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满清文字狱真没地说理》(2017-5-2 嘻嘻网)报道:
核心提示:清朝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禁锢思想巩固统治所犯下的泯灭人性的罪恶。所谓康雍乾盛世期间,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对文学作品控制极严,大兴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异族的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占了整整一半,文字狱的肆虐、延绵不绝,恰在这一百三十余年的所谓“康乾盛世”,而嘉庆、道光乃至清末,文字狱极为罕见。(谢选骏指出:因为满狗已经进入“不折腾”的和谐社会了。)
纵观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不难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通过文字狱镇压部分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和民族气节,打击对皇权构成威胁的朋党集团,强化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康、雍、乾三朝是一脉相承的。一句话,康、雍、乾三帝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提高蝗虫的皇权,加强专制,巩固清朝。
清狗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后,由于高产作物甘薯的广泛种植,农作物的收成得到了保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成为清朝发展的高峰时期,部分汉奸史学界通常称为“康雍乾盛世”(“康乾盛世”)。在这期间,清狗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对文学作品控制极严,大兴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清朝文字狱:“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探究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这个典故是这样子的: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康熙时期的“文字狱”
清狗康熙时期发生了两起较大的文字狱案,一起是康熙初年的《明史》案,另一起是康熙后期的《南山集》案。
明史案起于庄廷珑。庄廷珑想写一部《明史》留名于世,到处搜罗资料。同乡朱国祯因家道中落,家人就以千两银子的高价把《列朝诸臣传》等先人未刻印的手稿卖给了庄廷珑。庄廷珑在朱国祯的手稿署上自己的姓名,又补写了崇祯朝的事迹,就刻印发行了。被罢官的原归安知县吴之荣看到此书后,到庄家中进行敲诈,分文未得,便向将军松魁告发。
因庄廷珑已死,清廷便开棺戮尸,其弟庄廷钺受牵连被诛。原礼部侍郎李令哲曾为该书作序,本人伏法还株连了四个儿子。吴之荣与南浔富人朱佑明结怨,硬说序中朱氏指的是朱佑明,于是朱佑明父子六人被吴嫁祸而死。湖州太守谭希闵才上任半月,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以隐匿罪糊里糊涂地被绞死了。凡校书、刻书、卖书以及书中牵连人名者一律丧命。《明史》案冤死者七十余人,死者妻子大都发配边疆。’
《南山集》案起于戴名世。戴名世收集明朝史迹,编写了一部《南山集》,有许多人作序,捐资刊印,刻版寄藏于方苞家中。后来戴名世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做编修。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告发戴名世妄窃文名,私刻文集,具有浓厚的反清意识。主审官判戴名世凌迟处死,族皆弃市,年幼孤儿发配边疆。凡作序捐资者一律绞死。方孝标已死,当开棺戮尸,量刑同于戴名世。其他有牵连的32名官员给予降职罢官处分。整个案件牵连人数多达几百,仅判死刑者就有三百余人。后来康熙赦免了一些人的死罪,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丧命。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
清狗雍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案是吕留良案。康熙帝第四个儿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吕留良是清初著名的道学先生,地方官多次举他为官,他始终不肯出山。后来削发为僧,死于康熙二十二年。吕留良的著作中记载了许多清朝事迹,下笔行文毫无顾忌,尤其对康熙时政指斥颇多。吕留良死后,书稿藏于家中。湖南靖州人曾静看到吕留良的部分诗文,文中力倡华夷之别,他很感兴趣,就派弟子张熙到吕留良家中求吕氏遗书,后因二人意图谋反,被雍正抓获,并向雍正供出了起因经过。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威胁他也没用,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官员们也拿他没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之后,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了,更没被人注意。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了个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人见了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他们懂得,光靠几个读书人办不了大事。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掌握很大兵权,因为讨伐边境叛乱的时候立了战功,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接见张熙,拆看来信,见是劝说他反清的,大吃一惊,问张熙说:“你是哪里来的,胆敢送这样大逆不道的信。”
张熙面不改色说:“将军跟清人是世仇,您难道不想报仇?”
