300美金)的年金,直到她们死亡,同时,所有的医疗和法律诉讼支出都是由美国镭公司支付。

这场争讼以及引起的公众关注,是往后建立职业伤害劳工法的因素之一。要帮表面上镭涂料的工人都是在有进行安全预防措施的指示,并配备了防护装备。而镭表面一直到1960年后其孩又在继续使用。


《全美27州饮水遭辐射“镭”污染 1.7亿人罹癌风险高》(世界日报 2018-01-12)报道:


水龙头流出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环保团体最新公布的研究显示,估计全美50州有超过1亿7000万人每天喝的饮用水中,含有辐射物质“镭”,等于半数美国人都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其中,德州的水质辐射污染最严重。


158公共水系统  镭逾法定上限


这项由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团体”(EWG)完成的报告,收集并分析全国近5万个公共水系统从2010至2015年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全美50州的2万2000多家公用事业单位,都发现了镭;当中有27州、共158个公共水系统“通报的镭数量,超过联邦法定上限”。


虽然5万个公共水系统中,只有158个超过联邦环保署(EPA)在1976年制定的镭法定限值,但几乎所有公共水系统都超过加州科学家在2006年制定的两个单独镭同位素公卫标准,该标准比环保署严格数百倍。


和罹骨癌有关  德州污染最严重


专家指出,自来水中的辐射物严重威胁健康,对胎儿生长及大脑发育有潜在危害;而使致癌风险增高,镭辐射更特别和罹患骨癌有关,即使数量极少,也会有风险。


据EWG统计,德州污染最严重。在德州布雷迪(Brady)人口仅5500人的小镇,有些井水的镭含量甚至高于最高容许水平的九倍。镇长格罗夫斯(Tony Groves)说,建造新的水处理厂,成本超过2000万元,但不知道能否取得足够经费。


镇民说“我们不喝自来水”


住在布雷迪的居民泰勒说,自从和妻儿搬到镇上来,大家都告诉他“我们不喝自来水”,但直到最近他才知道自来水中的辐射物质水平,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EWG批评环保署和安全饮用水法案,未能善尽保护民众的职责。此外,该团体也抨击川普总统日前提名凯瑟琳.怀特(Kathleen Hartnett White)接掌白宫环境品质委员会主席。


EWG表示,怀特在2000年担任德州环境品质委员会主委时,曾在公共水系统辐射水平方面“故意伪造数据”,经常故意向环保署少报自来水中的辐射量。怀特在2011年还在受访中表示,她不相信环保署背后的科学标准。


享用安全饮用水 应放第一位


欧巴马政府掌理白宫环境品质委员会的“美国进步中心”(CAP)能源及环保政策副总裁克莉丝蒂.古德弗斯(Christy Goldfuss)表示,“川普提名怀特主掌白宫环境品质委员会,对不起1亿7000万正在喝辐射污染水、承受高风险的美国人,也可能会让更多人遭受难以估计的损失。今天的数据显示,我们的领导和代表把所有人享用干净安全的饮用水这件事,放在第一位,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建议使用过泸壶来洁净饮水。


谢选骏指出:《纽约市的饮用水污染问题与治理》在前,《洛杉矶、纽约等城市饮用水严重超标》在后!同样,“镭女郎”的案子在前,《全美27州饮水遭辐射“镭”污染 1.7亿人罹癌风险高》的发生在后!这就是“进化论”吗?明明是退化。可悲。


第五节死猫事件黑心律师


《女子全家4年来又吐又泻 检查水箱惊见老鼠腐尸》(2021-01-26 东网)报道:


英国伦敦一名居于公屋的母亲和其3名子女,过去4年来经常又呕又泻,就医亦找不出原因。直至最近她请水喉匠上门修理位于阁楼的厕所,对方竟在水缸内发现一隻疑似老鼠腐尸。母亲怀疑多年来的不适与此有关,当地市议会为此致歉,并安排她们一家搬往另一公屋。

37岁的狄克逊(Serene Dixon)2017年与3名年幼子女,搬到位于伦敦富勒姆市的公屋居住。由于她不良于行,即使位于寓所阁楼的厕所经常出问题,她一直来也没法上去检查修理,她多次联络市议会派人处理,对方只是施"拖字诀"。与同时间,狄克逊母子4人不时呕吐和腹泻,医生给她们检查过多次仍茫无头绪。

直至本月初,狄克逊召来水喉匠维修厕所,后者一上到阁楼即大叫,原来他在没盖子的水箱中,发现一隻已腐烂至难辨是老鼠还是松鼠的动物尸体。狄克逊指,以往经常见到老鼠、松鼠或雀鸟在阁楼出没,相信那可能是其中一隻小动物。她向市议会投诉后,议会发言人立即向她们一家道歉,并称会尽快为她修理好厕所,以及安排她们搬到另一公屋。


无独有偶。在美国的塞班岛,有人在“台湾牛肉面”的水箱里发现了一只死猫。


这只死猫已经发臭了。它的脏水流到了“台湾牛肉面”顾客的碗里!


星期四、星期五,以及整个周末,“台湾牛肉面”的水箱里,竟然有一只大猫死在里面,已经高度腐烂了。但是,顾客们已经用了好几天变质的水,水的味道越来越臭,但顾客们一直都不知道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还以为整个塞班岛的水质就是这样恶劣。因为塞班岛虽然隶属美国,却在亚洲,比关岛还要落后)它没有自来水系统,家家户户都是运用自己的水箱承接雨水,供应用水所需,而食用水呢?则需要购买瓶装的。


水箱在户外,盖子没有锁,这只死猫到底是自己掉进去的,还是被人放进去的,谁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这都是

“台湾牛肉面”的责任。


于是有些客户找了律师投诉——“现在我们请教你,律师,我们可以要求“台湾牛肉面”赔偿吗?你可以帮助我,代理这个诉讼吗?”

结果律师收了咨询费却说不行。她的这个行为,无异于把整个塞班岛变成臭名昭著的死猫岛了!


网文《用律师信来逼我吃“死猫”!?希望高手可以帮忙!》(jvcpcv55 25-6-2013)报道:

问题:我在2009年购买一间单层店屋,是跟销售商(还SDN BHD)买的。期间不断的寄来“保养管理和杂费的账单”,但却是从2005年开始计算的,但却是B的名字,不是我的名字!2009年开始我不断的在跟进这个问题,但是这里的员工都爱理不理,推三推四。先声明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还“保养管理和杂费“,没有欠他们钱喔!直到2011年,我就索性不鸟他们了。2013年前几天收到律师信了,叫我还钱,我去那边查证一下,账单里之前B 的名字不见了,账单里直转进我的名字A,哇靠!“死猫”推给我吃?这到底是不是算“欺骗”!?(2005 年至 2009 年之前都不是我的喔!)小弟向各位高手求助!小弟现在比较辛苦($),希望有什么较经济的方法可以尽快解决!先谢谢有提供意见的各位大大和高手!

答复:2009年单位是你的喔,给管理费是天公地道的,你就写信给那Lawyer,附上你的S&P,讲2005-2009与你无关。……

问题:高手再请指教,我写的信,和我请Lawyer写的信, 力量和结果会有什么差别?

答复:差别嘛,除了律师写的信会比较有水准外,对方会知道你这一方的代表也懂得法律,应该会依法行事。楼主,你会发生这种问题,全是因为前屋主(B)没还清2009之前的hutang……你之前替你做S&P的律师也真的没鬼用!换作是我的律师楼,我们代表purchaser的话,我们会make sure前屋主把所有该还的都还清光后(电费,水费,甚至电话费,地税,maintanance fees)再说的。那样的话,我们(律师楼)才肯出“”尾数”给他(Vendor)或对方的律师。要不然,前屋主不搞定这些“烂摊子”,他也不必拿到他卖屋子的钱(尾数)——你的支票,我们会替你hold着。现在的律师,很多都是“不死”都没用。

问题:可以去Bar council投诉律师negligence吗?

答复:叫那lawyer赔偿你。去找个“大粒”的议员,剩下的他会帮你安排的了。我是说真的。

问题:谢谢各位的指导! 已寻求很多“前辈级”的意见,现在只有交给律师来处理,因要有“黑白”的交代为实际考量,目前还是“未知数”,以后再做“分晓”! 

答复:要有“黑白”的交代为实际。好奇心害死猫,一定要坚持看到结尾哟~ 



网文《新秘不想养猫竟诈死?黑心律师解开疑点》(2016年06月08日 苹果日报)报道: 


高雄一名许姓新娘秘书,遭网友指控“诈死弃猫”,引起热议,自称“黑心律师”的杨律师对本案也有诸多疑惑,深入追查后,解开5大疑点,但也留下2个解不开的疑问,他认为这是一件用来培养乡民思维的好教材,因此将查证过程完整PO出,呼吁大家在没看到、听到足够事证前,别轻易下定论。

前情提要(点此看旧报导):

网友指控,许女在上月30日以要北上治疗脑瘤3、4天为由,将饲养的2只猫送到寄养之家暂住,6月3日时却假冒男友身分捏造自己死讯,以LINE要寄养之家将猫送养;许女为此两度澄清遭人盗用LINE,并在6日报警提告,要透过司法力量查出幕后黑手。

杨律师在朋友介绍下,和许女通了数次电话,并亲自以LINE实验,解开以下5大疑点(点此看详细版)↓

疑点一:许女何时寄养猫,何时要接回去?

许女5月30日寄猫,北上后因事迟误,周末又忙于新秘工作,因此才打算在6月6日(周一)或7日(周二)和中途姐姐联络,结果5日(周日)就在网路上看到骂她的文章,对于自己迟了2天才接猫这件事,许女认为自己确实违约,愿意认错。

疑点二:中途姐姐在周末多次联系,为何许女都没回讯息

许女习惯将LINE的提示声音关无声,以专心新秘工作,除非正好在滑手机,否则不会在当下发现讯息或未接来电,但因为某人冒用她帐号,将讯息删除,她事后才没看到中途姐姐留言与来电。而她虽曾看到中途姐姐的FB讯息,但她因工作繁忙又与男友大吵,因此未立刻回电,也就此认错。

疑点三:某人为何能盗用许小姐的LINE?为何没盗用她的FB?

某人知道她的LINE的帐号密码,但刚好不知许女FB的密码,所以她只有LINE被盗用及删除对话,而FB没被盗用也没被盗删,所以许小姐只看到FB的未接来电

疑点四:某人如何盗删、盗用许小姐的LINE却未被发现?

杨律师以电脑登入LINE后,发现的确可以看到手机上的全部讯息,推测某人盗用后因此得知许小姐和中途姐姐讨论寄猫的事情。而网友存疑的“电脑版可以删讯息”说法,杨律师原也以为许女骗他,但实际操作后发现,只要在讯息列表点选用户后按右键选择“自聊天列表中删除”,即可将与该用户的全部对话删除,许女就是因此才看不到6月5日前和中途姐姐的历史讯息。

疑点五:许女6日凌晨0时24分时在网路po文说,已去报警,事后贴出来的报案三联单,为何记载的时间是6日2时46分?

许女原本去寿天派出所报案,还记得其中一名警察姓袁,但警察要她去户籍地的派出所提告,所以没正式完成告诉程序,接着她就po文章,然后才去三民第一分局报案。

杨律师未解开的疑点:

第一:冒用者以电脑登入许女的LINE时,许女手机为何没收到登入通知?若有收到,为何不紧张也没报警,而坐视某人登入?这是对许女绝对不利的证据。但杨律师发文不久后,有乡民私讯告知,电脑版若在初次登入时勾选“自动登入”,那之后登入时,手机就不会再收到提醒。

第二:许女的FB帐号只有一个,不仅是最重要的广告工具,也是和亲友联系的管道之一,且中途姐姐也知此帐号,若许女只用LINE诈死,绝对会轻易被中途发现她仍好好活在FB中,试问“你(你)会对同时有你(你)的FB及LINE的朋友只用LINE诈死吗?”杨律师认为,是否有某个只知她LINE密码但不知她FB密码的人故意删LINE害她?这是对许女绝对有利的证据。

杨律师说,他至今仍不确定谁对谁错,相信网友在读此文之前,一定都深信许女诈死,许女也因从未审理就判决确定的网路公审,导致信誉扫地,不仅影响事业和生活,甚至连爱猫都见不到,但相信网友在读了此文后,可能会发现还有些疑问没找到答案,而且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经历此事后,越来越是能中立冷静思考的乡民。


看来,死猫故事和黑心律师并不限于塞班岛。但是塞班岛毕竟位于世界上最为凶险的“马里亚纳海沟”——


网文《马里亚纳海沟》报道: 


马里亚纳海沟(或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

Mariana Trench/Marianas Trench)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方海床,位于11°21′N 142°12′E,即近关岛之马里亚纳群岛东方。此海沟为两板块辐辏之俯冲带,太平洋板块于此俯冲于菲律宾板块(或细分出的马里亚纳板块)之下。海沟底部于海平面下之深度,远胜珠穆朗玛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10,911公尺(35,798英呎)。若参考其纬度与地球之赤道隆突,此深度位置距地心为6,366.4公里。相较之下,北冰洋深4至4.5公里,其海床距地心6,352.8公里,仅比马里亚纳海沟距地心近13.6公里。

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水压为1086巴,即108.6百万帕斯卡(MPa)、每平方英寸15,751磅(PSI)或1071.8标准大气压。


沟底世界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探测深海的奥秘却是极其困难的。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底进行科学考察。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深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然看到有一条比目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有的理论认为深海海沟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剧烈凹陷。


生命线附近


有一种说法认为,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分界线就是马里亚纳海沟(陆上的是新几内亚岛)。另外也有说法认为,阿拉弗拉海是他们的界限。但事实上,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界限至今都未被确定。大多数高中教科书采用的是阿拉弗拉海的说法。

马里亚纳海沟北有阿留申群岛、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6000米以上。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深度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的区域。


形成原因


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查船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929米的新记录。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米的纪录。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熔化而消失。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表现为火山爆发和地震。


海沟探秘


1899年,人类在关岛东南首先测到内罗渊的深度为9660米。这一记录一直保持了30年。1929年在其附近测出了9814米的深度。

1951年英国皇家海军挑战者二号首度测量海沟,其最深处便以挑战者深渊为名。挑战者二号以回波定位方式于北纬11度19分,东经142度15分,测出10900米的深度。此方式是以探针通过渐层深度,反复发送声波,再以耳机捕捉回波,并将回波器的速率,以手持码表计时完成。因此正式提报新的最深距离时,按照谨慎的作法,应将所测深度减去一个尺度(20噚)较妥,从而得出5940噚(10863米)的数据。

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艘海洋考察船“斐查兹”号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并用超声波探测仪于8月18日在它的西南部发现了一条特别深的海渊,1960年美国海军“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6米的世界记录。

1960年1月,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对成功地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进行科学考察。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看到有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1957年俄罗斯航具“维塔兹号”(Vityaz)回报测得11034米(36201英尺)深度,将该处命名为“马里亚纳深凹”;但此数据从未再测得,故不以为准确。

1962年机动载具“史宾塞·傅乐顿·拜尔德号”(Spencer F. Baird)测得最深10915米(35810英尺)。

1984年日本人将高能专业探测航具“拓洋号”(Takuyo)送入马里亚纳海沟,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仪蒐集资料,测得最大深度为11040.41米(也记录为10920±10米2)。国外一般则采用深10924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及世界概况。

最为精确的纪录则由日本探测艇海沟号(Kaiko)于1995年3月24日测得深度10911米(35798英尺)。

2012年3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独自乘坐潜艇“深海挑战者”号,下潜近11千米,探底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关岛当地时间26日7:52,即北京时间5:52,卡梅隆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当地时间26日上午返回水面。这是人类第二次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卡梅隆是单枪匹马潜至这一“地球最深处”的第一人。

活动合作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说,卡梅隆于约两小时后潜至10929米深处,探底马里亚纳海沟。海沟底部是永恒黑暗,温度只有几摄氏度,水压相当于大约1000个大气压。卡梅隆在洋底探险3小时有余,收集生物和地质样本、拍摄图片和视频。

中国的探险

2012年6月15日,中国第一次有人拜访马里亚纳海沟深海。

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探寻深海奥秘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一步步走进现实。蛟龙号是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技术装备。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第一次试潜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进行了六次试潜,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均刷新了我国人造机械载人潜水最深记录。

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10767米。这次“海斗”号不仅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并为我国首次获取了万米以下深渊及全海深剖面的温盐深数据。这是继“蛟龙号”七千米海试成功后我国海洋科技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从此,万米深海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


沟底生物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在8000米以下的水层,发现仅18厘米大小的新鱼种。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则很少能看到动物了。

2014年12月,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的海床上发现了一种鱼类,这比先前纪录深了将近500米。

参加研究计划的科学家发现的这个奇特生物据信是“狮子鱼”,“当它游泳时,看起来像有个奇怪的卡通狗鼻子背后浮动着湿纸巾。”这种鱼浑身成白色,头大、眼睛小、没有鱼鳞,通常较人类的手掌稍长。

英国亚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科学家杰米生(Alan Jamieson)博士表示:“这种栖息深度很深的鱼,不像我们所曾看过的东西,也不像我们已知的任何东西。”


原因


原来,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另外,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我们常见的金鱼,不仅颜色非常鲜艳,两只眼睛特别大,而且好玩。和金鱼比较,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其眼睛结构要比金鱼眼丰富多了。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霸王章鱼


深海里并不是风平浪静的,里面有很多血腥与杀戮。科学家一直在寻找10米长以上的霸王乌贼就生活在这片终年不见天日的海底。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见过其真正的样子,但是霸王乌贼的天敌是抹香鲸,科学家曾经在抹香鲸的肚子里面发现直径有20厘米的巨型乌贼牙齿。科学家断定这条乌贼就是霸王乌贼。然而霸王乌贼的天敌居然是抹香鲸,这就意味着深海里他们一直在持续着血腥与杀戮。


世界之最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其最深处叫斐查兹海渊。是地球已知的最深点。探测深海的奥秘是极其困难的,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下潜至马里雅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

记录

1992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耗资5000万美元研制出“海沟”号水下机器人。“海沟”号长3米,重5.4吨,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纳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它的研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察查林杰海渊。经过数次失败后,1995年3月24日,“海沟”号机器人被12000米长的一次缆缓缓放向海底,母船操作室内的17个监视器显示出潜水器发回的图象资料。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进”,“海沟”号到达查林杰海渊底部,这时测深表显示的水深值是10903.3米,修正水深为10911.4米。修正水深是根据水压测定的值,通过含盐量、水温资料修正后的深度。“海沟”号创造了新的世界潜深纪录,比原有纪录深了15米。此后,“海沟”号还进行了试样采集及拍摄等考察活动,人们从它传回的图像中看到:茶色的海底泥土上,有一些白色的像海参一样的生物在蠕动,旁边还游动着数条小鱼。此前,确认有鱼的最深水深是8370米。


微生物


1960年1月23日,瑞士著名深海探险家雅克·皮卡尔与美国海军中尉沃尔什乘着“的里雅斯特”深水探测器,成功潜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10916米,创造了当时最深的潜水深度。

这个深度的水压高达1100个大气压,对于人类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当他们潜到9785米深的时候,潜水器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导致一块19厘米厚的舷窗玻璃出现了轻微的裂痕。雅克·皮卡尔非常担心会有意外发生,但是他不愿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继续下潜,就像刚才一样。没有多余的废话,我和同伴一致决定。”雅克曾在回忆这次潜水时说,“这并不长的11公里的距离,花了他们5个多小时的时间。”但巨大的水压使得他们仅仅在海底呆了20分钟后,就不得不返回。

雅克·皮卡尔在这里发现了许多人类从未见过的深海动物:30厘米长的样子像海参的欧鲽鱼,形状扁平的鱼。在深海这个高压、漆黑、冰冷的世界,居然还有生物悠闲自在地生活着,让他们很震惊:“那趟旅行最有趣的发现是那些从潜水器舷窗外游过的鱼类,我们震惊地发现在那么深的海底,竟然还生活着一些相当高级的海洋生命。”因为在此之前,科学界已经认定如此之深的海域中绝对不可能有生物存活下来。


矿藏


2011年1月,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对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的考察,发现那里储存着大量碳,这意味着海沟在调节地球环境方面的作用比人们之前认识的更为重要。马里亚纳海沟就像是个沉淀物收集器,被海沟里细菌转化的碳的量比6000米深的海底平原上的碳含量高。这说明了海沟里碳含量比研究人员此前认为的高,他们以前没意识到深海里还有这么一个二氧化碳收集槽。科学家们下一步的想法是把研究结果量化,算出深海海沟里的碳含量到底比其它海域多出多少,而细菌转化的碳的量具体是多少,这些数据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好了解深海海沟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


《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发现活跃微生物群落》(2016年05月19日 神奇地球)报道:

 

一个多国研究小组宣布在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下深处发现了高度活跃的微生物群落,这里位于海平面之下近11公里的深度,科学家的分析结果认为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生活着非常活跃的微生物,它们栖息在压力比海平面高处近1100倍的沉积物沟槽中。事实上,深海是微生物活动的主要热点地方之一,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高流通量的有机物质分布,比如动物的尸体、藻类以及其他微生物,尤其是在海底地震等板块运动中,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迁移还是较为常见的。 


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深处存在绵延的隆起,科学家发现这里却是微生物的天堂——研究小组为了采集海底深处的沉积物样本,研制出新型潜水机器人,对海沟沉积物中氧气的进入提供了探索途径。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从海底直接取回样品,并将其转移到是实验室中,由于温度压力出现较大变化,这些海底微生物就会死亡,因此需要直接对海沟深处的环境进行探索。新型潜水机器人可抵抗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极端压力环境,重达600多公斤,高度为4米左右,可通过传感器测量海床上的各项参数。 


对于海沟底部存在异乎寻常的有机物质,研究认为这些供微生物生存的材料很可能来自浅层深度,在地震期间落入更深的海沟深处。来自南丹麦大学研究地球演化的教授罗尼认为,即便如马里亚纳海沟这样的海底区域仅相当于全球海洋面积的2%,但是其对海洋碳平衡存在深层次的影响,同时也作用于全球碳循环。 


《马里亚纳海沟绘制精细3D扫描图:最深处10994米》(2012年02月09日《青年报》)报道:


研究人员利用一艘配备了高科技回音测深仪的船只绘制世界最深处的3D“图”——横跨该海沟的“桥梁”是在一个构造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构造板块下方时产生的,被推倒的山脉在海沟上方形成桥梁——研究人员扫描了该海沟4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一个海洋测绘队已经在世界最深处——西太平洋关岛附近长1500英里(2414.02公里),深6.8英里(10.94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4座海底“桥梁”。有些“海底山”高2500米,当一个构造板块被拖到另一个构造板块下方,就会形成横跨海沟的桥梁。


科学家还利用多束回声测深仪测量了地球最深处挑战者深渊(Challenger Deep),精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研究人员从2010年8月到10月间一直利用船侧扫描仪测绘整个马里亚纳海沟的地形结构,在此期间发现4座横跨该海沟的桥梁。这些桥梁比它下面的海床高2500米。虽然卫星图曾指出,可能有这样一座海脊横跨在马里亚纳海沟上方,但是加德纳表示,测绘任务证实这里存在4个这样的构造。他说:“这一发现令我激动不已。”


这些海脊是在已有1.8亿岁的太平洋板块与更年轻的菲律宾板块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加德纳称,由于海洋地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温,“太平洋地壳更年长,因此它正慢慢下沉到菲律宾板块下”。当太平洋板块上的海山被拖到菲律宾板块下面时(这一过程又称潜没),它们就会紧紧抵住海沟的沟壁,形成这些海脊。据加德纳猜测,这些桥梁涉及到地震俯冲带,例如造成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的一个这种俯冲带。他说:“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地况。这些海山死死抵住板块。”


这个测绘队还得出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挑战者深渊测量结果,这是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达10994米,误差是40米。通过计算数千个测深,并详细分析海水是如何改变回声测深信号的,这项最新测量结果与其他有关挑战者深渊的深度的声称类似,认为它比以前推测的结果更深。加德纳注意到挑战者深渊的深度超过珠穆朗码峰的高度。他说:“当你测量深11公里的构造时,你就不得不设法应对该系统固有的不确定性。”


多束回声测深仪通过向海底发射声能量,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测量海底构造的深度。该仪器安装在船底,它们产生的扇形声能量覆盖海床。最终获得的图片的清晰度比其他早期测量系统更精确。阿姆斯壮及加德纳等水文学家和海洋测绘员描述了测绘一个像“修剪草坪”的区域的过程,在这里制造迭加轨迹是个问题。


《地表最深处的声音 马里亚纳海沟充满噪音》(中国报2016年03月13日)报道: 


深海一向给人一片漆黑、安静到近乎死寂的刻板印象,然而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公开一段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中测得的录音,显示海底其实充满“噪音”,和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由NOAA、奥勒冈州立大学及美国沿岸警备队共同组成的调查团队,去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挑战者深渊”(Challenger Deep)进行调查。期间,研究团队将装在钛金属箱中的水中录音机降到水深1万920公尺的深渊底部,连续23天进行录音。

结果发现,这23天来海底几乎“噪音”不断,除有地震的地鸣、鲸鱼的叫声、货轮的螺旋浆声,连飓风的风声都传到海底,完全与过去给人的静寂印象相反。

目前尚不清楚人类制造的这些噪音,经过水波传导扩大后,对海底的乌贼、鲸鱼等海洋生物的回声定位(echolocation)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团队预定于2017年展开更长期的研究,届时也会尝试以摄影机拍摄“挑战者深渊”底部。


网文《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报道:


从大西洋的百慕大区域沿着经线往上走,穿过北极以后,再往下行走到达百慕大所在的同一纬度上那部分区域,就是日本东京以东的西太平洋。如果以东京湾为一点,以

东经145度、北纬35度为一个点,以雅浦岛为一个点,把这三个点用线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三角区域。这个三个区域里的海域,就是被人们叫做“魔海龙三角”的死亡之

海。

如果从百慕大三角区的中心,用一个假想的直线洞穿地球,直线在地球另一面的出口则是另一个危险的航区,即日本的“魔鬼海”,俗称为“魔海龙三角区”。

“魔鬼海”位于日本和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是个火山活动区。和这个半球上的其他“死亡三角区”一样,它也处在北纬30度线上,海底也有着很深的海沟。

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经常发生神秘的失踪事件。任何一位渔民都会这样说:“在这一带捕鱼总会有很大的收获,但这里也很危险,海底的妖魔会不知不觉地把不幸的船

只和渔民吞掉。”

失踪事件使日本学者们深感不安。他们打定主意,如果再有这类事情出现,一定要去调查一番,弄它个水落石出。

机会终于来了。

1952年9月18日,日本“妙神丸”渔轮返回港口时,渔民们都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得都形成了巨大的穹顶”。

这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著名的富士山山脉从伊豆半岛一直向南,延伸到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地震都是由它引起的。当这片海域的海底火山喷发时,海浪喧腾咆哮,能掀起异常可怕的巨浪并形成海啸,有时还会涌上海岸,给沿岸村庄带来深重的灾难。对此,日本渔民十分恐惧。

日本科研人员对“妙神丸”渔轮的报告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获得消息的第三天,即9月21日,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了自己的考察船。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也召集了

一批科研人员乘“新阳丸”考察船赶赴魔鬼海。这些科研人员都是日本科学界有威望的学者,分别来自东京大学、东京教育大学、东京科学博物馆和其他研究机构。

9月24日,这两艘考察船先后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的考察报告,开始为自己派出的“海阳5丸”考察船担心了。这艘船也是9月21日

离开东京的,上面有不少学者。一连等了几天,也没有得到“海阳5丸”的任何消息。

这时整个日本都惊惶不安起来,因为船上有几位日本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还有20多名船员。

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艘考察船自离港就连一份电报也没发回过。派出去寻找的人员陆续回来,他们报告说,除了一座新的火山重又喷发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

不久,日本海事当局正式宣布:“海阳5丸”失踪了。在此之前,政丨府曾派出大批飞机和船只四处搜寻,最后都毫无线索。最重要的收获便是在新发现的那座火山附近海面上找到的一些碎木块。除此之外,人们连一只浮筒、一条橡皮艇、一具尸体也没看见。

这次灾难使日本科学界蒙受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而灾难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色彩。人们在问:为什么没有收到‘海阳5丸”的任何电文?为什么它不在最危险

的时刻发出呼救信号?即使海底火山喷发再凶,也总该在附近海面发现尸体吧?为什么没有呢?更加令人惊愕的是,这艘装有30吨汽油的考察船,竟然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油迹!

看来,“海阳5丸”的失踪,也像其他死亡三角区的遇难事故一样,是个没人解得开的谜。

日本人把这片海域视为“魔鬼海区”是从1955年开始的。当时,在风平浪静的晴天里,该海区发生了数起百吨以的大型船只不留痕迹的神秘失踪事件。为此,日本政府派出一艘渔业监视船“锡比约丸”前往调查。岂料,此船在进行了10天毫无结果的海上搜寻后,也突然同陆上导航站失去联系,从此再不知去向了。迄今这类原因不明的海船失踪事件已屡见不鲜,据日本海上保安厅航行安全科调查,仅1963-1972年9年间,就有161艘大小船只突然失踪!

如同百慕大“魔三角”那样,船只和飞机进入“龙三角”水域时,经常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等现象。也会碰上突然出现的巨浪、海雾、狂风、漩涡,以及突然涌出的浓雾。这里经常出现“三角浪”,即巨浪同时从三个方向向船只打过来。

从海底地貌等自然条件来看,“龙三角”同“魔三角”这两处海区相差无几。同时,它们也都同样隐匿着未知的神秘性,带来那众多船舰及飞机的失踪。

在“龙三角”上空失踪的众多飞机中,有一架HK-8日本侦察机。该机在硫磺岛附近失踪前,飞行员传回的电讯内容十分惊人:“天空发生了怪事……天空打开了……”说到这里,电讯突然断了。此后,这架飞机就失去联络,机上全部人员也随之消失无踪。

1957年4月19日,日本轮船“吉川丸”沿“龙三角”航线由南太平洋驶向归国途中,船长和水手们突然清楚地看到两个闪着银光。没有机翼、直径10多米长、呈圆盘形的金属飞行物从天而降,一下子钻入了离轮船不远的水中,随后海面上掀起了奔腾的涌浪。

船长马上记下当时的位置:北纬30度15分,东经142度30分。

很明显,飞碟是涉嫌对象。不,除了飞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内的远东海域,还发现一种被称作“闪闪发光的海底巨轮”的神秘物体。

1967年3月,3艘货轮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个泛着磷光的车轮状物体,高速地在水下运行,光是从旋转的中心辐射出来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内两次见到这一个怪异的现象。另一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发现同样的现象。半年时间之内,人们总共5次观察到它。这片海域是在曼谷到婆罗洲西北的一条直线上。

我们来看看下边发生在“魔海龙三角区”里的事件的一些记载:

1970年1月,利比里亚一艘叫做“索菲亚·巴巴斯”号的轮船航行到这里。开始的时候,它航行得一切正常,可是,工夫不大,人们就跟它失去了联系。“索菲亚·巴巴斯”号轮船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沉没了。

1970年11月12日,利比里亚一艘叫做“巴纳鲁纳”号的轮船也在这里突然之间就神秘地失踪了。

1975年12月29日,南非的“柏青·伊斯特拉”号货轮满载铁砂,从南非驶向日本。

这艘货轮庞大无比,载重量是22.79万吨。“柏吉·伊斯特拉”号航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的时候,无线电机长和妻子还通过一次话,告诉妻子说:“这里海面平静,天空晴朗。”不久,这艘货轮就突然失踪了。

几年以后,“柏青·伊斯特拉”号货轮的姐妹船“柏青·范加”号货轮航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见过它的身影。

1977年2月,巴拿马的一艘名叫“胜利1号”的货船,航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也突然没有了踪影。

不久,一艘叫“吉欧吉斯”的货轮在魔海龙三角海域突然沉没。它在沉没以前,没有发出SOS求救信号。

1980年9月,英国的“德比夏”号货轮在魔海龙三角海域突然沉没。沉没以前,也没有发出SOS求救信号。不久,日本的“玻利瓦”号货轮在魔海龙三角海域遭到“德比夏”号货轮的同样下场。

以上说的这些船只全都是雇用船只,那么军用船只的命运又怎样呢?根据已经透露出来的消息,军用船只也照样在这里发生事故。前苏联先后就有13艘潜水艇在魔海龙三角海域失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具有先进设备的核动力潜艇。

在海洋中沉没的船只,一般经过人们的打捞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幸存者,还有遇难者的尸体。可是,凡是在魔海龙三角海域里遭到不幸的船只,不管人们投入多大的力量,花费多长的时间,连一个幸存者或者遇难者的尸体也寻找不到。

魔海龙三角区,一个让轮船上的人们只要说起它就心惊胆战的海域,一个让轮船上的人们连听到它的名字都不寒而栗的海域。

那么,飞机航行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1957年3月12日,一架KB-50型加油机航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当时的气候良好。

可是,这架飞机在这里突然失踪了,飞机上的8个机组人员也没有了踪迹。当时,基地根本没有接到任何求救信号。

1957年3月16日,美国一架“入侵者”战斗机,飞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也突然失踪。这架战斗机也没有发出求救信号。

1957年3月19日,菲律宾总统麦格素赛的座机在魔海龙三角海域悄然失踪。总统本人和24名随员一块儿没有了踪影。

世界历史上,在同一个地方,在一个月之间接连不断地出现飞机失踪的事件是不多见的,甚至说是从来没有的。但是,这样的事件却在魔海龙三角海域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所以,后来人们把1953年的3月,叫做“恶月”。

那么,除去“恶月”,飞机航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会不会逃脱这种可怕的恶运呢?

我们来看看下边的记载:

1971年4月2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架PZV-7反潜巡逻机在夜晚进行夜间巡逻训练。由于那天晚上的气候不好,这架飞机请求返航。当它飞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的时候,突然失踪。

1971年6月,日本一架LM-1型单座训练机,飞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上空的时候,突然失踪。

这些记载告诉人们,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也不管是什么飞机,只要它飞行到魔海龙三角海域,碰上那种倒霉的时刻,都会遭到不幸。

1981年4月17日,“多喜丸”航行在日本东海岸外海。忽然间,一个闪着蓝光的圆盘状物体从海中冒出来,掀起一阵大浪,差点把“多喜丸”打翻。它在空中盘旋着,速度极快,无法看清它的外表细节,直径约在200米左右。在它出现时,船上无线电失灵,船上仪表的指针也乱成一团,疯狂地快速旋转。后来,它重新飞回海中,又造成大浪,把“多喜丸”的外壳打坏了。船长田田计算了一下时间,来自海中的发光飞行物从出现至隐没共约15分钟,然而就在它钻回水下后,船长发现船上的时钟奇异地慢了15分钟。

更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带有核武器的潜艇及飞机的失踪。美国著名学者查·伯尔兹指出:“截至目前为止,至少有126枚核弹头在‘龙三角’神秘失踪。”

伯尔兹甚至为此联想到:“是不是‘龙三角’海底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把这些核武器收集起来?”

倘若“龙三角”确实存在这股神秘力量的话,那么其力量会由何方而来呢?英国研究者琼·查瓦德曾进行过16年的详尽调查,认定南太平洋在1.2万年前存在过一块辽阔的“姆大陆”。“姆”意乃“太阳国度”。大陆上的人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航海业和建筑业都相当发达,并去大作诸岛传播了文明。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和火山喷发,给“姆大陆”带来了毁于一旦的灭顶之灾,文明的创造者们连同他们的故土一同沉入蓝色海洋的深处。


谢选骏指出:“海沟与死亡”——“魔鬼海”位于日本和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是个火山活动区。和这个半球上的其他“死亡三角区”一样,它也处在北纬30度线上,海底也有着很深的海沟。不仅如此,马里亚纳群岛还是美国飞机对日本发动核攻击的起飞地点。至于塞班岛,更是著名的死亡战场;那里还有血腥的自杀崖——


网文《自杀崖》报道:


1944年美军攻击塞班岛上的日军基地,日军退到岛的北端,为了逃避被俘虏的命运,强迫男女老少皆高呼万岁由此跳崖自杀。


自杀崖在塞班岛北部的最高点,每年都会有约100万日本游客和遗属,专程到这个地点吊丧、祭拜,安慰往生者灵魂。1944年6月,美国以7万人的兵力包围了日本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塞班岛,在这仅有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军三周内投下50万枚燃烧弹,使塞班成为汪洋中一片火海。经过三个星期的激战,日军弹尽粮绝,日军便将当地居民的所有粮食和牲畜都掠去,当地土著人只好采野果树皮吃,后来甚至发展到割死人肉吃。塞班岛北部有个山洞叫蓝光洞,洞中有水,水深约10米处有洞与海水贯通。一土著人不堪饥饿,潜水入洞出海捕鱼以充饥,不料被美军抓获。美军审问得知有“入岛暗道”,便给他吃好吃饱,让其带美军从洞中潜入。据说,美军一夜就从该洞潜入3000多人,然后探明日军的炮火位置、堡垒位置以及指挥据点所在,发电报回海上指挥所,随之而来是空中、海上的火炮对准日军的要害部位狂轰滥炸,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当时的日军指挥官是南云忠一中将,知道这座孤岛再也守不住了,便命令部下全部“殉职”。当时岛上仅剩1000多名官兵、100多名家属和100多名女子中学的学生。

1944年7月7日,南云忠一命令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押着妇女、老人、孩子向岛北端高30米的石崖走去,到了崖边举行“殉难仪式”。孩子们开始不知“殉难”是什么意思,可妇女们哭了,老人哭了。仪式后,几十个孩子排在第一排,妇女和老人排第二排,端枪的日军在第三排,一步步向石岸走。到了岸石边缘,孩子们探身一看,连连后退。许多孩子哭着抱住大人的腿,喊着“我不跳海,我不死”。这时队伍乱了,大人孩子抱成一堆,哭声喊声盖过巨浪的涛声。日军课长举着军刀喊着“挺刀上前”,这时抱着孩子的妇女返身向课长跪着求饶,希望让大人死,留下孩子。课长过来夺过一个妇女的三岁孩子,向岩边跑几步,双手高高举起孩子,口喊“天皇万岁”,就把孩子扔向大海。妇女一时呆在那里像铁柱似的,面向吞噬孩子的大海,过了一会儿,她口里也喃喃地喊着“万岁,万岁———”声音从小到大,跑动的步履踉踉跄跄,接着大喊一声“万岁”就扑向大海。这时,妇女、老人都不哭了,孩子也吓坏了。继而,妇女老人在刺刀的威逼之下,抱着自己的孩子,机械地喊着“万岁”跳下山崖,坠入大海。从此,这个无名的石崖就有了名字———“万岁崖”。


日军逼着家属跳崖的第二天,南云忠一又发布了第二道命令,所有军人都要殉职,向天皇效忠。先是全体集合,向天皇宣誓。接着命令1000多名军士上山。随后是塞班女子中学的校长带着100多名学生上山。上得山校长向学生们讲话,“将士们浴血奋战,完成了天皇交给的使命,他们就要殉职效忠了,我们女子中学的学生面临着要被美国兵侮辱的危险,不如将你们美丽的身体献给为天皇效忠的大和民族英雄们,以表慰安……”校长的话还没说完,那些如狼似虎的日军官兵们就蜂拥过来抢夺学生……

7月10日,美军打扫战场,发现崖下有1053具日军尸体,还有107具少女的尸体,少女们都一丝不挂,可那个女校的校长衣服却很整洁。在山崖下的司令部里,南云忠一已剖腹自杀。

谢选骏指出:自杀崖又称“万岁崖”,真他妈的天皇老儿的形象——自杀就是万岁,万岁就是自杀!文革之中,大家狂呼“毛主席万岁”,不也正是在自杀吗。看来,塞班岛上台湾牛肉铺的死猫和塞班律师楼的黑心都是其来有自——那是日本亡魂的遗臭万年。海沟与死亡,纠结在一起。


第六节 三峡水库足以致命


网文《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报道:


第一节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称为水文效应。本节所讲的水文效应,主要指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这种效应大多仍遵循水与环境关系中固有的自然规律。


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可分直接与间接两类,直接影响是指人类活动使水循环要素的量或质、时空分布直接发生变化,如兴建水库、跨流域引水工程、作物灌溉、城市供水或排水等。均直接使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量、质发生变化;间接影响指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局地气候,以间接方式影响水循环各要素。例如植树造林、发展农业、城市化等。


不同的人类活动,其水文效应的影响规模、变化过程、及变化性质上的可否逆转等均各异。例如跨流域引水、大型水库等水利工程措施,这类活动时间短、范围小,但可突然改变水循环要素,而且一旦改变,将发生持久变化,长期而不可逆转的存在下去。而植树造林、城市化等长期的人类活动,其水文效应是渐变的,且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也是逐渐加重的。


水文效应的强度与原水体水量的大小有关,影响的改变量(Δy)与总量(y)是相对而变的。例如水库蓄水量(即改变量)为1万立方米,而河流总水量为10万立方米和20万立方米,则其比重分别为10%和5%,因此分析可采用Δy=f(y)数量关系式,在同一流域不同水循环量级的情况下,


总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很大的影响,而水循环的改变,又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以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弄清其机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过去只有一些定性的概念。在人口、经济、城市不断增长扩大,改造自然活动的规模日趋巨大的今天,大型水库、跨流域引水工程,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及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水文效应定量分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依据。因此,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水文十年”(IHD1965—1974),“国际水文计划”(IHPI—IHPⅣ1975—1994)中,均曾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同时要求深入开展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定量研究,以满足生产实践的要求。我国于1988年10月,在武汉召开了“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学术交流会,拟定了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3个专题:1.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2.森林的水文效应;3.城市化的水文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开展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工作。


一、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人们在与陆地上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斗争中,通常采取拦河筑坝建水库、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等水利工程措施,以调节和调剂水源不足的季节和地区的用水问题。这就使河道中原来的自然水文状态改变成为人工控制的水文状态,导致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发生重大的改变。现分别就水库水文效应、跨流域引水效应、小型农田水利措施效应,及农业、水保措施的水文效应简述如后。


(一)水库水文效应


水库水文效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研究水库与水文要素及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广义的水库水文效应是研究水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库、大坝的水文效应和研究。1965年曾召开过水库对环境影响的国际讨论会,会后出了《人工湖》论文集,此后七、八十年代又多次召开国际大坝会议,对推动水库水文效应研究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水库建成后,河川水文情势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水库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入海流量,从而改变了流域内水量平衡要素的对比关系。我国目前水库的拦蓄能力已接近全国年径流总量的10%,其中海滦河及辽河流域水库的拦蓄能力更可达本流域年径流总量的一半。其次筑坝拦水后,坝上游库区水位拥高,使流速逐渐减缓,引起泥沙淤积,水体由河流变成了人工湖泊,水的流动状态改为波浪,湖流及异重流等,坝下游河流径流完全在人为的控制之中,洪水期拦蓄,以防洪蓄水,枯水期泄水,增大流量,以利于灌溉航运。使下游河道中的径流几乎完全失去了洪峰,全年85%时间保持在较小的流量状态。坝下游清水卞泄,常使河床发生冲刷。


水库除了改变了流域原有的水循环系统外,还会使地区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由于水库比陆地具有更大的热容量,故库区会产生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例如在大水库周围气温变得冬暖夏凉,新安江水库周围的无霜期平均延长20天,由于库区水面蒸发量的增加,改变了附近大气的水汽含量,从而影响到降水分布,新安江水库水面上空降水减少100—150mm,而水库周围山区,则降水量增加100mm,最多的甚至增加200mm。这又形成了小范围的水循环。


水库坝上游水位的抬高,同时也抬高了上游地区的地下水位,增加了水库临近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这样也常常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此外,水库建成后往往会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工程地质问题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库岸滑坍问题,诱发地震问题等,据美国米德水库(Mead Lake)记载,蓄水后10年间,曾记录到600次地区性地震,我国丹江口水库蓄水后10年间,共测到426次地震,比建库前360年间记录到的地震次数(43次)多9倍多。埃及阿斯旺水坝修建虽然增加了水电资源,扩大了灌溉面积,但由于大量肥沃的泥沙被拦蓄在库区,下游平原失去了肥源,土壤渐渐贫瘠;河口地区沙丁鱼产量显著下降,清水下泄减少,海水倒灌增强,土壤受浸渍而盐碱化了;更为严重的是血吸虫随着坝区扩大的水域和渠道广泛蔓延,导致3000万埃及人中有1400万人感染上了血吸虫病,感染率比20年前提高了7倍。


(二)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


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变水的地区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调到较干旱缺水的地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是改变水循环的路径,此外还会破坏原来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灵渠、大运河等跨流域通水工程的作用,主要是航运兼有灌溉之利,因调水规模不大,故尚未见有明显的副作用。以大规模多目标远距离为特点的现代调水工程,在国外是20世纪中期以来陆续提出的。已建成的大型调水工程有:巴基斯坦1960—197O年兴建的“西水东调”工程,调水量达148亿立方米;苏联1962—1972年兴建的额尔齐斯河调水工程,调水量22亿立方米;美国1961—197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兴建的“北水南调”工程,输水道长达900公里,调水52亿立方米等。目前世界上正在规划的大型调水工程有:北美洲的跨国调水计划,打算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调水至加拿大中部,美国西部和墨西哥北部,年调水1375亿立方米;苏联欧洲部分的“北水南调”工程,计划调水310亿立方米;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引水到天津,枯水年规划调水300亿立方米,中线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每年平均调水109亿立方米。


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大体可归纳为如下的模式: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跨流域调水的水文效应可分3个影响区来分析:水量输出区主要是由于水量减少,从而于枯水季节在引水口以下会导致泥沙的沉积,河道特性改变,河水自净能力减低,河口海永入侵加剧等;输水通过区的水文效应,是由输水环境效应、渗水环境效应、阻水环境效应和蓄水环境效应等一系列水文环境效应引起的,调水后将抬高输水线两侧和蓄水体周围的地下水位,加重土壤盐碱化,并给水质、湖泊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水量输入区的永文效应是由外水大量引入造成的,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水溶盐的积累,蒸发量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农田小气候的变化等。


最近20年来,环绕着我国“南水北调”的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大量的调水水文效应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远距离调水》一书的出版及各种刊物大量论文的刊出,标志着我国调水水文效应的研究已进入重要的阶段。


第二节 水利工程对水圈的影响


一、大型水库的环境效应


人类早就会修筑水坝,远在公元以前古人就在幼发拉底江和尼罗河修筑过土石坝。在埃及阿斯旺附近的萨德·埃利有一个修筑于公元前2950至2750年的水坝,高12米,长115米。我国安徽省寿县城南30公里,有一处陂塘蓄水工程,称为安丰塘,古名芍陂,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500年,当时可灌溉农田万顷。然而,修筑容量以亿立方米计的大型水库则是本世纪的壮举,迄今全球的稳定径流量已有13%置于水库的控制之下,总库容达2000km3,使全球的稳定径流量从12000km3增加到14000km3,有效淡水量相应地从7000km3增加到99000km3。


大型水库一般是多功能的,具有防洪、灌溉、给水、发电、养殖和旅游娱乐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事物总有其二重性,与中小型水库相比,大型水库往往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大型水库造价高昂。据一般经验,在干流上修筑一个蓄水能力1亿立方米的大水库所需的经费相当于在其支流上修10个总库容与之相等的中小型水库的3倍,而且库容愈大,费用增加愈多,超大型水库所需的费用为总库容相同的中小型水库总经费的10倍以上,大型水库的运营费用也较中小型水库为高。


其次是大型水库的淹没区很大,淹没良田乃至城镇居民点的比例常远高于中小型水库,而且移民问题也更为棘手。世界上13000个大坝高度15米以上的水库已造成几百万移民。我国长江三峡水库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统计,总淹没面积达632km3,涉及湖北和四川二省的19个县市,淹没区人口达70多万人。因此,安置淹没区的移民是该水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水库有时还产生一些不良的生态学效应,例如为了防汛的目的常在汛期前大量放水,如果适逢鱼类排卵期,浅水的产卵区被排干,影响孵化;水库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湾地区海水入侵,并渗入地下淡水含水层,使其盐度升高,妨碍陆生植被与农作物生长;入海淡水量减少还可能增加河口湾地区海水的盐度,一些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和介类可能不适应这种变化,北美洲西北部原先盛产的鲑鱼因许多河流筑坝后影响了其回游与产卵而减少了90%;水库拦蓄泥沙,使入海泥沙量减少,破坏了河口地区的沉积与侵蚀平衡,往往引起海岸的侵蚀,岸线后退,使一些沿海村镇遭受损失。


除了上述种种弊端以外,有些水库还存在一些不是不可避免的弊病,水库触发地震即是其一。


水库充水触发地震的现象首次于1931年在希腊的马拉松水库引起世人的注意,该水库于1929年开始蓄水,1931年达到最高水位并观察到地震,1938年发生了2次伤害性地震,震级达里氏5级以上。从1931年至1966年的地震记录表明,该地区较强的地震与水库水位迅速上升有关。此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瑞士、前苏联、南非、赞比亚、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我国(新丰江水库)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水库蓄水触发地震的机制尚有争论,多数地质学家认为与岩石原已受剪切破裂有关,水库蓄水后新增加的负荷打破了地层均衡的临界点,于是发生地震。有人对世界11000个高度大于10米的水坝进行调查,其中只有0.3%的水库引起较大的地震。调查还表明,水库愈深,触发地震的机率愈高:深度90米以上者有10%(126个水库中的13个)引起过较大的地震;其中深度达140米以上者有21%(19个水库中的4个)引起过大的地震。


水库蓄水触发地震多有以下共性:震源浅、强度中等、最大震动与最高水位有关。这些地震一般不造成伤害,但也有的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例如印度的科依纳水库于1962年大量蓄水,随后发生过5次较大的地震,而且很有规律:水位一旦达到652米(标高),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观测到地震活动。1967年12月10日发生了里氏6.3级大地震,造成200人死亡,1500人受伤,数千人无家可归,距震中230公里的孟买城受到强烈震动,水电供应中断,城市一时陷于瘫痪。


1963年意大利威翁特(Vaiont)水库事件是情况较为复杂的例子:当地八九月份连降大雨使水库处于高水位,两侧山坡土壤与岩层含水量很高,10月9日发生了巨型山崩,多达3亿立方米的岩块冲入水库,掀起70米高的巨浪,库水越坝而过,大坝坍塌,造成下游2200人丧生。这次发生山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四纪冰川消融以后,地壳减轻了负载引起构造性岩石破裂,扩大了与谷底大体相平行的岩石节理,大雨又向山坡土壤与岩隙中注满了水分。然而,地震活动可能是这次山崩的直接原因:该水库于1960年开始蓄水,同时安装的地震仪从1960至1963年记录了250次地震,震中离大坝3—4公里,地震频度与水位有密切关系,水位愈高,地震出现愈频繁,三次高水位均曾伴随着一次强的地震。因此,地震可能是这次山崩的催化剂。


1975年8月我国河南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的坍塌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两个水库分别位于汝河和洪河的上游,离京广铁路约50公里。该地区位于豫西山地的山前地带,历来是暴雨中心区。当时的特大暴雨形成的径流远远超过溢洪道的设计能力,库水越坝而下,淘蚀坝基,使大坝迅速崩塌,洪水从山区直泻而下,扫荡京广铁路一带的平原地区,许多村庄、树木、道路荡然无存,铁路路基被淘空,铁轨扭曲,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死难人数以万计。事后对水坝残址的调查证明土坝的施工质量很高,出事原因是溢洪能力设计不足。


其实,水坝坍塌的事件在历史上屡有发生,1864—1876年世界各地就有100个水坝倒塌,不过由于水坝规模较小,多发生在山区的小河流上,造成的损失较小。近年来一些较大型水坝坍塌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使这个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切。近年有人对世界各地300个出事的水坝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出事原因中的35%是由于洪水超过溢洪道设计能力,25%是由于坝基问题,如管道系统故障、出现裂缝、淤塞、孔隙压力改变和断层活动等,40%是由于不良的设计、施工、运营、维修与材料质量等原因。


六七十年代美国以及其他各国频频发生水坝倒塌事件,例如1972年西弗吉尼亚州布法罗河上一座水坝倒塌,死亡125人,南达科他州腊皮德城(Raptdcity)附近的水坝失事,死亡237人并造成1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这些事件使美国国会不得不于1972年8月通过一项全国性的水坝检验法案,并于1977年拨款7千万美元对9000个列为“高度危险”的水坝进行为期4年的检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已检验过的1030个水坝中88个存在严重问题,需予维修加固,其中10个须立即排干,个别水坝漏水严重,如纳瓦卓(Navajo)水坝每日的渗漏量达7000吨。另据美国联邦紧急事故管理局1986年的调查,在人口较稠密地区内有1900个水坝属于不安全之列,而大多数的州由于立法不够强硬和财政削减,他们的水坝安全计划都不能满足要求。


可见,修筑水坝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些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对坝址与库区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了解不够,或是由于设计、施工或管理运营不当所造成的。西方有些专家在总结了大型水坝的功过之后,对我国几十年来修建的大量中小型水库给予高度评价。截至1990年,我国已建成各种水库8.6万座,另有塘坝620万座,总库容达4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蓄水量的64%,控制了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占亚洲总库容的60%以上。中小型水库具有造价低廉、技术较不复杂因而易于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发现问题较易弥补、万一造成损失也影响不大等优点,专家们认为我国的水库建设是本世纪最出色的系统。在工业化国家70年代以来新建大型水坝数目明显地减少的同时,小型水坝再次兴起,例如美国70年代后期通过立法和大量税收津贴,鼓励农户改建现有水坝和为发展小型水电修建新坝,农民为了养殖牲畜、灌溉、养鱼、防火、繁衍野生动物、游憩和环境美化的需要,修建了210万个塘坝,几年之间使小型水电容量增加了近300兆瓦,另有数百兆瓦容量的设施正在建设之中(据美国农业部1982年公布的资料)。


工业化国家新建大型水坝数目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最合适的坝址多已建坝,开发成本增加而政府拨款减少,对环境副作用的关注日益增长,以及公众的反对等。我国超大型的长江三峡水库业已动工兴建,但其生态效应尚有待未来的检验。一些大型水库造成始料不及的生态学后果的例子中外都有,下面仅介绍2例以供分析。


二、案例研究——三门峡大坝和阿斯旺大坝


这两座大坝都是五六十年代苏联专家援建的,分别出现不同的问题,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当地环境研究不够,兹分述如下。


1.三门峡大坝该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以东,所形成的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中游下段,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控制的面积达688.4×103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控制了下游水量的89%和沙量的98%,其功能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防凌和航运等多种效益。大坝于1957年4月动工,1958年截流,1960年9月落成。


(1)三门峡大坝和水库的基本数据如下:


主坝长:713.2m


坝高:106m


库容:35.4×109m3(350m坝高)


水库全长:371km(大坝至潼关114km,潼关至龙门133km,潼关至临潼124km)


发电:装机8台,总容量1100×103kW,年发电量6×109kWh


移民:31.9万人


淹没耕地:640km2(96万亩)


该水库是一河道型水库,库区包括龙门以下的黄河干流及支流,还包括渭河和北洛河的下游。


(2)水坝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防洪。郑州花园口以下堤防的设防标准为花园口流量22000m3/s,建坝前洪峰常超过该标准,建坝以后洪峰流量得到控制,即使大坝的闸门全部开启,最大泄洪量仅为15000m3/s。在入库洪峰流量为40000m3/s千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经水坝的调节后,花园口的洪水流量也将低于设防标准。


第二是防凌。历史上黄河不时出现凌汛,严重威胁中下游堤坝的安全,建坝以后通过调节流量的方法有效地减弱了凌汛。1967、1969和1970年的凌汛均比建坝前的1951和1955年为严重,但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都顺利地得到控制,而不象50年代那样要用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来解决。


第三是灌溉与城市给水。1973—1983年豫鲁两省通过水库的调节,引黄灌溉抗旱的面积累计达1420万公顷(21300万亩),并经常或短期地给郑州、开封、天津、青岛和胜利油田等城市与工矿企业供水。


第四是发电。截至1986年5月累计发电10.57×109kW·h,正常年份的发电量为10亿度,其中2/5供当地使用,其余3/5并入电网输向外地。


(3)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概括为四方面:


第一是泥沙淤积问题。该水库于1961年2月达到最高水位332.58m(标高),三年以后的1964年,汛期后发现335m以下的库容已损失43%,年平均损失库容1×109m3,为原设计的2.7倍(原设计年损失库容3.7×108m3),回水淤积的范围北达郃阳附近,距大坝187km,西达渭河的交口以西,距大坝238km。大量的淤积使干流和支流的河床大幅度抬高,1969年汛期以后,潼关附近河床比建坝前抬高5m,由此向北黄河干流的潼关—郃阳段河床随之抬高3—4m至1—2m不等,向西的渭河和北洛河下游也同样发生淤积,据1974年测量结果,渭河华县以下滩面抬高3.7m,渭南以下抬高2m,临潼以下抬高1m。渭南以下的防洪堤内外形成了2—3m的临背差,成为一段悬河。同时渭南至潼关之间从秦岭北坡流下的10条支流河床也被抬高,有些桥梁被河水淹没,如华县辛庄乡的遇仙桥不得不于1969和1973年两次加高,共加高5.4m,形成桥上架桥的奇观。北洛河下游的滩面也淤高了1—2m。


