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11月29日星期一

谢选骏:恶性通膨是消灭主权国家的必要步骤



《呼嘯的通脹:大家都低估了它的殺傷力…》(2021-11-29 如松評論)报道:


今年以來,美歐的通脹已經創造三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到目前,這壹輪通脹結束了嗎?或者說今年以來的通脹還僅僅是壹個通脹周期的起步階段?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美國政府正在聯合各原油進口國釋放石油儲備以打壓通脹,當代人比較迷信政府的“能力”,這就讓部分人認為這壹輪通脹應該到了結束階段,這種預期可以接受嗎?


第壹,供給問題依舊還在持續。


三季度開始,國際天然氣、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價格快速上漲的根源是什麼?


如今,關於化石能源行業的部分數字已經逐漸明朗。


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雖然壟斷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出口的國營企業Gazprom稱,公司正在履行所有長期合同,而且歐洲的相關機構也已經證實合同義務確實得到了履行。路孚特Eikon的數據顯示,9月、10月和11月至今,俄羅斯經由亞馬爾、北溪1號(直接輸往德國)和烏克蘭這三條主要管線輸送到歐洲的每日平均輸氣量和上年同期相比幾乎沒有什麼變化,11月的輸氣量還略高於2020年11月的平均水平。這樣看起來還是比較正常的,但深度思考就會發現異常,2020年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了歐洲的能源需求,而今年歐洲的經濟復蘇推動了能源需求的復蘇,所以用今年的輸氣量與去年相比就是不合理的,與2019年相比才是合理的。比較的結果是今年11月以來的輸氣量居然比2019年11月的平均水平低了約40%,再加上歐洲今年風能、太陽能發電量的下降,這應該才是歐洲爆發天然氣危機的根源。

俄羅斯是故意壓縮向歐洲的輸氣量嗎?有這種可能,源於俄羅斯要借此給歐洲施加壓力,爭取早日開通北溪二號管線。但這個原因很可能並不是全部,要壓縮這麼大量的天然氣供給,俄羅斯怎麼儲存天然氣就成了大問題。同時,如果俄羅斯以這麼大的幅度限制向歐洲送氣,在全球天然氣過剩時就會被其他國家搶占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俄羅斯顯然得不償失。因此,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國際天然氣市場的供需關系出現了問題。


最近數年,俄羅斯在不斷開拓亞洲市場、鋪設向亞洲輸送天然氣的管線,可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經濟遭到了重創,油氣勘探投資嚴重不足,導致新增產能很少,當歐亞經濟復蘇之後就無法兼顧歐洲相對2020年的需求增長。同時,俄羅斯將天然氣供給適度向亞洲傾斜、放大歐洲天然氣的缺口,就可以借此對歐洲施加壓力以早日開通北溪二號管線。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危機是雙重作用的結果,但後者只是順勢而為。


這種勘探投資不足、新增產量不足的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因此在歐洲爆發天然氣危機之時其他國家也沒能力去搶占歐洲的市場。


中國和印度的煤炭市場也壹樣。


由於煤炭供給不足,今年以來中國壹直都在拉閘限電,9月供需矛盾開始惡化導致拉閘限電加劇。但中國政府對市場價格有強大的控制力,煤炭的期貨價格很快就被打回到了當初的起漲點上。雖然價格可以通過行政力量來控制,可實物市場上的供需缺口是很難控制的,如果政府要保證電煤的供給,就會導致其他行業的緊缺,比如鋼鐵行業、化肥行業、電解鋁行業等等。目前有消息顯示,已經重啟對澳煤的進口清關,就深刻地反應了煤炭現貨市場的真實狀況——供給不足。從報道來看,印度煤炭供給短缺的狀況甚至比中國還要嚴重。因此,煤炭問題也是供給問題。


石油市場與天然氣市場類似。11月開始,美國就持續施壓OPEC+要求增加石油產量,希望給高漲的油價降溫,但大家忽然註意到這個產油國集團存在的壹個新問題:即使他們想增產,也沒有多少額外的產能。