清狗岳钟琪识:“这话从哪儿说起?”
张熙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当年被金人勾结秦桧害死,千古称冤。现在将军手里有的是人马,正是替岳王报仇的好机会呢。”
清狗岳钟琪听了,马上翻了脸,吆喝一声,把张熙打进牢监,并且要当地官吏审问张熙,追查他是什么人指使的。
张熙受尽种种酷刑,就是不招,说:“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要问指使人,没有!”
岳钟琪心想,这个张熙是个硬汉,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一个软的办法。第二天,他把张熙从牢里放出来,秘密接见了他。岳钟琪假惺惺说:昨天的审问,不过是试探,他听了张熙的话,十分感动,决心起兵反清,希望张熙帮他出主意。
张熙开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钟琪装得郑重其事,还真的赌神罚咒,才相信了他。两人商谈了几天,渐渐热络起来。张熙无话不谈,把他老师曾静怎样交代的话都抖了出来。
岳钟琪哄得了张熙提供的情况,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静,一面立刻写了一份奏章,把曾静、张熙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一五一十报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报告,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严刑审问。这时候,张熙才知道上了岳钟琪的大当,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
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狗雍正传命浙江总督,查抄吕留良、严鸿逵、沈在宽等人家藏书籍,连同所有人犯一起解送京师审讯。后将已死的吕留良、吕葆中和严鸿逵戮尸,沈在宽凌迟,吕、严亲族16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妇女幼童发往东北边疆为奴。但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因故逃脱,据说后来要了雍正的命。雍正曾宣布不杀曾静、张熙,也不许自己的子孙杀他们。乾隆即位后,看不起这两个软骨头,就以这两人曾经恶语中伤先帝为由,将他们杀了。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清狗乾隆时期也有许多文字狱,比较有名的是胡中藻诗狱。胡中藻是鄂尔泰的门生,为内阁学士,作了一本《坚磨生诗集》,极力颂扬鄂尔泰,攻击张廷玉。鄂尔泰之侄鄂昌任广西巡抚,援引世谊,与胡世藻作诗对答,往复唱和。乾隆为打击朋党门户之争,就想借文字狱惩一儆百,刹一刹党争恶风。他从胡中藻诗中摘出许多句子,进行曲解。例如,“一把心肠论浊清”一句,说作者故意把“浊”字加于清朝国号之上。“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一句,说作者南北分提有意制造满汉对立。“亦天之子亦菜衣”一句,说天子句中用两个“亦”字是大不敬等等。
此外,又摘出胡中藻主考时所出试题,内有“乾三爻不像龙说”,说:“乾隆及朕的年号,龙与隆同音,这显然是有意诋毁于朕。”又指责鄂昌说:“出身于满洲,历任巡抚,见此等犯上诗文非但不知愤恨,反而丧心病狂,与之唱和,真是罪不容诛。”结果胡中藻被抄家,判为凌迟,后改为弃市。鄂昌赐死,连鄂尔泰的灵牌也撤出了贤良祠。
除此之外,1753年,乾隆屡次到江南游历,民不聊生。江西抚州、千总卢鲁生假借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撰写劝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辞意悲切,全国广为传颂。案发后卢鲁生千刀万剐,两个儿子处斩,受牵连定罪下狱的有一千多人。
1778年,江苏东台诗人、原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乾隆非常赏识内阁大学士沈德潜,作诗常请他删改,乾隆作不出诗时还请他秘密代笔。沈德潜死后,乾隆命他的家人进呈沈的诗集,发现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诗也收录其中,这对乾隆的虚荣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恰好诗集中有咏黑牡丹一首,有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乾隆认为是影射入主中国的满族为“异种”,下令剖棺戮尸。