水库与河道的淤塞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挽救水库的生命,60年代初在大坝北侧加凿了两个排沙洞以减少淤积,与此同时也降低了蓄水量与发电能力。但是排沙洞并未能解决河床抬高的问题,库区河段水灾频率增加,汛期河水倒灌,淹没几千至几万公顷的耕地,并造成村舍、道路、机井与桥涵的坍塌。此外,河水与库水的高含沙量还造成水轮机的严重磨损,不得不定期停机修理,影响正常发电,增加运营成本。


第二是蓄水后引起地下水位上升。1960年至1961年水库处于高水位,坝址附近地下水位上升8—25.5m,三门峡市王官村出现最高值,达36.2m,库周的上游与渭河两岸地下水位一般上升2—4m,随库水位的涨落而变化,其影响范围一般达1—2km,有的地段达3—5km。由于水库位于黄土地区,地下水位上升的结果造成地面湿陷,并产生裂缝、滑坡、塌房、塌井,引起地下水质恶化、土壤发生沼泽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同时引起地面沉降,有些地区降幅达0.7—0.8m。


第三是塌岸。由于水库地处黄土高原峡谷区,蓄水以后经常发生崩塌,经实地测量,潼关以东发生塌岸的长度占水库岸线长度的41%,每次塌落的宽度一般3—5m,最大者可达60m。蓄水初期,崩塌的累计宽度一般为50—100m,宽者达几百米,灵宝某地累计塌宽达1500m以上。从1960年9月至1961年12月,塌落的土方总量达1.77亿立方米,合2.5亿吨,占同期水库淤积量(15.3亿吨)的16.3%,侵占有效库容的1.8%。同时,水库塌岸还直接破坏最肥沃的农田以及村庄和道路,造成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第四是移民后遗症。由于排沙的需要经常排水,水库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状况,原来的淹没区又重新出露,对难离故土的移民有强烈的吸引力,不少人又自行迁回库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之,三门峡水库虽然部分地达到了原来设计的目标,但总体来看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我国的国情与黄土地区的情况了解不够,而当时的苏联专家又不能充分听取中国专家的意见。水库淤积本属常识性问题,一般的水库只有几十年至几百年的寿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可于10年内绿化,控制住水土流失,按原设计总库容只损失1/10。但是事与愿违,水库蓄水3年以后即损失了库容的43%,若非及时采取开凿排沙洞的补救措施,该水库将于7年内淤平,从而创下大型水库寿命最短的世界记录。须知水土保持是流域综合治理的组成部分,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黄士高原的治理与整个区域的开发分不开,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问题才能解决,这要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方能做到。


2.阿斯旺高坝阿斯旺高坝原是埃及政府委托西方国家设计,并希望获得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投资的一项水利工程。由于西方国家提出了政治条件,被纳赛尔政府所拒绝,并收回苏伊士运河,拟以运河的收入作为建坝资金。随之发生了苏伊士战争,埃及转与苏联合作,由苏联援建,1960年动工,1968年大坝建成,拦蓄全部尼罗河水,1970年12台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完毕,工程总费用4.02亿埃镑(合10亿美元)。工程由新成立的灌溉部主持,发电则归电力能源部管理。该水坝与水库的基本数据如下:


坝高:111m


坝长:3200m


坝体体积:43×106m3


总库容:1620×108m3(其中死库容310×108m3,有效库容1310×108m3)


水库总长度:500km,其中埃及境内300km,称为纳赛尔湖,苏丹境内200km,称为努比亚湖)


平均宽度:11.8km


最高水位时水面面积:6540km2


电站装机容量:210万千瓦


年发电量:100亿度


移民:10万人


水坝建成后,2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1)免除了旱涝灾害:1964年大坝开始部分拦洪,当年的洪峰流量达历史最高纪录,1975年又遇特大洪水,径流量高达1000亿立方米每秒,二次均未成灾;1972年为特大旱年,1979年开始非洲连续7年大旱,埃及的邻国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均灾情严重,饿殍遍野,埃及因水库的作用而幸免。一位美国专家认为仅就1972年的大旱,高坝的经济效益即达6亿美元。


(2)扩大耕地、增加稳定灌溉面积和复种指数,保证了农业生产:埃及地处干旱区,全国土地的96%为荒漠,农田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自古以来依赖8—10月的洪水灌溉,一年一熟。建坝以后,埃及每年可获550亿立方米水量,常年灌溉,改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单产增加。灌溉能力的提高又使扩大耕地面积成为可能,截至1985年新扩大耕地63.5万公顷。使全国耕地面积增加1/4(19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250.7万公项)。以上的增产效益实际上相当于全国耕地翻了一番。但是,灌溉与开垦新耕地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后文将要述及。


(3)发电:根据设计、年发电量为100亿度,尽管最终未能达到设计指标,但已产生巨大效益。70年代的年发电量从34万度增加到近80万度,占全国发电量的50%左右,1982年发电量达到最高峰,为86.3万度,此后由于干旱,年发电量又降至60多万度。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火力发电逐渐发展,加上旱情造成水力发电下降,阿斯旺大坝发电量也由1977年的占全国发电量的53%下降至1983年的31%和1985年的21%。尽管如此,阿斯旺的水电依然在埃及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4)渔业:纳赛尔湖的淡水养殖业从1966年开始发展,鱼产量从那时的750吨逐年增加,到1984年已达3.45万吨,计划最终将成为年产7万吨的渔业基地。


(5)旅游业:大坝建成后,阿斯旺城成为现代化的旅游中心,人口从3万发展到近20万。坝址附近和水库上游的古迹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坝还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下游航道船只吃水深度由1.2—1.5m增加到1.8m,而且常年通航。大坝和水库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十万,产值十余亿美元,成为埃及的四大外汇收入之一。


总之,阿斯旺高坝给埃及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但是水坝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尼罗河的自然状况,产生了许多预计到的和未预计到的副作用,主要有下述几方面:


(1)水库的渗漏和蒸发问题:按原设计应于1970年充满水,但至1975年水库“满蓄”时也仅及设计库容的一半,多数专家认为今后水量不会有更大的增加,原因是大量的渗漏和蒸发。高坝的坝址上于1902年曾修筑过另一个阿斯旺小坝,蓄水后库水就曾通过多孔的砂岩地层大量渗漏,这种情况本应在意料之中。又由于水库位处干旱地区,自由水面的蒸发量很大,原估计每年的蒸发量为100亿立方米(10km3),建成后实际蒸发量大于此数。这两个因素使水库的蓄水量低于设计指标。


(2)发电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水量不足,而且水库的管理权归灌溉部而不归电力能源部,水库主要按灌溉的需要放水发电,因此总装机容量为2100兆瓦的12台大水轮机只有7—8台经常运转,冬季不需灌溉时发电量只有900兆瓦,远未达到原设计的要求。


(3)土壤养分损失:原先尼罗河泛滥时每年接纳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富含养分的沉积物总量达1.3亿吨,当地农民譬喻为“银行储蓄。”建坝后在控制泛滥的同时也切断了这项养分来源,为了补充土壤养分必须大量增施化肥。据埃及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仅以氮肥为例,建坝前的1960—1964年每年施用量为135万吨,到1982年增加到464万吨,增加了近2.5倍,磷肥和钾肥也相应地分别增加2.7倍和约10倍。当然,化肥用量的大量增加并非完全是由于土壤肥力的下降,也是由于埃及政府改革传统农业而采用增施化肥作为增产的手段。


(4)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涝渍: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较常见的问题,原先尼罗河泛滥起着自然洗盐的作用。水库灌区改为常年引水灌溉后,大部分水浇地发生盐渍化和涝渍,几年以后产量下降3/4,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埃及政府从70年代起重视这个问题,采用合理灌溉、充分排水(特别是暗管排水)等措施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有关专家估计要建立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电站,可能要投入10亿美元。和大坝的投资相等。


(5)河床下切与海岸侵蚀:建坝后下游含沙量剧减,河水变清,对河床的下切作用加强,同时入海水量与沙量大减,破坏河口地带原来的物质平衡关系,海岸线受侵蚀退缩,咸水入侵。据20年来的实测资料,从坝址至三角洲出海口总长618km的下游河段,河床下切深度平均为42至66cm不等,算术平均值为55cm,局部下切最深处可达2m。在河床下切的同时,还伴有两岸的塌陷,宽度1—30m不等,幸多出现在荒漠无人区,未引起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河道的进一步下切,政府拟定了一个建造拦水坝的计划,从大坝以下至河口之间,拟兴建10座拦水坝,总耗资2.5亿美元。海岸侵蚀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出海泥沙量从建坝前的每年几千万吨减少至建库后的每年二三百万吨,海浪的侵蚀作用使岸线每年后退150m左右,十年来已后退1km以上,有些地点退缩更多,如腊席德(Rashid,旧译罗塞塔)地区,海岸后退了3km,海滩消失,原有渡假中心只得关闭。为了防治海岸侵蚀,埃及政府已投资4500万埃镑(约合1.1亿美元)在侵蚀最严重的地段修筑长度20km的块石护堤,其他地区的保护计划也在考虑中。


(6)沙丁渔业凋零:1965年大坝部分拦洪时尼罗河口的沙丁鱼捕获量仍达1.8万吨,三年以后大坝建成,拦蓄了全部河水,渔获量剧减97%,降至500吨,其他水产一并锐减,包括虾、龙虾和鲭鱼等。生物学调查表明,原先尼罗河泛滥前三角洲以外海水中作为沙丁鱼主要饵料的藻类含量为每升3.5万个,泛滥时期达每升240万个,增加68倍。筑坝后藻类数量急剧下降,沙丁鱼无以为食。近海渔业的衰退使埃及损失了3万个工作岗位,每年经济损失达100万美元。近年来在改进捕捞技术后,捕捞量有所恢复,但每年仍需进口1/3的鱼类。


(7)文物古迹的淹没:库区有不少古埃及的建筑和文物,最著名的是5千年前修建的阿卜辛堡神庙(AbuSimbel,又译作阿布·辛拜勒)和费拉神庙等,均为人类古文明的瑰宝。为了保存阿卜辛堡神庙,埃及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赞助下,花费4100万美元,将该神庙迁往淹没区以上,使之得以保存。但是公元前1200年拉姆赛斯王朝时期完成的无价之宝崖边石刻无法迁移,只得任其淹没于水下。


此外,灌溉渠道经常有水,使某些以水为媒介的疾病蔓延,例如血吸虫病和疟疾。近年在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加强了卫生教育和水源管理,以及渠道除草灭螺等措施,血吸虫病的全国发病率已经降低至7%左右。又由于尼罗河不再泛滥,失去了淤泥这种传统的制砖材料,不少农民挖掘农田的粘土制砖,使耕地损失,因为制砖的收入大于农田耕种收入。现在埃及政府正在通过立法、采用替代材料(水泥砖、沙土砖、石块和预制件等)和经济手段等解决这个问题。阿斯旺水坝的移民安置工作做得较好,水库区移民共约10万人,均为少数民族努比亚人,埃及、苏丹两国各占一半,均采用集中远迁的办法,埃及境内的5万余人迁往阿斯旺城以北45公里的柯孟巴村,在新灌区以种植甘蔗为生,保持原来村庄的建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水库消落期迁回故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为了克服该水坝引起的问题,埃及专门成立了一个副作用研究局,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措施、全力补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在建坝初期对副作用研究不足,许多配套工程又未能及时动工,如灌溉与排水、发电与用电等,使工程效益未能及时充分发挥,反而产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副作用,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仅敢说说“三门峡水库是不成功的”,因为那是已经灭亡了的苏联所提供的“专家”所修建的。但是,上文却不敢说说“三峡水库是更不成功的”,因为那是由余孽犹在的六四屠夫李鹏领头修建的。其实,不仅三峡水库足以致命,一切水库都不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自以为聪明,企图改变自然环境,当然就会弊多利少了。


第七节 主权国家污染水源


网文《水污染》报道: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分类方法

废水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据不同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据污染物的化学类别又可分无机废水与有机废水;也有按工业部门或产生废水的生产工艺分类的,如焦化废水、冶金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废水等。

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


我国污染情况/农村饮用水源受污染

对于水环境,环保部称“质量不容乐观”,针对全国798个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结果表明,农村饮用水源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此外,环保部认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等。

产业洞察网《中国环保行业深度评估》报告资料显示2011,环保部批复了240个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有79个,约占总投资的一半,有24个项目被退回环评,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涉及总投资1000多亿元。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重点关注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世界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部分。水在人体内的含量达70%,其余30%左右为固体营养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60%的水在细胞内,40%在流体内(血、消化液、唾液、胆液、泪水、汗液、肠液、胃液)。成年人每天需水2.5-3升,其中直接饮用1升左右,食物中补充1升,人体新陈代谢形成0.5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著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不愧为百药之王。世界水资源的构成:地球上水占70%的面积,其中海水占97.3%,可用淡水只有2.7%。在近3%淡水中77.2%存在雪山冰川中,22.4%为土壤中和地下水(降水与地表水渗入)。只有0.4%为地表水,地表水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中国水资源状况:中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


中国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

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还会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母亲河黄河1972年第一次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海河300条支流,无河不干,无河不臭。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00多个严重缺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更可怕的是,中国水资源总量还在下降。1997年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而2004年就降到24130亿立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20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世界自然基金会3月19日发表报告,将长度与水量均为世界第三的长江列入世界面临干涸的10条大河之一。

中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中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Ⅴ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Ⅴ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92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16.3%,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污染事件/水俣病/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油船

1967年3月18日,英国西南,一船满载11.7万吨原油在锡利群岛以东的七岩礁海域触礁,致使8万吨原油流入海中,留在船体内的原油被引爆,造成英国、法国海域原油污染。造成大量鱼贝类和海鸟死亡,赔偿金额达720万美元。这一事件后,海洋污染成为海事的重要问题。

赤潮

据中国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截至1996年底,全国600余座城市年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处理量为83亿立方米,处理率仅23%。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209亿立方米,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53座,集中处理量为23.8亿立方米,处理率为11.4%。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亿立方米,但仍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21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到了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国。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到2002年,全国要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吨/日。集中处理率达25%。据测算,仅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投资将达850亿元,至2010年,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将达40%。预计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

根据统计,中国有3.2亿农民没有饮用水;大约有1.9亿农民是喝受到污染的水。此外,灌溉农田的水散发着恶臭,而且漂浮着一些污染的泡沫。而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食物,却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其他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境内一处金矿污水沉淀池,因积水暴涨发生温漫坝,10多万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铜和铅等重金属的污水冲泄到多瑙河支流蒂萨河,并顺流南下,迅速汇入多瑙河向下游扩散,造成河鱼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饮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一定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并引发了国际诉讼。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生。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山东淄博死亡小镇水污染致癌日日有人出殡——年轻人患病,查出即晚期。在山东地下水污染事件备受各界关注之际,山东淄博市金岭镇25日又爆出水污染事件。这座位于潍坊和淄博交界处的小镇,其东南西三个方向皆被化工厂包围,污染问题严重,相继有人患上胃癌、肺癌等,死亡的阴影正笼罩着村落。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金岭镇位于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鲁化工园”附近,约有15,000人口,大小化工厂已经在小镇东南西三个方向,形成重围之势。

有村民表示,每到晚上,总有小厂偷排废气,“味道大得很,夏天都不敢开窗。”村子西头和南头都有小河沟流经,不少工厂直接把污水排到沟里。镇里的自来水颜色经常发红或发黄,用来洗脸时会觉得皮肤发涩。“我们地下水被污染好多年了,自来水没法喝。”小镇管辖的居委会和村委会2007年陆续开始向村民供应桶装矿泉水,按人口计算,每人每月一桶。更有村民发现,村里的小动物都变得越来越少。

金岭镇的污染名声也传遍了方圆数里,买菜的人一听说菜是金岭来的,大多都不敢买;医院里只要听说是淄博的,总要追问一句“是金岭的吧?”

不少村民盼着搬迁,甚至有人视潍坊为理想居住地,“他们那儿也污染,但相比金岭要好些。”

当地村民间谈得最多的是死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说,“感觉最近天天有人出殡”,这几年,镇里得肺癌、胃癌、食道癌的特别多,很多患者才三四十岁,往往确诊时就是晚期。提起类似话题时村民们已一脸麻木,“公墓都快满员了,地里头新坟头也越来越多”。

整治难持久工厂续偷排

数据显示,对于化工厂带来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当地政府曾数次出手整治。2007年,临淄区曾经掀起一场“环保风暴”,1,167家非法排污企业被关闭。2012年,“化工综合整治风暴”再次兴起,逾百家企业完成了遏制化工异味的整改。有村民表示,这些“运动式”的整治一度在金岭镇产生效果,自来水有过阶段性变好的时候,然而过不了多久,一切又会回到原点。有村民就提出,“他们查不过来”,村子周边的化工厂排放废气,往往挑在晚上七八点,政府部门都下班后,此时,刺鼻异味会将大半个村子笼罩,“那些当官的都不住在村子里,影响不到”,而基层官员也不一定想查。

数据显示,由于2006年齐鲁工业园的成立,金岭镇的经济增速明显上升,2012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0,967万元,是2006年的8倍。然而金岭镇为这个数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村民们只盼望经济增速缓一缓,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能得以解决。希望政府能真正重视水污染问题。


主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75.88%。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污染后的赤潮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中国没开展农业方面的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1998年中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中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污染危害/垃圾漂浮的水面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废水指标

在自然的水路或是工业废水中任何可氧化的材料都可以被生化(如细菌)或是化学的方式所氧化。这样会导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因为所有自然水路都包含细菌跟营养素,所以几乎任何引入这样的水路的废化合物都会产生如同上面所述的生化反应。这些生化反应创造了一个可以在实验室中量测的生化需氧量(BOD)。

被引入自然水路中的可氧化之化学物质(如还原物)也会同样的产生如同上面所述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创造了一个可以在实验室中量测的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两种测试都是废水污染物的相对缺氧作用的量测。此二者皆广泛应用在污染作用的量测上。生化需氧量测试用来量测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的污染物需氧量,而化学需氧量测试则是用来量测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需氧量加上不可生物降解却可氧化的污染物需氧量之总需氧量。

所谓的“五日生化需氧量”(5-day BOD,BOD5)是用来量测五天的期间内废水污染物的生化氧化作用的总耗氧量。当生化反应完全进行完成之后的耗氧总量称为“最终生化需氧量”(Ultimate BOD)。最终生化需氧量的量测太过于旷日费时,故五日生化需氧量几乎已经是普遍性地应用在量测相对污染作用上。

也有许多的化学需氧量测试。或许,最常用的就是“四小时化学需氧量”(4-hour COD)。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最终生化需氧量之间,没有普遍化的相互关系。同样的,在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之间,没有普遍化的相互关系。在特定废水水流中,特定的废水污染物是有可能发展出上述的相互关系,但是这样的相互关系不能够推广到任何其他的废水污染物或是其他任何的废水水流中。

用来确定上述的需氧量的实验室试验流程可以在下列《试验水与废水的标准方法》(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的章节中详细描述: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最终生化需氧量:Section 5210B 与5210C

化学需氧量:Section 5220


受污染的水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早在18世纪,英国由于只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了水资源保护,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倾入江河,造成泰晤士河污染,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存。之后经过百余年治理,投资5亿多英镑,直到20世纪70年代,泰晤士河的水质才得到改善。

19世纪初,德国莱茵河也发生严重污染,德国政府为此运用严格的法律和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水资源保护,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在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及欧盟共同合作治理下,才使莱茵河碧水畅流,达到饮用水标准。

近些年,水质恶化也困扰着美国人。一直以来,纽约市民以自来水质纯美而自豪,其他州的面包商甚至特地使用纽约市自来水以生产货真价实的纽约圈饼。寄生虫侵入密尔沃基供水系统,造成100人死亡,40万人致病后,水质问题备受关注,如今纽约市民每天生活在饮水不净的威胁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一项投资23亿美元的清洁水行动计划,治理美国已受污染40%的水域。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已醒悟但为时较晚。


防治重点

江城武汉,优于水更忧于水。新的《水污染防治法》与以往有何区别?有何新意?对我市的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工作具体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谢昉介绍,新的水法具有4大特点,一是处罚力度加大,二是认定违法行为简化,三是可操作性强,四是直接处理责任人。新法结合中国水环境状况,提出了许多创新之举,其中有10大亮点引人关注。

罚到让违法者痛

新法“法律责任”一章共22条,比老法增加9条,极大地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要罚到让违法者感到痛,从而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强硬处罚之一:对于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罚款额不再有上限。老法对水污染事故处罚的最高限额是100万元人民币。新法规定: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事故的,按照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进行罚款。对于超标排放罚款数额为“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

强硬处罚之二:主要负责人要受罚。新法规定:企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除对单位给予处罚外,还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保证喝上干净水

新法加强饮用水的法律保护。

首先,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划定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比老法扩大数倍。

其次,明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机关和争议解决机制。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有关的人民政府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协商划定;协商不成的,由环境保护部会同水行政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再有,严格禁止排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要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法律化

许多地方环境污染的背后,总能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将是斩断地方保护主义的利剑。

新法从两方面完善了政府的责任机制。

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超标排污就是违法

施行老法时,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相当普遍。究其原因,可以归因于两方面的法律缺失:第一方面是法律认定违法排污非常困难,要同时具备:超标、治污设施停止运转、故意停运等3项条件;第二方面是超标排污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第五条 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七条 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区域限批”法制化

“区域限批”制度是环境监管手段的重要创新。实践证明,“区域限批”制度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使违法建设单位受到严厉惩罚,也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评等法律制度产生了敬畏。

新法将这一行政管理措施上升为强制实施的法律制度。规定: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总量控制范围扩大

新法对总量控制制度做了两方面修改。

安装“电子眼”强化监测

新法认为,自我监测、记录和申报是企业的基本义务,随时抽查和核实是环保部门的基本权力。国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

新法规定:新设定排污单位具有自我监测义务,要求其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存原始监测记录。明确适用于“重点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环保部门会商有关部门确定。未安装、未联网、未监测、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将被处以10万元罚款。

强化事故应急处置

新法专设水污染事故处置章节,要求政府、企业应当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

新法规定: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排污许可成为法律规定

新法提出了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并明确了3大基本内容。第一,明确了4类适用对象: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单位,向水体排放医疗污水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第二,明确了两项基本要求:禁止无证排污,禁止违证排污。第三,明确授权立法,即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制定。

公众参与有保障

新法从4个方面提供了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污染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


调查报告简介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调查原因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调查结论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


保护建议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5.家用水的净化:

过滤——沉淀(明矾)——用活性炭除异味,去颜色——消毒(氯气,漂白粉)。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而且还要用干净的杯子。

另: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家用净水器,在购买安装之前,可以看看家用净水器评测的文章,然后在去进行选购安装。

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

对于青少年,普遍的家庭并不太注重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毕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拍宣传片、做宣传活动,让中国未来的每一朵花都有节约的好品德、保护水资源。以后,大量污染水资源问题就会渐渐减小。

7.少量创建填埋场:

可少量创建填埋场,让废水废气都能够经过处理,再排放至河流。由于填埋场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所以应少量创建。

8、采用数字化污水处理管理

国内大型水务集团已采用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对下属厂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管理等都很到位,也可以通过实况生产视频、数据指标分析等帮助集团实时监管下属厂运行状况,避免下属厂私自停产、减产,或提前帮助排除潜在故障,避免故障带来直排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水污染、社会财产损失以及人民饮水安全。

9、禁止工厂向河,海,湖等水中排放工业污水


治理措施\保障措施\工程保障措施\市政管理措施\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公众参与措施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重大水污染事件

1、2010年4月2日,成都水污染事件:位于郫县三道堰的市自来水六厂发现水质异味,怀疑水源被污染。水压不足,成都市主城区开始陆续报告用水困难。4月2日都江堰市崇义镇境内柏木河污染,系牌号为川U-23880的江淮牌货车违法倾倒垃圾所致。

倾倒垃圾为约4吨废旧塑料、有机玻璃熔炼残留物,从涉案车辆提取的残留物与事发地现场提取样品化验比对,所有理化指标完全吻合。

2、2010年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3、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税收\水污染环境税暂无征收考虑

“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保障生态用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统筹流域污染治理措施,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水生态修复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

对此,有媒体提问,水污染防治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筹措资金是否考虑通过征收水污染税、环境税?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筹措资金中将积极邀请社会和企业参与,国家暂无征收上述两税的考虑。

据悉,《规划》编制中成立了由12个部委及重点流域23个省(区、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历时两年完成,已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


谢选骏指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各个主权国家却在无耻地分割这个地球,横行霸道、涸泽而渔、寡廉鲜耻、文过饰非——水的污染已经使得水,从生命之水变成了死亡之水。这还只是主权国家互相争霸的恶果之一。只要主权国家继续为非作歹,这一现状只会进一步恶化!而在主权国家控制之下的“修复治理”,无异于扬汤止沸,可以说是缘木求鱼。


第八节 饮用死水继续生存


网文《揭密“死亡之海”罗布泊》报道:


罗布泊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遥感图像面世后,被誉为“地球之耳”。据官方资料介绍,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盆地中的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巨大的湖泊,1942年测量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根据中新网报导,罗布泊属极端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极端高温45℃,地表温度可达71℃。这里全年阳光明媚,极少下雨,是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2.2公厘,年蒸发量高达2902.2公厘,夏季的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100多倍。


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度吸引了很多大陆国内外的探险者。几千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导。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瑞典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探险、考察。历史上,义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现在,探险宿营地成了当地人创业和生活的地方。


有水的地方就有动物,当地人告知,他们亲眼看见过野黄羊、蜥蜴和野狼等。罗布泊的中心地带已经完全干涸,但罗布泊周边还是有水存在,比如在罗布泊东向一片低洼地的中心位置,就有涌泉和湖泊,以及成片的芦苇。


罗布泊镇于2002年4月批准成立,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人口密度最小的乡镇。全镇土地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大过海南省,是浙江省的一半。这里的人口数没有准确资料,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国投罗钾和周边矿山的从业者,以及围绕这些企业闯世界进来的吃、住、行、售、修等服务行业人员。


《陈维健:生命之河成死亡之水》(环境破坏与污染 2006年9月27日)报道:


近年来,中国的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死亡逐年上升,据环保部门统计中国每年要发生一千多起水污染事件,与水污染相关的死亡人数则没有统计数,但我们从已知的个案的普遍性中能够推出,这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江西、广东六省区,对水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是触目惊心的,水污染已在全国各地制造出无数个“癌症村”:


山东肥城癌症村2000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1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1年死亡人数16人,其中9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2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0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3年死亡人数19人,其中12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4年死亡人数21人,其中14人是因为癌症死亡。江苏阜宁“癌症村”从2001年到2004年,洋桥村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20人。三年来,因患癌症去世的村民年龄越来越小,有些死者还不足四十岁。无锡广丰“癌症村” ,几年来因癌症去世的近20人,目前已查出患癌症者有近30人,占了全镇癌症病人总数的60%以上。河南北老鹳嘴“癌症村”,近年来村民纷纷患上肠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等病,位于河渠交汇处的北老鹳嘴村情况尤为严重,已有近百人患癌症陆续死亡。天津西堤头“癌症村”最近5年以来200多名癌症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才51岁,已经死亡172人。沈丘县孙楼“癌症村”280户人中有40多人患了食道癌。沙颖河畔的另一个村子黄孟营村,10年来,该村死亡的205人中,因癌症死亡106人,不名病因的猝死者有22人。而这样的癌症村中国有多少呢?在这些冰冷的统计数中,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的痛苦和死亡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喝水的河流被污染了。而这些河流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祖辈辈,是他们的生命之水,而如今这生命之水成了他们的死亡之源。


中国河流的污染来自那些不受法律约束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敢不顾人命,公然将污水排放入河流,是因为这些企业都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他们之间是一个关系错纵复杂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享受到企业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承担这些企业所带来的环境生态的污染所造成的灾难。这些灾难却由那些和企业毫无利益关系的村民来承担。这些污染环境企业的受益者之所以对污染无所顾虑,是因为不喝被他们利益所污染的水,他们住在城里,有着严格把关的自来水供应,可以买纯净水喝。而被污染的河流两岸的乡民则没有这样的水可喝,无论水被污染到何种程度,都只能喝被污染了的水。他们无法逃避,一是贫穷,二是这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他们是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他们完全无力与利益集团抗争,只有无奈地、默默地承受着生命的折磨和死亡。而这些利益集团并不因为有多少个癌症村、多少个无辜的生命死亡而让他们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他们既不会为那些癌症患者送上一包药,也不会为死者赔上一块钱,套句时髦话说叫做:污染你没商量。你死你的,我赚我的,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的乡村。


在经济发展的中国,在利益集团中有着这样一种论调,只要经济发展了,GDP增长了,其它一切问题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种论调就是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这种道理既丧失了人性,也丧失了理性。丧失人性是因为这种发展污染了环境,使人的生命因污染而遭受病痛和死亡。丧失理性是环境的污染最终将毒害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弱势的穷人和权贵的富人,当所有的河流全被污染以后,再好的水厂都无法生产出洁净的水时,权贵者也无法避免喝毒水的命运,而成为始作俑者。发展并不是硬道理,特别是以无辜的生命承担折磨与死亡的发展。以生命的折磨和死亡为代价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罪恶。当今的中国,这块养育十三亿人的土地上,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干净的河流,因为罪恶已渗透到了每一块土地。 


《北京市将投资逾500亿建世界最大水上剧院》(RFA 2012-10-01)报道:


北京市政府与一家香港公司签约,将在朝阳区建造一座世界最大的水上表演乐园“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出版的《京华时报》10月1日报道说,北京市政府与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在北京签订签约,两年内将位于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水上表演乐园“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将为120万平方米,总投资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工程预计明年初破土动工,两年建成,作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和名片。报道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鲁炜表示,北京市将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抓好规划、设计,使园区建设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国际现代理念;努力把该项目打造成为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与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公司,成立于1910年。北京的新濠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将以“水舞间”高端演艺品牌为龙头,整个项目包括:“水舞间”国际剧院、激光镭射大舞台、原生态艺术村、国际艺术画廊、国际高星级艺术酒店、高端艺术公寓、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检测鉴定中心等。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骏就此表示,中国各地近来大搞文化设施建设,其主要考虑并不仅仅是文化性的,而是官员和房地产商通过这些建设项目牟利:“最近中国的经济情况好像不大妙,出口减少,经济增长率也降低。在这个情况之下采取一种人为的手段来刺激经济。但这种大型工程很大一部分是贪官污吏拿来吃回扣用的,实际上。投资一百亿,他就从中拿三五个亿的回扣都算少。然后呢,那些偷工减料的人再减掉二三十个亿,剩下真正用上排场的也就是一半的钱了。官员们在掌权时搞几个大工程,被人们称为面子工程,其实这些都是回扣工程。”


有海外媒体近来也注意到,中国政府目前甚至在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建造电影院、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文化设施,以满足中产阶级的多样化需求。英国《每日电讯报》前不久的报道说,中国武汉正在建设一座形似大红灯笼的大剧院,造价将达25亿元。此外,一座斥资35亿元的电影文化公园也正在施工中。武汉的这一名为“楚河汉街”的工程总投资也高达500亿元,是一个把娱乐、商业和商务集于一体的大项目。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就此表示,中国各地政府建造这些工程,一部分考虑是为了刺激经济:“它一个是刺激经济,更主要的是,这些当官的找项目,要花钱。做项目他们可以从这里面有一个灰色收入。他们就是想做的越大越好,花钱越多越好。各个城市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搞。有的是搞文化区建设,有的是搞复古,例如把古建筑、古城墙建起来等,五花八门,反正是,怎么把工程做大了,把金额做高了,涉及的人多了,然后各级领导都有好处么。


《京华时报》的报道还说,北京的这个即将开工的超级水舞间剧院工程,其总体设计、规模和容量相当于香港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澳门建造的“水舞间”剧院的2.5倍,由“水陆舞台”、“喷泉和升降台”、“空中舞台”、“多媒体屏幕”和“动感观众席”五部分组成。表演舞台水深36英尺,水容量相当于1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的水量。


《海鸟吃塑料垃圾而亡?科研人员:被特殊气味吸引》(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6年11月9日)报道:


全球的塑料污染正在呈上升趋势。仅2014年,就有两亿五千万吨的垃圾漂浮到海洋里。大约有90%的海鸟都吃过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在它们体内给它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每年都有许多海鸟由于吞食了塑料垃圾导致受伤和死亡。一项研究显示,海鸟吃塑料的行为也是因为塑料自身的特殊气味。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马修·萨沃卡牵头的一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得出惊人的结论:是漂流垃圾的气味所致。报道称,信天翁跟海燕和海鸥同样属于鹱鸟目,在觅食时主要依赖它们的嗅觉。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宽阔的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鱼类以及乌贼。这些被海鸟捕猎的猎物主要吃的是海洋中飘移的浮游生物,而某些浮游植物一旦被其他动物“吃掉”的话,它们就会散发出二甲基硫醚的气味。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它也是造成人类口腔异味的元凶,也出现在雌性金黄地鼠的阴道分泌物里,用来吸引雄性。在浩瀚的海洋中,同样也有这种现象。

鹱鸟能够借助其具备极其敏感嗅觉的鼻子寻找硫酸二甲酯。这种气味对鹱鸟有吸引力,因为它将鹱鸟与内容丰富的猎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向鹱鸟提供哪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的信息,恰恰是这种情况给海鸟带来问题。如果塑料长期浸泡在水里,其表面堆积了腐烂的海藻,这些腐烂的海藻也分泌出二甲基硫醚。鹱鸟被这一气味吸引过来,将塑料垃圾吞入肚中——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科学进展》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论文时提到“嗅觉陷阱”。

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人员们在公海上将塑料垃圾与浮标混放在一起。起初尚未发现任何二甲基硫醚的痕迹。但是在大约4周后,塑料垃圾里终于分泌出了如此众多的二甲基硫醚,以至于海鸟从很远处就能嗅到其气味。

为了验证自己的论点,研究人员们对1.3万多只25种海鸟的数据进行了评估。由此萨沃卡和他的课题组能够证明,尤其是那些对二甲基硫醚产生反应的鸟类的胃里经常有塑料。科学家们对以下论断提出质疑,即海鸟之所以吃塑料,是因为塑料在水里看起来像猎物。报道称,眼下科学家们还要对其他类动物进行研究,例如乌龟、鱼或海洋哺乳动物,观察它们是否对二甲基硫醚感兴趣。因为即使是巨大的鲸鱼,一旦吞进塑料之类的物件们也是致命的。

“科学,作为技术的对立面,恰恰有悖于常识;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每次你喝一杯水,这种奇异性就体现在,你至少会吸收一个曾经通过克伦威尔(英国革命的独裁者)膀胱的分子,这正是基本的概率理论:每杯水中的分子数量,要远远超出世界上所有杯子的数量;所以,每当我们喝上一杯,我们就是在与世界上存在的大多数的水分子打交道。”


谢选骏指出:世界其实是一体的,但我们的思想却割裂万物、分别彼此。在这种意义上,我们都是通过“饮用死亡之水”而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的。海鸟也是如此,它们必须吃下致命的塑料,否则也就没有办法获得必要的食物了。


第二章 水的思想

第一节 太一生水宇宙生成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之后附抄了一段开始四个字是“太一生水”的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个思想从来不见与其它留传下来的古典经籍,于是这段文字被命名为《太一生水》: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


《太一生水》的出土,确实给中国学术界展示了“宇宙生成论”的途径,尽管这还是抽象途径,而不是具体的图景,在本质上和《周易》的生成论相去不远,而不是《圣经》那样的创造论。


但是毕竟,《太一生水》提供了“宇宙起源”的文本,而不是老子那样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一生水》这是空前的。


不过另外一面,《太一生水》尽管提供了“宇宙起源”的文本,但是《太一生水》的“宇宙起源”文本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不仅没有得到发扬,反而遭到湮灭失传,这还是说明中国人的思想过于功利,近视到了寸光的境界,甚至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作一个理想生活。这虽然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提出的,但其思想根源是在老子的“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所以把《太一生水》和《老子》拉在一起,是相当勉强的。


(二)《太一生水》出现始末及其具文


1993年秋,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纪山镇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该墓虽小,发掘前又曾两次被盗,但随葬器物却很丰富,有礼器、乐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器、料器、竹简等,根据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身份为上士。郭店楚墓随葬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简,一经公布于世,即在海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许多专家学者为之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长达五年的艰辛整理,确定为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两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儒家典籍十四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性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太一生水》篇共存简一四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二六·五厘米,两道编线,其间距一○·八厘米。篇末有篇号,作墨块;篇中有句读号,作短横;有重文、合文号,均作两短横。文献及思想理解,参看丁四新《楚简〈太一生水〉研究——兼对当前〈太一生水〉研究的总体批评》。


原文: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1.1 太一生水,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1.2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1.3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1.4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1.5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


1.6 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1.7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1.8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2.1 湿燥者,凔热之所生也。


2.2 凔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2.3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2.4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2.5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2.6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2.7 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时。


3.1 太一生水,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


3.2 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3.3 此天之所不能杀,


3.4 地之所不能埋,


3.5 阴阳之所不能成,


3.6 君子知此之谓……


(以下是否属于《太一生水》,有争议。)


3.7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责於……


4.1 下,土也,而谓之地。


4.2 上,气也,而谓之天。


4.3 道以其字也。清昏其名。


4.4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4.5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4.6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


4.7 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强。


4.8 地不足於东南,其上……


4.9 不足於上者,有余於下。


4.10 不足於下者,有余於上。


4.11 ……


校对文:


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


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太一生水:


故——


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


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


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


一缺一盈, 以己为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以下是否属于《太一生水》,有争议。)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


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 而谓之天。


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值得注意的是,“天道贵弱”以下的文字是否属于《太一生水》,是有争议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君子知此之谓[道]也”一句里“[]”里的字是模糊的,无法辨认的。因此:


1、如果“[]”里面的阙文是“道”,则“天道贵弱”以下的文字似乎可以连读;


2、如果“[]”里面的阙文不是“道”,则“天道贵弱”以下的文字似乎不可连读。


(三)“太一”与“神明”


张思齐《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认为太一是道教的神甚至是“一神观念”,其实这是把后来产生的思想附会与古人。


1、先看“太一”。且不说道教是汉朝产生并在以后逐渐演化的,先秦本不存在道教;就说一神观念即使在埃及和西亚,也是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人对“独一真神”的认识是经过历代先知的流血奋斗得以确认的,而且这个“独一真神”是具有人类感情的。这和《太一生水》所表达的“自然”观念,很不相同。


2、再看“神明”。《太一生水》里的“神明”,其实指的不是现代汉语所说的“神”,而是指胡代汉语所说的、人的精神意义的“神明”,也就是指“万物之灵”的人自身的高级思维。


3、在原始的“万物有灵论”(而非作者臆想的“一神教”)的观念看来,人的高级思维所形成的精神,必然要比“花精”、“鸟精”、“狐精”更为神奇,可以变成“人精”甚至“仙人”;但是,这种“成精成神”并不是现代意义的神或更不是独一的上帝,而只是古代祠堂里的那种牌位。


4、正是基于对“太一”意涵的“自然生成”而非“上帝创造”性质的误解过程、基于对“神明”意涵的“人类精神”而非“非人存在”的扭曲过程,《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代表的“西学为用”派,才会得出以下张冠李戴的“ABC神学”的结论:


《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说:


第一,从神学观念的角度考察。我们看到,道教的一神观念起源甚早。一神观念之于中国,容易被误认为是基督教传播的产物。如果按此推算,则一神观念在唐代才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因为作为基督教的一支的景教是唐贞观年间才传入中国的。当时传入的景教文献中有一种即《一神论》,此文献是日本东京都大学富冈谦藏所藏的珍本,现为其嗣子益太郎所藏。据考证《一神论》是公元六百四十一年的写本。现在有了郭店出土的楚简《太一生水》,其形成的下限大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这样就把文字记载的道家的一神观念上推了近一千年。也就是说,作为多神教的道教,其一神的观念并不是在道教形成之后由后来的道门中人硬安上去的,而是在其原初思想中国固有的。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情形特殊却有至高无上的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典型的一神教。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却是多神教。由于多神教一般与人类的原始信仰联系紧密,有人常常以这种区别而贬低道教。现在有了郭店出土的《太一生水》简,它说明道教的一神观念渊源有致。虽然道教的信仰范围不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广阔,然而其宗教品位依然是很高妙的。


(谢选骏指出:可以说,《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的上述论说极其牵强:


1、没有充分理由断定《太一生水》一定是道家文献,更不能说《太一生水》属于当时并不存在“道教”文献。


2、在《太一生水》出现的战国中晚期之前,将近千年,商朝已经出现了“帝”这样的至上神,后来周朝把“帝”表述为为“天”,《诗经》更有“上帝”的称呼和至上神观念的明确表达。但至上神并非独一神,而是多神百神系统中的主神。)


《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又说:


第二,从神学体系的角度考察。我们看到,道教存在一个完整的神学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道教的研究,微观的多,宏观的少,从神学体系着眼的研究则更少。与基督教的研究相比,情况更是如此,在基督教的研究中,神学的研究十分发达。人们过去对道教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具体而微的对传统民俗、民间信仰、符箓斋醮、道法堪舆、阴阳风水、炼丹烧药以及各种法术的研究上边。这样的研究固然是必要的,然而仅仅有这样的研究,还不足以把道教提升到与世界各国对本国主要宗教的研究相当水准之上。也就是说,在神学上滞后的研究还不是真正的宗教学意义上的研究。而且,不少人往往把道教的种种存在形态误认为一种迷信。这是有悖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的道教的本质的。通过《太一生水》简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种启发——道教本身存在着完整的神学体系。道教的神学体系的奥妙,就在于神能产生神这一逻辑思维的模式之中。而道教庞大的神系,则为道教的神学提供了肥沃丰厚的研究土壤,这是研究道教神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谢选骏指出:可以说,《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的上述论说,极其牵强:


1、它把自己想象出来的道教基督教化了,并据此出发去说“道教本身存在着完整的神学体系”。


2、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道教提升到与世界各国对本国主要宗教的研究相当水准之上”。


3、它结果得出了荒谬的结论:“道教的神学体系的奥妙,就在于神能产生神这一逻辑思维的模式之中。而道教庞大的神系,则为道教的神学提供了肥沃丰厚的研究土壤,这是研究道教神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4、如前所述,“神能产生神”这个结论,完全是基于“太一”和“神明”的意涵篡改:一是把“太一”的“自然生成”篡改为“创造过程”,而是把“神明”的“人类精神”篡改成“上帝天使”。


5、总的来看,《论“太一生水”的生神图系》一类的“西学为用”努力,正体现了近代华人不肯老实就学的态度,也是中国的进步如此之慢的内部原因,遑论创新?创新并不是所谓的“古为今用”,而是在前人的终点继续前进。


网文《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万物都充满了神明》(爱君如初 2018.10.16 )报道:


他的一生,留下两句话:一句话是“大地浮在水上,万物起源是水”,第二句话“万物都充满了神明”。


泰勒斯为什么认为“万物起源于水”呢?因为他观察经验的世界,他发现水对于生命,对于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靠水才活得下去;生物死亡的话就会脱水干枯;水还会变化,正常的时候是液体,结冰时成为固体,把它烧开的话又变成气体了。这是2000多年前希腊人留给我们最基本的物理学常识,水的三态。


而且,这一假设抽象出的概念来自于三种神话的作用。首先是古埃及的神话,它认为万物尚未出现之前,只有水的深渊,然后造物者从水的深渊把这天地的一切生出来。其次,古希腊神话也谈到,大地母亲与天神合作生出了12位巨人,称作泰坦族,这个巨人族里第一位老大就是海洋神。


泰勒斯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元素:水。他相信水绝对不是一般的物质。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简直比神明还要伟大。于是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起源”的哲学命题。


在古希腊人的心中,神话里的神明所扮演的功能主要有三个:


第一,说明自然现象。比如看到打雷闪电,就是宙斯的力量;看到海面上波涛汹涌,那就是海神波塞冬的力量;人死了,就是冥神哈德斯的力量;


第二,肯定社会分工。每一种行业的背后都有神的加持,比如耕种、畜牧、打猎、医药、战争、法律、音乐等等,这使得每一种人不管做任何工作,都相信自己的职业有神圣性,他就可以安心地把工作做好;


第三,解释人的欲望。在神话里,你会发现,所有可怕的、违背各种规矩和伦理道德的事情,神都做过,这就让人对自己的生命可以后退一步去想,喘一口气,相信自己犯了错之后还有改过的机会。


就像是庄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样,在泰勒斯眼里,万物都充满神明。他们的目的是让你知道人不能永远靠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过日子,还是要回到经验和理性上面,以客观的心态,实事求是地探讨宇宙,不要幻想神明的援手,而应该想怎么样靠自己的力量面对一切的挑战。


《如果万物起源于水,那水又起源于什么——阿那克西曼德》(哲学殿堂关注

2020-08-24)报道:


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腊米利都(Miletus)的一位小伙子十分聪明,他对自然宇宙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而泰勒斯当时已经有名,小伙子对这位智者很敬仰,终于成了泰勒斯弟子,这位小伙子就是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在泰勒斯的栽培下,阿那克西曼德对老师的学说已经了解的很透彻。泰勒斯说,万物起源于水,并给出了论证。


对老师的智慧,阿那克西曼德当然是心悦诚服。但是,水组成了万物这个理论,总是太过朴素和难以置信。阿那克西曼德总觉得老师的学说有不贴切或者说不完善之处。到底哪儿差了点呢?


1.水火不容

万物离不开水,有水才能存活,这貌似是毋庸置疑的。泰勒斯甚至连地震的原因都能用水解释——茫茫海水包裹着希腊半岛,海水簸动,不就带着岛屿一起震动了吗。


想到这里,阿那克西曼德眼前一亮:石头、山峦、岛屿、礁块、泥土,这些也是世界组成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它们没有水也能存活,无法严格证明这些无机物需要水,也就无法证明无机物由水变成!


同时,如果说水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那火呢?


火——这一人类古代时期最需要的自然能量,引得无数人崇拜和追求。如果万物由水构成,那火也不例外。但大家知道,水火不相容,别说火不是因为有水才能“生存”,反而是因为有水才会“灭亡”。如此尖锐的矛盾,是泰勒斯老师的学说不能解释的!


2.阿派朗

阿那克西曼德越想越兴奋,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光,他的大脑已经停不下来了。如果万物由水构成,那么——水呢?


阿那克西曼德坚信,水也是一种物质,一定有比水更加基础,更加本原的东西,这种东西才是真正的“造物主”。


泰勒斯之后,阿那克西曼德将自己的学说系统地整理了一遍,他站在泰勒斯的房前,心潮澎湃:老师,我认同万物都源于一种最基础的物质这一理论。但很遗憾,那种物质不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更进一步,他提出,万物起源于阿派朗(Apeiron)。阿派朗可以解释成“无限的”、“无定义的”、“原始的”等等一种概念性的物质。总之,它是一种中立性质的基质,它构成万物,而不与任何一种冲突。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阿派朗能分裂出冷热与干湿等对立的东西,阿派朗能生万物。但它无形无质,看不见摸不着,是最本源、最底层的宇宙基石。


阿那克西曼德的这个观点,是猜测和想象,但却是最早试图用物质本身来说明宇宙起源和状况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论。


他留下了一句代表他哲学观点的经典话语:“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


之所以他说万物会因“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是由于他认为火、土和水等跟阿派朗比起来次一等级的宇宙元素有天然的比例,它们会互相竞争,互相校正,比如火燃烧变成灰土,这就是一种元素势力间的动态平衡,就是追寻宇宙正义步伐而做出的“互相补偿”。这与中国古代的五行生克理论有些许相似。


3.古典进化论

在自成体系的学说大成后,他发现,他的思想和老师泰勒斯一样,抹去了神存在的位置。


万物起源阿派朗,阿派朗构成了水、火、土,阿派朗构成了基本的生命,基本的生命又演化出了更加高等的生物,宇宙体系第一次较为完美地出现在人类哲学家的学说当中。


阿那克西曼德不知道自己已经窥探到了进化论的门楣,但与达尔文不同的是,他基于观察,认为动物由海中的泥巴演化而来,人是由鱼演化而来。


相比于古典进化论的成就,更伟大的是,他通过一套自称体系的学说,抹去了神的位置。不再需要创造万物的神,万物都可由阿派朗层层演化。这种去神学化、去宗教化的尝试,才是古希腊圣贤最为伟大的地方,这种思想如曙光划破天际,让后人惊叹而尊崇。


4. 全能之才

古希腊的圣贤多是全能之才。


天文学上,阿那克西曼德可能是最早认识到天空围绕北极星旋转的人,他很可能发明了日晷。


地图学上,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个绘制世界地图的人,并可能启发了米利都的赫卡塔埃乌斯绘制出更精确的版本。


地理上,他认识到大地表面必然呈曲线形,那是因为当人旅行时,星球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这启蒙了后来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地球为球理论。


根据记载,阿那克西曼德著作有《论自然》、《地球的旋转》、《论恒星》、《天球》等。


阿那克西曼德(B.C. 610 – B.C.546)在米利都学派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泰勒斯,下启阿那克西美尼,这三位构成了辉煌的米利都学派的主体。


谢选骏指出:阿那克西曼德和太一生水,可谓不谋而合了。但这只是结论,他们的思想背景和论证过程是非常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衍生出希腊和中国的不同知识论。


第二节 哲学的起源为何没有起源


网文《【思辩的历史】米利都学派》(林先生)说:


1、哲学的起源

讲起哲学的起源,我们就要回到人类的开始。

话说,人类从树上刚下来,尽管此时的人类,还尚未进入文明社会。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类就如同动物一样活在自然之中。

但是,随着人类不断调动智能,人类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并且变化不定。

这实在是个大问题。如果世界是多样的,我们怎么把握这个世界?

如果世界是变动,我们都不知道明天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是否一样,我们怎么生活?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有些人想到,这世界虽然变化万千,他是否有个主宰者存在呢?

于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神学。将世界、宇宙都诉诸于神灵,一个部族都信奉这个神灵,使得智人,体能逊于其他动物,智能和尼安德特人不相上下的物种,打败了一切动物,自诩为万物之灵。

可是这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还残留一个问题?

既然存在神灵,那么神灵是怎么统治我们这个世界?神灵是不是主宰着我们的所有行为?神灵是如何产生的?甚至有些人,大逆不道的问道,神灵真的存在吗?

于是神灵被取代,一群对世界拥有好奇心的人,成为了哲学家。他们研究世界终极问题,但是不再诉诸于封闭的神灵,而是运用理性工具,通过精密逻辑,去探寻常人看来无聊的问题。

这群人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家。

而在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华大地上也有一群人,面对同样的问题。据说,一位名叫伏羲氏的原始领袖,看到地上的树棍,心有所悟。

他拿起树棍,折断。摆开一个图形,号称“一画开天”,并通过排列组合,图解整个世界和宇宙。这就是“易学”的起源。

“易学”有三大原则,即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简易,指的是尽管世界繁杂多样,但是核心是简单的。即思维经济原则,用一个简单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

所谓变易,指的是,世界是变化,一刻都没有停息。

所谓不易,指的是,世界尽管是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不变的,是为规律。


2、泰勒斯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吕底亚人和米底人正在交战,突然间风云变色、太阳突然不见了,两军士兵,抬头看着这个异像,内心惊恐万分。

到底怎么了?

此时在米利都城内有个人人,宛然一笑,他知道他的预言应验了。

他叫泰勒斯,是哲学家的鼻祖。

泰勒斯有许多贡献,比如他是最早的天文学家。

须知,人类最早的知识都是为了定位时空,在茫茫的平原之上,在隐秘的丛林之中,如果找不到方位,这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农业社会,如果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如何播种?如何收获?

于是对于原始的人类而言,找准时空,是部落和国家的头等大事。

而时间定位相对于地理定位更为重要。时间定位哪里来?从天象上来,通过天象制定历法。

泰勒斯可谓是天文观测的翘楚,后人评价他,说他是当世最聪明的天文学家,米利都和伊奥尼亚的骄傲。可谓一语中的。

话说,有一天,泰勒斯抬头仰望星空,突然间只感觉虎躯一震,他掉到了井中。正巧被一个女奴看到了。这个女奴嘲笑他,说他只知道天上发生的事情,却不知道脚下是什么。

泰勒斯在天文中,他将一年分成365天,一个月分成30天。并且发现了小熊星座。

所谓小熊星座,是定位地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如果找见了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这样一来,就可以找见北方在哪。

除此之外,日食、日晷,都是他发现、发明的。

泰勒斯还精通几何学,几何学是一门极具精密逻辑的学科。欧几里得后来著作《几何原本》的时候,很多定理都是泰勒斯提出的。

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圆中,画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非常高兴,杀了头牛庆祝。

他还能通过计算金字塔的影子和我们的影子的比例,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

这些都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运用逻辑的纯熟。古希腊的几何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实用,而成为一门具备精密逻辑的演绎科学。

书归正传,对于哲学家而言,自然科学是必备的知识。但是与常人不同,泰勒斯是第一位找寻流变的世界背后的本原。

所谓本原,在哲学上有明确的定义。

所有事物都由它构成,它们最初从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形而上学》)

我们看这段话,很明显体现这么几个特点:

1、哲学是从神学中增长出来的,这个所谓的本原,是将原有的人格化的神灵,变换为自然物质。这种状态,是为自然哲学。

2、循环和辩证思维,早期的哲学家,具备着辩证思维,他们总是相信,本体产生了万物,万物又复归于它。

3、早期哲学家,都倾向于用某种质料图解世界,这是因为他们尚未了解到逻辑形式对于哲学的作用。

特别注意的是,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并没有提出本体不变的概念(当然这有争议,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认为,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提出来本体不变的思想)。他们所提出的质料元素,是可变的。

对于泰勒斯而言,他只提出一句话,足以成为圣哲,水为万物的始基。

“水为万物的始基”,这句话实在太为粗疏,泰勒斯并没有提出他的理论的理由。后人猜想,他可能看到地中海、埃及附近的水,水滋养万物,万物不能离开水而独存。

其实重要的不是泰勒斯为什么提出这套理论。而是这套理论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这套理论至少有这么几个意义。

其一、出现了“万物同质”的理论,即流变的世界,它是由一个单一的质料构成的。

其二、出现了“万物演化”的理论,即暗含着,这个单一的质料,演化出整个复杂的世界。

其三、给出了其后哲学家一个逻辑极点,想想如果是神灵创造万物,你拿什么来反驳?而用自然的质料,后世哲学家就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批判继承的方式,发展泰勒斯的思想。

其四、人类的认知开始出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这点和第一点,侧重于认知的变化。

既然,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他必须解释,水怎么派生万物?泰勒斯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通过一点线索,我们可以知道这么几点:

其一、他提出关于“水”的宇宙观,他提出,宇宙都是靠水来滋养,水蒸发,形成气,气形成以太,以太形成火。而水如果坚实的时候,就会化成土。

其二、他提出万物都有灵魂。他为什么提出这么奇怪的理论。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水是本原,而我们感受的世界是变化的。那么变化哪来的?

他说,这是因为,万物都有灵魂,这种灵魂导致运动。这里的灵魂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精神,而是引起运动的能力。

比如,磁铁吸起磁铁,这就是因为磁铁有灵魂。

他进一步发挥,说万物都有神灵,这里的神灵和灵魂的意思大体一致,都是指一种活力。

然后他说,大地浮在水上。这话暗含什么呢?

我们知道,水是流变的,刚好契合万物流变的观念。大地浮于水上,也代表大地是流变的。而大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同样是流变的。这样就把自然和社会贯通在一起。

总而言之,泰勒斯的思想,不在于粗疏,而在于前瞻。他前瞻于哲学的探讨问题的方式(终极追问)、前瞻于万物演化的思脉。由他开始,哲学脱离神学,真正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3、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是米利都学派第二位代表人物。

阿那克西曼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泰勒斯的思想只是给了一个逻辑探讨的起点,一堆问题都没有解决。

最重要的,就是单一的质料,怎么演化出万物?

首先,他提出本原是“无限”,音译的话,名叫“阿派朗”。

所谓无限,是否定性语言。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质料,他应该觉得,泰勒斯的思想有些问题。

比如,水很明显没有普遍性,至少可以在逻辑上推出,在水后面支配水,还有一个本原。

可是,说是,金木水火土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本原不是一个具体的质料,而是无限定。因为任何质料都是被限定。换言之,万千世界只是本原的“寄居者”,他都是被限定的。

限于他的认知,他只能提出无限定。

很显然,无限定,他的普遍性更强,更具有包容性。比如,泰勒斯的“水”,很难解释为什么能派生出火?

而无限定,很明显是可以解释的。

但是,问题在于,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到底和泰勒斯的“水”是不是一个层次呢?即是问,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到底是一种抽象的物质概念,还是特定的物质形态?

很明显,应该属于后者。为什么呢?