OPEC+在2020年需求萎縮時設定了創紀錄的供應限制,大約壓縮了全球石油總產量10%的產能,即減產1000萬桶/日。石油生產不像自來水壹樣,打開水龍頭就能放水,擰上水龍頭就能關閉。油井壹旦關閉,就可能因透水等各種原因而廢棄,如欲重新投產即需要新增投資,也需要壹定的時間,因此就出現了下述現象。


雖然美國不斷施壓增產,但OPEC+壹直不肯向增產的壓力妥協,堅持自8月以來每月增產40萬桶/日的計劃。然而,OPEC+連8月制定的增產目標都未能達到,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9月和10月OPEC+產量都比計劃少了70萬桶/日。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認為:“最近的數據支持我們長期以來的預期,即越來越多的(OPEC+)成員國正在耗盡備用產能。”


造成供給短缺的根源在前面已經說過,那就是自從2014年以來全球油氣勘探投資規模的不斷下降。而2020年OPEC+的歷史性限產行動讓供需局勢驟然惡化。考慮到油氣生產是長周期行業,要遵循“增加勘探投資——找到油氣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油氣田建設”這樣的周期,最終才是投產,也就是說要改善這種供需不平衡狀態需要壹定的時間,但前提是從現在就開始增加勘探投資。


可現在各國政府還在打擊投資活動,或許您覺得這不可思議,但卻是事實!


東方大國正在用行政手段打壓煤炭價格,已經基本將煤價打回了起漲點,既然價格已經被政府牢牢掌控,企業就沒辦法掌控投資風險,當然就不敢增加對勘探過程的投資,未來的產量就難以增長,這是價格管制政策必然帶來的嚴峻問題。歐美的做法更甚,在剛剛閉幕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傳統能源幾乎已經被批成了“過街老鼠”,誰還敢增加投資?以至於壹些國際著名的石油企業在油價上漲時還在不斷拋售油氣資產,更談不上增加勘探投資。連銀行都在對此推波助瀾,高盛表示,(油氣)投資正受到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以及對全球變暖擔憂的阻礙,銀行對石油貸款的收費(利率)高於綠色項目。


發展新能源肯定是對的,筆者個人也是堅決支持的態度。但這種轉型是長期的過程,必須通過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互相競爭來實現平穩過渡,這絕不是在短期壹蹴而就的事。如果政府以行政手段甚至政治正確的手段打擊傳統能源的投資活動(以此來推動新能源的發展),就必然會導致壹輪又壹輪的能源危機的爆發。


2006年國際油價就已經達到了80美元/桶,當時的80美元/桶折成今天的美元約相當於112美元/桶,反過來看,今天的80美元/桶實際相當於2006年的57美元/桶,在這樣的真實價格下油氣勘探投資的收益率本來就很低(低成本的油田已經越來越稀有,勘探成本本來就在不斷上升),而美國政府在今天的油價位置上就開始聯合石油進口國拋售石油儲備打壓價格(拋售量大約相當於全球17個小時的用量),實際是在繼續打壓油氣的勘探投資活動,拜登政府正在制造更嚴重的能源危機(另外,至少我個人十分懷疑,拜登政府就因為已經看到了OPEC+連8月的增產計劃都無法完成、備用產能正在耗盡,為了避免原油市場立即跟隨煤炭和天然氣市場進入危機狀態才急忙忙在今天的位置拋售石油儲備,或者說,美國拋售石油儲備是石油市場已經惡化的信號)。


最近,國際油價出現了壹定幅度調整的原因更可能是歐洲的疫情因素,而美國等國拋儲帶來的影響很可能是次要因素,拋儲對國際油價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暫時的。


目前歐美主要是左派掌權,發展新能源被他們奉為政治正確,只有油價高企時那些新能源項目才能盈利,新能源才能得到比較快的發展,這是他們不斷打擊油氣領域投資活動的深層原因。