1781年,休致在家的前大理寺卿尹嘉铨所著书中自称“古稀老人”,又有句说“为王者师”。乾隆说“我自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
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为原因形成的罪案。说起文字狱自然要数清朝的文字狱最为有名,最有代表性。因为只有清朝的文字狱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文字狱。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有很多,文字狱涉及的人数非常多,涉及的官位也很大。
康熙二年,发生了庄延龙大案。庄延龙家在浙江湖州,在当地是有名的富户,他购买了一部未完成的明史,召集了湖州想要修篆前明历史的人一同补写了南明的史事。书中提到了清朝统治者建州女真与明朝关系的事。这部明史刊刻后被贪赃污吏吴之荣看到,便买了一本想要敲诈庄延龙的父亲。但是由于庄延龙的父亲与官府相通有恃无恐。吴之荣便状告到了京城。清廷十分重视,对此事严加查办。最后庄延龙被依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参与此书编作的七十余人全部被杀,还有几百人到边疆充军。
清朝文字狱案例还有一个是雍正六年,发生了一件雍正期间第一大案,吕留良是浙江人,是一名著名的理学家。科举考试墨卷时,他曾阐述了儒家的夷夏之防,具有防抗清朝压迫的一面。曾静读了吕留良的时文,导致了反清的行动因而被治罪。与吕留良相关的一切人员都受到惩处,死者戮尸,活者斩杀,最轻的也要被杖责,以示警戒。
清朝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非常蛮横的推行了专制主义,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进而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几件事只是清朝文字狱案例的一部分,至于清朝文字狱案到底有多少?有不完全统计:顺治年间曾兴起文字狱七次,康熙年间兴起十二次,雍正帝则兴起过十七次文字狱。次数最多的是乾隆帝,兴起文字狱130多次。涉及到的人下场非常惨。一般文字狱涉及的人员基本都是三到九族,上上下下能有几千人。使思想禁锢,文化扭曲,社会闭塞也是文字狱的特点之一。
当时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不允许人们有言语上书面上的不满,不允许这些不满对外扩散,所以就用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一些人为了自保,只好封闭了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后来国家文化思想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给思想文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败坏了官场上的风气,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有些文字狱案都是捕风捉影没有实际的根据,从而产生了很多的冤案,清代这种宁错杀不放过的做法,让人们不敢有舆论可言,更不要说什么思想建议。所以在当时一些有思想的人为了保命都不敢进言。所以使得当时的文化空前的落后。所以当时文字狱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人数之多之惨,以及对社会文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清朝文字狱死了多少人
清朝文字狱死了多少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完整的统计,但是其涉案人数之多,牵连之深影响之远是各个朝代中的头名。文字狱自宋朝开始历经元、明两朝,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清朝文字狱直接害死的人很多,间接扼杀的人更多。雍正时期想要编撰词科以彰显文治武功,但是朝内无人响应,没有人才可以担任此重任。
康熙雍正乾隆画像
比清朝文字狱死了多少人相比,文字产生的不良影响更重要。自顺治皇帝开始,顺治时期七次兴起文字狱,康熙时期有十二次文字狱,雍正皇帝时文字狱增加到十七次,到了乾隆时期最为离谱,足足有一百三十多次文字狱。康乾盛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顶峰时期,但顶峰也意味着走向衰亡。明史案中七十人被绞死,黄培诗案中受牵连了三百余人,还有一本诗集岸,竟然有七百人获罪。由于案件规模大小不一,涉案人数不确定,所以清朝文字狱死了多少人无从考证。