任何思想总是有其他的特点的,比如米利都学派,他们总是倾向于用某种具体的物质来解释世界。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一样,只不过他发现,泰勒斯的“水”有其局限性。故形成“无限定”的思想。

其实,同时代的老子,虽然他用玄之又玄的“道”来视作万物的本原,但不免也折射出他的认知局限性,他曾经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都暗示着,他的“道”仍然逃不出同时代哲学家一致的认知。

不管怎么说,“无限定”的思想解决了泰勒斯思想的第一个漏洞。那么他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即本原如何派生万物?

这就要提到他的第二个理论即“对立和分离”。

也就是说,“无限定”并不是一步到位形成万物,它是通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

首先,从“无限定”分离出一对“对立物”,比如“冷热”、“干湿”等等。“对立物”可以各种各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对立物”就可以派生出丰富多彩的万物。

可以看出,“对立物”通过对立的运动,形成万物,然后再复归于它。

这种原始的“辩证法”思想,是早期哲学家都有的思路。比如老子曾经说反者道之动——这种辩证法思想,蕴含着“循环”思想(从它产生,复归于它)、“对立”思想。

通过这种思想,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他的“宇宙观”,他认为

首先,“无限定”通过产生一组“对立物”,比如“冷热”,产生了一个火球,包围着空气,当火球破裂的时候,日月星辰就由此诞生了。

这种思想,很明显以大量想象为主,但是蕴含着演化的思想,可谓了不起。

这种演化思想,他提出人是从另一种动物变来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可谓前瞻,这提示出,哲学是科学的先声。

注:无限定可以这么理解,在质上是无规定性的。


4、阿那克西米尼

米利都学派第三位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米尼。

阿那克西米尼的思想,较前辈而言,吸收批判他们的思想。

首先,他批判什么呢?

我们就要说回泰勒斯,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演化出各个万物。可是问题在于,比如水,演化出气、气演化出土等等。那既然如此,凭什么说是水是万物的本原,事实上,任何一个质料都可以成为本原。

于是阿那克西米尼提出“气”,因为气比水更为本质。

他的主体思想是“万物本原是气”。

这就很奇怪,阿那克西曼德应该否定了一个具体质料本原的可能性,为什么阿那克西米尼又回归泰勒斯那路思脉呢?

不管如何,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他的思想。

1、他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气。

2、气是永恒运动的,通过气的稀疏浓聚,生成宇宙和万物。再复归于气。

这个思想,为什么说,是对前辈的超越呢?

首先,他解决了泰勒斯的“水”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定”的矛盾。这两人的矛盾在于,泰勒斯的“水”,过于粗疏。

虽然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定”的理论,解决了泰勒斯的遗留问题,但是他对“无限定”本身语焉不详,即问“无限定”是什么?

他无法回答,因为他的立足点就是否定性语言。并且我们讲过,这不是一个普遍的物质概念,而是一个立足于泰勒斯理论上的粗疏的猜测。

而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即是一个具体的质料(符合当时的认知,又易于把握)、又能兼顾“无限定”的特点,因为“气”本身也是混沌的,他的包容性相较于“水”而言,普解性更强。

其次,他怎么解决单一本原派生万物的问题呢?

他通过“气”的稀疏、聚散来解释。当“气”的空间量变的不同,导致“质”的变化。

比如,当“气”稀疏的时候,就会变成“火”。当“气”变得浓厚的时候,就会变成“风”。当变得更为浓厚就可以变成“水”,继续变成“土”、“石头”。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思想呢?

因为根据直观上,“火”的重量很轻(所以他能升上去)、而“石头”最重(所以他总是沉下去)。这种重量的不同,被他解释为“气”的稀疏不同。

很明显,尽管他蕴含着“量变质变”的思想,但是这是通过直观得到的,符合米利都学派的认知水平。

并且他通过观察发现,生命不能脱离“空气”而独自存在,因此通过“气”来解释生命,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他提出“气”是灵魂的本原(这里的灵魂是常规意义上的精神)。他把提出灵魂=生命=气。

前两者,是神学的特点,认为在肉体后面有个灵魂在支配,而“气”则是一个纯粹直观的观察。

最后,他凭借“气”来提出他的宇宙观。

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气产生宇宙,并包围宇宙。他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他运行。

但是,这里的大地并不是球形,而是扁平的。因此,他认为日月星辰是做半圆形运动。

这种思想,是纯粹直观上的宇宙观,和中国的“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几乎一模一样。

我们可以想见,通过直观上,大地是一个平板(因为如果是球形,为什么人不会掉下去?),由于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必然是按照半圆形运动。并且,大地是不能动的,因为一旦动了,人就掉下去了。

了解米利都学派的思想,不能用以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生搬硬套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的认知,并没有意识到精神存在对于存在论讨论的重要意义。他们是不自觉的唯物主义者。

并且米利都学派三杰的核心就是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寻规律,然后去把握他。

附:

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2017年11月16日)。很多人问学哲学有什么用?

欧几里得曾经有个故事,有个人问他,学几何学(本质上是哲学)有什么用?

他叫仆人拿几个金币给那个人,并说道:这人竟然要像通过学习几何获得好处。

我不愿列出一条条,告诉你哲学有什么用。相对于历史,哲学更为务虚。

我只想说,哲学的兴盛和衰弱,跟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弱有明显的关系。

并且很多新的概念,其实是被哲学家反复讨论过的命题。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客观上讲,原有哲学蕴含的学科都被分科到了各个学科,比如自然哲学,被划分成化学、物理学,精神哲学,被划分成心理学。还有好多好多学科都是从哲学分科出来的。

哲学就如同垂垂老矣的父亲,看着这些子孙。或许“哲学已死”,导致,世界还要设立一个日子来纪念他。

但是他至少在历史中存留过,有很多人为他陶醉。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水为万物的始基’,这句话实在太为粗疏,泰勒斯并没有提出他的理论的理由。后人猜想,他可能看到地中海、埃及附近的水,水滋养万物,万物不能离开水而独存。”这种猜测毫无根据。事实上,“水为万物的始基”,是从苏美尔神话来的,苏美尔人看到的水,并非地中海、埃及附近的水,而是两河流域的水、波斯湾的水,他们认为诸神从水中产生。“水滋养万物,万物不能离开水而独存”一类的思想,在中国古籍《太一生水》中也有叙述。

在中国,类似哲学的思想是有其起源的,那即是八卦,伏羲的先天图或文王的后天图。在印度,类似哲学的思想也是有其起源的,那就是《吠陀》。但是在希腊,哲学为何没有起源?因为,希腊哲学的起源不在希腊,而在巴比伦的神话和埃及的几何学。


谢选骏指出:不是我们创造了思想,而是思想创造了我们——所以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思我故我在”:我们被思想主权所驱动,所以便被创造出来了。



第三节 生命之水就是死亡之水


“生物进化”与“创业成功”、“发家致富”一样,只是一个祝福,而不是一个实况。因为“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灭绝,正如创业成功的最终结果是破产,发家致富的最终结果是归于无有。


网文《生命演化历程》报道:


地球上出现了生物的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45.7亿年前

地球从环绕早期太阳旋转的吸积盘之中形成。

45.33亿年前

依大碰撞假说,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围产生一个环,这个环在数百万年之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命的形成环境。

41亿年前

地球表面温度降低使地壳得以凝固,大气与海洋形成。

40亿年前

最早生命的出现,可能是源于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后便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之后它们开始在膜内发展,这些膜拥有更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形成了原始的细胞。此时大气中尚未有自由的氧气存在。

39亿年前

后期重轰炸期(38~41亿年前):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击的高峰期。连续的干扰可能诱发生命的演化(参胚种论),海洋被完全煮沸。

细胞以及原核生物出现。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来抽取能量。后来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从如葡萄糖的有机物释出能量。糖酵解产生了现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来临时储存能量。

太古宙35亿年前

最后共同祖先(原核生物)在古太古代出现,属于单细胞生物,分化出细菌及古细菌。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

33亿年前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出现,它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对很多细菌都有毒(26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

元古宙25亿年前

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的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生物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来使用氧。"runaway icehouse"效应造成休伦冰河时期(24~21亿年前)。

21亿年前

更多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细菌。大部份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粒线体会用像现今立克次体般从有机物抽取能量,而叶绿体则从光及有机物合成能量。这是共同演化的例子。

12亿年前

出现有性生殖,引发更快的演化。大部份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10亿年前

多细胞生物出现,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

11-7.5亿年前

第一个超级大洲罗迪尼亚形成于11亿年前并于7.5亿年前分裂。 斯图尔特冰期:这个时期是多重及接近全球性的冰期,反复的从雪球地球变为温室地球。每年共有481日,每天18小时。地球的自转及公转因潮汐力逐渐变慢。

7.5-5.8亿年前

根据雪球地球假说,前寒武纪成冰纪的冰河时期非常严重,连海洋亦完全结冰,只有在热带的海水仍保持是液态。

6亿年前

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及其他多细胞动物在海洋出现。(但亦有研究显示最早的动物生活在湖泊的环境中。)刺胞动物及栉水母是最早有神经元的生物,神经元只是一个简单的网,没有脑部或中央神经系统。

5.8-5.4亿年前

第二个超级大陆潘诺西亚形成于6亿年前并于5.4亿年前分裂。在埃迪卡拉纪(6.35-5.41亿年前)有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主要是腔肠动物(水母类和海鳃类),其次是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可能生活于浅海近岸的水中。

5.42亿年前发生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氧气的累积使臭氧层可以形成;而臭氧层可阻挡太阳的有害辐射,使生命可以在陆地上发展。

显生宙

显生宙是距今5.7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显生宙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

古生代5.65-5.25亿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产生了所有现今动物的主要的门,其成因仍然存疑。以三叶虫为主的节肢动物是最主要的门。脊索动物的皮卡虫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奇虾是达2米长的猎食者,它的后代可能是海蜘蛛。5.30亿年前出现了一个在陆地上的脚印。丰娇昆明鱼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在5亿3千万年前寒武纪的地层被发现。

5.05亿年前

第一个脊椎动物甲胄鱼出现,与现今八目鳗及盲鳗纲有关。海口鱼属及昆明鱼都是没有颌的鱼类,或称无颔总纲。

4.88亿年前

在寒武纪至奥陶纪间发生第一次生物集群灭绝,是为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

4.8亿年前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考古学家,在萨拉戈萨南部的特鲁埃尔发现距今4.8亿年前的鱼类化石。这种新的物种鱼“葛氏刀刃棘鱼”大约生存在泥盆纪(4.2~3.6亿年前),也是属于已经绝种的早期鱼类。

4.75亿年前

第一个原始植物从绿藻演化并移至陆地上,沿湖边生长。与它们一同的有真菌,可能植物与真菌是共生的,地衣就是共生的例证。

4.50亿年前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撑身体及阻止水份流失,是第一类移至陆地的动物。最早的有多足亚门(马陆及蜈蚣),及后有蜘蛛及蝎子。4.6亿年前的广翅鲎在志留纪很繁盛,部分物种已经有了在陆地上活动的能力。

4.5-4.4亿年前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这是第二次的生物集群灭绝。

4亿年前

首类没有翅膀的昆虫,即蠹鱼、跳虫及缨尾虫出现。第一类鲨鱼亦出现。首条腔棘鱼出现,在1938年发现活标本前它们被误以为是已经灭绝了很久,并被认为是活化石。

3.7亿年前

裂口鲨是高速的猎食者。

3.65亿年前

晚泥盆纪灭绝事件发生,是第三次生物集群灭绝。昆虫在地上及淡水中从多足纲演化。一些淡水的肉鳍鱼类发展了脚及成为四足总纲。四足总纲(鱼石螈、棘螈及Pederpes finneyae)利用它们的脚走上陆地,可能是为了猎食昆虫。肺部及鱼鳔演化出来。两栖类今天仍保有很多早期四足总纲的特征。

3.6亿年前

植物演化了能保护植物胚体及容易快速生长的种子结构,出现了树木和森林。伍德利坑及锡林扬环形坑出现。

3.6-2.86亿年前

鲨鱼的黄金时期。

3.5-2.5亿年前

卡罗冰河时期在早石炭纪开始,于晚二叠纪完结。由于极移,大部份的冈瓦那大陆从亚洲及南美洲中心至印度及澳洲中心都冰封了。

3亿年前

盘古大陆形成及维持了1亿2千万年。这是地球上的大洲最后一次闭合在一起。羊膜卵的演化,产生了能在地上繁殖的羊膜动物与爬行动物。昆虫能够飞行,并出现了多个目(如古网翅目、Megasecoptera、透翅目及原直翅目),蜻蜓目代表了很多早期的昆虫。大部份石松纲、有节植物门及桫椤目的森林覆盖陆地,当它们衰化后变成了煤及原油。裸子植物开始广泛分化。苏铁门首次出现。

2.8亿年前

原蜻蜓目的巨脉蜻蜓是最大的昆虫,翅膀展开长达2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离片锥目、石炭蜥目及壳椎亚纲、早期的爬行动物无孔亚纲及下孔亚纲出现,例如基龙。

2.56亿年前

二硕齿兽、小头兽、二齿兽、雷塞兽、Dinogorgon及原犬鳄龙出现,它们是生存于南非及俄罗斯的众多兽孔目的一小群。锯齿龙科是大型的草食性动物。最初的初龙形动物出现。

2.5亿年前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杀死约90%的所有动物,这是第四次及最严重的生物集群灭绝。灭绝过后,水龙兽是地表最常见的草食性动物。初龙类分开演化出其他的爬行动物。真骨总目从辐鳍鱼纲演化,最后成为主要的鱼类。大气层的氧含量下降至以往三分之一的10%,所有有气泡呼吸系统的动物生长理想。一些杆状菌菌株2-9-3的孢子被困在新墨西哥州的盐结晶中,于2000年重新活跃及分裂,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中生代

2.2亿年前

气候非常干燥,适合这种气候的初龙类及裸子植物得益。初龙类分化成为鳄鱼、恐龙及翼龙目。在合弓纲中,演化出哺乳动物的首个先躯兽孔目,特别是真犬齿兽下目。最初它们都是细小的。所有哺乳动物幼时都有乳腺及能保持恒常体温。常染色体对中的一个得到SRY基因(从X染色体的SOX3基因衍生而来)成为Y染色体,长度亦缩短了。裸子植物(松柏门及苏铁门占大部份)是陆地上的主要植物。草食性动物成长为巨大的体型以消化这些植物。

2.08-1.44亿年前

鲨鱼的第二次主要扩展。

2亿年前

第五次生物集群灭绝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海中的爬行动物包括鱼龙类及蛇颈龙类兴盛。恐龙从灭绝事件中存活过来,并成长为巨大的体型,但槽齿类全面死亡。现今的两栖类,滑体亚纲包括无尾目、有尾目及蚓螈开始出现。联体病毒科可追溯至这个或更早的时期。

1.95亿年前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吴氏巨颅兽出现。

1.83亿年前

1.83亿年前发生的托阿尔阶灭绝事件对于海生生物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菊石等软体动物。

1.8亿年前

盘古大陆开始分裂为几个大陆,最大的是冈瓦那大陆,由现今的南极洲、澳洲、南美洲、非洲及印度组成,南极洲当时还是一片森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当时仍然连接,是为劳亚大陆。

1.7亿年前至1.6亿年前

阿普第阶灭绝事件发生。根据地层中的证据,此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对陆地生物则较小。

1.64亿年前

最古老能游泳的哺乳动物近亲獭形狸尾兽出现,是现今如鸭嘴兽及针鼹等哺乳动物的直系祖先。

1.6亿年前

3米长的五彩冠龙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出现,是最早的暴龙超科。

1.5亿年前

巨大的恐龙甚为普遍及多样化,有腕龙、迷惑龙、剑龙、异特龙、细小的嗜鸟龙及奥斯尼尔龙。鸟类从兽脚亚目演化出来。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有爪及羽毛,但没有喙。

1.35亿年前

禽龙、林龙等新的恐龙在侏罗纪灭绝后出现。顾氏小盗龙在中国东北辽宁出现,身长77厘米,四翼上有类似鸟类的羽毛。

1.33亿年前

原始热河鸟在中国东北出现,它有大及强壮的翼,并保有像恐龙的长骨质尾巴。

1.30亿年前

被子植物演化出可以吸引昆虫及其他动物散播花粉的花朵。被子植物的革新引发动物的演化及共同演化;帝龙在中国满洲生活,有羽毛及体长1点6公尺。

1.25亿年前

现今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攀援始祖兽出现,它像现今的睡鼠。鹦鹉嘴龙是后期有角恐龙的祖先。

1.23亿年前

千禧中国鸟龙有原始的羽毛但不是用作飞翔,其他有羽毛恐龙包括中华龙鸟及长城鸟,它们共同的祖先为始祖鸟。其他恐龙包括多刺甲龙及始暴龙出现。

1.20亿年前

只有25厘米阔的森林翼龙在中国辽宁出现。

1.10亿年前

8公吨重及12米长最大的鳄鱼帝鳄出现。肉食性恐龙包括驰龙科的恐爪龙及棘龙科,草食性恐龙包括波塞东龙、高吻龙及蜥结龙。

1.00亿年前

巨大兽脚亚目的鲨齿龙及南方巨兽龙出现。

8800万年前

印度及马达加斯加大陆分裂。

8000万年前

蜥脚下目、鸭嘴龙科、角龙科及兽脚亚目很多的恐龙种类出现,超过一半已知的恐龙都是在中生代的最后3千万年,被子植物生长后开始出现。印度开始移往欧亚大陆。

7500万年前

人类及老鼠的最后共同祖先出现。

新生代

6600万年前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将差不多一半的动物物种(鸟类除外)消灭,可能是因小行星撞击扬起铱微尘覆盖整个地球,引起气候变冷所致。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出现。没有了巨大及白天活动的恐龙,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及体型得以增长。一些哺乳动物重回海洋,如鲸鱼、海牛目及鳍足亚目等,其他的亦开始演化成能飞行,如蝙蝠。一类细小、生活在夜间及栖息树上吃昆虫的统兽总目分支出灵长目、树鼩及蝙蝠。灵长目有双目视觉及抓东西的指,可以帮助从一颗树跳往另一颗。更猴就是一个例子,它于4500万年前灭绝。

6000万年前古食肉目(可能是细齿兽类的祖先)在北半球出现,于520万年前灭绝。已知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

5500万年前、澳洲从南极洲中分裂出来。最早的真灵长类首次于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出现,例如美国怀俄明州的辛普森氏果猴及中国云南的亚洲德氏猴。尖吻鲭鲨可能是大白鲨的祖先。

5000万年前马由始祖马开始进行演化。鲸鱼及海豚的祖先游走鲸可能像海狮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它的脚有蹼,并且是以耳朵听声音。Pezosiren portelli是现今海牛的祖先,像河马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细齿兽类包括小古猫属是所有狗、猫、熊、浣熊、狐狸、土狼、狐狼及麝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及像鼬鼠般可以爬树。现代的银杏出现。

4850万年前冠恐鸟是1.75米高的肉食性鸟类,是顶级掠食者。

4650万年前游走鲸后代的罗德侯鲸是鲸鱼的祖先,开始不再饮用淡水。

4300万年前始祖象出现,有长的鼻,但没有象鼻或象牙。

4000万年前灵长目分支成原猴亚目及简鼻亚目,简鼻亚目是白天活动及草食性的。

3700万年前龙王鲸的后肢开始缩少及发现完好,听觉开始经下颚传至中耳。在埃及的鲸鱼谷当时是在水中,龙王鲸未有呼吸孔,要把头部伸出水面呼吸。原猴亚目的早期祖先Biretia fayumensis及Biretia megalopsis在埃及沙漠出现。

3500万年前禾本科从被子植物中演化出来。

3000万年前简鼻亚目分支成阔鼻小目及狭鼻小目。阔鼻小目有卷尾及迁移至南美洲,雄性是色盲的。狭鼻小目留在非洲,其中一种祖先可能是埃及猿。Bugtipithecus inexpectans、Phileosimias kamali及Phileosimias brahuiorum像现今的狐猴是生活在巴基斯坦中部布格蒂丘陵的雨林中。所有猫的祖先原小熊猫生活在欧洲的树上,在2000万年前灭绝。

2750万年前巨犀生活在蒙古。

2700万年前长腿恐鹤在美洲,于15000年前灭绝。

2500万年前狭鼻小目雄性可以看见颜色及失去了费洛蒙。狭鼻小目分支成两个总科:猴总科及人型总科。猴总科并没有卷尾,有些甚至原全没有尾巴。所有人型总科都没有尾巴。

新近纪

2200万年前

印度与亚洲碰撞,产生喜玛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由于湿度被断绝,中亚洲成为了沙漠。恐象出现,于200万年前灭绝。部份像狗、熊及浣熊的Ursavus elmensis(所有熊的祖先)出现,其体型只有狐狸般大,以植物及昆虫来补足肉食。第一类猫熊亚科分支出来,当中只有大熊猫能生存至今。

2100万年前像獴的生物乘坐植物造成的筏由马达加斯加漂浮至非洲,并成为所有当地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祖先。

2000万年前非洲板块与亚洲碰撞。拟指犬是狗的祖先,第五爪缩短了,有现今狗的上爪的影子。它们的外表像现今的麝猫,脚及脚趾适合奔走。犬科及猫科开始分支。象的祖先嵌齿象出现。

1900万年前大地懒出现,于8000年前灭绝。

1600万年前鲛齿鲸显示鲸鱼的早期回声定位。巨牙鲨是巨大的鲨鱼,但突然于160万年前消失。

1500万年前猿从非洲迁徙至欧亚大陆,成为了长臂猿及猩猩。人类祖先从长臂猿形成。猩猩、大猩猩及黑猩猩都是属于人科,人类则属人族。

1300万年前人类祖先从猩猩祖先形成。猩猩的亲属开远禄丰古猿出现。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可能是人科及人类的共同祖先。

1000万年前气候开始变得干燥,大草原及草原代替了森林。猴的数量激增,猿则减少。人类祖先从大猩猩的祖先形成。马的全盛期并开始扩展整个北半球。1000万年前它们因面对偶蹄目的竞争而衰减。Tomarctus是极之像狗的动物。

700万年前最大的灵长目巨猿在中国、越南及北印度生活,于30万年前灭绝。

560万年前地中海干涸,是为米辛尼亚期盐危机。

500万年前火山爆发及产生很多细小的陆地连结了南北美洲。哺乳动物由北美洲往南迁徙,并造成当地的哺乳动物灭绝。人类祖先从黑猩猩祖先形成。最后共同祖先是乍得人猿。最早的人类分支是千年人。黑猩猩及人类的DNA有98%相似,在血红素中只有一个胺基酸不同。黑猩猩的一类可以在基因上比现今所有60亿人更多样化,但后来人类分支出现瓶颈。黑猩猩及人类的喉头重新移位至咽及肺部中间,可见共同祖先都有这个语言前身的特质。

480万年前人族出现黑猩猩的大小的地猿,并且站立行走。

370万年前一些南方古猿在肯雅的火山灰中留下脚印。

350万年前大白鲨出现。

300万年前双足的南方古猿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并被恐猫属所猎杀。非洲南方古猿及鲍氏南方古猿,并其他包括肯尼亚平脸人的属出现。大猩猩在刚果河南岸消失。南北美洲连接,发生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现今的马属首次出现。恐象的下颚有向下的象牙。

第四纪

250万年前斯剑虎出现。

220万年前大猩猩分裂成西部大猩猩及东部大猩猩。

200万年前能人在坦桑尼亚使用原始石器工具,有可能与罗百氏傍人一同生活。布若卡氏区出现。人属的物种吃肉,而傍人则吃植物及白蚁。一些在刚果河南部的黑猩猩分支出倭黑猩猩,倭黑猩猩生活在雌性主导的社会。斯剑虎由北美洲前往南美洲。

180万年前直立人在非洲演化,并迁徙至其他大洲,主要是南亚。

175万年前格鲁及亚人有直立人及能人的特征。雕齿兽在秘鲁南部生活。

160万年前巨型短面袋鼠在澳洲出现,于40000年前消失。像袋熊的丽纹双门齿兽在澳洲出现,于45000年前灭绝。

150万年前猩猩分裂为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袋狮在澳洲出现,于46000年前灭绝。

100万年前犬属从Tomarctus分支出来。灰狐是现今最原始的犬属。

80万年前灰狼迁移至北美洲极地。

78万年前地球最后(最近一次)的地磁反转。

70万年前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共同遗传祖先出现。

50万年前直立人使用木炭来控制火,但仍不懂如何生火。

40万年前东部大猩猩分支为东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大角鹿出现,在9500年前灭绝。

35.5万年前海德堡人在义大利南部的罗卡蒙菲纳火山留下脚印,是最早的人属脚印。

25万年前北极熊从棕熊演化。

19.5万年前衣索匹亚奥莫河的奥莫化石遗存是最早的人类。

16万年前长者智人练习礼仪及宰杀河马。

15万年前线粒体夏娃在非洲生活,她是所有现今人类的最后女性祖先。

1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海德堡人演化及住在欧洲及中东,开始埋葬尸体及照顾病人,有现今人类的舌骨及会使用矛。FOXP2基因出现。

10万年前第一个人类从海德堡人演化及在非洲出现。人类生活在南非及以色列。人类经两个途径进入亚洲:经中东往北行,及从衣索匹亚往南走,经红海及阿拉伯南部(参单源论)。突变造成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吸收最有效的紫外线。种族开始成立。非洲的人口基因仍然较为分化。

8.25万年前人类在萨伊使用锋利的动物骨头捕鱼。

8万年前人类在刚果制造鱼叉。

7.4万年前多峇巨灾理论指多峇湖的超级火山爆发,人类人口只剩2000。6年没有夏天及紧接的1000年冰河时期。火山灰达5米深覆盖印度及巴基斯坦。

7万年前最近的冰河时期,威斯康辛冰期开始。人类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以骨头制造工具,及画壁画。他们亦收集贝壳及钻孔制作颈饰。巨水獭出现,在1万年前消失。

6万年前Y染色体亚当在非洲生活,是人类男性Y染色体的最后祖先。

5万年前人类由亚洲延伸至澳洲及欧洲。海岸线的延伸速度较内陆为快。披毛犀在不列颠群岛生活。

4万年前克罗马侬人在法国绘画及捕猎猛犸象。他们有特别的认知能力,使他们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澳洲巨大的有袋目灭绝。

3.2万年前德国福格海德有第一个雕塑。法国有第一个用鸟骨制的笛。印尼有石器工具。

3万年前人类从西伯利亚分几波进入北美洲,较后的经过白令陆桥进入,早期的可能是以跳岛战术经阿留申群岛进入。欧洲人越过大西洋到达北美洲。人类抵达所罗门群岛及前往日本。在撒哈拉使用弓箭,在摩拉维亚有首个陶瓷动物模型。

2.8万年前在非洲那米比亚出现最古老的图画。德国出现最古老的阴茎雕塑。

2.7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人属只馀下人类及佛罗勒斯人。捷克出现纺织。

2.5万年前从猛犸象牙发明了标枪。

西元前2.4万年前到西元前2.2万年前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属于此段时期。

2万年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留下脚印及手印。从动物脂肪制造油灯。山顶洞人以骨针来缝制动物饰物。猛犸象骨头在俄罗斯建造房屋。

1.8万年前佛罗勒斯人在遥远的印尼出现。

1.5万年前最后的冰河时期完结,海水漫过全球,造成多个近岸地区水浸,将以往的大陆分成岛屿。日本从亚洲分开,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分开,塔斯曼尼亚与澳洲分开,爪哇岛形成,砂拉越、马来西亚及印尼分隔。一些人类在中东的肥沃月弯开展农业,并且发展城市。因为生产食物及饲养动物,世界人口暴涨。拉斯考克山洞及加拉加斯出现石洞壁画。

1.4万年前全新世灭绝事件开始,超过100种大型哺乳动物消失,可能是因世界人口暴涨所致。

全新世

1.15万年前斯剑虎灭绝。

1.1万年前佛罗勒斯人及猛犸象灭绝。人类首先畜养印度狼。所有现今的狗都是属于家犬。

1.04万年前开始种植植物,在近东耕种。耶利哥人口有19000。

西元前8000年前撒哈拉仍有河流、湖及季候风。日本绳文时代制造全世界最早的陶制容器。人类抵达南美洲的蓬塔阿雷纳斯。世界人口达500万。

西元前6千年前亚洲西南部、叙利亚、约旦、土耳其及伊拉克种植麦。

西元前4500年前种植亚洲型稻及非洲型稻。

西元前1200年前铁器出现在中东和东南欧,人类开始铁器时代。

西元前1000年世界人口达5000万。

西元前500年世界人口达1亿。

西元1年世界人口达2亿。

公元1627年最后一只原牛于1627年被波兰猎人射杀,宣告了原牛的灭绝。

公元1662年或1688年-1715年之间渡渡鸟灭绝。

公元1815年4月10日,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它的火山灰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全球温度下降了约5℃,引发了1816年著名的“无夏之年”。

公元1835年世界人口达10亿。

公元1952年加勒比僧海豹灭绝——最后确定观察到加勒比僧海豹的纪录是于1952年的小塞拉纳岛。公元2008年,美国政府宣布经过5年搜寻,认为它们已经灭绝。

公元1969年人类尼尔·阿姆斯壮在7月21日02:56 (世界时)正式在月球行走。

公元2005年亚马逊森林经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公元2008年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世界人口约6706993000人。

公元2016年世界人口超过70亿。全新世灭绝事件仍然继续,最近50年更有上升趋势。


谢选骏指出:看过上述当可明了:如果要说到祝福,那么生物灭绝也许就是更高意义的祝福吧。现在许多人在鼓噪多少多少生物灭绝了,其实就是没有明白这个“灭绝就是祝福”的道理。而人类灭亡的日子,也许就是新的祝福的日子了。生命之水原来就是死亡之水。


第四节 杀机四伏的宇宙


宇宙星系/牛郎织女


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初秋,晚上九点钟左右她越过我们的头顶;秋越来越深,她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成为一架七弦琴的样子,我们叫它天琴座。这是介绍织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状及名称来源。


牵牛星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地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三颗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他的光辉稍稍带点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他。这是介绍牵牛星的位置、亮度及天平星的形状。


织女星和牵牛星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都是恒星及他们的光辉。


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地球16光年。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离地球的距离。织女星以14千米每秒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这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29千米每秒—差不多。它们的移动并不是正对着太阳的,移动的方向也渐渐在改变。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和太阳相撞。这是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移动。


科学解释


牛郎星同织女星真的每年“七夕”相会吗?


夏夜在室外乘凉的时候,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谢选骏指出:银河是人类的敌人,因为它的距离足以切断一切生命。天河,就是死亡之水……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人类是无法超越它的。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出处: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释义: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文学记载/牛郎织女


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译文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发源地/牛郎织女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这是流传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通俗说法。这里说的“银河”是天上的银河,“沂河”是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条全长574千米的河流。这个说法源于中国民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题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况且它把天上和人间放在了一个层面上演绎,这在四大传说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后续传说/牛郎织女


在河南鲁山流传的故事里还有许多后续牛郎织女生活的鲜活内容。


织女被抓回天宫,织彩霞云锦,整天闷闷不乐,思念牛郎和儿女。牛郎携儿女在凡间度日,愁苦难言。他们的居住地距鲁山坡顶南天门只有5华里路,一双儿女在家想念母亲,时不时顺山岭走到南天门要“娘亲”。南天门的把门将军同情他们的遭遇,少不得行个方便,让他们进进出出。玉皇大帝非常喜欢外孙孙,听任他们来来往往。王母娘娘也放松了对织女的监管,两家的关系也就慢慢融洽起来。牛郎死后葬于鲁山坡南麓牛郎坟。孙义村牛郎的后裔,则称自己为“牛郎孙”。


后来,牛郎后裔继承了鲁山坡一带家产,并恪守孝道,每年安排腊八、春节、二月八、菜花节、三月三、七夕等十多个节日,请牛郎织女回村过节。孙义村旁的鲁峰山,鲁峰山上的“牛郎洞”,西侧的“九女潭”,山顶的“瑞云观”……似乎都在讲述着牛郎织女动人的故事。


鲁峰山一带自然环境优越,当地百姓自古就养大黄牛。但是与别处养牛不同,辛集乡孙义村不仅家家户户养牛,但养牛不杀牛、牛死后掩埋的习俗一直延续了很久。另外,鲁山自古盛产丝绸,鲁山丝绸又名“织女织”、“仙女织”。


辛集乡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基地。这也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时,人间的女子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两个人的私语。而鲁山民俗,七夕乞巧,就是在这天向织女乞求赐授巧技,得如意郎君。


在辛集乡,每年的七月初七,从不间断地举行大型庙会。经考证,辛集乡的七夕庙会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日唱大戏、敲锣鼓、放鞭炮,百姓称其为“迎接仙女”或“接牛郎织女回家”。


在辛集乡孙义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即起庙会、唱大戏,从来不看《天河记》。因为《天河记》里关于他们祖先的一些描写不尊重。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重,他们世世代代不看《天河记》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


起源发展/牛郎织女 


起源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牵牛、织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呢?原文未交代。据后世推测,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劳动人民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内,织娟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到此,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这便给故事带来了悲剧气氛。


牛郎织女及“七夕”传说源于天象星宿之说。早在西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对“牛郎”、“织女”的记载。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七《守志》:“举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织女合婚之说。


东汉应劭编撰的《风俗通义》,其中有一段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它表明,在当时,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风俗之中。


东汉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牵牛星之天文学名称),织女二星神当会。”由以上诸材料可以看出,人们逐步为牛郎织女这两个相距甚远的星辰附会了爱情故事。《古诗十九首》首选透露出了这一信息,这里的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而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此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


起源地之争


流传了千百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地,一直在陕西西安、山西和顺、山东沂源等地争执不休。中国民协先后命名山西和顺县和河南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另外的传说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传说。一是: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有的说是第九个)孙女,在天河东面织云锦天衣,牛郎在天河西边看牛,两人都很勤勉。天帝爱怜他们,让他们结婚。婚后两人贪图享乐,荒废劳动。天帝发怒,使他们分开,中间隔天河,命乌鸦去告诉他们,七天见面一次。乌鸦却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二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前一种传说中的基本情节,和《荆楚岁时记》中的差不多,只是增添了“乌鸦传话”的情节。后一种传说则大大丰富、发展了原来的故事。它从星辰之间的神的爱情,转化为人神之间的恋爱故事了。至于其他种种传说,大多数是以此为蓝本而加以延伸的。那么,为什么在后一个传说中,要加进老牛这个角色,并使它在故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因为牛是农家宝,农民热爱耕牛,甚至还在耕牛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生活的理想遭到阻碍时,农民容易产生救助于牛的幻想,希望牛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同时,把动物人格化,也是各种汉族传说故事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相关记载


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牛郎被称为牵牛,但当时牛郎和织女只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没有爱情方面的描述。西汉时,牛郎织女被描述成两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赋中曾有描写“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指昆明池两边的牛郎、织女雕像。


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天河就是我们在夜里看到的那条横贯天空的光带;中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明河”、“高寒”等等。天文学家叫它“银河”。织女星在银河的东边,它的西名是Vega。从前中国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个“星座”。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附近银河里有五个几乎一样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五个星属天鹅座。银河的西边稍为南一点有三个星排得很近,中间那个比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中国古称“河鼓”、“何鼓”、“黄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候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神话里说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


从前中国许多人相信牛郎和织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会一次。那一夜,妇女们都穿针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织女星。这个故事也常被用作戏剧的资料,京剧、话剧和各地的地方戏里多半有“牛郎织女”这出戏。


在戏剧里,牛郎是一个农村里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帮哥哥种田,不肯帮嫂嫂车水,不肯帮妈妈做家务事。牛郎只是贪玩,只爱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梦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牵着老牛动身到天上去。同时,在天上有一位织女却想要下凡来享受人间的温暖。王母娘娘可怜织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鹊把织女带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真是“胜却人间无数”。一对爱侣被送上九霄云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胜境,日子一久,也便觉得平淡无奇了。织女得继续纺织云锦天衣,不能老陪着他。牛郎越来越感觉无聊,又从金童得知家里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诉织女。织女决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爱的春天。可惜事机不密,给西王母晓得了。她赶来用玉簪划成银河一道,把牛郎和织女隔开,只答应每年七夕遣喜鹊结成天桥,使他们渡河相会一次。牛郎回到人间,很高兴地再看到母亲、哥哥、嫂嫂。从此,他不再偷懒,不再作无谓的幻想,天天努力劳动。他觉悟到在现实生活里也可以创造出美丽来。他闻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义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爱的织女不能也到地上来和他一起劳动,一起享受人间的温暖。不过每年七夕还可以相会一次,那已经比永别好多了。


人物名字由来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今天,牛郎织女名字已成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相爱男女的代称。


《古诗十九首》之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江女,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道尽牛郎织女相爱不得见的苦愁悲遇,实乃分居两地伉俪的贴心写实。


传统节日/牛郎织女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谢选骏指出:面对杀机四伏的宇宙,人类需要神话传说来温暖自己。爱的冲动,可以渡过隔绝人类的银河。


第五节 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


《古罗马城的供排水系统与城市文明》(2017-09-08 17:31 中外水利)报道:

 

古罗马以完备的引水渠网建设闻名世界。古罗马的供水系统被认为是古代历史最辉煌的奇迹之一。罗马城扩展所到之处也是引水渠的所到之处,这几乎成了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标志。古罗马的引水渠建设主要还不是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或出于提高卫生质量的考虑,而是提供逃生通道或军事需要。当然,其他功能也是同时具备的,如提供家庭用水、花园浇灌、水上表演、推磨、喷泉景观等。古罗马的工程师因地制宜地在任何可以获得稳定的山泉水或地下水供应的地方都建设了渠道。

 

古罗马以完备的引水渠网建设闻名世界

虽然建渠输水不是罗马人的首创,这一技术已包含在东方文明包括希腊文明中,但罗马人无疑是渠道输水最完美的建造者。罗马人恢复了亚述人的渠道工程建设并把亚述人的文明理念应用到所有为罗马人建造的设施中。罗马人是“城里人”,能方便地享用数量最多的渠道饮用水。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每个罗马人每天可以享用1100升的水,而现在一般居民用水每人每天仅为200—300升。


可以说,古罗马的渠道建设和管理跟现代的渠道建设和管理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现代的渠道建设技术基本上都来自于古罗马的建设工程。输水渠道建设首先是寻找水源。从四面八方来的地下水渗透到建好的拱形的储水库收集起来,水渠跟储水库连接,空气通过水面上方进入储水库,储存水通过露天的混凝土水渠自然引流出来。在输水过程中,罗马人还建设了许多坚固的高架输水渠、虹吸管、隧道以避开深谷和悬崖。最后,水渠里的水注入混凝土做成的水窖里净化,净化以后又通过水渠自流到分水池。分水池中有许多隔层把水分开。


分水系统主要是把水库里的水或输水渠里的水分流到终端用户。罗马的分水系统就是把来自水源地的水用渠道分流到城市中。供水时,供应的水量超过了实际的需求,一是为保证水流的压力;二是冲洗街道。绝大多数的输水渠道由砂石建造而成。

水渠在经过松碎的岩石地面时用石灰、陶土、碎砖铺设渠道,经过松软地段就用四方的石块铺设。水渠有不同的交叉形状的设计,但大多数为矩形(俗称三面沟),在水沟上面覆盖条形石板或三角形石板。进入居民区后,各个城堡之间的供水是用铅或铜管连接成,在足够的水压下可以保证持续的水流,各个城堡用不完的水又可以通过渠道回到主水渠。按照规定,城堡里的人只能使用渠道输送来的水,不允许从沟渠里直接取水。详细的渠道管理制度保证了供水的稳定性。


通过对庞贝古城遗址的研究,为清楚了解古罗马城供水系统提供了极好的例子。从储水库开始,有三条输水渠将水引到城市中不同地方的水塔中,再输送到由铅铸造而成架设在6米高的砂结构水池中,水池往往建在十字路口,跟居民小区住户连接。当然,水塔也为公共喷水池供水。庞贝古城水池最简便之处在于喷泉水源源不断地跌落在配备好的椭圆形的石盆里面,这样石盆里的水时时刻刻都是满的。庞贝古城的排水系统也是闻名遐迩的。即使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庞贝古城广场的排水功能也还在独自发挥作用。庞贝古城的街道其实又是一条开放的渠道,可以把喷水池里的水、雨水、污水排掉。

 

古罗马人以引水渠的建筑设计为自豪,它也为城市饮水提供真正的价值。罗马人常常以他们宏大的供水系统为豪,但最重要的或许是这些建筑让罗马人认识到利用水力学的原理建造排污系统和对污水的集中处理上,并且随着新城市的不断扩张,排污系统也在一年一年得到延伸。古罗马城大量的清洁饮用水、街道上的污水都要通过渠道处理,最后才排到第伯尔河。我们不仅发现了古罗马城输水系统的现代化程度,而且也解释了世界其他城市瘟疫流行的原因。事实上,只有建设排污渠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流冲刷渠道,渠道也就成了流不动的粪便池和毒气室。另外,古罗马人还精心设计了路面排水系统。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铺设了用于排水的路牙子和沟槽,引导路面的水流到石头砌成的露天排水沟里,稍微倾斜的路基就能把路面上的水排到沟渠里去。


城市供水同样在古罗马人的卫生用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厕所可以分为两种:公共厕所和私人厕所。一般来说,公共厕所建在浴室附近或在浴室里面,方便人们从浴室外面或里面入厕,然后用大量浴后水来冲洗厕所。而修建管道引水来冲洗私人厕所的情况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


罗马帝国普通居民能够充分使用露天沟渠里流动的饮用水并且利用地下渠道把他们的生活污水带走。虽然不是刻意设计的,但罗马人做到了城市供水和排污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供水渠道多余溢出来的水流把城市的污水带到地下排水管里去。古罗马人供水和排水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动态水环境的建立奠定了最早的榜样,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城市的改观直接得益于供水系统,新的供水系统把水更加便捷地输送给市民。例如,庞贝市把位于塞里罗的奥古斯丁水渠的一条支流引入城市,使该市大为改观。从奥古斯丁水渠引入的水用于庞贝市的公共澡堂、私人住宅用水,特别是公共喷泉系统。在庞贝古城的大街上每间隔100米就有一个水池,人们走路不超过50米就可以取到水,如此短的取水距离对于今日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叹为观止的。


第二,持续、畅通的供水系统保障了城市的清洁卫生。城市公共喷泉的水也用来清洗街道,从这个角度而言,公共喷泉发挥了溪流的功用。此外,为了解决喷泉水溢到路面上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城内遍布着帮助人们跨越街道的三维斑马线。源源不断的供水冲洗着城市厕所的污水坑,古罗马的厕所里随时有流水冲洗粪便。在罗马帝国时期,充沛的供水系统保证了需要大量用水的公共澡堂的正常运营。公共澡堂在古罗马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是市民的洁身之地,也是城市不同阶层的交流和融汇之地。


谢选骏指出: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其实,管子里的水可能是最危险水;文明人只敢接受学校里的教育,其实学校里的教育可能是最有害的。罗马的衰落显然是“文明的后果”,而不是“野蛮的后果”。在我们这个时代,城市的水污染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危险。


现代的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而这却意味着,他们与整个自然系统的隔绝。这种隔绝状态日益加重,削弱了他们的生命本源。


《多地成癌症村 自救策略首先要切断“死亡之水”》(2013-02-22 华声在线)报道:


据悉,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00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40万;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在全国不少大城市,恶性肿瘤已经超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死亡原因。


癌症的形成原因多样,因环境污染而开成的“癌症村”正在中国大陆逐年增多。据资料显示,有197个癌症村记录了村名或得已确认,有2处分别描述为10多个村庄和20多个村庄,还有9处区域不能确认癌症村数量,这样,中国癌症村的数量应该超过247个,涵盖中国大陆的27个省份。


关于“癌症村”的形成,目前尚未有官方的正式说明,但是从现有的报道中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癌症村”的形成都与现代工业污染密不可分。其中,与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制药厂、皮革厂、酒精厂、发电厂、石灰窑等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最为密切。


癌症村的人们被迫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于是引发了许多癌症的,发生其中发病率高有食道癌、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共五大癌症,早期发现癌症一般治愈率可达70%以上,因此,了解这些癌症的常见症状及相关信息非常有必要。


“癌症村”自救策略之一:切断死亡之水


横石河是珠江末端支流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因为大宝山矿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毒性顺着流水蜿蜒50公里,最后流入珠江支流——滃江,致使事个滃江流域不同程度存在重金属污染。


2005年,华南农业大学林初夏教授曾做了个实验,把河水稀释万倍后,发现水生物在里面存活不能超过24小时。四十多年里,村里陆续200多人死于癌症,上坝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水源和土壤污染的极端案例。


多年来,受横石河影响沉重的上坝村村民不断上访,媒体、学界也予以关注,广东省政府和大宝山矿共同出资,在山上修建水库,再建引水渠,并尽量做到不用井水,不使用河水灌溉,希望解决村民的用水难题。但投资上千万的工程却连几十万的盖子都加不起,供水时断时续,水质也极不稳定,目前部分村民还是愿意饮用自家井水,虽然他们知道井水有毒。


“癌症村”自救策略之二:“神”消弥心理恐惧


对癌症村来说,死亡像个挥之不去的幽灵,笼罩着这个村子。新起的坟茔、白对联、哀乐,一年四季绵延不绝。村头墙壁上,到处是触目惊心的治疗腹泻、癌症的广告。有些患者无奈只能找江湖游医寻求安慰;有些患者则只能求助“神”的力量。


河南沈丘孙营村的村民孙振雨,不忍看着自己的乡亲们忍受癌症的折磨,于1999年,筹钱2500元,修复了村里的华佗庙,“初一十五,香火很旺”。但华佗庙重修后4年,孙的爱人得了偏瘫,至今卧病在床。更可叹的是,连塑华佗像的匠人也因癌症而去世了。


黄孟营村33岁的孔鹤琴,19岁嫁到此地,26岁得了直肠癌,4次手术,12次化疗,花了7万多元,如今家徒四壁,外债高筑。两年前,“感到无望”的孔鹤琴皈依了基督。每周五,骨关节变形的她,都要坐在轮椅上,让丈夫推着,到两公里外的王寨村做礼拜。王寨村基督教堂的信徒芦美英则表示,七八十名教友中,基本都是身体有病的人。


“癌症村”自救策略之三:他救不如自救


后王各庄村民孔凡国家的一个衣柜内,放着他这一两年来的调查材料,堆起来有七八公斤重。其中有一份不断加长的《后王各庄村癌症病因调查表》,那是他挨家挨户调查登记得出的。


为调查村里癌症频发的原因,孔凡国向村民发放了“后王各庄村癌症社情民意调查表”。收回的一二百份调查表中,村民们认为“臭气、污水和饮用水”是致癌的“祸首”。对于村里臭气与污水的检测,一直没有相关部门的检测。村委会一工作人员透露,希涛公司是镇里招商引资的企业,村里根本管不了。 生态环境地质学者林景星曾在全国多个“癌症村”调研,他表示:而对于类似受污染的村庄村民要想拿到证据,要有质量认证,要有国家两个实验室的章,打官司才能行。他救的路很难走,自救之路也是难上加难。


“村里管不了,他救不如自救。”孔凡国说,他除了继续调查,向各级政府反映问题外,还组织村民抗癌防癌。2007年7月份,他和几名村民每人捐出200元,用于复印倡议书及购买100本抗癌防癌的书籍,免费向村民发放。


“癌症村”自救策略之四:与贫困和疼痛的顽强抗争


村民们恐惧癌症,病痛的剧烈折磨是健康人难以想象的,还要面对的是周围熟悉的朋友和亲人的死亡,对尚存于世的人,除了死亡,还有治疗所需的大笔费用。


对癌症村来说,只要有一家出现癌症病人就意味着这一家将陷入困顿不堪,更遑论出现两个三个病人。村子里的蔬菜作物卖不出去,外面人直言:有毒,谁敢吃!家庭收入本就少得可怜,还要应对天文数字般的医疗开支。


“谁得病谁家就败。”刚刚进行胃穿孔手术的王子清一再表示,村子里钱都不好借,有钱也不敢借出去。“我们东孙楼穷,不是因为人懒,没能力,而是因为癌症。只要家里有病人,都得花上三两万块。”


可以说,癌症村的出现,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个缩影,“人活得都没有希望了,村里的人总担心,下一个死的会不会是自己。” 无比的绝望下仅剩下微弱的呼吁,他们对生的希望及对生活的渴望仍在努力争取中,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福音是需要付出责任的主体及时站出来,更少不了的是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与支持、政府及相关组织积极干预并对他们及时的援助。


谢选骏指出:癌症村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癌症村,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癌症村的存在,是对毛泽东思想讽刺。因为毛泽东曾经写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原来癌症村,就是毛派分子的“正确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冒牌的正确思想”。


第六节 思考水资源危机


一、城市化对水量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城市迅速膨胀,大量人口拥向城市,全世界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从1960年的12个增加到1980年的26个,近10年来增加速度更快,预计2000年可达50个。我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亦很快,1978—1988年中,有3亿农民转为城镇人口,20万人口的小型城市由1978年的92个增加到1987年的223个。这一时期建制镇就增加1000多个。全世界目前已有近50%人口居住在只占大陆面积5%的城市范围内。人口高度集中,工业迅速发展,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城市民用水的消耗定额平均为农村居民的5—8倍,而且随着生活方式、卫生要求,经济条件的改变,居民需水量还要成倍增长,城市新兴的工业对水质、水量要求更高更多,因此城市需水的增长比人口增长还要迅速。例如上海市在1949—1980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一倍多,用水量增长了约7倍。城市的需水量普遍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水能力。因此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水荒,即城市水资源危机。


城市本身不能够产生水,而且需大量消费水甚至污染水。任何一个城市仅靠本地天然径流或地下径流量,是根本无法满足供水需求的。例如上海市、本地天然径流量仅18.6亿立方米,而1980年(丰水年)需水80.52亿立方米(中水年和枯水年则分别为89.07和104.07亿立方米),故必须引用黄浦江和长江等外来水。据1991年我国对434个城市的调查,包括已经引用外来水后仍严重缺水的城市有40个,约占10%,一般缺水的为188个,约占43%。沿海14个开放城市中,有8个城市缺水,占57%以上。


城市供水日益紧张,原来的地表水源和供水设施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许多城市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日趋枯竭,这不仅加深了水资源危机,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的危害,建筑物毁坏和地下管道破裂,沿海城市还会导致咸水倒灌的恶果。北京市近年来由于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已下降30余米。天津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下降漏斗,最低水位已达负63米,造成地面普遍下沉,严重地段已下沉2.4米。上海1921—1965年全市地面平均下沉1.76米,最大下沉量达2.63米,1967年采取回灌措施后虽趋稳定,但目前每年仍有数毫米的下沉量。目前不少城市为了解决城市供水危机,不得不采取远距离调水的途径,如美国洛杉矶市自150英里以外的科罗拉多河引水;纽约甚至从阿帕拉契山地引水。我国的“引滦入津”,“引黄(河)济青(岛)”,上海市的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及将来的开辟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引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向北京引水等措施,都属于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可取的途径。但由于城市水资源的的开发利用问题比较复杂,它既受到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布局、交通运输、人口密度,邻近地区发展情况,国家政策法令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区自然条件及邻区水资源情况的影响,因此必须合理利用,从综合的城市生态角度考虑,以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


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气向大气排放形成酸雨下降,使天然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明显恶化。关于水质的细节将在本章第二节中讲述。生活污水量与工业废水量的比例,因工业化程度而异,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可达1∶9,一般约在3∶1—1∶3之间。如果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正常的生物循环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危及生活和生产,则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通常在枯水季节,河川基流减少,稀释能力削弱,水质更趋恶化,高温季节,有机质被厌气细菌分解的生化过程也能引起水体黑臭。故通常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下游水体一般均受到污染。天然水体水质恶化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危机,上海市从水资源总量看,算是丰富的,但由于日排污量达500万吨以上,导致黄浦江高温季节黑臭(枯水季节又受涨潮的咸水影响),故也成为缺水城市了。防止污染的基本措施是做好污废水处理,控制污染源,不使其进入天然水体。


城市水文效应实际上是城市人类活动与水相互关系的重要科学问题,城市水文学的研究既涉及到多种学科,又可服务于城市建设,它在理论上与城市气候效应、环境效应、社会经济效应密切相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水文学研究已蓬勃开展,今后我国在进一步广泛建立城市试验场和观测站的基础上,这一领域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通常是先对影响导致的后果进行调查,作出定性的分析,然后按照实际资料进行定量的计算。国际水文10年和国际水文计划提出的采用实验流域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分析研究时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也是定量研究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才能综合各个组成成分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使人们能查清任一组成成分与影响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的数量变化。


水文效应的定量变化,基本原理是建筑在水循环过程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方法上的。目前,国内外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类:


(一)水量平衡法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方法,分析主要要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差异和变化,即按平衡的自然状况,结合人类活动改变某一分量来计算。


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R0=P0-E0


式中,Ro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Po为多年平均降水量;Eo为多年平均蒸发量。


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降水P′,径流R′和流域蒸发E′仍然满足上述方程:R′=P′-E′


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对降水要素的影响较小,因而在研究水资源评价时,可假设降水P不变,比较上两式得:Ro-R′=E′-Eo


要鉴别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可以直接分析受人类活动影响后,天然径流的变化,如水资源评价中的调查还原法、计算式为:W天- W实=W灌+W工+W库蒸+W库渗±W库蓄±W引水±W分洪


式中,W天、W实分别为天然与实测水量;W灌、W工分别为灌溉与工业耗水量;W库蒸为水库水面蒸发量与相应的陆地地面蒸发量的差值;W库渗为水库渗漏量;W库蓄为水库蓄水量;W引水、W分洪分别为跨流域引水量和河道分洪水量。


该法概念清晰,可逐项评价人类活动的影响,且能与用水量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对比分析法


此法又可分为两种,其一为按同一测站历史资料对比计算,即按人类活动前后的观测或史料记载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也可用同一测站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即先用人类活动以前的降雨径流资料建立降雨径流相关曲线,然后用人类活动以后的降雨资料按此降雨径流相关曲线推出径流量,并按时间顺序计算出径流累积量,显然这个累积量是未经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而人类活动的影响量,可以用实测径流(人类活动后,必有变化)的累积量与前者比较得出,具体的比较是点绘计算的与实测的两个累积量的关系曲线,如曲线发生不连续或突然变化,则可看出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性质和数量。另一种是不同流域的对比计算,即选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未经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测站作参照站与研究测站同期资料进行对比,两者输出之差即为计算的结果。


(三)流域水文模拟法


流域水文模型是基于对水文现象的认识、分析其成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数学方法建立一个模型,来模拟流域的水文变化过程。一方面用人类活动影响前,或影响很小的资科率定模型中的参数,再对率定的参数进行检验,然后用率定的模型来推求自然状况下的径流过程,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鉴别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模型中反映下垫面条件变化较敏感的参数,逐年拟合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资料,并分析该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以预测未来的水文情势。水文模拟方法是估算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模型包括的参数越多,即计入的因素全面、系统性强,其应用的灵活性和结果的灵敏性越高,随着计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据库的建立,流域水文模型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极其复杂,限于资料获取精度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及方法仅是初步的。


四、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


造成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物质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一)大气降水


使大气恶化的物质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前者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后者随所用原料而异,在生产过程中,随不同环节而排放出不同的有害、有毒气体和固体物质(粉尘),常见的有氟化物和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在使用中,也会飞散进入大气中。这些物质在阳光和催化剂作用下,还会互相作用,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有害物质。


使大气恶化物质种类很多,成分复杂,有水溶性成分和不溶性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它们可以自然降落或在降水过程中,溶解于水和被水挟带至地面水体中,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如世界上许多湖泊酸化,致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质溶于水中,生成酸性降水造成的。当今,“酸雨”已成为世界重要公害之一。


(二)农田排水


工厂生产了大量的农药、化肥,专供农业、林业使用。这些物质被施用后,除被生物吸收、挥发、分解之外,大部分残留在农田的土壤和水中,然后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危害。农田排水实际上是非点源(面源)污染。天然水体中的有机物、植物营养物(如氮、磷等)、农药等,主要来源于农田排水。


(三)城市生活污水


随着人口在城市和工业区的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引起水体恶化的重要污染源。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盥洗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粪便污水等。其来源除家庭生活污水外,还有各种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等排出的污水。生活污水尽管杂质很多,但其总量只占0.1—1%,其余都是水分,杂质的浓度与用水量多少有关。悬浮杂质有泥沙、矿物废料和各种有机物(包括人及牲畜的排泄物、食物和蔬菜残渣等),以及胶体和高分子物质(包括淀粉、糖、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油类、肥皂、洗涤剂等);溶解物质则有各种含氮化合物、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尿素和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物,产生臭味的有硫化物以及特殊的粪臭素。此外,还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以至病原菌等。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pH约为7.2—7.8。由此构成的生活污水外观就是一种浑浊、黄绿以至黑色,带有腐臭气的液体。


(四)工业废水


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生产废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液等统称为工业废水。它所含的杂质包括生产废料、残渣以及部分原料、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等,成分极其复杂,含量变化也很大,不同生产条件,甚至不同时间的水质也有很大不同。每种工业废水都有多种杂质和若干项指标的综合体系,构成复杂的水质系统。


