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确认参加拜登“民主峰会”,北京未受邀请,美中角力再掀波澜》(吕嘉鸿BBC中文2021年11月25日早上8点24分)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周三(11月24)公布将在12月9日及10日举行首届线上“民主峰会”(Summit of Democracy),其中各界关注的是美方邀请了台湾,而中国及俄罗斯等国未受邀请。该事引发北京强烈抨击,称民主不过是美国用来打压他国的工具。
事实上,“拜习会”刚落幕不久,许多评论认为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渐缓。但是,拜登政府考虑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11月23日,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又穿越台湾海峡。相关事件引起美中的紧张关系是否不降反升的讨论。
美国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BBC中文分析称,此线上领导人峰会并非旨在解决美中所有问题:“我想中国也预计美国会继续做出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包括邀请台湾参加这个民主峰会。”
葛来仪之前便评论说,关键一直都不在于台湾是否会与会,而是以什么角色参与。葛来仪表示:“不过台湾总统没有被邀请,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反应不会太激烈。”
北京抗议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美联邦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时,便表示会在年底邀请台湾参与民主峰会,彼时北京随即表达抗议。
台湾在周三确认获邀参与民主峰会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立即在同日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反对。他称美方的民主不过是打压他国的工具:“我们已多次表明立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美方所作所为恰恰证明所谓民主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是美方拿来推进其地缘战略目标、打压他国、分裂世界、服务自身、谋取私利的工具。”
中国官媒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之前对外便提及此峰会。他抨击美国的民主记录“并不光彩”,人们对年初美国国会山暴动记忆犹新,他又讥讽美国对外搞“颜色革命”等留下许多“烂摊子”。
新加坡《联合早报》新闻网王纬温周三评论说,“习拜会后一周以来中美之间是好坏消息参半,但台湾显然是美国不愿减缓力度的一张牌……而中美之间的价值之争,放大彼此集权和非集权制度的弊端,更多是为了争夺把控全球话语权,占据道德高地”。
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于11月18日在该国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正式挂牌成立。
两方都会出席峰会
民主峰会是什么?
定于12月9日至10日召开的首届线上领袖民主峰会,邀请了约110个国家及地区领袖、公民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等讨论民主面对的挑战。
该峰会聚焦三大主题,包括“对抗威权”、“打击贪腐”及“促进对人权尊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在分析民主峰会的政治意涵时对BBC称,该峰会的主要功能不是用来建立地缘政治联盟,“相反,峰会目的是为那些志同道合的国际成员提供一个机会,为增进自由国际秩序的弹性韧性,编织一个安全网。”
峰会获邀者来自全球:亚洲部分,包括台湾、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及巴基斯坦等均获邀,但中国、新加坡、泰越南和缅甸等未在名单上;欧洲包含欧盟成员国在内的主要国家皆获邀,譬如近日与台湾外交关系进展快速的立陶宛。
台湾外交部表示,将由行政院数位政务委员唐凤及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与会。
台湾外交部表示,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等与会。
美国国务院一位不具名的发言人对台湾中央社说,这两人与会是展现台湾在透明治理、人权与对抗假讯息等议题上的“世界级专业知识”,也符合美国“一中政策”。他说,台湾在发展防范假讯息与外国干预、利用新兴科技让政府治理变得更透明及更能回应民情,以及在促进与保护LGBTQI+族群(性少数)人权问题上,都位于全球前沿。
国际关系学者、台湾中山大学政研所副教授沈旭晖则称,这次峰会出席名单包括公民社会组织和私营机构,“这种定义巧妙地回避了主权国家、外交承认一类被中国骑劫已久的议题,重新厘定何谓“unit actor”(行为者),这在国际关系本身,可能比民主峰会更有划时代意义”。
不过,也有许多评论批评这份获邀名单战略意义上充满矛盾,譬如与美国战略合作关系良好的越南及新加坡都没获邀。
宋文笛则告诉BBC,这次峰会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共同的标准和议程,希望将政府治理能力和共同的民主价值观重新纳入国际组织议程:“特别是在美国过去几年长期缺席,以及中国在联合国体系机构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之后”。
谢选骏指出:中国共产党说美国的民主是用来敲打政敌的,美国政府也说中国的廉政是用来敲打政敌的——区别在于,美国的民主是对外扩张的工具,中国的廉政却是对内收缩的工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