清朝时期文字狱的主要目的就是束缚文人的思想,不管清朝文字狱死了多少人,清政府维护统治的目的是达到了,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摧残。与此同时,欧洲开展了思想启蒙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在中国人还会因为一个无意的诗词而获罪杀头。这是中国国力走向衰弱的转折点。依靠武器,清政府打压着文人的躯体,依靠文字狱,清政府打压的是全国人的自由精神。
清朝文字狱影响
清朝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禁锢思想巩固统治所犯下的泯灭人性的罪恶。细数清朝文字狱影响,在文学人士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他们不敢发表任何论述,生怕一不小心跌入文字狱的深渊。在满清残暴的文化压迫下,文化遭到了残酷的催残与扭曲。
文人学士为了避免灾祸,不敢议论时政。他们丢掉气节,只会死板呆滞的读书。清朝文官,他们最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烟灰,但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帮凶,因此只能一味遵从谕旨,没有思想没有节操。同时文字狱销毁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乾隆年间,以修改《四库全书》为由,大肆搜捕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并将其全部销毁,以至于现在所读的《四库全书》都是经纂改以后的。乾隆修《四库全书》不是为传承中华文化,而是为了毁书。清朝文字狱影响极其恶劣,清朝文字狱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对当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清朝统治者对于文化的统治是非常残暴的,他们利用了非常极端的手段,排除异己统治言论,以巩固自己篡夺的地位。
文字狱的各种不良因素严重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八世纪初,各西方国家都已经摆脱了封建统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而中国由于清朝文字狱影响,最终在十九世纪末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其他列强国家宰割。
帝王的性格与文字狱:康、雍、乾三朝文字狱的对比
然而,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又各有不同特点。
第一,从文字狱的次数、规模来看。
雍正甚于康熙,乾隆又甚于雍正,总的趋势是逐步升级,越演越烈。
康熙朝六十一年间文字狱不超过十起,雍正朝十三年间文字狱近二十起,乾隆统治中国六十三年,文字狱在一百三十起以上。这些当然都不能说是绝对准确的数字。由于文字狱的史料被湮灭的不在少数,而地方一级的较轻的文字狱更不可能有档案保存下来,因此,现在能够统计到的文字狱数字肯定少于实际发生者。但总的情况当不会与现在掌握的数字所反映的趋势有大的出入。
有人说乾隆朝没有大规模文字狱,镇压、屠杀也没有康、雍两朝那样严酷。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像庄氏史案、《南山集》案和吕留良案那样的大狱乾隆朝确实没有。乾隆狗在政治上讲究“宽严相济”,反映在处理文字狱时,总是把“不为已甚”挂在嘴边,似乎不想把事情搞过了头。乾隆二十三年有个御史上折奏请收藏野史之类不宜照逆案严办,乾隆狗为自己辩护说,你们看是我处理胡中藻诗案严呢,还是“皇祖”康熙帝处理《南山集》案、“皇考”雍正帝处理吕留良案严?言外之意是说他比较宽大。如果从上述三个案子相比,乾隆的话并不错,但若换一个角度分析又另当别论。
《文献丛编》上公布了一件军机处档案——“书词狂悖比照大逆缘坐人犯名单”,显然,这是一份比照大逆律论拟的文字狱的缘坐人犯名单,上面罗列了徐述夔、王锡侯等十九名“正犯”的亲属一百五十人,除了汪景祺一案的犯属三人外,一百四十七人都是乾隆朝文字狱所株连的无辜者。他们或被充军,或被流放,或给功臣之家为奴,过着暗天无日的生活。经过十几年或几十年,他们侥幸活了下来,到嘉庆时奉特旨得到了赦免。整个乾隆朝因文字狱株连了多少无辜者不知道有多少?由于乾隆朝文字狱的数量是康、雍两朝的四倍以上,因而整个文字狱的规模及对镇压的残酷程度是远远超过了前两朝的。
第二,从文字狱的所谓“罪状”来看。