工业废水明确分类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种工业可以同时排出数种不同性质的污水,而一种污水又可有不同的杂质和不同的污染效应。其中主要表现的是耗氧和有毒污染影响最深。同时,杂质就其本性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而耗氧是有机物的特性。因此,可将工业废水按成分分为3大类:①无机物废水,包括冶金、建材、化工无机酸碱生产等的废水;②有机物废水,包括食品工业、塑料工业、炼油和石油化工、造纸工业、制革工业等废水;③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同时含有大量无机物的废水,如焦化厂、氮肥厂、合成橡胶厂、制药厂、皮毛厂、人造纤维厂等排的废水。


(五)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渣、冶金渣、化工渣等;建筑废弃物主要是施工排出的废土砖石等。工业废渣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含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威胁较大。


城市垃圾主要为厨房菜渣、果皮、废纸及生活废物、炉灰渣、砖头瓦块、树枝落叶等。城市垃圾的成分比例,因地区气候、生活习惯、家用燃料的不同而异。城市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增长很快,增加的幅度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快慢有关。


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受降水淋溶,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随雨水径流而进入地面水体,改变了地面水质成分;一些淋溶物质随降雨渗入土壤,通过土壤进而影响地下水;细颗粒的垃圾、废渣还能随风飘扬落入地面水体,或成凝结核形成水滴与雨水一起降落地下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中,一些工矿企业将废渣、垃圾直接倒入湖泊、河流或海洋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种类虽然很多,但按物质的属性来划分,一般可归纳为3大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水体含有上述各种属性的物质,相应称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各类型污染的特点、标志等见表6-4、6-5。


五、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一)海洋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海洋水体目前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在边缘海域,是靠近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镇附近的海域。海洋水体污染有如下特点。


1.污染源多而复杂 除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和海上油井的油污染外,还有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和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最后都进入海洋。如陆地上的污染物质可通过河流进入海洋。大气污染物质也可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落到海洋。


2.污染物持续性强,危害性大 海洋是各地区污染物的归宿。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氯农药等),便在海洋中积累起来,数量逐年增多,还能通过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而扩大其危害。


3.污染范围大 世界上的各个海洋是相互勾通的,海水也在不停的运动着,污染物质在海洋中可以扩散到任何角落。海洋环境中原来不存在多氯联苯,现在可以在北冰洋和南极海域捕获的鲸体中检出,可见,这种污染物质已由近海扩散到远洋。


(二)河流水体水质恶化特点


河流是陆地上最重要水体之一。世界上的大工业区和大城市都沿河建立,依靠河流提供水源,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同时还将河流作为废水的排放场所。因此,如今工业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的河流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特点如下:


1.河流水质恶化程度随流量的大小而变化 河流的污径比(径流量与排入河流的污水量的比值,也称稀释比)的大小反映河流的水质恶化程度。一般来说,河流的污径比值大,自净能力就强,河流受污染的可能性和水质恶化程度就小,反之就重。河流的径流量随时间、季节变化,因此,河流水质恶化程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2.河流水质恶化影响范围广 河水不断流动,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强,故上游遭受污染,很快就影响到下游。因此,河流水质恶化影响不限于污染发生区,还可殃及下游地区,甚至可以影响到海洋。


3.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大 河流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河流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直接危害人类。不仅如此,河流中的污染物质还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河水灌溉农田而间接危害人类。


4.河流自净能力强,水质恶化易于控制 河流不断流动,河水交换较快,其复氧机率也较大,废水或污染物质可以不断的被稀释和搬运。因此,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其它水体强。也正因为如此,过去一些人把河流作为废水天然的处理场所,任意向河流中排放废水。殊不知河水的自净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河流就要遭到污染。


河流水体范围相对较小而且集中,因此,其污染较易控制。但是,河流一旦遭污染,要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程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治理时间。


(三)湖泊(水库)水质恶化特点


湖泊、水库以水体交换缓慢为其特点。其中内陆湖因湖水不能再流出,故对污染物的积累与海洋相同。一般淡水湖,湖水能排出,亦常因流速缓慢,水域广阔,可使某些污染物长期停留其中,发生质的变化和量的积累,水体状况逐渐恶化而遭受污染。其水质恶化特点如下:


1.湖泊、水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上游和湖区的入湖河道,可从携带其流经地区厂矿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湖;湖库区周围农田土壤中化肥、残留农药及代谢产物和其它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农田排水和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入湖库;湖库中生物(水草、鱼类、藻类和底栖动物等)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其残留物也可以污染湖库;几乎湖泊(水库)流域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质,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进入湖库。故湖库较之河流来说,污染来源更广、种类更复杂。当流域上大量使用化肥时,还能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湖库,使藻类大量繁殖,酿成所谓“富营养化”现象,而富营养化在河流里没有见到,所以湖泊污染的类型,又较河流为多。


2.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 废水排入水体后,水体对污染物质的稀释和搬运能力,通常与水流速度成正比,流速越大,稀释和搬运能力越强,反之越弱。湖泊由于水域广阔,贮水量大、流速缓慢,故污染物质进入后,不易迅速地被湖水稀释而达到充分混合,而有些污染物质却沉入湖底,并且也难于通过湖流的搬运作用,经过出湖河道向下游输送。一般河流,由于洪水季节流量的迅速增加,河流稀释和搬运能力随之加大,能使水质大为改善。而湖泊由于滞洪作用,洪水进入湖泊后流速迅速减缓,稀释和搬运能力远不如河流那样强。这充分表明:河流是属于污染物质循环中易于搬运的开放类型;而湖泊大多属于污染物质循环中易于沉积的封闭类型;河流型湖泊则介于二者之间。此外,流动缓慢的水面还使水的复氧作用降低,从而使湖水对有机物质的自净能力减弱。


3.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累积和转化能力强 湖泊是孕育水生动植物的天然场所。流动缓慢的湖水,有利于湖泊生物对微小物质的吸收。不少生物能富集铜、铁、钙、硅、碘、汞、镉等元素,比水体原来的浓度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质除了直接从水体进入生物体以外,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和转移。如DDT及其分解产物,可通过水→藻→虾→小鱼→海鸥,海鸥体内的DDT浓度比水中浓度大一百余万倍。有的生物则能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例如,酚可通过藻类、细菌,或底栖动物的新陈代谢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有利于湖水净化。有些生物还能把一些毒性不强的无机物转化成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例如,无机汞可被生物转化成有机的甲基汞,并在食物链中传递浓缩,使污染危害加重。


水库即是人工湖泊,又保留着河流的某些特点,因此,它兼有河流与湖泊的污染特点,但都不如河流或湖泊那么典型。


(四)地下水水质恶化特点


地下水的水质动态与地表水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地表水可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地下,而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正因为如此,地下水水质恶化特点是:


1.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 污染物随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不断地被沿途的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水的数量大为减少,通过地层越厚,截留的就越多,污染物在地层和地下水中的扩散也就缓慢进行着。


2.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 地表水中某一污染物,在其下渗过程中,作用于其它物质,并被挟带进入地下水,造成间接污染。例如,地下水硬度的增加,是由于地表水中酸碱盐类等,在下渗过程中使岩层中大量钙镁溶解进入水中。又如,溶解氧的减少,是由于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在下渗途中,被生物降解而消耗,但又得不到补充。间接污染过程复杂,而且污染源因常被掩盖,要查明污染来源和途径较为困难。


3.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 地下水污染一般表现为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在逐渐升高。


4.地下水污染难治理 往往由于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但也有被发现,查明了污染原因,消除了污染来源,但地下水水质仍然不能得到恢复。这是由于地层中被截留的污染物还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到地下水中。因此,地下水治理很难,一般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六、水体的自净能力


(一)水体恶化与自净关系


废水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产生两个相关联的过程:一是水质恶化过程;二是水体净化过程。水体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亦即是水质恶化过程,要视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强度而定。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强度与污染物性质、污染源大小和受纳水体3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废水注入河流的同时,其中各种污染成分也要经受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染成分不断地受到稀释、扩散、分解或沉淀,其结果是使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下降,最后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对于接纳废水的某一局部水域来说,其污染与自净过程与一条河流大致相似。废水进入水体后,污染与自净过程就同时开始。距排放口近的水域,污染过程是主要的,表现为水质恶化,形成严重污染区;而在相邻的下游水域,自净过程得到加强,污染过程强度有所减弱,表现为水质有所好转(相对严重污染水域而言),形成中度至轻度污染区域;在轻度污染区域之下水域,自净过程是主要的,表现为废水(或污染物)经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污染物质或被稀释或被分解或被吸附沉淀,水质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水体的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影响水体自净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受纳水体的地形、水文条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水温、复氧能力(风力、风向、水体紊动状况等),以及水体和污染物的组成与污染物浓度等。


1.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或数量下降,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机物过高,那么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有机物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随之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使纤毛虫之类的原生动物有条件取食于细菌,则细菌数量又随之减少;而纤毛虫又被轮虫、甲壳类吞食,使后者成为优势种群。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无机营养成分,如氮、磷等,使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旺盛又使鱼、贝类动物随之繁殖起来。水体自净过程中生物种群的变化见。


2.水体自净机制 包括沉淀、稀释、混合等物理作用;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各种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发生并行进行。一般地说,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在水体自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1)物理净化作用 当可溶物或悬浮的固体微粒进入自然水体后,在流动中得到混合扩散而稀释,继而是吸附、凝聚或生成不溶性物质而沉淀析出,使其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


①稀释与混合 稀释就是废(污)水中的高浓度污染物,由于清洁水的稀释作用,使其浓度降低。用稀释比表示废水的稀释效果或稀释程度。很明显,河流水量越大,其稀释比也越大,废水能得到较为充分的稀释,稀释效果也就越好。河流的稀释过程,废水自排放口连续不断地排出后,在随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稀释。浓度随流程的变化,在排放口的浓度最高,随着河水向下游流动,浓度逐渐降低。当向下游流动至某一定距离后,废水开始到达右岸,再向下游流动某一定距离后,河流左、右岸边水域中废水浓度才达到均匀混合。污染物进入水体或进入划分具有一定体积的单元水体,完全混合均匀,对该水体可建立污染物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V为水体体积;C为水体污染物浓度;t为时间;Q为水体流量;Co为输入该水体的污染物浓度;k为污染物衰减系数。


如果污水排入河流,与河水完全均匀混合断面的浓度为:式中,C为完全均匀混合断面浓度;Ci为污水中污染物浓度;q为污水流量。


稀释与混合是不可分离的两个过程,稀释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应归之于混合作用,由于混合作用得以稀释,由于稀释而促进混合。当然混合也可由风力、温度梯度等因素起作用。


达到完全均匀混合所需时间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稀释比、河流水文条件及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和排放方式。对于湖泊水库来说,影响混合的因素更多,如水流方向、风向、风力、水温等。在不同稀释比与流量条件下,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时间不同。


②沉淀 废水不仅含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溶解物质。当水流流速大或发生紊动时,此时颗粒物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速度降低,水流挟带悬浮物质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较大颗粒物首先沉降,较细颗粒物也陆续下降进入底泥中。由于沉淀作用,水质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因为在沉淀过程中,不仅悬浮颗粒状污染物进入底质中,而且这些颗粒物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吸附了一定数量的可溶性污染物,使之随颗粒污染物一起沉入底泥中。


沉淀过程是污染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过程。单一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本身的大小、形状、密度以及液体的密度和粘度有关。假定悬浮颗粒是球形的,其沉降的运动方程为:式中,w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t为沉降时间;ρs为颗粒的密度;ρl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p为粒径;P为液体的阻力系数。


颗粒状污染物进入底泥后,水体因而澄清,水质也得到改善。沉入底质的污染物也许从此埋在底质中,但也有可能因水流流速加快和发生紊动而被冲起,再次悬浮水中;还有可能被底栖动物摄取,进入食物链;颗粒状的有机碎屑更有可能被底泥中的微生物分解而成为黑色的粘泥状物质。


③吸附与凝聚 吸附作用是指水中的污染物被固体吸附,并随固相一起迁移或沉淀。吸附作用是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现象,由于它的存在,水与悬浮物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吸附有多种形式,最重要而又普遍的有下述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物理吸附,是一种纯粹的物理过程,所以又称为非极性吸附。胶体的吸附能力与它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有关。半径为r的颗粒表面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比表面积的大小及其表面张力系数。可见,半径r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表面能在固、液、胶体系中,等于表面积乘以界面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自由表面能有力求达到最小值而保持最大稳定性的趋势。其途径有二:一是缩小表面积;二是降低界面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凡能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就向胶粒表面接近叫正吸附或吸附;凡使表面张力增大的物质就离开颗粒表面而到水中去,这叫负吸附或解吸作用。


第二种类型是交换吸附。因为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对水中异电荷离子产生静电引力而形成的一种吸附,又称为极性吸附或物理化学吸附。被吸附的离子向表面带电荷的胶体微粒靠拢,并在其表面浓集。在浓集过程中,被吸附的离子必定置换原先固定在带电荷胶体微粒上的其它离子,因而又名为交换离子。因水中大部分胶体微粒(粘土矿物、有机胶体、氢氧化硅等)都是带负电荷的胶体,易吸附水中的阳离子。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必须交换放出等摩尔的其它阳离子。胶体微粒吸收离子总量称为吸收容量。从自净过程来看,胶体的吸附作用使许多污染物,特别是各种重金属离子由水中转入底泥,是自净过程的重要方式。不少重金属离子并不完全以溶液状态存在,而是相当一部分被吸附在悬浮物上。


第三种类型是化学吸附。主要是在吸附质与微粒表面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被吸附的分子不能在微粒表面自由运动。化学吸附的吸附能高,因其吸附质与吸附剂的活性中心形成了牢固的局部化学键。实际上,几种吸附作用在水体中常常是同时发生的,它们使污染物在界面上浓集。由于水体理化条件的变化,胶体遭到破坏或不稳定,胶体颗粒必然会凝结并生成较大的颗粒,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为絮凝物。


2)化学净化作用 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以由于分解、化合、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使浓度降低或毒性丧失的现象,称为化学净化作用。


①分解与化合 酚、氰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除因挥发进入大气外,还易在水中发生分解与化合反应。酚在pH值较高时,与钠生成苯酚钠;氰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而释放氢氰酸,经挥发而进入大气中。重金属离子可与阳离子或阴离子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难溶性重金属盐类而沉淀。


②氧化与还原 天然水中溶解了众多元素和物质,其中有多种变价元素、氧化剂和还原剂、有机物和无机物。当他们共处于同一水体中时,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天然水是一个复杂的混合氧化还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还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系统:无机的氧化还原系统是水中可溶性和难溶性矿物成分(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水中溶解氧丰富时,氧化还原值高,具有很高的氧化能力,使二价铁、锰分别氧化为三价铁和四价锰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淀,不利于他们的迁移。而钒、铬和硫等分别氧化成五价钒、六价铬和六价硫等易于迁移的可溶性盐类。当水中溶解氧较低或缺氧时,氧化还原值也低,此时,铁、锰被还原为易于迁移的形态,而使钒、铜等还原(V5+→V3+,Cu2+→Cu+),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不利于迁移,或形成难溶性金属硫化物而沉淀,阻止这些元素的迁移。有机氧化还原系统主要指元素在生物参与下所发生有机物质形成与分解过程的氧化-还原循环。


氧化还原作用可以改变某些元素的毒性。例如:Cr3+存在于还原环境,而Cr6+存在于氧化环境,只有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改变,Cr6+和Cr3+可互相转变,而Cr6+的毒性比Cr3+大100多倍。


氧化还原作用又可以改变水环境化学因素,促进或阻止某些化学反应。例如:在厌氧条件下,即还原条件下,汞的甲基化反应受阻,此时即使有汞离子存在,将生成不溶性硫化汞沉淀,而极难生成甲基汞。


③酸碱反应 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维持在6.5—8.5之间,但在受酸或碱的污染时,pH值有可能低于6.5或高于8.5。污染物在水中的自净过程,无论是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均受pH值的影响。水体pH值过高或过低,就会破坏胶体的稳定,从而使胶体的吸附性能大受损害。在水体自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或生化作用,更受pH值的制约,因为一切微生物都只能在一定pH值环境中生存,过酸或过碱对生物、生化过程都是不利的。因此,水中酸、碱条件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或净化。


3)生物净化过程 水体中的污染物经各类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或被分解,或被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称为生物净化过程。


①生物分解作用 水中微型生物参与水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分解,即常说的生化需氧量(BOD)变化。悬浮和溶解性的有机物,在溶解氧充足时,被好气性微生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稳定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氨和磷酸盐等,并把氨转化为硝酸盐,使水体净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用BOD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氧量,氧消耗的愈多,说明水中有机物愈多,因而BOD可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多寡。BOD的衰减与氧的消耗,进入河流中的废水,在河道断面上迅速地达到完全混合后的BOD(假定分别为6、10、20ppm),随着河水向下游动,BOD值随之发生衰减。图中3条曲线表示BOD逐日衰减状况。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自水体的复氧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在有机物进行生物净化的过程中,复氧和耗氧同时进行,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反映了水中有机物净化过程,因而,也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一个指标。在水体有机物污染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可用氧垂曲线表示。图中,A为有机物分解的耗氧曲线;B为水体复氧曲线;C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最低点Cp为最大缺氧点。若Cp点的溶解氧数量大于有关规定,说明从溶解氧角度看,污水的排放未超过河段的自净能力。若排入有机污染物过多,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则Cp点低于规定的最低溶解氧含量,甚至在排放点下游的某一河段会出现无氧状态,此时氧垂曲线中间,耗氧的规律遭破坏。水体在无氧的情况下,有机物因嫌气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厌气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水质变坏,腐烂变臭。


关于河流中水体自净过程,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给出许多数理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式(S-P模式)。当忽略离散作用,则S-P模型为:式中,L为x处河水BOD的浓度;Lo为初始断面河水BOD的浓度;C为x处河水溶解氧浓度;Co为初始断面河水溶解氧浓度;D为x处河水溶解氧的氧亏浓度;Do为初始断面河水溶解氧的氧亏浓度;Cs为河水某温度的饱和溶解氧;x为顺河水流动方向的纵向距离;u为河水平均流速,k1为耗氧系数;k2为复氧系数。


S-P模型是描述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之后,耗氧过程和大气复氧过程这两者平衡状态的模型。溶解氧浓度有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Cc。出现Cc的距离称为极限距离xc,根据这一点,溶解氧变化率为零。用S-P方程,即得溶解氧沿河变化图。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


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本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因而BOD5这项指标用以表示能被生物化学氧化的有机物的质量。


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延续一个月左右。


②生物转化作用 水中某些有毒污染物在生物作用下,可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水中的极毛杆菌、类极毛杆菌等,不仅有很高的耐汞能力,而且能将二价汞(Hg2+)还原成元素汞(Hgo),元素汞易挥发,促进水中汞的净化;又如氨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水中硝化细菌作用下,能被氧化为无毒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③生物富集作用 许多水生生物能从水中吸收污染物,贮藏于体内,使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从而使水体得以净化。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废水是有发展前途的一项措施。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收获这些植物,以及如何回收进入植物体的重金属,以免使重金属在这些植物残体腐烂中重返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总之,水体具有自净能力,这是各种水体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我保护的一种特殊功能。水体自净是水文学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应同人类活动对水体产生污染的研究紧密结合。通过对不同水体自净能力与规律研究,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控制水体污染就有了可能性。


七、水环境容量


(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水环境容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注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中的自然规律参数,它反映水中各种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积存规律,也反映满足特定功能或要求条件下水体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是水资源利用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水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


1.水环境容量的概念 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水环境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及水质目标有关。


1)水体特征与水环境容量 水体特征包含一系列自然参数如:水系与流域参数(形状、大小)、水情参数(流速、流量、水温、水化学、泥沙)、水体的自净参数(物理、化学及生物自净)等。显然,这些自然参数决定着水体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从而决定水环境容量的大小。水环境容量是自然规律参数的函数。


2)污染物特性和水环境容量 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反映出污染物特性是内因,水体自然条件是外因。因不同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程度不同,允许存在于水体中的污染物量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污染物有不同的水环境容量。


3)水质目标与水环境容量 水体对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是相对于水体满足一定的用途和功能而言的。水的用途不同,允许存在于水体的污染物量也不同。我国地面水水质标准按用途分为5类,即源头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及珍贵水产资源保护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及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水域等。每类水体允许的标准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大小。另外,根据我国国情,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允许地方从实际出发,建立自己实际可行的水质目标,从而决定了水环境容量的地域差异性。水质标准的建立与水质目标的确定均带有鲜明的社会性。因此,水环境容量又是社会效益参数的函数。


2.水环境容量类型 根据不同应用机制,水环境容量分类如下:


1)理想环境容量(绝对环境容量)是指以水域的环境标准减去污染物原始本底值或以水域的背景值推算其纳污能力,用以反映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域的自然纳污能力,它是一个理想值。或者用以表示最清洁状态下,水域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这种水环境容量是水城环境容量的最大值,也叫自然水环境容量。其概念模型为:E=∫Vka(Ch-C)dV (6-9)


式中,E为水环境容量;Ch为污染在水体中的基准值;C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V为水的体积;ka为表征水体对污染物稀释和自净能力的自然规律参数。


自然环境容量反映水体和污染物的客观性质,即反映水体和污染物的客观性质,即反映水体以不造成对水生生态和人体健康不良影响为前提的污染物容纳能力,它与人们的意志无关,不受人为社会因素影响,反映着水环境容量的客观性。


2)面源污染现状水环境容量 是根据水域的现状,估计其达到水环境标准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的最大数量。它可以表示面源污染的最大水环境容量。


3)点源污染现状水环境容量 是根据污染源分布的现状,而实际上还能利用的最大水环境容量。可按污染源分布特征,通过现状模拟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值。


4)可优化利用的水环境容量 即通过水质规划,优化决策,对整个水域的点污染源进行合理安排,所能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在优化决策计算中,由于增加了费用函数,增加了经济技术约束,考虑了社会条件的约束,因而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应用意义。


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标准值为水质目标,则水体的允许纳污量称为管理水环境容量,其概念模型为:E=∫Vka(Ce-C)dV=∫Vka(kbCh-C)dV (6-10)


式中,kb为表征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约束条件的社会效益。参数,一般,kb≥1;Ce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标准值。


管理水环境容量反映以满足人为规定的水质标准为约束条件,它不仅与自然属性有关,而且与技术上能达到的治理水平及经济上能承受的支付能力有关。管理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


一般情况下,水环境容量的排列顺序是:理想水环境容量>面源污染现状水环境容量>可优化利用的水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现状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这种类型的划分是比较全面的。当一条尚未被污染的河流或处于上游的清洁河段,理想的水环境容量只能给人们一个粗略的概念,即自背景值到环境标准之间差距的数值。但对河流的自净能力是反映不出来的。因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温、糙度、生物等特征不同,河流的容量大小则各异,这些都是影响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河流的自净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对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自净作用,也就有不同的容量。即使对同一条河流,实际上也不存在一种“通用的”或“固定的”环境容量。因此,研究水环境容量应该首先明确水体容纳哪一种污染物,要有针对性地去研究某一种(或某一类)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欲求得某一具体水域的水环境容量,必须给出2个约束条件:即①水环境标准(为某种水体用途而制定的);②污染水质的控制范围和水体功能的划分。


(二)水环境容量资源的确定与应用


目前对水环境容量资源的推算方法,大多用零维、一维、二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得到相当的精度。各类水质模型其维数的提法,自然源于上述模型的条件中,通常水质模型的维数指的是空间维数,即x、y、z的空间方向。零维指的是空间完全均匀混合水体,只考虑物质的时间轴上的变化。一维情况,对于河流、河口类水体,常指的河流纵向,即x方向上的浓度变化;对湖泊、水库指的是z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浓度变化。三维通常指的是x和y方向。对于不同维数的模型,总存有稳态和不稳态(考虑时间轴上的变化)的两种类型。


1.确定问题 推算水环境容量资源,要考虑其研究目的、研究水体对象及实际需要。首先要确定如下内容:


1)水域的功能类型 现状使用功能、规划功能。


2)污染的类型 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空间特性、季节特性、水文、水力因素等。


3)实际应用的需求 流域范围内区域布局特征,未来经济开发区的布局特性,以及管理对模型要求。


2.模型的选择 选择模型可参照以下4条原则进行:


1)针对应用目的和水环境容量资源分配的需要,选择模型的维数;


2)对模型结构选择,力求简便实用,物理概念明确,并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取舍模型的参数。


3)选择模型时应兼顾有效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4)了解模型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正确使用数学模型,搞好参数估计和模型的验证。


3.水环境容量模型与应用 计算水环境容量的模型较多,本节主要介绍成熟的零维模型。零维模型常见以下3种类型:


1)定常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当上游来水量不等于零时,在污染物完全均匀混合断面上,污染物指标无论是溶解态的、颗粒态的、还是总浓度,其值均可按节点平衡原理来推求。节点意指水域内任一断面或任一区域中水和物质集散的地方。节点平衡意指流入该断面或区域的水量和物质量总和,与流出该断面或区域的水量和物质量总和相等。


①点源的稀释混合方程 对于点源,河水与污水的稀释混合方程为:式中, C为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浓度(毫克/升); Cp为上游来水水质浓度(毫克/升), CE为污水水质排放浓度(毫克/升);Qp为上游来水量(米3/秒);QE为污水排放流量(米3/秒)。


由于污染源作用可线性叠加。多个污染源排放对控制点或控制断面的影响,等于各污染源单个影响作用之和,符合线性叠加关系。


对于可概化为完全均匀混合类的排污情况,排污口与控制断面之间水域的环境容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点源排放方程为:E=Ce·(Qp+QE)-Qp·Cp (6-12)


式中,E为水环境容量(克/秒);Ce为控制断面水质标准(毫克/升);余同上。


多点源排放方程为:式中,QEi为第i个排污口污水排放量(米3秒);n为排污口个数;余同上。


②非点源稀释混合方程 对于沿程有非点源(面源)流入时,可按下式计算河段污染物的浓度:式中,WS为沿程河段内非点源汇入污染物总负荷量(公斤/天);Q为沿程河段下游流量(米3/秒);余同上。


上游有点源排放,沿程有面源汇入,其环境容量按下式计算:E=Ce·(Qp+ QE+ Qs)-Qp·Cp (6-15)


式中,Qs为控制断面以上沿程河段内面源汇入的总流量(米3/秒)。


2)概率分布设计条件下的河流稀释混合模型 概率稀释模型把定常稀释模型中的输入变量Qp、Cp、QE、CE设定为独立的随机变量,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估算污水、河水混合浓度的概率分布,其基本表达式:式中,C0为河水浓度(毫克/升);Pr为某一概率值;S为控制断面水质标准(毫克/升);余同上。


概率稀释模型求解方法有两种:一为矩量近似法;二为求积分法。


3)湖泊(水库)的盒式模型 当入湖(库)污水量等于出湖(库)污水量时,非稳态情况下环境容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i为入湖(库)流量(米3/秒);t为废水入湖(库)时间(秒);k为衰减反应速率常数(日);V为湖泊(水库)容积(米3);C0为未排污染之前,湖(库)中污染物浓度(毫克/升)。


当入湖(库)与出湖(库)水量不等时,非稳态情况下水环境容量按下式计算: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我国从保护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水环境管理角度出发,将水环境容量资源要进行有偿使用,这充分体现了水域范围内,各控制区域合理的负荷分担率和布局。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利用,从水质角度出发,也充分反映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水资源的量与质的关系。


谢选骏指出:“反映论”是错误的,因为它把人的思想当做了被动的意识之镜。在我看来,“反应论”才是对的,因为人是活物,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正如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水资源危机”需要思考,因为思考水资源危机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第一步。


第七节 玛雅文明前车之鉴


网文《在偏远的亚马逊森林中发现了“古代人的西斯廷教堂”》(2020-11-30》报道:


一万两千年前的冰河时期,成千上万的悬崖壁画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亮光——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岩画收藏之一。


考古学家被誉为“古代的西斯廷教堂”,发现了成千上万的动物和人类画作,这些画作可追溯到12500年前,横跨悬崖面,遍布哥伦比亚近八英里。


他们的约会日期部分基于他们对现已灭绝的冰河世纪动物的描述,例如乳齿象,一种史前大象的亲戚,在北美至少已有12,000年没有漫游过。那里也有灭绝的骆驼科动物palaeolama的图像,还有巨型树懒和冰河时代的马。


这些动物是有史以来最早到达亚马逊的人类所见和画过的。他们的照片瞥见了一个失落的古老文明。这就是绘画的巨大规模,将需要几代人来研究。


该发现是去年做出的,但直到12月将要上映的主要第4频道电视剧《丛林之谜:失落的亚马逊王国》的拍摄影片时,它一直是秘密的。


该遗址位于Serraníade la Lindosa,与Chiribiquete国家公园一起还发现了其他岩石艺术。纪录片的主持人,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埃拉·沙玛希(Ella Al-Shamahi)对观察家说:“新站点太新了,他们甚至都没有给它起个名字。”


她谈到看到数千年前创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图像的兴奋。该发现是由欧洲研究委员会资助的英裔哥伦比亚团队完成的。它的领导者是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考古学教授,亚马逊河和前哥伦布时期的历史学家,何塞·伊里亚特(JoséIriarte)。他说:“当您在那里时,您的情绪就会流淌……我们正在谈论数以万计的画作。记录它们将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您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堵新的绘画墙。


“我们开始看到现已灭绝的动物。这些照片非常自然且制作精良,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您正在看一匹马。那只冰河时代的马有着野性而沉重的面孔。它是如此详细,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马毛。令人着迷。”


图像包括鱼,海龟,蜥蜴和鸟类,以及跳舞和牵手的人等等。一个人戴着口罩,像只鸟,带有喙。


该地点是如此偏僻,以至于从圣何塞·德尔瓜维阿雷(SanJosédel Guaviare)驱车两个小时后,一群考古学家和电影摄制者步行了大约四个小时。


他们以某种方式避开了该地区最危险的居民。Al-Shamahi回忆说:“凯门鳄无处不在,我们的确用蛇保持了对我们的机智,”他回忆起一个巨大的丛林管理员——“美洲死亡率最高的蛇,死亡率高达80%”。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走过去,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遭到袭击,去医院的机会很小。她说:“您无处可去。”她补充说,但是看这些画值得“ 100%”。


正如纪录片所指出的,在经历了50年的内战之后,哥伦比亚是一片残破的土地,内战在Farc游击队与哥伦比亚政府之间肆虐,现在停战不前了。直到最近,发现这些画作的领土都完全禁止进入,仍然需要经过认真的谈判才能安全进入。


Al-Shamahi说:“当我们进入Farc领土时,正是我们中的一些人长期以来一直在尖叫。探索还没有结束。科学发现还没有结束,但是现在将在有争议或敌对的地方找到重大发现。”


这些画的大小各不相同。有许多手印,并且许多图像都是按比例绘制的,无论是几何形状,动物还是人。其他更大。


Al-Shamahi对其中许多人的身高感到震惊:“我身高5英尺10英寸,仰望着我的脖子。他们如何缩放那些墙?”


艾里亚特认为,答案在于绘画中木塔的描绘,包括从蹦极跳下的人物。


他补充说:“这些画有赤陶色。我们还发现了他们刮制而成的石片。”


考虑到这些画作是神圣的还是其他目的,他说:“很有趣的是,看到许多大型动物看上去都被举着胳膊的小矮人包围着,几乎崇拜这些动物。”


他观察到图像中包括树木和致幻植物,他补充说:“对于亚马孙人来说,像动物和植物这样的非人类都有灵魂,他们通过我们看到的仪式和萨满教义以合作或敌对的方式与人们交流和互动在摇滚艺术中。”


Al-Shamahi补充说:“最迷人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冰河时代的大型动物,因为那是时间的标志。我认为人们不会意识到亚马逊已经改变了外观。并非一直都是这种雨林。当您看这些画中的马或乳齿象牙时,它们当然不会生活在森林中。它们太大了。他们不仅提供一些最早的人何时画画的线索(这本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还提供有关这一点可能看起来像什么的线索:更像是稀树草原。”


《科学家在玛雅废城水库中发现大量汞和藻类——玛雅文明或许是毁在了水污染》(2020年7月15日 综合新闻)报道: 


蒂卡尔是玛雅时代最强大的城邦之一,也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美国科学家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在蒂卡尔的水库中,发现了严重的汞和藻类污染,并推断这可能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之一。


玛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诞生于热带丛林的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如今的墨西哥南部、萨尔瓦多西部和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国家的丛林地区。不知是什么原因,繁华的玛雅文明仿佛一夜之间在美洲消失了,空留下成千上万座巨型石碑、神庙、宫殿和金字塔。玛雅文明为何会消亡?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寻找答案,并根据考古发掘、壁画、玛雅象形文字等,提出了环境破坏和干旱、战争、疾病和瘟疫等可能的原因。汞和藻类污染的发现,为玛雅文明消亡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论据。


原因一 人口增长造成 土地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在公元300年到900年之间达到鼎盛时期,发展形成了数百座城邦。当时,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密集的农业种植区,玛雅人主要以玉米为食,没有畜牧业,没有金属工具,从某种角度来讲,玛雅人的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大。

玛雅文明在公元800年以后开始出现衰落迹象,大量著名城邦的核心区被废弃,没有新的金字塔等高级建筑出现,也没有竖立起新的国王石碑,好像王族消失了、社会解体了,但是整体人口并没有减少。到公元900年以后,人口开始减少,很多著名城邦被完全废弃,淹没于丛林之中。


从考古现场发掘和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玛雅文明衰落的首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造成的环境过度开发和破坏。玛雅衰落的种子在其全盛时期就已经播下。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扩大,那些不能持续保持合理收成的区域也被开垦出来。当作物产量下降,就会出现因食物不足造成的健康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广大下层民众中尤其严重。


2018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据估算,在公元650年至800年间,有超过1100万人生活在危地马拉南部的这片土地上,是之前估计数字的好几倍。为了让当时的人们吃饱饭,一些地区95%的可用土地被用于种植,包括低地和沼泽地区,大部分湿地也被排干用于农业种植。


蒂卡尔地处玛雅世界的核心,位于如今的危地马拉佩腾地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在对蒂卡尔的考察中发现,该地区人口众多且稠密,居住区并不是零星分布的,而是一个密集的聚集地,人口密度相当于现代我国的农村地区。在一些调查中发现,山坡上的梯田有种植痕迹,古代玛雅人试图将土地的边边角角都利用起来。


在城市中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和华丽的神殿、在广场上立起大量的石质纪念碑,都增加了玛雅人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建筑需要用木材做支架以及用木材运输石材,用石灰岩制造石灰膏的过程中也需要用木材做燃料。花粉研究展示了从玛雅人开始占用土地到公元1000年之间,热带雨林植物逐渐消失的过程,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了土壤侵蚀、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原因二持续大干旱导致 战争频发和社会动荡不安


当时的玛雅,平民家庭可能聚居在乡村地区,比如伯利兹西北地区就是这样的平民居住区。但上层社会的人士却更加奢华,王室家庭扩大并更加雄心勃勃,其他显贵宗族也欲分享权力。人口的增长和宗派之争引发暴力冲突不断增长。


201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团队于《自然·人类行为》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分析了在纳兰霍发现的象形文字铭文,纳兰霍是当时威兹纳南部的一座玛雅城市。根据铭文记载,公元697年5月21日,威兹纳遭到第二次攻打并被焚毁。在焚烧事件后,威兹纳能被利用的土地大幅减少,与人口增长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而干旱可能又对玛雅文明的衰落起到助推作用。


气候记录显示,在玛雅文明开始衰退的前一个世纪,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当时玛雅人口快速增长,作物收成也很喜人,城市发展处于全盛时期。但在公元900年前后遭受了近200年的持续干旱,每隔50年左右就发生一起极严重的旱灾,即公元760年、810年、860年和910年。其中后3次旱情发生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大体一致。每次大干旱的发生还会引发政权争斗,战争频发,社会变得动荡不安。虽然一些地区的玛雅人凭借着较多的地下水勉强度过了前两次危机,但在随后的第3次大干旱面前,他们再也无能为力了。伴随而来的农业减产、饥荒、死亡,使玛雅人被迫放弃繁荣的城邦,走向北部高地的热带雨林,寻找食物和避难所,没有离开的玛雅人已没有能力再恢复核心城邦昔日的繁荣与辉煌。


严重干旱造成卡拉克木等玛雅核心地区城邦的衰落。玛雅人过分依赖玉米,在气候变化或土地生产力发生波动时,玛雅整个社会都显得日益脆弱。有研究显示,在玛雅文明末期,即公元800年至950年,大部分森林已经被砍伐消失。那时的玛雅人没有畜牧业,野生动物是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森林的减少限制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甚至灭绝,这也导致玛雅人营养贫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玛雅遗址考古中,有肺结核和营养不良这样的慢性病证据,但还仅限于少量城邦。”


汞和藻类污染引发 健康问题和信任危机


来自《科学报告》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在蒂卡尔的四个中央水库中发现了大量有毒的汞和藻类,并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离城市宫殿和庙宇最近的两个水库中汞的含量极高且具有毒性。


研究人员将污染追溯到玛雅人用来装饰建筑物、陶土和其他物品的色素。在暴雨期间,颜料中的汞一直流到水库中,多年来沉积在水库底部的沉积物中。即使烧开了,饮用这样的水也会使人们生病。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距离较远的两个水库中,沉积物中的汞含量较低,但仍然具有毒性。“水库中汞和藻类毒性的新发现,对玛雅文明衰落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


从目前的研究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多种原因整合在一起造成的。在面对种种危机时,玛雅所崇尚的萨满式宗教的社会体制难以有效应对。玛雅国王的角色是尊贵的萨满,需要显示影响和沟通超自然的能力,解读宇宙的运行。毫无疑问,当土地生产力退化、人民的生活恶化时,国王却不能取悦众神降下雨水获得丰收,人民对国王的信任就会如科潘河谷山坡上的土壤一样迅速流失,玛雅平民可能会对国王的永恒正确性产生根本性怀疑。


“复杂社会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员,需要稳定有效的政府来管理,更需要来自农民的贡赋。当社会基石被动摇,整个上层建筑就会轰然倒塌。”


《缺水地域的文明》(《文摘报》2019年08月22日)报道:


任何文明离不开水,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


但是不是缺水的地方文明就一定落后?不见得!


到过希腊的人都明白,希腊的耕地面积很小,只有靠近雅典南部的地方有一些平原,面积也不大,再到北面就是一座座大山,河流很少,而且因为水流很快不能形成大面积水域。所以希腊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不仅资源不够,水也不够了。但是希腊前面是地中海,所以这就驱使他们向海外扩张、向海外发展。


尼罗河除了上游看起来有一点像水乡,其余大部分地方两岸都是沙漠,都是裸露的岩石。迄今为止埃及9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占其国土面积5%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周围,特别是像阿斯旺这些地方,没有什么植被,大都是裸露的花岗岩石。


这看起来是一些很不利的条件,但对古埃及人来说,对他们发现和利用石料就是很有利的条件。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就是用花岗岩建成的巨大建筑。


同一个地理因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可以相互转换。


《干旱缺水致使古文明衰亡——大马国民应革新用水思维》(2014年5月10日综合新闻)报道:


淡水、食物、空气是人类赖以维生的生命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因此,缺水意味着人类的生存面对危机,无水就等于生命死亡日子降临。


还有,从历史上来了解,全球气候异常所造的严重干旱或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在历史上也造成许多人类古文明和远古生物因此而走向衰败、灭亡。

 

干旱缺水使古文明消亡


这包括位于今天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古代丝绸之路的楼兰古国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中美洲墨西哥玛雅文明、中东古巴比伦文明、柬埔寨古都吴哥文明、古罗马帝国文明,以及全球其它古文明等,由强盛一时逐渐走向没落、衰败、最终灭亡消失,无论有剩下历史建筑遗迹或者没留下任何遗迹都好,根据研究显示,世界上许多古文明的消亡其实与当时地球气候异常导致生存环境趋向恶劣,尤其是特大干旱缺水问题有密切关系。


然而,纵观目前全球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不良行为和负面态度,却普遍见于全球各国各地。


无论是东方或西方,南方或北方,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每日出现浪费水资源,缺乏危机感的无动于衷情况,简直是罄竹难书。


全球普遍浪费谈水资源


浪费淡水资源(尤其是自来水资源)的情况,大体上可分成三个层面,即政府当局对于淡水资源的管理效率问题、工商业领域和社会活动的用水问题、民间(个人与家庭)的用水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四季皆夏的赤道国家,常年雨水充沛,天然资源丰富,而且也没重大自然灾害破坏影响,可谓得天独厚。


马来西亚分为西马(马来半岛)和东马(沙巴、砂拉越),中间被一个大大的南中国海隔开,无论是西马还是东马,一年十二个月的中间几个月份,算是属于相对少雨、高温炎热的干旱季节,尤其是人口相对密集和工商业蓬勃的西马的西海岸局部地区,偶尔会因天空无云连续多月放晴而无降雨或降雨量少,以至于蓄水库的原水量大减,影响自来水正常供应,而必须采取局部地区暂时性断水或轮流分配的水供管制措施。


不过,无论如何,好像上述的缺水情况是属于旱季的过渡期,还不至于到大旱灾的最糟糕情况,一旦挨过了几个月等候风向转变,天空出现雨云而偶有阵雨,蓄水库的储水量从危险水平增加到正常水平的时候,自来水水供将可基本回复正常,这样一来,局部缺水的旱情就可得到缓解,度过各个领域所面对的生活用水需求之困难和窘境。


政府和人民没有从缺水吸取教训


可是,大家也发现一个人性弱点情况,政府当局和许多人民其实并没从缺水的吃紧境况中吸取多大的教训,在时过境迁之后又故态复萌,不把之前所面对的缺水苦境当成一回事,没加以严正看待,自我检讨,继续做出各种浪费水资源行为,等到有一天干旱无雨或少雨而致缺水情况重临时,大家才来感到事态严重,怨天尤人。


政府(不论是国阵或者民联)有关当局(管理水务资源的责任机关)、工商农业领域、社会机构、广大国民,是时候来一次集体性的关于谨慎管理水务,爱护珍贵水资源,并在平时树立正确用水的自我思维革新,改正浪费水资源,不懂得(或是懂得道理却固执己见)节约用水的坏习惯。


可节省70%用水量


根据研究显示,只要我们愿意改正浪费用水的陋习,坚持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理念,就可以取得节省大约70%用水量,就可以在全国达到贮存到大量淡水资源,保障全体马来西亚国民和居民的集体用水的权益。


思想决定个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大地万物赖以为生的恩赐,因此,在提醒人类社会要更加珍惜地球水资源,鼓励精明用水,懂得节约用水和其它地球资源方面,大力推动思想革新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个人方面,无论是个人本身,还是家庭、企业、社会机构、单位、国家管理者,都应该首先在个人思想上自我再提升,让自己具备进步和积极的思想。


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向公众示范的良师益友的导师身份,通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树立良好榜样的方式,激励其他人跟随改变思想、态度、行动,通过群策群力的集体努力,大家一起来爱护水资源,精明和节约用水。


如此一来,地球母亲提供的淡水,就得以让大家共同受惠而让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繁衍下去,地球也才会因拥有淡水资源而继续生机勃勃,显现出万物生命存在于这个蔚蓝美丽行星的崇高意义。


浪费谈水资源的因素


马来西亚国民(这包括水资源管理者)浪费淡水资源的活生生例子比比皆是,而主要因素包括下列:


(一)错误金钱观:许多人对于用水的态度是以金钱观为出发点,我用水有付水费,因此,我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反正我付得起用水费,别人不能指责我浪费水。


事实上,淡水资源是上天(大自然界)赐给地球万物(包括所有的动植物)的免费恩物,这让人类得以维生,而水费是付给处理和输送淡水资源的责任委托机构—例如当地的水务公司/官联公司。


那是因为这些水务公司/官联公司负责把生水(原水)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程序,变成可让大家安全食用或使用的自来水或者瓶装水,因此,用水者是消费人。


纵观处理生水工作牵涉一系列程序,这些程序需要成本开销。所以,用户/消费人缴付的水费其实为购水费,这笔购水费不能当着是付给上天(大自然界)的,因此,在用水方面人类不能任意妄为,以为付给了水费就大过天,这是极度的认知错误,也是一种人类狂妄自大的无知与自私心态。


(二)自私利益观:这可常见于经营各类生意领域中。


由于个人脑海中秉持错误的利益至上思想,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因此,把水当着一种生财工具,而没有思考水资源存在的实际意义。


比如说,工厂把废水、污水、黑水、或毒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海洋中,眼不见为净,而不理会水源污染所将引发的连锁性生态环境危机,例如废水污染了淡水河流,这河流的淡水将难以被当局用来进行净水处理,这无形中就减少淡水资源的来源,引发水供危机,谁将受害呢?受害者其实包括工厂业者本身!


还有,海洋因毒水污染,海洋生物中毒的话,毒素累积于鱼虾海产体内,人类吃了这些污染海产之后也将面对中毒、癌变风险,谁将受害?受害者其实包括污染海洋者自己和其亲友!


(三)天会下雨观:很多人都认为,马来西亚是一个风调雨顺国度,高温但多雨,自以为水资源不会枯竭,国民普遍上缺乏应对灾难可能随时来临的危机意识。因此,很多人不担心无雨无水可用,心想这个星期若三、五天不下雨,热如烤炉不打紧,一个星期后也将会降雨,总之,久旱逢甘露,老天准会降雨滋润大地的。


可是,很多人却没认真仔细想一想,如今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纪时代,全球总人口激增到超过70亿人,人类各种以利益为中心的频繁活动,已经影响到地球气候,旱涝等气候异常情况在世界各处涌现,因此,马来西亚的风调雨顺情况将能持续到几时?


(四)养尊处优官僚心态:很多居民都投诉说社区上“水压不足,没水可用”等诸多问题。


这很可能牵涉包括输水管漏水却无人理会的“无收益水”等种种管理不善问题。举例说,大家都知道原水(生水)在经过净化清洁程序处理之后,必须通过大大小小水管把洁净水输往目标地(自来水消费者)。目前,大小水管有些是安置在地面上,有些是掩埋在地底下。


如果水管破裂的话,自来水自然会泄漏,尤其是老旧水管破裂问题相当常见,而且,输水管一旦破裂,也会影响输水的原本正常水压,水压不足自然会影响输水效率。


民众经常投诉指某某处的水管破裂没人去理会,即使通知了当局多次,也未见当局派人前往修理。


很多民众批评,这是一种不认真做事的官僚心态,责任官员/单位人员平时养尊处优习惯了,对水管漏水问题“多见不怪”,不即刻想方设法采取补救行动,以至于水管长时间在漏水而导致淡水资源白白浪费掉。


对于民间的众多投诉和批评,有关当局应从积极角度来加以看待,加快提升管理效率步伐,改正现存或潜在弱点,做好水源开发、管理、输送、再循环使用等环保措施。


(五)缺乏公民责任,环保意识低落:在马来西亚,国民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许多人误以为保护环境不重要,而且,很多人也误以为保护环境的责任不在于个人,并指望政府当局、环保组织去做保护环境的努力。比如说,很多人都有乱丢垃圾的不良行为,把垃圾随手扔进河里,可是,脑海里却不想想垃圾堵塞河流将造成水灾,垃圾也将污染河水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缺乏公民责任的负面心态在作祟。


还有,环保课题经常被某些政客歪曲成为一种政治课题,利用保护环境议题攻击政敌。这样一来,就让许多人民误以为环保议题是政治问题,而非公民义务和责任,凡事与政党政治挂钩的结果,公民本身的国民义务观和责任感没获得正确再教育,于是,很多国民显得越来越缺乏社会责任感,凡事推卸给他人,自己却不履行国民义务。


其实,环保努力需要政治意愿来加以推动,不过,这种推动环保的政治意愿首先应建立在正确的政治道德立场上,而非假借政治手段来捞取政治利益或推卸政治责任,转移本身失责的焦点。因此,懂得明辨是非,愿意自动自发履行公民义务的公民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从政者应该扮演积极启迪民智的角色,而非借机会来误导人民,不分青红皂白讨好那些无理取闹的自私民众,尤其是政客的“为反对而反对”的政治手段很要不得。


《中国文明的地理摇篮》(2020-12-19 中国经营报)报道:


欲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就要先了解中国以外的其他文明中心。全世界公认人类文明有四大起源中心,即尼罗河下游地区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中游(位于今巴基斯坦)文明及中国古代文明,其中三个分布于地中海东岸及南亚北部,只有古代中国文明位于东亚。


中国文明以外三个古代文明的生长发展地域,与东亚大陆比较,相似点是均处于水量充沛的河流两侧,适宜原始农业开发,原始人类以较少的投入,便能获得最低限度赖以为生的生活资料。而其优于东亚大陆之处是气候炎热,没有严冬,对于原始人类来说生存成本较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与印度河中游的周边,均为大片缺水的荒漠,使得这些文明中心呈现绿洲农业文明的景象,人口与经济规模均远小于东亚大陆。


在文明自身发展内在动力以外,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流,是经济文化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相距较近,自古便有一定的联系。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与西亚相距也不远,古人可循海道往来于波斯湾与印度河口之间,考古发现已证明,古印度河文明与西亚古文明彼此亦有来往。


作为东亚古文明起源地的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从大尺度地理看,远离其他三个文明起源中心,从中国前往那些地方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路或陆路。这就意味着,东亚文明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封闭,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中国文明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周边地区。


打开地图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虽然面向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但中国海岸并非直接连接着西太平洋的浩瀚大海,而是濒临大洋的几个边缘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与南海。这些边缘海以东,则是一连串岛屿,即所谓“第一岛链”,它们大致与东亚大陆的海岸线相向平行排列。从北往南数分别是: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北海道、九州、四国和本州等四个岛),下面是琉球即冲绳,再下面是中国台湾、吕宋列岛(菲律宾和巴拉望群岛)。


这些岛屿面积与东亚大陆相差悬殊,宜农区域与资源均十分有限。西太平洋岛弧以东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在造船与航海业尚未发达起来的上古时代,各岛之间及各岛与东亚大陆之间相互交通极为不便,不利于人员往来、物质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因而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发展成有世界影响的文明起源中心。


中国古代文明所处的东亚大陆,北部远离海洋,西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东南季风影响不到这里,自然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因纬度较高,严冬漫长,是草原、荒漠与森林相间之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是东北大兴安岭与西北阿勒泰山之间的蒙古高原,即俗称之大漠南北。由于地理条件不适于发展早期农业文明,这里的居民们发明了建造流动居所“庐帐”的技术,驯化了牛、羊、驼等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为业,兼营渔猎。这种流动的生活不利于从事技艺复杂的手工业。


以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东亚大陆,四季分明,是降水充沛的宜农自然环境。上古居民能以较少的人力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土地承载能力不但远高于与之相邻的北部荒漠草原地区,也因其面积比尼罗河下游、两河流域与印度河中游的总和还要大,人口繁衍的速度远高于上述三个古代文明起源中心,形成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复合体。因此,以农耕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古代中国文明,是整个东亚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在东亚历史、文化成长的长河中,数千年来它都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


中国文明所处的东亚大陆的中西部,是沙漠—绿洲与高原(青藏高原)区,也是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自然分割区。这里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自古人烟稀少。东亚大陆的南部,即华南至东南亚的邻接区,为山岭众多的地带,与黄河、长江下游地区相比,陆路交通相对不便。东南亚半岛以南的海中散布着数以千计的岛屿,即今印尼诸岛,在航海业尚未发达的远古时代,互相往来也不方便。所以说,虽然东亚大陆从地图上看,与欧洲、非洲相连,但本身因周围海洋、荒漠、高原与山岭的包围,独立发展起来的东亚文明,相对于其他三个文明中心而言,有很大的独特性。


谢选骏指出:中国虽然独特,却不能独善其身,因为现今世界全球一体了。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古代可能同源,是所谓的“中国-玛雅联合体”——玛雅文明最能成为中国的前车之鉴!


第八节 水资源匮乏需要全球政府来解决


有网文曰:水是生命的源泉。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水资源的获得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及文明的形成息息相关。水还是洁净廉价的能源。近来因中东/北非地区持续剧烈的动荡,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前景很不稳定,价格也日趋高昂,致使火力发电的成本日益上升;加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不断枯竭和废气排放造成的全球性大规模温室效应,在21世纪火电工业已成为备受各方侧目的夕阳工业。核能发电方面,最近日本的核灾难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对核电的普遍恐惧,各国对利用现有的核电站顾虑重重、对建造新的核电站举棋不定。风力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光电)虽然洁净廉价,但输出功率相对有限且不稳定,难以成为主流电力。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并取代现有的火电、核电发电方式的只剩下水力发电(水电)。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资源中唯有水兼具资源和能源的双重功能,水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一)


在一项地球日活动中,关注中国环保问题的团体指出,中国90%的地下水和45%的河川湖泊受到污染,导致七亿人喝的都是污染的水。这种污染情况令人想起伊康诺米(Elizabeth Economy)2004年出版的著作《一江黑水》(The River Runs Black)。书里说的一江黑水,指的是淮河:满布垃圾和死鱼,河面浮着一层黄油,用手触摸,皮肤会生病……几年过去了,淮河的黑水不知有没有改善?