石油、天然氣、煤炭能源是全球經濟活動供給端的基礎保證,是工農業活動的“血液”,也決定了商品供給的成本。今天中國出口活動中所發生的壹幕,實際已經告訴我們,能源短缺正在推動所有商品的價格。


今年以來中國就在持續拉閘限電,這是能源危機(煤炭危機)的外在表現。在這樣的時候任何政府都會力保居民用電以穩定社會,否則無數城市就會立即停擺,這樣做所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工業產能尤其是高能耗行業的產能、出口產能被壓縮,這已經從今年的出口中得到了體現。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2.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3%。10月出口3002.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平安證券利用進出口價格指數對中國出口和進口數據進行量、價分解後的研究結果顯示:7-9月中國出口增速中,量的貢獻從上半年的30%下降到16%左右。國盛證券也表示,5月之前出口超預期主要源於出口數量的增加,價格的貢獻度最高只占40%左右,但6月首次突破50%,7月、8月大升至80%以上,9月已超過90%;10月來看,由於部分商品數據尚未完全公布,大體估算可能接近100%。


電力不足就導致工業、出口產能被壓縮,出口數量無法增長時就顯示供給不足,就會推動出口價格上升,這就是中國出口所體現出來的現象,能源短缺(煤炭危機)不斷向終端價格傳導。目前,國際化肥市場已經感覺到了陣陣寒意,在歐亞天然氣、煤炭短缺的沖擊下,相關尿素企業的開工率下降,不僅尿素價格持續上漲,還出現了尿素供給短缺。


中國是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供給端之壹,歐洲、亞洲(印度)各國都在深受能源危機之苦,大家都只能力保內部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冬季到來之後更只能如此,工業供給能力和出口能力會深受沖擊,下壹步全球很可能在面臨各種商品短缺(尿素是第壹個),繼續推動通脹不斷發展。


第二,需求端開始萎縮了嗎?


能源是全球經濟活動的血液,我們接觸的所有商品和服務,如果深究起來都是能源本身或能源的衍生物,能源危機(短缺)已經是現實,這就控制了全球的供給。


這就會導致以下後果:


首先是滯漲。當供給被能源限制、顯示短缺之後,價格上漲的壓力就會向各領域不斷傳導,而通脹不斷惡化時,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家庭(收入)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價格與購買力成反比),經濟活動的需求端就會受到抑制,經濟增長就會被抑制,所以,供給瓶頸就必然導致滯漲。


預計明年開始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都會落入滯漲的陷阱中,也會有更多的國家跳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其次,經濟全球化之後,基於長期的低利率讓各國的債務與資產價格不斷膨脹,滯漲時期的到來意味著利率上升,最終就會刺穿泡沫,這會誘發主要經濟體的債務危機。危機爆發會徹底破壞各國的資產負債表,然後導致全球需求驟然收縮(即需求破壞),也就會終止能源供給短缺所帶來的危機。(目前歐洲的疫情正在加劇,所帶來的需求收縮會對能源危機具有壹定的緩解作用)


全球性危機爆發之前,能源供給瓶頸會不斷發作推動通脹不斷發展。


結論:通脹並未結束,我們很可能正站在惡性通脹的大門口……


谢选骏指出:上文以为“大家都低估了通膨的殺傷力”,其实不懂“恶性通膨是消灭主权国家的必要步骤”。1940年代,共产国际通过一场“呼嘯的通脹”,摧毁了中华民国政府的金融系统,帮助共产党中国赢得了战场的胜利。未来,消灭主权国家、建立全球政府,也需要持续不断的恶性通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倒数不足52年

《CIA新局长多次警告:中国是美国及全球的首要威胁》(自由时报 2024-11-13)報道: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宣布,提名前国家情报首长雷克里夫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法新社档案照)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十二日宣布,提名前国家情报首长(DNI)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