康、雍、乾三朝的文化禁令越来越严,越来越密。
庄氏《明史》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朝两起典型文字狱,这两件案子株连颇广,不过总算抓住了辫子。戴名世认为南明的历史不应一笔抹杀,在今天看属于学术范畴的不同观点,而在当时却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庄廷铫和江南名土私撰的《明史》对清帝先人多有指斥诋毁,这在专制时代的任何一个王朝也难以宽容。由此也可见清廷治罪,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康熙朝其它几件文字狱多起于汉人中的恶棍诬告索诈,结果不是将诬告者反坐而被诬者悉置不间,就是不了了之。康熙朝虽有文字狱发生,但不会在社会上泛滥起来。
雍正即位后,情况有了变化,首先是皇帝带头搞了几起文字狱。汪景祺、查嗣庭、钱名世、谢济世、陆生楠几个案子都是雍正处心积虑亲自发动的。因为要借汪景祺等人的问题大做文章来打击朋党,所以罗织的罪名很可笑。说查制庭所出的科考试题“心怀怨望”,连雍正帝本人都觉得难以令人心服。至于徐乾学的公子徐骏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杀。雍正朝的文化禁令确实比康熙朝严密得多,苛细得多,甚至连当朝的大臣也彼此以不留任何字迹为戒。
到了乾隆时,把雍正某些恶劣手法更变本加厉地发展,乾隆除了指摘诗句,杀人立威之外,还专挑文章著作中未曾避讳的毛病。举人王锡侯怕年轻人不知文字避忌,在自己所编的《字贯》的“凡例”中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人的名字照原字书写,乾隆帝赫然震怒,说:
“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御名悉行开列,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
王锡侯一片好心,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此例一开,禁忌如毛。墓志铭上常用“皇考”作为亡父的尊称,结果被地方官指为“悖逆”;乾隆帝七旬万寿,自制“古稀”说,用的是杜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之意,原大理寺卿尹嘉铨没有看到,刚巧他年过七十,也自称“古稀老人”,侵犯了乾隆“古稀”的专利,成了他被杀掉的一条罪状。
第三,文字狱遭受灾祸者,范围越来越广。
康熙、雍正时多为官僚、乡绅及有名气的文人,乾隆时则波及到粗通文墨的社会下层。
康、雍两朝大约三十起文字狱中,涉及到官绅、名士的至少有二十起,占全部案件的三分之二。由此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文字狱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满洲贵族集团与汉族不当权派的矛盾,以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
乾隆朝触犯文化禁令者,多数是下层知识分子及稍解文义的平民。在约一百三十起文字狱中,诸生(童生、生员、贡生、廪生、监生、武生等)有近四十起,平民有五十几起,二者约占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这类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五花八门的,有江湖术士、游方郎中,也有书吏、讼师、店员、佣工、船夫、木匠、商贩等等,多数案件很难寻出其明确的政治倾向。乾隆朝立案追究这类人物,并非他们真的有什么反清思想,而往往是捕风捉影,吹毛求疵。平民间结一点仇便借文字狱往死罪上诬陷,地方官怕犯失察的过错,因此表面上看来似乎罪在不赦,甚至惊动皇帝,交三法司核拟,实际是一幕幕闹剧而已。这种情况表明,文字狱到了乾隆朝才真正成为一场浩劫。
比较起来,乾隆朝官绅、名士因文字得罪的案件大大减少了,总计不过二十五起,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里面高官显宦较少,知县一级的官员占了大多数。
第四,对文字狱的运用来看,则越来越具有自觉的意识,手段也越来越毒辣。
雍正借文字狱打击朋党,提高皇权,整肃官场风气,至少在清朝是个发明。乾隆初即位,满汉大臣分别依附鄂尔泰和张廷玉,一度偃旗息鼓的朋党之争又有复兴之势。为此,乾隆帝认真揣摩其父粉碎朋党的经验,在发动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前,他一再放出话来,说最近经常恭读“皇考世宗宪皇帝”谕旨,“将来如有似查嗣庭、吕留良不法之案,朕非不能执国政以警奸顽者,诸臣其共惕之!”