淮河刚完成一项十年整治计画,但效果不彰,政府虽有规画,也投入不少资金,不过政府的命令并不见得可以通行无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思想下,环保只是次要。


2011年11月,浙江黄岩的东官河被揭,河水呈黑色,是名副其实的一江黑水;这里的河道成为垃圾场,工厂废水和养猪场污水大量排进河里,加上缺乏活水,沿河臭不可闻,闻之令人肠胃翻腾。情况被揭发后,成为新闻,市政府才计画整治,整治刚于3月展开,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伊康诺米要揭露的,当然不只是一江黑水,而是全面的中国环境危机,一江黑水只是象征而已。在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她仍认为缺乏清洁水源,是中国的最大威胁。


以下是中国严重缺水情况。每个中国人能得到的用水,只及全球平均的25%。工业用水占全国耗水量的四分一,每个GDP单位的耗水量是西方工业国家的四倍至十倍。水力发电量现已全球第一,2020年前还要增加三倍,但大量河川将因此而干涸。七大河流系统中的30%水源,已不能作工业和农业用途,更不用说适合饮用。北中国的人口占了全国四成,GDP过半,但只有12%的降雨,估计到2050年时,将有七至十个城市全面断水。


伊康诺米描绘的水危机景象,也得到中国政府的资料证实。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第四季,在37 条被监测的入海河流中,29条受到污染。中国将河水品质分为五级,一至三级可饮用,四级和五级则不适饮用。在29条污染河流中,属四、五两级的占了28条。


水危机只是中国环境危机的其中一环。空气、沙漠和土地污染等的也同样严重。例如,在全球30个空气最污染的城市中,中国占了20个,每年有75万人因为呼吸疾病而提早死亡。又例如,中国已有四分一土地为沙漠,而沙漠正以每年1300至1900平方哩的迅度扩展,等于每年被吞掉像美国罗德岛那么大的面积。


伊康诺米说,中国环境危机对人民健康的影响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因此现在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另外,中国政府虽然知道问题严重,但不见得会牺牲发展经济,去投资和认真改善环境。


另一方面,为因应中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长期干旱缺水的窘况,十几年前中国学术界即盛行“西藏之水救中国”之说。中国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工程的全部水源(至2050年计划年调水170亿立方米)即来自“青藏之水”。此外,中国正在大力开发贫困、交通不便的大西南地区,第一步就是开发利用该地区各大河流流量丰沛、落差极大的水力资源,其中仅总落差达3,300米的金沙江的水力资源就高达一亿多千瓦。任何政府都不可能面对如此诱人的“钱景”而无动于衷。早在2008年4月即有报道说:“在能源价格大涨的背景下,(中国)各大电力公司在西南各大江河上以几近疯狂的大跃进式的开发方式开工建设大量的水电站,其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八个三峡工程”。


(二)


对电力和水资源的迫切需求使中国在西藏的八大河流上已建造或正在兴建的就有近20座大坝,设计中或建议兴建的大坝还有约40座。位于雅鲁藏布江上的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已于2010年11月12日截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平均深度高达5,000米,蕴藏的水力资源令人叹为观止:雅鲁藏布江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水力蕴藏量就高达9,000多万千瓦,相当于五个长江三峡电站全额发电量的总和(长江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


中国在澜沧江上游的扎曲规划了果多水电站,在西藏昌都以下的澜沧江干流则规划了21个梯级水电站(西藏境内6级,云南境内15级),其中云南境内已建成两个、在建一个水电站。


怒江干流全长2,020公里,总落差高达4,840米,水力蕴藏量为3,64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长江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中国在2003年曾有过在怒江上建设“两库(水库)十三级(梯级)”水电站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后因受到众多专家及环保组织的质疑并引发了席卷全国的环保大讨论,最终该规划被暂时搁置,而下游的缅甸却早已在萨尔温江上修建了四座水坝。2011年春节前中国国家能源局某主管官员一句“怒江一定会开发”,使怒江的水力开发再次走上了台面,第一期两座水电站的动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以预料的是: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起,随着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进展和中国大规模开发大西南地区丰沛的水力资源—包括在中国境内各条国际河流上修建的梯级电站的层层截流下,亿万年来这些国际河流自中国境内从北向南汹涌澎湃地流向南亚、东南亚的盛况将逐渐不再,它们出境后有可能变成涓涓细流,在极端形势下(如中印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甚至会“被断流”。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水资源之争正方兴未艾。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1997年5月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提出了框架模式,多种国际河流水量分配的计算方法也早已公诸于世,但它们对当事国均无法律约束力。在本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主导下,国际河流的上游国修建大坝截流并开发利用水利/水力资源仍然是上游国“不可剥夺之权利”,仍然是下游国无法阻挡之事。


水资源争夺战,已经成为普遍的国际现象。据不完全统计:4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约250条河流的流域内。这250条河流中有214条(约占86%)属于跨国性的河流,214条河流中又有155条(约占72%)由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共享。这些跨国性的河流或是构成了这些国家间的界河/界湖(由这些河流形成的湖泊),或是河流的上中下游流经不同的国家。水资源国家属性的错综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三)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的持续增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珍贵。在2002年8月由联合国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危机被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而世界各国对水资源的激烈争夺和由此引发的冲突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举几个较突出、典型的例子。


1、发源于安哥拉、经纳米比亚流入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河是南部非洲的第三大河。1996年,非洲遭遇严重干旱,纳米比亚想从奥卡万戈河水系每年抽水2000万立方米,此举立刻遭到该河下游国博茨瓦纳的强烈抗议,继而引发了两国间激烈的争议。


2、对非洲尼罗河水资源的争夺早已闻名世界,引发了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之间长期的紧张和对抗。


3、在缺水的中东地区,确保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一直是各国国家安全的重心。戈兰高地和加沙地带的水资源一直是引起以色列与邻国纠纷的中心议题;对约旦河、耶尔穆克河和利塔尼河的争夺和控制始终被列在有关各国的军事计划内。


4、在南亚,对分配恒河河水的争议早就是印度和孟加拉两国吵了几十年的老话题;在分配印度河河水上的纠纷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宿敌间除了克什米尔问题外最能引发冲突的第二热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扼制了南亚、东南亚水资源的源头:中国西南部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藏更是“世界屋脊”,拥有举世罕见、极为丰沛的水资源。亚洲许多著名的大江大河,如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等皆发源于西藏。长江流域哺育了4.4亿中国人,上述其它河流更为西起南亚的巴基斯坦、东至东南亚东部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这一广阔地带约十个国家共1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2010年世界人口为67亿)供水的主要源头,西藏是当之无愧的亚洲“水塔”。


西藏的外流河主要为东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西部则有郎钦藏布(象泉河)、森格藏布(狮泉河)等。


印度第二大河布拉马普特拉(Brahmaputra)河和孟加拉第二大河贾木纳(Jamuna)河,其上游就是西藏的第一大河雅鲁藏布江。


西藏阿里地区最主要的河流象泉河,在中国境内全长309公里,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狮泉河是西藏西部的主要大河之一,它在中国境内全长405公里,出境后流入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河的上游。


怒江上游是西藏的那曲河,它从世界屋脊一路奔腾向南,穿越地球上最长的峡谷(长达600多公里),从云南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云南境内的独龙江,发源于西藏的察隅县,出境流入缅甸后改称伊洛瓦底江,它是缅甸第一大河和亚洲中南半岛的大河之一。


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公里,为世界第六大河和亚洲最大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其上游在中国境内流经云南,称为澜沧江(为亚洲第四、世界第九长河)。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湄公河流域是世界屈指可数的稻米产区。


中国在水资源上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中国在大西南地区大规模的水利开发,方兴未艾。用筑坝截流这一“水武器”与南亚印度进行领土之争,甚至对东南亚的越南进行南海主权,堪称杀手锏。


(四)


西方学者都注意到了亚洲爆发“水战争”的危机。《水:亚洲的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field)一书的作者齐兰尼(Brahma Chellaney)说:“无论中国是否有意把水当作政治武器,它已取得用水作控制工具的能力,让任何沿河的邻国乖乖听话”。政治分析家派杜柯尼(Neil Padukone)则把水资源形容为亚洲两大国中国和印度之间“最大的争执点”。不论这些学者的国籍、立场如何,他们同样敏锐地看到了“水战争”将是未来引发南亚、东南亚地区冲突的最新最大的诱因。


所有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在国际河流上建坝都不可避免地招致有关各方的反对,后者还会引发外交争端。建坝不仅会改变水资源的分配,也会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然而,批评中国在澜沧江上建坝的下游国家,其实自己也不例外:泰国在湄公河上已建有Pak Mun大坝,老挝、柬埔寨也有在湄公河上建坝的计划。美国《世界日报》今年4月19日就报导:老挝准备斥资35亿美元,在湄公河上兴建发电量为1260百万瓦的扎雅武里水坝。初期工程已于2010年11月展开,全部工程需时7年。地处湄公河下游的越南强烈反对此大坝的兴建,认为该水坝会让湄公河水量大减,危及越南农民的生计。扎雅武里水坝的兴建更将为湄公河上的其它水利开发计划打响头炮,让沿河各国近年来提出的至少10座湄公河水坝的兴建计划加速实施。这些五十步笑一百步之举使沿河各国公平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的解决方案更加遥遥无期,最终永久改变湄公河的特性与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其诸多后遗症不是现在就能全部预期的。


有关湄公河流域水量来源的另一类观点和看法也应该让世人了解。据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陈德海2010年3月23日的介绍说:澜沧江出境处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故湄公河的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的湄公河流域而非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有一种观点认为: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四国地处亚热带雨林地带,以前那里的雨水很充足。近十几年来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很快,工业化的进程对当地能储蓄大量雨水、截留湿润气流的热带雨林破坏严重,这才是导致湄公河水量大幅减少的直接原因。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本来得益于东南亚热带雨林湿润的气流而潮湿多雨,但近几年来云贵高原地区同样气候异常,降雨量明显减少,就是“得益于”东南亚国家对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破坏。以上正反两方的意见针锋相对,孰是孰非,还要请各国的专家学者定夺。


在南亚,中印对水资源的争端势将成为比领土争端更严重的争端。但一再声称若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坝就不惜与中国兵戎相见的印度,其实自己早就在其境内流向宿敌巴基斯坦的河上建坝。印度根本不理睬巴基斯坦的强烈抗议,更为能卡住巴基斯坦的“水脖子”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印方如何在中印水资源争端中占据“道德高度”并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21世纪的国际战争或局部军事冲突,多离不开对资源和能源的争夺,水资源将是各国争夺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公平更合理地分配利用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如何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兼顾国际河流下游国的“水权益”,是有关各国必须认真面对的一大难题,它们无法指望由联合国、国际法院或其它国际组织——这些“难断家务事”且有职无权的“清官”们——来“公平断案”。


(五)


在我看来,面对“水资源匮乏”以及围绕这一危机爆发的争斗,是各国生死攸关的议题,是现有的国际政治体系无能为力加以处理,需要一个全球政府来解决。


实际上,水资源危机也是先秦战国时代的主要危机之一,当时黄河流域各国为了争夺河水不断斗争,甚至用蓄洪手段来进行总体战。这一危机推动了统一帝国的出现。


2012年10月26日


第三章 水的可能


第一节 水是人的生命力


网文《水》报道: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 1、对气候的影响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

1、对气候的影响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2、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复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3、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如果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元素或有某些有害物质,或遭到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要求,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请大家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每一滴生命的源泉.

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软水: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不含或较少含有钙镁化合物)

硬水: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人长期饮用危害健康.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饮用水根据氯化钠的含量,可以分为:

淡水

咸水

生物水:在各种生命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状态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贮存于土壤内的水

地下水:贮存于地下的水

超纯水:纯度极高的水,多用于集成电路工业

结晶水:又称水合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化学键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D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万分之二,通过电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黄金还昂贵。重水可以用来做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和载热剂。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

氘化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DO,每个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用途不大。

北京水现状

北京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计算表明,北京水资源储量为 18.28亿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资源19.13亿立方米,合计北京水资源总量为年37.2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366.8立方米/年,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3.6%,在世界120个国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后。由于北京地下近似闭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为零。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经多年观测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4.29%,即为14.38亿立方,各种损耗为3.32亿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资源为实际可用水量仅为19.72亿立方米。

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矛盾,1990年在北京的部分气象专家参加了由北京市科协和北京气象学会主持召开的会议,讨论如何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探索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不失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新途径。因为从美国1946年第一次成功地进行飞机人工降水实验后,有近10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以色列在西部沿海地区进行人工降水,经严格的物理统计检验,增加降水15%。我国人工降水自1958年首先在吉林省进行,30年来,吉林、内蒙等省区都取得明显的效果。福建古田水库库区坚持人工增雨试验12年,平均增雨23%;新疆克拉玛依的白杨河水库上游山区连续进行了4年冬季、3个夏季的工人增雨、雪,使白杨河水库的水库量年均增长22 .6%。

经专家向市政府倡议,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机构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全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规划、管理、业务指导、作业实施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确定要将人工增雨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人工增雨是利用有降水天气的条件,也就是说有能下雨的云(低于0℃的云),通过人工干预,使云里面的水滴经催化剂(液氮)催化后,促使液态水滴出现 冰晶,使低于0℃的云的局部迅速降温,引起象态变化。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冰面的水汽压力要比液态水滴的水汽压力小,这样液态水滴表面的水汽分子向冰面运动,附着在冰粒上,使冰粒不断长大,然后变成小雪花存在焉,在沉降过程中越落温度越高,逐渐化成小水滴。在自然状态下,液态水滴很难变成冰晶,通过人工干预使它事成冰晶,在自然降水的情况下增加降水。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有太行山余脉,北有军都山脉,南与河北平原接壤,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尤以7-8月为甚,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作业,增加地表径流,起到为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增水的作用。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只占2.53%;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的淡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31%。

水和农业的发展

1.古中国人早已把水灵活运用到农业中:为保证水稻生活的环境湿润,他们在田沿筑起土埂,防止田内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他们还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亚述国王在其首都四周种满珍稀植物。为了灌溉这些植物,他修了一条长长的运河,用来从附近的水源处引水灌溉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诺奇幕特兰四周有许多湖,阿兹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们挖出湖里的淤泥铺在田上,再种上作物。阿兹泰克人在台田周围挖了沟渠,类似于中国的水田用于灌溉。

4.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农作物却难以死亡,因为以色列人于作物的下方的土中埋有铁管,在作物的根部处打一小孔,滴水灌溉,又有灌溉效果,还防止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就是滴灌。

饮用水的处理

1.先从河流等处引水至处理厂,同时用滤网滤除大型物体;

2.在过滤了大物的水中掺入明矾,将泥土等物与明矾粘合成矾花,然后沉淀水以滤除矾花;

3.当水流过沙和沙砾群时,滤除了一些有机物和化学成分(相当于现在家用过滤饮水机);

4.把氯加入水来杀死剩下的微生物;

5.可以加入钠或石灰来软化硬水,有时也用空气通风赶出水中的氯。

废水处理

1.废水流过沉淀槽,固状物会沉淀下来;

2.在滴流过滤中,废水流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铺细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3.还可在水中加入其他成分赶出化学成分;

4.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净化。

水对人体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

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水份有什么作用呢?

1.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2.水在体温调节上有一定的作用。当人呼吸和出汗时都会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热季节,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来降低体温,使人免于中暑。而在天冷时,由于水贮备热量的潜力很大,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

3.水还是体内的润滑剂。它能滋润皮肤。皮肤缺水,就会变得干燥失去弹性,显得面容苍老。体内一些关节囊液、浆膜液可使器官之间免于摩擦受损,且能转动灵活。眼泪、唾液也都是相应器官的润滑剂。

4.水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治疗力量的奇药。矿泉水和电解质水的保健和防病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当感冒、发热时,多喝开水能帮助发汗、退热、冲淡血液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同时,小便增多,有利于加速毒素的排出。

5.大面积烧伤以及发生剧烈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体内大量流失水分时,都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防止严重脱水,加重病情。

6.睡前一杯水有助于美容.上床之前,你无论如何都要喝一杯水,这杯水的美容功效非常大。当你睡着后,那杯水就能渗透到每个细胞里。细胞吸收水分后,皮肤就更娇柔细嫩。

7.入浴前喝一杯水常葆肌肤青春活力.沐浴前一定要先喝一杯水。沐浴时的汗量为平常的两倍,体内的新陈代谢加速,喝了水,可使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能吸收到水分,创造出光润细柔的肌肤。

历史沿革/生命之水 

如今,威士忌已迎来了在全世界经销506周年纪念。人们无法知道,506年前是否只有科尔和他的修道士朋友才饮用这种威士忌。但人们却知道,如今,苏格兰的“生命之水”已畅销世界190个国家,销量达10.55亿瓶,威士忌已成为英国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999年,威士忌的出口额达22亿英镑(合33.8亿美元),已成为英国出口创汇最多的5大出口产品之一。此外,在英国,驰名全球的苏格兰威士忌酒的消费者,每年还要为国库交纳10亿英镑税收。 人们对第一次酿制成威士忌和它来到苏格兰的确切日期已不得而知,更少有人知道,威士忌酒的酿制技术来自亚洲,而且这种酿制技术已有3000多年历史。大约在16~17世纪,随着苏格兰修道院被宣布解散,威士忌酒来到了民间,那些失业的修道士开始用他们的学识造福于他们的教民。威士忌的酿制技术就像上帝的圣谕那样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到17世纪,当时独立的苏格兰议会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不仅对大麦芽征了税,而且还对这个终极产品———威士忌也征了税。 1707年苏格兰和英国合并后,英国提高了威士忌的税率,这是为控制反叛的苏格兰民族所采取的一项措施。随后的150年中,苏格兰人为逃避税收,用尽了各种手段。1823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批准威士忌酒生产的法律,但生产者必须花10英镑办理一个生产许可证,每加仑酒还需交纳一定的税金。


《探访恒河边的贫民窟:生命之水变死亡之水》(海外网编译 2015-08-11)报道:


Seema Gosain,印度北部重要工业中心坎普尔市Goswami Nagal贫民窟的一位居民,正用污水洗脸。在“水援助组织”援助这一贫民窟之前,该贫民窟沉浸在固体废物和废水中。


印度北方邦坎普尔市Rajapurwa贫民窟附近的死水。雨季期间,死水水位急剧上升,经常淹没附近的房屋。


对于那些从未见过印度恒河的人来说,提起恒河能让他们想起成千上万的虔诚印度教徒在宗教仪式上涉水的画面。但在阿拉伯摄影师阿齐兹(Mustafah Abdulaziz)的眼里,恒河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阿齐兹称,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恒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给该水域附近的居民,尤其是贫民窟居民带来了极大影响,那里的水既是生命之水也是死亡之水。


坎普尔市一贫民窟居民正在污水清洗过滤器。印度当局近来推出“最后一英里项目”,意在治理恒河。当局将在北方邦所有的主要城市设立新的污水处理厂。坎普尔市Sanjay Nagar贫民窟一位名叫Samarjeet的居民。他在附近一家钟表厂工作,月薪仅55美元。他的儿子因饮用污水正遭受痢疾折磨。坎普尔污水处理厂经排水通道流出污水处理厂,并与该市皮革厂的废水相遇。坎普尔贫民窟居民,45岁的洗衣工Raju Slumomr det以清洗并熨烫衣服为生。他的女儿因长期饮用污水而患上疾病。


以水改善卫生和健康 

水和适当卫生乃是确保人类健康和防范各种疾病的两个关键因素。2005年至2015年“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呼吁国际社会更有力地致力于到2015年增加人人均享水与卫生的机会,以便防治疾病,改善世界人口的健康与福祉。

挑战 

缺乏安全饮水和适当卫生条件是世界上最大的致病原因。每年有200万人死于腹泻等水媒疾病,其中大都为儿童,还有几百万人严重丧失能力。

缺乏安全饮水和人粪便处置不当会传播腹泻、霍乱、痢疾、伤寒、肝炎、小儿麻痹症、沙眼和绦虫等疾病——其中许多疾病在发展中世界都可致人于死地。疟疾和丝虫病等其他与水有关的疾病也波及全世界大量人口。仅疟疾每年就造成100多万人死亡。

在每年死亡的1 000万儿童中,不卫生的水和缺乏卫生条件是造成其中许多人死亡的重大基本因素。像腹泻这样的水媒疾病反复发作会把儿童推向生存的边缘,使得他们过于虚弱和营养不良,只要患上常见的儿童疾病就会夭折。

其中大多数死亡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每年死于腹泻的将近200万人中,估计几乎一半人都可通过了解基本个人卫生知识而免于死亡。

缺水迫使人们饮用污染水,从而患上水媒疾病。2005年有五亿人生活在被界定为用水紧张或缺水的国家。这个数字估计到2025年会分别增加到24亿人和34亿人,其中北非和西亚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进一步城市化给现有的水和卫生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紧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迅速增长而没有适当的基础设施规划,致使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几乎得不到任何安全卫生条件或水供应。这危及到整个人口,造成严重的环境损害。

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数目日增,他们特别容易患病和感染,因此依赖净水保持健康和维持生存。


网文《生命之源的大跃升》(The Sky of Gene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报道:


有这样的说法,指称我们不过是百分之十的人类,因为我们身上的微生物,占了全身里外细胞数的百分之九十。然而,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就长得像是《尸速列车》里的丧尸,或者被恶心恶臭的粘液给包裹,甚至我们都能够长期忽略身上那百分之九十的细胞,因为相较我们这些多细胞真核生物,身上那百分之九十的伙伴,实在是太太太不起眼了。


对于这群小不点伙伴,我们实在有资格嘲笑它们吗?论在地球上存活的时间、论传宗接代的速度、论能够适应的环境广度——这些原核小家伙,简直无所不能,更甭提在历史上,它们对咱们人类的健康,闯过多少次祸。好吧,如果原核小家伙们已经这么牛逼,那么为何它们不演化成多细胞生物呢?为何地球上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是尾大不掉的真核生物呢? 


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高得令人咋舌,可是归根究底,大致分成了三大域,也就是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前两域皆是原核小家伙,我们是属于真核的大家伙。不管是原核还是真核,我们都是由一个极为类似构造——细胞给组成的。没有细胞的病毒,尽管再蛮横,生物学家显然并不把它们当作真正的生命。如果没有细胞让病毒寄生,病毒不过就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没多久也会败坏消失殆尽。 


是的,能够历经卅几亿年的风风雨雨、大风大浪一路走来始终成功的,都是有细胞构造的生物。另外,我们和细菌差异再大,也还是共同了绝大部分的遗传编码,以致分子生物学家能够哄骗细菌来制造人类的蛋白质。这些事实强烈地意味着,我们在远古一定共同拥有一个祖先。而真核生物也一样,有了细胞核,还有共生的粒线体,我们也是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这一切都看似如此合情合理,可是仔细追问下去,其实又是诡异到不行。如果说细胞这构造超靠谱,为何在地球上,不多演化出几次?就像iPhone这样的智慧型手机这么给力,顿时手机市场就成了战国时代,而非让苹果独霸。如果说真核生物这么行,为何真核生物在地球上,也只有出现过一次?当真核生物现身后,多细胞生物可是在地球上演化出好几次啊,这似乎才是正常现象吧?


这些问题,挑战着科学家的智慧,在最新版的教科书,也找不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如果当今有一位科学家,要有资格来接受挑战试图提供解答,那么非《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个关键》(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作者尼克·连恩(Nick Lane)莫属。在他的新作《生命之源:能量、演化与复杂生命的起源》(The Vital Question: Why is Life the Way It Is?),以一位生物化学家的身份,雄心勃勃地论证以上种种问题的可能解答。


演化生物学是门连结了所有生命科学分支的重要学门,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族群生物学、生态学等等从最微观到最宏观的学门。在众多学门中,生物化学过去算是比较少被演化生物学家探讨的学门,而生物化学家也比较不关心演化的问题。直到大概廿年前,一位名为Michael Behe的生化学家趁虚而入,写了本Darwin's Black Box,试图指称所有的生化证据,在在反驳了达尔文的演化论。 


Darwin's Black Box在欧美刮起了旋风,促成了智慧设计论的兴起。虽然本质上换汤不换药,智慧设计论比神创论聪明之处,在于剥去了宗教的外衣,不再傻傻地照圣经的字面意义做解读莫视所有科学证据,而是披上了科学外衣利用科学事实来做论证。虽然这廿年来,智慧设计论的许多论据和论点都被科学地推翻了,可是当年却让演化生物学家疲于奔命,因为在欧美不时有人倡议既然智慧设计论也可以是科学理论之一,那就该放入教科书中在课堂中被教授。 


过去廿年来,科学界累积了更多的证据一再支持了达尔文的演化论,而演化生物学家也更看重生物化学的证据,生物化学家也更愿意从演化的角度来思考一些生化问题,但是严肃认真地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思考生物演化可能性的科学家,也就是演化生物化学家(evolutionary biochemists),在演化生物学界仍是小众。幸运的是,在这个小众里头,仍然出现了几位极为杰出有创见的科学家,本书作者尼克.连恩和他的麻吉威廉.马丁(William Martin)就是其中的佼佼佼者。 


他们的研究,让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复杂生物为何能够现身演化舞台。他们给出的答案,用最最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问题出在能量,笨蛋!”。如果没了能量,生命就是一片死寂。尼克连恩不仅是位很有创见的学者,他同时也是位优异的科普作家,双剑合壁的结果,创造出能在深入浅出的科普书,吸收到严肃教科书都来不及加入的一手知识。 


演化生物学是门论证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其为一门历史科学,我们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无法制造出时光机回到过去看看生命演化早期的模样,所以只能从现在残存的片断证据中推敲论证。尼克连恩就像写本侦探推理小说一样,试图从蛛丝马迹中重建过去的犯罪现场。 


尼克连恩仔细讨论为何他认为“碱性热液喷发孔”比起教科书里较常提到黑烟囱喷发孔更有可能是生命起源之处。碱性热液喷发孔的碳酸钙烟囱充满微孔,适合合成有机分子。微孔能够浓缩热化学物质,并且富含铁和硫,能够创造能量梯度。 


另一些生命演化的难题,包括细胞如何变得复杂?为何会演化出“性”?为何生物学上只有两性,而非三四个或更多种性别?我们为何会衰老和死亡?还有多细胞生物怎么能够让细胞们合作无间?尼克连恩认为关键都来自粒线体。粒线体原本就是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当和吞噬了它们的细胞共生了,就像包租公骗到了会印钞票的租户,可以赚进大把ATP币,用来疯狂血拚狂买一堆奢华品,还能继续炒房炒楼。租户和包租公之间还演化出了一大票狗血淋头的故事。 


《生命之源》不仅论证严谨,还有许多好故事。生命科学到处充满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和意外的复杂性,了解生命现象为何是今天看到的模样,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基石,而《生命之源》是理解这个大哉问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值得所有关注生命现象的朋友一同来研读。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论调,缺乏怀疑主义,它们只会质疑圣经,却不会质疑自己——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官,不亚于信徒相信自己的上帝。他们说的像真的似的,但再怎么像也不可能是真的——因为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已。举一个例子,它说“我们不过是百分之十的人类,因为我们身上的微生物,占了全身里外细胞数的百分之九十”;却不知道,“人体所有的组织都是由水组成的,按比重来说,在婴儿期,水占80-85%;成人期占70-75%;中年期占60-65%;老年期在60%以下,最低不会低于50%——显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水分在不断流失,而这正是人过早的衰老、死亡的原因。若脱水20%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认为,水是人的生命力。


网文《喝浓度95%“生命之水”伏特加!澳正妹18岁庆生趴猝死》(国际中心综合2014年11月17日)报道:


来自波兰的“生命之水精馏伏特加”(Spirytus Rektyfikowany),简称“生命之水”,浓度高达95%,通常只当作调酒的基底酒。现在澳洲伯斯却传出有1名18岁的少女在生日派对上,因为朋友怂恿,喝下了几杯的“生命之水”,随后不幸暴毙。


妮可(Nicole Bicknell)两周前在派对上欢庆18岁生日,在友人群起怂恿起哄下,喝下了几杯的“生命之水”,没想到却随即昏倒,几小时后不治身亡,让一家人伤心欲绝。妮可的家人认为,是浓度高达95%的“生命之水”夺去了妮可的生命,不解当局为何忽视澳洲医学协会(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先前的警告,仍让如此高浓度的酒合法上架。因为澳洲医学协会2012年曾呼吁,应将高浓度的致命烈酒全面下架。

“生命之水”堪称是世上最烈的酒之一,属“高浓度乙醇”,不但可以少量地使用在混酒,甚至还具有医学用途。如果想直接饮用,调酒师也建议温度一定要够冰,而且只能喝一小杯,才不会伤害喉咙。


苏格兰威士忌酒看来是上帝创造的一个伟大奇迹———至少是他的一位神甫所创造的一个奇迹:1494年,修道士约翰·科尔获得1吨多大麦芽,他把这些大麦芽酿成了1400瓶琥珀色烈性酒。当时,这种酒被称做“生命之水”,苏格兰的凯尔特人用它提神、治疗感冒和丰富生活。后来,这种“生命之水”又被人们称为“威士忌”。英文为“Aquavit”。


曾经有一瓶酒精度75.5%的百加得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说三个字:“不敢喝”。世界上绝大多数烈酒的酒精度在30-55%之间,对于平日爱喝葡萄酒的我来说,每一口都是如此温(shao)暖(xin)。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装瓶出售的烈酒最高能到多少度?经过一番Google(不要问我怎么上的),我找到了它们……


冠军是来自于波兰Spirytus Rektyfikowany,酒精度95-96%不等。另外三瓶——Golden Grain、Everclear和Gem Clear来自美利坚,酒精度均为95%。它们的酿造工艺和伏特加别无二致——采用塔式蒸馏器蒸馏到95-96%,只不过伏特加在装瓶前会加入纯水,稀释到40%左右,而这些凶残的产品,蒸馏后直接装瓶出售。从法律定义上来说,这类酒不该称为烈酒(Spirits),而应该称为精馏酒(Rectified Spirit/Rectified Alcohol)。

那么喝这种酒(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若干段一口闷掉它们的视频。(请不要和我说实践出真知,you can you up!)


@喝完以后,有欲哭无泪的:有手足无措的:有心如刀绞的:当然也有面不改色的:网友们对于精馏酒的评论是这样的:


@“我还记得上次我喝精馏酒的时候,那次让我差不多死了10%的大脑神经元。”


@“致命?你在逗我?在波兰,我们喝这货跟喝水一样!”

楼下回复:“吹尼玛的牛X”

@“我全家都是波兰人,我们压根不会纯饮这货。”

“我朋友带了一瓶Spirytus来给大家喝,每人都只抿了一小口,然后他们都哭的跟小姑娘一样,我觉得他们太弱鸡了。对了,我是波兰人。”

@“听起来你小子已经尿裤子了。”然后我发现一位同胞也喝过,教训极为惨痛。

@喝一口精馏酒带来的危害可能会伴随终身。高浓度酒精进入体内会让细胞脱水,为肝脏带来极大负担,还会灼伤食道、损害中枢神经。因其高危险性,精馏酒在很多地方都禁止销售,如今美国只有6个州允许其销售。去年11月,澳洲一位17岁的女孩就因为喝了几口Spirytus 而猝死,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集体抗议,要求政府禁止这种酒的销售。

@这种酒应该怎么用?

1、传统上猎人将其与水混合,来为伤口消毒或饮用驱寒。

2、作为基酒,用来调配鸡尾酒、利口酒和其他饮料(极小量)。

3、和药物配成酊剂,供医用。

4、用于装饰性的点火。

5、倒在抹布上,清洗油渍和污迹……

珍爱生命,远离精馏酒。如果真的有人想尝(zi)试(nve),我建议:

1、事先吃点猪油,避免灼伤食道。

2、秒喝,不要在口腔停留。

3、准备最小的杯子……。

4、喝下后用大量水漱口。

@张乐

生活就是泡泡咖啡喝点酒,偶尔来首重金属。

27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喝过,那次把整瓶伏特加放冰箱里冻上一天,倒了50ml出来,整杯酒都是浓稠状的。当嘴唇刚碰到酒液,瞬间嘴唇就脱水了。一口闷下去,宛如水一般,紧接着强烈的烧灼感由胃部、食道,直至口腔。之后,口腔中充满了谷物的回甘,确实是喝过最为纯净的酒。尝试用火点燃,可以完全燃烧完毕,验证了96的酒精度确实不是虚标的。

题主要有兴趣可以试试在一杯啤酒中加入30ml这玩意,一杯倒。

@伟人都迷惘

加一点吧…… 一个同学喝了一听四洛克之后又喝了一杯生命之水 当天晚上神智不清送医院了 她室友说她醒过来第一句是 卧槽我昨晚去医院了?第二句是 卧槽花了八百多?

胃疼了两天 所以喝酒须谨慎第一次喝波兰伏特加 平时不经常喝酒 特意叫了一个自称海量的小伙伴共饮 酒具……一个40ml的子弹杯 小伙伴是这么喝的 大概一口10ml 好了那么先说一下我的感受 喝了一杯40ml没兑饮料刚喝下去感觉还好 口味像白酒 整个消化道辣辣的 胃里有点温热 幸亏吃早饭了 小伙伴也闷了一杯40ml 他说什么玩意喝了没感觉 还质疑我买了假酒 (答主青岛的 酒是从艾森特买的应该保真)喝完答主和小伙伴走了一会 去买了两瓶椰汁饮料 喝完饮料觉得无趣又一人喝了一小杯伏特加 这个时候答主嘴唇已经脱水了 脸红心跳 有点晕晕的 小伙伴还像蚂蚱一样活泼 然后不顾阻拦又闷了两小杯 然后开始犯浑 话多 伴随吹牛逼症状 最后答主一共喝了80ml小伙伴喝了150ml 感觉身轻如燕又感觉身负世界和平的重任 好吧其实答主除了有点头疼脸红以外没什么不良反应 小伙伴就不行了他见人就问 同学打球不 兄弟找着工作没 或者拉着路人讲大道理 有了孩子就得释放他的天性 只要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怎么样都会包容他 然后躺在自习室门口打滚 

最后答主无法以一己之力送他回宿舍就叫来了他的好友


@最后 答主女 20。小伙伴男 22。

不到喝烈酒的年纪还是好好喝雪碧吧


@我没什么好说的

ps:这个里面泡了几粒魔鬼辣椒,就是印度那个超级辣的辣椒,所以颜色就这样了


@月笼沙

游泳,摄影,滑雪,旅行 胃口有被人打了一拳的感觉,灼烧和疼痛感。这种不适持续了大概三四天


@匿名用户

我喝过无水乙醇,分析纯的,99.9%。没什么特殊的味道,吸水性极强,呼吸道有强烈的烧灼感。


@刘立强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不请自来……昨天喝了两杯生命之水,被深深的吸引到了,因为实在太好喝了。味道上来说,它没有什么酒味,就像水一样。因为我山西人,喝酒习惯清香型的酒,不喜欢南方浓香型等其他香型的酒,所以对味道唯一的追求就是没有味道…… 生命之水几乎是没味道的。口感的话,像是一层水包了一个棉花糖。刚入口有液体的口感,但之后带来的感觉就像棉花糖一样,绵绵的,舌头很舒服。不过这酒喝完之后,嗓子会不舒服,就像连续抽了几十根烟一样,有些干,涩。


@车师傅

慎始敬终。油断一秒,怪我一生。刚喝了一口。我平时拿65度二锅头当口粮。此为基础。抿了一小口,也就3毫升。我觉得不适合干饮,因为还没过喉,就挥发了……所以咽下去的时候更像是一股气进了胃,也就未出现喉咙的不适感,现在喝完有十分钟了吧,上颌最初接触的部位仍有些许烧灼。然后我觉得15度的北冰洋也挺好的。下次试试56度北冰洋啥感觉。(笑)写完答案,食道以及胃都是暖和的。这酒兑北冰洋真的不错。刚才尝试了50度的雪碧,很好玩,喝着口味特别有趣。


@我和舍友两个人昨晚干了一瓶。然后酒精中毒被送去医院打吊瓶了。


@佐罗

臭调酒的 我个人觉得80度以上的酒都不宜纯饮,会对身体伤害很大 对口腔造成灼伤 喉咙以致沙哑 另外身为调酒师  更不应该直接给客人纯饮 希望大家珍惜生命  远离生命之水 不要作死……另外储存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避免高温 易燃易爆


@好奇买了一瓶,刚刚到就迫不及待的开箱端详了好一会儿,但是瓶子上96度还是让我蛮忐忑。晚上抑制不住我的好奇心开瓶倒了一点,就子弹杯的三分之一的一小点,闻起来还没有二锅头有劲儿。心里顿时放下了防备,心想估计也不过如此。一口闷掉。……是谁!!??是谁踹了我的胸口一脚!!??为什么我喘不通气儿了!!??猛灌了几大杯水后终于可以正常呼吸了,声带感觉被烧红的钢管杵了一台,晕晕乎乎的躺在床上,伤心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5个小时前刚喝好也是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荐的、特地去买了一小瓶200ML的、朋友还开玩笑说喝的时候别抽烟、我自己也怕喝过了特地坐在床边上喝的、一小杯、喝在嘴巴里没啥感觉、到喉咙一路辣过去、烧的热热的感觉、其实还挺爽的、不敢多喝、喝完手边没纯水、就喝了杯起泡酒过一过、感觉还不错主要是中午喝的下午还有事不敢放开喝


@净饮辣嗓子。喝之前声音能攻杨洋鹿晗,喝完了我能攻姜文。没什么味道,口腔一停留就烧,一口下肚能让你亲切而深刻的感受到你食道所在位置。然后我就尝试各种办法兑了喝,柠檬橙汁橘子汁苏打水矿泉水各种水就差干拌郫县豆瓣酱了。兑完了各种方面都好很多,到也就尝不出什么味了就是,很糟蹋我有罪。总而言之噱头大于口感,酒精贫乏症患者可以考虑,至于钱多烧的没事干尝鲜的,没必要,真的难喝。


@看到你们这一堆纯怼的我也是服……这玩意是在上海某个小酒吧里日本老板介绍的,他拿这个做基酒,加了糖浆,果汁和不知道啥玩意调出来一杯,度数大概70到80吧,味道绝了,非常好的柔和口感,同时保留了烈酒入口一股暖流的爽快,从那以后每次去他那里都要先来一杯这个,不过始终没有勇气怼纯的……上个图,平安夜时候去那里他给我女朋友调的,生命之水加芒果,糖浆和薄荷叶,超好喝。


@一戏三四五神经病学博士

做死。想喝多,抬头就是生命之水,子弹杯走起,可乐加冰备好,开喝,第一反映,也没事啊?我去舌头麻了 我去嗓子不是我的 我去胃要炸啊ps:姐姐一天没吃东西好吗 然后一口干了可乐 满上满上,诶诶诶,你倒神马呢?我说的是可乐满上!结局就是这酒纯饮真的喝不多,只会各种伤身体啊~不说了,想着就胃疼~~~


@jedrek交通机电工程师

不请自来、因为今晚才喝完、说说感觉吧、一口下去、感觉舌头瞬间被酒精麻木、然后就是像其他答主说的一样、感觉舌头脱水、咽下去有强烈的击喉感、感觉这玩意应该是COCKTAIL的基酒(本人不是鸡尾酒爱好者)总的来说、性价比相当高、据说价格才RMB130左右、着实是在家庭开聚会中、迅速“找到状态”or聚会尾声“补刀”的必备佳品~第一次作答、谢谢、

@以前听说过,也没怎么想过,周五,想去啤酒图书馆喝点精酿啤酒。看到了。然后先来了半杯。一饮而尽。中间喝了4瓶精酿啤酒走的时候又来了半杯。第一杯的感觉就没那么辣,就是入口有点甜。相比国内高度白酒,喝下去的感觉更好。走的时候喝的第二杯。在嘴里停留了半秒吧。嘴里马上就有脱水的感觉。然后就直接咽下去了。第二天也没头疼。就是酒精。下次去,还会喝点。


@四个人喝了一瓶,500ml的,然后又整了点啤酒。感觉挺爽,入口发麻,有回甘。确实够纯,第二天早上不头疼,就是口发干,半夜起来喝水。


@刚好花样作死了一番。这么一小口直接下去,首先喉咙仿佛被烧坏,痉挛若干次。心口好似火烧一样热,不过很快减弱。喝完一杯水喉咙还是辣辣的。几分钟过去喉咙有异物感,随后是欲吐不吐的纠结……一口咽下去,感觉有股气往上撞,然后有股火往下烧,喝完以后喉咙特别涩。倒不是很呛。


谢选骏指出:水是人的生命力,但是,生命之水也是死亡之水!


第二节 现代人类沦为地球的蛀虫


通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使用了先进的200英寸天文望远镜和射电天文望远镜,乃至最近安置在空间的哈勃望远镜,天文学家已经了解到,象我们所处的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一千亿个,每一个星系(天河系)中又有约一千亿颗恒星。而且,在每一个旋转着的星系内部,还存在着、并不断形成着高度稠密的中心,每个这样的中心又围绕着它的重力中心而收缩,这就是新星球的诞生地。


地球所处的银河系由1000—1500亿颗恒星组成,形状象两把合并在一起的钹,从一端到另一端距离约10万光年,从中心到边缘约5万光年,中心近似圆球的部分厚度约2万光年,周围较扁平的圆盘部分厚度约3000光年。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这个扁平圆盘的外侧,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地球只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不大的一颗。可见,在无垠的宇宙之中,即使用沧海一粟来形容我们的地球,都未免有些夸大了。


一、地球与生命的起源


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100亿年以前,在距离太阳大约150×106千米处(这个长度称为一个天文单位,A.U.,用以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开始形成一个稠密的中心,这就是地球的雏形,也是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中的一件。


到了45—47亿年以前,地球的轮廓已初步形成。这时,环绕地球的原始大气圈中完全没有O2,CO2也非常稀少,可能是一个由H2、CH4、NH3和H2O等组成的还原性大气圈。地球还不断地向外排出一些气体,主要成分为CO、CO2和水蒸汽等,这个过程称为出气作用或排气作用。水星、金星和火星这些类地行星(即包括地球在内的离太阳最近的这4颗行星)在其演化的早期都经历过这一过程,有些学者认为这个过程在地球生命演化中起着很大作用,因为一方面,出气作用给大气圈增加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碳元素,另一方面,出气过程还会造成一种“流体化”的物理状态,即外溢的气体与致密的颗粒状固体相作用,使固体颗粒微微升起,整个固体层向上扩张,呈现出某种流体的特征。实验证明,H2和CO在使铁陨石粉流体化的过程中,能产生许多碳氢化合物,包括脂肪族、芳香族和异戊二烯。有人推测,现在发现的碳质球粒陨石中的有机物就是由类似的过程合成的。也就是说,这种流体化过程有可能是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转变的途径之一。


然而,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原始大气圈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很微弱,强烈的辐射直射地表,频率高达22赫兹,其威力足以毁灭一切生命。如果不是由于后来出现了某种防护和调节的作用,则地球上的生命就无从发生。


这种作用的第一个阶段是水的出现。尽管其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地质学的证据说明,至少在38亿年以前,在某种作用下,地球出现了水,因为现在发现地球上最古老沉积岩的年龄约为38亿年。这时地球的温度仍然很高,处于近乎熔融状态,加上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水分完全变成蒸汽,在地球上空形成射线难以穿透的浓云。在云层的荫蔽下,地表温度逐渐下降,并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互相挤压,产生折皱和断裂,但地球内部仍处于炽热熔融状态。随着地壳的形成,近地层气温降低,云中的水蒸汽冷凝成水,开始出现降雨,而且倾盆大雨连续了几千年,使地壳进一步冷却,洼地与鸿沟都充满了水,产生了海洋这个生命的摇篮,也产生了最古老的沉积岩。


第二个阶段是生命的诞生,大约从30亿年前开始。这时由于地表坚硬地壳的形成,温度降低,蒸发作用减弱,降雨变得时断时续。流水作用把各种悬浮物与溶解物质带至海洋中,使海水成为含有多种成分的汤液(broth),其中包括具有四个价键的碳元素。它具有同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链状和环状化合物的能力,为有机物的形成创造了前提。


至于生命究竟如何从原始海洋的汤液中产生,迄今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恩格斯认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反杜林论》)。1928年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制成尿素,消除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鸿沟。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和尤里(H.Urey)首次模拟地球原大气的成分,用甲烷、氨、氢和水蒸汽,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11种氨基酸,其中有四种是天然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甘氨酸、丙氨酸、门冬酸和谷氨酸。此后,其他学者又实现了更多有机物在模拟条件下的合成,如嘌吟、嘧啶碱基、核糖与脱氧核糖、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菸酰胺等。这些实验和上文所述的流体化过程均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证明了从无机物转化为简单有机物,不仅完全可能,也是地球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然而,上述实验尚未能证明这些氨基酸是怎样进一步演化与发展成为生命的。生命的诞生至少要有2000个酶,这些酶又是成百上千个氨基酸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在原始海洋上靠偶然的碰撞要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有人计算过其成功的概率为1/40000!。相当于一个投骰子的人连续5万次都投上“6”一样困难,这种可能性即使存在,也是微乎其微的。


不少人企图用天外来客的假说来弥补生命进化中这个关键性阶段。早在1908年,著名的瑞典化学家阿伦纽斯(1859—1927)就提出宇宙芽孢传播说,认为芽孢受光的压力,从宇宙空间飞抵地球。到了8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理论天文学院创始人弗雷德·霍伊尔(他因对天文学的杰出贡献而荣膺爵士衔)又以新的论据重新提倡生命的宇宙起源假说。他在《聪慧的宇宙》一书(1983年伦敦出版)中提出了生命并非偶然地在地球上出现,而是在一种具有创造性智慧引导下从太空来到地球的假说。他引证了许多天文学上的新发现,例如许多陨石上都含有大量微型球状炭粒,而这些炭粒有可能是孢子或细菌转化而成的,他还指出星际粒子同细菌的大小极其相似。1981年日本天文学家对彗星的观察也发现彗星粒子同细菌的大小完全相同。同年,美国天文学者又指出,慧星粒子同有机物所释放的辐射光完全一样。后来,在金星、木星和水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了与细菌相似的粒子。根据这些事实,人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象彗星那样的天体是否会把带有生命的粒子带到地球上来?有人甚至提出了更大胆的假设:几十亿年以前来自天外文明的宇宙飞船溅落在地球原始海洋上,来自太空的生命种子就被接种到了地球上,从此开始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地球史的宇宙演化阶段告一段落。


这种天外起源的假说看起来很诱人,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并未能从根本上回答生命起源的问题,如果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天外,那么,天外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


二、地球上生命的进化


尽管生命起源的真谛仍有待探讨,但是,南非岩石中所发现的30亿年以前的细菌化石却已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至少从那时起,地球上已经存在着细菌。生命起源的时间还可能更早一些,大约40亿年以前,开始了地球的生命时代。有生命的细菌和蓝藻等生物的出现开始了一种新的生命过程——光合作用,使大气圈中出现O2,以后又逐渐形成能抵御紫外线辐射的O3层,为更高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此后,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逐渐增加。上述细菌化石已具有简单的分裂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发现了距今20亿年的更为进化的原始细菌化石,并有类似于藻类的生物,内部已含有细胞核。这时含氧的大气圈开始形成。


又经过10亿年的进化,至距今10亿年以前,即中元古代结束、晚元古代开始之时(表2.1),在温暖的海岸和河口地带,类似海藻的生物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


迄今所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澳大利亚爱迪阿加拉山脉的蠕节虫化石,距今7亿年,属震旦纪中后期。这时虽然已经存在不少生物,但因其身体缺乏坚硬的部分,因此所保存的化石很少。


到了大约6亿年以前(较确切的数字是5.7亿年),即前寒武纪结束,寒武纪开始之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陆缘浅海分布广泛,生长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同时无脊椎动物兴盛,其中属于节肢动物的三叶虫种类最多,占寒武纪海洋动物已知种类的70%。此外还有水生腕足类贝壳动物生长于海底。化石的大量出现开始了地球史上化石记录的时代。文献资料尚未记载过脊椎动物的存在,但1985年我国地质学家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被囊虫化石,它已开始向脊椎动物转化。这一发现把脊椎动物的历史上溯了1亿年。


奥陶纪(距今4.4—5.0亿年)时无脊椎动物大量发育,但三叶虫的相对比例急剧下降,腕足类增加,笔石明显增多。但更为主要的事件是脊椎动物的出现,发现了空气呼吸的七鳃鳗和八目鳗。


志留纪(距今4.0—4.4亿年)出现了珊瑚礁。由于大气层中O3的保护作用,发生了生命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生命登陆。迄今所发现最原始的陆生植物化石顶囊蕨(cooksonia),距今约4.5亿年。这些最早的陆生植物可能是从河口沿着河流上溯而登陆的。


泥盆纪(距今3.5—4.0亿年)珊瑚礁达到鼎盛期,海洋腕足类也达到了其多样性的顶峰。陆地上开始出现森林,蕨类植物刚登上陆地时个体较小,无叶,只限于阴湿处生长,但泥盆纪末期已进化成繁茂的大树,最高者可达10米。林中出现昆虫,并从无翅发育至有翅。脊椎动物开始分化,一支成为用鳃呼吸的鱼类,鳞片开始发育;另一支仍属鱼类,但已向两栖类进化,成为介于鱼类与两栖类之间的物种。


石炭纪(距今2.8—3.5亿年)发生第二次海侵,雨量的增多加强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许多大河的河口形成巨大的三角洲,间歇性沉降地区沼泽森林中泥炭不断积累,并被沉积物掩埋,形成了大煤田,其中的植物化石表明,除了原有的蕨类和灌木外,树木的种类增多。陆地上有些昆虫发育成巨大的个体,蜗牛大量增加。以栖息在陆地上为主的两栖类发育成最初的爬行类,日后进化为恐龙并在动物界占据统治地位。在浅水的边缘海中,属于棘皮动物的海百合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均发生了空前的爆发性增长。


二叠纪(距今2.3—2.8亿年)首次出现恐龙(源自希腊语,意为可怕的蜥蜴)化石,但个体仍然很小,无法和日后的巨兽相比拟。与此同时,在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中出现了菊石。二叠纪的重大事件是一些物种的大规模灭绝:两栖类灭绝了约75%,爬行类灭绝了80%,同时急剧减少的还有苔藓虫、棘皮动物、菊石和腕足类等。其中苔藓中虽免于完全灭绝,但已大伤元气,此后再也未能恢复,三叶虫则从此消失。


二叠纪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原因有可能是海洋的脱盐作用,这种作用多发生在陆缘的浅海盆中。强烈的蒸发作用浓缩了海水,而海盆外缘的海底山脊阻止了外海海水与之混合。据现代估算,这个时期可能有多达500000km3的海水被蒸发,留下了巨大的盐类沉积,使大洋的含盐度降低,一些不能忍受盐度长期大幅度变化的物种灭绝。但是,二叠纪末陆地植物也灭绝了相当多,这却难以用海水盐度的变化来解释。


三叠纪(距今1.9—2.3亿年)中,劫后余生的物种重新发育。陆地上出现了针叶林,林下奔跑着恐龙,个体已较大,部分为草食兽,部分为肉食兽,它们形如现今的袋鼠,前肢短小,后肢长大,长于奔跑但不能跳跃。海洋中残存的菊石及其状若鱿鱼的近亲笔石大量繁殖,成为海洋中爬行动物的主食。这时在生态上有重要意义的发展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一些蛤类发育了硬化的外壳和伸长了的呼吸管,这一变化使其可以钻入海底沉积物中,占据原先只有软体动物才能生存的小生境,使软体动物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占了优势。


三叠纪初在地球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大陆漂移”开始。大陆漂移以前,存在着一个联合古陆(又称泛古陆)和世界洋,联合古陆东面是三面被该古陆包围的特提斯海(古地中海)。至三叠纪末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北半球部分称为劳亚古陆,南半球部分称为冈瓦纳古陆。以后这两个古陆继续漂移,并且进一步分裂与拼接,逐渐形成现在的面貌。


侏罗纪(距今1.4—1.9亿年)开始出现哺乳动物。爬行类向哺乳类的进化开始于二叠纪,并于三叠纪继续进行,到侏罗纪最终完成了这一进程。但哺乳类这时并未占优势,居统治地位的仍旧是恐龙,种类很多,有的个体很大,如雷龙长达20米,生活在沼泽中,以草木为食。陆地上生长着许多常绿树种,昆虫也明显增多,包括象蛾和蝇这样高度特化的生活型。海上菊石极丰富,而且演化迅速,成为划分地层极好的化石。箭石同样丰富,是海上鱼龙的主食。


这时期动物对空气产生了两种适应性:其一是翼龙,能以膜状翼飞翔,或者更可能是象今天的蝙蝠一样滑翔;其二是真正的鸟类,原先鳞状的覆盖层演化成羽毛,并发育了五趾翼,更适于起飞和飞行。


白垩纪(距今0.65—1.4亿年)发生第三次大海侵,海洋中无数细小的固钙生物遗体的沉积形成了白垩岩。浅海中棘皮动物演化迅速,成为详细划分白垩纪地层理想的化石。陆地上开始出现有花植物,后来把无花植物排挤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为花朵授粉的昆虫随之出现,鸟类也有较大发展。恐龙中产生了有角和甲胄的素食的三角恐龙和魁伟凶猛的肉食的猛龙(tyran-nosaurus)。这时出现了人类的远祖灵长类,具有对立的拇指。还出现了有袋的哺乳类,它们是现代有袋类动物(如袋鼠和负鼠)的祖先。


白垩纪以生物又一次大规模灭绝而告结束,其中众所周知的是恐龙的灭绝,这个巨大的家族统治了动物界长达1.6亿年。同期灭绝的还有海洋动物 中的笔石、箭石和菊石,它们在二叠纪末的上一次物种灭绝中曾大量减少过,但在随后的1.3亿年中又极为繁衍,到白垩纪末完全灭绝了。这些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原因仍旧是一个谜。


第三纪是地球史上最近的6500万年,哺乳类动物上升到统治地位。化石记录表明,许多哺乳动物的个体都有大型化的趋势。例如马的始祖,5800万年前平均身高只有25cm,像今天的小狗,人类和大猩猩的远祖,在600万年前也只有象老鼠一样大,但是所有灵长类动物都已发育了对立的拇指和前视的眼睛,后者可产生立体的映像。草本植物的进化与广泛分布使草食兽成倍地增加。


三、人类的进化


地球史上最近的200万年(也有人主张上溯至300万年)为第四纪,以人类的出现并占统治地位为特征。现代猿和现代人的祖先,于20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开始变劣,气温下降:中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下降约10℃,低纬地区下降幅度小些,但温度的下降已足以使森林减少,草地增加。腊玛古猿就生活在森林、灌丛、草地与沼泽相交织的环境中,环境的复杂性促使生物获得复杂的适应性。


直至150万年以前,这种古猿的后代仍然生存着,即南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africanus)。与此同时,生存着另外两个种,即强壮的南猿粗壮种(A.robustus)和较细小的南猿纤细种(A.gracilis)。二者差别很小,虽然属于不同的种,但彼此的差别并不比同一种中雌雄之间的差别更大,它们的大小与外形均与现在栖居地面的猿相差无几。


几乎与此同时,人属的祖先,会制造工具的能人(Homohabilis)已经出现。应该指出,利用工具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特征,海獭就能用海底的石块作工具,用以击碎介类的硬壳取食,有些猿也会扔石头;制造工具也不是人类独特的才能,黑猩猩已能把树枝上的小技与树叶捋光,制成比较光滑的木杆,伸到蚁穴中去,诱吃爬到杆上的白蚁,补充其动物蛋白性营养;只有人类才能制造定型的工具。能人已经学会打制简单的石器,他们生存的年代大约为距今250—150万年,随后进化为直立人(H.erectus),于50万年前遍布非洲、欧洲和亚洲,他们制造了更有效的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钻孔器和杵等。直立人已学会了用火,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第一,火延长了工作日,使有些工作可以留待日落以后去做;第二,火能比叫喊和威吓更有效地驱除猛兽;第三,使人类可以抵御寒冷的气候,甚至可以进入北方的苔原地带;第四,更为重要的是改善了人类的消化,提高了食物的利用效率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至此,人类由于制造了定型的工具、利用了火、进行集体狩猎,可能还产生了简单的语言。这一切使人类逐渐进入了原先是严酷的乃至不可进入的生态系统,散布到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此后又经过几十万年,到了公元前的6000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约3000年进入铜器时代,公元前约2000年进入铁器时代。人类终于从蒙昧时代经过渔猎采集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养殖耕种的农业社会,最近二三百年来又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的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上述对地球生命史和人类史的简单回顾,从环境学的角度至少给我们以下的启示:


第一,地球上生命与人类的出现,在其必然性后面,潜在着巨大的偶然性。如果地球的轨道不是在今天的位置上,而是处在离太阳更近或更远一些,譬如说,增加或减少半个天文单位,即大约处在金星或火星的轨道上,则地球至今很可能依然同这两个星球那样一片荒凉。如果把眼光再放远一些,环顾我们周围的天体,则在现代科学手段所能感知的范围之内,尚未发现有生命的存在,更勿论智能生物了(即使在理论上,我们承认地球上智能生物的存在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现象)。


第二,地理环境历来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从早期的熔融状态到第四纪的冰期往复,从以氢、氨等气体为主的大气层到以氮、氧为主的大气圈的形成,地球的地质构造、海陆位置、山脉河流、地势高低、大气组成、气候冷暖干湿、土壤类型、生物种类以至人类本身,无不处于水恒的变化发展之中。尤其是到了近代,由于人口规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变化更起着举足轻重的地步,环境的变化比以往更为迅速。这种变化有些可以预料,有些则尚难以预料;有些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有些则相反,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


第三,环境与生命的演化有一种逐渐加速的趋势。如果把宇宙的历史暂定为150亿年,地球的天文演化阶段大约占了100亿年有奇,到了距今46亿年以前才开始地球的形成。而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又经历了大约15亿年的无生命阶段,加上生命进化的初期,包括太古代的后期和元古代在内的20多亿年内,生命十分原始,进化十分缓慢。只是进入古生代以后,即最近的5.7亿年内,生命进化才逐渐加速,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有人把地球的生命运动用一条对数螺线来拟合,颇能反映这种进化加速的情形。人类的进化也有这种日益加速的趋势,有人研究了南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颅脑的大小,并用直线拟合,该直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8。从小南猿到大南猿、能人、直立人、北京人和现代人,每一个阶段比其前一阶段的颅脑容量增加1.275倍,即从小南猿的400毫升增加到现代人的约1350毫升。照此推算,几十万年以后我们的后代颅脑容量将增加到1720毫升,届时他们的技能和我们相比,就会象我们和直立人相比一样。直立人在150万年的时间内没有取得多少技术进步,而智人在最近10万年内即已造就了辉煌的文化与技术,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则更是日新月异,这种进步的加速使我们难以想象未来人类所能取得的发展。


然而,迄今人类所取得的发展大多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预测人类本身和环境将要发生的变化,使人类与环境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得以持续地运行下去。否则,我们就是一群盲目的实践家:盲目地发展人口、盲目地消耗地球的资源、急剧地恶化我们的环境,从而有可能加速人类的消亡。环境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唤起人们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四、水资源与水环境


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着地球表面,通常称为水圈(hydrosphere),它包括江河湖海中一切淡水和咸水、土壤水、浅层与深层地下水以及两极冰帽和高山冰川中的冰,还包括大气中的水滴和水蒸汽,这是全球水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生命就是从水中发源的,而且有赖于水分才能维持。人体之中65%的重量是水,成年人身体中平均含水40—50千克,而且每天要消耗和补充2.5千克水,失水12%以上就会导致死亡。全球生物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淡水总量的0.0003%。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无不消耗水,表6.1 列举了生活用水和某些生产项目用水的数量。


(一)地下水过度开采


在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中,地下水以其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和供应稳定而备受青睐,成为许多大城市和部分农业地区用水的主要水源。电动水泵的发明和廉价电力的供应使地下水成为一种廉价的资源而被大量开发。从表6.2可知,地下水的贮量巨大,远远超过江河湖泊里的水量。但是,地下水的大部分贮存在较深的地层里,补给缓慢,是在漫长的年代里积存下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象矿床一样难以更新。据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全球地下水总贮量中大约只有0.1%是可以更新、能进行持续开发的,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必须考虑其更新能力有限这个特点。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可能造成种种不良的环境效应:


1.地下水位下降以至含水层耗竭 上一世纪开始,一些城市化较早的地区即已出现地下水位的下降,例如伦敦市早在1820年就已发现其自流水压下降,1843年地下水位下降了7.5m,一个世纪以后,1936年下降了100m。又如北京城区,明代时仍有部分自流井,称为“满井”,至明末清初因地下水位下降不再自流。北京西郊的承压水层所形成的自流井一直延续到1960年以后才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目前研究最详细的一个大型地下含水层的涸竭是美国中西部的欧加拉腊(Ogallala)含水层,它北起南达科他州,向南延伸,包括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等七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个含水层灌溉着美国1/5的农田,盛产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并喂养着美国40%的肉用牛,全部农牧业年产值达320亿美元,在美国农业中举足轻重。然而,这个含水层的补给速度极其缓慢,而开采速度8倍于补给速度,在南部的4个州里有时竟比补给速度高出100倍。专家们预测这个含水层将于2020年完全抽干,现在有些地方井深已达2000m,高昂的提水费用开始使一些农民望而却步,有5个州的水浇地面积已在减少,农民不得不改种耗水较少的作物,哪怕是获利较少。尽管如此,这个作为公共财产的含水层仍将继续消耗下去,直至提水费用高到无利可图时为止。


