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11月27日星期六

谢选骏:美国中国什么时候变成了兄弟国家



《美中關系邁入沖突軌跡 壹如當年的斯巴達和雅典》(2021-11-27 ABC中文)报道:


最近拜登和習近平舉行的視頻會議再次提醒我們,這兩個大國掌握著我們世界的命運。


他們能協同合作嗎?我們是否進入了壹場新冷戰?是否會演變成徹底的沖突?


兩國集團(G2)很重要。無論是氣候變化、國際貿易,還是世界和平的未來,美國和中國都舉足輕重。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影響力比八國集團、20國集團、澳英美同盟(AUKUS)、四邊安全集團(Quad)、東盟、亞太經合組織(APEC)或我們能想到的其他任何多邊組織都要大。


不是要忽視這些機構和聯盟的重要性,也不是要貶低各國的力量——尤其是俄羅斯、印度、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但我們都被北京和華盛頓牽著走。

近年來,地緣政治的溫度上升了:言論更加激烈,揚言威脅和放話反威脅,還有軍事集結——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戰爭。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個時代?對許多人來說,答案存在於遙遠的過去。


以史為鏡 佐行未來


古希臘的兩個大國,雅典和斯巴達,走向了戰爭——為什麼?


普遍的認為是,斯巴達畏懼雅典不斷上升的實力。當然,自從雅典和斯巴達聯手擊敗波斯人之後,雅典人就變得很強大。


研究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的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推廣普及了壹種見解,那就是權力平衡的變化會點燃沖突的導火線。後世將這壹想法稱之為國際關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當壹個崛起的大國遇到壹個衰落的大國時,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就如同今日的局面。哈佛大學歷史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了壹個問題:美國和中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隨著崛起的中國面對日漸衰落的美國,我們再壹次聽到了戰鼓擂響的警告。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對華鷹派人士在談論中渲染沖突時,往往壓制了那些更謹慎、更為不同的聲音。


但權力過渡並不比在古希臘那時候更能解釋這個時代的復雜性。連修昔底德自己都說,並不清楚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爆發戰爭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那時和現在壹樣,是為了經濟和政治,也同樣是為了身份和權力:到底是誰代表希臘精神和未來?


斯巴達也有自己的考量。它擔心雅典式民主的傳播會引發奴隸起義。當時已經有壹些奴隸起義了。


壹些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斯巴達真的害怕壹個更強大的雅典,它就會更早入侵。它當然足夠強大。正如政治學家理查德·萊博(Richard Lebow)所說,斯巴達認為“它可以通過壹場戰鬥就壓倒雅典人”。


不同的視角


就像在古希臘壹樣,簡單的答案在今日會產生誤導。這比爭奪權力更為復雜。我們並非註定要爆發戰爭。但有可能我們會說服自己進入壹場戰爭。


那麼,除了從無法避免的沖突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還能如何看待如今的時刻?古代中國是否為我們提供了壹個與古希臘不同的世界觀?


萊博(Lebow)與中國國際關系分析師張鋒聯手,在這壹關鍵的歷史時刻尋找另壹種方法來解讀。在他們的《馴服中美競爭》(Taming Sino-American Rivalry)壹書中,他們的目光超越了大國競爭。


他們認為,西方禁錮在權力過渡的思維模式中,這已成為“主導的參考框架”。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中國已經變得強大又好戰,它正在威脅全球秩序。


就像斯巴達和雅典壹樣,美國和中國正處於沖突的軌跡。


萊博和張鋒借鑒了中國的思想界學者,他們說這些人“對艾利森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論述不以為然”。他們說,在中國,重點不在於權力過渡,而在於政治戰略。


兩位作者談到了中國的王道概念——不是權力,而是影響力。王道是“人性化的權力”。封建王朝時期的中國並不尋求將其願景強加給世界,而是要求臣服的國家向中國的力量致敬。


萊博和張鋒說,這對雙方都有利:“強者獲得榮譽,而弱者獲得保護和貿易優勢。”


這個概念接近於中國的另壹種概念——天下。政治哲學研究家趙汀陽重新審視了這個古老的概念,來重新定義當今的政治秩序。


趙汀陽說他不偏袒任何壹方。他說,“天下”是基於“屬於世界各國人民並為其服務的世界秩序”。他說,我們需要減少對單個國家的思考,而更多地對作為壹個世界進行思考。


他說,“威懾、制裁、幹涉、權力平衡、冷戰甚至戰爭本身……這些敵對的戰略使世界變得比以前更糟糕”。他說,“天下”將壹個彼此敵意的世界變為殷勤好客。


這裏沒有外國人。沒有敵人。它摒棄了導致混亂的競爭,而選擇共存。這是壹個與啟蒙思想家康德提出的 “永久和平”概念相差無幾的概念,是建立在共同的人性和世界性秩序之上的。


趙汀陽說,這是壹種古老的中國秩序,將 “我們”置於“我”之上。他說,這就是為什麼古代中國 “從未有政治自由主義和個人權利作為政治問題而產生”。


沒有簡單的答案


在習近平發出對臺戰爭的警告並升級軍事演習,同時增加中國的火力和核武庫之際,這種關於王道和天下的說法聽起來可能不可救藥的浪漫,甚至是妄想。


威脅和恐嚇那些挑戰或反擊中國不良幹預或影響的國家和實體,人間的和平世界在哪裏?關押維吾爾族穆斯林並鎮壓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人道的權威在哪裏?


事實上,當習近平警告說東升西降時,他對修昔底德陷阱這壹威脅說法的貢獻不小於任何人。


然而至少從正式文件看來,中國的政策仍深受共存和尋求影響力而非權力的影響。中國2019年的《國防白皮書》重申了對“和平發展”的承諾。它說,中國的發展 “對世界是壹個機遇”。


白皮書說,中國 “永遠不會追隨大國的腳步來尋求霸權”。習近平本人也談到了“新型的大國關系”。他將自己稱為全球化的倡導者,並概述了中美之間的“雙贏”合作模式。


我們該聽誰的?


習近平和拜登最近談到了避免沖突的必要性,並淡化了新冷戰的問題。中美兩國正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了合作,壹些人將此視為通向更大程度友好關系的壹扇窗。


政治學家徐誌群(Zhiqun Xu,音譯)抓住了中國戰略的復雜性。他說中國尋求為世界秩序而戰,但是“不破壞”世界秩序。它希望得到認可而不是發動革命。他警告說,我們“不應把美中競爭看作是壹場零和博弈”。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中國問題學者姜雲最近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問與答》(Q+A)節目中哀嘆在中國問題的意見上缺乏多樣性。


她說,當前外交政策機構仍然被歐洲裔觀點所主導。正如她所說,這些聲音往往是“白人的”。


聽聽思想界華裔人士如何看待這種權力競爭,是值得的。我們從他們那裏聽到的還不夠多。


當然,我們都是自身偏見和歷史的俘獲。


值得回顧的是,修昔底德自己所處的那個大國戰爭時代的世界:“大多數人實際上不會花心思去找到真相,而是更傾向於接受他們所聽到的第壹種說法。”


谢选骏指出:ABC中文的这些白痴,说“美中關系邁入沖突軌跡,壹如當年的斯巴達和雅典”——这到底是敌对关系还是兄弟关系?因为斯巴達和雅典虽是死敌却又是希腊兄弟。而中美本来就是朝鲜战场的死敌,什么时候又变成了同族的兄弟?还是像“中苏”那样的“莫斯科——北京”的苟且兄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