其实,有心之人早就看准了,那就是趋附鄂尔泰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胡中藻,他的诗集《坚磨生诗抄》早已交待亲信审查过了,可以作为“罪证”之处比比皆是。经过如此周密的布置,终于在乾隆二十年对胡中藻动手,胡中藻难逃一死是注定了;对胡中藻独加赞赏的已故大学士鄂尔泰“蹈汉人朋党恶习”命撤出贤良祠;鄂尔泰之侄甘肃巡抚鄂昌与胡中藻有同门之谊,从宽赐自尽;大学士史贻直曾致书鄂昌请托私事,勒令回籍,闭门家居。揪出一个“逆犯”胡中藻,便把盘根错节、经营多年的鄂尔泰一派整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乾隆狗干得确实比其狗父漂亮。
为根绝朋党,乾隆又借文字狱打击部分官僚中的讲学之风。康熙帝表彰儒术,对“假道学”极为厌恶,但仅止于批评、揭露而已。在这种风气下大臣中多躬行君子。到雍正朝,士大夫中仍有讲学的风气,这种风气向另一个极端发展,导致朋党的产生。雍正借助文字狱打击朋党,他只着眼于政治。谢济世因私注《大学》得罪,雍正指出他的要害在于借注经发泄对皇帝的怨恨。乾隆也整谢济世,但认为谢济世错在“倡为异说,互相标榜”,“足为人心学术之害”。尹嘉铨不吸取教训,看不清风气已变,仍在那里讲他的道学,乾隆帝就以尹嘉铨为坏典型,大兴文字狱,把他那一副“假道学”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彻底杜绝朋党的目的。在借文字狱打击朋党方面,乾隆帝不仅继承了其父的手法,而且有所发展。
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如此特点分明,使人们首先想到,这是由康、雍、乾三狗性格不同所致。
康熙的宽厚
康熙常说:“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治国之道,冀要于宽舒”,他对各省督抚也一再告诫:“以安静不生事为责”。如果有什么失误或者小错误,他极力保全,务求善始善终。《南山集》大狱是左都御史赵申乔挑头鼓动起来的,平心而论,康熙帝对赵某人印象并不佳,说他多疑刻深,好收词讼,民多受累等等,只是觉得他“为官清亷”,故而信任他。《南山集》结案时,因为康熙帝的宽大,“得恩旨全活者三百余人”。
雍正和乾隆都未能继承康熙宽厚和平的天性,他们父子俩的性格有极其相似之处,如猜忌、自尊自大、过于自信。他们两人又同具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都有彻底解决汉族潜在的反清思想的宏愿,也都把文字狱视为完成此项艰巨事业的利器。然而,具体做起来,手段和策略却往往大相径庭。
雍正和乾隆的“自信”
雍正对曾静反清案的处理出人意表,策动陕甘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的正犯曾静免予刑处分,给了几千两银子放回老家去,吕留良却因所写的文字作影响了曾静而身后开棺戮尸;为肃清吕留良的思想,雍正不与吕、曾公开辩论,把他们的反清观点收入了《大义觉迷录》,印发到全国各州县,令士子们每月初一、十五诵读;吕留良的诗文作品雍正特别交代不准禁毁,其它一些讽议时政的书籍也听之任之。雍正说,国家如有可谤之处,禁书焚书“能消灭天下后世之议论”?如果没有可谤之处,吕留良之辈捏造妖妄、肆意攻击又有什么用?雍正帝的“自信”真令人叹服。
不能否认,雍正帝亲自发动的几起文字狱是有他战略性考虑的,在他统治后期由地方官员揭发出来的一些鸡零狗碎的小案子,他往往不屑一顾。雍正朝文字狱往往是高瞻远瞩,这里面自有雍正帝鲜明的性格特点。
乾隆帝则几乎处处反其父之道而行之。即位伊始他就把曾静、张熙逮捕起来,凌迟处死,这是对其父“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的谕旨的公然违背。他还严令收缴《大义觉迷录》,私藏者罪之。从乾隆朝中期以后,他又以监谤者自任,督责各省大吏在全国张起连傻子的荒诞文字也逃不过的严密文禁。但他深知若仅止于此,仍然就事论事,那只能是治标而已;要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就只有效法秦始皇,把一切“逆书”一烧了之。乾隆帝的“自信”也实在令人叹服!
结束语
其实文字狱要受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性格因素是重要的,但它毕竟是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起作用的偶然因素。通过诸如此类偶然因素,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对中国古代文字狱加以考察,从而寻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似乎更有意义。
大清十二帝齐聚地府:残酷荒唐的文字狱,嘉庆皇帝怒怼康雍乾
阴间地府中,清朝十二位皇帝齐聚一堂,开起了家庭会议,由努尔哈赤主持。雍正谈及乾隆的文字功力,由嘉庆引出关于文字狱的讨论。(康雍乾时期文字狱盛行,历史上是嘉庆结束了残酷的文字狱制度。)
乾隆:颙琰,你对祖先的文字狱制度有意见?