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的下降也是众所周知的,1960年以来,北京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约1m,天津、唐山一带也有类似情况。其他许多国家也出现含水层耗损的严重情况,如墨西哥城和印度的一些地区。


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或停止开采后,水位可以部分地得到恢复,其中较显著的例子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的门多塔(Mendota)地区,在引入地表水取代地下水以后,地下水位从1968年至1983年间上升了259m(850英尺)。


2.地面沉陷 地下含水层被抽干以后,其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下发生沉陷,我国沿海不少城市已发现这种现象。天津市1959至1982年累计最大沉陷量达2.3m,平均每年沉陷10cm。上海市区的沉陷量亦达2m以上,以50年代后期沉陷最严重,市区平均年沉陷量达11cm,沉陷中心区(普陀区)达115cm,沉陷大于50cm的面积达66.1km2。常州、苏州和无锡的沉陷也很明显,年平均沉陷量在1.4—3.8cm,南通市的年沉陷量达5cm。地面较大幅度沉陷带来一系列问题:地表渠道与地下管线损坏、路面与建筑物破坏,这些均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加固和重建。第二次大战以后有些城市迅速膨胀,地面沉陷幅度也很大。美国加州洛杉矶以南的长滩市1940年开始发现地面沉陷,70年代中期沉陷区中心部分下沉9m,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达1亿美元。如果任其继续发展,预计会下沉至13.7m。该市不得不于1958年开始大量注水,充填原来采油的岩层,几年以后制止了沉陷,1963年地面回升15%。墨西哥城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1895年人口为50万,1975年发展到800万(1988年达1920万),与此同时地面沉陷了7m,1937年建成的美术馆下沉了3m,一楼已完全变成地下室。著名的低地之国荷兰国土的60%低于海平面,有一半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必须不断地抽取地下水以保持地面的干燥,抽水的结果造成地面下沉,只得用挖泥船取沙覆盖沉降地区,为此每年需运送7500万立方米泥沙。据报道,荷兰人每年花费在海岸工程上的经费占国家GNP的6%,比美国军费所占的比例还高。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沉陷区之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谷地,沉陷区面积达13500km2,沉陷幅度平均为1m,最大处达10m。谷地中长达112km的地段沉陷3m以上,整个沉陷区的体积达180km2。沉陷的原因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从1920年代开始抽水,至50年代中期谷地两侧的沉陷幅度达0.55m,此后抽水量逐渐减少,至1973年停止抽水,改为引用萨克拉门托河水,地面沉陷逐渐停止,至80年代初地下水位也上升了60m。


停止抽水虽然可以制止地面沉陷,并使地下水位部分地或全部得到恢复,但是迄今尚未见地面大幅度回升的报道,何况许多地方因种种原因尚不能停止抽水,因此,地下水超采依然是许多缺水地区面临的难题。在有地表水源可资利用的地方,用地表水回灌地下是一种人工补给的好方法,国内外均有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冬季农闲时把暂时无用的地表水回灌地下含水层,水温又较低,夏季抽取作工业冷却水,制冷效果更为显著。


(二)小河流渠道化的利弊


开挖渠道引水灌溉和防洪排涝本来是一项古老的农业实践,浚河筑堤和截弯取直也是古而有之的水利工程。而近代一些高度工业化国家以其巨大的财力与物力,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小河流渠道化的工作。所谓渠道化(chennelization)就是为了防洪的目的把整条小河流或某一河段挖深与取直,把天然河流变成人工的渠道。通常的做法是用推土机等机械把两岸约30m宽的植被清除,并用推土和挖土的大型机械把河道挖深和取直,有些河岸还铺设护坡,两岸留下的裸地则用作农田。


渠道化的最大利益就是便于排水防洪,使两岸农田的收成得到保障。但是有时投资甚大而获益较小,例如美国阿拉伯马州曾有一项渠道化工程,耗资440万美元,仅使1万多英亩(合40km2)农田受益,即平均每英亩的防洪费用高达405美元。这项计划使105家农户受益,相当于每家农户从州政府得到4.2万美元的津贴。


渠道化的另一好处是河道截弯取直以后,残留的河曲形成一些小湖沼,可能有娱乐价值,或者可成为野生生物的栖居地。


然而,渠道化常常带来一系列生态学、水文学以至美学的问题。


首先,渠道化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生态后果,主要是对水生生物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渠道化清除了河道中原有的饵料和河床覆盖物,原来多种多样的底栖生物遭到消灭或迁徙他处;两岸植被清除以后,不再有落叶给河水带来养分,随之落入河中的昆虫也几乎绝迹,减少了鱼类的饵料来源;天然河流深浅相间,鱼类栖息在深水处,浅水处则为饵料昆虫的繁殖场所,渠道化后平坦的河床消灭了这种差别,加上许多渠道化的河流夏季完全干涸,水生生物无处逃避,而天然河道中的深潭本来是它们的避难所;此外,两岸农田直逼河岸,所使用的除草剂与杀虫剂迅速排入河中,经常造成下游的死鱼事件。


其次为对河道的影响:由于清除了两岸的植被,河岸抗蚀能力降低;无树木荫蔽的河道受阳光直接照射,使河水温度升高,溶解氧降低;河道平直,流速增加,侵蚀能力增强,容易引起塌岸;河道挖深后一些地区地下水位降低,部分水井干涸,近海地带则导致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使其盐度增加,影响灌溉水的质量。


此外,清理河岸的作业破坏了许多有价值的木材生产,甚至消灭了一些有价值的物种。最后,原来风景如画的河曲变成了平坦单调的水渠,使许多有益的户外活动如游泳、划船、短足、观鸟、采花等活动的乐趣大为降低,这也是一种美学上的损失。


渠道化失败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例如美国密苏里州黑水河(BlackwaterRiver)的渠道化于1910年完工,曲流取直,河道挖深,河流比降(单位距离的落差)增加一倍,过水面积增加10倍以上,流水侵蚀作用加剧,有一架桥梁于1930年遭侵蚀坍塌,修复后又先后于1940年和1947年两次坍塌,桥梁的长度也由27m延长至70m。该渠道的侵蚀速率为每年加宽1m,加深0.16m。而且河道挖深后,露出了底部的页岩、砂岩和石灰岩,河床光滑无泥,底栖生物不易着生,因而鱼类也随之减少。更为戏剧性的是工程未能贯彻始终,因为下游河床下为坚硬的石灰岩,挖掘作业费用过高,只得终止。结果整治过的河段洪水宣泄迅速,反而加重了下游的水灾。实质上是把上游的洪水转嫁给下游。


渠道化虽然只限于一些较小的流域,但对某些国家而言,其总规模仍是很大的。例如美国每年大约有1%的小河流实行渠道化,据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的长期计划,到2000年为止共整治9000个小流域,占美国小流域的半数,如有失误,将在许多地方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一些人对过去几十年来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水灾方面成绩斐然的土壤保持局持严厉的批评态度,称这项计划为官僚主义对资源的破坏行为。


(三)湖泊的泯灭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湖泊的存在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的现象,它迟早会被入湖的沉积物所充填,逐渐演变为沼泽乃至最后消亡。但是这种自然过程由于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影响之一是加速土壤侵蚀使入湖泥沙量增加。其二是入湖营养物增加(富营养化)使湖内藻类与水草丛生。其三是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急剧缩小乃至消亡。其四是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改向使入湖水量急剧减少。后者常使湖泊面积与水量于很短的时期内(20—50年)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甚至已导致一些湖泊完全干涸而泯灭。


据我国近年的调查,50年代初期全国仍有大小天然湖泊24880个,总面积达83400km2,其中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2848个,总面积为80645km2。80年代初期,全国大于1km2的天然湖泊减少至2305个,减少了543个,总面积为70988km2,减少了9657km2。其中又以位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蒙新高原湖泊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了6989km2,占全国湖泊面积减少数的56%,其次为东部平原湖群,减少了2058km2,占17%。


新疆境内50年代5km2以上湖泊总面积为9700km2,至80年代初1km2以上湖泊总面积仅为4628km2,缩减了一半多,相应地水量减少了约50亿立方米。


内蒙古全区50年代初1km2以上湖泊总面积为5261km2(中蒙界湖贝尔湖未统计在内),80年代初缩减为4244km2,减少了近1/5。


大面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的缩减数字是惊人的,1954—1980年期间,仅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湖泊水面,被围垦的面积竟达11991km2。


湖泊面积缩减,水量减少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劣,例如新疆的博斯腾湖原是水质良好的内陆淡水湖,50年代后期湖水矿化度仍在1g/L以下,随着水量的减少,至80年代后期已上升至2.5g/L。


我国几个大湖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令人忧虑,曾经是中国第一淡水湖的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面积已大为缩小,1896年5400km2的湖面至1980年已缩小为2342km2,减少了57%,贮水量相应地从293亿立方米减少至159亿立方米,减少46%。现已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形态也变得支离破碎,部分湖区已经泯灭。同样,鄱阳湖自50年代以来,面积缩减近2/5,由5050km2缩小为2939km2,相应地水量从321亿立方米减少至246亿立方米。青海湖现在是全国最大的湖泊,由于50年代以来,地表径流明显减少,1957年至1981年实测水位下降2.65m,湖泊面积减少228km2,湖水蒸发量超过来水量约13.6%,平均每年减少水量4.9亿立方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一些湖泊的干涸,其中最著名者为罗布泊,直至1950年其面积尚有3006km2,1964年完全干涸,其西南方的台特马湖于1972年干涸。此外,玛纳斯湖和阿兰诺尔湖也已泯灭,全国海拔最低的艾丁湖面积缩小了30%,湖水已成为饱和的盐卤。上述湖泊的干涸有其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但是,近年来灌溉农业的发展等人为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咸海的濒临死亡。它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淡水湖,仅次于里海、苏必利尔湖和东非的维多利亚湖。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孜别克斯坦两国之间,1960年以前,其海面面积为6700km2,贮水量1050100km2,水位在海拔53m左右,因年降水量的变化上下浮动


位于中亚干旱区的咸海地区,在前苏联的农业生产上却居于重要地位,其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95%,水果占1/3,蔬菜占1/4,稻谷占40%。由于气候干旱,90%的农田依靠灌溉。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入流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挖掘了一系列的运河以引水灌溉,水浇地从50年代的290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750万公顷,引水量每年达几十万立方公里。入海水量的大量减少,使近30年来咸海面积缩减了40%,贮水量减少了67%,海平面下降了14m,海水退缩后使30000km2的海底出露,变成沙漠,使原有几千人口的沿海城镇穆伊纳克和阿拉尔斯克处于风沙包围之中,入海两条大河三角洲的湖沼消失,当地70%—80%的动物灭绝。随着海水容量的减小,水中含盐量增加了2倍,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本地鱼种已完全绝迹,渔业亦随之凋零。干涸海底的含盐尘土被吹扬至附近的农田里,使作物减产。农民为了维持农作物的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与农药,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了许多疾病的流行,据报道象传染性肝炎、伤寒、黄疸、肠道感染和癌症等病例均明显增多。大风还把灰尘、盐分和风干了的农药颗粒吹扬至几百公里以外,西达黑海,北达北极圈内。盐分与农药颗粒随雨水降落,所到之处,作物、草地牧场、森林和野生生物均受其影响。


现在每年流入咸海的淡水量约为11km2(1987年)至20km2(1988年)。专家们估计,要使海平面保持稳定,每年入流的淡水量应在35km2以上,很可能在近10年内咸海的水面仍会继续下降6m,然后趋于稳定。


咸海再也不是世界第四大湖了,现在就面积而论它居于第六位,落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之后。该湖的缩小所带来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前苏联有的官员也承认,这比1986年契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要坏10倍。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盐能消毒且有营养?因为人类原先可能是在海水中长大的。为什么思想能使人活跃并富有能力?因为人是思想所创造的——不是我们创造了思想,而是思想创造了我们。所以保持思想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正如保持清洁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的生存条件。但是现代人类已经丧失了自我克制的能力,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使得自己沦为地球的蛀虫了。


第三节 水资源污染是文明的自杀


网文《世界水资源》报道:


一、世界水资源与水循环


长期以来,人们把空气作为不花成本的资源,水也是作为成本低廉的资源对待的,因为它数量巨大且易于获取。当人们面对泛滥的江河时,常为其巨大的水量而叹为观止,然而,江河中的全部淡水若是同浩瀚的海洋相比,仅及其百万分之一。地球是一个水量极其丰富的天体,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地球实际上应称为“水球”,而被称为水星的行星上却并没有水,迄今天文学的观察也尚未发现哪一个星球上有水,这又是地球的独特之处。


地球上水的总量是巨大的,达1.4×109km3。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如果地球是一个平滑的球而没有地形起伏,则地球表面就形成一个水深2744米的世界洋。即使世界人口达到100亿,每人平均占有的水量仍达0.14km3,即1.4亿立方米。但是,能供人类利用的水却不多,因为水圈中海水占97.3%,难以直接利用,淡水只占2.7%,约合38×106km3,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数字,相当于地中海容量的10倍。可惜,这些淡水的99%却难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因为:


第一,两极冰帽和大陆冰川中储存了淡水的86%,位处偏远,难以获取;


第二,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淡水总量的12%,必须凿井方能提取。


最易利用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占淡水总量的1%弱。然而,人类正是充分利用了这极小部分的水得以繁衍不绝,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人类的文明大多与大河有关,例如黄河、尼罗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江等,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从海洋与陆地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汽,又冷凝为液态或固态水降落到海面和地面,落在陆地的部分汇流到河流和湖泊中,最后重新回归海洋,如此循环不已。


第一,全球每年水分的总蒸发量与总降水量相等,均为500×103km3。


第二,全球海洋的总蒸量为430×103km3,海洋总降水量为390×103km3,二者的差值为40×103km3,它以水蒸汽的形式移向陆地。


第三,陆地上的降水量(110×103km3)比蒸发量(70×103km3)多40×103km3,它有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的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了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


这4万立方公里的水还不能被人类全部利用,其中大部分(约28×103km3)为洪水径流,迅速宣泄入海。其余12×103km3中,又有5×103km3流经无人居住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例如寒带苔原地区、沼泽地区和象亚马孙那样的热带雨林地区等。余下可供人类利用的仅为每年7000km3。本世纪以来各国修筑了许多水库,控制了部分洪水径流。全世界水库的总库容约为2000km3,使可供人类使用的水量达到每年9000km3,这就是人类能有效地利用的水资源。


二、世界对水的需求


人类对水的需求无非是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考虑。根据各国的经验,对于用水量可以作如下的推算:


(1)生活用水:为了维持起码的生活质量,生活用水标准为每人每年30m3。北京城区的生活用水量略高于此数,为50m3,发达国家的生活用水量更高,如美国达180m3,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缺水国生活用水量远低于起码的水平,例如非洲马尔加什共和国西南部居民每人每年仅靠2m3水维持生活,仅仅超过生物学需水量的最低值。而且他们还必须为这2m3质量低劣的水支付40美元的水费。


(2)工业用水:非高度工业化国家的标准为每人每年20m3。


(3)农业用水:为维持每日10462焦耳(2500卡)热量的食物每人每年需水300m3,每日12555焦耳(3000卡)热量食物则需水400m3。


以上三项合计,每人每年的需水量约为350—450m3,以维持中等发达以下的生活水平。由此推算,每年9000km3的总水量可以供养200—250亿人口,如果水分能够及时地和持续地供应到需水的地方的话。但是,地球上水分的分配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极不均衡,而且人口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因此,实际上能够供养的人口将远低于此理论值。另有专家提出一个经验参数:如果依赖一个流量单位(即每年1百万立方米)的人数超过2000人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出现缺水问题。按这个参数计算,则现有淡水量可供180亿人之需。


世界和各洲淡水资源及其利用的概况:以资源总量计,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但以人均占有量计,则恰恰相反,大洋洲最丰而亚洲最少。每年的提水量也是亚洲最高,不言而喻,这是用于灌溉。各部门用水的比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例如非洲和亚洲的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高,而生活和工业用水所占比例很低;相反,工业发达的欧洲和北美洲工业用水比例很高。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的比例分别为7%、28%和6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接近。


从世界范围来看,需水量最大、对供水量至为敏感的部门乃是农业,占用水总量的2/3以上,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各国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差异很大,与各国工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有关。像印度和墨西哥等农业国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很大,达90%以上。与此相对照的是英国和原联邦德国,农业用水很少,这不仅是由于其工业发达,相对耗水较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雨水充沛调匀,农业可以旱作而很少灌溉,灌溉技术也较先进,因此农业耗水较少。工业国中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农业用水量约占70%,原因是大规模种植耗水量巨大的水稻。美国工农业用水所占比例相当,因为它也是农业大国,但60年代以来,工业用水量开始超过农业,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用电量的剧增,电厂冷却用水量亦迅速增加。


尽管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很大,但迄今全世界水浇地面积只占全部耕地的18%,其余82%仍为旱作农业,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不会有重大的改变。这意味着全人类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全球性天气波动将继续对人类的粮食供应起着重大影响。因此,灌溉对于农业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灌溉增加了垦殖面积,在干旱地区尤其如此,那里无灌溉即无农业。我国新疆一些灌区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它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灌溉条件下,加上其他农业措施如应用良种、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等,可使产量增加3—4倍。同时,灌溉还增加了复种指数,其效益相当于增加了耕地面积。这种效益在农业上常用种植强度(croppingintensity)来表示,这就是收获面积与总耕种面积之比值。在目前的农业水平下,全世界旱作农业的种植强度约为0.70,灌溉农业为1.11,预期到2000年可分别提高至0.76和1.29。目前水浇地生产的粮食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3,可见灌溉农业取得的成就。


世界上最成功的灌溉农业在亚洲,全世界灌溉能力的63%在东南亚,该地区大部分一年两熟,种植强度平均达1.3,几乎为旱作农业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孟加拉国和非洲的埃及都有集约农业的悠久传统,种植强度达1.5以上。日本的水稻产量,平均0.45公顷土地即可供应10462焦耳(2500卡)/人/日,美国需要2倍的土地面积方能达到此数,而印度则需要7倍于此的土地。


灌溉对于农业增产与稳产的作用固然无庸置疑,但是由于其耗水量巨大又限制了其发展。目前大多数灌溉方法比较落后,效率低,浪费大。在全世界范围内,灌溉水的平均有效率仅及37%,其余的63%都浪费了。这不仅浪费了水源,增加了成本,而且还造成养分的流失,更严重的是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水涝,造成地下水污染,以及引起某些疾病(如疟疾和血吸虫病)的传播等问题,这些均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世界供水前景


上文已经指出,虽然全球的有效淡水量不及总水量的1%,然而,仍可以满足约200亿人口低水平的需要。不过由于人口的分布和降水的时空分布都极不均匀,使不少国家和地区不时遇到缺水的困难。表6.4按人均顺序列出世界13个富水国和13个贫水国的水资源概况,我国恰好名列世界贫水国的第13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20m3,仅及世界平均值的1/3。


世界人口仍处在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人口预测资料,2000年世界人口为62.5亿,则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下降至6500m3,2025年世界人口增长至约85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至4800m3,供水形势更加紧张。估计本世纪末将有3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另有人估计名列丰水国第13位的美国于2020年每天将需水37亿吨(1400×109加仑),成为缺水国(据E.E.Morris,1974年)。表6.5列举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缺水的情况。


供水紧缺往往造成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世界上的缺水区常常又是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均较迅速的地区,缺水对农业的冲击最大,因为农业常是这类地区用水量最大的部门,而且又常是经济效益较低的部门,因此当某一地区的用水量接近其自然极限时,常常是农业部门首先失去充分供水的保证。例如,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每立方米淡水用于工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60倍于农业,计划部门在分配用水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在美国,更是奉行效益优先的信条,当农民把用水权卖给缺水的城市获利多于种植棉花、小麦和牧草时,他们将毫不犹豫地卖水而弃耕。美国有些地区用水权的价格很高,盐湖城每英亩英尺(英美常用体积单位,合1.233m3)用水权为200美元,而在迅速城市化的科罗拉多州弗兰特岭(FronRange)地区则高达3000至6000美元,任何农业收入都无法与这样的高价竞争。


但是,在过分地考虑用水的经济效益时,却往往忽视了水的生态学功能。在充分保证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没有考虑给河流留下必要的水,以保护那里的鱼类和野生动物,更没有顾及河流的娱乐与美学功能。我国华北一些河流水的利用率很高,例如海河、滦河流域在干旱的1983年入海水量仅为3亿立方米,为当年径流量的2.6%,该年河水的利用率已达97.4%。黄河下游有些枯水年也出现断流。这种情况对河流生态系统无疑都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面对供水短缺的前景,有关各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的来看,无非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解决。开源的渠道包括已实行多年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如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和抽取地下水等,也包括一些新发展的方法,如海水脱盐、南极运冰和人工降雨等;节流的方法首先是减少灌溉用水,包括耕种制度和灌溉技术的改革,其次是改革工矿企业的工艺流程以减少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的浪费,废水净化再利用,以及提高水价以强制节约用水等。任何缺水地区,只有综合考虑采用上述措施才能缓解和解决用水紧缺的问题,而且其中还应考虑一些非自然的和非技术性的因素,例如跨国界和跨地区的用水矛盾问题,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内不同部门的用水分配问题等。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所能采用的适用技术也各异。对于经济落后的许多农业国,在无足够财力采取上述开发水源措施的情况下,只得被动地适应水源的空间与时间分配,甚至逐水草而居;经济发达国家在开发新水源上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可以采用较昂贵的海水脱盐和人工降雨等新技术,例如中东一些缺水的产油富国已建立了不少实用性的海水淡化厂,沙特阿拉伯于70年代陆续投产的一批海水淡化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规模已相当可观,但是该国的用水量在同一时期却增加了9亿立方米,海水淡化还不足以满足其用水增加的需求。


70年代全世界大约有700家海水淡化厂在运营,主要采用蒸馏与反渗透两种技术,多数规模小、能耗大、成本高。最大的淡化厂达到日产淡水3.5万吨的水平,水价约为每吨15美分(1973年价格),小型淡化厂成本较高,每吨为25—50美分不等,而抽取河水或地下水的费用仅为每吨1—2美分,二者相差几十倍,因此,淡化水除供饮用外,只能少量地用以浇灌温室花卉、蔬菜和果树。


人们曾经把海水淡化的前景寄希望于廉价能源的获得和淡化技术的改进。据理论计算,1升海水脱盐所需的能量为2.8千焦耳,但实际上效率最高的淡化厂也需要170千焦耳,为理论值的60倍。而且,核电的使用也未能使电费大幅度下降,1975年所谓廉价的商业燃料能源价格为1美元100万千焦耳,按此价格淡化一吨海水的电费即需17美分,加上水厂的建设费用和运营时的提水需用(每1m3海水提升100m约需1美分),海水淡化厂的水价高于传统给水的10倍以上。


除了成本问题以外,还有如何处理剩余盐分或浓盐溶液的问题。以海水的平均盐度3.5%计,每淡化1000m3海水就留下约40吨盐或浓盐卤。最方便和最省钱的处理方法是就近把它排放回海里去,但这会增加近岸海水的盐度,对近海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最近有人报道海水淡化的新进展,把利用热带海洋的热量发电和海水淡化结合起来。这项由美国伊利诺州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和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太阳能研究所完成的实验,是将热带海洋表层温度高达26℃的海水抽入真空室中,其中1%的水立即变成蒸汽,驱动普通汽轮机发出电力,用过的蒸汽则冷凝成为淡水。冷凝作用是靠抽取海面下半英里深处温度为6℃的海水而达到的,汽轮机发出的电力足以供给上述冷凝系统和真空系统的需要。这种装置称为海洋热能变换器。研究人员估计一个满负荷运转的装置能够产生10兆瓦的电力和每天2万立方米的淡水,足以满足一个2万人口城镇的水电需要。这项实验展示了未来热带海洋向热带岛屿和沿海城市供应淡水和电力的前景。


人工降雨迄今仍处于实验阶段,虽然不少国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实行人工降雨首先要寻找大片的浓云,这恰好是缺水的干旱地区不常具备的条件。然后用飞机(有时在地面筑台燃烧某些化合物)向云中喷洒凝结核(例如碘化银粉末),以催化降水的形成。这种方法不仅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象碘化银等化学品的积累对降雨区的土壤和水文系统可能产生长远的影响,进而对农作物与人畜产生有害的效应。此外,人工降雨在某些地区有时还引起法律纠纷,对云中水分的所有权发生争议。例如,1977年美国西部地区大旱,华盛顿州实施了人工降雨,引起相邻的爱达荷州的不满,该州的司法部长威胁说要对华盛顿州的“偷云行为”向联邦法院提出控告。


本世纪内廉价电力的供应与深井泵的发明使得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成为可能,不少原来缺水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然而,过量开采地下水使许多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了新的环境病害,下文将要述及。


近年来,各国在更合理地用水、减少水分损失和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不少经验,这些措施比开发新水源投资少、收效快、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许多人视之为第二水源。例如,许多大型水库的蒸发损失很大,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米德湖(水库)的年蒸发量达1km3,相当于全国每人4500升。阿斯旺高坝后的纳赛尔湖蒸发量更大,如能使用蒸发抑制剂则可减少相当多的损失。又如工业用水大部分是冷却水,循环使用潜力很大,美国钢铁工业用水已有一半循环使用,日本各类工厂循环用水的比例也较大,水资源贫乏的以色列更是大规模地回收利用废水,工业与家庭废水回收处理后用于灌溉,工业用水量也大幅度减少,每百美元产值耗水量由1962年的20吨减少至1975年的7.8吨(已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尽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但是由于人口与经济的急剧增长,下一世纪内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将面临缺水的困难。几千年来,人类为了开发水利、消除水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修堤筑坝、开渠凿井、疏浚河道……工程规模愈来愈大,对水圈的干预愈来愈强烈。这是人类为谋求其福祉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动,这些行动在达到其预期目的的同时,有些已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人类在其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又常常“无意地”把大量废物和毒物排入水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使本来业已紧缺的水资源更形短缺。下文将就这两方面讨论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四、水体的自净和污染


对于什么是水体污染,不同学者提出了大同小异的概念,归结起来,水体污染可定义为: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正常功能,称为水污染。


为了研究水体被污染的情况,必须先了解未受污染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天然水体所具有的自净能力。


水体是指海洋、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冰川、地下水等地表与地下贮水体的总称。水体包括水和水中各种物质、水生生物及底质。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可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陆地水体又可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本章研究的主要是陆地水体,而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


在环境污染评价研究中,区分水与水体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例如,在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只根据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很难正确评价河流的污染程度。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均迅速地由水相转入固相,即迅速地转移至悬浮物和沉积物中。悬浮物在被水流搬运过程中,当其负荷量超过其搬运能力时,便逐渐变为沉积物。另外,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很微(常为十亿分之一级),而且随机性很大,随排放状况与水力学条件不同,含量分布往往没有规律。但在沉积物中重金属很容易得到积累(百万分之一级),并表现出明显的含量分布规律。因此,沉积物能更好地反映水质的状况,而且可以作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剂。在确定江河湖泊中所发生的复杂的化学过程时,应该同时研究水和沉积物。


(一)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在自然界,不存在化学概念上的纯水。天然水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组成成分极其复杂的综合体。这些物质可以是固态的、液态的或者是气态的,它们大多以分子态、离子态或胶体微粒态存在于水中(表6.6)。


天然水中含有地壳中的大部分元素,但其含量变化范围很大,表6.6是天然水中含量较多,较常见的物质组成。


等八种离子,它们的总量占水中溶解固体总量的95%以上。


这八种离子在各类水中的含量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天然水中除含有八种主要离子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就天然水而言,一般系指含量小于10mg/L的元素。主要有Br、I、Cu、Co、Ni、F、Fe、Ra等。


溶解于天然水中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还有少量的N2、H2S和CH4。溶解性气体能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以及水中物质的溶解、化合等化学和生化行为。


生物生成物这些离子在水中含量很低,然而它们对水生物的生长却至关重要,含量过高会使水生生物急剧繁殖,造成水体出现“赤潮”现象。


天然水体中的有机质一般指腐殖质,主要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和生物遗骸的分解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它们大部分呈胶体微粒状。这些有机物在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下被分解成为无机物。


天然水的物质组成决定于它的形成环境,也就是说一方面决定于与水接触的物质的成分和溶解度;另一方面决定于这一作用进行的条件,即化学及物理化学作用,包括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相-气相间离子平衡,固-液两相之间离子交换,有机物的矿质化,生物化学作用等。通过上述各种作用,使天然水富集或析出各种离子和分子。


天然水物质组成的过程在大气圈中就开始了,但改变其组成的最主要过程是降落到地表之后开始的。


影响天然水组成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和伺接两种。直接因素主要有岩石、土壤和生物有机体,这些因素可使水增加或减少某些离子和分子。例如,流经石灰岩地区的天然水中富含Ca2+和HCO3-;当水透过土壤时溶解氧的含量减少,而CO2的含量增多;生物排泄物和残体增加了水中的某些组分含量,生物呼吸作用影响着水中气体的含量。


影响天然水组成的间接因素主要有气候和水文特征。气候是一切水化学作用进行的背景,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地理分异起着总控制作用。


河流、湖泊、海水、地下水的水文动态补给及交替条件的不同,使水的组成有很大差异。例如,河水流速快,与河床接触时间短,河水中离子含量一般较低;地下水流速缓慢,与周围岩石接触时间长,水中溶解物的含量比地表水高,但气体组成相对减少;而湖水的化学组成比河水与地下水更为复杂。


(二)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


各类天然水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质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作用按其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类:


(1)物理净化:天然水体的稀释、扩散、沉淀和挥发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


(2)化学净化:天然水体的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和浓度降低。


(3)生物净化:天然水体中的生物活动过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特别重要的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水体的自净作用按其发生场所可分为四类:


(1)水中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质在天然水中的稀释、扩散、氧化、还原或生物化学分解等。


(2)水与大气间的自净作用:天然水中某些有害气体的挥发释放和氧气溶入等。


(3)水与底质间的自净作用:天然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和污染物被底质吸附等。


(4)底质中的自净作用:底质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底质中有机污染物发生分解等。


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它们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


(三)污水的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为了反映水体被污染的程度,通常用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TOC等)、酸碱度(pH)、细菌和有毒物质等指标来表示。


(1)悬浮物是污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它是水体污染的基本指标之一。悬浮物降低水的透明度,降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质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2)废水中有机物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但由于有机物的组成比较复杂,要分别测定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十分困难,通常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总有机碳等三个指标来表示有机物的浓度。


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用BOD表示(BiochemicalOxygenDemand)。指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气量。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化学氧化作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CO2和NH3等;第二阶段,主要是NH3被转化为HNO2和HNO3。生化反应如下:


RCH(NH2)COOH+O2→RCOOH+CO2+NH3


2NH3+3O2→2HNO2+2H2O


2HNO2+O2→2HNO3


废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化作用所需的氧量。因为微生物活动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测定BOD时一般以20℃作为标准温度。在此温度条件下,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这不利于实际测定工作。所以目前国内外都以5天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其理论根据是一般有机物的5日生化需氧量,约占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基本反映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实际情况。


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ChemicalOxygenDeman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有机物质越多。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


BOD在一般情况下能较确切地反映水污染情况,但它受到时间(时间长)和废水性质(毒性强)的限制;COD的测定不受废水条件的限制,并能在2—3小时内完成,但它不能反映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因此,在研究有机物污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采用BOD还是COD。


为了解决BOD、COD测定指标的不足,目前很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各种水质的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简称TOC)和总需氧量(TotalOxygenDemand,简称TOD)与BOD和COD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自动快速测定目的。


(3)pH值。污水的pH值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成为重要的污水指标之一。


(4)细菌。根据外部形态可将细菌分为:球茵,杆菌、螺旋菌。按摄取营养的方式可分为自养细菌,异养细菌。按温度因素可分为低温细菌、中温细菌、高温细菌。按氧因素可分为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兼性细菌。


污水中大部分细菌寄生在死亡机体上,这些细菌是无害的;另一部分细菌,如霍乱、伤寒、痢疾菌等则寄生在活的有机体上,对人、畜是有害的。衡量水体是否被细菌污染可用两种指标表示,一是1毫升水中细菌的总数;二是大肠菌的数量。大肠菌是在流行病学上评价潜在危险性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规定,饮用水中不得检出大肠菌。


(5)有毒物质。各个国家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地面水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有毒物质包括无机有毒物(主要指重金属)和有机有毒物(主要指酚类化合物、农药、PCB等)。


除以上5种表示水体污染的指标外,还有温度、颜色、放射性物质浓度等,也是反映水体污染的指标。


(四)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型。


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人为污染源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人为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由于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不同原料、不同管理方式,排放的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很大。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表6.8)。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洗涤水,一般固体物质小于1%,并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需氧有机物类、病原微生物类及洗涤剂。生活污水的最大特点是含氮、磷、硫多,细菌多,用水量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村污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素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五)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底质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称为“水体污染物”。随着工业发展和监测技术的提高,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不断增加。其中化学性污染物是当代最重要的一大类,其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有一些是致癌物质,严重地影响着人体健康。


水体中的污染物,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表6.9)。


无机无毒物主要指排入水体的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水体中的酸主要来源于矿山排水及多种工业废水。水体中的碱主要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碱、制革以及炼油等工业废水。酸、碱废水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所以酸、碱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的污染。


天然水体中的矿物质对酸、碱的同化作用而使酸、碱消失的过程,对保护天然水体和缓冲天然水的pH值变化有重要意义。


酸、碱污染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杀死或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腐蚀管道和船舶。酸、碱污染不仅改变了水体的pH值,而且可增加水中的无机盐和硬度。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水体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化学、电镀、煤气、炼焦、选矿等工业排放的含氰废水。天然水体对氰化物有较强的自净作用,其途径有两个:一是挥发排出,二是氧化分解(生化氧化),其反应如下:CN-+CO2+H2O→HCN↑+HCO-3


在一般水质和pH值条件下,这种净化机制所产生的净化量可占水体中氰化物总自净量的90%左右。


这种净化过程所造成的氰化物自净量只占水体中氰化物总自净量的10%左右,但是在夏季(温度高,光照好),生化氧化过程的自净量可达到30%左右。


含氰废水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都有很大毒性。


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焦化厂、石油化工和塑料等工业排放的含酚废水。另外,粪便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也产生少量酚类化合物。


天然水体中的酚化合物主要是靠生物化学氧化来分解。酚的生物化学氧化经过复杂的阶段,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酚的分解速度决定于酚化合物的结构、起始浓度、微生物状况、水温及曝气条件等一系列因素。


酚污染可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表现在贝类产量下降、海带腐烂、鱼肉有酚味,浓度高时引起水产品大量死亡。高浓度的含酚废水灌溉农田对农作物有毒害作用,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妨碍细胞功能,破坏植物生长素的形成,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产量下降。过量地摄入酚,人会慢性中毒,发生呕吐、腹泄、头痛头晕等症状。


放射性物质有天然来源和人工来源两类。自然界中的许多元素和同位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一般来讲放射性剂量都很低,对生物没有什么危害。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采矿、选矿和精炼厂的废水,以及核试验、核反应堆、核电站、核动力船舰的废水。这些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释放出α、β、γ等射线损害人体组织,并能在人体内蓄积造成长期危害,引起贫血、不育、死胎、恶性肿瘤等各种放射性病症,严重者造成死亡。


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医院废水以及制革、屠宰业的废水。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病原生物”,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总称。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三类:病菌(如痢疾杆菌);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寄生虫(如疟原虫、蛔虫)。病原微生物是水体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来讲,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致癌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污染物质中大多含有致癌物质。例如焦化厂炼焦废水中的焦油含有多种致癌芳香烃;印染厂印染废水中染料含有多种致癌的芳香胺;植物营养物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农药中的有机氯化合物;重金属中的铬、镍等都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谢选骏指出:水体的自净是自然过程,但是人为的活动却打破了这个过程,其结果就是造成了污染。水体的污染于是成为人类的自杀,成为人类文明走向衰落的一个关键步骤。


第四节 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


网文《主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报道:


一、需氧污染物


需氧污染物主要指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即二氧化碳和水等。因这些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故又被称为需氧污染物。虽然需氧有机污染物没有毒性,但若水中含量过多,势必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需氧有机污染物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


(一)需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


需氧有机污染物一般分为三大类,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它有机化合物大多为它们的降解产物。上述三大类物质的生物降解作用有其共同特点: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复杂的化合物分解成较简单的化合物,然后再透入细胞内部进一步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被合成为细胞材料,二是变成能量释放,供细菌生长繁殖。


需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比较复杂,根据各类化合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共性,可归纳出大致的降解步骤和最终产物。例如碳水化合物生物降解步骤和最终产物为:碳水化合物是C、H、O组成的不含氮的有机物,可分为多糖[(C6H10O5)n,如淀粉]、二糖[(C12H22O11),如乳糖]、单糖[(C6H12O6),如葡萄糖]。在不同酶的参与下,淀粉首先在细胞外水解成为乳糖,然后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再水解成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糖解过程转变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完全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不能完全氧化,最终产物是有机酸、醇、酮。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就是这部分产物。


脂肪和油类的生物降解步骤和最终产物为:脂肪和油类的组成与碳水化合物相同,由C、H、O组成。脂肪的生物降解步骤和最终产物比碳水化合物更具多样性。脂肪首先在细胞外水解,生成甘油和相应的脂肪酸。然后上述物质再分别水解成为丙酮酸和醋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和醋酸完全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完成发酵过程,生成各种有机酸。


蛋白质的生物降解步骤和最终产物为:蛋白质的组成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油类不同,除含有C、H、O外,还含有N。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分子组成的复杂有机物,含有氨基和羧基,并由肽键连接起来。蛋白质的生物降解首先是在水解的作用下脱掉氨和羧基,形成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脱氨基,生成氨。通过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最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如果在缺氧水体中硝化作用不能进行,就会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


一般来讲,含氮有机物的降解比不含氮的有机物难,而且降解产物污染性强,同时与不含氮的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整个降解过程。


(二)需氧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溶解氧平衡


需氧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制约着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过程,因此,研究此问题对进行水污染评价、水产资源危害及水体自净作用都有重要意义。50年代,美国学者巴特希(A.F.Bartsh)和英格莱姆(W.M.Ingram)就编制出了关于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中BOD和溶解氧(DO)相互关系的模式图,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该图非常清楚地反映出在被污染河流中BOD与DO之间沿程变化的曲线和根据BOD与DO变化曲线划分出该河段的水功能区(清洁水区、水质恶化区、恢复水区和清洁水区)。


在污染河流中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影响着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耗氧作用指有机物分解和有机体呼吸时耗氧,使水中溶解氧降低;复氧作用(也称再曝气作用)指空气中的氧溶于水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使水中溶解氧增加。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的综合决定着水中氧的实际含量。


需氧有机物分解与溶解氧平衡可用以下几种数学模式来描述:


(1)耗氧作用定律早在1944年,斯特里勒(H.W.Streeler)和费尔普斯(E.B.Phelps)就曾指出:“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氧化率与剩下的尚未被氧化的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此即为Phelps定律,经微分,积分,推得式中,L为起始时的有机物浓度;Lt为t时间后的有机物浓度;Lt/L为剩余的有机物占起始时有机物的比率;K为耗氧速度常数,以日计算,普通生活污水在20℃时,K值约为0.1;t为天数。


可以看出,有机物的正常生化氧化速度是在第一天被氧化掉20.6%。似后每延续一天就从剩余的有机物中再氧化掉20.6%。尽管氧化速率没有变,但每一天的氧化量却逐渐减少。


还可以看出时间的重要意义。在第三天末有机物氧化分解了50%,剩余的有机物也是50%。因此可以认为,有机物生物分解的半衰期为三天。按此定律,又把剩余的有机物再分解50%,即到第6天末,剩余的只有25%,依此类推,到18天末,有机物只剩下1.6%。


温度影响生物的活性,因此也就控制着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不同温度对BOD分解过程的影响。曲线A是20℃,k=0.1时,半衰期为3天,BOD5是68%。当温度为29℃时,k=0.15(曲线B),半衰期为2天,BOD5是82%。当温度为14℃时,k=0.075(曲线C),半衰期为4天,BOD5是58%,这是耗氧过程的正常情况。但事实上耗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现象,在自然界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偏离正常情况的现象。


(2)复氧作用定律复氧作用受溶解定律和扩散定律的控制,即溶解速度与溶解氧低于饱和浓度的亏缺值成正比;扩散速度与河水中两点间的溶解氧浓度差成正比。


(3)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方程当有机耗氧污染物排入河流后,根据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的综合效应,沿河流纵断面形成一条溶解氧下垂曲线,它对评价河流污染及控制污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起始断面耗氧污染物排入河流后,耗氧速度最大,以后逐渐减少而趋向于零。复氧速度开始时为零,以后随氧亏值的增大而增大。水中溶解氧含量在某一时刻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以后,复氧作用逐渐占优势,水中溶解氧含量开始上升。


1925年,H.W.Streeler和E.B.Phelps在研究美国Ohio河时,建立了BOD-DO模型,常被称作S-P模型。

S-P模型建立后得到了广泛应用。60年代后,出现了各种修正的BOD-DO模型。模型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并都有其不同的使用要求。一般地讲,模型越复杂越能较全面地反映河流实际情况。但这要增加许多建模参数,况且不同河流有不同的主要影响水质的因素。因此,片面强调选择参数多的复杂模型这种作法并不可取。对一条河段来说,选择模型的量和参数及模型复杂程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目前所能获得的资料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作出简便、经济、适当的选择。


二、植物营养物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雨、雪对大气的淋洗和径流对地表物质淋溶与冲刷,总会使微量的N、P、K等植物营养物质汇入水体中。


天然水中过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它们来自农田施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看,植物营养物质是宝贵的肥料。但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将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渔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


(一)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等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湖泊老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的破坏。


实际上,富营养化是湖泊在自然演变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湖沼学的意义上,湖泊有其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范畴内所谓的湖泊富营养化。具体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逐渐累积,由营养物质少的贫营养湖向营养物质多的富营养湖演变,最后发展成为沼泽和干地。不过,在自然条件下,自然物质的正常循环过程中,这种湖泊演变的进程非常缓慢,通常是以地质年代来计算。


然而,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过量营养物排入水体,必将大大地加速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表6.12为贫、富营养湖的特点。


所有关于富营养化的分类,都是把本来应属于连续的富营养化程度分为若干个等级。富营养化程度通常分为三类,即贫营养、中等营养和富营养。


不同作者对富营养化的研究,提出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划分标准。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多少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地讲,当总磷为20mg/m3、无机氮为300mg/m3时就可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该注意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各种判断指标,都是用统计方法得出的一般规律,应用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二)氮、磷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过多,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水体中氮、磷的平衡、分布和循环,生物吸收和沉淀,底质中氮、磷形态,有机物分解和释放等规律,对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水体富营养化的关健不仅在于水体中营养物的浓度,更重要的是连续不断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物氮、磷的负荷量。以湖泊为例,湖泊氮、磷负荷量的计算,按照物质平衡原则,在某一时期内,输入湖泊的氮、磷总量与输出湖泊的氮、磷总量之差,就是湖泊内氮、磷的积累量。


氮、磷负荷量有两种表示方法:单位体积负荷量(g/m3·a)或单位面积负荷量(g/m2·a)。进入湖泊的氮、磷物质加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构成水生生物个体和群落,并经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营养级依次转化迁移。氮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气、液、固三相循环,被称为“完全循环”,而磷只存在液、固相形式的循环,被称为“底质循环”。湖泊底质和水体之间处在物质交换过程之中,而且底质中磷的释放是湖泊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同湖泊底质磷的释放速度差异很大;对同一个湖泊而言,其底质磷的释放速度也随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湖泊底质中磷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两大类。无机态中按照与其结合的物质又分为钙磷、铝磷、铁磷和难溶磷四种形态。底质中磷的释放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许多学者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底质中向水体释放的磷主要来自铁磷。例如日本霞浦湖底质,在好气条件下,总磷量从1.14mg/g降到0.96mg/g,减少了0.18mg/g。而在磷的各形态中,铝磷、钙磷量几乎没有变化,但铁磷却从0.30mg/g,降至0.13ms/g,减少了0.17mg/g。两者相比,明显地看出,总磷量减少的数量,基本上是由铁磷减少的结果。


影响底质中磷释放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水中溶解氧、pH、Eh、温度、混合强度、生物扰动等方面。另外,水中硝酸盐浓度对底质磷释放有明显作用。丹麦的湖泊调查研究表明,当湖中硝酸盐的浓度低于0.5gN/m3时,沉积物中磷能释放到水体中;当超过0.5gN/m3时,沉积物就不能释放出磷。


(三)湖泊富营养化预测与评价有关湖泊富营养化预测与评价的模型很多,但应用比较普遍的是Vollenweider模型。


Vollenweider模型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平衡方程。其前提条件是湖泊为完全混合型,模型假定湖泊单位时间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就是每年输入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量与沉积量和输出量之差,此模型由Dillon进一步发展、完善、推导出稳态模型。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涉及内容广泛,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三、油类物质


(一)油类物质的污染概况


随着石油事业的发展,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愈来愈严重。而在各类水体中海洋受到的油污染最突出。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港口、海湾和沿岸,在油船和其它船舶的主要航线附近以及海底油田周围,都可以经常看到油膜和油块。


根据UNEP报告,每年有200—2000万吨的油由海源和陆源排入海洋。而OECD的估计是每年大约350万吨。科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每年300—600万吨。根据OECD的报告,海洋油污染中海源和陆源各占50%左右。但许多科学家持反对意见,认为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陆源


海源油污染主要产生于运输过程中,由此每年排入海洋的油大约为150万吨。其中船舶正常带入(洗仓水,压仓水等各种来源)海洋的油约为110万吨;事故性(触礁、碰撞、搁浅、失火等)带入海洋的油约为40万吨。有人认为此项估计数据偏低。


陆源油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每年由此项带入海洋的油约140万吨。其次是大气中飘浮石油烃类的降落,每年进入海洋的油类为30万吨。


(二)石油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石油有“工业的血液”之称。石油中90%是各种烃的复杂混合物,它的基本组成元素为碳、氢、硫、氧和氮。大部分石油含84%—86%的碳,12%—14%的氢,1%—3%的硫、氧和氮。


根据石油中各种烃的沸点不同,按一定温度范围分成不同的馏分。石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包括扩展、挥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生物吸收和沉积等。


扩展过程:油在海洋中的扩展形态由其排放途径决定。船舶正常行驶时需要排放废油,这属于流动点源的连续扩展;油从污染源(搁浅、触礁的船或陆地污染源)缓慢流出,这属于点源连续扩展;船舶或贮油容器损坏时,油立刻全部流出来,这属于点源瞬时扩展。扩展过程包括重力惯性扩展、重力粘滞扩展、表面张力扩展和停止扩展四个阶段。重力惯性扩展在1小时内就可完成;重力粘滞扩展大约需要10小时;而表面张力扩展要持续100小时。


扩展作用与油类的性质有关,同时受到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扩展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使油-气、油-水接触面积增大,使更多的油通过挥发、溶解、乳化作用进入大气或水体中,从而加强了油类的降解过程。挥发过程:挥发的速度取决于石油中各种烃的组分、起始浓度、面积大小和厚度以及气象状况等。挥发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石油中低于C15的所有烃类(例如石油醚、汽油、煤油等),在水体表面很快全部挥发掉;C15—C25的烃类(例如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等),在水中挥发较少;大于C25的烃类,在水中极少挥发。挥发作用是水体中油类污染物质自然消失的途径之一,它可去除海洋表面约50%的烃类。


溶解过程:与挥发过程相似,溶解过程决定于烃类中碳的数目多少。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表明,在蒸馏水中的一般规律是:烃类中每增加2个碳、溶解度下降10倍。在海水中也服从此规律,但其溶解度比在蒸馏水中低12%—30%。溶解过程虽然可以减少水体表面的油膜,但却加重了水体的污染。


乳化过程:指油-水通过机械振动(海流、潮汐、风浪等),形成微粒互相分散在对方介质中,共同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乳化过程包括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乳化作用。顾名思义,水包油乳化是把油膜冲击成很小的涓滴分布水中。而油包水乳化是含沥青较多的原油将水吸收形成一种褐色的粘滞的半固体物质。乳化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对油类的降解作用。


光化学氧化过程:主要指石油中的烃类在阳光(特别是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发生光化学反应,先离解生成自由基,接着转变为过氧化物,然后再转变为醇等物质。该过程有利于消除油膜,减少海洋水面油污染。


微生物降解过程:与需氧有机物相比,石油的生物降解较困难,但比化学氧化作用快10倍。微生物降解石油的主要过程有:烷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烯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脂肪酸;芳烃的降解,最终产物为琥珀酸或丙酮酸和CH3CHO;环已烷的降解,最终产物为己二酸。石油物质的降解速度受油的种类、微生物群落、环境条件的控制。同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其降解也有很大影响。


生物吸收过程:浮游生物和藻类可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石油烃类,而海洋动物则通过吞食、呼吸、饮水等途径将石油颗粒带入体内或被直接吸附于动物体表。生物吸收石油的数量与水中石油的浓度有关,而进入体内各组织的浓度还与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石油烃在动物体内的停留时间取决于石油烃的性质。


沉积过程:沉积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烃中较轻的组分被挥发、溶解,较重的组分便被进一步氧化成致密颗粒而沉降到水底。二是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水体中的石油,也可能被无机悬浮物吸附而沉积。这种吸附作用与物质的粒径有关,同时也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即随盐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沉积过程可以减轻水中的石油污染,沉入水底的油类物质,可能被进一步降解,但也可能在水流和波浪作用下重新悬浮于水面,造成二次污染。


四、重金属


重金属是地球上最为普遍,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一类污染物。与其它污染物相比,重金属不但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反而能够富集于生物体内,并可以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一)重金属的概念及特征


重金属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严格统一的提法。但一般认为金属的比重大于5(或大于4)者为重金属。


重金属元素很多,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Cu、Co、Ni、Sn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Hg、Cd、Pb、As、Cr等。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元素,在自然界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它遍布于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


(2)重金属作为有色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由此而存在于环境中。


(3)重金属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不同的价态、活性和毒性效应。通过水解反应,重金属易生成沉淀物。重金属还可以与无机、有机配位体反应,生成络合物和螯合物。


(4)重金属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危害特点在于:第一,毒性效应;第二,生物不能降解,却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三,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放大作用;第四,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积蓄在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中毒。


(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迁移指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与分散问题。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迁移过程服从水力学原理。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水解、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络合、螯合、吸附作用等)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这种迁移转化的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危害。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包括下述几种作用:


沉淀作用:重金属在水中可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同相应的阴离子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容易生成沉淀物。沉淀作用的结果,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


吸附作用: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由于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大量的电荷,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无机胶体主要包括各种粘土矿物和各种水合金属氧化物,其吸附作用主要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胶体的吸附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重大影响,是使许多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最主要途径。


络合作用:天然水体中存在着许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无机与有机配位体,它们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合物。无机配位体主要有Cl-、OH-、CO32-、SO42-、HCO3-、F-、S2-等。有机配位体是腐殖质。腐殖质能起络合作用的是各种含氧官能团,如-COOH、-OH、-C=O、-NH2等。各种无机、有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和螯合物可使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新释放。重金属的次生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氧化还原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在天然水体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


(上述摘自《环境学基础教程》)


谢选骏指出:如果主要污染物只是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显然需要一个自然过程予以分解,但是人类文明的急迫发展又使得这个自然过程无法完成。于是,污染的毒素就会注入社会和人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快速上升,微塑料进入人体或将危害健康》(伸远国际健康 2019-04-19)报道:


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又回到了我们和后代身上。


自上世纪世纪50年代人类开始大量生产塑料以来,低廉的价格,方便好用的特点,塑料制品在人类世界彻底大行其道,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世界塑料制品总量已达3.35亿吨,年增约4个百分点。而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其中有将近115-241万吨塑料垃圾由河流输入海洋。2015年,海洋塑料污染已被列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而大自然更直接的报复早已悄无声息的走进人类,微塑料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现实。


最新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快速上涨升


近日,《自然-通讯》上一篇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论文引起广泛关注。该研究文章称,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场时间超过40年,覆盖超过650万海里的大型研究。本次研究,研究人员利用自1957年来一直在北大西洋及邻近海域被拖拽了超过650万海里的连续浮游生物记录器(CPR)来进行相关研究调查。通过对CPR样本中塑料微粒(塑料<5mm)的数量回顾性统计,研究人员发现,从1960年至1970年至1980年至1990年,微塑料显著增加,但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没有明显的趋势。调查结果也显示,从1957年开始,这些科学装备被堵塞了669次,从2000年开始,轮船发动机齿轮缠上塑料制品的发生率增加了大约十倍,海洋垃圾的数量快速上升。这是近几十年来第一个全面揭示海洋塑料显著增长的研究,以往人们都只是推测海洋塑料数目在增长,而这一次给出了最直接的证据。


塑料遍布海洋,微塑料进入生态循环


海洋塑料垃圾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塑料类型,大多数聚合物将持续数十年,甚至可能持续数百年,乃至千年。


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它们会进入海洋环境,随洋流长距离输送,进入大洋环流和深海海底。由于大约60%的塑料产品的密度低于海水,当海洋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后,一部分漂浮的塑料通过海流和风的输运进入海洋环流,形成世界大洋5大涡旋塑料垃圾聚集区。


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东部就存在着这样一个著名的“大太平洋垃圾带”。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垃圾带有4.5-12.9万吨塑料漂浮在16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比之前报道的数字高出4至16倍。微塑料在质量上占到了8%,数量上占漂浮的1.8-3.6万亿个中塑料的 94%,且有呈指数增长的态势。大型塑料垃圾则会慢慢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碎片化,成为微塑料垃圾。在许多食品中已经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海洋贝类中每克软组织中最高有20个;每公斤食盐中含有7-681个。也有研究发现,法国空气中每天每平方米沉降2-355个塑料纤维,平均每立方米室外空气中有0.9个塑料纤维。


估计全球50%的人体内有微塑料!


更直接的实验结果来自去年,2018年10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胃肠病学会议上,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试者的每份粪便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成分。


奥地利维也纳医药大学和奥地利联邦环境局表示,科学家在参与研究的8位实验对象粪便中都发现了塑料微粒。这8位主动参与试验的人年龄在33~65岁之间,他们彼此互不认识,生活的区域也不在一起,他们完全来自不同的大洲,分别生活在日本、芬兰、意大利、荷兰、波兰、俄罗斯、英国、奥地利。


一周后,根据这8位参与者大便的样本测试,发现不仅这8人的粪便中都含有塑料微粒,并且塑料类型多达9种,平均每10克粪便中就含有约20个微塑料颗粒。


这些被发现的塑料微粒直径在50~500微米之间,类型多样,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聚丙烯(PP)、聚乙烯和对苯二甲酸酯(PET)。


甚至连我们喝的水和吃的食盐里也都可能有微塑料了!