嘉庆:对!有,而且很大!
雍正:这只是我们皇帝利用文字统治国家的手段而已,你居然敢有意见?
嘉庆:雍正爷,还记得这首诗吗?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雍正:听着有点耳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嘉庆:写这首诗的作者被您杀了头,只因为这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雍正:哦,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句诗是在骂我大清没有文化啊,不杀他杀谁?
嘉庆:您静心想一想也就知道,这只是文人发发牢骚而已,何至于要了他的性命啊?这样的话,天下文人还有谁敢再写文作诗呢?大清的文化事业从何谈起呢?
雍正:这个……这个……要的就是那帮文人们不敢胡言乱语!
嘉庆:爷爷,您这话说的,文人被逼急了,是真的会造反的,比如汉代的张角,唐代的黄巢这。限制他们得张弛有度,胡来只会适得其反的啊!
再看看您做的这件事:有个官员去江西当考官,给考生出了个作文题目叫“维民所止”,这个词语出《诗经》。原文是“邦畿(jī)千里,维民所止”,您听说之后,觉得“维止”这两个字是把“雍正”两个字去了头,就觉得这个考官是要造反弑君,就把他全家逮捕严办,最后冤死在牢中。
真不知道该说您什么好,是太敏感还是玻璃心呢?
雍正:这个嘛,说什么都行,不许说我没文化!
嘉庆:爷爷,您怎能是没文化呢,您的文化水平可高呢?就拿年羹尧那件案子来说吧。年羹尧给您写了份奏表,奏表上的成语 “朝乾夕惕”被写成了“夕惕朝乾”,这两个词倒装一下,含义并没有变化,但是您不管,硬是觉得这是年羹尧对自己的大不敬,是要造反的前兆。最后列出92条罪状把封疆大吏年羹尧给除掉了,您这个文字游戏玩得可真是棒棒的啊!
雍正:除掉年羹尧我是蓄谋已久,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而已,这件事你别挖苦我!
嘉庆:还有……
雍正:住口,还没完没了了是吧,弘历,快管管你儿子!
乾隆:颙琰,有这么跟你爷爷说话的吗?真是不像话,文字狱这个东西那是文字游戏吗,那是我们君王用来威慑天下文人的手段。手段越狠,我们的江山就越稳固。
康熙:弘历,胡说什么呢?这天下文人也都是我大清的子民,怎么说的跟是敌人一样的。
嘉庆:果然还是太爷爷康熙大帝对待民众有同理心,和我一样善良……
康熙:额,当然,该杀的人还是要杀的,不分文人武士,都是为了维护大清朝的统治嘛。
比如说,有人在我朝胡乱修撰明史,那不就是意图反清复明嘛,牵连到七十多个人,该斩首的斩首,该凌迟的凌迟。
再比如说,有个进士写了本书叫做《南山集》,写就是南明抗清的事情,这样的人不杀之以儆效尤,天下会大乱的。
还有,湖北有个叫朱方旦的人,他用旁门左道妖言惑众,迷乱百姓的心智,这样的人思想很危险,只会毒害百姓的心灵,杀他也是必须的。
嘉庆:太爷爷宽容仁慈,一心为民,执法有度,我等后人无法望其项背……
康熙:哈哈,说的好,这话我爱听……
乾隆:颙琰,你怎么也不拍一拍我的马屁呢?
嘉庆:爸爸,您在文字狱上的贡献可真是太大了。康熙一共60年,约有20起文字狱,雍正13年,大约也是20起文字狱,你在位60年,人家记录在册的就有130多起,其中大多都是冤假错案。这让儿子说您什么好呢?
乾隆:当然是说我的《四库全书》啊,要知道这可是历史上最全最棒的书籍了!