美国奥普传媒集团和纽约州立大学人员曾共同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选取了250瓶来自9个国家、11个知名品牌的瓶装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仅有17瓶水中没有塑料微粒,这些细小的微粒平均每公升水中含有314个。另外,还有美国学者对来自五大洲14个城市的150份自来水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高达83%的样本带有塑料微粒。


而研究人员在分析了在中国各地超市购买的15种普通食盐,发现食盐中有用于生产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玻璃纸和各种其他塑料。


这种情况不只是在中国。上述研究人员发现,在欧洲,一名海鲜食客在一年中通过海产品摄入的塑料微粒可能高达1.1万粒。


总而言之,塑料微粒来自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妆品……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护产品共有1147种,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万颗塑料粒子。最后研究也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报告,估计全球约50%人口的体内都能找到塑料微粒。


微塑料的危害研究


当微塑料全面入侵我们人类,甚至我们的身体里不知道哪些部位都已经存在了微塑料的情况下,微塑料将对我们产生哪些危害?来看看相关研究。总体来说,目前仍未有定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 FAO)根据2017年对微塑料进行的调查指出,微塑料可能并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因为,对于啮齿动物和狗来说,直径超过150微米的微塑料不会被吸收,而是通过粪便排出,因此90%被人体摄入的微塑料和纳米级的塑料颗粒应该不会被人体吸收(但问题是被吸收的怎么办……)。


另外一些研究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微塑料对人可能是有害的。理由和证据是,塑料本身的成分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对人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并产生副作用。人的粪便中排出了微塑料并不意味着通过饮食和饮水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就能全部被排出,它们必然会或多或少存留在体内并蓄积。而且,既往的研究也表明,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且在内脏中累积。至于它们是否会造成危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2016年欧洲食品安全局下属的期刊EFSA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中含有的污染物上,如多氯联苯(PCB)和多环芳烃(PAH)。塑料作为高分子聚合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无毒安全的,但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和改变其功能会增添其他一些化学成分,如塑化剂(增塑剂)、抗氧化剂、染料、颜料等。以塑化剂而言,最常见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释放到环境后便成为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无论是人还是海洋生物,大量摄入塑化剂会形成假激素并传递模拟或虚假的化学讯号而干扰内分泌功能,影响生殖和发育,造成畸胎,甚至致癌。


此外,塑料的吸附性很强,尤其是微塑料,能吸附很多有害物质。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曾对当地海洋搜集的微塑料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地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含量可高达24000纳克/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大类有害物质,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等特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甚至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皮克。二恶英中的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CDD)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连续数天对孕猴饲喂每千克体重几皮克的剂量就能致其流产。


尽管微塑料对人的危害尚无研究结果证实,但微塑料对其他生物的伤害已经有一些研究结果。2016年瑞典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剂量的聚苯乙烯型微塑料能抑制鲈鱼的孵化和生长。而且该项研究中采用的颗粒物浓度在瑞典沿海岸的范围内,每立方米为150~102000个微粒。


最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剂量问题,我们都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仍需要长期严谨的科学才能得出结论。但由于人类位于生物链顶端,会通过微塑料等介质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物质的毒性累积放大无数倍。因此,微塑料对人造成的危害可能需要时间和数量的积累来实现。但目前微塑料就已经广泛存在人体内,真到那一天,我们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如果我们能够想到,在家里,在街头,在海边,我们随手丢弃的垃圾,最终都有一天会慢慢变成微塑料,以另一种形态回到我们的身体里,我想我们就会真正意识到塑料危害。保护健康,不仅是锻炼身体和去医院体检,有些危害甚至来自我们永远想不到的地方。从大爱出发,从小事做起,抵制塑料过度使用,为了我们也为我们明天的后代。


《太平洋的巨大塑料垃圾环流带》报道: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地中海中塑料物质的含量甚至达到了每平方公里60万个,其中90%为聚乙烯和聚丙烯,而越是接近人类居住区,海水中所含的塑料物质便越多。


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可达10911米,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净土”。但根据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结果: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生物体内,已发现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化工原料 —— PCBs(多氯联苯,一种严重致癌物)。


今年9月16日,台风“山竹”从广东台山登陆,破坏力之大犹在眼前。没想到台风过境后的一幕幕更让人惊恐——放眼望去,积水上漂浮着各种塑料瓶、啤酒瓶、塑料泡沫,花花白白一片。这些原本被人类丢在海边或海里的垃圾,在一场台风后还给了人类。


菲律宾也同样——阵阵海浪夹带着大量垃圾来袭。


就连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海洋生物,都发现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微塑料。初步估计,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纤维状塑料绳。这预警着人类活动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有人预言,到2050年,世界海洋里的塑料将会超过鱼类总和


之前有一部纪录片中的一幕震撼了很多人:一头鲸鱼拖着自己死去的孩子,游了很久很久,迟迟不肯放弃。而它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被它受到污染的毒乳汁毒死的。


高密度分布的塑料微粒,杀死无数海鸟、鱼和其他海洋生物;而海洋生物吃掉的这些塑料,最终又会被摆上人类的餐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必须要行动起来了

塑料并非必需品,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向塑料说“不”。


那些被我们扔掉的


正在一点点还回来


不要让“塑”命难逃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危害有多大?已经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祝叶华)报道:


2018年10月30日,潜水员Jacek Dybowski来到兄弟岛附近的红海海域潜游,发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这头白鳍鲨的脖子上套着一个塑料环,塑料的边缘嵌进它的肉里,勒出了了一道深深的伤痕,看上去十分痛苦。


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了塑料,由此引出一个广受关注的毒理学问题:微塑料会进入人类的肠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并危害我们的健康吗?


我们常常能看到海鸟吞下五颜六色的塑料后惨死的例子,人类自然不会主动去吃塑料。不过科学家已经在鱼类的身体中,还有海盐和自来水中,发现了塑料乃至微塑料广泛存在的痕迹。也许人类在不知不觉中也将塑料吃到了肚子里。


2018年10月23日,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胃肠病学会议上宣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意味着人类吃下塑料已经成为事实。研究结果虽然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却引出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毒理学问题:微塑料会不会进入人类的肠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我们会像海鸟那样中毒吗?


1、塑料进入食物链

海鸟体内的塑料瓶盖、鲨鱼胃里的塑料袋、海龟鼻孔里的塑料管以及海盐产品中微塑料的存在,都在不断地向人类传达一个信号:塑料已经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


一直以来,塑料对生物体的危害似乎都是围绕着海洋生物和实验室中的小鼠开展的。对于塑料进入人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体内塑料堆积的研究并不多。不过,这个科研空白最近被填补了。维也纳医科大学的胃肠病学家菲利普·施瓦布尔(Philipp Schwabl)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人类粪便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是比塑料更可怕的存在,它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mm且没有下限的塑料颗粒和纤维。微小的形体意味着它们更易于被吞食并进入生物体中。


最新的这项研究招募了来自8个不同国家(芬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波兰、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的参与者,其中包括3男5女,年龄介于33岁到65岁之间。在粪便取样前的一周内,每位参与者都记录了一周内的饮食情况。他们提交的饮食日记显示,所有参与者都食用了塑料包装的食品并饮用了塑料瓶装水。日记中还提供了微塑料潜在来源的信息,即8名参与者中有2人每天嚼口香糖,6名参与者在这一周中食用了海鲜。一周后,8名参与者分别将粪便“打包”邮寄到奥地利。奥地利环境机构对粪便样品进行了塑料成分的测试,结果发现,8个参与者的粪便中含有9种不同类型的塑料,其大小介于50到500微米之间(人类头发的直径大约为100微米)。平均而言,在每10克粪便中约有20个微塑性颗粒的存在。


施瓦布尔在会上表示:


“这项研究证实了科学家长期以来的猜测,即微塑料可能在胃肠道中堆积,在那里它们也许会影响肠道的耐受性和免疫反应。还可能协助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体传播到体内。”


目前动物研究中发现积累塑料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肠道,但更小的微塑料颗粒(尤其是纳米塑料颗粒)却被认为能够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可能到达肝脏。施瓦布尔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加速推动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不过,部分科学家认为研究的设计方案仍存有缺憾。一直在从事塑料人体毒理学研究的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马丁·瓦格纳(Martin Wagner)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就表示:


“这项研究的细节没有公开,一份新闻稿显然不足以解释这个重磅级的研究成果。首先,样品污染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不清楚研究人员的操作流程,所以无法判断他们在人类粪便中发现的微塑料究竟是来自实际摄入还是实验室中其他塑料制品的污染。”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该研究的样本数量太小,仅有8名参与者,而如此小范围的调查并不能回答笼罩在微塑料科学上的未知问题:这些塑料碎片到底来自哪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是什么?粪便中的塑料颗粒是否来自空气中的塑料灰尘?一旦进入人体,塑料纳米纤维能否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人的肝脏?


理查德·汤普森(Richard Thompson)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海洋科学专家,他和其他4位科学家2018年6月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的研究中比较了微塑料的不同来源对人体影响的差异。他们对比了食物准备过程中从空气中飘落到食物上的塑料纤维的含量和通过食用贻贝摄入的微塑料的含量。结果发现,与食用贻贝相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塑料纤维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汤普森指出,根据此次新闻通稿的描述,样本的获取是由参与者自行收集、“打包”之后再邮寄到奥地利,所以不能忽视操作过程中塑料瓶、食品包装、地毯、窗帘和衣服等潜在的塑料来源。他认为,如果想要让结果更具说服力,首先应该核实和排查并在文章中交代清楚此次人类粪便中塑料来源的问题。


2、动物是如何中毒的

宏观塑料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许多年。随着微塑料不断进入科学家的视野,相关的动物毒理学研究也逐渐被注重起来。


2004年,汤普森在《科学》(Science)发文呼吁关注海洋的“白色污染”,并创造了“微塑料”这一术语。他们发现无数的塑料垃圾堆积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环境中,这些垃圾可能会在海洋中“逗留”数个世纪。汤普森等猜测在长年累月的阳光辐照和海水浸泡下,大块的塑料会降解成微小的塑料碎片和纤维,并最终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开来。这种微小尺寸的塑料会被海洋有机物吸收,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这种分布广泛、五花八门的微塑料污染可能对动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2008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马克·布朗(Mark Browne)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首先证明了这些塑料颗粒并不总是无害地通过生物的身体。贻贝被认为是全球“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指标”。与鱼类不同的是,贻贝生活在海底,并且喜欢待在同一地方。所以布朗选取贻贝作为研究对象。


在他用蓝色贻贝做实验之前,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动物只会排泄出它们吃下的塑料微粒。不过布朗的研究最终发现,蓝色贻贝细胞中不仅有塑料微粒的存在,同时更小颗粒的微塑料也进入了贻贝的循环系统中。


这项研究被认为是一个警告信号,警示人类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海洋的塑料输入。


随着研究人员积累更多的数据,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从鱼的繁殖受损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证据正在逐渐浮出水面。2018年3月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一项研究发现,接触过塑料微粒的浮游生物不仅繁殖得更少,而且它们的后代(没有直接接触微塑料的后代)也繁殖得更少,这表明这种影响会持续到下一代。研究以淡水浮游动物中的水蚤(D. magna)为模型,研究了4代的微塑料和暴露后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蚤从长期接触微塑料中恢复可能需要几代人,而连续几代接触微塑料可能会导致种群灭绝。


另一方面,塑料制造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也有可能会在生物体内释放。例如许多用塑料制成的工业和日用产品中都含有可以干扰荷尔蒙的化学物质——内分泌干扰物(EDCs),这些物质被证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2018年3月,美国内分泌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中显示,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EDCs可能是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和精子质量大幅下降的原因。科学家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雄性老鼠精子活性的作用。DEHP是使用最广泛的内分泌干扰物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如聚氯乙烯(PVC)管道、化妆品、医疗设备和塑料玩具中。研究发现,如果雄性小鼠在出生前暴露于DEHP的环境下,在出生后,它血液中的睾丸素和精液中的精子会明显减少。所以研究报告的作者称,母亲在怀孕期间大量暴露在内分泌干扰物中,她的儿子和儿子的后代可能会遭受生育能力下降或激素不足的痛苦。


微塑料污染的动物毒理学研究结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评估人类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遗憾的是,实验室动物和野生动物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人类身上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由不同物种或接触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


3、对人类影响几何?

人类关于微塑料对海洋和淡水生物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知识正在不断扩大,但对接触微塑料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何种影响的了解却仍存在巨大的知识空白。目前,我们对人体暴露水平、慢性毒性效应浓度以及微塑料诱发效应的潜在毒理学机制仍知之甚少,所以还无法精确评估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1998年,一项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和预防》(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ention)上的文章称,研究人员在人体肺部中发现了吸入纤维素和塑料纤维。该研究用到的肺癌标本和非肿瘤性肺组织的标本来源于肺肿瘤切除的病人。科学家使用层流罩阻断了外来纤维和塑料的污染。结果发现,在这些新鲜的肺组织中可以反复观察到异质性纤维的存在。用偏振光检查肺组织的病理切片发现这些吸入的异质性纤维是纤维素和塑料纤维。研究人员猜测吸入肺部的微塑料可能是来源于空气中。


但多年来这样的人体研究开展得并不多,仅是在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检测中窥探到一二,而对于人体其它组织中是否会有微塑料的入侵还未知晓。


对此瓦格纳也表示,微塑料的人体病理学研究最近几年才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在此之前,科学家主要的关注点在微塑料对海洋的侵害上。现在研究的方向已经转向其他生态系统,例如研究微塑料对淡水和陆地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影响。


然而,科学研究需要时间。科学家不仅需要知道人类暴露在多少塑料颗粒中,还需要判断在人类的消化系统中残留的塑料颗粒的数量,更需要搞清这些颗粒是留在肠道内还是转移到血液和其他器官内。其次,相对于塑料污染本身,他更担心的是人类接触到塑料携带的化学物质的危害问题。现代人类食用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用塑料包装,包装中可能含有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更值得人类担忧。


“在现实世界中,微型塑料不会是人类生存的惟一压力源。微塑料可能成为化学污染物、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压力下压倒物种的最后一根稻草。”瓦格纳说。


微塑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积累、代谢和最终毒性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塑料的大小、形状、塑料的种类、表面性能、生物活性以及化学添加剂或其他有毒物质的存在。目前尚未证实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存在哪些确切的危害,不过由此前PM2.5对人体危害的研究为例,可以猜测微米、纳米级的微塑料颗粒有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可能,如果长期摄入微塑料,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化学物质在人体集聚。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推测,关于微塑料对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谢选骏指出:无论如何,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已经迁移转化到了人类自己身上了!


第五节 无法治理的水污染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4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能源局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参与)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参与)

(二)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除干旱地区外,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农业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实施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在缺水地区试行退地减水。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且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甘肃、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山东、河南等五省(区),要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2018年底前,对3300万亩灌溉面积实施综合治理,退减水量37亿立方米以上。(农业部、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参与)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分类分级修订船舶及其设施、设备的相关环保标准。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内河船舶执行新的标准;其他船舶于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经改造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航行于我国水域的国际航线船舶,要实施压载水交换或安装压载水灭活处理系统。规范拆船行为,禁止冲滩拆解。(交通运输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编制实施全国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位于沿海和内河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及船舶修造厂,分别于2017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达到建设要求。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水环境的应急计划。(交通运输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五)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自2015年起,各地要依据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备案。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严格环境准入。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到2020年,组织完成市、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六)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动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七)推进循环发展。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鼓励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水利部、能源局等参与)

促进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动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推进淡化海水作为生活用水补充水源。(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三、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八)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严控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编制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等区域地下水压采方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京津冀区域实施土地整治、农业开发、扶贫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以配套打井为条件。20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九)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将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抓好工业节水。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到2020年,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水利部、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参与)

(十)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四、强化科技支撑

(十一)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适用技术。完善环保技术评价体系,加强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十二)攻关研发前瞻技术。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海水淡化和工业高盐废水脱盐、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水环境基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水环境损害评估、高品质再生水补充饮用水水源等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十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十四)理顺价格税费。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完善收费政策。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应低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健全税收政策。依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设备,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资源税税费改革等工作。研究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参与)

(十五)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加大对属于中央事权的水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力度,合理承担部分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的水环境保护项目,向欠发达地区和重点地区倾斜;研究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实施“以奖代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项目和工作。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分级予以必要保障。(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十六)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于2017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涉重金属、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民银行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开展补偿试点。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

六、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十七)完善法规标准。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法律法规制修订步伐,研究制定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环境功能区划、节水及循环利用、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责任保险、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地下水管理、环境监测、生态流量保障、船舶和陆源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起草地方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法制办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海洋局等参与)

完善标准体系。制修订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等环境质量标准,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农田退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重点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十八)加大执法力度。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环境保护部负责)

完善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央编办等参与)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久试不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十九)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发挥环境保护区域督查派出机构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部牵头,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设置监测断面(点位)。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2017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海域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各市、县应自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环境保护部负责)

七、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二十)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逐一排查达标状况。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自2016年起,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域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环境保护部牵头,水利部参与)

(二十一)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二)严格环境风险控制。防范环境风险。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落实防控措施。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2017年底前公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等参与)

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二十三)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2015年底前,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地区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其他污染源于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保护部负责)

加强许可证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强化海上排污监管,研究建立海上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2017年底前,完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环境保护部牵头,海洋局参与)

八、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二十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供水单位应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地级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开。自2018年起,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前。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防治地下水污染。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加油站地下油罐应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应实施封井回填。公布京津冀等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商务部等参与)

(二十五)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编制实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应实施总氮排放控制。到2020年,长江、珠江总体水质达到优良,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在轻度污染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海河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三峡库区水质保持良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等调水工程确保水质安全。太湖、巢湖、滇池富营养化水平有所好转。白洋淀、乌梁素海、呼伦湖、艾比湖等湖泊污染程度减轻。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应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可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范围。(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对江河源头及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江河湖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东江、滦河、千岛湖、南四湖等流域于2017年底前完成。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及跨界水体水质保持稳定。(环境保护部牵头,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业局等参与)

(二十六)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重点整治黄河口、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北部湾等河口海湾污染。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研究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区、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类的水体。提高涉海项目准入门槛。(环境保护部、海洋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参与)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在重点河湖及近岸海域划定限制养殖区。实施水产养殖池塘、近海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开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积极推广人工配合饲料,逐步减少冰鲜杂鱼饲料使用。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开展专项整治。到2015年,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220万公顷左右。(农业部负责)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八)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2017年底前,制定实施七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环境保护部、林业局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保护海洋生态。加大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滨海湿地、河口和海湾典型生态系统,以及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实施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及赔偿等研究,实施海洋生态修复。认真执行围填海管制计划,严格围填海管理和监督,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及预留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区域、重要砂质岸线及沙源保护海域、特殊保护海岛及重要渔业海域禁止实施围填海,生态脆弱敏感区、自净能力差的海域严格限制围填海。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自然海岸线保护纳入沿海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到2020年,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不包括海岛岸线)。(环境保护部、海洋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林业局等参与)

九、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

(二十九)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实施本行动计划的主体,要于2015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各省(区、市)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三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环境保护部要加强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进展及时向国务院报告。(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三十一)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各类排污单位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自行监测,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要带头落实,工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环保自律机制。(环境保护部牵头,国资委参与)

(三十二)严格目标任务考核。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落实“一岗双责”。每年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参与)

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监察部参与)

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三十三)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达标情况等因素,国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对水环境状况差的城市,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节水型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告。(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计生委、海洋局等参与)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各地级市(州、盟)水环境质量状况。国家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研究发布工业集聚区环境友好指数、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城市环境友好指数等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参与)

(三十四)加强社会监督。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规培训和咨询,邀请其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可给予举报人奖励。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保护部负责)

(三十五)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依托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民间环保机构、志愿者开展工作。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推动节约用水,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环境保护部牵头,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水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按照“地方履行属地责任、部门强化行业管理”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和责任主体,做到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突出重点,综合整治,务求实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依法依规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全国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目标如期实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更新于2014年4月14日 英国《金融时报》韩碧如)报道:


中国西北一个城市的供水被切断一天,此前一家石化厂的漏油污染了该市的水处理厂。这一事件再度突显出中国陈旧的管道和不受约束的发展所带来的危险。

当地政府上周六表示,法国基础设施公司威立雅(Veolia)在兰州运营的两家水处理厂之间的自流沟,被一条属于中国最大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锈蚀管道的漏油污染。上周五,有460万人口的兰州的居民自来水供应被切断,此前威立雅检测发现,其处理的自来水中苯(一种致癌物质)含量超标。

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的几个月之前,中国海滨城市青岛发生导致62人死亡的特大事故,那起事故的起因是中国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中石化(Sinopec)管道内的原油泄漏,渗入雨水管道后发生爆燃。

那起事故发生后,中国誓言对全国的油气管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一名高级安全官员说,发现了很多类似和“相当令人震惊”的腐蚀情况。

在多年让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上市企业中石油(PetroChina)的母公司——实质上自我监管之后,对前“能源沙皇”周永康的亲信网络正在进行的腐败调查,揭示出了这一双头垄断体制内的商业实践和存在的各种“独立王国”。去年,中国环保部叫停了这两家公司新炼油厂的审批,原因是其达不到环保法规的要求;青岛发生爆燃事故后,中石化遭遇了罕见的公开指责。

这两家石油公司的高管表示,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中国快速且不断扩大的城镇化,这导致居民区迅速扩大,延伸至城市边缘的前工业区。

另一个关切是,中国的一些油气管道是用劣质钢材和其他材料建造的。一所军方大学的专家201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称,中国的油气管道基础设施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充足的传感器,检测不到泄漏或破裂通常导致的压力下降,甚至没有监测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这使未探测到的泄漏更容易造成危害。

兰州居民从上月起就一直抱怨自来水有异味;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环保局仅在3月6日一天就接到200起投诉。

上周五威立雅试图解决苯超标问题之际,官方要求兰州市民24小时内不要饮用自来水,此举导致这个黄河岸边的工业城市的居民抢购瓶装水。威立雅要求记者向当地政府提出所有问题。

广西龙江最近发生的镉污染事件,突显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水污染问题上遭遇的挑战。

最初遭到当地官员掩盖的这起镉泄漏事故,污染了逾200英里长的龙江水体,成为一大新闻事件。根据中国政府的估算,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缺水,农村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污染还导致全国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

环保人士表示,许多水资源政策效果有限,因为实际执行规则有难度,地方官员可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向来是评定政绩的主要指标)置于遵守环保指导原则之上。

胡四一承认了这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这种姿态对于中国官员而言颇不寻常。他表示,若继续实行老一套无力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方法,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对水资源提出的紧迫需求将难以满足。


《中国政府启动水污染防治计划》(更新于2015年4月17日  英国《金融时报》韩碧如 北京)报道:


中国已经下令关闭10个肮脏行业的小型工业企业,并且严控地下水超采,从而再度发起解决污染的努力。

昨日公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称,旨在降低水污染的处理厂和其他设备所用零部件将免征进口关税。在中国清理多年不受约束的工业化的后果之际,此举为海外企业提供了一个机遇。

随着中国公民越来越敏锐地意识到国内空气、河流和土壤所受的损害程度,污染正成为执政的共产党的政治负担。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行动计划》称。

《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适于饮用标准的比例总体高于93%,七大重点流域水质达到这一标准的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目前这些流域大约63%的水达标。

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地方政府,被要求确定应当限采或禁采地下水的地区。目前这些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超采地下水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民、高尔夫球场和高档居住区都依靠水井。为了帮助向干旱的北方供水,去年中国启用南水北调引水项目,将长江流域的水引流至首都。

海外投资

“在北京周围的郊区和乡村,只要有一堵墙,你就会看到凿井的广告,他们不得不挖得越来越深,因为含水层越来越低了,”曾在这个问题上敲响警钟的环保人士戴晴表示。

《行动计划》还将任务分配给特定的行业,因为以往治理污染的努力往往被相互竞争的利益所阻碍。

被勒令关闭小型企业的行业包括农药、炼焦、制革、造纸和炼油等《行动计划》称,较大的工厂将获得技术以减少废水排放。规划者相信,小厂缺乏投资于降低污染所需的资本和利润率。


《中国应对污染每年需融资2万亿元》(更新于2015年4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韩碧如 北京)报道:


中国央行(PBoC)在一份有关“绿色”金融的报告中称,未来5年,要达到环境保护部确立的减少污染目标,中国每年需要2万亿元人民币(合3200亿美元)投资。

这份周三发布的报告估计,中国政府预算能涵盖的仅是全部投资的15%,并呼吁利用碳交易和融资工具的参与,如贷款、债券以及环保项目特殊基金等。

中国央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前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经济学家马骏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他在报告中写道:“金融体系将在筹集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方面发挥作用,这很重要。”

上周,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一项解决水污染的计划。各省也已公布详细计划,实现2013年确立的空气污染目标。

中国的融资报告及其五年计划可能混合了之前宣布的基础设施计划和一些新的重要计划,从而很难估算预算资金的配置情况。

目前一些建议已在实行。中国计划明年将7个基于城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计划合并成一个全国计划。

如果项目符合国家优先任务(包括可再生能源占中国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的目标),开发商可能会获得优惠银行贷款。已宣布的项目包括花费1500亿美元建造大量核电厂,以及在中国河流为数不多的还没有建造水坝的河段修建水电站。

一些绿色金融项目可能会有被滥用的风险。例如,如果把建筑列为“环保”或“节能”,房地产开发商就可以规避贷款限制。而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往往比较宽泛。

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中国的一些目标并不宏大,例如,到2020年之前,让93%的城市供水“适于饮用”。然而,这个目标需要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以及工业升级方面花费数十亿美元。(译者/梁艳裳)


《破解水污染治理融资难题 政府和社会资本如何联姻?》(2015-05-07 中国环境报)报道:


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但是,在当前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的大环境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如何联姻?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意见》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点领域、回报机制和操作流程等进行了哪些总体部署?这对于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提升防治能力和效率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对话人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资金投入程度是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的关键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多元融资、努力破解社会资本投入的制约瓶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采访人:《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对于拓宽水污染防治项目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对话人: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当前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目前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流域综合整治、安全饮水保障、环境监测等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是,由于投入能力有限,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效并不显著。

资金投入程度事关水污染防治成效,在中央政府或者各级政府投入有限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当前存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领域与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公平安全的社会资本投资环境不完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机制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以建立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健全公平安全的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本投入的引导机制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和运营,提高社会资本环境保护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破解社会资本投入的关键瓶颈,拓宽水污染防治项目融资渠道。

■水污染防治领域将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意见》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拓展到城市污水、垃圾处置外的项目,有益于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和环保产业壮大。

采访人:从这次发布的《意见》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将主要涉及环境保护的哪些方面和领域?采取的是什么方式?

对话人:在此之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领域主要是以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为主,一般采用BOT、TOT等模式。这次,《意见》明确了水污染防治项目的边界范围,拓展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湖泊水体保育、河流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湖滨河滨缓冲带建设、湿地建设、水源涵养林建设、地下水环境修复、污染场地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河口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含工业废水毒性减排)、环境监测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鼓励对项目有效整合,打包实施PPP模式,提升整体收益能力,扩展外部效益。《意见》同时提出逐步将水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推广运用PPP模式。

■构建社会资本全程参与、全面责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化PPP模式

坚持存量为主、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盘活存量资产,分步实施。

采访人:此次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将遵循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方式?

对话人:《意见》坚持存量为主原则,以费价机制透明合理、现金流支撑能力相对较强的存量项目为主。经充分论证的新建项目可采取PPP模式。坚持物有所值原则转化存量项目、遴选新建项目。鼓励结合项目自然条件和技术特点,创新融资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改进项目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资本全程参与、全面责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化PPP模式。同时,《意见》对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模式与推进策略,率先推进PPP模式。

■建立投资稳定回报机制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基本前提 

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边界和回报机制,让政府和市场两手共同发力。

采访人: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开展合作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对话人:《意见》强调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以合同约束、信息公开、过程监管、绩效考核等为主要内容,多层次、一体化、综合性的PPP工作规范体系,实现合作双方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权益融合。其中,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是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基本前提。

由于水污染防治项目具有公益性、收益率比较低、回收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回报。所以,《意见》强调社会资本稳定投资回报机制的建立。在因地制宜综合采用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等方式基础上,针对环境保护项目特点,提出鼓励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意见》提出积极发掘水污染防治相关周边土地开发、供水、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等收益创造能力较强的配套项目资源,鼓励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从“补建设”向“补运营”、“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

力求转变资金供给方式,重视专项资金使用方式与金融创新,以环境实效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采访人:与过去环保项目的融资机制相比,《意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和创新?

对话人:目前,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以投资补助的形式支持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资金不能用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政府采购等方面。针对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长期合作性质及纯公益项目主要采用政府付费的特点,《意见》明确提出了优化调整专项资金使用方向,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对PPP项目予以适度政策倾斜。资金使用方式将从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为主拓展到综合采用财政奖励、投资补助、融资费用补贴、政府付费等方式,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实施落实。

除专项资金外,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也是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向金融机构推介PPP项目的常态化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相关项目提高授信额度、增进信用等级,提升PPP项目融资能力。二是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特许权协议项下收益等质押担保融资,提升PPP项目融资担保能力。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建立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建立绩效标杆制度

优化项目管理模式,突出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重视专项资金与PPP项目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逐步建立绩效标杆制度。

采访人: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管理层面需要有哪些保障性措施?

对话人: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意见》从PPP项目实施层面提出了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建立独立、透明、可问责、专业化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实行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建立政府、服务使用者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推广第三方绩效评价,形成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和项目后评价机制。激励社会资本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建立绩效标杆制度。

■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降低PPP项目风险

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公平公正,强化第三方咨询服务。

采访人:在环保项目上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如何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

对话人: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规范了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各环节操作流程,提出了PPP项目规范化运作的19个步骤。PPP是持久的婚姻,而非一场简单的婚礼,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长期的合作,因此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交易咨询服务是降低PPP项目风险、保障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意见》提出了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完善咨询中介市场,鼓励采用第三方支付体系。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包括实施方案编制、采购文件起草、项目协议拟定等涉及技术、财务、法律、商务等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兼顾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利益,确保水污染防治PPP项目顺利实施。


《治理珠江流域水污染》(2016年5月26日 世界银行)报道:


世界银行通过贷款与知识合作,帮助中国广东省治理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提升佛山市和江门市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减少源自两市污染物流入珠江水系,使项目区170万居民直接受益,为中国应对在环境问题上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作出贡献。


挑战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主要由于大量外资流入进行制造业生产,从最初的低附加值产业发展到近年来的高附加值产业以及新兴服务业。

高速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保投入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作为中国第三长河的珠江受到严重污染,很多支流的水质甚至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最低标准(V类标准),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除少数几个较大城市对部分污水进行处理外,大部分居民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水系。在2005年,佛山市只有55%的污水得到处理,而江门市只有22%的污水得到收集处理。

解决方法

世界银行于2004年批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贷款项目一期,开始介入广东省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和改善水质的努力,该项目为污染源最集中的省会城市广州的污水处理厂及其他环保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

继珠江三角洲环境一期项目之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二期项目于2007年3月获得世行批准,该项目将重点放在佛山市和江门市,两市流入珠江流域的污染物占总量的15%。项目以减少源自两市流入珠江水系的污染物为目标,采取一揽子关键措施,包括污水管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能力、水质监测、河道底泥疏浚、防洪和岸线整治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认为可能是东亚最大的污染热点地区,对南中国海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因此,珠江三角洲环境治理一、二期系列项目通过治理中国乃至东亚污染热点地区的最大污染源,标志着世行协助中国政府应对严峻环境挑战的重要步骤。


成果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二期项目于2007年至2013年实施,通过以下主要成果,帮助佛山江门两市减少了对珠江水系的污染:

佛山市:

项目投资扩建了镇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原先的20万立方米/天提升至25万立方米/天,并建成了7.6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随着污水厂的扩建和管网建设,佛山市禅城区的110万人口将因此受益,这些措施帮助佛山市将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从2005年的55%提高至2013年项目完成时的88%。

项目设计了4座污泥处理车间并建设了其中的3座,总的处理能力为220吨/天,确保污泥得到妥善处理好安全处置,防止处置场地周围的地下水和邻近水域的污染。

通过拦截污水并将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6.7公里长的汾江河岸线得到明显改善,河堤也进行了加固升高以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

疏浚河道28公里共产生70万立方米的湿底泥,这些底泥脱水后进行了安全处置。项目投资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一个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套协助环保局应对突发的污染物排放事件的应急准备系统。

项目举办了大量人员培训、国际研讨会和学习考察活动,学习交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最佳实践,加强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能力。

江门市:

项目投资扩建了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处理能力从原先的5万立方米/天提升至20万立方米/天,并建成了污水泵站和22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这些措施帮助江门市将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从2005年的22%提升至2013年项目完成时的70%。

项目还为新成立的江门碧源污水公司提供了技术援助以加强其运营和管理能力,碧源污水公司负责运营文昌沙水质净化厂。


世界银行的贡献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二期项目建立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一期项目除了为广州的污水处理厂及相关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外,还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资助了政策改革,包括规划和运营共享污水厂的跨区域合作试点(比如佛山市禅城区与南海区的跨区污水处理合作试点)、改进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以及江门市污水处理服务的融资优惠政策等。这些研究和试点为二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参考和选择。

二期项目的总成本为1.422亿美元,其中7092万美元为世行贷款。项目准备期间开展了背景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并对工程选址进行了评估。对两市污水厂所做的详细财务分析包括成本回收机制研究、公众支付意愿调查和以全额成本回收为目标的预计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等。

合作伙伴

世界银行团队与佛山、江门两市在项目筹备和实施全过程中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保障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两市都对项目给予了很大支持,配备人员齐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拨付了较多的项目筹备经费。佛山市对自主经营的城市供水和污水服务公司给予了支持,江门市在2006年新建了一个负责污水处理的公司。两市共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约9190万美元。

今后工作

佛山和江门两市关键的挑战是通过整治污水管道不断完善收集管网,将管网扩建到新城区,接通更多的居民户。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与佛山市政府签订了截至2030年的合同,该公司计划通过公私合营,以BOT的模式在佛山市加大投资和业务拓展。江门市碧源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实施其商业和财务计划,该公司建立了一个监测中心来监控所有污水处理厂的运作。2013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对两家污水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产生了积极作用,对整个污水处理行业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提高了经济独立性,减少对政府预算补贴的依赖程度。

受益人

江门市60万居民和佛山市禅城区110万居民从项目中直接受益。减少珠江三角洲水系的污染和改善水质,也有利于增进下游地区人民的福祉。

大沥镇谢边村村委会主任 梁敬周:

“(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村内污水横流的情况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从内心里高兴。”


谢选骏指出:从上述事件的发展脉络看,需要“政府”首先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然后“新闻舆论”才会跟上。但是“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只能用于圈钱,不会拿来环保的——“破解水污染治理融资难题”在权钱勾结之下,是无法解决的,水污染问题最后不得不乞灵于外国资本世界银行的施舍了。但实际上,外国资本只能像慈善家那样,蜻蜓点水地做做样子,培植一两个试点工程,不会真正花钱解决中国无所不在的水污染——这就是“无法治理的水污染”的死结所在了。


第六节 死亡之海无所不在


死水又称滞水,为不流动的水体,水体之所在地没有流通的出入口。形成死水之地包括路边的小凹地、花园中的泥泞,甚至人工制造的器皿皆能形成死水。严格来说,死海亦是死水的一种。


死水内之元素不能加添或去除,元素就会沉积、腐烂,使水份败坏。死水亦是蚊虫的滋生地,某些国家,如新加坡,不清理家中的死水是违法的。


在中国成语中,人们以“一潭死水”来形容事情停滞不前的情况。


但是死亡之水比死水更深。


“彼岸”起源于佛教,它表示“死亡之水的对岸”。河的这岸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对岸就是那些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人的灵魂栖身地。在这个时候,人们常会去祖先的坟地上扫墓,主要是为长眠于地下的祖先祈祷。


《探索地球十大极限之地》(科学探索 2009年8月1日)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曾在2008年策划并完成了大型科考项目“触摸中国之极限探索”,对中国自然极限,如干极,风极等做了详尽的报道。了解完我国自然的极限之地,那么把视野再放大,就地球而言,她的极限之地又有哪些?分布在何方?2009年8月,有国外媒体对地球的十大极限之地进行了盘点:

卢特沙漠

青坡拉索山

安赫尔瀑布

奥伊米亚康

南极干谷

马里亚纳海沟

芒特索尔山

死海

英属特里斯坦-达库里亚岛

罗洛


网文《死海》报道:


死海,即基督教《圣经》中的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大约810平方公里。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深处380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米,湖水盐度达300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二位的水体,只有吉布提的阿萨勒湖(Lake Assal)的盐度超过死海,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不等,最深处为415米。远远望去,死海像一条双尾鱼,或藏或露,游弋在群山脚下。死海没有潮起潮落,波澜不惊。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熠熠生辉。岸边,没有惊鸿照影,沙鸥翔集,群鸟嬉戏;水里也没有水草浮动,锦鳞游泳,连小鱼小虾也看不到。据专家说,水里没有微生物。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The Sea of Death)。


地理位置: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


湖泊类型:内流河

集水区国家:约旦、以色列


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死海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

地理特征/地貌特征

死海位于约旦-死海地沟的最低部,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这是一块下沉的地壳,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死海形成在大裂谷地区,像是一个巨大的集水盆地据传,《创世记》中所记载上帝毁灭的罪恶之城所多玛城与蛾摩拉城都沉没于死海南部水底,“难怪水域南浅北深”。死海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气候特征

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利桑半岛年降雨量为65毫米。冬季气候温暖,夏季炎热。湖水年蒸发量平均为1400毫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浓雾。湖面水位有季节性变化,在30至60厘米之间。湖水上层水温19-37℃,盐度低于300‰,富含硫酸盐与碳酸氢盐。底层水温22℃,盐度332‰,富含硫化物、镁、钾、氯、溴;其底部饱含钠与氯化物。南岸塞杜姆有化工厂及盐场据说死海冬无冰冻,夏季又非常炎热,造成湖水每年蒸发约1400毫米,常常是湖面上雾气腾腾。死海地区的气温太高,致使从约旦河流入死海的几乎所有的水(每天40-65亿升)都干涸了,留下了更多的盐。

2010年8月,以色列遭遇历史罕见高温。据以气象部门监测,死海附近气温日前高达51.4摄氏度,是194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温。在死海附近的阿尔莫格基布兹,农民们下地劳作不得不错开日照最强烈、气温最高的时段,以防中暑。 


形成成因

 

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死海的形成,是由于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断蒸发、矿物质大量下沉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死海一带气温很高,夏季平均可达34℃,最高达51℃,冬季也有14—17℃。气温越高,蒸发量就越大。其二,这里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而蒸发量是140毫米左右。晴天多,日照强,雨水少,补充的水量,微乎其微,死海变得越来越“稠”——入不敷出,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咸度越来越大。于是,经年累月,便形成了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死海是内流湖,因此水的唯一外流就是蒸发作用,而约旦河是唯一注入死海的河流,水面依赖流入的水是否对比蒸发的外流,但近年来因约旦和以色列向约旦河取水供应灌溉及生活用途,死海水位严重受到的威胁。


海里生物


当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它溪流中的鱼虾被冲入死海,由于含盐量太高,死海水中又严重地缺氧,这些鱼虾必死无疑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但就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原来,死海中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众所周知,通常蛋白质必须置于溶液中,若离开溶液就要沉淀,形成机能失调的沉淀物。因此,高浓度的盐分,可对多数蛋白质产生脱水效应。而“盒状嗜盐细菌”具有的这种蛋白质,在高浓度盐分的情况下,不会脱水,能够继续生存嗜盐细菌蛋白又叫铁氧化还原蛋白。美国生物学家梅纳切姆·肖哈姆,和几位以色列学者一起,运用X射线晶体学原理,找出了“盒状嗜盐细菌”的分子结构。这种特殊蛋白呈咖啡杯状,其“柄”上所含带负电的氨基酸结构单元,对一端带正电而另一端带负电的水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能够从盐分很高的死海海水中夺走水分子,使蛋白质依然逗留在溶液里,这样,死海有生物存在就不足为奇了参加这项研究的几位科学家认为,揭开死海有生物存在之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类似氨基酸的程序,有朝一日移植给不耐盐的蛋白质后,就可使不耐盐的其他蛋白质,在缺乏淡水的条件下,在海水中也能继续存在,因此这种工艺可望有广阔的前景。


神奇功效


死海虽让大部分动植物在那里无法生存,但对人类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因为它会让不会游泳的人在海中游泳。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这是因为死海中的水的比重是1.17~1.227,而人体的比重只有1.02~1.097,水的比重超过了人体的比重,所以人就不会沉下去。旅行社的导游们拍下了一幅幅令人不可思议的照片:游客们悠闲地仰卧在海面上,一只手拿着遮阳的彩色伞,另一只手拿着一本画报在阅读,随波漂浮。

死海的海水不但含盐量高,而且富含矿物质,常在海水中浸泡,可以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因此,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来此休假疗养。

死海海底的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为市场上抢手的护肤美容品。以色列在死海边开设了几十家美容疗养院,将疗养者浑身上下涂满黑泥,只露出两只眼睛和嘴唇。富含矿物质的死海黑泥,由于健身美容的特殊功效,使它成为以色列和约旦两国宝贵的出口产品。死海是世界上最早的疗养圣地(从希律王时期开始),湖中大量的矿物质含量具有一定安抚、镇痛的效果。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死海以求恢复他们的精力和健康。死海神奇的功效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阳光。太阳在一年里几乎每一天都照射着死海。由于该地区在海平面之下,因此阳光要穿过特别厚的大气层。这样就阻挡了部分紫外线,人们可以在这里放心地长时间晒太阳。

矿物质丰富的大气

海水蒸发后留下一批独特的氧化盐——镁、钠、钾、钙和溴。溴以其具有镇静疗效而闻名,它在死海周围空气中的密度比在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高出20倍。

矿物质温泉

富含高浓度的盐和硫化氢。死海泥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矿物质。它能很好地保温,清洁皮肤,减轻关节痛。

温度和湿度

干燥的暖空气、连续不断的高温和稀少的雨量。

高气压

死海是地球上气压最高的地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让人感到呼吸自在。

花粉少

气候干燥、植物稀少,没有过敏源。

小贴士:

1.死海边有很多浴场,比较著名的是“安曼沙滩”,也可以在湖边找到人迹稀少的海滩独享,但没有更衣和冲洗设备比较麻烦。

2.虽说死海淹不死人,但要漂起来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否则眼睛、鼻子、嘴进水会非常难受,所以开始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点;只能仰面躺在水面上,除非有自信不会让水进入眼鼻否则不要游泳。

3.盐水有杀菌消毒、促进伤口痊愈的作用,但也会令伤口刺痛,身体有伤口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忍耐力再决定是否下水。

4.中午不要漂,以免晒伤。漂浮不要超过40分钟,否则身体会失水过多。

5.死海泥富含矿物盐,在死海的水疗酒店或安曼的药店中都可以买到死海泥制成的天然美容和洗浴用品。

特点/死海

下死海“危险”死海的海水比大洋的海水咸10倍,海水溅入眼睛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因此,到死海游泳可千万不能扑通一声跳下去。会游不见得会浮。不少人以为死海浮力大,人沉不下去,死海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戏水。其实不然。在死海漂浮切忌动作过大而弄出水花溅进眼睛。关键是海水太浓,哪怕有一小滴进入眼睛,都会难受得要命。有经验的人都带上一瓶淡水放在岸边,以便用来及时冲洗。有人不小心喝了一口,结果胃里难受了好几天,想吐也吐不出来。岸边的结晶体坚硬带刺状,很容易划破皮肤。进入死海,平时微小到你自己根本察觉不到的细小挠破处马上就有灼热感,真如同“伤口上撒盐”,不过经过死海盐浴后伤口好得快。另外,大部分死海海滩都是颗粒较大的鹅卵石沙滩,不常打赤脚走路的人,在沙滩上站起来甚至走一步都感到脚底疼痛难忍。

死海文书

死海西岸岩洞中出土的古代文书。最早发现于1947年。包括羊皮纸写本和纸草书等。一般认为是犹太教艾赛尼教派的“库兰社团”所藏。内容主要有希伯来文圣经及其希腊文、阿拉美文译本,圣经注释讲义,感恩圣诗,库兰社团的各种法规及有关巴尔·柯赫巴起义的文献等。库兰社团活动于公元前130~公元68年。公元68年,罗马帝国派军队镇压当地犹太人,该社团将这些文书藏入岩洞。这批文书的发现对研究艾赛尼教派、考订《旧约》和《新约》及探讨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渊源关系具有重大意义1947年,有两名贝都因族的牧羊童在死海西北端的古姆兰遗址中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些罐子。罐内有一些羊皮纸古卷,卷上有用希伯莱语和阿拉米语这两种古犹太语写的文字考古学家随后搜寻了周围的一些山洞,发现了更多的古卷,共计有500卷。这些山洞似乎是被称为“苦行派”的一群犹太教徒的藏经洞,他们2000多年前曾在这一地居住过。古卷包括《圣经》中除了《以斯贴》之外所《旧约全书》的抄本此外不有回忆录、赞美诗及其所属教派的情况介绍等。这些古卷比以前所发现的任何《旧约全书》抄本都要早至少1000年,而且是极具价值的古希伯莱语和阿拉米语文字手写体的范本 这些苦行派教徒将古卷这里可能是为了便于保存,因为他们的定居地于公元66年~公元70年被罗马人摧毁了。死海古卷是手写在羊皮长卷上的。其他的《旧约全书》抄本都是用犹太文字写的。但在以色列的气候条件下,古卷未能长期保存,所以极少发现其他的早期经文抄本死海古卷就储藏在这种罐子里,保存了2000多年 经鉴定,这卷《以赛亚书经》的成书年代为公元1世纪,然而羊皮依然完好,并且字迹清晰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相关传说

远古时候,西亚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死海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

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未来发展

长期以来,在死海的前途命运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死海在日趋干涸。在漫长的岁月中,死海不断地蒸发浓缩,湖水越来越少,盐度也就越来越高。在中东地区,夏季气温高达50℃以上。唯一向它供水的约旦河水被用于灌溉,所以死海面临着水源枯竭的危险。不久的将来,死海将不复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死海并非是没有生命的死水,而且它的前途无量,是未来的世界大洋。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认为死海位于著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带的最低处,而这个大断裂带还正处于幼年时期,终有一天,死海底部会产生裂缝,而从地壳深处冒出海水,随着裂缝的不断扩大,死海将生长出一个新的海洋。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又发现死海正在不断变红,经研究,发现水中正迅速繁衍着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其数量十分惊人,大约每立方厘米海水中含有2000亿个盐菌。另外,人们还发现死海中还有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看来,死海中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但是,死海的实际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它的面积正日益缩小,而地质假说还没有更多的事实加以论证。因此,死海的未来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探索“死亡之海”八——见到了麻扎塔格山》(2006-11-2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逸畴)报道:


我们东西向横穿大沙漠,最终目的地是西部和田河畔的麻扎塔格山。因此,我们在酷热难熬最困难的时候,都惦念着麻扎塔格山,似乎把它看作是一种希望的象征,是一种坚持前进的精神支柱。因为,见到了麻扎塔格山,就是到达了和田河畔,到达和田河畔,就有了水,就标志着我们胜利了,有了生命,我们从“死亡之海”走出来了。但是梦寐以求的麻扎塔格山不是那么容易到来的。日复一日,翻过一座座沙丘,眼看前面又是高耸的山影,啊!是否就是麻扎塔格山啊!努力爬过去,脚下仍然是一条沙岭,周围仍然是一片沙海的波涛,而前方远处仍然是一列列起伏的沙岭,我们就这样带着对麻扎塔格山的无限向往,不停地前进着。一直走到第六天的上午,当我们翻越一座高沙岭时,我们终于隐约看到前方一座山岭,它竟是下白上红的两列山岭。我们欢呼雀跃起来,计算距离,这极目所见的条状山岭,大概要在20公里以外吧! 高兴之余,我们竟又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了,这是否是沙漠里海市蜃楼的幻影呢!但这次是确凿无疑了。我们高兴地喝光了随身带的最后一桶饮料,摊开地图,调整好方向,朝着红白山头,奋勇前进。翻过脚下的高沙岭,眼前景观大变,沙丘变小了,变疏了,点点丛丛的绿色的植物出现了,显然,我们越过了最困难的中央流动沙丘带,进入了和田河东侧的古河道作用区了。在那低沙丘的洼地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丛丛的鹿角草,它是那样绿嫩,那样的可爱,给我们这些沙漠苦行者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越过和田河,我们来到了麻扎塔格山


见到了麻扎塔格山,我们脚下起了劲,大家猛赶一阵,穿过由黄澄澄沙子组成的沙丘和红柳沙包、胡杨沙包,看到了奇形怪状枯死的胡杨。进入现代和田河水流的作用区,自然景观猛然大变。由和田河沙组成的新沙丘都是灰白色的,内含众多黑色矿物和闪亮的白云母片岩屑,沙丘间洼地内芦苇、红柳等绿色植物显著增多了。傍晚我们赶到和田河边,竟看到那片片芦苇滩地,在逆射的阳光下泛起一片银白色的光亮,而水道也有多条汊流,越过几道干河床,来到满水的主河床,见水面宽有百余米,我们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和长裤趟水过去。从沙漠出来,见到水是如此的亲切,水深齐腰还十分湍急,我们毫不在乎。天已擦黑,河床中是一片片的沙质地,脚踩下去,明显感到沙层受力液化,脚就下陷,拨出来竟很吃力。这时,驼工也赶着骆驼来过河了,第一批的五峰骆驼见水害怕,其中有两峰特别胆小,它们尽在急流中打转,竟一下齐腰陷入沙床中,发出骇人的叫声。无奈,我们只有靠人力卸下驼背上的东西,然后全体人员猫在水中用手挖沙,把驼脚拨出来,最后用绳子固定驼身,在一片推拉的吆喝声中把骆驼抬了起来,赶上岸去。就这样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将倒下的两峰骆驼从河中救出来,我们泡在水中竟冻得发起抖来。这时天黑极了,又是精疲力竭的一天。大批骆驼已无法过河,我们只得返回对岸就地宿营,这天终究还是没有到达麻扎塔格山麓。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越过和田河爬上麻扎塔格山进行考察。麻扎塔格山维吾尔语意为“坟山”。因红山嘴上有一伊斯兰殉教者的坟墓而得名。据传说,有一名叫玛江汗的妇女,为伊斯兰教军暗送军情,被和田佛教军处死。伊斯兰教军战胜佛教军后,葬她于红山之巍,后来的伊斯兰教信徒视此处为圣迹,常来此凭吊、膜拜。


麻扎塔格山东西绵延l00多公里,南北宽1~3公里,山峰最高处海拔为1 635米,相对高度在100~400米不等。它由西向东分别由乔喀塔格、古董山和麻扎塔格(山)组成。山地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部,最醒目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山东端明显分为红、白两列,中间由一单斜谷地分开。北列的山头因由白云岩夹石膏层组成,色银白,人们称之为白山嘴;南列山头由砂岩夹泥岩组成,色褐红,人们称之为红山嘴。红、白两山嘴屹立在和田河下游西畔,白山嘴上由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的风沙堆积覆盖于南斜面上;红山嘴的陡崖上则矗立着唐代以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古戍堡和烽燧遗址。麻扎塔格山就像遨游在沙漠腹地一条红、白双头的巨龙,正在黄色的沙漠中部卧饮和田河之水。它也像一只伸向沙漠腹地的手,轻轻抚摸着塔克拉玛干万顷瀚海金浪。它记录着瀚海的沧桑变化,见证着“丝路”历史的风云变幻。


红山嘴顶上的古堡和烽燧遗址


整个麻扎塔格山是一列北侧受断层控制而翘起、向南西方向倾斜的单斜山。山地南麓是一片受风蚀的戈壁盐碱地,稀稀拉拉地兀立着一些坟丘状的红柳沙包。由于地层向南西倾伏,因此山前盐碱土堆积是很薄的。1.5~2米以下就可挖出地下水来,但水是苦涩的,生长着红柳、盐爪爪、盐穗木、黑刺等稀疏的盐生植物。


奇特的是在麻扎塔格山中段南坡山地出露的下第三纪地层中有含大量玛瑙石的砾岩层,它经风化后,竟在山脚下形成一种奇特的“玛瑙戈壁”。那些不怕风化而十分坚硬、具有各种形态封闭几何形图案的玛瑙石、蛋白石、鸡血石等散布地表,是很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奇观。我想,它们只要梢加琢磨即可变成十分名贵的工艺品。


麻扎塔格山顶上的风蚀蛤蟆石


我们来到离和田河20公里的地方,这里麻扎塔格山被隔断为东西两列。东侧山地作北西西走向,西侧山地作北东东走向,中间是宽缓低下的山口。东侧山头上出露的是灰白色的石膏地层,刃状的山脊受风化剥蚀呈锯齿状起伏。山的主体出露的是下第三纪棕色砂岩夹泥岩地层,它们一致作南西方向倾斜。在风和水的长期侵蚀剥蚀下,红层坡面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冲沟和切沟,就如新疆吐鲁番有名的火焰山坡面侵蚀形态一样,颇为醒目。而顺层又形成一系列单斜谷地。由于断层、裂隙的纵横分割,这里在差异侵蚀剥蚀下又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造型地貌,如城堡,如立柱,如蛤膜卧伏,如蘑菇打伞,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麻扎塔格山第三纪地层中的介壳化石


我们迎着山口前行,一路看到不少风化的蚌壳、螺壳化石,使我们大开眼界。山口两侧的红山崖边,竟是盛产化石的地层,我们挑个大、完整的捡,捡了不少。像这样盛产化石的地层,在自然界也是很难遇到的。这是在下第三纪地层内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它们有腹足类、软体类、介形类等多种,它表明2000万年(下第三纪)前的塔里木中部还是浩瀚的大海,现在海洋变成了沙漠中的山地。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在这里体现多么明显! 