嘉庆:爸爸,您是不是失忆了?您还真以为这《四库全书》真的是四全啊,其实是四不全。为了修订这部书,无数书籍被焚毁、删削、篡改、错讹。可以说,修订这8亿字的《四库全书》,您毁了一部8亿字的《四库全书》。焚书坑儒说的可不止是秦始皇啊!
乾隆:住口,居然将我与暴虐的秦始皇相提并论,你这个逆子!
嘉庆:爸爸,您生气了?
乾隆:我不生气,咱都在阴间了,谁还有心情生那个气啊!
嘉庆:既然爸爸不生气,那我就继续说了啊。都说康雍乾三个皇帝如何励精图治,如何十全武功,如何勤政爱民,到了我嘉庆就开始说“嘉道中衰”了,到底是祖辈们给我留下了烂摊子,还是我颙琰无能?还请诸位先皇明示!
康熙:颙琰啊,我先来说说我的看法啊。
清军入关,天下多为汉人,且明朝势力尚存,朱姓子孙遍布天下,文字上的事自然是要抓紧一些,哪个当皇帝的手上不沾上点血?至于康乾盛世中的起伏嘛,我只知道我康熙年间治理得繁荣昌盛,后世如何衰落的原因我就不清楚了!
雍正:孙儿颙琰啊,虽然你言辞有些激烈,但刚才你说的那些事基本属实。
我想说的是,我这一路斗争过来,先和皇子兄弟斗狠,再和臣子斗智,还要抽空到后宫玩宫斗,因而对于文字细节上的事比较敏感,作为一个皇帝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做好每一件政事,其中也包括偶尔处理几件文字游戏。
另外,爷爷我当了十三年皇帝,打击权臣,整顿吏治,改土归流,我走之前,天下一片欣欣向荣。尽管我每天忙着批奏折,没亲眼看到!
乾隆:爸爸,爷爷,你们都把锅甩给我了,弘历心里苦,弘历不想接。
确实,在我治理的年代,处理文字狱事件狠了一些,但是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历史上造反的人都是发牢骚的文化人,只有给他们心里蒙上一层消之不去的阴影,才能一劳永逸,让大清永享太平盛世!
至于,你说大清衰落从谁开始的这个问题嘛,“康乾盛世”和“嘉道中衰”这个两个词就已经说出了答案。你爸爸我一生贤明,爱民如子,十全武功,用人唯贤,怎么会把天下带往下坡呢?终究还是因为你太过仁慈啊,也 那帮 不能怪你啊,要怪只能怪我选错了继承人啊!
嘉庆:古人说,子不言父过,您的失误,我也就不多细数了,最终还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诸位先帝,颙琰虽然不才,没能把大清的事业发扬光大,但我自认为做得最棒的一件事就是永远废除了文字狱,停止了大清朝对文人们的迫害。
乾隆:这才是嘉道中衰的缘由吧?真的是,你干这么荒唐的事儿,和珅也不拦着点儿!
嘉庆:忘了跟您说了,您死后,和珅就被我干掉了……
和珅可真有钱,他的家产足足有15年的大清国家财政收入,所以人家才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什么,你把和珅杀了……
额……原来他那么有钱啊,要是早知道他那么有钱,我就直接动手,不留给你了……
(文字狱古已有之,其中清朝的文字狱最为残酷荒唐,康乾盛世顶峰出现在乾隆时期,同样文字狱的顶峰也是乾隆时期。文字狱主要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文字来控制人的行为,清朝的文字狱对文人的思想迫害极其严重,直到仁慈宽厚的嘉庆彻底废除文字狱。)
网民哀嚎:
一般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为何满清鞑子一朝三祖
Hu Ping胡平@HuPing1
苏联一位诗人讲过:没有比苏联更重视诗歌的了,他们会因为你的一句诗把你抓起来。
谢选骏指出:这是因为,苏联和清朝都是茹毛饮血的蒙古帝国的继承人。现在,苏联和清朝都已灭亡,但他们交配而成的最后传人还在北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