麻扎塔格山北侧复合沙丘构成壮观的沙山


我们登上山口向北侧瞭望,景色的突变使我目瞪口呆。眼前竟是一片沙丘层叠起伏的沙海,这是由一系列新月形沙丘链复合组成的沙山。黄澄澄的沙丘链状延伸,排列叠置,似凝固着的瀚海金浪。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流动沙丘的雄姿。单个的新月形沙丘一般高三十多米。它们叠覆在一起,构成连片起伏的沙山,高的可达一百多米。在众多新月形沙丘的簇拥下,远处出现一座耸峙的沙山,它三面有棱,棱角分明,恰似金字塔般,这就是金字塔沙山了,是一种沙漠中罕见的类型。由于太阳的斜照,沙丘的凹部有着一列阴影,使整个沙丘变得立体感十分强烈。年轻的考察队员穿着红色的信号服向沙海奔去,我们架起摄像机,每个人都端起照相机,拍摄下这瀚海腹地的壮景。我越过山口沿山向东奔跑,目标就是远处山麓那座最雄伟的金字塔沙山。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沙海中勉力奔跑,满身是尘沙,汗水挂在积满尘垢的脸上,口干舌燥,喉头似要冒烟,鞋里袜里灌满了沙子,我赶紧脱下鞋袜挂在肩上急行,我要赶着阳光好的时刻到达沙山跟前。急行两公里,我终于来到那山麓,以激动的心情拍摄下一座壮观高大典型的金字塔沙山。而我们风沙地貌组的同志也紧跟在后面,他们在此架起了经纬仪、平板仪,详细地侧量着这罕见的沙丘,并要观测它的动态变化和研究它的形成机制。这次测量得金字塔沙丘耸立的塔身高度为58米,若加上它下面簇拥的沙丘,总高度在80~100米之间。分析这高大金字塔沙丘,它位于北西西向麻扎塔格山的北麓,其西侧有一低下山口切过山地,为南北向气流的通道。这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盛行的北东和北西向风的吹扬,势必受麻扎塔格山山地的阻挡而折射,形成多种不同方向的地形风,再加上流通的山口风的作用,甚至还有因山地存在而造成近地面的逆温层的作用(其对启动风沙风的影响作用)等等,多种风向在近地面复合,有众多沙子物源而就地起沙,才综合形成了这种特殊类型的沙丘地貌。麻扎塔格山北侧的沙丘可以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典型,这里流动沙丘类型之多,沙丘组构、成因和动态变化之复杂,沙丘之高大等都是少见的。


高大的金字塔沙丘


就在耸立的红山嘴之颠,矗立着一座残破的古戍堡和一座烽隧(烽火台),这是唐代以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军事要塞遗址。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干燥少雨,城堡和烽燧虽历经1000多年的沧桑,至今仍然屹立在山头,而且保存比较完整。城门、瞭望台、城墙历历在目。该城堡城墙最高16米,墙厚1.5米以上,城堡面积约1 100平方米,靠城堡西不远为耸立的烽火台,台高约7.5米。这些古建筑均系就地取材,用棕红色泥巴夹胡杨枝垒砌而成,城堡下部有地道与仓库连通。在古城堡的废墟中,我们捡到了唐代的铜币、箭头及盔甲上的铜夹片等,还发现了木简和陶罐及其中碳化了的麦粒,这些将为我们确定城堡的年代和废弃原因提供重要依掘。可以肯定,在这里还会发现不少的文物,它们的存在是千余年来“丝绸之路”兴衰的见证。据史书资料,隋唐时,和田河已改道北流,其流域水草丰足,是一条由丝路北道直达于阗(今和田)的捷径。在唐朝与吐蕃争夺于阗的战乱年代里,麻扎塔格山必然成为一处扼守于阗北境的战略要地,至今巍然屹立在红山嘴之巍的古堡和烽燧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当年战马嘶鸣、兵戈铿锵之声,仿佛回荡在古堡上空。


站在烽火台上远眺


我们站在山巅古遗址上,茫茫沙海尽收眼底。古城堡俯瞰和田河,控南北交通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难怪它能成为古丝路上的军事要塞。而和田河的绿色走廊实际是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通过它可以把昆仑山北麓的经济区与天山南麓的两个经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南北沟通的捷径。通过它并翻越昆仑山还可以与西藏阿里地区相连。因此,这条通道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国防意义。以和田为基点,通过和田河下游走廊至阿克苏和库车,比绕道喀什,要近550公里,比绕道巴楚要近350公里。每当盛夏季节,汹涌开阔的和田河水,由麻扎塔格山前奔腾北去,两岸郁郁葱葱的灰杨林掩映着远去的沙丘,蓝天白云下映衬出嶙峋的红、白山嘴和森严神秘的古堡,真不愧是一处瀚海胜景。


我们科研工作者最感兴趣的,还是麻扎塔格山的横亘沙漠腹地,在自然界它是一条十分明显的分界线,它的南北两侧,在地质构造上,水文地质特征上,乃至沙漠地貌类型和景观、植物的分布和生态、近地面的气候等都有差异。因此,它的存在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网文《太平洋垃圾岛》(2009年9月10日,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


“太平洋垃圾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间海域,这个巨型“塑料漩涡”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形成了东太平洋上的垃圾场。这些漩涡中的废弃物被鱼、海龟等海洋动物吞食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最终经由海洋生物、鸟类的身体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


发现


丢弃的垃圾受洋流作用,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漩涡”——


最近,SEAPLEX(斯克里普斯环境塑料积聚远征的英文缩写)成为第一次专门研究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间海域“塑料漩涡”的科考之旅。这个巨型“塑料漩涡”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他们在1700英里(约合2700公里)的航行中发现大量塑料垃圾,形成了东太平洋上的垃圾场。


海洋学家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曾在1997年驾船穿过北太平洋环流系统( North Pacific Gyre )时,发现了这个垃圾岛。航海家一般都会避免从海洋环流系统经过,因为这种持续不变的高压系统,即已知的赤道无风带,没有可以给水手带来好处的风和气流。


摩尔发现,有大量塑料瓶盖、塑料袋、高频绝缘材料和微小的塑料芯片漂浮在海面上。阳光和海浪慢慢分解它们,使它们变成小碎片。这些碎片悬浮在海面下,试图给这个塑料大陆绘图的船只和卫星根本看不到它们。但是在后来用拖网捕鱼的过程中,摩尔发现这些碎片的数量是浮游生物的6倍。


形成原因


科学家们现在已确定出了导致这座超级垃圾堆的形成原因。那些被废弃的空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了海洋,而不断运动的洋流又使它们聚集在了一起,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垃圾岛”。由于洋流呈循环式运动,原本分散的小块垃圾会被逐渐地汇聚在一起。而海洋专家说,这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垃圾岛飘荡在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构成,其中80%都是废弃的塑料制品,主要来自陆地,重达350万吨。


危害性


生态学家们警告称,这些漂浮从海洋上的垃圾将对水生生物构成严重威胁。他们解释说,鸟类会错误地将塑料当成食物,导致消耗系统受到阻塞。这样一来,误食塑料的鸟类最终将因饥饿而死。同时,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长达数十年。有一些地方政府已尝试着禁止生产和在商店中使用塑料袋,并建议消费者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网兜。


这些微小的塑料碎片造成的破坏,比那些较大的塑料垃圾导致的窒息、诱捕和拥堵造成的危害更大。这些塑料碎片在被小鱼误食以前,就像海棉一样会不断吸附重金属和污染物。它们通过较大的鱼、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向食物链的上层移动过程中,毒性会不断被浓缩。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说,他们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


影响


2009年8月进入东太平洋垃圾场进行调查的一名研究人员,此时的他手持3个塑料瓶,塑料瓶被抛进海洋后成为海洋动物的“家”。SEAPLEX成员鲍威尔说:“几乎每一个大块塑料垃圾上都有藤壶或者小蟹存在,纺锤鲹或者石首鱼幼仔等小鱼则潜伏在垃圾下方。所有这些迷你‘塑料岛’生态系统都在四处飘动,每一个都有捕食动物存在,可能对食物网造成一定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东太平洋垃圾场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面积巨大的海洋垃圾场,同时也不是其中面积最大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希望在不久后造访位于南美洲沿岸的一个大垃圾场。他们对这个垃圾场仍知之甚少。 


清理


参与海星项目的道格·伍德林表示,东太平洋垃圾场内有大约80%的垃圾是岸上的人随意丢到海里的。海星项目是一项关注海洋健康的非盈利性计划,与SEAPLEX展开积极合作。


研究人员表示,减少流入的垃圾量可能是清理世界海洋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不过用这种方法无法收集到微小的塑料碎片。但是把其余的塑料捞上来,总比把它们留在海水中更好一些。该远征小队由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资助,包括30名成员。


在收集40吨供再利用试验的塑料垃圾的过程中,Brita公司将利用无人机和遥控水面探测器绘制该区域和水下“塑料大陆”的地图。伍德林希望用再生燃料驱动他的船只。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北大西洋里也有塑料垃圾,但是科研船只从没对这些区域进行过研究。如果这项探测任务取得成功,另一个更大的船队将于2010年开始研究工作。伍德林承认,海星工程有其局限性。


巨大垃圾岛遭质疑


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学助理教授安吉莉奇·怀特(Angelicque White)的最新研究,这种说法不仅毫无根据,还不利于清除太平洋塑料垃圾的努力。怀特表示,她的研究表明,太平洋塑料垃圾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怀特研究发现,太平洋海面飘浮的塑料垃圾实际数量还不到得克萨斯州面积的1%。怀特说:“毋庸置疑,全球海洋的塑料垃圾数量令人烦恼,但夸大其辞只会削弱科学研究的可信度。” 


环保组织称,海洋里面的塑料垃圾多于浮游生物,而且,加利福尼亚州和日本之间海域的一个所谓“大太平洋垃圾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规模以每十年十倍的速度递增。怀特指出,这种说法会给公众造成误导。她最近参与了一次探险活动,专门了解塑料垃圾数量及其对微小海洋生物的影响。这次探险活动属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微生物海洋学中心:研究与教育”(简称C-MORE计划)资助的一项研究。怀特还表示,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实施的最新研究发现,大西洋塑料垃圾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再没增加过,虽然在此期间塑料制品的产量和消耗量不断增多。她说,多出的塑料是沉入海底,还是更有效地自然分解,目前尚不得而知。 


怀特指出,塑料垃圾清理工作还会带来别的问题,例如,在没有分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生活于海面的小型海洋生物的情况下,尝试将塑料颗粒从海水中清理出去。她说:“这些小生物堪称海洋的生命。”据怀特介绍,在最近一次探险活动中,她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微生物能以不少塑料颗粒为生。她还谈到清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如对清理塑料所需要的巨大人力物力展开评估。怀特说:“另一方面,塑料制品显然不属于海洋。”


处理方式


目前,荷兰建筑学家正计划收集“垃圾带”里的塑料垃圾,希望建造一个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工岛。 提出这一构想的是荷兰鹿特丹whim公司。公司建筑专家说,他们将先在“大太平洋垃圾带”“就地取材”,收集塑料垃圾,然后装入中空的漂浮物里,充当小岛的“基座”。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建造一个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可供50万人居住的漂浮岛。在WHIM公司的网页,这个漂浮岛已被命名为“再生岛”。由于是漂浮在海中的独立小岛,“再生岛”上的能源将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建筑专家还计划在岛上开辟出一块农业用地,以帮助未来的“岛民”实现食物自给自足。这一计划得到了荷兰国家建筑基金支持。不过,它仍处于调研阶段。建筑学家正在收集“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样本进行研究,并努力寻找能大量收集垃圾且不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方法。


谢选骏指出:太平洋沦为死亡之海!“太平洋不仅容得下美国和中国!而且容得下整个人类的命运!”死水、死海、海洋垃圾带,都是危害人类生存的空间。如何使得它们重获生机?已经成为横亘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挑战。类似的死亡之海,在现代世界其实已经无所不在了。甚至我们周围,已经潜伏着许多这样的死亡陷阱——最危险的是,人们常常对此视而不见。难怪现在人们癌症多发、百病丛生了。塑料大量进入人体一事表明,死亡之海不仅在外部环境,而且就在人类自己身上!


第七节 水牢水刑与致命的“巫咒之水”


水牢是一种牢房,它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另外,传说中的水牢,也是酷刑的一种。被关进水牢的人,虽然不会短时间内窒息而死,但人在水牢里无法坐下休息,更无法睡觉,不出几天,身体支撑不住,就会倒入水中被溺毙。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惨酷程度,实不亚于几分钟内的窒息而死。

“梁羽生武侠名著”《龙凤宝钗缘》史朝英关押方辟符和聂隐娘的机关,它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关押在水牢里的人很多会因水面上升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国福州建立的“梅园监狱”(主要关押对英国人粗暴行为表示严重不满的中国人,可参考词条“梅园监狱旧址”)就有设立水牢,在里面惨死了数以百计的中国人。

被关进水牢的人,虽然不会像上述受刑者一样在短时间内窒息而死,但人在水牢里无法坐下休息,更无法睡觉,不出几天,身体支撑不住,就会倒入水中被溺毙。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惨酷程度,实不亚于几分钟内的窒息而死。


网文《古代水牢为何后来被废除?它到底哪一点最要人命?》

在古代有一种牢房,名字听上去并不惊悚,但很多犯人却愿意死,也不愿进入里面,这种牢房被称之为水牢,它的厉害之处胜过普通牢房的千万倍,不仅仅是因为里面有水的原因,而是里面整体的环境,几乎可以让犯人精神奔溃。


普通的牢房,我们在一些电影电视里面都看过很多,无非是一对稻草,一个马桶,一扇粗糙木头搭建的牢门,条件好一点的可能还会给犯人一张席子,一个小桌子,而这样的待遇算是天大的恩赐了,但是水牢就不一样了。首先水牢里面灌满了很多的水,一般身高的犯人进去之后,里面的水都可以淹没到他的胸口,矮一点的直接到脖颈,犯人一旦进去了水牢,根本不会有坐的机会,他们的手被铁链吊着,整个人只能站在水里。


如果这只是水牢的特别之处,那未免不能够体现它的恐怖,水牢里面的水,并非我们平常江河里面的水,它里面的水非常脏,犯人因为是站在里面的,所以大小便都是拉在了水里,那些古代的狱卒,也不会给水池去换水,因为这里并不是游泳馆,不需要保证里面的人是否干净卫生,所以时间一长,关押的犯人一多,这个水牢里面便臭不可闻,蛆虫满地,别说受折磨了,就是看到这种场面都可以让你精神奔溃。


最要命的是,这样的环境下,人的体力往往会支持不住,而且加上里面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污染,犯人在里面容易感染细菌,导致身体腐烂,再加上没有休息好,整个人的身体免疫力都会下降,所以大多数犯人,没有过几天都会昏昏沉沉,只要他们头一栽下去,便会被那脏的要命的水呛个半死,意志力坚强的人能够多撑几天,意志力薄弱的很快便会溺亡在水牢里面。


这一种囚禁犯人的场所,虽然不用整天挨受皮鞭烙铁之苦,但它比死都难受,在古代的时候,很多重刑犯,或者不肯认罪的犯人就会被囚禁于水牢之中,这种惩治犯人的手段在每个朝代都有发生,既快速有效,又不要每天去严刑拷打,可谓是省力又省心。


水牢从古代开始一直到民国的时候多始终存在,中国最后的一个水牢便是民国时期的“梅园监狱”,据说里面的水牢之中不仅蛆虫满地,水里面还留有那些犯人的森森白骨,简直让人想到就心里发毛。


后来到了现代,很多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和人性化,对犯人的人权和政策有了普遍的改善,所以便把水牢废除了,不过在一些落后的国家里面,也还存在这种水牢,可能是他们觉得这种手段对惩治犯人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未免也太残酷了,而且还很恶心。


对于水牢,你怎么看?你觉得还有必须存在的必要吗?


谢选骏指出:水牢是人为的,还有一种自然的水牢,那就是洪灾——


2016年6月16日的新闻报道指出:近日,大陆南方部分地区持续遭遇暴雨袭击。强降雨导致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8省54市,约255万人受灾,8000余间房屋倒塌。8省陷入汪洋,已有多人死亡、“失踪”。例如,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受灾严重。最新统计,暴雨已导致全省约26万人受灾,部分县市学校紧急停课。


广西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更新为橙色预警,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已提升到三级。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多间房屋被冲毁。当地媒体报导,多人死亡、“失踪”。


同时,新一轮强降雨正在袭击湖南,株洲、湘潭各发生一起滑坡崩塌,导致多栋房屋被冲垮掩埋,多人“生死不明”。


山东省全省平均降水量41.2毫米,济南、菏泽、潍坊、聊城等部分地区伴有冰雹??,冰雹最大直径5厘米。


进入7月上旬,暴雨和洪水席卷半个中国,围困了南部一些城镇一段时日。至少160人死于溺水、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其中有35人在西部边陲的一起滑坡灾害中丧生。河流和湖泊水位上涨,令堤坝不堪重负,近200万人被转移到“更安全的地带”。


如此一来,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牢”了。


对“中国领导人”来说,几乎年年爆发的洪水是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们没有能力兑现保障公民安全的承诺。


在过去,对防洪工程的忽视和腐败行为削弱了中国的洪水防御能力。包括李克强总理在内的一些领导人宣称,今年,政府的准备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分。


然而,专家和受暴雨影响地区的居民却表示,当地政府对排水很不重视,填湖造地,导致城市容易遭受大型洪水的冲击。


柯志强是环保组织“武汉绿色江城”的负责人,他说,“今年,城区淹水退不下去的情况变多了。”武汉位于华中地区,今年遭受了长江流域洪水的重创。“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湖泊一直在萎缩——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柯志强在电话采访中说。“每个人,包括政府,都意识到整个水系统受到过度开发的伤害。”


在长江和淮河流域察看洪水灾区时,李克强称,“政府”现在的准备工作要比1998年做得好。他这是在批判执意要做“三峡水牢”的祸首李鹏。


那一年,更加严重的洪水重创了中国大片地区,导致约4150人死亡。当时的“总理”朱镕基看到脆弱的洪水防御工程,斥责官员以次充好、修筑了摇摇欲坠的堤坝,并称之为“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他这也是在批判执意要做“三峡水牢”的祸首李鹏。


李克强上周沿长江查看防洪工程时表示,“98年的大洪水我们都度过来了,现在我们更有力量,确保江城安全度汛,保障长江这条中国经济大动脉的安全。”他这是在吹牛。


在中国,洪水是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对统治者克服灾害能力的考验。不过,以前的中国是自然灾害,还不是水牢,现在则是一个被一党专政强行制造的“水牢中国”!


甚至在在武汉和南京等大城市,积水也汇集在人口稠密地区,把整个城市变成了“收租院里的水牢”。


“政府资料”显示,中国已有11个省份共有164人死亡,26人失踪,7.3万处房屋倒塌,近170万英亩庄稼被冲毁。“政府”估计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0亿美元。甚至在偏远的西部地区新疆,大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掩埋了一座村子,导致35人死亡。


武汉的一些居民抱怨,官员在改善排水方面几乎无所作为,而且允许填湖进行城市开发。王昕煜是在当地长大的一名大学生,她冒着生命危险要求市政府官员披露在升级排水系统方面花了多少钱,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她肯定会进入黑名单,这辈子肯定完了。三年前,武汉官员承诺,他们将投资130亿元人民币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王昕煜认为,他们的行动远远落后于计划。“我就想知道这130亿是怎么花的,”王昕煜告诉中国的新浪网站。“现在都过了三年了,还没有解决。”


还有武汉居民抱怨,一些本来可以储水再慢慢排水的湖泊在不计后果的开发计划中被填平。他们说,政府还允许开发商在容易受灾的地方修建住房。《新京报》引述的一项估算数据称,武汉的湖泊面积在过去30年中缩减了近三分之一。“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环保人士柯志强说。“下大雨时,本来可以流到湖里的水,现在就聚集到了住宅区。”


新闻说武汉新一轮降雨来了,回来时地铁工作人员在搬运沙袋。一次降雨,就能让百姓的住房变成水牢。人们迷迷糊醒来,穿着短裤逃命要紧!


不仅由于“城内缺乏有效的排水设施”,而是由于一党专政猛于洪水野兽。


“党”这个黑社会,结党营私——把修下水道的钱都贪污了。


三峡工程,遗祸子孙!


有人说:“值得反思!为什么什么都学国外,这个城市规划没人学习?”


其实,三权分立就没学国外。有了三权分立和基督教立国,就不会有洪水野兽了。


否则,永远反思,永远没有结果,永远只能坐等下一次更大的灾难……


结论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写写文章都不行,那会抓了坐牢去。


因为,这里是“水牢中国”。


除了水牢,还有水刑。


《9·11事件主谋遭受183次水刑》报道: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对有关布什政府使用酷刑审讯囚犯的1603页报告发表评论,他说道:“我认为我们的行为完全公正的,并且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再做一次。” 太对了!


据悉,切尼在接受采访时对该报告进行了回应,报告详细地描述了美国人员如何粗暴地对待囚犯的行为。切尼表示这个报告是“一件可怕的作品”,并认为这个报告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它未能采访到参与计划的关键人物。报告还称,很多对恐怖分子嫌疑人使用酷刑后获得的情报都是毫无用处的。切尼随即对此言论进行了回击,他声称:“这个报告都是胡说八道,水刑明明就使我们获得了让美国免受打击的有用情报。” 


他补充说道,这些工作是绝对必要的。收集的这些情报中就包含了对西海岸的潜在攻击预警信息。 


在采访过程中,切尼坚持认为,布什政府期间的审讯手段是完全合法的。 


切尼:审讯手段是完全合法的 


随着“中情局强化刑讯情况报告”的曝光,两位心理学家的敛财行径被公之于众。报告称,他们与中情局签订合约,负责设计“强化刑讯项目”中使用的刑讯方法,由此获得超过8000万美元的酬劳。 报告说:“这两名心理学家都没有作为审讯人员的经验,也没有对‘基地’、反恐和相关文化、语言方面的特别了解。” 


“在中情局看来,这些签约心理学家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拟定刑讯流程,并发明了一系列强化刑讯方法。”报告称,“在2005年之前,中情局将项目相关工作大量外包。” 


这两名心理学家被确认为前军官吉姆·米切尔和布鲁斯·耶森。两人曾多次对外吹嘘,说他们每天能赚1000美元。 


靠设计酷刑获利8000万美元 


案例:因酷刑患上精神病甚至死亡 


报告称,多名在押人员被施加水刑,一些人因此患上精神疾病。水刑是用布或纸蒙住受刑人的脸并反复浇水,令其难以呼吸,感觉即将窒息而死。基地组织军事指挥官、本·拉丹接班人阿布·祖贝达是受刑人之一,他2002年在巴基斯坦被捕后,遭水刑、禁止睡觉、囚禁在狭小空间等多项“强化版审讯技术”对待。 


祖贝达被关押于泰国的一秘密设施。报告称,中情局官员认为他了解一起即将发动的袭击图谋,先把他关禁闭47天,没有一次问讯,而后用各种酷刑轮番折磨。祖贝达后患精神病。 


涉嫌为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谋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183次遭受水刑。他一度受刑是被强迫要求承认一项莫须有的罪名:自己在蒙大拿州招募恐怖组织成员。 


至少5人被“灌肠”,至少3人被威胁家人会受到伤害,如孩子、母亲会遭性侵或杀害。 


在中情局位于阿富汗的设施“盐坑”,本·拉丹保镖里达·纳贾尔被禁止睡觉一个月,“精神崩溃”。他被挨饿、铐住受冻、不得上厕所。 


涉恐嫌疑人古尔·拉赫曼被铐在墙上,只穿一件T恤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过夜。次日,拉赫曼死于体温过低。 


在多年否认之后,两名波兰前领导人10日终于承认,他们曾允许美国中情局在波兰境内设置秘密监狱,但辩称从没允许严酷对待狱中囚徒。 


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前总理莱谢克·米莱尔10日在华沙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允许向中情局提供关押地点的往事。 


尽管波兰官方长期否认境内存在“黑狱”,但美联社曾援引前中情局官员的话发表一系列文章披露,中情局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秋天在波兰中北部村庄旧凯库蒂运营设在那里的秘密监狱。一些人权组织认为,波兰“黑狱”曾关押8名恐怖嫌疑人,包括自称策划9·11袭击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 


“美方请求波兰寻找一处安静场所以便开展工作,从一些宣布准备与美方合作的人员口中有效获取信息,”克瓦希涅夫斯基对媒体记者说,“我们予以同意”。 


谢选骏指出:看来波兰这个国家罪孽深重,天然适合开办酷刑中心甚至灭绝营地。否则,美国为何去到哪里从事酷刑,而不在美国国内?就是这样!唯一不该的,就是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否则,美国国库的亏损会那么严重吗。


除了水牢、水刑,还有致命的“巫咒之水”——


网文《拖雷到底是意外死亡还是被害?》报道:


拖雷死了,死得很突然,死得很蹊跷,死得充满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他是意外猝死?还是死于哥哥窝阔台费尽心机的谋杀?


有一点必须清楚,就是无论拖雷猝死抑或遭谋杀,他死前的三天,都喝了一碗水。这碗水不是寻常的水,那是一碗"巫咒之水",怎么会喝下这种水呢?这要追溯到蒙古大军讨伐金朝的时候。


当时,元太宗窝阔台忽然患病,几天几夜昏迷不醒。什么病,查不出来。我们知道,蒙古人是相当迷信的,于是召巫师前来占卜。赶巧的是,巫师一到,窝阔台就醒了,问问巫师吉凶如何?巫师说:可汗病得病愈,必须以亲人代之。意思就是说,你这病害要转移,必须得由一个亲人替你死。怎么替死?巫师有招——在一碗水里施下咒语,让一个亲人来喝。


这招很毒,道理上却说得通。对一个极度迷信的族群来说,保住最高领导人的性命,可以不择手段。


可是,谁愿意当替死鬼呀?恰在此时,窝阔台的弟弟拖雷来探病,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自己来喝这碗"巫咒之水"。


拖雷的这种大无畏的举动,不能不让人生疑。


疑点有二。


第一,为什么他会来得这么巧,世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发生吗?


第二,拖雷为什么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和哥哥窝阔台情深义重到可以豁出性命的地步吗?


第一个疑点,我们姑且认定就是巧合,拖雷刚巧赶上了。第二个疑点就经不起推敲了。事实上,拖雷和窝阔台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情谊。不仅没有,而且还是对立的。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谁来继位?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按蒙古人的传统,幼子有优先继承父业的特殊待遇。若沿袭这一传统,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在继任大汗的问题上,就拥有极大的优势。然而,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成就和威望,打破了这一传统,没有以拖雷为继承人,而是选中了三子窝阔台。


成吉思汗作出这种抉择的原因只有一个——从才能和特长的考虑。尽管拖雷是他最心爱的一个儿子,而且,论军事才能,拖雷也是四子中最强的。可是,作为一国之君,单有军事才能远远不够。因此,在择立储君的问题上,成吉思汗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从窝阔台的言谈举止中,时时看出他是皇位的适当人选,并发现他治理朝政和卫国御敌的才干。而他的其他三个儿子,都不具备如此的才能。


经过反复慎重考虑,成吉思汗决定打破传统,大胆变革,立窝阔台为储君。同时对其他三子也作了妥善安排:长子术赤管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法令,尤其对幼子拖雷,为了弥补他失去汗位的损失,成吉思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做法,一方面将国家的治理重任交给窝阔台,另一面则将大部分的军队统辖权交给拖雷。


遗憾的是,这样分配的结果,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里,使窝阔台和拖雷之间保持了权力的平衡,也缓解了矛盾。但从长远看,这种权力的分割,势必导致多年后的再度争斗。


事实亦是如此,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拖雷对军队的控制,使成吉思汗家族之间的权力竞争日趋激烈。以至于在争夺汗位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形成两大阵营。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一党,术赤和拖雷为一党。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窝阔台和拖雷的不合。那么,拖雷还会甘心情愿去替哥哥窝阔台送命吗?


因此,关于拖雷主动喝下"巫咒之水"的这一历史细节,未必就真实存在。如果这一细节不复存在,窝阔台谋杀拖雷的一说也就站不住脚了。


退一步讲,即便这细节真实,也不能认定就是窝阔台谋杀了拖雷。


回到案发当时——拖雷主动请求饮用"巫咒之水"。巫师取来施过咒语的水,拖累喝下这一神奇饮料后,几天后离奇身亡。


拖雷一死,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史官记载此事,一方面给拖雷之死蒙上厚厚一层神秘色彩;一方面又大事渲染拖雷代饮"巫咒之水"的事件。


那么,拖雷喝下的"巫咒之水"有毒吗?有一种可能性是没有毒,只是不干净。所谓的"巫觋祓除衅之水",含有肮脏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我们没有确切记载蒙古巫师作法过程的史料,但可以就一般巫师作法的过程来分析,一般做法是把烧衣纸后剩下的灰烬兑水饮用。烧的过程中,如果含有杂质,经过氧化作用,就会形成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既是有毒物质,当然就是导致人生病或死亡。


另外,就算水中不含有毒物质,但用于巫术的水,含菌量一定会比日常饮水高。拖雷长期征战,铮铮铁骨,体质自然很强壮。但是,如果当时患有感冒的小症,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若是这样,按病理学的观点——平日不多病的人,一旦患病就容易彻底倒下。原因就是免疫系统较弱,免疫力缺乏多样性。


除了这一点,拖雷意外之死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有关西方史书所记载的,拖雷是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身亡。蒙古人嗜好酗酒是事实,这与大漠苦寒的气候有关。酗酒导致酒精中毒暴毙的案例,在当时的蒙古上层社会中屡见不鲜。因而,这一记载和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可是,别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巧?拖雷早不中毒晚不中毒,单等到窝阔台病倒,他去探病而后就死了。不妨想想整个过程,先在窝阔台那里喝下一碗“巫咒之水”,然后回去接着喝酒,就把自己喝死了。你信吗?


由此可见,喝脏水中毒和酒精中毒的可能性都存在,但仅仅限于推测,很难让人完全信服。如果这些可能性都排除掉,就只剩下谋杀。这也是一种普遍的说法。谋杀当然有动机。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会无缘无故去杀另一个人吗,如果一定要杀,有几种情况,要么这人跟你有仇,要么你图其财产,要么你有把柄在人手上,这人对你构成了威胁,你得灭口。


窝阔台杀拖雷的动机,就在于自己的汗位受到了威胁。


我们知道,选举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前,拖雷监国长达两年。选举大会持续了四十多天才达成共识。想想看,手握兵权又监国很久的拖雷,会对汗位没有过觊觎吗?这一点窝阔台很清楚。而且,拖雷的功劳很大,在灭金之战中的三锋山一战中,他独自歼灭金军主力二十万,金国名将几乎无一幸免,剩下的部队被围困在三锋山中,只要拖雷率军继续进攻,就很可能一举全歼金军,完成父亲成吉思汗的遗愿。这时候,有谋士劝谏拖雷,说您暂缓进兵,等窝阔台大军到了再一起攻打。什么意思呢?谋士很有心计,让拖雷把大功让给窝阔台,既保证一举消灭金军,又不至于功高震主给自个儿招来祸患。


拖雷不干,他从战争的角度出发考虑,认为战机稍纵即逝,决定及时进攻。果然全歼金军。这个胜利很伟大,意义很深远。蒙古人对金国的痛恨是无比深刻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含金量可想而知。


窝阔台率大军抵达时,拖雷已经把活干完了。窝阔台怎么办呢?横不能埋怨拖雷,说你吃肉立功不等哥哥,哥哥今儿废了你。他只能是口头上赞扬拖雷,说拖雷的做法严重正确。话是这么说,心里可不痛快到了极点,不仅不痛快,他还有点畏惧拖雷了。


如此强悍又功劳卓著的弟弟,要动自己的汗位,不是不可能,并且一动自己胜算不大。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和背景下,窝阔台决定谋杀拖雷。他假装病倒,和巫师共同上演了一出戏,暗中在“巫咒之水”中放了毒药。拖雷喝后中毒身亡。


如果是这样,窝阔台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当时的蒙古人都迷信萨满教,利用萨满巫师来杀害拖雷,大家多半不会对拖雷之死产生怀疑。你想啊,人刚立了大功,声望指数处于巅峰,你不奖赏反倒把人给宰了,这是典型的提起裤子就不认账,势必遭人唾弃,甚至会引发武装叛乱。


然而,窝阔台做得再天衣无缝,拖雷一系的人也不相信拖雷是意外猝死。窝阔台为了封堵传言,在拖雷死后大事渲染和歌颂拖雷的献身精神。可在此之前,窝阔台封锁拖雷的死讯,直到返回蒙古草原才公之于众,这举动更令人生疑,难免不让人想到他心中有鬼。


当然,这一切只能是推测,没有可靠的证据。我们也不可能对拖雷的骸骨、指甲、毛发等进行化验。


拖雷究竟是意外猝死还是被谋杀,无法断言。


可拖雷一系的人断定,拖雷是被窝阔台害死的。他们有证据吗?没有。事情很明显,即便确认拖雷是意外死亡,拖雷一系也会利用这一点以夺取汗位,就像阿嘉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里的情节——将一桩意外死亡案件演绎成谋杀。


接着,拖雷的妻子唆鲁和帖尼登场了。这个女人不寻常,有点儿“笑迎八方客,全凭嘴一张”的意思。她常常请客送礼,犒劳军士,各方人士都挺爱戴她。


拖雷死后不久,窝阔台竟然把拖雷属下的两千军士私自赐给自己的儿子窝阔端。拖雷手下的将领们很气愤,纷纷请求唆鲁和帖尼去向窝阔台要回军士。唆鲁和帖尼以大局为重,没有去讨要,反安抚将领们,说军队包括我们自己,都属于大汗,大汗的命令我们必须服从,而且我们也无所短缺。众将领虽然失望,但窝阔端很感激唆鲁和帖尼。窝阔台本意是为了削弱拖雷一系的军事力量,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米,倒把窝阔端推到对方阵营去了。


唆鲁和帖尼的精明干练由此可见一斑。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称赞她,说如果女人都像她,那女人就赛过了男子汉。


这样一个精明的女人,怎能不怀疑丈夫拖雷的真正死因?即使不怀疑,她自然也会利用丈夫的死去对付窝阔台。


说对付不够准确,应当说是谋杀。你叫我丈夫喝脏水,我就替他赠你夺命酒。


唆鲁和帖尼是怎么干的呢?


她有一个姐妹叫亦八哈。这亦八哈的儿子是个厨子。我们知道,唆鲁和帖尼擅长请客送礼。她安排亦八哈和她的儿子去侍候窝阔台,每年去一次,带上好酒,为窝阔台铺排宴席,并在席间为窝阔台斟酒。这就是一个疑点,唆鲁和帖尼完全可能是安排亦八哈和她的儿子长期卧底,潜伏在窝阔台处,在得到窝阔台的信任后,伺机将其杀死。关于这一点,欧洲使者也有过传言,只不过没有指明谋杀的幕后凶手,但至少说明,窝阔台之死多多少少和拖雷一系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1241年,窝阔台即位的第13年,亦八哈如往年一样,携子备酒为窝阔台安排好宴席。席间,亦八哈亲自为窝阔台斟酒。


夜里,窝阔台暴死。


凌晨,窝阔台的大臣和妃子们,一口指认亦八哈和她的儿子为凶手,因为他们为窝阔台斟酒,一定在酒里下了毒药。这时候,窝阔台的族弟赤台站出来为亦八哈申辩,说台罕,也就是窝阔台,他经常饮酒,昨夜饮酒过度而死,是大限到了,我们为什么要诽谤台罕,又诬陷一个上酒的人呢?


大臣妃子这才打消了疑虑。


这里有一个疑问,作为窝阔台族弟的赤台为什么不许大臣妃子们怀疑呢?原因有二。第一,若是指认窝阔台暴死是酒中被人下毒,却没有证据在手;第二,赤台有可能很清楚拖雷的真正死因,也就是说,他知道拖雷是被窝阔台谋杀的,如今窝阔台被害,也算敌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如果追查下去,窝阔台和拖雷两系势必冤冤相报,永无宁日。家族内乱势必更为严重,对蒙古国的大计不利。因此,既然窝阔台已死,与其追根究底,不如掩盖一切。因此,大多数史料记载窝阔台之死,都称他的死因是饮酒过度。


悲哀的是,尽管窝阔台被拖雷一系谋杀的传言和舆论渐渐销声匿迹,但窝阔台和拖雷两系的争斗仍然愈演愈烈。内战极为惨烈,蒙古长期君权之争的真正根源就在于此,这是成吉思汗始料未及的。


谢选骏指出:铁木真儿在血水里泡着,蜕化为成吉思汗;必然恶有恶报,让其子孙陷入自相残杀。这比“统一中国”、滥杀无敌的秦始皇还稍好一点,暂时躲过了满门抄斩的宿命。


第八节 液态水的第二种状态


网文《当上帝“从无到有”创造一切——第一日》(作者:Russell Grigg 译者:林梅英(Marian Lin

校对:李彩霞;杨文萱

文章来源:Creation 27(4):24–27, 2005)报道: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世记1章1–5节)

很久很久以前,什么东西都没有。没有宇宙,没有天空,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也没有地球;没有水,没有植物,没有树木,没有动物,也没有人类。除了上帝以外,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只有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

 

上帝在创造周的第一日创造了四个重要的东西:时间、空间、物质和光。 

上帝决定要使这所有的一切都出现。祂要用六天的时间来创造,而且每一天都要创造不同的东西。我们把这个星期叫做“创造周”。

在创造周的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四个重要的东西!

时间

你可能会很惊讶上帝竟然要创造“时间”这个东西,因为在这“以前”,连“时间”也是不存在的,惟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祂是永恒的。所以,在起初“以前”(创世记1章1节),没有时间,也没有……

空间

上帝必须创造空间。有了空间以后,上帝才能安置祂所创造的万物。

物质

上帝也必须创造地球。一开始,祂先创造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大量的水。上帝从无到有创造了水跟其它所有的物质。这怎么可能呢?很简单,上帝只需下命令,它们就发生,而事情就这样成了。上帝的话是大有能力的,所以这一切只需要祂的话就能完成了。

起初,地球完全被水所覆盖,所以它不是一个熔状物,上帝的灵在其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祂的权能与力量将会使地球成为一个适合动物与人类居住的美丽世界。但是,在此之前,上帝首先要使地球明亮起来,祂用……

刚开始,地球到处都是一片黑暗,像墨一样的黑。所以,创造周的第一天,在上帝创造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以后,祂便接着创造了光。祂是怎么做到的?祂只是说:“要有光!”,然后就有了光。对上帝来说,这一点都不困难,让我们再一次看到:这一切只需上帝的话就能完成了。

这个光并不是太阳光,因为上帝直到第四天才创造太阳,那么,这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圣经上并没有告诉我们这光的源头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光在起初,当地球自转时,就开始照耀。未来在新天新地里,上帝自己将会成为光的源头(启示录22章5节)。

如果光源在地球的一边,当地球自转时,一部分的地球有一段时间会在光照之下,另一部分则处于黑暗之中。上帝分别给这两段时间不同的名称,祂称光为“昼”,称暗为“夜”。祂创造了世界最早的一天(等于二十四个小时),并且也给了我们测量时间的方法。

上帝看光是“好的”,意思就是说,在上帝的计划里,它是创造工作中完美的一部分,而且上帝对它也很满意。祂知道我们需要光来看清楚我们的四周,祂也知道我们需要黑暗来帮助我们晚上入眠。

创造需要一位创造者 

 

上帝的存在没有开始。祂创造了时间、空间、物质和光。我们可以如此的相信,因为在以赛亚书55章9节说到: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 

相信宇宙万物是由进化演变而来的人,试图在电视节目上、在书刊上告诉我们: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和所有其它的东西都是在偶然中自然产生的。然而,事物如何在它尚未存在以前自己创造自己呢?

另有一些人认为宇宙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如果宇宙是一直存在的,那么太阳和所有的星星应该早就把它们的能量用尽,而且也不再发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万物将因寒冷而一片死寂。但是,这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是吗?太阳、星星都还在,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直永远存在的。

有些科学家(并非全部)推测在很久以前曾发生过一场大爆炸,然后就产生了一切。但是,你什么时候见过在“一场爆炸”后,除了一团混乱之外,还可以产生任何东西来?并且,我们从上帝的话语(圣经)可以知道上帝没有用进化方式或大爆炸来创造万物。事实上,上帝从来没有用过进化或大爆炸来创造任何东西!祂根本不需要这样做,祂是全能的神,意思就是上帝拥有绝对的权能,而这权能已足够让祂做祂想要做的事,比如创造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以及所有其它的东西,祂只要用祂的话就创造了一切。

此外,上帝也不需要做实验。所有的事物,祂在一开始就做对了。

谁创造了上帝? 

有人问:如果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先有创造者,那么是谁创造了上帝?答案是:所有一切有开端的事物,都需要有创造者。但是,上帝的存在并没有开端,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祂并不需要被创造!

进化论者喜欢告诉人宇宙有数十亿年的历史,但是圣经否定这样的说法。若把圣经里人物的年岁和其它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时段加起来(例如创世记5章、11章、47章9节;列王记上6章1节),我们就会发现到创造周大约是发生在6000年以前。

创世记里,上帝告诉我们有关宇宙万物被造的事,这些记载既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诗歌,更不是寓言,而是一个可靠而确实的事实纪录。

创世记是有关地球和宇宙起源的历史纪录,而且它也告诉我们万物如何产生。它的记载确实且合乎科学,而且也让我们认识全能创造主的权能、智慧、与良善。


谢选骏指出:似乎创造天地的时候水就出现了,虽然不知其来历,但是显见其奇古老。“创造周大约是发生在6000年以前”的断言,则是错误的,至少是不谨慎的。因为“创造周”肯定不是现在的一周——因为现在的一周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转七次,而创造之初那时还没有太阳,如何能有“地球围绕太阳自转”呢?“创造周”既然不是现在的一周,创世记里的年月日也就不可能是现在的年月日了。既然如此,那么“创造周大约是发生在6000年以前”的6000年,就有可能相当于现在的6万年、60万年……甚至6亿年、60亿年了。


网文《忘川》(神话中的忘川)报道: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分为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 忘川河上是奈何桥,桥头有孟婆守着,要想过桥就得喝下孟婆汤,她会问每个要度过奈何桥的魂,喝不喝孟婆汤。喝,则忘记前世的一切,重新投胎来过。但有一些不愿忘记所爱之人,不愿喝这孟婆汤,那么,他便必须跳下这忘川河,忍受千年的煎熬,才可再入轮回。在这千年中,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所爱之人度过奈何桥,却又无法与他(她)相遇。渐渐地,他们忘记了本身要等待什么,渴求什么,再然后,便什么都忘了。浑浑噩噩中,就度过了千年,等待着轮回……


释义


据说,忘川河的水能映照出人的内心,若心无杂念,无牵无挂,看到的便是一汪清水,若牵挂太多,是永远也看不到头的!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中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的女儿和遗忘的化身,又是冥府的河流或平原的名字,写作Lethe。


神话传说


忘川河上忘川水,喝下它,此生的一切都将忘记。


忘川只是冥界的一条河。阴间的灵魂跨过它,就可以进入冥界,再入轮回,重返世上,重获新生。但跨过忘川水,喝下孟婆汤,这一世的悲欢离合都将全部忘却,一切的曾经都将化作过眼云烟。


这一个“忘”,难得更难舍。其中百般味,世上尝不来。且听我把忘川道来。人生世上只百年,过完这百年。就得要走了。


不管世上何雄名,死后都往鬼门关。


关外生人犹歌舞,关内魂过黄泉路。


黄泉路上没有其他景色,只有血红的彼岸花,曼珠沙华。


它也就是灵魂们此生的最后一道风景了。


再走下去,在黄泉路的尽头,在冥界的冥山前,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忘川。


忘川之上有一座桥,它的名字叫奈何桥。


奈何桥下,忘川河水泛血黄,里面都是孤魂鬼,河上腥风扑面,虫蛇遍布。


奈何桥上回望天,实在奈何不能言。


今生已尽无归路,唯向那边去。


过了奈何桥,桥边就是望乡台。望乡台上再望乡,这一眼回望,还可看见人间。


看完了,哭够了,再从望乡台上下来。


在望乡台边,忘川河旁边,还有一块三生石,石头上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


看一看三生石,这轮回的前世今生,就都映在眼前了。


不过这也是最后一眼。


再向前走,望乡台前,坐着一位老婆婆,她就是孟婆。


到了她这就必须喝下以自己今生的泪水熬制的孟婆汤。


不喝孟婆汤就不算过了奈何桥。


孟婆汤是忘情水,喝下了它,就会忘记今生今世。


之后,这些已然忘却所有的灵魂便进入了冥界,


进入轮回。


正道是:


奈何桥,路遥迢,


一步三里任逍遥;


忘川河,千年舍,


人面不识徒奈何。


文说忘川


人生来就背负着重重的行囊,要想解下它,只有通过轮回。轮回路上少不了喝下忘川水,喝下忘川水,就将忘记此生的一切。忘记了也就放下了。所以早些喝了忘川水就会早些解脱。


在死去的灵魂轮回的必经之路上,有这样一条忘川水,清澈而浅濑的泉水从山涧上流下,两边是清幽的兰丛,鲜翠的竹林。死去的灵魂经过忘川,就可以进入冥界,然后重返世间,获得新生。当然,他们要饮下忘川的泉水,将前世的哀乐情愁全部忘却,曾经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传说在忘川深处,住着一位长须的老者,他是监管冥界轮回的仙人。


几千年了,这位仙人一直孤独地守在忘川边,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灵魂进入轮回。但从没有开口讲话,因为灵魂们实在来去得太匆匆了。


直到这一天,一位年轻诗人的灵魂来到了忘川,他为眼前的景色所深深迷恋,驻足不前。


“年轻人,”仙人几千年来第一次开口讲话,“你还在留恋着什么,难道那苦难的前世,还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吗?”


“前世固然苦短,然而,我毕竟是举国皆知的诗人,曾有过无比的荣耀。”


“呵……”仙人悠然地捋着长须,伸手指向远方,“看,他曾是有名的盐商,富甲一方;他呢,垅上耕农,一生贫苦。”仙人又指向另一边,“这是当朝宰相,权倾朝野;那个是恶名昭著的江洋大盗……如今,到了忘川,喝下这忘川的泉水,却一样都是赤条条的新生。富贵者,浮云也。”


“那么,人们为何还来去匆匆,对世间的名利追逐不休?”诗人遥望着匆匆来去的灵魂说。


“难忘呵。不然,也无需老叟来守什么忘川了。”仙人笑道。


诗人默然,“那么,这轮回岂不只是枉然啊。曾不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般逍遥自在。实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果然?”仙人意味深长的看着远方,“苏子前赤壁赋曾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其又何羡乎?’况死者已矣,生者尚存。生生死死,天道之恒。”


诗人听后,急忙向仙人下拜。“承蒙指点,小生至此已然看穿这死生之道。”


“生如何,世上之一遭也;死如何,物化之一瞬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尽则人死,死穷则再生,不过如此……”


仙人笑而不答,目送着这诗人走向忘川河边。


“只是看穿时,也就该饮这忘川的泉水了……”


谢选骏指出:忘川之水就是死亡之水,死亡之水也是生命之水——通过死亡和遗忘,到达生命和更新。


《美国科学家发现火星远古时期海洋和冰山证据》(2010年10月04日科技叶孤城编译)报道: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期,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远古时期火星表面曾存在着广阔的海洋,并且海水寒冷,存在着大量的冰山。

这项最新研究与当前两个主流远古火星气候观点相近,其中一个观点认为远古火星表面寒冷干燥,网状山谷和其它地质特征表明远古时期火星的液态水是由于热量在局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爆发形成的,并暗示火星无法持续稳定的海洋;另一个观点是远古火星曾温暖潮湿,暗示长期存在可维持生命的湖泊、海洋和降雨量。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火星冰山存在的证据,支持第三种火星远古气候的理论——寒冷潮湿的火星,远古火星表面存在部分冰山的海洋,这些冰山如同地球上的冰川和巨型极地冰帽。

巨砾和陨坑

为了勘测火星的气候历史,科学家聚焦研究底面平坦的普通火星低地,这此地形相当于远古海洋底部。然而,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器高分辨率成像科学研究摄像机(HiRISE)最新勘测结果显示,火星北部平原存在着大量0.5-2米直径的巨砾,以及20多个100-400米直径的陨坑呈链状分布。这些特征很难与深海洋底部的细密纹理沉积物相一致,并对火星存在海洋的理论产生一定的置疑。


目前,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对外星智能探索协会的天体物理学家艾伯托-法瑞(Alberto Fairen)和同事们认为,巨砾和链状陨坑的存在可能是火星海洋冰川携带的岩石碎片所导致的,这一现象在地球十分普遍。

他们认为火星地势较高的冰川可侵蚀地形,携带运送岩石至海洋表面,伴随着冰川的融化和分解,如同舰队一样的大量冰山形成在冰川边缘。这些冰山在消融、携带的岩石沉积之前,它们可在海洋上可漂浮数千公里之遥。

在地球上,当冰川刮擦海洋底部时,也会将大量的巨砾沉积到海底,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火星表面上可观测到巨大的石砾。此外,当冰川在地球海洋中滚动时,它们会在海底形成一连串的凹坑,或许这能够解释观测到的火星低地链状陨坑。

证实火山远古曾存在海洋和冰山

法瑞指出,如果火星存在大量的冰山,那么就可推测火星表面应当存在广阔的海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大规模的水域可分布在几个区域性海洋,并形成一个全球性海洋体系。”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分散的巨砾可能通过一种冰川边缘过程沉积在海底,这种冰川边缘过程发生在冰川边缘。法瑞强调称,然而,像这样的冰川边缘过程无法科学解释HiRISE摄像机所观测到的巨砾簇。

其它研究人员则认为陨坑链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法瑞解释说:“但是我们的分析能够排除这种假设,尤其是所有的陨坑都存在于一个链状结构中,并且在外形和尺寸上具有一致性。这在火山活动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一种可能是相同的冰山活动所形成的链状陨坑。

法瑞补充称,在火星北部平原和赫拉斯盆地(Hellas Basin)可观测到1-5公里长的划痕,这可能是冰山主体划过海洋底部造成的。他说:“这些划痕是证实火星冰山存在的最有力证据。“目前,法瑞和同事们已将这项研究在2010年天体生物学科学会议上公布。


《NASA报告水星上发现大量水冰》(KENNETH CHANG

2012年11月1日)报道:

在水星的两级附近,太阳永远也照不到的环形山下方的深处,温度降到了华氏零下370度(约摄氏零下223度)那样冷,于是冰可以保存。

水星上有冰。

据美国宇航局(NASA)信使号探测器(Messenger)研究人员本周四报告,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拥有大量水冰,数量在1000亿至1万亿吨之间。

信使号的首席研究员肖恩·C·所罗门(Sean C. Solomon)说,这些冰足够把整个华盛顿特区冻在一个两英里半深的冰块里。

在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之一上取得这一发现,似乎与人们的直觉相悖。在中午时分的水星赤道上,温度可高达华氏800度(约摄氏427度)。

但在水星的两极附近,在太阳永远照不到的环形山内部深处,温度可降至华氏零下370度(约摄氏零下223度)。

“在这些行星上,有些隐秘的地方可能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参与信使号任务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资深科学家戴维·J·劳伦斯(David J. Lawrence)说。

本周四,《科学》杂志网站发表三篇论文,介绍了这些发现。这些冰可能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科学目标,迎来未来的机器人探测器,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成为宇航员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

20年前,射电望远镜射向水星的无线电波,在反射回来时显现出令人惊讶的明亮区域,对行星科学家来说,这强烈暗示着水星上存在水冰。但当时一些研究人士提出,这些环形山可能覆盖着硅酸盐化合物或硫磺,这些物质也有高反射率。

信使号探测器在2011年3月进入水星轨道,现在已经完成了主要任务,即通过计算飞离水星的中子数量,来进行近距离观测。高能量的宇宙射线会分裂原子,其碎片中包括中子。

但是,当一个高速运动的中子,击中一个质量几乎相等的氢原子时,它会近乎完全停止运动。其原理就好比打台球时,白球在击中其他球时,会把自己的动量传递给对方。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因此当信使号经过含冰量丰富的地区时,中子的数量会下降。

同样的技术曾被应用于探测火星地表下的水冰,以及月球上类似环形山内部的水冰。

假如明亮地表是因为硫磺或硅酸盐造成,中子数就不会下降。

“水冰是唯一符合所有这些观测结果的解释。”所罗门博士说。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中心(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主任。

这些冰几乎由纯水构成,这表明它们可能是在最近几千万年里到达的,可能源自一颗撞入水星的彗星。所罗门博士说,水星地表几个形成较晚的环形山可能与这次撞击有关。

并非所有的冰冷区域都是明亮的。在稍微温暖的地区——那里的温度高于华氏零下280度(约摄氏零下173度),冰层被一层暗色、约半英尺厚的物质所覆盖。科学家相信,这些地方的水冰蒸发后,其它物质残留在此处,包括碳基分子,即有机物。

这可能类似于几十亿年前,水和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到达地球的方式。

对人类来说,这些水也许会是一种迷人的资源。在灼热的赤道和冻结的两极之间,水星上可能存在适度的温度,尤其是在地表以下几英尺的地方,那里的土壤隔绝了日夜温差,这是建立殖民地的理想场所。

“人们拿这种构想开玩笑,但这其实并非那么疯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地质学教授戴维·A·佩奇(David A. Paige)说。他计算出环形山的温度。


《科学家发现了液态水的第二种状态》(2016-11-16 煎蛋网)报道:


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它大约占人体的百分之六十,现在人们才发现原来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奇怪。


研究人员们一直在调查水的物理属性,他们发现当水被加热到40-60摄氏度之间的时候,它会到达一种“交叉温度”,并开始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之间转换。

水作为一种化合物,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至关重要,我们一直都低估了它的奇怪之处。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也难以想象事物还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情况。(在极罕见的情况下,事物也会呈现类似等离子体一样的状态。)


从很多方面来看,平淡无奇的水都与地球上的很多其它物质不一样。

除了水银外,水是所有液体中表面张力最高的。它的固态还能漂浮在液态水上,与很多其它物质不同的是,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会膨胀。

它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沸点。其它氢化物的沸点会随着分子体积的减小而降低(比如碲化氢和硫化氢),可H2O的分子重量虽小,它的沸点却很高。

Philip Ball曾在《自然》上指出:“没有人真的了解水。虽然承认这一点很尴尬,但其实覆盖着地球三分之二表面积的东西,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个谜。更糟糕的是,我们研究得越多,累积的问题也越多:新技术。”

现在物理学家们已经证明,当温度到达40-60摄氏度之间的时候,液态水会“改变”状态,并根据它进入的状态而表现出新的属性。

为了了解这一点,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Laura Maestro带领着国际团队研究了水的一系列属性。

他们调查了水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表面张力和介电常数(即电磁场穿过某个表面的能力),并且了解了当温度在0-100摄氏度之间浮动的时候,这些属性会有何变动。

当水温到达40摄氏度的时候,事情开始有了变化,这些属性的变化一直持续到水温变为六十摄氏度。在这个范围内,每个属性都有不同的变化温度,研究人员们认为这是因为液态水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不同的状态。

该团队列举了一些变化温度:在接近64摄氏度的时候导热性有变化,50摄氏度是折射率变化,53摄氏度是导电性,57摄氏度是表面张力。

他们总结道:“这些结果证实在0-100摄氏度的范围内,液态水呈现的变化温度,其多个属性接近50摄氏度的属性。”

科学家发现了液态水的第二种状态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对此物理学家们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水在特定温度下能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液态之间转变,可能与H2O总体不同寻常的属性有关。

水分子之间维持着非常短暂的氢键,这些氢键远比连接单个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力要弱。也因此,将水分子连接在一起的氢键总是在不停断裂又重新形成,在这些混乱中,存在着固定结构和规则。物理学家们怀疑赋予水不同寻常属性的正是这种东西,但没人能够完全确定它的原理。

Ball表示:“每个人都认为水分子结构的某个方面让它不同于其它液体:短暂存在的氢键。在水的熔点之上,这些氢键不断地断裂又重新形成,迫使混乱的水分子维系着一定结构。”

虽然Maestro及其团队的研究结果需要等到另外一个独立团队重复,才能确切地重写教科书,但他们表示他们的发现对我们的纳米和生物体系理解有着重大影响。

他们在研究中写道:“比如,分散在水中的、作为纳米探针的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能,和被用作荧光显像与肿瘤探测的量子点,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都有着非凡表现。这也让我们忍不住探究温度引起的水结构改变,是否会影响水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这种对活细胞至关重要的物质。”


谢选骏指出:可以说,水是神秘的。或是说,水具有某种神秘性。这是因为,人的身上充满了水,所以就无法形成对于谁的“客观认识”了。但是我知道,生与死都和水相关。


后记:从死亡之水到死亡星球


《80亿年前银河系曾到处都是生命》(2021-02-03 壹读)报道:


最新大数据研究分析,人类或许已经是宇宙中的末代文明了,因为早在80亿年前,第一代文明就已经出现了。 

或许早在80亿年前,第一代文明就已经出现了


研究者们表示,拿银河系来说,他们认为银河系中最适合出现生命的地方,或许并不是银河系的边缘地带,而是距离银河系中心位置大约1.3光年的地方,那里才是银河系真正的“生命乐园”。而早在80亿年之前,那里的生命就星罗密布了。


地球和银河系中心地带的距离有多远呢?大约是2.5万光年,人类和“生命乐园”之间的距离,也有1.2万年之遥,这个巨大的差距,也导致人们只能成为边缘文明,没有办法参与到银河系初代文明的队伍之中。


研究推演发现,80亿年前开始,在银河系中接连出现蓬勃发展的文明或许都已经灭绝了,而当太阳系刚刚形成的时候,则是这些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当人类出现的时候,这些文明则早已经湮没在银河系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这则消息刊登在《参考消息》1月6日文章《美媒:大多数外星文明或已自我毁灭》


如今银河系文明都和人类差不多


这也意味着,那些可以接收到人类文明发出的信号,或者是可以直接来到地球的外星文明,都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灭绝了。这则题为《美媒:大多数外星文明或已自我毁灭》的文章刊登在1月6日《参考消息》上。研究指出,如今仍然存在于银河系中的文明,则和人类一样,都属于比较年轻的文明,他们既没有能力破译信号,也没有能力给地球做出回应。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大多外星文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呢?研究者表示,让这些文明自我毁灭的方法有很多,比方说大规模的核战争、气候环境变化等等,当然,也可能是外来因素,比方说周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或者是被“天外来客”撞击毁灭。


也可能是这些文明之间也曾经展开过战争,最终谁也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纷纷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虽然这个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不过,这似乎也可以成为“为何我们找不到外星文明”的一个强有力假说,同时,也可以带给人类一些警示,毕竟如今人类对于地球的破坏,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或许未来我们也将“自我毁灭”。


《银河系可能存在大量文明,但大多已经自我毁灭!》(

2021-01-06 参考消息)报道:


一项新研究指出,银河系可能存在大量外星文明,但大多数已经自我毁灭。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现代天文学和数理统计模型,绘制了银河系智慧生命出现与灭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分布情况。


早在1961年,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用以估测银河系中可与我们接触的外星文明数量。说起来,德雷克方程能够走红,卡尔·萨根的推广功不可没。


需要指出的是,德雷克方程并没有真真切切地解决问题,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一个原本完全无从下手的问题,拆分成多个可研究的变量。而现在的这项新研究,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德雷克方程与时俱进的更新。


自卡尔·萨根时代以来,人类对宇宙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升空,让我们对银河系气体和恒星的密度、恒星形成率、系外行星的形成、超新星爆发的频率等问题有了深入了解。这一切有利于我们对德雷克方程中的各变量作出更可靠评估。


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智慧生命发展的因素。诸如,周围环绕着类地行星的类太阳恒星的普遍性、致命的超新星爆发的频率、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智慧生命演化的概率与所需时间、高等文明自我毁灭的可能倾向。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他们建立了银河系随时间演化的模型。结果表明,生命出现的概率峰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落在——距离银河系中心13000光年、银河系形成80亿年后。也就是说,距离银河系中心25000光年的我们,可能是边缘文明,而且还可能是后起之秀。如果生命与文明真的普遍存在,那么大部分可能聚集在距离银河系中心13000光年附近区域,主要是因为这里类太阳恒星非常普遍。


银河系现今仍然存在的其他文明可能都很年轻,因为智慧生命在长时间尺度下倾向于自我毁灭。研究人员发现,即便银河系文明在50亿年前达到了顶峰,但大多数文明可能已经自我毁灭。也许,自我毁灭正是阻碍文明发展的终极大过滤器。


嗯,一切都将逝去,唯有死神永生。


《NASA:银河系或遍布外星人,但已被自己的高科技“消灭”》(2020-12-24 南方都市报)报道:


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和圣地亚哥高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报告称,银河系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家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很有可能已经死亡,他们被自己的科学技术"消灭"了。据报道,研究人员使用一个更新版本的方程式来计算智能生命的可能存在,并推断外星人可能在我们的银河系形成后约80亿年出现。研究报告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导致文明的毁灭。


报告指出,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距离银河系中心只有1.3万光年,而地球和太阳系的距离约为2.5万光年。


“我们发现潜在的自我毁灭对银河系智慧生命的数量影响很大,”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智能生命有可能自我毁灭,那么其他地方很少或没有智能生命也就不足为奇了。”报告指出,如果银河系其他地方有智慧生命,但他们“还太年轻,无法被我们观察到”,而且离地球太远,无法被识别。


据悉,为了这项研究,研究小组更新了1961年的德雷克方程。该方程由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博士撰写,用于估算银河系中活跃的、有交流能力的地外文明的数量。


不过,研究小组认为旧方程没有考虑到银河系中不断发展的恒星特性,比如超新星和系外行星的发现。该团队还研究了前生物条件下的生命概率、生物进化的不同潜在时间尺度以及复杂生命自湮灭的概率。报告指出,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距离银河系中心只有1.3万光年,而地球和太阳系的距离约为2.5万光年。


谢选骏指出:如果人类文明把生命之水变成了死亡之水,那么下一步,就会把地球变成死亡的星球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俄罗斯要川普代表美国低头认輸

《川普乌克兰“和平方案”被曝 无须割让领土》(澎湃新闻 2024-11-07)報道: “我不会发动战争,我要停止战争。”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在向支持者宣布自己胜选时说。 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同一天,共和党也在参议院选举中至少拿下超过半数的52席,获得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